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节能诊断工作计划篇1
需求侧节能服务管理的主要特点
专业性
玉溪供电局按照南方电网公司一体化要求,成立节约用电服务中心,并设有专业岗位从事节约用电服务相关工作,在云南电网公司节约用电服务中心的指导下,为客户提供节能告知、节能咨询、节能诊断、节能宣传等服务,同时可以依托南方电网综合能源有限公司作为技术支持为客户提供节能项目可研编制、融资、设备采购、监造管理、设备安装调试等服务。通过专业的节能服务,为客户排忧解难。
高效性
需求侧节能服务所专注于国内外最先进、最成熟的节能资讯,可以根据客户不同的特点,采用最合适的技术,同时,所推广的项目都是经过市场检验及专业认可的节能产品和技术,节电效益较高,据统计节电效率一般为10%~40%。
低价性
需求侧节能服务为客户的节能项目进行投资或者融资,向客户提供一系列节电服务,从客户节电效益及***府补贴中收回成本,再用于其他项目建设。客户不需要承担节能实施的资金、技术及风险,并且可以更快地降低能源成本,并获得实施节能后带来的相关收益。
需求侧节能服务管理的具体内容
关口前移,主动告知客户节能
从源头上控制,做到节能从用电报装开始,用电报装是供电企业提供服务的第一环节,工作人员从接到新投资兴建的用电客户的用电申请开始,深入了解新客户的用电需求、用电设备以及用电设施的技术性能,宣传“绿色环保”用电,为客户用电所想,建议用电客户采用节能型的配电变压器及其他节能用电设备。
提高科技运用水平,助推节能服务
加大用电现场服务与管理系统的覆盖范围,100 kVA及以上直供客户专变负控覆盖率达100%,负荷监测能力达到本地区最大用电负荷的95%,并不断完善相关功能,充分发挥其对行业用电的分析预测作用;利用计量自动化管理系统监控客户负荷,对专用配变功率因数在0.9以下的客户进行实时监测,采用力调电费促使客户合理安排优化生产方式和技术升级改造;通过需求侧管理监测系统的应用,将客户节能诊断及节能改造信息及时录入系统,确保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实时性,实现节能业务的***管理。
差异化服务,引导客户节能
结合实际用电情况,走上街头,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和农村开展节能服务。利用流动营业厅和宣传展板在广场、社区开展节约用电,安全用电展示,建设“电气化示范小区”引领社会节能;走进中、小学校以及高校开展以“小手牵大手”“节约用电,做生活中的英雄”为主题的系列节能活动;乡镇供电所服务三农,制订农排设备检查计划,对农排设备,农村用户配电室、变压器、抽水机等进行检查并为当地农民讲解科学用电知识,倡导公众科学消费、绿色消费、低碳生活,把节能理念转化为全民行动;制订大客户走访计划,定期开展客户走访,了解客户生产经营情况,搜集客户需求,同时为大客户免费开展节能诊断,举办客户节能交流培训,积极促成客户节能项目建设。
闭环管理,全过程开展节能服务
以往节能减排的需求侧管理模式,多为宣传加诊断,管理模式为单方向、不循环的运作模式,很难将节能服务效果落实到实处。玉溪供电局通过不断摸索,形成了“前期调研―节能诊断―项目跟踪―项目支持―项目落地”的工作模式,通过与客户沟通交流、加强项目跟踪、加大节能技术咨询服务等节能服务工作,全过程开展节能服务。
前期调研分为客户沟通筛选、制订工作计划、告知客户三个方面的工作。
客户筛选和前期沟通:节能诊断的大客户选择的依据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类:一是在节能咨询、节能培训、节能宣传等节能服务过程中发现的生产情况稳定,用电负荷稳定的目标客户;二是国家、地方***府和上级部门重点推广节能技术或设备所涉及的客户;三是主动提出有相关需求的客户。
初步确定节能诊断客户的范围后,由大客户经理采用现场走访或者电话回访的方式,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节能技术需求,在双方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确定最终节能诊断客户名单,为客户开展节能诊断。
制订节能诊断计划:确定节能诊断客户名单后,通过客户服务技术支持系统,调取客户电费、电量信息,联系方式等,确定玉溪供电局以及八县公司节能诊断工作的责任人和工作时限,配合节能诊断小组开展节能诊断工作,协调工作中的相关问题,确保工作按时按质完成。
告知客户:在制订出节能诊断工作计划后,提前告知客户,并按计划开展诊断工作,如遇客户停产、检修等情况,及时滚动修编工作计划,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开展节能诊断服务
2012年以来组织筛选玉溪电网内有节能意愿及潜力的,共涉有色金属、普通工业、化工、水泥、黑色金属、酒店、医院、学校等行业的70家客户,制订节能诊断工作计划和安排,为客户免费实施节能诊断工作。
涉及行业包括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煤矿、普通工业企业、水泥、医院、酒店、学校、商超、数据中心等。按照各个行业“分区实施、区域统筹、逐区完成”的原则进行诊断工作部署,每户平均诊断时间为两天,主要诊断内容包括企业合理用电评价(无功与电能质量综合治理、变压器节能、电机节能、照明节能、变频节能等)、合理用热评价、资源综合利用(余热余压利用、新能源利用)、电能替代其他能源和产品用电单耗评价等,报告编写和审核、意见反馈、行业数据汇总等工作。(分布统计情况见下***)
70家客户每年总用电量为33.17亿千瓦时,若客户采用节能措施的建议,可实现年节约电量2.97亿千瓦时,年节约费用约为1.52亿元,项目总投资约为3.66亿元,主要节能潜力见下***:
最终经过层层审核后形成统一、规范的节能诊断报告。
传递诊断结果,跟踪实施情况
通过举办“客户节能交流培训会议”,现场向客户交付了节电测试报告,并结合玉溪片区的节能测试报告内容,有针对性地向节能服务工作人员以及大客户介绍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以及目前较为常用的节能技术和方式。同时,玉溪供电局根据节能诊断报告的节能建议,积极与客户沟通交流、加强项目跟踪、加大节能技术咨询服务等节能服务工作,有效地推动了客户节能改造项目的实施。
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在节能测试的基础上,选取节能潜力较好、投资回收周期较短的项目申报云南电网公司节约用电服务中心。待研究分析和批复后,针对节电项目内容与客户进行沟通和谈判,取得客户认可后,签订节能项目合同,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启动节电示范项目。
***企联动,推动节能项目落地
对于客户采纳节电建议后自主建设的节能项目,玉溪供电局还积极配合市工信委等主管部门参与可研评审工作,在项目取得***府主管部门批复备案后,按照相关规定尽快为客户办理并网批复、签订并网调度协议、参与项目竣工验收,全过程引导和帮助客户节能。
需求侧节能服务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企业管理取得效益
在办公区域的电源和用水点张贴节能宣传标牌,在机关各部室坚决执行“限塑令”,推广和使用高效节能灯具和办公设备。针对新购置设备情况,考虑设备功能的同时,必须强调节能功耗。如空调购置节能空调、生产及办公区电灯使用节能灯等。电梯使用严格按规定时间停运,上下班关闭电脑、电灯等电源,形成良好的节能氛围。同时,对本单位办公楼宇实施了绿色照明改造,通过实施项目可实现年节约电量44.95万千瓦时和年节约电费40.64万元。
完成国家需求侧考核指标
2012年,玉溪供电局完成节约电量3 328.8万千瓦时,节约电力0.796万千瓦;2013年完成需求侧节约电量3 253.407万千瓦时,节约电力0.876万千瓦,均达到云南电网公司分解下达的需求侧节约电力电量两个“千分之三”指标要求。
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通过***府专项资金及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完成实施了“玉溪汇溪金属铸造制品有限公司节能改造”项目,年节电量约为324万千瓦时;通过***府专项资金及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与云南澄江龙凤磷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1×2MW余热发电项目合同”,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建设,正在调试和试运行阶段,待项目验收正式运行后,年节约电量约为1 200万千瓦时。
工业节能诊断工作计划篇2
一、中小企业财务诊断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财务诊断涉及企业经营发展的内、外部经营环境和企业财务的运作活动,因此,财务诊断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全面而系统,应遵循如下原则:
第一,科学性与客观性相结合。财务诊断有一套严格、科学的程序与方法,诊断过程中必须始终按科学程序和方法进行。财务诊断的客观性是科学性的前提,而科学性则是诊断措施有效性的保证。财务诊断失去针对性和有效性,就不可能被企业接受,也就不存在诊断成果。另一方面,企业涉及范围广,行业差异、环境差异、管理差异、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差异大,这就要求财务诊断指标的设计必须适应其经营管理特点,力求简捷、适用、重点突出,以适用于不同企业的要求。
第二,全面性与针对性相结合。财务诊断指标的设计应将企业内部、外部环境与财务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从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角度进行财务诊断指标的系统设计,整个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地反映企业的发展状况,同时还要合理确定内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以及财务活动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将整体诊断与局部诊断有机结合起来,使诊断更加切合企业的现状与现实需要。
第三,可比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企业财务诊断指标的设计对被诊断企业和诊断者来说都是切实可行的,遵循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该原则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诊断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尽可能简明易懂,繁简适当,便于数据收集,适合行业间的比较,强化其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诊断指标体系的设计应符合企业的特点,在经济上是可行的;三是整个诊断指标体系的评分方法和各项指标的计算要简便、科学,便于实际诊断操作。
第四,灵活性与协调性相结合。企业所处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以及经营管理活动的情况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企业在发展的每个阶段可能存在或潜在的财务问题各不相同。因此,在设计企业财务诊断指标体系时应遵循灵活性原则,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企业对财务诊断指标进行适当的调整,并随时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二、中小企业财务诊断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根据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及建立财务诊断指标体系的原则,借鉴《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应该从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和财务活动三个方面构建中小企业财务诊断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中小企业财务诊断的内容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在具体应用上述指标体系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四级指标进行调整,但基本出发点应定位于“以企业战略诊断为导向,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诊断为基础,财务活动诊断为核心”。如果是上市公司,则应在上述四级指标体系中增加与上市公司经营有关的指标,如每股净资产、市盈率等。
三、中小企业财务诊断指标体系应用
中小企业财务诊断的有效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运用指标体系进行财务诊断时必须加以考虑。
一是财务诊断指标体系运用的前提条件。企业财务诊断的关键在于财务信息质量和财务报表的有效性。财务诊断是根据真实有效的财务报表资料开展的,所用数据大部分都来自财务报表,所进行的关于企业的逻辑判断都以财务报表的真实有效为前提,因此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关系到财务诊断的质量,而虚假和无效的财务报表可能使财务诊断得出不准确甚至相反的结论,从而使财务诊断形同虚设,误导企业相关利益人作出错误的决策,扭曲了财务诊断的本意。同时,会计***策选择的一致性也直接影响到财务诊断的可靠性。
二是财务诊断指标的赋值问题。财务诊断指标赋值是量化评价的基础,由于诊断指标构成的多样性,指标赋值的合理性也影响到财务诊断的质量。诊断指标的赋值要注意社会认可度,对指标体系中多数可由国家(或行业)统计年报(或年鉴)中查得的数据,可以直接赋值;对一些相对比较指标,可利用已有公式或建立新公式先计算后赋值;对指标体系中无法获得精确数据的个别指标,可采用专家定性对比分析,按等级进行赋值。
三是财务诊断指标间的权重分配问题。在中小企业财务诊断过程中,诊断指标间权重值的确定,往往体现出使用者对该指标地位的理解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主观性,对诊断指标系数的把握程度也会影响到财务诊断的有效性。
四是财务诊断指标的灵活运用问题。企业财务诊断是一项综合性评价,反映的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水平,并不能实现对财务安全的全面预警和控制,也不能排除因某一方面发生严重问题而使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因此,在财务诊断的基础上,还需要对诊断结果进行必要的敏感性分析,确定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薄弱环节以及内、外部环境状况的影响程度,进而提高财务诊断的有效性,帮助企业改善财务管理和经营活动,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
企业税务诊断初探华南理工大学 曹晓丽 陈锦华 陈海声 邓燕琴 税务诊断是财务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财务诊断是以防范、控制风险和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因此,作为其重要内容之一的税务诊断也应该贯彻这一研究方向。税务诊断应定义为:以企业税收利益最大化和合理控制税务风险为目标,依据国家税收法律的有关规定,对企业的税务筹划空间和涉税风险进行科学评估,据以挖掘出有效降低企业整体税负和税务风险途径的一种管理手段。本文对于税务诊断的定义与以往诊断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以往的诊断理论研究往往侧重于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而本文则将税务筹划列入税务诊断之中,使其帮助企业积极寻找降低自身税负的空间,从而加强税务诊断的实用性和发挥更为积极、主动的作用。 一、税务诊断原则及内容 为使税务诊断达到预期的效果,诊断时必须遵守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税务诊断必须依照税法及相关经济法规进行。如果税务诊断中应用的筹划方法和风险防范措施与税法相违背,不仅不能提高效益、控制风险,反而增加了企业的税务风险。因此,合法性是首要原则。(2)成本效益原则。一方面,税务诊断必须尽量以较低的成本进行;另一方面,诊断的改进方案必须按照实施成本小于获得收益的原则进行取舍,这是保障诊断效益的必要原则。(3)客观性和科学性原则。税务诊断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是诊断措施有效性的保证。因此,税务诊断必须有一套严格、客观且科学的诊断程序与方法。在诊断过程中也必须始终按照这套科学程序和方法进行,以保证税务诊断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4)***性原则。进行企业税务诊断的人员,无论是外聘的诊断专家,还是内部人员,都不应受企业行***的制约和干预,而应该处于***地位,以便正确、客观地行使诊断职能。只有保持税务诊断的
***性,才能保证诊断结果和改进措施的客观、可靠。(5)针对性原则。企业税务诊断没有固定的标准可供参照。同样的“病症”,其***措施和方案却可能不同。税务诊断人员必须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和问题的特征来选择合适的诊断程序和***措施,这样才能使税务诊断更加深入、有效。
税务诊断作为对企业涉税业务及其处理进行诊断的系统,主要句括税备风除诊断和税各筹划两大功能模块,如***1所示: 税务风险诊断模块按照现状、成因诊断及应对这一思路设计,具体包括税务风险的现状诊断、成因诊断及应对措施设计三大子模块。其中,税务风险的现状诊断通过对企业的涉税业务、纳税情况等方面的分析,诊断出企业涉税处理出现异常的地方。税务风险的成因诊断则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税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产生税务风险的根源。具体来说,外部因素分析主要是对企业外部税收法律环境变化引致的风险进行分析,如税收实体法、征管法的变革对企业税务风险程度的影响分析等;而内部因素分析则从企业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企业税务工作制度和程序,以及税务筹划方案的实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企业税务风险应对措施设计将根据前两个子模块的分析结果,设计具体的风险应对和规避措施,将税务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而税务筹划模块则具体包括了税务筹划空间诊断、筹划方案与措施设计以及绩效评估三个子模块。首先,税务筹划空间诊断主要通过对企业的涉税业务、纳税情况及相关的税收***策等方面的分析,挖掘出可获取企业税收利益的空间。然后,筹划方案与措施设计子模块利用筹划空间分析的结果,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设计出提高企业税收利益的具体税务筹划措施。税务筹划绩效评估子模块可对企业原有的和新设计的筹划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从而进一步完善税务筹划实施方案,发挥税务筹划作用。上述税务诊断系统中的两大模块并不孤立,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税务筹划存在风险,因此涉税风险的评估与控制有利于降低因进行税务筹划而增加的税务风险,从而保证税务筹划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企业过重的税务负担也是导致税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税务筹划在减轻企业税负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风险。
二、税务诊断步骤及方法
由于税务诊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必须按照合理的步骤,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诊断。一项完整的税务诊断工作应包括以下具体步骤:(1)诊断准备阶段。即在税务诊断实施前对企业进行初步了解,做一些必要的组织筹备工作,包括明确税务诊断目的,初步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确定诊断工作日程和计划等。(2)诊断资料收集阶段。在税务诊断实施前,诊断小组应尽可能收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税务资料(如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资料),并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等加工处理,以形成完整的税务诊断基础数据资料。由于税务诊断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所收集的税务资料进行分析,因此该步骤在整个诊断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正式诊断阶段。这一环节是税务诊断的实施阶段。诊断人员需要在获取各种完备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客观、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诊断技术,对所获取的、经过鉴别的资料和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揭示税务活动内部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提出评价方案以及改进税务管理工作的途径、措施。通过广泛征求包括企业人员在内的各方意见以及成本效益评估,优选出可行性强、经济效果好的方案,提交诊断报告。(4)实施指导阶段。这一阶段是达到税务诊断最终目的重要环节之一。首先向企业决策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介绍诊断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及其相应对策;其次帮助企业制定实施方案的具体计划和措施;再次是有针对性地培训企业管理人员和涉税人员;最后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跟踪,适时对方案进行合理的调整、补充,使诊断方案更加有效。(5)诊断考核阶段。这是对税务诊断的效果进行检验的阶段。该阶段应重点收集诊断过程中相关人员的反馈意见,并据此对诊断的效果进行评价,以便不断提高税务诊断人员的服务质量及水平。
采用科学的税务诊断方法是实现税务诊断目标的关键。税务诊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一)定性分析法 税务诊断的定性分析主要是指税务诊断人员通过利用调查、询问等手段对企业的经营、纳税情况进行定性描述后,根据自身经验判断及相关法规的比对,找出企业涉税处理上存在的问题。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是问卷调查法,即通过专门设计的调查问卷来进行诊断。它将各个诊断项目具体化为相应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和访谈寻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填入问卷中,然后再对这些问题和答案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从中找出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具体的税务诊断调查问卷示意表如表1所示:
定性分析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执行简单、易操作,而缺点是对问题的探究不够深入,主观性强,对问题产生原因的推测可能存在较大的主观性。
(二)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是指通过利用指标体系、量化模型等客观的数量分析方法,对企业税务状况进行分析,以求找出其中存在的异常情况的方法,其常用的分析方法是指标分析法。指标分析法是指诊断人员在税务诊断过程中,通过对比同一纳税人不同历史时期相同的涉税指标和不同纳税人同一历史时期相同涉税指标的数据变化,诊断纳税人纳税行为的一种方法。指标分析法要真正在税务诊断中起到作用,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建立起科学的税务诊断指标体系。(1)目标性原则。在税务诊断有一个明确的诊断目标的前提下,指标的选择应有利于实现税务诊断的期望目标和效果,它要求指标体系紧扣诊断目标而建立。如果融入脱离税务诊断目标的指标,将对评价的效果和针对性产生极大影响。(2)针对性原则。指标的选择与构建应以企业的具体业务情况为基础,并能够针对其经营性质和涉及的税种的特点、范围来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3)层次性原则。指标体系的建立要有明确的逻辑层次关系,即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明确,上级指标和下级指标之间的层次关系要分明。(4)客观可量性原则。所选取与构建的指标要能够客观地反映所需的诊断信息,并且该指标应是可量化的,其量化依据应来源于企业客观的经营资料和数据,如企业的财务报表、纳税申报表等。鉴于不同行业或不同规模的企业其涉税业务情况和特点存在较大的差异,笔者认为税务诊断难以像财务诊断那样建立一种通用的诊断指标体系,因此,对于不同企业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税务诊断人员应依照其具体的税务诊断目标,建立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指标体系。***2是针对诊断企业税负是否存在异常变化和是否有足够的纳税支付能力设计的一个初步的税务诊断指标体系示意***。
注:①税负差异率=(企业税收负担率-行业税收负担率)÷行业税收负担率×100%
②综合税负率=(主营业务税金+所得税)÷销售收入
③总应交税金=应交税金期初余额+应交税金本期发生额
指标体系建立后,要对各指标的数值进行合理的标准化,再根据各部分的重要性,由诊断人员选择合理的方法研究确定相应的权重,最后将各部分指标加权综合,得到企业税负率和纳税支付能力方面的总体风险水平。而对于部分出现异常的指标,应该利用杜邦分析法的思想对其进一步分解和研究,以找出深层的原因,为税务诊断人员挖掘企业税务存在的真正问题提供“突破口”,同时为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及措施提供可靠具体的依据。***3为利用杜邦分析法对综合税负率进行分析。
综合税负率=(主营业务税金+所得税)÷销售收入=主营业务税金÷销售收入+所得税÷销售收入=(本期消费税金额+本期营业税金额+其他税种金额)÷销售收入+(收入项目金额-扣除项目金额)×所得税率÷销售收入
定量分析方法的优点在于对问题研究深入,分析手段较客观。但是,该方法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对其所运用的分析工具的科学性和适用性要求高,执行难度较大。
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都有着各自的优点,因此,在税务诊断中应综合运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首先,在税务诊断选案(诊断对象)上,应先定性分析后定量分析。因为定性分析的易操作性可以帮助税务诊断人员较快地掌握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税务状况,并通过访问调查手段使诊断人员进一步明确和缩小诊断范围,有利于定量分析中有针对性地建立诊断指标体系,从而找出异常的指标,使问题进一步具体化。其次,对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利用。综合分析并不孤立地看待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中发现的问题也许是导致定量分析中指标异常的主要原因;在定量分析中,出现的异常指标难以分解时,往往可以利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跟踪和深入分析,发现问题的潜在根源。最后,在税务诊断的两大功能分析中,税务筹划应以定性分析为主,因为税务筹划部分往往比较难以量化,需要分析企业的业务情况和税务特点,结合相应的税务***策提出筹划的措施和建议,因此,一般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而税务风险分析应以定量分析为主,由于需要考察企业本期税务的变化状况,就要将所需的税务信息进行量化后作出一个客观的比较,因此,一般以定量分析为主。
由于税务诊断是一项复杂且关系企业整体利益和风险的工作,因此,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在诊断人员选择方面,要挑选既精通税收法规,又熟练掌握风险管理和财务管理方法的人员。因为企业税务诊断是以税务工作为诊断对象,缺乏对税收法规方面的了解将难以胜任该项工作。同时该工作又要对税务风险进行控制,所以对风险管理和财务管理知识的掌握也十分重要。
工业节能诊断工作计划篇3
修井企业生产能力是由各种设备形成的,是企业生产重要的技术基础,为使企业创造安全稳产的良好环境,最终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必须加强企业设备管理现代化。设备管理是一门科学,在设备运转的的一生中,大体分为设备运行的初级阶段,正常投产中期运行阶段和后期连续运转三个阶段,设备在每次进行大修和中修后,也同样存在以上三个阶段的过程,经多年的实践和管理经验,每个阶段故障发生和预防又具有其规律性和特点。
二、修井设备故障发生规律分析
(一)投运初期故障的产生。设备经安装,最初投入运行后,虽已经过技术鉴定和验收,但初期故障总是不同程度的反应出来,少则一个月,多则几个月,甚至一年,其表现为:
设备内在质量方面:如设备的设计结构和性能、零部件加工、材料的选用缺陷,操作人员对设备结构、性能、特点的认识掌握和认知程度,以及现场操作人员误操作导致设备故障。
安装质量方面:设备安装质量是企业内部技术管理、人员素质、综合效能、计量检测手段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最重要设备安装人员的素质和实践经验,这是预防初期设备故障的重要环节。
工艺布置上的缺陷:由于布局不合理,他可能导致设备有形磨损的加快发展而造成设备的故障:有些时候因工艺上的问题使设备的工作性能和环境发生变化,也可导致设备严重损坏,这样的实例发生过多次。工作人员技术不熟练:现场操作设备基本的“四懂三会”没掌握,甚至不安规程操作,也是导致设备投产初期易出现故障的原因之一。产生这类故障的原因往往是由于误操作或违章的行为造成。
(二)设备正常运转中期的故障因素。在设备运行过程中,零部件经过一定磨合期后初期故障已基本排除,现场操作人员水平也逐步升高,并且基本掌握了每台设备的特性、原理和性能,故障率明显降低,即便如此,设备的运行还会出现新的问题,例如:
故障容易发生在易损件或该换却为及时更换的零部件上,因每台设备所有静、动零部件密封,轴承和磨损件都具有使用周期和寿命,运行中的中期设备已逐步接近此项指标。经过停车检修而更换的零部件之后,有些不配套,不吻合,尚处在磨合期,或发生装配错误,也会导致设备故障,甚至带病运行,这类故障也多处发生。日常维护保养不及时或工作质量差,设置异物不慎掉入设备内,造成突发性事故,缩短设备检修周期。一味追求高产,长时间超负荷、超温、超压临界状态下工作,也是导致设备出故障的原因之一,有时还酿成设备事故,设备运行初期,不易暴漏的设备缺陷,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有可能在运行中期暴漏出来,诸如非易损件的疲劳、复合应力的消耗、材料磨损、先天性缺陷的故障等等。
以上故障现象中,值得注意的是,故障发生除自身原因以外,人为因素占有较大的因素,建立必须的运行档案和维修台账,将各类故障原因消除在萌芽状态,保证长期安全、稳定的运行系统。
(三)设备运转后期常发生的故障。修井生产设备的运转后期进入了故障多发期,一方面设备经多年的运行和多频次大、中修的过程,零配件换件较多,如果检修水平跟不上或检修手段缺乏,加之主体周期性的运行磨损,设备已不能达到设计出力的水平,另一方面,长期处于运行状态下的设备,各部位间隙和损耗,即使是不常维修的零件,也因老化和疲劳而降低运行效率,这期间综合效能的降低,除磨损、老化现象凸显以外,机器各方面不确定的故障现象也多处发生,维修频率、耗材成本不断增加,甚至将考虑大修、更新或报废。
三、故障预防及维修控制措施分析
(一)故障预防及维修的技术基础。预防及维修的技术基础是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即在设备运行时对各个部件进行状态监测,掌握机器的状态,根据生产需要制定维修计划。它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诸如机械状态量(力、位移、震动、噪声、温度、压力和流量等)的检测,状态特征参数变化的辨识,机器发生震动和机械损伤时的原因分析、震源判断、故障防治,机械零部件使用期间的可靠性分析和剩余寿命的估计等,都属于机械故障诊断的范畴。
近年来,随着相关领域理论,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现代设备技术诊断学已经逐步完善起来,特别是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为设备技术诊断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设备诊断技术划分了很多的分支,诸如震动诊断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热温诊断技术,铁谱诊断技术,估算预测技术,综合诊断技术,诊断决策技术等。他们的实施包括几个主要环节,机械设备状态参数的检测,进行信号处理,提取故障特征信息,确定故障类型和发生部位,对确定的故障做防治处理和控制。
(二)应分步骤逐步实施。故障预防及维修的实施首先要求设备管理人员掌握尽量多的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使用技术,成为掌握现代检测技术、诊断决策技术等。他们的实施包括几个主要环节;机械设备状态参数的检测;进行信号处理,提取故障特征信息,确定故障类型和发生部位;对确定的故障做防治处理和控制。
(三)应按装置和设备的作用和影响要求,划分级别,做好实施规划。一句企业的生产特点设备重要程度和检测代价对设备确定恰当的检测方式、检测部位、检测周期。对不同设备实行不同等级和内容的预防维护措施。一般情况下,按设备和对生产量、产品质量、产品成本、维修工作计划、相邻工序、安全与环保、维修费用的影响程度确定其重点。再按重点划分不同的管理等级,按等级制定不同的标准。
(四)故障预防及维修技术实施控制。在技术实施方面,涉及到各类机电设备的原理、结构、运行条件、性能、各类测试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检测诊断技术、信息的组织管理技术和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等多学科的综合技术,因此它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要根据各种信息作出决策,进行总体平衡,从而达到从计划、实施、检测信息反馈、分析到总结归档的全过程管理。这样一个技术实施要有全国人才的管理做基础,通过一个完整的组织机构做保障,对于一个大型企业,面对成千台设备可以实现维修科学化、费用经济化。同时设备诊断技术必须在设备寿命周期的全过程中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如果仅仅实在设备寿命周期的全过程中的某一个特定时间,或只抓住某一个特定的故障和异常,就想作出对症的诊断是困难的,或者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因此,要依据设备的综合管理理论,把设备的全过程作为诊断技术的应用范围。
工业节能诊断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机械;故障诊断;维修工程;管理
Abstract: the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fault diagnosis is a kind of know and master the equipment in the state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determine the whole or local is normal or abnormal, early detection of the failure and the reason, and can forecast faul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technology. Popular said, it is a kind of "doctor" for the device of technology, here said the "equipment" means equipment and some electrical equipment. During operation of the operation condition during monitoring, analysis and diagnosis, more and more get the attention.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fault diagnosis, and the research of mechanical maintenance of management.
Keywords: machinery; Fault diagnosis; Maintenance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中***分类号:Q9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日益获得重视与发展,随着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发展,机械设备工作强度不断增大,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设备更加复杂,各部分的关联愈加密切,往往某处微小故障就爆发链锁反应,导致整个设备乃至与设备有关的环境遭受灾难性的毁坏。这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危及人身安全,后果极为严重。对于机械设备管理来说,设备维修管理越来越趋向现代化,设备维修管理现代化,就是在维修管理工作中,逐步用定量的客观推理的管理方式补充和代替定性的直觉判断的管理方式。在管理过程中,决策者往往必须在复杂、动态和不确定的情况下,从许多行动方案中选择一项最优的可行方案。
2机械制造业故障诊断分析
机械故障诊断是机械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简称,它是识别机械设备运行状态的一门科学技术。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设备大型化、自动化、复杂化的程度日益提高,生产依赖设备的程度也越来越大,因此,设备的任何故障都会给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机械故障诊断研究的内容包括状态监测、状态识别、状态预测以及故障诊断与处理对策等几个方面。
诊断过程:1)信息采集。信息采集即指按不同诊断目的将最能表征设备运行状态的信息,用传感器转变为电信号(状态特征信号)。2)信号处理。信号处理指排除混入状态信号的干扰信息,并对它进行适当处理,提取最能反映设备状态的特征参数(诊断参数)作为识别状态的依据。信号处理的方法很多,最基本的是:时域分析法和频域分析法。前者是对信号幅值随时间变化的特性进行分析,从中提取所需的特征信息供状态识别使用;后者是对信号的频率结构(不同频率组成的幅值和相位)进行分析,从中提取所需的特征信息供状态识别使用。3)状态识别。设备故障诊断过程:状态识别是指将得到的诊断参数值与档案库的标准值进行比较,按一定判别准则。
故障监测、诊断技术分类的方法很多,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按监测信息与诊断对象的关系分类按监测信息与诊断对象的关系分为直接诊断和间接诊断。1)直接诊断;直接诊断是根据诊断对象本身的信息(一次信息)变化,直接判断诊断对象状态的方法。监测轴承的间隙、齿轮齿面的磨损、轴的疲劳裂纹和变形量,可根据这些信息的变化,判断轴承、齿轮和轴的状态都是直接诊断。由于受设备结构和条件的限制往往很难进行直接监测,难以取得一次信息,所以一般都要采用间接诊断。2)间接诊断;间接诊断是监测运行中设备的温度、声音、振动等二次信息的变化判断诊断对象状态的一种方法。间接诊断的依据一般是综合信息,但用综合信息来判断诊断对象的运行状态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例如采用油温度诊断轴承的运行状态,在判别时就可能出现误判或漏判的错误,因为影响油温度的因素不仅是轴承的运行状态,还有室温的高低,油量的多少和散热条件的变化等诸多因素。因此,根据综合信息提高状态识别的成功率,在故障诊断领域是一个深受重视的研究课题。
3机械维修工程管理的实施问题
在维修工作中,研究机械设备故障的目的是查明故障模式、追查故障机理,以减少机械设备故障的发生,提高机械的可靠性和有效利用率。同时,把故障的影响和结果反映给机械设计和制造部门,以便采取对策,提高其可靠性。对于维修工序的管理也是有大的意义,下面简要介绍机械维修问题的管理问题
3.1维修信息管理
维修管理信息是指对维修有关的数据资料进行收集、分类、处理、登记、储存、检索、总结和传递的一整套工作程序。这里的有关数据资料,不但包括反映事件完成情况的各种实际数据资料,并且也包括事件可能发生情况的各种预期数据资料(如预测、定额、标准、计划、预算等)。从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来看,它经历着一个从只处理实际数据资料、进行事后分析的反馈式信息系统,向对各种预期数据进行处理,提供各种计划方案进行事前决策分析的前馈式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信息系统输入的是资料,经过处理、输出的是信息。现代维修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可分为人机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所谓人机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信息系统,信息的解释要依靠管理人员,故人的作用是主要的。而人工智能系统则是高级形态的信息系统,它是模拟人的行为,利用程序本身来修改程序,使输出结果近似于人的智力活动放能。如我国近几年正在研制的机械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就是属于人工智能圣统。
3.2维修计划管理
维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编制维修计划,合理的维修计划有利于合理的安排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并能缩短修理停歇时间,减少维修费用和停泛损头。所以维修计划是搞好维修管理、增强预见性、减少盲目性的有效措施。维修计划的目标是以最低的资源费用使机械设备能在规定的寿命期间内,按规定的性能运行,并达到最大的可利用率。维修生产与产品生产不同,它受机械技术状态、作业安排、意外故障的发生以及维修资源的供应情况等条件的制约,往往给维修计划的制订带来许多困难,因而,维修计划比产品生产计划更具有随机性,不均衡性和复杂性.
3.3维修质量管理
3.3.1维修配件的质量控制。在零部件换修作为机器维修主要方式的今天,配件质量已成为影响维修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首先应抓好配件质量,对于提高机器的维修质量,将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具体措施是:1.选择最好的供应单位2.外购配件质量控制.(1)样品质量检验在签订供货合同之前,供应单位应向维修企业提交样品。 (2)成批配件的质量检验维修企业接收外购配件时,必须进行检验,以确保进厂配件符合质量标准。
3.3.2维修过程的质量控制:1.以预防为主的质量。控制维修过程的质量控制应以日常预防为主,加强维修工艺的管理,即制定正确的工艺标准和完整详细的作业规程,以使操作者在作业过程中有章可循。2.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抓维修过程的质量要从关键工序入手。因为维修质量不好,并不是所有的工序质量都不好,往往只是某几道关键工序的质量不好。比如说,勺机器主要性能、寿命、安全性有直接关系的工序,质量不稳定、返修率高的工序,经试验或用户使用后反馈意见大的工序,对后续工序质量影响大的工序等均是此类。
3.3.3维修过程的质量检验。质量检验是控制维修质量的重要手段:在维修过程,必须安排相应的质量检验。检验是依据技术标准,对配件,总成、整机及工艺质量进行鉴定验收。通过检查验收,,不合格的作业不转序,不合格的总成不装配,不合格的整机不出厂。总成或整机装配的末道工序均被视为检验的重点。在这些重点环节应设立检验点,由专职检验人员把关。
4结语
目前,可靠性与维修性已成为产品设计,制造,使用,维修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维修工作本身,从具体技术到组织管理,都受到产品的可靠性与维修性的影响,并直接制约维修的质量,效率和经济指标。如何对机械进行故障诊断和维修成为机械使用过程的一项重要的课题,对于机械的性能和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机械制造业,如何制造出好的机械制品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机械的故障诊断和维修工程变得异常重要。
工业节能诊断工作计划篇5
1 资料与方法
我院门诊设有22个科室,现对2006年1~12月内科等12个较大的专科分别进行分析,其余的10个小科室合并为“其他”科室一并分析。本研究分别就月份、季节对门诊量的影响,门诊病人就诊构成,急诊死亡原因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门诊各专科全年门诊量对比分析:我院2006年全年12个门诊主要科室门诊量排序依次为:内科、急诊科、儿科、妇产科、外科、口腔科、耳鼻咽喉科、皮肤科、眼科、中医科、传染科、肿瘤科,尤其是内科、儿科、妇产科,门诊量大大超出其他专科,提示我院目前门诊就诊病人以内科、儿科和妇产科病人为主。急诊就诊病人经分科统计,前3位排序是内科、儿科、外科,提示急诊就诊病人是以内科、儿科、外科为主。我院2006年的急诊量达到78 467人次,在主要科室门诊量排序中高居第二位,显示了急诊工作的重要地位。月份门诊量首位是11月,其次是5、4、8、6、12、9、7、3、1、2月,从中反映出门诊就诊高峰在夏、秋交接的11月,春、夏交接的4、5月。和1月、2月为病人就诊淡季。
2.2 季节对门诊量的影响:根据本地气候变化的特点,将一年四季按实际天气情况划分,春季按3~5月统计,夏季按6~8月统计,秋季按9~11月统计,冬季按12月至次年2月统计。
从季节门诊量统计可以看到,全年门诊就诊高峰期在秋季,其次是春季、夏季和冬季。不论是在高峰期的秋季,还是春季和冬季,均以内科、儿科和妇产科病人最多,而夏季就诊的病人排序则小有变动,内科、妇产科、儿科,妇产科排在了儿科前面。一年四季的急诊就诊病人是以内科、儿科和外科居多。我市地处南方,根据当地气候特点,春、秋两季均处在明显的季节交换期,两季的过渡期短,气候情况变化较大,老人和儿童的适应能力差,是当地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好发季节,急诊外科的病人多与本地的交通安全、道路状况以及劳动安全保障重视程度有关。
2.3 门诊病人就诊构成情况:将全年门诊就诊病人按构成统计,急诊78 468人次,构成比为14.1%;普通门诊160 745人次,构成比28.9%;专家门诊317 360人次,构成比57.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本来扮演主角的普通门诊渐渐地淡出,从2000年的48.9%逐年下降至2006年的28.9%,在几年间下降了20个百分点;专家门诊就诊病人逐年上升,从2000年的36.0%上升到2006年的57.0%,升了21个百分点;急诊就诊的病人在缓慢下降,从2000年的15.1%缓慢降至2006年的14.1%,几年间还出现了波动。门诊就诊病人的结构变化,充分反映群众对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方便、灵活的就医需求动态。
2.4 急诊病人死亡原因:我院2006年全年急诊死亡病人126例,平均每月达到10.5例。按月份统计,急诊死亡人数最高的月份是1月,高达25例;其余超过10例的月份从高至低依次是12月(15例),5月(12例),2、6、9月(11例),4月(10例)。从死亡原因统计前5位:急症43例、创伤41例、多器官衰竭29例、脑血管意外5例、晚期恶性肿瘤3例。其中:急症死亡的主要死因是猝死,外伤死亡的主要死因是重度颅脑外伤、全身复合伤、电击伤和溺水等,多器官衰竭的主要死因是老年病人及一些全身性疾病的晚期,脑血管意外的主要死因是脑出血,恶性肿瘤的主要死因是晚期病人全身衰竭。
3 讨论
3.1 结合病人就诊特点,制定科学工作计划:根据以上资料所显示的门诊量特点和病人就诊流向,充分利用门诊部现有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加强工作的计划性,阶段性对工作进行灵活安排和调整,适合门诊病人就诊动态变化特点的需要,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科学效能。加强门诊病人就诊高峰期的管理,在高峰月份和高峰季节要保证足够的人员在岗,避免工作人员在高峰期休假离岗,控制医护人员外流,对一些可调节时间的假期,要尽可能安排在门诊淡季。保证门诊量大的科室的医护人员足够在岗,满足医疗工作开展的需要。每天可以根据门诊不同时段病人就诊量的情况变化,实行弹性排班,采取灵活的工作方法和安排劳动力。实行无假日门诊,增加正常门诊时间,保证节假日医生的坐诊人数以及挂号、收费、药房、辅检查科室的在岗人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改变,急诊科还要更多地适应市场,打破以往单一的急症救治框框,兼顾特需人群,为病人提供更方便、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另外,要建立良好的门诊秩序,优化就诊流程,加强导诊咨询,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方便病人、服务病人。
3.2 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门诊工作质量:门诊管理工作要跟上医院管理工作发展步伐,提高信息化管理程度。加强和完善挂号、候诊、划价、交费、取药等窗口的电脑化管理,减少窗口排队和病人的等候时间。逐步过渡到从病人挂号开始到最后的取药和***实行全程的电脑程序管理,使门诊工作的管理手段和服务水平得到质的飞跃。彻底缩短病人候诊、交费、取药等窗口的等候时间,减少“三长一短”现象,提高门诊工作效率和病人的满意度。
3.3 树立品牌优势,提高竞争能力:根据本市病人对名医专家需求高的特点和本院名医专家、重点专科、特色专科的具体情况,进行广泛的宣传,在本市及周边地区形成有效的影响力,吸引病人。另外,要确保名医专家的坐诊人数和诊病质量,保证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医疗业务的开展,不断开创新业务,突出拳头产品,形成具有本院特色的专家和专科优势,提高医院竞争能力。
工业节能诊断工作计划篇6
关健词:设备;信息系统;管理
中***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为设备诊断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设备诊断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从点检、数据采集器、运行状态***监测发展到了监测诊断系统集散化、网络化、智能化,不仅能够提供设备运转的机、电等信息,还可提供生产运行的多方位信息,形成了设备运行信息系统,它不仅应用于设备管理,还可应用于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管理。从而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不可替代的子系统。
一、设备故障诊断是设备管理的重要内涵
1、设备是工业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工业企业中设备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设备状态的良好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个基本条件。尤其在大型企业中的重点设备更是设备管理的重点。这些设备具有大型化、专用性、唯一性等特点,并且价格昂贵,显然重点设备的管理是企业生产的保障,有了生产保障,才能产生产品,才有销售收入,才有新的资金投入。因此,设备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环节。
2、设备故障诊断是现代化设备管理的重要内涵
传统的设备管理工作有着完善的管理办法。同时具有完备的保障体系,配备着管理、专业技术、维修等各方面人员,储备有完整的备品、备件供应、库存制度,还有合理的技术改造计划等,以保证不断提高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但是所有这些办法的形成仅基于设备的设计能力和使用年限、多年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晶,很显然在上述的因素中绝大多数是间接的结果,统计数据多为日报、月报及事故报告单,连续性差,即时信息缺乏,给生产经营决策和事故分析带来难度,而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则基于即时信息基础上的及时准确的分析技术,通过它可以将设备运行的动态信息实时、准确、完整地进行数据化收集、整理、存贮并且可通过网络将其变成公共信息供有关人员及时参考,这样会使设备管理工作提高效率,实现信息的连续性,保证数据的精度。
3、状态监测是故障诊断技术的基础
计算机在设备状态监测系统中得到应用以来使状态监测系统的各种信息量大幅度增加。主要特点,首先是数字化、可存贮、可传送;二是包含内容越来越广泛;三是通过监测可以派生出用于其他管理方面的数据,也就是已经成为一个设备运行信息系统,它既可用于监测设备运行的动态信息又可为管理工作提供数据。
故障诊断是在设备运行信息汇集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提取各种特征参数进而识别设备状态的技术,如果要推广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就要建立完整可靠的设备运行信息系统。
二、设备运行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设备管理
企业的设备管理通常是一种静态管理,日常管理是报表、折旧、制定维修计划到期报废,维修制度是定期大、中修,出现故障突击维修,维修期间全线停车,造成很多的人、财、物的浪费,也就是说设备维修制度以治为主。随着设备运行信息系统的应用和故障诊断技术的开展,改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推广预知维修制度,以防为主,防患于未然,不仅可以提高设备使用率,还可以降低设备使用成本,从而实现增收节支。
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积累,故障诊断专家将对设备及重点部位进行趋势分析、寿命评估、故障预报,并提出维护意见及备件需求等方面报告,科学地管理设备,科学地使用设备。
2、生产管理
生产过程的控制与设备的运行是不可分割的,设备的有效运行时间,与产成品的数量、能源与物资消耗等因素的调动是生产调度的重要环节,因此及时掌握生产过程的数据和设备运行情况。据此来安排生产、计划控制生产节奏,使其达到最佳运行过程,做到高产低耗,是我们生产管理的目的。
设备运行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提供设备运行的物理数据,而且还可以经过分析计算得出有关生产的统计数据,为生产管理提供科学的手段和依据。
3、技术管理
工业企业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新产品开发,工艺改进和技术改造以及引进项目的论证等工作。而工艺改进又是最基础、最基层的工作,它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产量和物耗。而工艺改进多数是通过设备来进行。经过改进的工艺需要在生产中试验,通过试验的结果再进行调整,以使其达到最优化,这时就需要及时精确掌握生产过程各阶段的数据,非常重要。
设备运行信息系统可以分段,高精度实时地记录这些数据,供技术人员参考,并可重复工作不间断监测,这就可以为技术人员的工艺改进和新产品试制工作提供极大的方便条件,同时减小了费用还缩短了时间。采用最佳工艺为企业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因此,对工艺参数的监测、分析、改进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挖掘设备潜力,增收节支的一个有效的科学手段。
4、其他管理
一是在库存管理方面。新设备和运行状态良好的设备的维护费用和备件库存与老旧设备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及时掌握设备的运行信息可以合理地安排备件的库存和外协加工等工作。科学合理的计划安排,可以减少场地占用,增加资金的效率,也可以缩减盲目的备件采购。
二是人员组织方面。企业生产过程中维修人员是不可缺少而又不直接参与生产的一支队伍,如果根据设备运行信息系统和故障诊断系统的数据和分析结果编排经常性、有针对性的动态维修工作,加强预知维修,既可以提高维修工作的效率,以减少突击维修工作量。这样在保障生产的同时缩小维修人员队伍编制,又可减少了突发故障影响生产时间。
三是资金的使用方面。企业的设备大、中修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有着周密的计划安排和重点的资金保证,并且是笔巨额支出。由于对设备运行信息的掌握不尽科学、直接,这样就使大、中修计划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无形中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支出。如果能够通过设备运行信息系统掌握设备的直接数据,分出轻重缓急,有节奏地安排预知维修,节省时间减少支出将是其产生的必然结果。
三、设备运行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设备运行信息系统的组成
大型工业企业中对设备种类,产品品种等实行分级管理,企业应开发并应用集散式设备运行信息系统,在设备管理和故障诊断工作中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设备运行信息系统是由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和主计算机组成的。针对每台设备的若干个信息设置一单片机级的数据采集器,实现数据采集。
2、设备运行信息系统的应用分级
(1)应用级。应用级是一个设备子系统,由传感器和下位机组成。主要任务是完成物理变换、数据采集,显示控制和报警,然后将数据传递至上位机,它将直接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并用于指导维修。
(2)综合级。综合级是一个车间管理子系统,它是将车间内若干设备子系统的数据综合,并可直接访问单个设备子系统,经过数据的监测提出所辖设备运行状态及故障诊断分析报告。综合统计数据为生产调度,设备安排,技术管理等方面提供数据,为车间工作安排提供指导性依据。
工业节能诊断工作计划篇7
口腔科为了更好开展新的一年的工作,工作规划很重要,具体该如何制定计划呢?以下是整理的《口腔科年度工作计划》,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口腔科年度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根据卫生部关于“示范工程”的总体部署,在总结20__年优质护理服务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卫生部《关于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方案》的要求,以“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核心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加大优质护理服务推进力度,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探索建立优质护理服务的长效机制、绩效考核机制,为更多患者提供安全、专业、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制定本工作方案。
二、具体计划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院行动
1、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拟通过医院各级各类工作会议反复强调,加大宣传力度,争取一季度开通医院“优质护理工作网”便于全院员工及时了解和关心护理工作的发展。
2、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尤其进一步加大医院支持保障系统对护理的投入,如电子医嘱在年内全面铺开、口服药物单包装发送的逐步推进、供应中心包揽病区所有原代消毒物品的供给等,实现全方位的将护士还给病人,用全院之力共创优质护理服务。
3、护理人员是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的主体。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统一培训,在去年二次全院交流的基础上,年内进一步做好及时总结。继续以全院交流形式发挥护士在推进责任制护理开展中的所想、所为,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二)稳步推进、扎实落实、重质保量
1、有计划、有步骤稳妥地铺开优质护理病房数,力争20__年底全院优质护理病房覆盖率达到80%以上。积极推进优质护理活动向门诊、急诊、手术室等其他科室延伸,只要是护士岗位、只要有患者的需求,我们的理念是“一切为了病人”如:倡导门诊护士的耐心与热情服务;强调手术过程患者安全第一;强化急诊护士过硬的预检、分诊、急救与应急技能等,让优质护理服务遍及全院。
2、在试点病区成功的基础上,逐步将优化的护理模式及成功的经验向全院推广:健全责任制岗位职责、扁平化分病人的排班模式、以病人为中心集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沟通和健康指导为一体的工作流程等。
3、以卫生部“优质护理医院/病区评价标准”为参考依据,制定我院优质护理病房评定标准:除常规质量考核外,应增加合理实施排班、临床服务体现专科特色及突出护士对患者了解的程度、护理措施的落实、护患沟通等实质性护理项目的评估细则。
4、以各护理单元的病人工作量为前提,兼顾并尊重护士意愿,用好、用活、用足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完善护士技术档案管理和分层管理模式。
5、完善绩效考核体系。一季度重新修订完成以不同岗位、不同风险、不同工作量、病家的反馈等综合测评结果为依据的考核方法。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质多得的合理分配原则,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6、利用自行设计的住院病人对责任护士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表和病区医生对责任护士满意度的调查表。加大对患者反馈的力度并尽力缩小内部反馈的水分。如:住院期间的护士长不定期反馈、护理部每月的有计划反馈、护理部每季抽样信访反馈。改变反馈的方法如:护理部人员穿便服反馈、聘请院外第三方(在校大学生等)反馈。建立各护理单元病人满意度档案,用直观的***标形式动态反应满意度的变化曲线,以便细化分析及时整改。
(三)夯实基础、注重专科、齐头并进
1、立足专业发展,深化优质护理内涵。完善、健全临床护理工作规章制度、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及标准。在去年已完成3本“优质示范工程”患者健康教育配套系列手册的基础上再完成《特殊检查前后的护理》、《住院病人饮食指导》。
2、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方法,如:智力竞赛、小试卷、晨会提问等来巩固广大护理人员对责任制护理及核心制度、健康教育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
3、遵循“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将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有机结合,通过包干制的基础护理落实过程,广泛接触病员进一步落实专科护理措施,借助专科护理内涵,提升基础护理品质。在年内的分级护理质量督查中充分体现基础、专科、人文护理的内涵即服务、质量、技能的综合评估。
4、将护理安全贯穿于优质护理的始终,关注重点环节、重点部门、重点对象的流程管理,注重质量、注重细节。强化安全意识、运用科学手段持续质量改进、开展循证证据临床应用工作。
5、加强专科护理队伍建设。借助内外合力加大对重症监护、急诊、手术室、血液透析等专科人才的培养。整合医院的优势,加大辐射力。
6、进一步顺应医院发展,提高对患者的服务质量,重视学科新业务、新技能的学习、总结和提高。
(四)适时总结、弘扬先进、鼓励创新
1、在我院获得上海市护理质控中心“护理表格式书写”改革成果奖的基础上,在全院范围内鼓励创新,发挥护士潜能改革现有的护理用具和护理工作流程包括与护理工作相关的设施和习惯模式。借助小革新、小发明、小改进,丰富护士工作内涵。提高对患者服务的安全度、舒适度,同时做到护理操作的省时、高效。
2、对护理服务中的先进病房和个人与每二年一次的校、市级“优秀护士”评选相结合,及时的鼓励和表彰。树立典型、总结经验。及时宣传、推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口腔科年度工作计划2
为了进一步加大医疗质量管理力度,注重医务人员素质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成立医疗质量督察小组:分内科系统、外科系统、门诊、医技等小组,负责规范、督察全院临床、门诊、医技等科室任何与医疗质量有关的各项工作。
(一)临床科室
重点抓病案质量(包括现住院病案、归档病案)、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患医疗差错和事故等,组织医疗质量督察小组讨论制定检查评比细则及奖惩制度。
1、病案质量:严格按《__省病历书写规范》(__年修订版),对住院病历、病程记录及其相关资料的书写提出进一步的规范化要求。
①每月不定期组织督察小组下临床,分项检查现病历质量并做出评比。
②每3个月抽查归档病历质量并做出评比。
2、合理使用抗生素:依据石狮市医院__年9月编写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试行),督察临床医生是否合理使用抗生素。参照该书第三节“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评价”查看
①使用的适应症、禁忌证。
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原则。
3、抗菌药物***的疗程。
4、抗菌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5、联合用药与配伍禁忌。
3、防患医疗差错、事故及纠纷
①从既往的病历检查中发现电脑打印病历的许多漏洞与隐患,为了真实、及时记载病人的病情变化,规定入院记录、首次病程及手术记录等记录可由电脑打印,病程记录必须用钢笔书写。
②强调真实、准确做好《死亡病例检查登记》、《重危疑难病例讨论登记》、《抢救危重病人登记》及医师_本等项目记录。
4、科内组织诊疗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二)门诊部
1、进一步完善各科门诊功能,做好感染性疾病预检分诊。
2、设置、安排门诊部专家栏,公布各位专家的专业特长与出诊时间,方便病人就诊。
3、组织质控督察组讨论制定检查评比细则及奖惩制度。定期(1-3个月)组织督察组依照《__省病历书写规范》(__年修订版)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办法》(试行)查评门诊病历及处方。
(三)医技辅助科室
组织医疗质量督察小组讨论制定检查评比内容、方法及奖惩制定。
口腔科年度工作计划3
为提升门诊护士的服务意识,规范护士的行为,提高门诊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制定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尤其是口腔护理基础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门诊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更好地开展临床护理工作。
1、由于门诊大部分是低年资护士,计划主要从口腔护理基础培训开始,强化她们的学习意识,引导、关爱、支持、帮其至达标。
2、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制定出口腔护理各项操作流程标准与考核计划,每月操作培训1周后组织考核,并根据月培训重点出理论考试试卷并组织进行考试,要求讲究实效、实用。
3、制定转正护士考核标准,以便转正后能较快适应临床工作。
4、更新专业理论知识,积极参加医生的授课及业务学习。
5、鼓励护士学习口腔理论书籍,增强学习意识,不断探索进取。
二、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制度
护士组长、护士长经常深入诊室检查、督促、考评。考评方式以现场考评护士及查看护士临床操作配合、听取医生意见,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三、规范诊室管理(如诊室清洁整齐、各类物品的放置及保管等),制定临床护士管理规范及消毒室护士工作流程。
从护理业务水平、岗位职责、工作态度方面制定临床护士月绩效考核标准并于次月5号前公布,对表现较好的护士给予公开表扬,不足的人员给予指导与鼓励。
四、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工作:
1、操作中严格执行一人一用一消毒制度,要求护士具有个人防护意识,操作中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诊疗中出诊间拿公用设备或物品时应加戴薄膜手套,并将公用设备工作端(如美白仪、根测仪、光固化灯等)包好防污膜。
2、建立针刺伤、停电、火灾等应急方案放消毒室供全体护士学习使用。
五、公用设备定点放置、定人管理
为方便临床工作,门诊公用设备定点放置、定人管理,制定各项使用登记制度,责任到人。
六、注重护士礼仪与沟通的技巧,提高服务质量
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要求上班时间注重个人仪容仪表,平日工作中随时督查。计划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士礼仪。
七、做好新护士带教工作。
严格要求新护士并制定转正考核标准。临床新护士统一由护士组长进行带教,护士组长需定期向护士长反馈该护士试用情况,由护士长对其进行考核(理论试卷与实操)决定是否录用。
八、培养护士勤俭持家意识
培养护士经营意识,厉行节约,勤俭持家,做好诊室的小管家,避免材料的浪费,每月认真做好医生耗材的核算。
九、客观评定护士绩效
根据临床护士月绩效考核总分数客观评定其奖金点数,真正做到奖勤罚懒,奖优惩劣。
十、和睦相处,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不断加强医护,护患沟通、联系、协作,增进协调,处理好门诊医护导之间人际关系,为提高护理质量和管理提供有力的契机。每周定期开护士碰头会,反馈并及时解决临床各项问题,持续改进,使护理工作能有计划,按质按量完成。
附:1、临床护士月绩效考核标准
2、护士基础培训项目表
3、6-7月份护士培训计划表
工业节能诊断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110KV;输电线路;状态检修
中***分类号:TM421 文献标识码:A
1.推行输电线路状态检修的思路
1.1 制定状态检修“三步走”的发展目标
为确定状态检修的发展方向,加强工作的整体规划,根据企业改革发展实际,我提出了状态检修“三步走”的发展目标。第一步建立健全状态检修组织机构和相关制度、工作标准,实行以计划检修为主、状态检修为的检修管理模式,重点放***路状态检测数据的应用与分析上; 第二步持续推进状态检修模式,提高监测手段,合理调整试验和检修周期。 在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和装备资源、 搞好常规测试和测试数据的综合分析工作的基础上,不断采用相对成熟的检测新技术,提高对线路状态诊断的水平,逐步改变到期必修的传统检修方式,实现状态检修与计划检修相结合的模式。 第三步逐步完善各种监测手段,完善知识库,完善状态检修智能诊断系统,状态检修检修方式进一步优化,充分发挥状态检修的作用,实现以状态检修为主的检修模式;形成精炼、高效的检修管理模式。
1.2 建立健全状态检修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组织领导, 成立状态检修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监测诊断小组,实现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的分离。 状态检修领导小组由公司生产副经理任组长,全面负责状态检修工作的组织、决策和指导。 线路状态检修工作小组由线路工区主任为组长,负责根据技术监督数据、状态监测数据和设备性能检验报告,决定设备检修时间、周期以及项目负责人等。 状态检修监测诊断小组成员由线路专职、 技术员、班长、组成,负责提出状态检修建议,制定检修方案,编制检修计划,审查检修工艺,对检修项目实施监督、检查和验收。
1.3 制订完善状态检修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
与传统计划检修管理模式相比, 设备状态检修是一项更为科学、更为严谨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作保障。 为此,要制定设备状态检修管理标准、检修实施细则、状态诊断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 编制设备状态诊断标准、设备状态评定分级与检修策略等多项技术标准,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及时对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进行修订完善, 为推行设备状态检修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
2.输电线路状态检修流程
2.1 输电线路状态检修流程
输电线路状态检修是在对输电线路各种状态单元通过完善、先进的监测系统及其他途径获得各种状态信息后,进行状态诊断,依靠各种可靠性评估方法确定检修决策。
2.2 线路检修过程控制程序
制定科学的线路检修过程控制程序, 形成具有自身管理特色的状态检修管理模式, 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和自身管理特点,按照状态检修对企业管理过程控制程序的要求,对原线路检修过程控制程序进行调整和优化。 形成以计划检修、状态检修、事故检修、改进检修相结合的线路检修管理模式。 线路检修过程控制程序主要经过以下四个子程序形成闭环管理。
2.2.1 对线路进行综合诊断分析,编制检修建议书
线路诊断组根据线路巡检、状态监测、技术监督等工作情况对线路进行综合诊断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和季度检修评估结论,编制上报年度线路检修建议书,明确线路定期养护工作计划、线路检修建议及相关检修费用估算等事项。
2.2.2 制定科学合理的检修策略
按照“安全第一,效益至上”的方针,根据线路在可靠性、安全、费用及效率等四个方面的综合评估,将线路分为若干等级。 对应线路等级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检修策略。 通过对线路分级,制定检修方式,不仅能减少检修的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提高经济效益。
2.2.3 严格执行线路季度检修计划
线路检修部门根据线路检修管理标准、 质量验收管理标准,组织开展检修工作,并接受生产技术部相关专业的全过程监督检查,确保线路得到及时、到位的检修和养护。
2.2.4 进行季度线路检修评估
定期召开专业会,对照年度检修计划,对修前与修后线路运行性能参数的变化及状态,维护建议的执行情况、效果以及费用等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总结经验,查找差距,为制定新的线路检修策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实现状态检修的闭环管理。
3.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实施细则
3.1 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应修必修,修必修好,应试必试,试必试全”的原则,积极稳妥,慎重对待,杜绝漏试和失修,保证线路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3.2 根据目前线路现状,输电线路检修实行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相结合。 线路“状态”评估和确定的依据,以日常运行维护巡视、检修情况、设备正常寿命周期等为主,以***监测技术为辅。
3.3 执行本细则的前提是建立***路定期进行状态监测及运行质量分析的基础上,加强日常运行、检测、维护和技术管理工作,并及时落实各项反事故措施,在检测和运行中发现异常,应视情况及时进行检修。 并强调:对于带电测试工作(红外测温等)只能加强,不能放松,并严格按照规定周期进行。
3.4 输电线路状态检修以线路运行质量和检测为基础。 必须加强常规测试工作,坚持长期积累状态参数,建立相应的台帐和状态评估卡,定期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和评估。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检测诊断技术, 积极开发状态监测手段和新的故障诊断技术,不断积累经验,以指导状态检修工作。
3.5 加强检修的规范化管理, 不断积累线路状态参数,建立相应台帐和状态评估卡,充分利用现有的检测诊断技术,并积极开发新的状态监测手段和故障诊断技术,不断积累经验,以指导状态检修工作。 定期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线路每季度应进行一次状态评估。
3.6 加强线路管理,严把施工、验收、投运关,使线路有一个良好的初始状态。35-110kV 线路每 2 年应进行一次检修, 视线路状况确定大修或小修。110kV 新投线路,一年内应测零一次。 外绝缘水平未达到经审定的污区***配置要求, 应及时进行调爬, 并列入年度大修计划。 已运行 15 年以上的老旧线路,可视状况有计划地安排恢复性大修,并列入年度大修计划。 已运行 10 年以上的接地引下线和接地极,应计划有选择性开挖检查,以后每隔 5 年进行一次,并视开挖检查情况安排大修或小修。 线路外绝缘已达到经审定的污区***配置要求, 定期测量盐密已有 3 年以上的实测数据积累, 经部分线路试点后能提出指导清扫的控制盐密值,可按照盐密监测值合理安排清扫。 否则,对污秽严重线路或区段,应在每年雾季前清扫一次,必要时安排落地清扫。
【参考文献】
[1]高晶晶,赵玉林. 电网无功补偿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4,(05).
[2]陈乃仕. 现代电网防灾措施的构想[J].电力安全技术, 2007,(12).
[3]曾鸣,杨素萍,张峰,刘万福. 分散发供电与联网供电的经济性研究[J].电力技术经济, 2006,(03).
[4]程明. 新能源与分布式电源系统(下)[J].电力需求侧管理, 2003,(04).
工业节能诊断工作计划篇9
煤矿生产企业井田面积大,安全性要求高,管理部门不集中等特点,使得提升设备的管理存在管理内容单一、各部门间相对***,信息沟通不畅的问题,网络化的矿井提升设备管理方法可解决以上问题。该方法将先进的工况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融入管理,可以使提升司机与维护人员实时了解提升设备工作状态,面对复杂工况及时做出正确反应;可以为管理者制定维护决策提供更多更准确的第一手资料。现场总线、企业Intranet与Internet三网的相互融合为信息传递搭建了桥梁,使设备的异地管理成为可能,各层次管理角色从不同网络接口参与管理,缩短了信息传递时间。远程诊断专家的加入增加了提升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各层次人员均实时获取设备状态信息,直接参与设备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网络化矿井提升设备管理方法实施流程如***1所示。首先,通过***监测系统获得设备实时数据,结合人工录入运行维护数据以及历史检修数据形成设备信息的实时集成存入数据库,通过各种数学模型及数据挖掘技术,将原始数据分类处理为可供各种统计、趋势预测及智能诊断的数据集存入本地数据服务器,供不同需求用户调取使用。本地智能诊断系统与获得权限的远程诊断中心可提取原始数据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若设备运转数据在正常范围,则对设备运行状态做出评估并预测变化趋势,作为制定维护计划的依据;若发现设备故障,则应立即对故障进行诊断并提出维修建议。然后,管理人员通过诊断结果与运行状态评估制定设备维修/维护计划,审核后安排维修人员根据计划内容进行维修。最后,将每次维修中的设备状态参数、计划任务及实施记录反馈等整理提交至企业Web服务器,生成各种直观的统计,***表、趋势预测曲线与报表进行Web。基于此,笔者构建了网络化提升设备管理系统(IHMS)。
2网络化提升设备管理系统结构
网络化提升设备管理系统采用基于Internet的C/S与B/S混合架构,融合了基于C/S模式的设备监测与故障诊断网、基于B/S的本地及异地设备管理信息网,并提供接口连接煤矿企业ERP。多层网络融合使得IHMS既可作为一个***的管理应用平台供提升设备维护人员使用,也可以作为煤矿企业ERP的一个子系统供企业管理人员使用,此外,系统还可以作为提升设备远程***监测与诊断管理节点,与远程诊断管理中心进行信息互传,利用远程诊断管理中心的专家与技术优势,实现基于Internet的设备异地管理,同时远程管理诊断中心将诊断结果与维修意见传回现场,指导管理人员决策的制定与维护人员的操作。IHMS系统基于企业Intranet/Internet,结合现有提升设备管理的特点,建立了IHMS系统的结构,如***2所示。提升现场监测站由提升机、传感器、PLC、工控机与数据服务器组成,现场工作人员通过组态软件与浏览器实现数据的查询、浏览,设备***数据提取及动态数据录入等内容,***提取的监测数据结合人工离线录入数据构成动态设备数据存储于数据服务器,并在诊断服务器进行相应的诊断与分析,组态界面与数据通过Web服务器于企业Intranet与Internet。监控中心与调度中心等管理部门通过企业Intranet与现场进行信息传递,实现用户验证、数据查询及下发工单等功能。远程诊断管理中心采用数据库复制的远程传输技术获取现场数据,通过远程端Web服务器设备信息与更权威准确的诊断结果。终端用户可使用联网的计算机、手机与PDA等设备通过浏览器向各服务器发出请求,然后由各服务器执行相应操作,并将结果通过浏览器输出至终端用户,使各层次用户参与到设备管理中,实现设备的综合管理。系统结构满足提升设备网络化管理的功能及性能要求,且具备开放性与可扩展性,能够适应未来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的变化。
3网络化提升设备管理系统功能模型
网络化提升设备管理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实现煤矿企业对提升设备资料、运行、状态维护等设备关键生命周期进行全面的管理,并汇总形成满足不同部门管理要求的统计分析报告,为各级生产计划部门提供实时、准确、完备的设备信息,从而辅助管理部门对设备运行维修状态进行决策分析。提升设备及其相关管理部门通常存在地域分布广、职能差异性大的特点,且不同管理部门对提升设备运行信息的筛选分类、提取加工等阶段性处理的要求不同,因此系统总体上采用层级分布形态[13]。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弥补了地域差异造成的管理不便,为设备信息远程传递及异地管理提供了解决方案。在提升设备现场总线与企业Intranet的物理拓扑结构的基础上融入有线及无线的Internet,提出了如***3所示的网络化提升设备管理系统总体功能模型,主要包括设备资料管理、运行管理、维护管理及配件管理等功能模块。考虑到系统涉及内容的复杂性与动静态信息的交叉,功能模型采用IDEF0***分析建立。1)资料管理:以基本信息和***纸、文档资料为基础,结合运行、维护及更换配件等信息形成提升设备信息数据库,通过实时更新的数据库内容可以了解设备的各项技术参数及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运行及维护情况,为操作和维护人员提供经验与技术指导,为管理人员制定状态维修决策提供依据。管理的参与者主要为具备权限的管理人员,各项运行维护数据的筛选入库可以在全网(即现场、企业内部及In-ternet)进行。2)运行管理:通过***监测数据的自动存储与离线综合记录的人工输入记录汇总提升设备运行状态,对设备关键参数及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报表输出。由现场工作人员的经验结合故障诊断系统的智能诊断与远程专家的***监测与诊断,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预测,对设备故障进行报警与诊断结果的输出。管理的参与者主要为提升司机与远程专家,运行数据主要在现场总线传递,远程专家通过Internet获得设备运行数据并提供诊断服务,管理人员可在企业Intranet或Internet网内对入库数据及报表进行有限操作。3)维护管理:综合设备历史故障情况、运行实际工况、关键监测数据等信息,实现提升设备的突发故障维修与计划性状态维护,对维护计划的生成与实施、维护过程及结果的记录与报告实现智能化管理。管理的参与者主要为管理与维护人员,管理人员根据运行管理模块得到的设备状态预测与故障诊断结果制定维护或维修计划,下达工单并组织维护实施,并跟踪维护执行的全过程,维护工作经过运行验收与成本费用分析后,将维修记录信息录入数据库后结束。工单的下达与信息的记录运行于企业Intranet网内,并提供接口供外网进行有限操作。4)配件管理:通过建立配件库存模型实现对配件基本信息、订货、抽检、入库、申领、出库及报废等事务的管理。从运行管理模块获得的工况信息与从维护管理模块获得的配件消耗信息都可以为配件库存上下限的确定提供依据,管理的参与者主要为管理人员,通过对配件存储的合理组织,提高供应率,保障设备维护顺利完成,数据传递可在全网进行。
4网络化提升设备管理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网络化提升设备管理系统已在西山煤电集团马兰矿副立井进入实施阶段,融合了提升设备现场、企业ERP与远程诊断中心的各自优势,开发了一系列子系统完成提升设备的***监测、故障诊断与维护管理功能。在提升设备现场,开发了基于组态软件的***监测与故障诊断子系统,以及基于Web的设备监测与维护管理子系统。***监测与故障诊断子系统的任务是在前端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对提升设备各部件状态***监测,实时地获取设备的状态信息,对原始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及分析处理,实现运行状态的可视化、突发故障报警、历史数据查询、数据统计及打印报表等功能,为现场操作人员充分了解设备的实时工作情况提供帮助,***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主界面如***4所示。原始监测数据庞杂,不同工作人员所需要的获取的信息是不同的,针对管理人员对设备运行状况数据的需要,采集到的现场数据同步存储至现场数据服务器,并通过Web服务器以网站形式设备监测与维护管理系统至企业Intranet/Internet,管理人员无论是在企业内部或是任意地点,都可以通过权限认证后获得提升设备任意时刻的运行数据。设备监测与维护管理子系统除了向各层管理人员提供现场提升设备采集数据的查询与管理外,还兼顾了离线数据录入的功能。现场操作人员与维护人员将设备运行、巡检、维护和检修记录直接在浏览器端系统界面上输入,管理人员即可同步查询、保存及打印,缩短了运行维护记录的录入与审核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企业Intranet监测与故障诊断网系统示例界面如***5所示。提升设备现场的故障诊断受限于数据分析处理能力与专家知识的匮乏,较适合对突发故障报警与显见故障趋势的预测,更为复杂的故障诊断、寿命估计与状态趋势预测需要远程诊断中心的专家与智能故障诊断技术的支持。因此系统将现场原始数据中反应设备运行的关键信息提取出来,并通过现场的Web服务器采用数据库复制技术同步传输至远程诊断管理中心。借助中心的研究设施、技术与科研人员优势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进一步将处理结果传输回现场及企业ERP,并以网站形式于中心Web服务器。设备远程工况监测与故障诊断网系统示例界面如***6所示。系统通过相应的接口模块集成到企业ERP中,实现了企业层对现场设备的统一管理和维护指导。各子系统基于Internet的数据传输与共享融合为IHMS系统,搭建成为提升设备远程监测、诊断、维护与管理平台,各层管理人员无论身处集团公司、矿区、设备现场或是远程诊断中心都可以随时随地掌握提升设备的运行状态,并结合自身权限参与设备管理。
5结语
工业节能诊断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煤矿;煤矿机械;诊断;维护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煤炭行业的发展也上了一个台阶,煤炭产业由之前的粗放型发展逐渐步入自动化和机械化的时代,人工采煤的时代早已经过去,机械设备对煤炭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不仅提高了采煤的效率,更加提高了煤炭开发的质量。鉴于煤矿设备这么重要的作用,对设备的维护工作也十分重要。在目前的煤炭行业中,煤矿设备面临着高强度的工作,工作环境也比较复杂,在这样的情况下,设备的故障率也很高,设备出现了故障不仅会影响煤炭的开采效率,更有可能影响煤炭的安全生产,进而影响煤炭行业的发展,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要保障对煤炭设备故障的诊断和维护,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保证煤炭行业的良性运转。
1、现代化煤矿机电设备维护或维修类型
1.1预防性事故维修 预防性事故维修是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预先的维护与保养。首先,在设备运行阶段,需要针对不同的煤矿机电设备预先设计出煤矿机械应采取的维修计划以及所应用的维修技术类型,在设备运行过程中需要按照预订的维护计划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特定的周期性维护以及状态维护,从而能够有效保障煤矿机电设备始终保持最佳的运行状态,避免煤矿机电设备因零部件失效而出现不稳定的工作状态,降低煤矿机电设备的故障率。预防性事故维修能够有效弥补事后维修的不足,能够将设备的故障率降到最低,并且能够有效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可维修性。
1.2主动预防事故维修 主动预防事故维修不同于预防性事故维修的主要地方在于检测对象的差异,前者的检测对象是煤矿机电设备的运行参数,后者的检测对象是煤矿机械的运行状态。此外,二者的差别还在于检测的时间段,一个是故障出现之前,一个是故障出现之后,一个是故障出现之前的定期的设备保养,一个是故障出现之后的检修。这两种维修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中东预防事故维修在设备运行期间任何地方出现问题都要进行及时的维修,才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预防性事故维修则是对设备定期的检测和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少出故障,如果这种维修平时坚持的好,每次维护都做到全面的检测,就会减少主动预防事故维修的次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设备维修的成本。
1.3预知事故维修 这种维修是在机电设备发生故障之前进行的,对设备的故障进行检测,即使设备没有故障也要时常检测,如果发现故障及时修理,这就保障了机电设备不会出现比较大的故障以致于停工修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停工造成的经济损失。这种维修的优点就是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将损失扼杀在摇篮里,平时的维修费用远远低于重大问题发生而停工产生的损失。所以一定要坚持进行预知事故维修。
2、现代化煤矿机电设备诊断与维护技术的研究
2.1震动检测诊断技术
2.1.1简易震动诊断技术
这种技术是指通过检测机电设备运行中的震动情况,初步发现机电设备的不稳定因素,并进行相应的处理。简易震动诊断技术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主要是设备出现非正常运转的时候,它可以对设备进行诊断,让设备现则报警还是停止工作。它的工作原理是根据设备的状态参数诊断,如果发现参数异常就会出现反应,之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这种技术可以实现对设备状态的循环检测,利用监视仪器。
2.1.2精密震动诊断技术
精密震动诊断技术对煤矿机械运转过程中所发出的振动信号的特征进行分析,如根据振动信号的时域及频域绘制煤矿机械运转的振动特征曲线,根据曲线的变化情况对煤矿机电设备的故障原因进行诊断。精密振动诊断技术需要运用较为复杂的诊断分析仪器以及专业诊断设备。
2.2诊断设备温度检测及红外诊断技术
煤矿机械在运转过程中,由于各个部件相互接触、摩擦,固然会产生一定的温度,当某一零件出现故障时,必然会造成运转异常,进而会出现温度异常的情况。因而可以采用温度传感器以及红外测温设备,对煤矿机电设备运转的各个部件进行相应的温度检测,根据温度信号的变化情况对机电设备运转状态的薄弱环节进行诊断。
2.3油液分析诊断技术的研究
这种诊断技术,主要是通过分析机电设备中的油液中杂质的情况来判断设备的运行情况,主要是确定出设备磨损的情况,它的优点是早发现早预防,成本低,不需要对设备本身进行检测,知识检测油液,就免去了很多工序,所以使用起来比较便利。
3、对提高煤矿机械可维修性的策略研究
3.1煤矿机械结构设计方面
3.1.1简化煤矿机械结构的设计
对于煤矿机械结构的设计,应本着简单的原则,在不影响功能的前提下,尽量简化内部结构,这样可以方便对机械内部的维修,而且还节约成本,所以只要不影响正常的功能,煤矿机械的结构设计越简单越好。
3.1.2可达性设计
设备内、外部的可达性以及安装场所的可达性都属于可达性设计。为确保维修人员在维修设备过程中有宽裕的操作空间,应针对维修需要在设备内部和外部设计一些能够同人机工程学原理需求相适合的窗口或部件等。
3.1.3易识别设计
为了方便维修人员识别机电设备内部的零件,在设计的时候应对这些零件进行标记,提高它们的识别度,这样在之后的维修工作中能提高效率,节约维修成本。
3.2提高机电设备的性能
在机电设备故障的引发因素中,磨损失效因素所占比重相对较高,而设备液压系统和油系统中油液的严重污染又是导致机件磨损失效的罪魁祸首。在机电设备日常维护保养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宗旨,而将现代技术应用到煤矿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维修工作中,能够有效预防设备磨损失效现象,进而使机电设备故障发生率明显下降。采用新型剂以及利用先进设备对机电设备状况进行科学检测等都属于现代技术范畴。
3.3提高机电设备的抗震性能
机电设备的抗震性能的好坏关系着它的使用寿命,一个设备如果长期处于剧烈的震动状态,它内部的零件必然会不稳定,故障发生的概率也比较高。所以想要提高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有必要提高它们的抗震性能,在内部元件的设计时做好减震设计,如添加减震棉,保证每个元件都做好减震工作,才能提高设备的抗震性能。
4、结语
现在煤矿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阶段,机械设备的先进性直接决定了煤炭企业的成败,所以煤炭企业一定要注意对煤炭机电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在设备的购置和养护方面不要吝啬投资,在技术上有高投资才有高回报,这是煤炭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必经之路,自动化和智能化是我国煤炭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工业节能诊断工作计划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