教师以身作则论文10篇

教师以身作则论文篇1

关键词 身教 儒家 道德底线 与人为善

中***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俗话说,“上所施, 下所效也”。教师在言传身教过程中的言行举止都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任重而道远,一般要求教师的道德达到一定的高尚境界。然而对道德的评判难以一概而论,何况人非圣贤,过高的道德期盼必然在现实中落空。能否找到教师从事身教的底线呢?

1 “身教”的历史渊源

1.1 “身教”的源起

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规定了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标准。“学为人师”要求教师的知识积累达到一定水平,足以传道授业解惑;“行为世范”则要求教师的言行举止符合道德要求,足以为众人楷模。教师学为人师,传道授业时为“言传”,而行为世范则为“身教”。教师的工作可用“言传身教”来概括。言传身教一词出自《庄子・天道》,意为“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在言语行动上起模范作用”,其中“身教”意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榜样,对人进行教育”。

中华文明从来没有忽视教师以身作则的“身教”作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论语・ 子路》)孔子在与弟子的交流中以自己安贫乐道,谦恭和逊,勤勉学习的精神成为学生的榜样。 “由于孔子德行高尚,学知渊博, 诲人不倦,教导有方,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对学生。爱之劳之,忠焉诲之,既重言教,又重身教,经常以善言嘉行感化学生,因而树立了威重高大的师表形象,深得学生爱戴和由衷的敬重。”①

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使学生信服。古人又说,“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意为用行动来教育的,别人会跟着做;用空话来教育的,只能导致争吵。身教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在中国教育史上与“言教”并驾齐驱;而在德行的教育上,身教的重要性则甚于言教。

1.2 “身教”的传统底线

教师只有在言行举止上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才能起到行为世范的身教作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有影响力的教师,他们的德行不愧为世代的榜样。

孔子是中国一代名师。《论语》详细记载了他值得尊敬的道德品质:好学,安贫乐道,一以贯之,依礼而行,谦恭和逊。②这在弟子中树立了极高的威信。而荀子认为教师的道德标准在“善”:“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荀子・修身》。同时他也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和条件:“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凌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一代名师叶圣陶则说,“教师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叶老以身作则,为子女和学生的品德教育立下了榜样。

传统对教师身教已经做出了定义:做像孔子一样品行高尚的君子,安贫乐道,讲仁义礼信。“正其身”是教师身教的标准。然而,“正”只是对教师行为的一个笼统概括。孔子当年的道德标准在今天还适用吗?

2 “身教”在今天

2.1 当今身教的标准

“用崇高的理想激励自己,用高尚的道德规范自己,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用严明的组织纪律约束自己,是思想***治教育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明文列举了教师的六条基本职业道德: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现在,教师数量已经远远多于孔子所在的时期。而“身教”的榜样却难以找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的“做”与“不做”都给出了详细的规定,这些标准的实施却面临着现实的挑战和质问:人非圣贤,难道教师就不允许犯错吗?

2.2 身教标准与现实的矛盾

身教的重要性使得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时刻要注意“自我形象”,无论是课堂,课间还是周末。《规范》提出教师要做到: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然而,过高的道德标准必给教师带来极大生存压力。讽刺的是,升学率已经剥夺了包括师生的休息权在内的一切权利。同时,拜金主义的盛行使重利轻义的道德观已经不被大数人认可;让教师独守此标准显然是不现实的。即使有少数人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也可能造成曲高和寡的尴尬局面。在庞大的教师队伍中,一条道德底线急需建立。

3 身教的道德底线是与人为善

教师为人师表,其身教的道德底线必高于社会一般人的道德底线。社会一般人的道德底线可以概括为:不违法,不作恶,即可以不做好事,但不能做坏事。

与社会一般人不同的是,教师是社会知识和道德的指路明灯。社会必须是向上、向善发展的,教师则是带动社会发展的齿轮。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的社会人,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其道德底线是与人为善。不作恶是对所有公民的要求,与人为善则是对所有公民的期待。

与人为善的具体表现,可以从在职教师必备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一一探寻。《规范》中要求教师 “知荣明耻”,要对他人怀有善心,引导社会向这一底线靠拢。“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意在遵守法律。“关心集体,团结协作”讲的是团队精神中的与人为善,在团队中本分地完成自己的认为,这是社会一般底线,教师则要对团队有主动奉献精神,并引导以奉献为荣的精神风向。“衣着得体”指教师的衣着可休闲不可性感,可严肃不可嘻哈,这是教师与社会一般人在衣着上的区别。“语言规范,举止文明”,以“规范”和“文明”作为两大衡量的砝码,教师要以礼服人,以带领社会向文明进***。“尊重同事,尊重家长”是与人交往中的善心,与人不仅有义务上合作,更有态度上的主动尊重。“作风正派,廉洁奉公”指渴望为职业奉献。总之,教师的道德底线是在社会一般人的底线的基础上向善更靠拢一步,可以“与人为善”来概括。

4 结语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自儒家开始,身教就给教师的道德行为立下了很高的标准。在今天,以儒家为代表道德规范已经与市场经济下的现实出现了矛盾。笔者认为,身教的道德底线在于与人为善。教师在不违法,不作恶的基础上先成为合格的公民,然后以“与人为善”的道德标准成为合格的教师。在这样的道德基础上,教师已经教给学生与人为善的美好道德品质,将为社会道德导向做出贡献。

注释

① 王志华.浅说孔子的言教与身教.运城高专学报,1991(3).

教师以身作则论文篇2

笔者从18年来的班主任工作中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坚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一原则,才能真正管理好班集体,使“教书育人”融为一体。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面对的是四五十个活生生的学生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靠生硬的道德说教往往难见效果。我们平常说的好老师、名师,大多数是人格修养好的老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蔡云芝老师对魏巍的影响,杨昌济对的影响都在于此。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仅是班主任工作当中的一项原则,还是班主任必须提高的一种素质,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呢?

一、加强思想素质修养,严于律己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认识,“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就是能通过人格感化教育学生。而对于那些懂得并能运用心理学原理的教师来说,在贯彻这一原则和技巧的同时,他们的表现是自觉、主动的;反之,则表现为不自觉、被动。无论是自觉主动的身教,还是反面的身教(或称积极的身教与消极的身教),它的巨大作用都是存在的,不因为以身作则好而有,也不因为以身作则差而无。这是因为身教不同于言教,它具有客观性、形象直观性、动情性和个性影响的系统性。从一定意义上讲,身教的感化胜于言教,正如加里宁在《轮共产主义教育教学》一书中指出的“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以及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

从领导有效性理论可知:只用权力的班主任,只能算是当权者,这种权利对学生的影响力带有外加强制性和不可抗拒性,以“外推”形式发生作用,使学生表现为被动服从,较难发挥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因为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学生,他们的精神世界(即情感、信念、品德、知识、才能等)最敏感、最细腻。要影响这个精神世界只能用班主任的情感、信念、意志、品德、知识、才能等因素构成的非权性的影响力,在整个领导影响力中占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非权力则会随之降低。常言道:“有威信的教师,说话一句顶十句。”其道理就在这里。班主任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使学生产生敬佩感。

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还应当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上,对于教师来说,言谈举止不是区区个人小事,而是一种对于学生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因素。对于教师言谈举止的具体要求是:文明健康、真诚和谐、亲切得体,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①仪表。主要包括衣着发式、修饰打扮等,是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外部形态。这方面的要求是清洁整齐,朴素大方,协调得体,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相吻合;②举止。包括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的“人体信号”。这要求教师表现出良好的教养和振奋的状态,要与教育过程密切配合,发挥出最佳的辅助作用。③语言。这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纯洁,准确鲜明,生动幽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力量启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拨动学生上进的心弦,把知识真理和美好的感情送进学生的心田。④礼仪。主要是指教师在与人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文明礼貌行为的总和。富有时代特点的必要的礼仪,是协调人际关系的杠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现。教师要通过文明的礼仪表现出应有的风度,反映出对他人应有的尊重,从而不但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同时也促进全社会的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和谐相处的新型人际关系的形成。

班主任的“言传”与“身教”是相辅相成的,言教能使学生懂得道理,身教能触动学生情感,使他们坚信教师所讲的道理行为可信,并努力去实践。

二、把言传与身教有效地结合起来

在实际工作中,虽说有的班主任能以身作则,也能获得学生的好感,但是道理讲不清楚,也会影响教学效果,而有的班主任理论一大套,但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却做不到,同样不能取得最佳效果。为此,班主任要使言传与身教有效地结合起来,只有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还应树立教书育人思想,在教学上、工作上、为人处事方面给学生做榜样,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教师的身教意味着人类文明和谐发展中的社会性价值,任何一个教师不仅仅代表自己,更代表整个教师集体团队的影响价值。如果教师团队是取长补短,团结友爱、互相支持的,那么他们所进行的便是强有力、志同道合的集体化身教,反之则会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不仅是班主任,每个教师都应该认识到,教师集体影响学生集体,学生集体影响社会集体,忘记了这一点,就会降低班主任的言传身教效果。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施教的基础。教师如果总是板着面孔,不苟言笑地努力维护自己的“师道尊严”,那么师生关系就会失去情感交流,教育便成了例行公事,再好的身教与言教也不能收到最佳效果。教师只有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努力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间的真挚友谊,言传身教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三、讲究教育技巧,发挥身教作用

教师以身作则论文篇3

关键词:师德 严处就当严 爱在细微处 感悟

教师,不仅是一个职业,还拥有着传扬人类文明的光辉使者的美誉。光阴似箭,作为一名思想相对富足、物质相对清贫的大学老师,不知不觉已经演绎了近20年光阴的故事了。多年来,对于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笔者问心无悔,努力做到了尽职尽责、矢志不渝,可谓热爱在心头、行动在实处。作为一名教师,个人品格的高雅、职业道德的高尚应该成为评价一位优秀人民教师的先决条件!己欲立则立人,己欲达则达人!教育德先行!师德修养对于一名教师而言,更先于教学技能的高超、研究问题的高见、教育学生的高明等因素而存在的。当前,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问题和不同思潮的激荡,对于物质并非宽裕的广大教师而言,更富于挑战意义了。多年教学生涯使本人深深领悟到:无论是师德修养本身还是教育实践活动,“严处就当严、爱在细微处”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是富有理论与实践意义的。

一、严处就当严、爱在细微处的内涵认知

所谓“严处就当严”,在教育领域中指向两个层面。其一,站在教师角度而言,是指为师者在职业道德修养中始终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为师之道,坚守师德底线并追求崇高境界。己欲立而立人也,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四川地震出现“范跑跑”现象,本身体现了个别教师道德修养极其有限,对学生也许做到十分严格,然而对自己却异常宽容。兼且,当前社会中靠拉拢关系等潜规则而获得自己利益的行为也一定程度上污染了清宁的校园,有些老师没有严格恪守道德底线,主动亦或被动接受学生的物质甚至性等方面贿赂,从而主动或者被动地背离了教师的良知,错误地为学生非正当地谋取学习利益。其二,站在教学角度而言,是指为师者在教学实践中面对教育对象——学生应当始终严格要求,坚持教学工作根本原则,恪守教学工作基本纪律,坚守师生交往关系底线。教学是一项具有自身发展规律的科学,我们既讲究因材施教,更讲究教育公平。作为一位负责的教师,给与学生的教育评价,不应该受到某些主观因素的影响,而需要始终坚持一视同仁的客观原则。制定实施的教育要求,不因为某位特殊学生而改变,这种坚持就是“严处就当严”的体现。

而所谓“爱在细微处”,在教育领域中也指向两个层面。其一,站在教师角度而言,是指为师者在职业道德修养中懂得自爱,注意在细微处修养自我、自尊自爱,勿以善小而不为。只有懂得自爱的老师才会在关爱学生中获得学生的尊重和热爱。自爱的内涵对于教师而言,包括悦纳自我,自尊、自重,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等;自爱表现在注重自我身心和谐发展,保持心理与身体健康,在教育事业与个人社会生活之间找到恰如其分的平衡点。而一个自爱的人,通常会通过生活的具细处展现其本质。就如教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中,他能够做到比较正确评价自己和自觉加强自我修养。正确评价自己,意味着清楚自己存在着哪些优势,哪些不足。既不过份谦逊,也不狂妄自大。自觉加强自我修养,意味着始终抱着人无完人的心态,上下求索,不断攀登教师道德的高峰。

其二,站在教学角度而言,是指为师者在教学实践中不仅传播知识,而且更应关心注重教育对象—学生的身心成长,学会研究学生的知、情、意、行,察言观色,在细微处给予学生成长的关爱力量。一名受学生喜爱的教师,他不应该仅仅是学问的化身,更应该具有人文的关怀。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士,都把自己的老师,哪怕是一字之师敬称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为什么以伟大父亲为比喻?其意义深刻之处在于:师生关系,已经超乎了仅仅传与授学问的范畴,更多的是体现了人性相互关爱的光辉。关心学生的身心成长,不仅仅是德育老师、辅导员等的责任,更是所有不同学科老师的基本义务。

二、严处就当严、爱在细微处的现实演绎

作为一名教师,无论年龄、资历;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当始终遵守教师工作基本守则,首要的基本的问题就是严格要求自己上好每一节课。能够上好一节同行和学生都满意的高质量的课,是考察一个教师的师德状况与专业教学技能的最基本方面。

而要真正上好一节课,意味着教师上课要提前到达课堂做好准备,不迟到、不早退;上课前的备课工作要充分、教学内容丰富具体、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上课期间所准备的教学文件要完整、从教学计划到教学大纲、讲义等,无一缺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纪律管理要驾驭自如,既有轻松愉悦的时候、也有紧张思考的环节,能够引导学生进入你所设计的教学“梦空间”,以个人的情感魅力与学术魅力征服学生。因此,把每一节课上好,这本身就是最朴实最纯粹的对自己严格要求的良好师德的表现。

假若,我们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上好每一节课,那么,“严处就当严”的理念既在教师身上体现出来,同时也通过教师的作为辐射给学生了,也使学生得到了严格的教学管理。当前高校普遍存在一种现象:不少新生入学后像气球一样程度快慢地漏气了,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原因有多方面的。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们在高中期间或者通过师兄姐等渠道了解了在国内,上大学后一般没有多大压力就可以得到一张文凭。而且,他们认为大学管理似乎是不严格的,任课老师似乎是从不点名的,上完课就消失了。无疑,当前大学确实存在这些情况,因为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认为学生都成人了,点名的做法似乎是不大尊重学生的体现,有些老师还会担心是否会给学生带来太大压力,而有些老师甚至认为上课点名是体现自己没有教学水平,是贬低自己声誉的变现等等。其实,上好每一节课,不但体现在授课过程中,还应该包括教师对课堂纪律的恰当管理。对于一些学习部自觉的学生,即使老师授课精彩,但也会因为课堂管理不严格,一定程度上给与部分学生逃课的空间,甚至逐渐形成懒散松懈、不求上进的不良风气。

诚然,师德修养过程中,自爱自强,注意在细微处加强自我修养,是获得学生尊重的重要前提,也是真正做到严处就当严的情感基础。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先师自重。确实,在教师生涯中,每一位教师首先应该懂得自爱,自爱本身就是师德修养的重要范畴。古人云: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作为人民教师,天底下最阳光的职业,教师应该做到自觉在教育工作,包括生活中注重细节性问题,这些细节处,是生活的真实演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要靠自己点滴修行。当然,积点滴以成江河,请相信,总有把自己锤炼成为大师的一天。

此外,“爱在细微处”,也包括另一层面的内涵:即表现在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热爱学生,注重在细微处给予学生爱的滋润,这也是师德修养的重范畴。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佑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马卡连柯也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教师如果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一个教师如果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由此可知,热爱学生也是师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在教学实践工作中,为了克服因为思***大课堂合班上课而造成的难以与更多学生沟通交流的缺陷,笔者多年前就为学生开通了QQ聊天和个人空间,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开展更多思想交流和心理辅导,给予学生解答思想认识问题和心理困惑问题。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对于授课内容的设计始终与时俱进:不但与教材的更新俱进、与国际、国家社会发展现状俱进、与国际、国家的重大形势与***策俱进,更是与学生的即时思想动态俱进,乐于与学生交流、分享学生的快乐和尽力排解承担学生的担忧,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在校生活的真实故事、新鲜事件等来引导和教育学生。因此,为了爱在细微处、为了学生思想有更好的成长和进步,作为思***课老师,面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教育对象,皆能做到每学期自觉更新诠释理论的教学案例。

总而言之,多年的教育实践,笔者足以印证无论作为师德自身修养还是作为教学原则,“严处就当严、爱在细微处”在教育工作中确实是富有深远意义的。

三、严处就当严、爱在细微处的理论升华

理论是枯燥无味的,实践之树常青。然而,新的实践需要新的理论的指导,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理论以促进师德建设的发展和进步。

如果说,“严处就当严”是师德修养和教学实践的根本原则的话,那么,“爱在细微处”就是师德修养和教学实践的具体方法。其中,作为根本原则的“严处就当严”是理性的规范的,是具有明确指向性内容的。因此,“严处就当严”执行起来就是按照原则严格约束自己和学生的行为准则,要求教师做到遵循教育规律和符合教育***策。而作为具体方法的“爱在细微处”,是感性具体并且丰富多元的,是通过多种方式去演绎教师自爱和热爱学生的根本宗旨的,即通过点滴细致的行为来体现师爱的双重内涵。

通过亲身实践,本人以为:“严处就当严、爱在细微处”在当前高校师德建设工作中是值得提倡的理论认识。从哲学角度而言,两者相辅相成,是抽象理性与具体感性的结合,是钢性原则领域中的柔性元素的具体延展,共生了教师师德修养和教学实践的完满境界。

参考文献:

教师以身作则论文篇4

关键词:《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研究成果;成果成因;以史为鉴

中***分类号:G5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146-03

为了更深刻地理解《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所承载的知识,研究其理论成果,加强教师专业化知识现对其进行综述。本文主要采取类比研究法,即与《中国语文教育史纲》进行比较分析,更深刻地挖掘出《简编》的个性特征、体现语文科特点等优秀成果。《中国语文教育史纲》为“语文教学法的学科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此之后相继出现了众多本学科同类书目。《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则是其一。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找出本学科的特点,寻找进步方向,更有利于本学科的今后发展。从《史纲》至《简编》经历了十几年之久,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得出《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的研究成果主要是“突出语文科自身特点”的结论。本文对“个性化语言”、“独特的历史分期”以及“实践性强”三大成果进行论述,并试分析个性成果形成的原因。

一、例举研究成果

(一)语言的个性化

《简编》语言的个性化主要体现在:整体叙述上简洁明了、详略得当;“语文味“的语言频繁出现两方面。

1.简洁明了、详略得当。《简编》的语言上的简洁,各部分内容的“点到为止”是很容易发现的。尤其是与《史纲》对比分析后,这一特点体现的更加明显。相对于《史纲》的“面面俱到”,《简编》的各部分内容是“缩减版”。犹如《名著导读》。用简洁的话语高度概括各部分内容。例如:同样是介绍《墨子》里的教育思想,《史纲》用了1000多字,而《简编》就用了300多字。对待众所周知的内容一笔带过,对待重点问题则比较详细。如《简编》对黑山北关小学语文教改经验的介绍中,对整个事件发展的介绍几乎没有,而对总结出的经验则介绍的详细。比较而言《史纲》对整个事件的发展各阶段、出现背景细致的叙述,对总结的经验没有单独列出,而是掺杂在各阶段的叙述里。《简编》的叙述更有针对性,将最有营养的“精华”陈列读者面前。

2.语言的“语文味”。《简编》的语言生动活泼,“语文味”颇浓。更体现语文学科自身特点。如其中每一章下的脉络“轨迹”、“基本内容”、“基本经验”。在《史纲》中则“思想”、“内容”、“方法”。其他书目比较泛滥的时期定名:古代、近代、现代,《简编》在其下标注自身理解即:“前语文”、“始语文”和“今语文”。又如三大历史分期下,还有更多的个性名称,如:言文教育为“潜”语文,古文教育为“准语文”此外还有“初语文”、“续语文”、“新语文”、“泛语文”和“大语文”等个性命名。这些生动的贴切的语言,和《史纲》中严谨的学术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科学的历史分期

如果说体例如本书框架骨骼,那么“历史分期”这一部分就是本书“心脏”。什么样的心脏决定全身如何运行循环。同样,本书的“分期”的个性决定了本书整体的个性。这一问题集中在本书的《导论》部分,起到了总领的作用。

1.四个原则。本书博采众长,在“自身规律”、“社会关联”、“注重特征”和“远粗近细”(又名:便利教学)四个原则下进行分期。“自身规律“原则是核心原则,其根本要求是符合本学科自身特点,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如《史纲》等书目的分期只有古代、近代、现代。这并不十分符合我们语文科的自身特点,语文教育隶属于社会发展史但不等同于社会发展史。因此分期时以语文***社科为分水岭,体现了语文教育的自身个性。也是“注重特征”原则的前提。“社会关联“原则要求分期时,在整个社会的宏观发展中找寻自身特殊性。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注重特征“原则要求抓住各时期的相对***性。找到区别于其他时期的真正特性。“社会关联”原则是强调共性问题,“自身规律”和“注重特征”原则则是强调本学科的个性问题。“远粗近细“原则是史学里的通用原则。有利于避免产生烦琐哲学倾向,是从实际出发进行分期的体现。

2.分期比较***。《简编》采取列***表的方式将类似文献综述的广阔内容,简洁清楚地呈现给作者。《简编》对叶苍岑、陈必祥、陈学法、顾黄初、张隆华、曹洪顺、冯守仲几位教育专家分期意见经行综述并且形成比较***。最终分期方法,大方向上仍是以“古代、近代、现代“为线索,在其基础上又有自己的独特分期,创意十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其根本方法。这一部分为本书最精彩部分。将语文本学科的“本”体现的淋漓极致。《附表: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分期比较》***,以时间为横轴,以本书分期、历史时期、各位教育家的代表书目为纵轴。直观地表达本书的分期理论依据。

无论是分期的原则还是分期的具体方法都是《简编》科学性的体现。

(三)实践性较强

《简编》的第三个成果就是实践性很强。它相对《史纲》这类的详细理论著作而言,其更倾向于总结教学实践并指导教学实践。主要可以从两方面看出它的实践性:体例上的“教材化”特征;成书过程的实践性。

教师以身作则论文篇5

关键字:信而好古 人文精神 教育思想

中***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4-

一、“信而好古”的经典教育思想

《论语•述而》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其中“古”古典、古训的作用在重视教化传承的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特殊的地位。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孔子的儒家思想影响最大,主张尚礼好古、以经典为宗的教育理论,对后世影响巨大。

《论语》中,正如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有教无类”、“不学诗,无以言”等,我们再熟悉不过。可见,孔子的对“古典”的强调,对“雅正”的强调,具有普遍的观念指导意义。“好古” 是讲孔子学习的主要取向是前人的经验教训的文化继承,而“信”是讲喜爱文化继承,并注重证实前人理论之理性的现实性,也就是学习前人理论,并通过实践证实或者证否它。孔子的“信而好古”是崇尚经典、以经典为法则的教育理论,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并随着儒家学说的传播,渗透到中国文化各个领域,成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原则。同时,也随着中国美术的不断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上最重要的教育思想。

二、“信而好古”经典美术教育的基本精神

“信而好古”重内在精神和生命的连续,意义在于重质、重情。在其思想中,体现了人文精神论、重视教师的观点。

中国的道德伦理思想和哲学思想的核心就是指出人的尊严,维持人的尊严。在中国儒学中,孔子是重人文精神的开先河者。他重人事而轻天命,重对人的德性的培养教育。他的人生目标就是“克己复礼”的“从道者”,同时也潜心尽力的培养众多的忠实于仁与礼的“护道者”。人文精神论是孔子德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主张先圣之理。全面的人文精神,贵在全面“人文”,夫子“温、良、恭、俭、让”,做事情中正,心态平和,虽然孔子不敢和周公比,但他对于自己的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是看得很清楚,是很自信的。

先秦时期,对礼、仪、法、规的遵从,在教育实施中,表现为对师、傅的尊重。这种思想在荀子著作中体现得最为集中。荀子特别重视教师的地位,常常把君师并称,这是儒家的传统思想。孟轲引《尚书•泰誓》中“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的说法,把君师并列起来。荀子以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正礼”,而学生的任务则在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教导。《荀子•修身》曰:“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礼然而然,则是情安礼也。师云而云,则是智若师也。情安礼,智若师,则是圣人也。”师道尊严是教育的基本前提。荀子在《劝学》篇中又说:“《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达。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这些对师法的重视,对师、傅言传身教重要性的揭示,在教育思想上,与“信而好古”的观念一脉相承,也成为中国古代美术教育中普遍遵循的原则。

三、“信而好古”经典美术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

(一)教育从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治

《礼记•学记》云:“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集中代表了这一原则。儒家历来将“德”、“礼”的作用用在“***”、“刑”之上,奠定了君主治国的思想基础。如汉章帝诏书说:“三代导人,教学为本。”魏明帝诏书说:“尊儒贵学,王教之本也。”历代封建王朝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大力发展教育,为巩固他们***权而服务。这是封建统治教育的目的,在先秦时期封建统治者根据儒家理论,将兴学设教作为基本国策,使教育在中国古代享有崇高的地位,国家掌管的教育事业归根结底是中央集权的产物,出于统一思想、移风易俗和培养、选拔人才的需要,中央集权的***府必须高度重视教育,并牢牢控制教育。儒家则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切实可行的兴学措施、教学内容和师资。

(二)孔子亲身体验“信而好古”

杨伯峻先生在《论语注释》中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渊源概括为四点。一,孔子纵然是殷商的苗裔,但早已从贵族下降到一般平民。这是说孔子的家世对孔子学说思想形成的基础性的影响。二,孔子是鲁国人。当时的鲁国,正处于新旧的交替之中,即有改革,但改革又不彻底,这种情况,也反映在孔子的思想上。孔子的思想不能不受当时鲁国的特定环境的深刻影响。三,孔子说过自己“信而好古”。他的弟子子贡也说过“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孔子苦读好学,在读书中吸取他认为有用的东西,加以利用。古代书籍和古人对孔子都有不少的影响。四,古人,尤其春秋时人,有各种***治家、思想家,自然有进步的,有改良主义的,也有保守和倒退的。孔子对他们都很熟知,且适作评价,慎作取舍。这对孔子学说思想的形成也有影响。

孔子的“信而好古”经典美术教育思想,自古以来对中国画的学习有很深的影响。元赵孟\“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概括的言简意赅。这种观念通过艺术理论反映出来,形成中国古代以典范为宗的美术教育思想的基础,并通过遵循典章仪轨、摹拓临写样范法帖等主要美术教育途径,达到师授传习的教育目的。贯通整个总国古代美术教育历史,可见其影响之大。

参考文献:

教师以身作则论文篇6

论文摘要:文学理论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因其本身的概念繁杂,抽象艰涩,教师教学不得法,教材遴选等原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了教学的困境。本文本着对文学理论教学中的困境的梳理,从教师业务水平、教材把关和重视文学作品三个方面尝试突围。

1、文学理论教学的困境

1.1文学的边缘化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文学在当时的大学校园中是最引人瞩目的学科,一大批热血沸腾、好学上进的青年选择去读文学名著,即使非中文系的学生也会手捧一本小说或文学理论,那时的校园中可谓是无人不读文学作品。但到九十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文学逐渐被边缘化,文学名著和文学理论在大学校园中变得无人问津,即使是中文系的多数同学也只会在考前背一背教科书、习题集,平时对文学专著则毫无热情。90年代的人文精神大讨论,表达出的正是这种喧嚣时代的精神失落,因为人们似乎一下还不能接受文学的边缘化,不能接受人文精神的下滑,但这一切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木已成舟。

1.2文论的平面化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海德格尔、维特格斯坦、福柯、德里达、利奥塔等哲学家纷纷举起消解本质主义、消解深度模式的大旗。所谓的本质主义也就是,它并不是假定事物具有一定的本质,而是假定一种超越历史的、普遍的永恒本质的存在,坚持宏大叙事或元叙事,而后现代却正是解构元叙事的,这种哲学思潮对文学的影响,表现在文学的原本深度、崇高被后现代的平面化、庸俗化了,大家不再将文学奉为经典,不再对文论顶礼膜拜,认为本质是不值得关心的,而是越来越关心平面化的知识,这种思潮也影响到了中国广大知识分子和学生,他们以西方的这种先声作为自己标榜的对象,虽然有些盲目,但是毕竟影响到了他们对文学的热情。

1.3教学的困境

文学理论与文学相比,更加抽象和艰涩,更加的玄妙,学生要接受则需要一个过程,有的同学在上课时也会开小差,根本不听老师在讲授什么,这就使得它具有了比文学更为复杂的困境原因。再者,在目前的教学中,有些学校选择的教科书严重的脱离了时代脉搏,或者不符合本专业学生的实际,要么过于专业,要么不够深刻。此外,一些教师的上课方式相对的落伍,照本宣科或严肃刻板的教学,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使得文学理论的教学陷入困顿之中。这些实际困境,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必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他们会更不愿意涉及文学理论,总之,文学理论的教学困境突破势在必行。

2、文学理论教学的困境突围

2.1教师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

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以解决困境通常为众多的老师所忽视。但教师如果不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不能使学生信服,学生将彻底失去听课的兴趣,一切的困境出路都将是空谈,现在一些教师的教学方式落后,一个课件用了一年又一年,从不变动,严重落后于时代精神,所以教师应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可多面的提高,既要博览群书,对古今中外文学理论史上的重要著作,比如像《诗学》,像《文心雕龙》等认真阅读,也要时刻关注到前沿的文学理论知识,不能让自己落伍。只有认真去阅读,做到心中有数,才会有深刻的体会,只有紧跟前沿信息,才能在给学生讲授时不慌乱。同时,教师一定改进自己教学的方式,不要太过于古板,要适当的严肃,适当的幽默风趣,循循诱导,让学生在自然、自由的课堂氛围中,沉浸于知识的海洋。

2.2教材遴选的把关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上课的凭据,教材的水平会直接地影响到教学质量。对于文学理论教材而言,虽然现在多数学校选择的都是新近一来的文学教材,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像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王一川主编的《西方文论史教程》等等,这两本教材,在体式上是不同的,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教程》是比较概论性的,而王一川的《西方文论教程》则相对有背景分析,个案分析、深度阅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局限于一本教材,像《文学理论教程》这类的书籍,可以使同学们在短时间内对文学理论的基本涵盖的形式、内容、风格等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像《西方文论教程》这样的书,则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扩展性,能够增加学生的对于文学理论的兴趣爱好。此外像陶东风主编的《文学理论基本问题》则是一些融合古今中外的专题,使得学生能够对中西文论能够融会贯通,所以这些教材各有优长,在遴选教材时,一定要照顾到学生们的实际需要。

只有好的教材做保障,学生在预习或复习时才能够有的放矢,才能够温故知新,教师同样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教材的发挥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2.3重视文学作品,简化文学理论

以上的教师业务素质,以及教材的重视中,都涉及到学生兴趣的问题,只要打开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好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但只有以上两个方面是不足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还应该加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

众所周知,文学理论和文学作品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很多文学理论是从文学作品中产生出来的,如叙述学和结构主义的理论。其实,没有文学作品的支撑,很多的文学理论是比较艰涩。教师在讲授某一专题时,可以给学生列出文学理论和文学作品相结合的扩展阅读篇目,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那么难以理解,而且在对文学作品的体会、领悟和分析中,随着学生文学鉴赏能力,语言的直觉敏感力,篇章结构的把握力,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力的提升,会使得他们的将其与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或在文学作品的品读中读出理论的味道,或是带着理论的思维去阅读文学作品,这样对于理论知识和文学作品的都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教师在讲课中,穿插文学理论阐释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去阐释,使得学生感受到文学理论的用处,不是毫无价值,而是却又其用的。

总之,要解决文学理论教学的实际困境,既需要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循循诱导,也需要学生在刻苦能力中培养起对文学理论的兴趣,只有如此的教学相长、师生互动,才能最大限度的解决好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陶东风主编 文学理论基本问题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教师以身作则论文篇7

《论语》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书,值得我们认真阅读、仔细品味。孔子的教育思想是《论语》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一份珍贵的遗产。读后受益无穷。接下来是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2020精选优秀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2020精选优秀范文1《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步语录体散文,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创语录之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它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故千年来为论语作注者不尽其数,经典者也是层出不穷,而这些古代学者是用文言注文言,我们已经和传统的文言相去甚远,因此,只能舍远求近——通读一些近现代学者所注《论语》的佳作,在我看来,最为深刻的当属南怀瑾的《论语别裁》,稍为逊色则有李泽厚的《论语今读》,当然少不了热得如火朝天的《于丹心得》,这也可以作为一个大众化的版本来参照,除此之外,还有一本林语堂的《孔子的智慧》堪称经典,当然,这些都只是一些很好的参照版本,我们想深入到孔子思想里面,还是得亲身去品味《论语》那些古老的文字,还得亲身去体味孔子的箴言,亲自去领悟孔子的智慧。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粮仓)与乘田(管理牲畜)。他虽然生活贫苦,但好学上进善于取法他人,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身贫且贱,一生生活艰辛,在他55岁那年,认定自己的***治理想不可能在鲁国实现,于是开始周游列国,但是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接受其***治理想,他受到了一次次的拒绝,但他又一次次的振作,向下一个国家迈进,坚定不移的为自己的***治理想而奋斗,直到20_年后,他才认识到自己的***治理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回到故乡,从事教育活动和整理古籍,授徒讲学,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下移,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从孔子苦难与辉煌并行的一生,我认为可以从中学到孔子那种在求知上的永不满足,永远追求智慧的人生态度;还有他那种对自己信奉的价值体系的实现而作出的不懈努力和那誓不罢休的毅力。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有较大的影响。他认为一个教师,必须掌握学生在学习上常犯的四种心理表现,即广泛而不精、知识面过窄、把学习看得太容易和有畏难情绪。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给予帮助、补救。就是说,学生心理的差异性,决定了因材施教的必然性。在教学上,孔子还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互相启发,以收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间互相问对、讨论的情况。如子路、颜回和子夏就是这样做的。性率直而鲁莽的子路,出于对孔子的爱护,常常向孔子提出批评性的意见,孔子也很关心、爱护子路,对他的批评也能接受,当有的学生对子路不太尊重时,孔子对他们说:子路的学问是不错的,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但由于颜回从未对孔子提出过疑问和批评,孔子曾不满意地说过:颜回不是对我有所帮助的人,他对我的话没有不喜欢的。有一次,子夏引《诗经?卫风》上的诗句,向孔子请教:“‘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论语?八佾》意思是,《诗经》上说:有酒涡的脸笑得真美呀,黑白分明的眼睛流转得真叫人喜爱呀,洁白的底子上画着花卉呀。

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说: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画花。子夏接着进一步阐明说:那么,是不是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之后呢?孔子高兴地说:卜商呀,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进一步讨论《诗》了。孔子敢于承认比他小44岁的子夏在学问上对自己有启发,说明孔子能向被教育者学习的勇气,其精神可敬佩!治学方面,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

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纳包容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论语》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在这个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他主张“不在其位,不谋其***。”“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就强调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以较高的水平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努力教好自己的学生,向他们传授有用的知识,让他们有所发展。还应利用平时的休息时间来不断学习,来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在工作和学习中,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中,一种涵养一种自信让我感受到无比的充实和快乐。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2020精选优秀范文2《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读《论语》,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价值!

老子是以“柔”为主的辩证法,孔子则是以“中”为基点,法家和兵家提倡“刚”,这是中国文化的三足。读了《论语》之后,我更欣赏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精神。正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作为儒学经典读物《论语》可谓是把这一精神阐释的淋漓尽致。孔子曾说:“墨家兼爱,是无父也;扬子无我,是无君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这句话虽有失偏颇,但是却让我明白了,只有把个人放在社会的伦理体系里面,个人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个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显。

对于整个东方的文化而言,孔子也许算是最特殊的存在。西方人总试***将儒学作为宗教理解,他们所看到的孔子是一位精神的偶像,也许,如果所有无法摆脱的精神制约都可以视为宗教的话,孔子确实是这样一种后果的直接缔造者。但实际上这种认识存在非常大的偏差。虔诚的教徒永远不能理解的是,在中国宗教始终不过是无数围绕“治世”而采取的手段之一,不会有一个帝王真的允许哪个宗教来控制他世俗的天下,所以也不会有哪个人怀着神圣的心情认真去探讨神存在的可能性。中国不会出现像文艺复兴那样的人性觉醒期,因为中国人的眼睛,从来没有片刻从人生活的世界移开到上帝的宇宙中去过。中国的哲学是彻头彻尾经世致用的哲学。“子不语”所表达的表象的敬畏之下实质则是漠不关心,以致所有“怪力乱神”在最初就驱逐出了研讨的范围,也使得在后世这种实用主义的风气经年不绝。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2020精选优秀范文3听了黄部长关于论语的讲解后,真是受益匪浅,给我以心灵上的震撼!黄部长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但每个人理解的程度不同,感受也会有所不同,我的理解就是教导世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好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做人的起点就是要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与人为善、修身养性,做好自我。

有同事问我《论语》2500多年前的经典语录,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的心智吗?还能对我们今天的心灵产生触动吗?我很斩钉截铁回复他!能“绝对能”他从如今人们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论语》,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穿越两千多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我看到他举的例子,打的比方,他的经典妙句,真叫人折服。解读之精妙,文学功底之深厚,无不叫人连连称绝。

我决定去买一本养心、交友、处世、有利于工作的好书来苦心修读希望我们都有启迪和收获人的一生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磨难甚至有权财的诱惑,如何来面对生活给自己带来的不幸又怎么样拒绝诱惑,黄部长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思想,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他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一次再一次怨天尤人,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压给别人。在孔子老人家这句话的基础上我想在现代人,将其意思改为日:“已所欲,施于人”,就是把自己想要的东西,让与他人,把自己喜欢的东西,送与他人,把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传授给他人!因为在现代社会中,可以肯定的说没有!没有多少人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让给别人呢?现在的我们都有这等心胸吗?人人有了,集体多和谐,社会多美妙!我们现代的得修炼。

“人与人之间,事情与事情之间的比较,没有单纯的技巧高下之分,而只有境界优劣之辨,那么这种境界的标准就取自于“大道合乎自然”。又有谁会真正想到和做到(吾日:“已所欲,施于人”)应该放下时且放下,你要宽容别人,“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对于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要忘却,不要抑郁于胸,要学会自己劝自己,想开些,何必计较那么多呢?

他还说

——生命有限,流光苦短,每一个人的生命(命运)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人生有限,生也有涯.把我们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用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生命有限,流光苦短,而在天地之间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或儒或道合乎自然大法,最终每一个生命的成全就是这一句话:每一个人的生命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用你的公正、率直、耿介、磊落的人格去坦然地面对这一切,即不是德也不是怨。

一个人反省自己的行为,而能够不后悔、不愧疚,这个标准说低也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说高就是个至高无上的标准,大家想想,要使自己做过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实在又是极不容易的事。所以孔子才把它作为君子的人格标准。

“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不是现实主义者。”而在我年轻气盛的时候,是一个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现在的我是一个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我想以后还应该看看蓝色的天空。

听完后我在想:《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是循循善诱思想的老师,是一个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一面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在现代生活匆匆的路途上,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凉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我要常读更深入的读,以理论指导我的行动。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2020精选优秀范文4孔子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将毕生精力贡献于教育工作,敏而好学,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重视道德修养,是一位尽职的好教师,成为后世教师学习的楷模。《论语》中很多篇章都可以看到孔子对师德修养的相关论述,带给后世为师者莫大的启示,作为教育工作者看后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1.立志有恒,加强修养。

孔子强调立志在道德修养中的重要作用。他说,“三***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因此,教师不仅要自身,还要教育学生确立崇高志向,树立人生理想,作为个人努力的方向。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带给我们启示: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取得的成绩也不是容易的事,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你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要教出合格的学生,这也非一朝一夕的事,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和知识的积累。

2.自省自克,改过迁善。

道德贵在自觉,孔子特别强调从自我做起。他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要求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人无完人,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要随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免再次范错误,这样就会起到自我监督的作用。孔子认为,道德准则和规范是公共利益的体现,对个人起约束作用,因此,需要克制自我,生活中没有不犯错误的人,关键是看对待错误的态度,你及时发现错误或者别人给你指出错误,你能悬崖勒马,知错就改,不断地完善自我,升华自我。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教师要尽自己的社会职责,应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掌握广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这是教书育人的前提条件。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孔子走到哪里,学到哪里,并且“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他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论语?述而》)。每个人不是一出生就知天下,都是要经过不同阶段的教育,学到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要活到老学到老,这才体现了人的一生的价值。

4.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孔子对学生的教育,不仅有言教,更注重身教。教师都要通过严以责己,以身作则来感化学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充分说明了身教的重要性。的确,如果教师能做到以身示范,虽没有言语的说教,仍然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一生。如果遇到一位好教师,那么他的学生将一生受益,也许会辉煌一生,如果遇到一个不认真负责的教师,他的学生也许就会默默无闻一生,直到老也一事无成。

5.爱护学生,无私无隐。

爱护学生、关心学生是一个教师成功的必须具备的条件。孔子说:“仁者爱人”、“智者知人”《论语?颜渊》)。教师要随时关心学生品德、学业的增进以及学生们的生活与健康状况,和学生要建立深厚的情谊。不溺爱、不袒护学生,这才是教师对学生真正的爱呀。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教师无私奉献,无以回报。

6.相信学生,鼓励学生。

孔子对学生充满期望,他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者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子罕》)这里包含了青年人超过老年人、学生超过教师、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发展观点。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的潜能,认为学生可以超过教师,鼓励学生。孔子说“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面临着实行仁德的事情,可以不必对老师谦让。这里包含着在仁德和正义面前师生一律平等的思想以及“吾爱吾师,更爱真理”(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言)的观点。师生都是平等的,学生的观点正确可以反驳老师,甚至学生可以严厉地批评教师,而教师也要虚心接受学生的意见和批评,这才体现了平等的师生观。

7.不断学习,努力创新。

孔子认为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善于启发学生的心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教师必须自己经常温习故业,融会贯通,做到有新的领悟、新的体会、新的发现,才能胜任教学工作。教师不仅给学生以知识,还要使学生***求知,***思考,并能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这样才算是好的教师。

教师首先得加强自身的素质的提高和知识的积累,在假期和业余时间不断充电,才能满足学生求知欲望。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才能教出一批又一批有用的新时代合格人才。

教师读论语心得体会2020精选优秀范文5最近读论语,读于丹的解读论语,有了新的感悟。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大家知道,孔子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人。孔夫子正是以这种朴素的、温和的生活态度来影响他的弟子,他的弟子都是一粒种子,把那种生活的态度、生活的智慧广为传播。

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更进一步加深了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的理解与感悟。

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做到学与思的结合,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反思性的教师,才能不断进步 。

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西方的哲人康德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与孔子的这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可见人类在知识的认知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的原则往往是一致的。学习要听别人讲解,也要自己思考,不要一味听信别人。

只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凭空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为了学习而学习,缺少必要的思考,只是一味地学习,大脑却一片空白,学习只为了追求数量,而不在乎质量,结果那就可想而知了。学习在思考,也在于吸收。

也有不少人,为了思考而思考,缺少必要的学习。只是一味地思考,没有一定的学习指导,结果思考钻进了死胡同,就难免是非不分。

因学习而思考,而感到充实。因思考而学习,而感到明智。可见,学习与思考紧密结合,缺一不可。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教师以身作则论文篇8

关键词:品德魅力;学识魅力;个性魅力

中***分类号:G4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03-0262-02

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是我国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相比较其他学科而言,思想***治理论课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特殊角色,在“做人”、“立人”、“立德”方面承担的责任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更任重道远。高校的思想***治理论课教师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尽管如此,从总体上来说,教学效果仍不明显。原因之一,就是大学生对***治理论不认同、不信服。因此,先进的***治理论必须人格化。思想***治理论课教师具有了人格魅力,也就成为先进***治理论的现实人格承担者,这样就能增强***治理论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从而增强它的被接受度。

一、人格魅力的内涵

“人格”一词源自于拉丁语persona,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所戴的表示所扮演角色的面具。延伸到教育心理学领域,则意味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也就是说被个体用来向社会显露自己的东西,即人的社会自我。因此,人格是人的认知方式、情绪特征、意志品质、心理素质、态度倾向、道德品质等的综合表现,是“人的知识、能力、德行、意志、情感、信仰、作风等多因素的共生体”,魅力,是成熟的能够吸引人的力量。所以,综合来看,所谓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很能吸引人的力量[1]。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指教师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所酿就的人格吸引力,它是教师的才、情、智、气质、能力、品质、语言等各方面感染力的综合,是一个教师的内在品质的外在体现。一般来说,教师的人格魅力表现为品德魅力、学识魅力和个性魅力三个方面。

通过对人格魅力的定义和教师人格内涵的理解,来研究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这样定义: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应当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广博的知识背景和灵活的教学艺术,既是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传播者,又是坚定不移的信仰者;既是理论教师,又是理论的实践者;既能讲授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践;既能发现学生思想中的实际问题,又能提出解问题的方法。

二、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的特征

思想***治理论课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具有相同的人格特征,但是由于思想***治理论课的性质和培养目标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思想***治理论课教师应当有着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师的独特的人格魅力。

1.“两课”教师人格魅力具有鲜明的示范性

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指出,“思想***治理论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的理论、路线、方针、***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思想***治理论课的课堂不仅是传承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精神家园的圣地。学生上思想***治理论课不仅是为了吸取理论知识,而更是为了走向一个追求真善美的广阔原野。一个思想***治理论课老师如果不能给予学生人格、精神上的影响,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就不可能是一个好老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思想***治素质形成的知行统一原则,要求教师言传与身教的高度统一。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思想***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在社会生活和教学实践中把社会的人格标准内化为人格魅力,并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体现出来。因此,可以说,思想***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所起的示范性,已经成为塑造学生良好人格的重要手段,也是帮助学生知行统一的最佳中介。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任何规章、任何教学大纲、任何人为的机构,不论设计的如何奥妙,都不能在教育工作中代替人格的作用。”[3]

2.“两课”教师人格魅力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思想***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传授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理论,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促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任务。思想***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特殊性和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决定了思想***治理论课教师人格魅力应具有“学科特点”――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主旋律,在现阶段则体现为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思想***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表现出坚定的***治立场和理想信念,提炼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素材,理论联系实际,切合社会和学生生活的实际,体现出思想***治理论课教学的教育力量。

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就是说,教师须德才兼备,智慧如泉水喷涌,道德、言行可以作别人的榜样。这样的教师才有人格魅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谈到著名教育家、艺术家李叔同时这样说:“李先生教***画、音乐,学生对***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更重。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缘故。因为他教***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可见,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治素质、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使大学生德育并举,知识与能力并重,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魅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打造魅力四射的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

人格魅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一个人必须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积累、培养,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人格魅力。

1.加强师德修养,提升品德魅力

高尚的道德情操一直是教师师德的根本标志,也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部分。教师要教育人、改造人、完善人,首先要不断完善自我,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18世纪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教师的学问高深固然重要,但教师的行为高尚尤不可缺。教师应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为学生效法的表率与榜样。教师的学问、思想、语言、行为、仪表、作风、道德状况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也曾说过:“一个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所说的话,比一个与他格格不入的受他们鄙视的人所说的话,他们接受起来是完全不同的;从后者口中说出来的即使是崇高的思想,也会变成可憎恨的东西。”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过:“教师是作为学生活生生的榜样走上讲台的。”教师应该处处为人师表,事事以身作则,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学生产生着熏陶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知行统一。只有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样可仿,有例可学。因此,一位合格的思想***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讲“***治”,坚持正确的***治方向,有较强的***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必须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以及***的路线、方针、***策与自己的理解、认知、体验融合在一起传授给学生,不能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必须为人正直、正派,树立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浩然正气影响学生,而对喧嚣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诱惑,则应守住一片宁静,不被世俗尘埃所染,不为金钱物欲所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只有如此,才能取信于学生,才能使学生由敬仰教师转到信仰马克思主义真理,从而确立正确的***治方向。

2.加强文化素养,提升学识魅力

教师不仅要敬业、勤业,还要精业,以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书育人技巧,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展现“学高为师”的风范和良好形象。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当教师以渊博的学识为底蕴,以高超的教学艺术传道授业时,他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和才华,表现出独特的人格魅力。所以思想***治理论课教师在掌握从事思想***治理论课教学所需的专业理论的基础上,还应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广泛的背景知识,全面加强自己的文化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思想***治理论课教师既要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又要通晓和涉猎相关学科知识,做到知识面宽,使自己的那“桶水”常用常满。只有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讲课也才能深入浅出,出神入化。最终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服,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3.关爱学生,提升个性魅力

研究表明,教师的个性形象是学生亲近或疏远教师的首要因素,理想的教师个性特征包括善于理解学生、性格开朗、情绪乐观、意志坚强、有耐心,有幽默感等。作为一名教师,要胸怀博大,对学生充满爱。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只有对学生倾注情感与热情,获得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教育好学生,更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内心世界。教师要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关怀学生,在师生间建立一种学生尊重教师、教师关爱学生的新型师生关系。大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感其言,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好比一种精致的乐器,它奏出一种人的和谐的旋律,使之影响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但要奏出和谐的旋律,必须把乐器的音调准,而这乐器是靠教师、教育者人格来调音。”[4]没有教师人格魅力介入的教育,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思想***治理论课教学尤其如此。对思想***治理论课教师来讲,只有具备做人、做事、做学问这三者完善统一的素质,才能充分展示出丰富的人格魅力。

参考文献:

[1]JerryMBurger.人格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2-6.

[2]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Z].教社科[2008]5号.[2008-9-23]

教师以身作则论文篇9

关键词:教学思想;因材施教;启发诱导

孔子,可谓是儒家的开山鼻祖,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用他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在了教育事业上,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与原则以及教师自身修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我国教育历史上最宝贵的教育遗产。研究孔子的教学思想对现代教学理论及实践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孔子的教学思想

在教学思想上,孔子非常重视后天经验的学习。主张以闻和见作为知识的源泉,“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指导学生从多方面获得知识的,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孔子的学习思想

孔子的观点认为,学习过程包含“学、思、习、行”几个因素。学习态度方面,主张“好学、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学生在学习上要虚心,“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学习贵在有恒心,“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论语・子路》)。在学习方法上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学与习相结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学与行相结合,学以致用,多问多见,去伪存真。

(二) 孔子的教师修养思想

在教师的教学态度上,孔子主张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隐无私;师生互学,教学相长。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诲人不倦”也是孔子最可贵的的精神。无论什么向他人请教,他都毫无保留;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坚持教学。“仁者爱人”的思想也贯穿了孔子一生的教学生涯。

(三) 孔子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1. 启发式教学

关于启发式教学,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宋代教育家朱熹的解释是:“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可见,“愤”就是指学生在对某一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时,急于解决但尚未搞通时矛盾的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就应该适时地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加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而“悱”是指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思考,但是还没有考虑成熟,想说又难以表达出来的另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该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是“发”。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原则生动地体现了孔子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完整过程。

2.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经验的核心。因材施教是指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的志趣、能力等个性特点,有区别地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培养不同类型的各种人才。孔子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智力、个人能力和兴趣爱好等,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此外,孔子还善于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别才华,并对其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3 .循序渐进

孔子在教学中也非常重视循序渐进的原则。孔子认为,“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学习是一个具有客观性的自然发展的过程,应该按照其自然规律的顺序进行。教学不应该超越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并且要注重学习的顺序。

二、对现代教学研究的启示

(一) 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首先表现在教学观念的转变上。在课程内容和培养环节的设计上,从“以学科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素质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念上来;教学过程从“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学习目标从“知识观”向“能力观”转变;人才观由“知识型”向“创新型”转变。教学更更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注重让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受到广泛的文化熏陶,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养成健全的人格,并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和科学素养。在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支配下,教师把精力重点放在了如何“传授知识”方面,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这种风气已悄然成为教学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要改变这种不正常的教学局面,必须首先转变以讲授知识为中心的错误观念,确定以学生的学为本的教学思想,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把“教”放在引发、指导、组织和鼓舞学生的“学”上,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他们发展自身的创造力,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2.以培养多元化的综合性人才为目标

在课程的设置上,开设有关国际***治、文化艺术、经济发展以及文化修养等方面的课程;加强外语教学,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外语交际能力;增加各种涉外专业,以培养懂科技、通外语、会经营、懂管理的,既具备综合的知识技能,又拥有智慧和情感的多元化的综合性人才为目标。

3.以发展学生智能为核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阶段,是学生为自身今后的发展创造力的培养打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的最后阶段。现代教学的研究应该将重点放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上。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进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和学习意志,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二) 对教学方法的启示

1.因需施教

因需施教是指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并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开设不同课程的教学思想。例如,很多学校都以选修课的形式为学生开设了古代文学、古典音乐、外国风情、游泳、滑雪、保龄球等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既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和社会素养;在文化课程方面,以我校为例,由于日本的电子及软件技术比较先进,为方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日本先进的技术及信息,学校为软件学院和计算机学院的学生开设了第二外语(日语)课程。

2.因材施教

在现代教学中,“因材施教”仍然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重要的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个性差异,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与不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在以因材施教的思想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各因其材,即在保证同意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特长和优势等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及才能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3.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虽然一直为人们所崇尚,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入式”教学却长久地支配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教学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的模式仍然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式教学应当把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教师首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并且要善于设疑、激疑、释疑,对自己所传授的知识必须要有透彻、深刻的理解;诱导学生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帮助学生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

4.注重教与学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启发式教学思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只有主体和主导作用有效地相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启发和激励学生的内在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现代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键是要做到: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实践,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改变在封闭的学校环境内组织教学的传统做法,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想。

(三)教师自身修养

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身教比言教更重要,更有力。教师不能光口头说教,而是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举止行为作出榜样,以达到使学生潜移默化的目的。

其次,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及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各种知识及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顺利地开展教学工作。

三、结语

孔子的教学思想至今仍然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只有启发诱导,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另外,在教学内容上,也要趋于综合化。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各学科既高度分化、又趋向综合、广泛交叉、相互渗透。将相关的学科知识融为一体,使学科***朝多学科内容有机结合的方向发展,形成不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学术氛围,以拓宽学生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涵盖面,实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多元化综合性人才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注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0.

[2]赵爱平.先秦儒家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影响[J].开 封大学学报,2008,(2).

[3]孙泽文.我国大学教学改革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J].

教师以身作则论文篇10

[论文摘 要]大学教师教学评价涉及到教师专业能力、教师情感水平和教学效果等方面,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大学生由于是知识的学习者和被考评者,很难从专家和专业的角度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科学评价;教师情感水平关系到大学生对教师之爱的亲自体验,大学生可以从理性的角度对教师的教学情感水平进行价值评价;教师教学效果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大学生的教学效果评价只能是一种教学满意度的评价,不能将其结果泛化到教师职业评价的所有领域。

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包括教师自评和他评两方面,其评价内容涉及到教师专业能力、教师情感水平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大学生是大学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方面。发挥大学生在大学教师教学评价中作用,既是现代大学教学管理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权力的重要体现。由于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大学生只能对大学教师教学进行有限范围的评价,其教学评价结果也只能作为一种价值因素来对待。如果过分夸大大学生评教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就会损伤大学的教学质量。

对大学教师教学进行评价的实然主体有学生、教师专家同行、教师自身及教学管理人员。各评教的主体对于参评的内容应该是有所区别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等,是否都适宜让学生来评价,是值得思考的。首先,大学教师专业能力一般从制度性确认和科学知识的传播、应用、发展来分析。制度性确认涉及到大学教师的学历、学位和职称,它可以表征大学教师接受高层次教育的年限和专业领域,也是对教师本人的身份资格确认。科学知识的传播、应用、发展涉及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它要求教师能根据自己的专业研究和科学知识发展的趋势,艺术性地和探究性地传播、应用、发展科学知识,通过系列方法和工具手段,使学生能有效地学习知识。从文化的“前喻性”“互喻性”“后喻性”来讲,师生之间的文化关系更多的是学生向教师学习确定性科学知识,共同探究不确定性知识。教师对教材知识是已知者,而学生对教材知识是未知者。在知识的权威性方面,教师具有着知识选择、解释、考评的权威,而学生很难判断教学知识的正确性与合理性,且以被考评者身份出现;在教学设计和方法方面,教师的教学是否体现了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原则、思想性与探究性相统一原则,是否有利于学生有效地理解科学知识、应用科学知识,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增长,这可以由学生根据自身的满意度来评价。大学生虽然思维活跃,但由于各方面的理性思维尚不够健全,或者说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和判别能力,却往往限于对教师教学的表面感知,他们很难从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高度和深度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同时,这项评价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教学价值的理性判断与合理预期的基础上。因此,学生在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评价时,由于其自身的非专家性和非专业性,评价的信度和效度会受到限制。如果教学管理者在评价教师专业能力时完全采用学生的评价结果,则会使大学教师教学评价缺乏科学性与可信性。

其次,教师教学的情感水平涉及到教师教学动机、教学目的、教学气质、教学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教学情感态度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外在表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情感动机水平。它实际上是学生对自我享受教师之爱的价值判断。如:教师教学准备是否充分、教师与学生是否经常互动、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是否公平、教师对学生是否实施了硬暴力与软暴力、教师课堂语言是否文明规范,这些方面都涉及到教师对教育教学的忠诚感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情结,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满足感来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从理论上分析,教师教学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情感需求,在采用该项内容评价的结果时,大学管理者只能从大数的角度来应用。因此,这项评价指标的权重不能过大。从教师成长角度来分析,对教师教学的情感态度进行评价,可以不断督促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

再次,大学教师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教学质量主要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质量的高低是一个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且教育教学存在滞效性。在实际的教师教学评价中,我们很难分割某个教师在大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及个体教师的教学效果。将大学生的教师教学评价结果作为教师教学满意度的一个方面来考虑,不能作为考核大学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来使用,更不能将大学生的教师教学评价结果无边界地应用到教师职业考评的所有领域。

否则,将伤及到大学的本质意义和师生的生命价值。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教师以身作则论文10篇

学习

优秀医生个人总结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优秀医生个人总结10篇,内容包括优秀医生个人简要事迹怎么写,医生年度考核个人总结。一、“三熟悉”熟悉环境。这是到科室后的首要任务。每轮转到一个科室,除了听取带教老师介绍清况外,自己还要多听多看,勤走勤问,有重点地了解所

学习

教师素质评价论文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素质评价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师素质评价论文,教师素质教育论文怎么写。就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模型而言,其系统是按照从高到低多层次的,包括诸多构成要素,例如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等。这同时也

学习

语文高效课堂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语文高效课堂论文10篇,内容包括语文高效课堂论文精彩题目,语文课堂教学论文。(三)语文课堂提问的高效性语文课堂的高效提问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高效性,可以从三个方

学习

医师工作总结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医师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医师工作总结,医师思想工作总结。今年春节后,我就来到了xx医院,一直在中医科做住院医师,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一是在思想上,我是一个有着整整16年医疗工作历程的学生,在原来的单位任职副主任医

学习

医生工作总结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医生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医生思想工作总结,医生带教工作总结。但是在工作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平时工作懒散,对各科室的维修工作有时出现推脱现象,对一些工作敷衍了事,没有很认真的完成。对院上和科室布置得学习有时不

学习

指导教师评语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指导教师评语论文10篇,内容包括论文指导教师评语模板300字,论文教师评语。论文书写格式比较标准。界面设计合理,文档齐全。推荐毕业设计评为良好。3、该生能圆满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方案合理,方法正确,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

学习

幼师教育学论文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幼师教育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幼师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大全,幼师教育论文40篇免费。(一)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调查结果课题组成员对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高低的评价标准主要依据夏力主编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学习

教师教书育人论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教书育人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师育人经验总结论文,教师教书育人论文。[作者简介]曲中林,朱为鸿,肇庆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广东肇庆526061)为避免书院沦为高校食堂和宿舍管理的行***机关,肇庆学院分析了古今中外书院的不足与

学习

临床医生工作总结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临床医生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临床医生工作总结1000字以上,临床医生个人总结。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的社会,社会主义事业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在目前在市场经济冲击下,部分人思想出现腐蚀

学习

咨询医生工作总结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咨询医生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咨询医生工作总结,全过程咨询工作总结。(一)拟定咨询科室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咨询服务标准,咨询部考核细则,电话回访服务标准,咨询部工作范畴,咨询部工作要求等,细化各个具体工作的服务标准,咨询部的基本

学习

医生的个人总结10篇

阅读(9)

本文为您介绍医生的个人总结10篇,内容包括医生个人总结大全,医生年终个人总结。这看似不相关的一点,恰恰是我今年最大的感悟。我在每天的***中,我发现很多患者并不是真的得了多么严重的口腔疾病,而是很害怕自己的疾病会怎么怎么样。或许真

学习

幼教教师毕业论文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幼教教师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幼儿教师论文范文大全,幼教专业毕业论文免费。2.实习期的效果不明显在学生实习期,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还没有足够成熟的想法,这种不确定性致使许多学生在实习阶段未能全身心投入到职场岗

学习

测控工程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测控工程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测控的专业论文范文,测控系统软件设计方法课程论文。在测绘工作中,工作区的项目管理、自然和生产单位劳动等环境对测绘项目的质量影响很大。这些环境影响复杂多变,极大的影响工程质量。所以,测绘

学习

测量工程论文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测量工程论文10篇,内容包括测量工程论文,热工测量论文。“质量兴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战略方针,提高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长期战略目标。建设工程是大型的综合性产品,价格昂贵且使用期长,涉及人民生活环

学习

教师素质评价论文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素质评价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师素质评价论文,教师素质教育论文怎么写。就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模型而言,其系统是按照从高到低多层次的,包括诸多构成要素,例如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等。这同时也

学习

语文高效课堂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语文高效课堂论文10篇,内容包括语文高效课堂论文精彩题目,语文课堂教学论文。(三)语文课堂提问的高效性语文课堂的高效提问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提高语文课堂提问的高效性,可以从三个方

学习

指导教师评语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指导教师评语论文10篇,内容包括论文指导教师评语模板300字,论文教师评语。论文书写格式比较标准。界面设计合理,文档齐全。推荐毕业设计评为良好。3、该生能圆满地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方案合理,方法正确,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

学习

幼师教育学论文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幼师教育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幼师教育教学论文范文大全,幼师教育论文40篇免费。(一)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的调查结果课题组成员对幼儿教师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能力高低的评价标准主要依据夏力主编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学习

幼师本科论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幼师本科论文10篇,内容包括幼师本科论文,幼师论文题目有哪些。教育科研意识是幼儿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前提。调查发现,在开展教育科研的必要性”认识上,有25.7%的幼儿教师觉得根本没有必要”,还有31.9%的只是觉得比较必要”。访

学习

幼儿教师专业论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教师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毕业论文,幼儿教师专业的小论文题目。一、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现状1.幼儿教师专业化的问卷调查为更好地把握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化现状,笔者对当地的幼儿教师进行了以问卷调查形

学习

幼儿园幼师论文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幼师论文10篇,内容包括幼师高级职称论文,幼师评职称的论文范文。(二)农村幼儿教师工作量大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本身相对较小,所以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按国家规定,每个班级应是三教一保,但是农村幼儿园大多是一个班级

学习

幼儿师范毕业论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师范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幼儿毕业论文题目大全,幼儿专业毕业论文模板范文。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三、协办单位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院(系)四、活动时间征稿截止时间:2011年6月10日评选揭晓时间:2011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