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赛心得体会篇1
这次比赛我们不仅代表了个人,还代表了学校,我们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这场竞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现对本次竞赛的情况作如下总结,以便为下一届参加竞赛的学弟学妹们做个参考。
1、心理素质是影响竞赛的关键因素。比赛不仅比技术,也比心理素质。技术再高的人如果欠缺一定的心理素质,将会直接影响到自身的发挥。那究竟怎样克服心理障碍这点呢?第一,拿到题目后不要紧张,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不管是自己见过的还是没见过的,首先要把考题和以前遇到的类似题型相比较,然后分析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第二,做题时切记不能三心二意,做题时一定要专心,不要一题做一下另外一题又做一下,最后反而都没做好。第三,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把每一次练习当成比赛,这样才能在平时的训练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2、团队精神至关重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大家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遇到问题时要互相讨论,相互指出各自的不足,相互交流,相互考核,团结作战,共同成长,有了这样的团结精神,才能在比赛中“厚积薄发”。
3、要有速度、要细心。每个参赛选手的技能水平都不相上下,比赛比的就是操作的速度快不快,在操作的过程中细不细心。竞赛中失误大部分都是不细心所导致的。拿plc的编程来说,程序的完整性是很重要的,拿到题目时要仔细读懂题意,弄清题目所要实现的功能,这就要求在编程时不仅速度要快,而且不能遗漏触点和指令,一步一步的编,但不能盲目地追求速度,这样才能保证编程既有速度又有质量。另外,在离开考场前一定要做好善后工作,首先要把桌面清理干净,再次要把实验箱和导线收拾好。
4、要学会自学。我们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自学能力是我们要具备的基本素质,遇到难题和不懂的问题一定要自己去查资料,不要因为没有学过而灰心而失去信心,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学的东西总是有限的,很多知识是要靠自己去学习和积累。这次比赛我收获最大的就是提高了我的自学能力。比赛中用的plc设备都是三菱的,而我们在课堂上学的是西门子的,而且学得都很浅,根本就适应不了竞赛的要求,各种指令与西门子的完全不一样,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变频器和mcgs以前根本没接触过,如果自己不去自学,那么这次比赛肯定会失败。
技能大赛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技能大赛 机会 综合素质 实践创新能力
现在的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问题。技能大赛为大学生构建了实践创新的平台,全方位的培养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
一、技能大赛为大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
2011年11月份,第五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在每一所高职院校火热展开,对于学习会计专业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一次机会也是一次挑战。面临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即将来临的压力,我们还是决定挤出时间参加这次技能大赛。二十五位同学开始了魔鬼式的训练生活,除了吃饭、睡觉,其他的时间几乎全部呆在机房练习。大家都想进前十,希望能够代表我们沙洲职业工学院参加全国的比赛,能够赛出沙工学子的风采。成功离不开机遇,同时也离不开勤奋,机会加勤奋才能造就真正的成功。初赛过后决出前十代表沙洲职业工学院进行全国性的竞赛,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但是我们深知,机会永远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只要我们在赛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掌握每个步骤,即使题目是新的,我们也能在比赛场上应付自如。经过半个月的封闭式训练,我们在竞赛中取得了全国团体第三,江苏省第一的成绩,虽说并没有金榜题名,但是在这个过程里我们所获得的远远胜过一个名次。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学校的支持,老师的指导,更离不开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有人说,付出与得到的不成正比,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付出那你必定不能得到。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肯用功,及时抓住机会,努力奋斗,身上流淌的不只是苦涩的汗水,还有那甘甜的泪水。
二、 技能大赛锻炼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根据认识论,人们总是通过具体的事物形成抽象的认识,又用抽象的认识来指导新的具体的实践。因此,“做中学”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也就是通过做具体的事情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和能力。高职教育还在不断的发展,从学生的角度看,现在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时偏理论化,书本化。就当前的大学毕业生求职找工作这件事来说,一半以上大学生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我国的教育体制实行过程中,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但他们只局限于书本,大学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练”。现在的企业对工作经验要求很高,他们需要的是专业知识与技术实践能力的结合,所以大学生需要的是能够锻炼他们实践能力的机会。
技能大赛为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俗话说得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的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考试结束后便将理论知识忘得一干二净。然而是什么导致了这一现象呢?大学生只学不做,很容易遗忘,这也是在所难免的,学习效果是通过实践来检验的,所以开展技能大赛为大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新的途径。在会计信息技能大赛训练的过程中我们深有体会,课堂上学习的一些理论知识由于长时间得不到应用,已经全部遗忘了,为了更加熟练地操作,必须一遍又一遍的温习理论知识,并不断地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技能大赛的操作中。这次代表学校参加的技能大赛比的是模拟一个公司的生产经营,我们要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具有快速的操作与应变能力,这样才能在竞赛中占据有利地位。这样的模拟也让我们提前得到了实训,让我们熟悉了公司的基本业务流程,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技能大赛为只满足于书本知识的大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实践平台,提升实践能力,对自己的未来更加有信心。
三、 技能大赛提升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
技能大赛是展示的平台,我们通过个人的技能和整体的风采,构成“能工巧匠”的魅力符号。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我们都懂,只靠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成不了事。这次的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要求每个学校组织两个团队参赛,这样一来,比的就不只是个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每一位学生在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上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技能大赛为大学生构建了一个互补的平台,构筑了一个资源共享的空间,培养了大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增强了团队意识。训练过程中免不了磕磕碰碰,十个人的意见不可能总是相同的,所以半个月下来,我们也有一些矛盾,需要我们冷静思考,意见相左为了更加全面的考虑事情,做出最准确地抉择。所以技能大赛中我们所展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个人的风采,更加突显了一个团队互助协作的精神风貌。在比赛的过程中我们成长了,考虑事情也更加全面周到了,思想也变得成熟了很多,我们不再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而是更多的考虑到团队的利益,我们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我们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技能大赛提高了我们大学生的思考问题的高度,同时技能大赛还锻炼了我们的心理素质,竞赛是技能的比赛也是心理素质的比赛,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比赛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条件。周而复始的练习,让人不免觉得烦躁,但是技能大赛使我们拥有了过硬的心理素质,在竞赛中,我们摆正心态,集中精力,沉着应战,让我们大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得到了稳步提高。
总而言之,技能大赛打破了我们大学生局限于书本的学习模式,通过技能大赛,加强了大学生对专业技能的运用,激发了大学生努力学习的精神,提高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的锻炼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技能大赛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和重要经历,使得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竞争中得以提升。技能大赛的开展,有效的促进和激发学生在技能大赛中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更加全面的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余雷影.传承“星光”精神[J].成才与就业,2011(1)
[2]陈章达.以技能大赛为载体全面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综合素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
[3]查建中.试论职业学院技能大赛引发的思考[J].维普资讯网,职业技能教育,2009(21)
技能大赛心得体会篇3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面向酒店相关行业企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酒店管理理论知识,全面掌握酒店服务的基本技能,能在星级酒店从事餐饮、前台、客房、营销等岗位的服务与管理,并有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它要求毕业生不仅需要良好的职业素养,还需要高超的职业技能。技能竞赛是高职院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十分重视的工作,厦门南洋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酒店管理专业通过推行“课赛融合”的教学改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赛促学,边赛边学,有效地促进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一、酒店专业为什么要重视职业技能竞赛
在“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观念指引下,职业技能竞赛作为展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技能竞赛的比赛项目通常包括“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和“西餐宴会服务”项目,其中“中餐主题宴会设计”竞赛的内容包括接待方案创意设计、仪容仪表展示、中餐主题宴会设计与制作、中餐宴会摆台、席间服务、现场互评、英语水平测试等环节。“西餐宴会服务”项目竞赛内容是以西餐宴会服务为主,调酒服务为辅,涵盖西餐宴会摆台、台面创意设计、菜单设计制作、餐巾折花、斟酒、调酒、西餐服务英语运用等。
这两个赛项内容,紧扣酒店行业职业岗位要求,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通过竞赛,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等。同时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推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当前技能竞赛存在的问题
当前,多数职业院校的技能大赛是“为赛而赛”,或者说是为了取得好名次而赛,基本上是“精英式”选拔,绝大多数学生与技能大赛无缘,重蹈“精英教育”的覆辙,违背了教育主管部门开展职业技能大赛的初衷,丧失了职业教育的公平性,这样就难免会出现许多新问题。
(一)学校层面
从学校层面出发,是希望通过竞赛促进职业教学的健康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常规教学与竞赛冲突。一是时间方面的冲突。参加职业技能竞赛需要花相当多的时间训练,这往往会与日常教学安排不一致;二是教学内容方面的_突。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内容与竞赛所涉及的知识技能会有较大差距,没有实现技能竞赛与课程内容的衔接,也就没有把用于竞赛训练的实训设备用于平常的教学实训,职业技能竞赛最终成为“应赛教育”。
2.缺乏适当的激励机制。指导职业技能竞赛是一项非常辛苦的长期的工作,选拔学生、培训指导学生、备赛等等,无不挥洒着指导老师辛勤的汗水;而竞赛指导老师在学校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承担科研任务,再加上指导竞赛,如果学校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就无法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促使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到竞赛工作中去,这在客观上也影响了竞赛的成绩。
(二)教师层面
职业技能大赛要求指导老师是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专业技能能力,特别是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 型老师,但目前职业院校“双师” 型教师普遍不足。再一方面已经参与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经验丰富的老师,往往又是专业的教学骨干,教学和科研任务或者社会工作方面任务繁重,无法平衡指导竞赛工作;而刚进校的年轻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实践经验少,学校对于比赛成绩过于看重,往往会对竞赛成绩提出较高要求,面对比赛成绩的压力,年轻老师出现畏难退缩情绪,这种情况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非常不利的。
(三)学生层面
学生参赛积极性不高。一是备赛是一个漫长、艰苦的过程,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坚强的毅力,无法坚持,会出现学生不能继续参加培训、退出集训等现象。二是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竞赛是能提高自己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的过程,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差,往往需要老师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动员做思想工作才肯答应参加比赛。
三、“课赛融合”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实施“课赛融合”的教学改革,最大的亮点是将竞赛“日常化、平民化”,把竞赛项目内容融入日常教学,学生人人参与、天天参与,具体做法归纳如下。
(一)设计“课赛融合”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通过对竞赛所需技能类课程的分类研究,对技能竞赛的课程模块进行优化重组,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实施“课赛融合”的课程体系,从课程的设置到教材的选取,再到具体教学内容的实施都要围绕大赛技能要求为中心来进行。
(二)“课赛融合”的教学措施
将课程标准对接职业标准,教学内容与竞赛内容有效衔接。高职课程标准作为课程实施的参照,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课程改革的方向。专业技能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大都被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改革中应努力把技能课程打造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以酒店管理专业课程《餐饮服务与管理》为例,教师根据竞赛要求制定实训课程标准,设计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搭建一个学生参与的平台,将课程学习与技能大赛相结合,把反映特定职业的操作标准和规范引入课堂,课程总目标结合“课赛融合”的特色,在上课时紧密结合赛点来讲解和实践,提出学生应达到的课程目标。课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评定,同时鼓励课堂实训中优秀的学生参加省市级职业技能大赛。
(三)将技能大赛标准转化为实训项目标准
如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餐饮服务与管理》,根据竞赛标准,将中、西餐技能竞赛的大赛标准转化为实训项目,设计了:托盘、折花、摆台、斟酒、席间服务、菜单设计等六大项目,《酒店英语》课程设计了餐厅服务用语,情景对话、模拟台面主题英语介绍;《酒水知识与酒吧管理》课程设计自创鸡尾酒调制;《宴会设计》课程安排学生设计宴会主题等实训项目,专业教师将技能大赛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以技能大赛引导和推进教学改革,将技能大赛内容有机地融入到实训教学计划中,反映到教学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竞赛,成立技能竞赛兴趣小组
在实践教学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与竞赛相关的课程,广泛开展课程竞赛。竞赛注重普及性,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竞赛的知识和技能学习。
我校酒店管理专业近几年来每年举办各种职业技能大赛,如:托盘、摆台操作、餐巾折花等项目技能竞赛,酒店英语口语,宴会主题设计竞赛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各种形式的技能竞赛,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同时,形式多样的课程竞赛,提升了学生技能锻炼兴趣,创造了技能训练氛围,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成立竞赛技能兴趣小组。把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专业技能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现有教学资源,学生以老带新,交流讨论,营造良好的学习交流气氛,学生之间互相促进,共同成长。同时技能竞赛兴趣小组的成立,不仅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并且为省市技能竞赛选拔优秀选手奠定基础。
(五)创新考核评价方式
1.校内考试与技能竞赛相结合。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的内容尽量从竞赛内容中选取。对参加各级竞赛实训的学生和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通过申请,可以取代相应课程的学习和课程成绩,实施学分奖励。
2.注重应用考核。如实施项目考核、岗位技能考核。采取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将传统的理论考核改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分阶段、分项目组织竞赛方式的考试。这些考核方式突出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课赛融合”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
(一)促进了“双师”型教学队伍的建设
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学生要经过层层的选拔,最终在大赛现场展示个人技能。一方面离不开学生的刻苦练习,另一方也离不开业务素质过硬的教师指导,两者的有机结合是取得佳绩的关键所在。
我校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对新进的青年教师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分别对青年教师在教学、教研及实践操作技能等方面给予多方面的具体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外也抽空下酒店和参加各种技能培训,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每次的职业技能大赛,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都积极投入到各个赛项活动中。熟悉大赛标准及要求,就大赛的考核标准进行研讨,讨论每个环节的评分点;指导学生的操作达到准确、标准、符合规范要求。通过大赛即提高了老师的专业知识,同时教师专业技能也在不断提升。
(二)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职业技能大赛不仅仅是技能的比赛,同时也是心理素质的比赛。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比赛成功的重要条件;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平时辛苦的训练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性格,比赛中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才能摆正心态,集中精力沉着应战,避免在紧张中出错。所以说技能大赛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也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各级职业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
通过“课赛融合”的教学实施,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创新能力,也为参加更高层次的职业技能竞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的奋力拼搏下,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在近三年的国、省、市各级职业技能大赛中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餐宴会主题设计项目在2015年的省、国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2017年省赛又以扎实的功力,在强手如云的参赛队中,荣获团体一等奖。西餐宴会服务项目在2016年省赛和国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2017年省赛中又获得一等奖,在福建省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
技能大赛心得体会篇4
世界技能竞赛设有40多个技能竞赛项目,并制定了项目标准,内容涵盖工业制造、建筑、信息与通信技术、艺术与时尚、社会与私人服务、运输与物流等领域。我国于2010年10月加入世界技能大赛组织,并于2011年10月正式参加了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的6个项目和2013年7月举行的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的22个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加入和参与世界技能竞赛,将有助于激发我国产业工人学习技能的热情,有利于促进工业制造水平的提升,增进我国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从而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与此同时,引导我国职业院校的职业技能大赛和高等院校的职业技能教育改革,促进教学水平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一、世界技能大赛与我国技能大赛竞赛标准的差异
(一)竞赛组织与项目确定
世界技能大赛与我国的职业技能大赛有很大不同。我国的大赛是分别由各个部委组织实施的,比较分散,竞赛项目确定也有些随机,缺少国家全局概念,而世界技能大赛相对就比较规范。世界技能大赛制定了统一的章程和规则,竞赛项目也会根据世界经济的发展而有所调整,主要指导原则是: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成就所必需的现代技能;知识社会的必要技能,如信息和通信技术与创新;工作所需的社交和沟通技巧,包括创造力、问题解决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突出传统和文化遗产的技能。竞赛项目除应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外,还需要分析考虑以下转变:从主观性计分向客观性计分转变;从个人向团队大赛转变;从传统技能向现代技能转变;从单一技能向复合技能转变;从基于培训体系办赛向基于实际工作办赛转变。
每个成员体每个项目只允许 1 个选手或一个团队出赛。凡首次举办的正式技能大赛项目,应有至少 8个成员体参加。凡属第二次举办的正式技能大赛项目,应有至少10个成员体参加。一个新展示项目不少于 6 名选手或团队注册参赛。设立的表演项目不受大赛规则限制,参赛优胜者可获主办方颁发的勋章、 奖章、证书等,但成绩不包含在世界技能大赛的正式获奖名单中。组委会可以邀请其他成员体参加技能表演。根据竞赛规则,注册登记数量不能达到要求的技能大赛项目将进入“被通报”状态或取消该项目。
选手年龄应在竞赛年份不大于22岁。如某项目拟放宽限制,必须在大赛举办前 12个月由专家提议,技术委员会同意并由大会批准并且通常于上届大赛由评审委员会提出。但移动机器人、机电一体化、制造业团队挑战赛等团体项目,年龄可放宽至25岁。而我国对参赛年龄并未强行规定,基本是按照参赛者的职业身份区分组别,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只能参加一次,而国内大赛选手可以多次参加,这样不利于培养新的优秀选手。
(二)竞赛试题确定
世界技能大赛的竞赛试题在正式比赛前都要先经过实做验证。要能展示选手对该项技能的实践操控能力。需有详细的技术说明书,规定了技术能力、工作范围、评分标准,竞赛题目的正式比赛时间应设计在15至22小时之间,需在4天内完成。竞赛试题的设计范围有严格的规定,应保证合理的分数区间以拉开选手间的差距并尽可能减少空间占用和对基础设施及资源的要求。试题由技术委员会与秘书处按照 ISO-A 和 ISO-E标准编写。全部赛题(***纸及文件)必须有电子版,并使用世界技能组织统一的模板。
需要公开试题的竞赛项目,必须在大赛前 3 个月将技术说明书提供给专家和选手。如有变动,需由技术委员会批准。竞赛试题必须附有工件的功能、结构、竞赛时间,以及必要的相关资料。部分竞赛项目的试题由各成员体专家分模块提前准备,并有实物、***纸和评分标准,在赛场指定区域进行展示和说明,最终由参赛成员体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投票或抽签决定。
确定的试题需有30%改变,所有工作由专家分组完成,变更的内容必须记录在案,并在开赛前经技术委员会***或其任命的人批准,然后储存在大赛资料库内。
国内大赛试题基本由举办单位组织专家集中命题,***策导向性强,企业与社会需求的元素少,教练和选手的声音少,缺乏保证公平性的必要程序。基本是盲题,竞赛的指导思想和竞赛内容不明确,一般不提供样题,试题一旦确定就不改变,没有赛前30%的变化内容,不利于培养选手的创造性。
(三)竞赛成绩评价
世界技能竞赛项目的评分尽量使用客观评分,客观评分由该项目的大赛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评分标准完成,但必然存在主观分,且每个项目主观分的配比是不一样的。主观评分需有五位专家。专家需各自打分并彼此保密,然后所有的专家在同一时间亮出他们的评分。每位专家应对每个评分点赋分1-10分,分差不能超过4分,如有超出4分,最高分和最低分的专家需要根据竞赛作品说明原因,商量后重新打分。如果打分达到要求,所有分值都会输入大赛信息系统,系统将去掉一个最高分及一个最低分。剩下的三个分数取平均值后除以10,再乘以标准配分后得出应得分,如选手在某些项目未进行,专家应打零分。
为了使各项技能大赛项目之间分数分布能合理比较,100 分制的评分结果将由大赛信息系统CIS统一转化为标准分 500 分制,缩小强弱选手的分数差距,但不会改变名次及增加了并列名次的几率。采用500分制计分,对教练和选手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最大程度保护选手的积极性,有利于大赛的长期性。
如果选手因失误损坏竞赛材料,选手可以向现场专家申请,但扣除相应得分,选手可继续进行比赛,如后期发挥较好还能获得不错的成绩,更加具有人性化。
我国的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主观分和客观分不明确,可操作性不强,评分程序不规范,评分专家的个人意志影响大,举办地对专家也会施加一些压力,也最终影响大赛成绩的公平性。
(四)竞赛奖励
正式项目大赛及展示项目中各自取得第一、二、三名的选手分别获颁金、银、铜牌。如果在标准分 500 分制的结果中两名选手的得分之差不大于 2 分,则按以下规定颁发并列奖牌,但在审定大赛结果的大会上,经技术委员会建议,全体会员大会同意的情况下也可有所变动。并列奖牌的应空缺后一个奖牌。
优胜者奖章是颁发给得分 500 分或以上者,但未能获得奖牌的选手。一般来说,所在国家/地区获得最高得分和/或最高奖项的选手将被授予“国家最优”奖。所有项目的最高得分的选手将获得阿尔伯特奖。未获得奖牌也未获得特别奖项的选手将获得一份参赛证书。
我国的竞赛奖励制度基本是授予各种荣誉,从长期看,不利于竞赛的发展,获奖面比较窄,根据世界技能大赛的奖励机制和我国的国情,可以考虑建立全国性的统一的奖励制度,提升为部级表彰层次,加速促进职业技能水平的发展。
二、世界技能大赛对我国技能大赛的借鉴意义
作为我国参加首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的指导专家,笔者亲身感受到了世界技能大赛各个竞赛环节的规范性,参加41届世界技能大赛体验到大赛是一个蓬勃发展的趋势,它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推动是不言而喻的,尽快接轨世界技能大赛,改善当前我国的大赛状况,已是迫在眉睫的任务,虽然要充分考虑国情,不能照搬,但充分了解大赛规则,领会大赛精髓,静心学习,是我们每个技能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竞赛要突出强调产品精度和质量,而不是一味追求数量和难度,体现命题专家所谓“技术水平”,严重与企业和社会脱节的命题方式。要改变这种状况,命题专家应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职业教育专业教师组成,命题前应对市场和企业有一个充分的调研,把企业产品元素与竞赛有机结合起来。
技能竞赛不仅要强调制造工艺技巧和操作基本功,更需注重意志的培养和体能的锻炼。体能、心理和专业技能相辅相成,技能竞赛不同于体育和智力竞赛,技能竞赛总的时间都在20小时以上,每天在连续6小时以上的高强度和紧张状态下比赛,保持稳定的竞技状态是非常难得的。对选手各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选手具备这样的素质和能力是成功的基础。在第41届、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日韩选手在这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
竞赛试题应充分考虑全面性、综合性,最大限度地考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应根据项目特点,尽可能公开相关竞赛内容,目标要明确,方向要准确,努力培养技术工人热爱技能的兴趣和积极性,引领技能水平快速发展。
世界技能竞赛不仅是一个竞赛,而且还是一个国际技能教育和产业交流展示的平台,更是一个公众教育的平台。在竞赛现场,除了项目的竞赛之外,还有各种论坛和讲座,各国可以交流职业教育的发展战略和经验,还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发展展示和众多教育机构、大学的展台。精彩纷呈的展示活动,让不同层次、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都能参与到大赛之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如何利用大赛增加观众的参与度,提高年轻人和家长对技能工作的认识和支持。观众可以近距离观看各国选手的比赛情况,获得对不同职业的认识。 现场还有丰富多彩的互动游戏摊位,让学生、观众积极参与和体验。 在中国,所有技能大赛基本都是封闭式进行,难以取得公众教育的效果,大大降低了职业技能大赛的社会影响力。
参照世界技能大赛的要求建立全国性的竞赛选拔和集训机制,加大对竞赛的资金投入,重奖竞赛获奖选手,建立竞赛激励机制,成立专门的牵头单位,各部门、行业和省份都参与,利用竞赛推动国家行业水平整体发展。
引导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世界技能大赛、国内技能大赛的相关活动。技能大赛离不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更离不开有经验的人才的支持,这就需要企业全面稳定的参与技能大赛,把企业成长和技能发展的结合提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技能大赛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技术;赛前准备;策略;心理状态;时间;竞技状态。
一、技术
技术是比赛中最重要的因素,一切影响比赛的因素都是以技术作为前提条件的,如果你的技术够强大是可以弥补赛前准备不足,心态不好等缺陷;但是反过来是不行的,所以作为棋手每天辛苦的训练都是为了提高技术水平。
二、赛前准备
比赛中的对手可以分为新对手和老对手,较新的对手而言,老对手相对会比较熟悉,不要因为是老对手就放松对其的准备,棋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她的某个技术环节是会发生改变的。所以我觉得无论遇到怎样的对手,了解和分析对手是赛前必不可少的功课。
由于赛制的不同,赛前的准备也会有所不同,番棋赛的赛制是指针对于一个对手,进行多盘比赛。大循环赛制是抽完签以后,你会知道和所有对手的情况,比如说持先和持后的情况,番棋和大循环的赛制可以对整个比赛做一个大致的把握。积分循环的赛制是和不同的对手下棋,而且你只能知道下一轮的对手,随着积分的变化你所遇到的对手也会不同,会有很多不确定性,很难对整个比赛做整体的把握,现在国内比赛以积分循环的方式居多。每个赛制都有每个赛制的特点和规律,这些特点和规律对赛前的准备会有不同的影响。
三、策略
要为自己制定一个大致的作战方向,首先要做的是了解自己和对手。兵法云“知己知彼才会百战不殆”,道理简单,做起来很难。不同的对手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想要准确地了解对手,需要多方面搜集信息,在多方面的信息里面准确提取棋手特点。在掌握对手的特点以后,还要根据自身的技术制定可行的计划。有时候不是所有的计划都能够取得成功,她可以说是一个“偶然”的艺术,只能尽量提高计划的准确率,因为下棋是一个对抗的项目,当你在制定计划时,对手也在考虑你,她也在制定自己的策略。总之策略有着动态、私人化的特点,每个人赛前制定的策略都会不同,策略的掌握和运用只能靠多年的比赛积累。
四、心理状态
象棋中的心理学是一个很广的领域,在这里只想表述在比赛中的心理状态。心理的变化很玄妙,不容易把握。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会随着对局的进程的变化而变化。它的变化有时会影响整个比赛,所以稳定的心理状态是打好比赛的重要保障,有鉴于此,才会有“平常心”之说。
在比赛中遇到的对手不同,她们的表现也不一样,有的棋手不用看比赛的局面,从她的神情中就可以大致有一个判断。而有的棋手从比赛开始到比赛结束,她的神情基本如一,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不要以为神情变化大的棋手把自己的心理状态暴露无遗,在对局势做出判断的时候,还是应该靠平时的积累,因为“谋略”无处不在,也许你所感受到的正是对手制造给你的错觉。
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对手的心理状态,在一盘棋中都会有变化,而这些变化有时会在对弈中体现得比较充分。比如说对手走了一步弃子攻杀,那明显想取得这场比赛的胜利。但是有的时候只能去猜测对手的想法,比如说她的整体给你的感觉是想稳稳的推进,忽然间下出一步很锋利的棋着,使局面出现两分之势,这些都是临场需要面对和解决的。
五、时间
时间是棋手能否充分思考的基础,当出现时间紧张的情况,棋手一般只能按照直觉行棋,缺少了细致周密的计划,有很多错失良机和致命的错误都是在此情况下产生的。作为棋手都想给自己留有充分的时间,反之对手总是在不断地制造难题,迫使你消耗时间。“时间有点像局赛中的第三方。时间既可以成为一个盟友也可以变为一个对手,一切都取决于使用者在它面前如何自我定位”。
棋手如何在比赛对局中合理地运用时间,不要让自己陷入时间恐慌,是影响一盘棋胜负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技能大赛心得体会篇6
金陵中等专业学校在2012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披荆斩棘,斩获18金13银5铜,实现了历史的突破。取得这样的成绩,姜峻校长表示大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校渗透到育人全程的德育工作和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的内涵建设。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在保证规模的同时,要转到加强管理、提高质量、注重内涵建设上来。抓内涵建设有很多方面,其中,以技能竞赛为平台促进办学模式改革;促进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实训基地建设,是提升内涵、检测质量的重要手段。下面结合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的做法,谈点体会。
以赛促改 创新理念
技能竞赛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技能竞赛也不能单一比技能,更重要的是比综合素质与能力,这就需要有一个理念作指导,有一个制度作保障。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以“四位一体”的教学理念作指导,构建“三个覆盖”的竞赛制度。“四位一体”即将必备的文化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行为习惯、较高的职业素养融为一体,渗透到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以此来统一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形成一致的步伐。“三个覆盖”就是要将技能竞赛覆盖到学校的所有专业,覆盖到所有学生,覆盖到所有专业教师,以此构建学校的技能竞赛参与、选拔、考核、奖励等制度,形成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以赛促建的氛围,和“比、学、赶、帮”校园风气。
以赛促教 锤炼队伍
学校在参与技能竞赛活动中,制定了专业教师全员参与的制度,规定35岁以下的教师三年内必须参加一次市级(含市级)以上的技能竞赛,其余人员必须指导学生参加市级(含市级)以上的技能竞赛。在近两年中,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有43人次的教师参加省、市级技能竞赛,其中获得金牌4人,银牌13人,铜牌4人。2009年学校学生参加江苏省技能竞赛获得9金8银5铜,参加全国技能竞赛获得3金2银。2010年学校学生参加江苏省技能竞赛获得5金17银6铜,参加全国技能竞赛获得2金1银。有三个专业6为教师作为国赛的教练员参加国赛,4人荣获优秀教练奖。学校连续两年荣获江苏省教育厅颁发的全国技能大赛特别贡献奖。除参加***门组织的技能竞赛外,学校还积极参加行业部门组织的职业选手技能竞赛。如:集红堂杯江苏省美容美发技能大赛;华运杯全国汽车营销技能大赛;由新闻出版局、印刷行业协会主办的全国印刷排版技能大赛等,让学生和教师在职业竞技中去锤炼。学校每年都按专业组织技能竞赛总结研讨会,总结技能竞赛的得失,研讨如何扩大竞赛成果,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技能竞赛的促进,使学校一批教师迅速成长起来。通过技能竞赛我们还结识了一批企业(行业)的专家,这批专家又成为学校兼职教师一员,壮大了学校兼职教师队伍,实现了教师队伍的“内提外扩”,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和技能水平。
以赛促练 激发动力
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从2008年9月开始每月以专业部为单位开展技能月赛活动。针对教学计划和技能竞赛要求,制定出学校的专业技能月标高,编制出技能月标高手册,让每位教师和学生明确技能教学的逐级目标,做到教有目的,学有方向,练有途径,考有办法。在月技能竞赛的同时评出月技能之星,在宣传橱窗中张贴技能之星的大彩照,给家长发贺信。技能月赛点燃了学生心灵中的希望之灯,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身边同龄人的小小成就,又成为同学最接近、最可信、最鲜明、最可学的榜样,不断的激励他们上进,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每一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营造出崇尚技能、学好技能的良好氛围。让学生重拾仰望天空的信心,奋发***强的动力。
结合技能大赛组织技能月赛我们有如下体会:
1.形成了全员参与争做技能明星的良好氛围
在这两年内学校共组织技能月赛16次,参与学生二万多人次,评出“月技能之星”近1000人次。形成了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良好氛围,较好地体现了学校教育面对所有学生功能。
2.建立了参加市级以上技能竞赛的选拔机制
技能月赛方案中明确规定,只有在技能月赛中获奖的同学才有资格参加市级以上各类技能竞赛,从技能月赛的实践看出,许多市、省、甚至国赛的获奖选手都是在一次次月赛中逐步成长、成熟起来,他们经历了月赛、市赛、省赛、国赛的一路历程,不断锤炼意志,提高技能水平。
3.促进了专业技能教学水平的提高
技能月赛项目既有与省市技能大赛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相结合的内容,也有立足于目前各年级各专业学生水平的竞赛项目,这样每一位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技能水平的竞赛项目,在参与的过程中增长技能,培养能力,了解不足,体会成功,增强自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二个结合。即,竞赛内容与教研活动相结合,把如何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作为主要教研内容,探讨如何把技能大赛的技术标准贯穿于每个学生的日常技能学习中;竞赛动态与教学改革相结合,把技能竞赛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反馈,促进教学改革。通过实施常态化的技能月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蔚然成风,学生的整体技能水平有所提高,在近两年的市技能年段标高抽测、专业技能鉴定、技能考证,各专业成绩均有显著进步。
在技能竞赛月的基础上,学校每年还组织一次技能节。技能节是一种群英会,即展示技能又宣传表彰技能标兵和先进人物,把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技能教学与技能训练上来,形成学校的一种文化。
以赛促建 提升专业
技能大赛促进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学校的发展与企业的提升两条彩带在技能大赛的舞台上,共同舞动出更加绚丽多姿的色彩。
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形象设计专业在几年的大赛磨练中与江苏省美发美容协会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从双方的发展需要学校与省美发美容协会共同发起成立“江苏省美容美发职业教育集团”,共同投资300万建设全省一流的集教学、竞赛于一体的美容美发实训基地。集团和基地促进了专业发展提升了专业实力,也为江苏代表团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取得佳绩立下了汗马功劳。
技能大赛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项目;科学训练;应试探究 文献标识码:A
中***分类号:G71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7-019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7.094
1 概述
世界技能大赛由世界技能组织举办,被誉为“技能奥林匹克”,是世界技能竞赛的最高舞台,我国迄今为止参加了三届世界技能大赛,分别是第41届、第42届、第43届。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我国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获得了五块金牌,其中广东省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在数控铣项目及制造团队挑战赛分别获得两块金牌,通过对我校参加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历程进行分析研究,如何在“更高、更快、更强”世界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从而获得冠***呢?下面以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项目为例,分别从赛前、赛中、赛后三步对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项目的应试进行探究阐述。
2 赛前领导重视、资金投入、精心组织、科学训练
2.1 各级领导重视
我国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项目选手的是经过层层比赛挑选,从校赛到市赛到省赛到国赛到国家集训队十进五、五进二、二进一地都进行选拔,这个过程十分漫长,投入的财力、物力、人力非常大,例如数控项目所需要的机床设备一台机床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数控比赛训练所用的刀具、量具、工具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在训练中消耗大量的材料,世界技能大赛比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是国家综合实力,有一定的财力和实力,是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基础。我校在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过程中,学校和上级领导部门高度重视,划拨专门的资金用于训练和比赛,在集训期间国家人社部、广东省委、省***府、省人社厅、学校的领导一直都非常重视和关心,上级领导多次莅临我校对世界技能大赛的集训进行指导和督战备赛,领导高度重视和雄厚财力的支持是我院在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取得金牌关键因素之一。
2.2 团队精心组织
为了技能大赛,我院成立专门竞赛部门,每个比赛项目成立专门的教练团队,学校各个部门积极协助和支持竞赛部门工作,保障竞赛工作有序进行,教练团队精心制定训练方案计划,每份训练方案有计划、有实施、有检查、有评估、有反馈,竞赛团队深入研究大赛规程及标准,让选手及时掌撑世界技能大赛竞赛规则和技术文件,竞赛团队精心组织选拔比赛选手,不仅选拔比赛选手,还进行了梯队建设。一个优秀的团队离不开核心的智囊团,我校竞赛团队有一个智囊团,智囊团是制定战略、科学决策、协调公关、方案制定的参谋部,智囊团是我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整个战役的指挥部。智囊团为我校取得世界技能大赛两块金牌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优秀的竞赛团队也是我院在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取得金牌的关键因素之一。
2.3 进行科学系统训练
根据世界技能大赛规程、技术文件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有针对地制定训练计划,平时训练是按世界技能大赛的要求和标准进行,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项目所使用的机床和软件都是国际通用的语言英语,比如数控机床操作面板按键的标注、系统参数及编程软件的操作界面都是使用英文,由于我校的选手英语水平比较薄弱,所以选手在集训时都遇到了操作的困难,影响到操作的速度,因此在平时训练时不断加强选手英语的学习,在集训期间专门开设英语课程,请专业的机械英语老师对选手进行英语的培训和对世界技能大赛技术文件的解读,让选手很好地与世界技能大赛接轨。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项目比赛的时间比较长,这对选手的体力和脑力要求很高,要在长时间、高强度、高度紧张、状态下进行比赛,对选手的体力和心态的要求很高,选手在训练期间开展一些有氧运动来提高选手的体能和耐力,保证选手在比赛中有充足的体能来完成比赛。光有充足的体力和耐力还是不够的,因此还要定期对选手进行心理辅导,长时间集训会对选手形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和有情绪波动,为及时调整参赛选手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学校专门聘请了心理专家对选手进行科学的心理辅导,让选手有平和健康的心态面对比赛,通过实践验证,对选手进行心理辅导是科学训练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为了更好地提高选手适应能力,增强选手的世界大赛的比赛经验,学校把选手送到国外参加国际性的比赛,例如参加大洋洲技能大赛和英国国家技能大赛,在把选手送到国外比赛的同时,学校还邀请中国台湾地区的选手和国外的专家教练到我校进行交流训练比赛,这些举措为了提高选手的国际比赛经验。总之,科学系统的训练也是我校选手能够在世界技能大赛取得冠***的重要法宝。
3 赛中科学决策、沉着自信、努力拼搏、展现自我
第一,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项目,在比赛中用到多达几十种上百种各种刀量、工具、量具,这么多的工具的要归类摆放,做到每种工具摆放位置选手心里有数,在比赛中较快地找到所需工量具,在比赛找工量具时做到忙而不乱,快、准、稳地找到所需的工量具,工量具的规范摆放大大地提高了选手比赛速度。
第二,在世界技能大赛比赛中,选手拿到***纸后,先认真分析***纸,解读***纸是数控加工基本素质之一,在解读***纸的基础上分析试题加工部位。本着先面后孔、先粗后精、先主后次的原则确定加工顺序,制定好加工工艺,数控铣项目在比赛时采用软件编程,分析完***纸后需要快速的绘制出2D或3D***形,合理安排加工顺序,利用软件进行数控编程。在构建刀路径时,尽可能用切削参数模块化编程,采用高效的走刀路径,合理选择加工参数,高速、高效加工是数控加工的一大特点。
第三,比赛中快速装夹,选手要熟练使用各种通用、专用夹具,大赛试件一般都是多方位加工部位。工序集中加工是数控大赛的特点,在装夹工件时注意装夹变形,平时要反复训练使用各种通用、专用夹具。工件设定工作坐标原点也很重要,选手要熟练使用各种找正方法和各种找正工具。
第四,比赛中正确使用刀具,数控大赛刀具选择是经过精心选择,比赛中大直径刀具主要用于粗加工和平面加工,采用大的吃刀深度及适当转速和进给量,这样可以提高粗加工效率。小直径刀具用于精加工和特殊部位加工,用于控制尺寸精和表面粗糙度。正确的选用刀具及合理的选择切削参数是加工的保正,这是很多选手在比赛中要注意的。
第五,赛场现场调整,切削参数合理选择是保证比赛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方面,切削参数受与加工材料工件的装夹和刀具的夹持,刀柄形式、夹持长度有很大的关系,这些都需要选手平时训练中要掌握。现场选手要根据切削状态看、听工件排屑、冷却等,现场用手动倍率及时调整方法,由慢到快,要特别关注刀具正常的切削状态。
第六,比赛过程中心态平和,在赛场上选手沉着冷静,提高应变能力,选手应提高灵活而又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冷静对待操作失误。由于比赛现场气氛,选手可能出现平时很少出现的失误,这是对选手心理素质的一个考验。先要稳定一下情绪,防止急躁心理,分析产生报警和失误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在比赛过程中教练根据现场的情况和选手碰到的问题要及时地进行指导。
第七,加工精度自验,比赛中在机床上进行试件自检,判断其是否符合***样要求,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必须掌握的技能。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和位置精度。要求选手进行精度自检的项目有基点位置、孔位置精度、型腔尺寸精度以及刀具直径调整等内容。加工精度验证的目的是使选手熟练运用数控系统各种显示功能和设定功能,对加工件实施有效的自检,力争试件达到***样要求。
第八,比赛结束后,选手要及时的对机床进行打扫清洁,对机床按照6S的要求进行保养,把机床周围的卫生打扫干净,把所有的工量刀具归类摆放,做到规范化、标准化。
4 赛后总结经验、查找差距、成果转化、展望未来
选手在赛后及时把资料进行收集,总结从集训到站到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整个过程的收获与不足,同时新闻媒体加大对世界技能大赛的宣传,宣传一种技能成就梦想、技能改变命运的思想,让社会形成一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更要看到存在的差距,通过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中,看到世界制造业发达国家的选手所使用的装备工具,种类比我们多得多,并且轻便、操作方便、精度高,这也反映了我国制造业水平与国际发达国家的差距,国际发达国家的比赛训练模式和人才培养的方式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因此赛后查找差距,同时也要对立信心,总结经验,把大赛的技术、经验更好地应用到实际教学、实际生产中去,把世界技能比赛的人才培养的模式、大赛的成果转为教学成果,更好地服务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为社会输送高技能、高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服务。
5 结语
通过对我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项目在赛前、赛中、赛后的一些训练的模式及做法进行总结探究,总结出一些成功的经验,为今后参加世界技能大赛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世界技能大赛也为选手搭建互相交流平台,为各国选手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赛场上选手们奋力拼搏,为国争光,赛场下彼此切磋技艺,开拓了国际视野,通过比赛调动了广大青年学生学技术练技能的积极性,推动了我国数控应用技术发展,为我国加工制造业现代化多做工作,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制造业,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组委会.世界技能大赛知识普及读本[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5.
[2] 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组委会.中国技能 走向世界[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5.
技能大赛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护理技能 大赛 指导经验
2014年4月11日~13日,山西省第八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护理技能大赛,在忻州市职业技术学院隆重举行。我校组织3名学生参加了比赛。此次大赛形式新颖,突出了与国赛接轨。大赛分护理理论考试和护理技能操作考核两部分,所有参赛学生的理论考试采用集中笔试形式,选手依据抽签号给出的病例作答,第一题为分析病例后列出3个护理问题,第二题为针对所列出的首优护理问题制定4项主要护理措施。然后抽签完成全能项目(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氧气吸入法+密闭式静脉输液法)、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氧气吸入法,这三项临床护理操作技术中的一项。对指导教师来说,责任大,压力大。一方面,指导老师们要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还要利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操作训练。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其中两人荣获二等奖,一人荣获三等奖,为学校争得荣誉。笔者作为此次技能大赛的指导教师,现将参赛体会总结如下。
一、参赛前的准备
1.领导重视。接到山西省教育厅关于举办此次护理技能大赛的通知后,我校领导高度重视。精心安排,狠抓落实。大赛前制定出有效的参赛方案,安排部署学生的选拔、训练、参赛各环节的工作。由护理教师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专业辅导、训练。同时学校制定了赛后奖励方案,做到奖惩分明,责任到人。
2.选拔参赛学生。根据比赛的要求,技能大赛参赛选手选拔对象是中专护理专业三年级学生,参赛选手要从外在形象、语言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及学习成绩等几方面考虑。为了选出优秀的选手,从上《护理技术实训》课开始,我们就注重观察和了解学生,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学生平时表现,参考学校护理技能比赛成绩,征求班主任意见,然后经过培训、考核及多次淘汰选拔,从中选出3名较为优秀的学生参加技能大赛。
3.准备训练所需物品。训练所需物品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参赛选手的成绩,教师
应特别注意操作训练物品与大赛用物保持一致。教师应与组织单位勤联系,可以通过参加研讨会、电子邮件、QQ群等及时掌握比赛用品的信息,购买与技能大赛一致的训练所需物品,以便大赛能正常发挥,取得好成绩。
二、技能大赛训练
1.激发学生参赛热情。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手段。在竞赛过程中,人们树立威信的动机或自尊与成就的需要极为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大增强,这样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心中真正产生“我能行”出现“我要做”的实际行动,建立成功的人生态度。我们给学生讲解经过训练后可以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提升个人气质,在竞聘工作中增加优势,为就业拓宽途径。
2.技能培训。首先,教师对参赛项目的操作标准逐步细化,做到统一、规范。其次,深入医院了解临床操作的新进展和要求,为学生设计临床案例的真实情景,写出详细的操作流程,包括如何评估环境、用物、病人,操作中与病人交流时的语言、表情,并要随时询问病人的感受,操作后对病人的解释工作等。训练中应严格遵循:(1)以病人为中心,体现人文关怀;(2)操作中做到三税硕裕注重健康教育;(3)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教师在指导学生训练的过程中,应把握操作的准确性,针对细节问题进行强化,让学生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操作训练中,要让学生学会用语言艺术辅助护理操作,用美好的语言与患者交流,取得患者的配合支持。教会学生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操作的目的和必要性,消除患者的顾虑,操作中的语言交流要做到亲切自然、不做作,交待注意事项语气应温和、条理清楚、语速要适中。可让学生互为护士和患者,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各自充当患者,促使其从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体验患者的痛苦,产生共鸣,从而用最恰当的语言取得患者的信任、配合。
4.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训练中,只有娴熟的操作技术,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很难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为了消除学生紧张心理,提高心理素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我们模拟比赛现场,制造紧张气氛,使学生逐步适应比赛现场的环境。训练参赛选手多次在校领导、专业教师、学生面前表演,然后又请临床专家扮演监考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尽量营造赛场气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力争使参赛选手做到在各种场合操作都“旁若无人”。
5.培养学生的礼仪素质。护理技能大赛不仅要求学生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而且要有良好的自身形象和职业素养。护理操作过程本身就有艺术美,操作中应做到动作连贯、协调、准确、敏捷、姿态优美等,从而赢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因此,我们在训练中把站姿、走姿、端***盘、持病历夹等姿势加以强化,提高学生的外在气质和形象美。
6.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比赛前经常进行模拟考试,考试环境模拟比赛现场,考生号不断变化,病床的摆放随时调整,物品的摆放巧妙设计,教师有意制造障碍,让学生自行解决。例如,在做密闭式静脉输液时液体拉环断了如何处理?排气过程中出现小气泡如何补救?无菌棉签掉在地上如何处理?在训练过程中既要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还应教会学生如何轻松自如地应对新问题的发生。
三、体会
1.技能大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开展技能竞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赢得比赛,学生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加强技能训练。训练中学生们相互配合,相互竞争,各取所长,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仪表体态等综合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提高。
2.技能大赛有利于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开展护理技能大赛,教师全面参与和组织,带领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并接受大赛的锤炼,同时也是教师接受教学效果监测,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自身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大赛期间,各职业院校指导教师通过观摩比赛现场及赛后专家点评等形式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学习,一起探讨护理教育的发展,相互切磋操作技能,加强和促进了“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3.技能大赛有利于实训基地的建设。技能大赛对学校的实训条件提出了挑战。近年来,学校领导非常重视,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实训室建设,先后购进添置了各种先进设备,改善了实训条件。实训设备力求与大赛一致,为训练学生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学生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帮助。
参考文献:
技能大赛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竞技体育;多元分析;运动员
中***分类号:G80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1―0112―04
投稿日期:2006-10-12
作者简介:王宏(1972-),男,山东青岛人,健美操国家集训队总教练、健美操国际级裁判,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通讯作者:田麦久。
目前,国内外运动训练学理论界关于运动员自身竞技状态、参赛过程中竞技能力表现的研究尚多;对于怎样合理运用规则有效控制对手,以及比赛过程运动员凭借自身的竞技表现对裁判行为施加合法影响的研究和理论层面的升华尚属空白。
本文拟把高水平竞技选手在参赛过程的自身表现、对手表现、和评判过程等多元化因素加以解析,并对最终的参赛结果进行回归性认识,目的在于更有效的对不同运动项目的参赛问题实施行为控制,从一般训练学理论的高度认识影响参赛结果的共性化问题,突出现代运动训练学在各单项最高竞技水平的训练和参赛阶段的应用理论指导价值,体现现代运动训练学在我国步入竞技体育强国阶段的学科价值。
1 体育系统思想
系统思想是由来已久的。早在古希腊和中国古代的自然哲学中,已经把自然界看为是一个整体,看到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阐明了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这种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整体思想是现代系统思想的渊源。
体育运动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所特有的一种实践行为,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竞技活动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竞技运动的审美观念也逐渐形成,竞技体育逐渐与宗教、***事和生产劳动分离出来,成为一种更具相对***性的社会现象。
运用系统的思想审视竞技体育的结构和功能,是系统论方法在体育领域的实际运用,将体育与其它社会文化现象并行陈列并予以横向分析,进一步加深对竞技体育训练和参赛的规律性认识和理论升华,从而更有效的反馈到指导实践的行为过程中。
2 不同项目参赛结果的评定方法
参赛结果是运动员的参赛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这一评定既包括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的竞技水平,也包括运动竞赛的结果,即胜负或名次。对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有着不同的衡量标准。
胜负或名次是反映参赛结果的重要标志,在许多情况下,其意义甚至超过了运动员所表现出的竞技水平高低。
对任何一个竞技体育运动项目而言,主要包括训练和参赛两大系统,训练系统是相对封闭的,参赛系统是相对开放的,不同评分类型运动项目训练和参赛系统开放度不同,形成了下述明显差异:差异小,参赛结果可控性大;差异大,参赛结果可控性小。
3 参赛结果的影响因素
田麦久在1988年提出运动员参赛的结果取决于三大因素。即运动员自身在比赛中的表现、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和参赛结果的评定行为,首次揭示了运动员参赛结果影响因素的多元性特征。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胜负状况或所取得的名次,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原因是自身在比赛中表现出的竞技水平,除此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竞赛对手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同时还受裁判行为的影响。裁判行为包括:裁判员的道德和业务水平,参赛结果的评定方法,以及竞赛规则三个因素。
4 影响参赛结果三元因素的可控性分析
控制是人的目的,控制的两个基本要素是信息和反馈。要进行控制必须了解对象的状态,发出指令及知道指令的执行情况,因而和被控制对象之间必须存在通信关系,而控制和通信过程的关键要求就是信息。反馈是指控制系统把系统的输出通过一定的信息变换返送到输入端,对输入信息产生影响,从而改变原来的输入输出关系,实现控制作用,以达到预期目的。实施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持系统的稳定状态和维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
对于可以进行信息变换和反馈控制的系统成为可控系统,不能够进行信息变换或反馈控制的系统成为不可控系统。可控系统可以是通过长期训练建立起稳定的结构,例如: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构成落实训练计划的稳定模式、长期建立起的稳定人际关系、主观性评分项目中运动员完成动作的顺序等;也可以是对参赛条件信息的及时掌握,通过认知过程转化为可控信息,例如:参赛秩序的安排、场地器材的性能、裁判职责的分工、主要竞争对手的参赛信息等。
对于无法转换的非可控系统无须浪费时间,避免扰动因素对可控系统的干扰,切实保障运动员参赛的可控过程。
4.1运动员自身的竞技表现运动员与教练员在长期的训练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可控性强的封闭系统,该系统在竞赛的特殊环境中突变为可控性减弱的开放系统称之为竞技能力表现系统。该系统在参赛时空中能够稳定地发挥系统功能,是提高参赛可控性的核心因素。
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是竞技体育的两个中心环节,而竞技能力和竞技状态又是这两个中心环节中的核心内容。训练的目的就是不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以形成更高水平的竞技状态。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所必须具备的本领,是运动员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能力的综合。高水平训练的目的是提高控制参赛的能力。比赛获胜不是看运动员自身超水平发挥比对手强多少,而是怎样让自己稳定的发挥,从而降低参赛过程中的失误率。
竞技状态是运动员为参加比赛而通过运动训练所形成的准备状态,是竞技能力在时空上的变化。竞技状态具有时相性、相对性与可控性的特征,不同项群的竞技状态有不同表现特征。
最佳竞技状态是指运动员为参加比赛而通过运动训练所形成的最适宜的准备状态,其目的是参加比赛,在比赛中发挥出本人的最高水平。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是长期艰苦训练及科学有效地安排训练的成果。影响最佳竞技状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训练安排、运动员状态和客观环境,对这些因素的认识和控制,将有利于促进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
最佳竞技状态只是一种准备状态,就准备状态而言是最佳的、最适宜的,但参赛结果是否能发挥出最高水平还要看比赛的对手情况、比赛的场地、天气等条件;即使表现出高水平的竞技能力,能否获得好的参赛成绩,同时还要依赖于裁判员对参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竞技能力是竞技状态形成、发展的基础,没有竞技能力作
保障,不可能有良好竞技状态的形成,也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比赛成绩,而竞技状态的好坏则影响着竞技能力的发挥效果。要想比赛胜利,没有超人的竞技能力不行,而具备很高竞技能力的运动员不一定能取得比赛的最后胜利,这是因为参赛结果除了取决于参赛队员间竞技实力的较量,关键时刻还取决于教练、裁判、观众及商业效果等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
4.2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胜负状况或所取得的名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竞赛对手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对手在比赛过程中有良好的竞技表现,是对自身竞技能力表现系统稳定结构的扰动因素。对于测量类和评分类运动项目而言,这属于影响运动员心理稳定的扰动因素;对于对抗性项目而言,直接成为影响自身竞技能力发挥的限制因素和自身制定战术方案的行为依据。
在远离平衡的状态时,运动员心理随意的一次非常小扰动或涨落,因为非线性相干作用,可以被放大成为巨大破坏结构的波澜。因此参赛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外界干扰因素侵袭到自身竞技能力表现系统的内部。
4.3参赛结果的评定从美学角度来理解竞技体育,属于艺术美的范畴。“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因为它是由心灵产生的再生的美。”既然如此,裁判员对参赛结果的判定过程中,势必受到裁判员自身心理活动的影响。综上而述,对影响参赛结果因素的可控性分析如下表:
4.4参赛结果的后续影响 由于人类的审美意识具有可重复性特点,因此使得运动员参赛过程中表现出的动作信息体现出延续性价值,即本次比赛的表现受到上次参赛裁判印象的影响,同时延续到下次比赛中去。这突出表现在主观评分类项目中,上届冠***只要竞技状态不下降,参赛时保持稳定发挥,本届的卫冕基本在裁判的思维中形成定势;对抗性评判项目中,两队再次交锋,势必会产生对上次接兵的回忆。
“系统的定向刺激缺乏连续性,从而会影响本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因此怎样充分扩大本次参赛的优异成绩对下次参赛的影响,在当今赛事频繁的竞技体坛中已经引起了关注。
不同项目的连续参赛问题,不仅仅要考虑运动员自身状态的准备,同时还应当考虑上次参赛时对的裁判和对手的影响,才能准确对参赛结果影响的因素实施有效控制。
5 施控对策
我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看法正经历着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即转向多重性、暂时性和复杂性发展的根本变化。当我们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回归到现实社会中时才发现,稳定、可逆、线性、平衡、永恒只存在于简单、封闭的少数系统中,在开放、复杂的系统中,不稳定、不可逆、非线性、非平衡和暂时性才是社会的主旋律。
对竞技体育系统,主要包括训练和参赛两大子系统,在与系统外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换过程中,训练表现出系统的封闭性,参赛则表现相对开放的特征。因此讨论对比赛结果影响因素予以施控的问题,属于探索和研究参赛复杂性的范畴。
对复杂性问题进行研究的有效方法是分形与分维,田麦久的项群理论是研究竞技体育复杂性问题的创始性标志。
5.1提高运动员自身的竞技表现系统结构的稳定性决定了参赛时抗扰动能力的大小,教练员应具备在训练中人为干扰运动员竞技能力发挥的意识,检验本系统的结构是否趋于稳定;运动员通过长期系统训练获得的竞技能力储备是竞技能力稳定发挥的保障。
参赛过程中运动员专项化知觉的内向集中为参赛细节的稳定发挥,教练员行为知觉的外张扩散为积极防御扰动因素是确保系统稳定发挥,加强对参赛结果可控性因素把握的有效途径。
5.2合法干扰和控制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及时获取对手信息,在比赛过程中合理运用规则,通过一些特定的方式和措施,对参赛对手心理上施加影响,使对手不能顺利完成其预定的参赛行为,是确保完成参赛目标的必要条件。比赛过程中向对手实施有效控制的目的是确立自己的心理优势,使对手在心理上处于劣势。
自然界不同系统间进行能量交换遵循着由高向低的方式。运动员良好的参赛能力除了自身具备的竞技表现能力外,还包括了分析对手能力、抵抗干扰能力、整合外界资源能力和处理突发事变的能力等。干扰对手而不被对手干扰的控制论解答方式是,向对手发出干扰信息而不接受任何影响本系统稳定结构的干扰信息。
专项化知觉越清晰的高水平竞技选手,在参赛过程中越能够获得额外的制胜时空,在产生动作行为之前,将自身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和竞技表现环境进行动态最优化处理,然后合理、有效、稳定的完成参赛过程,是自身把握参赛结果可控性因素的最主动、有效的控制对手的表现形式。例如:乔丹练习移动步伐是在泳池中训练的,参赛时便能够轻松实施对对手的有效控制。
5.3对裁判行为施加合法的影响运动员凭借自身的竞技表现对裁判行为施加合法影响,将自身欲意表达的行为信息通过参赛表现为动作信息,并被裁判员感知为具备审美功能的有效得分信息。
对于参赛结果客观测量类的运动项目,由于严格使用测量仪器对参赛结果予以判定,因此裁判员的心理活动无法影响该类项目的裁判过程。
对于主观打分类运动项目而言,裁判员的评判行为属于主观性评判,过程中无时不刻的受自身心理活动的影响。
对对抗性评判类运动项目的裁判手段和方式必须严格按照比赛规则予以执行、同时还依赖于裁判员的道德和业务水准,作出对比赛过程的评定,产生比赛成绩和结果。
5.4对连续参赛的节奏实施有效控制 由于运动员参赛过程中表现出的动作信息具备延续性特征,因此对于本项目而言,每次比赛既是一次相对封闭的审美评判系统,项目周期内的全部赛事又能够体现出相互关联性特征。
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评判行为由于受到审美心理的扰动,维持与前一次相同的评判结果。例如体操类比赛中以运动员名字命名的难度动作,再一次被该名运动员完成(本次完成与上一次完成相比有所缺陷),评判尺度瞬时有所放松,给到了与前一次相同的分数。
6 结束语
本文欲求进一步完善项群理论,从系统论的角度认识并建立参赛结果影响因素的三元结构模型。在充分尊重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高水平选手参赛结果影响因素的可控性解析作深入、系统的整体探讨,为高水平选手参赛过程中竞技能力发挥的施控对策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与支持。
通过构建探讨高水平选手参赛过程中竞技能力发挥的施控对策模型,使人们对高水平选手参赛结果影响因素的可控性解析由感性的层面深入到理性的层面,增强理论的可操作性。并力求在训练与竞赛的连接问题、连续参赛的问题和竞技能力发挥稳定性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作用方式、对策研究等方面有所突破,为提高运动员在竞赛中正常稳定发挥并实施对参赛结果的有效控制提供有价值的帮助与建议。
技能大赛心得体会篇10
在总结会上,来自22个参赛项目的参赛选手、技术指导专家组长、技术翻译、教练组长、集训基地负责同志以及相关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对本届大赛进行盘点。
在总结会期间,首届中国青年技能夏令营活动也正式开营,活动以“技能强国――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第41届、42届世界技能大赛我国参赛选手,国内技工院校优秀学生代表以及港澳青年技能人才代表齐聚夏令营,开展了交流学习。
世界擂台竞技展实力
2013年7月,我国派出26名选手参加了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22个项目的比赛。青年技能选手们不畏强手,奋起拼搏,获得佳绩。17个项目的21名选手获得奖项,其中胡已雪获美发项目银牌,谢海波、冼星文、王东东分别获得数控铣项目、制冷与空调项目、印刷媒体技术项目铜牌。
这张优异的成绩单,不仅是我国青年技能选手实力的展现,更是每一个参与大赛的人辛勤付出的结晶。奖牌背后,是各方通力合作、全情付出。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策的支持和领导的重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一直高度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自2010年中国加入世界技能组织以来,人社部组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两届世界技能大赛,为我国年轻技术人才走向世界舞台提供了机会。参赛工作启动以来,从选拔到集训、带团参赛,再到表彰奖励,人社部出台了各项支持***策,各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有力地保证了参赛各项工作顺利、按时
推进。
集训基地是选手备赛期间训练和生活的地方,要为选手提供技术保障和生活保障。尽管集训选手不一定出自自己基地,但各个集训基地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密切配合大赛集训的工作,尤其是在技术训练、联系行业企业专家、采购训练设备及材料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以车身修理项目为例,大赛确定的车型是宝马F20,但这款车型在国内还没有开始销售,作为集训基地的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在全国搜寻了一遍无果,发现宝马另有两款车型的前部和尾部类似于F20,于是学校花钱购置了这两款车型,拆下车身和车尾再拼装为类似比赛车型,尽最大努力为选手营造类似大赛的训练环境。
站在选手背后的,还有一群与他们一起攻克技术难题的人,那就是技术指导专家和教练。银牌选手胡已雪教练组组长何先泽在接到参赛任务后,果断暂停了自己的美发工作室,并叫来同样具有发型设计经验的弟弟进入基地担任教练。有一次,为了得到一位知名专家的指导,何先泽带着爱人和刚刚出生的儿子,在春节期间从重庆驾车到广州,找到专家授课的酒店,等着专家一有空闲就向专家请教。22个参赛项目背后,多位专家、教练不计较个人名利、忘我付出,看到自己指导的选手们在世界技能舞台上发光,是他们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由于世界技能大赛的***语言为英文,所以参赛团队中还有一群人的作用非常重要,那就是技术翻译。在比赛赛前,翻译团队做了大量的翻译、准备工作。在赛场上,由于专家和教练不能进场,所以只有翻译才有与选手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再加上不少技术翻译不仅懂英语,也懂技术,更是在选手比赛中发挥了关键的指导作用。
而直面比赛的选手们则是大赛台前的主角,这些20出头的青年们与世界技能高手角逐,展现了我国技能人才的自信与风采。在四天比赛的背后,是汗水与泪水的凝结。获得制冷与空调项目铜牌的冼星文,从广东省选拔赛、全国选拔赛两连冠,到中国集训第一、二、三阶段晋级赛三连冠,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英选手热身赛第一名、澳大利亚全国技能挑战赛第一名,一路实现七连冠,也洒下一路汗水,他说:“技艺的高超取决于精度和质量,我要做的就是打磨每一个技艺点。这种打磨没有捷径可走,小聪明也无法达成,唯有艰辛地付出和不断地学人之长,才有可能水到渠成。”选手们所展现的技术水平与竞赛精神得到了专家和教练的一致肯定,更获得了大赛裁判和其他国家、地区选手的赞誉。
反思差距补不足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差距与不足,我们离世界技能顶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通过亲身参加大赛、直观感受大赛,参赛人员收获了很多思考和启发,在会上参赛各方各抒己见,展开了深入讨论。
由于我国只参加了两届大赛,对世界级比赛的竞赛规则和技术标准还没有完全熟悉和掌握,对于规则的运用还不够熟练和灵活。例如在糖果/糕点制作项目中,大赛的题目是以四季为主题,由于对比赛规则把握不准,担心犯规而没有使用绿色巧克力,但有几个国家的选手却因为使用了绿色巧克力获得了加分。在汽车喷漆项目中,参赛选手梁清告诉记者,大赛的打分方式和国内比赛迥然不同,而最让他措手不及的是时间,在澳大利亚的热身赛中,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可以用来晾干喷漆,这一规则也得到了裁判确认,但到了大赛时,这一规则却发生了变化,晾干时间计算入比赛时间,完全打乱了选手之后的时间安排,而晾干不完全大大影响之后的工序质量。
与会者在会上还共同提到一个问题,大家深刻体会到,除了选手技术水平的培养,还要时刻重视心理方面的辅导。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世界技能竞赛研究中心的研究数据显示,个体失败焦虑与世赛成绩显著负相关,世赛成绩与自信心正相关,竞赛心理风险与成绩负相关。选手的心理状态是影响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会上,还出现了一个新词――“第三天效应”,专家和教练都发现一个现象:参赛选手们的心理状态会在第三天发生变化,由之前的兴奋、紧张变得有些不安甚至焦躁,再加之和体力下降因素互相作用,一些选手甚至在自己最擅长的项目上出现了重大失误。这就要求在训练中,要时刻注意帮助选手掌握自我减压和建立自信的方法,及时采取有效的心理学方法训练参赛选手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在紧要关头能稳住阵脚,正常发挥。
除了对本届大赛进行总结,大家更从差距、不足,反思了国内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认为除了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外,更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机电一体化项目专家组组长李全利介绍说,机电一体化是一个综合项目,对工程经验的积累有较高的要求,而我们的选手在这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而且在集训中还需要花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补习。这一点也引起了很多教练的共鸣。专家和教练纷纷建议,在学校培养中,一要注重夯实基础;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开发能力,这是当今技能人才的核心素质;三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引导学生尊重职业道德规则,规范操作,团队配合。来自学校的不少代表还提出,应将大赛的竞赛标准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为一体化课改注入新的元素。广州工贸技师学院在接受采访时说,学校已经成立了世界技能大赛人才培养研究中心,中心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研究如何将世界技能的标准、规则融入学院的一体化课改。汽车技术项目专家组组长郭七一提出,是否可以考虑设计一个世赛班,使用世界技能大赛的标准进行教学,目的是树立典型、进行示范引领。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技能大赛心得体会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