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突发事件篇1
(一)编制目的。
提高***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平安浙江”建设。
(二)编制依据。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浙江实际,制定本预案。
(三)分级分类。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火灾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情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公共事件和等。
上述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和其他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引发次生、衍生的其它类型事件,应当具体分析,统筹应对。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另行。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省发生的、涉及跨市级行***区划或超出事发地市级人民***府处置能力的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或者需要由省***府负责处置的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
本预案指导全省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五)应急预案体系。
全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1省总体应急预案。省总体应急预案是全省预案体系的总纲,是省***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省***府负责制定,报***备案。
2省专项应急预案。省专项应急预案主要是省***府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订的涉及数个部门的应急预案,由省***府有关部门牵头制订,报省***府批准后实施。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专项预案将不断补充完善。
省专项应急预案构成见附件2。
3省部门应急预案。省部门应急预案是省***府有关部门根据省总体应急预案、省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预案,由省有关部门制定,报省***府备案。
4市、县(市)、乡镇***府及其基层组织的应急预案。市、县(市)、乡镇***府及其基层组织应急预案在市级人民***府的领导下,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分别制定。乡镇***府和城镇社区、行***村等基层组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由县(市)***府组织制定和督促实施。市级人民***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报省***府备案。
5企事业单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由有关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重点单位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报所在地人民***府有关应急管理部门备案,重点单位名单由县以上人民***府有关应急管理部门另行确定并实施动态管理。
6重大活动安全单项应急预案。较大规模的集会、节会、庆典、会展等活动安全的应急预案,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由组织承办单位负责制订,报同级人民***府审定。
(六)工作原则。
1加强预防。增强忧患意识,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居安思危,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组织准备以及物资准备等。
2快速反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各环节都要坚持效率原则,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获取充分而准确的信息,跟踪研判,果断决策,迅速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
3以人为本。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凡是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前,要及时采取人员避险措施;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要优先开展抢救人员的紧急行动;要加强抢险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4损益合理。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所采取的措施应该与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社会危害的性质、程度、范围和阶段相适应;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应选择对公众利益损害较小的措施;对公众权利与自由的限制,不应超出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所必要的限度,并应对公众的合法利益所造成的直接损失给予适当的补偿。
5分级负责。在省委、省***府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事发地人民***府为处置本行***区域突发公共事件的主体。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性、可控性、所需动用的资源、影响范围等因素,启动相应的预案。
6联动处置。建立和完善联动协调制度,推行城市统一接警、分级分类处置工作制度,加强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地之间、中央驻浙单位与地方***府之间的沟通协调,充分动员和发挥城乡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7专群结合。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备,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充分发挥专家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研判、决策咨询、专业救援、应急抢险、事件评估等方面的作用。有序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我防范、自救互救等能力。
8资源整合。整合现有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测、预警等信息系统,建立网络互联、信息共享、科学有效的防范体系;整合现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和组织网络,建立统一、科学、高效的指挥体系;整合现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资源,建立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常备不懈的保障体系。
9依法规范。坚持依法行***,妥善处理应急措施与常规管理的关系,合理把握非常措施的运用范围和实施力度,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10责权一致。实行应急处置工作各级行***领导责任制,依法保障责任单位、责任人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本预案的规定行使权力;在必须立即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紧急情况下,有关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应视情临机决断,控制事态发展;对不作为、延误时机、组织不力等失职、渎职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二、组织体系
(一)领导机构。
省***府是全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行***领导机构,在省长领导下,研究决定、部署和推动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副省长按照业务分工和在省相关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各类非常设的领导小组、委员会等机构兼任的职务,负责相应类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省***府秘书长、副秘书长和省***府办公厅主任、副主任协助省长、副省长处理有关工作。
省办公厅设省***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发挥运转枢纽作用,负责接受和办理向省***府报送的紧急事项;承办省***府应急管理的专题会议,督促落实有关决定事项;负责信息综合和指导全省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应急信息平台建设;协调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处置、事件调查、事后评估和信息等工作。
(二)指挥机构。
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类非常设的领导小组、委员会等机构为省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指挥机构(以下简称相关应急指挥机构),在省委、省***府领导下负责相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总指挥一般由该机构的负责人担任,有关成员及其办公室人员为指挥机构成员和工作人员。
相关应急指挥机构见附件3。
目前相关应急指挥机构尚未涵盖的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由省***府主要领导或省***府常务会议根据事件性质和工作需要,指定应急指挥机构负责人和相应指挥机构组成,或派出工作组指导有关应急处置工作。
(三)工作机构。
省***府有关部门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工作机构。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以及各部门法定职责,分为应急管理部门和应急保障部门。应急管理部门是指负责某类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处置工作的部门,应急保障部门是指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通信、公共设施、交通运输、基本生活、医疗卫生、物资能源、治安维护、技术、人员防护和资金等保障的有关部门。
1应急管理部门。
根据部门职责和工作需要,每类突发公共事件确定一个应急主管部门、若干应急协管部门。
省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主管部门与协管部门详见附件4。
应急主管部门是对某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负有主要责任、承担主要任务的工作部门。其主要职责是,承担相关应急指挥机构办公室的工作;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的制订、修订和实施,贯彻落实省***府的决定事项;做好对本领域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监测、预测和预防工作,及时向省***府报告重要情况和建议;建立相关专业应急队伍,组织相关应急预案演练、人员培训和相关应急知识普及工作;指导和协助市、县(市)人民***府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
应急协管部门是按照部门职责和工作需要协助应急主管部门对某类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防、处置的工作部门。其主要职责是,制定符合省总体应急预案和相关专项预案要求的部门预案,协助和配合应急主管部门做好本领域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工作,做好应急主管部门要求完成的其他工作。
2应急保障部门。
根据部门职责和工作需要,每项应急保障职能确定一个部门牵头,若干部门协助。
省应急保障牵头部门和应急保障协助部门的任务分配见附件5。
应急保障牵头部门的主要职责是,牵头制定所负责领域与省总体应急预案配套的应急保障行动方案;建立应急保障所需的相关资源的动态数据库,建立应急状态下的征集调用工作机制,做好应急处置所必需的物资、技术、装备准备;建立与履行应急保障职责相应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组织相关应急保障行动方案的演练;协调有关应急保障协助部门,指导市、县(市)相应职能部门的工作。
应急保障协助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制订符合省总体应急预案和应急保障行动方案要求的部门预案;服从应急保障牵头部门的任务分配,按照应急保障牵头部门提出的要求,利用各方面资源履行应急保障职责;为应急保障牵头部门提供突发公共事件和资源的有关信息。
本预案未规定职责的其他有关部门均应制定部门应急预案,服从省应急领导机构和指挥机构的指挥,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开展相应工作。
(四)市、县(市)应急组织机构。
各市、县(市)人民***府是本行***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领导机构,市级人民***府要做好本行***区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领导工作。大中城市要充分发挥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的骨干作用,并协助周边地区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五)专家组。
省***府和各类应急指挥机构及有关部门聘请有关专家组成相应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全省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负责人、工作人员和有关专家联络手册另行编制并动态更新。
三、运行机制
省***府及其各有关部门和市、县(市)人民***府,要完善应急处置各项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应急处置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应急管理工作流程见附件6。具体包括监测预测与信息报告、先期处置、预案启动和预警、指挥协调、扩大应急、应急结束、善后处理、调查评估、恢复重建、信息等方面。
(一)监测、预测与信息报告。
各市、县(市)***府,省***府有关部门(单位)要整合信息监测预测资源,依托***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及相关网络,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测、预警系统,加强对有关信息的收集、风险分析和动态的监测预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对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事发地***府和省***府有关部门要在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的同时,按省委、省***府紧急信息报送的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向省***府作出报告,不得瞒报、缓报、谎报,初次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按规定办理),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实行态势变化进程报告和日报告制度。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来源、影响范围、事件性质、事件发展趋势和采取的措施等。
省***府相关应急主管部门和省***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接到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或者有可能发生的信息后,对一般和较大的突发公共事件,由省***府相关应急主管部门指导事发地***府进行处置,视情向省***府领导报告;对于重大和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事件,省***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应会同省***府相关应急主管部门及时进行会商研判,提出处置建议,迅速报告省***府分管领导,必要时应同时报告省***府主要领导。并做好按规定向省委和***上报信息的有关工作。
(二)先期处置。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时,有关市、县(市)***府和事发单位应及时、主动、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并将事件和有关先期处置情况按规定上报省***府相关应急管理部门和省***府应急管理办公室。
对于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省***府应急主管部门在接到信息后,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发展态势,视情决定赶赴现场指导、组织派遣应急处置队伍,协助事发地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并作好启动省级预案的各项准备工作。省***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要密切跟踪事件发展态势,掌握事发地市、县(市)***府和省***府有关部门(单位)应急处置工作情况,及时传达省***府领导批示和要求,并做好有关综合协调和督促落实工作。
(三)预案启动和预警。
省、市、县(市)***府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不同等级,启动相应预案,做出应急响应。发生I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一般应启动省专项应急预案或省总体应急预案,省级有关部门预案和有关市县预案必须启动;发生Ⅲ级(较大)突发公共事件一般应启动市级预案,有关县级预案必须启动,省级有关部门预案视情启动;发生Ⅳ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一般应启动县级预案,有关市级预案视情启动。
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或者需要省***府协调处置的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根据事态发展,省***府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经省***府分管领导批准启动省相关预案,并向省***府主要领导报告。必要的提请省***府主要领导批准或由省***府常务会议审议决定。
对需要向社会预警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及时预警。根据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预警级别用蓝色(一般)、黄色(较重)、橙色(严重)和红色(特别严重)来表示。预警信息应包括事件的类别、可能波及范围、可能危害程度、可能延续时间、提醒事宜和应采取的相应措施等;预警信息的、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信息网络、宣传车、警报器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于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四)指挥与协调。
需要省***府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由省***府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有关地区、部门开展处置工作,或派出省***府工作组赴现场进行指导,主要是:组织协调有关方面负责人、专家和应急队伍参与应急救援;协调有关地区和部门提供应急保障,包括协调事发地省级单位与地方***府的关系和调度各方救援资源等;及时研究处理其他重大事项。对于跨市级行***区划或全省性的突发公共事件,省***府相关应急指挥机构要研究制订应急处置方案,并协调各地行动,抓好组织实施。
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工作原则,事发地人民***府要启动或设立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按照省***府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的要求和部署,组织实施现场应急处置工作,迅速控制突发公共事件事态发展,组织营救、救治和转移、疏散人员,按照有关程序决定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调集和配置本区域资源和其它援助资源,组织抢修被损坏的基础设施,为公众提供避难场所和生活必需品,维护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并及时向省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报告情况、提出要求等。参与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的省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在现场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工作。
(五)扩大应急。
发生或即将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采取一般处置措施无法控制和消除其严重危害,需要实施扩大应急行动,按照有关程序采取有利于控制事态的非常措施,并向***报告,请求国家有关方面以及驻浙部队的支援,必要时向***申请进入紧急状态。
实施扩大应急时,各级***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及时增加应急处置力量,加大技术、装备、物资、资金等保障力度,加强指挥协调,努力控制事态发展。
(六)应急结束。
省***府负责处置的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在应急救援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由事发地市级人民***府或省***府相关应急主管部门提出应急结束的建议,经省***府或省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实施。
(七)善后处理。
善后处理工作由事发地***府负责,省***府和省级有关部门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对突发公共事件造成伤亡的人员及时进行医疗救助或按规定给予抚恤,对造成生产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妥善安置,对紧急调集、征用的人力物力按照规定给予补偿。省***府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下达救助资金和物资,民***部门要严格管理社会救助资金和物资,监察、审计等部门要加强监督力度,确保***府、社会救助资金和物资的公开、公正和合理使用。保险监管部门应会同各保险企业快速介入,及时做好理赔工作。高度重视和及时采取心理咨询、慰问等有效措施,努力消除突发公共事件给人们造成的精神创伤。
(八)调查评估。
省***府有关主管部门要会同事发地市级人民***府,对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起因、性质、影响、后果、责任和应急决策能力、应急保障能力、预警预防能力、现场处置能力、恢复重建能力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并向省***府作出报告。
省***府办公厅组织有关部门于每年第一季度末对上年度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全面评估,向省***府汇报。
(九)恢复重建。
恢复重建工作,由事发地市级人民***府负责,需要省***府援助的,由事发地市级人民***府提出请求,省***府有关部门根据调查评估报告和恢复重建计划,提出解决建议和意见,按有关规定报批实施。省***府和省***府有关部门要及时向***和国家有关部门汇报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情况,以及恢复重建计划、措施,积极争取国家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支持。充分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开展生产自救。
(十)信息和通报。
由省***府负责处置的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由省***府办公厅会同新闻宣传主管部门、负责牵头处置的省***府应急主管部门管理。必要的要在现场设立新闻中心,做好新闻媒体的接待和信息统一工作;没有设立新闻中心的,也必须指定专门负责媒体接待的人员,做好服务工作。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充分重视并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程序,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向社会简要信息,随后初步核实情况和***府应对措施,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工作。
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关于事件的新闻报道,及时消除媒体中出现的有关不正确信息造成的影响。
信息形式主要包括授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会等形式,通过省和事发地主要新闻媒体、重点新闻网站或者有关***府网站信息。具体按照《省***府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应急预案》执行。
突发公共事件涉及或影响到我省行***区域外的,省应急指挥机构应及时通报相关省(区、市),并报***办公厅及其相关部门;事件中有港澳台或外籍人员伤亡、失踪、被困,或者可能影响到境外,需要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关机构或有关国家进行通报时,由省相应管理部门负责通报有关情况,同时向***相关部门通报。
四、应急保障
省***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分工和总体应急预案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保障工作。
(一)通信保障。
省***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要会同省通信管理局、省信息产业厅等有关部门负责建立健全应急通信保障工作体系,完善公用通信网,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应急指挥等处置工作通信畅通。
(二)公共设施。
省建设厅会同省有关部门按照分工,分别负责水、电、气等的供给以及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有害物质的监测和处理。
(三)交通运输。
省交通厅会同铁路、民航等部门,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根据需要调集社会交通运输资源;建立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会同有关部门迅速组织专业队伍抢修受损的交通设施,确保应急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运达。
(四)基本生活。
省民***厅等有关部门会同事发地市、县(市)人民***府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五)医疗卫生。
省卫生厅要根据应急需要,组织实施医疗救治工作和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必要时组织动员省红十字会等社会救助力量参与医疗应急救助工作。省经贸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调集必需的药物、医疗器械等资源,支援现场救治和防***工作。
(六)物资能源。
省经贸委要根据应急需要,会同有关部门调集和征用必要的物资和装备,统一协调能源供应、电力调配等工作,保障应急处置工作需要,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市场的监管,防止市场产生大的波动。
(七)治安维护。
省级预案启动后,省公安厅应立即启用治安保障行动方案和有关预案,指导和支持现场治安保障工作。根据应急需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调动相关地区公安警力和武警等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治安维护,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安全保护,依法严厉打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过程中的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态,保证社会秩序正常。
(八)技术保障。
省科技厅牵头负责组织有关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公共安全领域科研活动,加强公共安全预防、预警、预测和应急处置技术的研究开发,不断改进技术装备,根据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会同有关部门调集有关专家和技术队伍支持应急处置工作。
(九)资金保障。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所需资金,由省***府有关部门提出预算,经省财***厅审核后列入年度省级财***资金预算。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所需财***负担经费,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财***和审计部门要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财***应急资金的监督管理,保证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十)人员防护。
市、县(市)***府要逐步建立与人口密度、城市规模相适应的应急避难场所,制定紧急疏散管理办法和运行程序,明确各级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广大群众安全有序转移或者疏散。
有关部门要为应急救援人员配备符合救援要求的安全防护装备,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救援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此外,气象、新闻、***策与法制等保障工作分别由有关部门按照部门职责承担。
五、监督管理
(一)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
各级各部门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预案和预防、预警、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个体的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全社会的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把应急管理知识作为各级领导、公务人员培训的重要教学内容,加强对应急救援队伍的专业技能培训,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应急救助等方面的教育,积极培养和引进危机管理人才。
(二)预案演练。
省***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要按照“统一规划,分项实施,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协同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有关部门制订应急演练计划并付诸实施。省级有关部门(单位)应结合工作实际,每年对应急预案进行一次演练。要通过演练,发现应急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责任与奖惩。
省、市、县(市)***府,省有关部门(单位)对参加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并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置过程中有、失职、渎职等行为,或迟报、瞒报、漏报重要情况的有关责任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处分,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附则
公共突发事件篇2
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第三条在本省行***区域内应急突发事件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府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筹协调本行***区域内突发事件应急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府卫生行***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突发事件应急的有关工作。
乡镇人民***府和街道办事处在上级人民***府领导下,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严格的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其主要领导人是第一责任人。
第六条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当地***府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义务配合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履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职责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职责的情况。
第二章预防与应急准备
第七条省人民***府根据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制定本省行***区域的应急预案。省人民***府有关部门、县级以上人民***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制定本地区和本部门的应急实施预案。
应急预案和应急实施预案,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补充。
第八条应急预案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二)突发事件的监测与预警;(三)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四)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术和监测机构及其任务;(五)突发事件的分级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六)突发事件预防、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府应当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隔离、医疗救护、现场处理、监督检查、监测检验、卫生防护等有关物资、设备、设施、技术与人才资源储备,开展防治突发事件相关科学研究,所需经费列入本级***府财***预算。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府应当根据国家突发事件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监测和预警系统。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开展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的日常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纳入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系统的城市社区卫生组织、乡村卫生组织,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监测规范,制定监测计划,科学分析、综合评价监测数据,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和时限报告发现的突发事件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县级以上人民***府应当为城市社区卫生组织、乡村卫生组织开展突发事件监测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府应当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急救服务机构的建设,为其配备相应的现场快速检测监测、实验室检验、交通、通讯、医疗救治仪器、设备、工具及药物、试剂和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设区的市人民***府应当设置与传染病防治工作需要相适应的传染病专科医院,或者指定具备传染病防治条件和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传染病防治任务。县级卫生行***主管部门应当指定一所医疗机构设立传染病隔离病房,进行医学观察与隔离***。
传染病医院和被指定承担传染病防治任务的医疗机构应当按国家对传染病门诊和专门病区的要求,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安排合理的人流、物流走向。接触病人或者进入污染区时,所有人员均应当按规定等级着装、消毒,防止医源性感染和院内感染。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府卫生行***主管部门,应当对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进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培训,保证本辖区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每三年接受一次培训;定期组织由医疗卫生机构参加的突发事件应急演练。
必要时,县级以上人民***府卫生行***主管部门应当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需要的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进行紧急培训。
第三章报告与信息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府卫生行***主管部门应当组建突发事件报告信息网络,建立健全县、乡、村和城市社区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体系。
第十四条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府卫生行***主管部门报告:(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接到报告的卫生行***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府卫生行***主管部门和***卫生行***主管部门报告;县级人民***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设区的市人民***府报告;设区的市人民***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省人民***府报告。
省人民***府卫生行***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立即向省人民***府报告。
接到报告的人民***府、卫生行***主管部门应当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进行调查核实、确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调查情况。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第十五条突发事件发生后,省人民***府卫生行***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发生突发事件的情况,及时通知本行***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并向毗邻的省人民***府卫生行***主管部门通报。
省人民***府卫生行***主管部门接到***卫生行***主管部门和毗邻省卫生行***主管部门突发事件通报后,必要时应当及时通知本行***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
县级以上人民***府有关部门,发现突发事件或者可能引起突发事件的情形时,应当及时向同级人民***府卫生行***主管部门通报。
第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突发事件隐患,应当及时向人民***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有关人民***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立即组织对突发事件隐患进行调查处理。
第十七条省人民***府卫生行***主管部门根据***卫生行***主管部门的授权,可以向社会本行***区域内突发事件的信息。
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全面。
第四章应急处理
第十八条突发事件发生后,省人民***府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本行***区域内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指挥部由省人民***府有关部门和省***事机关有关部门组成,总指挥由省人民***府主要领导人担任。
第十九条突发事件发生后,县级以上人民***府卫生行***主管部门应当立即采取下列措施:(一)组织有关单位、人员或者自行对事件发生的原因、涉及的人群和地域范围、危害程度及发展趋势进行调查,初步判断事件的类型,提出是否启动应急预案的建议;(二)根据突发事件的情况,进行现场控制,防止事态扩大;(三)组织救治突发事件致病人员;(四)对易受感染的人群和其他易受损害的人群采取应急接种、预防性投药、群体防护等措施。
第二十条突发事件发生后,县级人民***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生产、供应、运输,保障突发事件致病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第二十一条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有权紧急调集人员、储备的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必要时,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在车站、机场、码头等交通工具停靠场所设置临时卫生检***站、留验站,并可以依法对传染病***区实行封锁。
第二十二条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人民***府应当做好本行***区域内流动人口的传染源预防控制工作;对流动人口中的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的措施。
第二十三条传染病暴发、流行时,乡镇人民***府、街道办事处以及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力量,协助卫生行***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做好***情信息的收集和报告、人员的分散隔离、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工作,向村民、居民宣传传染病防治的相关知识。
第二十四条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医学观察等医学措施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卫生行***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构采取医学措施时应当予以配合;拒绝配合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
对在家接受医学观察的人员,所在地乡镇人民***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有关单位为其提供必需的生活服务。
第二十五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必须接诊***,不得拒诊,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措施,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府及其卫生行***主管部门,应当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医疗卫生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作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补助、保健津贴、抚恤和奖励所需经费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府及其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主要领导人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的行***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未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对突发事件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二)未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完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要的设施、设备、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物资的生产、供应、运输和储备的;(三)突发事件发生后,对上级人民***府有关部门的调查不予配合,或者采取其他方式阻碍、干涉调查的;(四)在突发事件调查、控制、医疗救治工作中、失职、渎职的;(五)拒不履行其他应急处理职责的。
第二十八条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纪律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未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对突发事件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二)未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三)未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履行突发事件监测职责的;(四)拒绝接诊病人的;(五)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
第二十九条在突发事件发生期间,拒绝、阻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散布谣言,哄抬物价,非法阻断交通或者以其他方式扰乱社会秩序、市场秩序的,由公安机关、工商行***管理部门或者价格行***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公共突发事件篇3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行***权力公民权利保护
一、突发公共事件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危机,如“9•11”事件、***暴发、禽流感流行以及2008年我国南方的大雪灾和四川地震等,加强重大危机应对工作势在必行。2006年我国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总体预案所称的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总体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方面。
有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已进入突发公共事件高危期,每年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约占GDP的6%(依2003年数据统计)。自2003年SARS事件以来,我国***府已对突发公共事件予以高度重视。截至目前,已完成了国家总体应急预案、25件专项应急预案、80件部门应急预案,由此可见,全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已初步建成。但是我国目前缺乏系统的法律规范***府在突发事件中的职能,公民的合法权利在突发事件中容易受到忽视,因而建立一部完善的《紧急状态法》,将各种预案分类整合,严格控制***府权力,保障公民利益,已经成为社
会法治和实践所需。
二、突发公共事件中对公民权利的保护
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意味着行***机关被赋予了常规状态下所不拥有的行***紧急权,例如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战略物资储备,临时征调各种人力和物力等,这些权力都容易侵犯到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权力都有扩张的本性,“一要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利,这是一条千古不变的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遇到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而行***公权力尤其明显,行***公权力具有一种自我扩张的内在力量,使掌握他的人倾向于进一步扩张权力,并通过他的运用来追求权力的最大化。因此,我国目前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严格控制***府在紧急状态下权力的行使,保障公民权利。
正因为***府在紧急状态下有如此多的高于平时的权力,公民的诸多权利在此时也容易受到侵犯,并且公民权利此时是受到诸多限制的,如各国宪法的规定一样,紧急状态下可能妨害上述目的实现的公民权利主要是:人身自由(如我国由公共卫生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紧急状态的情形下,公民的该项权利如不加以限制可能会造成更大范围内的公民生命财产损失)、刑事诉讼中的一些诉讼权、住宅不受侵犯、游行示威权、居住和迁徙自由权(上述几项权利在紧急状态下如不加以限制或中止,则极有可能影响有关机关紧急权力的行使)等。因此,紧急状态下可以进行限制或中止的公民权利主要是上述几项。至于紧急状态下不能予以克减的公民权利,则如国际公约所确立的那样,主要是人之为人所必须具有的最低标准的那些权利和即使在紧急状态下也不会受到影响的与紧急措施不冲突的那些权利。如:生命权、免受奴役权、被承认在法律面前的人格的权利以及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权利。具体而言,在紧急状态下公民最低应有以下几项权利,***府应当严格保障这几项基本权利不受侵犯:
1.生命权。紧急状态之所以紧急是因为人们的生命安全普遍受到了极大威胁,因此在紧急状态时普通公民的生命权比平时更突出和重要。此时公民之所以愿意舍弃部门分人身自由而赋予***府更多的行***管理权,也是为了***府能够有效地排除对公民生命权的危害,保护其生命权。
应当指出的是,在紧急状态时,从事某些职业的公民生命权有可能面临更大威胁,而职业要求他们必须不惜牺牲生命坚守岗位,如***人、警察、消防员等。这些代表国家公权力的人也是有生命的公民,他们作为保护一般公民生命安全的公职人员有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排除威胁的义务,但是从保护人权角度出发,国家仍有责任尽量减少他们的牺牲,仍应采取一切手段保护他们的安全。因此在紧急状态时,国家只注意保护普通公民的生命安全是不够的,还必须采取措施保护那些保护公共安全的人的生命权。
2.财产权。在紧急状态时,如地震、洪水来临时,在保护公民生命权的前提下,国家应当尽量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此时国家不仅要尽量保护遭受灾难的公民的财产,而且要保护其他公民在此时不被非法征收、征用财产的行***行为侵害。
3.受救济权。我国宪法第45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在紧急状态时,接受帮助的主体应当包括所有需要帮助的公民。随着社会发展,国家和社会的帮助不再局限于物质帮助,精神上的帮助也愈发重要。
4.知情权。紧急状态时公民的知情权也是非常重要的权利,人们需要了解事情的起因、发展情况、***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公民应当怎样防范、要注意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府有义务向全社会通报情况,让人们了解事情真相,接受来自公民的监督,***府有义务向公民讲解宣传有关知识。
切实保障公民的以上基本权利是***府在行使紧急状态下特权时必须遵守的原则,因此建议在制定《紧急状态法》时,应当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作为***府行为的法定准则,并对违背该原则的行为规定一定的惩戒措施和法律后果以有效保证***府行为在法定轨道内行使,维护公民根本权益。
参考文献:
[1]洛克.***府论(下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154.
[2]林吕建.驾驭权力烈马[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36—37.
公共突发事件篇4
为了有效的防范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给公众的危害,确保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使社会秩序得以稳定,为了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更明了清晰的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报告的类别、分布和发生特点及相关信息的监测情况,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系统,专门针对的就是传染病。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所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的资料是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所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1.2 分级分类标准 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类标准参考《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来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级别。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2 结 果
3 事件特点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很多,下面对已发生的一些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进行阐述:
3.1 不可预知性 人们很难找到最适合的方法进行预测准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尚且现有的科学手段还部能保证很快查明所有有类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原因,从而可能使有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能及时处理。如美国在911之后出现炭疽生物恐怖事件。
3.2 公共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大的危害就是对发生区域内的所有人都有影响或受到损害如果没有有效的措施,很多情况下还会引起强烈的跨地区影响,当于大范围的采取公共卫生措施时,又往往容易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的恐慌。如:2003年在全球肆虐的传染性***型肺炎(SARS)以及禽流感***情等。
3.3 紧急迫切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于发生的突然、情况的急迫、危害范围广程度重,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危害将进一步加重,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要最短时间做做快最正确的决策,力争将危害控制在最低程度。对那些不明原因或者特别严重的突发事件发生,要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争分夺秒全面开展工作,以求在最短时间最小范围内控制事件。
3.4 复杂多样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但种类很多而且复杂。例如:可引起传染病暴发的微生物就有8大类,而引起中毒事件的物质只是理化类现已查明的全世界登记的化学物就超4000万种,同样哦毒物因为各种因素又表现出千差万别的危害性,有的直接为人体而有表现,儿有的则是潜在的威胁。
3.5 严重危害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非大,即使轻者也会导致短时间内人群的发病或死亡,使公共医疗体系面临物资短缺等的压等,重者会冲击医疗卫生体系破坏医疗基础设施威胁医务人员生命安全;更甚者可引起一个区域国家一定程度经济后退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安全。
公共突发事件篇5
1.1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保证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及时提供财******策和资金支持,保障公民的生命和财***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云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临沧市《突发公共事件财***应急保障预案》,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1.3.1本预案适用于我县行***区划内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以及发生在外县区域或境外对我县可能造成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的财***应急保障。
1.3.2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涉及公共安全的事件。
1.3.3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具体分类标准按《云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相关专项预案的分级标准执行。
1.4工作原则
1.4.1县乡两级财***应急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应当贯彻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常备不懈的方针,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协调配合、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保障有力的原则。
1.4.2突发公共事件财***应急保障措施,包括财***收入***策、财***支出***策、资金快速拨付办法等方面。根据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影响程度,确定采取相应的财***应急保障措施。对造成全局性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可同时采取财***收入***策、财***支出***策、资金快速拨付办法;对造成局部性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可采取财***收支***策或资金快速拨付办法。
1.4.3加强应急保障措施和决策机制的超前研究,提高处置效率。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应急机构及职责
2.1.1领导机构
在云县人民***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以下简称应急委)的领导下,设立云县人民***府突发公共事件财***应急保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安排全县突发公共事件财***应急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财***的副县长担任,副组长由与分管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对应的主管部门的副县长、***府办公室主任、联系财***的副主任和县财***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县财***局、县发展局、县国税局、地税局、人民银行云县支行、县审计局、县监察局和突发公共事件相应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在县应急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应急工作的法律、法规和***策,随着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启动,相应决定启动和实施县级财***保障预案,并组织领导财***应急保障工作。
2.1.2日常工作机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财***应急保障工作,办公室设在县财***局,办公室主任由县财***局局长兼任,成员由县财***、发展改革局、国税、地税、人民银行云县支行、审计、监察和突发公共事件相应主管部门的有关负责人组成。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县应急委和领导小组的要求,认真研究应急资金保障措施和相关财******策,并组织实施;及时安排、拨付财***应急资金,确保落实到位;做好相关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应急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2.2组织体系与应急联动机制
2.2.1领导小组决定启动本级财***应急保障预案后,各成员单位立即按照各自的职责,快速反应,沟通信息,密切配合,按以下分工及时开展工作。
(1)资金保障组
由县财***局、发展改革局、人民银行云县支行、突发公共事件相应的主管部门组成,负责安全和筹措应急保障资金;紧急调拨资金并落实到位;安排对征用的设备、物资和场地等进行补偿的资金;向上级财***提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资金补助申请。
(2)***策拟定
由县财***、发改局、国税、地税、人民银行云县支行、突发公共事件相应的主管部门组成,负责根据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影响,对受其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单位和个人以及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机构,在财权范围内研究地方财***收入和支出***策的调整,并组织落实;对影响较大的突发公共事件,报请县***府或市***府作相应的***策调整。
(3)监督检查组
由县财***、审计、监察、突发公共事件相应的主管部门组成,负责对财***应急保障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证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2.2各成员单位处理突发公共事件财***应急保障工作的内部运作流程由各单位另行制定。
2.2.3各乡镇人民***府应在县人民***府应急预案框架下设置相应的财***应急保障组织指挥体系,并明确各自的职责。
3、应急准备
3.1为了维护经济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保证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及时提供财******策和资金支持,各级财***保障应急机构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后,及时协调各相关部门,筹集与应急工作相适宜的应急资金,提供相关的***策支持。
3.2应急资金的来源
3.2.1设置应急专项经费。按照《预算法》的规定,在当年的预算编制中,按本级***府预算支出额的1%至3%设置的预备费,优先用于处置当年预算执行中的突发公共事件。
3.2.2年度预算调整。在必要时,***门在保证人员工资和必要支出的前提下,协调预算单位调整优化预算支出结构,优先保证应急支出。
3.2.3申请上级补助。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门和相关部门要积极向上级***门和对口管理部门申请,获得资金支持。
3.2.4社会捐助资金。社会各界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捐助资金应该用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捐助者有捐助意愿的,严格按捐助者意愿安排;捐助者无捐助意愿的,由接收捐助的同级民***、***门提出初步意见,报***府批准后统一安排。
3.2.5其他资金来源。必要时,突发事件相关单位和主管部门要优先动用责任人和保险公司赔款、历年结余、临时贷款和其他单位自有资金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程序
4.1.1县内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由县乡两级人民***府和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根据本预案的规定分级响应。
(1)发生一般(iv级)突发公共事件,由县(乡)人民***府启动本级预案负责处理,县(乡)财***应急保障预案随之启动。县财***应急保障指挥机构可根据工作需要对乡镇的处理突发公共事件财***应急保障工作进行指导和帮助。
(2)发生较大(iii)突发公共事件,经县应急委批准启动县级突发公共事件预案时,县突发公共事件财***应急保障预案随之启动。在接受县级突发公共事件财***应急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本县处理突发公共事件财***应急保障工作指导的同时,根据县应急委和县***府领导批示,由领导小组领导和成员随县应急委领导率领的工作组赶赴现场指挥处理工作。同时,请求市财***局给予帮助、支持。
(3)发生重大(ii级)突发公共事件,经县应急委批准启动县级突发公共事件预案时,县突发公共事件财***应急保障预案随之启动。在接受市突发公共事件财***应急保障领导小组对本县处理突发公共事件财***应急保障工作进行指导的同时,根据县应急委和市***府批示,由领导小组或成员随市应急委领导率领的工作组赶赴现场指挥处理工作。同时请求市财***局给予帮助、支持。
(4)发生特别重大(i级)突发公共事件,经县应急委批准启动县级突发公共事件预案时,县突发公共事件财***应急保障预案随之启动。在市县应急委的统一指挥下,由领导小组领导和成员随市应急委领导率领的工作组赶赴现场指挥处理工作。同时请求市财***局、省财***厅给予帮助、支持。
4.1.2上级财***保障预案启动,下级财***保障预案随之启动。
4.2财***收入***策
4.2.1对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和公民,领导小组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及时研究提出税收优惠***策,按审批权根上报***和省***府。
4.2.2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企业,领导小组及时拟定临时性的行***事业性收费,***府性基金减免***策,按相关审批权限报批后执行。
4.2.3税收、行***事业性收费、***府性基金优惠(减免)***策到期后,突发公共事件对相关行业、企业和个人的影响仍然较大的,按原审批程序报经批准后,可适当延长优惠(减免***策)期限。
4.2.4因执行税收、行***事业性收费、***府性基金优惠(减免)***策而减少的财***收入,原则上按照现行财***体制负担。对减收影响重大而地方财***特别困难的,按程序积极向上级反映,争取上级财***给予适当补助。
4.3财***支出***策
4.3.1对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单位、公民以及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机构,由领导小组及时提出财***支出***策,报县***府批准执行。
4.3.2财***支出***策包括: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公民个人、行业、企业、单位的损失,由相关责任人和保险公司给予补偿,没有直接责任人或责任人无力承担的,***府可根据情况给予适当救助和支持;在一定时期内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给予贴息;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工作给予经费支持;其他财***支出***策。
4.3.3处置突发公共事件需财***负担的经费,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属于中央***府事权的,按程序积极向中央反映,经费由中央财***负担;属于省***府事权的,按程序积极向省***府反映,经费由省财***负担;属于市***府事权的,按程序积极向市***府反映,经费由市财***负担;属县(乡)***府事权的,经费由县(乡)财***负担。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和财***困难的地区,上级财***从财力和资金调度上适当给予帮助、支持。
4.3.4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所需财***负担的经费,已在年度预算中专项安排的,***门应及时拨付资金。需要由部门预算进行调剂的,***门在保证人员工资和必要支出外,应及时协调各预算单位调整预算支出结构。预算调整工作按照规定程序办理。
4.3.5年度预算安排和调整不能满足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工作需要时,***门可提出动支预备费、超收使用安排等方案。特殊情况下,经领导小组批准,可先安排资金,再按程序补办相关手续。
4.4资金拨付
4.4.1***门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资金拨付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建立紧急预案拨款和用款的“绿色通道”。
4.4.2对县本级部门或预算单位突发公共事件的拨款,由县级***门以文件形式下达应急资金预算后,用款单位接到有效通知,即可从本单位现有账户中支用资金;***门应在当日或次日上午10点前办妥相关拨款或下达“财***授权支付额度”手续,确保应急资金及时拨付用款单位。
4.4.3对乡级***门突发公共事件的拨款,由县级***门将应急资金预算及时下达相关乡(镇)。乡(镇)***门在接到有关预算执行依据后于当日或次日上午10点前办妥相关拨款手续,确保应急资金及时拨付。
4.4.4乡(镇)***门收到县级***门应急资金预算后,如国库存款不足以支付的,要确保应急资金到位,并及时向县级***门申请增加资金调度额度,县级***门在两个工作日内,办妥下级财***的专项资金调度工作,补足库款,保障应急资金的预算执行。
4.4.5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要积极支持和配合***门、用款单位做好应急资金调度和款项拨付工作,建立健全特别是节假日的应急资金调拨保障机制,保障用款单位对应急资金的支付,提现等工作。
4.5应急采购
4.5.1因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不可抗力事件导致的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采购,可以不适用《***府采购法》的有关程序和规定。
4.5.2除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不可抗力事件以外的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采购,经***府采购管理部门批准,可采取竞争性谈判方式和单一来源方式进行采购。
4.6应急结束
4.6.1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结束,财***应急保障预案相应结束。由领导小组宣布解除应急措施,恢复正常工作。
4.6.2***门应及时将本地区支持突发公共事件的财***收入***策、财***支出***策、资金拨付情况等报同级人民***府和上级***门。
5、应急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5.1财***、监察、审计部门应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财***应急保障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保证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5.2各级***门和突发事件主管部门要根据突发事件的处置特点及应急资金管理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管理。
5.3应急资金的管理、使用,实行专人、专账管理,保障资金的安全、有效。
5.4县(乡)***门、县级各有关部门要定期向县***门报送应急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县级各相关部门要定期向上级对口部门报送应急资金使用情况报告。上级各相关部门对下级对口部门应急资金使用进度和执行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5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结束后,各级***门应及时对突发公共事件财***应急资金进行清算,对资金使用进行绩效评价。
5.6对突发公共事件财***应急保障资金管理和使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6、附则
6.1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变化,由县财***局适时对本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并报县***府批准实施。
6.2各乡(镇)财***所,应根据本预案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乡(镇)突发公共事件财***应急保障预案实施细则,并报县财***局备案。
公共突发事件篇6
一、目的
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xx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范围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其他突发公共事件中涉及的应急医疗救援工作,另行制定有关预案。
四、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全社会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要及时进行监测、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分级管理。各级***府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部门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有关工作。
(三)依法规范、措施果断。各乡镇人民***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理工作。
(四)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要重视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和处理的科研和培训,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提供先进、完备的科技保障。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处理,相关各行业和机构要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组织、动员公众广泛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第二部分组织体系及职责
一、指挥机构
县卫生局依照职责和本预案的规定,在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并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向县***府提出成立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县应急指挥部)的建议。必要时建议乡镇人民***府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
县***府根据县卫生局的建议和实际工作需要,决定是否成立县应急指挥部。
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做好本行***区域和管辖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一)县应急指挥部组成。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成立由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分管副县长任副总指挥的县应急指挥部;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成立由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总指挥,县***府办分管副主任和县卫生局局长担任副总指挥的县应急指挥部。指挥部成员单位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应急处理的需要确定,主要有县卫生局、县委宣传部、县经贸委、县财***局、县旅游局、县民***局、县劳动保障局、县环保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公安局、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交通局、县外经贸局、县外办、县食药监局、县人武部等。
(二)县应急指挥部职责。
1.根据县卫生局的建议,决定启动本预案,组织力量对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应急处理。
2.向市***府、市卫生局报告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应急处理情况。
3.对乡镇***府,县级有关部门、单位制定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应急物资储备、经费保障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对乡镇***府,县级有关部门、单位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加强与省市有关厅局和相关县区的联系和沟通,掌握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
6.根据有关规定,组织召开新闻会;组织新闻媒体采访等有关事宜。
7.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进行评价和总结,完善预案。
(三)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技术方案;统一组织实施应急医疗救治工作和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并进行检查、督导;根据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依法提出隔离、封锁有关地区等建议;及时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负责组织全社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负责提出应急药品、***苗、医疗器械、防护用品品种目录和数量。
县委宣传部:负责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闻报道工作,正确引导舆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宣传报道、危机心理干预和防病知识普及;必要时组织新闻会;加强网上信息的管理和引导。
县经贸委:负责组织应急***苗、药品、医疗设备和器械、防护用品
以及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储备和调度,保证供应,维护市场秩序,保持物价稳定。负责建立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预警、应急供应协调机制,做好生活必需品市场应急保障工作。
县财***局:负责安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经费,并做好经费和捐赠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旅游局:组织旅游行业认真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组织做好旅游团队及人员的宣传、登记、观察工作,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海内外团队中发生和跨地区传播扩散;及时收集旅游组织和主要客源地的反映,有针对性地做好有关工作。
县民***局:组织做好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工作,负责对特困群众进行生活救助和医疗救助。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开展社会捐助工作,接受、管理和分配国内外企业、个人以及外国***府、境外组织捐助的资金和物资。协调和动员村委会(社区)力量,参与群防群治。协调做好死亡人员的火化和其他善后工作。
县劳动保障局:组织制定并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人员的工(公)伤待遇***策。
县环保局:负责组织环境质量监测与环境保护监督***,加强对水源特别是饮用水源的监管,落实医疗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处理的监管工作,维护环境安全。
县农业局:负责动物***病(包括陆生和水生动物)的防治工作,开展对与人类接触密切的动物相关传染病的监测和管理工作。
县林业局:组织开展野生动物疾病、***源的监测;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组织快速隔离,组织专家分析和提出有关野生动物活动范围和趋势等预警信息。
县公安局:密切注视***情动态和***情有关的社会动态,依法、及时、妥善地处理与***情有关的社会治安问题,查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应急车辆的运行畅通,依法落实各项强制隔离措施。
县教育局:组织实施各类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措施,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学校内发生,做好在校学生、教职工的宣传教育和自我防护工作。
县科技局: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治技术研究方案,组织科研力量开展应急防治技术科研攻关,统一协调、解决检测技术、药物、***苗应用中的科技问题。
县交通局:负责对乘坐公路、水路交通工具的人员进行检***、查验工作,防止传染病通过交通运输环节传播。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人员以及防治药品、器械等应急物资和有关标本的运送,做好***区的公路、水路交通管理工作。
县外经贸局: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负责组织做好参加外经贸活动人员的宣传、登记、观察工作,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外经贸活动期间跨地区传播扩散。
县外办: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涉外事务,协助有关部门接待国际组织考察、争取国际援助等方面工作。
县食药监局:负责协调开展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查处,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配合;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药品、医疗设备和器械生产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督促药品、医药试剂的储备,根据需要配合有关部门及时提供药品生产和储备信息。
县人武部:负责协调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调集部队有关卫生资源,支援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根据本部门职责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需要组织做好紧急物资的进口、市场监督管理、污染扩散的控制、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以及县应急指挥部交办的 相关工作等。
二、日常管理机构
县应急指挥部在县卫生局设立公共卫生应急处理办公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日常管理和综合协调工作。其主要职责:依法组织协调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组织制定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方针、***策和措施;组建与完善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系统;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组织预案演练;组织对公共卫生和医疗救助专业人员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指导各乡镇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伤病救治工作;承办救灾、反恐、中毒、放射事故等重大安全事件中涉及公共卫生问题的组织协调工作;对突发重大人员伤亡事件组织紧急医疗救护工作。
三、专家咨询委员会
县卫生局负责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要职责:
(一)对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别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出建议。
(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提出咨询建议。
(三)参与制订、修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
(四)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进行技术指导。
(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后期评估提出咨询意见。
(六)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和日常管理机构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专业技术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专业技术机构,要结合本单位职责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培训,提高快速应对能力和技术水平。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医疗卫生机构要服从卫生行***部门的统一指挥和安排,开展应急处理工作。
(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包括对有关人员采取医学观察隔离措施,采集病人和环境标本,环境和物品的卫生学处理等),开展现场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加强疾病和健康监测,开展健康教育。
(二)县卫生监督所:协助卫生行***部门对事件发生地区的食品卫生、水源、医疗废弃物、环境卫生以及医疗卫生机构的事件报告、调查处理、医疗救治、传染病防治等进行卫生监督和***检查。
(三)医疗机构:负责病人的现场抢救、运送、诊断、***和院内感染控制,采集检测样本,配合进行病人流行病学调查。
第三部分事件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本预案根据《湖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一般(ⅳ)、较大(ⅲ)、重大(ⅱ)和特别重大(i)四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进行预警。
一、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
(一)腺鼠***在1个县(区)内发生,1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10例。
(二)霍乱在1个县(区)发生,1周内发病9例以下。
(三)1次食物中毒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四)1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9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
(五)县卫生局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
(一)发生肺鼠***、肺炭疽病例,1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5例,流行范围在1个县(区)。
(二)腺鼠***在1个县(区)发生流行,1个平均潜伏期内连续发病10例以上,或波及2个以上县(区)。
(三)霍乱在1个县(区)发生,1周内发病10~29例,或波及2个以上县(区)。
(四)1周内在1个县(区),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五)在1个县(区)内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六)1次食物中毒100人以下,并出现死亡病例。
(七)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八)1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
(九)市级卫生行***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
(一)在1个县(区)内,1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生5例以上肺鼠***、肺炭疽病例,或者相关联的***情波及2个以上的县(区)。
(二)腺鼠***发生流行,1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以上。
(三)发现传染性***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
(四)霍乱发生流行,1周内发病30例以上。
(五)乙、丙类传染病***情波及2个及以上县(区),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六)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尚未造成扩散。
(七)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扩散到县(区)以外的地区。
(八)发生重大医源性感染事件。
(九)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十)对本市造成危害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十一)1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
(十二)1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或死亡5人以上。
(十三)境内外隐匿运输、邮寄烈性生物病原体、生物毒素造成本市人员感染或死亡的。
(十四)省卫生厅认定的其他危害严重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
(一)发生肺鼠***、肺炭疽病例,***情有扩散趋势。
(二)发生传染性***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情有扩散趋势。.
(三)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四)发生新传染病,或国内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国内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五)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六)周边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市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七)***卫生行***部门认定的其他危害特别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为及时、有效预警,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县卫生局可结合本行***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际情况,对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标准进行补充和调整,修改后的分级标准要报县***府和市卫生局备案。
第四部分监测、预警与报告
一、监测
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和要求,建立我县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网络、症状监测网络、实验室监测网络以及全县统一的举报电话。各级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监测工作。
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组织开展重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动监测,包括: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情监测;自然***源性疾病***情监测;自然灾害发生地区的重点传染病和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传染病主要症状和重点传染病的医院哨点监测等。县卫生局负责对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监测质量。
二、预警
县卫生局根据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提供的监测信息,按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及时分析其对公众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以及上级卫生行***部门发出的预警,及时做出响应级别的预警,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特别严重、严重、较重和一般四个预警级别,其中蓝色预警由县卫生局评估后作出。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预案具体划分相应的预警级别。
三、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县*** 府及县卫生局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也有权向上级***府部门举报不履行或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部门、单位和个人。
(一)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1.责任报告单位
(1)县卫生局指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
(2)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3)乡镇人民***府。
(4)其他有关单位,主要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单位、与群众健康和卫生保健工作有密切关系的机构,如检验检***机构、环境保护监测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教育机构等。
2.责任报告人
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专业人员、个体开业医生。
(二)报告时限和程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尽快向县卫生局报告。
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后,县卫生局应当在2小时内尽快向县***府报告,并同时向市卫生行***部门报告。并应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确认,及时采取措施,随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各级***府应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尽快向上一级***府报告。
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县卫生局可直接上报省卫生厅或***卫生行***部门。
各县卫生局应视情况及时向周边县区卫生局通报信息。
(三)报告内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分为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要根据事件严重程度、事态发展和控制情况及时报告事件进程和应急处理情况。
首次报告未经调查确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存在隐患的相关信息,应说明信息来源、危害范围、事件性质的初步判定和拟采取的措施。
经调查确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应包括事件性质、波及范围、危害程度、流行病学分布、事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
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可直接通过专用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提高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信息后,应及时审核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并汇总统计、分析,按照有关规定报告本级卫生行***部门。
第五部分应急反应和终止
一、应急反应原则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分级响应原则,作出相应级别应急反应。同时,要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分析事件发展趋势和控制效果,对事态和影响不断扩大的事件,应及时提高反应级别;对范围有限、不会进一步扩散的事件,应相应降低反应级别。
对在学校、企业、区域性或全国、全省性重要活动期间等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高度重视,可相应提高反应级别,确保迅速、有效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维护社会稳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要采取边调查、边核实、边处理、边抢救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我县不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事发地,县卫生局在接到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通报后,应及时做好应急准备,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严密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本县发生,并服从上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和调度,及时支援事件发生地的应急处理工作。
二、应急反应措施
(一)县及乡镇***府。
1.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2.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需要,及时调集本行***区域内的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参加应急处理工作。涉及危险化学品管理和运输安全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防止事故发生。
3.划定控制区域: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府报经上一级***府决定,可以宣布***区范围;对***区实行封锁,由省***府决定。对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故,根据污染食品扩散和职业危害因素波及的范围,划定控制区域。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站网网。
4.***情控制措施:县***府可以在本行***区域采取限制措施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以及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停工、停课、停业;封闭或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等紧急措施;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和设备。
5.流动人口管理:对流动人口采取预防工作,落实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的措施,对密切接触者根据情况采取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
6.实施交通卫生检***:组织交通等部门在交通站点设置临时交通卫生检***站,对进出***区和运行中的交通工具及其乘运人员和物资、宿主动物进行检***查验,对病人、疑似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实施临时隔离、留验和向县卫生局指定的机构移交。
7.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由省卫生厅统一有关***情信息。
8.开展群防群治:乡镇以及村委会(社区)协助卫生行***部门和其他部门、医疗机构,做好***情信息收集、报告、人员分散隔离及公共卫生措施的实施工作。
9.维护社会稳定:组织有关部门保障商品供应,平抑物价,防止哄抢;严厉打击造谣传谣,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和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二)卫生行***部门。
1.组织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与处理。
2.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对事件进行评估,提出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的级别。
3.根据需要组织开展针对消除事件原因、控制危险区域和保护健康人群(包括应急***苗接种、预防服药)等应急控制措施。
4.县卫生局负责对本行***区域内的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查和指导。
5.县卫生局在省市卫生厅局向社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或公告后,应及时向各有关部门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况。
6.组织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技术规范、标准、管理等内容的培训。
7.根据事件性质,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消除公众心理障碍,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8.组织专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所采取的措施、效果评价等。
(三)县级医疗机构。
1.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实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开管理,对疑似病人及时排除或上报确诊。
2.协助疾控机构人员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工作。
3.做好院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废弃物和污水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
4.做好传染病和中毒病人的报告。对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引起身体伤害的病人,任何医疗机构不得拒绝接诊。
5.对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和新发传染病做好病例分析与总结,积累诊断***的经验。重大中毒事件,按照现场救援、病人转运、后续***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处置。
(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收集、报告和分析工作。
2.疾控机构人员到达现场后,尽快制定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和方案,开展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累及人群的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并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查明传播链。
3.具备条件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及时按有关技术规范采集足量、足够的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查找致病原因。
4.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开展全县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
(五)卫生监督机构。
1.开展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和检查。
2.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开展食品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等的卫生监督和***稽查。
3.协助卫生行***部门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调查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中的违法行为。
(六)非事件发生地区的应急反应措施。
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地区应根据其他地区发生事件的性质、特点、发生区域和发展趋势,分析本地区受波及的可能性和程度,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密切保持与事件发生地区的联系,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2.组织做好本行***区域应急处理所需的人员与物资准备。
3.加强相关疾病与健康监测和报告工作,必要时,建立专门报告制度。
4.开展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的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防患于未然。
5.开展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6.根据上级人民***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规定,开展交通卫生检***等。
三、应急反应分级
(一)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ⅳ级)的应急反应。
发生一般(ⅳ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县***府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和乡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县***府启动本预案,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县卫生局立即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并对事件进行评估。同时,迅速组织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等机构开展应急处理工作。并按照规定及时向县***府和市级卫生行***部门报告事件处理情况。
(二)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的应急反应。
1.县***府应急反应。县***府启动本预案,成立县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协助卫生行***部门做好***情信息收集,组织人员疏散安置,依法进行***区的确定与封锁、隔离和舆论宣传工作;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医疗救治和预防用防护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供应。可根据情况请求市省级有关部门的支持。
2.县卫生局应急反应。立即组织专家调查确认,并对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同时,迅速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致病致残人员的隔离救治,密切接触者的隔离、环境生物样品采集和消毒处理等紧急控制措施,并按照规定及时向县***府和市省卫生行***部门报告调查和应急处理情况。
3.乡镇***府应急反应。在县应急指挥部的领导和指挥下,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的应急反应。
1.县***府应急反应。县***府启动本预案,成立县应急指挥部,在省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设立由县***府有关部门组成的工作组,分别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卫生应急、宣传教育、科研攻关、国内外交流合作、应急物资与设备的调集、后勤保障以及督导检查等工作。
2.县卫生局应急反应。接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专家调查确认,并对***情进行综合评估,迅速向县***府提出启动本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的建议。立即组织应急救治队伍和有关人员到达事件现场,进行采样与检测、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组织开展医疗救治、病人隔离、人员疏散等***情控制措施。并尽快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处理工作建议,按照规定及时报告情况;及时向其他有关部门和毗邻、可能波及地区的县级卫生行***部门通报有关情况。
3.乡镇***府应急反应。在县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四)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的应急反应。
1.县***府应急反应。在省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启动本预案,成立县应急指挥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设立由县***府有关部门组成的工作组,分别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卫生应急、宣传教育、科研攻关、国内外交流合作、应急物资与设备的调集、后勤保障以及督导检查等工作。
2.县卫生局应急反应。接到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立即组织专家调查确认,并对***情进行综合评估,立即向县***府提出启动本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的建议。同时,负责组织和协调专业技术机构开展现场调查和处理;指导协调落实医疗救治和预防控制措施;对不明原因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组织开展病因查找和***诊断的研究;依法接受和管理社会捐赠的资金、物资;及时向县***府和有关部门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向毗邻、可能波及地区的县级卫生行***部门通报有关情况。
3.乡镇***府应急反应。在县应急指挥部的领导和指挥下,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四、应急反应终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终止,由***或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决定。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终止由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决定。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市卫生局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反应的建议,报请市***府或市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并向省卫生厅报告。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县卫生行***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反应的建议,报请县***府或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实施,并向市卫生局报告。
第六部分善后处理
一、后期评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卫生行***部门应在本级***府领导下,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病人救治情况、处置措施效果评价、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评估报告上报本级***府和上一级卫生行***部门。
二、奖励
县以上***府人事部门和卫生行***部门对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联合表彰;民***部门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英勇献身的人员,按有关规定追认为***。
三、责任
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四、抚恤和补助
各级***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 相应的补助和抚恤;对参加应急处理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应根据工作需要制订合理的补助标准,给予补助。
五、征用物资、劳务的补偿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结束后,各级***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对应急处理期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企业、个人的物资和劳务进行合理评估,给予补偿。
第七部分保障措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县有关部门、各级***府和卫生行***部门应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建设,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队伍建设和技术研究,建立健全统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体系,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技术保障
(一)信息系统。
建立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的信息、技术平台,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和传递等工作。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医疗救治信息网络,实现卫生行***部门、医疗救治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信息共享。
(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要完善县、乡镇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院)和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组织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的责任;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灵敏高效、快速畅通的***情信息网络;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设备条件;加强疾病控制专业队伍建设,充分承担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警处理、***情信息收集报告、监测检验评价、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职能。
(三)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按照“统筹兼顾、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逐步在全县范围内建成符合我县实际、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医疗救治体系。
1.急救机构。在县人民医院建立医疗应急救援中心,并根据需要选择综合医院急诊科建立急救网络。
2.传染病救治机构。县人民医院梅溪传染病区为全县传染病救治定点机构。乡镇卫生院根据上级规定设立相应的传染病门诊和隔离留观室。
3.化学中毒与核辐射医疗救助基地。市中心医院和市第一人民医院分别作为湖州市的化学中毒和核辐射医疗救治基地。
(四)卫生监督体系。
要明确职能,落实责任,规范***监督行为,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县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向各乡镇派出卫生监督分机构;对卫生监督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和在岗培训制度,全面提高卫生***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五)卫生应急队伍。
1.组建原则。按照“平战结合、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统一管理、协调运转"的原则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队伍。
2.组建方式和种类。县卫生局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需要组建县级卫生应急队伍。主要包括传染病、食物中毒、群体不明原因疾病、职业中毒和化学污染中毒卫生应急队伍,每类队伍各10人左右。卫生应急队伍根据其应对事件类型,在全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选择年富力强,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现场流行病学、临床救治、心理干预、实验室检测、微生物学、信息网络等专业的人员组成。
3.管理和培训。县卫生局建立卫生应急队伍资料库,对卫生应急队伍实行计算机管理;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情况,对队伍及时进行调整,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治能力。
(六)演练。
各级***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模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并对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卫生行***部门应根据自己的职责、权限和义务经常性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
二、物资、经费保障
(一)物资储备。
卫生、经贸和***门要加强沟通、协调配合,建立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物资和生产能力储备。卫生行***部门提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计划,有关部门负责组织、落实物资储备,***门保障物质储备经费。物资储备种类包括:药品、***苗、医疗卫生设备和器材、快速检验检测技术和试剂、传染源隔离及卫生防护的用品和应急设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卫生行***部门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向经贸和***门调用储备物资。卫生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要及时补充。
(二)经费保障。
***门按规定落实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的财***补助***策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经费,所需资金已在部门预算核定的,应按照有关快速拨款程序及时拨付;未在部门预算核定的,要通过调整部门预算内部支出结构和追加部门预算等方式,及时安排和拨付。
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多方筹集资金,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三、通讯和交通保障
各级应急医疗卫生救治队伍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通信设备和交通工具。
四、法律保障
县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定,根据本预案要求,严格履行职责,实行责任制。对履行职责不力,造成工作损失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五、宣传教育
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册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指导群众以科学的行为和方式对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充分发挥有关社会团体在普及卫生应急知识和卫生科普知识方面的作用。
第八部分附则
一、名词术语
重大传染病***情:指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病人或者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率水平的情况。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指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具有共同临床表现的病人,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指由于食品污染和职业危害的原因而造成的人数众多或者死亡较重的中毒事件。
新传染病:指全球首次发现的传染病。
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指埃博拉、猴痘、黄热病、人变异性克雅氏病等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已经发现,在我国尚未发现过的传染病。
我国已消灭传染病:指天花、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
二、预案的制定
本预案由县卫生局牵头制定后报县***府审批。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
县有关部门根据需要和本预案的规定,制定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具体工作方案和单病种专项预案,报县卫生局备案。
乡镇***府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参照本预案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制定本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报县卫生局备案。
三、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公共突发事件篇7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乡镇)应急预案编制指南(试行)的通知》(卫办应急发[**]215号)文件精神,规范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依法规范、科学有序、及时有效地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结合辖区实际,制定本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二、工作原则
(1)***府主导、社会参与
街道办事处在上级人民***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基层卫生组织、社区居委会、驻辖区单位、企业等共同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2)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定期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险因素的调查,及时发现各类危险因素,制定并落实相应的监测预警和预防控制措施;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居民自救、互救、逃生技能,提高各类组织和居民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
(3)快速反应,依法处置
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系统建设;做到早发现、早报告、及时正确处理;普及法律知识,加强***监督,保证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措施依法得到严格执行。
(4)群专结合,科学防控
应明确社区组织与专业防控机构的职责分工,发挥社区优势,广泛动员社区各种力量,培育志愿者队伍,积极配合,协助专业防控机构,依法、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强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属地管理的原则,实现条块间的有机结合。
第二部分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
成立**街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街道办事处主任**担任,副组长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副调研员**同志担任。成员包括街办各职能部门相关人员以及社区居委会主任(领导小组成员名单附后)。
二、社区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领导小组下设**街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公室,负责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指挥、组织和协调;监督检查各部门、各单位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履行职责情况。
办公室下设4个工作组
1、综合协调组:由******办、综治办负责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理和控制过程中的有关工作;协调做好社会稳定和安全保卫工作;负责社区内外联络及日常事务,及时汇报防治工作的动态。
2、应对防控组:由社会事务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助卫生部门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救治,信息的收集、分析及上报等工作;组织和动员居委会力量,开展自救和互救,参与群防群治。
3、宣传动员组:由******办、社会事务办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工作的社会宣传、新闻报道、普及防病知识。
4、后勤保障组:由会计核算中心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做好物资供应、经费筹集和后勤保障等项工作;并做好物资和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部分日常工作措施
一、社区应急处理日常管理机构
各社区、单位应有相应的部门承担本单位的应急处理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对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险因素的调查和隐患排查;组织技术培训;监督检查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重点做好学校、建筑工地等高危场所防控措施的落实工作;组织应急物资准备工作。
二、社区卫生应急技术机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技术机构负责本单位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协助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监督、检查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协助上级医疗机构开展病人的初诊、转诊和应急医疗救治工作。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报告与通报
1、监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运行、维护好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日常监测;接受上级卫生行***部门的监督管理和专业防治机构的业务指导,保证监测质量。
2、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卫生行***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隐患,也有权向上级***府部门举报不履行或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部门、单位及个人。具体报告内容、程序、方式及时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国家救灾防病与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3、通报: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按照上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机构的授权,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向辖区居民和单位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信息和应对措施,保障各项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第四部分***情应急响应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和终止
1、应急反应原则:接到上级***府发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时,街道办事处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作出相应的应急响应,组织做好应急处理所需的人员与物资准备,采取必要的预防控制措施,服从上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构的统一指挥和调度,支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的应急处理工作。
2、应急反应措施
(1)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组织本辖区各有关单位、社区居委会,协调人员、物资、交通工具、相关设施和设备,参加应急处理工作。
(2)配合专业防治机构,对辖区内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相关信息;协助卫生部门做好病人的隔离、医学观察工作。
(3)辖区内发生疑似食物或职业中毒时,及时向上级***府和相关部门报告,并协助卫生、安监及其他相关部门做好中毒样品的采集及其他各项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工作,配合做好现场保护工作,组织群众疏散,协助专业机构开展中毒原因调查。
(4)根据***府的信息和宣传要求,在辖区内做好宣传贯彻和解释工作;组织相关单位和个人开展健康教育和应急知识、技能的培训工作。
3、应急反应的终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根据上级***府做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终止决定,确定本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终止。
二、善后处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配合上级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报告和处理过程中,有、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第五部分保障措施
一、信息系统
各社区、单位应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系统,为上级卫生行***部门、医疗救治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监督机构提供相关信息。
二、医疗救治队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承担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并按照***府和卫生行***部门的规定,设置隔离和留观病床;承担或协助技术部门开展相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医疗救治和运转工作。
三、经费和物资保障
街道办事处应配合相关部门,落实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财***补助***策。各社区、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应急物资储备工作。
四、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街道办事处负责并组织社区、单位、群众组织,开展广泛的卫生宣传,充分动员社会和群众的力量,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材料等各种形式对社区居民广泛开展宣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普及教育,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指导群众依法、科学应对突发卫生事件。
公共突发事件篇8
摘要:当前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管理研究已经引起了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公共突发事件和应急信息管理内涵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共突发事件中应急信息管理的现状,并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应急信息管理
2001年美国的“9.11事件”、2003年的“SARS事件”、2005年初的“印度洋海啸”、2008年5月震惊全球的“汶川大地震”以及2010年“南方旱灾”等突发公共事件的频繁爆发,说明人类正时刻面临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潜在威胁,急需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和应对工作。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是近几年的事情,是在世界各地不断频发灾难性事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1]。信息管理作为公共突发事件管理的重要部分也随之受到人们的关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积极安抚好公众的情绪,争取不让公众作出非理智的行为。
1.公共突发事件与应急信息管理概述
1.1公共突发事件
国内外在多个学科领域都有进行关于公共突发事件的研究,对于这个概念并没有统一的严格界定,同时存在多种表述,比如“公共危机”、“公共突发事件”、“社会突发事件”等。虽然表述不同,但是他们所表达的主题是一致的,正如罗伯特.希斯(RobertHeath)所言:“他们使用不同术语来描述同一个概念——紧急情况、灾难或危机”[2]。
本研究认为,公共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它具有突发性、复杂性、破坏性、持续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1.2应急信息管理
应急信息管理就是以突发事件的全过程为基础,利用信息管理理论和信息手段,在应急管理过程中,全面、系统、准确、连续地收集、分析和利用与突发事件处置有关的重要信息,为应急管理决策机构提供足够的信息服务,从而进行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应急信息管理是一种非常态管理,换句话说是一个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做出正确的应急决策和进行有效的应急处置必须要有充分的信息支持。
2.公共突发事件中应急信息管理的现状分析
公共突发事件发生时常不在人的意志之内,也是难以避免的,重点是怎样迅速有效地识别应急信息,及时采取准确无误的应对措施避免或减轻对社会的影响。为实现这一点,我们需要有良好的信息管理水平,能够及时发现隐患信息并处理。然而,由于我国应急信息管理水平不够,限制了处理突发事件的效率。目前,公共突发事件中的应急信息管理现状大致有以下几点:
2.1***府信息纵向不对称
目前,我国形成了统一领导、属地管理的应急管理机制。公共突发事件发生时,源于对地方利益或者个人利益的考虑,***府总倾向于报喜不报忧,故意隐瞒危机信息,把重灾报成轻灾,或者拖延上报的时间,从而使上级***府无法及时、迅速的了解到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状况,迅速、及时的做出有效的处理决策。
2008年山西发生襄汾“9.8”溃坝特别重大事故,山西省襄汾县县委、***府领导谎报事故原因和性质、瞒报死亡人数,贻误抢救时机,导致遇难者人数上升到267人,1000多人受灾,酿成重大后果[3]。这一事件说明了***府行***管理系统对应急信息管理处于严重的失控状态。在此情况下,行***中枢不但无法做出及时、科学的决策,反而还要为下级***府瞒报应急信息的行为承担领导不力之责,承受民众的质疑与不信任的眼光[4]。由此可见,传统行***管理系统传递内部信息迟滞与失真,会严重影响***府公共行***职能在应急信息管理中及时、有效的启动和运作,也使得***府的行***权威与公信力受到严重损害。
2.2处理应急信息方式不当
2003年***之初,***极力掩藏真相,媒体的报道也是以正面宣传为主,信息的失真和扭曲导致公众陷入了恐惧和慌乱中,各种谣言猜测纷起;随后,***领导决定向社会公开***情,及时消除了群众的猜疑和不满,这足以说明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最好办法是信息公开透明化,以清晰信息克制模糊信息。试***掩盖真相、欺瞒公众,没有坦率地在第一时间公开真实信息,不仅会给外界形成一个不负责任的形象,突发事件也可能会进一步蔓延和恶化[5]。
2.3应急信息沟通力度不够
通常对公共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时,往往忽略了向社会公众传递适时可靠的信息,也难以从公众那得到公共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如此则违背了应急管理的全员共同参与原则。在面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情况下仅仅只依靠整合自己内部的资源,大多无法达成有效处置、减少损失的目的,因而解决资源瓶颈的有效途径便是从外部获取资源。如果没处理好***府、媒体和公众之间的关系,沟通不到位,不仅无法及时获得外部支持解决突发事件,也会造成负面信息的肆意传播,严重损害***府的形象和利益,对稳定社会的发展存在很大的忧患。
2.4对媒体的舆论引导存在问题
公共突发事件具有强大的破坏性,自然而然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基于公众高涨的情绪,如果引导得好,会向着突发事件管理的有利方面发展;反之,则会产生更加恶劣的后果。媒体反映并引导着公众的情绪,一旦社会突发事件发生,媒体有责任积极面对,将社会公众的舆论引导到正确方向上来。但是目前来看,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对媒体的引导往往不够到位,报喜不报忧,向公众隐瞒最真实的情况,没有发挥媒体本质的作用,并且对树立***府良好形象大打折扣,不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2.5预防公共突发事件意识薄弱
公共突发事件预警和预防的基础是应急信息意识,但是***府的应急意识往往不够。虽然我国信息化建设有所成效,但对应急信息管理重视程度不高,没有把它纳入到正常的信息管理中,不了解应急信息管理流程,没有深入把握应急信息的特性,所以不能辨别潜在的隐患信息,做到防患于未然。量变形成质变,要注重采集诱发和征兆信息,尽早发现并采取措施,最大程度地将公共突发事件扼杀于萌芽之中。
3.公共突发事件中应急信息管理的对策研究
及时、全面、客观、准确地掌握公共突发事件的动态信息,是做出正确决策的前提,也是应急信息管理能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制定应急管理信息策略的必要性源于信息在应急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3.1重视***府信息公开的建设
众所皆知,信息透明度不够一直是我国比较突出的问题,而确保信息公开是***府及其职能部门的义务。信息披露不力是造成***府处置突发事件中陷入被动状态的原因之一。我国目前处于公共突发事件的高发期,缺少透明度可能成为社会不稳定的严重隐患,造成事态的恶化。只有信息公开及时,公众才能适时了解情况,降低公众的恐惧感。所以,***府一方面要从组织上严格落实信息公开的工作,进一步完善***务公开建设,加强对外信息工作;另一方面要从认识上明确信息资源处于战略性地位,针对2008年颁布的“***府信息公开法”,严格从法律上来规范各级***府信息公开的责任。
3.2建立公共突发事件信息收集机制
奥斯本和盖布勒认为应急管理的目的是“使用少量的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钱***”。应急管理重在预防,而信息收集是预防的关键。首先,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突发事件信息收集网络。根据应急管理特点,建立以信息为核心,纵向***府一专业组织一媒体三级信息收集体系和横向社会一公众一网络多渠道联动收集机制;其次,建立突发事件信息库。零散的、临时的信息不能有效支持决策,需要运用科学的分类分级方法,加强对收集的信息整合再有效利用;最后,加强信息收集的硬件环境建设。有效的信息收集依靠于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但是,由于我国的资金投入有限,难以实现信息收集的完全现代化,只能在有限的资源下,尽量建立半科技化的信息收集网络。
3.3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媒体在某种程度上是***府和公众两者的共同“代言人”,是***府和民众沟通的桥梁。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加强与媒体互动沟通是非常关键的。新闻媒体的职责是保证新闻报道能实事求是,也在于沟通协调基础上的引导舆情。媒体应充分发挥应急启动的桥梁功能。事发之初,常规状态下的信息传递失灵,因信息阻塞引起各种猜测与流言。客观报道事件的真相,既有助于平息公众的非理性舆论压力,又有助于促进***府的系统化应急行为,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媒体自身的可信度;再者是发挥应急报道的中介功能。应急之时,不单是听从***府的声音,也不是只关注公众的言论,而是努力以新闻媒体特有的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公众与***府之间,构建起信息沟通、意见交流、情感对话的中介平台;然后是应急管理的纽带功能。事发之后,通过透视事件的本质,进行适度的总结与反思,客观地解读事件,公正地发表评论。
3.4重视信息安全问题
推动信息公开建设过程中,也要重视信息安全问题,处理好信息安全与公开的关系。应注意甄别保密信息,保密信息一方面包括国家机密,各级***府都很重视这方面的信息保密工作;另一方面也包括工作过程中的信息,如果泄露出去,会对工作带来损失。还应注意防止信息丢失、系统瘫痪、病毒攻击而导致突发事件管理的失误,影响社会的安全。同时还需注意对网络设备、通信设施、计算机设备、数据库等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杜绝信息安全隐患。
3.5提高预防公共突发事件的意识
***府应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方式,加强公共管理者对公共突发事件管理的信息意识、知识和技能。通过公共信息的传播、教育及多学科职业训练等途径,增强公众的应急意识。
3.6解决应急信息弱势问题
信息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信息不公平的表现。信息获取的公平,主要强调信息获取机会的公平;信息分配的公平,主要强调信息资源配置的公平[6]。因此,解决信息弱势问题的存在,应该从信息获取和分配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在应急信息上,要利用多种渠道去,拓宽覆盖面,且信息的表现形式要容易接受和理解;另一方面,“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信息社会中信息能力的分层,信息数字鸿沟的扩大和弱势群体增多,很大程度是由于有些人不懂得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机会缺乏以及学习能力低,应通过教育方式提高应急信息弱势者个人的信息素质。
4.结束语
公共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加强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把信息管理融入到应急管理,支撑整个应急管理的过程,能提高应急决策水平,也能更好地预防突发事件发生、减轻突发事件的影响。可以说,应急信息管理是应急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认真加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计雷,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13
[2]刘焕成.电子***务信息资源管理IM8.香港:天马***书有限公司,2003
[3]吴宗之,刘茂.重大事故应急顶案分级、分类体系及其基本内容[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3)
[4]许文惠,张成福,危机状态下的***府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公共突发事件篇9
一、总则
(一)目的和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请记住我站域名/]续的科学发展观,规范和强化***府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管理,全面提高***府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持社会***治稳定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县人民***府统一领导全县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工作。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公共事件实行分级处置。县人民***府负责全县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工作,乡(镇)人民***府负责本辖区内的较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工作和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先期处置工作。各级人民***府主要领导是本辖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有关工作。
3、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相关部门、单位密切配合,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
4、平战结合、***地结合、公众参与。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经常性地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充分依靠和发挥驻忻城部队、武警部队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骨干作用和突击队作用,充分发挥民兵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机制。
(三)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等法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责任追究的规定》等行***法规,***办公厅《省(区、市)人民***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来宾市人民***府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四)适用范围
本总体应急预案适用于本县行***区域内各类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
(五)突发公共事件类别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演变过程和发生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洪涝、干旱、冰雹、雷击、高温等气象,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公路、水运等重大交通运输事故,工矿企业、建设工程、公共场所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发生的各类重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供水、供电、供油和供气等城市生命线事故,以及通讯、信息网络、特种设备等安全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如鼠***、霍乱、炭疽、伤寒、传染性***型肺炎等)***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重大动物***情等。
(4)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以及规模较大的等。
(六)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等级
1、根据对已收集到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分析推测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级别划分为一般(IV级)、较重(III级)、严重(II级)和特别严重(I级)四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2、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级别的具体界定,县各应急专项预案应当予以细化。
(七)突发公共事件状态等级
1、根据已发生突发公共事件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可控性,突发公共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和一般(I
V级)四级。
2、特别重大(I级)突发公共事件
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O0万元以上,或产生特别重大社会影响或跨市、县(市、区)的突发公共事件。
3、重大(II级)突发公共事件
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如万元以下,或产生重大社会影响或跨市、县(市、区)的突发公共事件。
4、较大(III级)突发公共事件
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或产生较大社会影响,或跨县(市、区)的突发公共事件。
5、一般(IV级)突发公共事件
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或产生一定社会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
6、洪涝、地震、地质灾害的具体等级标准由县有关应急专项预案确定。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1、县应急委员会
按照“精干、统一、高效”的原则,县人民***府设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以下简称县应急委),作为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协调机构。县应急委成员为县长、副县长,有关部门负责人,武警中队负责人。
2、县应急委的主要职责是:
(1)贯彻落实上级应急工作机构的决策;
(2)审议决定本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重大决策;
(3)组织指挥协调忻城县范围内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4)协调跨县(市、区)突发公共事件处置;
(5)指导本县应急重点项目建设;
(6)承担自治区人民***府、市人民***府和县人民***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3、忻城县应急专项指挥机构
依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经县人民***府同意设立的县突发公共事件各应急专项指挥部、领导小组、委员会(如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等),是县应急委处置专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专项指挥机构,对有关应急专项处置工作实行统一指挥协调。
4、忻城县应急专项指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1)贯彻县应急委的决策;
(2)负责专项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工作;
(3)负责组织指挥专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4)负责专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日常工作;
(5)承担县人民***府和县应急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5、县应急委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县应急办),负责县应急委日常工作。县应急办设在县人民***府办公室,县人民***府办公室主任兼县应急办主任。县应急办成员由各相关部门抽调。
6、县应急办的主要职责:
(1)执行县应急委和应急专项指挥机构的决定;
(2)负责汇集、研究县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并提出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发展趋势预测及对策建议;
(3)具体负责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综合协调管理工作;
(4)负责救流、呼吁和接受外来援助;
(5)负责县应急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管理;
(6)承担县应急委和县应急专项指挥机构交办的其他工作。
7、县应急专项指挥机构日常办事机构分别设在忻城县人民***府各职能部门。
8、县应急委下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其主要职责:
(1)组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专家,为县应急委和县应急专项指挥机构提供决策咨询、工作建议和技术保障;
(2)根据县应急委和县应急专项指挥机构要求,参与应急监测、预警、响应、保障、善后处置等工作。
(应急组织体系***见附录)
9、各乡(镇)人民***府明确本级***府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领导和工作机构、以及专家咨询机构,负责本辖区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
(二)应急联动机制
1、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要做到县、乡(镇)人民***府及部门相互联动以及部门之间相互联动,互相支持,社会各方密切配合。
2、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区直、市直驻忻城单位、驻忻城预备役三营、武警忻城中队根据县应急委和县应急专项指挥机构提出的支援请求,按有关规定报经批准后,参加县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3、建立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联络员网络机制,负责沟通信息、协调业务、传达指令等方面的工作。
4、各乡(镇)人民***府应当创造条件实施统一接警、统一处警,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的先期处置能力和应急反应效率。
三、监测、报告、预警
(一)监测
1、各乡(镇)人民***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监测体系,负责相应突发公共事件日常监测的管理和监督,并确保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
2、各乡(镇)人民***府和有关部门的监测工作机构要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常规数据监测制度和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收集、分析、交流制度。对于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的信息,收集单位应当保密。
(二)报告
1、各乡(镇)人民***府、部门及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机构、突发公共事件监测机构、其他与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有密切关系的单位及其负责人、责任人是受理报告和向上级报告突发公共事件的责任主体。
各乡(镇)人民***府及有关部门应当设立公布110、119、120、122、12395等报告电话和电子网站(邮箱)。有条件的可设立统一的突发公共事件重大信息报告电话。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反映突发公共事件隐患和信息;有权举报各级人民***府及其有关部门、监测机构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中的不作为或违法作为情况。
2、突发公共事件报告时限和程序按照以下规定办理:
突发公共事件监测机构和有关单位获悉可能诱发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或发现突发公共事件后,应当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乡(镇)人民***府或应急工作机构报告。
事发地乡(镇)人民***府或应急工作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力量到现场进行复核确认,及时采取必要应急措施;情况严重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县人民***府和应急工作机构报告;情况特别紧急或重大时,可以越级上报。
事发地乡(镇)人民***府或应急工作机构,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及时续报。
(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范本见附录)
(三)预警
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工作按以下规定办理;
1、县应急办接到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报告后,要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进行调查核实、分析判断,必要时,组织专家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综合评估,识别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级别;
2、县应急办将识别确定的属于一般预警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向所在地乡(镇)人民***府 通报;将属于较重预警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向县人民***府通报;将属于严重和特别严重预警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向市人民***府报告;将属于特别严重预警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向自治区人民***府报告;
3、较重、严重、特别严重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级别报告经县人民***府批准后,以县人民***府名义向全县或事发地乡(镇)包括突发公共事件名称、预警级别、预警区域或场所、预警期起止时间、影响估计及应对措施、机关等内容的预警公告;
4、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公告可以通过广播、有线电视、通信网络、警报器和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对精神病人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新闻媒体、通信网络和人防等单位有义务按规定向社会发出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公告;
5、对于达到特别严重(I级)、严重(II级)预警级别的突发公共事件,县应急委或应急专项指挥机构协调各有关部门、各类应急处置力量进入应急状态,做好启动本总体应急预案或市应急专项预案的准备;
6、县应急办根据预警信息变化情况和专家评估意见,对原的预警信息提出变更或解除建议,变更或解除预警公告按预警规定。
四、应急响应
(一)先期处置
发生或即将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得到确认后,事发地所在的乡(镇)人民***府应当立即启动本级***府相关预案,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挥公安、消防、医疗救护等有关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先期处置。
事发地乡(镇)人民***府对事件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采取下列必要的应对措施:
1、立即实施紧急疏散和救援行动,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
2、紧急调配辖区应急资源;
3、划定警戒区域,采取必要管制措施;
4、实施动态监测,进一步调查核实;
5、向社会发出危险或避险警告;
6、及时向县应急办、应急专项工作机构报告,对无力处置或需要县支持、帮助的要同时提出明确的建议。波及其他乡(镇)的,要及时予以通报;
7、其他必要的先期处置措施。
(二)应急基本程序
1、县应急办、县应急专项工作机构接到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后,运用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范围、等级和可控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将分析判断结果和具体应急处置意见按有关规定向上级报告。
2、县应急委或县应急专项指挥机构接到关于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应当召集相关部门和专家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判明需启动预案时,直接决定启动县应急专项预案或本总体应急预案,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如下决定:
(1)对事发地的乡(镇)人民***府作出具体的处置指令;责成县人民***府有关部门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2)派出工作组、专家组或有关部门负责人赶赴事发地进行指导;
(3)调集专业处置力量进行抢险和救援物资增援,必要时,请求驻忻城部队和武警忻城中队给予支援;
(4)县应急委、县应急专项指挥机构有关领导赴现场组织协调。必要时,县长赴现场组织协调;
(5)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的指令;
(6)向县人民***府和市人民***府报告。必要时,请求市***府或市有关部门给予支持,向有关县(市)通报情况;
(7)落实中央、自治区、市和县领导同志的有关指示。及时将中央、自治区、市和县领导同志的指示传达到事发乡(镇)人民***府、县有关应急专项工作机构和县人民***府有关部门。同时,加强与事发地和有关方面的联系,掌握事件动态,督办落实情况。
3、县各职能部门接到县应急委或县应急专项指挥机构应急指令后,立即按照本总体应急预案、县应急专项预案和本部门相应预案的要求,研究部署各种行动方案,责成各有关领导及工作人员立即进入岗位,做好应急处置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组织到位,应急救援队伍到位,应急保障物资到位。
4、县应急专项指挥机构、县应急委领导到达事发地后,进一步了解先期处置情况,根据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和应急处置的需要,必要时,成立现场指挥部,立即研究制定各种应急处置方案,迅速开展以下工作:
(1)对应急行动中的重大事项作出决策;
(2)指挥协调抢险救援;
(3)组织指挥人群疏散、安置;
(4)对人为突发公共事件的肇事者及时进行监控;
(5)组织协调有关方面搞好保障和支援;
(6)向县人民***府及时报告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情况,事态发展难以控制时,报告市应急办或市有关部门。
5、现场指挥部一般由县或乡(镇)人民***府、有关主管部门、有关应急救援部门、事故责任单位的领导和有关专家组成。指挥长一般由县或乡(镇)长担任,全权指挥现场应急处置并承担相应责任。
6、事发地的乡(镇)人民***府,县直有关部门,以及区直、市直驻忻城单位等参加应急处置工作的单位、人员应当服从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现场指挥部根据应急处置的实际需要可成立若干工作组,负责抢险救援、医疗救护、卫生防***、治安警戒、交通管制、应急通信、人员疏散和安置、社会动员、特种应急、信息综合、新闻报道、应急物资经费保障、生活保障等工作。现场指挥部各工作组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
7、在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县专家组要迅速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并提出处置方案和建议,供现场指挥部和县应急委或县应急专项指挥机构决策参考。
(三)扩大应急
1、重大、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事件有扩大趋势或影响其他地域、领域时,由县应急委或县应急专项指挥机构决定进一步措施,组织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突发公共事件涉及全县趋于严重时,县应急委应当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广泛动员。需要市或其他县(市、区)提供援助的,上报市人民***府或市应急领导机构请求支援。必要时,县人民***府可提请市人民***府决定忻城县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一般和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发展为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事发的乡(镇)人民***府应当及时向县应急委和县应急专项指挥机构报告。县应急委和县应急专项指挥机构应当立即采取 相应的处置措施。
2、如突发公共事件中有港澳台或外籍人员份亡、失踪、被困,需要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关机构或有关国家进行通报时,由县外事侨务办公室或有关部门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办理;需要国际社会援助的,由县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
(四)新闻报道
1、突发公共事件的宣传报道严格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国内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通知》(中办发[20__]22号)和《自治区***办公厅、自治区人民***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自治区***宣传部关于改进和加强区内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实施办法>的通知》(桂办发[20__]42号)规定。
2、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县人民***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县人民***府的要求,适时向社会公众通报突发公共事件信息、采取的应急措施、救援工作的情况、存在的困难、介绍下一步工作安排等。
(五)应急结束
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对人员、财产、环境的危害已基本得到控制和消除,由县应急专项指挥机构或县应急委宣布现场应急结束,或提请市人民***府决定终止紧急状态,转入正常工作。
五、突发公共事件的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置
1、县应急委或县应急专项指挥机构协调、指导有关部门和事件发生地乡(镇)人民***府做好有关人员的安置、救济、抚恤,物资和劳务的征用补偿,灾后重建,污染物收集,现场清理与处置等工作。
2、事件发生地的乡(镇)人民***府和有关部门要继续做好灾民安置和灾民及其家属的安抚工作,恢复正常生活、生产和社会秩序。
3、事件发生地的乡(镇)人民***府负责组织卫生、环保等有关部门做好现场污染物或危险品的收集、现场清理、消毒、疾病预防、***情监控等工作,防止发生重大事故。
4、各乡(镇)人民***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在应急处置过程中紧急征(调)用的物资、设备、安置场所等,应当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予以归还;造成损坏或无法归还的,依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偿或作其他妥善处理。
5、县应急办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对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危害情况和当地重建能力以及可利用资源等进行初步评估后,迅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开展赈灾和恢复重建等工作。
(二)社会救助
1、县民***局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危害情况及灾民救济需求情况,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府救济、社会救济,并做好捐赠资金和物资的监督与管理工作。
2、县红十字会等公益性社会团体和组织要加强与国际红十字会等国际有关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吸纳国际非***府捐赠款助款物。
3、对于人为原因造成的事件,在事件中受害的单位、人员有权依法提请行***或司法救助,请求有关责任单位或责任人员给予赔偿。
4、县应急办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订社会救助工作方案,经县人民***府批准后实施。
(三)保险
保险监管机构应当积极督促保险机构根据自身的职责和任务,积极参与突发公共事件保险。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积极参与灾害事故保险。保险机构及时做好灾害事故保险承保,事发后快速勘查、快速理赔。
(四)调查和总结
1、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县及乡(镇)人民***府按照规定和要求成立联合调查组,全面开展事件调查,核实事件所造成的损失情况以及开展减灾工作的综合情况,总结教训并提出防范和改进措施,在规定时间内写出调查报告并按规定程序上报。
2、突发公共事件责任单位应当配合联合调查组开展事件调查,并做好自身调查和事件隐患整改工作。
(应急工作流程***见附录)
六、应急保障
(一)信息保障
1、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县应急办应当利用应急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地向县应急委或县应急专项指挥机构、现场指挥部提供抢险救援装备、队伍、交通、医疗卫生、物资、资金、专家数据和现场处置等信息。
2、县应急办会同各应急专项责任单位,提出实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和各应急专项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项目的方案,由县发展和改革局牵头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应急保障等基础数据库。
3、各有关部门负责本系统相关应急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并按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度报的要求,定期向县应急办报送;重要信息和变更信息要即时报送。县电信局配合做好县各应急专项信息管理系统之间传输网络的协调。
4、县应急办负责应急信息的综合集成,定期向县应急委和县应急专项指挥机构报告,提供咨询和建议。
(二)通信保障
1、县应急委或县应急专项指挥机构与现场指挥部之间应当建立应急指挥通信平台,保障县应急委或县应急专项指挥机构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过程的总实时监控。
2、县通信运营机构应当加强应急处置专用通信网、重要通信设施、线路和装备的管理和维护,建立可靠的应急保障措施。
3、县电信局负责协调县内各通信运营机构,确保应急指挥信息畅通,为县应急委或县应急专项指挥机构提供机动通信保障。必要时,县应急委或县应急专项指挥机构可依法紧急调用或征用其他部门和社会通信设施。
(三)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保障
1、县应急办会同负有应急抢险救助责任的部门和单位建立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信息数据库,并明确其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有效期限等。
2、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必须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储存环境、条件应当符合安全存放、方便调用的要求。严格执行调用登记制度和补充更新制度。
(四)应急队伍保障
1、县应急办会同各部门加强对应急队伍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指导,进一步优化、强化以应急专业队伍为主体、 社区志愿者队伍为辅助、驻忻城预备役三营、武警忻城中队为强大支持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体系,不断提高应急队伍快速反应和协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2、驻忻城预备役三营、武警忻城中队按有关规定做好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人民武装部门负责组建训练民兵应急救援队伍;***门负责组建训练消防、治安、反恐防暴特勤队和专业队伍;人防、卫生、环保部门负责组建训练防化、防***特勤队和专业队伍;地震部门负责组建训练地震紧急救援队伍;建设部门负责组建训练建筑、自来水、燃气抢险抢修专业队伍;环保部门负责组建训练环保监测和应急处理专业队伍;卫生部门负责组建训练医疗救护专业队伍;***门负责组建训练运输专业队伍;公路部门负责组织训练公路、道路、桥梁抢修专业队伍;通信管理部门负责组建训练通信保障专业队伍和通信抢修专业队伍;水利部门负责组建和训练防汛机动抢险、抗旱服务队伍;农业、林业、水产畜牧部门负责组建训练农业、林业、水产畜牧救灾专业队伍;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组建训练地质灾害应急救灾专业队伍;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组建训练液化气体罐车交通事故、压力容器抢险专业队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建训练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事故救援专业队伍;大、中型企业根据***府要求和企业生产安全需要组建训练相应的专职特勤队伍和专业队伍;其他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相应的专业队伍。一旦需要,确保各专业队伍能够迅速开赴现场开展救灾抢险工作。
县团委、红十字会、社区、街道负责组建训练有关志愿者队伍。
3、各应急专业队伍的总体情况、编成要素、执行抢险救援任务的能力,由负责组建部门每年年初向县应急委作出报告,重大变更要及时向县应急委报告备案。
4、各应急专业队伍要合理部署和配置,配备各类先进的救援装备、器材和通信、交通工具,制订各类应急处置专业技术方案,并积极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演练。
(五)交通保障
1、县交通局负责交通保障的组织与实施;县公安局负责道路交通管制;
2、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门要及时对事件现场实行道路交通管制,根据需要和可能组织开设应急“绿色通道”;道路设施受损时要迅速组织有关部门和专业队伍进行抢修,尽快恢复良好状态;根据应急需要,及时开通紧急运输,确保应急组织和调集交通工具,紧急疏散人员和输送物资;必要时,依法紧急动员和征用其他部门及社会交通设施装备。
3、交通、公安、公路、农机等部门或单位应当建立交通动态数据库,掌握各类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分布、功能、使用状态等情况。
(六)医疗卫生保障
1、县卫生局统筹安排各级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县红十字会应当组织群众和志愿者队伍,积极配合专业医疗队伍,开展现场医疗救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减少伤亡;根据事件的特性和需要,组织实施疾病控制和卫生防***工作。
2、院前急救体系,按照有关标准建站布点,农村也要合理设置和建立救护站(点),尽量缩短反应时间。
3、县卫生局负责应急医疗救护保障,拟订医疗救护保障计划,县经贸局负责应急药品保障,医疗救护计划经县人民***府批准后按计划组织实施。
4、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控制系统、信息系统、预防控制系统、医疗救治系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系统、卫生监督系统和社会支持系统,全面提高公共卫生管理和紧急处置能力。
(七)治安保障
1、县公安局会同武警忻城中队负责组织应急治安保障,明确包括警力集结、布控要求、执勤方式和行动措施等各项准备方案,经县人民***府批准后按计划组织实施。
2、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门要迅速组织事件现场治安警戒和治安管理,立即在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周围设立警戒区和警戒哨,维持秩序,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部位、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保护,依法严厉打击抢劫、盗窃和造谣、煽动等违法犯罪行为。
当地基层***府和社区组织要视情况及时疏散受灾群众。
3、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地的乡(镇)人民***府要动员、组织当地单位和群众,开展群防联防,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
(八)物资保障
1、县民***局负责救灾物资的储备、调拨和供应,负责基本生活用品的储备、调拨和供应;县经贸局负责应急药品的储备、供应;县农业局、林业局、水产畜牧局负责有关应急农业生产种子、养殖种苗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工作;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危险化学品救援物资储备、调拨和供应;县环保局负责有关应急环境监测设备、装备的配置和调拨;中石化忻城石油分公司负责应急油料的储备、调拨和供应;县粮食局负责应急粮食的储备、调拨和供应。
2、县有关部门应当与其他县(市、区)建立对口物资调剂供应的渠道,以便在需要时,迅速从其他县(市、区)调入相关救灾物资;必要时,及时动员和征用社会物资。
3、县发展和改革局、经贸局负责组织协调应急物资保障,拟订应急物资保障计划,经县人民***府审批后组织实施。
4、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存、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确保救灾所需物资器材和生活用品的应急供应。在保证一定数量的必需救灾物资储备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应急生产运行机制,实现救灾物资动态储备。
5、加强对储备物资的管理,防止储备物资被盗、挪用、流散和失效;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对储备物资予以补充和更新。
(九)资金保障
1、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的信息化建设、日常运作和保障,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相关科研和成果转化,预案演练、演习等工作所需经费,由各乡(镇)财***予以保障。
2、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所需的经费列入各乡(镇)财***年度预算,县财***视情况对乡(镇)财***予以补助;必要时,申请市财***补助。
(十)社会动员保障
各乡(镇)人民***府负责社会动员保障工作,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将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和影响范围内的动员对象动员起来,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的 应急工作。
(十一)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1、乡(镇)人民***府按照以人为本、平战结合的基本原则,以及“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把避难场所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鼓励利用现有设施因地制宜进行改造,逐步建成一批避难基础设施,确保疏散避难人员的应急需要。
2、县建设局、人防办、地震办等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负责紧急避难场所的建设、管理与维护,建立和完善紧急避难场所的使用制度。
3、加强城镇地下防护工程与地面紧急避难场所的配套建设。公园、广场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或改造可以将紧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其中,预留避难场所建设场地,完善紧急避难功能,增强应急避难能力。农村可结合本地地形、地貌特点,在方便与安全地区选定临时避难场所。
4、紧急避难场所工程建设必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确保质量,保持应急使用状态。
(十二)技术储备与保障
1、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技术储备和保障,由县教育和科技局组织、指导、协调,拟订技术储备与保障计划,经县人民***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2、县专家咨询委员会根据县应急委和县应急专项指挥机构的要求,派出专家组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重大决策和重大行动进行科学论证和提出咨询建议。
3、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以及各部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的建设,要充分借助县内外、市内外、区内外、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的专业知识、技术及人才的力量,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具有先进性、适用性、经济性。
4县教育和科技局要积极组织有关专家和科研力量,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科学研究,当前尤其要加强对洪涝、地质、地震、道路交通、矿山、危险化学品、重大传染病、中毒、高层建筑火灾、环境等方面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及先进的救灾技术、装备研究。
(十三)法制保障
1、县应急办会同县法制办按规定程序组织制订有关应急工作综合性或专项的地方性法规草案或***府规章草案。
2、实现应急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七、宣传、培训和演练
(一)公众宣传教育
1、各乡(镇)人民***府应当向社会公布有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增强社会公众的忧患意识和参与意识。
2、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社区、村(居)委会负责对本单位人员和人民群众进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知识和技能教育。使其增强法律意识,掌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避险、自救、互救的常识、技能及心理疏导方法,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3、县教育和科技局及有关部门应当制定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教育规划和计划,形成从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系列,在学校中普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知识和技能,并定期检查落实。
(二)培训
1、县人民***府建立领导干部上岗前和常规性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提高各级***府领导指挥、协调、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2、县人事局会同各部门建立公务员和应急管理人员上岗前和常规性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提高公务员应急工作管理能力和技能水平。
3、县人民***府和乡(镇)人民***府努力创造条件,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科普教育和专业应急技术培训基地。每年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公众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知识和技能教育培训。
4、各乡(镇)人民***府应急办公室按照分级管理、逐级培训的原则,每年集中专业应急救援人员开展1-2次的专业技能和综合处置能力培训,不断提高救援人员的快速应急救援能力。
(三)演练
1、县应急委或县应急专项指挥机构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各有关部门参与、跨区域的专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综合演练,检验各应急部门协同配合和各专业保障能力,提高应急队伍的快速反应和协同作战能力。
各有关部门按照本部门应急预案每年组织1至2次演练。
2、演练结束后,负责组织演练的部门要进行综合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和解决演练中存在的问题,修订完善本部门应急预案,并向上级相关部门作书面总结报告。
八、附件
(一)名词术语
1、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影响和威胁本地区甚至全国经济社会稳定和***治安定局面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2、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是***府组织管理、指挥协调相关应急资源和应急行动的整体计划和程序规范。明确规定突发公共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进程中,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以及用什么资源做等问题。应急预案包括不同类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专项预案。本总体应急预案是县人民***府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行动依据,同时也是指导县直单位、部门和乡(镇)编制应急预案的依据。
3、应急组织机构:是指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而成立的机构,通常包括应急领导机构、指挥机构和日常工作机构。
4、预测:是指预测机构通过各种监测途径采集到的有关事件信息,按事先确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级别、危害范围、程度等进行的理论推测,并向有关部门报告的制度。
5、预警:是指预警机构依照预测机构提供的突发公共事件分析推测结论,按预案的规定向社会和公众发出警报的制度。
6.应急响应:是指针对已判明的突发公共事件,根据应急预案采取的相应措施进行处理。通常应急响应分为先期处置、控制、消除、结束等阶段。
7、后期处置:是指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按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开展善后处置、社会救助、保险、调查和总结工作。
8、保障措施:是指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事件产生的危害而开展的提高应急行动能力及推进有效应急响应各项准备工作,包括通信与信息、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应急队伍、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治安、物资、经费、社会动员、紧急避难场所和技术储备等方面。
(二)专项预案目录
1、县洪涝灾害应急预案
2、县突发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3、县森林火灾扑救处理应急预案
4、县地震应急预案
5、县人民***府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6、县矿山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7、县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8、县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9、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10、县处理电力突发公共事件预案
1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12、重大动物***情应急预案
13、涉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三)预案管理
1、县应急办是忻城县人民***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县应急专项预案的管理部门。
2、本总体应急预案经县人民***府审定后实施,报市人民***府办公室备案。
3、本总体应急预案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修订、完善,由县应急办具体组织。每一次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都要对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应急专项预案及时进行重新评估,予以落实、更新和提高。
4、各乡(镇)人民***府根据本行***区域实际情况,参照本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级人民***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报县人民县人民***府备案。
(四) 预案实施的监督检查与奖惩
1、本总体应急预案的实施过程,根据需要随时向市和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接受市和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检查;各乡(镇)人民***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县应急专项预案的实施过程,接受县人民***府的监督检查。
2、本总体应急预案执行情况的奖励与惩罚按相应的法律法规执行。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由相应的职能部门负责制订,报县人民***府批准后执行。
(五)制定与解释
1、本总体应急预案由县人民***府制定。
2、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事件等级、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监测、报告、预警、应急向应、应急保障、宣传教育、演练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3、本总体应急预案具体适用由县应急办负责解释。
(六)预案实施时间
本总体应急预案自之日起实施。
九、附录
(一)组织体系***
(二)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
报告单位:
报告人:
报告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基本情况:
事件类型及可能级别:初步原因:
事件地点:
伤亡情况:
抢险情况:
救护情况:
财产损失:
已脱险和威胁人群:
现场指挥及联系人、联系方式:
预计事件的发展趋势:
需要支援的项目:
信息部门:
接收时间:
要求下次报告时间:
年
月
日
时
公共突发事件篇10
【关键词】 公共卫生管理;生活变动事件;流行病学研究;学生保健服务
【中***分类号】 R 18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0-0940-0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学校由于人口密集, 学生密切接触, 成为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 学生的安全与健康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笔者通过对2004-2007年广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了解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特点,为防制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即由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网络直接报告的广州市各地各类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2 判定标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判定标准参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2]。
1.3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及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 2004-2007年全市共报告学校突发事件146起,其中传染病类130起(89.04%),食物中毒11起(7.53%),其他化学中毒2起(1.37%),胃肠炎2起(1.37%),接种反应1起(0.68%)。发病6 852例,波及199 035人,无死亡病例,平均罹患率为3.44%。
2.2 人群分布 各类学校均有报告,其中托幼机构8起,小学109起,中学12起,中专及技校8起,普通高校9起。
2.3 时间分布 全年都有发生, 其中3-6月累计报告85起, 占全年报告的58.22%;9月报告24起,占16.44%。见***1。
2.4 地区分布 全市12个区县都有报告,其中越秀区22起,番禺区20起,海珠区18起,花都区17起,黄埔区16起,天河区14起,从化市12起,南沙区10起,白云区7起,荔湾区4起,萝岗区和增城市各3起。
2.5 事件类型分布 从发生频率上看,广州市近4 a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前3位的分别是水痘(45.21%)、流行性感冒(19.86%)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3.70%)。见表1。
2.6 报告及时性与事件控制效果评价 对首例发病到信息报告时间与整个事件持续时间进行相关分析,得出Pearson相关系数为0.716(P=0.000)。见***2。
3 讨论
3.1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
3.1.1 传染病类占居首位 以水痘、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为主, 因此要注意加强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必要时开展***情的主动搜索。
3.1.2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时间分布与学生的作息规律密切相关 学生放假后, 集体活动减少,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明显减少, 3月开学后突发事件数开始增多, 至4-6月出现高峰, 8月开始下降, 学期结束备考期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又有所增多。 提示应在学期的不同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3.1.3 小学占据较大比重 发生在学校的146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有109起(74.65%)发生在小学,提示要把加强小学突发事件的监控作为今后学校防病工作的重点。
3.2 主要影响因素 (1)广州市地处亚热带,年平均气温高,并且持续时间长,入秋后下降缓慢,客观上有利于多种病原生长;学校人口密集、学生接触密切、易感人群集中、寄宿的患病学生医学隔离困难,易发生各类突发事件[3]。(2)预防接种工作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很多传染病是可以通过接种***苗来保护易感者的。近年来,由于教育一费制和群体性接种事件等影响,学校等集体单位对于进行广泛性***苗接种落实难度较大,学生接种率低,无法形成有效的免***屏障, 从而易引起疾病的爆发性流行。2006年广州市大学城流感爆发***情中调查的286名学生仅有29名(10.14%)有***苗接种史[4];笔者对一起小学流感爆发***情调查发现,63名患病学生均否认近1 a接种过流感***苗[5]。(3)早发现、早报告和早处理对***情的发生、发展乃至是否演变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发病例出现后, 若不够重视或未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最后演变成为一起突发事件,这种现象在学校较为突出。研究显示,从首例发病到接到信息报告时间与整个事件持续时间呈现明显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632,P=0.000),即首发病例出现后报告时间越晚,整个事件持续时间越长,所以及早报告有利于突发事件及时控制。
3.3 应对策略
3.3.1 建立体系、完善机制 (1)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建立卫生应急机制和预案体系[6] , 健全卫生应急管理机构, 确保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及时、有效[7];(2)进一步提高信息报送质量和速度, 特别是流感样病例监测报告, 为早发现、早报告、及时预警、有效处置奠定基础[8];(3)完善疾病监测体系,尽快建立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决策系统;(4)加强宣传与培训, 广泛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宣传,强化应急队伍培训与演练。
3.3.2 加大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 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和免***接种工作,增强学生自我防病意识;加强校医以及社区医生传染病报告意识,尽早发现,及时报告;认真落实晨检制度和患病学生隔离制度,减少续发病例;另外,针对传染病流行特点,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减少漏诊和误诊病例。
4 参考文献
[1] 王陇德.现场流行病学理论与实践.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9.
[2] 卫生部办公厅.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北京:2005.
[3] 方利洪.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急体系建设.中国学校卫生,2004,25 (4):496.
[4] 李铁钢,刘,秦鹏哲,等.广州大学城流感暴发***情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7,23 (增刊):11-12.
[5] 李铁钢,刘维斯,秦鹏哲,等.广州市海珠区一起小学流感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热带医学杂志,2007,7(4):366-367.
[6] ***办公厅.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北京:2005.
[7] 王陇德.卫生应急工作手册.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