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间作文10篇

一念之间作文篇1

“我是真的读不进去,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所有人都对我失望了,我觉的我特别的对不起他们,他们都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去谈话,说他们把我带坏了,可是他们都没有跟我说,一字未提,我真的很失败”苏冉声音哽咽,她似乎是在发泄着什么,走廊上六七个女生在旁边劝慰。本来我是在寝室里看书的,只是听到这,实在是忍不住出来看看,毕竟苏冉睡在我的下铺,平常人还不错,我不知道事情的经过,我站在他们的后面。

“你不要这样想,现在你才高一,你还能赶起来,只要努力,会好的”赵艳这样说道。“你不知道,我努力不起来,我坚持不下来,我读不进去,我爸妈都对我失望了,他们都叫我别读了!”苏冉像是疯了一样,歇死里底的叫了起来!“每天我都笑,你们知道我多么讨厌我的笑,我知道我懦弱,不管他们怎么欺负我,我都对他们笑,他们以为我不会生气,就更变本加厉的欺负我”苏冉的脸庞噙满了泪水,”我初中是那么骄傲的一个人,现在……”“你们说话小点声音,我们其他寝室的人还要睡觉!”506一个女生跑出来对我们说,可是苏冉像是什么都没有听到,依然一个人在那自言自语“她就是需要有人把她吼醒,这样跟说她听不进去!”夏琪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站在了我的旁边,凑在我的耳朵旁轻声说,“苏冉上学期没分科以前的时候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我问她,“以前她也有过几次,只不过没有今天厉害”“那你知道她今天被什么事情刺激了吗?”“我也不知道,她刚才才回寝室,而且身上一股酒味。不过听她刚才说的话,应该不是某一件事,应该是长久以来被压得喘不过气,现在有点崩溃了”听完夏琪说的话,我心里感触颇深。看着情绪极端不稳定的苏冉,我终究还是走了上去,“你现在这个样子算什么,有什么意义?你有时间在这里哭泣,还不如现在上床睡觉,明天努力学习!”我板过她的身子,不断的摇晃。她推开了我的手,大叫道,“你不知道,我努力不起来,我真的听不进去,总是听着听着就走神了,我控制不住自己”“你一时改不过来,就慢慢来,你现在还有机会,你自己不要放弃好不好!”我希望她真的能明白。“不,我试了,我每次都说努力,可是我每次都坚持不了多长时间!我不想让爸妈失望,我最爱的是父母,可是我更爱我自己!”“知道吗,你要过的是你自己的心结,只有坚信。没有什么做不到的”。

说完最后一句话后,我走进了寝室,没有继续多说,继续做剩下的作业,耳旁还有着苏冉的呜咽声以及同学的安慰声,忽然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思绪回到了一年前,这个场景是如此的熟悉,同样带着两行泪痕,同样的疯狂,同样的声嘶力竭,只会是现在与当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在的我不会大吵大闹,只会去努力,哭泣是没有意义的,我没有告诉他们,一年前的我是何等的堕落,也没有继续安慰苏冉,因为只有她自己看清楚才会清醒,其实我相信她,因为我也成功了。

其实一切都在一念之间,你走出了自己画得的牢,将会是另一片天空。

五年级:陈梦琳

一念之间作文篇2

成功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失败是每个人不宵一顿的,可是失败为了引起人们的重视,就三番四次的出现在我们面前,百般阻挠我们寻找成功。

人们喜欢成功,痛恨失败。可是也有人说过:“失败是成功之母”的经典句子。人们经常把他当作失败后的托词,用来掩饰自己的懦弱无能,却从不用心去体会这句话的奥妙之处。只有不断遇到失败的人,才能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时时警戒自己,日积月累的经验和教训,如同有一把金钥匙,为自己开启成功之门。

成功是目标,失败是经过。只有经过无数次失败才能取的最后的成功,那样的成功才是最真实,最可靠,只有吃完了药苦的的失败,才能真实的品尝出成功的甜。结果固然重要。但是经过才是最值得的回味的!

一念之间作文篇3

为什么说“美与丑只在一念之间?这不是在忽悠人嘛!这美丑可是天注定的啊!”

其实,这衡量美丑的标准,决不是靠外表来判定的,而是靠心灵。一个人只有外表的美,却没有内心的纯洁,那么他,只能是一个不美之人。

你应该知道童话吧!它可是我们从牙牙学语就开始接触的,从儿童时期就开始认知的。还记得<格林童话>中白雪公主的后母吗?那个自以为外表美就可以获得一切的女人。但是她由生到死都无法领会。“美”这个词的真谛,只是以自己对美的认知,而去伤害善良的人,这是美吗?不,不是的。这不是美,更不是去感受美,获得美,而是用一种极端的手段,以获得美为借口去伤人。也许她获得美的梦想是对的,但是她的方法错了。她以外表之美,去隐藏自己内心的丑恶和黑暗。最终也导致了她的痛苦悲惨的结局!

可是,另一个她却不是这样。

她用善良去化解敌视,用诚恳去面对阻挡在面前的艰难。一个弱女子,一个善良的人。她的外表被后母嫉妒,让后母想尽办法去害她。她的外表美,但是心灵却胜过外表几百倍!也许你已经猜出来了,她,就是白雪公主,一个诚实善良而且美丽的女人。她帮助困难的人们,对后母的伪装全然不知,但她却一次又一次地接待后母,每次都是无微不至地伺候,但是还是一次又一次地惨遭毒手。她天真,一点心机也没有。虽然,她几次在鬼门关口徘徊,但是都是回归人间,也许是她的善良连阎王都心软了吧!后来她回归了城堡与王子举行了婚礼。好人有好报,不是吗?

一念之间作文篇4

关键词:旅游纪念品;民间美术;新乡;地域文化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旅游购物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之于“食、住、行、游”等内容,旅游购物不是旅游活动中必然产生的消费,具有很大弹性,但却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旅游纪念品是旅游商品的一种,也是旅游购物的主要对象。根据对新乡南太行旅游度假区所做的调查显示,目前南太行度假区内的主要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种类较少,这与度假区内以土特产、山货、崖柏为主的旅游纪念品的现状一致;旅游商品也与附近的山岳型景区内所提供的旅游商品、纪念品大体一致,不能体现新乡南太行当地的特色[1]。因此,旅游者对有关景区所提供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的认可度不高,缺乏消费意向,这也导致了旅游购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这一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旅游纪念品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购买的富有地域、民族文化特色的纪念性物品。”[2]表现地域文化能够使旅游纪念品具有“独特性”,成为区别其他商品的主要特征。因此,地域文化因素是旅游者购买旅游纪念品的主要动机,使之成为旅游经历的象征与载体。“民间美术作为民族、民间文化的视觉***像及符号载体,被广泛使用或融合在民间的习俗文化和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一个地域的文化标志。”[3]新乡拥有颇具开发价值的民间美术资源。将民间美术作品直接作为旅游纪念品,或提取民间美术中的视觉***像及符号载体应用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既可以丰富旅游纪念品的种类,也可以提升其文化附加值,为推进旅游购物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还可以通过旅游纪念品这种载体促进新乡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宣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地方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综上,新乡民间美术的创新以及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旅游纪念品的设计要求

从旅游者的角度看,旅游的吸引力是通过游览、参与、欣赏等方式感受异地风光、文化遗产与民风民俗,获得与日常生活存在“差异化”的旅游体验。旅游纪念品是旅游体验物化的结果,它通过内容、造型、工艺等“差异化”因素表现旅游活动中的文化“差异性”。旅游者购买旅游纪念品的主要目的是对旅游活动的纪念、回忆或向他人展示、馈赠。从设计的角度看,旅游纪念品是产品设计的类型之一,满足使用者多种需求,并通过适当的造型、结构加以表现是产品设计的目的。因此,旅游纪念品还应具有一定实用功能,满足旅途与日常生活的需要。基于对旅游者需求的分析,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应具有地域性、艺术性、实用性和便携性的特点。

(一)地域性

旅游纪念品的地域性源于特定地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历史上,地理距离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差异与文化隔离,形成了具有地域性的文化形态、生活方式和艺术。如苏州刺绣、南通蓝印花布、朱仙镇木版年画、天津泥人等皆是在地域性的影响下所形成的民间美术。对于旅游者来说,这类民间美术作品是旅游地本土的、原生的,可以作为旅游经历与体验的见证之物,因此具有纪念意义。譬如,无锡市根据无锡惠山泥人“大阿福”的形象开发了系列旅游纪念品,受到了市场的认可,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都已显现。

(二)艺术性

旅游纪念品应是文化内涵与外在形式的统一。地域性构成了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内涵,同时还需要通过具有审美价值的外在形式加以表现,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就需要从地域文化中选择代表性的视觉元素,结合造型、色彩、材料、工艺等形式因素进行表现,使旅游纪念品不仅拥有值得玩味的文化内涵,还具有可观、可赏的艺术性。

(三)实用性

实用性体现了旅游纪念品与日常生活的关联度。“旅游纪念品作为一种设计艺术产品,除了旅游经历的纪念功能、赏心悦目的鉴赏功能之外,也应具备一些实用功能。人们不仅可以把它当作一件艺术品,还可以使之与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4]38实用性并非旅游纪念品必不可少的属性。但是,如果能在满足地域性、艺术性的前提下,还能够为旅游者在旅游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提供一定的帮助与便利,无疑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

(四)便携性

旅游纪念品的便携性表现为小型化、轻量化、可拆装等方面。虽然现代物流的发达使便携性不再是设计的核心因素,但是旅游者能够携带的物品是有限的,缺乏便携性的产品会抑制旅游者的购买意向。实现便携性并不意味着对旅游纪念品在其他方面进行删减或取舍,而是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巧精致、功能丰富是包括旅游纪念品在内的几乎所有产品设计的趋势。综上,地域性是设计的核心,它是旅游纪念品实现独特性或差异化的基础;造型的艺术性与地域性之间是互为表里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旅游纪念品精神层面的价值;实用性与便携性是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二者共同构成了旅游纪念品物质层面的价值。

三、新乡民间美术资源分析

辉县剪纸与小杨庄木版年画分别入选了部级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新乡目前保护与收藏最为系统、全面的民间美术形式。从代表性、艺术特色、研究资料的丰富性与知名度的角度看,新乡民间艺术具备了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应用的价值。

(一)辉县剪纸

辉县剪纸既受临近山西剪纸的影响,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辉县剪纸的题材源于当地农民的日常生活及生活观念,造型形象主要用红色来表现,内容广泛。第一类是生活中具体的事物。譬如,人物、动物、风景、花卉等以及农村生活、生产场景,如象征“福运”的蝙蝠、象征“福禄”的葫芦、象征“牡牝相和”的“鱼戏莲”以及表现生产场景的掰玉米、碾麦子等。第二类是民俗观念的传达。譬如神话传说、孝悌伦理、婚嫁礼俗等,如辉县剪纸传承人李爱荣所创作的《新二十四孝》。辉县剪纸的造型语言偏重写意,不拘泥于严谨的比例、透视与结构,形象夸张生动、简练概括。这些形象常借助比喻、象征、双关、谐音、拟人等手法表达祈福、劝勉、娱乐等寓意。总体上,辉县剪纸表现出浓厚的乡土气息,表达了当地人勤劳、乐观的精神,具有稚拙、粗犷的审美特征。

(二)小杨庄木版年画

小杨庄木版年画主要源于当地世代相传的民间信仰。它的题材主要是神像人物,较少反映世俗生活,用于祭祀、镇宅、祈福。神像人物的来源广泛,包括佛教、道教和民间神话,还有一些被神化的先贤形象,譬如孔子、比干、关公等。小杨庄木版年画以《七十二全神***》最为常见,各路神仙汇集一堂,场面宏大。这种“多样化”的信仰看起来既不纯粹也不坚定,正如易中天先生所说的“多中心即无中心,多信仰即无信仰”。此外,当地人绘制的诸神大都“各司其职”。譬如送子观音、“上天言好事”的灶王、“辟邪驱鬼”的钟馗等。“小杨庄木版神像画汇集民间的各种神,其背后是当地民众对各种神像所代表寓意的期冀,表达了他们直接、特定的精神功利性目的。”[5]小杨庄木版年画有一道既特别又重要的工艺———贴金箔。用传承人张同瑞的话说“一贴金片神就活了,就灵验了。不贴金片,就还不是神”[6]。可见,这些年画中的诸神在当地民众心中真正的位置是“为我所用”,所谓“信”仅仅是形式上的,而所谓“灵”才是目的。这种意识对应了当地民众的实用主义心理。在工艺、造型与色彩上,小杨庄木版年画融合了传统绘画与木版画的造型语言,地域性色彩鲜明。在工艺上,“小杨庄木版年画与朱仙镇和杨柳青的民俗年画有所不同,其制作工艺有套印、手工绘制和印刷后添色加工等工艺,其中印刷后再添色与后期加工为其主要工艺,具有鲜明的新乡本地特色”[7]。特殊的工艺也使小杨庄木版年画的造型语言特色鲜明。线条是第一个特点。在绘制人像时融入了传统中国画的线条形式,较之于纯粹的木版套印年画,线条更为自然流畅、富有变化。同时,还常采用点、线过渡、点线面结合的手法,使画面的造型语言更为丰富和生动。用色淡雅是第二个特点。“小杨庄神像画不用传统年画里高纯度、大面积的着色形式,因此在观感上几乎没有其他年画的热烈、亢奋之感。”[5]此外,在用色上还善用“留白”,以达到突出人物主体形象、弱化背景的目的。如前所述,辉县剪纸、小杨庄木版年画与大多数民间美术一样,源于乡村生活,表达了人们趋吉避凶、祈福求安的美好愿景。在造型上,用点、线、面不同的构成形式与色彩的运用,在二维空间中创造出视觉形象,与民间礼俗、节日时令相结合,表现了当地农民朴素的生活方式与内心世界。其间所蕴含的乡村文化与传统的文人士大夫文化、市井文化以及近现代的城市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四、新乡民间美术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创新方式

对于传统的继承不等同于“墨守成规”,即使是所谓的“传统”也是在历史中不断的演变与更新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继承是基础,创新才是目的。新乡民间美术与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都面临传承的压力与困境,究其原因就是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时代所赋予的生存环境。这就需要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寻找创新的可能性。结合民间美术作品的构成与旅游纪念品的设计要求,创新的方式包括内容与题材、功能、材料与工艺。

(一)题材创新

题材创新是通过摒弃一些不符合时代要求的题材与内容,同时引入新的表现对象与文化内涵,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总体上,新乡民间美术的创新应立足于地域性,同时发掘现当代的地域文化符号,从而使题材获得丰富与更新。一方面,可以与具体的旅游景区结合,将民居建筑、名胜古迹、自然风光等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作为题材进行表现。新乡南太行“石屋”民居、百泉古典园林、太行绝壁等都可以作为表现对象。譬如,辉县剪纸传承人闫保堂创作的《八里沟》,表现了南太行的“雄、奇、秀、险”的自然风光,突破了传统辉县剪纸的题材局限。另一方面,题材可以与现代生活、时代主题相结合,表现现代的生活内容、生活观念、当地先进群体等。譬如,辉县剪纸艺人杨海峰创作的《自行车上的爱情》,就生动地表现了一对恋爱中的当代青年形象。同样,对于年画来说,表现时代生活早有先例。“以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为例,传承人霍庆有在积极摹制古代画版、印制传统年画之余,不断尝试创作时下人民喜闻乐见的题材。”[8]

(二)功能创新

功能创新指的是根据旅游者的需求,通过丰富作品的内容或形式,突破原有的功能局限。新乡民间美术的功能主要是装饰、祭祀与“祈福”功能,可以通过题材、形式的变化向纪念功能、礼品功能、商业功能、宣传功能等方向拓展。一方面可以从内容方面入手,将民间美术和特定的文化旅游活动相结合。近年来,新乡文化旅游发展迅速,在南太行旅游度假区举办了攀岩节、武术节、越野挑战赛等一系列“体育+旅游”的活动。可以针对这些活动进行创作,相信对于参赛选手来说具有特别的纪念意义。另一方面可以从形式上求新。譬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杨家埠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杨家埠年画生产户根据新的市场需求,注重对年画内涵的挖掘,转换年画功能,在保持传统题材、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开发出年画精装资料画册、挂历、卷轴画、布艺年画、刺绣年画等多种新的产品形式,作为礼品、纪念品、收藏品出售”[4]110。

(三)材料与工艺创新

传统民间美术的地域性主要通过题材、造型语言来表现,材料与工艺既是一种支撑条件也是一种限制条件。传统材料与工艺人工投入大、周期长、质量不稳定,如结合现代材料与工艺,不仅可以丰富传统民间美术的表现内容,也可以提高制作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降低成本。剪纸与年画都是在二维空间上创造形象。理论上,具有面状形态的材料都可以作为其形象的载体。可以将塑料纸、亚克力板、布面、金属板、木板等材料作为载体,通过其表面质感与材料特性拓展载体形式、丰富表现语言。再者,传统民间美术的色彩倾向与偏好很大程度上受到颜料的限制。现代颜料比传统颜料的色彩更为丰富,性质也更为稳定。同时,还可以尝试性地选择符合现代审美特征的“流行色”色调,满足当代多样化的审美需求。对于创作来说,材料与工艺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在创作中,同样是在二维空间创造形象,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在动画与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已经应用了几十年,可以将相关成熟技术与经验引入民间美术的创作之中。将矢量绘***软件和Wacom手绘板结合可以成为一种高效的创作手段,利用压感笔和软件中的各种绘***工具代替剪刀与画笔进行***形绘制、色彩渲染,最终保存为矢量***。这些技术的优点很多,如任意修改、任意组合、批量复制、易于保存、便于分享与协作等,不胜枚举。另一方面,创作过程与作品的数字化也可以实现制作的数字化。可以将矢量***形式的民间美术作品通过数码印刷、激光雕刻的手段进行制作,不仅可以突破原有材料的限制,还可以实现效率、成本、质量的可控。总之,民间美术是通过选择题材创作特定的***形形象,再选择适当的材料与特定的工艺加以表现,最终由作品呈现出祈福、装饰、纪念等功能。其中,根据时代背景与消费者的需求,针对创作过程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的创新都可以给民间美术作品带来新的面貌与变化。

五、新乡民间美术在旅游纪念品中的应用策略

民间美术既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种可供开发与利用的文化资源。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来看,需要尽量保持民间美术的“原生性”,尊重其原本的文化涵义与形式。但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民间美术需要根据新时代的市场与消费需求进行创新应用。因此,新乡民间美术在旅游纪念品中的应用策略就是要协调这对矛盾,设计出既能促进地域文化认同与传承又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纪念品。基于此,可以分别制定直接与间接两种应用策略,满足不同的需求。

(一)直接应用

所谓直接应用就是将民间美术作品直接作为旅游纪念品进行宣传与营销。如前所述,直接应用并不是简单地对传统民间美术作品进行复制,而是以深入分析、理解新乡民间美术资源为前提,根据旅游者的消费和审美需求,通过题材、功能、材料与工艺的创新,创作出既有地域文化内涵又能反映新时代风貌的民间美术作品。剪纸、年画本身具有***、完整的物质形式和地域文化内涵,直接将民间美术作品作为旅游纪念品,既可以满足旅游者纪念、鉴赏、收藏的需要,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持民间美术的“原生性”,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美术获得传承与发展的动力。

(二)间接应用

1.设计定位民间美术与产品设计是可以融合发展的,所谓间接应用就是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对民间美术中的形象进行“二次创作”,衍生出多种多样的产品形式。地域性是旅游纪念品设计的核心,民间美术可以为其提供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与视觉素材。因此,在民间美术应用的背景下,新乡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定位就是,通过提取民间美术的地域文化与视觉符号,结合适当的创意设计手法,将其应用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开发出既有文化附加值又美观、实用的产品。

2.符号的提取与创新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9]。民间美术中的视觉形象绝大多数是“有***必有意,有意必吉祥”。譬如,龙凤、蝙蝠、喜鹊、葡萄、石榴、双喜字、寿纹、回纹等,这些***案通俗易懂,广为流传,既具有形式美,也蕴含了吉祥寓意,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体现民俗观念的“符号”。从古至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未改变,也不会改变。因此,民间美术中的“祈福”主题,是旅游纪念品表现的重点。同时,发掘能够代表新乡的地域文化符号是另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以新乡民间美术的创新作为基础,可以将作为自然元素的风景名胜,作为历史文化元素的古迹、民居、文物、历史人物,作为民俗元素的生活内容与观念,展现时代风貌的“新乡先进群体”,等等,都可以被看作是地域性符号,并纳入设计素材库。值得一提的是,小杨庄木版年画在题材上涉及一些宗教形象,如果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难免会导致一些争议。因此,小杨庄木版年画的间接应用应是在题材创新的基础上,保持造型语言的特色,将表现祈福攘灾的符号或反映时代风貌的内容作为设计表现的对象。对于民间美术中的符号,既可以直接引用***形、***案,展现其文化内涵,也可以参照当代审美倾向,通过抽象、变形、重构等创意设计方法进行创新,拓展其中的涵义。譬如,享有国际声誉的靳刘高设计公司由三位设计师合伙经营。因此,该公司的标志以传统民间美术中的“方胜”***案为原形,该***案由两个菱形压角相叠而成,有“同心相合,彼此相通”之意。在该设计中,设计者使用了现代设计中抽象概括与几何化的***形处理手法对传统***案进行了变形,同时采用圆形与矩形对“方胜”***案进行了重构,使标志***形既符合现代的审美倾向也承载了传统文化内涵。此外,以“盘长”***案为原形的中国联通标志也是采用类似的设计理念,不再赘述。

3.载体植入将民间美术中的各类符号植入生活日用品中,可以使地域文化与实用功能相结合,设计出满足旅游者多样化需求的旅游纪念品。同时,旅游纪念品的实用功能也可以让民间美术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为人们添加使用乐趣。被植入的载体需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特别是旅游活动所需的功能;二是小巧轻便;三是产品表面形态较为平整且具有一定面积,以便表现剪纸和年画中的***案。根据这些标准,可供选择的载体形式非常丰富,如雨伞、水杯、防晒服、帽子、扇面、明信片等。综上,民间美术的直接应用是基础,为间接应用提供了可供发掘、利用的素材。间接应用是直接应用的拓展与延伸,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总得来说,间接应用的领域更为广泛。通过民间美术与产品设计的融合,将民间美术植入适当的生活日用品之中,既拓展民间美术的存在空间与传播形式,引起人们对民间美术的兴趣与关注,也使旅游纪念品因此具有地域性与艺术性,实现产品附加值的提升。

一念之间作文篇5

【关键词】福柯;人文考古学;言语

福柯的《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Les mots et les choses:une archéologie des sciences humaines)是二十世纪中期西方思想界的一部经典著作。在详尽的分析了西方知识界关于文艺复兴以来人类学概念的主体结构之后,他以分类学的科学方式将西方所有知识学科进行了概念重组。这些概念包含了西方文化的主要基因,文艺复兴是西方世界思想史上的一个新纪元,也是自古希腊理性思辨传统在中世纪由于基督教教权主义兴起而湮灭后一次伟大的复兴(renaissance)。

福柯在重新梳理这种传统的过程中发现了如下事实:以西欧古典传统为基础的近代(十五世纪以来)欧洲文明的基本观念仅仅只是人类世界所包含的诸多文化思考范型中的一种。因此,只有借助于其他文明民族创造的思维方式才能反观欧洲文明自身的不足,而各种不足就是思维思想观念的缺陷,从而避免落入欧洲中心论的窠臼。

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并非由福柯首创,在维特根斯坦那里,哲学分析在本质上就是一种语言分析。因为,所有的哲学思考、思想观念都是借助于语言这一载体表现出来的。语言作为唯一的载体在表达人类所能创造的抽象观念方面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它既是开放的,又是封闭的,既是古老的,又是现代的,既是激进的,又是保守的,既是传统的,又是创新的。在表达抽象观念时,语言这种载体所具有的全面性,系统性特点对于其他表现形式而言是无可比拟的。福柯当然认识到了这一点,单从词与物这一名称就可以看出他发现了概念与指称之间的关系有多么复杂。

当然,福柯绝对不会逃避对这一关系的认真处理,不论连接词与物之间的桥梁是何物,他也要从各种文化传统中寻找到解释这一问题的方法。文艺复兴以来,欧洲的优越性不单单表现于它的科学技术,而是大大的推进了古希腊-罗马思辨主义理性传统的发展。它使哲学在十九世纪前期便到达了整个人类文明史前所未有的高度。斯宾诺莎、笛卡尔、莱布尼茨、康德、黑格尔,这几位欧洲古典主义哲学的先驱创造的哲学范式深刻的影响了他们所在的以及之后的时代。福柯与其说是这种哲学范式的背离者,不如说是继承者。我们看到了表征与指称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这一点上,福柯延续了理性主义的哲学传统,所以很难说,这位结构主义哲学家他所能提供的新的思想“结构”在哪里。词与物是一种象征,象征着概念世界与实体世界的紧张关系,概念能否与实体相对应向契合,完全依赖于表象与指称之间的内在统一。这种统一不是依赖于思想家的抽象的劳动,而是人类生活经验向风俗习惯的转化。我们不可否认,风俗习惯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但它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相对固定。这种固定将“词与物”―概念与实体之间的关系“冷冻”起来,即使这种风俗习惯在事实上已经从生活中消失了,我们也可以通过人文科学考古学这一方式将它从历史的化石中挖掘出来,展示在人们面前。这种挖掘过程依赖的不是别的,就是言语本身。

福柯在《词与物》中非常慎重的处理了言语的地位问题,将它放在表象与分类之间。①言语作为人类交流和自主表达的重要手段,它的独特性长期以来为哲学家们所关注。福柯将言语放在“分类”之前,是力***从一种混沌找到一种清晰的明确的表征-指称关系。言语在日常表述过程中并没有太有的复杂性,它只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媒介。当交往突破了日常生活,上升到了对审视及宇宙的思考时,我们便要尝试用语言来定义存在与虚无这两个基本概念。

这两个基本概念所包含的哲学意义具有无限性,言语能否完整而清晰的表达这种无限性,是值得怀疑的。比如,借助于数学分析来阐释无限或极限这一概念,而语言本身没有这一功能,或者说数学语言也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在这种情况下,对语言的分析成为了理解人自身的基本手段,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表达的过程和阐释概念的过程。但是,即使是最积极主动的交流也不能使人与人之间得到完全的理解,换句话说,语言能否承担确定的交流任务是福柯关注的焦点之一。概念被严格定义,而理解却无法实现,这是语言哲学的困境之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根本困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也是概念的再创作过程。为了达成理解,概念的内涵被不断的更改,当旧有的概念和语词不能够完成它所担负的理解任务时,交流的主体便会创造出新的词汇,以完全这一复杂的任务。理解障碍不是一种头脑的官能性的病症,而是一种自然的产物,人与人之人之间若能够轻易的相互理解,便不需要任何语言作为媒介。我们要始终记住:语言自身没有意义,而只有它所承载的思想才有意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曾有过这样的表述:“此时无声胜有声”、“心有灵犀一点通”。换言之,在思想与思想之间达到默契的情况下,如果再能配上协调的行动,那么语言就显得多余了。这需要证明的并不是语言的无用性,而是人作为万物灵长的特点。

福柯通过对语言表达作用的分析,深入到表征-指称关系的内部,将语言的这种特点揭示出来。但是,他接下来的任务更重要,即寻求多样性表达方式之间的概念统一性。②概念统一是作为思想契合的前提条件,即思维主体能够相互理解,而不再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价值取向的鸿沟、思想观念的不同而造成事实上的行为冲突。寻求理解,有助于促进思想层面的精神和谐,但这却直接导致了另一悖论的出现。既然简单的交流在概念一致性的情况下促进了思想统一,那么思想上的差异性便不复存在了。单一价值取向只会造就精神的荒漠化。冲突既是差异性的结果,又是多样性的原因,也就是说,促进相互理解这一人类社会的简单愿望在现实生活缺乏它的逻辑基础。恰恰是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冲突才使得我们的思想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但是物极必反,正如要反对彻底的概念一致性一样,也要避免过度的多样性。福柯所谓的不正常人,即是这种观念碎片化的结果。我们必须将冲突,不论是思想上的还是行动中的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此,我们在行动的世界能够感受到法律的尊严与力量。而在思想的世界,我们也能在多样性的前提下去寻求共同的真理。中国的《易经》中有句话:百致而一虑,同归而殊途。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正视冲突的客观存在需要我们以高度的智慧来解决复杂的问题。这虽然超出了语言的功能界限,但是我们仍然要借助这一伟大的工具。福柯在古典语言与近代语言之间寻找连接两者内在关系的桥梁,将希望寄托于普通语法本身。至少在普通语法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语词所具备的传递功能,概念因时代而变动,但语法却将思维模式固定下来。高度屈折的语言力***通过词尾的变化,反过来将词根固定下来以求得概念的完整与统一,词与词之间通过词根的对比反映出概念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词根的不变与词尾的变化将变与不变对立的统一在一个词中,这样,概念本身既具有了稳定性,又具有了变动性。但是,令这些语言的创造者们始料未及的是,至少抽象的概念一直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自由、奴役、文明、野蛮、民主、专制……,对这些词汇我们所能理解的内涵基本上是在近代以后确立的。然而,在任何一部历史学著作中,它们都被充分而广泛的滥用了。

在古今之间概念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却用着近代才被定义的语词来描述过去发生的历史,这不是要去否定历史学家的辛勤劳动和历史学著作的思想价值,而是要说明概念使用的复杂性。古典与现代之间的冲突绝对不会是活着的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而只能是观念的冲突。词与物的背离,在思想史中表现的尤为明显,这是福柯无法否认的事实。他要将这种背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就需要对概念进行细致的分类,分类的意义在于将作为整体的概念或概念群各个击破,以达到由局部而整体的确定概念的目的。③但是,整体的概念或概念群是否意味着概念的简单集合,正如一个句子是由不同的单词构成,我们理解每个单词的意义,却不理解句子整体。那么,对单个词汇概念的固定,相对于理解整个句子而言,很难说是有价值的。

福柯的“分类”是建立在对概念群有了整体的把握的前提下的。也就是说,概念群整体能够被充分理解,继而才被分解为一个个的亚系统。然后,所有的概念便对号入座,进入到这些亚系统中,成为这一完整体系的细胞,或者叫零部件。这些细胞对于普通人而言,就是所谓的单词,不论他们愿不愿意使用福柯划定的分类,他们都会将这些概念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为前提进行利用。如果,福柯本人的思想不能真正的“惠及”他者,那么他的分类便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人与人之间只存在着相对的理解,那么福柯的亚系统在诞生之日起,就只能作为思想史的遗迹,放在精神世界中让后人瞻仰了。

分类的必要性在于,让人们用最简便的方法来掌控概念群,尽量不借助于外部施加的条件,把这些概念分门别类的贮藏于各个亚系统中,仅仅起到了一种***书馆标签的作用,概念之间的交叉,重合与创新构成了我们所能知道的人类思想史。但是,在福柯这里,人可能仅仅是概念的承载物之一,从表面上看,语词承载着概念为思想和表达服务,毋宁说,人类是语词的载体,他用自己的活动所积累的经验性事实来为语词提供思想的基础。没有这些经验性事实,或者由这些经验性事实沉积的习惯,语词只会有空洞的外壳,成为语言史上的化石。

【参考文献】

[1]谭业升.“词与物”他说――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的语言学启示[J].山东外语教学,2003(3).

[2]张一兵.从相似到表象:走向大写的构序――福柯的《词与物》的构序论解读[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

[3]张典.作为历史形态的物的秩序――对福柯《词与物》的一种读解[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注释:

①谭业升.“词与物”他说――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的语言学启示[J].山东外语教学,2003(3):63.

一念之间作文篇6

论文摘要:语意的完形性是对偶句式的重要特点之一。对偶句式上下两句形式上虽相对***,内容上实则互为补充,构建出一个整体意义。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对偶句完形性语意的构建过程,认为对偶完形性语意的产生包含着一个概念整合的过程。

一、引言

对偶,是中国古典语言文学中的一朵奇葩。从先秦古文到汉代骈赋,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对联,大量精致典范的对偶句贯穿于文学发展的长河之中。对偶句形式上整齐划一,前后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似、语义相对、韵律相衬,总体上给人一种不偏不倚、平衡和谐的形式美感。与形式美同样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对偶语意的完形性。对偶句式前后两句形式上虽相对***,内容上实则相互映衬,相互补充,前后配合表达出一个整体的意义,为读者构建出一个广阔的***景。许多学者已经在对偶的表达形式、表达效果和形成原因等方面做了有价值的探讨,但从认知角度对对偶的***意义构建方面研究较少。本文以中国古典对偶诗词为研究对象,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为框架,探讨对偶诗词***意义构建中所包含的心理过程,并从认知角度解释对偶语意的完形性。

二、对偶形式的***性与语意的完形性

对偶的完形性,指的是对偶句在语意表达方面的整体性效果。清代贺贻孙《诗筏》中说道:“诗律对偶,圆如连珠,浑如合璧。连珠互映,自然走盘,合璧双关,一色无痕”。“合璧双关”指的是形式,可以通过字数、声律、词语的对立、对称和重复完成;而“一色无痕”指的则是内容,是说对偶语意的完形性。对偶句式虽由两句组成,意义却是浑然一体,体现出“两”与“一”的关系: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是“两”,由两个句子组成的对偶却是“一”。对偶句式中的两个句子不是孤立的、自足的,而是在内容上相交引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构建出一个整体意义,从而传达出跃然于纸面之上的更为广阔的意蕴。如北宋诗人林逋《山园小梅》中的两句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上句写月色迷蒙中的梅花,下句作为背景映衬梅之“影”与“香”。诗人精心选用了“疏、横斜、清浅、暗、浮动、黄昏”等词语勾勒出四种物象:梅之“影”,梅之“香”,梅下“水”,梅上“月”。这些词语如果孤立地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妙处,但是把这些寻常的词组合到一起却构成了一个谐和圆融、无懈可击的完美意境:梅花稀疏的枝影横横斜斜地映在清浅的水面上,阵阵清香,丝丝缕缕地在朦胧的月色中飘荡。上下两句互相交融构成了一幅雅致的溪边月下梅花***。对偶句这种外部形式的整齐相对、内部语意的浑然一体,使得对偶两句相合无间、“一色无痕”。

有的学者,如祝克懿用“耦合”来指称对偶上下旬相互交融所产生的这种语意的完整性。本文采用概念整合的理论框架,把这种完形性语意的构建过程叫做“整合”。本文认为,对偶句式语意完形性的产生包含着一个概念整合的过程。在对这一过程做具体分析之前,先简要介绍一下概念整合理论。

三、概念整合理论简介

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自从美国加州大学fauconnier教授于1994年在conceptual projection and middle spaces一文中正式提出概念整合理论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该理论的理论架构日趋完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今日已成为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fauconnier,turner,coulson和sweetser等。

从本质上讲,概念整合理论是关于***意义构建的一种理论,旨在探索人类进行信息加工背后的那座认知冰山。该理论认为,概念整合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基本的认知操作能力。这种认知操作能力在人们进行各种认知活动、加工信息和构建意义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概念整合是在包含多个心理空间的概念网络中进行的。心理空间是人们在话语理解过程中不断唤起的对人、事物或事件的各种语言的或非语言的知识框架,以概念小包的形式存储于工作记忆之中。一个基本的概念整合网络包括四个心理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复合空间。两个输入空间的部分成分或结构在类比、一致和转喻等各种关系的基础上进行跨空间映射。这些输入空间的共享成分又在更为抽象的层面上构成了类属空间。同时,输入空间中的成分和结构又被选择性地投射到第四个空间——复合空间中去。在复合空间中,通过组合(composition)、完善(completion)和扩展(elaboration)三种认知操作产生突生结构(emergent structure)。组合操作把来自不同输入空间的成分组合到一起,并建立起一些原本两个输入空间中都不存在的新关系。通过完善,又叫做模式完善(patterncompletion),与这些组合成分有关的概念框架或背景知识被激活并引入到复合空间中。扩展是指根据复合空间概念内容自身的逻辑对其进行运演(running the blend)。突生结构的产生是概念整合过程中最鲜明的特点。需要指出的是,概念整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输入空间、类属空间和复合空间始终联系在一起,复合空间中产生的推论等突生结构又可以被逆向投射到输入空间中去,引起对输入空间概念内容的修正。在这一过程中,意义并不是存在于某一特定的空间,而是产生于四个空间的动态运动过程之中。

fouconnier&turner[s]用一个谜语来说明概念整合在思维和语言中的作用。

a buddhi st monk begins at dawn one daywalking up a mountain,reaches the top atsunset.meditates at the top for soveraldays until one dawn when he begins t0 walkback to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which hereaches at sunset.making no assumptionsabout hi s starting or stopping or about hispace during the trips.prove that there is aplace on the path which he occupies at thesame hour of the day on the two separatejourneys.(一僧某日迎着朝霞徒步上山,日落时到达山顶。在山顶冥思数日后,某日迎着朝霞原路返回,日落之时到达山脚。如果不考虑途中的走走停停及步伐的快慢,请证明路上存在这样一个点,该僧上下山在此点处于一天当中的同一时间。)

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概念整合的过程。这段话构建出两个输入空间。输入空间①中,一位僧人迎着朝霞徒步上山,日落时到达山顶;输入空间②中,这位僧人在山顶小住几日后,某日清晨沿原路返回。跨空间映射将两个输入空间中的对应成分,如山坡、僧人、时间等联系起来。类属空间中包括了两个输入空间的共享成分:移动的人、位置、路径和时间等等。输入空间①和②中的成分被选择性的投射到复合空间中去。有的成分,如山坡、时间等被融合(fused),有的成分依然以***的形式显现。通过对输入空间成分的组合、完善和扩展操作,复合空间中出现了“两人相向运动”这一突生结构。常识告诉我们,两个人相向运动必会在某时某刻相遇于一点。因为复合空间和输入空间始终联系在一起,复合空间中两人的相遇点可以被逆向投射回输入空间①和②中,问题得以解决。

上面例子中的概念整合现象较为明显,实际上,大多数概念整合操作是不被人感知的,是一种“幕后认知”。此外,作为一种普遍的、基本的认知能力,概念整合也大量体现在其它非语言领域,如数学、艺术和宗教中,是多种认知产物背后的共同规律。

四、概念整合理论对对偶诗词语意完形性的解释

对偶语句完形性语意的产生包含着一个概念整合的过程。读者在理解对偶语句的过程中,运用词句所提供的信息,构建起输入空间.,再对输入空间中的内容进行投射、组合、完善和扩展等操作,在复合空间中构建起一个整体意义。这里以中国古典对偶诗词为例分析这一整合过程。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中的两句诗。这两句诗各自是一个***的、并置式意象的组合,上句写水田上白鹭飞翔之姿,下旬写夏木中黄鹂婉转之音,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为读者提供了两个输入空间。两个输入空间内的概念内容进行相互投射:漠漠对阴阴,水田对夏木,飞对啭,白鹭对黄鹂。同时,两个输入空间内的概念内容向复合空间内进行投射,通过组合、完善和扩展操作,读者在复合空间中建构起了一个关于夏日田园风光的整体意义。在复合空间里,读者可以构筑起这样一幅***画:白鹭在广漠空漾、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翩翩飞起,意态是那样娴静潇洒;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鸟在互相唱和,歌声是那样甜美快活。这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写得画意盎然。读者理解这两句诗时,不会把它们当作两个***的、不相关的写景句,而是会积极运用概念整合思维把这两句交汇融合成一幅整体画面,从而尽可能贴切的去体验诗人当时真正的感受。动与静、显与隐同时显现,视觉与听觉同时作用。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这两句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七言律诗《无题》中的颈联。《无题》总体上是抒发对恋人的相思之情,而这两句通过设想对方的爱情相思之深之苦来表达自己的深切感受。上句写主人公清晨起来对镜梳妆,怕只为一夜双鬓又添白发,容颜更加憔悴而愁苦不已。下旬写主人公因相思夜不成寐、吟诗遣怀时想必觉得夜色凄清吧。上下两句为读者构建起两个输入空间。跨空间映射将两个输入空间联系起来:上句的“晓镜”和“云鬓改”对应下句的“夜吟”和“月光寒”。在复合空间中,通过对来自输入空间的概念内容的组合、完善和扩展操作,读者对这两句诗构建起一个整体性的理解。通过对复合空间的运演,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一位身居异地仍矢志不渝、夜不能寐时吟诗遣怀、晓妆出镜时顾影自怜的恋人形象。所以,通过概念整合,上下两句所描写的情景被自然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把心心相印的刻骨相思表达得淋漓尽致。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

唐代诗人王维《终南别业》中的这两句诗,充满着哲学的睿思,表达出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向对立面转化的辨证思想。而读者对这两句诗深层含义的解读也是通过概念整合操作得到的。诗人沿江漫步,随意而行,直走到流水尽头,再不能往前走时,就索性坐下看天上云卷云舒。在两个输入空间中,“行”与“坐”相对,“水穷”与“云起”相对。在复合空间中,“行”转化为“坐”,“水穷”转化为“云起”。也许水并非真的穷尽,它只不过是化作天上浮云。通过对这一概念内容的进一步扩展,此诗的深层含义——对人生哲理的表达就展现开来。作者看似写景,实则写人生。既然事物之间能相互转化,也就不必执着于人生的苦难,充满信心地向前看,就有可能发现新的景观,或许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达到人生的另一番境界。对作者真正意***的理解是通过概念整合得来的。否则,就难以领悟作者的真正意***:对人生哲理的表达。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读者在理解对偶语句时,对来自两个输入心理空间的概念成分进行组合、完善和扩展操作,在复合空间中构建起一个对偶句式的完整意义。所以说,概念整合理论解释了对偶句式的语意完形性。

一念之间作文篇7

【关键词】 感性思维;理性思维;社会发展

第一章 “神话思维”的思想

1.1“神话思维”与 巫术思维

“神话思维”是晚于巫术思维形成,而我们在“神话思维”中能够找到巫术思维的一些特征。巫术师艺术思想形成的标志,巫术作为人类最早的思想意识形态,它在表达上有一个特点,就是巫术对人的思想的表达不是用于文字语言形式,而是采用通感式的视觉和听觉等具有象征性的形象(偶像)语言形式①。

1.2“神话思维”展现

“神话思维”是巫术思维的一种发展的表征。特别是神话判断已经有了社会意识的伦理性的概念特征,即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等等,这些判断其实是同一概念的从不同角度的表述而已,因为“不是自然,而是社会才是神话的原型,神话的所有基本主旨都是人的社会生活的投影④。

第二章 艺术思想观念的分析

2.1艺术思想观念

现今的艺术思想观念我们应该这样理解,就是文学和艺术的美学特征,或者说就是文学艺术在创造和鉴赏的过程中的美学规律⑤。而时代的进步,艺术思想观念的发展已经被科学学科细分与***治、哲学、宗教等相互存在,科学是通过理性思维来解决事情,而艺术是感性思维的表现,科学无法解读艺术,而艺术却包含着科学的问题。

2.2东方与西方的艺术思想观念的差异

探讨艺术思想观念问题,从人类思维发展史的角度而言,实质是一个东、西方艺术观念比较的问题⑥。而东方的国家就以中国为例,中国的古代艺术思想留传至今,古人都喜爱“以乐而言”,而国画的创造也是注重意境的表现,以散点式的布局结构,在画面中“气”的表现,就是说有一种流动的感觉,视觉效果引人入胜。

西方的艺术思想观念可以由它的文艺理论的发展来分析,柏拉***是理性思维学术体系的代表,而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则在艺术的基础上发展,他的文艺理论是在于感性和理性之间文艺观,“亚里士多德的文艺观的形成特征上,可以发现他的文艺观念中还有神话思维的痕迹,而且,作为西方文艺理论的始祖之一,他的文论唯一的概念,不是抽象的“理式”之类的逻辑式的概念,而是从神话时代就形成了“模仿”这个概念⑧。

由此,可以看到东方与西方的艺术思想观念的差异,是文化和思维上的差异,东方艺术思想观念在于传统文艺的影响和发展,而西方的艺术思想观念在于理性思维的体现,使用科学的社会观来对待艺术,导致艺术思想观念的分散与矛盾

第三章 “神话思维”与“艺术思想观念”理论形态分析与比较

3.1“神话思维”与“艺术思想观念”之间共同点

“神话思维”与“艺术思想观念”之间有一种继承并发展的理论形式,在“神话思维”中我们能够发现它是从感性思维发展到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融合表现,是两者之间的一个完美结合的表现,而古希腊神话的传奇著作流传至今可以知道,这是人们所向往的精神世界。

“艺术思想观念”中的思维方式也是从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发展过来的,而至今是以理性思维的科学观念引导世界的运行,但当中也存在感性思维的影响,可以看到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至今仍有它的独特魅力,在人的内心深处还是存在感性思维的“通感”力量。

3.2“神话思维”与“艺术思想观念”之间理论形态差异

“神话思维”是早于“艺术思想观念”形成的,“艺术思想观念”中亦有神话的“痕迹”, “神话思维”是一种整体的思维模式,较为完整的理论形态,而符合人的心理需要,从感性和理性的思维方式相互磨合来分析事物,更为适合人的行为模式,显得更具有艺术性,我们可以看到在“神话思维”的影响下的文艺作品,现今的科学昌盛社会中仍然留有一个无可替代的地位。“艺术思想观念”的理论形态是侧重于理性思维的发展,科学的不断发展从而引导社会由理性思维引导发展,它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发展倾向,远离人们的心理需要,只是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例如,现在的苹果手机非常的受全球人类的欢迎,同样是手机设计,手机的功能,为什么它特别受人们喜爱,由于他们的总裁是艺术设计师,而不是工程师,他所注重的是人们的感性思维需要,而理性思维物质需要则次于心理,他更注重人们对美的追求。

结论

本文通过对“神话思维”与“艺术思想观念”理论作了分析,再比较两者的理论形态分析,主要是从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角度来分析两者之间的理论形态的差异,它们之间的递进关系,与社会发展情况的密切相连,人类社会的思想发展方向,由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相结合的“神话思维”发展到现今由理性思维主导社会发展思维的“艺术思想观念”产生,我们能够理解到适合人类的应该是一种和谐发展的思维观,人的行为能就是艺术的显现。

参考文献

[1]《艺术思想论》,第9页

一念之间作文篇8

文学概论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主干课程,通过文学概论的学习可以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系统掌握文学的基本概念,帮助他们建立文学学习的能力,所以说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诚如《文学概论》编写者所说:“文学理论的学习可以指导文学课程的学习、可以指导做人与生活,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的能力。”

每一位文学概论教材的编写者或者是每一位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师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学理念,而教师的文学理念是在大量阅读文学著作的同时,自觉运用文学概论中的基本原理形成的。这种文学观念既有感性的成分又有理性的成分。所以在文学概论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从自己的感性文学认识中抽象出理性的观点看法,提炼出最为稳定的知识结构,帮助同学搭建文学体系的理论框架。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既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事实同时又要求教师进行创造性的脑力劳动。

既然课程的名称是文学概论,那么每一位教师的教学都离不开对这一门课程最基本概念的阐释即什么是文学,文学的本质又是什么?上千年来古今中外的许多学者对于这一问题给出了千差万别的答案。《说文解字》中说“文错画也,象交也。”《论语雍也》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而后君子。”在中国古代,“这个文字包含了若干的含义既有语言文字的象征符号,又包括具体的文物典籍,礼乐制度。”先秦时期文的含义比较宽泛,到了战国中期以后,文就偏重于指文章、文辞。但是不管是语言文字礼乐制度还是文章文辞。唯一例外都是人的感性活动。童庆炳认为“文学作品是人写的,是直接或间接地写人的,并且是为了人的需要而写的。”文学的创作者对于生活的切身感受有了表达、宣泄的需要,就产生了文学创作。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本能感受,才能帮助他们搭建稳定的文学框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一位文学概论的教师不仅是权威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帮助学生进行概念学习的引导者,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引导作用。

首先,应该引导学生自觉进行文学的内部学习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文学的外部学习。美国学者韦勒克在其著作《文学理论》中首先区分了文学的外部研究与文学的内部研究。这两个概念的区分十分重要。文学的内部研究,不言而喻,主要研究的是文学文本本身的存在。它的范围及其广泛,既包括文学的文体分类。同时又包括对文学创作过程、文学阅读消费过程等。这其间包含了许多概念。这些内容一般是文学概论大纲中所包含的内容。对这一部分的内容各版本的教材,争议不大,教师需要在明确基本定义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文学作品实例帮助同学们理解这些繁复的概念,使他们具有基本的文学素养。但笔者认为文学的外部研究更能够帮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打开思维并且学会如何进行思考。这部分的内容同时关系到学生的道德情感评价、关系到学生审美价值观的形成,甚至能够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而这些内容才是教育的真谛所在。但是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具有难度,第一,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不够明显。教师在具体教学中不容易把握这个度,容易造成边缘内容在课堂的教学中喧宾夺主的情况。第二,各版本的课本对这一部分的内容争议比较大,而且内容分布不均匀,涵盖面不够广泛,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其创造能力,在庞杂的内容中,选其精华,去其糟粕。简单精要的讲解,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又要启发同学们在课下进行思考。

一念之间作文篇9

关键词:介词框架 “在……之上” 概念整合

一、心理空间与概念整合

概念整合理论是基于心理空间理论提出的认知语义学中的一种多重空间语义构建理论。Fauconnier(1997)基于心理空间理论,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了“概念整合理论(亦有译作概念合成)”,概念整合理论意在揭示自然语言中的实时意义构建及各心理空间的连接映射过程。Fauconnier和Turner(2002)对概念合成运作的思维空间进行了细致的阐述:空间是概念整合的基本理念,“概念整合”是人类把来自不同空间的输入信息有选择地部分提取并整合起来而成为一个新概念结构的一系列认知活动。因此,Fauconnier& Turner(2002)进一步提出了四空间论,并指出概念整合是在四个基本心理空间中进行的,即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输入空间I(Input Space I)、输入空间II(Input Space II)和整合空间(Blending Space)。

概念整合,作为一个常态的思维机制,必然在语言上具有普遍的体现,语言中的多数现象,都可以在意义上得到概念整合的合理解释。语言中的众多句法、词汇形式标记,事实上都是意义整合后的语言线索,用以提示相应的概念和意义。此外,概念整合是一个实时自然语言建构机制,那么概念整合很可能是一个连续的多空间合成动态过程,即一个语言现象的意义从具体要素、演变、定型乃至意义的转变都有整合的痕迹,这一点在历时语言的考察上也得到了验证。同时,这也进一步合理的解释了概念隐喻无法阐释的“非固定短语和违实现象的意义构建和投射”以及“概念投射的结构选择性”两大问题,为语义构建和演变提出了一个更加可靠的分析框架。

二、框式介词和介词框架

国内学者最早引入框式介词概念的是刘丹青(2002),他定义的框式介词为:“由前置词(preposition)加后置词(postposition)构成的、使介词支配的成分夹在中间的一种介词类型”。刘丹青(2003)根据句法特点把框式介词分为四类:1.双重赋元框式介词;2.词汇性框式介词;3.强化式框式介词;4.连接式框式介词。

陈昌来(2002)提出了相似的概念,称为“介词框架”,指“介词在前,其他词语在后,介词所介引的对象被夹在中间,形成了一个框架”。“介词是介词框架的前部,与介词相搭配的其他词语,如方位词,是介词框架的后部。

本文为描写的需要,采用了介词框架这一定义,从三个平面的角度出发进行相应的分析,在一定的本体描写基础之上,结合历时演变,探讨“在……之上”的整合机制。

三、现代汉语介词框架“在……之上”及其演变和整合

(一)现代汉语“在……之上”的语料来源和总体分布

基于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在……之上”的分布频次为359条,其中“在”为介词(即非句子主要谓语的)的占到了252条,所占比率约为70%,占据了相对多数。前人将“在……之上”作为一整个框架专篇考察的著述很少,通常都是在“在……上/下”框架中顺带涉及,或是在汉语的空间隐喻、空间句法表达上作为“在”的大类整体考察。

(二)“在……之上”的语法化

Kuryowicz(1965:52)提出了语法化理论,即实词性成分虚化为功能性成分的历时过程。 Heine& Reh(1991)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将其从语素层面扩展到了词汇层面,并详细描述了相应的语法化特征:“语法化是一种演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语言单位失去了语义复杂性、语用显著性、句法自由性以及语音实质。这个过程中,词汇项和部分结构进入特定语境从而主要为语法功能服务,语法化总是伴随着相应的新语法功能的出现。”

“在”是一个在上古汉语中便已经常用的词,在周朝的《周易》《诗经》中,“在”已经有大量的用例出现。由此可以推知,“在”应该在更早的时期就已经出现并有初步的用例了。“在”有动词和介词两大典型的功能用例。

喻遂生(2002)专文探讨了甲骨文中用在动词后介引动作对象的介词“在”,孙朝奋(1996)通过历时考察,指出现代汉语的框式介词主要起源于秦汉时期,在魏晋六朝以后开始渐多。这一考察基于整体介词框架的起源,但介词框架“在……之上”的起源时间应该在汉魏时期,在宋代才逐渐成熟并有大量的用例。

“之上”在汉语历史早期,是以非词形式存在的,文炼、胡附(2002:91)提出了,合成方位词有的是单纯方位词前附“之”构成的,“之+上/下/前/后”等都是以单纯方位词为构词语素的后置词。因此,“之上”是由“之”和“上”组合而成的,助词“之”和方位名词“上”构成了“之上”这一句法组合形式,事实上,“之”是前后两个名词的连接手段。这一用法在周朝就已有用例了:

(1)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周易》)

(2)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诗经》)

这里的“N之上”,以现代汉语来说,就是“N的上面”,这里的“之上”还远不是一个词汇项,仅仅是句法上的线性组合。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N”全部都是表示地点和处所的名词。

春秋战国时,“N”就不再限于处所和地点名词,而扩大到表示事物、人、数量等名词。因此,“上”的语义开始泛化①,除了原有的方位义之外,在概念整合的作用下,意义虚化的“上”和共现频率较高的“之”逐渐开始出现难以切分的现象,同时“上”也产生了数量、地位、层级相较更高的意义。

(3)桓公,五伯之上也,争国而杀其兄。(《韩非子・难四》)

(4)或曰为其骄蹇,使其世子处乎诸侯之上也。(《公羊传》)

这一时期的“N”还是由实意名词充当的,进入汉代以后,“N”位置出现了大量的抽象名词,这也是“上”进一步虚化的标志之一,虽然依然有大量的方位名词用例,但是这一时期意义进一步泛化的“上”使得“之上”难以进行句法切分,抽象名词后的“之上”逐渐在句法上成为一个整体:

(5)然以掌握之中,引类于太极之上。(《淮南子》)

(6)若其不然,则工进无欣,何足贵於千载之上邪。(《史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之上”进一步虚化的用例,由于“之上”和方位处所名词长期共现,因此出现了语义冗余现象,这时期的“之上”出现了省略后语义不变的现象,我们可以据此认为,“之上”已经演变出了方位标记的功能,“之上”省略后语义不变的条件就是“N”必须是非抽象成分,“()”表示省略后语义不变:

(7)身与时舛,志共道申,标心於万古(之上),而送怀於千载之下。(《文心雕龙》)

(8)然则人生而戴天,诣老履地,而求之于五经(之上)则无之,索之于周、孔之书则不得。(《抱朴子》)

宋朝以后,“之上”在句法上逐渐固定,表示方位意义和层级关系的“之上”已经出现了典型的句法标记,“V+P+N之上”和“V+N之上”已经作为区别意义的句法标志,方位意义的表示已经逐渐需要前置词来承担,单纯的“零形式前置词+之上”已经主要承担层级意义了。但是这时期依然有部分两可现象存在,前置词标志并不是强制的,另一个重要的句法变化是,这一时期的“P+N”已经开始从补语位置向状语位移:

(9)庄宗诸弟在席,时友谦赐姓名,继麟坐在永王重霸之上。(《册府元龟》)(典型的方位意义)

(10)汉初右丞相居左丞相之上,史中有言曰:朝廷无出其右者,则是右为尊也。(《朱子语类》)(典型的层级意义)

(11)汉重王苍,位列三公之上。(《五灯会元》)(有标记表层级)

(12)青天之上有大日轮(《五灯会元》)(位移无标记表方位)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之上”历经了非词结构到高频共现结构到词汇组合的语法化进程,在句法标志、句法位置和语义特征上有了相应的特点。详见下表。

周 春秋战国 汉 五代 宋以后

句法标志 可点断 多数可点断 多数难以切分 虚化为方位标记 前置词标记

句法位置 动前状语位 动前状语位 动前状语位 出现补语用例 大量补语用例

语义特征 方位、处所 方位、处所、人、事物、层级 方位、处所、人、事物、层级、抽象名词 方位、处所、人、事物、层级、抽象名词;语义冗余 语义的句法区分逐步成型

结合“在”和“之上”的语法化线索,我们可以推出“在……之上”介词框架的演变轨迹:首先,“在”应该发展出介词的用例,并且是大量存在,这一时期大约为魏晋南北朝,同时“之上”应该演变为需要前置词标记区分语义的阶段,即宋代以后。事实上动词用例“在……之上”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但是标准的介词框架出现约是在北宋时期:

(13)于是开户入室,见袈裟覆一丛白骨,锁在项骨之上。(《太平广记》)

(14)而求至於所之地,非是欲此心(系)在一物之上也。(《朱子语类》)

随后,在明清小说中,大量地出现了介词框架“在……之上”,这也标志着这一类前置词标记的介词框架已经走向成熟,语法化进程也进一步推进,使用和搭配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宋朝介词框架“在……之上”的语料用例占到总体“在……之上”的32.3%,明清时期已经达到79.93%。这说明了介词框架的发展已经逐渐走向定型,因此使用范围逐渐泛化,在句法位置的竞争中,占有了相对的优势地位。

(三)“在……之上”的概念整合机制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假说:仅以语言本身的因素考虑,认为前领式介词框架“在……之上”的演变是仅受到单一的语言系统规则制约的,即语言系统的自身要素制约 “在……之上”的结构应遵循下***所示的整合路径,并具有单向性和规则性两大特征,形成一个划一的类别。

“在……之上”的整合,基于类属空间的“空间”“实体”两大基础共性,同时“在”表达的“存在”与“上”之义是其本身具有的方位定向性,且提供了有差异的意义基底,使得整合后的介词框架,产生了不同于单纯组合的新意义,这一意义受到框架本身的制约,同时这一意义的演变,即传统语法化理论中基于认知机制下的隐喻和转喻造成的意义流变,实质上都是不同时期新创意义整合的表现,整合义作为新创成分,在句法上留下了相应的痕迹,即句法中的框架,框架作为表层的意义提示标记,限定了整体的意义范围,通过介引的介词成分实现整体意义的完构和凸显,实现了“意义引导自然语言构建,句法提供意义线索,句法框架来源于意义的痕迹”这一基于体验和使用的认知语言学语言体认观。

“在……之上”的概念整合***式如下:

1.基于概念整合模式做出的可能假设

假设一:介词框架的整合必然是基于相关输入要素的部分象似性和独特性的。完全相类或无关的要素只能进行组合,而不会产生新创意义,即所谓的整合实时语义构建,实质上就是输入要素独特意义的进一步融合。

假设二:“在”类前领式介词框架遵循了相一致的整合机制。其中“之+X”“以+X”等复合后置词本身已经是组合后的产物,前置词通过意义特征的逻辑关系推导,进入整合空间后,产出了新创意义。

假设三:新创意义的构建与产生并不是一次完成的,语法化上的意义演变本身就是反复概念整合的产物。

假设四: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的实质,也是概念整合,并且属于特定类型的整合模式。

因此,语法化意义演变上基于隐喻和转喻的意义推演,其实质是整合机制的反复运作,这一机制既是意义的合成路径,又是意义合法性的检验路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语法化的意义流变总是具有强大的规律性。背后的认知实质,就是概念整合运作的结果。

假设五:概念整合和语法化应该具有交集,但是两者的本质并不相同。

语法化的典型标志:虚化、缀化、核心成分脱落为附着成分,它们是通过整合这一路径得以实现的。但是,整合的意义演变并不一定走向虚化,语法化也不仅仅通过整合得以实现。

2.基于假设的推论

推论一:由于概念整合必然需要心理空间要素具有象似性和差异性,那么在概念整合的个例考察中,类属空间和整合空间必然具有两类成分:类属空间关注共性,是合成的结构基础,整合空间则体现差异,即整合新意义的基础,基于两个空间的考察,就可以明确整合本身具有的特性。正如Fauconnier(2002)所说:概念整合是基于一定的相似关系或者相关关系发生的,这两类整合对应概念隐喻以及概念转喻的运作模式。其次,概念整合可以基于违实概念运作,这也说明概念整合机制的映射及运作是基于心理表征而非事实表征的(事实表征必然无法运作违反客观语义真值的概念),因此,这一整合机制的论证也需要借助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

推论二:“在”类前领式框架的概念整合遵循一致的机制,其考察可以通过“在”的隐现问题得以实现,前置介词的隐现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概念合成得越晚,隐现的频率越高,这一点在相应的框式介词研究中得到了证实,而且前置词往往和后置词处于意义同构的语境中,这一语境的语义冗余也可以得到概念整合的解释,并且前置词的隐现比后置词更加自由(刘丹青,2002),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整合机制的运作,遵循“后整合,先冗余”的规律(与心理学中的顺行遗忘机制非常一致,习得晚,遗忘晚,习得早,遗忘早)。同时,单纯的组合往往排斥隐现的问题,因为没有意义上的冗余可能,因此很少有后置词的隐现问题。

推论三:概念合成的机制并不是单次运作的,事实上,概念整合,是一个长时的语义验证机制。句法合理性的实质,就是概念整合的长时意义选择,概念整合既是语义合成机制,也是意义是否合法的验证机制,更是一个常时运作的思维机制。概念整合模式,也是论证概念整合的一种手段,概念整合是语法化的动因中的一员,部分语法化现象是由于概念整合机制所造成的。(更多的语法化现象,是由于词汇、句法、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要素造成的)

注释:

①泛化是意义层面上的,泛化和虚化并不是一个层面的现象,虚化

并不一定会伴随泛化。

参考文献:

[1]巴丹.“X之上”与“X以上”之辨析[J].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0,(3).

[2]陈昌来.介词与介引功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3]何薇.“之前”和“之上”论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

语教学与研究版),2004,(1).

[4]葛本仪.汉语词汇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5]刘丹青.汉语中的框式介词[J].当代语言学,2002,(4).

[6]刘丹青.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7]马建忠.马氏文通[M].北京:商务印书馆,1898.

[8]王正元.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应用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9.

[9]王世群.现代汉语框式介词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13.

[10]王梓秋.“仍然”与“在”“着”“了”功能比较研究[J].现

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9).

[10]文炼,胡附.处所时间和方位[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2.

[11]喻遂生.甲骨文“在”字介词用法例证[J].古汉语研究,

2002,(4).

[12]章士钊.中等国文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07.

[13]Fauconier,G,Turner,M.The Way We Think: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M].New York:Basic Books,2002.

[14]Fauconnier,Gilles.Mental Spaces: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15]Fauconnier,Gilles.Mapping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16]Heine Berned,Ulrike Claudi,Friederike Hunnemeyer.

Grammaticalization:A Conceptual Framework[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1.

[17]Kuryowicz,Jerzy. The evolution of grammatical

一念之间作文篇10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答疑系统作为网络教育平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答疑系统比较集中在答疑方式和答疑系统的实时交互方面,对其中的关键部分-语义的理解,涉及的不是很多。

针对上面的问题,本文提出用领域本体作为语义理解的基础。本体(ontology)是一种用来描述概念以及概念和概念之间关系的模型,领域本体是本体的一种,它包含该领域的比较完整的知识和丰富的语义关系,把这些资源通过一种方法应用到问答查询系统中,使得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答疑系统中语义的理解不足的问题成为可能。

在问答查找系统中,针对特定领域的答疑,需要建立相应的领域本体。领域本体一般是由该领域的专家来建立。领域本体定义了该领域的一组术语,这些术语称之为概念。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描述了该领域的概念结构。

目前已有的领域本体很多,出于对各自问题域和具体工程的考虑,构造领域本体的过程也是各不相同的。由于没有一个标准的构造方法,不少研究人员从实践出发,提出了不少有益于构造本体的标准,其中最有影响的是Gruber于1995年在文献中提出的5条规则:

1.明确性和客观性:本体应该用自然语言对术语给出明确、客观的语义定义。2.完全性:所给出的定义是完整的,完全能表达所描述的术语的含义。3.一致性:由术语得出的推论与术语本身的含义是相容的,不会产生矛盾。4.最大单调可扩展性:向本体中添加通用或专用的术语时,不需要修改已有的内容。5.最小承诺:对待建模对象给出尽可能少的约束。

当前对构造本体的方法和性能评估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目前对于特定的应用,本体的构造方法不完全相同。但在构造特定领域本体的过程中,有一点是得到大家公认的,那就是需要该领域专家的参与。下面,针对我们的答疑应用,采用语义网络的描述方法来构造领域本体。

领域本体的开发和完善是一个反反复复不断补充的过程。领域本体中的概念应该贴近于要研究的专业领域中的客观实体和关系法则。它的构造要经过五个步骤:

1.确定领域本体的专业领域和范畴。可以通过确定专业领域和范畴作为开发领域本体的起点。首先,要明确构建的领域本体将覆盖的专业领域、应用本体的目的、本体应该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以及它的系统维护者与应用对象。

2.复用现有的本体。如果系统需要和其它的应用平台进行互操作,而这个应用平台又与特定的领域本体或相关概念联系在一起,那么复用现有的本体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许多现成的本体,例如前面提到的Ontolingua的

本体文库、DAML的本体文库UNSPSC、和DMOZ等,可以导入到本体开发系统中,本体的格式转换也并不困难。

3.列出本体涉及领域中的重要术语以及术语的属性与属性值。领域本体是描述概念以及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列举出该领域中的所有概念以及对该概念的详细解释,在特定领域,这些概念就是有关的专业术语。除此之外,针对每个概念,要列出它所有可能的属性,每个属性都有对应的属性值。

4.定义关联结点。为了对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详细的说明,需要对概念定义关联结点。例如,为了说明概念“内模式”和“外模式”的区别,在概念“内模式”下存在一个关联结点:区别,该结点关联另外一个概念“内模式”。并需要对该关联结点详细说明。

5.定义概念之间的各种关系。在领域本体中,概念和概念之间通过关系来交互。在知网中,一共描述了概念之间的8种关系;上下位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对义关系、属性-宿主关系、整体部分关系、材料-成品关系、事件-角色关系。

知网可以看成是一个庞大的通用本体,构建这样的本体是件非常费时费力的事情。针对特定领域答疑系统的特点,在我们构建的领域本体中使用了四种关系:继承关系、部分关系、相关关系和同义关系,其中的继承关系可以看成是知网中的上下位关系。

1.继承关系(is_a)。继承表示概念之间的包含和被包含关系,也可以看成是概念之间的泛化和特化关系。如果概念Ci是Cj的一种特殊概念,那么我们说概念Ci是概念Cj的特化,概念Cj是概念Ci的泛化,概念Ci继承于概念Cj。概念都有它自己的属性。如果两个概念间存在继承关系,那么继承的概念将拥有被继承概念的所有属性。例如,概念Cj继承于概念Ci。那么概念Cj将拥有概念Ci的所有属性,另外还可能有它区别于概念Cj的特殊属性。

如果概念Cj同时继承于Ci和Ck。这是一种多重继承(与面向对象的概念非常相似)。

2.整体部分关系(part of)。概念和概念之间存在着整体部分关系。如果概念Cj是概念Ci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我们说概念Ci和概念Cj之间存在整体部分关系。在数据库领域中,概念“前像”、“后像”都是概念“运行记录”的组成部分,所以“运行记录”和“前像”、“后像”之间是整体部分关系。

3.相关关系(relevant of)。相关关系表明概念和概念由于某个主题而相互关联。概念 “前像”和“后像”由于都是“运行记录”的一部分而存在一种相关关系。相关关系可由继承关系和部分关系中导出, 所以***中可以不画出来。

4.同义关系(synonymy of)。在一个领域中,一个概念可能有几种不同的表示方式,也就是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示一个相同的概念。例如:“数据库管理系统”和“DBMS”、“聚集”和“簇集”都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的说法,所以这两个概念之间存在同义关系。在***中,同义关系用一根不带箭头的实线相连,继承关系和部分关系是两种最主要的关系,相关关系可以从继承关系和部分关系中体现出来。出现同义关系的概念不是很多。

应用上面的四种关系,我们可以把领域中的概念构建成一个具有等级的网络结构。构建的过程是一个概念不断细化或泛化的过程。下面介绍构建等级网络结构的方法。建立一个等级网络体系有3种可行的方法。

自顶向下法:由某一领域中最大的概念开始,通过逐层的添加子概念将这些概念细化。最终得到本体的等级网络结构。

自底向上法:由最底层、最细小的概念定义开始,将这些细化的概念一层一层的组织在更加综合的概念之下,形成一个等级网络结构。

综合法:首先定义很多非常显而易见的概念,然后分别将它们向上层进行恰当地归纳和向下层进行细化,构成一个等级网络结构。

至于具体在实践中采取什么方法构建等级网络结构, 主要取决于于开发人员对专业领域的个人观点。由于综合法是从一些最普通的概念入手,比较符合人的习惯,所以综合法对本体开发者而言最便捷。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一念之间作文10篇

学习

小学开学寄语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开学寄语10篇,内容包括开学寄语唯美句子,开学礼物寄语简短。3、暂别好山好水的游玩,告别网络游戏的惊险,挥别成群的辅导班,因为开学啦,嘿嘿别太伤感,这是新的起点,又能见到久别的伙伴,又能品味知识的大餐,又能在老师的循循善诱

学习

假如没有水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假如没有水10篇,内容包括假如世上没有水的范文,假如世界没有水100字。人们都说生命是最重要、最珍贵的,其实还有比生命更重要水。假如没有水,地球就是一片荒漠;假如没有水,烈日将使人难以承受,生物也将死去;假如没有水,自然界的生

学习

被自己感动的作文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被自己感动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被自己感动作文范文,他感动了作文500字。这些年来,乔叶的散文作品频频被《散文选刊》、《读者》、《青年文摘》等刊物转载,乔叶也被多家媒体评为“十佳青春美文作家”。2003年,乔叶又被国内最

学习

民风民俗的作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民风民俗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民风民俗的作文400字三篇,民风民俗的作文500字。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学习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10篇,内容包括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专题训练。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出题者一般选择内涵丰富的材料,注重题目设置的开放性,比如“自选角度”、“选好角度”、“选择一个侧面”等,虽然表面上

学习

测量学实习总结10篇

阅读(38)

不止一个老师对我们不止一次的说过,搞土木的一定要严谨,来不得半点马虎。我想,严谨求实就是我们收获的第二颗果实。第一次用全站仪的时候,我们在民院宾馆附近的数据误差非常大,反复几次都是一样,可是在大家激烈的讨论后还是决定在将所有影响得

学习

优秀教师先进材料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优秀教师先进材料10篇,内容包括十佳优秀教师先进材料,优秀教师先进材料怎么写。该同志在承担春招班的班主任工作时,费尽心思,想尽办法,顺利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任务。春招班是我校进行实验的一个班级,学生来源不同广,学生素质低,文

学习

圣诞节英文祝福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圣诞节英文祝福10篇,内容包括圣诞节英语祝福句子精选90句,圣诞节英文祝福。3、Mayhappinessfollowyouwhereveryougo!愿您幸福快乐,直到永远永远。5、MerryChristmasandahappynewyear.敬祝圣诞,恭贺新喜。8、Don'tstandunder

学习

春节的祝福语大全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春节的祝福语大全10篇,内容包括春节发给领导的祝福语,春节给长辈拜年祝福语。3、新年来,短信到。短信来,祝福到。祝福来,幸运到。发者喜,收者笑。如意多,财源茂。工作顺,收入高。快乐围,吉祥罩。祝你一年更比一年好!4、老老少少聚

学习

小学班主任家访记录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班主任家访记录10篇,内容包括班主任家访记录完整版,六年级班主任家访记录。二、重理轻文,特别是英语,希望利用假期能好好补习一下。在自己的学习中,最明显的就是没有均衡地发展自己,数学还可以,而英语就掉得很厉害了,要改变一

学习

教师请调报告10篇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请调报告10篇,内容包括教师请调报告范文,教师调动同意调出函范文。首先感谢您两年来对我的关心和照顾,同时感谢领导在百忙中审阅我的申请报告!我系xx小学教师,在领导的关怀下我非常热爱本职工作。自XX年参加工作以来,校领

学习

世界遗产作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世界遗产作文10篇,内容包括世界遗产作文100篇,中国世界遗产作文500字。我喜欢的故宫,是端庄美丽的故宫,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我去了还想再去的地方。每一次和爸爸妈妈去北京玩,我都会让他们带我去故宫看一看,再一次感受故宫

学习

放飞理想作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放飞理想作文10篇,内容包括放飞理想作文,放飞理想作文怎么写。法律是公正的。我的第二步就是做一个公正廉明、事实求是、名辩是非的热人,让自己从小就培养一种大公无私的品质。当我随手翻开一本关于法律条文的书,那些密密麻麻

学习

医德考评自我评价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医德考评自我评价10篇,内容包括医德医风考评自我评价,医德考评自我评价护士。整顿医德医风,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形成医德医风宣传和舆论监督氛围,表扬先进,批评不良行为,在导向上起着重要、积极的作用。医院领导人要及时

学习

被自己感动的作文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被自己感动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被自己感动作文范文,他感动了作文500字。这些年来,乔叶的散文作品频频被《散文选刊》、《读者》、《青年文摘》等刊物转载,乔叶也被多家媒体评为“十佳青春美文作家”。2003年,乔叶又被国内最

学习

民风民俗的作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民风民俗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民风民俗的作文400字三篇,民风民俗的作文500字。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学习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10篇,内容包括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专题训练。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出题者一般选择内涵丰富的材料,注重题目设置的开放性,比如“自选角度”、“选好角度”、“选择一个侧面”等,虽然表面上

学习

大年初一作文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大年初一作文10篇,内容包括大年初一作文范文,大年初一作文300字。我们兴高采烈地来到子紫云殿,站在八仙围棋山脚下抬头望:哇,八座山峰用绿树青草做衣裙,用粉红色的桃花镶边,用缕缕云雾作头巾,用流淌的清泉洗脸,用鲜红的朝霞作脂粉,

学习

曹操作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曹操作文10篇,内容包括曹操讲作文,曹操作文一百字左右。曾经我学过很多关于曹操的故事,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梦中杀人了。曹操生性多疑,生怕遭人暗算,扬言谁若在他熟睡时靠近卧榻,即使在梦中也能被发现。一日,曹操假装睡觉,故意没

学习

快乐寒假作文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快乐寒假作文10篇,内容包括快乐寒假的作文汇总10篇,快乐寒假作文100字。记得那是一个白色的冬天,零零落落的雪花在天空中飞舞着,放眼望去整个山间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厚厚的云彩铺满了整个天空,显得格外寂静。砰这突如其来的雪球

学习

作文快乐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作文快乐10篇,内容包括快乐的作文范文,快乐春节作文。二、快乐作文的可行性从本质上说,阅读与写作是互逆相通的。阅读活动表现在“文―意―物”的转化,正好是写作思维走向的逆运转。从学生学习阅读和写作的心理看:儿童和少年有

学习

关于买年货的作文10篇

阅读(70)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买年货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买年货的作文,买年货作文200字左右。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是与国际货物买卖有关的最重要的国际贸易惯例。买卖双方在国际货物买卖过程中采用国际贸易术语,可以简化磋商程序和合同内容,节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