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说明文10篇

动物说明文篇1

同学们在小学阶段就接触过说明文,那么,什么是说明文呢?我们又该怎么写好说明文呢?说明文,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是对客观事物的性状、特点、功能和用途等作科学的说明。说明文既不像记叙文那样重在记叙、描写和抒情,也不像议论文那样,重在阐明主张,批驳谬论。说明文通过说明客观事物,使人增长知识和技能。说明的目的就是要让人接受,而枯燥乏味、条理不清的文章,怎么能让人提起阅读的兴趣呢?所以,写说明文除基本要求如准确、简明外,还要讲究生动形象。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不少同学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就是认为写说明文应该不带任何感彩。其实不然,如果你能把说明对象当作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去对待,你介绍它,就犹如介绍你的一个朋友一样,你说,这样去写文章,你还会感到困难吗?

所以,我们要写好说明文,必须首先从感情上入手。对说明对象赋予自己强烈的情感,这样,读者读来就会感觉亲切,仿佛是在听一位陌生朋友的自我介绍。其次,就是要把自己拟物化,即自己在写说明文时不要把自己当作常规的“人”,而要把自己当作被说明的对象的“物”,并以物为角色,体会一下它们的特征有些什么优势,体会一下它们假设要自我介绍该如何找到突破口。最后,我们还需要讲究说明的“艺术”,如采用合适的说明顺序、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等。在教材中,我们已经学习并掌握了不少说明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说明的语言上进行挖掘,比如在记叙文写作中经常用到的记叙、描写和抒情,其实也可以用在写说明文上。当然,说明中的生动形象与记叙、抒情中的生动形象是有原则区别的,记叙文的生动形象带有作者强烈的主观色彩,目的是要通过生动的形象去感染、影响读者的思想感情。而说明文的生动形象只是为了把说明对象描述得更通俗、更浅显、更容易懂。我们要在文章中体现我们的思想感情,但表达思想感情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目的是让读者看得更明白,更爱看。

初学说明文写作的同学往往比较容易犯两个错误:一是对说明对象的特性把握不准确,说明目的不明确,缺乏对事物需要说明的方面进行认真全面的思考。具体表现是,对事物的某方面进行说明的时候,文章没有紧紧围绕该方面的特征来写,致使这方面的特征不清晰,不突出。二是对事物的特征说明不清楚,主要体现在说明顺序不清晰,说明方法不恰当。有的同学在说明事物特性的时候,有意无意地会不讲究说明方法,或者把事物的几个方面放在一起说,或者事物的一个方面还没说清楚又去说另一个方面,结果使得哪一个方面也没有说清楚。想要写好说明文,同学们要牢记五点:第一,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第二,要选好说明角度;第三,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第四,恰当地使用各种说明方法;第五,运用准确、简明、生动的语言说明。

动物说明文篇2

关键词:香雪 矛盾 困境

香雪是铁凝1982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哦,香雪》中的主人公。对于这个人物的评价一直存在着争议,主流意见认为香雪是一个“新人”形象,在她身上表现出很多美好的品质:比如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贫穷的迫切心情及山里姑娘的自尊自爱等。也有人认为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还是脱离不了传统农民的陋习,她有着强烈的虚荣心,在她身上依稀可见阿Q的影子。

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香雪这个文学人物从诞生始至今已近三十年,如今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篇发表时产生很大影响的作品,倒是能引发不少新的思考。我以为香雪这个文学人物的意义,并不在于她在当时落后的山村里是否是个引领时代潮流的先知,而是在她身上纠结着现实社会与历史留存的诸多矛盾冲突,以及要走出这些矛盾冲突所凸现出来的困境。

比如工业(城市)文明和农业(农村)文明的矛盾冲突。阿Q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阿Q进城立马就发现了城市和农村的对立,比如乡下人称作的“长凳”,在城里变称为“条凳”,本来长凳与条凳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但说“长凳”的人无疑会被说“条凳”的人鄙视,显示了城里人的心理优势;再则城里人烧鱼加切细的葱丝,乡下人则是加半寸长的葱叶,也只是形式上的不同而已,但会因此成为城里人嘲笑乡下人的借口。尽管阿Q心里愤愤不平,但也只能是骂一声“妈妈的”了事。归根到底还是城里人仗着物质的充裕,尽管其本身并非占据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只是处在一个充满物质欲望的环境,便有了藐视乡下人的资本。城市里的大量物质财富(以工业制成品的形式存在)是工业文明惠及的结果,由此拉开了城市和乡村的距离。这些距离首先便是物质方面的差距,于是处在这种物质环境的人便自视高人一等,而在农村的人们在未能见到或尝试工业文明带来的种种便利,也就自觉矮人一头,就像《故乡》中的杨二嫂,固执地认为从城里来的“我”是有钱人,就是这种自我矮化心理的反映,于是身处乡村的人也就渴望着乡村外的城市。在《哦,香雪》中,火车、自动铅笔盒等就是代表着工业(城市)文明,香雪向往山外的文明,实则也就是工业(城市)文明。她用乡村出产的四十个土鸡蛋换取了城市工业生产的自动铅笔盒,因此可以摆脱城里(其实是集镇)来的同学的追问: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其实香雪是有铅笔盒的,就是她父亲为她制作的一个小木盒,但这显然不能和自动铅笔盒相提并论,香雪有了自动铅笔盒就能和城里的同学平等起来,在这背后却是农业(农村)文明不敌工业(城市)文明的事实。工业(城市)文明的强大如洪水猛兽,势必荡涤农业(农村)所谓的落后的一切,就像小说开头所写的火车一进山,便搅动了山里的安宁,扰乱了山民的心绪。问题就在于既然农业(农村)文明不能抵挡工业(城市)文明,香雪这个山里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也就最终会被城里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所同化。小说最后写了香雪在黑夜中跑了三十里的山路,带回了一个自动铅笔盒,算是带回了现代文明,实则是工业(城市)文明。那么工业(城市)文明能给乡村带来什么?能改变什么?事实上香雪放弃了土制的木盒而追求自动铅笔盒就已经失去了她的自我,不难想象在不远的将来,台儿沟也将被城市化。城市化或许更多的不仅是在形式上,而是人们的价值取向将向工业(城市)文明靠拢,无论作者怎样在艺术环境中努力创造一个诗化的田园社会,但现实终究会无情地粉碎这一乌托邦式的幻想。农村包括农村人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如何能既摆脱封闭落后,又能保持自我的单纯淳朴之民风,小说显然并不能回答这个问题,相反我们感觉到的是农业(农村)文明正一点一点地受到工业(城市)文明的侵蚀,山里人的单纯与淳朴也在这种侵蚀之中慢慢地退化,首当其冲的便是作者寄予厚望的山村新人香雪。尽管作者本意是要将她塑造成一个开山村现代文明风气之先的人物形象,而恰恰是在香雪这个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工业(城市)文明和农业(农村)文明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要么回到从前的封闭落后之中去,要么被工业(城市)文明同化。时代的进程昭示出这样一个现象,让人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拷问产生这样困境的原因以及怎样走出这样的困境,这当然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小说不经意中能为读者留下时代的印记并能引发思考,恐怕是作者原先没有想到的,而这也正是作品的价值所在。

又比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矛盾冲突。物质文明的基础在于社会的物质生产力,而物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物质技术能力。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物质文明的核心在于其技术文明,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物质技术的发展程度。小说中的铅笔盒作为一个文具,是知识的象征,本来土制的木盒与自动铅笔盒从功用上说没有多大差别,然而因为“自动”,意味着进步,意味着发展水平,代表着物质文明程度。与其说香雪花了四十个鸡蛋换取那个自动铅笔盒是追求知识,不如说是追求物质进步,难道那个土制木盒就不能代表知识?对于别人的疑问亦或是讥讽,香雪完全可以不予理会,因为自动铅笔盒只是在形式上比土制木盒漂亮精巧。所以这里还是反映了香雪对于物质文明的强烈渴望,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存在巨大差距时,精神文明显然是很难***与坚守的。为了显示香雪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追求精神文明,小说特意写了一个香雪的同龄人凤娇,凤娇喜欢“北京话”(城里人)――虽然“北京话”已有爱人,其实凤娇追求“北京话”在很大程度上是向往“北京话”背后的山外物质文明,从这个意义上说凤娇追求“北京话”与香雪追求自动铅笔盒实质上是一样的。有人提出香雪为好友凤娇感到委屈,为台儿沟感到委屈,因为如此质朴善良的山里姑娘无法被山外进步文明的生活所接纳,如此贫穷落后的山乡还不能搭上先进文明的列车,融入到山外现代化时代,这表明香雪的胸襟,显示了她不同于他人的精神世界,照此说来为什么土制木盒就不能被自动铅笔盒接纳呢,而非要用四十个鸡蛋去换取自动铅笔盒?事实上社会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追求物质文明也是一种进步,就像香雪追求那个自动铅笔盒一样,是一种很自然的思想与行为,而非要在此贴上追求知识的标签反而显得造作。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前提,特别是在一个物质匮乏或者是物质不太丰富的时代,追求物质文明无可厚非,没有一定的物质文明作基础,精神文明的提高就无从谈起。就像易卜生笔下的娜拉,娜拉终于在精神上觉醒了,走出了束缚她精神自由的家庭,然而也正像鲁迅先生所说,娜拉在追求自由幸福的路上,她还须更富有,提包里有准备,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把香雪追求自动铅笔盒看成是追求知识或是精神文明,以为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者在一个人物身上同时体现出来,才能显示人物形象的高大与完美,显然和现实有相悖之处,如此看来倒是凤娇这个人物在这方面显得真实些。而在香雪身上体现出来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矛盾与冲突,而精神文明只能让位于物质文明,倒是显示了小说的反思力量,改变封闭落后的乡村(山村)面貌先要大大提高物质生产能力,满足人的物质基本需求并同时满足人对物质的审美需求,对物质的追求是人性的需求,也是一种人性***,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对香雪这个勇于追求物质文明的山村小姑娘的敬佩,反而会增强小说的思考价值。

再比如追求新事物与***坚守的矛盾与冲突。追求新事物或许会失去原有的自我,***坚守原有的状态就能保持自我,问题是在时代潮流的冲击下,原有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都有可能消逝,一方面要让人物接受新事物;一方面又要她不失去原有的生活方式与思想方式,或者是要回归本我,这本身就很矛盾。当物质文明的潮流开始涌向台儿沟这个封闭落后的山村时,不仅打开了人们的眼界,增加了见识:原来在这朝上见青天朝下见黄土的世界之外还有另外一片缤纷色彩的天地,更是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出一种巨大的冲击,而且会有一种失落与自卑。香雪强烈地渴望着要得到城市学生拥有的自动铅笔盒,实际上是一种自卑的潜意识反映,这种自卑是在工业(城市)文明的无形压力下产生的。就像离台儿沟十五里的公社,已经和台儿沟有着巨大的差距,一天吃三顿饭都能显示她们与台儿沟的巨大不同,香雪的小木盒和同桌的自动铅笔盒一比,显得那么得笨拙、陈旧,在一阵哒哒声中有几分羞涩地畏缩在桌角上。这真是香雪在公社中学同学中的真实地位以及她的真实内心感受的体现,显然香雪获取自动铅笔盒就是要消除这种在物质上不平等所造成的自卑,因此要香雪坚守自我,就要一直担负着自卑,自卑是因为无法被强大的物质文明所容纳,无法抵御强大的物质文明的冲击。问题就在于为什么农业(农村)文明就是落后的,而工业(城市)文明就是先进的?关键还在于工业(城市)文明带来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而这种物质财富足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而改变人们的思想方式,就像是城里人吃三顿饭,也不会一到天黑就钻被窝,这都是物质文明带来的结果,也因为如此农业(农村)文明也就逐渐地依附于工业(城市)文明,既然有依附性,农业(农村)文明要保持***就很困难,在农业(农村)文明渐渐走向没落时,如果还要让人们坚守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现实中的人们(包括作者)目睹了在被工业(城市)文明由物质财富造成的种种光怪陆离的现象时,就会很自然地转向乡村,企望着在未被工业(城市)文明开垦的原生态中寻找到一种纯朴与自然,并不由自主地把它人格化了。就像小说写到香雪从火车上下来,步行三十里,发现台儿沟原来是那么美: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这种纯净自然是否能在铁轨无限伸张之中一直如此,显然是有疑问的。这倒提醒了我们在乡村城市化的进程中,应该思考怎样平衡以及引导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的需求,而不是一厢情愿地要求人们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保持同步,更不能因为受到物质文明的冲击而再回到原有的社会形态中去。

动物说明文篇3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6、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7、比较阅读理解。

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问文章体裁:

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

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6.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①核心人物②核心事物③核心事件④作者情感

8.品味题目可以从:

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

(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多角度描写。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

常用具体如下: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11)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有:

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

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

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F、开门见山。

G、倒叙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有些情况要结合第三点和第四点来回答。

答:

(1)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2)在结构上:在文章开头: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在文章中间:①承接上文②开启下文(引出下文)③承上启下(过渡)④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三、表达效果上

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四、从写作手法上

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预示性作用。

16.表达方式?

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7.分析写景状物记叙文景物描写的方法:

①时间推移法②空间变换法③稳步换景法④分门别类法

18.领会写景的作用和写物的目的。

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以“状物”为主记叙文,往往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19.描写的种类及作用?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

(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

种类:

一是人物描写:

A、正面描写

①肖像描写②外貌描写③神态描写④动作描写⑤语言(对话)描写⑥心理描写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

B、侧面描写

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二是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20.小说三要素?

人物(主要要素)、环境、情节。其中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结局(尾声)

21.运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的作用:

增强表达效果。

22.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23.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24.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答:

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25.语言赏析或广告:

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对策:

(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如阿来的《词典的故事》中“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漂亮”一词就要从它的引伸意义去答题,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怜悯使我对阿姨产生好感的内心活动。

类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对策:

(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①修辞之美------见第13个知识点。结合第28答题点回答。

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④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xx句,因为它xx。

26.文章用典的赏析:

一是丰富文章主题,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

27.品味句子和关键词。

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答:

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28.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答:

A、能或否

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C、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29.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答: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①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真挚深沉的感情,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以深化主题,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③说明是为了简要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所叙之人、事、物更清楚。其中抒情和议论有时是融为一体的,无法截然分开的。

30.问文章写作特色:

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①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②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③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④立意: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⑤表现技巧:

一是修辞手法:共八种。

二是表达方式:有五种。其中描写可细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乐景写哀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是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联想、想象等。四是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等。

31.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

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

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

32.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

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

A、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33.记叙文段意的归纳: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以上是有关记叙文的常规问题回答,下面我们来看看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8、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表、引资料。

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

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

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动物说明文篇4

关键词:动物小说;英雄叙事;民族崇拜;文化***腾

中***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6)04-0036-03

动物英雄叙事传统由来已久,动物神话、史诗和小说等艺术创作形式既满足人们对自然的认知和了解的本能,也体现了人类通过认识自然来认识人类自身。人类在人与自然的交流中由于人与动物间的本能差异逐步地建立起对动物属性的原始崇拜,开始把动物属性作为学习和膜拜的对象,进而衍生为民族心理崇拜和文化***腾,动物也因其独特的价值存在在动物小说叙事中被建构成英雄的形象,实现动物对人的生态关照和精神支撑。中国当代文学的动物小说继承了英雄叙事的传统,一方面肯定了动物英雄的光辉形象和精神价值对人类自身成长和精神建构的支撑作用,体现了英雄崇拜的价值;另一方面,受到现代社会和现代文化的干预和冲击,动物英雄在繁杂的价值体系中难以立足,并因环境变化走向穷途末路,成为悲剧英雄。所以中国当代动物小说既是英雄模式的重新构建又是英雄末路的反思批判,具有英雄理想与真实现实矛盾对抗的双重意义,这也成为中国当代动物小说在英雄叙事上突出的特点。

一、英雄叙事模式的特点分析

(一)动物英雄生命形象的特殊存在

英雄是指本领高强、勇武过人的人,他们是集体中优秀的个体并能在社会实践和发展中做出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成为群体中的楷模。在中国传统的动物叙事中,动物被人化和英雄化并广泛存在,受到重视和关注,如中国上古时期的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龙***腾和北方少数民族熊***腾和狼***腾等原始崇拜。古代文学对这些动物***腾英雄的表述中大都是采取单线的叙事模式,即“发现―赞扬―崇拜”模式,在动物英雄身上建构起象征和隐喻的重要意义,体现出对动物英雄的重视和关注。但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人类自身属性和价值观念在现代多元文化冲突中迷失,特别是动物英雄丧失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和精神建构基础,使得动物英雄和原始崇拜逐步边缘化并濒临死亡。中国当代文学中动物英雄形象从整体民族文化向偏远封闭的地域文化转移,动物小说英雄叙事只描写内蒙古、等现代文明冲击相对较小,传统文化并未完全消解的封闭地域,如姜戎《狼***腾》主要是描述北京知青陈阵多年前去内蒙古草原插队的经历,重点介绍草原狼的生存智慧和光辉形象,成为蒙古草原文化动物英雄精神的重新建构;杨志***《藏獒》则是介绍20世纪50年代藏区被称为“中华神犬”的藏獒为保卫自己的主人维护草原部落的和平成为西结古草原的獒王的故事。沈石溪《牝狼》也是将叙述环境放在远离现代文明的澜沧江,讲述狼王白莎对自己爱人和孩子一种极端的爱,展示了狼的尊严和锲而不舍、忠贞无二的爱情。可以说,中国当代文学动物小说的动物英雄都成为偏居一方、延续精神的独特存在,小说中对这些特殊英雄多采取“发现―认识―英雄―死亡―反思”的叙事模式,具有深刻的批判精神和现实意义。

(二)动物英雄与人的情感互通

曹文轩在《动物小说:人间的延伸》中说:“那些有声有色,富有感情、情趣与美感甚至让人惊心动魄的文字,既显示了人类依然保存着的一份天性,又帮助人类固定住了人本是自然之子,是大千世界中的一员,并且是无特权的一员的记忆”。①这肯定了动物和人特别是动物小说中动物和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关系。但从我国当代动物小说英雄叙事的模式看,动物英雄叙事实现了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动物不仅展现出异于人类的基本属性,而且这种属性并不是简单地被人们欣赏和接受,而是在小说中通过叙事发展和精神建构逐步把动物人格化、动物英雄化,着重挖掘和探索动物英雄精神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思考和借鉴意义。这就使其不仅是文字和动物的欣赏和审美,更在情感的表现和交流中注入了更深层次的文化情怀和精神启示。陈阵从最初对蒙古草原狼产生好奇心和研究癖开始接近草原狼并饲养小狼,但正是他的做法不仅没有使草原狼获得自由和尊重,反而只能被铁链锁着、被无情地拔去狼牙,最终惨死。在《狼***腾》中作者既回忆了当时出于好奇饲养小狼并与它结下不解之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小狼始终以德报怨……还对他频频表示狼的友情爱意,狼眼里的爱,在人群里永远见不到,小狼的爱意是那么古老荒凉,温柔天真……”②同时也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蒙古人要把狼作为自己的***腾,并甘愿在死后把自己的身体交给狼群,在茫茫草原中用这种方式实现自我灵魂的升华与超脱。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从蒙古狼***腾中的一只小狼为叙述线索出发,建构出英雄小狼和英雄群狼的光辉形象,展示了自己与小狼和狼群之间的情感互动,同时也展示了蒙古人与他们所崇拜的狼***腾之间深刻的情感依托和互相支撑关系,这使得动物英雄小说不仅是对动物天然属性的介绍,更带有深刻、厚重的情感价值。

(三)动物英雄叙事的悲剧命运

人类社会的英雄是值得学习和尊重的,同样在动物小说中作者精心建构的动物英雄形象也是值得尊重和铭记的。中国古代动物题材的文学作品也把动物神化,使他们具有天生的特质成为人类自我价值建构的重要支撑,但是古代的动物英雄都是来自于现实环境同时又超脱于现实环境的***存在,如《山海经・海内经卷十八》描述动物英雄形象:“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③这些动物英雄都是远离人类的生存环境。但是中国当代的动物小说中的动物并没有被完全的神化,他们也不是在超异空间存在,而是在现实环境中与人类一起生活,甚至这些动物英雄和人类自身、整体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复杂关系。所以在《狼***腾》中作者会很轻易地遇见狼,看见狼群猎杀黄羊和牧民的羊群,并能轻易地抓到小狼进行饲养,并进一步叙述了蒙古人与草原狼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的关系。但也正是这样相生相伴的紧密关系,使得动物英雄们一旦遭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便不会像古代神话中的动物英雄一样超然世外,相反是被人类无情毁灭和丧失生存环境的自我灭亡。小说描述了二十年后重回内蒙看到草原的景象:“草原的腾格里几乎变成了沙地的腾格里。干热的天空之下,望不见茂密的青草,稀疏干黄的沙草地之间是大片大片的板结沙地,像铺满了一张张巨大的粗砂纸。”④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草场的退化使草原狼群早已失去了生存的环境,狼***腾崇拜随着老一代牧民的死去而逐渐消亡,英雄已然是穷途末路。这点和藏獒里最后的结尾一样,纯种的喜玛拉雅藏獒在人类欲望的驱使和满足中自相残杀遭受灭顶之灾,成为悲剧性的英雄,失去了英雄的风采和精神。动物小说用英雄死亡叙述的方式,展示了在现代社会和人的欲望膨胀中精神的崩溃和垮塌。

二、动物小说英雄叙事的价值意义

动物小说的英雄叙事不仅让人们在阅读中通过语言文字和阅读积累认识和了解动物和动物英雄,同时更通过对英雄的建构和书写展示了英雄末路背后更为深刻的社会问题,读者具备了体验者和反思者的双重角色,使得动物英雄叙事对文明的探索和追寻具有更深层次的精神启示和现实意义。

(一)动物本体与价值尊重

当代动物小说的英雄叙事打破了固有的“人类中心论”,在小说叙事中作者通过不了解到了解的过程完成了动物英雄的主体建构,将动物和人都看作是平等对话和交流的主体,而不再是饲养的宠物和玩伴,特别是其英雄形象的塑造更说明动物在作者叙述体系中的重要意义。动物英雄实现了文学向动物自身的回归,向动物精神属性回归,而不再是简单的、用居高临下的方式展示“人看动物”。这种把动物英雄化的建构方式既体现了作者自身对动物价值及精神的尊重,同时也是通过英雄叙事来感染读者并引发深刻的思考。《狼***腾》中蒙古草原狼在作者笔下不再是残暴、狡诈和嗜血的传统印象,反而是运用智慧和协作精神围猎黄羊,并以生存的方式保持草原生态平衡的英雄形象,这种对草原狼和狼***腾的崇拜使草原狼从生到死都是草原人们心中的英雄,在死后也甘愿被狼群所食,成为灵魂皈依腾格里最好的方式。此外,饲养的小狼听到狼群声和吃食时的原始本能反应,都体现了作者对动物的本体真实描写和情感表达。沈石溪《狩猎系列・我所经历的动物故事》则是从动物本身的视角和观点出发重新认识和发现人类社会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人成为了动物眼中的生命存在,具有鲜明的平等精神。“人观察和描写动物”向“动物认识和发现人”的写作视角转变与动物英雄叙事模式的具体话语实践实现了动物小说在生命本体的层面更加鲜明清晰的价值表现和价值尊重。

(二)英雄群像与文化思考

中国当代动物小说对不同的动物结合其自身动物属性建构了一系列英雄群像,在这些英雄群像身上寄予了作者自身对动物、人、社会和文化的深刻思考。或者说动物英雄的生存环境和英雄命运更能从平凡中凸显伟大,从现实中树立崇高,进而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所以动物小说不仅能实现动物英雄化,同时也使动物英雄走向文化符号化,借助这些真实存在的文化符号探寻人类文明和人类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构成了超越动物英雄自然属性之外的社会文化思考。如《狼***腾》中作者通过对草原狼的认识和了解以及结合自身的现实经历,提出了以草原狼***腾为代表的蒙古族文化和文明在中国整体文化和文明中的重要价值和崇高地位,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狼***腾中所衍生出来的刚强进取、回归自然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整体性格中的组成部分,“华夏农耕民族是创造古代中华文明的脑与手,而游牧精神和游牧性格则是整个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脊梁”⑤,这种从现实层面和文化层面对民族文化和民族整体性格的思考具有文化寻根和探寻发展出路的深刻含义。《藏獒》则是通过藏区藏獒表现出对藏獒身上所蕴含的和平忠义而又不失勇猛刚毅精神的赞扬,“它(***项罗刹)就是一只正常的藏獒,懂得恨,也懂得爱,懂得战斗,也懂得感恩”⑥,这样的精神和我们的民族精神具有相通之处,具有强烈的文化色彩。沈石溪《最后一头战象》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和曾经为保卫国家和民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也从动物英雄的视角展示了当时千万民族英雄为国家的***和自由所付出的鲜血和生命,引起人们对文化和英雄深切的关注与思考。

(三)死亡叙述与生态建构

动物小说中动物英雄在现实环境的骤然变化中无所适从,他们在人类疯狂的掠夺面前丧失了自我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走向了自我和种族的灭亡。动物小说英雄死亡叙事成为小说中最悲壮、最厚重的部分,也是最具警示意义和现实批判精神的部分。正如《藏獒》结尾处冈日森格成为西结古草原“最后一代獒王,成了草原把藏獒时代推向辉煌又迅速寂灭的象征……草原悲伤地走向退化,是人性的退化、风情的退化,也是植被和雪山的退化,更是生命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严重退化。”⑦《牝狼》中白莎的死亡也宣告着狼这一独特的物种在西双版纳的生态环境中永久的消失了,并且永远不能再回来了,这就使这种死亡和消失具有了更加鲜明的悲彩。英雄悲剧的命运既是对英雄主体和精神消失的惋惜,同时也是用极端死亡的方式震撼心灵,在反思中完成生态意识的重新构建,即强调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不能为满足自我发展欲望而对自然进行一味的索取和破坏,要认识自然,尊重自然,认识动物,尊重动物,拉近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久违的温柔关系”⑧,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发展,在精神上和现实中实现对自然本来面目的回归,完成和谐共处的生态建构,这既是动物和动物英雄的生存期望,同时也是人类自身生存发展与精神建构最重要的基础和民族发展的动力所在。

动物小说英雄叙事作为当代动物小说叙述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动物英雄独特的生存方式和同人类之间情感交流的方式,同时也通过“发现―认识―赞扬―死亡―反思”的叙事模式真实地展示了动物英雄的悲剧命运,并进而在对动物英雄的认识和理解过程中引起深刻的关注和反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动物小说中的英雄群像逐步被人们认识和接受,推动了文化寻根和生态文明的重建,这对于动物小说自身的发展和中国文化与生态文明的建构都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注释:

①曹文轩:《动物小说人间的延伸》,载于《儿童文学研究》,1997年第1期。

②④⑤姜戎:《狼***腾》,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③方涛整理:《山海经海内经卷十八》,中华书局2011年版。

⑥⑦杨志***:《藏獒》,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⑧周清叶:《中国动物大王小说如何寓情于理――沈石溪作品的生态价值》,载于《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第11期。

动物说明文篇5

1.明对象

(1)看文题。如《风味独特的客家菜》(2009年广东河源卷)、《微晶玻璃》这些题目一看就知道是文章的说明对象。

(2)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对象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一般来说事物说明文的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可通过找开头、结尾的总结句来确定。

2.抓特征

(1)从分析标题入手。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如《方便、高速的铁路新时代》;有的标题用陈述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如《速冻食品的保鲜》;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2)从分析材料入手。要注意两种不同的情况:①文章中有足以概括说明对象特征、本质的语句。通过对全文的阅读分析,可以把它找出来;②文章中没有全面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的语句,或者虽然有但不集中,需要通过对全文的分析把它概括出来。

3.找方法

(1)分类别:把说明对象按类分项逐一说明。其作用是使说明更有条理性。运用分类别方法要注意分类的标准,一次分类只能用同一个标准,以免产生重叠交叉的现象。

(2)列数字:用列举数字来体现说明对象的特点,其作用是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得更准确、更具说服力,令读者信服。

(3)作比较:选用具体的或人们熟知且和说明对象存在联系的事物与所要说明的对象作比较,或选用数字等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4)下定义:用简明扼要的话对被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作周全、周密的定性说明。作用是科学、严密和简明地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

(5)举例子:举出实例来说明事物。其作用是使说明的对象更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和认识。

(6)画***表:运用直观的示意***、表格等形式来说明事物和事理。其作用是使读者一目了然,从而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4.理顺序

说明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时间的词;空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方位的词;逻辑顺序就是以思维的规律为序。一般来说,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常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结构的,常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联系的,常用逻辑顺序。分析说明顺序的常用答题模式为:“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具条理性。”

5.剖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大体可分为并列、递进和总分几种形式。而总分结构又可分为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形式。事物说明文一般用总分式的结构,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事理说明文一般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6.品语言

说明文语言有生动、平实之分。生动的语言,常用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如果题目要求举例分析文章语言生动的特点,就应举出运用比喻或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加以分析;如果题目要求举例分析文章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就应举出运用限制性词语或数字来说明的句子加以分析。

7.提信息

(1)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这种方法适用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

(2)抽象说明,即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事理等类型的文章。

(3)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它要求首先明确与题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不同类型的说明文在此类题目的答题模式上略有不同:事物说明文一般采用“说明了……的……(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的答题模式;事理说明文一般采用“介绍了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的答题模式。

8.重拓展

动物说明文篇6

关键词:兴课堂教学

启迪思维

语言美

一、注意课堂教学的生发。要开拓与课文有联系的知识

因为中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只要是新奇的东西,就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学生对学习说明文最厌烦的是老调重弹,所谓“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这些套话,他们一点就熟了,何需老师喋喋不休!于是就采用了生发和拓宽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上《眼睛与仿生学》这一课,在理清该文说明顺序、结构和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仿生学的知识:在科学技术上,仿生学的产生主要是得到了动物某些特性的启示。现代高精尖的科学技术,如飞机、潜艇、雷达、超声波等无一不是从鸟的翅膀,鱼的流线形,蝙蝠的特异功能研究中得到启示而发明出来的,同时还温习了初中课文《松鼠》。学生兴趣盎然,思路也开阔了。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读写说明文的兴趣,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并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课文,参照比较,开阔视野,启迪思维

比如,教《死海不死》这篇科技小品,让学生了解了死海的成因和变迁,使他们对海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趁热打铁,印发了与课文相关的文章《未来海底世界》这篇融科学性、文艺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小品文与课文放在一起阅读,在内容上与课文互为补充,写法上又可以参照比较,让学生在学过的课文知识的础上,比较这类文章的异同,这样不但能了解学生掌握课文知识的情况,而且对丰富学生知识、开阔视野、培养能力、启迪思维,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因所比较的文章富有趣味性,能引人人胜,这也就调动了学生自学的积极性。从上述四点教法可以看出,它们在教学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初步概括为下列三点:

第一,充分挖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潜力,提高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效率。这四种方法,都是以说明文的知识性、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兴趣为着眼点,这要就要求老师对每篇说明文教学给予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它在结合讲析说明顺序一一说明对象一一说明方法的基础上扩展教学内容。它既能提高学生思考、研究、想象和读写的训练效率,还能以特有的新意和创造性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快乐。

第二,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这四种方法是依据说明文的知识性、趣味性的特点而设计施教的,它能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作

更好的发现:或把课内所学的知识用于新环境,形成能力;或者通过某种变式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既获得课内知识,又领会怎样获得更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第三,能从学生的心理实际考虑。依照说明文的知识理趣来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说明文过程中感到新鲜和富有新意,并能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适度地“点”“面”相联,以此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沉浸在求知氛围中,使课内课外气氛活跃,使学生精神振奋

三、引领学生感受说明语言的魅力

说明文语言之美,往往被其科学性与实用性掩盖,被其他文体的文学美所淹没。说明文语言的魅力表现在其准确、简洁、生动、形象等方面。品析说明文语言首先在于其准确之美。如《中国石拱桥》课后练习提到“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用语很讲究分寸”,文章中“比较”“大约”

“可能”“几乎”

“当时”等词或表程度,或表推测,或表限定,不能删,不能换,无不显示出作者严肃的科学态度。

品析说明文语言其次在于其生动之美。《中国石拱桥》中的引用把人带入一种优美的境界,对狮子的描摹更是生动活泼,兴趣盎然,让人呼之欲出。《大自然的语言》开头一段展现出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写活了物候,写出了情感。《生物入侵者》中诸如“在劫难逃”“五彩斑斓”

“啸聚山林”“束手无策”等雅词的运用,使文章充满了文学味;

“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中一组动词生动地写出了棕树蛇对鸟类的残杀。

动物说明文篇7

在文学创作中,以分析事物的成因或规律,介绍科学道理为主要内容的说明文就叫做事理说明文。一般情况下,事理说明文主要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而在阅读中,事理说明文所要说明的,就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体现事物本质的客观规律。

在大多数情况下,事理说明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因此,同学们在阅读事理说明文时,一定要密切关注事物内部的相互关系,同时也应注重其语言准确性和严密性的特征。

【即学即练】

那些步步紧逼的入侵生物

冉 浩

2012年的7月9日,有媒体报道称,广西柳州一位市民在柳江边给小狗洗澡时,竟被3条凶猛的鱼攻击,其中一条鱼还突然咬住他的手掌不放。据说,这种鱼很可能就是南美洲大名鼎鼎的“食人鱼”!这南美洲的鱼是如何跑到广西柳江水中的呢?

“食人鱼”入侵

故事的主角“食人鱼”又叫食人鲳或水虎鱼,学名叫红腹锯鲑脂鲤,不算尾巴,可以达到30厘米长。它的腹部带有些许红色,身体带蓝色,看起来很漂亮。可是,在这漂亮的外表下却隐藏着它凶悍的一面。它们拥有高度发达的听觉和极为锐利的牙齿,喜欢成群活动,猎杀水中的鱼和落水动物,号称“水中狼群”。有传言说,它们能在几分钟内将落水的牛羊啃咬成森森白骨,并能在手术刀上咬出牙印。传言或许带有夸张成分,但毫无疑问,它们确非水中善类。

可就是这样一种凶猛的鱼,却偏偏有人喜欢它,把它引入国内当宠物来养:一是看上了它漂亮的外表,二是觉得养它很刺激、很“有面子”。早在2004年,国内就因有人饲养食人鲳而引起有关部门注意,还专门针对饲养食人鲳进行过销毁活动。怎奈爱好者散养屡禁不止,现在仍有人饲养它们,使其流入自然的机会也大大增加。一旦进入水体,它们就可能成为入侵物种,极有可能给河流中的土著鱼类和两栖类动物造成毁灭性打击,也使河流变得不再安全。

步步紧逼的入侵生物

尽管“食人鱼”入侵事件存在诸多疑点,但入侵物种肆虐全球却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100种入侵生物已经有半数入侵我国,以它们为首的入侵物种正步步紧逼,我们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地步。

如2004年前后,我国台湾、广东等地就先后发现红火蚁入侵。它原产自美洲,是一种极凶悍的红色小蚂蚁,带毒的尾刺可以蜇伤人和动物,伤处红肿疼痛,一旦过敏还会危及生命。现在,它们正在我国南方快速扩散,说不定你在什么地方就会看到一个个小土丘,上面有密密麻麻的红色小蚂蚁正耀武扬威呢!

排兵布阵

面对这些面目狰狞的入侵生物,我们又应当如何应对呢?

“是人,打破了时空限制,缩短了时空距离,使原来物种千百年才能完成的入侵历程,得以在一夜间完成。”入侵生物的进入几乎都和人类的活动有关,它们通过人类身体、行李旅行,通过贸易货物传播,跟随交通工具周游世界等等。只要存在地区间的交流,生物入侵就难以避免,因此,不能指望速胜,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其实,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并在这种观念下进行建设、工作和生活才是最佳策略。比如引入外来动植物前,首先应进行生态评估,坚决不引入对环境有威胁性的物种。***府还应该尽快完善和明确相关立法,并发动群众,人人参与,从根本上消灭它们。同时,高效的海关检查也可以有效缓解目前的压力。

(选自《今日文摘》2012年第24期,有删改)

1.本文主要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解题思路:事理说明文的对象并非指某一具体事物,而是各事物间所存在的客观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事理说明文所用到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等,同学们只需对号入座即可。)

2.仔细阅读“‘食人鱼’入侵”这一节的内容,你认为“食人鱼”尽管凶猛,却依然被某些养鱼爱好者所青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题思路:回答这类问题时,同学们只需找出上下文的相关信息点进行回答即可。)

动物说明文篇8

1. 默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点击电子白板“幕布拖拉”)

(1) 引导学生归纳问题:海底的景色是怎样奇异的呢?海底的物产又是怎样的丰富呢?(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2) 探究问题: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海底物产丰富呢?

(屏显)友情提示: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第3-5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然后抓住重要语句在旁边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感受,最后把你的感受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并试着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2. 让学生带着问题,根据“友情提示”,学习课文,遇到难题,可以点击专题网站,可以相互讨论。

【评析】语文课程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自读中学会提出许多问题,教师启发学生筛选,确定自己探究的问题,根据“友情提示”,借助专题网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尊重学生语文学习的差异,善用差异。

二、 学习重点段落,归纳学法

1. 根据交流反馈,学生可能在理解上很肤浅、不得法。为此,以学习第3自然段为例,引导归纳学法。

(屏显)阅读提示:先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试着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找出本段话写了哪几种动物,在每种动物的名称下用“”标出。接着品味语句,分析这些动物的特点,想想作者是怎样把活动特点写具体的,尝试解决问题。最后有感情朗读课文。

2. 根据“阅读提示”,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相机圈画。

3. 以“海参”为例,通过老师演示,(老师在讲台前步行四米,只用几秒钟,而“海参”呢?)师生共同研究活动特点,探讨说明方法,随机点击“显现”。(利用电子白板“动作显隐”)

通过对比阅读,范说圈画中引导学生归纳“列数字”的作用。

(屏显句子):

①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② 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

这两句分别列举了哪些数字?学生说,老师相机圈画,说说列数字的作用?(老师说:“通过‘列数字’,让我们知道海参爬行慢到什么程度很清楚,如果没有数字,慢的程度就不清楚了。”学生学着老师分析梁龙:“通过‘列数字’,让我们知道梁龙的身体,长到什么程度很清楚,如果没有数字,长的程度就不清楚了。”说明认识事物,数字会更清楚,没有这些数字会模糊。)

4. 同法自学,填表交流。

用学习“海参”方法,自主学习其他动物,它们有什么活动特点?课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自己学习,并认真填好表(教师巡视中让学生上台在“书写窗口”书写)。遇到难题,自己点击打开教师构建的自主学习网站,探究问题,遇到“卡壳”,再相互讨论。

反馈交流。各小组推荐学生上台介绍海底动物的特点(学生用“电子白板”专用笔,可以点击研究的海底动物,打开链接的页面,有该动物的***片、视频和文字等,讲解时可以随机圈画),其他组员可以补充,教师即时点拨。

(1) 预设学生1:写梭子鱼运用作比较方法写具体,写出快。(随机点击“显现”。)

通过对比阅读,范说圈画中引导学生归纳“作比较”的作用。

(屏显句子):

① 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要快。

②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这两句都用了“作比较”说明方法来写的,师点拨:有什么作用呢?让学生仿着教师进行分析(教师说:“‘梭子鱼’我们可能没有看过,而‘火车’我们非常熟悉,通过‘火车’与‘梭子鱼’比较,我们就能清楚认识‘梭子鱼’快到什么程度。学生仿说:“‘雷龙’我们没有看过,‘大象’我们非常熟悉,通过‘大象’与‘雷龙’进行比较,我们知道‘雷龙’重到什么程度就很清楚了。”引导学生归纳:认识不熟悉的物体,用熟悉的物体进行比较会更清楚。)

预设学生2: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预设学生3: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旅行。

预设学生4:像闪烁的星星,用“打比方”方法。

对比句子阅读,归纳“打比方”的作用:

(屏显句子)

①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② 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

把什么比作什么,说说打比方的作用?(形象、生动)

(2) 总结:

作比较――突出被说明对象特征。

列数字――使说明内容具体化。

打比方――使说明生动、形象。

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介绍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多种多样。

5. 说说你知道的其他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仿照课文的说明方法说一说。海底动物很多很多,可见,海底真是个物产丰富的世界!(板书:动物多)

6. 读出动物的有趣,读出动物的特点。(分角色读)

7. 学会表达,展示才华。

当“小导游”,介绍海底动物(学生点击动画)。

8. 归纳学法:①提出问题;②品味语句;③感情朗读。

【评析】以“海参”为例,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对比阅读,利用电子白板圈画等功能,师生共同研究活动特点,探讨说明方法。同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其他动物,按要求填写表格。读后当“小导游”进行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三、 同法自主探究,互动交流

1. 不仅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海底植物的差异也是很大的,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呢?用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自主学习第4自然段。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课文,遇到难题,点击打开教师构建的自主学习网站,探究问题,遇到“卡壳”,再相互讨论。

2. 反馈交流。各小组推荐学生上台介绍海底植物的特点(学生用“电子白板”专用笔,点击海底植物,有该植物的***片、视频和文字等,讲解时可以随机圈画),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点拨:海底植物的“差异”在什么地方?一是“色彩”的差异;二是“形态”的差异。

3. 引导学生归纳:光是海藻就有八千多种,其他的植物更是不计其数,这真是个物产丰富的世界啊!(板书:植物多)

【评析】教师由扶到放,学生能按方法自主上网自学,互动交流汇报,让学生做小小解说员,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理念。正是学生在课堂中富有个性特征的差异性表现,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富于变化,更加充满智慧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因而对教师和学生更具有吸引力。

四、 欣赏海底矿藏,探索奥秘

海底还有什么?(播放视频)欣赏第5自然段

1. 海底的地形怎么样?你还知道哪些?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补充。

2. 点拨:煤、铁、石油、天然气、稀有金属……这都属于――矿物。

3. 引导:这些矿物的储备――丰富,从哪一个词就可以看出来?(富含)(板书:矿物多)

小结:神奇的动物、五彩缤纷的植物、丰富的海底矿物,所以说海底真是个物产丰富的世界。

五、 自主学习质疑,感受“奇异”

1. 自主学习第2自然段,你有什么疑问?[点拨:这时候海面上是――(波涛汹涌),海底却依然是那么?――(宁静)。](板书:宁静)

2. 那么,海底是否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呢?其实海底的动物们常常在“窃窃私语”,怎么样是窃窃私语呢?(点击课件,让学生听听)这是谁发出的声音?用“窃窃私语”说一个句子。(板书:窃窃私语)

3. 海底除了这些声音,还有可能发出哪些声音呢?你们也可以用书中这种方式来说一说。实际还有好多的声音,所以用“……”表示。

4. 小结: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可真是千奇百怪,请同学们再读读体会一下。

5. 写海底很宁静,可为什么又要写有许多声音呢?(衬托)

小结:这真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

【评析】引导学生质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努力探索海底世界的奥秘。

六、 引导学生归纳,继续探究

引导学生归纳:海底有奇妙的声音、神奇的动物、五彩缤纷的植物,还有丰富的海底矿物。所以说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你还想知道什么问题?可以上网查阅。

七、 学会表达方法,迁移运用

1. 学生总结:课文第3自然段采用的是先总述后分述的表达方法。

2. 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

这里的景色真美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现场拍摄学生的习作,并全班展示,师生共同评析。

【评析】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上网探究,由课内引向课外,课堂延伸出异彩。在语文教学中,抓住时机将读和写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

【总评】教育的目的在于让个体得到充分地发展。如何让每个学生获得最适合的教育,一直都是教育工作者追寻的理想境界。差异化教学正以其关怀每个学生的人文情怀、教育公平精神、以及让每个学生获得最适合自己特点的教育理念,迅速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之一。作为教师必须承认差异,研究差异,了解差异,尊重差异,善用差异,提升学生的素养和学习力,最终促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健康而全面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力,就要通过语文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转化力和学习创新力都得到发展,使得学生的语文知识总量、知识质量和知识增量能够连续不断地提升。纵观本课教学设计,有如下特点:

1. 归纳学法,自主探究,践行差异教学的新思想。教学中朱老师先让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友情提示”,探究问题,学习课文,遇到难题,点击打开教师设计的“自主学习网站”。在探究“海底动物”时,又以“海参”为例,通过老师演示,师生共同研究活动特点,探讨说明方法。随机点击白板“显现”,通过对比句子阅读,范说圈画中引导学生归纳“列数字”的作用。其他动物同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认真填表,在反馈交流中利用电子白板“书写窗口”“动作显隐”等功能,进行圈画点拨,让学生归纳其说明方法的作用,并能应用方法说话。归纳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学习其他段落。整个教学过程由扶到放,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着眼学生的学,师生在互动中生成,在生成中发展,时刻关注学生学习差异,教师服务学生的学。

2. 构建网站,学会表达,实现言意共生。“对话”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现交流的一种基本活动方式。正是通过“对话”,生生、师生之间实现了观点的交锋、思想的碰撞、方法的冲突,并在这种交锋、碰撞、冲突之中走向相互启发、相互认同、相互理解,实现差异共享。朱老师构建专题学习网站,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问题,遇到卡壳,再点击网站,有文字、***片、视频等,有助于学生自学,老师能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内在的、隐藏的情味、意蕴等,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言意共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当“小导游”进行说的训练,最后按先总后分的方法写片段,现场拍摄学生作品及时进行反馈展示、译析,做到读写结合。通过精心选择言和意的支撑点,在对话交流中努力达到言意兼得,使学生得言、得意、得法。

3. 电子白板辅助教学,互动交流,追求共生下的差异教学。电子白板是一种现代教学设备,使用电子白板,应该符合学生的感知规律,应该有效地发挥它的辅助作用。在教学设计中,朱老师能使用白板幕布拖拉、书写窗口、动作显隐、笔圈画等功能,让学生了解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与说明方法。充分发挥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的作用,尤其是交互功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达成差异的学与教。

动物说明文篇9

一、说明文教学的现状

“语文教学现状问卷调查”中,问及学生对文学类与实用类课文的喜好时,喜好实用类的学生只占17.7%。有的老师也认为:“我们应该承认这样的一种现实,广大师生都喜欢和看重文学作品……而不愿多读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和科普作品。”(在各类文体中,不少教师不大爱教说明文,学生也不大喜欢学说明文,觉得它既不像记叙文、文学作品那样形象感人,又不像议论文那样具有一种论证的逻辑力量,枯燥而乏味。这一认识,使说明文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而事实上,让学生学好说明文体,不仅是学生今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而且它对学生整个思维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说明文思维与其他文体的不同

说明文是说明事物的。所谓说明,就是要客观地对某种事物或某一事理作解说,使人能够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这就决定了无论在表达方式上或是在思维形式上,说明文都不同于记叙文、文学作品和议论文。与记叙文、文学作品相比,记叙文和文学作品主要是通过回想、联想和想象进行形象思维,而说明文则主要是通过分析和综合进行抽象思维。可见,二者所运用的不是同一类思维。

与议论文相比,二者同属于抽象思维。无论议论或说明,都要运用抽象的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说明文甚至像议论文那样也要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但是,二者的抽象思维又有所不同。议论文的思维,主要在于通过逻辑推理能够一步步地推出结论(观点或论点),从而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而说明文的思维,则主要是通过分析和综合(以及比较、分类、抽象和概括)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议论文和说明文虽然都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但议论文更多地是对抽象道理的分析和综合,而说明文中对实体事物的说明则更多地对事物的实体进行分析和综合。说明文虽然往往也要用到推理,但说明文的推理在于说明客观性的事理,而议论文的推理则在于论证自己的观点。

三、说明文的重要性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说明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以及说明语言等五方面的内容。重新修订的中学语文课本,就拿初中教材来讲,修订前说明文不到20篇,修订后增到40篇。在各种文体中增长率最高,这样加大说明文的教学量,它符合了语文科工具性和实用性原则的要求。同时也清楚表明了说明文在整个教学中与记叙文、议论文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四、激发兴趣是说明文教学的关键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一种情绪激发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脑细胞的活动加快,神经紧张,因而,感知力和理解力以及记忆力都处在最佳发挥状态,这就是学习的最佳情境。

1、采用形象化手段,利用直观教具。

说明文的内容,包括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有的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应从感性知识入手,采用形象化手段,利用直观教具,化抽象为形象。这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一般规律。采用形象化的手段,可以通过幻灯,电影教科片、录音、实物等等,用这些手段,可以把事物的形象展现出来,因为有些说明对象的形态或动态,往往是一般人不能亲眼目睹或身历其境的。教师通过形象化手段,使直观性与生动性得到统一,提高学生的情绪,活跃思维,使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满足。钱梦龙老师在上《中国石拱桥》时,先出示教学挂***――“中国石拱桥”,让学生先不要看课文,说明一下大拱和四个小拱之间的位置关系,于是学生纷纷回答:“大拱的两边各有两个小拱”;“大拱两边的顶部有四个小拱”;“桥身的左右两边有两个小拱”……,学生们“心有所思,口不能言”急欲看书,这时教师让他们打开课本,体会“各有”与“肩”字使用的准确。教师改变抽象说教的教学方法,先用这种教学突破口,课堂气氛轻松活泼,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对新知识吸收表现出优势的兴奋中心,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效率将大大提高。

2、注重导语的设计。

导语设计艺术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重要的环节之一。优秀的精彩的导语往往象磁石,深深地把学生吸引住。

语设计的方式和内容必须富有新奇性,在符合文意的情况下,富有个性。要能吸引学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为学习新课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导语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但总原则是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学生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导语应与讲课内容相关,力求语言生动,有启发性、渲染性与挑战性。导语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内容具有启发性;富含趣味性,语言的措辞,内容的选择都考虑其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有所思有所得。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要让课堂活起来。”所以,教师要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课课堂教学氛围,让课堂教学始终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这样才可以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师要打消学生的顾虑,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说,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他们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的课堂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放开手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内容枯燥的说明文课堂教学才会充满活力,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4、教师幽默生动的语言。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话如果没有文采,不讲艺术性,就不能打动人,因而也不能广泛、长远地流传。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教师的语言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规范性、还要讲求艺术性。说明文本来就枯燥,所以语文教师在说明文的教学中语言要在准确鲜明、简洁明了的基础上力求做到风趣幽默。幽默是语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正确使用会大大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教学幽默语言是指教师依据教学实情,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的一种含蓄精练、诙谐有趣、意味深长、富有哲理,能给人启迪的语言,它是教师智慧的结晶。在课堂教学中如能运用得当,便会使教学语言具有针对性、情趣性、启发性和指导性,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5、与信息技术实施学科整合。

动物说明文篇10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和大家分享的语文考试答题技巧方法资料,提供参考,欢迎阅读。

语文考试答题技巧方法一

写作手法26个知识点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

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一、文章开头结尾的作用常见答案

(一)开头的作用:

吸引读者:

(1)巧设悬念

(2)使用修辞(使文章文字生动)

(3)充满生活情趣

2.总领全文

3.奠定感情基调

4.于后文发生某种关系:(1)对比关系(2)铺垫、伏笔关系

(3)呼应关系(4)欲扬先抑

(二)结尾的作用:

1.中心类:(1)点明中心(2)深化主题(3)拓展主题

2.于前文发生某种关系:(1)对比(2)呼应

3.给读者留下思考余地和想象空间

4.委婉含蓄,意味悠长

二、关于总喻和分喻的思维方式(用于带有较复杂比喻修辞的句子理解题)

思考步骤:1.明确陈述主体(基石)

2.分清本体喻体(重点)

3.理清比喻内容(保障)

三、关于三种人称各自的好处问题

第一人称:(我):

1.使读者有身历其境之感

2.便于作者表达自己较复杂情感

(我们):

1.说理性有号召力

2.抒情性有感染力

第二人称:(你,你们):

1.赞美性质:亲切感

2.批评性质:

(1)人:质问之势-气势强烈-表达情感

(2)非人:拟人化—同上

第三人称:(他,他们):客观真实

四、常用的表现手法(手法;写法;写作方法;艺术手法……)

对比;象征;衬托;比喻;幽默;讽刺;巧设悬念;侧面描写;欲扬先抑;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托物言志;

五、文章多主题多情感时概括作者情感宜用划线摘句法(常见于写景抒情散文)

1.划出中心句

2.划出具有感情色彩的词

3.分析词句所蕴含的情感,结合全文整理答案

六、文章谋篇布局的常见类型

1.一波三折(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2.欲扬先抑(突出重点)

3.结尾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引人思考)

4.巧设悬念(吸引读者)

5.逐层深入(环环相扣,结构严密)

6.某种时空关系

7.某种对比关系

注:文章的结构特征是无穷的,掌握谋篇布局既是谈结构特征这一本质即可。

七、句子赏析要点

1.解析修辞

2.描写角度:

(1)远近、高低、大小对比

(2)虚实结合

(3)视、听、嗅分层次

3.选材特征:

(1)小事

(2)细节

(3)某一方面

八、文章选材特点常见答案

1.以小见大(易为读者接受)常见于记叙文和小说

2.多用古代故事,典故,寓言,诗词(增强文章文化底蕴)常见于议论文和杂文

3.选材角度宽泛(是文章丰富生动)常见于散文

九、文章语言特点常见答案

1.生动形象(修辞多,语言华丽,多见散文)

2.平实(多见小说,记叙文,哲理性散文)

3.幽默

十、关于双层含义的问题

1.浅层和深层

浅层一般与文章内容有关;深层一般与文章中心有关

浅层一般是物质性的;深层一般是精神性的

2.虚写与实写:梦;现实幻想;现实想象;眼前

3.角色主体不同造成的含义不同

十一、逐层深入的集中常见类型

1.逻辑性深入:分类无限,重在掌握什么是逻辑性。

2.情感的深入:夸大化;深入化。

3.从感性到理性

语文考试答题技巧方法二

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 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二、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 ……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 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四、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 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五、描法的作用。

1、读出描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六、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 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

③……的景物描写,反映了……情景,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七、论证方法的作用。

1、在文段中找出相关的论证方法。

2、明确知识: ①例证法主要是增强说服力,通过一两个典型事例,可以使阐述的道理令人信服。

②引证法的主要作用是充实内容,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

③正反对比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使论证更为深刻。

④比喻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论证更为具体生动形象。

3、公式:例证法:采用了举例的方法,以……来说明……的观点,列举详实,说服力强。

引证法:采用了引证法,以……的名言来说理,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

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法,以……来论述,深刻。比喻论证法:采用了比喻论证法,以……的比喻形象地阐明了……

八、仿写句子。

公式:①、数清例句的字数。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九、对对联。

公式: ①名对名,形对形,动对动;

②山对川,日对月,天对地;

③注意上下联语意的相关、相融。

十、读***题。

公式: ①分析画面构成要素。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

②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题目+内容+启发。

③结合画面含义,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要点来写(写成1、2、3)

④给画面定标题,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

⑤说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联想到B,A、B具有共性。

十一、探究题。

公式: ①分析所给的语段从中得出的结论。

②分析所给的***表数据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③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结论,但最好分1、2、3来表达。

④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议时,要具体写明1、2、3点。

十二、概括题。

1、公式: ①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性,然后用一句话表达。

②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当然也可以写成“我的发现是1、2、3点”。

③分析所给的名著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再用一句语言来概括人物的性格。

十三、名著阅读。

公式:①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

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十四、写信。

公式: ①注意书信格式(开头称谓顶格写,“此致”、“敬礼”的位置,写信人的署名,写清年月日)。

②用简明的文字写明材料的事实。

③表示祝愿、希望等的内容放在书信内容最后面。

十五、编短信。

公式: ①用“沪”一类的字简写地名。

②材料事实编写在卷面上也要抓句段主干内容来写。

十六、诗文佳句赏欣。

公式: ①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格式为:……用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

②从修辞格来赏欣,见前面修辞格。

③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赏欣,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十七、说明文学家(或文学作品)风格。

公式: ①写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

②写明作者作品的特征。

③结合作者具体作品中的“诗文句”来说明特点。

十八、文言句子划分停顿。

公式:①带有“故”、“是以”等标志的句子,在这些词语之后画斜线。

②名词作状语的,在这个词语之前划。

③“可以”类实际是两个词语,在“可”后划。

④主语和谓语之间划。

⑤谓语与宾语之间划。

十九、结合语境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

公式: ①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

②……描写了(或刻画了)……

③……意思是……

二十、前后照应。

公式: ①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找出关键词。

②……与……相互照应,表现了……

二十一、巧设悬念。

公式: ①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②……,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二十二、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公式: ①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

②……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二十三、记叙线索。

公式: 1、分析线索种类:①以“物”为线索;②以“事”;③以“人”;④以“时间”;⑤以“感情”。

2、以……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主题。

二十四、称谓变化。

公式:①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

②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动物说明文10篇

学习

我们是一家人作文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我们是一家人作文10篇,内容包括我们是一家人作文范文通用,我们是一家人作文怎么写精选十篇。***的歌声十分动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光是***演唱的几首儿童歌曲便让所有的人敬佩,底气十足,个性洋溢,最突出同样在变声期的她在高潮

学习

归家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归家10篇,内容包括归家日志100篇,归家的引言。触春风,皇天不负君苦心,父母眼中皆龙凤,龙飞腾!天下最好事,唯有归家矣,思乡心虽疾,请君藏心里。

学习

未来的学校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未来的学校10篇,内容包括未来的学校30字,未来的学校范文。进入学校大门后,穿过一条宽阔的走廊,前面就是几十层高的教学楼了。在教学楼前有一道淡黄色半透明的屏障,学生必须用指纹确认身份后才能进入,每个学生的指纹资料都储存在

学习

写一篇日记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写一篇日记10篇,内容包括写一篇日记范文大全,日记十篇20字。坦白地说,写日记确实挺累的,也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要想自由自在,多一些玩的时间,也可以不用那么辛苦。可是,我有人生奋斗目标,我得持之以恒地写下去。“天才在于积累”

学习

期中质量分析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期中质量分析10篇,内容包括期中质量分析总结100字,期中质量分析总结。半个学期以来,我们二年级在很抓了养成教育的基础上,推出“周周清”措施,为提高后十五名学生成绩起到了推动作用。把教育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只要我们持之以

学习

坚持就是胜利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坚持就是胜利10篇,内容包括坚持就是胜利原版,坚持就是胜利篇。人尽皆知,电话是贝尔发明的,可事实上,电话的大部分研究工作是由爱迪生等许多科学家完成的。但他们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放弃了电话,惟独贝尔坚持了下来,他只仅仅将一

学习

幽默风趣的句子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幽默风趣的句子10篇,内容包括开心幽默风趣的句子,招工幽默风趣的句子。(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展望未来的诗句10篇

阅读(328)

本文为您介绍展望未来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展望未来的诗句古诗,展望未来的诗句有什么。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4、异日***将好景,归去凤池夸。5、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6、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7、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

学习

小王子主要内容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小王子主要内容10篇,内容包括小王子第10章主要内容,小王子主要内容10字。

学习

描写植物的作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植物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描写植物作文三年级,描写植物的作文评语。梅花不是娇贵的花,天气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是啊,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

学习

劳动光荣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劳动光荣10篇,内容包括劳动光荣模板,劳动最光荣精选十篇。今后,我要主动帮助大人做家务事,从小养成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我还要告诉我的同学:劳动是光荣的,让我们一起爱劳动吧!

学习

形容冬天的句子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形容冬天的句子10篇,内容包括形容冬天阴天的句子,形容北方冬天的句子。3、秋天一过,就是冬天了。冬天是四季中最冷的季节。4、天气阴沉,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黄色的浊云。东北风呜呜地吼叫,肆虐地在旷野地奔跑,它仿佛握着锐

学习

林夕经典歌词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林夕经典歌词10篇,内容包括林夕解释十年歌词,林夕经典歌词。4、你离开了,却散落四周。——《左右手》5、他的糖浆是你的砒霜。——《知情识趣》6、不是爱不起,只是伤不起。——《伤不起》7、让我感谢你,赠我空欢喜。——《花事

学习

形容夏天的成语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形容夏天的成语10篇,内容包括形容夏天大自然的成语,形容夏天特别热的成语。3、炎阳炙人:指炎热的太阳照射在身上,好像烤火一般热。形容非常酷热。4、烈日炎炎:形容夏天阳光强烈。也可称赤日炎炎。例:烈日炎炎似火烧。5、青衫凉

学习

动物的童话故事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动物的童话故事10篇,内容包括动物过年的童话故事,动物为主的童话故事。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4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片***秋雨洗刷过的

学习

说明文的作文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说明文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说明文作文怎么写,说明文作文五年级。简介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作比较,是说明文中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作比较构成的基础是比较点,在同一个比较点上鉴

学习

动物的启示作文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动物的启示作文10篇,内容包括动物给我们的启示作文,寻动物启示怎么写。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

学习

我喜欢的动物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我喜欢的动物10篇,内容包括我喜欢的动物及理由,我喜欢的动物作文精选10篇。

学习

动物童话故事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动物童话故事10篇,内容包括动物童话故事三年级,编动物童话故事。点点的繁星好似颗颗明珠,镶4嵌在天幕下,闪闪地发着光。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片***秋雨洗刷过的天空,像

学习

动物皮肤的呼吸功能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动物皮肤的呼吸功能,内容包括什么动物用皮肤呼吸,两栖动物的皮肤有呼吸功能吗。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呼吸必须有专门的器官,像我们人类和大多数高等动物的肺,还有鱼类的鳃。离开了这些器官,呼吸就无法进行。然而,科学却告诉我们,除了

学习

兰州:宠物医院成遗弃动物“收容所”

阅读(2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养宠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宠物用品店、宠物医院、宠物美容店等也随之多了起来。昨日,记者在七里河小西湖硷沟沿附近看到,此处有30多家宠物用品店及医院,记者发现这些医院大都收留了一些被主人遗弃的猫狗。据

学习

浮游动物+水生植物技术修复城市河道实践研究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浮游动物+水生植物技术修复城市河道实践研究,内容包括加长版的挖掘机清除河道浮游水草,吃浮游幼崽的水生植物叫什么。本文以杭州后横港河生态治理工程为例,全面阐述了应用浮游动物+水生植物技术对城市河道进行生态修复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