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理论学习材料10篇

教师理论学习材料篇1

1、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习还没有完全做到全面、系统。

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认真思考,只从字面上理解马列主义、思想,存在应付上级要求的情况,没有深刻认识思想精髓,对***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理解得不深不透。

2、在平时工作中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不够,没有做到谦虚学习、努力学习,仅停留在被动听从的层面上,导致在一些决定性、关键性的问题上缺少自主和判断能力。

3、在教学工作中,存在为了完成任务而工作的倾向,缺乏从学生角度出发、一切为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前瞻性,导致一些工作本可以做得更好而只流于形式。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归纳和分析,我觉得主要涉及以下几点:

1、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宗旨观念和大局意识树得不牢,尤其是联系实际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不强,对科学发展观理解得不深刻。

2、以人为本的观念树得不牢。对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教学服务工作研究不够,思考不多,对学生在想什么、需要我们做什么、如何做得更好,了解比较少。

3、思想***不够。未能自觉地运用***的基本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造成了思想不够***,手脚放不开,***策运用的不活、不准、不到位。

4、缺乏群众观点。未能自觉坚持群众路线,这就很大程度上使思路受到局限,认识与实际脱节,从而影响一些决策的准确性、科学性和针对性。

四、今后努力方向和主要整改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今后的努力方向和主要整改措施是:

1、切实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

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保持忠于***、忠于祖国和人民、忠于法律的***治本色。改进学习的方式方法,注重向领导和身边同志学习,不懂就问;注重学习各类新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注重记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提高学习的质量。

2、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增强“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勇气和魄力。发扬奋发向上的精神,高标准、严要求,开拓进取。增强群众观念、大局意识,主动、积极承担工作任务,经常深入学生中去发现矛盾和问题,防患于未然。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增强宗旨意识,把社会是否满意,社会是否答应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

3、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升自己开展教学工作的本领,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

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从最紧迫的问题入手,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切实把握好“新课程标准”的真实内涵,结合实际进行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使学生得到实惠。

4、增强***性修养,提高自律能力。

教师理论学习材料篇2

关键词: 人教版生物教材 材料分析 应用研究

1.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资料分析”的应用现状

1.1教材中“资料分析”的应用没有受到重视。

在新课标改革下,将教学理念和学习能力要求进行有效的结合,对于高中生物教师来说,是一个有待妥善解决的问题。教材中“资料分析”的应用情况,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没有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由于一些资料篇幅可能比较长,学生没有足够的耐心看资料,也没有兴趣进行阅读,另一方面,学生课程任务比较多,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阅读材料。以上这些情况,教师只注重教材的理论知识体系和一些相关概念等方面的教学,忽视了对“资料分析”的合理应用。

1.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生搬硬套。

在资料分析过程中,资料的最后面往往会有讨论题需要根据资料分析和讨论,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实际情况,只是对讨论问题照搬。这样做,既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时间,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又没有获得对学习有帮助的知识点,还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如果这种方法不加以改进,那么不但解决不了问题,长期下去,还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都受到严重的打击,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2.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资料分析”应用措施

2.1提高教师及学生的重视程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过程这两方面都必须重视。教师应在教学中合理安排时间,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对于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将“资料分析”及其讨论问题放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总结见解,然后教师再加以补充和完善,这样不仅解决了“材料分析”在有限课堂中良好的应用问题,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资料分析”学习方面,应事先做好准备工作,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尽可能地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较多的有效信息。例如:在必修一里面“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防癌”这一材料中,教师应把资料放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出哪些健康生活方式有利于防癌,然后进行引导和补充说明,这样可以使课堂时间能够充分被利用,有利于学生学习。

2.2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应用。

在生物教材“资料分析”后面讨论问题的应用上,应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应用,以期既合理利用时间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必修一教材中“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后面的讨论问题,有两个都是偏远地区教学条件无法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条件提供相应的讨论问题:细胞学说的建立中都进行了什么样的实验,分别是哪位科学家进行的,最终是由哪位科学家提出的细胞学说等,这些问题既可以针对不同地区的学生,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又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人教版高中生物“资料分析”的应用价值

在新课标改革下,生物学科的考试大纲与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相符合,教师只有充分理解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才能通过“资料分析”的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教材中“资料分析”内容的编写是以实际的客观事实和相关科学技术为依据的,其目的是通过所提供的素材,让学生进行分析与研究,并讨论总结出相关的理论知识。例如:高中生物必修课程中“生命活动的起源”材料中,如果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直接忽略材料,只讲生命活动起源的相关理论知识,那么这些抽象的观点学生无法理解。只有教师合理利用资料,抓住其中的关键内容对学生加以引导,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生物学科素养。

3.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现如今,怎样通过运用所学的相关生物知识,对自然界中的客观事实和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合理的解释,是现在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资料分析”是以资料为载体,展现相关学术知识,通过讨论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互相交流合作的能力。学生通过相关***文资料进行分析与学习,提高了生物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培养了阅读、归纳总结能力。生物教材中进行“资料分析”的设置,可以留给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

3.3培养和提高学生主动探索学习能力。

作为一个以自然界众多客观事实及相关理论结合为知识体系的综合性学科,生物科学是在人们不断探索与发现过程中逐渐地发展起来的。主动探索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有效方法。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主动探索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生物教材必修一中,资料分析“细胞核的功能”包括四个有效部分,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逐步进行深入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以此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进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高中生物教材“资料分析”在现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但在整体上,其应用价值远远大于所存在的问题,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资料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资料分析”的应用,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英水,陈欣.现行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资料分析”的应用思考[J].中学生物学,2015,05:54-56.

教师理论学习材料篇3

[关键词]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课程特点

建筑材料课程是一门专业课,学习其目的是为了后续专业课学习和今后走入工作岗位打基础,所以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门课程开设的目的主要是让本专业学生可以掌握建筑中需要使用的建筑材料的基础知识,包括材料的性能、规格、检验方式、运输、贮存等,并能够了解建筑材料质量控制方式及生产工艺,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今后可以合理地用材、取材。

一、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分析

(一)范围广,但系统性差

本门课程涉及上百种材料,种类繁多,而且每种材料之间又自成体系,彼此之间没有相互关系,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没有一种好的方法可循,从而感觉课程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低。

(二)理论内容少,实践性强

建筑材料课程主要是材料和工程有关的一些资料和总结经验,叙述性内容繁多,具体到实际的理论性分析和计算少,以至于学生学习起来理解难度增大。学生学习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失去了学习信心。

(三)课时减少,内容增多

建筑材料课时在不断减少,但是课堂内容却增多了。教师为了赶上进度,采用灌输式教学,学习学得累,教师也不轻松,教学效率低下。

二、教学方法改进措施

(一)延续传统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课堂教学方式也在发生着不小的变化,多媒体进课堂、微课、慕课等方式纷纷占据了我们的课堂,许多教师渐渐抛弃了传统教学模式,将新型教学模式奉为宝典。但在我们建筑材料课程中,传统课堂教学仍旧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本课程的基础知识讲解、基础理论学习等还是要通过传统的教授方式。

(二)突出学生主体性

学生在课堂中往往被冠以知识接受者的名号,但是在新时期的课堂下,学生主体性被一再提起,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中将学生主体性展现。以案例为切入点,先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彼此交流想法,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分组学习是提升学习效率最好的方式,通过讨论可以将问题看得更深入,也能增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作为一名技术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适时进行专题讲座

学校教师一般都会进行一些科研项目研究,可以依据这些定期给学生开展专题讲座,进行专题报告,将科研成果讲给学生听,开阔他们的眼界,让他们认识到建筑材料原来可以也有宽广的天地。

(四)多种实验方式相结合

我们可以采用基础、综合、创新实验三种方式。基础实验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建筑材料基础测试的一些技能,还有助于其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点。综合测试能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并解决综合性问题。对一些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他们进行创新实验,指导学生结合勘察工程中存在的一些材料问题,进行相应的资料查阅,寻找解决方式和合理方案,培养思维能力。此外,还可以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亲身深入实践,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充分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性内容,增强实操能力,真正做到理实结合。比如,在讲到混凝土质量控制时,首先让学生到工地进行实地调查,写出报告并相互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升行动力和语言能力等。

(五)“工学结合”式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即对课程的相应管理。如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要求教学必须在课堂、实训基地和企业中交替实施,要求学校能根据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制定与校企合作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培养工学结合人才为模式的教学改革得以深入进行。建筑材料课程的授课教师一般都是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这些教师不是参加过工程就是做过相关工作,所以这也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到施工地或者建材市场进行参观,真正让学生了解建筑材料的销售、使用情况。职业院校一般都有校企合作的工厂或者公司,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到这些地方参观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建筑材料,形成理实一体化教学管理。

(六)通过网络获取建筑材料新资讯

社会在不断发展,教材也在不断更新,但教材永远赶不上社会的变化。建筑材料课程要求掌握最新标准,如果依赖教材肯定不能掌握最新标准,所以可以通过一些建材网站、报纸等获取最新资讯,也可作为课堂的补充性内容。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一些课外阅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等加深知识理解。建筑材料这门课程涉及范围广,如果想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随机应变,选取合适的教师方式,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常婧莹.如何搞好《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5):39.

教师理论学习材料篇4

关键词:翻转课堂;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211-02

***2015年10月印发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提出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求:“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一线教师进行的改革与创新从未停止,近年来自下而上发起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就成为了关注点和热点。

国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知识类的基础性课程运用更为广泛,但对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互相穿插,有较多实验活动开展的课程应用较少,而《建筑材料》正是这样一门课程。本文旨在根据***有关改造传统教学模式的导向,基于对翻转课堂应用要求的分析,结合建筑材料课程特点,探讨基于翻转课堂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该课程教学应用的可行性,以提升教学质量。

一、翻转课堂应用及其要求

(一)翻转课堂的应用

自2012年起比较成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始在欧美发达国家出现并逐渐引入国内,近年来在我国各个层次的教育中均广泛使用,取得了良好效果[1]。它是一种课下进行知识传递,课上完成知识消化吸收的教学模式。主要特征体现在:教学流程的重新构建;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等方面的改变。

(二)翻转课堂运用的要求

根据翻转课堂特征不难发现,除受具体课程的特点影响外,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并充分发挥优势要求教师具有相应能力并配套较为完善的教学条件和资源。

1.教师方面。首先,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设计能力。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知识分布及授课对象特点,分析斟酌组织形成符合学习认知的层次性知识点分布,确定适合课前学习、课堂讨论和课后升华的内容;同时需要合理地进行教学程序设计,不但要针对具体环节如课堂讨论、小组交流进行组织,更重要的是实现课前、课堂和课后活动的良好衔接;其次,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课堂互动和交往能力。她不仅仅只是师生互动,还应该包括活跃学生之间的互动,加深思想碰撞;交往能力则侧重师生之间的交往,不再局限于课堂,师生建立平等的基础,除相应的心理素质外,也要求教师针对对象的特点,在课堂内外以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方式、语言和行动进行交流,保证教学过程中师生交流的顺畅和有效;再次,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除目前广泛使用的ppt以外,还要求教师可完成视频录制、剪辑供学生课前学习;熟练使用网络通讯软件或教学平台等进行师生互动等。

2.教学条件和资源方面。教师需要通过相应软(硬)件制作、加工学习资源并上传至网络平台;而学生需要通过相应软(硬)件进行学习和分享、交流;各主体之间的交流互动则贯穿整个教学活动,除课堂阶段外均需要通过相应软(硬)件和网络进行。

如果说软硬件是实现有效翻转的工具,那么完善的课程资源就是实现翻转的载体。翻转课堂需基于相应的教学资源,在翻转课堂应用较为广泛的美国,正是有包括“可汗学院”在内的公益性组织及教师自己开发了大量的优质教学视频资源使众多的翻转课堂得以实现。而且,学习资源不仅有“微课”类的视频资源,还包括实践性课程的实训条件等方面,均有较高的要求。

二、《建筑材料》课程特点

(一)课程内容综合性强

土木类专业均开设《建筑材料》,课程内容结合专业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结构基本相同。以笔者所在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而言,课程内容包括:材料的基本性质、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建筑砂浆、混凝土、钢材、墙体材料等,涵盖了主要的结构性和功能性材料。课程内容涉及建筑实体的方方面面,综合性较强,同时各种材料之间性能及应用相对***,知识的系统性较差。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

《建筑材料》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理论与实践相互穿插。目前有关建筑材料性质、应用及检测仍通过理论部分进行讲授,再通过实验掌握部分建筑材料的检测技能并加深对材料性能的理解,根据学校实践条件差异,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的课时分配不尽相同。同时,由于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且相对***,对应某一种建筑材料或者材料的某一方面性能均有对应的实践内容,因此理论与实践是相互穿插的。

(三)教学方法应用多样化

《建筑材料》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工程实际亦结合较为紧密,因此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其中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效果较好,该方法是一种让学生在情境和任务中自主探索学习的教学方法,其与《建筑材料》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吻合,应用效果较好,且取得了不少教改成果。

但由于该课程综合性较强,且理论与实践相互穿插,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操作,未能实现知识及应用融会贯通,限制了“任务驱动”等教学法效果的发挥。特别是在任务驱动的第三阶段,学生自主、协助学习采用传统模式实施效果欠佳,资料收集和信息分析方向难以明确,效率较低。因此综合在《建筑材料》课程教学中应用较好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形成基于翻转课堂的任务驱动模式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成为了可能。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任务驱动应用于建筑材料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一)课程教师的分析

由于《建筑材料》课程具有综合性较强的特点,教师不仅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也合理组织教学程序。通过对课堂理论讲授和材料性能检测实验进阶衔接的教学设计,教师具有了较强的教学组织设计能力。

由于《建筑材料》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故同时涉及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特别在实践操作部分,目前常规采用的是教师先演示,然后学生再实际操作的模式,不论是教师演示还是学生实操过程,师生之间均需要通过大量的交流互动保证实验过程安全、操作正确和结果合理。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积累了良好的互动能力。

经历多次课改以及各院校对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均具备了较强的ppt课件制作能力,资源检索、多媒体资源的获取和开发也具备一定基础,部分教师甚至已开展过翻转课堂模式应用的尝试[2]。

(二)教学条件和资源的分析

目前基于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在现代教育的运用已经较为成熟,教师均拥有智能手机、计算机,学校亦有相应的教学资源和开发软件;学生均拥有智能手机、拥有计算机的比例逐渐提高;学校及城市网络覆盖良好,具备了开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条件。

就课程资源而言,《建筑材料》课程的相关资源非常丰富,该课程与工程实际应用结合紧密,建筑材料应用案例资源充足,主要实验均有指导视频,大多数院校亦具有一定规模的实验实训条件或精品课程网站,通过教学团队针对性地补充和延伸,课程资源可以满足翻转课堂教学需求。

(三)翻转课堂与任务驱动结合的分析

1.以“任务”作为主线。把握《建筑材料》课程的主线:以“(钢筋)混凝土”技术性质和检测作为总任务目标建立框架,根据“(钢筋)混凝土”的材料组成和性能要求,将总任务分解为石灰(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砂、石、钢材等技术性质和检测的子任务,同时覆盖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功能性材料等相关知识内容。课程教学目标相应地细化至各子任务,而子任务作为实现具体教学目标的载体,应通过在创设的情景中下发、分析、完成和评价,达到相对应的教学目标,进而完成总任务实现课程的教学总目标。

2.以“翻转”凸显主体。不论是任务驱动还是翻转课堂教学法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而后者更是将该要点发挥得淋漓尽致。翻转课堂在《建筑材料》课程的运用,可用于材料性质的理论部分,亦可用于实验操作的实践部分。就课前而言,对前者按照常规课程的要求,合理确定课前学习知识要点及范围,针对性地制作或搜集相关课件、微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对于后者除上述内容外,可结合课程特点增加材料检测交互实验(动画),在学习材料基本性质和检测仪器操作要求基础上课前完成材料检测交互实验。而课堂以及课后再对知识、操作技能予以完善和深化。通过上述形式实现对课程学习的翻转,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主动性,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3.以基于翻转课堂的任务驱动模式开展教学。基于翻转课堂的任务驱动模式的运用不是“任务”和“翻转”的简单拼接,而是两者的有机融合。课程总体教学设计以“任务”为主线,在任务实施阶段结合子任务的特点和学习内容进行合理的“翻转”:任务下发后,学生分组对任务目标进行分析,同时根据教师准备的教学资源自主开展学习并分组交流,再完成材料性质知识的学习和检测交互实验,最后由教师释疑并检查、评价学习效果。对于实验实践部分,对于操作简单的实验可实现“完全翻转”即:学生通过课下自主学习,课上直接完成实验实训再由教师检查评价;对于操作较为复杂的实验可采用“有限翻转”即学生通过交互实验演练并经教师释疑检查后再进行实验实训,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提升,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四、结语

任务驱动和翻转课堂教学法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两者的有机融合进行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可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学生基于任务情境开展学习,利用任务实施有限或完全翻转,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形成求知的良性循环。而且,基于翻转课堂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施所需教学资源等条件已经具备,将其作为《建筑材料》课程丰富教学方法的有益尝试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教师理论学习材料篇5

关键词:教学改革;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显微分析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87-02

材料科学的发展与材料研究分析测试方法的提高具有紧密的联系。每一种新的分析测试方法的产生,都为材料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1]。因此,在材料科学人才的培养计划中,不论是本科生的培养,还是研究生的教育,《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及其他类似课程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该课程对材料相关学科,如化工,冶金,物理,电子等学科,同样十分重要。在国内外理工科院校的相关专业中,基本都开设了类似于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的课程。

材料研究测试方法种类非常多,最常见的如各种电子显微分析设备,X射线衍射仪等。这些设备都属于大型仪器设备,价格昂贵,操作相对复杂。但这些设备是高校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利用好这些设备,创建出特色教学,以推进学科建设及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是当今高等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2]。

工科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除了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外,着重要求学生具有一定本专业相关知识及实际动手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科学研究及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3]。《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是我校为材料学科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本文拟以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主题,探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体系设置

我院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购进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现代微观检测仪器,不但服务于科学研究,还为材料学热处理专业、焊接专业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开设《材料微观分析》《现代微观分析原理及方法》等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提供了保障。随着学科的发展,开设课程的专业数目也在增加,如材料加工专业,冶金专业,物理及化工专业,都增设了有关材料微观分析的课程。该课程培养学生基本掌握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显微分析等常用近代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材料测试分析方法及实验技能。要求学生能利用这些技术,综合分析材料内部的物相组成、显微组织、晶体缺陷以及元素分布,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二、理论教学改革

在理论课教学方面,教师开始只是利用板书,将该课程中涉及到的相关理论进行详细讲解。教学方法为大部分学时教师在课堂上教授有关的理论知识,在黑板上画***加板书讲解一些电子显微分析仪原理、结构及其应用,这样的讲解优点是理论掌握相对牢固,但对设备的实际应用了解较少。随着教学手段的改进,近些年来引入了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的方法,多媒体教学具有***文并茂,信息量大等特点[4],教师既可以讲教科书上的常用仪器设备,又可以讲教科书上没有的最新的仪器设备,同时利用先进测试方法拍摄的电子***片以及最新发表的国际最前沿的研究报告都可以引入到教学中。但是多媒体教学速度较快,学生对于难点、重点思索的时间太少。板书恰好弥补了多媒体这方面的不足。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有了直观的了解,同时学生也了解了最新材料学科相关的科研进展情况。课程主要内容学习完毕后,为学生选择数篇材料学科的论文文献,与学生一起学习,工样可以让学生在遇到科研问题时,学习如何综合利用所学的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进行思路设计、具体分析手段的选择,实验条件的设置等,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既加深了对各种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设备的掌握,又锻炼了学生的科研思维。

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的更新比较迅速,这就需要授课老师随时学习并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在授课时及时有效的教授给学生。为此,我院相关授课教师每年都参加全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的学术会议及相关培训班,学习最新的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及成果,并将学习到的最新成果及技术及时讲授给学生。

三、实验教学改革

对于本课程来讲,实验教学是本课程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程的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是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应该放在与理论教学并重的位置。为此,课程教学增加了实验学时数,其主要任务是巩固和加深理解课堂教学中的内容,为学生提供基本技能训练和培养动手能力的机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研究能力。

因为大型仪器操作的复杂性,以及对操作者熟练性的要求,一般由专人管理和操作。我院实验室管理设备的老师,既教授理论课,同时又教授实验课,这样可以将理论和实际有效的结合起来。同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设备原理、操作方法,实验分组要尽可能的多组数、少人数,将原来的本科生每组8~10人降为4~6人,研究生则2~4人一组,使每个学生上课时都能在老师指导下,自己动手操作设备。比如在透射电镜显微像分析这个实验中,让学生自己操作得到明场像、暗场像及电子衍射斑点,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透射电镜物镜后焦面的作用,收到理论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在课堂上讲授电子衍射斑点标定步骤时,老师虽然按照电子衍射斑点标定步骤,举例说明标定过程,但因为面对的是整个班级的同学,有的同学无法当场解决遇到的问题。在实验中,每组只有4~6人,老师可以在一对一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按步骤标定衍射斑点,在每一个步骤中遇到问题当场就能解决,使学生能更好地利用衍射斑点的标定方法进行晶体结构分析。

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对实验材料的选择也有很大区别。如对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学生,多选择非金属材料作为实验材料,在透射电镜实验课中,选择单晶硅、多晶硅、陶瓷样品;在扫描电镜实验中,选择各种陶瓷材料、耐火材料等。另外,还要结合本学院老师的科研领域选择实验材料,如本学院非金属材料专业老师的科研强项是耐火材料,相关老师就要在实验时结合扫描电镜,为学生讲解一些相关耐火材料的实验内容。对金属材料专业的学生,选择钢或有色金属,如中碳钢、铝合金、铜合金等,既加深了本课程理论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材料科学的兴趣。

实验课后,实验报告的撰写是对实验课内容很好的回顾和复习,因为实验报告的要求很高,通过撰写实验报告,学生能仔细复习实验中所用过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材料的各种研究方法。

综上所述,通过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相关改革,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

参考文献:

[1]黄孝瑛.材料微观结构的电子显微学分析[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2]张景兰,周俊娥,陈东来.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19(5):100-102.

[3]樊广华,霍学慧.大型仪器在本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管理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9):18-20.

教师理论学习材料篇6

关键词:无机材料物理性能;教学方法;实践模式;考核机制;人才培养

一、引言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是景德镇陶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针对材料物理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所选用的教材是由关振铎、张中太、焦金生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第2版,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无机材料(包括陶瓷、玻璃、单晶、耐火材料等)的各种物理性能。研究的性能包括无机材料的受力变形与力学性能、脆性断裂与强度,以及热学、光学、电导、介电、压电和磁学等性能,这些均是无机材料应用在各个领域所应具备的物理性能[1]。另外,课程中还安排了较多的实验内容,如验证性能参数、掌握基本检验与测试技术等。对于刚步入专业课程的学生而言,学习这门理论深、概念抽象、逻辑性强、内容面广的课程,容易产生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等负面情绪[2]。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学习兴趣,探索新型的课程教学方式与实践模式势在必行。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

针对《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的课程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出发点,倡导教师尝试教学方式的研究与改革,不断更新课程知识内容、改进教学手段,积极开展启发演示型、互动式课堂、网络式微课等教学模式的探索,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主学习条件和氛围。

(一)启发演示型教学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课程知识体系覆盖面广、逻辑性强、相关概念及公式推导繁多,课程主要阐述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的基本理论以及材料组成、制备工艺与微观结构等对性能的影响规律。仅采用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很可能会因为内容的枯燥和抽象而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3],将不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其运用。相比于板书等传统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可利用逼真的动画演示直观的将微观或抽象情景呈现,从而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4]。但多媒体教学方式同样存在如授课连续性不强,前后知识点呼应难等缺点。如果将“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的应用相结合将能很好的弥补两者的不足,使学生的目光与注意力始终聚焦到授课内容上,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无机材料的透光性时,可给学生演示光通过介质发生反射、吸收以及散射的动画,并结合一些典型的例子来讲解,如利用光的散射来解释灰霾天气或大雾天气的能见度不高,让学生能结合多媒体演示和现实例子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教师在利用幻灯片授课的同时,还需要将重要公式的计算推导或相关知识要点在黑板上一条条梳理出来,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可以说,多媒体的引入为教师的授课提供了一个强而有力的工具,但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需要注意的是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板书与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使三者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互动式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必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最佳结合,但仅凭授课教师的单向教学过程将很难实现这一目标,还必须以学生为主要对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自觉参与到学的过程中,从而保证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的体现[5,6]。

与单纯的教师授课相比,采用学生讲授、课堂讨论的方式将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留有部分课堂时间用于学生讲授,在每章内容讲解过程中,设计一个“小课题”,要求学生结合本章节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各章节知识点为主线查阅文献资料。从选择/设计材料、材料制备工艺以及改善材料性能途径等方面来讲解,并鼓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以达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目的。例如,关于无机材料的热传导内容,以“如何设计一个保温水杯”为题目,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来挖掘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并以幻灯片或纸质报告等形式在课堂上进行讲解,通过比较学生不同的设计思路,可以很容易得出保温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调控材料的热导率,再通过分析影响热导率的不同因素来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相信在此种授课方式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将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好的实现对知识的吸收与消化。

(三)网络式微课教学

微课是一种新型微型网络教学方式[7],不同于课堂教学,它具有不受空间、时间的局限性,学生可以在课后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选择相应章节或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仅仅依靠短短几十个学时的上课时间,学生很难完全掌握《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课程的全部内容,而通过网络微课的形式可以让学生以自学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学习课程中的难点和重点,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以期达到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微课是将这门课程各章节的知识点通过网络表现出来。为了能更好的体现出“无机材料物理性能微课”的特别之处,需要精心设计微课的题材和内容,注意与课堂教学内容的区别与联系。之所以选择“微视频”作为无机材料物理性能微课的重要载体,是因为视频(如多媒体动画或其他媒体资源)具有生动、直观、形象等特点,它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课程学习中,结合形象的教学视频将课堂教学的知识点逐一回顾并加深。在讲解一些理论上非常抽象的知识点时例如本征电导和非本征电导时,采用这些微视频手段将更容易帮助学生消化与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实践模式多元化

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故其在大学本科教学体系的重视度愈来愈显著。一直以来,高等院校所开设的基础课程仍然是以理论课程为主,而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这一现象对材料专业的学生尤为明显,较弱的实践动手能力将直接影响其在未来工作岗位上的表现[4]。而《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课程中存在大量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公式推导,并从理论上阐述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因素,如果学生仅靠课堂上单纯的理论学习,势必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无法进一步激发学生运用课程理论知识的兴趣。因此,依托于各类实验、科研项目、创新训练平台增设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物理性能的机理和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一)基于专业综合实验的实践教学

与传统实验教学实验内容中多验证性实验相比,无机材料专业综合性实验是通过让学生完成从材料制备到检测分析的整个过程,使学生更好的熟悉和掌握基础知识,在了解专业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同时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理解,达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目的。

在综合性实验过程中,学生运用课程中学到的基础知识去设计指导实验,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总结,构成实验与理论学习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例如以《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课程中无机材料的介电性能章节为对象,设计“钛酸钡功能陶瓷的制备及其电性能表征”综合性实验,学生采用不同的成型方法和烧结制度来制备不同致密度的钛酸钡陶瓷,并通过对所制备钛酸钡陶瓷的介电性能测定,加深对相关知识概念如介电常数、介电损耗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对钛酸钡陶瓷进行结构表征(如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来分析比较不同显微结构对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思考并掌握调控陶瓷物理性能的方法途径,达到培养学生实践动手与研究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基于科研创新的实践教学

教学与科研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彼此依赖的关系。大多数《无机材料物理性能》课程的授课教师均是各类科技项目的负责人或主要参与成员,如果能将教师的科研工作很好的融入到教学中,势必会形成两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2]。一方面,从事科研工作有助于教师及时将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不断充实到教学课堂中,确保知识结构的更新和教材内容的补充。另一方面,教师可吸收来自相关科研领域中最新、最丰富的科学知识,有利于其开阔教学思路,教学更易做到深入浅出,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课程学习。

依托学院各专业的科研项目,结合无机材料课程中的理论知识,组织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或学习过程中加入各科研团队。在教师或团队成员的指导下开展相关课题的科学研究,通过参与材料的制备以及了解材料的实际应用,让本专业学生发自内心的感觉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从而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渴望。不仅如此,参加科学研究还能使学生逐步养成科学研究所必备的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如“稀土掺杂钛酸铋钠基无铅压电陶瓷的上转换发光及其压电耦合研究”科研项目,其中涉及到《无机材料物理性能》中的电学与光学部分的课程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更好的理解并掌握基础理论以及思考如何运用相关知识,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不断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完善课程考核机制

如何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水平,课程考核环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应最大限度的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动手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并且在教师、学生和教学模式三者之间起到积极的反馈与促进作用。目前,《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的考核方式仍以单一的理论考试为主,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考虑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考核也应采用与之相对应的考核评价办法。对于课程考核可以采取“理论+实践”的方式,将“单一死板”的考核方式变为“多样灵活”,从而更加全面的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水平,反映实际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果。

(一)理论考核

对于课程理论部分考核,考核方式可采用“期末考试+平时成绩”的成绩评定方式。其中,期末考试主要内容为理论知识,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平时成绩评定主要包括上课出勤率、课堂提问回答情况、课堂报告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

教师理论学习材料篇7

摘要:《高分子纳米材料》是我校高分子材料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在分析了课程的目的、特点和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运用视频课程、颠倒课堂、电子产品辅助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实现本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分子纳米材;教学改革;颠倒课堂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080-03

一、引言

纳米科学与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兴起的,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纳米技术已逐步迈出实验室走向市场,其商业化应用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展开。全世界都认识到,纳米技术将引起新一轮的产业变革,未来拥有并掌握纳米技术及其应用的国家将更具备核心竞争力。纳米材料科学是涉及到凝聚态物理、胶体化学以及材料的表面和界面等多门学科的交叉科学,而高分子纳米材料同样是涉及高度交叉的综合性学。纳米结构的聚合物材料由于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使材料具有独特的性能而在机械、光、电、磁、微处理器件、药物控释、环境保护、纳米反应器及生物化学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从而掀起了对纳米结构聚合物材料研究的热潮。在纳米科技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很多高校的材料专业开设了“纳米材料”或“纳米技术”相关课程[2-3]。但据作者所知,江南大学是少数对高分子材料专业开设《高分子纳米材料》课程的高校之一,笔者结合自己的授课经验以及《高分子纳米材料》课程的特点,从其现在面临的题及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研究探索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二、课程特点及现有问题

《高分子纳米材料》课程介绍高分子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能、制备方法,并将其和学科发展前沿联系起来,主要教学内容侧重如下几个方面:(1)高分子纳米材料的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效应、特殊性质);(2)高分子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3)高分子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4)特殊功能的纳米材料(如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高分子纳米涂料、生物医用高分子纳米材料、光/电/磁性高分子纳米材料、超疏水/疏油(双疏)性高分子纳米材料);(5)高分子纳米材料的应用及生物安全性问题。涉及较多的应用研究型内容、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且课程的知识点较多,知识的交叉性强。

本课程的开设旨在为具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科背景的学生增加纳米科学及技术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对高分子纳米材料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有了很深的理解,涉猎了未来高分子纳米材料的重大学科领域。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作为典型的交叉学科,《高分子纳米材料》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首先,课程内容涉及知识面广,该课程主要解决以下问题:“什么是纳米技术”、“怎么制备高分子纳米材料”、“高分子纳米材料的特殊功能”等,而特殊功能性就包括了光/电/磁性、pH/温度响应性、超双疏性等多部分内容。因此难于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全面系统地深入介绍学科内容,容易导致没有节制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消化,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如何准确把握课程的基础理论框架,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是授课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其次,课程内容前沿性强,知识更新速度快,研究热点不断变化,新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授课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纵览多个学科的发展,以便能够站在学科的前沿引领学生去认知和创新性思考。再次,内容抽象,尽管纳米材料这门课较新,学生们兴趣较高,但在讲授过程中缺乏实物,无法为学生带来更直观的感觉,从而影响了学生进行***的思考、个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教学手段改革

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积极性[4]。

(一)课堂多样化教学法

传统教学方式中,老师在课堂上满堂灌,使学生缺乏思考,觉得学习枯燥无味,丧失学习激情。因此,应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授课教师运用“提问式”、“讨论式”等方式方法结合起来讲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多采用***片形式展示,如结合Photo Shop、AutoCAD等绘***软件制作一些多媒体教学课件,根据需要进行拆分和组合讲解,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达到传统教学手段无可达到的演示效果。同时,注重语言的深入浅出,或理论联系实际,如在介绍超双疏高分子纳米材料部分课程时,从自然界中的荷叶效应开始解释,说明荷叶结构与性能关系,从而引入超双疏高分子纳米材料,在快速理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投身其研究的兴趣。

视频课件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教师可以制作或***相关教学视频,引入更多与课程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成果。如介绍生物医用高分子纳米材料在药物缓释领域的应用时,纳米材料怎样进入体内病变部位,怎么靶向、释放药物,达到***的效果,如果没有视频,学生很难理解、很难想象;而通过视频将其原理、过程更直观、更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容易、更有兴趣地去学习并掌握知识点。

另外,对于相关制备技术与创新应用方面,则要重视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比如对于高分子纳米材料的测试表征手段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实验教学,带领学生参观所学习的相关仪器设备,动手操作仪器,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其实践能力也可以得到培养。

(二)颠倒课堂教学法

颠倒课堂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借助于信息技术在时空上颠倒传统教学中教师的知识传授与学生的知识内化过程,让学生可以在家或课外通过观看教学教案、教学视频中教师的讲解,自主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课堂上教师通过设计一些真实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协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学生可以通过与教师、同伴的交流讨论,实现对知识的吸收与深化[5]。颠倒课堂在国外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在国内还鲜少尝试。

在《高分子纳米材料》课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的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颠倒课堂。我们根据前期对学生的调查,学生们一致对生物医用高分子纳米材料非常感兴趣,有很多的问题想了解,如果还是以传统法教学,则无法较好的和他们讨论、回答他们问题,无法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因而,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可以采用颠倒课堂的方式。首先在班级的微信群或QQ群里上传教学PPT及相关视频,学生通过学习后,对生物医用高分子纳米材料的发展概况、基本知识、结构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学生先提出问题,分组交流讨论、教师参与讨论;教师最后再补充知识、总结学生问题的基础上,再设计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解决问题。

(三)教学与科学研究复合的教学法

为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将教学与科学研究进行复合。如结合教师们的课题,把最新的科研成果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讲解具体的高分子纳米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并让其参与其中,将研究的样品实际展示给学生,调动学生兴趣,突出高分子纳米材料的趣味性、理论性、科学研究性和前瞻性,并加强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另外,邀请国内外高分子纳米材料专家做专题报告和前沿讲座,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前沿技术与l展动态;结合教学内容,提出本学科的研究热点问题,与课堂讨论相结合,不仅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氛围。

(四)借助智能电子产品建立学习平台

21世纪以来,各类高大上的电子产品,如iPad、手机等已成为年轻人须臾不可离的随身之物,这类电子产品极大的分散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及降低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因而一直不被教师、家长看好,将之拒于学校与课堂大门之外。然而,随着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迈进,手机的这种应用及趋势只会越来越频繁,全面禁止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接触手机只会适得其反。因此,应顺应学生的心意,改革和完善现行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课后练习中有效利用智能电子产品,使其成为辅助教学的良好工具[6]。

在《高分子纳米材料》课程教学中,我们建立了班级QQ群、微信群,通过群平台进行信息、专题讨论、资源共享等,有利于及时消息、正确引导学生、掌握学生动态。教师对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反馈信息,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要求和实施目标。

微信公众号平台经常相关的知识、发展动向、微课等内容,这是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补充学习的平台。因而,要求学生关注如“纳米人”、“高分子科学前沿”等公众号,认真学习和掌握高分子纳米材料的发展动向。同时,智能手机中的一些APP也对我们课程有很好的帮助,如ACS Mobile、RSC Mobile等,旗下杂志一有新的研究进展及时更新至APP中,让学生更及时了解高分子纳米材料的研究动态与最新成果。

四、结束语

作为本世纪最瞩目的前沿科技研究热点之一,高分子纳米材料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很多新的高分子纳米材料产品如高分子纳米涂层、高分子复合材料、药物缓释纳米材料等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成为保障人类生活和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高分子纳米材料》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广度和深度的统一、基础和前沿的兼顾、新旧内容的衔接、理论联系实际、巧用电子产品的资源等多个方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者表现较积极,能主动发言并积极参与讨论,各个小组的汇报效果也较好,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Vikas Mittal.Advanced Polymer Nanoparticles,Synthesis and Surface Modifications.2011,CRC Press,Taylor & Francis Groups.

[2]刘玉芹,杜高翔,杨静.《纳米材料》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教育创新,2008(3):210-211.

[3]李本侠,王艳芬,胡路阳.浅论“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J].课程教学研究.2014,40(1):72-74.

[4]白绘宇,罗静,倪才华,东为富,刘晓亚,陈明清.高分子流变学教学的探讨-借鉴美国大学高分子流变学课程教学经验[J].2015,(7):89-93

教师理论学习材料篇8

关键词:复合材料概论;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高校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了选修课制度,给学生提供多重的选择,以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复合材料概论》是我校材料学院材料物理,材料工程等非复合材料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之一。此课程作为材料学科专业选修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多个专业课程,如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高分子成型加工等,涵盖材料学科的许多专业知识,如材料测试方法、材料界面科学、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及力学等。因此,此课程具有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特点[1]。但本课程涵盖的知识体系宽广,涉及多个领域,内容繁琐,与许多选课学生所学专业差异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学生普遍对选修课重视不足,而该课程名称又是“概论”,导致学生更加无法对其认真看待;其次,选修课通常课时较少,而该课程内容繁多,导致教师无法将知识点一一阐述,且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前没有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缺乏相应的基础知识,难以进行深入的学习;再次,与其它课程相比,该课程多为陈述性内容,缺少以核心理论、定理、公式等作为佐证的推理性和计算性的内容,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很容易陷入乏味的陈述之中,间接导致学生无法对课程提起兴趣。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本课程组结合其他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经验[2],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改革,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笔者在前面的报道中也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3]。在此,笔者在前面的基础上,就这门课程中进行的教学改革的内容和形式做出进一步的总结。

一、调整教学内容,确定复合材料概论的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确定教学重点。课程本身被设计为40学时,在这个指定的教学时效内很难完成原有教材17章的教学任务[4]。因此,课程组经过对教材的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合并,并对其内容进行了归纳优化。合并和优化后的内容仅包括原教材的绪论、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复合材料的界面、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和混杂纤维复合材料共10章框架。秉着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摒弃过时的、落后于目前材料发展水平的内容,添加一些复合材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优化教学内容。经过优化的章节,彼此间好像相互***,其实保持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使得如何突出其内在联系成为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复合材料概论课程中介绍的所有的复合材料类型,都可以衍生成基体材料、增强材料、加工方法、界面及性能五个方面,前四个方面决定材料的性能,而性能则决定材料的具体用途。因此,在讲授每一种材料时,教师要注意强调各方面与性能的关系,始终将各方面与性能相联系,分析相关的内容,将复合材料的各方面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便于学生把知识“吃透”。众所周知,大学课堂教学具有信息量大、内容抽象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主动发掘学科本身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重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5]。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就需要教师在授课的同时,深入钻研本课程的理论、应用以及学科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教师只有深入钻研课程,对课程有感情,才能够深入揭示并领会到学科的思想魅力和理论力量,并通过一定的表达方式来感染学生,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学科知识。

二、改革教学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必须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首先,帮助学生对知识脉络进行整理,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如在本课程的绪论部分,告诉学生本课程中的每种材料都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包括材料的成分、结构、性能、生产工艺、技术性质及应用。而在分章节中讲授每种材料的具体内容时,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按照知识结构对材料进行理解。经过对几种材料的认知后,学生就基本能够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在对后面材料的内容讲授时能够快速认知和掌握。其次,在教学环节设置上采用循序渐进的形式,即理论讲述、实例分析、参观考察及课题实践。具体如下:①理论讲述:讲授基本内容,例如材料的组成、结构、复合机理、性能及用途等。②实例分析:分析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实例解析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用途之间的关系。③参观考察:在学生对不同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有初步了解后,教师带领学生对材料市场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对材料本身和由材料制造出的产品有感性认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材料的认知。④课题实践:在学生对不同复合材料有深刻的认识后,教师引导学生确定一到两个课题,让学生从材料的角度进行***地思考,通过查阅文献撰写出内容详实的科学论文。通过课题实践,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既深化了对材料的认知,也让学生学到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了科研素质,为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后,与化学学科相同,材料学同样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践证明,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理论的基础上可以对材料的认知实体化,获得更多的对材料的认知,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教师通过开展复合材料制备方面的实验,能够利用实验操作课程的形象、直观的特点,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如在讲解不饱和聚酯树脂基复合材料时,教师可以开设模压成型实验课程,让学生亲手制造一些模压成型的片状模塑料,学以致用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丰富教学手段

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如利用课件、视频和教具等教学工具,能够使得教学变得直观形象,将抽象的知识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兴趣搜集合适的素材,利用科学的人机互动教学模式,运用具有直观效果的动画、***片来进行理论的讲解,使学生能够融入到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6]。例如,在上绪论课之前,精心搜集一些关于复合材料应用的***片和视频,运用多媒体技术,介绍复合材料的概念、实例和发展历史,展示复合材料在日常生活、休闲、体育、工业甚至***事等多个领域的应用,让学生对复合材料有初步的了解,并认识到它们的先进性。同时制作相关动画,引导学生思考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特点,了解与传统单一材料的区别。为了使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印象更加深刻,教学中要适当穿插小故事和工程应用实例,同时也能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在笔者的教学中发现,教师通过运用实物、视频等教学媒体能够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开设“第二课堂”也能够加深学生对复合材料理论的理解和认识。目前,笔者所在课程组在“第二课堂”中主要使用以下形式:①企业课堂:将教学理论融入到生产实际中,由教师带领学生走进企业,使理论与工业化生产相结合。②举办学术讲座:课程组不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做课程相关的专题报告,与学生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③综合性创新实验:由教师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复合材料相关的综合性创新实验,制备出新型的复合材料,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

四、拔高教学层次

洪堡关于大学教育的核心思想之一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倡导大学以科研为主导、以科研促教学的办学方针[7]。讲授《复合材料概论》的课程组成员,均为博士以上学历,在教学的同时,也进行此领域内的科学研究,这就为拔高此课程教学层次提供了有力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积极介绍自己的研究项目,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从而实现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不仅使学生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也提高了学生把握复合材料领域中新技术,新知识的水平。不仅如此,在讲授过程中,授课教师把国家的产业***策动向主动介绍给学生,比如,早在2009年《“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选题指南》中已经指出材料为关键领域之一,但同时也应看到,目前我国材料发展存在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消耗大等问题,这点在国家材料发展战略中明确指出[8]。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将复合材料知识讲授给学生外,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印入脑海。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根据产品的实际用途,以性能为依据,合理选用基体材料、增强材料和加工方法,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尽量设计低污染、可回收、环境友好型的复合材料。这样一来,教学层次有效地被提升了一个层次。

五、改进考核办法

考核是教学质标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考核不仅是对学生学的效果的评定,也是对教师教的质量的检验,更是加强教学反馈,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传统考核中,考试是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但往往学生只关注成绩,而不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并且,考试的一个重要弊病是无法全面评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情况。最近几年,笔者所在课程组采用综合考核、灵活应试的办法,通过期末考试、课堂发言和讨论、书面作业和科研小论文等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具体包括以下考核手段:①加强课堂提问。②加强平时考核。③在科研实践活动中,采取抽查的方式。④教师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最近两年的专业书籍及期刊,找出最新的复合材料概念和专业技术,或者对最新技术进行总结成科研报告,或者从实务中选择一个综合案例进行研究分析。⑤加强期末考试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有效性。总之,教学要以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为目的,通过本课程有望培养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熟练专业技能及敏锐专业意识的材料专业人才,为学生以后从事技术或研发工作打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

综上,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本课程组对复合材料概论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改革,该课程的教学活动呈现出新特点:一是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二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三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研究及表达等多种能力。通过教学改革实现了教学相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参考文献:

[1]丁会利,曹志萍,瞿雄伟,等.“高分子材料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11):43-44.

[2]史博,梁亮.聚合物复合材料教学浅析[J].广州化工,2010,(37):171.

[3]马庆宇.复合材料概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8):53-55.

[4]周祖福.复合材料学[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

[5]杜希娟,王洪斌.基于中美比较的大学课堂教学特色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10):24-25.

[6]唐鑫,钟胜奎.探讨多媒体手段在物理化学教学中应用[J].广东化工,2009,(36):237-238.

教师理论学习材料篇9

***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基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材料课程除了为后续专业课程做好准备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包括工程性质、环境和材料的性能、成本等)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材料,学会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是2008年成立的,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结合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教学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安排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进行了改革,以努力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应用能力。

一、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

(一)课程涵盖内容多、课时少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内容除了材料的基本性能外,还包括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金属材料、墙体材料、沥青、高分子建筑材料等十几大类材料,每一大类材料又分为若干个不同品种,每一品种材料都要从其生产、组成、性能、影响因素、技术要求、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因此,课程的内容很多,但授课课时相对较少。

(二)课程内容缺乏关联性、逻辑性和工程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该课程内容以概念、叙述性理论、经验性结论等为主,种类繁多的材料各成体系,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而杂,而大多数学生习惯学习以计算为主、具有严密逻辑性的知识[1]。多数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材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多,缺少相关的工程案例[2],学生普遍觉得内容枯燥,不清楚学了以后有什么实际应用。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多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在考前突击死记硬背,但考过就忘,这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合格人才的培养十分不利,更谈不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实验质量欠佳

实验是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是学生按照既定的步骤完成一些验证性的实验,这种实验方式虽然有助于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和体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熟悉各种土木工程材料的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和相关标准,却无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1,3-5]。因此,要培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仅仅依靠这些单独的验证性实验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开设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

此外,由于对课程实验没有考核要求,加上实验小组成员较多,因此学生不重视实验,部分学生实验时不动手操作,数据和报告抄袭同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四) 教材内容相对滞后

土木工程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发展非常迅速,有些已经在工程实践中广泛应用,而也有些传统材料的使用在逐渐减少或被新材料取代,这些变化在教材中体现得较少。材料的技术标准、质量控制和检测标准、设计规范也在不断更新,但是教材往往未及时修正。

(五)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考核合格与否主要取决于课程期末考试成绩,这样造成学生不重视实验,不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往往是考前突击准备考完就忘。所以,即便是课程考核合格,也不能说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已真正理解和掌握了。

二、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结合专业,合理选择课程内容,突出重点

土木工程材料有数十种之多,要在较少的学时内做到面面俱到地讲解介绍,非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数进入施工单位从事施工、工程管理、监理工作,或者进入设计院从事结构设计工作。今后工作中遇到的最多的相关问题是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正确选用与使用结构材料,因此建筑结构材料应该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的重点。该课程应以气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混凝土、钢筋等常用的建筑结构类材料为主要内容,加上建筑砂浆、墙体材料等,而木材、石材、沥青混合料等内容可略去不讲。

材料的性能由材料的组成结构决定,而材料的组成结构又是由材料的制备和处理工艺所决定的。但是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主攻方向不是材料的研究而是使用,学习材料的目的就是要学会合理地选择与使用材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材料的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主要考虑的是材料的性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各种结构材料的性能和材料的基本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材料的组成结构和制备方面的内容可尽量简化或省略。

2.结合培养目标,简化理论,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为***学院,学校的培养目标不是培养研究型人才,而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尽量简化材料学理论,着重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述通用硅酸盐水泥时,重点突出水泥的性能和适用范围,对于水泥的水化机理尽量简化,同时结合一些工程案例的分析来讲解如何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水泥特性及经济性进行水泥品种的选择。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水泥性能和应用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重视传统材料和先进材料的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只讲授水泥、混凝土等传统土木工程材料,不仅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会让学生感到学校教师讲授的东西太落伍了,因为在网络和资讯发达的当今,学生对这些传统材料多少都了解一些[6],而且重要的是各种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并已在工程实践中广泛应用,因此教学中必须适当增加新材料、新工艺的介绍。例如,在讲墙体材料时,应补充各种节能节土的新型墙体材料、混凝土预制件及装配式建筑等;在介绍混凝土时,除了普通水泥混凝土外,还应简单介绍高性能混凝土、再生骨料混凝土、纳米改性混凝土等新型绿色混凝土材料。通过传统和先进相结合,不仅加强了学生对常用土木工程材料的了解和掌握,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4.注意课程内容的更新

教材中引用的土木工程材料的技术标准、质量控制和检测标准、设计规范等,有些已经废弃不用,有些则做了部分修改,在教学中,应及时更新。例如,在讲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时,应根据2011年12月起新实行的JGJ55-2011《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规程》进行讲解,但教材中采用的一般是2000年颁布的旧标准。在讲烧结砖时,可给学生介绍“禁实限粘”***策和各种新型墙体材料,让学生了解有关墙体材料的发展趋势以及实际应用状况。

(二) 教学方法的改革

1.以多媒体课件为主、板书为辅的课堂教学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内容多且课时有限,所以课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决定了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的教学方法比较合适该课程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不但大大增加了课堂授课的信息量,而且可将材料的实物照片、实验视频等引入课堂教学,使缺乏工程实践的学生能更直观地观察到各种材料的外观形貌及其制作、检验过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某些抽象的概念和动态过程。例如,在介绍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其检测方法时,引入相关实验视频并配合教师讲解,这比单纯的文字和静态***形要生动清晰得多。

但是多媒体教学存在教学节奏太快、不利于学生记忆和掌握的问题,所以,课堂上可把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写在黑板上,以加深学生印象。对材料基本性质计算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也采用板书的形式进行讲解。这样以多媒体课件为主、板书为辅的课堂教学,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理论教学

教学中可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尤其是劣质材料导致工程事故的案例进行理论教学。例如,在介绍石灰时,通过引入拆迁用砖和石灰砂浆砌筑的古寺时,发现其石灰砂浆强度很高的例子说明石灰的硬化作用;引入 “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来理解硫、磷等元素对钢的性能影响;通过在恐怖袭击中倒塌的美国世贸大厦来引入钢的防火性能等。这种案例教学法,不仅使枯燥的理论讲解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材料的性能及应用、材料对工程质量重要性的理解,而且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也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避免学生陷入遇到实际问题不知如何分析和解决的窘境。

3.加强师生教与学之间的互动

教学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讲授,还与学生是否要学和如何学有关。一般在每节课开始10分钟教师可将上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并提问,这样不仅把上节课的重点内容复习一遍,而且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便于新课的开始。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经常提出一些小问题,引导学生建立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也让学生思想上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专心听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留出一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学。例如,在讲解水泥一章时,教师可讲解6种通用水泥,而将特性水泥的部分留给学生自学。要求学生课后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或参考书籍进行学习,选择其中某一种特性水泥并结合具体的工程应用写成小论文,并鼓励学生做成PPT上讲台演讲或展开讨论。事实证明,这一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查阅和整理资料、撰写科技小论文、PPT演讲等多方面的能力。

4.注重学习过程的控制

在整个教学周期内,围绕重要的知识点不定期地进行4~5次随堂练习,每次15分钟,随堂练习的成绩计入平时成绩。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及时复习所学知识,注重平时学习,同时也有利于授课教师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

(三)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

1.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协调同步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要做到两个协调同步。一是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在内容上要协调同步,即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安排相应的实验项目,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二是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教师的协调同步,即理论教学的教师也应同时承担实验教学的任务,这样有助于教师根据课堂讲课和学生掌握的情况,在实验教学时有针对性地对某些难理解的或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强化。

2.在基本实验基础上开展综合性实验

根据理论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选择水泥的基本物理性能、细骨料、混凝土的稠度和强度及配合比设计等实验项目。整个实验分为基本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两部分。基本实验主要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一些***的验证性的实验,这些基本实验又分为演示实验和实际操作实验。对于耗时比较长的实验项目,如水泥的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实验就采用视频和现场演示的方式进行。理论教学时引入实验视频,可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检测方法;实验教学时还可以进一步通过现场示范,让学生更直观、近距离地学习这些实验的仪器设备、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对于水泥的胶砂强度、混凝土稠度等耗时较少的实验,则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要求学会仪器设备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并上交实验报告。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实验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实验,这种综合性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实验前给出工程概况、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和坍落度要求,并给定原料,其中水泥有42.5P.I和32.5P.C两种供选择。将学生分成若干大组(20人/组),每个大组分成5个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设计题目。每个实验大组根据设计目标,先课后制定实验方案。方案内容包括原材料的选择、原材料性能测试、混凝土初步配合比设计、实验步骤等,经教师审核合格后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混凝土试拌后,和易性不满足要求需要调整时,调整方案由学生自定,教师进行指导。混凝土和易性调整至设计要求后,各小组分别将其成型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不同龄期后进行混凝土强度测定。各组数据共享,学生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原材料种类、龄期、配比等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发展、经济性的影响,并撰写综合性的实验报告。

3.多方案实验

基本实验不应局限某种单一的实验方案。例如以往混凝土性质实验一般是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固定方案配成混凝土后进行和易性和强度的检测。在多方案实验中,原材料、龄期、是否掺减水剂等实验条件都可以有所不同。当调整混凝土的流动性时,除了按常用的添加水泥浆的办法,也可采用添加减水剂的方法,通过这些实验条件的变化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混凝土有关理论的理解。

4.实验考核

在基本实验结束后增加考核环节。教师围绕基本实验事先准备若干题目,让学生到实验室进行现场考核,学生随机抽取问题进行解答或模拟操作,实验考核成绩计入实验成绩。增加实验考核环节后,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明显提高。

(四)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课程考核方面摒弃过去主要依赖一次考试的方式,而采取期末理论考试+平时考核+实验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主要考核考勤、作业、课堂讨论、随堂练习等情况。课程实验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课程实验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回答问题及课后的清洁整理等表现30分,实验报告50分,实验考核20分。期末理论考试侧重检验学生对课程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通过这种综合考核方式,引导学生重视平时学习和实验,注重知识的积累,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

教师理论学习材料篇10

关键词:财务管理学;教学质量;高职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日渐体现,财务管理学作为高职经管类专业中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一门与实践紧密相连的学科,却在实际教学中被普遍认为难教难学。一方面,教师认为上好这门课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学生学习过程中更是觉得难以消化,继而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了难教难学的刻板印象。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财务管理学知识,作为教师,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教学材料的选取

教学材料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原材料。教学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财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必须十分谨慎。目前,市面上的财务管理学教材十分丰富,但质量良莠不齐。选用合适的高质量的教学材料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高职教育中财务管理学教学材料的选取有着自身的特点,具体来说,有以下一些特点:首先,实践性强。高职教育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应用性极强。因此高职的财务管理学教材必须突出强实践性的特点,使得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理论知识,更能够在实践中正确并有效地应用。其次,紧跟时代步伐。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使得财务管理工作者们的知识能够随时更新进步,财务管理学的教学材料也是如此。财务管理学是一门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与时俱进的精神更要贯穿始终。再次,具有新颖性。脱离实际的枯燥的理论知识必定被学生和老师厌弃,良好的财务管理学教材必须具有新颖性,能够引人入胜,吸引学生更好地学习。尤其是案例的列示,更应该具有新颖性。最后,系统性。尽管财务管理学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是它也涉及了金融学、经济学、投资学、管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材料中除了体现财务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外,也要注意其他学科的统筹规划。

2教学体系的安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财务管理学的教学体系安排也是如此。由于课程课时数的限制,教师在财务管理学开课之前需要做一个详细周密的教学体系安排。一般而言,财务管理学运用最多的事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先期掌握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之后能够运用到相关案例中去,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对教授财务管理学理论知识的课时安排。课程教授的课时量安排和课程教学内容量的安排需要老师在熟悉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统筹规划。其次,在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安排中,需要搜集相关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案例的选取应该紧密结合相关的财务管理学知识,能够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加以应用和分析,案例的搜集应该尽量做到新颖合理。最后,教师在案例讲解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阐述各自的观点,使课堂形成积极讨论,互相辩论的良好教学氛围。同时,教育学生积极听取他人的观点,从而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老师在最后应做一个高度概括和准确的总结,使得学生的学习得到完整系统的梳理。

3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人物,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财务管理学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以下知识来充实自己。第一,专业知识。相比而言,市场经济越发达的国家,财务管理水平越高。作为财务管理学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向先进国家的先进知识学习,积极吸取其他国家优秀的财务管理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第二,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现在的教学手段异常丰富,教师可以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更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手机和电脑的互联网进行学习,丰富各种学习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综上所述,作为一名财务管理学教师,我们需要在教授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摸索,这样才能成为受学生喜爱和尊敬的老师。

作者:郑丹丹 单位:宁波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于秋丽.浅谈如何提高财务管理学课堂教学质量[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8).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教师理论学习材料10篇

学习

组织生活会学习材料10篇

阅读(38)

一、***史学习教育的感受***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通过参加集中学习、交流研讨、个人自学,对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深化了对***的初心和使命的认识。同时,认真阅读了机关下发的必读书目,通过线上学习方式学习了***

学习

消防文明家庭申报材料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消防文明家庭申报材料10篇,内容包括消防文明单位创建申报材料,消防五好文明家庭事迹材料。第三条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方式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和种养业等类型。种植业家庭农场是以种植小麦、玉米、水稻、大豆、蔬菜、瓜果、茶叶

学习

学校搬迁工作汇报材料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搬迁工作汇报材料10篇,内容包括学校搬迁工作汇报材料,学校搬迁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二、勤于动笔,增强文字功底;大胆实践,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秘书工作要求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材料的写作要求尽可能的详尽、准确,这样才能保

学习

公司科创板申报材料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科创板申报材料10篇,内容包括科创板公司申报流程,科创板市价申报单笔数量。(一)成长性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2009)第二章第十条第二款规定,“(发行申请人)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

学习

职称评审申报材料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职称评审申报材料10篇,内容包括浙江职称评审申报平台,职称评审申报联系方式。该同志于1985年10月参加工作,任xx镇农业技术员;1990年调gg乡农技站工作,1991年任农技站站长;1992年调xx镇农技站工作,任xx镇农业开发公司副经理,1993年

学习

农村专项计划申报材料10篇

阅读(162)

本文为您介绍农村专项计划申报材料10篇,内容包括农村专项计划流程格式,农村专项计划申报。自治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科协,具体办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的日常工作。自治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

学习

职工先进个人申报材料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职工先进个人申报材料10篇,内容包括单位先进个人申报材料范文,一般职工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有人对做教师这一职业的人说过,如果学生喜欢上了你,你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而若真要让学生喜欢上你并不像说说话这样容易。不过

学习

经营管理奖申报材料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经营管理奖申报材料10篇,内容包括企业管理创新奖申报书范文,经营管理先进个人奖获奖词。根据《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府质量奖管理办法》(2021年修订),为确保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府质量奖(以下简称区***府质量奖)评审工作的公正性

学习

小学教师师德学习材料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教师师德学习材料10篇,内容包括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工作总结十篇,小学教师师德师风经验交流材料。六、十七大精神,学习“八荣八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等;对班子成员进行***风***纪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廉洁奉公教育,从而

学习

标准示范岗申报材料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标准示范岗申报材料10篇,内容包括青年示范岗申报表中主要事迹,示范岗事迹材料。全市各类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非公经济组织中,在档案专业技术岗位上任职并符合申报初级档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条件的人员均可申报评审。二、申报

学习

孵化基地申报材料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孵化基地申报材料10篇,内容包括成都市创业孵化基地申报条件,昆明市孵化基地申报。

学习

驾驶员安全学习材料10篇

阅读(95)

本文为您介绍驾驶员安全学习材料10篇,内容包括驾驶员安全培训记录100篇,驾驶员安全学习内容简短。外聘驾驶员办理招聘手续时,须持当地***府开具的证明和介绍信、个人身份证、驾驶执照、体检表(包括肝功能化验单)等证明到用人单位报名。由所

学习

小学语文教师学习材料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语文教师学习材料10篇,内容包括小学语文教师先进事迹材料2000字,小学语文教师学习材料。1.让学生阅读时事材料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通常都能比较方便的接触网络,同时初中生具有对各种新鲜事儿都很感兴趣的特点,他们很喜

学习

教师师德学习材料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师德学习材料10篇,内容包括教师个人师德典型事迹材料,教师师德师风个人对照剖析材料。2、在爱岗敬业方面,我能够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传播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思想。爱是教师职业

学习

组织生活会学习材料10篇

阅读(38)

一、***史学习教育的感受***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通过参加集中学习、交流研讨、个人自学,对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深化了对***的初心和使命的认识。同时,认真阅读了机关下发的必读书目,通过线上学习方式学习了***

学习

消防文明家庭申报材料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消防文明家庭申报材料10篇,内容包括消防文明单位创建申报材料,消防五好文明家庭事迹材料。第三条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方式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和种养业等类型。种植业家庭农场是以种植小麦、玉米、水稻、大豆、蔬菜、瓜果、茶叶

学习

学校搬迁工作汇报材料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搬迁工作汇报材料10篇,内容包括学校搬迁工作汇报材料,学校搬迁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二、勤于动笔,增强文字功底;大胆实践,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秘书工作要求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材料的写作要求尽可能的详尽、准确,这样才能保

学习

公司科创板申报材料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科创板申报材料10篇,内容包括科创板公司申报流程,科创板市价申报单笔数量。(一)成长性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2009)第二章第十条第二款规定,“(发行申请人)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

学习

职称评审申报材料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职称评审申报材料10篇,内容包括浙江职称评审申报平台,职称评审申报联系方式。该同志于1985年10月参加工作,任xx镇农业技术员;1990年调gg乡农技站工作,1991年任农技站站长;1992年调xx镇农技站工作,任xx镇农业开发公司副经理,1993年

学习

农村专项计划申报材料10篇

阅读(162)

本文为您介绍农村专项计划申报材料10篇,内容包括农村专项计划流程格式,农村专项计划申报。自治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科协,具体办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的日常工作。自治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

学习

职工先进个人申报材料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职工先进个人申报材料10篇,内容包括单位先进个人申报材料范文,一般职工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有人对做教师这一职业的人说过,如果学生喜欢上了你,你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而若真要让学生喜欢上你并不像说说话这样容易。不过

学习

学校综合治理汇报材料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综合治理汇报材料10篇,内容包括学校综合治理工作总结,学校综合治理汇报材料。二、强化宿舍管理。三、强化值班职能。四、开展多层次的专项整治行为。学校要求,对违纪学生,班主任、***教处、学校都要心中有数,实行违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