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方案篇1
一、“五个一批”干部培养锻炼的主要内容
1、到镇(街办)、村(社区)锻炼。主要对象为市直机关及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每年选派5-10名,时间为6个月,具体工作由年轻干部所到的镇(街办)***予以安排。旨在促使市直年轻干部进一步了解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农民生产生活情况,增进对基层人民群众的感情,积累基层工作经验,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和化解矛盾、处理疑难问题的能力。
2、到市直机关跟班培训。主要对象为镇(街办)机关年轻干部,每年选派10名左右,时间为3-6个月。旨在促使镇(街办)年轻干部熟悉市直机关部门的办事程序,增强依法行***和服务大局的意识,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宏观思维能力和***策理论水平。
3、到开发区或招商局从事重点项目服务工作。主要对象为各镇(街办)和市直单位年轻干部,每年选派10名左右,时间为1年。选派的干部直接参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协调服务等重点或专项工作,定工作任务及目标要求,进行专项考核。旨在促使年轻干部在经济工作一线经受锻炼,拓宽经济工作思路,增强从事经济工作的能力,培养勤奋敬业和顽强拼搏的奉献精神。
4、到局跟班学习或挂职。一是每年从镇(街办)选派4名年轻干部到市局跟班学习,二是选派4名新提拔的副科级年轻干部到市局担任督查专员,时间为3-6个月。旨在促使年轻干部直接接触基层群众,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和法治观念,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解决、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5、到企业挂职。在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每年有针对性地在全市范围内选派10名左右年轻干部到企业挂职,时间为1年。旨在促使年轻干部直接学习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培养锐意进取、勇于争先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同时,负责做好企业相关服务工作,当好企业管理助理员、项目建设协调员、企业***建联系员、***策法规宣讲员、行***效能监督员。
二、“五个一批”干部培养锻炼的组织管理
1、培养锻炼人员由市委组织部直接选派,或者由各单位***(***组)提出培养锻炼人选及培养锻炼方案,经部长办公会研究同意后实施。到企业挂职人员的选派,由市经济商务局根据企业需求,会同相关部门,提出人选方案,报市委组织部审批同意后实施。
2、年轻干部在培养锻炼期间,只转***组织关系,人事、编制和工资关系不变,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锻炼方案篇2
营造亲商、安商氛围,打造优良的经济发展软环境,为推动我市民营经济腾飞奠定坚实基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升服务水平,密切***企联系为目标,以工作换位促进思想换位为手段,进一步加快行***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切实解决好“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和“中梗阻”问题。
二、工作内容
选派市直(含合作区)涉企的收费部门中具有收费职能的业务科室(科、所、队)正副职负责人到中小企业工作,具体工作岗位由企业负责安排。派驻企业人员在企期间从事具体的管理、生产活动,体验企业生活,体验创业艰辛。本次活动自月份开始实行,月末为止,分3个批次,每批次派驻企业人员由各单位自行掌握,时间为个月。
三、工作步骤
(一)成立领导机构。成立以市***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市委组织部、软环境建设办公室、***务公开办公室、经济局、人事局、督查室等部门为成员的全市开展“收费部门中层干部派驻中小企业锻炼服务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软环境建设办公室。
(二)制定工作计划。各相关部门要根据本《方案》制定本单位的工作计划,明确拟入驻企业科室和人员名单(分批次)制定对派驻人员在企工作情况的监督办法。
(三)与企业对接。市经济局(中小企业局)根据各部门工作计划,指定各部门派驻人员将入驻的企业和入驻批次,并反馈给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相关部门。各部门根据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安排,提前做好与入驻企业的联系沟通,协调企业安排好合适的工作岗位,确保派驻人员按时入驻并尽快开展工作。如各相关部门对人员、时间安排有意见或有临时变动,需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并备案。
(四)召开动员大会市***府将适时召开动员大会,进一步明确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安排部署派驻单位和派驻人员的主要任务,鼓励动员派驻人员积极参与,同时争得企业的理解与支持。
(五)入驻企业。各部门根据动员大会和相关方案的总体部署,及时派出人员入驻企业开展工作。
(六)实施工作督查。市“收费部门中层干部派驻中小企业锻炼服务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派出人员单位、企业分别对派驻企业的工作人员在企业工作期间的思想、工作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考察。同时,领导小组办公室要选派若干名义务监督员,负责对派驻人员进行监督。监督考察办法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
(七)考核鉴定。派驻企业人员完成在企工作后,要向本单位和领导小组办公室递交在企工作情况报告,所在企业要对入驻人员出据工作鉴定。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本人报告、企业鉴定、所在单位考察情况以及义务监督员的考察报告做出最后考核鉴定。考核结果报市“收费部门中层干部派驻中小企业锻炼服务活动”领导小组,并报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备案。对考核优秀的后备干部选拔使用和年终评选先进时,给予优先考虑。对考核不称职和基本称职的停发第个月奖励工资,调离涉企工作岗位,并降职使用。
四、具体要求
(一)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本次活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不参加本次活动或弄虚作假。要抓紧制定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妥善安排派驻人员的工作交接(派驻人员在企工作期间要完全脱岗)并于月日前将本单位工作计划分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经济局。
锻炼方案篇3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随着人口老年化、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其发生率呈明显增高趋势[1],是导致老年人行动障碍、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多倾向于手术***,术后康复功能锻炼对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2009年9月~2013年12月我院采用持续性护理模式,指导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9月~2013年12月接受手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2例,年龄≥60岁。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男20例,女27例,年龄60~89岁,平均(72.8±9.2)岁;受伤原因:自己跌倒34例,他人撞倒7例,车祸6例;手术方式:内固定8例,全髋置换15例,半髋置换24例;合并有糖尿病5例,合并有高血压7例。对照组男18例,女27例,年龄60~87岁,平均(71.9±8.8)岁;受伤原因:自己跌倒29例,他人撞倒9例,车祸7例;手术方式:内同定7例,全髋置换15例,半髋置换23例;合并有糖尿病6例,合并有高血压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原因、手术方式、合并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出院后进行门诊随访。观察组采用指导患者术后康复功能锻炼为中心的持续性护理方案。具体措施如下:①在患者入院后进行宣教,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向患者讲述功能锻炼的目的和方法,针对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功能锻炼方案,增强患者的信心。②术后根据患者具体临床情况,在无痛的状况下进行循序渐进、主动功能锻炼和被动功能锻炼相结合的功能锻炼。指导患者术后尽早进行功能训练,早期主要是进行股四头肌、臀大肌、髂腰肌等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后期主要是进行髋外展、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等肌肉的等张收缩训练以及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并逐步进行负重与行走训练。③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医生的意见开出功能锻炼护嘱单,将锻炼方法具体化,锻炼量量化,住院期间护士每日督促并评价患者功能锻炼护嘱单执行情况及锻炼后的反应,以便及时调整锻炼方法及锻炼量。④出院时除发放髋关节术后的出院指导,还要给患者详细制定出院后的锻炼计划,指导患者每日的锻炼方法及锻炼量,并请家属督促执行情况。⑤对患者定期进行随访,每周护士上门回访1次,术后1个月后每周电话回访1次,1w上门回访1次,3个月后2w电话回访1次,每月上门回访1次至术后6个月。指导并评价患者及家属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的情况,解答并指导患者在康复训练中遇到的问题。
1.3 观察指标 术后6个月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法:包括疼痛程度44分、步态11分、功能(走楼梯4分、使用交通工具1分、坐5分、穿鞋袜4分,共14分)、行走辅助器11分、行走距离11分、是否有畸形4分和活动度5分,共100分,分为优90~100 分,良80~89 分,可70~79分,差70分以下。优良率=(优+良)/观察人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比较见表l。
3讨论
老年人骨质疏松、骨小梁萎缩,轻微间接外力作用即可造成股骨颈骨折。如果跌倒时大粗隆部先着地,直接暴力作用在大粗隆部,也可导致老年股骨颈骨折[2]。目前临床上对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多倾向于手术***。由于老年人体质弱,创伤及手术卧床给患者带来许多不良影响,而且由于股骨颈的解剖特点,供血相对不足,骨折愈合缓慢,术后长时间卧床及制动,易发生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强直、韧带挛缩等并发症[3]。为恢复下肢肌力,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术后以康复功能锻炼为中心的持续性护理指导显得尤为重要。而老年人记忆力下降,学习新事物的能力降低,喜欢根据老经验办事。在临床中常有一部分老年人因害怕疼痛,担心切口裂开,担心再次跌倒,不配合锻炼;还有一部分老人则很要强,超负荷锻炼。针对上述情况及老年人的特点,通过功能锻炼护嘱单,将锻炼方法具体化,锻炼量量化,运用多种健康教育形式对患者进行持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帮助老年患者正确应对术后康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促进血肿和渗出物吸收,防止关节粘连僵直,恢复正常的关节活动,预防肌肉萎缩,强化肌肉力量,预防和减少各类并发症,尽快恢复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4]。
在本研究中,在患者入院后即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针对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的功能锻炼方案,通过功能锻炼护嘱单使患者及家属了解锻炼的重要性与方法。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循序渐进、主动功能锻炼和被动功能锻炼相结合的康复功能锻炼。并在患者出院后实施定期随访、指导的持续性护理方法,了解并评价患者的康复情况,解答患者康复锻炼中遇到的问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66.7%,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7.2%,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
锻炼方案篇4
关键词:大众体育 体育教育 教学现状 生产方式
一.大众体育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机制的日益发展,大众体育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大众的重视,随着体育活动的不断普及,社会大众的身体素质不断得到提升,我国大众体育逐渐进入一种新的发展境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社会民众对于大众体育的需求日益强烈,但是目前来看,我国大众体育教学模式依旧存在较大的问题,其发展模式是比较落后、传统的,这受到人们的健康意识理念、体育锻炼意识等的影响。
二.大众体育教学问题
1.体育基础设施的缺乏。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身体健康的需求日益强烈。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体育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健全,但是整的来看,我国体育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发展不平衡。在某些比较偏远的落后地区,难以找到固定的体育锻炼场所及基础设施,体育基础设施的缺乏、体育锻炼场所的封闭性等不利于大众体育教育的开展,在居住区内,社区居民缺乏多样性的体育锻炼设施,缺乏多样化的公共体育场所,这些场所的收费水平比较高。有些学校缺乏健全的体育设施,难以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要求。
2.大众体育参与意识的缺乏。人们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取决于人们的健康锻炼意识,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更加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但是目前来说,我国社会民众缺乏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缺乏相应的体育锻炼知识,从而不利于大众体育教育活动的开展,这就难以满足现阶段大众体育教育工作的要求,不利于提升社会民众的体育健康素质。
三.大众体育教学方法
1.健全大众体育教学队伍体系。为了适应现阶段大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形势,必须建立健全大众体育指导体系,确保专业性体育指导人员的配置,通过对大众体育指导方案的优化,有利于实现大众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进行大众体育引导人员素质的提升,大众体育的教学目标是面向全体社会大众。大众体育以增强社会民众体育健康素质为根本出发点,通过对一系列科学锻炼计划的制定,进行一系列体育锻炼活动的开展,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体育锻炼活动的有效性、协调性、趣味性、娱乐性、健康性,切实提升我国民众的体育锻炼水平,增强其身体健康素质,满足我国大众体育工作事业的要求。
2.提升教育宣传力度。只有人民群众具备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及身体健康意识,才有利于推进大众体育事业的稳定运行,提升社会民的体育锻炼意识,增强其身体健康观念是现阶段大众体育事业的关键点,这需要引起相关***府机构及社会组织的重视。通过对信息网络及相关传播媒介的应用,做好社会大众体育锻炼的传播工作,实现大众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宣传,宣传的主体主要是各高中小学生,这可以积极开展大众教育志愿者活动,进行农村社区的体育锻炼宣传普及,从而促进社会民众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通过对科学化的体育锻炼观念的普及,使社会民众充分意识到大众体育活动锻炼的重视性,从而实现社会大众体育事业的不断开拓。
3.增强对大众体育教学的重视。学校教育模块是大众体育教学的重要构成因素,其对于大众体育整体事业的推进起到广泛而深远的作用,为了解决大众体育教育推广过程中的问题,必须做好学校体育教学的相关工作,增强学生的体育健康素质,提升其体育活动锻炼意识,促进其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观念,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培养一种良好的健康锻炼习惯。在校园体育教学模块中,学校及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一系列的校级体育锻炼活动,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实现大众体育教学影响力的扩大,优化社会大众教育综合环境。
为了提升现阶段大众体育教育的效益,做好大众体育活动的宣传工作是必要的,这需要引起相关***府机构的重视,进行大众体育应用方案的不断优化,给予其充分的社会支持,有效增强大众体育资源的应用效益,实现大众体育活动的有效性推广,这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为创造融洽性的大众体育教学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确保人民群众大众体育锻炼意识的提升,满足现阶段大众体育事业的工作要求。
四.结语
锻炼方案篇5
人的衰老是不可避免的,难道就这样任其发展吗?事实上只要从现在开始坚持锻炼,您就能保持青春活力。专家为各年龄段的男性朋友设计了一套增强体力、增强肺功能及保持肢体灵活性的锻炼方案,您不妨按照这个方案进行锻炼。
20岁
运动医学将这个年龄段称为“破纪录年龄段”。这个年龄段身体功能处于鼎盛时期,心律、肺活量、骨骼的灵敏度、稳定性及弹力等各方面均达到最佳点。从运动医学角度讲,这个时期运动量不足比运动量偏高更对身体不利。这个年龄段的人可进行任何运动强度的锻炼。
这个年龄段通过肌肉强化锻炼取得的“常规体力”,在锻炼终止后也不会消失,心脏通过耐力锻炼还可提高输血量。总之,20岁时多运动能为今后的身体健康储备资源。
30岁
此年龄段的人身体功能已达到顶峰开始下降,这时如忽视锻炼,对耐力非常重要的摄氧量会逐渐下降。
在这个年龄段,为了使关节保持较高的柔韧性,应多做伸展运动。还要注意心脑血管系统的锻炼。锻炼方式可选择慢跑或游泳,还可进行一些增强体力的锻炼,如举重等臂力练习,但与20岁时相比,举的重量要轻一些,但做的次数可多一些。此外还可以选择快步行走,这是一种最简单而有效的有氧健身运动。锻炼者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健康情况、体力、年龄和习惯,自行掌握强度。速度一般应控制在每分钟100至130米,每次步行持续不少于20分钟。最好选择在晚饭前或进餐半小时以后,在空气清新、环境幽雅的场所步行。
适合30岁男性进行的运动方式还有:
慢跑慢跑是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有氧代谢运动方法,对保持良好的心脏功能,预防肌肉萎缩,防治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症等,都具有良好的作用。慢跑的速度不宜太快,要保持均匀速度。运动时间每次不少于20分钟,每周不少于4次。
跑走交替跑走交替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走后跑,即走1分钟后跑1分钟,交替进行。每隔两周可调整增加一次运动量,缩短走的时间,增加跑的时间。另一种是由走开始锻炼,渐渐过渡到由慢跑代替行走。运动时间可持续20至30分钟,每周不少于4次。
游泳游泳健身运动是利用人体在水中受到浮力、阻力以及在水中的失重状态进行锻炼的一种全身运动。游泳的强度与跑步大体相似,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周不少于3次。
40岁
与20岁相比,40岁以上的人肌肉的可锻炼性已下降25%,体力逐渐下降,肌肉逐年萎缩,身体开始发胖。发胖与肌肉总量的减少有关,肌肉少,脂肪的消耗就少,而饭量并不比年轻时少,于是肚子便开始凸起来。因此,超过40岁的人选择运动项目不仅应有利于保持良好的体型,而且能预防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锻炼以每周进行两次25~30分钟的有氧运动为宜,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人们在锻炼时,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运动时的心率应依照以下标准:
220-年龄=心率最高极限
锻炼方案篇6
高职生物类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可更好地把握行业最新动态,增强专业技能教学水平,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课程改革方面,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丰富实践教学案例,拓宽学生眼界;有利于引入企业标准操作规程SOP以规范学生实验操作。教师应抓住赴企业的机会,有效进行挂职锻炼。
关键词:
高职;生物教师;挂职锻炼;课程改革;教学情境;案例教学
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理论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而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于实践性较强及知识体系更新较快的生物实验技术类专业来说,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历,并能与时俱进,根据本专业的社会职业需求,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生物类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重要性
生物专业教师有一部分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他们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缺乏专业的实践经验;有的教师虽然是从企业转到学校的,但是脱离生产一线时间过长,加上生命科学领域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导致他们在授课时难免会觉得知识储备不足,讲课时难以分析透彻。而教师如能到企业第一线挂职锻炼,完整地介入企业的典型项目,不仅可以拓展眼界,学到新的东西,还可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专业技能。通过挂职锻炼,教师能够把握最新科研动态,在教学中会更加注重面向实际,把握学生知识与技能培养的方向,可适时调整授课内容,丰富教学案例,从而使教学和行业与时俱进,满足行业不断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生物类专业教师挂职锻炼对课程改革的影响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实验技术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基本上是在与当地生物科技公司相关岗位负责人进行研讨的基础上,结合生物系实际情况设计的。在此基础上,选派专业教师赴企业进行挂职锻炼,这就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一)创设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根据教学内容作用于学生而引起学生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环境,[1]其设计是以创建面向真实的或是仿真的学习情境为重点,针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多元化的需求,设置不同的学习情境。基于高职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而抽象思维水平不高的心理特点,[2]将具体的、真实的事物呈现给学生,使学生面对真实的情景,这就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学情境的设置是一种真实环境的模拟,拟定企业情境,进行角色定位。教师曾赴某新药研发公司细胞培养部门锻炼,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向企业人员请教目前新药研发行业常用的细胞培养技术,并针对“细胞培养”课程设置多个教学情境。以“细胞的传代培养项目”为例,设计如下教学情境:公司接到一个项目,是一种新的抗宫颈癌药物进行临床前试验。为完成这一试验,需先在小鼠体内构建移植性宫颈癌模型,那么第一步就是要为模型构建提供充足的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这就需要将现有的培养细胞进行传代扩增。此时,将班级学生分成4人/组,学生的身份转变为技术员,组长对组员进行分工和任务分配;教师的角色为部门经理,对各小组的进度和结果进行评估,要求教师从最终细胞数量、质量和效率等角度去评价各小组提交的产品。这种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不仅能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与竞争意识;此外,真实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对将来工作的向往,从而为进入相应的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丰富实践教学案例,拓宽学生眼界
案例教学是将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案例应用可以使学生更加具体地学习与生物相关的知识,化抽象为具体。[3]无论是精品课程的建设,还是资源库的建设,丰富的教学案例标志着课程建设的水平。教师在某动物卫生监督所现场监管部门进行挂职锻炼时,为“微生物培养与检验”课程搜集了多个教学案例。比如:在“食品微生物检测”模块中引入了“布鲁氏菌羊肉”的案例,先向学生展示案例,之后按照如下顺序开展教学:(1)确定案例的主题,本案例的主题是针对布鲁氏菌羊肉制定食品微生物检验流程与食品微生物样品采集与制备方案;(2)确定案例分析的知识点,即在案例分析时有明确的分析点,如对于固体样品该如何采集,应采集多少,怎样保证分析样品的代表性和随机性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找答案;(3)在大部分学生完成教师列出的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分析方法,找到相对应的答案,并据此分别制定出固体样品和液体样品的样品采集与制备方案,最终设计出羊肉的食品微生物样品采集与制备的方案。在此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思考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可以说,良好的案例能打破书本与生活之间的界限,使得学生能够利用专业的微生物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三)引入企业标准操作规程SOP,规范学生实验操作
企业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OperationPrac-tice,SOP)是将某一事情的标准要求和操作步骤以统一的格式描绘出来,用以指导和规范日常工作。其核心是把操作程序细化、量化和标准化。生物专业的大部分核心课程教学主要是采用“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的工学结合”模式,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起引导作用。而在此类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入SOP,依此规范学生实验操作,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时有机会接触到大量岗位SOP,此时,可结合专业课程内容,将SOP引入到课堂上来。在“细胞培养”课程教学时,教师依据企业SOP设计了细胞培养的项目操作任务单,通过任务单引导学生完成实验项目。不直接给学生提供SOP的原因是企业SOP不能满足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需求,而任务单是企业SOP的“升级版”与“加强版”,增加了理论知识部分与小组分工部分。在课堂上,首先由教师根据的任务讲解相应的理论知识,之后由学生完成任务单的填写,教师审核把关后再进行实验操作。同时,每个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共同完成实验。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学生有清晰的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实验操作步骤与企业SOP相符。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明确操作与任务分工,保证了课堂高效有序地运行。[4]高职生物类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可以更好地把握生物行业的最新动态,增强专业技能教学水平,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从而有助于对专业课程进行高效改革。
参考文献:
[1]朱红雨.高职项目化教学中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J].职教论坛,2011(11):29-31.
[2]储争流.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及教育对策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157-158.
[3]王谷仙,严璟.案例教学在高职医专院校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6(24):175.
锻炼方案篇7
关键词:体育隐性课程;个案研究;锻炼态度;身心健康
中***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3)03-0092-06
体育隐性课程指学校范围内除显性体育课程之外,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及其具体化的教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1]。包括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地理位置等物质因素,以及学校体育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制度与非制度的体育文化、教师的人格与教学方式等精神因素。这些因素对于学生的心理活动与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个案法研究体育隐性课程内容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1体育隐性课程研究概述
1.1国际体育隐性课程研究状况
美国注重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的潜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技巧、体育参与态度等[2]。俄罗斯注重在体育教育中突出体育课程的发展个性、调节身心、完善自我概念的重要作用。日本学校体育强调“生涯体育”,突出体育活动对于学生的情绪、态度、意识、价值等心理层面的深远影响[3]。无论是否提及“体育隐性课程”及类似概念,各国对其作用和价值都已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且开始注意在教学实践中体现。
1.2国内体育隐性课程研究状况
我国大多数学者对于体育隐性课程的独特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于晓东(2003年)[4]认为,体育隐性课程的特点在于:教育经验的广泛性和侧重性、教育对象的全体性、教育手段的非强制性、教育效果的持久性、差异性、教育心理的两重性等。姚蕾(2002年)[5]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体育隐性课程就是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及体育传统和风气。目前国内关于体育隐性课程的研究已经比较丰富。但其研究方法和结论大多雷同,还基本限于课程内容一般性理论研究,以及对课余体育部分问题实践经验的探索性文章,但作为体育隐性课程的系统研究尚未形成递进的层次体系[6]。
2“过程模式”对体育隐性课程研究的启示
2.1过程模式的特点和优势
过程模式倡导学生通过自身积极探究而获得经验、建构知识,特别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偶发的、非正规经验的获得,并且重视开放的、非形式化的学习环境,显然,对于隐性课程的研究和设计而言,过程模式比较适宜。
2.2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是课程研究过程模式的一种典型方法,是一个包括持续进行的收集信息和咨询活动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9],能通过典型个案形成对某一类共性或者现象的较为深入、详细和全面的认识,有助于了解当事人心理行为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10] ,包括对“为什么”(解释性个案研究)和“怎么样”(描述性个案研究)等问题的认识。由于大学生对于体育隐性课程内容的感受和理解具有独特性,需要进行深入的纵向发展研究,故采用个案研究法更能够说明问题。
3实验设计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选取了6名有代表性的大学生进行个案研究,以探索高校体育隐性课程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
3.1实验方法
3.1.1实验对象
选取体弱大学生(体测成绩不及格)2名,男女生各1名。体质普通者(体测成绩介于60~80分之间)2名,男女生各1名。体质优秀者(体测成绩80分以上)2名,男女生各1名。
3.2实验工具
3.2.1锻炼态度量表
《锻炼态度量表》由毛荣建[11]针对青少年学生编制,该量表包括70个题目,共八个维度,分别为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锻炼态度量表》中大多数分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都在0.8或以上,总体信度是可以接受的。通过结构方程模型也证实了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12]。
3.2.2心境状态量表
3.3实验内容
所有实验者参与常规的体育选项课教学和课外活动,研究者对其进行体育隐性课程干预,采用不定期访谈和体育日志的形式跟踪研究。实验时间共12周。实验开始和结束时测定受试者相关身心健康指标。实验结束后对访谈内容和日志内容做综合分析,了解大学体育隐性课程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及机制,并获得学生对于校园体育隐性课程内容设置方面的期许和要求。
4受试者E个案研究报告
限于篇幅,本研究选取受试者E的个案研究报告进行分析[16]。
4.1身心状态描述
4.1.1客观描述
4.2受试者E对于体育隐性课程涉及内容的基本认识
4.2.1对于体育教师的意见或者感受
在电子邮件交流中,受试者E提到:
“来到大学,我的平时锻炼几乎没有了。我想原因有两个,一个就是自己确实比以前忙,另一个就是个人的惰性。我觉得大学的锻炼目的性不足以战胜惰性,再加上学业的繁重和条件限制也很难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针对性的体育锻炼。一旦形成这样的恶性循环,锻炼这个概念就会退出我们的脑海。
我也深知这样的弊端,所以我想尽量在体育课上获得些什么。但是我错了,大学的体育课跟我想象的相差甚远。可以说连高中的体育课都不如。首先大学体育课时太少,一周只上两节课根本就不能满足对技术学习的需求。然后就是老师教的东西太少,特别是像篮球、足球这类普及球类的选修课,在课堂上老师只会让同学们自由活动。难道说真的没有什么可以教的了吗?我认为这和学校、老师都有关系。首先学校从本质上不重视体育课,从而影响了老师的教学激情。是现实打磨了每个师生的心,在现实面前每个人都选择了妥协,而这个现实就是社会不需要大学生球打得多好,也不需要大学生跑得多快。没有了需求又怎么能存活。学校知道,老师知道,就连学生本身都会这么想。所有体育课本身如果不能积极地处理这类问题,那么学生注定一无所获。我不敢对老师有太多的评价。因为在老师背后是现实的无奈。但对于我们这些真的想在体育课上有所收获的人无疑是一种悲哀。”
从陈述中可以看出,受试者E对于大学的体育课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但是他所观察到的部分教师的懒散形象和课堂内容的贫乏严重影响了其对于大学体育课程的评价。他认为关键是“学校从本质上不重视体育课”,其原因是“社会不需要大学生球打得多么好,也不需要大学生跑得多快。”可以看出,受试者E对于大学体育课程的作用和价值的认识有误区,并没有充分意识到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对于促进健康和终身体育的作用。
在交流中研究者注意到受试者E已经意识到了学业压力和自身惰性会对体育锻炼造成消极影响,他把改变这种“恶性循环”的方法寄希望于“尽量在体育课上获得些什么”,然而有部分教师在上篮球、足球等普及项目课程的时候,会过于放任学生进行“自由活动”,对于像受试者E这样的尚未找到合适的锻炼方法,急于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的同学,这样的授课方式显然会严重挫伤其锻炼积极性,影响其锻炼态度。
4.2.2对于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感受
受试者E对于学校的体育条件设施评价不高,并把其原因归咎于“学校从本质上不重视体育课,所以体育馆的建设肯定会等到其他项目以后再进行。”
4.2.3对于学校体育氛围的感受
受试者E对于校园的体育氛围持有肯定态度,但是他认为这不是学校和老师的原因,而是“很多同学喜欢运动”。在交流中,当研究者问及“周围喜欢运动的同学是否会促使你进行锻炼”的时候,受试者E给予了肯定回答,同时表示自己虽然也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到球场上去打篮球,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体重问题一直未能解决,为此感到非常苦恼。
4.3体育隐性课程干预措施
通过访谈,研究者发现受试者E具有强烈的改善自身体质状况的愿望,非常清楚最好的减肥方法是进行体育锻炼,曾经多次尝试各种形式的锻炼,对于篮球和足球的兴趣比较浓厚,但是由于体重问题,很容易因为过早出现运动疲劳而使得锻炼难以为继。受试者E对于锻炼出现的劳累有着过分的担忧,很想找一种能够不累的减肥方法,还特意向研究者询问有无特效的减肥药物或者食物,体现了一种急于改变自身体质状况但是又畏难怕苦的心理状态。
针对以上受试者E的基本状况,研究者制订了如下体育隐性课程干预措施:
4.3.1电子邮件交流
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交流受试者对于学校体育氛围、体育社团活动、体育场馆设施以及体育教师的人格特征等体育隐性课程所涉及的内容的看法,并注意了解此类内容对于其锻炼态度各方面的影响。
4.3.2不定期访谈
通过不定期访谈的形式就电子邮件交流内容进行补充,以期获得更加深入的了解。
4.3.3针对性干预
1)在交流别强调明确减肥最佳途径为合理的锻炼加上节制饮食,力***使其对于体育锻炼的价值认识有所改善。
2)发放免费健身卡,鼓励其积极锻炼,并赠阅《健与美》、《健身先生》等相关杂志,为其营造一种体育锻炼令人兴奋、愉悦的氛围。
3)为受试者E制定专门的运动处方,鼓励并监督其坚持执行,争取用4个月的时间把体重减到100公斤左右。
4)介绍其与受试者A(体质优秀男生)结识,并且鼓励两位同学共同到健身房进行锻炼,通过体质优秀者的榜样作用改善其锻炼态度。
5)安排其参与社区健康体育咨询,深入了解肥胖对于中老年健康的影响,并基本掌握运动处方开设常识。
4.4实验过程
4.4.1运动处方的执行
研究者为受试者E制订了以减体重为目的的运动处方,并规定了阶段性目标,提供免费健身卡,鼓励他到健身房进行锻炼。在开具运动处方的时候,根据他害怕劳累的心理特征特别强调了体育锻炼对于情绪的积极作用,并且在随后的邮件交流过程中不断向他介绍由于体育锻炼而感觉快乐的例子。
受试者E在运动处方的执行过程中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自我感觉“在健身房里的跑步机上跑,虽然很累,但是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健身房优越的条件和火热的锻炼氛围有效地促进了其锻炼态度的改善和锻炼计划的执行。随着身体状况的改善,受试者E对于锻炼的热情日益提高,这些改变在电子邮件和访谈中表现得比较明显。
研究者介绍受试者E与受试者A结识,并鼓励两位同学共同进行锻炼。由于都爱好篮球,受试者E与受试者A相处非常融洽,在实验过程中多次结伴健身或者打篮球,受试者E被受试者A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锻炼态度所感染,锻炼态度由此得到了改善。
“我们现在是黄金组合,他突破,我掩护,配合得相当默契。”从篮球场上担任“掩护”角色,受试者E获得了良好的锻炼成功体验,看到了自己体重较大也是一种优势,表示会通过锻炼让自己更加强壮。
4.4.2针对受试者E对学校不重视体育课等看法的干预措施
受试者E对于社会、学校不重视体育的看法根深蒂固,由此表现出来的失望情绪严重影响了其锻炼态度。研究者通过多次交流力***改变其这一看法。
研究者首先在访谈中同意其“社会不需要大学生跑得多快,球打得多好”的看法,强调了普通大学生上体育课和进行锻炼的目的并不是要掌握多高的运动技能,而是获得健康,提升体育素养并为了终身体育而努力,并特意举出2008奥运以后我国《全民健身条例》正式立法的例子,阐明社会和学校对于体育的重视,这些内容得到了受试者E的充分认同。
在随后的交流中,研究者向受试者E详细介绍了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和指导思想,再次强调了“健康第一”的概念,并且详细介绍了本学校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和在课程改革方面所做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受试者E对于学校不重视体育的看法。
4.4.3参与社区健康体育咨询
研究者让受试者E参与了社区健康服务活动,内容为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测试并进行咨询,受试者E完整参加为期两周、每周五次、每次两个小时的咨询,感受比较深刻。由于参与咨询的社区居民以中老年为主,使得受试者对于终身体育与终身健康的关系产生了十分深刻的认识,结合其在运动处方执行过程中的感受,在交流中,受试者E多次表示“会把体育锻炼作为生活的必要成分”。
4.5实验结果及分析
4.5.1体质健康水平变化
4.5.4自我效能变化
受试者E实验前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6分,实验后自我效能感得分为3.1,较实验前有了明显提高。这与锻炼态度和心境状态测量中反映出的结果是相一致的。研究者认为,体育隐性课程的干预对于受试者E的体能水平和心理健康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4.6实验总结
受试者E是一名由于缺乏体育锻炼而导致肥胖的男生,具有迫切改变自身体质状况和畏难怕苦的心理特征。对于学校的体育氛围、体育教师的表现等体育隐性课程内容存在一定的误解和不满,改善其锻炼态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通过深入交流消除其对于学校体育隐性课程内容的误解,构建积极正向的课程感受;制定针对性的运动处方,在执行过程中注意其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创造条件使其获得体育锻炼中的成功和快乐体验,改善其行为认知、目标态度和情感体验。
5结论
通过受试者E以及其他受试者的个案研究结果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5.1体育隐性课程的呈现方式通常是间接的、内隐的,其对学生的影响也往往是无意识和不可预期的,结果虽可引导,但较难量化,通过个案研究的方式可以获得更加深入的了解。
5.2大学生对事物具有一定的观察、思考和评价的能力,但受年龄、知识水平、社会经验所限,其认知容易流于偏激或理想化。现实中的不足会影响其锻炼态度和行为,而这种不足往往是被我们忽视的体育隐性课程内容,如教师人格特质、学校体育氛围建设等。
5.3虽然个案研究不能做出实验前后变化的显著性和相关性判断,通过针对性的体育隐性课程干预,受试者的锻炼态度、体质健康水平、心境状态、自我效能感等身心健康指标都获得了改善。
5.4体育隐性课程内容引起了学生“文化心理层”的变化,这些影响比体育显性课程的作用更加持续久远,且容易涉及到体育显性课程难以企及的心理层面,对于学生身心健康极具价值。因此,应当对体育隐性课程研究给予充分重视,并积极探索体育显性课程和体育隐性课程的整合之道。
参考文献:
[1]姚蕾.体育隐蔽课程论[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0.
[2]张迎春.中、美、日三国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比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7(6).
[3]曲宗湖,杨文轩.域外学校体育传真[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于晓东.开发体育隐性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
[5]姚蕾.对我国体育课程两种形态和两维结构的初步研究[J].体育与科学, 2002(1).
[6]庞元宁.体育课程新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7]崔允漷,主编.课程良方[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施良方.西方课程研究范式探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4(3).
[9]刘毅.个案研究法及其在心理中的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2(7):41-44.
[10]沈德灿.精神分析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8-9.
[11]毛荣健,张力为.青少年学生锻炼态度、行为九因素模型的建立及检验[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12]万力芳. 高中生、大学生和研究生锻炼态度、行为九因素模型特征比较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6.
[13]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14]杨俊茹,等.北京大学生心境状况与特点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4).
锻炼方案篇8
20岁左右
运动医学将这个年龄段称为“破纪录年龄段”。
这个时段身体功能处于鼎盛时期,心律、肺活量、骨骼的灵敏度、稳定性及弹力等各方面均达到最佳点。从运动医学角度讲,这个时期运动量不足比运动量偏高更对身体不利。这个年龄段的人可进行任何运动强度的锻炼。
这个时段通过肌肉强化锻炼取得的常规体力,在锻炼终止后也不会消失。心脏通过耐力锻炼可提高输血量。总之,20岁的人能为今后的身体健康储备资源。这个时段一定要注意坚持锻炼,以保持体重,否则30岁以后再去减肥就很吃力了。
锻炼可星期一、三、五隔天进行一次,每次大约30分钟增强体力的锻炼,方法是试举重物,负荷量为极限肌力的60%,一直练到肌肉觉得疲劳为止(大约每次做10-12次)。如多次练习并不觉得累,可以加大器械重量10%,必须使主要肌群(胸肌、肩肌、背肌、二头肌、三头肌、腹肌、腿肌)都得到锻炼。
20分钟的心血管系统锻炼,方法是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强度为脉搏150-170次/分钟。
30岁左右
此年龄段的人身体功能已超越了顶峰。
这时如忽视身体锻炼,对耐力非常重要的摄氧量会逐渐下降。但不必恐惧,因为你依然年轻。此时身体的关节常会发出一些响声,这是关节病的先兆。为了使关节保持较高的柔韧性,应多做伸展运动。还要注意心血管系统的锻炼。
锻炼仍是星期一、三、五隔天一次,每次进行5-30分钟的心血管系统锻炼(慢跑或游泳),强度不像20岁时那样大。20分钟增强体力的锻炼,与20岁时相比,试举的重量要轻一些,但做的次数可多一些。5-10分钟的伸展运动,重点是背部和腿部肌肉。久坐办公室的人更要注意伸展运动。方法是:仰卧,尽量将两膝提拉到胸部,坚持30秒钟;仰卧,两腿分别上举,尽量举高,保持30秒钟。
这个年龄段的人仍可进行各种体育锻炼。若间断一段时间,重新进行锻炼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医生建议,35岁以上的人锻炼前应做心电***检查。
40岁以后怎么办?
与20岁相比,40岁以上的人肌肉的可锻炼性已下降25%,体力逐渐下降,肌肉逐年萎缩,身体开始发福。
发福与肌肉总量的减少有关,肌肉少,脂肪的消耗就少,而饭量并不比年轻时少,于是肚子便开始凸起来。因此,超过40岁的人选择运动项目不仅应有利于保持良好的体型,而且能预防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血管病等。锻炼每星期一、五进行两次,内容包括:25-30分钟的心血管锻炼,中等强度,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锻炼方案篇9
关键词:骨科术后;康复功能锻炼;依从性
骨折创伤与疾病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骨科患者进行及时正确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增强患者的机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是骨科患者获得良好功能恢复的关键[1]。为了进一步了解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受影响的因素,并施以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5月~12月,我们对100例骨折患者进行自制问卷形式的调查,进行骨折术后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依从性不强,康复功能锻炼结果不佳的影响因素分析,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本组100例骨科外伤后行手术***的患者,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20~78岁,平均57.6岁,上肢骨折35例,下肢骨折55例,脊柱及多发骨折10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8例,高中51例,大专以上21例。
1.2方法 对100例患者进行以自制问卷形式的调查,患者对康复功能锻炼的认知度,重视度,康复锻炼的方法和能否正确完成等情况。患者的社会身份,文化程度,病情,自身心理因素,外在因素等构成影响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因素。护理人员在讲清调查目的和内容后,由患者自主填写,采取不记名方式调查,共 100份,回收100份,有效回收100%[2]。
2分析
2.1社会身份及文化程度对患者康复功能锻炼知识了解掌握方法的影响 本组中,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8例,高中51例,大专以上21例。社会身份:工例32例,退休或无职业28例,知识分子15例,农民25例。经问卷调查结果,患者需护士反复多次讲解才能较好的复述内容的38例;需护士反复示范指导才能较好的掌握功能锻炼方法的有46例;需要护士或陪护每日督促才能较好完成康复训练内容的有69例,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比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对康复知识的目的性及重视程度要高。
2.2病情较重及疼痛是影响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重要因素 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缺乏及愈后情况不了解与文化程度及社会身份有关。术后的疼痛使患者身心惧怕,术肢不敢活动,怕引起再次损伤。患者心理压力大,注意力多关注在手术过程是否有意外,是否能致残,换药,输液,夜间睡眠不佳,日间睡眠颠倒等。无心顾及康复功能锻炼。
2.3患者对康复功能锻炼重视程度不够 患者因对医疗护理诊治过程不了解,认为只要手术或药物***后就能痊愈,而忽视术后康复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加之医护人员穿插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的简短嘱咐或指导,不易因其患者及家属的重视。对康复锻炼认识不足,也是影响依从性的重要方面。
2.4医护人员的康复知识和技能欠缺影响康复的开展 目前临床所配医护人员除完成日常***护理外,难以抽出时间做系统的康复锻炼工作。多数护士没有经过系统知识学习和培训,加之骨科患者病情个体差异大,同一部位术式不同,对康复功能锻炼指导的专业要求较高。
3对策
3.1针对不同阶层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功能锻炼方案 因患者社会身份及文化程度不同,对康复功能锻炼的理解程度也有很大差异,制定个体化的解决方案并协助实施,护士反复讲解康复知识,亲身示范功能锻炼动作。调动患者参与康复功能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针对才常见骨折功能锻炼示范宣教手册,手册上印制由护士示范的功能锻炼动作,供患者随时翻阅学习。使患者学会,懂得如何进行功能锻炼,主动参与到自己的康复中来,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理解程度。
3.2控制疼痛,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 减轻患者功能锻炼时的疼痛,患者担心功能锻炼会加剧疼痛,所以对功能锻炼相对比较排斥。姜红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舒适的情况下[4]88%的患者疼痛有程度不同的减轻,95.5%的患者应用静脉镇痛泵50 h内镇痛效果满意[5]。在功能锻炼前半小时给予适量止痛药,预防性用药剂量小,镇痛效果好[6]。并于医生联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疾病知识,使患者得到医学信息,了解自身疾病情况。
3.3排除其他影响患者康复功能锻炼的外在因素 调整换药时间,可选择服用镇痛药物30min后。输液时给予静脉留置针,减少因功能锻炼时肢体活动,而造成穿刺针头移动,药液外渗。晚间睡前可遵照医嘱适量应用镇静剂或镇痛药物,使患者有成分的睡眠休息。以更好的配合康复功能锻炼。
3.4 加强护理人员康复知识的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强化骨科专业护理宣教人才的培养,提高护理人员康复护理的整体素质。开设培训班定期请骨科专家及骨科资深护理人员讲解传授骨科新技术新知识以及医护人员的配合。实现医疗护理和康复一体化。
4结论
在平时护理工作中,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再根据患者个人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功能锻炼方案,进行具体动作的利弊分析,功能锻炼合理,有效的进行。并根据患者的特点进行系统性应对方式宣教,保证健康宣教科学性,有效性和策略性[7]。只有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才能尽早地恢复肢体功能[8]。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王宁华.常见骨科疾病康复问题的思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3):163-164.
[2]董淑美,杨妮.住院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1,10(17):49.
[3]孙明翠.骨折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Z1):257.
[4]姜红,翟英,连伟.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0):4829.
[5]梅芳.持续静脉镇痛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效果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2008,10(1):65.
[6]肖瑛,连素文.医护干预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5(34):2788.
锻炼方案篇10
坚持长期健身运动,能提高身体抵抗力,增强免***功能,使免***监视、免***杀伤能力提高,让机体内发生变异的癌细胞能及时被发现而杀死。运动健身能使周围血中的免***细胞数量增加,综合免***反应加强,对肿瘤易感人群起
1、运动方法:
[1]运动方案:根据年龄、性别、病情、体质、运动基础、爱好、环境和消费能力等因素,设计运动内容,运动初试者要遵照三三制方法进行运动,运动量由小到中,运动时间由短到长,循序渐进,在运动锻炼的进程中依据身体机能和病情变化,相应调整运动内容。有运动基础的人,要始终以保持免***力处在旺盛状态,健康处在高水平为运动锻炼目标,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稳定的前提下,合理的更换运动项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内容。
运动方案1:在春、夏、秋三季的早晨或下午的时间,走山运动或徒步走运动,距离3000-5000米,脉搏控制在110-130次/分,每天一次,每周5-6次。在其他时间里做蹲起运动,每天2-3次,每次20-30个。该方案连续6个月后转入第二个运动方案(该运动方案适宜所有的运动者)。
运动方案2:早晨5-8点钟,健身体操运动,净运动时间30-45分钟,每天一次,每周6-7次。下午4-9点钟,游泳运动,净运动时间45-60分钟,隔日一次或运动2-3天隔一天,连续运动6个月后转入第三个运动方案(该运动方案适宜有一定运动基础者)。
运动方案3:早晨5-8点钟,太极拳(剑)或太极柔力球运动,净运动时间30-60分钟,每天一次,每周6-7次。下午4-9点钟,乒乓球、羽毛球或小力量性的有氧运动,如自行车、器械等,净运动时间30-45分钟,运动2-3天隔一天。连续运动6个月后转入第一个运动方案(该运动方案适宜有一定运动基础体质很好者)。
[2]自我监督,定期检查身体:监督身体在运动时和运动锻炼的阶段中的机能变化,使运动更具有针对性。在长期运动锻炼阶段中,应每3-6个月时间做一次身体健康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调整运动内容。在运动中监督自身感觉、脉搏、心跳、呼吸等指标,并作为判断运动量是否合适的标准,当脉搏:110-130次/分;感觉心跳、呼吸明显加快,但能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身体发热,轻度出汗(非高温性出汗),此时运动锻炼已达到标准,应当停止运动进行休息。在运动中当身体感觉不适时,应立即休息。在运动过程中要让运动跟着身体状态的变化而变化,也让运动跟着感觉走。
[3]运动选项:运动初试者先选择强度小的运动项目。如:蹲起运动、徒步走、健身体操、慢跑、走山等。经2-3个月时间运动锻炼后,身体机能能力已有提高,再选择运动难度稍大的运动项目。如:游泳、太极拳(剑)、太极柔力球、跳舞等,也可以继续原来的运动项目,加大运动量。经半年以上时间的运动锻炼,可以选择难度再大一些的运动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爬山、自行车、滑冰、社区健身器材等。如果身体机能好,在夏季打下了自然浴场游泳的基础,可以尝试室外冬泳运动,也可以做力量性的有氧运动。每6个月应更换一次运动项目。
[4]运动强度:选择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运动初试者,用小强度为主中等强度为次的运动方法。如:徒步走80-90步/分、脉搏110次/分以内,经1-2个月时间的运动锻炼后,再增加中等强度的比例,变成为以中等强度为主,小强度为次的运动。如:徒步走的速度控制在90-100步/分、脉搏控制在110-120次/分。最大的运动强度应控制在中等强度,脉搏控制在120-130次/分,徒步走的速度控制在110-120步/分。运动中身体达到运动生理反应标准为宜,即:脉搏在120次/分左右,心跳、呼吸明显感到加快,但未达到上气不接下气的程度,尚能正常语言交流,精神饱满,反应灵敏,身体灵活有力,身体发热轻度出汗(非高温性出汗),此时已达到锻炼标准,应停止运动进入休息。
[5]运动时间:每周做5-7次健身运动,在一天时间内可以做1-2次运动锻炼,但是不能连天两次运动锻炼,两次运动间隔时间应在6小时以上,每次运动的时间的安排是:准备活动10-15分钟,正式运动时间40-60分钟,整理活动5-10分钟。一次运动锻炼的时间控制,用运动锻炼时段和运动生理反应这两个标准去判断,在运动中用发生时间短的一个指标作为衡量标准。例如:运动中身体出现发热轻度出汗,但灵活性、反应都处在较好状态,精神饱满,身体稍感疲劳等表现,此时已达到运动锻炼生理反应标准,应当停止运动进入休息,它所用时间如果超过60分钟即运动锻炼时段,那么就以运动锻炼时段60分钟为标准,如果所用时间小于60分钟,那么就以运动锻炼生理反应为时间标准。总体要求是一次运动结束后,精神良好,体力尚可,对运动有留恋不舍的感觉,这是为下次运动留有体能,是健身运动的最佳标准。决不能一次运动使身体筋疲力尽,这样不能起到健身作用,反而会伤害身体。
[6]运动环境:对运动环境的要求与健康人基本一致,但病人身体机能下降,适应能力差,防御能力弱,所以在特殊环境气候里应调整运动内容。雾天,取消运动计划。雨天,有运动基础,身体机能较好,可以在中雨或小雨中进行短时间的运动锻炼,运动时间是平常的1/2为宜,雨中运动能吸收由雨产生的大量负离子,同时感受淋雨对身体的特殊作用,产生回归大自然和亲近大自然的感应,这对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有很好的调节作用。雨中运动要注意防感冒,运动后要及时清洗身体上的雨水,及时更换衣服。夏天,气温过高,当气温大于+30℃时取消运动或改为室内运动,注意防中暑。冬天,气温过低,当气温低于-20℃时取消运动或改为室内运动。空气污染较重的天气,当空气有异味或尘雾时,要取消运动。风天,当风力大于6-7级时取消运动或戴口罩运动。
[7]运动膳食:在健身运动阶段中,应注意增加营养物质的补充,提倡以食物补充为宜,食物多样化,增加蛋白质食物的摄入量,植物蛋白食品与动物蛋白食品以1:1的比例搭配,蛋白质的摄入量应比平时提高20-30%,多吃水果、蔬菜,多吃有色食品,碳水化合物的补充主要从谷类摄取,限量脂肪的摄取,每天都有青菜、水果和谷物,细粮占80%,粗粮占20%,均衡搭配。
早晨运动前15分钟饮水150-200ml,也可以少量进食,为平常量的1/3(流食、面食)。运动中及时补充水分,不要在忍渴中进行运动锻炼,这样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饱餐2小时后可以进行运动锻炼,5-7成饱餐的1小时后可以运动锻炼。运动锻炼结束后30分钟以内可以饮水,30-60分钟之间可以少量进食,1小时以后可以正常进食,不宜暴饮暴食及过饱。运动阶段的食物总量比平常时期的食物总量提高10%-20%。
2、运动恢复:
[1]运动后活动性休息:在运动结束后应立即做整理活动5-10分钟,然后继续做些轻微的休闲活动,如深呼吸10-20次、蹲起动作10-15个、倒走、正走、原地活动四肢及散步等动作。总的活动时间应在半小时左右。
[2]控制适量的睡眠:睡眠中能得到最好的恢复,病人的睡眠时间以5-6小时为宜,睡眠过多对肿瘤病人不利,因为睡眠利于肿瘤的生长。
[3]温水浴:能促进血液微循环,能调节神经改善情绪,有助于体能的恢复和免***力的提高。洗澡时间不要过长,出汗不要过多。应以间隔一次运动进行一次温水浴、洗浴时间30分钟左右为宜。
[4]按摩和休息:按摩能放松肌肉紧张、缓解疲劳。每次运动后1小时内做按摩,但力量不要过大,以免损伤肌肉纤维。
在运动结束后1小时内和睡前时,取仰卧位双下肢抬高15度或双上肢垂直上举,持续10-15分钟,利于四肢血液回流及代谢废物的消散,有助于疲劳的消除。
[5]营养膳食:合理的营养膳食有助于体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