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的近义词10篇

协调的近义词篇1

教学过程:

一。解题:

2004年的《考试说明》将词语这个考点解释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我们把它分解为“近义实词”、“成语”、“熟语”三个点来个个突破。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义实词的辨析。

高考对近义实词的考查,近几年形成了比较固定的题型,即根据语境选择最恰当的词语。现代汉语词汇丰富,近义词也数不胜数,要掌握每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要学会一些辨析近义词的方法。

二。讲析

近义词辨析,主要是弄清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从词义方面辨析

1.词义的侧重点不同

例:安静和平静

安静,侧重于没有吵闹、喧哗。平静,侧重指平稳,没有动荡不好。

熟悉和熟习

熟悉,侧重于知道得清楚。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了解得很清楚。

不只和不止

不只,不仅,有递近义。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

2.词义的轻重不同

例:轻视、藐视、蔑视、鄙视

轻视,看轻,一般程度。藐视,小看,程度重些。蔑视,轻蔑唾弃地看,较重。鄙视,把对方看得十分低劣,更重。

担心、担忧

担心,放心不下,牵挂不安。担忧,发愁,忧虑(前途、命运等大事)

批评、批判

批评语义较轻,批判较重

3.词义范围不同

例:边界、边境、边疆

边界,指两地或两国之间的界线。边境,靠近边界的狭长地带。边疆,远离中心的地方,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大。比较抽象。

时期、时代

时期,指一段时间(多指具有某种特征),范围较小,时间较短,如“抗战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时代,指历史上以经济、文化、***治等状况为依据划分的某个时期,范围较大,时间往往比较长。如“封建时代”、“新石器时代”。它还指人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如“青少年时代”

从词义方面辨析,主要看近义词语的不同语素,通过分析不同语素,了解词义的细微差别。

(二)从感彩方面辨析

1.感彩不同

例:谋取、牟取

谋取,通过正当渠道设法取得。褒义。牟取,往往指谋取名利,含贬义。

还有如:团结和勾结、赞美和奉承、爱护和爱戴等

2.语体色彩不同

语体色彩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一般用语和专业术语等

如商量和磋商、办法和措施、害怕和胆怯,都有口语和书面语之分。像“盐”和“氯化钠”,则是一般用语和专业术语的区别。

(三)从词的用法方面辨析

1.搭配习惯不同

如:执行、履行

执行,多和任务、命令、协定等搭配。履行,多和条约、诺言、义务搭配。

爱护、爱戴

爱护,对象既可是人,也可以是物。爱戴,只限于人,用于下级对上级。

(立场)坚定(意志)坚强(话语)含糊(字迹)模糊

2.词性成分不同

如:担心、担忧

担心,可以接宾语。担忧,不能带宾语。

阻碍、障碍

阻碍,动词。做谓语。障碍,名词,做主语或宾语。

蜂拥、簇拥

蜂拥,只能做状语。簇拥,做谓语

三。小结

近义词的辨析方法很多,也并不是一组近义词只能用一种方法来分辨。在辨析中,我们往往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但无论如何,我们要选准答案,首先要做的是理解所选词的具体意义,其次是对上下文的内容要有清晰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把所选词与具体语境联系起来思考,看二者是否协调一致,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析结构,看搭配关系。

2.体会词义,看句意协调

协调的近义词篇2

    一、字音辨析题答题技巧

    1.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义转”的原则。在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一般考辨析,不考拼写,不考查汉语拼音方案。

    2.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

    二、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

    1.音辨法。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

    2.形辨法。如果怀疑某个字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或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

    3.义辨法。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4.结构辨析法。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如果题干是有错别字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无错别字的;如果题干是全对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有错别字的;如果题干是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就先排除有三个错别字的一项。总之,可以多使用结构分析法:一是字形本身结构,二是词语结构。辨析字形要注意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看词语不宜太长久,要善于回想什么时候在课本或课堂上接触到这个字的。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

    三、词语运用题答题技巧

    主要是近义实、虚词的分辨。通常是用几组近义词进行辨别,这里要特别注意具体的语境,析同辨异,把握细微区别。要做好它,平时就要有语言准备,但是在考场上如果确实拿不准,就要凭语言感觉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

    1.实词辨析题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有相同语素又有不相同语素的词语,重点是分析理解不相同语素,可以通过组词来理解,也可以找出反义词来理解,还可以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理解。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步减少选项。

    2.虚词辨析题答题技巧:虚词在语句中起着调节各种语言关系的作用,在口语尤其在书面语中使用频繁。在中考中做虚词题目,主要是凭语感,要通读全句,整体感知,认准关键,准确把握;也可以造一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分析它的正误。其次是找出配套的关联词语,前后联系来确定虚词的含义;如果配套的关联词语在句中只出现一个,应该将它补全分析;再将关联词语与句子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在关系上保持一致。总之,注意采用排除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同时也要做记号。

    四、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第三,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总之,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如,想入非非,灯红酒绿。

    五、病句辨析题答题技巧

    病句类型一般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答题技巧: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2.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3.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4.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适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5.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6.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协调的近义词篇3

1、毫无违和感,网络流行词,源自于日语,意思是没有任何不和谐、不协调的感觉。但是,这句话常常是在实际上不该和谐的情况下却莫名和谐了的一种情况下而说出的话,比如用于某些PS照片、某些角度的错觉***像,与周围环境没有丝毫不协调的感觉。

2、该词的近义词常被用作为“违和感君已下线”。

3、造句:一剑的丁丁和绣花针换了个样子,竟然是毫无违和感。

(来源:文章屋网 )

协调的近义词篇4

会议首先听取了全国科技名词委专职副主任刘青同志关于“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计划要点”的汇报。

一、2010年工作情况

1. 2010年10月21-22日,全国科技名词委召开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全国科技名词委***主任,***事科学院刘成***院长、新闻出版总署孙寿山副署长、社会科学院武寅副院长、工程院谢克昌副院长、科协陆延昌副***等部委领导,全国委员及会议代表200多人出席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科技名词委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工作报告》和《国家科学技术名词规范化工作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文件,表彰了10个优秀分委员会及20名先进专家个人。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全国科技名词委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的成立和全体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将开辟新的历程。

2.进一步完善了科学技术名词体系。新组建(或换届)了10个学科分委员会,开展工作的学科达到50个,出版了14种学科名词,实现历史最好水平。

3.两岸科技名词交流对照统一工作获得新进展。开展了近20个学科的科技名词交流对照统一工作,组织了9次两岸科技名词交流对照研讨会。

4.术语学研究、学术交流与合作活动取得新成绩。出版了《中国术语学研究与探索》。组织召开了“面向翻译的术语研究”研讨会,并参与多项国内合作项目研究。组织申报并开展中奥、中俄***府间科技合作项目2项,组织了5次与奥地利、俄罗斯、日本、马来西亚等国术语机构的学术交流。

5.结合总体任务积极开展宣传推广工作。策划并组织了光明日报“字母词的汉化之路”专版,在新闻出版界、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开办2期全国出版物规范应用科技名词培训班,并同“百度百科”合作,首批近10万条带定义的科技名词进入百度百科平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2010年,全国数十家平面及网络媒体对全国科技名词委的工作做了宣传报道,社会影响进一步加强。

6.提高《中国科技术语》办刊水平。继续坚持正确办刊方向,紧密配合审定工作,做好专题研讨,在期刊的学术规范建设、栏目和稿源、审稿与编校、发行与宣传等方面的工作上做出了一定成绩。

7.推进术语库和网站建设。积极利用全国科技名词委数据库资源,及时上传已公布名词,宣传全国科技名词委工作成果,推进科技名词的网上审定工作,继续扩大全国科技名词委网站在网络读者中的影响。

二、2011年工作计划要点

1.进一步完善科学技术名词体系。计划组建(或换届)8个学科分委员会,筹建10个学科分委员会,大力做好各项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组织共计46个学科分委员会开展审定工作。

2.积极开展宣传推广工作。计划开展2~3届出版物规范应用科技名词培训班,并探索举办其他类型的培训班或专业讲座。

3.健全机制,加强协调工作。在健全协调机制方面开展调研,积极探索各学科领域之间,各相关工作部门之间,以及各项工作任务之间的协调合作机制,促进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的全面、深入和协调发展。

4.推进两岸及港澳地区科技名词交流对照统一工作。继续开展10多个学科的名词对照统一工作,组织编订《海峡两岸科学技术名词大词典》和《中华常用科技词典》。

5.继续开展术语学研究、学术交流与合作活动。继续有计划地组织出版《中国术语学建设书系》,并组织专家研究编写术语学研究著作。开展包括“化学命名原则”在内的专项课题研究,在高等院校和机构开办术语学理论讲座。继续保持和加强同国内外相关机构,以及包括民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在内的相关领域专家的合作与交流。

6.进一步加强术语库和网站建设和应用工作。继续探索通过建立语料库,研究开发科技新词的筛选提取功能,做好学科试点。在术语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增加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对照数据库,开发相应的检索和等功能。争取与更多有影响力的网络开展合作,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继续扩大全国科技名词委网站和数据库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7.支持民族语言科技名词工作。紧密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更加积极主动地为民族语言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提供资源和技术方面的支持,使科技名词工作在“科技兴边”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8.办好《中国科技术语》。计划在期刊稿件的外审、稿源和栏目建设、内部学习研讨以及与审定、宣传工作结合等方面继续开展工作,争取跃上新台阶。

9.做好科学文化建设和工作队伍建设工作。继续坚持以科学文化建设带动名词工作队伍建设,继续保持发扬科学民主、严谨求实、开放创新、敬业奉献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专职工作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全国科技名词委***会认真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工作报告,对2010年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2011年计划要点提出了若干建议,包括重视并统筹安排相近学科的名词协调与统一,加强化学元素命名原则等名词规范领域的基础性研究,重视字母词问题并从源头加以规范,以及创新宣传推广方式和手段,研发工具性软件等。

协调的近义词篇5

关键词: 语言水平 意义协商类型 个案研究

1.引言

话语互动研究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广有影响的二语习得研究趋势,该研究模式的核心理论是Michael Long的互动假说(Interaction Hypothesis),这里的互动并非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其实质是指语言能力较强的说话人对话语结构的认知调整。研究不同教学条件下意义协商的数量和类型的变化,成为近年来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基于以上发展趋势,本文主要探讨在目的语环境下,汉语初/高级阶段学生与不同水平对话当中的意义协商类型的变化,并分析产生不同变化的原因。

纵观意义协商的研究领域,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五个方面:(1)对意义协商理论模式和构成特征进行探讨;(2)运用实证方法,说明意义协商在促进输入理解、修正输出及语言发展等方面所起的作用;(3)对意义协商话语的研究;(4)研究意义协商和某些因素之间的关系;(5)不同的任务类型、参与方式,任务参加者的个体因素对意义协商数量的影响。从以上内容笔者发现,第一,关于意义协商,研究者多使用实证定量的方法,定性研究较少,缺乏对语者使用意义协商时心理变化的追踪和探讨;第二,不同因素对意义协商数量影响的研究较多,对于不同语者之间所使用的意义协商类型的研究寥寥;第三,所有关于意义协商的研究关注点多在于言语协商,忽视非言语类型协商。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以个案为例,在目的语环境中,使用定性研究的方法,收集初级/高级阶段汉语学习者与汉语初级、汉语高级、本族语者在对话时产生的意义协商类型情况,统计两组意义协商类型数量,将两组进行对比,发现异同,并分析产生异同的原因。

2.研究设计

2.1受试

上海某高校的5名学生参加了该研究,具体的学生学习情况请见表1:

表1 受试者汉语学习情况表

2.2研究过程

第一步:本文以汉语初级阶段学习者Lily为中心,给出话题,要求Lily与另三名学生各进行十分钟对话,笔者对三段对话进行录音。

第二步:本文以汉语高级阶段学习者Sara为中心,给出话题,要求Sara与另三名学生各进行十分钟对话,笔者对三段对话进行录音,对话结束后再对Lily、Sara、Mike三人进行有关意义协商类型使用的访谈。

第三步:统计两大组的意义协商类型使用数量情况,并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异同,进一步分析产生异同的原因。

2.3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

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有如下两个步骤:(1)统计不同配对下意义协商数量;(2)统计不同配对下意义协商的输出类型和相关数量。收集数据之前,笔者先将五组对话和三组访谈(共计101分9秒)的录音进行了如实文字转录,共计18549字。 在进行步骤一,即统计意义协商数量时,笔者首先确定了意义协商的类型。根据Long(1980)的观点,意义协商包括六种方式: 要求澄清、确认核查、理解核查、重复自我话语、重复他人话语、扩展,在本文中,笔者另将非言语形式的意义协商,在此将(7)手势的使用加入统计行列,以期可以更全面地探讨意义协商使用类型。

3.结果与讨论

3.1统计结果

笔者将录音转为文字,分析对话,找出意义协商的使用现象并将其归类,具体结果请见表2和表3:

表2 初级阶段学习者配对组意义协商类型使用统计表

表3 高级阶段学习者配对组意义协商类型使用统计表

基于上述两表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从发生意义协商的总量看,相同语言水平的学习者在配对交流时,产生的意义协商数量很少(Lily和Tina组数量为19,Sara和Zoe组数量为16),当受试者都为初级阶段学生时,不仅总量少,协商类型使用单一,而且将不同语言水平的学习者进行配对,则产生更多的意义协商。对此,笔者分析,在相同语言水平之间,特别是当一方学习者处于初级阶段时,由于语言能力的限制,这就决定低水平的学习者会因为词汇、句法掌握不如高水平学习者,而向对方提出问题,而高水平学习者也会因此而调整自己的话语结构,做出意义协商,适应对方的语言情况,促使对话继续进行。在相同语言水平上,若二者都为初级阶段学习者,则会因为语言能力不足,而潜意识避开不懂的地方,减少意义协商的发生,抑或是由于话题选择和使用的语句结构简单,不需进行意义协商就可使对话顺利进行;若二者都为高级阶段学习者,他们对汉语的运用娴熟,基本范围内的对话双方都可理解,只有出现新词或者新概念时,或者在发音不清的时候,才会进行意义协商。

第二,从上述两表我们发现确认核查、重复他人话语这两项意义协商类型的使用率最高,平均值居于使用类型的第一位和第二位。从语言形式上看,确认核查和重复他人话语表现的都是听话人部分或者全部重复说话人的语句,从Long(1980)对意义协商的类型定义上来说,确认核查是指听话人发出的旨在确定该话语是否被自身正确的理解的语言表述,而重复他人话语则并无听话人确定自身语言是否被理解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虽然Long细分为这两种类型,Aston(1986)指出,这两项存在相互重叠,研究者在分析的时候很难将其归属于确认核查或是重复他人话语。笔者在进行语料归类时,大部分通过上下文语境判断重复是归属于确认核查(后续对方进行了确认或者否认),还是纯粹的重复他人话语(对方无特殊话语回应),在模棱两可之时则再次询问受试者进行判断。通过访问,两位受试者均认可重复话语是自己使用最多的意义协商,Sara说:“当对方听不懂我的意思的时候,我就先重复一遍,要是他还是不懂,我就再重复,或者用其他的词语来说。”Lily说道:“我要是没明白,我就重复重复再重复,用重复来提问题,或者通过重复来让自己理解意思。”在这里,初级阶段的学习者和高级阶段的学习者重复的出发点并不一样,初级阶段学习者Lily重复他人话语是为了给自己时间处理对方的话语输出,通过自己重复词汇、语句的发音,找到记忆中相应的***示获得语义;Lily重复话语确认核查,则是借重复提问,希望获得对方的解释或者正面的反馈。高级阶段学习者Sara则是通过重复他人话语来给自己处理的时间,“我对重复他人话语的行为完全是无意识的,只是想用重复来让自己想想下面的话题应该怎么继续”;Sara重复话语确认核查,则是借助重复来确认对方是否表达正确的意思,更多时候是为了给对方正面反馈,使对方继续进行话语互动。

第三,非言语形式数量。笔者除了记录下言语形式的意义协商外,还记录下了非言语性的意义协商,即话语互动中手势的运用。我们发现初级阶段学习者Lily和高级阶段学习者Sara话语互动中手势运用最多,使用率较高,达到了16.33%,而其他相同水平配对组和与本族语者的配对组,手势运用几乎没有。“初级阶段的学生,我手势运用会很多,手势有时还会用得比较夸张;高水平的人手势用得少。”Sara如此说道。Lily则说:“我经常用手势,比如买东西的时候,4块和10块,就用手势。”、“我和高级水平的人聊天时,用手势很多,初级水平的少,因为我肯定知道他们的意思。”对于非言语形式意义协商运用情况,笔者认为,同级水平的学习者由于双方语言能力相似,初级阶段水平的小组话语话题选择有限,语句结构简单,词汇数量少,不会造成二者的理解困难,高级阶段水平的小组则是因为汉语运用能力高,很少存在理解困难,及时产生理解障碍,双方也可以通过言语协商解决,不需要借助手势进行解释。虽然手势类别是非言语形式的意义协商,笔者认为它的作用最终还是可以归类到Long(1980)的六项意义协商里,将手势运用作为非言语意义协商来单独列项,旨在不能忽视这一重要的过渡协商方式,关于手势对于话语调整的协商意义及是否有利于二语习得的问题,日后其他有兴趣的学者可做进一步研究。

第四,情景纠正,笔者定义为听话人在语境情景下通过纠正反馈来确认是否理解说话人语义的语言表述。

例如:A:那一般看什么电影?

B:看……我非常喜欢,冲龙的。

A:成龙的?

B:对,成龙的,他的电影非常幽默。

由以上举例可看出,A对B的“冲龙”一词感到困惑,但是在有关电影的语境下,A猜测B所说的“冲龙”应为“成龙”,在A做出确认信息的同时,也对B的错误发音做出纠正,A的意义协商方式既结合了确认核查的特点,又给予了对方纠正反馈,使对方在核实语义的同时更正了自己的语言错误,因此笔者认为这一类的意义协商并不隶属Long(1980)的六项分类当中,应该单***项出来。根据语料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情景纠正的使用很少,目前只出现在初级阶段的高低水平配对小组当中(Lily和Sara,Lily和Mike),笔者分析这是由于初级阶段学习者的语音并不标准,词汇还在巩固时期,话语互动中说出的词语有可能词不达意或者意思表达模棱两可,造成听话人的疑问,在语境之下,高水平的听话人可以猜测出语义并将正确的语言形式反馈给初级阶段学习者,使话语互动和纠正错误同时进行。高级阶段的学习者之间也会出现情景纠正的协商类型,比如在不确定某个特殊词汇的读音或者是遇到不熟悉话题内容而进行猜测的时候,但由于高级阶段学习者汉语水平较高,情景纠正的使用量会明显小于初级阶段的学习者。

四、结语

笔者通过给初级阶段学习者、高级阶段学习者和本族语者交叉配对进行话语互动,从中收集和研究意义协商类型的使用情况,并且进一步分析初级和高级之间使用差异的原因。不同水平的配对可以产生更多的意义协商,重复话语是两个水平的学习者最频繁使用的意义协商类型,但是二者的出发点并不相同,二者在要求澄清、理解核查、重复他人话语和扩展四项也有差异。此外,笔者还研究了非言语形式的意义协商的使用,发现了情景纠正这一不同于传统六种分类的新协商形式。

基于笔者的个案研究方法,未来的相关研究可以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深入进行:一是通过多组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者的配对,进一步考察和任务类型使用数量的变化关系;二是对情景纠正、非言语形式的意义协商对二语习得的作用做更深的探讨。

参考文献:

[1]成祖堰,刘文红.任务类型对意义协商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4):148-151.

[2]乔丽娟.任务特性对意义协商质与量的影响[J].外语学刊,2007(3):136-139.

[3]汪清、谢元花.外语环境下任务类型、水平配对与意义协商研究[J].现代外语,2011(1): 75-82.

[4]汪清.意义协商中的语言输出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43-47.

[5]赵飞,邹为诚.互动假说的理论建构[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2):78-87.

[6]Ellis,R.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Through Interaction[M].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1999.

[7]Foster,P.&Ohta A Negotiation for meaning and peer assistance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J]. Applied Linguistics,2005(26): 402-430.

[8]Gass,S,&E,Varonis.Input,interaction,and second language production[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1994.

[9]Gass,S.Input and interaction[M]. Malden:Blackwell publishing Ltd.,2003.

协调的近义词篇6

 

关键词: 支架式教学 英语专业 写作教学 

一、引言 

英语专业的写作课有两种情况,要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知识要点,感受语言之美为重点的方法来展开,然后再进行写作实践;要不就是采用写长法进行教学,鼓励学生能写多少是多少。这两种方法固然有其优点,前者能较为系统地教授学生的写作知识概念技巧,而后者则更易激发其写作兴趣。然而,这两种方法也有其缺点,前者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呆板,而后者则容易使学生脱离写作训练的重点,天马行空。为了找到一种更为合适的教学方法,我进行了不少实验,发现采用支架式教学是个不错的方法。 

二、支架式教学及理论基础 

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理论支持下的教学方法之一。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从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支架式教学可以简单理解成,给学习者提供其进一步学习的概念支架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概念我们可以发现支架式教学教学的理论基础有以下三方面。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要经过困难才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该理论要求教师分辨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其可能发展的水平,而且教师要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但是如何帮助呢?显然是要靠指引,而且任何学科作为知识体系和能力系统的结合,必然要靠系统的指引,也就是要提供概念支架,运用支架式教学。 

(二)交际教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外语包含两方面:掌握结构形式和培养能力。海姆斯具体阐述了这个观点。海姆斯在1971年发表的《论交际能力》认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社会文化因素:(1)语法的正确性。(2)语言的可行性,指有些话语语法虽然正确,但人们却不那么说。(3)语言的得体性,这是指语言应适合于对话双方的社会地位、身份、性别、心理等因素。(4)语言的可接受性,指语言适合于环境。海姆斯的观点让我们意识到任何语言教学都要集中在两方面:语法形式和语言的社会功用。语法形式的正确性在语言写作课中主要是指学生能用地道的语言来正确地组织语句进行写作。这要求教师对写作中涉及的字、词、句等层面的知识概念进行系统的指引,也就是要提供知识的支架。而语言的社会功用指的是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在特点的社会环境下进行得体的语言写作。而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提供恰当的虚拟社会背景,创造必要的写作动机,也就是教师要架构虚拟社会背景,提供背景支架。 

(三)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最早由皮亚杰提出。此观点的基本内涵有三方面。 

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心理表征既包括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的知识或经验。 

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人、社会、自然、文化)的理解,其对世界的理解因而是多元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 

从中可以看出,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建构过程,但这个过程学生不能自己单独完成,要依靠别人,主要是教师提供帮助,而教师的帮助就像个学生提供建筑知识大厦时要用到的脚手架,是必需的,但不是主要的,在大厦完工时就可以撤掉,且不留痕迹。 

三、抛锚式教学的步骤、原则及实施课例 

(一)步骤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3.***探索——让学生***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原则 

在运用此教学法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准确定位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顺利度过最近发展区,自然教师要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准确定位。具体来说可以用以下三种方式来帮助定位:一是教师的课堂观察,在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的情绪等变化来断定教学内容是否适中。二是进行测试,主要是卷面测试,通过可以量化的试卷成绩等来断定某个班的学习程度。这可以避免前面观察法产生的主观性和偏差。三是学生反馈,主要是通过给学生问卷调查来实现,卷中要包含对现学材料的难易判定、自己的学习情况的判定,以及对未来材料难易度的期待。 

2.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过程中应当把学生当成知识和能力大厦的建设者,教师只是脚手架的提供者,而且教师只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对其进行帮助。学生可以通过和学习伙伴的互动来加速其建造进度,也可以通过伙伴的评价来对建造的不足进行修正,教师要给学生个人和学习小组留下足够的空间。 

3.支架要合理。教师提供的支架要科学,只在必要时给学生提供支架。支架可以包含背景支架,也可以包含问题支架、概念支架等。支架要从易到难,并且要注意学生的反馈,提供简洁易懂的用语来搭建支架。支架在学生自我学习和小组学习时要撤除,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时间。 

(三)实施课例 

为了研究支架式教学法的有效性,我选取了由丁往道编写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英语写作手册》的第二部分的修辞手法oxymoron(矛盾修辞法)来进行实证研究。本次学习的主要是目的是了解矛盾修辞法的概念,其能创造的效果,以及如何应用矛盾修辞法。通过实践证明,支架式教学法能非常有效地提高学生兴趣和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具体来说分以下5个步骤来展开教学。 

1.搭脚手架——老师先让一学生上台来给他看两个词,smile和tear,然后让他分别向大家表现出来,让大家猜是什么词,表现出了什么心情或感情。 

2.进入情境——然后再让他看tearful smile这个词组,表演含着泪水的笑,然后老师问大家:“他在干什么呢?他的表情表现出了什么感情和心情呢?” 

3.***探索——让学生***探索。给学生提供支架对表达出的心情进行猜测。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学生把自己的猜测和别人的进行比对,并设想他做出此表情的情境,最终归纳概括出tearful smile表达出的意思已经超过了两个单独表情的叠加,它可以表示出激动、强颜欢笑等意思。最终概括出矛盾修辞法的表现手法主要是通过两个本身矛盾、相反、相对的词的连用,以创造出一种复杂的效果,其搭配可以是形容词加名词,也可以是副词加动词等。 

5.效果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小组学习进行评价,并对矛盾修辞法进行进一步的应用,举更多的例子。 

四、结语 

支架式教学作为一种较科学的教学方法,在理工科等系统性较强的学科中已得到了普遍应用。本研究对则其在较不宜推广的语言类的英语写作课中的运用进行了实证研究,证明其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通过教师指引和同伴互动来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自己及学习小组的主动探索的特点使其更易提高教学气氛,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5. 

[2]代贝贝.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精读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09,(16):2. 

协调的近义词篇7

论文摘 要: 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模式单一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学习效果差。本文探讨了支架式教学的合理性,并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支架式教学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可行性。

一、引言

英语专业的写作课有两种情况,要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知识要点,感受语言之美为重点的方法来展开,然后再进行写作实践;要不就是采用写长法进行教学,鼓励学生能写多少是多少。这两种方法固然有其优点,前者能较为系统地教授学生的写作知识概念技巧,而后者则更易激发其写作兴趣。然而,这两种方法也有其缺点,前者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呆板,而后者则容易使学生脱离写作训练的重点,天马行空。为了找到一种更为合适的教学方法,我进行了不少实验,发现采用支架式教学是个不错的方法。

二、支架式教学及理论基础

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理论支持下的教学方法之一。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从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支架式教学可以简单理解成,给学习者提供其进一步学习的概念支架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概念我们可以发现支架式教学教学的理论基础有以下三方面。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要经过困难才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该理论要求教师分辨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其可能发展的水平,而且教师要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但是如何帮助呢?显然是要靠指引,而且任何学科作为知识体系和能力系统的结合,必然要靠系统的指引,也就是要提供概念支架,运用支架式教学。

(二)交际教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外语包含两方面:掌握结构形式和培养能力。海姆斯具体阐述了这个观点。海姆斯在1971年发表的《论交际能力》认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社会文化因素:(1)语法的正确性。(2)语言的可行性,指有些话语语法虽然正确,但人们却不那么说。(3)语言的得体性,这是指语言应适合于对话双方的社会地位、身份、性别、心理等因素。(4)语言的可接受性,指语言适合于环境。海姆斯的观点让我们意识到任何语言教学都要集中在两方面:语法形式和语言的社会功用。语法形式的正确性在语言写作课中主要是指学生能用地道的语言来正确地组织语句进行写作。这要求教师对写作中涉及的字、词、句等层面的知识概念进行系统的指引,也就是要提供知识的支架。而语言的社会功用指的是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在特点的社会环境下进行得体的语言写作。而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提供恰当的虚拟社会背景,创造必要的写作动机,也就是教师要架构虚拟社会背景,提供背景支架。

(三)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最早由皮亚杰提出。此观点的基本内涵有三方面。

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心理表征既包括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的知识或经验。

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人、社会、自然、文化)的理解,其对世界的理解因而是多元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

从中可以看出,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建构过程,但这个过程学生不能自己单独完成,要依靠别人,主要是教师提供帮助,而教师的帮助就像个学生提供建筑知识大厦时要用到的脚手架,是必需的,但不是主要的,在大厦完工时就可以撤掉,且不留痕迹。

三、抛锚式教学的步骤、原则及实施课例

(一)步骤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3.***探索——让学生***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原则

在运用此教学法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准确定位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顺利度过最近发展区,自然教师要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准确定位。具体来说可以用以下三种方式来帮助定位:一是教师的课堂观察,在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的情绪等变化来断定教学内容是否适中。二是进行测试,主要是卷面测试,通过可以量化的试卷成绩等来断定某个班的学习程度。这可以避免前面观察法产生的主观性和偏差。三是学生反馈,主要是通过给学生问卷调查来实现,卷中要包含对现学材料的难易判定、自己的学习情况的判定,以及对未来材料难易度的期待。

2.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过程中应当把学生当成知识和能力大厦的建设者,教师只是脚手架的提供者,而且教师只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对其进行帮助。学生可以通过和学习伙伴的互动来加速其建造进度,也可以通过伙伴的评价来对建造的不足进行修正,教师要给学生个人和学习小组留下足够的空间。

3.支架要合理。教师提供的支架要科学,只在必要时给学生提供支架。支架可以包含背景支架,也可以包含问题支架、概念支架等。支架要从易到难,并且要注意学生的反馈,提供简洁易懂的用语来搭建支架。支架在学生自我学习和小组学习时要撤除,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时间。

(三)实施课例

为了研究支架式教学法的有效性,我选取了由丁往道编写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英语写作手册》的第二部分的修辞手法oxymoron(矛盾修辞法)来进行实证研究。本次学习的主要是目的是了解矛盾修辞法的概念,其能创造的效果,以及如何应用矛盾修辞法。通过实践证明,支架式教学法能非常有效地提高学生兴趣和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具体来说分以下5个步骤来展开教学。

1.搭脚手架——老师先让一学生上台来给他看两个词,smile和tear,然后让他分别向大家表现出来,让大家猜是什么词,表现出了什么心情或感情。

2.进入情境——然后再让他看tearful smile这个词组,表演含着泪水的笑,然后老师问大家:“他在干什么呢?他的表情表现出了什么感情和心情呢?”

3.***探索——让学生***探索。给学生提供支架对表达出的心情进行猜测。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学生把自己的猜测和别人的进行比对,并设想他做出此表情的情境,最终归纳概括出tearful smile表达出的意思已经超过了两个单独表情的叠加,它可以表示出激动、强颜欢笑等意思。最终概括出矛盾修辞法的表现手法主要是通过两个本身矛盾、相反、相对的词的连用,以创造出一种复杂的效果,其搭配可以是形容词加名词,也可以是副词加动词等。

5.效果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小组学习进行评价,并对矛盾修辞法进行进一步的应用,举更多的例子。

四、结语

支架式教学作为一种较科学的教学方法,在理工科等系统性较强的学科中已得到了普遍应用。本研究对则其在较不宜推广的语言类的英语写作课中的运用进行了实证研究,证明其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通过教师指引和同伴互动来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自己及学习小组的主动探索的特点使其更易提高教学气氛,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5.

[2]代贝贝.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精读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09,(16):2.

协调的近义词篇8

[关键词]话语交流 趋同 趋异 同一

[中***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059-03

话语理论(Theories of Discourse)是当代西方修辞学与交际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最早起源于古希腊修辞学家亚里斯多德。这位修辞学大师认为修辞性话语是劝说他人改变态度,接受某一观点的基本手段。在话语理论的形成过程中,俄国学者巴赫金、法国社会学家福柯等人都做出了重大贡献。话语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是人们交流思想的物质媒介,在日常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人们通过话语交流来消除误解,化解矛盾,增强沟通,促进理解。在话语交流过程中,人们往往通过趋同和趋异这两种方式来调整自己的话语,以适应交际情景的需要。

一、话语的基本特征

话语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语境中进行交际的具体言语行为,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基本手段,具有一定的功能和特征。话语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非对称性和层级性。

(一)话语的非对称性特征

话语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具体言语行为,其表现为一系列动态的交际实践过程,而不是静止的组织结构。美国语言学家比尔提出,话语的表面形式与其所指的实际意义之间没有“内在固定”的联系。[1](P17)换句话说,仅从话语的表面形式不能完全预测出其内在真实的含义。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人们所使用的话语涉及到包括语音、语调、语法、停顿、话轮长短以及符号形式等多方面因素,而受话人从话语的这些结构形式中能够理解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义。

人们对话语的理解除了涉及到话音、语法以及符号形式外,还涉及到话语发出时的其他互动因素以及话语产生时的社会语境,比如话语发出的情景、话语的语域、非言语信息、知识***式以至交际的各种模式与话语的风格等等。[2](P17)由此可见,话语的形式与意义之间并不对称,转换生成语法学派也认为话语在多个层面上是比较松散、易变的,这种不对称性特征需要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有意识地去调整和领会。

从微观语言学角度进行分析也能说明这种不对称性特征。一个个单独的音素没有其对称的内在意义,只有多个音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在一起才能使话语具有意义。从语法的角度来看,话语的不对称性特征表现得更加突出。首先,就不同的话语而言,虽然他们的表层结构各不相同,但是不同的话语却可以表达出同样的功能意义和逻辑意义。另一种情况是,即使话语的表层符号形式完全相同,如果使用不同的语调来说出,同样的话语符号形式也可以表达出不同的功能意义与逻辑意义。例如,对于同样的一句陈述话语形式,如果话语行为人用降调来说出,它表示的含义是陈述一个事实。然而,如果话语行为人用升调来说出,它表达的意思则刚好相反,或者表示一个质疑,而不是陈述事实。基于话语交流的这种动态性特征,美国语言学家比尔认为交际的单位并非“句子本身,而是话语行为”。[1](P18)由于话语具有这种非对称性特征,所以在话语交流的过程中,交际各方必须考虑交流中话语的歧义性及其意义的可变性,才能尽量避免误解的产生。

(二)话语的层级性特征

话语的内在意义之间的联系是可以进行层级性分析的。在分析话语的层级性意义时,我们可以把它拆分成一个个最小的实体意义单位,而这些实体意义单位又可以归属到某一上级意义的范畴下面,以此类推,我们可以把低一级意义范畴归属到更高一级的意义范畴之下。这种层级性顺序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线性话语流。线性话语流是指一句话语的组成符号形式之排列顺序,这种排列顺序直接影响着话语的表达和理解。线性话语流可以从句子的横向组合结构来进行分析,即句子一般由主位和述位构成。[3](P398)主位(Theme)是话语构成的第一个主要成分,充当信息的起点。述位(Rheme)是话语行为人提供的新信息,使主位得到发展。话语的主位和述位都有自己的中心语素,而其他各种修饰成分和补充结构都从属于这一中心语素。

例如:凭着刻苦练习,赵丽雯成了一名优秀的钢琴师,但她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因为她没有天赋。

从整句话语的结构来看,其线性逻辑结构模式为“让步――判断”关系,但是两边的内部结构又分别是从属关系。第一分句为“因果”关系,其中“刻苦练习”为因,“成了优秀的钢琴师”为果。第二分句为“推理――前提”关系。“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系话语行为人的推理判断,其前提是“没有天赋”。

从宏观语言学角度来分析,话语也体现出层级性特征。一句话总是由一定的语素来构成,几句话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就构成段落,而段落则从属于某一特定的篇章或更大的整体结构,这就是话语的“整体之中有整体”的层级性特征。换句话说,某一话语单位可以包含着***的言语行为,而这些***的言语行为又可以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成更大的意义单位,这些意义单位又从属于更大的整体话语结构,这就是话语的层级性特征。

在交际过程中,话语的层级性特征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话语行为人的语调、停顿、重音、超切分,也可以通过说话人所使用的功能词显示出其逻辑从属关系,还可以通过话语行为人插入到其言语当中的口头导向语显示出来。如果是书面话语,这种层级性特征可以通过“标点符号、编排序号、章节标题、小标题”[4](P37)等显示出来。

二、话语交流过程中的协调机制

话语交流需要双方协调互动才能顺利进行,因为交往行为是由交际双方各自构建的意义和话语的组合规则构成的。话语交流过程中的协调机制是指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人们调整自己的话语以影响交际对方的基本策略。话语协调机制涉及到许多影响交际行为的动态社会心理因素,[5](P24)比如在一定的交流情景中,我们如何使用话语表达意义以及理解别人。这里所说的“协调”是指话语行为人在交际过程中“监控与调整自己言语行为的基本方式”。[6](P141)因此,协调互动可以理解为说话人针对受话人的一系列话语调整策略,说话人通过调整其话语行为来适应受话人的性格特点。在话语交流过程中,通过协调互动调整自己的话语行为可以促进双方的交流和理解,从而逐渐达到同一与共识。

研究表明,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人们通常会根据交流对象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话语风格和词汇难易,从而使得交流互动能够顺利进行。例如,小学高年级教师上课时所使用的语音、语调、语域、停顿以及词汇难易与低年级教师或幼儿园教师所使用的语音、语调、语域、停顿以及词汇难易是不相同的。幼儿园教师在与幼儿园小学生进行交流或给他们讲故事时,会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来调整自己的语音、语调、停顿以及词汇难易,以适合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老年人之间、青少年之间进行交流时,他们所使用的词汇与说话风格也不一样。在与同伴交谈时,青少年往往会使用一些俚语或暗语来表达,从而显示出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身份特点。这就是话语交流过程中调整自己话语行为的一些具体例子。

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交际行为需要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协调互动才能使话语交流不断进行下去,而互动就需要话语行为人交替调整自己的言语方式和说话风格。正如菲力普森教授所说,互动就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交替调整自己的话语以实现交流目标的行为模式”。[7](P18)也就是说,在交往过程中,交际各方会潜意识判断对方的知识***式和个性特点,并认识和理解交谈时自己的意义和对方的话语含义,进而调整自己的话语交流方式使得交际能够顺利完成。

在话语交流过程中也会出现下面几种现象。首先,话语行为人以一定的话语形式来表达某一特定的意思,然而受话人却可能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可能做出完全相反的解释,从而产生误解,因而交流需要各方不断地进行协调互动,才能使话语交流顺利进行下去。交流互动是话语行为互动,因为交流需要理解对方话语的意义,而意义需要阐释。另一种情况是,在话语交流过程中,由于交际双方存在差异或者误解,使交流不能顺利进行。这时需要交际双方增强沟通,调整自己的话语趋近于对方的话语行为模式以缩短差距、消除误解,才能使话语交流顺利进行下去。

三、话语交流中的趋同和趋异

话语交流过程中的协调机制主要有趋同(Convergence)和趋异(Divergence)两种,其产生的原因有多个方面。下面我们将分别进行论述。

(一)话语交流过程中的趋同和趋异

在话语交流过程中,人们经常通过趋同和趋异这两种策略来调整自己的话语。所谓的趋同是指交际的一方或双方通过一定的语言特征,比如“语音、语调、语域、停顿、话轮长度、词汇特点”[8](P14)等策略来调整自己的话语以适应与对方交际的需要,这种话语交流现象叫做趋同。趋同发生的程度有大有小,根据话语交流过程中趋向程度的多少,趋同可以分为完全趋同和部分趋同。完全趋同是指话语行为人完全按照交际对方的言语行为模式来调整自己的话语以趋向于对方的话语模式。与部分趋同相比,这种趋同现象发生的频率较少。部分趋同是指话语行为人没有完全按照交际对方的言语行为模式来调整自己的交流方式,只是部分调整趋同变量,趋近于对方的话语模式。部分趋同发生的情况非常普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这种方式来进行交流、互动,然而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趋同现象的存在,因为这一过程的发生是内在、潜意识的,所以不易觉察得到。

趋同可以是单一模式趋同,也可能是多模式趋同。在单一模式趋同中,话语行为人只是在某一方面(比如词汇方面)趋同于对方,但没有在其他方面(比如语速、词汇、语音、语调、停顿等方面)趋同于对方。这种话语交流现象称为单一模式趋同,因为趋同过程只涉及到协调内容的某个方面。多模式趋同是指交际人在多个层面上趋同于对方,这种模式趋同涉及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调整变量,因而称为多模式趋同。

趋同可以是对称的或非对称的。在话语交流过程中,如果交际双方都尽量向对方趋近,而且其幅度基本相同,就称为对称趋同。对称趋同能使交流进行得更加顺畅,因为交际双方能在较为平等、和谐的语境中完成会话和交流。非对称趋同与对称趋同不一样,其存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话语交流过程中,只有一方趋同于对方,而另一方却保持交际原状。这是非对称趋同的第一种表现形式。二是在话语交流过程中,双方都趋同于对方,然而其趋同的幅度相差较为明显,其中一方趋同的程度较多,而另一方趋同的程度较少,因而是非对称的。

在话语交流过程中,趋同发生的方式也有多种。除了上面谈到的语言手段,趋同也可以采用非语言手段。例如,一个求职应聘者为了接受面试,应当穿着合宜的服装以适合面试场景需要,这就是非语言手段趋同的一个具体例子。求职应聘者穿上合适的服装目的是为了趋同于面试场合的交流需要。

趋异与趋同的表现形式正好相反。在话语交流过程中,交际的一方为了突显自己与对方的某种差异,在词汇、语音、语调、停顿、语域、话轮长度等方面趋异于对方,我们把这种话语交流现象称为趋异。如果说趋同是潜意识的,那么趋异就是带有一定的意识色彩。例如,有些英国人为了彰显自己的民族特色,在话语交流过程中可能会有意加重其英语的语音或语调。这样可以让交流对方感觉到自己民族的优越性,也可以表现出话语行为人自身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当交际的一方有意识强调自己与对方的区别和差异,或有意识表现出自己比对方优越时,话语交流中的趋异现象就会时有发生。

与趋同类似,趋异可分为单一模式趋异和多模式趋异、对称趋异和非对称趋异四种。单一模式趋异是在话语交流过程中,话语行为人只是在某一方面(比如词汇方面)趋异于对方,而没有在其他方面(比如语音、语速、语调、停顿、语域、话轮长度等方面)趋异于对方。这种交流现象则称为单一模式趋异,因为趋异过程只涉及到话语调整变量中的某一个方面,而没有涉及到其他方面变量的调整。多模式趋异是指在话语交流过程中,话语行为人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话语调整变量上趋异于对方的言语方式,因为这种语话交流现象涉及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趋异内容,因而称为多模式趋异。

趋异也有对称和非对称之分。对称趋异是指在话语交流过程中,交际的双方都趋异于对方,其幅度基本相同,因而是对称的。非对称趋异也有两种情况发生,一种是在话语交流过程中,只有一方趋异于对方,而另一方却保持交际原状。另一种情况是在话语交流过程中,双方都趋异于对方,但各方趋异的程度不同,其相差幅度较为明显,其中一方趋异的程度较大,而另一方趋异的程度较小,因而是非对称的。下面我们利用一个***例来表示趋同和趋异发生的各种情况,就能更加直观地表现出来。

(二)话语交流中趋同与趋异产生的原因

在话语交流过程中,趋同与趋异现象是经常发生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了趋同和趋异呢?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白尔纳教授最早从心理学角度对趋同现象做出了解释,他认为人们往往被他们希望“相似”的人所吸引,因而希望与他们喜欢的人“相似”,而调整话语实现趋同是众多策略中人们所采用的与他们希望“相似”的人趋近的一种常用策略。[9](P72)在话语交流过程中,如果交际的一方希望与对方趋近,该方就会潜意识通过话语调整策略来趋近于对方的话语交流模式,从而逐步实现同一。例如,在话语交谈过程中,人们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语速,使其与交流对方的语速基本一致。

研究表明学识的深浅、社会地位的高低以及权势威望等对于趋同的产生有直接影响。在话语交流过程中,人们倾向于趋同自己敬佩的、比自己社会地位高的或在某方面比自己有优势的人。[10](P27)例如,当学生与教师交谈时,学生总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尽量表现出聪明的一面,说些让老师认同的话语,以趋同于老师,这是由于教师的学识、地位、威望等因素影响造成的。

话语交流过程中产生趋同现象的另一个原因是“同一(identification)”。同一是伯克动机修辞(Rhetoric of Motives)理论里的一个重要概念,与个人身份或身份证无关。同一来源于“实质(Substance)”,而自我是由各种“实质”或“特征”构成的,其主要内容包括理想、行为、信念、生活方式、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多方面因素。伯克认为当我们与某个人或某个社会群体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时,我们就取得了与那个人或那个群体的“同一”。[11](P21)伯克的同一理论实质上是同体,两个实体虽然在其他方面表现不同,但他们有可能具有某种“共同的因素”,在这种共同因素中他们成了同体。[12](P275)例如,某个社交舞蹈俱乐部的成员在年龄、性格、职业、理想、价值观念等方面也许是不同的,因为俱乐部里的成员来自于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社会生活环境,但是他们都对舞蹈具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因此,在这方面他们形成了“同一”。换句话说,他们在舞蹈方面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同一”。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同一其实是对某一社会群体的归属,或者成为那个社会群体的过程。

伯克认为同一和交流密切联系。人们通过交流可以改变自己或对方的态度,形成某种共同的价值观念,逐渐达到“同一”。“同一”的程度越高,话语交流就会越顺畅。在话语交流过程中,趋同就是话语行为人通过内向化自己的交流模式从而实现“同一”的交际策略。

与趋同的情况相反,趋异是话语行为人在话语交流过程中外向化自己的交际模式,从而适应交流情景的需要。这种话语调整现象主要是由于人们为了强调自身的群体归属或身份归属等原因造成的。通过趋异,话语行为人形成了自身的某种形象,强调出自身与某个社会群体的联系与归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通过趋异,话语行为人也显示出与交际对方的差异与区别。例如,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居民在与旅游者进行交流时,他们往往会使用法语,而不使用英语,从而显示出其加藉法裔的社会身份和群体归属。在国内,当你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时,你往往会用普通话与当地人进行交流。然而,尽管当地人会讲普通话,但是不少人可能会用本地语来进行应答,这也是一种趋异现象,这种现象也会时有发生。

四、结语

话语作为个人的一种社会行为,代表个人参与社会交往,体现着话语行为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至话语行为人的生活方式和个性特点。在话语交流过程中,人们往往通过趋同和趋异这两种方式来调整自己的话语以适应交际情景的需要,在交际中取得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Beale,H.Walter.A Pragmatic Theory of Rhetoric[M].South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1987.

[2]蓝国兴.话语交流互动机制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软环境的建构[J].全国商情,2010(2).

[3]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Ong,Walter J.Rhetoric,Romance,and Technology[M].Ithaca,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71.

[5]蓝国兴.全球化语境下的话语交流与国际合作[J].现代交际,2011(3).

[6]Miller,munication Theories[M].The McGraw-Hill Companies,Inc.,2002.

[7]Philipsen,G.The coordinated management of meaning theory of Pearce,Cronen,and associates[J].In D.P.Cushman & B.Kovacic(Eds.),Watershed traditions in Human communication theory(PP.13-43).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5.

[8]Giles,H.,Mulac,A.,Bradac,J.,& Johnson,P.Speech Accommodation Theory:The Next Decade and Beyond[J].In M.Mclaughlin (Ed.),Communication Yearbook 10(PP1-48).Newburry Park,CA:Sage,1987.

[9]Byrne,D.The Attraction Paradigm[M].New York:Academic,1971.

[10]蓝国兴.话语交流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软环境的建构[J].钦州学院学报,2010(1).

协调的近义词篇9

[关键词] 赵本山小品语音修辞 艺术魅力

小品是当今舞台上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文艺形式。它不仅是表演的艺术,也是语言的艺术。在各类小品中,赵本山的小品非常具有代表性。综观他的小品,除演员表演技艺外,小品语言也是构成赵氏小品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小品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其中语音修辞手段的运用对其艺术风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赵本山的许多小品中,都充分运用了同韵相协、同音多解、语音飞白、节奏突变、方音土语等多种语音修辞手段,凸显了其滑稽幽默的喜剧效果,给观众带来美的艺术享受,这也是赵本山小品在近二十年来常盛不衰,形成了稳定风格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同韵相协,朗朗上口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1](P157)可见韵律美在语义表达中的重要作用,也是提高表达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要想声情并茂地表达出意义,就离不开语音的配合,和谐优美的语言韵律,听起来悦耳动听,给人以美感,声音的美妙同押韵有着密切的关系。

赵本山出演的小品正是利用汉语语音的特点, 形成了大量平仄相对,音节单双交替的“上口段子”,这些段子利用语音上的同韵相押形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段子,让观众感受到赵本山小品特有的韵律感,来渲染气氛、强调主题、增添语言的艺术情趣,使小品语言极具音乐性,而且这些“上口段子”不只注重形式,而是和内容相协调,使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增强了语音修辞的内涵,而且“乐音化的语音形式与其所负载的丰富内涵,使得喜剧小品的语言远远高于生活中的插科打诨,使之区别于滑稽搞笑而充满哲理,蕴涵深意。”[2]例如:

(1)赵本山:就兴你们年轻人连蹦带跳,又搂又抱,我们老年人就只能干靠。(《相亲》)

“跳、抱、靠”同属“遥条”辙。“连蹦带跳”、“又搂又抱”、“只能干靠”四字格连用,念起来节拍和谐匀称,十分上口。

(2)宋丹丹:有人花钱吃喝,有人花钱点歌,有人花钱美容,有人花钱按摩,今儿我雇个好活,有人花钱,雇我陪人儿唠嗑。(《钟点工》)

“喝、歌、摩、看、嗑”押“坡梭”辙韵。一出场就把人物的身份、工作交待清楚,用押韵的方式让人记忆深刻。

大量“上口段子”的运用不仅使小品语言有趣有味,而且好听动听,便于吟诵和记忆。它的运用不仅使小品语言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和记忆,而且这些貌似简单的“顺口溜”还汇聚了大量的语言信息,使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了语音修辞的内涵。作为小品开场白的“上口段子”更是渲染了气氛,强调了主题。

当然,语言形式是语言内容的载体,喜剧小品对“上口段子”的运用,不纯粹是追求语音形式的回环美,它所表现的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幽默”,是一种意味深长的有趣或可笑。

二、同音别解,错位诙谐

汉语中大量同音字的存在为幽默语言的生成与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利用同音字、音近字等音义结合的复杂性和灵活性来有意别解字词,是赵本山小品制造言语幽默的常用方法之一。例如:

(3)赵本山:树上骑(七)个猴,地上一个猴,加一起几个猴?

范伟:八个猴。

赵本山:错,媳妇答。

高秀敏:俩猴。

赵本山:正确,树上骑个猴,地上一个猴,俩猴。(《卖车》)

此段利用“七”和“骑”的同音制造曲解, 若对方理解为动词,就曲解为数词;若对方理解为数词,就曲解为动词,从中创造出言语幽默的氛围与效果。令人啼笑皆非,忍俊不禁。

(4)高秀敏:啊,拐了噢,拐啦,拐了噢!拐啦,拐啦!拐啦!

范伟:我说你瞎指挥啥呀,你啊?你知道我要上哪,你就让我拐呀,你啊?

前后两个“拐”是同音多义词,为了吸引对方的注意,当事人故意制造“拐”的歧义,因而使对方把“拐棍”的“拐”理解成了“拐弯”的“拐”,造成幽默的效果。

在这些小品中,都巧妙地运用了汉字谐音的特点,把两个毫无逻辑联系的事物拈连到一起,矛盾、错位,使人感到不伦不类,滑稽可笑,从中创造出言语幽默的氛围与效果。

三、语音飞白,妙趣横生

语音飞白是指描述口语交际活动中各种不准确的语音,如错读、口吃、咬舌、口头禅等[3]。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一般不用飞白,但是在文学艺术中恰当地利用飞白,将错就错地故意实录或仿效对方不规范读音或错误读音,来塑造人物或表达幽默,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这也是喜剧小品制造幽默的常用手法。在小品中恰当地用飞白,再结合演员的表演,效果更容易显现,这也是赵本山的小品常用的语音修辞方式之一。

汉语中大量音同、音近词的存在为飞白这一修辞方式提供了条件。语音飞白往往可以平添新义或引发歧义,制造误会和误解,创造出言语幽默的氛围和效果。例如:

(5)高秀敏:那就拿着吧,要多少是多呀。

赵本山: 要什么自行车呀?要啥自行车?(《卖拐》)

(6)高秀敏:那就拿着,不少啦!

赵本山:恩?带表了?带什么表了!(《买车》)

例(5)和例(6)用的一样的技巧。大忽悠接过其妻的话,故意错读成“要什么自行车呀” 和“不少啦”,利用语音的相近,进行语音偏离。他是为了忽悠到自行车和手表,而有意错读,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可以看出忽悠技术的高超,也是小品的神来之笔!这里正是迎合了观众的心理需要,让观众在心理满足中捧腹大笑!再如:

(7)毕福剑(一脸震惊):你,叫什么名字?

小沈阳:我的中文名字叫小沈阳。

毕福剑:你还有外国名字?

小沈阳(阴阳怪气):英文名叫“小沈阳”。

毕福剑:什么?

赵本山:没听明白吗?英文名叫小损样儿。(《不差钱》)

此处也是利用语音飞白来制造幽默的,因为小沈阳本人在说自己的英文名字时阴阳怪气的,听起了确实和“小损样儿”接近,所以才可以形成语音飞白,令观众发笑。

四、节奏突变,停连转义

朱光潜曾说过:“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4]P102“当我们的感官应付审美对象时,如果对象所表现的节奏符合生理的自然节奏,人就感到和谐和愉快”。[5]P46有声语言中,停顿是突出语义重点,区别语义内容的重要节奏手段,除因逻辑表达、语法强调的需要作正常的停顿之外,故意违反常规的停顿,则可以打破语言的固有节奏,造成一种节奏突变,这样就可以获得某种特殊表达效果,这种方法也是赵本山的小品幽默语言的生成技巧之一。

语言的停顿本来是遵循一定的逻辑和语法规范的,当为了表达自己的目的,强调语义重点时,会适当停顿。但是在小品中为了取得幽默效果,常常会在不该停时停,该停时不停,然后则转变语义,来制造幽默。这样语音的停顿违背了人们的正常思维,进而引起人们的注意,制造了幽默。例如:

(8)赵本山:别笑话我,我也是有身份人,我告诉你,有一次我到大洒店消费去,我就喝这种酒,我往那一坐,我说上酒,小姐卡就把这酒拿过来,我说多少钱,她说1880,她问我你开吗?我说开,她砰就启开了,我说你开玩笑呢吧。(《送水工》)

在“开玩笑”之间,本不该停顿的却停顿了。这里巧妙地在中间设置一个稍长的停顿,语义发生了突转,就使语言跌宕起伏,富有波澜,增添了风趣幽默的情趣。

(9)赵本山:没意思。不是给你弄脑筋急转弯那个初级阶段了,我是向你陪礼道歉来了。三年了,在这个世界最对不起的人就是范厨师。多么好的人。我常跟你们说,你说我骗他干啥?多么忠厚老实,你说我,你打我两下,你下不去手。你骂我两句,你张不开嘴。这样,反正你原谅我也来了,不原谅我也来了,原谅不原谅我都带着诚意扑面而来。(《功夫》)

在“你打我两下,你下不去手”和“你骂我两句,你长不开口”这两句之间,本该停顿不说后半句的,可此处大忽悠却一口气把这两句话前后都连起来快速说完,为的是在他的忽悠对象范厨师面前不吃亏。这一技巧的运用,把人物的狡黠心理极其戏谑地表现了出来

(10)赵本山:先不说病情,先说你是干啥的?

范伟:我是干啥的?

赵本山:你是做生意的大老板——(停了一会儿,观察一下对方的表情,然后接着说)那是不可能的。(语速由快到慢)

范伟:废话,大老板有骑车出来的吗?(《卖拐》)

这段台词先巧妙地运用了语句停顿,又成功地对语流的速度进行了特殊处理,把这位江湖骗者的“高明”刻画得神情毕肖,同时也给予了极大地讽刺。若这句台词采用正常的语速,且中间没有一个稍长的停顿,其幽默风趣效果也就大为逊色了。

五、方音土语,俗音谐趣

喜剧小品以风趣逗乐为主要目的,其语言力求贴近社会生活,因而从一开始就不避方言俚语,吐字行腔不像话剧那样讲究字正腔圆,中规中矩。这种地域式的声腔一方面在喜剧人物身上常常有一种典型化了的性格色彩,便于在“土”与“俗”中表现人性,使人物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感,也更能借助世俗生活本身所蕴藏的力量来打动观众;另一方面,有些方音土调本身就具备了一种不协调因素,演员将之夸张变形,更凸显其滑稽幽默的喜剧效果,给早已习惯了普通话语音的受众带来全新的审美感受。例如:

(11)赵本山:我能把正的忽悠斜了,能把蔫的忽悠谑了,能把尖人忽悠嗫了,能把小两口过得挺好,我给他忽悠分别了。今天卖拐,一双好腿我能给他忽悠瘸了!(《卖拐》)

“谑”、“嗫”用这样的词来形容人,也非常具有东北特色。鲜明地把东北“大忽悠”的骗人能耐夸张的表现出来。

(12)赵本山:那驴也是这么想的!我告诉你,就这个问题,你先杀谁都不好使。我为什么没回答呢?就因为我考虑它是有问题的。看见了吗?他已经从当年的一根筋,现在成长到两头懂了!(《功夫》)

协调的近义词篇10

论文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生态语言学。学者们认为语言系统本身也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语言的生存和发展状态与自然生物生态之间具有某种程度的内在同构性。学者们把一些生态学概念用来研究语言现象和语言发展规律,以帮助人们从新的视角审视各种语言现象。本文试从环境(environment)、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协同进化(co-evolution)和恒定性(conservation)角度来分析现代汉语新词汇的产生。 

一、生态语言学的发展 

生态学是生物学家haeckel(1866)根据达尔文进化论而提出的一个概念,该词来自希腊语oikos(房子),意思是整个地球就像个大房子一样,人类在这所房子里具有和其它有机物一样的地位,任何一种生命的存在形式都取决于其它物种的存在。所谓生态系统就是一种相互和谐、相互依存的关系。 

受达尔文的影响,19世纪德国语言学家施莱歇尔(a.schleicher)认为:“语言和生物一样,也要经历生、长、老、死的生物生命过程”(裴文,2003)。美国斯坦福大学的e.haugen(1971)最早提出并使用“语言生态”(language ecology)这一概念。之后,haugen在《语言生态学》一文中提出要“研究任何特定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将语言环境与生物生态环境作隐喻类比。此后,“语言生态”的隐喻开始被语言研究者接受并广泛使用。 

20世纪80年代,德国bielefeld大学的一批学者进一步将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语言研究。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以“语言生态学”或“生态语言学”为题的著述,使学科理论框架得以确立。1990年,m.halliday在国际应用语言学会议(aila)上的报告促使语言研究者对语言和环境问题的关系做出新的思考,即把语言和语言研究作为生态问题的组成部分加以考察,从而形成了生态语言学的另一研究范式。20世纪90年代,全球生态危机使人类生存与发展问题变得十分严峻,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生态语言学。学者们以不同的方式、方法把生态学应用于语言研究领域。同时,一些生态学概念被用来研究语言现象和语言发展规律,以帮助人们从新的视角审视语言现象。 

语言系统本身也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语言的生存和发展状态与自然生物生态之间具有某种程度的内在同构性。本文从环境(environment)、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协同进化(co-evolution)和恒定性(conservation)角度来分析现代汉语新词汇的产生。 

二、从生物产生和依存的环境(environment)看新词汇的产生 

在某一生物群落中,由于自然的长期演化,当温度、湿度以及气候等外部环境允许时,该群落中就会产生新的物种。生态语言学认为,世界上任何语言系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产生和发展都与自然、社会、文化、人群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语言与它所处的生态环境构成生态语言系统。当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人类环境等外部环境允许时,该语言体系中就会产生新的词汇。 

如果我们将汉语语言体系看成是一个生态语言系统,那么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飞速发展,为新词汇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使词汇以多渠道、多形式在汉语语言体系内部进行优化重组,从而导致新词汇的产生。 

(一)以形象比喻来表达词汇意义 

“蚁族”指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草根网民”指那些身份普通、平凡的网民;“裸考”指考生没有任何加分(如三好生、体育特长生、少数民族考生等),仅凭考试成绩报考高校。 

(二)以数字、字母或符号来彰显个性 

7456——气死我了;886——拜拜了;520——我爱你;mm——妹妹或美眉;gg——哥哥;(-_-)表示神秘笑容;^-^表示咪着眼睛笑;zzzzz……表示睡觉打呼的样子。 

(三)以汉字谐音来表达词汇意义 

大虾——大侠;邮箱——油箱或幽香;斑竹或斑猪——版主。 

(四)以飞白构词 

故意运用白字示错的修辞方式来追求新奇独特或标榜新潮。例如:“我”用“偶”替代;“什么”用“神马”替代;“悲剧”用“杯具”替代;“院士”用“院仕”替代;“诺贝尔奖”用“暖被儿奖”替代。 

(五)以仿词派生来创造新词汇 

“淑”字以前仅用于形容女孩,现在“淑”被单独作为一个自由语素,转移修饰对象,温文尔雅的男孩也可以称作“淑男”。 

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为新词汇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而新词汇的产生则对原有生态语言系统进行了更好的补充和完善,这样便更好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新现象和新情况。 

三、从自然选择(natural election)角度看汉语新词汇的产生 

生物学告诉我们,生命力是生物的活动能力,生命呈现着生生不息的动态。作为交际与传承文化载体的语言同样具有这一显性。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存在交融、消退、旧词复出、变异等生命发展的特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和物种进化的规律。适应环境的物种得以生存,不适应环境的物种消失、消退或被融入其它物种中。词汇也是如此。一些词汇因为失去了生存使用的环境,逐渐退出原有的生态语言系统。一些语言在交际中并不是被全盘吸收和接纳的,往往会产生语音、词汇结构、语法规则等的变异。变异产生的原因与人们的个人因素、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因素有关。词汇的自然选择体现在:词汇的消退,旧词复出,旧有词汇意义被吸收融入新词汇中,固有词汇增加新义和专业词汇应用的泛化。 

(一)词汇的消退 

1.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古汉语词汇如人名、地名、官名、器物名、少数民族的称呼等,因为这些事物的消失而逐渐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如:皐陶——传说中的夏初人;天姥山——古地名;单于——古代匈奴首领;匏-古代乐器。 

2.一些不适应文明社会进步发展的词汇也逐渐退出日常交际的舞台。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量涌现的反映时代特色的***词汇。如:揪斗、黑后台、黑线人物、黑七类、文斗、武斗、文攻武卫、一小撮、三反分子、批林批孔等词汇,由于带有很强的侮辱性和疯狂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革,因失去了生存的环境和土壤而被淘汰,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二)旧词复出并被赋予新义 

囧,本义“光明”,在现代汉语中基本已经不再使用,近年来,它被民众“望形生义”而复活。由于其形象如“八字眉、张口结舌的方块脸”而重新被吸纳入汉语语言词汇系统,并被赋予“悲伤、无奈或者是极为尴尬的心情”义,通“窘”。 

(三)旧有词汇意义被吸收融入新词汇中 

菜鸟——网络新手;艺人——俳优,挂——死;旅途——客路。 

(四)固有词汇增加新义 

炒,原指烹调形式的一种,现增加词义为:①经营、倒卖,如:炒股;②价格暴涨,如:炒卖;③辞退、解雇,如:炒鱿鱼;④宣传,如:炒明星。 

宰,原义为“主管、杀”,新增加词义为“诈取钱财”,如:宰客。 

(五)专业词汇应用的泛化 

“病毒”原为医学名词,指比细菌更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病原体,现指能让电脑软件或硬件出现错误的指令或故障。“冲浪”原指一种水上运动,现用来表示上网时从一个网站到另一个网站连续不断地链接浏览。 

汉语词汇的淘汰、复活和旧词赋新义,与社会文化和人们心理的变化发展有关,与***治、经济等因素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四、从物种多样性和协同进化(co-evolution)角度看新词汇的产生 

生态科学研究表明,生态系统的年龄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其自我调节功能也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而提高。丰富的多样性使占据不同生态位的物种能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达到生态系统的平衡。 

美国文化史学家、生态思想家托马斯·柏励提出了生态纪(ecozoic era)学说,“解决自然生态平衡的最好的办法是人类要有与自然协作的精神。” 

汉语语言体系作为一个开放的生态体系,须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须与强势语言协同进化,以增强汉语语言体系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提高语言系统的稳定性。协同进化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外来词汇的引进、方言和网络词汇的泛化。 

(一)外来词汇的大量涌现 

1.派生词 

“的士”(taxi——出租车)派生出的词汇有:“的哥(出租车男司机)、的姐(出租车女司机)”等;“吧”(bar、柜台、酒馆)派生出的词汇有:“吧台(酒吧用柜台)、网吧(可以登录网站的营业场所)、泡吧(过久地呆在‘吧’里面消费)、水吧(茶坊的别名)、吧女(酒吧女招待)”等。 

2.外文缩略词 

aa制(各自付费的聚餐)、adsl(宽带)、voa(美国之音广播电台)。 

(二)方言词汇的泛化 

“忽悠”来自北方方言中的东北方言;“拍拖”来自粤语方言。 

(三)网络流行语 

神马、浮云、给力、被就业、躲猫猫、芙蓉姐、犀利哥等。 

五、从恒定性(conservation)角度看汉语新词汇的产生 

词汇的恒定性体现在基本词汇中。斯大林说:“基本词汇是比语言的词汇窄小得多的,可是它的生命力却长久得多,它在千百年的长时期中生存着并为语言构成新词的基础。”汉语的基本词汇具有历史稳定性和极强的构词能力。基本词汇为新词汇的产生提供了基础。如:“人”,古有“贾人、白相人”;今有“监护人、经纪人”等。 

基本词汇具有稳定性,但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基本词汇在不断地扩充、调整。基本词汇的扩充是以新词为主的。如:“飞机”曾经是一个新词,后来“机”产生了新的语义,衍生了 “机场”“机票”等词。 

六、结语 

汉语新词汇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是语言生态体系在稳定性基础上,不断与各环境因素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结果,有其客观必然性。为保证汉语生态系统的多样化和健康、和谐的发展,需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兼收并蓄地方方言和少数民族优选词汇 

近年来,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地方方言呈现出弱势,其生存环境堪忧。而我国的地方方言中有许多生动的词汇,对这些词汇应予以重视和吸收。 

(二)引进外来词汇以丰富汉语词汇 

汉语必须不断吸收外来词汇中的新名词、新术语,以丰富汉语词库,使汉语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三)合理规范汉语新词汇 

近几年来,汉语新词汇以多形式、多渠道呈现在公众视野中。汉语新词汇的出现,丰富了汉语语言体系,使其充满生机和活力。但同时也应看到,大量新词汇的出现也给原有的词汇系统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容易造成恶性竞争,破坏语言体系的生态平衡。为给汉语语言体系营造一个良性的生态环境,使其在兼容并包、兼收并蓄、保持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上,促进和谐生态的发展,既需要相关语言机构定期对社会正在使用的新词汇进行评议,既分析新词汇的合理性提出指导性建议,也需要语言工作者加大研究力度,使语言健康发展、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r.a.hudson.sociolinguistic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0. 

[2]卢风.论生态文化与生态价值观[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 

学版),2008,(1). 

[3]李国正.生态语言系统说略[j].语文导报,1987,(10). 

[4]范俊***.当代生态语言学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协调的近义词10篇

学习

阅读伴我成长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阅读伴我成长10篇,内容包括阅读伴我成长的作文,阅读伴我成长手抄报。阅读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中华上下五千年》让我了解到中国永有五千年的璀璨历史,这令我非常自豪。为什么星星会眨眼睛?为什么发生日食和月食?为什么先看到闪

学习

卫生标语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卫生标语10篇,内容包括卫生标语100条合集,卫生标语。2.来也匆匆,去请冲冲。3.随手冲一冲,干净又轻松。4.维护环境,人人有责。5.维护整洁,人人有责。6.走遍天下,冲倒不平。7.良机在握,一按即可。8.入厕冲水了无痕,道德水准功告成。9

学习

大学生自荐信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自荐信10篇,内容包括大学生就业自荐信范文,大学生简历自荐信。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翻阅我的自荐材料,为我打开这扇充满机遇的窗口。我叫李冬冬,是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届的本科毕业生,在即

学习

多姿多彩的近义词10篇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多姿多彩的近义词10篇,内容包括多姿多彩的近义词成语,多姿多彩的近义词及造句。其他词典的释义也大同小异。根据这个释义,我们很容易说出“你很有美色”和“你是一个美色”这样的句子,但很显然这些句子是错误的。“美色”现在

学习

关于亲情的名言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亲情的名言10篇,内容包括关于兄妹亲情的名言,亲情可贵经典的名言。3、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那里,怎能不甜?——雨果4、人生乐在相知心。——(宋)王安石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春秋)子夏6、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

学习

致敬白衣天使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致敬白衣天使10篇,内容包括致敬白衣天使小短文二十个,致敬白衣天使征文。4、护士有着纯粹的心灵,高贵的情操;走进每一位患者总带着一份职业性的微笑;不求回报只求奉献成了她们心中的自豪;黑夜的可怕加上生物钟倒置;超负荷的工作

学习

乐理试题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乐理试题10篇,内容包括乐理一级试题,二级乐理试题。基本的概念、术语是否准确、科学,是乐理教学及教材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据笔者所见,不少已出版的教材、书刊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妥之处,加以修正或增补非常必要。下面几例

学习

家乡变化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家乡变化10篇,内容包括家乡发生变化的简短文章,家乡的变化2000字10篇。近几年来,我也感觉到家乡在变化。以前的平房大多都变成了高楼大厦,人口增长太快了,许多外出的人开着豪华的车子衣锦还乡。以前农家的砖瓦房如今剩下不多了

学习

简短故事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简短故事10篇,内容包括简短故事大全100个,节气故事简短。那里秋天一到,果子的芳香扑鼻而来,醉人心脾。且不说黄澄澄的鸭梨压着树枝,红红的苹果像小灯笼挂满枝头,单那绿色走廊一样的葡萄架,就够我陶醉的了。迷人的葡萄架啊,那么芳

学习

关于书籍的名言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书籍的名言10篇,内容包括书籍和花有关的名言,赞美书籍的名言名句。3、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学问,没有也不可能有欣赏能力、文采和广博的见识。—(俄国哲学家)赫尔岑4、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英国作家)卡莱尔5、书籍里珍藏

学习

升职申请10篇

阅读(67)

本文为您介绍升职申请10篇,内容包括推荐升职申请范文,升职申请模板。再补充两条理由吧,小弟沟通能力佳,肖总曾赞小弟与任何人交谈都投机,这便是小弟练就的"万言"功.另外***湖南省区经理在前几日与小弟进行交易时,也赞扬小弟乃是人才,能

学习

数学日记四年级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数学日记四年级10篇,内容包括数学日记四年级下册,四年级数学日记10篇。更多小学生暑假日记:小学1-6年级暑假日记大全(共90篇)一年级暑假日记二年级暑假日记一年级暑假日记:小狗盼盼二年级暑假日记:做家务一年级暑假日记:下雨了二

学习

年终工作总结开头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年终工作总结开头10篇,内容包括年终个人工作总结开头范文,年终工作总结开头优美句子。(二)论证式开头论证式的开头,这是周全工作总结的另一种开头方法。在开头处不写基本情况,而是直裁了当提出上级指示精神,或者有关方针***策,

学习

说课步骤10篇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说课步骤10篇,内容包括说课的十个步骤,说课10分钟范例精选6篇完整版。说课是一种特殊的教研形式,虽然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但是通过说的形式,可以让听者明确说者的教学技巧和教学特色,是教师之间互相研讨和教学探究活动的

学习

多姿多彩的近义词10篇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多姿多彩的近义词10篇,内容包括多姿多彩的近义词成语,多姿多彩的近义词及造句。其他词典的释义也大同小异。根据这个释义,我们很容易说出“你很有美色”和“你是一个美色”这样的句子,但很显然这些句子是错误的。“美色”现在

学习

带有近义词的成语范文精选

阅读(139)

本文为您介绍带有近义词的成语范文精选,内容包括含有近义词的成语100个,一组近义词和一组反义词组成成语。带有近义词的成语篇1〔yìyángdùncuò〕〔释义〕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节奏分明,和谐悦耳。〔

学习

抓好“四控两管一协调”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水平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抓好“四控两管一协调”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内容包括建设工程管理三控三管一协调,四控两管一协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四控”是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四大控制要素,即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和安全控制;“两管”是指项

学习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与平衡治理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与平衡治理,内容包括如何协调公司利益和客户利益,利益相关者权利利益矩阵。一、问题的提出何为利益相关者?1984年弗里曼(Freeman)对利益相关者的经典定义被人们广泛接受,他认为:“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

学习

简论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关系的协调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简论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关系的协调,内容包括物业公司对业主管理细则,如何处理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关系。【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然后介绍了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的委托关系,最后探讨了协调物业管理公司

学习

多姿多彩的近义词范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多姿多彩的近义词范文,内容包括多姿多彩近义词汇总,绚丽多姿的近义词有哪些。多姿多彩的近义词范文第1篇【关键词】语文阅读;理解词语;多种方法融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课程目标与内容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学习

桥梁设计与环境协调的关系论述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桥梁设计与环境协调的关系论述,内容包括桥梁的规划设计内容,桥梁与结构设计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基础设施建设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桥梁建设也愈发的频繁,由此也就带来了桥梁设计与环境协调之间的关系讨论。不同

学习

谈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阅读(100)

本文为您介绍谈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容包括怎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理论尚未廓清。必须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到知识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