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师德学习材料篇1
一、主要成绩
1、学校领导班子坚持班子学习制度,学习***的十
六、十七大精神,学习“八荣八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等;对班子成员进行***风***纪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廉洁奉公教育,从而使班子成员的***治、业务素质不断提高,爱岗敬业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执教。领导班子分工协作、职责明确,在各项工作中能发挥良好的带头模范作用。能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行了“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办法,较好地发挥了班子的整体效能。学校以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素质为本,教育为主,全面育人”的宗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把学校办成“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三特”学校。
2、学校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规,建立和完善了师资队伍建设的考评监督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评价细则》、《请假制度》、《教学质量奖励方案》、《打鼓小学教师量化考核方案》、《打鼓小学教师工作量化考核评分细则》等,深入开展“讲师德、比奉献、塑形象”活动,调动全体教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打鼓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学工作要求。学校严格实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科课程,加强教师的业务进修与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校本教研、听课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95%的专任教师能“一专多能”,能适应二门以上学科教学和年段“小循环”教学工作。学校鼓励并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大专及本科的自学考试、电大、函授学习,多层次全方位地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4、学校将德育工作摆在学校
各项管理工作的首位,重视学生良好的道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专题系列活动”为载体,对养成教育常抓不懈。上学年,学校开展了好习惯伴我行养成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人人懂文明,人人争做文明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队会活动,建立了“红领巾心里话信箱”。
5、学校重视校本教研,每学期定期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大型教研活动,经常开展听课、评课、研课等。
6、学校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作为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对课外兴趣小组的建设,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年段的不同设立了兴趣小组,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参加各自喜好的兴趣组活动,校园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更加富有生气。同时,通过广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一批批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
7、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明整洁,在各楼层的楼梯口辟有宣传画、板报,集学校办学思想、理念、目标、宗旨于一体,为打鼓小学构建了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是打鼓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存在主要问题
1、缺少学校中远期实施素质教育规划,前三年的自评材料及自评过程材料不完整。教师会议、行***会议缺少实施素质教育的详细记录。学校各类财产清册、有关证件不齐。学校办学成果与经验归纳不够。材料收集归类整理需加强。
2、学校无实施《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细则,无教师培训登记表,教师培训计划没有针对性,师德教育活动材料、体现师德师风材料、教师培训工作材料偏少,教师培训成效材料不完整,教师工作评价材料不全。
3、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德育网络,充分挖掘社会德育资源,进一步发挥校外教育力量的作用。要加强对经常性德育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学生良好表现典型材料的收集,以便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德育成果。
4、对校本课程开发有待进一步加强。
5、要进一步加强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讨工作。学校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制度,以校为本有关教研活动记录材料不够完整。
6、艺术教育原始记录缺,活动的材料偏少,获奖作品要收集。
7、学籍缺少。学生变动材料不完整,学生变动数统计有误。
小学教师师德学习材料篇2
(一)职业理念:
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新课改的教学观: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学生观: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意义的人。
2.教育公正:处理好发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问题,以所有学生的发展为本,或者说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机会均等,就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同样的教育机会,或者说教育机会对所有的学生来说是均等的。
教师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教师角色转变、教师行为转变
教师角色转变: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行为转变: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教师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二)职业道德: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三爱两人一终身。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 材料题高分秘诀
1.看对象。材料内容一般分为起始-过程-结果,考生需重点划出材料中主体人物(教师)做了什么事,对学生有什么影响。
2.求配对。首先认真审题,看清楚题目要求从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职业理念还是职业道德来作答,答题角度必须明确,否则没有分数;其次理论配对,根据材料中主体人物(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做了什么事情再列出相对应的知识点;最后利用材料中的关键字将原文转换为自己的语句,结合相关理论知识理清答题思路。
3.重逻辑。材料题高分答题顺序为总-分-总,要求首尾呼应,联系实际。
第一部分总述,总起语句为:“材料中某教师做法符合素质教育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职业理念/职业道德的要求,值得提倡。”
第二部分分述,材料一般体现3-4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建议分段并结合框架词书写,书写顺序为:首先,理论+材料+论述;其次,理论+材料+论述……作答“论述”为材料中主体做法取得的结果或获得的成效,如:有利于/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推动了/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了学生某方面的能力等,如果考生担心个人语句积累不足或是答题超时,也可以直接进行小结论述:材料中主体的做法体现了/践行了XXX理论。
小学教师师德学习材料篇3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魅力课堂;生活素材;有效运用
[中***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6-0084-01
将鲜活的生活素材运用到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关注,刺激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传统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只是注重传授课本知识,而忽略以生活为基础挖掘新鲜的学习素材,因而教学缺乏活力。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这对教师的教学具有重大启示。为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深入思考如何巧用生活素材,构建魅力品德与社会课堂。
一、巧用生活素材设计谜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品德与社会学科本身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生活素材的选择与注入无疑能给品德与社会教学带来活力,并会刺激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精挑生活素材,并加工成学生喜欢的谜语形式,让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兴趣,从而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塑料与我们的生活”这一课时,教师将生活中常见的东西设计成谜语形式,成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牙刷、眼镜、座机电话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搜集这些生活素材,再根据这些素材设计谜语。如:身体长又短、头上毛几丛,入口上下走,清齿立头功(打一生活用品)。学生根据谜语进行竞猜,有学生猜出谜底“牙刷”之后,教再将牙刷实物摆放到讲桌上,增强直观感。教师利用这一方式引出教学实物后,再引出话题,促进学生讨论:塑料为什么会在生活中得到广泛运用?由此,教师成功切入教学主题。
竞猜谜语活动符合小学生的兴趣需求,他们本玩,不喜欢一成不变的学习方式,而竞猜方式的引入恰好能够满足他们爱玩的天性。再加上生活实物的直接展示,更能给予他们直观的感受。
二、巧用生活素材丰富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教材的内容毕竟非常有限,学生需要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内容,才能满足学习和发展的双重需求。为此,教师可以巧用生活素材,丰富教学内容,既让学生对品德与社会学习充满期待,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相关知识,同时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运用生活素材时,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也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接受程度等。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平安回家”这一课时,教师将生活素材引进课堂,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一些交通标志,让学生通过看标志,懂得交通知识,从而遵守交通规则,平安回家,幸福生活。但仅仅学习这一层面的知识是不够的。为此,教师巧用生活中的交通视频,让学生观看并对是否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进行判断,如果没有,请说出其违反交通规则的具体内容。例如,有一辆拖拉机驶入了禁止拖拉机驶入的路段;有部分小车闯红灯,也有部分没有闯。让学生根据视频进行判断。除了增设这一环节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增加一些交通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生活素材的引入,带给学生的学习体验是不一样的。让学生结合交通标志来判断交通行为,由理论过渡到实践,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三、巧用生活素材促进辩论,构建精彩课堂
辩论活动,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给予学生特定的辩题,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引导学生开展辩论的一种活动。辩论活动的设计,能够让课堂教学更有魅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挥与能力的提高。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可巧用生活素材,设计辩题,让学生结合辩题进行辩论,从而构建精彩的品德与社会课堂。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网络连接你我他”这一课时,教师设计辩论活动,为课堂增加活力。互联网时代,无论是网络购物、网络订票,还是网络互动联系等,这都让我们体验到了其中的便利,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也有不利的一面。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展示了网络在生活中的利弊之后,引出辩题:你认为小学生是否应该使用网络。教师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并让双方推选出主辩手,搜集材料进行辩论。
通过辩论活动,学生学会更加辩证地看待网络,促进自我合理运用网络,避免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干扰。
小学教师师德学习材料篇4
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通过培训使我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深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知识层次。面向全体教师,以师德为首,以理念培训、业务培训、信息技术培训为重点的思想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培训使教师进一步提高师德修养,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充实文化知识和学科知识,增强教科研能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任职能力。
三、培训内容与方法:
本期培训主要采用专题讲座、自学自练、观看录像、研讨交流的方法进行。
1.师德培训。以《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为依据,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校内广泛开展教师的思想***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培训,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坚持依法施教、依法办学。
2.专题讲座内容为:追寻名师成长的足迹,重在引导教师树立理想,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做有思想的教师。引导教师拓宽视野,厚实知识背景。
3.每位教师认真读一本教学专着或教学杂志,完成XX字左右的学习笔记,同时加紧对所任学科的专业知识学习,争取在教师专业技术测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4.分学科组进行各学科的教材解读,主要将小学阶段教材内容分类梳理,分类讲解,重在引导教师掌握各类内容在各个年级教学时的度。
5.观看录像主要观看名师的课堂教学录像,并做到在观看之后研讨交流,进行课堂教学点评。
四、培训组织与实施:
1.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学校领导要正确认识校本培训的作用,向教师大力宣传校本培训的积极意义,引导教师正确了解校本培训的性质特征。负责校本培训工作的组织、协调与考核。
2.做好培训情况记载。包括:参培教师出勤、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授课教师等。
3.重视培训过程资料的积累。包括:文件、制度、计划、总结、培训教材、培训活动情况记载、考勤登记、考核材料和教师个人培训档案的建立等等。
4.考核。及时将教师的学习笔记、听课记录、课件、学习体会等材料和教师参加培训的考勤情况,作为教师考核并获得校本培训学分的重要依据。
五、青华镇第四中心小学暑期教师培训安排表
小学教师师德学习材料篇5
一、认识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研究活动少。
由于农村小学班级学生数额不足,教师在编人数有限,教学人员紧张。学校虽能够组织实施,安排课表和授课教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不到位。主要体现在领导重视不够,教师认识不够,认为这门课程远不及语文、数学重要,为非主要学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队伍不够稳定,频繁更换。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在农村学校一位教师要任教多门学科,这门课程基本都是班主任教师兼任,或者是其他任课教师兼任,没有专职的科任教师,基本上都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的语文、数学等学科之后,闲暇之后才会考虑这两门学科,不是大家认为这门课程没有用处,而是感觉明显的力不从心。当语文、数学两科教师确定后,《品德与社会》课就不可能有专职教师了,基本上就是语、数教师兼任。因此担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一般不把它当成教学教研的主攻方向,从而导致教师对《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没有太多的热情,既不钻研教材,也不研究教法,更不研究学生。这主要体现在教师把握不好课程目标,课程要求,以及教学方法。在当前教育形式和教育质量观的偏差下,这些教师不得不将精力重重倾向于语、数学科,从根本上削弱了品德课的教学质量。
2、教学思想陈旧,教学过程脱离社会生活。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由于没有开展专门的教研活动,新兼任教师对《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搞不清楚。有的教师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了语文课中的看***说话,只注意讲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一幅幅***地介绍画中的人物、场景,根本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违背了《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诸方面协调发展这一基本原则。有的教师为了简单操作,把《品德与社会》课把当成过去的***治课,满堂空洞的说教,既没有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也没有遵循知情意行的道德形成规律,更没有在活动中与学生积极互动的过程:不能把《品德与社会》课的社会性、生活性、情感性、实践性融为一体。甚至有的教师不按课时上《品德与社会》课,常常占用上语文、数学课等。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严重滞后
农村小学教师学习交流机会少,更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大多运用传统的教授法,而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与活动中”。许多适用于特点的教学方法如:故事启迪法、讨论辨析法、分组活动法、游戏表演法等一般很少使用。还有不少农村小学受教学条件的限制,使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面临困难,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落后严重影响了《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更有甚者不会使用。
上述几个方面,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品德与社会》课所担任的教学任务极不相符,严重影响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效果,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睫。
二、有效应对农村《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手段
1、加强对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制定相关的品德与社会课教育教学的管理制度,对品德与社会课的任课教师在备课、上课、教学等各个方面都作出明确的要求,通过激励机制和有效的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不断成长。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摆到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学校要严格按照计划开设品德与社会课,不得随意减少课时或提前结束课程。真正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
2、提高科任教师的责任意识,不管是兼职的老师,还是专职的教师,只要你教这一课,你就要尽心尽力的把它教好,不能有***思想。更不能应付,要把品德与社会学科放到一个重要的地位。
3、加大品德课任课教师的培训力度。由于普遍缺乏专业任课教师,就必须通过加大培训的力度来弥补教师队伍存在的缺陷。
小学教师师德学习材料篇6
【关键词】正确引领 教学活动 品德课
教师是儿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引导活动向正确方向发展,带领儿童向着课程目标前进的指导者。品德课程作为一门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教师在其中发挥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作为引领者,首先要做到引得准、引得正确,正确的方向是活动成功的首要前提。如果活动方向错误,那么活动最终的结果将是耗时且无效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设计思路要准
一堂精彩的课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做到思路准确。只有设计思路准确了,教师才能在品德课中引领学生更好地发展。
(一)领会教材意***
教材是众多专家认真研究、共同合作编写而成的,其中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智慧。对于小学品德教材中安排的内容,教师要领会其用途,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品德发展的教学活动。
如《日新月异的交通》一课的教学,一位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将教材中的“知识窗”部分全部剔除,没有任何涉及。“知识窗”这部分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地区因为地理环境的不同会对交通运输产生不同的影响,交通的发展需要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这位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删除了这一部分内容,学生不仅对于“竹筏、背篓、骆驼、牦牛”等特殊交通运输工具的认识存在空白点,而且对于交通与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的关系也存在认识不足。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思路一定要清晰准确。对于教材中的内容一定要细细研究、认真揣摩,不要随意删除教材中编者精心安排的内容,以免学生在品德课学习过程中存在认知的空白点。
(二)紧扣教学目标
在品德课堂中有一种常见的现象,几乎堂堂课都能看到教师为教学补充的材料。补充材料恰当,当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但是,如果补充材料不恰当,将不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一定要谨慎使用自己选择的补充材料。
如《世界真奇妙》一课,要求学生了解各大洲的一些重要国家及其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文艺作品、动植物和矿产、科学成就、地貌特征。一位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安排了一些学生所不熟知的诸如“孔雀鱼、炸弹树”等动植物,虽然学生猜得挺有兴致,但是,这些动植物在各大洲的一些重要国家并不具有代表性。这些补充材料并不利于学生对世界上重要国家的全面了解。
为了使教学目标更好地达成,教师在补充教学材料时一定要注意紧紧围绕目标,因为教学目标既是品德教学的出发点,又是品德教学的归宿。如果材料的补充不能为品德课教学目标服务,那么一切的材料都将无效收场。
二、内容呈现要准
在小学品德课中,教师通常借助教学内容来引领学生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要准确,以免误导学生形成错误的认识和判断。
(一)语言表述要准
教师对教学内容内涵的解读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语言来传递和表达。如果教师语言表述不够准确,那么在学生的头脑中很容易产生错误的印象。
如在教学《日新月异的交通》一课时,一位教师在介绍完竹排、背篓、骆驼、牦牛等特殊交通运输工具后,做出总结:“这些特殊的交通运输工具渐渐淡出生活……”这些特殊的交通运输工具是因我国东西南北各地地理环境的不同而产生的。了解这些特殊的运输工具也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交通的发展需要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如今,这些特殊的交通运输工具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还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的。这位教师对特殊交通运输工具的语言总结明显不够准确,容易误导学生认为这些特殊的交通运输工具已经完全消失或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了,这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认知。
因此,在小学品德课中,教师要时刻关注自己的教学语言,注意语言表述的正确性,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促使他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课件演示要准
在当下的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常会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课件演示就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利用课件,能化抽象为形象,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但是,在运用课件时,教师要注意课件所演示内容的正确性。如果课件演示的内容不正确,那么演示的效果将适得其反。
同样以《日新月异的交通》一课的教学为例,有教师为了体现以前爷爷奶奶辈们坐的火车速度慢,于是采用课件动画演示:一列绿皮火车缓慢前行,速度慢得不得了,看起来跟人行走的速度差不多。对于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来说,已经能够理解速度的意义,教师采用这种过于夸张而直接的呈现方式反而会让学生产生不必要的误会,以为绿皮火车的速度真如课件所见这般。现代媒体运用恰当,固然能为小学品德教学增姿添色,但是,如果演示不够正确,那么就容易误导学生,影响学生在品德课中的发展。
三、评价学生要准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品德课程“主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教师对学生评价如果能做到准确,学生将会在品德课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价值引领要准
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常常会出现一些状况。这些状况很小,有的甚至与答案的正确与否并无关联,因此也常常被教师所忽略。其实,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出现的状况,进行准确的价值引领,学生的品德发展将更趋于有效。
如在教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中国需要世界,教师上课时让学生汇报从家里带来了哪些来自外国的物品。一位学生上台说道:“这是我爸爸从泰国带回来的香烟。”介绍完之后,这位学生将这包香烟高高地举起,展示给大家看。教师面对学生的展示,只是做了简单的评价:“很好!”该教师只关注到了学生带来的这一物品产自外国,而没有关注到学生带来的这一物品的特殊性。面对香烟这一人类的健康杀手,教师此时应对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引领:“这包香烟虽然产自外国,但是这并不是我们中国所需要的。香烟是我们人类健康的杀手,我们应该远离香烟、拒绝吸烟,既保护自己和周围人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保护环境。从国外带回香烟的同时就是带回疾病!请同学们回家后一定记得向身边的人宣传,下次可千万别再从外国把香烟带回来了!”在品德课堂中,存在着很多这样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并好好利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品德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将更趋生活化。
(二)对象引领要准
在许多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交代什么,他们就完成什么,学习很多时候是为了教师。可以说,学生学习的目标、方向还不是很明确。为了让学生能够明白自己在整个品德课程学习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教师在品德课中要通过评价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领。
如在学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课时,教师课前布置学生对“我们身边的外国产品”进行调查。在课堂上,一位学生站起来汇报学习成果时这样说道:“报告老师,我调查到的身边的外国产品是……”接着,一位接一位学生站起来汇报学习成果时都是这样说:“报告老师,我调查到的身边的外国产品是……”初一听,学生非常尊重教师,站起来汇报学习成果时都先说“报告老师”,仔细想想,学生在课堂上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时,目标、对象还不是很清楚,展示自己、与同伴分享学习成果的意识还不够强。学生此时的汇报对象不仅仅是教师,还有全体同学和自己,应该是与全体同学和教师一起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而不是向教师交代自己的学习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正确引领学生:“全体同学和我能够一起分享你的学习成果,我们非常开心!老师也是来和你们一起学习的!如果下次与我们共享学习成果时,能去掉‘报告老师’这几个字就更好了!”经过这样的引领,后面汇报的学生自然而然会开始注意这个问题,并逐渐养成习惯。
小学教师师德学习材料篇7
永仁县莲池中学
按上级通知要求,我校认真扎实地开展了“对标先进塑师德,争做四有好老师”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经过认真学习讨论,我们明显地感到教师们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大家从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撰写了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体现出了全体教师把学习活动与转变老师作风结合起来,促进了教师工作作风的转变。把学习活动与提高教学质量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师们的责任心。把学习活动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结合起来,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校是一片圣洁的土壤,在师德师风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中,我们始终明确应当走在最前列。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贯彻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张桂梅等身边先进典型。力求通过学习,使全校广大教师进一步端正思想、规范言行,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到敬业、爱岗、严谨、务实,真正树立起平等宽容的学生观、博学多才的教师观、求真务实的治学观、言传身教的育人观和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二、重视建设,树立形象
教师队伍建设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我们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求全校教师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为人师表形象。为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教师行为、教学行为和学生规范,实现小事入手,争创良好的校容、校貌、工作作风,切实提高管理、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开展了“守初心、担使命,学榜样、创一流”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使教师更加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以身作则,以德服人,以德立教,不断塑造鲜活、生动的人格魅力,热爱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开展活动,增强意识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师德师能建设,我们积极为教师创设有效载体。根据我校师德师风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使每位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都得到了可喜的进步。
1.重温师德规范。学校组织教职工重温《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永仁县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意见,确立努力目标,塑造良好形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2.查找存在问题。组织教职工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永仁县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意见精神,并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深刻反思,从师德师风规范寻根思源。
3.征求多方意见,积极开展“查评”活动。我们首先组织进行自查,再分别召开教职员工、班主任等座谈会,倾听意见;其次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互查、互评。再次,组织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发放了问卷调查表,接受学生、家长评教,广泛征求意见。
4.撰写了心得体会和自评材料。每个教职员工在深入学习、讨论的基础上撰写了心得体会、并在深入查找问题、自我反思、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永仁县教育系统师德师风规范,认真撰写了自我剖析评价材料。
5.组织民主评议。学校组织召开专题民主评议会,教职员工在民主评议会上逐一汇报自己的分析材料,鼓励教职员工之间相互提出意见和建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会后,每位教职员工根据民主评议情况修改、完善了自评材料。
四、认真查找,拾差补缺
我校要求每位教师结合自己从教的实际情况,找出不足和差距,根据大家反思的情况,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1)、缺乏事业心。个别教师由于从教时间长了,产生了职业倦怠,对工作缺乏热情和激情。有的教师上课心不在焉,使用通讯工具,没有把心思放在本职工作上。有的对所带学科不负责任,不认真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不认真。
(2)、缺乏进取心。有的教师不思进取,不思学习,凭老经验办事,不吸收新的教育理念,观念陈旧教法呆板。
(3)、缺乏爱心。有的教师偏爱尖子生,冷漠中下生,歧视后进生。有的教师口罚学生,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小学教师师德学习材料篇8
关键词 电子白板;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
中***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9-0045-02
1 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日益推广和普及。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在开展教学时需要某种手段的支持。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中最为突出的是电子白板技术,这一技术具有灵活多变的特征,能够将课本、粉笔以及教师讲授融为一体,更好地帮助教师进行思想品德教学[1]。本文结合电子白板技术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以及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具体要求,提出一些意见和措施,以期对开展思想品德教学有所借鉴。
2 电子白板的含义和应用分析
电子白板的具体含义 电子白板技术是当前一种较新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电子白板技术是我国课堂教学中技术最为优越的集成者,甚至比一般的多媒体设备更加具有优越性。电子白板技术可以安装在各种各样的计算机教室、语音实验室、电子***书馆,与这些新的设备完美结合,更好地发挥这些多媒体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电子白板技术实现了与电脑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可以把电脑中的相关信息和***片资料通过投影仪技术投射在大屏幕上,使得教师的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特定的定位笔代替鼠标在白板上进行相关操作,甚至可以运用其他的应用程序,然后对相关的文件进行一定的编辑、修改、注释、保存等。总之,电子白板技术和电子计算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进行任何操作。
因此,当前小学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要对电子白板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中的奥秘,更好地促进其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让电子白板技术更好地丰富课堂,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促使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更加高效。电子白板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需要教师的努力,因此,教师一定要对电子白板技术进行仔细的探究,寻找出正确的使用方法,让电子白板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发挥其优势,促使思想品德教学目标更好地实现[2]。
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电子白板是现代多媒体技术条件下出现的新的教学工具,与传统教具相比,其优势非常明显,因而在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1)由于电子白板具有方便的特征,因而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将电子白板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教师在具体的备课过程中,一定会先在互联网上搜集相关的资料,然后将这些资料进行一定的整理,与课本或者是教材的相关重点、难点相结合,将一些具体的材料和教材中的知识点相结合,让材料来更好地阐释知识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不仅仅是依靠幻灯片来进行教学,有时也可以写一些重难点或者是关键词,以及一些要学生有所侧重的要点,这时就可以方便地使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进行誊写,还可以灵活地修改。总之,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电子白板技术是极其有用的,可以更好地帮助开展教学,可以非常方便地运用电子白板来讲解教材,还可以借助于电子白板技术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3]。
2)电子白板具有生动、有趣的特征,因而教师在进行一些抽象的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地运用形象生动的材料来丰富教学,比如音频、视频、故事等。运用这些通俗易懂的材料来更好地表达教材的观点,可以很生动形象地将教材的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而且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记忆,从而很好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借助于电子白板进行绘画,在白板上根据教案要求画出相关的***形或者***表来解释文章要介绍的相关内容。这样在电子白板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开展教学,学生可以更加具体地学习知识,更好地理解知识,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另外,电子白板还有助于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时,应该很好地发挥自身作用,提高对多媒体教具的了解,从而促进多媒体教具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合理地运用[4]。
落实电子白板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措施 电子白板的应用能否取得实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个学校推广和落实的力度如何。因此,学校、教师等各方应该共同努力,尽量努力用好电子白板,使其发挥最大功效。
1)学校要不断更新教学设备,积极引进电子白板技术,同时要鼓励教师积极运用电子白板。学校要合理配置经费,适当购买现代多媒体教具,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提供必要条件。除了在硬件设施上进行一定的改善和提高,加快学校教学设备的更新,学校还要在制度上落实下去,建立长效机制,鼓励教师积极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及电子白板技术开教学[5]。
2)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学习新的技术,尤其是要了解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电子白板技术有关知识和应用的学习,熟练掌握其用途和使用方法。在充分了解课本的基础上,要发挥电子白板对课本的解释和说明作用,大胆使用电子白板技术。学校在平时还要多进行教师技能的培训,适当开展教师培训的课程,使得每一位教师对电子白板技术都能有所了解并熟练掌握。
3)教师在运用电子白板技术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电子白板技术来丰富教学课堂,拓展教学范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多运用形象生动的***片、视频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调动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介绍有关个人品德方面的知识时,除了可以在幻灯片上播放有关美德的***片,还可以在电子白板上描画出人物漫画故事,如孔融让梨、凿壁偷光等,充分利用电子白板,多用文字、绘画对学生进行思维启发。
3 结语
电子白板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工具和有效载体,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独特作用,从而更好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推动教学开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彭怡.例看电子白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2):138-140.
[2]王蕾.交互式电子白板在画***处理***形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6):33-34.
[3]钟士***,白玲,温泉.关于培训中小学教师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思考[J].中小学电教,2010(4):68-69.
小学教师师德学习材料篇9
关键词: 时事教育 思品教学 有效渗透 筛选材料 热点激发
时事***治作为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有益补充和新鲜血液,如何把时事热点教学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机整合,我认为,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将时事教育有机渗透于思想品德课教学之中。
一、必要性
1.时事热点与思想品德教材的关系。思想品德是一门现实性、开放性和时事性极强的学科,又是一门与社会发展合拍共舞的学科。同时,思想品德教材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的调整与补充也不可能与时代完全同步,因而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课堂教学中,能不能运用好时事热点教育,不仅直接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也直接影响思想品德学科的生命力。因为时事***策教育具有时效性、丰富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是活的国情教育。把它和教材有机结合,可以弥补教材内容的滞后性和抽象性。时事***策教育是教材的延伸和补充。
2.中考改革形势。随着中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品德中考的题型和形式有了新的态势。无论是主观性试题还是非主观性试题,都将一定的时事材料作背景,抓住时事热点与思想品德教材的结合点,设置问题。所以说,思想品德中考备考离不开对时事热点的了解和学习。这种中考命题理念和方式,已是包括我市在内的全国绝大多数地区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的主流思路。
曾经,笔者对2006年以来各地区中考思想品德试卷进行分析,各地都极力避免时事思想品德教育在平时教育中的形式化,在命题时,都对时事材料在试题中的呈现形式作了调整。2008年全国各地中考命题形式更是证明这一判断。如我市中考第3题:“2008年8月8日,第?摇?摇?摇?摇届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当前,北京奥运会正在举行以‘?摇?摇?摇?摇’为主题的火炬接力传递活动。”考查的要点是关注较高的“第29届奥运会”,对于“火炬接力传递活动以‘和谐之旅’为主题”很多学生了解不够。这启示我们:今后一定要注意中考的命题引领时事教育的倾向,把时事教育渗入平时教学,使时事教育平时化,时事学***常化。
3.时事热点教育的现状。在初中教育阶段,***策上要求学校每周不少于一课时的时事思想品德教育,但因为其内容零散,时效性又极强,并且搜集难、整理难,系统化、完善化更难。在具体落实和实施中,都存在着缺位或不到位的现象,或者几乎都是放到考试之前进行突击性教学,包括中考也有不少毕业班的老师把时事思想品德复习放到中考前的两个月再开始备战,平时时事思想品德教学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相脱节,也就是大多数教师的时事教育方式仅仅停留在“考前抱佛脚”的状态,即临近考试才匆忙翻阅报刊或上网搜寻拼凑一些资料,集中印发给学生,以备考试之用。也没感觉到影响成绩。这样的做法固然省事、简单、易行,但有诸多的弊端:思想品德老师如果单纯地为了考试而进行时事思想品德教育,实际上就弱化了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功能,扭曲了时事思想品德教育的本质,淡化了学生的时事学习观念,影响到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观察、思考、认识身边社会现实的热情;不利于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所以,对时事教育,教师要有明确认识,要精心构思,积极实施,要注意与实施新课程相结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只有在平时养成关心教育的习惯,树立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计民生的学习意识,才能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全面发挥思想品德学科的功能。
二、提高时事教育在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1.筛选时事思想品德材料。何谓时事热点?时事热点就是“时事材料、现实热点问题”与思想品德教材的有机结合。
“时事材料”是国际国内一段时期内所发生的时事事件,它具有重大性、时效性、关联性,但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能入题,只有那些对国际国内的思想品德、经济、文化、***事、科技、外交等方面有较大影响的事件,才有可能选入题中;而且题中所选的“时事材料”必定与初中教材有相当的关联性,也就是说依据时事材料所提出的问题,能够用教材的知识予以解答,如:如教材中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时事教育可以把层出不穷的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荣事迹及新风新貌引入课堂;教材中社会主义法律常识。时事教育可以把一些守法、护法的先进事迹和一些典型案例引入课堂。教材中社会主义建设常识。时事教育主要是和基本国情、基本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相结合,把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的一些素材引进课堂。
2.热点引入,激趣。热点之所以“热”,一是因为它是新发生的重大事情,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二是大是大非、鱼龙混杂、令社会关注的必须澄清的一些问题。以它创设情境引入课堂,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对时事的学习不能单纯为考试而记忆,还要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认识,理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问题,做到联系社会热点学以致用,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色。
时事教育的时代性,又决定了它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以不速之客的身份走进课堂,贴近学生。所以,引用时事可以在新课导入,也可以探究某个教学内容时引入,不需要固定的渠道。
小学教师师德学习材料篇10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上好课的重要条件,也是实施课程最具挑战性的问题。教材不只是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其更重要的功能是学生进行思想活动所凭借的话题、范例。学习教材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拐杖,是调动学生进行心理、思想活动,促进学生自我建构的重要手段。
现有的教材一般给了使用者许多可用的教学信息,如话题、线索、范例、教学建议、教学说明等。也有许多教学信息是教材未给的,如本班学生状况,活动细节,活动的延伸,学校、家庭、社会的资源。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上的信息,分析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发现两者的结合点,重新组合教材,丰富教学资源。
二、充分开发环境资源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获取资源比较广阔,包活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资源,包活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如教材教参、音像材料、互联网,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班队活动,其他教师、社会成员、家长等与小学生生活相关的人们,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山川、土地水流。这些课程资源是多样的、开放的,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为开展小学教学活动服务。
三、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施要点
1.教学的展开以实践活动为主。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实施的不是教材的讲解,小学生主要从事的学习活动不是静听。小学生主要通过教师设计的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与社会环境产生互动,在互动中体会社会规则,提升社会性发展水平。
2.教学过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施过程应该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体性。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积累不同,个体品德与社会性的发展要通过自身与外界环境的互动来建构,被动接受起不了什么作用。只有作为主体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学生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教学才是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不完全排斥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思维完全跟随着教师的讲授,进行着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等思维活动时,他们同样是在进行主体性的学习。
3.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活动过程。在思想品德课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既是设计者,也是指导者和参与者。尊重小学生自身的经验并不是教师对他们的活动放手不管,而是作出合理的设计与正确的引导。只有适时地引导才能促进小学生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正确理解,正确认识社会价值观,正确规范自身的发展方向。
4.教师要做好活动的升华与延伸。教师不但要注意设计好活动的开始引入部分,也要重视设计好话动的结束部分。在活动结束阶段要以一定方式重申活动主题,给学生提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例如“看看我们的学校”的教学,最后向学生提出课后把画好了的美丽校园贴在宣传栏展出。教学环节的最后升华往往起到画龙点睛、让学生顿悟的作用,例如资料中,“让我们学会合作”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要有合作的意识,最后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合作条件的讨论与总结无疑会让这次教学提升到一个更高水平。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小学教师师德学习材料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