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学论文10篇

人力资源管理学论文篇1

1.促进优等生的全面发展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通常较为忽视优等生的管理,因为这群学生在管理者的思想中属于自觉性较强,是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策规定的一类人,因此很少会有管理者对其投入较大的精力。其实,优等生通常只是个人优秀,属于自我管理型,很少有优等生会去主动带动身边同学共同进步,这类学生较多抱有“只扫门前雪”的心态,作为学生管理的工作者,结合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中的员工发展理论,应该充分关注到这类学生的这一特点,给这些优等生布置一定量的工作,或要求他们和需要帮助的同学结对,以增强他们的团队责任感,帮助这些同学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作为管理者,不能因为优等生的优,就对他们放松要求,进行偏袒,和其他同学采用双重标准,这样不仅不利于优等生的自身发展,降低这类同学的抗压和受挫能力,也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2.发现差等生的闪光之处既然有优等生,相应的也会有差等生,学生管理工作者一般会将较多的精力放在这些差等生身上,抓纪律,抓考勤,抓宿舍,抓晚归等,主要管理的内容都涉及学生的行为规范问题。从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上来说,每个员工都有闪光之处,这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也是可以借鉴的。要让学生转变,根本上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思想上化被动为主动,将“老师要我做”转变成“我自己想做”,这就需要管理者发现差等生身上的闪光点,对闪光点进行鼓励和肯定,并以该闪光点带动其他方面。比如某同学在行为规范上欠缺,但在人文艺术上十分出色,辅导员或其他学生工作者可经常在公开场合对其长处进行表扬,而后提出要求,使学生在心态上发生改变。同时,管理者自身也应该多思考,多挖掘差等生之差背后的原因,究竟是差等生本身习惯的问题,还是存在其他客观原因,并针对原因找出解决方法,帮助差等生进步。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团队建设

1.班级制度化管理模式制度规范,是组织管理过程中借以约束全体组织成员行为,确定办事方法,规定工作程序的各种章程、条例、守则、规程、程序、标准、方法等的总称。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制度化管理应用到高校的班级管理中,就是富有每个班自身特色的班级规章制度。虽然学校层面、学院层面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但这些规章制度大多较为宽泛,缺乏细节性、具体性的内容。班级的规章制度则应在这些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班特色,建立适合自己的规章制度。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让班级同学全员参与,充分发表个人意见,并在全班表决通过,以增加其神圣性及民主性,这样的制定方式对于日后的班级管理具有良性作用,为符合当代学生特质,班级规章制度也可用例如“班级公约”、“集体守则”或其他更容易为他们所接受的名称代替。在班级中,规章制度一旦订立,就必须严格执行,及时反馈。管理的过程应该是一个闭环,从计划到组织到领导到控制,然后根据新的反馈内容制定新一轮的计划,继而进入一个新的过程。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前文提到的学生干部队伍就承担着管理职能,他们在班级规章制度订立后就必须严格执行,对于违反规定的同学,照章处理,他们是制度的执行者、维护者,同时他们也需在这一过程中及时发现制度的不足之处,并带领班级同学及时修正,以保证整个班级秩序的正常维持。

2.以目标管理思想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规划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这一思想引入班级管理中,恰好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学习目标,进行自我人生规划,妥善运用大学时间。目标管理思想的一大特点在于员工参与,这与前文制度化管理中全员参与的思想不谋而合。其次,目标管理的第二大特点是以自我管理为中心,这与目前高校提倡自我管理模式异曲同工,通过目标的自我制定,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学生作为目标管理的实施者,不断修正自己行为,以达到目标的实现。但目标管理也存在缺陷,在高校班级管理中,它更适用于自律性较强的同学,而自律性一般及较差同学则需要来自学生干部以及老师的帮助和监督。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班级管理者必须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培养方向、未来的发展趋势、课程的体系结构、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以及每门学科所需达到的基本要求,对就业形势也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带领学生开展自我规划的制定。帮助学生进行自身的SWOT(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分析。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分学期制定相应的大学生活学习规划,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有利于管理者每学期根据个人目标进行激励和参照,另一方面,若目标制定者发现目标有不完善处,可及时在下一学期进行修订。班级中所有成员都有自己相应的目标后,班级目标也可制定,目标可以有多种导向,如学习成绩、班级氛围等。

3.第二课堂中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管理每年,学校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志愿者团队、社团、科学创新活动小组等等。这些团队每年都会针对新生组织招新,为组织补充增加活力。目前学生活动团队招新的主要流程为一问一答,考官个人的想法往往主导了面试的整个过程。但是,由于受到个人能力或者首映效应的影响,面试者很难准确、全面地发现应试者的突出才能和潜质。针对此情况,我们可以将面试量化,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面试评价量表,进行定量的分析,以减少各种偏误造成的影响,选出适合的成员,这样就能在团队的招新阶段避免对人力资源的浪费。笔者通过自身从事的工作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在第二课堂中并没有如自己预想的一般,得到多方面的锻炼,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这充分说明高校中的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的开发和培训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以社团为例,很多时候社团成员只是简单的执行者,而不是活动的组织者,大多数社团成员实际上并没有机会参与活动组织管理的全过程,而社团的负责人们往往凭借自己过往的经验,仅仅注重追求社团活动的效果,而很少有意识地对干事进行能力的开发与培养。换言之,现在的第二课堂中的种种团队只关注了活动本身,而忽略了活动中的主体,人。大多数时候学生活动团队在大量的重复过去的工作,因循守旧,缺乏创新,也因为他们对人的开发和培训不够,从而导致整个团队停滞不前。笔者认为,在学生团队中应当大量引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开发和培训体制,在新成员加入时,可以对其就团队宗旨和内部文化进行宣讲,以使其了解团队的历史、目标和工作模式。应充分调动新进成员的积极性,让他们明确自身的责任,每一个成员都应共同参与团队的建设,每个成员都是团队的管理者,成员之间应当平等相处。此外,应在内部提倡平等协作与自由竞争,设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刺激成员的上进,为每个成员发挥与提升能力提供同等机会,个人在团队中的发展完全由其发挥的作用决定,这样的操作方法不仅能增强成员工作的动力,更使成员有归属感和成就感。

人力资源管理学论文篇2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优化配置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十七大报告正确地评价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深刻地分析了科学发展观产生的社会条件及其基本内核。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企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科学发展观。我们应该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来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1.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相对滞后

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仍带有十分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系统性和兼容性。一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只重视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对人力资源管理这一新的理论还缺乏了解,致使管理观念和方式落后。大多数民营企业摆脱不了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企业以家族成员利益为中心,企业的核心部门都由本家族人士掌管,这种近亲繁殖的形式难以担当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任,同时使得引进的外来人才得不到重用。

2.人力资源管理缺乏科学、合理的长远规划

很多企业缺乏明确而又合理的人力资源长期规划,致使企业的人事管理工作无法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人才保证。企业在引进人才以后,重使用,轻培养,甚至对有很好潜质的人才不培养、不敢培养,怕他们流失,进而未能造就一个优化人才健康成长的环境,既不能吸引人才,也不能留住人才。有的企业为了避免人才流失,通过扣押工资等方法来阻止人才流动,挫伤了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造成人才流失,极大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

3.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规范,缺乏完备的绩效考核体系和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

企业由于缺乏较完备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操作规程,难以依据科学的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激励,多以晋升、加薪和奖金作为激励手段。许多许诺不兑现的失败激励措施,不但挫伤员工继续工作的积极性,并且破坏员工对企业的感情和对领导的信任,这就使人的潜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影响个性的发展。

三、十七大精神中的科学发展观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配置

1.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企业管理工作的灵魂。

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对员工的招聘、录用、培训,晋升和辞退有完整科学的开发计划,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进行分析和说明,加快企业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2.转变观念,加大人力资本投资

企业老板要加大企业资本投入,把企业发展规划与人力资源开发与计划配套,要把人才培养作为企业领导业绩考核重要指标。对于高级管理人员,要实行继续教育,使其掌握市场经济理论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对普通员工要实行在岗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3.塑造企业文化

对文化传统的继承,要建立在新的基础之上,应根据时代的变化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对原有文化进行改造,由于涉及到不同的文化,层次各个文化方面的影响,需要长时间的潜移默化,它需要企业员工有正视自我否定痛苦的勇气,需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需要有承受挫折和失败的心理准备。营建企业文化,加强职工的理想信念、人生观、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使企业价值观灌输到职工思想行动中,转化为员工价值观,形成企业群体精神,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无形力量。

4.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和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考核内容方法上可根据企业现状采取适合的考核方法,如采用目标考核、关键绩效指标考核、平稳计分卡等手段。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对各类员工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除了通过待遇留人外,企业对不同需要的员工还可采取信任激励、职务激励、知识激励、情感激励、目标激励、荣誉激励和行为激励等,从而构建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

5.制定长远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

企业要想求得和谐化发展,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必须具有超前意识,有一个科学的预测和合理的长远规划是关键。在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既要着眼于近期培养、稳定和吸收高层次人才,还应着眼于长远规划,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确定重点培养对象。

6.对员工进行战略性培训

企业在新世纪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建立全员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机制,应通过企业大学和虚拟培训组织等新型企业培训组织形式,将培训提升到经营战略层次上,为团队提供培训的战略导向,让员工个人在培训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等,以最终达到应对来自市场竞争的各种压力和挑战的目的。

四、结论

学习宣传贯彻***的十七大精神,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审视和指导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时代的要求。采取积极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完善企业的人才管理,把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规划结合起来,稳定员工队伍,留住人才,提高企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实现人力资源最佳配置。

人力资源管理学论文篇3

组织学习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企业在进行组织学习过程中,通过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组织的学习张力,从而不断地改善企业人力资源价值的质量和数量,保证企业人力资源长期动态、健康持续地发展。反过来,人力资源价值的不断提升与管理的不断创新又会激发组织学习的情感动力和组织边界三维学习张力,进而促进组织学习。下面从三环学习模式角度来探讨组织学习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1引导员工的自我超越——人本管理

通过不断学习纠正偏差,引导员工培养他们的自我超越意识,产生新的认知,是三环组织学习的重要功能之一。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工作恰恰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看,内在需要的增长是激励员工不断追求、探索、创造的根源。所以,组织应该以“员工本位”为出发点,更注重员工各式各样的需求,满足和深化内心深处的愿望,从而不断创造和超越,以适应知识“裂变”,创造和保持组织在技术和产品方面的核心优势,塑造企业的持久竞争力。人力资源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员工的主动配合。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任务是在“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组合式激励手段,引导员工自我超越,实现组织目标与员工目标的客观统一。

2改善心智模式,挖掘员工潜能——虚拟管理

组织学习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变革。三环学习模式是不断地对组织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提出质疑,并加以反思,而这一检查和改进的过程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以学习文化为根基,人力资源管理定位和反思应在“促进组织学习能力”上。比如说,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知识管理逐步代替传统事务型的人事管理,要达到这种转变,需要高素质员工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心智模式的革新。心智模式是指从事某一工作而形成的根植在内心深处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的总称。改善心智模式就是需要打破传统的框框,消除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从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等方面实现根本性突破,运用新的方法和运作模式去管理企业,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比如企业可采用虚拟招聘,委托外部人才中介机构有效地筛选组织所需人员,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市场中的信息优势,并适当参与聘期管理、人员测评等各项事务。总而言之,通过三环组织学习,可以改善组织的心智模式,运用虚拟招聘等虚拟管理方法,来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3开展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建立共同愿景——团队管理

三环学习模式的八个要素中“计划”是关键,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实现目标需要怎么样的知识与技能?人力资源管理从良好的职业规划开始,通过组织学习来建设学习型组织、实施团队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和目标。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包括组织的总战略目标和员工的个人生涯发展规划。其中,员工职业生涯设计是实现团队管理的基础,它可以引导员工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规划并确立符合自身意愿和组织需求的职业发展目标,为员工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职业机会。团队管理的核心是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有机结合,让个人的职业规划都建立在组织目标之上,同时使员工认同组织的价值观,以便营造一支具有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团队。总之,团队管理作为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有利于员工在工作中培养团队精神,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逐步缩小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这也是团队管理的重要内涵。

4改变培训理念,促使学习与工作融合——学习管理

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组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培训可以为组织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员工通过组织学习,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组织学习不能简单地等同个体学习的加总,因此,组织学习不能只停留在“个体学习”层面,而应更注重“团队学习”和“知识共享”。三环学习模式体现的就是知识共享,营造有利于学习的良好氛围。因此,改变培训理念构建企业的知识共享制度,加强团队学习应该作为培训的核心内容。团队学习可使员工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同时也可以使人力资源管理者集中更多的精力用于组织战略层面的思考。三环组织学习有利于激发知识员工的创造性潜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员工人数增多,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根据知识员工的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方面来考虑选择合适的激励手段。那么,管理者需要从更高层次来满足他们的内在需求,根据他们的专业特点,营造终生学习的环境;强调团队学习,让他们与同行探讨更专业的问题,满足他们的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高级需要,有利于创造性的发挥。组织学习理论主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终生学习”,这些举措将会促使学习与工作融合,实现团队式学习管理。并且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交流不仅有利于集中力量创造组织成果和共享学***验,也有利于组织成员培养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素质。这是组织人力资源价值的提升,从微观上激发了组织学习的源动力。

二培育三环组织学习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1建立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开展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培育三环学习模式的组织学习,应当建立在系统规划基础之上。首先,要建立清晰的组织战略愿景和组织变革所需达成的目标。明确的目标可以激发员工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主动地学习是员工自觉地去探索、开发和试验,是源自内心的强烈学习愿望所驱动而进行不懈追求的学习行为。正如彼得•圣吉所说的:“千百年来,能一直在组织中鼓舞人心的是拥有一种能够凝聚、坚持并实现共同愿景的能力。”以绍兴农村合作银行为例,2010年该行制定了十年发展愿景:把“农村合作银行”转变为“农村商业银行”,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中型农村商业银行和中端市场的领导者;并在此基础上又确定了五年发展蓝***:重视“精品”,扩大规模,成为国内收益较高、均衡发展的中型银行———瑞丰银行。正是有了明确的战略目标,该行通过不断地组织学习改变了服务理念、服务方式、产品结构、客户结构和内部流程等,使得业务垂直化、合规管理功能突出等特色鲜明的核心业务流程得以确立。其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开展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对于员工个人而言,借助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能够准确地认清自身的个性特点、优势和劣势,帮助员工找准职业定位,并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及时进行学习充电,增强职业竞争优势;对于企业而言,通过职业生涯管理能够深入地了解员工的发展愿望和职业兴趣,为设计适合企业发展的组织结构进行人才盘点,使员工感觉受到重视,从而提升员工忠诚度和满意度,降低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如上例中的农村合作银行为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同时改善员工关怀体系,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充分激发内在学习动力。因此,建立明确的组织战略目标和开展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了三环模式的组织学习,同时也实现了员工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客观统一。

2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反思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就是建立一支对企业目标、企业文化有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在三环学习模式中,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反思”。企业文化同样需要反思,只有在传承中进行变革,不断修正企业文化中存在的缺陷,才能形成更人文、更健康的管理模式。因此,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善于塑造新的企业文化,多渠道聆听不同的意见,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多数成功的企业都运用三环学习模式,尤其是善于放低姿态,承认错误的企业文化。2009年联想出现大幅度亏损,创始人柳传志重新担任董事会***,他明确联想困局主要原因就是企业文化定位不清晰,复出的目的是为新联想集团重新塑“魂”,让联想变成一个更加融洽、更好的国际化企业文化公司。柳传志对企业文化选择的正确,使得联想经营回暖,重新走上赢利轨道。联想塑“魂”的实质就是反思,柳传志把反思作为主要使命可见其重视程度。又如微软的学习三理念:一是通过自我批评学习;二是通过信息反馈学习;三是通过交流共享学习。这种学习理念被国内外众多企业家所推崇。微软的第一理念和第二理念,通过自我批评、信息反馈学习,形成学习中的“去粗取精”反思文化,是三环学习的第二个学习回路。而通过交流共享学习,是属于高层次的学习,是三环学习中的第三个学习回路。

3激励企业成员进行知识创新,增强团队知识的扩散力

在三环组织学习过程中,企业成员必须进行自我提升,完成组织内的知识共享,最终实现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持续上升。自我提升的关键是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极限,创造一个鼓励知识创新的环境。首先,设立奖励机制,激发知识创新热情。其次,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构筑安全护盾。最后,加强组织成员的知识交流,提高相互之间的信任感,达到团队知识扩散的目的。比如云南白药集团之所以能走在云南药业之前,主要是源于他们优越的知识保护战略,每年投入近百万元资金专门用于知识产权申请和保护。截止2013年6月,集团共申请专利447项,授权专利379项。云南白药集团以知识创新为核心,以专利技术为依托,大大增强了组织的创新动力。深圳研祥作为一个高科技企业,每年都会奖励市场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这三方面成效卓越的员工,创新奖金额超过10万。鼓励员工奖项有“啄木鸟奖”和“即时奖励”等,其中“即时奖励”是最具特色的奖励项目。部门经理一旦认可员工的良好表现,员工便在8小时内就能获得写有奖励原因、奖励金额的一张小卡片。同时,研祥还为员工提供了展示创新成果,交流学***验的机会,实现了企业内部资源的共享和团队知识的扩散。

4不断完善企业的组织结构

人力资源管理学论文篇4

[摘 要] 柔性管理是非强制性的管理方式,是一种模糊的、非线形的管理,注重员工的自我控制与自我塑造。内地企业引进柔性管理,就必须实施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建立柔性的组织结构使工作设计更加柔性化,注重员工培训,并采用柔性的激励措施,进行柔性的绩效考核。 【论文关键词】 内地企业 人力资源 柔性管理 与沿海企业相比,内地企业活力往往不够,而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才是企业保持活力与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对于向技术密集转化且创新性活动已经广泛存在的内地企业来说,要认真审视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柔性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它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从而把企业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与刚性管理相比,它更符合内地企业发展的要求。 一、什么是柔性管理 要了解柔性管理,首先要了解刚性管理。刚性管理,主要是指管理者依靠严密的组织结构、严密的纪律规章和赏罚分明的激励来进行以生产为导向的管理,这也是内地企业过去普遍采用的管理方式。诸如“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曾经悬挂在非常显眼的位置,让每一个上班来的人感到自己就是工具,一些有能力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往往离职跳槽。与刚性管理相反,柔性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本质上是“以员工为中心”和“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的统一,更加强调人在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1.柔性管理常常表现为模糊性 内地多数企业常常采用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也就是用绝对和精确的方式进行管理,因此其决策所需的信息只是在非常狭小的范围内才有意义。而柔性管理的对象是人,人是一种微妙的客观存在,很难对人的复杂多变的思维给一个明确的定价,因此对人的约束也必然是不确定的,只能进行模糊化处理。 2.柔性管理是非线性的管理 这种非线性体现在:员工在工作中投人的精力与产生的绩效并非是一种线性的关系,个体功能的总和与总体的功能呈现非线性的关系。以往内地一些企业忽视这种非线形关系,通常采用加班的方式完成工作任务,或者集中人力完成一件任务,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3.柔性管理强调自我控制 内地一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将员工看成是纯粹的“经济人”,认为他们只为自身的利益存在,所以需要用严格的组织和规章来管制,用金钱奖励或者处罚来约束。柔性管理模式吸取了现代行为科学和心理学的成果,将员工看成是“社会人”,他们除了关心自身的经济利益之外,也注重诸如成就感、亲密感、归属感等等。因此在柔性管理模式下,通过给员工设定明确的目标,并为其创造一定的条件,通过相互的理解和沟通,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发地努力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 4.柔性管理强调自我塑造 有些内地企业通过限制员工的言行自由来达到使员工转变,缺乏内聚性,更多的强调惩戒,扼杀了员工的创造性。柔性管理从员工的内心出发,希望使员工能从心理上接受,从观念上转变,从而产生对于企业的忠诚感和归属感,进而进行自我塑造,达到与企业的和谐。 二、柔性管理与内地企业发展 1.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生产的柔性化 一方面内地企业要与沿海企业进行广泛竞争,这种竞争随着沿海企业大量内迁而摆在了家门口。同时,由于物质产品的丰富,消费者的行为也变得更具有选择性,这就要求内地企业及时提供更加多样化和更具鲜明个性的产品。社会需求的这种变化,反映到生产上来,就是以追求规模经济为目标的批量生产被以满足顾客需要为主的顾客化生产所取代,也就是“生产的柔性化”。反映在柔性管理模式上就是产量根据订单来确定,并尽量减少冗余库

人力资源管理学论文篇5

[摘 要] 心理契约是除雇佣合同之外,员工和组织之间存在的另一种形式的契约。它是联系员工和组织的心理纽带,也是影响员工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因素,它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对组织的情感投入,以及员工的流动率等。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构建企业的心理契约,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着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 心理契约 人力资源管理 激励 企业雇佣员工需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很少有企业与员工签一份心理契约,个人和组织间的社会交换关系无法把双方相互责任的界定完全体现在书面的雇佣合同中,但在每一个员工的内心深处,对自己该为组织付出什么、付出多少,组织应该给自己回报什么、回报多少等都有明确的认识。当一个员工加入企业时,他同企业实际上签订了两份合同,一份写在纸上——雇佣合同,一份写在了心里——心理契约。研究表明,心理契约的不满足将直接导致员工满意度降低,对雇主的信任减少,认同感和主人翁精神减弱,离职率增加。 一、心理契约及其内容、作用 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E. H. Schein)教授提出的一个名词。他认为,心理契约是“在任一组织中,每个成员与该组织的各种管理者及其他人之间,总有一套不成文的期望在起作用。”组织行为学家阿戈瑞斯(Argris)将心理契约广义地界定为:员工和组织对于相互责任的期望,它包括了个体水平的期望和组织水平的期望。这种期望是看不见的,存在于员工的内心之中,并对其行为发生作用。心理契约具有主观性、动态性和互惠性的特点。 一般说来,心理契约包含以下七个方面的期望即:良好的工作环境、任务与职业取向的吻合、安全和归属感、报酬、价值认同、培训与发展的机会和晋升。 心理契约是影响组织行为的重要因素,它在组织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可以减少雇佣双方的不安全感;二是可以规范雇员的行为;三是可使雇员对发生在组织中的事件产生情感性的反应。心理契约在员工愿望(如角色、社会、经济等)与其绩效表现之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员工心理契约的破坏会影响员工的满意度,打破期望会产生失望的感觉,而打破义务则产生愤怒的情绪,并使人重新评价个人与组织的关系。 二、建立员工心理契约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作为企业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心理契约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管理实践中,应通过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来构建和维护员工与企业的心理契约。 1.强化招聘职能,建立合理的心理契约 心理契约形成于招聘环节,在招聘过程中传递真实有效的信息是建立心理契约的基础。员工是抱着一定的动机加入企业的,希望借助于企业来满足自己物质的和精神的多层次需要。招聘前的宣传以及招聘中有关工作情况的介绍,会让求职者对自己未来的工作范围存在着许多的期望,这对其日后的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心理契约的管理也应从招聘开始,企业应帮助员工建立合理期望,了解员工的期望,并使员工明确企业及其所在部门的现状及未来几年内的发展状况,从而建立一个合理预期,促使其为实现预期而努力工作。 构建心理契约,要求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为员工提供真实的工作预览(realistic job p review),招聘中,不夸大其词、不提供虚假信息并摒弃随意的口头承诺,把对员工的期望、职位的要求、组织的责任和义务等信息进行明确公示,避免员工对工作不切实际的期望,从而形成正确的心理契约;二是在招聘过程中认真把关,在人员选择上要兼顾能力和价值观念,将应聘者的价值观念与企业文化是否相融作为录用决策的依据之一。通过认真观察和有效的人力资源素质测评,把那些流动意向强的员工拒之门外,让真正想为企业发展作贡献的、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的有志

人力资源管理学论文篇6

[摘 要]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各单位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以当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就人力资源规划、人才招聘、人才使用和人文建设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人力资源规划 人才招聘 人力资源作为最珍贵的资源,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但是目前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多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缺乏现代自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观念。由于体制上的原因,人力资源管理存在强烈的计划色彩和行***色彩,在人才招聘、人才使用、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均不能适应当前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不能适应人才战略的需要。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调整人才管理战略,使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达到和谐并进。 一、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业务基础,它是建立在对现有能力进行分析,对员工预期达到的能力与要求进行评估与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对组织未来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发展方向进行系统合理的安排与定位,它对组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 2.人才招聘盲目,观念、方法落后。由于缺乏人力资源的科学规划,人才招聘上片面追求高学历,忽视引进人员的能力与素质,较少考虑未来的发展需要。学历与能力有时并不存在正相关关系,学历高的人尤其是刚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由于缺乏实践训练,动手能力不足,难以适应的工作要求。 3.人才使用上管理落后,缺乏系统性。在人才使用方面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人才培训、考核、激励等方面。在人才培训方面比较重视,经费上投入不少,但效果不好,学校往往比较重视在职人员的学历培训,到专业岗位中接受实习和锻炼考虑较少;在考核方面大多仍然沿用传统的考核办法,忽视对能力和效果的考察,偏离了人才培养目标;在激励方面显得方法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发展战略定位与价值取向问题。每个单位要根据社会环境提供的机会,结合自身的优势,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实现这一战略的保障是根据社会的需求,确定人才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2.管理制度规范问题。发展战略上的模糊,在价值取向上不能确定人才的主体地位,不能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求确定办学方向目标,在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考核、薪酬、激励等方面制度落后,不规范、不系统,有的则是制度虽有,但执行变形,有的则是把制度朝令夕改,不能保证制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与发达的国家相比,在该问题尤为突出,很多单位的高层领导对工作不熟悉,在现实工作中大干快上,急于冒进的思想严重,大搞形象工程,严重违背了发展规律。很多中层领导和管理人员在工作上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存在官本位思想以及能上不能下的体制,从某些方面又制约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使发展在一种低效率、高成本的模式下运行,而且这种局面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大的改观。 三、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1.要在确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发展战略应根据单位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可取得的资源,为求得生存和长期稳定的发展,对发展目标、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规划,它是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和其他计划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都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制定出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发展战略,体现出在未来的人才培养中应

人力资源管理学论文篇7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方***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HRM)这一术语最早来源于国外,可以追溯到“科学管理”时代。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开展得相对较晚。从严格意义上讲,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以后,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和学术界追逐的焦点。在短短的20多年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在中国方兴未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在这些成果中却非常缺乏方***的探讨,这对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发展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都是极为不利的。本文从方***的角度试***对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进行了一点粗浅的探析,希望对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纵深发展有所裨益。

一、方***的定义

方***与方法不同,方法只是方***涉及到的一个部分而已。方***为形成新的可靠的认识提供了一种已经受过时间检验并已被证实的手段,而这些被积累起来的、具有可靠性的认识便构成了“科学”。方***是任何一门理论或学派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方***是作为每一门科学的特殊方法的一种总称。研究方法的基础是哲学,主要有三种哲学构成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的哲学基础,一是实证主义:强调应明确什么是非价值性信息和什么是关于现象的价值性知识,它的逻辑外延和重点在于确定“是什么”。二是规范主义:强调人、群体和社会如何和为何对事物进行评价。三是实用主义:强调适用性――针对当前问题试***提供有用的知识,不区别非价值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是把人力资源管理溶为一体的科学和艺术,它的目标是扩展我们的认识,也要使我们的认识更贴近现实世界。人力资源管理学方***处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核心。如果没有研究方***的指导,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大厦将失去坚实的基础。

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分析

一般来说,研究方法体系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方***、研究方法和具体方法。就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方法而言,目前主要取自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人口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笔者认为应该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实施的需要,从不同的视角,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研究。

(一)研究应注重多视角

1、管理学的视角

人力资源管理本身就属于管理学研究的一个领域,是管理学在人的研究方面的重要内容,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从人力资源规划,员工的组织培训到绩效的考核控制,无不体现着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的基本职能。随着经济的市场化、多元化、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人事管理转变而来的人力资源管理,逐渐成为了管理的核心问题。

2、经济学的视角

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中,早期的人力资源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本以及劳动力市场的研究。诸如利润分享理论、效率工资理论、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以及契约和激励理论等等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总的来看,从经济学视角看人力资源管理,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即专门研究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经济学分支以及借助经济学的方法和工具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某一专门问题进行研究。其中,劳动经济学可以说是专门研究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经济学分支。

3、心理学的视角

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学问题主要属于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但其研究的范围及内容却在不断变化。心理学对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研究是利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从组织、群体和个人等不同层次和角度,通过分析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研究如何科学地选拔、评价、激励、培训员工,使人的心理和行为实现组织化的过程。就心理学方法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面关注的主要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给组织造成的影响。 二是为人员和岗位匹配开发和完善人才测评工具。三是探讨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的因素。四是对激励的研究。

4、教育学的视角

教育学是根据教育目的和目标的需要,研究如何利用适当的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教育和培养的学科。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亦可看做是组织需要和值得培养的人,尤其在员工的培训方面。如何采用有效的培训方式,如何针对人力资源管理目标设计合适的培训内容,如何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都可以借鉴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如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于员工培训内容难易的设计就有很大的启发。简而言之,对于培训内容的设计要适合员工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使员工也能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

5、伦理学的视角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问题的理论。有学者指出,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的伦理维度一直未能受到足够重视。该学者指出,从伦理视角看,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人力资源管理在以下一些方面体现出了重要的伦理进步。一是对人的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如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利用人力资源,而且要开发人力资源,负有帮助员工发展的责任。二是从早期只关注企业自身利益的自我利益伦理观念,逐渐发展到了既关注企业利益也关注员工利益的互惠伦理观念。但是,从伦理视角看,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员工仍然被作为达到企业目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所以如何从伦理的角度进一步研究员工与企业的关系,构建员工和企业的和谐发展,今后还需要更多学者的努力。

6、人口学与社会学的视角

一般说来,人口学能在员工的数量、结构研究方面对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诸如人口的社会流动性,人口的地域性研究,对于企业在人员招聘选拔及任务分工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社会学则在跨文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当中有自己的用武之地。

(二)研究方法应注重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重要方法。人力资源管理学科产生于泰勒、梅奥等人进行的科学实验研究。经过长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已经形成了案例研究法、调查统计法和实验研究法三种主要研究方法。三种方法各有利弊,见表1。

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研究企业中的人及其行为。而人及其行为具有权变性和复杂性两大特征。实验研究法能够同时满足人及其行为权变性和复杂性特征的要求。一方面,实验研究得到的理论原理往往具有一般性,可以应用于不同的人文社会条件和企业文化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在不同人文社会条件和不同企业文化条件下重复实验,判断人文社会条件和企业文化条件对行为的影响,当人文社会条件和企业文化条件变化时只需相应地修正研究结论就可以运用于实践。因此,由于在实验中可以控制使其它因素都保持不变,而单独测量某一个具体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这正是实验研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所在。

三、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展望

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对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也至为关键。只有基于多个学科的研究视角,才能更加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全貌。只有基于科学的研究方法得到的研究结论才能有效指导实践。单一的研究视角,只能使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单纯依靠经验、直觉、推测和假设等得到的研究结论,很多时候不但不能指导实践、提高管理效率,甚至反而会降低管理效率。因而,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未来发展必须以多学科的研究视角、以科学的研究方法为前提。

就目前而言,经济学及心理学将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主要方法,尽管它们自身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事实上,经济学的确不失为分析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最优方法,尤其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上,现代经济学的一些前沿理论(比如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不完全合同理论、激励机制设计)的确是非常好的分析工具。当然,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复杂性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应该是多学科化的,方法应该是多元化的,不应仅仅局限于经济学或心理学。从长远来看,未来关于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将是多学科研究方法的交叉融合,如哲学、经济学、管理学、人类文化学、教育学、心理学、统计学、数学、法学、生理学、生命科学等学科研究方法的综合。同时,将不断吸收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实现研究方法的创新。

研究视角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研究方法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和发展只有站在一定的研究视角,采取适当的研究方法,才会取得更加丰富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具体的理论指导;为把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东才.现代人力资源研究方法及其演变[J].金融经济,2010(11)

[2]王东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及其发展趋势[J].金融经济,2010(12)

[3]魏光兴,谢安石.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实验方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9)

[4]万迪P,谢刚等. 管理学新视角:实验管理学[J].科学学研究,2003(2)

[5]贺立,齐善鸿.伦理视角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回顾与述评[J].科学管理研究,2007(6)

人力资源管理学论文篇8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教育和研究起步较晚,许多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办学时间不长,办学水平不高,如较普遍存在专业定位不准,培养目标和规格不明确,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结构不合理,缺乏体系较为完善的系列教材和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等,从而导致了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滞后,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并且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从人才的市场需求导向出发,我们对120余家企业和用人单位进行走访及问卷调查,获取用人单位第一手资料,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能力素质特征与绩效之间相关性,同时广泛听取和征求校外专家和往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意见,来提炼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素质和胜任能力特征体系,明确提出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目标应该包括:①培养学生诚信正直与敬业进取的品质。②全面发掘和培养学生各种管理实践能力。包括: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分析思维能力;执行和领导激励能力;沟通、说服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计划控制能力;快速应变和情绪控制能力等。③努力提高学生各种技能。一是基本技能,包括一定的人际关系沟通技能、语言文字组织和表达技能;法律应用技能、计算机使用技能。二是专业技术技能,即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所必须的专业技术技能,主要包括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人员素质测评、薪酬体系设计、考评体系设计、劳动关系处理、培训管理等各项技能。

二、适应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1、建构针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的课程结构体系

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具有指向性特征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它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根据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及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我们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设计出一套基于素质、能力、知识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将整个教学课程设置分为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及专业理论平台和实践创新平台三大教学模块论文提纲格式。

课内总学时控制在2000以内,课外的参与、见习、实习和实训环节不少于一年,实践创新平台学分(47分)占毕业总学分(140学分)的1∕3以上,加大课程设置的整合、改革力度,如将原有***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证券投资学、公共关系、社会保障学、行***管理、商务谈判、电子商务、制度经济学、人事测评、生产与运作管理等课程整合置换为社会心理学、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培训与开发、招聘与甄选、管理沟通技巧、商务礼仪、员工关系管理等实用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突出基本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的培养与课程设置及能力测评有机结合起来,强调“一专多能、一专多岗和一专多证”的特点,突出实践性教学。

***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框架结构***

2、整合优化专业教学内容体系

建立开放式的课程内容结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身并不成熟,学科分化发展的程度较低,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而必须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使各门课程在保持基本内容相对稳定的同时,能够紧跟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以及学科发展的进程,迅速吸收学科发展和社会实践的新经验、新成果。并为不同的教师提供充分发挥自己学术专长和教学特色的可能,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宽广的学习内容和自由选择余地。

整合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以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教材建设的改革为突破口,进行专业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人力资源管理主干课程教材编写上,打破传统的以理论体系为主的教材结构模式,采用“基础理论篇+案例分析篇+实务操作篇”的三维立体模式来规划编写和使用,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紧扣案例分析和实务操作,在实际操作上渗透理论教学,且合理分布各部分教学内容,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达到强化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

3、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体系

结合教研教改课题的研究,不断探索与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实践性教学直接引入课堂教学,建立实践归纳式的教学方法体系。重新认识实践性教学环节,改变现行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相分离,先进行理论教学,然后集中进行实践的教学模式。按照凡是训练学生实际技能(包括操作技能、思维技能、分析写作技能等各方面)的活动都是实践性教学活动的新观念,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尽可能设计成实践探究式的活动或专题项目,将实践性教学直接引入课堂教学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从而将本专业学生应具有的实际技能落实到每一门课程的每一部分教学内容上。例如《工作分析》课,就可以设计成以下一些活动,即工作分析访谈提纲的编写、工作分析调查问卷设计、实际调查、分析整理资料、撰写工作说明书、讨论交流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灵活应用讨论、案例分析、方案设计、个人和小组报告、情景模拟、企业现场研讨等形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启发和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见解,注重并允许答案的发散性和非确定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同时培养学生课余搜集处理信息资料,动手设计制作方案的能力,发扬团队协作与友好竞争的精神。教师只用少量的时间讲,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实际操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习、总结、提炼,将过去纯粹的只学习编码性的死知识,变为同时学习编码性的死知识和经验性的活知识,从而将外在知识的记忆与内化活动由过去的两个步骤变为同时进行的一个步骤。真正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三、创建校企联合培养的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

1、构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平台

一是建设模拟实验教学平台。通过建立设施比较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验室,并配备ERP、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绩效管理、工作分析、薪酬管理、人事测评等教学软件,建成了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践教学平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薪酬管理、工作分析、绩效考评、人事测评等都能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和模拟操作。通过上机实践与模拟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运用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员工招聘与甄选、培训与开发、绩效考核、薪酬设计等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论文提纲格式。二是建立校企之间的横向交流与合作平台。通过建立高校与企业之间的长期交流与合作关系,有利于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性教学指导。一方面通过教师对企业的接触、交流与调研,更直接的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把企业的案例和实际问题带到科研和课堂实践教学中来,在丰富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教师自身实践性教学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参观、考察、调研与交流合作,针对企业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如企业组织架构与工作分析问题,企业薪酬制度问题,企业员工培训问题等,提出解决方案,提供对企业的咨询与服务,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对企业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以增强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构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多层次开放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

(1)拓宽和完善课堂实践教学环节

一是课堂案例教学。通过对课堂案例教学的精心组织,体现为对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讨论中的语言组织和沟通说服能力,在发言和论辩中的语言表达、应变和沟通技巧,在小组方案设计过程中的资料查找、收集和分析应用能力,团队协作与组织能力,写作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应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操作技能等能力的培养。二是情景模拟教学。情景模拟教学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自觉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起来,综合培养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在情景模拟教学中,结合书本上的知识创设具有可操控和互动性的情景,如在员工招聘、培训、工作分析、劳资纠纷处理等方面都可以进行较好的情景创设,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角色分配。通过学生全过程的参与,使他们认识作为专业管理人员自身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和专业技能,并在活动中充分发掘和培养这些能力。如他们需要观察、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需要相互讨论、表达和沟通,需要组织、规划和协调,需要动手写作、设计等,一方面使他们的这些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掘和展示,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另一方面使他们在相互学习中得到提高。

(2)规范和加强专业实验实训

明确规定各相关专业课程的实验和实训教学内容和时间。一些技能性较强课程,如员工招聘与甄选、商务礼仪、管理沟通技巧、计算机软件应用等课程全部采取以实训的方式进行教学。

利用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验室,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亲身感受到较为系统、全面的人力源管理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模拟活动、方案设计中真实地感受到人力资源的管理艺术,提高决策水平,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保证实验效果,实验室除了配备必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软件和实验指导书外,还配有完整、真实的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的操作文案资料,如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工作计划、企业的工作说明书、企业劳动合同、企业员工手册、企业招聘计划书、企业薪酬管理办法、企业员工测评与考核方案、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办法等等。

(3)建立 “认知实习+专业见习+毕业实习”多层次分步递进的实习模式

认知实习应作为第二学年教学计划确定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旨在上专业课的同时,通过深入社会和企业调查、参观典型企业等形式,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和工作岗位的感性认识,对本专业在企业中的实际运用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专业学习和培养目标的理解。

专业见习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教学活动。在学生基本完成了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部分核心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入到企业特定专业岗位一线,由岗位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在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员工招聘与培训、绩效考核、薪酬制度设计、劳动争议处理与劳动关系管理等方面按照科学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应用,实现单一知识与系统知识的结合,实现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思考、虚心好学、认真踏实、吃苦耐劳、刻苦钻研、团结协作的良好工作作风。

毕业实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训练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也是顺利完成毕业环节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深入企业实际,适应角色转换,利用实习所提供的岗前培训和学习机会,全面参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掌握现行企业管理的实务操作及技能,获得企业管理业务的理解和运作体验,以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初步形成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论文提纲格式。

(4)指导学生科技创新实践

一是鼓励和指导学生申报学生科研课题和项目。在项目申报和研究中,以学生为主导,使学生创造性的进行设计,并广泛进行资料、信息数据的查找、调研、整理分析和论证,以及论文和研究报告的撰写,相关的专业教师为学生的选题和申报把关和指导,注重进行过程的检查和控制。二是吸收和指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在专业教师申报的各类科研课题或项目研究中,吸收部分学生参与,并且让学生承担部分实际性的工作,如查找、收集和整理文献资料,参与设计和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信息资料等。三是组织学生设计和实施一些与人力资源相关的专题调研项目。通常将学生分组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各个团队讨论选定一个与人力资源相关的调研题目,如劳动者学历与工资收入相关性调查研究,××地区职业培训状况调查研究等。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有关的专业知识,如市场调查,统计学,组织行为和心理学,薪酬管理,员工培训等进行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设计,组织实施实地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和制作。最后,让各个学生团队将整个调研项目的完成过程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展示和介绍,交流经验和体会,并在互动和交流中进行评价打分。教师除了进行技术指导外,还要进行严密的组织和管理,做好调查实施过程中的团队内部分工与监督控制,对每个团队成员的评价记录等。在课题和项目研究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资料收集和处理应用能力,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文字组织和写作能力,团队分工和协作能力等,从而全面提升学生运用专业理论和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改革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和写作模式

基于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有必要对传统的学生毕业论文协作模式进行改革。首先,改革毕业论文的组织管理模式,过去通常在最后一学期集中组织学生进行毕业论文选题并写作,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迫于就业的压力或考研,往往花在毕业论文写作上的时间很少,加上教师力量短缺,又要顾及教学和科研,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时间和精力也很有限,难于高效率和高质量进行指导和把关。因此,在论文写作的组织管理上,避免过于集中,将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任务,以及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安排提前至大学二年级开始,毕业论文的答辩集中在毕业前进行,这样,既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有足够的时间来培养兴趣,广泛收集资料和进行选题,又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毕业论文进行指导。其次,改革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模式,过去通常限定学生从科学理论研究的角度来选题,论文的评定和答辩也是按照科学研究的标准来进行,重理论,轻实际,重形式,轻实质。一方面很多学生对这种科研性的论文写作不感兴趣,结果是敷衍应付;另一方面是大多数学生按照统一的模式来写作论文,类似于“三段论”和“八股文”,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在毕业论文选题上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学生既可以选择科研性课题,也可以针对学生在特定企业实习中遇到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如企业薪酬问题,培训、考核等问题进行解决方案的研究设计,还可以选择完成与专业相关的专题调研报告。

(6)建立学生社会实践管理体制

探索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把社会实践纳入学生培养计划,规定学时学分,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时间和任务要求。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参与技术改造、企业革新、先进适用技术传播;为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创造条件,建立规范有效的勤工助学管理制度,鼓励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利用寒暑假等时间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开展活动的时间不少于两周。

(7)鼓励参与校内学生管理实践

一是鼓励和指导学生竟聘学生管理干部,从事学生管理工作论文提纲格式。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如何应聘,学会如何组织招聘。另一方面,学生在担任各级学生干部,履行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应用和发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能力和专业技能,如明确各个学生干部岗位上的职责和分工,学生工作规划,如何识人和用人,怎样激励下属,如何有创造性的开展各种学生活动,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组织和协调,资源的分配,社会交往,人际沟通,如何进行岗位工作的评价和考核等。事实表明,凡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实践能力都会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掘和提高。二是创造机会让更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参与学生管理事务。如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学生干部的招聘方案,组织招聘面试,素质测评和人员选拔,对招聘职位进行工作分析,编写工作说明书,设计对学生干部的工作考评方案,组织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等。三是利用学生团体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在参与学生管理的实践活动中人力资源管理论文,教师注意结合课堂教学中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有意识的发掘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如组织能力,创新能力,规划与设计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等。

(8)建立学生学科考赛和职业技能资格认证指导制度

提倡鼓励学生参加国家权威部门组织的各种竞赛,如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创业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以及各种职业资格(技能)认证的考试,如普通话等级证、BEC商务英语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证、培训师资格证、职业规划师执业资格证、统计师资格证、物流师资格证、报关员证等,并且由教研室组织指派一些有经验、有工作或培训经历的教师进行专门的指导和培训,使学生具备和提高适应社会就业所需的职业能力和技能,以增强对社会就业的适应能力。

***2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构***

3、建立实践性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评价体系

为适应实践性教学的特点和需要,需改革以知识测试为主要目的的考试办法,打破过去以闭卷考试为主的单一考试形式,建立以“能力和技能”测试为主的考核评价体系。结合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技能要求和实践性教学的培养目标,建立相关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开卷考试、案例分析、论文写作、方案设计等多种形式的考核,广泛应用人事测评的方法和技术,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重点考察学生对知识、原理的理解、把握和应用以及学生的职业适应性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明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模块式课程体系的构建——以黑龙江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 2010(3).

[2]张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差异研究[J]. 考试周刊, 2009(33).

人力资源管理学论文篇9

关键词:人力资源战略;价值链整合;合作开发;高职高专;应用

一、绪论

人力资源战略中的价值链整合的现状研究,是根据人力资源战略中的价值链整合研究现状来进行分析整理,从而证明其可实施性,及其应用领域的广泛性,进而通过案例来证明价值链整合在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尤其是高职高专在国际人力资源合作开发中的可实施性和重要性。

(一)研究背景

彼得・德鲁克率先将“人力资源”这一观念引入到《管理实践》一书后,在管理领域中,人力资源管理得以迅速迅速应用。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已将“人”的问题作为一个战略重点来进行研究。人力资源战略可以科学地阐发预测组织在未来环境变化中人力资源的供援与需求状况,拟定必要的人力资源获取、利用、保持和开发策略,确保组织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岗位上,对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需求,使组织和个人获得不断的成长与好处,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人力资源战略与价值链整合模式研究现状

学术界一般认为,Niniger(1982)提出将人力资源规划与战略规划联结来促进组织的有效性的观念,标志着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正式构成。人力资源战略在国外的钻研先后经历了基础理论、实践方法和实际效果检验三个阶段的钻研。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在国外的理论研究首要会合在三个方面: 一是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Barney,1991;Wright,1994;Lado & Wilson,1994;Boxall,1996;ect)即竞争优势的来源问题,首要钻研人力资源管理可否给企业带 来 竞 争 优 势 ; 二 是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与 企 业 绩 效 的 关 系(Youndt,1998;Wright & Snell,2001;Steven,2001),即 人 力资源管理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侧重于影响有多大,通过什么样的中间机制发生作用; 三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外契合(Delaney,Lewin & Ichniowski,1989;Osterman,1994;Pfeffer,1994;Huselid,1995;ect),即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内部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企业战略的契合,这种契合的协同作用是否存在,以及对于企业的绩效是否有影响。

通过文献回顾得出结论:当前对价值链的钻研我国处于初级阶段,处于理论探讨阶段。人们已经意识到了价值链整合的作用,并努力按建立有效整合模式。而实际操作起来却有必然难度。没有构成一个周密的系统和完整的模型;从理论阶段到实践阶段的钻研还需要进一步增强。此外,价值链整合在定性研究上,也就成果不显著,处于初级阶段,却万万挣得、系统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应不断从“定性研究”这一角度来对其进行完善,为研究的进行提供有效的、可靠地科学依据。

(三)基于价值链整合模式的人力资源战略研究状况

(1)创新研究方向。将价值链进行整合,也就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如何将对组织或企业发展有利,能够实现组织或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各项有价值的要素进行整合,也就是本文所说的将价值链进行整合,服务于人力资源战略的发展需要。

(2)边缘性研究情况在对价值链整合这一理论进行研究中,不难发现,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较少,而涉及到国际人力资源合作开发的这种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研究几乎为空白。就价值链整合模式的人力资源战略研究状况的边缘性研究来看,研究多集中于企业发展或公司战略的发展需求,多以最高战略的实现来进行价值链整合,而忽略了人力资源战略与最高战略之间的关系。究其钻研范围而言,更是缺少对人力资源战略中价值链整合的钻研。

(3)从理念到理论的研究。价值来整合这一理念源于企业发展战略,较早由企业管理者和理论研究者提出,并在企业管理中进行应用。在人力资源战略中的价值链整合这一理念被提出以后,学术界开始进行讨论与分析,到底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整合?整合效果是不是能真正能实现对人力资源战略和组织或企业战略的实施有着积极影响?带着疑问开始实践,进而构成人力资源战略中的价值链整合理论。

(4)从理论到应用的研究。人力资源战略中的价值链整合这一理论构成后,开始付诸于实践,实践是查验理论准确与否的尺度。按照价值链理论将各种内外因素进行整合,将价值链整合手段与人力资源战略相融合看其是否能够促进人力资源战略的形成。

二、文献探讨

(一)人力资源战略和价值链整合的概念研究

人力资源战略这一概念较早是由美国管理学家提出的。美国经济学家切斯特・巴纳德再其代表作《经理的职能》(1938年)一书中曾经阐述过,物质的、生物的、个人的和社会的几方面因素共同构成了企业这一综合的系统,并在研究这些因素对企业的影响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运用了战略思想。这便是美国经济学家切斯特-巴纳德最早在企业经济理论中引入的战略思想。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企业在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上充当了先驱的角色,起到了实际带头的作用,在对人力资源战略的钻研上做出了较多贡献,尤其是在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一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重视员工的归属感,对人力资源战略又有了发展。我们在钻研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源战略的观点又产生了新的认识(王薇,2011)。通过概念可以看出,在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中,尤其是在对人才实行培养的过程中,为满足人力资源管理与发展的需要,站在战略这一高度来制定人才培养的计划,对以往所使用的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整合,服务于人才的长远培养目标,立足于国际化人才的需求目标来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其人力资源管理中对人才的培养区别与一般意义的培养和开发,朝着战略和长远发展的、国际化的、战略化的、专用型的方向进行培养。这便是人力资源战略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尤其对国际人才的开发、培养,更具有战略意义。

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ertr)率先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价值链”这一概念,其含义是:企业在其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要不断地对其进行价值增添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各项投入,这类价值增添和投入形成一个链条,即活动的成本链。

价值链整合的实质是:从整个产业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企业的价值链和产业价值系统的结合点,经由对信息流、实物流、资金流、服务流和知识流的控制与协调,优化企业核心业务流程、减少企业组织和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将跨企业的业务运作连接在一起,实现价值系统中各企业间价值链的无缝对接,以期最佳地实现市场机会的一种运作模式(李强,2009)。

国际人力资源合作开发是在价值链和价值链整合进行发展、变革后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以价值链整合理论得到发展与变革的基础之上所形成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对价值链整合核心评价标准变革的真实验证。本文主要以国际人才的合作开发为例进行研究,这种人才并不是业已形成的人力资源,而是对潜在的、未走向人力资源市场的、未称为劳动力市场的人力资源的那些在校的高职院校的学生为例来进行研究,这就是价值链理论的总结与实践者们,在对价值链整合这一理论进行变革后所形成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创新和研究案例创新。由此可见,在本文对国际人力资源合作开发这一命题展开研究时,就是对价值链整合的核心评价标准进行变革的一种很好的验证。

(二)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与战略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国内外普遍是从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进行剖析,并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那么就其国际人力资源产生原因阐述主要集中于经济全球化发展和跨国公司产生的需要,因企业、跨国公司对人才的需求,而就本文所研究的领域――着重于对初级人才向国际人力资源方向培养的研究没有涉及。

国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多集中于自然和矿产资源的国际性开发研究,对人力资源的国际开发往往集中于对业已存在的中高级人力资源的培养开发,并涉及到国际人力资源的合作开发的研究较少。而对于初级的、基础的、潜在的人力资源,也就是还未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潜在人力资源,直接培养成国际人力资源的研究,国内尚属首例。

(三)国际人力资源战略及其价值链整合的相关理论和文献评述

本人中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观点:(1)人力资源战略是指为了使构造可以或许到达方针,对人力资源各类安排和使用进行打算的模式。(2)所谓的价值链整合,是将构成企业价值链历程中的基本活动和辅助基本活动(辅助基本活动包罗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研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经由彼此衔接,实现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将零星的要素组合在一起,最终构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团体。(3)国际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满足跨国公司需要、满足国家间***治、经济、文化等需要的人力资源。(4)合作开发是指由一个部门(单位)或国家以上的组织,通过签订协议等,共同来对某一事物进行开发。如一个国度与另一个国度来对人力资源举行合作开发等。

志红等在《浅谈人力资源战略管理》 一文中谈到:一个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对人力资源的钻研,能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并加快企业发展,实现对人的合理使用(李志红,韩芳芳和牛翠芳,2012)。这说明,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极为重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人力资源,并大力发展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能将企业各个组织之间的管理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充分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为企业、为组织缔造更大利润,实现组织利润的最大化。

三、研究方法与设计

本文在学术研究上属于探索性钻研。在研究工具上,以人力资源战略中的价值链整合来进行钻研。文章将价值链整合这一手段应用到人力资源战略中去,对人力资源战略的实现有了更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利用各种手段,将积极地、有利的、能够促进人力资源战略实现的各种因子,有效地进行整合,更为有效地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这一战略目标。

资料的收集方法采取直接收集和间接收集相结合的方法。在有资料收集整理过程中,注重对其价值性、可用性和准确性的仔细分析,使资料围绕写作服务,写作服务于主题。

根据当前人力资源战略中的价值链整合研究的需要,本研究以人力资源战略、价值链整合、国际人力资源、合作开发等概念为基础,以研究价值链整合方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不断完善人力资源战略来进行阐述,对构成人力资源战略的一个有效形式之一――国际人力资源的合作开发为研究对象来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揭示价值链整合在人力资源战略中的作用,尤其是对开展国际人力资源合作开发这一人力资源战略所具备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等来进行分析,采取了定性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

在本文写作过程当中,对定量材料应根据所采取的计划范例、材料所具有的前提和阐发目标,选用适合的统计阐发方式,在论文写作过程当中,察看思考后,有针对性地去收集整理发言和数据,对本文更好的、更深切的钻研,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数据与案例分析及结论

本文主题为“人力资源战略中的价值链整合在高职高专中的应用”。在大量理论研究、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想经由案例来进行定量分析――以国际人力资源合作开发为例。本案例以我国改革开放后创办的第一所民办大学,具有***颁发高等教育学历证书资格的民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北京经贸职业学院为例进行分析。

在分析前,本文随机性地对在校学生和毕业生发放《人力资源战略中的“价值链”基本情况问卷调查表》,以便更好地掌握国际人力资源培养开发中所具备的基本的价值链因素,以便寻找更好的整合方式――合作开发。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回收了276份有效问卷(所填项目不全和没有回收的都视为无效问卷)。整理、分析得出了高职院校的学生想提升学历、愿意接受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学习模式,希望自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人才。同时,在这一部分,也是对前面所谈理论加以应用的实践总结。

(一) 数据统计与分析

本节分主要从学生基本技能情况分析、学生学习深造情况分析、高职学生就业展望调查、高职学生就业方向调查、学生专业类型及喜爱程度、高职学生未来就业满意度预想调查、高职学生认为用人单位选人标准调查、高职学生对自己的客观评价调查,八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整理。从而得出高职院校的学生想提升学历、愿意接受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学习模式,希望自己成为整整意义上的国家化人才的这一结论。

本问卷的设计目的主要是为了调查学生的学业及职业生涯规划等价值链因素,了解学生对在大学学习期间的学习打算,掌握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等。通过问卷,本文可以看出:北京经贸职业学院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外语和计算机基础,并且具有继续学习和学习好这两个基本交际工具的信心;较多学生都有“专升本”和继续深造的打算,为开展国际人力资源合作开发提供了思想基础和人员保障;学生热衷于稳定的工作,缺乏自主创业的精神,更多的学生愿意去外企工作,为开展国际人力资源的合作开发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人;学生在专业的选择上并非是盲目性的,而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结合社会需求,有针对性,目的性的来进行选择,北京经贸职业学院作为财经类院校,所开工商管理类专业(含人力资源专业)和国际贸易类专业(含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开设,为本文开展国际人力资源的合作开发打下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在对学生自身素质评价调查中,更多学生对自己表示不满意并愿意不断提升自我,这为本文开展国际人力资源的合作开发提出了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能够过学生对“人才概念的理解和自我认知,本文可以有效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学生中开展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是具有可实施性的。

通过问卷分析,本文联系本文主题“人力资源战略中的价值链整合研究”,界定了本文选定的研究对象――未走向人力资源市场的、未就业的在校大学生开展国际人力资源合作开发,极具有典型性和科研究型。从而验证了本文在钻研工具和案例上创新的可行性。

(二)描述性统计结果分析

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以北京经贸职业学院开展国际人力资源合作开放为例进行分析。在对国际人力资源的培养开发上,北京经贸职业学院充分利用价值链整合的有效手段,在对潜在的人力资源群体――在学校生,进行国际人力资源的合作培养开发上注重做好基础性工作。首先是学好英语外语、计算机等基础性学科,并夯实专业理论课;其次是引入跨国文化,注重对国际性人力资源的培养开发,采取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开发手段;再次是有效运用互联网这一网络媒体来开始国际化的网络教育合作模式;较后是采取走出去的形式,以合作交流、交换学习的形式来巩固培养成果。

通过问卷的调查,经过分析总结,得出如下几个方面的事情必须要做:

(1)夯实基础,强化本领。通过教学改革,加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改进了老师的教学方法,采取了更便于学生接受的、更前沿的、与国际教育想接轨的有效的教学手段。

(2)整合资源,探索合适的国际人力资源开发手段。就当前的国际合作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的手段而言,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及学生需求情况,主要确定了以下几种合作方式:引入先进教育理念、走出去进行短期访问交流、网络教育的有效应用、聘请校内外专家、与合作院校互派教师、提升学生就业资本等。

(3)国际人力资源合作开发取得的成果: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专业知识较为扎实;获得了许多可喜的荣誉和成绩;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等。

(三)调查结果综述

学校在国际人力资源合作开发中所取得的成绩,被学生及家长所接受并受到好评,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表扬,收到可社会的认可,实现了招生就业双管齐下,入学就意味着就业等。尤其是近几年来,通过对价值链进行整合,有效地实现人才培养的新方法,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最终实现人力资源战略中的价值链整合。通过价值链整合对潜在的、未走向劳动力市场、未就业的人力资源――在校高职学生这一潜在人力资源,来进行国际合作开发这一人力资源战略,真正实现价值链整合在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实施、检验等过程中的有效应用。

五、结论和建议

(一)总结统计分析

通过研究得知:在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中,要充分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也就是对服务于实现人力资源战略的各方面的价值链进行充分整合,通过对处于辅助层面的人力资源价值链进行整合,探索以人力资源管理为背景的价值链创造过程,并将其与战略管理进行有效融合,对人力资源战略管理进行融合,进行系统交叉整合研究。

通过研究得出:将战略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相融合,系统交叉的整合研究具有可实施性。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得出,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中的价值链整合研究这一命题的研究具有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对那些未就业、未走向人力资源市场的在校大学生培养成具有扩过意义的国际人力资源,具有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案例还可以看出,不仅于此,还在各个行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中,通过价值链整合来实现人力资源战略管理,都具有可实施性、可操作性,具有普遍推广型和普遍适用性。

(二)本文结论对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启发

将战略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相融合,系统交叉的整合研究具有可实施性。较后通过对调查对象的现状分析,可以认为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中的价值链整合研究这一命题的研究具有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对那些未就业、未走向人力资源市场的在校大学生培养成具有扩过意义的国际人力资源,具有可实施性和可操作性;通过调查结果还可以看出,不仅于此,还在各个行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中,通过价值链整合来实现人力资源战略管理,都具有可实施性、可操作性,具有普遍推广型和普遍适用性。

参考文献:

[1]王薇(2011),,吉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2]迈克尔・波特[美](1997),《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

[3]李梅(2008),,《企业经济》第3期,页66一68.

[4]张弘,赵署明(2003),,《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第1期,页23--26.

[5]赵曙明(2002),,《现代经济探讨》,第12期,页16-19.

[6]郑键帆(2012),,华南理工大学博士毕业论文.

[7]黄亨煜(2006),,《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第7期,页49.

[8]Augustine, A.Lado, Mary, C.Wilson,(2011)Human Resource System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A Competency-Based Perspective Acada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19):699~727.

人力资源管理学论文篇10

关键词: 旅游景区 人力资源管理 研究评述

1.引言

旅游景区是自然或者社会资源被旅游企业所利用以后的一种特殊企业,员工管理是旅游景区快速发展的根本,旅游景区企业本身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而处于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人力资源,其作用远比物资资源重要得多,经营成本中人工费用占有极大的比重,人力资本是推动景区经济的核心因素。一直以来,旅游景区宣称: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但是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和重视却远远不够。由于景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景区工作的员工分布广,地处偏远山区,因此景区员工的生活条件艰苦,工作环境差,员工流动频繁,使得景区的服务质量波动性很大,直接影响到景区的效益。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效益,景区在员工培训方面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但是这种资金的投入是重复性的,重复性的投入直接导致了景区经营成本的上升而使景区年终总利润的下降。所以如何激发员工的创造性、挖掘员工潜力,留住员工从而提高组织效率、控制景区员工管理成本、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是很多旅游景区都在研究的问题。一直以来,众多学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或者是企业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研究一直不少。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人力资源系统与组织绩效的关系问题、人力资源系统与组织战略的关系问题、人力资源系统与组织文化的关系问题、人力资源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问题、人力资源系统***策子系统与实践子系统之间的关系问题、人力资源实践活动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问题等,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但是,查阅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的文献发现,针对旅游景区人力资源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

2.研究综述

2.1国外研究

笔者查找了众多国外关于旅游景区的研究,发现专门针对旅游景区进行人力资源研究的文献寥寥无几,大部分的研究都是针对旅游行业整体情况的研究,部分的学者在其旅游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中提到了一些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的管理内容,如Michael Riley在1991年在其《旅游住宿业与旅游业的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industry》)一书中对旅游业人力资源的总体阐述。书中其系统地阐述了住宿业与旅游业的人力资源市场情况;工作中的员工、技能及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与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1]。此类的研究都只是笼统的旅游企业或是旅游住宿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针对性不强,且对景区人力资源管理来说缺乏一定得可操作性。从目前查阅的文献看,只有英国的约翰・斯沃布鲁克专门针对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的管理进行了研究,约翰・斯沃布鲁克(2000)指出了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他将旅游景区分为国营和私营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针对不同的旅游景区性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阐述。他认为私营景区存在这些问题:员工流失率高;需求的季节性强导致景区大多数工作是临时性的,景区员工工作的社会地位低;大多数景区的职业结构不合理;缺乏 “渐进阶梯”;企业工作要求苛刻;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门知识;缺乏对景区员工公正的资格认证和培训方案;高层次复合人才、多种类的管理及技术等实用人才缺乏。国营景区存在的问题:低流失率,景区很难吸收“新鲜血液”;僵化的工作惯例;固定工资制。他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景区经营者应该从战略角度考虑的问题[2]。他的研究主要是从英国的景点的实际问题出发进行讨论的,可能会有些与我国景区情况不相符合的地方,不过,他所讨论的问题却不是英国独有的。另一方面,他对景区人力资源的研究也只是在景区总体研究中的一部分,论述相对有限。

2.2国内研究

在我国文献不是很多,总结有限的文献发现我国针对旅游景区的研究主要是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上的发展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对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及理论的研究;二是对旅游景区某一具体类型人力资源的管理研究;三是旅游景区人力资源教育研究;四是对旅游景区与周边社区结合方面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五是对旅游景区人力成本的研究。

2.2.1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研究

一直以来,众多学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或者是企业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研究一直不少。在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理论基础上,许多学者对旅游景区的服务与管理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对没有脱离开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大部分是对景区人力资源各个环节的统一论述,实际上,可以这么说,这些研究都只是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理论解释景区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况,突破较少。这一类型的研究最大的优点就是在研究基础理论的同时结合了旅游景区的具体情况,还有一些研究为景区提出了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操作规范,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赵黎明、黄安民和张立明等(2002)在他们的研究中有涉及对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的研究,研究对旅游景区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论述。应用了人力资源基础理论说明了景区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结构的设置与景区人力资源预测开发等方面的理论,并对旅游景区员工手册的制定等提出了详细的操作规范[3]。此研究使我们对景区人力资源的管理有了更具体的操作模版,但研究的突破性不足,景区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不够突出是这些理论研究的局限性所在,同时对景区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系统性还较差。

与上述针对所有景区的人力资源系统研究不同,随着我国旅游景区开始重视开发,同时重视盈利,这与以前我国的旅游景区主要是在于保护资源所不同,同时由于一些人造景观为主的景区的出现,景区开始了商业化的发展道路,学者们在提出经营上的两权分离的同时,还针对具体的旅游景区对其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具体的研究。

3.结语

国外对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研究不多,国内理论界、学术界对于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理论上缺乏系统、深入、全面的研究,远不如饭店业和旅行社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熟。就仅有的相关研究也只是介绍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知识,或在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中作为一个章节介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问题或是翻译国外的著作,并没有专门的著作研究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为数不多的一些对旅游业人力资源研究里,也只是从宏观的角度泛泛而谈,对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针对性不强,指导不足。同时,这些理论研究缺乏我国景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证研究,我国景区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比较落后,饭店业、旅行社在一开始就注重引进国外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已发展得较成熟,而国内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运作不甚规范。但实质上景区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已经比较突出,在我国逐渐开放景区的情况下,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和成本控制需要探讨出更多更科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Michael Riley.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Industry. Michael riley Publisher.1991.

[2]Jahn.Swarbroobe.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Visitor Attractions.第二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301-308.

[3]赵黎明,黄安民,张立明.旅游景区管理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223-256.

[4]赵晓飞.“神秘王国”迪斯尼的人力资源管理.国际人才交流,2005(7):60-61.

[5]周***华.武夷山生态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初探.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7,27(4):31-33.

[6]刘静江,李晖.浅析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管理.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370-372.

[7]伍进.旅游景区核心竞争力构建探析.特区经济,2006(1):210-211.

[8]刘改芳.关于推行旅游景区管理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论证.旅游学刊(旅游人才与教育教学特刊),2003(7):118-121.

[9]夏雨生.论高等职业教育旅游景区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旅游学刊,2002,17(3):71-74.

[10]董红梅,王喜莲.旅游景区与其周边农村社区的协调发展研究.区域经济,2007(1):51-54.

[11]Timothy R, Hinkin, J Bruce Tracey.The Cost of Turnover:Putting a Price on the Learning Curve. 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istration Quarterly,2000,41(14):4-14.

[12]Candice E.Clemenz, Pamela A.Weaver,Frank Gore.Clubcorp Goes to School Developing a Computer-based Training Program.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istration Quarterly,2000,41(6):34-39.

[13]赵路,池进.略论现代饭店人力薪酬成本的控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5):76-78.

[14]李开元.试析旅游景点经营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营销工作的影响.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48-53.

基金项目:

人力资源管理学论文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人力资源管理学论文10篇

学习

晋副主任医师工作总结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晋副主任医师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晋级副主任医师工作总结怎么写,副主任医师本年度工作总结。本人在分管保健工作期间,严格按照上级妇幼工作要求,认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指标和计划,掌握全县育龄妇女及孕产妇的健康状况。每

学习

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10篇,内容包括职业规划论文,大一职业规划书3000字论文。1。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规划。其实不然,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规划从开始工作到退休的整个职业历程,它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自我规划、理想规划、环境规

学习

采购会计工作总结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采购会计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采购会计工作内容全流程,采购会计年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二、跟现场,逐步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严格控制采购时间和采购周期,保证各种辅料的购进科学合理,极力配合公司各项财产运营工作,当不同的物品

学习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10篇,内容包括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如何写,心理咨询二级论文范文。1日本心理健康专业服务领域与机构日本的心理健康服务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日本就有专门针对神经症***的心理***森田疗法。但是普及

学习

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10篇,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论文。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用人”之道概述1.为***之要,帷在得人中国古人常用的重要方法为类比法,古代对于“人”的重要性的认识也是通过人与自然物的

学习

医院消防安全责任制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医院消防安全责任制10篇,内容包括医院消防安全岗位责任制度,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本标准适用于医院的消防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学习

职业技能培训心得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心得10篇,内容包括法律职业技能心得,职业技能培训总结13篇。培训使我更加意识到工作前安全检查的重要性。安全工作对于操作工人来说,职责重大,关系到水利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对我们个人来说,涉及到家庭幸福,个人安

学习

药剂科药师工作总结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药剂科药师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药师年度工作总结范文,药剂科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文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门诊药房内部调剂差错登记本》。该模式运行前1年总共发生348例调剂差错事件,其中内部调剂差错34

学习

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汽车检测与维修论文10篇,内容包括汽车检测与维修总结论文,汽车运用与维修论文10000字。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与之配套的教学设备也随之更新换代,各种先进设备也开始进入教学课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的实

学习

人事管理系统毕业论文10篇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人事管理系统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人事管理方面的毕业论文,物业企业人事管理系统毕业论文。人事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为适应当前各个行业对人事信息管理的迫志需求而设计开发的软件系统。该系统的前台采用的是VB6.

学习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论文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论文10篇,内容包括水文地质学论文1000字,水文与水资源专业论文。CurriculumSystemConstructionofHydrologyandWaterResourcesEngineeringZhangYongboZhangZhixiangYangJunyaoZhaoZhi

学习

村委会会计工作总结10篇

阅读(252)

本文为您介绍村委会会计工作总结10篇,内容包括村委会会计工作月报100篇,村委会会计工作总结汇报。1、我村“两委”干部坚定***治立场,发挥团结互助精神,勤***廉***,提高工作办事效率,以“谁主管,谁负责”为原则,落实各项村务工作,为村民办好事

学习

初中数学学生小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数学学生小论文10篇,内容包括初中生数学小论文范文大全,学生初中数学小论文范文大全。一、在初等数论教学中渗透小学数学教学法高等师范学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将来要从事小学教育的数学教师.而初等数论中的一些基

学习

高中数学教师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数学教师论文10篇,内容包括高中数学老师的论文范文,高中数学教师论文投稿。应从关注“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当数学教师仅仅作为数学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时,他只是按既定的课程去教教材,考虑最多的是“教什么”

学习

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10篇,内容包括职业规划论文,大一职业规划书3000字论文。1。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规划。其实不然,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规划从开始工作到退休的整个职业历程,它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自我规划、理想规划、环境规

学习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10篇,内容包括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如何写,心理咨询二级论文范文。1日本心理健康专业服务领域与机构日本的心理健康服务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日本就有专门针对神经症***的心理***森田疗法。但是普及

学习

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10篇,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师论文,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论文。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用人”之道概述1.为***之要,帷在得人中国古人常用的重要方法为类比法,古代对于“人”的重要性的认识也是通过人与自然物的

学习

论文格式模板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论文格式模板10篇,内容包括技术论文格式模板,技师论文格式模板。行与行之间,段落和层次标题以及各段落之间均为24磅行间距。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字。题序和标题之间空两个字,不加标点,下同。第二层次(节)题序和标题

学习

体育教育论文开题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体育教育论文开题10篇,内容包括体育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推荐,体育论文什么题目好写。一、体育教师体育能力的现状体育教师的体育科研能力主要是指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总结工作的创新能力、实践的动手能力、组织

学习

找教学教育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找教学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写教育教学论文,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00多篇。二、在实践工作中要善于总结,养成收集、整理各种资料的习惯。体育教师长期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有的甚至长达几十年,在实践工作中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这些

学习

数学家论文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数学家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数学家介绍1000字论文,数学家发表的论文。“分层教学”是一种对传统教学的改造。它通过改变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的内在品质,使教学既能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又能促进学生共同提高的教学组织方式。而家庭作

学习

大学生写论文10篇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写论文10篇,内容包括产品管理论文十篇,大学生写100篇论文。二、大学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原因虽然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今天,它并没有得到众多医学院校的高度重视,医学论文写作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