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日记篇1
上个月,我获得了班级“日记大赛”一等奖,老师给我颁发了盖有“大眼睛瞳瞳”红印的日记本和一支漂亮的钢笔。这段时间,老师一直没有举办班级“日记大赛”,也没发奖品,可我依然坚持一周写六篇日记。我爱写作,觉得很有乐趣。
为了鼓励大家写日记,老师把我当做好的典型,在班里连续表扬我几次。老师对大家讲:“我们班于越的日记写得很好,每篇都在用心写,而且能坚持。”第二天,又跟大家讲:“于越写的作文有好几篇已经在《小学生优秀白云飘飘网》上刊登了,大家有兴趣可以上网看一看。另外,大家如果愿意,可以借于越的日记本看看,学学于越怎样写日记。”老师这样看重我,表扬我,我的心里美滋滋的,因为我写的东西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认可。其中有几篇老师还给我写了评语。其实,我坚持写日记并不是为了拿奖品和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是为了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坦白地说,写日记确实挺累的,也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要想自由自在,多一些玩的时间,也可以不用那么辛苦。可是,我有人生奋斗目标,我得持之以恒地写下去。“天才在于积累”,我不是天才,所以就要好好积累知识,使自己变成天才。
我爱写作,我想当作家。
金州新区实验小学三年二班 于越
写一篇日记篇2
一、自由写作的实现可能
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有一个误区――不太注重学生的写作状态。学生愿意写作或不愿意写作,与他所处的知识状态、心理状态有关,这些因素往往被一线教师所忽略。每个学生都会有一个写作的“爆发”期,是什么激励了他的写作,形成他最佳写作状态的因素可能是什么,值得深入研究。
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的随笔或练笔都比课堂作文要好,原因很简单,没有命题,学生爱写什么就可以写什么,即使写得不好,也不计分。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如果写作是处在一种自由状态下,学生将能发挥出他的潜能,而不必说假话。例如,QQ空间日志上、博客上、微博上都有很多精彩原创语段。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基本具有个人的思想,更有个人的思维空间,这时若有足够的自由平台,学生的才思也会如泉水般喷涌出来。
二、自由写作的训练策略
新课改不仅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也要尊重教师的教学个性,所以,应该鼓励教师自由和民主地实施教学。在不违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选择最得心应手的方法,以获得作文教学的最佳效果。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日记接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笔者利用所任教的高一(9)班和高一(10)班做了一个学年的实验,让博客、随笔、QQ日志、班级日记接龙等成为了活动式写作的平台和园地。学生在这些平台上,尽情展示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体会,不再表现出在应试作文中的种种限制。笔者在此重点介绍班级日记接龙的写作实践。在实验班级里,第一学期是整个班级共同完成一本“日记接龙本”,全班同学大概轮流两次或三次,一学期下来,总共写满两个大笔记本,大概有150多篇学生作品;第二学期,为了改善第一学期轮流次数少的问题,笔者将全班同学分为四大组,四本“日记接龙本”同时轮流,一个学期下来,轮流最多的同学一共写了6篇作品,四本接龙本合起来共收录了学生近300篇作品。在“日记接龙本”里,学生可以畅谈自己的生活体会和情感世界,还有合作创作和交流创作,这就大大地吸引着学生进行写作。
三、自由写作教学的效果
这一学年里学生共完成了8篇考场作文,在这些考场作文中即使是一些得了高分的作文仍然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依旧存在大家经常批评的那些通病:结构简单、拼凑痕迹明显、素材陈旧等。但是,学生在“日记接龙”中自由创作的作文却出现了令人惊喜的佳作,引起了笔者对自由作文教学训练的思考。
1.学生的写作热情很高
实行“日记接龙”后,笔者发现,学生对写作文没有了恐惧和压力,他们可以自由地写,不再视作文为难事。其实,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都是一个宇宙,给了他们自由作文的平台后,他们自主表达的意识被唤起,学生开始认识到写作文其实就是“我手写我心”,只要从自己的身边寻找写作的材料就可以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明显提高,由应试作文的“要我写”变成了自由作文的“我要写”。
在“日记接龙本”里,笔者发现了一大闪光点,同学们合作创作,共同完成写作,这就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在合作创作中体会到了快乐,从心理上克服了畏难情绪,从而化被动为主动。另外,老师的评语和同学间的互评欣赏更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全员写作的积极性。
2.作文题材的涉及面较广
自由作文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现实生活的门,他们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自己的生活,把思维的触角伸向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在600多篇的“日记接龙”中,学生们展现了一个个真实的自我,他们所选题材的涉及面非常广,与应试作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有写亲情爱情的,有写兴趣爱好的,有写电影电视的,有写读书随想的,有对自己日常生活的记录,有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判,有对种种常见问题的思考,120多名学生用自由的文字展现了一幅中学生最真实的生活全景。
在几百篇学生作品中,最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高一(10)班第二小组同学共同创作的小说集《五五版多啦B梦之决战2012》,本集由15篇作品组成,全体组员充分发挥想象力,将动画《多啦A梦》进行改编,小说人物为本班同学,故事背景为高中生活和当前热点时事及“2012”这一预言,小说写出人物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并共同努力拯救地球的全过程。全篇小说所展示出的是学生多种题材的结合,表现出学生在历史、地理、化学、物理等方面的知识,所描写的生活场景充分展现了真实性和虚幻性的结合。
3.语言表达形式丰富
应试作文的题目对学生写作的限制较多,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的构思往往千人一面,尤其是语言表达的形式更是显得非常单一,对一个固定的题目多数学生会不自觉地形成一种固定的语言表达形式,假话、空话、套话现象严重,经常会陷于套用某种模式、范文的尴尬境地,自由作文几乎没有什么限制,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令人耳目一新的作文不断出现,不少同学甚至尝试写戏剧、童话、寓言等,总体呈现一种百花齐放的姿态。
在几百篇的“日记接龙”中,语言的丰富性在学生作品的题目中有突出表现。如“我们都被这世界温柔地爱过”、“凤爪在践踏安全”、“围观是一种暴力”、“拿什么填充你,我的人生”、“闲情归落照”、“给自己一个悬崖”、“逆风的香”、“那些被允许任性的年代,叫做青春”、“学生的‘武器’――桌子”、“天气埋没不了志气”、“两只眼睛,两万颗星星”、“太阳的东边、月亮的西面”等等,在学生作品的题目中,笔者仿佛看到了学生为写好文章在努力思考,更懂得他们是发自真心地想用好的语言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写一篇日记篇3
这不是我刚开始写日记那会儿写的嘛,真想看看当时的***记写得怎么样。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我轻轻翻开了第一页:
10月1日,天气晴。
今天是国庆节,大家都很高兴,可我却好难过,好难过,因为小花猫偷吃了爸爸买给我的金鱼,我太生气了,就打了小花猫一下,小花猫吓得逃走了。我好可怜,小金鱼没有了,小花猫也逃走了,这下我什么也没有了,谁还来倍我玩呀?
我真的好难过,好难过!
看完之后,我不禁暗笑自己当年的日记幼稚得可怜,没有排比句的气势和郎郎上口,也没有比喻句的优美,更没有拟人句的形象贴切,有的只是几个用来用去的词语。
可当我一页一页翻过去时,心里竟有种酸酸的味道。合上本子时我深深叹了口气。
我当年的日记的确是幼稚,甚至有点傻,可是,你敢说我这篇日记上有半点掺假?答案是否定的。这篇日记上字字多表达了我当时的感受,虽然它没说我当时的心理难过地像什么,怎么样,怎么样。可是在这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我当时难过的心情。
而现在的我,写的日记有几篇是真实的?为了凑字数有时我还会莫名其妙地添上几句话。对我来说,写日记就是一件苦差事,心里不想写却必须得写。说得难听一点,我写日记恐怕就是为了交任务吧!
以前,我什么也不用想,看到什么,想写什么,不用怕别人说,拿起笔就把这些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可现在呢?写得不好,又怕别人笑,结果稿纸在地上“开了花”,这样捧出自己的“得意之作”
可惜,技不如人,于是抱怨身边没什么题材,可我哪里知道,我身边到处是故事。
有时,我又会双手拖着下巴痴想,真的是我周围没什么事可写,还是我边了呢?现在,我明白了。的确,我变了,我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
写一篇日记篇4
觉得很是无聊,就翻翻以前写的日记,呵呵,别有一番收获。
当我再打开我的日记的时候,总有些许的感动。你肯定会感到惊讶,一个男生怎么会有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对我来说是一个感情的发泄,那里记录着我的喜怒哀乐,记录着点点滴滴的感动,我是受一位恩师的鼓励,才坚持写随笔的。我的语文老师对我说,你有随笔是个好的习惯,如果你坚持下去了,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这对你来说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我从初中一年级的时候试着写随笔,一直写到现在。不仅让我提高了语文素养,更重要的是那一本厚厚的随笔就是我成长的历程。
闲来无事的时候,很是无聊之余,便翻开了过去的故事。看了看,我笑了,很开心的。那里有我认识的人,有过去最真实的记忆,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样。其中有几篇随笔是我写好用胶带粘牢的,写的什么内容我自己都忘了,因为下标的日期是2008年6月24日。其实我真想打开那里看看到底写的是什么,呵呵,也确实充满着好奇。但后来我一想,既然当年是我特意用胶带粘牢的了,原因就是不想让任何人看,包括我自己,因为一旦打开那篇随笔就会破掉。所以那篇随笔就成了一个迷。但估计一定是我最伤心的往事吧,把它尘封起来,永远的藏在2008年6月24日那天。我想最初的用意也如此吧!
我想这样也好,不管是伤心的往事也好,还是值得纪念的往事也好,都永远的停留在那一天。我没有必要再为那段故事而或喜或忧,过去的不代表现在。珍惜现在的生活才是王道!今天天气不错,呵呵,阳光明媚,晴空万里,站在阳台上,望着远方,看着蓝蓝的天,高高的云,这心情怎一个爽字了得?
写一篇日记篇5
两会是提升***报权威性和新闻品牌的重要平台。面对一年一度的两会,通辽日报高度重视,加强了两会报道的策划。在2012年两会中,我们根据市委、***府中心工作策划了“开放转型 创业富民进行时”重点报道,一共三篇稿件:“(新型工业篇)吹响新型工业化号角——全力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现代农牧业篇)奏响现代农牧业序曲——推动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再上新水平”;“(三化互动篇)打响三化互动攻坚战——推动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崛起步伐”,为两会营造了浓郁的发展氛围。我们还策划了“两会观察”栏目,记者撰写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从两会看我市提升服务业竞争力”,“迎来扶贫攻坚新阶段——从两会看我市扶贫战略部署”等稿件均不同程度强化了会议的解读深度。除此之外,我们还策划了“数字两会”、“昨日会眼”、“两会时评”、“有话直说”、“镜头中的两会”、 “视觉两会”、“心系民生”、“两会博客”、“与代表委员面对面”、“议案、提案、建议点击”、“会场外”等栏目,在三天的时间里,记者共采写稿件100篇,拍摄刊发***片50余幅,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2013年两会中,我们以“规定动作不出差,自选动作出亮点”为会议报道总目标,加大了会议议程以外的“自选动作”的力度。根据市委、***府中心工作策划了“两会关注”重点报道,一共四篇稿件:“(工农牧转型篇)实力通辽:转型提质强起来”;“(改革开放篇)活力通辽:大开放大气度大发展”;“(持续发展篇)美丽通辽:持续发展靓起来”;“(改善民生篇)幸福通辽:创业富民笑起来”,为两会营造了浓郁的发展氛围。我们还策划了“深度观察”栏目,记者撰写的“深入推进‘四化’互动——从两会看我市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协调互动”,“稳定增加贫困农牧民收入——从两会看我市扶贫战略部署”等稿件,均不同程度强化了会议的解读深度。除此之外,我们还策划了“数字两会”、“***表两会”、“两会特写”、“两会漫话”、“我的履职故事”、“与代表委员面对面”、“两会议***厅”、“实话直说”、“发言席”、“昨日会眼”、“视觉两会”、“两会影像”、“会场外”等栏目,在五天的时间里,记者共采写稿件200多篇,拍摄***片200余幅。
在两会报道中,我们努力做到改变文风,亮点纷呈。今年两会,我们借鉴他省平面媒体的经验,进一步推出“昨日会眼”这个栏目,旨在将以前的花絮做深做透,这是对广大记者的一种考验。“昨日会眼”这个栏目关键在于落实,否则就是一句空话。在以往采访实践中,有的记者不知怎样抓,应此说,两会的功夫在于会前的谋划,将工作做实、做细是两会报道成功的关键。记者部为了使包括“昨日会眼”这个栏目在内的所有规定与自选动作成为两会的亮点,订制了“两会记者采访详细目录”作为内部使用,详细目录每人一张。详细目录除了记者每天规定、自选动作外,还给每位记者量身订制了一套标题,平均每位记者为6个精致标题,参会记者一共20多位,光标题就订制了100多个,给广大记者提供了许多思路。经过努力,包括“昨日会眼”在内的一些栏目成为此次两会报道中的亮点,“昨日会眼”栏目稿件较以前有深度、角度新、笔法活、有看头,其中“女代表的民生情结”、 “隔墙共议‘看病’题”、“更加突出的民生”、“大招商,招大商,以商招商”等等,均改变了严肃、干巴巴的写作惯性,实现了文风上的一次小小的突破。
写一篇日记篇6
三月三日就是广州市中小学的开学日,寒假作业写完了吗?不少学生这几天加入“作业赶死队”,进行最后的疯狂冲刺。在广州某网站上,有妈妈发帖“吐槽”称,寒假包含春节,孩子根本无心写作业,家长也无暇督促。也有家长“晒”出就读小学二年级的孩子的寒假作业清单,内容之多让人惊讶。记者了解到,广州市一些中小学已经着手探索,以开放性、探究性的寒假作业代替传统的书面作业,但是也有家长认为这其实是在折腾家长。
抱怨 孩子作业难做完,全因量太大
日前,网友“细雨夜无声”在网上发帖问:“大家的娃寒假作业完成了吗?我家的在‘赶死队’中。”这位妈妈说,年前孩子想得很美,还去***书馆借了书打算过年时看,结果回老家十多天里,写作业、看书的时间加起来不到2天,其余时间都玩去了。“回来后当了两天‘赶死队队长’,现在说还剩下3个大作业:需要背诵的国学文章2篇,2篇读后感,5篇周记。”
记者了解到,有些小学贯彻了“分层作业”,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不同来布置个性化的作业。有家长介绍,老师要求期末考试没有达到满分的同学在寒假期间写5篇读书笔记,她的女儿得了满分,就免去了这项作业,只需每天练习写字,加上数学的一页口算,很轻松。
但也有学生写到“吐血”。一位家长晒出了孩子寒假作业的清单。孩子上小学二年级,寒假作业:60页的数学口算一本,已完成;小学生报的数学评价一本,还剩十多页没写。语文生字表共八单元,每个字写三次、组两个词,还剩四单元。小画报,未做;课外阅读20本书,读了不到10本,读后感还剩两篇未写。英语要求每天听一课,听了不到10次。众多家长感叹:“作业实在是太多了!”
有家长认为,孩子做不完作业,主要原因还是作业量实在太大。比如,寒假除了要做一本语文作业,还要写5篇周记、两篇读后感,临一本字帖。默写上学期学过的所有单词,每个单词写一行。有小学二年级的家长问:“小孩总共都不认识多少字,却要写那么多文章,包括读书笔记,这科学吗?”
讨论 家长应督促孩子做作业
一些学生和家长也坦承,作业写不完,还是因为时间没有分配好。番禺区的家长吴先生告诉记者,孩子放假了,大人还没放假,老人督促孩子做功课也不得力。等到大人放假了,全家又一起出门游玩,根本不可能写作业。最后只能“沦落”到开学前突击。
海珠区昌岗东路小学校长杨青桦认为,家长应该关注、参与和引导孩子完成寒假作业,而不是仅仅简单地问一声“你的作业写完没有”。“比如说寒假阅读,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阅读,在读书的过程中有交流,知道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再加以引导。”她认为,应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在时间分配上要科学合理,最好是每天保持一定的量,到开学前夕全部完成。
老师 尝试布置个性化作业
近年来,有不少中小学尝试在寒暑假作业中布置开放性、个性化的作业。
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的学生们完成寒假作业基本不需要答题,他们在“做项目”。该校初二物理备课组让学生在寒假选取某些实验项目进行实际操作,拍照并冲洗出来,贴在“我的物理寒假作业”纸上,供同学们分享。生物备课组提供了两类“作业”让学生二选一,一类为纸笔类,学生要自选主题,撰写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小论文。一类为制作类,学生自主制作生物标本、模型等。语文备课组要求学生做志愿者,抒写做志愿者的过程与体验;或者采访亲友里的成功人士,并写出访谈过程。
家长 部分个性化作业是在折腾家长
“自从孩子上了小学,我就开始重修手工课了。 ”“儿子呼啦呼啦睡了,老爸老妈加班做老师布置的作业!”“现在找工作拼爹,做功课拼娘。”近来,不少家长在微博上吐槽,称孩子所上的小学以布置个性化作业的名义,三天两头布置出小报、做灯笼、废旧材料创意设计等各种雷人的作业,远远超出孩子的能力,令家长疲于应付。
写一篇日记篇7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基础训练
高中英语写作面临的问题:
(1)母语干扰问题。我国学生在学外语之前,已经熟悉了汉语的表达习惯,汉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这使他们在学习外语词汇和语义结构时受汉语词汇和语义知识的影响很大。在英语写作中表达方式不遵从英语的表达或思维习惯,而按照中国人的表达方式或思维方式强行组成词句,在写作中出现大量的“中文式英语”。
(2)缺乏整体性。中国学生的语篇布局能力较弱,不懂得在写作中使用语篇联结手段将写作主题有机地连接,意义很难连贯。即便一些在英语词汇、语法等方面基本功较扎实的学生,作文中仍存在少连贯、因衔接方面的错误(累赘与重复、残缺不全、含混不清)而使意义模糊等问题。
然而,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必须从平时的课堂教学抓起,需要从基础上下功夫。注重基础策略。只有持之以恒,才可滴水穿石。
策略一:夯实写作语言基础,加强词汇、语法、句型教学及操练
英语属于结构语言,有自己的基本句型、固定搭配、固定短语等,有自己特定的词法和句法,要想在写作中灵活运用它们,就必须加强训练。如在进行词汇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教足词汇量,还要讲清楚每个词的每个意义的使用条件、用法及搭配关系,进行典型同义词、近义词比较,点出构词法等,即重点词的运用分析。在通过例句说明的同时,让学生模仿造句,使学生真正掌握其用法及语义特点。学生只有在较好地掌握了充足词汇量的基础上,写作时才能做到随心所欲地选择适合文章主体和风格的词、意义确切的词、表达清晰和生动的词、形象具体的词,以及符合英语惯用法的词,以达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策略二:优化写作实战训练
多种形式的写作实战训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思维和想象的能力,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进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1)、开展各种兴趣活动,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
利用校园广播。指定书面表达好的同学写好英语稿子,在校园广播时间进行朗读,这样既展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可以以点带面,促进大部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利用校园厨窗。鼓励学生每月出一期自己写得英语稿件,并经过老师的批改,选择较好的稿件贴在英语厨窗,让全体学生阅读,促使学生积极投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2)、坚持让学生每天用英语写日记。写日记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而且促使他们用英语进行思维。在日记里,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可以表达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以及对自己人生的看法。这种方式为学生使用英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虽然一开始学生感到有很多困难,有的无话可说,有的像是在记流水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感到写日记是一种乐趣,渐渐地把它作为一种习惯。
(3)、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语篇结构的理解能力。例如,可以通过连句成篇或排序成文来训练学生表达的逻辑性和准确性,辨别主题句、扩展句和结尾句,逐步掌握写作技能。还可以把复述课文与语篇写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对结构不清晰、细节较多、杂的课文,可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来疏理语篇大意,引导学生把答案串联成文进行复述,数遍后,再默写下来。也可用提供keywords 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复述,这样有利于强化词汇、短语和句型,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学生对语篇的感受能力。
策略三:加强写作技巧指导
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认真审题立意,认真分析所给材料,对所给材料进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从材料中提炼主题,这是作文成功的关键。高中英语书面表达体裁主要有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文体的不同来选择适当的语言表达,以做到“有的放矢,表达清楚”。一般而言,记叙文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写作时要明确清楚地表达。记人时要注意介绍人物的身世、经历和主要事迹等;叙事时要描写事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叙述清楚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等。而议论文要求学生就某一方面的问题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议论文一般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来安排层次。 在写作过程中要通过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提高自己的表达层次,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策略四:将写作与听说、阅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写一篇日记篇8
过去我不太把这类游记类文章作为思想,而最多、充其量也只是当作随笔、散文。但现在当我细细琢磨自己在海外的游历时,感觉还真是思想的旅行。出趟国实属不易,所以大家都特别珍惜这样的机会。珍惜的法子很多,有的人带着相机,下车就拍;有的人把钱包准备得鼓鼓囊囊,见物便购。这些容易做到,我也不例外。拍照,我虽达不到摄影艺术家的水准,但布局、构***,人与物的情形,还能掌握,特别是我注意不把游客摄入镜头中,使画面多了份纯净、原始的生活态。回来后,请懂行的人评论评论,就又多了份美感和借鉴。购物也是,我不会完全按照领队的意思,而是循着自己的足迹,因此能淘到诸多当地的特产,甚至是手工艺品,而且花钱又不太多。
我还有一个法子,就是记日记、写随感。为了记日记,我会在观览途中不停地询问,专注地聆听,不断地思考,看到中文书刊还会用外币买上几本。我基本上每天都写,有时出行前就写。2005年3月那次去台湾,回来在香港转机,夜里我就在香港朋友提供的公寓里,就着行李箱写访台的总结性文字,生怕回来一忙就无暇顾及。在境外,我一般都是一天写一千字左右,或记日记,或写***成文的随笔,有时还交叉着写。在德国那次学习时间长,有半个月,白天我通过行走观察、听课提问进行学习,晚上通过记日记、写访德观感进行思考,回到国内一整理,日记篇天天有,有时一天还写两次,同时有随记四篇,形成了两个系列。去北美那次,我每天晚上都记下所见所闻所感,回国后写了篇《文化北美》,并以“紫玫”的笔名登在了《人民日报》的《国际副刊》。以后每次出国我都要写一到两万字。有时实在太累太困了,眼皮都睁不开,但我仍然就着台灯在纸上沙沙沙地书写着,把流淌的当日印象、即时感悟注入笔端、变成再也忘不掉的文字。
读万卷书,了不起;行万里路,一样了不起。我想,行万里路有时甚至比读万卷书更为重要。我一直说不上是什么缘由促成我下这个结论,但当读到这句“旅行是思想的接生婆”时,我对自己多了份自信,也可以说是信服。学而不思则罔,只读书不思考不运用,就会成为“书呆子”,而旅行一定会促成思考,而且能催生、接生出思想这个“婴儿”。我的经历如此,相信不少的人也如此。
写一篇日记篇9
呼~又是星期六和星期天,虽然是休息的2天,但是也是我最讨厌的2天,老师每次都让我们写3篇日记,自己的隐私不想让她知道,就找了张纸,把这三天的日记再抄一遍,老师却说我不合格!故意打探别人的隐私,不想让她知道就只抄这3篇,他还非得让我把日记本交上,恨!难道他不懂什么是隐私吗?哪怕一个从未被人注意过的小小人物都会有自己的隐私,更何况我还是一名学生!他怎么可以这样不尊重我?!日记也不在乎字数的多少,只要把一天是事情记下来就好,由于我写的字很小,有很挤,老师就批评我说
写的太少,看看人家写的,你会不会写?!“你会不会写?!”这句话一直在我脑海里徘徊,一股无名的怒火窜上了我的心头,作为一名老师怎么可以这样?!我发自内心的瞧不起她,真的,发自内心的.
写一篇日记篇10
《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从历史编撰角度来看,《左传》在叙述历史活动时有概述,有直述,对于主要的历史事件必叙述其前因后果,给人以完整清晰的印象。在记述事件的同时,书中又重视记述人物的言行,反映出社会的各种情状。更为重要的是,《左传》创造了“君子曰”等多种史评形式。在《左传》中,冠有“君子曰”、“君子以为”、“君子谓”等语者,约80条。此外还有直接发表议论,直接引用他人言论及论证、预言等形式。《左传》通过以上形式,表述了对历史的看法,从而开创了中国“史论”之先河。
汉代司马迁作《史记》时继承了《左传》作者直接评史的方法,在正文的篇前有序,篇后有“赞”,或加之以“太史公曰”,这些都是作者紧扣史实发表议论的著名文字。有些篇章的序文,则有对某一历史时期的特点或对某一社会问题加以经验总结性质的论述,它比之《左传》的史论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使《史记》既成一部“信史”,同时又是具有深刻思想性的历史巨著。
这种紧扣事实由作者直接发表评论,阐明观点、意见及看法的“史论”笔法,在《焦点访谈》中有着普通的运用,从位置的安排上看,有篇前、篇中和篇后三种方式。
2001年6月3日播出的《信封里的真相》中,针对存在的“药品回扣”现象,在讲述发生在浙江省宁波市的“药品回扣”事件时,节目就首先由主持人发表评论:“收受药品回扣,不仅会导致整个社会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加重国家和患者的负担,而且还会严重破坏医德医风。”
2002年1月17日播出的《兑付不了的假国债》,反映的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假国债事件。在叙述了佳木斯市郊区财***局出售假国债,造成住房公积金流失的事实后,篇中记者直接出面评论:“……而更为严重的是,出售假国债这种行为不同于一般的破坏金融秩序,它破坏的是在百姓中认可程度极高的国债的信誉。”
2002年3月22日播出的《法律不是儿戏》中,对于江西省彭泽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办案人员乱***的问题,在节目的最后紧扣事实直接用评论来阐发观点:“打击经济犯罪,维护经济秩序是公安局经侦大队的重要工作,而严格***,依法办案,则不仅仅是***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代表和维护群众利益的根本体现。所以,我们的***人员只有时时刻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提高自己的***办案水平,才能维护法律的公正,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这些位于篇前、篇中和篇后的评论,借鉴了“史论”笔法,精练而准确,鲜明地表述了传播者的意***。
二、《焦点访谈》中“寓论断于序事”笔法的运用
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说:“古人作史,有不待论断而于序事之中即见其指者。惟太史公能之。”“寓论断于序事”,这确实是太史公书的特点。司马迁不用专门说一些议论的话,就可以在史实的叙述中把自己的论点表达出来,这是他表达历史论点的特殊形式。这种笔法为他以后的历代史家所尊崇。
在《焦点访谈》中,对于“寓论断于序事”笔法的运用有以下几种最基本的形式:
1.借用他人的话语
司马迁结合具体的史事,吸收当时人的评论或反映,不用作者出头露面,就给一个历史人物作了论断。更妙的是,他吸收的这些评论反映的都是记述历史事实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本身也反映了历史事实。这样写来,落墨不多但又生动、深刻。作者并没有勉强人家接受他的论点,但他的论点却通过这样的表达形式给人以有力的感染。
《焦点访谈》在2002年3月21日播出的《名鳖之争》中,也采用了这种笔法。《名鳖之争》反映是杭州市养鳖协会乱评所谓名牌鳖的事件,对此问题,《焦点访谈》就借用了国家工商总局广告监管司监督处处长的话来作出论断,表达观点:“……它不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形成,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同时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2001年11月30日播出的《当孩子落水的时候》中,也借用了村民的话来表明对漠视生命的在场干部的看法:“孩子淹死得冤枉!说老实话,是别人养的娃,心不疼!我说八个车十六人,下去两个都捞上来了,甭说都下去。就是没有人管!我车走我的,死了她活该!死了不是我的娃!我是这么看的。哎呀,我说都是咱们当领导的人,不是一般人啊!”
2.两两对照
司马迁善于用两两对照的方法来突出历史问题,以显其意。《史记》中有不少篇章是用两两相对的写法,两篇对看而意旨更明。《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张释之冯唐列传》和《万石张叔列传》、《平津侯主父列传》和《汲郑列传》,都是可以对照着看的名篇。
同样,《焦点访谈》栏目作为一个整体,不同时间播出的节目也是有联系的,也可以两两对照着看,从对照中感受观点、意见、看法。《焦点访谈》在2001年11月30日播出《当孩子落水的时候》,反映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的某些干部面对一个十三岁孩子落水而不施救的事情。播出后不到一个月,在同年的12月28日播出了另一个也是有关落水的事件——《乡亲落水之后》,讲述的是2001年11月30日,安徽省毫州市吴老家渡口发生一起沉船事故,共有四十多名乘客落水。事故发生后,当地许多村民不顾生命危险,主动救助落水群众,被人们传为佳话。两两对照,使受众强烈地感受到了对冷漠无情的谴责,对高尚品德的赞颂。
3.细节的描写
司马迁非常注重对历史人物细节的描写,有时似是不经意的捎带的叙述,但却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品评和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司马迁善于用细节的描写从侧面去反映一定时期的***治风气、***治问题,同时也就在其中表达了作者的褒贬。
《焦点访谈》中也存在着同样的笔法。上文所提到的《当孩子落水的时候》这一期节目中,就有许多的细节描写。对于小王萍的落水,“当时是下午三点多,村里的人都去干活了,只有刘庄村六十四岁的徐老汉和一个妇女目睹了这一切。
”而当时目睹孩子落水的宁夏吴忠市干部考察车队,“一行共有三十五人”、“都是男的”、“年轻都年轻”、“同车的另两个人都是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细节的描述说明了这些干部是有能力抢救小王萍的,但就是没有一个人下水去施救。不用直接发评论,观点就不言而喻了。在这期节目的最后,还描写了这样一段细节:“在新堡中学初一(1)班的教室里,这个位子突然地空了下来。在渴望求知的眼睛里再也不会有王萍的目光,在琅琅读书声中,再也不会有王萍的声音。我们在老师那里见到了王萍那天考试的试卷,作文题目是《我的妈妈》,王萍这次考试得了九十八分。谁会想到,这竟是这个十三岁女孩的遗作了。”这一段描写,就是对那些漠视一个花季生命的人的谴责。在这一整期节目中,《焦点访谈》没有一句批评之语,但细节描绘却使褒贬自明。
参考文献
[1]李炳泉,邸富生.中国史学史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白寿彝.中国史学史论集.中华书局,1999.
[3]梁建增.<焦点访谈>红皮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