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观后感10篇

致青春观后感篇1

这部电影,让我知道***对社会的危害与对家庭的危害,对自己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困难……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同时***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对人体有着三大危害 :身体依赖性,精神依赖性,***危害人体的机理。

***时间久了,***带给你的回报是那种万箭穿心的痛。可以偷就偷,可以乞讨就乞讨,甚至去故意撞车骗来的……来之不易的那么一点点钱,还没放热,为了那一点点少的可怜的***,把钱送进了***的钱包里……就在前几天,我在新闻上又看到了这样的一个青少年因***而犯罪的事例:15岁的阿兵(化名)是强制戒毒所里年龄最小的一个,他个子矮小,但是个"***湖".他因为年幼其母病亡,父亲又工作忙,无暇照管他。7岁的时候,他模仿大人们抽烟,并以会吸烟为荣。他说,每天放学后燃起一根香烟吞云吐雾,走在同学们中间感觉特有面子。14岁那年,勉勉强强读至初一的阿兵干脆辍学了,终日跟在乡里几位"大哥"身前身后当起了小兄弟。去年初,他结识了乡里一做餐饮生意的"大哥",几番来往后,阿兵很得大哥喜欢。

慢慢地,发现了大哥原来是"白药仔",但他也不这样为忤,相反还认为这是"酷"的表现。去年中,趁大哥不在家,小兵偷了一点"白粉"终于"开禁"尝了新,并从此成了一名"小道友".吸上白药后,因无钱买药,小兵便在一"道友""教授"下当起了"鱼虾蟹"庄家,以赌钱为营生。后来,小兵被警方抓获,在审讯时因为药瘾发作而口吐白沫,结果被强制戒毒。

从这个事例中,我有可以知道:盲目的从众心理,不要因为别人做了而也要做,我们要有健康的生活,健康的业余爱好。***可以让我们失去宝贵的生命,可以让我们失去理性,远里***珍爱生命,才是正道。

致青春观后感500字(二)

***,这一白色的恶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威胁。***是世界头等公害,可却仍有种植泛滥之势。当提起"***宝地"金三角时,人们便会想到罗星汉、昆沙、漫山遍野的罂粟花、***、丛林、没完没了的战争……而今,缅北广义金三角地区的鸦片种植面积正以惊人的速度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着惊人的利益,不法分子开始铤而走险,他们目无法纪,无视他人生命,为了赚取金钱竟干起了肮脏的***交易。当然,他们也许赚到了厚利,也享受了片刻的快乐,可他们总生活在惊恐中,生活在见不得光的世界中,那样,他们会有真正的快乐吗?即使他们有一时的快乐,但最终留给他们的仍是法律的制裁和永远的悔恨。

可偏有人给不法之徒以有利可***的机会,现在有好多人正在***。仅我国,每年消耗毒资达2000亿人民币,这数目与1998年长江洪水损失相当,且每年有增无减。可是,***带给人们的何止是金钱上的损失呢?更严重的是身体的、情感上的。曾看过一个报道,在一家戒毒所里有十多个特殊的标本。其中最令我触目惊心的是:一个***者的肺部都变成了空空的蜂窝状,尤其是肺的上部居然有个比核桃还要大的洞。经医生介绍,这是一个长期***的男子的肺,他原本健康壮实,因长期***不幸早亡。

可见,***对人的伤害有多大,在血淋淋的事实面前,难道人们没有一丝恐慌吗?***害人的例子不仅仅这一个,许许多多的惨痛教训难道唤不醒大家?***导致家庭破裂的事例是触目惊心的。***者因***而需大量的钱,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轻者引发家庭矛盾,重者引发违法乱纪,甚至家破人亡。

最令人担忧的远不止这些。最令人害怕的是青少年***率呈上升趋势。青少年好奇心强,喜欢尝试和冒险,很容易被人诱惑走上***的道路。而今年6月26日的"国际禁毒日"的主题就是"远离***,关注未来".这是极大程度上针对青少年的。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如果我们这一代毁在***手中,那么中国还谈什么国家的进步发展呢?清朝衰亡,就是鸦片摧残了许多青年,使劳动力逐渐减弱,使外国侵略***侵入我国如入无人之境。

致青春观后感篇2

这部电影,让我知道***对社会的危害与对家庭的危害,对自己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困难……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同时***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对人体有着三大危害 :身体依赖性,精神依赖性,***危害人体的机理。

***时间久了,***带给你的回报是那种万箭穿心的痛。可以偷就偷,可以乞讨就乞讨,甚至去故意撞车骗来的……来之不易的那么一点点钱,还没放热,为了那一点点少的可怜的***,把钱送进了***的钱包里……就在前几天,我在新闻上又看到了这样的一个青少年因***而犯罪的事例:15岁的阿兵(化名)是强制戒毒所里年龄最小的一个,他个子矮小,但是个"***湖".他因为年幼其母病亡,父亲又工作忙,无暇照管他。7岁的时候,他模仿大人们抽烟,并以会吸烟为荣。他说,每天放学后燃起一根香烟吞云吐雾,走在同学们中间感觉特有面子。14岁那年,勉勉强强读至初一的阿兵干脆辍学了,终日跟在乡里几位"大哥"身前身后当起了小兄弟。去年初,他结识了乡里一做餐饮生意的"大哥",几番来往后,阿兵很得大哥喜欢。

慢慢地,发现了大哥原来是"白药仔",但他也不这样为忤,相反还认为这是"酷"的表现。去年中,趁大哥不在家,小兵偷了一点"白粉"终于"开禁"尝了新,并从此成了一名"小道友".吸上白药后,因无钱买药,小兵便在一"道友""教授"下当起了"鱼虾蟹"庄家,以赌钱为营生。后来,小兵被警方抓获,在审讯时因为药瘾发作而口吐白沫,结果被强制戒毒。

从这个事例中,我有可以知道:盲目的从众心理,不要因为别人做了而也要做,我们要有健康的生活,健康的业余爱好。***可以让我们失去宝贵的生命,可以让我们失去理性,远里***珍爱生命,才是正道!

致青春禁毒片观后感500字(二)

***,这一白色的恶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威胁。***是世界头等公害,可却仍有种植泛滥之势。当提起"***宝地"金三角时,人们便会想到罗星汉、昆沙、漫山遍野的罂粟花、***、丛林、没完没了的战争……而今,缅北广义金三角地区的鸦片种植面积正以惊人的速度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着惊人的利益,不法分子开始铤而走险,他们目无法纪,无视他人生命,为了赚取金钱竟干起了肮脏的***交易。当然,他们也许赚到了厚利,也享受了片刻的快乐,可他们总生活在惊恐中,生活在见不得光的世界中,那样,他们会有真正的快乐吗?即使他们有一时的快乐,但最终留给他们的仍是法律的制裁和永远的悔恨。

可偏有人给不法之徒以有利可***的机会,现在有好多人正在***。仅我国,每年消耗毒资达2000亿人民币,这数目与1998年长江洪水损失相当,且每年有增无减。可是,***带给人们的何止是金钱上的损失呢?更严重的是身体的、情感上的。曾看过一个报道,在一家戒毒所里有十多个特殊的标本。其中最令我触目惊心的是:一个***者的肺部都变成了空空的蜂窝状,尤其是肺的上部居然有个比核桃还要大的洞。经医生介绍,这是一个长期***的男子的肺,他原本健康壮实,因长期***不幸早亡。

可见,***对人的伤害有多大,在血淋淋的事实面前,难道人们没有一丝恐慌吗?***害人的例子不仅仅这一个,许许多多的惨痛教训难道唤不醒大家?***导致家庭破裂的事例是触目惊心的。***者因***而需大量的钱,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轻者引发家庭矛盾,重者引发违法乱纪,甚至家破人亡。

最令人担忧的远不止这些。最令人害怕的是青少年***率呈上升趋势。青少年好奇心强,喜欢尝试和冒险,很容易被人诱惑走上***的道路。而今年6月26日的"国际禁毒日"的主题就是"远离***,关注未来".这是极大程度上针对青少年的。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如果我们这一代毁在***手中,那么中国还谈什么国家的进步发展呢?清朝衰亡,就是鸦片摧残了许多青年,使劳动力逐渐减弱,使外国侵略***侵入我国如入无人之境。

难道这些不足以警示大家吗?

致青春观后感篇3

这部电影,让我知道***对社会的危害与对家庭的危害,对自己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困难……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同时***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对人体有着三大危害 :身体依赖性,精神依赖性,***危害人体的机理。

***时间久了,***带给你的回报是那种万箭穿心的痛。可以偷就偷,可以乞讨就乞讨,甚至去故意撞车骗来的……来之不易的那么一点点钱,还没放热,为了那一点点少的可怜的***,把钱送进了***的钱包里……就在前几天,我在新闻上又看到了这样的一个青少年因***而犯罪的事例:15岁的阿兵(化名)是强制戒毒所里年龄最小的一个,他个子矮小,但是个"***湖".他因为年幼其母病亡,父亲又工作忙,无暇照管他。7岁的时候,他模仿大人们抽烟,并以会吸烟为荣。他说,每天放学后燃起一根香烟吞云吐雾,走在同学们中间感觉特有面子。14岁那年,勉勉强强读至初一的阿兵干脆辍学了,终日跟在乡里几位"大哥"身前身后当起了小兄弟。去年初,他结识了乡里一做餐饮生意的"大哥",几番来往后,阿兵很得大哥喜欢。

慢慢地,发现了大哥原来是"白药仔",但他也不这样为忤,相反还认为这是"酷"的表现。去年中,趁大哥不在家,小兵偷了一点"白粉"终于"开禁"尝了新,并从此成了一名"小道友".吸上白药后,因无钱买药,小兵便在一"道友""教授"下当起了"鱼虾蟹"庄家,以赌钱为营生。后来,小兵被警方抓获,在审讯时因为药瘾发作而口吐白沫,结果被强制戒毒。

从这个事例中,我有可以知道:盲目的从众心理,不要因为别人做了而也要做,我们要有健康的生活,健康的业余爱好。***可以让我们失去宝贵的生命,可以让我们失去理性,远里***珍爱生命,才是正道!

致青春观后感篇4

燃烧的时候燃烧,平静的时候平静

在二度创作中,话剧版《致青春》进行了勇敢改编,主人公在离开校园后的命运发生了与原著中不同的变化,一种世俗的逆转。故事的立意从原小说“暖伤 ”情节提炼到寻找我们内心永不消逝的青春这一层面,体现出舞台剧更有利于引领观众在感动之余进行深刻思考的特点。这一次舞台版的创作者在青春的旁边,另外搭建了一个现实,拆掉幻觉和粉饰,让每一个走进剧场的人,能够有机会与真实的自己面对面。

BQ:话剧版《致青春》为什么要做很大的改编?

H:与原著相比,我们把故事的时空打散,分现实和回忆两条线索来回交织。青春的戏码是女追男,而当下恰是男追女,两者会有很强烈的对比,但感情的牵绊却从始至终,就像陈孝正最后回来追郑薇,他经历了一切又恍然醒悟。

X:《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改编成话剧这件事其实一直都在筹备计划之中。话剧和电影相比更生动直观,每一场的现场表演都可能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另外,由于话剧观众群体相对电影观众来说更熟龄一些,我更期待剧本多一些“接地气儿”的改动。

BQ:话剧中是怎么体现那种 “青春已逝,唯有追忆”的落寞?

H:戏中的每一个人他们活在当下,回忆青春,两者之间的落差让人唏嘘,也有人依照当初的节奏在前行,也有的却成了当初自己最痛恨的那种人。

BQ:《致青春》给人的感觉是人在青春期各种美好、各种梦想,但青春期一过一步入社会这些美好就全都不复存在了。这是你本人的价值观吗?这种想法是否过于悲观?

X:“青春” 只是人一生之中的某个阶段,正因为它短暂且不可复制,因此才有漫长的美好。假如一个人的青春是永驻的,一辈子都活在青春期的天真、懵懂、热情和冲动之中,美感就未必存在了。人的生命是个自然的过程,春华秋实。在每个阶段去做当时最应该做的事,燃烧的时候燃烧,平静的时候平静,这个就很美好。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是不折不扣地乐观主义者。

H:我觉得只要你有梦想,青春将永远流在你的血液里。反之,如果没有梦想,空有年轻,却也青春不再。

BQ:希望通过这部话剧来向观众传递一种怎样的价值观?

H:如今人们之所以回忆青春,可能是因为我们丢失了一些东西才变得这么思前想后、犹豫彷徨,我希望这部话剧可以让走进剧场的观众重新点燃热情。虽然现在每个人的生活都很繁重,有时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但在作品里我们绝不低头。

青春到底是什么

编剧关渤看到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后感慨,“故事中的人那么有力量,我自己的青春呢?我说不出。”那青春究竟是什么呢?每个人都会经历青春,每个人也都会向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致敬。当年华不再,当我们身心成熟,我们还能否找到那份属于青春的悸动。在寻找的过程中,我们终将发现,青春不是粉面朱唇,身体轻盈,而是强健的意志,灿烂的想象和忘情的爱恋。

BQ:你们自己怎么诠释“青春”?

X:“青春 ”说白了就是人生的半成品阶段,好像将熟未熟的水果。摘下来咬一口,不一定好吃,然而妙处就在于以后再也尝不到了,它的酸涩相对于日后漫长的成熟来说就成了一种宝贵的稀缺资源,因而很多人就觉得它有别样芬芳。

H:我觉得青春就是热情,就是荷尔蒙。当你可以冷静下来克制自己不去做那些想做却不能做的事情的时候,说明你的青春已逝。

BQ:如果让你们用几个词来给自己的青春时代贴标签,你们会概括出哪些?

X:“等待”、“等待”、“等待”……这就是我青春时代最显著的标签。等待未来自己变得更好,等待时间把我变得更坦然,等待我爱的人出现,等待他明白,等待他回来……好像就是这样。

H:我觉得我的标签就是:美国、NBA、篮球。篮球是我那时的执著,我可以把一件我喜欢的事情做得比任何人都好,同样也可以把一件我不喜欢的事情做得比任何人都差。

BQ:你们青春年少的时期最记忆深刻的回忆是什么 ?

X:我上高中那会,学校要求一周有六天必须要穿校服,女生剪一样的齐耳短发,男生清一色小平头。我们的校服是深蓝色的,乌压压的蓝。每次早操或者全校集会的时候,同学们像潮水一样往操场涌动,走在里面总有一种被蓝色吞没的感觉。我每次回想自己的青少年时代,总是最先想起这一幕,每个人好像都是一样的,自己反而不见了。

H:我们学校原本是没有篮球队的,我就向校长申请,校长虽然同意了,但条件是我们篮球队每个人的学习成绩必须排在各自所在班级的前 20名。自那之后,除了打球我就带着整个篮球队找学习好的同学补习功课。最后不但完成了校长的指标,还拿下全市高中校际比赛的第一名。

BQ:怎么看待初恋?好像辛夷坞现在的老公也是你的初恋情人。

致青春观后感篇5

当一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摆在我们面前,大多数人选择了走进电影院,在那个黑暗的场所独自宣泄,无声地祭奠逝去的青春。

在这个娱乐产品丰富得过剩的年代,要让脚步匆匆的都市人群留意到一部电影,并非易事。但《致青春》很快就火了,火得出乎预料。上映16天,票房超6亿元。但回过头看,关键是《致青春》点中了“奔4”一代的情感软肋,呼应了他们的情感需求。

 

成功的青春电影,有时候像是白酒,白酒让人把平时不太说得出口的话一吐为快,而青春电影,则会让泛黄的记忆无声地倾泻一地。《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触动着每个人心里最软的地方——对初恋的回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沈佳宜”,《那些年》让观众回想起一段段令自己追忆或者追悔的经历。同样,在《致青春》中,当女主角拎着行李从火车站下车,来到憧憬中的大学校园。这时观众心中,也开始了对自己青春的回想。

 

与此同时,各种营销手段也悄然网住了观众的心。《致青春》是赵薇导演的第一部作品,赵薇自然是宣传的主攻手。距离电影上映只有两周不到的时间,赵薇和黄晓明作客《鲁豫有约》,两人将一段别样的情感呈献给了观众。走红十几年,赵薇选择在今年4月主动爆出这段陈年往事,自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于是,“有一种感情叫赵薇黄晓明”在微博上疯传,这一爆料成功地把观众注意力吸引到赵薇身上。

 

微博是营销主战场,也是商家必争之地。赵薇的微博粉丝有4159万,其数量几乎是上百种报纸的发行量总和。而出演该剧的韩庚粉丝为3465万,赵又廷粉丝也超过400万。于是,各种关于《致青春》的消息、照片,经过赵薇和重量级名人们的转发,在微博上激起一个个涟漪,加上网络小说《致青春》原本就有的数百万读者群,可以说,《致青春》还未上映,目标消费群已经进入了角色,准备迎接偶像的登场。

 

与此同时,《致青春》的系列广告在豆瓣电影、百度贴吧等相关页面出现,而且伴以“记得那年,我爱谈天你爱笑”、“年华逝去,我们明白了时间”等等怀旧的广告语。甚至,在陆家嘴地铁站等白领人流密集区域也大幅呈现,这是向职场“高压锅”们抛出橄榄枝。在这一系列的营销推动下,上映不到一周,《致青春》的票房已超过3.55亿元。

 

这不禁让人感慨,电影在正式上映前,出品方已经精心编织了一张大网,通过各种方式向目标观众靠近,把观众一步步引向电影的氛围中。《致青春》如是,此前票房大卖的《泰囧》如是,《当北京遇上西雅***》也如是。诚如网络营销资深人士分析,人们在事先多次不知不觉甚至下意识地“参与”,本身就是电影预热环节的一环,于是,买票入场已经不是单纯的娱乐,而是一种对前期参与的验证和完成。

 

也有人在微博吐槽,看完《致青春》后发现,这并不是自己心中的青春。事实上,青春本来就是一项被反复消费,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商业主题。一些大卖场里有“怀旧食品”专区,冷柜里有咖啡色和白色的经典“娃娃头”雪糕,不少成年人看到,就会忍不住购买,品味的并不是雪糕,而是童年的滋味;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李雷和韩梅梅,不但被编入了各种故事和漫画,还曾开发出T恤等衍生产品;就连童年时伴随度过多少不眠之夜的红白机,成了上海一些休闲桌游室的必备神器,因为那些不知被打过多少遍的老游戏,照样会吸引奔三奔四的人们一试身手。

致青春观后感篇6

纵观影史,青春题材的作品可谓不少,但真正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具有相当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的作品则为数不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的青春叙事多是停留于个人记忆层面上的私人经验,缺乏公共认同的向度。而赵薇根据辛夷坞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将镜头聚焦于“70后”和“80后”这一群体,以细腻深沉的情感和近乎原生态的画面语言,追忆了他们在上世纪90年代大学校园中度过的青春岁月,以及进入新世纪后,青春不在、理想陨落、激情冷却的困顿现实。影片最重要的价值即在于,它力求深入揭示在这一巨大社会转型期中,在时代车轮的“变轨”时刻,这一代人如何书写自己的青春,如何实现从少年向成年的过渡,如何面对成人世界的挑战。《致青春》引发的青春怀旧热潮,反映了当下公共文化生活的诸多症候,而作品艺术上的成就与不足也给同类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一、青春物语:文化建构与话语编织

也许是缘于对美好时光的永恒恋慕,在多数语境中,青春的内涵早已超越其作为时间概念的藩篱,升华、扩展为一个极具概括力文化场域。概言之,“青春”已经成为个人良好的生存状态,社会积极的文化生态,以及一个时代昂扬奋进精神风貌的高度概括。

比如发轫于建国初期的“青春文学”,便“描摹了建国初期社会的青春风貌,也反映了这一时代赋予作家的诸种青春心态”。①及至当代,以韩寒的《三重门》、孙睿的《草样年华》等为代表的青春文学,则逐渐摆脱国家宏大叙事话语的束缚,将青春还给个人,私人化的青春体验成为时代变迁、社会转型、校园生活、个体生存等敏感神经的扭结点。以青春体验为核心向四周发散延展的诸多文化维度,相互牵扯,彼此交织,极大拓展了青春的文化场域,丰富了这一范畴的文化内涵。同时,在青春叙事中,根据诸维度所建构的话语线索,因其均汇聚到青春体验这一核心,从而获得了进入具体现实生活的情节能量。可见,文化场域的有效建构和叙事话语的合理编织正是青春叙事得以成立的关键,影片《致青春》为此做了许多努力。

校园是我们挥洒青春的主要舞台,校园生活中的理想、爱情和自我构成了青春记忆的主题,《致青春》便选择了校园生活作为青春叙事的主要载体。校园文化也成为其文化场域的核心部分,这一设计是合理的。因为,作为一种“亚文化”形态,校园文化“是更广泛的文化内部种种富有意味而别具一格的协商,同身处社会历史与大结构中的某些社会群体所遭际的特殊地位、暧昧状态与具体矛盾相对应”。②即是说,时代风云的演变,社会结构的转型,以及不同社会群体的生存状态和矛盾冲突,均可以在校园文化中得到反映,这体现在具体叙事话语线索的建构上。影片力求赋予几位主要人物以某种文化承载,郑微作为计划生育后的第一代“独生子女”,执着于青想,比较自我,为了追求爱情,她决然地考入初恋男友所在城市读大学。在与陈孝正的恋情中,她那主动大胆的追求攻势令全校学生惊讶,这种敢爱敢恨、青春无悔的精神,就像她在文艺晚会上激情演唱的歌曲一样,喷发着“红日”般炫目的光焰!这也几乎构成了所有人青春想象的“底色”。阮莞出身少数民族,美丽高雅,不求功成名就,爱情是她青春的主题,她为此不能自拔,以至于香消玉殒;朱小北则是青春叛逆期,另类“酷儿”的代表,她特立独行,自尊而倔强,终因为维护“青春的尊严”和“人权”,付出了惨重代价。男生中,许开阳则是上世纪90年代初涌起的市场经济大潮开始席卷校园的缩影。作为富家阔少,他总是妄***用金钱打通人际关系甚至赢得爱情。在和陈孝正争夺郑微的过程中,他的香港名表败给了陈孝正的手工玩具,可以说,这是“物质”和“纯情”在青春这块土地上所进行的一场争夺“真爱”的战争。尽管“纯情”一方胜出,但它仍然预示着市场经济确立初期的商业文化对纯真校园文化的入侵和腐蚀。可见,作品立足于社会转型初期的文化语境,通过主要话语线索的交织碰撞,较全面揭示了那个时代独有的青春物语,保持了话语间的整体性和张力。

《致青春》叙事话语的张力也体现在主线索内部。比如黎维娟是奋斗女孩的代表,农村县城的出身的她具有更加强烈的改变命运的诉求,因此她倍加珍惜通过“复读”所获得的大学生活。校园的喧嚣让她“失望”,舍友饮酒在她看来是“堕落”,前男友成为她“往高处走”的障碍,许开阳家境的富有却让她频生羡慕。在宿舍聚会上,她直言:“为了对得起我的艰苦,我可要待价而沽。”但作品没有将其处理成性格内涵单一的“扁平”人物,而是通过细节勾勒出她性格的丰富性。聚会上,黎维娟似乎想保持与舍友的格格不入,然而当她看到舍友开怀畅饮时,脸上分明不自觉地闪现出羡慕和兴奋,而当朱小北拉她一起参与时却又半推半就。影片对这一细节做的特写,透露出她心灵深处的秘密,堪称精彩!可以说,黎维娟和陈孝正是众多来自底层的青年学生文化性格的代表。他们对前途缺乏安全感,不敢随意“挥霍”宝贵而短暂的青春,压抑了太多本应具有的青春活力,呈现出“反青春”的色彩。影片通过细节揭示了人物“反青春”外表下的青春本色,拓展了“青春”的文化内涵,也增强了青春叙事话语的张力。

然而,总体来看,作品青春叙事的不足也是比较明显的。首先,影片没有充分发掘上世纪90年代文化氛围的特质,一些重大社会公共文化事件没有得到反映。90年代的主题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改革”是时代的最强音。对物质财富的狂热追逐,激起了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抵制和反思,引发了席卷大学校园的“人文精神大讨论”,这反映了那个时代青年的苦闷和焦虑,责任和担当。而这一时代精神困境,却并没有在人物的青春岁月中留下痕迹,缺乏应有的厚重感;其次,一些社会变革即使被反映,它们也没有找到介入校园生活的合理文化逻辑,社会文化环境常常沦为校园生活的模糊背景而存在。比如90年代的高校扩招和分配制度的取消,是社会转型在教育领域内最突出表现,然而这一触及切身利益的重大事件并没有引起人物精神和行为上的反应,仅被提及而已。片中他们毕业时,画面突然转换至人山人海的招聘会,我们只通过曾毓之口可以略微感受到刚走下“神坛”的大学生,在遭遇就业困境时的某些失落和无奈。时代语境和校园生活似乎脱节了。最后,即使回到校园生活本身,影片对校园文化的理解也缺乏足够的广度和深度。影片始终将郑微和陈孝正、林静的爱情故事作为主导线索,恋爱的甜蜜、背叛这些常规主题构成主要故事情节,这和都市校园言情剧已无区别。而爱情对人在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开启”没有得到挖掘。某种意义上讲,大学校园就是小型社会,是年轻人认识、体悟和适应社会的“试验场”,人性的复杂幽深在这里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呈现。这些青春岁月真正可以积淀下来的况味,却被过多的风花雪月和插科打诨冲散了,削减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二、怀旧消费:心灵还乡与景观生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整个社会在现代化道路上加速前进。在享受空前繁荣的物质生活同时,人们也愈加陷入了现代性的精神危机。具体而言,在高速运转的当今社会,人们逐渐抛弃了传统生活方式,现代人的本真性被消解,都市经验加剧了个体生存的不安全感和孤独感。现代化和全球化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体验方式,现代人逐渐沦为“单向度的人”,生存日趋“碎片化”。正是在这一困境中,怀旧成为人们修复心灵创伤,缓解个人与社会紧张关系的一剂良药。正如罗兰·罗伯森所言,“20世纪的全球化,尤其是在当代阶段,以各种方式加剧了怀旧倾向。”“一切生命都已围绕某种‘逝去的东西’而重新组织,视世界为‘异己’的怀旧思潮。”③电影《致青春》中的青春怀旧无疑正是这种时代情绪的产物。

作为对逝去青春的追忆,怀旧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真正还原某段时空中的历史生活,它是对记忆的再想象和再创造。的确,“与平庸的、凡俗的、琐碎的现实生活相比,它带有浓烈的诗意化的倾向;与真实发生的、面面俱到的现实生活相比,它又经过了主体的选择和过滤,带有虚构和创造的意味。”④所言甚是。青春是人生旅程的一段,它本身也充斥着那个时代和人生无法避免的焦虑、压抑乃至痛苦。然而青春一旦进入怀旧的视野,这些负面内容便被有意剔除或淡化,青春被涂抹上“诗意”和“童话”的色彩,具有浓厚的审美意味。《致青春》精选了许多最能代表校园青春记忆的碎片,并将它们氤氲在泛黄而迷蒙的光影色调中,创造了极佳的怀旧氛围。影片中,不论是老生迎新,还是琳琅满目的社团招聘,还是黎维娟为保持“洁癖”而留下的“褶子”,以及编造谎言集体“翘课”,这些校园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场景,在怀旧氛围的感染下,显得那么妙趣横生,令人感时伤怀。原本青春岁月中的喜怒哀乐,在怀旧情怀中,变成了“甜蜜的忧愁”“微笑的懊恼”。现实社会的压力和焦虑,在怀旧情绪中被释放,“遁入”过去的审美体验极大缓冲了生存“断裂”带来的震痛,心灵得以重返荒芜的“故乡”,这正是影片获得成功的奥秘所在。

需要指出的是,怀旧浪潮本是现代社会所催生的,是为反抗现代社会对人的“异化”而出现的,然而吊诡的是,怀旧现象的风行又正是现代商品社会推波助澜的产物。即是说,在当今消费社会,一切都可以作为商品出售,文化也不例外。怀旧,很大程度上正是商品社会捕捉了人们的心灵需求,制造出来的文化产品。如此,怀旧便由一种心灵情绪体验,转变为被现代科技和商业文化“包装”成的“文本”“形象”和“符号”——一种形式化的存在。在当今视觉文化语境中,这一形式性具体表现为“景观化”生存。居伊·德波指出,景观是“以影像为中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已经物化了的世界观”⑤,是对世界的一种独特把握方式。《致青春》为了激活观众的怀旧情绪,选择古朴陈旧的校园作为外景,古老的教室、斑驳的桌椅、破旧的宿舍制造了上世纪90年代的虚拟幻象。影片为了考究细节,还遍寻那个时代保留下来的生活物品,电风扇、茶杯、电炉等不少实物也参与了怀旧景观的制造。如果没有实物,便对当代物品进行“做旧”处理,可见,这里的“旧”不是“怀”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一个“做”字,道破了怀旧“景观”的实质。宿管黑白电视机放映的《新白娘子传奇》,阮莞私藏的易拉罐装啤酒,以及郑微玩的老式握把游戏机,这些曾经风靡青春岁月的寻常事物,现在则被“做”成引人怀旧的文化“景观”,甚至“奇观”。可以说,现代怀旧的这一形式化、“景观化”特征正体现了其消费性的本质。

现代怀旧的这一特征虽然使怀旧感具体化、形象化了,但它却“阻碍了怀旧主体对怀旧感的全盘接受”⑥,更消解了对“景观”背后丰富内容的深度反思。因为,“景观”就其本质而言,乃是“对人类活动的逃避,是对人类实践的重新考虑和修正的躲避。景观是对话的反面。哪里有***的表象,景观就会在哪里重构自己的法则。”⑦这一“法则”要求的只是被动接受,它通过表象的垄断,通过无需应答的炫示予以实现。德波这一分析深刻揭示了视觉“景观”对人智性思维的压制。《致青春》前半部分以流畅的叙事手法,戏谑幽默的风格,密集呈现了一系列青春校园文化“景观”。我们的视觉神经被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画面牵引着,思维仅停留于粗浅的感性愉悦层面,那种回首青春岁月本应具有的智性光辉和静穆凝重,却被一组组“景观”磨平了。的确,“以当下的体验置换真实发生过的历史,以视觉文化的怀旧之情替换本真性的深度历史感,这是现代怀旧文化最主要的特征之一。”⑧这一困境是当前视觉文化语境中的“景观”电影共同遭遇的难题,如何让电影既可“看”,更可“思”,这的确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三、成长之殇:生存断裂与认知阙如

青春,是一个人从“少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是从耽于幻想、懵懂单纯到直面现实、干练成熟的中间状态。在青春岁月,人们将在与社会现实的冲突碰撞中,不断修正自己对外部世界的原有认知,进而调整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与此同时,人们也将逐步完成对自我身份和价值的再认识。这一交织着痛苦与喜悦,迷茫与执着的过程就是成长,因此,成长构成了青春叙事的重要维度。电影《致青春》较准确地把握了这一维度,它力***呈现世纪末的年轻人在“两个时代交叉处”(巴赫金语)的成长之殇,带领我们重返“成长现场”。

《致青春》的成长叙事线索是很清晰的,它通过对上世纪90年代和当今社会中,人物生命经验的历时比较,从而直观、鲜明地呈现出人物心灵和肉体经历的成长变化。因此,影片叙事话语便以时代转换的节点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为此,影片便选择了两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景观”,通过蒙太奇剪接手法,在对比中较充分地呈现出时代变迁之迅猛。影片中,众同学在路边“家常小炒”餐厅里的感伤聚餐,以及张开趁着酒兴朗诵的豪放诗词,是人物在青春岁月留给我们的最后视听“景观”。紧接着,伴随迷狂的摇滚乐,画面突然切至飞驰的轿车,宽阔的马路,以及一幢幢迅速“后退”的高楼。这一组极具冲击力的画面表明,影片捕捉了现代社会最具代表性的“景观”,也呈现了“速度”,这一现代性的表征。总之,它以视觉隐喻的方式,将我们的存在感受从悠闲的青春怀旧,瞬间切换至快节奏的当下生存,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了现代人生存状态的断裂感。

那么,影片叙事如何跨越生存断裂造成的鸿沟,如何建构人物从青春少年向社会成年成长蜕变的叙事话语呢?这是影片在艺术上的最大难题,编者恰恰在此力有未逮。巴赫金指出,成长小说里的“主人公的形象,不是静态的统一体,而是动态的统一体。主人公本身,他的性格,在这一小说的公式中变成了变数……时间进入了人的内部,进入了人物形象本身。”⑨而《致青春》人物前后两部分中的生存境遇和性格内涵转变过大,缺乏足够的铺垫,我们更多看到的只是人物“成长”前后的状态,至于那漫长复杂、丝丝入扣的“成长”过程则很少得到展现,造成了成长叙事话语的断裂。下面举例说明之。

影片从女性视角建构了郑微的成长叙事线索,她身上几乎囊括了青春少女成长的各种要素,比如父亲缺席、性别自认、同伴依恋等。总起来看,青春校园里的郑微是一个敢爱敢恨、倔强纯真的少女,直到校园生活的最后时刻,她被陈孝正抛弃,陷入失恋的痛苦和即将踏入社会的迷茫,至此郑微的形象是血肉饱满的。然而,进入当代社会后,郑微突然以职业干练的都市白领出现。面对下属遭人算计,她恩威并施,“灵活机变”成为她的工作态度。阮莞因不舍旧爱,在赴约途中香消玉损,在告别阮莞时,她悲愤地喊道:“这个世界上除了爱情还有别的,你太自私了!”当听说施洁因爱恋林静可以自残时,她选择悄悄离开,因为她自觉“爱自己胜过爱爱情”。此时,从她身上已难觅青涩任性青春色彩,处处可见“社会人”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但问题是,这些觉醒都处于“已完成”状态,我们看不到成长的根源,也看不到进一步的发展。与之类似,陈孝正在青春校园时期的性格内涵得到更深入的挖掘,幼年丧父、母亲严苛、家境贫寒的现实逼迫他将人生视作“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因此“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的差池”,此一表白深入了他灵魂的深处,成为他性格内涵的核心,直接决定了他在爱情面前的犹豫和人生抉择面前的挣扎,获得了充足的情节能量。然而,当他蓄起胡须,功成名就回国之后,以前的“情节能量”显然不能再支配他的行为,新的心理动机也一直没有确立。在接受杨澜访谈时,他认为自己“现在的成功是用做人的失败换来的,得不偿失”。他彻底否定了自己现在的职业选择和事业成就。如此,青春岁月回不去了,当下生活又被否定了,整个人物处于一种没有灵魂的状态。此外,许多故事线索始终时隐时现、漂浮不定。比如郑微和林静的爱情纠葛,施洁对林静的一厢情愿,赵世永对阮莞的无尽背叛,许开阳和曾毓走到一起等,这些故事的来龙去脉缺乏必要的交代,散乱无序,看不到成长的足迹。

究其原因,是因为编者对成长过程中的认知作用缺乏理解。“认知”本为心理学术语,指的是人类获取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求知活动和心理过程,包括社会认知、自我认知、道德认知、情感认知、智慧认知等。因此,可以说成长的本质就是认知的发展,《致青春》成长叙事断裂的根本原因即在于,没有充分发掘认知发展在成长叙事中的动力作用。这一动力“不仅反映在对故事情节发展的推动上,同时也反映在故事发展的节点上,它使成长小说的人物和故事的众多细节都充满了认知的意义,从而赋予了成长小说表达和启发青少年心路历程的魅力。”⑩《致青春》的后半部几乎看不到有认知意义的细节,多是对人物当下处境的生硬展示,比如朱小北改名后以学习辅导教员身份出现,并冷漠应答许开阳的询问;要么是抒发对逝去岁月的怀恋情绪,比如郑微和陈孝正关于青春的表述等。当然,成长叙事的断裂也有时代原因,正如有的学者所言:“大学生活,是高考时代最终极的目标,而后高考时代给予青春的并不仅仅是随意挥霍的四年时光,更是冷酷无情的世态炎凉和生存竞争,于是刚刚终结的考试梦魇,又变换成无法厘清的青春叙事。”{11}即是说,“后高考”时代的残酷社会竞争压制了本应有的青春想象,突然到来的生存压力打乱了年轻人原本的“成长日程”,“超速”的社会化强迫人们割断与青春的血脉,从而造成了内心深处的成长之殇。

综上所述,电影《致青春》是现代商品社会制造出来的关于青春的集体记忆,它较充分展现了青春岁月所特有的纯真叛逆的光焰,以及苦闷无奈的迷失。影片力求建构有关青春的文化场域和话语线索,但在对时代文化氛围的把握,对校园文化的理解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此外,影片的青春怀旧主题,是现代社会人们精神困境的反映,怀旧的“景观化”生存正体现了其作为文化商品的消费性本质;最后,由于缺乏对成长过程中认知作用的理解,造成了整部电影前后叙事话语线索的断裂,这是影片艺术上的最大缺陷。这启示我们,影视剧创作应尽量抵制消费文化的侵蚀,真正深入体会和观照人们面临的精神困境,努力探索作品全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创作出既有厚重的思想含量,又有高超艺术水准的佳作。

注释:

① 董之林:《论青春体小说——50年代小说艺术类型之一》,《文学评论》1998年第2期。

② 约翰·费斯克等编,李彬译:《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词典》(第二版),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281页。

③ [美]罗兰·罗伯森著,梁光严译:《全球化:社会理论与全球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32页。

④⑥⑧ 赵静蓉:《怀旧:永恒的文化乡愁》,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43页、第406页、第357页。

⑤⑦ [法]居伊·德波著,王昭凤译:《景观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第76页。

⑨[俄]巴赫金著,白春仁、晓河译:《小说理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29—232页。

⑩ 芮渝萍、范谊:《认知发展:成长小说的叙事动力》,《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6期。

致青春观后感篇7

主角互飙演技齐发力 口碑收视爆棚

剧版《致青春》讲述了自称“玉面小飞龙”的郑微(陈瑶饰),与不告而别的邻家哥哥林静(张丹峰饰)、大学里刻板敏感的学长陈孝正(杨W饰)之间的爱恨纠葛。此次电视剧版将重现小说中各种经典情节。看过近期曝光的片花之后,不少网友都夸赞陈瑶是本色出演郑微,导演也说,见到陈瑶后立即就定下了她。陈瑶坦言,为塑造郑微做出许多牺牲,剪去留了多年的长发,在拍摄第一个月就暴瘦20斤。剧中郑微有着众多追求者,陈瑶坦言,如果自己是郑微,她会选择林静。因为现实生活中,她更加喜欢温柔的男生。作为电影版《致青春》的影迷,陈瑶接演前细细读过小说。她说,自己演的郑微与杨子珊演的,最大区别在于,加入了更多职场戏,让大家看到郑微更多的成熟面。谈到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戏,陈瑶笑称,是与张丹峰的激情戏,拍戏前不停喝水,因为非常紧张。

因出演《花千骨》中的杀阡陌而人气爆棚的暖男马可,此次出演富二代许开阳。“杀姐姐”变身奋不顾身追爱青春季恋人的富二代,一直守护在恋人郑微身边,后来明知郑微爱上陈孝正,也没有放弃追求。为爱奋不顾身的性情,和“杀姐姐”颇有些许神似。马可说,许开阳与他可谓完全相反,自己低调,而许开阳高调张扬,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富二代,“有点小大哥的架势,仗着有钱,身边永远不缺朋友”。此前在电影版中,郑恺出演的许开阳颇受认可。马可说,接拍电视剧前也看了几遍电影,为的是看看郑恺出演的感觉,以及电影和电视剧在剧本上有什么不一样,但他没有刻意要区分和郑恺版许开阳有何不同。“有什么不一样呢?可能校园期我会加入更多的表现许开阳可爱的戏。他不仅是高调张扬,这个小大哥其实是很可爱的。我想让角色更好玩一点,观众更喜欢一点。”

在剧版《致青春》中,杨W颠覆以往在《小丈夫》和《匆匆那年》中塑造的温文尔雅、贴心暖男形象,饰演沉默寡言、敏感自尊、心思缜密的陈孝正。对于有可能被观众骂作“渣男”角色,杨W称“并不排斥”。而在生活中,杨W说:“我应该不是特别喜欢死缠烂打型的。可能喜欢比较***一点的,没有那么黏人的女生吧。”

每个人的青春都有不同,每个人的青春都值得缅怀和歌颂,这也是“青春”题材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在《致青春》里,郑微的倔强、陈孝正的逃避、林静的矛盾、朱小北的自尊、黎维娟的现实、阮莞的重情、张开的执着、许开阳的天真、 赵世永的软弱、曾毓的阴暗,纵横交织,千人百态,好像总有一款人生属于旁观的你,轻易引起关于青春的集体共鸣。也许就是因为题材的特殊性,《致青春》从播出以来口碑就很好,吸引了大量的新的电视粉丝群。

不只有青春的懵懂更有未来的无限可能

相比于电影版的《致青春》,剧版的《致青春》最大的不同就是更多地加入了关于主角们进入职场之后的故事的描写,进一步演绎小飞龙郑微、学霸陈孝正、学神林静毕业之后的成熟之路,既有对青春逝去的伤感、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又丰富了对人生目标的探寻、对思想境界的提升,让故事更加饱满,主题更加深刻。原著作者辛夷坞表示:“剧版还原度挺高的,(剧版)往里面填充的主要是一些细节。”导演杨文***坦言,这部电视剧从筹备到开拍准备了三年,在这三年里和编剧一遍遍打磨剧本,换了两版才最终满意。这样的用心之作也成就了《致青春》的好口碑。

致青春观后感篇8

一、人物设置

陈映芳曾提出青年人的角色问题,“角色”是指“人们响应着来自家庭或社会的角色期待,并根据自己的意愿,遵循一定的规范,从事与其地位相符合的社会行动”[3]。当年轻人逃避或者不愿意扮演其传统角色时,则形成了一种“非角色型青年文化”。这种形象在第六代导演的“边缘青春”电影中比较常见。而青春校园电影无疑体现了一种青年角色的回归,无论影片中主人公对待青春的态度如何,他们都愿意主动承担起社会对他们的期待,但这种角色的期待也对人物产生了不同影响。

类型电影有着特定的人物模式,不同人物有着不同的设置意义,通过人物对待青春的态度可以将校园青春电影的角色主要分为匀速青春、加速青春与减速青春三类角色。青春电影的主角都围绕着“匀速青春”来表现。他们对待青春的弱势不逃离,对待青春的流逝不沉溺,积极享受着青春时期的美好爱情与珍贵友情。“加速青春”角色通常以男性配角的形式出现(如《致青春》中的陈孝正、《左耳》中的张漾等),他们迫于家庭与社会的压力,急于逃离青春的弱势,直接步入社会,过早承担了成年人的角色任务。然而,单纯的青春爱情必定会成为他们走向成人社会的巨大障碍,只有牺牲爱情才能换取人生的成功。而“减速青春”角色通常以女主角最好的朋友的身份出现(如《致青春》中的阮莞、《左耳》中的黎吧啦等),她们把爱情与友情放在无比重要的位置,不愿进入成人的复杂社会,期望把青春的长度无限延长。如果说“加速青春”有着青春身体下的成人心态,那“减速青春”面临的则是成人身体下的青春灵魂。这种内外不一致的矛盾终究会产生悲剧的结果,“加速青春”是青春心态上的过早消亡,而“减速青春”则是生命的戛然而止,阮莞和黎吧啦都死于意外车祸,死于追求青春爱情的道路上。青春面临的问题并不是身体的衰老,而是青春的生活方式与态度的消逝,当青春心态和成人世界无法和解时,青春生命的毁灭就不可避免了。

虽然对待青春的态度不同,但影片人物也存在着共性。一方面过去“从一而终”的单纯爱恋早已离开人们的视野,复杂混乱的恋爱关系成为主要的爱情模式,相守的结局不重要,怀念那份情怀最重要。现实生活中人们既怀念年少时期热烈而单纯的爱恋,又被现实所迫,所以爱情与现实的对抗成为影片的主要矛盾。另一方面,以上三种不同类型的角色虽然在校园期间表现出了明显不同的生活状态,但其成年后几乎都成为中产阶级的一员。如《致青春》中的郑微、阮莞、朱小北等人蜕变成了干练的白领,陈孝正变成成功的海外人士,《匆匆那年》里人物的成功群像,《左耳》中的创业成功等。此外,在《致青春》《同桌的你》《匆匆那年》《何以笙箫默》等影片中均展现出一种出国热潮,主角们要么以出国为目标而奋斗,要么国外成为自己走向成熟的落脚点,他们都是成绩优异的精英学子或者家境富裕的优越青年。从这个角度来看,故事的构成非常单一,叙事的视角也只是中产阶级这个群体的视角,并不能代表普通人的青春,不过是中产阶级成人世界想象的青年状态。

二、身体景观设置

如果青春是一场***,身体就是***最坚实的根据地,青春的赤贫状态注定青年人只能通过身体来进行发泄,校园青春电影就通过性、毕业狂欢、暴力场景三个方面描绘了青春的景观性。

与上文复杂的恋爱模式相对应的是电影对性的表达也开始变得直白,电影中展现出了一个青年人性观念最为开放的时代。正是这种改变造成此类电影中堕胎情节频频出现,而导致堕胎的性行为并不都是男女主人公情到深处的一种感情交融,相反,很多只是冲动的结果。“堕胎”发生后,影片中大多数男性角色表现得手足无措,暗示了青年男性在爱情中责任意识的缺失与逃避。总体来说,影片中关于性的情节并没有对剧情起到重要作用,甚至显得唐突而多余,这一情节不能仅仅看作剧情的需要,更应该被看作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制造的卖点。

虽然校园青春电影的节奏较快,但毕业场景却刻画得格外细致,镜头语言也更加丰富,长镜头的使用是这些影片的共同表现方式。《致青春》中的毕业情景并没有台词,一切都在音乐下默默进行,昏黄的镜头从屋外缓缓进入饭店的长廊,经过了醉酒的兄弟、拥抱的情侣、举杯的人群、痛哭的朋友,镜头没有停留,展现了一幅毕业众生相,唯美却又心酸。之后《怒放》《匆匆那年》《左耳》等影片也使用了类似的拍摄手法,毕业的狂欢也成了校园青春电影中的经典场景。毕业场景的狂欢表现并不仅仅是电影的需要,青年角色的回归让年轻人意识到毕业意味着青春的终止,这是青春疯狂的告别与祭奠,也是对未来的一种迎接仪式。

青春电影总会涉及暴力,与暴力本身的残酷性不同,校园青春电影中导演对于青春暴力的表现,多使用比较轻松的手法,比如《匆匆那年》中以《当》为背景音乐,使用慢镜头与定格展示,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掩饰了暴力的威胁性;《同桌的你》在逃出医院的场景中同样使用了慢镜头,将夸张的表情与动作同跑道上运动员冲刺的场面相互切换,虽然主人公最终被学校通报批评,但也赢回了爱情与友情。观众无意去关注这些动作设计的虚假程度,眼花缭乱的动作连同扣人心弦的配音,让人们一次次沉醉在非常类似却又乐此不疲的视觉享受中。[4]这种对暴力行为轻松幽默化的处理手段在校园青春电影中随处可见。影片娱乐了暴力行为,也忽略了暴力后果,逃学没有恶果,打架没有疼痛,暴力表面带给青年人是轻微伤痕与成人世界的批评,但更多的却是同龄人的认可与赞同,暴力行为仿佛成为一种游戏,甚至是一种自我展示的手段。

青少年是一种敏感而令人惶恐的暴力文化群体,青春个体的赤贫状态使他们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城市无产阶级,无所依凭,无所失去,身体就是他们冲向社会的唯一资本。横冲直撞、随性而为、挥洒生命不仅是能量耗费的基本方式,也是青春生命主体性建构的基本方式。[5]但影片中,无论是面对性问题的随意与回避、狂欢化的毕业场景,还是娱乐化的暴力情节,最终都使得原本沉重的青春问题变得更加轻松,消减了问题本身的残酷性,甚至成了一种休闲的谈资与娱乐的体验,体现出了商业电影的本质。

三、故事年代设置

校园青春电影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它的怀旧风格,故事通常被设置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或21世纪初期,对青春记忆的重构方式主要是通过怀旧的色调、场景道具、符号性事件以及怀旧音乐来实现。为了沉淀出复杂的往日情怀,时间跨度较大,青春时期偏黄的色调让校园片段呈现微醺的怀旧气息,成年后的情景多使用冷色调,形成强烈对比。在此之前,国内也有很多青春电影可以被列入到怀旧的范畴之内。比如反映战争年代和人民苦难的《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等,主要起到了战后宣传与引导功能;《孔雀》《长大成人》《阳光灿烂的日子》等“***青春”影片,要么与“***”苦难等创伤记忆有着直接的联系,要么暴露了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阵痛。相比于单方面机械式说教的早期怀旧青春电影,校园青春电影导向性更弱,观众的自主代入空间更大,而相比于“***青春”影片中沉重的自顾自说,校园青春的怀旧更像是一种“甜蜜的忧伤”,远离了意识形态的冲突与***治的规划。

影片怀旧的变化和消费社会的到来有很大关系。詹明信曾说过,“怀旧电影从来不曾提倡过重现历史内涵的论调。相反,它在捕捉历史‘过去’时是透过重整风格所蕴含的种种文化意义,把焦点放在重整出一堆色泽鲜明的、具昔日时尚之风的形象”[6]。电影中展现的怀旧并不是对历史的客观刻画,而是通过故事场景的再现精心打造观众心中所需求的感情,缓解对日渐逝去的岁月的感慨,弥补个人理想中的青春,并达到逃离现实的目的。美国学者茨威格曼认为,怀旧源于人类自身所经历过的或正在经历的某种剧烈的变动或断裂的生活经验或生存体验,由此产生出一种返回家乡的冲动,以此来弥补现实生活所导致的不连续性。[7]中国社会文化环境的剧烈变革带给人们强烈的破碎感,物质生活的丰盈与精神生活的空虚使人们丧失了原本确定的身份定位和文化认同,焦虑的积攒使怀旧成为一种自发的冲动。而青春怀旧电影恰好提供了一种将青春与现实勾连起来的可能性,提供了一次从现实的压力中逃离的机会,实现了心灵上的“返乡”冲动。

总的来说,消费社会下的怀旧电影通过给予人们想象性的“返乡体验”满足了当下电影观众的消费需求。虽然生活在巨大压力下的人们需要一种逃离现实的渠道,但由商业利益驱动的影视产品只是利用大众来消费怀旧。符号化的外在拼贴下,归根结底只是消费文化下的速成产品,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深度的缺乏。

四、结 语

致青春观后感篇9

关键词:《致青春》;缅怀;使命感

在今天,中国电影所注重穷奢极欲的感官享受,以代替心灵感动的制作模式,已在2012年的市场竞争中全面败下阵来。在大众一致的声讨和唾弃中,国产片首次出现了下降到了50%以下的颓势。在这之中,也许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是一个异数。这部影片自问世以来,直至2013年5月,创下了国产片近5亿收入的票房神话。虽然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电影受众可能会对其评价褒贬不一,但能在眼下的市场竞争大潮中脱颖而出,《致青春》能赢得广大电影受众的青睐与认同,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也许中国电影产业化模式的渐趋成熟,以及市场条件下的文化工业运作模式等诸多因素,都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然而以20世纪90年代的青春学子的人生成长经历中的苦与乐、爱与恨,作为影片的叙事中心,这才是《致青春》以“情”感人、以真动人的成功原因所在。在观看这部影片时,大家心海深处,也许会走马灯似的出现青春岁月的种种记忆:大学宿舍“名士风流”的邋遢与糗事,校园美眉长发飘飘的靓丽与清纯,以及“坏小子”们不怀好意的口哨与坏笑,大学老师的气急败坏的怒骂与呵斥……这一切熟悉而又遥远的时代记忆,都会在某种程度上,伴随着影片的独特叙事视角展开,唤起我们曾经拥有的青想与生活激情的回忆。因为对于我们而言,“《致青春》是一种缅怀,缅怀一个快速消失的时代,和人们越来越单薄的技艺。当我们从这些青春的回忆看到成长,看到时代变迁人性变化的善良与悲悯,那便是一部电影的文化使命。” [1],P27

一、缅怀青春的激情

作为一部诠释20世纪90年代的青年学子人生经历的青春剧,《致青春》自然少不了爱情这个永恒的电影话题,然而它所演绎的却不是琼瑶式的爱情童话,而是“诠释平凡人物对命运的抗争”,它“着实承载了一代人青春时代的张扬、纯粹、脆弱与执

着” [1],P27。虽然郑微、阮莞、陈孝正、张天然、许开阳等这批90年代的大学生,他们所追求的梦想与爱情,最终都化为了泡影,但他们为了爱和人生理想而义无反顾的热诚与执着,却如培根所说的那样:“爱情不单能钻进无遮无掩的心扉,而且(偶尔)还会闯入森严壁垒的灵台,如果守卫疏忽的话,伊壁***鲁有一句糟糕的格言,即‘对我俩来说,彼此就是一幕看不够的话剧。’” [2],P34

在影片中,尽管8位青年学子作为一个时代的群像,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态度和性格特征,“但那锋芒毕露、姹紫嫣红、美丽而残酷的青春岁月却是共通的” [3],P136。为了将爱的红旗插到各自爱慕的“火星”上,为了青春永垂不朽,而不愿做黄脸欧巴桑的梦想,自许为“玉面小飞龙”的郑微,在死缠烂打的追求中,最终换来的却是“多情自古伤离别”的遍体鳞伤;阮莞这个大学校园里的靓女,以自己特有的清冷守护着对爱情的忠贞,直至为了这个残破的爱情理想而香消玉殒;富家公子许开阳的疯狂追求,最终堕入了你爱我,我爱他的宿命怪圈里;张开这个才气十足的老帅哥,只能像“怀揣着赃物的窃贼”,默默坚守着对爱的期待与梦幻,虽然这些当年曾经豪情万丈、活力四溢的青年学子们,他们的梦想、信仰、爱情终究被现实的残酷击得粉碎。然而他们毕竟勇敢地爱过、恨过,也为之奋斗过,与此同时,他们也为各自的人生谱写了一曲难忘的生命华章:心怀温暖,直面残酷。这一切正如影片中郑微所说:“我们一起度过青春,谁也不亏欠谁的,青春是用来怀念的。”对于此,日本《周刊现代》的副主编近藤大介的感触,也许最能代表我们对于这部缅怀青春电影的真实感受:“看了《致青春》,我觉得人生就像是一场以自己为主人公的电影,其中有悲剧也有喜剧。可是,真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永远是一部青春电影……”正是基于此,笔者以为,《致青春》这部青春剧,也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瑕疵,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又是你我最美好瞬间的定格,它能够唤起我们对青春不朽传奇的无限生活激情的向往与憧憬,这也许就是这部影片真正打动众多电影观众与影迷的重要原因。

二、青春逝去的惆怅

成君忆先生曾说:“当整个社会倾向于娱乐化的时候,娱乐化本身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娱乐意味着痛苦,越痛苦越需要娱乐,很多人会选择娱乐至死。” [4],P62诚然,在眼下中国电影极尽娱乐和感官之能事的市场效应中,《致青春》当然也不乏娱乐因素,然而它毕竟不是一部纯粹的娱乐片,而是一部有关青春与梦想的人生思索的影片。虽然这个主题或许显得有些沉重,但从诸如“人首先要爱自己”,“这个社会是很残酷的,没有关系和背景,一样都得在工地上熬”,“为了对得起我的艰苦,我可要待价而沽”,“成功这个词挺害人的”等,这些潜台词来看,这部青春剧实际上蕴含着一个导演的电影文化的使命感:“我希望能给观众更丰富的可选择的片源。如果这个电影的成功,可能会让市场上多一些从情感出发的东西,而不只是观众开心的东西。” [1],P29对于此,赵薇曾解释说:“我的电影不是给人圆梦的。有青春就有失去,必然有残酷” [1],P27,“我希望这部电影能让大家回头去审视这个时代,去思考自己生活过的这个时代” [1],P29。

不仅如此,《致青春》还有一句意味深长的台词:“一个人真的会变成自己曾经反感的样子。”也许面对人山人海的挤独木桥的残酷竞争,以及现实人生的狂澜乱作和残酷冷峻,郑微、阮莞这群满怀期待、梦想的青春学子们,不得不收敛青春活力的激情四射与涉世未深的纯真稚气,去极力适应这个现实社会的人生法则,为此,他们也许会茫然,会感到曾经未有的失落感,“职场爱情不见了,有的是在时代背景下人们的选择不得已,这很悲凉” [1],P27-28。这一切正如获得职场成功后的陈孝正所说的那样:“我曾经以为我从小到大的道路,都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的差池,可我现在的成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宁可不要这种成功。……我现在的成功是用做人的失败换来的。”至此,我们可以深刻体悟到《致青春》所演绎的不是俗套的青春偶像的人生奇遇,而是一个时代的人生探索,尽管这个话题多少有些形而上的哲学味道,但它却是真实而贴切的,即作为一部颇具艺术深度的影片,《致青春》能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人生就是过去的层层累积,而未来谁都无法预测” [3],P136。誓言永远相爱的情侣分道扬镳;待价而沽的富足生活,是忘恩负义的等价交换;红颜一怒为尊严的沉重代价,是改姓换名的重头再来;一往情深的爱情梦想,很难换得情人的一掬清泪……悲情人生的演绎,伴随着爱情、青春逝去的惆怅与无奈,使得《致青春》在摒弃一切世俗浮华后,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沉甸甸的人生话题:是什么让我们在青春的流逝中,失去了做人的起码准则与尊严;又是什么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颓然地淡忘了人生梦想与生活激情?是渴望成功的幻想期待,还是出身寒门的世故薄情,抑或是充满残酷的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无情捉弄。这些答案对于影片中不同的人物命运而言,也许是对的。但如果仔细品味当今那些诸如陈孝正的“痛苦的成功人士”,我们会发现,《致青春》不同于那些甜得发腻的青春偶像剧之处,则在于它展示了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即现实人生与追求真和美的艰难抉择。之所以这一切会令人心痛、惆怅,笔者以为,这其中的深层次原因恐怕在于,我们在这部定位在大学校园的青春剧中,看到了整个社会的“残缺”:我们的整个社会与教育丧失了一种功能,就是道德或智慧的启蒙,我们缺乏的是一种完整意义上的人格理解,我们的教育以及社会文化体系,几乎是一个大拼盘,我们只能学到工具与功利 [4],P62,我们今天对人生与青春是不理解的,更多的是视情感与信仰为人的束缚,而非一种完整意义上的人格理想构建。

总之,作为国产票房的一个神话,《致青春》不仅是我们对青春与爱情渴望的一段美好回忆,更是中国电影进入市场化后,一个比较成功的艺术典范。虽然《致青春》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影视大片,但它作为一个美好情感生活的文化符号象征,永远地将我们和青春向往与追忆联系在一起了。

[参考文献]

[1] Ruby 导演赵薇:先不谈演员赵薇[J] 伊周,2013(18)

[2] 培根 培根随笔集[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

[3]近藤大介 我的青春[J] 看天下,2013(13)

致青春观后感篇10

懂青春的人

《致青春》作为赵薇执导的第一部电影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毕业作品,受瞩目的程度自然不在话下。电影改编自辛夷坞的“暖伤青春” 系列小说,虽然赵薇提过电影或许跟小说不完全相同,但日前曝光的预告片中有一句话:“青春是一场远行,回不去了。”短短的几个字,其实早已意涵着小说中想呈现的纠结的、伤痛的、叛逆的、短暂的青春时光。

辛夷坞曾经公开说过:“赵薇是真正懂得这个故事的人,因为这个故事让她回想起当年的年少时光。”17岁就踏入娱乐圈的赵薇,虽然大二时因为拍摄《还珠格格》而忙得焦头烂额,但现在回想起那段时光,让她觉得相当珍贵。赵薇说:“我拍这部电影的初衷是想致敬所有有过青春的人,绝不是为了拍一部电影来证明自己有深度,也不是拿自己的小故事怀念青春,而是为了给观众看到内地‘70后’到‘80初’之间一代人的青春,让走过青春、内心坚硬的人能柔软一下。”

《致青春》是国内近几年来罕见的青春怀旧片,讲述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故事,都市变化与生活形态与如今早已是天壤之别,想要打造出怀旧的校园时光似乎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赵薇不否认地说:“这是个大工程。现在社会变化太快,很多场景必须重新搭。即使是拍个大学校园,也要在十几所大学找景,因为我要的那些‘古董’在每个大学都是凤毛麟角。于是用十几个大学不同的角落拼出了一个《致青春》里的大学。”

为了尽量还原电影中上世纪90年代的学校建筑,赵薇透露曾带领剧组人员不辞辛苦地辗转南京20余所大学,以寻找每所学校中最符合电影气质的场地拍摄。其中不少老旧电影道具,如大学课本、工具书、收音机、CD、书桌、旧衣服、包等等。

“我们搜集、制景、陈设就长达2个月之久,只为达到‘真实’两字。”而这些“还原过后的真实”,都让赵薇很有感觉,她说:“电影中的每个场景都让我触景生情,电影如果达不到这样,是不成熟的。但我特别理性,用一种旁观者心态。看到角色们做过一些傻事,我会笑;看到他们特别伤痛,也会很理解。”

年轻谁不邋遢

《致青春》有不少拍摄场景都发生在校园内的宿舍,赵薇发现20年前的宿舍与现在几乎没有差异,凌乱不堪不用说,还有奇怪的味道传出来,这可让赵薇忍不住笑说:“这比我们陈设出来的更脏更乱。”被问到当年在宿舍是不是也是这样,赵薇笑说:“我在北京电影学院念书时,自己的床杂乱得很夸张,床上全是书和吃的,睡觉的时候把它们全部推到床角,堆得像另一个人那么大,自己就在旁边睡觉。”

“青春是打开了就合不上的书,人生是踏上了就回不了头的路。”很多人年轻时横冲直撞,即使跌个头破血流也没什么好失去的。虽然赵薇现在已经是华人圈知名的演员,但她在心态上其实早已经收敛了许多。被问到学生时代有无做过比较大胆的事情时,赵薇说:“我觉得还是挺多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自己都不太敢做,所以有时候也会被我们编剧批评,人走过青春以后,确实会失掉很多最初的感觉。”赵薇拐了个弯回答了问题,但被要求举一个例子时,她就率性地说:“你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觉得一团浆糊,主要是想干吗干吗这种。”

这两年来,能在大银幕上看到赵薇的作品就只有《画皮2》,首次当导演的她,除了面对外界给予的高度关注,似乎也是个对自己相当严格的人,她说当导演花的精力与时间太多了,为了拍《致青春》,她整整两年没有做别的事情,剧本反复看了上百遍,电影也是拍了又修,修了再拍。对于为何如此严格要求,赵薇说:“如果拍出来一个垃圾,讲老实话,你做了多少天导演就是多少天的耻辱。别人叫你‘导演’,你也得配得上这个称呼。”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致青春观后感10篇

学习

假如我是爸爸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假如我是爸爸10篇,内容包括假如我是爸爸400字,假如我是爸爸1000字。假如我是爸爸,我会让我的孩子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一日三餐都是孩子最喜欢的食物。早晨,我开车送他去上学,中午,他一走进家门,美味的午餐早已摆上了餐桌。假如我

学习

主题队会方案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主题队会方案10篇,内容包括主题队会活动方案的格式,特色主题队会活动方案。二、活动方式将队员分成五个小组,分别亲临社会、乡村进行社会实践调查,进行今昔对比,使队员们亲身感受到祖国变化,感受生活的幸福。1、访一访。访问家

学习

给学生的毕业赠言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给学生的毕业赠言10篇,内容包括给六年级学生的毕业赠言,给学生的毕业赠言简短精妙。赠言一1、您用心中全部的爱,染成了我青春的色彩;您用执着的信念,铸成了我性格的不屈老师,我生命的火花里闪耀着一个您!2、即使我两鬓斑白,依然

学习

我身边的美德故事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我身边的美德故事10篇,内容包括我身边的美德故事,身边的美德小故事大全。一天,我再写日记,却找不到那支新买的自动笔,我翻遍了抽屉怎么也找不到了。妈妈说:“你想一想,是不是刚才收拾抽屉时,把笔和废纸一起扔了,你快到一旁的垃圾桶

学习

锻炼方案10篇

阅读(59)

本文为您介绍锻炼方案10篇,内容包括合理有效锻炼方案怎么写,锻炼方案的模板有哪些。2、到市直机关跟班培训。主要对象为镇(街办)机关年轻干部,每年选派10名左右,时间为3-6个月。旨在促使镇(街办)年轻干部熟悉市直机关部门的办事程序,增强依法行

学习

幼儿园毕业典礼主持词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毕业典礼主持词10篇,内容包括毕业典礼老师主持词幼儿园,毕业典礼主持词六年级下册。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迎接我们小朋友人生中的一个新的开始,毕业典礼。毕业了,说明我们已不是

学习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10篇,内容包括幼儿园大班4月份主题墙,春天的主题墙大班幼儿园。1、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的主要结构。2、创编故事内容。3、体验创编故事的乐趣。活动准备:1、故事动画。2、操作材料若干。3、了解春、夏、

学习

教师节的礼物作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节的礼物作文10篇,内容包括教师节特别的礼物作文,教师节的礼物作文600字。放学回家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妈妈,爸爸妈妈表扬了我,我心里乐滋滋的。关于教师节礼物的作文篇【2】今天,是9月10日,一个特别的日子教师节。一大

学习

家长会讲话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家长会讲话10篇,内容包括家长会讲话提纲大全,家长会讲话稿通用范文5篇。老师安排我在这里发言,与大家交流一下教育孩子的心得。当老师交给我这个任务的时候,我心里的甜蜜的,因为xx自身的乖巧,让她成为老师同学眼中的好学生好同

学习

小水滴与大海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小水滴与大海10篇,内容包括小水滴与大海的小故事,小水滴与大海一段话。

学习

猜猜我是谁三年级作文10篇

阅读(58)

本文为您介绍猜猜我是谁三年级作文10篇,内容包括猜猜她是谁三年级作文描写妈妈,三年级第一单元猜猜我是谁作文。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迫不及待。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这种能力,具体如何操作呢?经过查阅资料及自我摸索,我认为猜想与

学习

美妙的生活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美妙的生活10篇,内容包括美妙的生活,小说乡村的美妙生活。在我读过的片段中,上方谷司马逃命最为鲜明,它记载了诸葛亮与司马懿展开了战争。大家都知道诸葛亮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一战,诸葛亮把司马懿打的落花流水,由于

学习

萌动青春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萌动青春10篇,内容包括青春萌动教案,青春萌动电视剧。放手让梦飞吧飞到我们也抓不住的时候才是我们成熟的时候刻意的压制只会让我们带着遗憾行在这人生之路上永远的不安。

学习

给老师的新年祝福语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给老师的新年祝福语10篇,内容包括给高中老师的新年祝福语,给老师同学的新年祝福语。老师,您的每根白发里都有一个顽皮孩子的故事。我就是其中一个。老师,新年快乐,桃李满天下!新年的钟声来自远方,是那末的悠扬,就像我们脚下绵延无

学习

关于青春的作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青春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用奋斗书写青春作文,关于青春的高考作文。——题记懵懂的岁月已悄然逝去,纯真无邪已定格在过去,我们的青春如霓虹灯般绚烂,却逃不过那繁华背后的落寞,从懂得什么是微笑背后的忧伤那一刻起,我们便踏上

学习

当幸福来敲门观后感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当幸福来敲门观后感10篇,内容包括幸福来敲门观后感100字,当幸福来敲门观后感百度文库。每个人的幸福都是不同的,有的人觉得能够温饱就是幸福,有的人觉得花不完的钱是幸福,有的人则觉得精神上得到满足就是幸福,不同的人总有些不

学习

关于青春的演讲稿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青春的演讲稿10篇,内容包括关于青春的演讲稿汇总10篇,关于青春与梦想演讲稿。大家好!我们从一个满怀壮志的高中生,成为一名大学生,这期间虽然饱尝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顿,可丰富的大学生活又给我们带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学习

逝去的青春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逝去的青春10篇,内容包括终将逝去的青春,纪念逝去的青春文案。3、那些属于我们的青春故事幸福,如今,都不负存在了,现在我们又有什么渴望的呢?4、人生一世,白云悠悠,漂走的事多少沧桑与眼泪;人生苦短,汗流尽,沉淀的又是多少往事与回忆

学习

反腐倡廉观后感10篇

阅读(256)

本文为您介绍反腐倡廉观后感10篇,内容包括反腐倡廉教育片观后感,公安反腐倡廉观后感。1.加强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之所以走上违纪违法道路,根源在于他们背弃了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思想上蜕化变质

学习

有关青春的作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青春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用奋斗书写青春作文,有关青春的作文开头。4、文科班里,女生大一统。以至于拔河比赛时,要10个男生,都很让我们为难啊。女生多,都极其刻苦努力的学习,压力真大。比理科班同学来得早,比理科班同学走得晚

学习

致我们失去的青春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致我们失去的青春10篇,内容包括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主题曲,致已逝去的青春文字。对于影视公司而言,往往会选择受众度高、点击率高、出版率高的人气小说进行影视改编。这样的做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降低影视拍摄的投资风险

学习

高中女生蔡青的青春表达

阅读(27)

“妈妈,我将来想要做一名律师。”高一时,蔡青自信满满地宣布。“做律师很忙的,你结婚了之后怎么办?女孩子家的,算了吧。”妈妈回答道。3年前,这段母女间的平常对话,让之前从未觉得男女有很大不同的蔡青,突然感到不公与愤慨,“一直是我的榜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