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统计管控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管理会计;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本管理
中***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9月21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和竞争的加剧,银行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的事后会计信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管理者决策的要求,管理者需要更加全面、及时的管理会计信息,通过对经营管理各方面情况的变化和未来趋势进行预测。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探索建立科学的管理会计架构,满足各层级管理者实施决策和控制的需要。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必须加快转型步伐,构建起现代管理会计体系。
一、管理会计的内涵及特点
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是指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管理会计主要包括成本核算、财务预算、盈利分析、资产负债管理、业绩评价等内部管理的核心内容,价值的创造与维护是其核心理念中最为重要的两点。因此,管理会计是银行的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在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银行的竞争力和管理水平。管理会计具有以下特点:1、管理会计的本质特点是规划未来、控制现在。管理会计以决策会计为主体、以未来尚未发生的会计事项为主要对象编制各种管理报告,主要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职能,属于“经营型会计”;2、管理会计为银行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的一般是定性的、特定的、有选择的最优管理信息,业务报告并不对外公开发表;3、管理会计的主体主要是银行内部各个责任单位,对它们日常工作的实绩和成果进行控制、评价与考核,更为突出以人为中心的行为管理;4、管理会计的核算程序并不固定,通常不涉及填制凭证和账户处理,报表无统一的格式和固定的报告日期,可按管理人员的临时需要自行设计;5、管理会计方式方法灵活多样,不受“公认会计准则”,但要服从管理人员或上级行的需要,以及成本效益关系的约束。
二、管理会计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与启示
(一)银行应用管理会计现状。国外业绩优良的银行都有结合自身战略的管理会计体系,管理者根据对比分析能够很清晰地量化各部门、各产品、各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由此做出科学的决策。美联银行以COMPAS盈利能力核算管理模型为核心构建管理会计核算系统,科学地衡量产品、部门、客户和销售渠道的盈利能力,为经营单位控制成本、增加利润和计算风险调整资本收益提供及时信息。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20世纪90年代建立了全成本管理系统,通过作业成本法(ABC)将费用成本分摊到机构、部门、产品、客户的多维度核算、分析和监控。英国劳埃德银行将全部业务主要划分为经营、管理和服务三个方面,采用责任会计将机构根据业务性质划分为“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的方式,有效地提升了经营管理水平。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为改善内部经营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银行经济效益,我国多数商业银行逐渐重视管理会计的应用。中国工商银行从2001年开始建立机构、产品、部门、客户四个维度的管理会计系统,完成FIP设定、成本分摊等技术问题,2004年上线业绩价值管理系统(PVMS)和配套的成本归集还原系统。上海浦发银行从2003年开始实施管理会计项目,建设基于责任会计、以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全面成本分摊和风险资本分摊为主要内容的绩效分析和评价体系。中国农业银行于2007年开发了业绩价值管理系统(PVMS),生成机构、产品和部门多维度管理会计信息,为农业银行转变业务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准确界定创造价值的区域、部门和产品,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银行应用管理会计的启示
一是成立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通过设立专门的管理会计职能部门,负责产品、客户和机构的收入、成本、效益核算以及分析工作,运用管理会计方法测算银行的盈亏平衡点。通过盈亏平衡点的分析预测,可以准确测算银行保本经营前提下的资产运用总量与结构以及经营成本,使得管理层及时有效地了解产品、客户是给银行带来收益和亏损情况。
二是引入全面成本管理。全面成本管理是对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各层次、各门类、各环节实行成本调节与机会成本抉择的现代管理方式,促进银行的成本和经营管理发生新的改变。管理主体由单个部门转向全行各部门,管理范围进一步扩大,有利于银行注重全面效益,完善效益管理机制;管理客体由单一的数额转向责任与数额,推动银行不断完善管理机制;管理重点转向事前和事中调节,改变事后核算管理,推动银行建立积极、动态的经营管理方式。
三是以责任会计加强内控。责任会计是各部门按职责不同将企业划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等各种不同形式的责任中心。银行根据各职能部门性和承担的不同责任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发挥的不同作用,通过划分若干个责任中心,明确各中心的权责范围、编制责任预算、严格控制成本费用、评价考核工作业绩,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进一步强化成本和风险意识,提高银行的管理水平。
三、农发行推行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一)农发行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新形势。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发行面临外部经济体制环境与内部经营管理的双重挑战。这就要求农发行的内部管理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必须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当前,农发行实行的是统一法人领导下的“统一计划、统负盈亏”的分层经营、分层管理、分层核算的体制。在此情况下,建立管理会计体系,在经营管理及核算中划分责任中心,实施对各级核算单位的业绩考核与评估。在运用目标管理、价值核算、预算控制和决策分析的基础上,再通过“设立目标-记录实际-分析考评”机制来实现对过程的控制,用以引导各责任单位根据本部门的经营状况及责任目标,及时调整发展策略,努力提高经营效益。运用管理会计,挖掘农发行内部潜力,将财务工作由营业费用的核算和控制转到追求最大效益、控制成本和考评绩效上来,加强投资和经营手段的决策分析,是农发行转变经营方式的必然要求。
(二)管理会计在农发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在快速提升管理会计建设能力。建立管理会计制度是农发行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需要,对农发行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有利于农发行加强成本核算。管理会计在业务体系上倡导实现垂直管理,强调建立一体化的责任中心,并建立成本控制的责任制。现代管理会计使成本核算的基础进一步加强,有助于农发行在其内部降低成本、挖掘潜力,并实现集约化经营投入使用,解决成本费用在部门、产品、客户之间分摊的问题,准确度量机构、部门的业绩,确定产品、客户的盈利性贡献度。
2、有利于农发行进行科学的业绩考评。管理会计体系中有一套进行业绩考核和评价的完整、科学的方法,为建立激励机制提供了客观、合理的依据。考核和评价,是指通过实际与预算的比较,确定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并据以对责任者的业绩进行评价和对生产经营进行调整的过程,这一过程往往在标准成本法和责任会计的实施中表现出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对其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并实行相应的奖惩,充分调动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农发行的长期稳定发展。
3、有利于农发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国内外先进银行的经验表明,作为内部控制支柱的管理会计体系,能够有效地控制银行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行为,给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并提供科学的考核标准,提升银行的活力和效率。通过强化成本控制、加强对各种成本的绩效考核,应用成本控制技术手段,使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本优势;掌握农发行经营管理中各环节、全过程的业务效益状况,围绕实现农发行总体绩效进行不断完善,促进农发行实现其战略目标。
四、农发行应用管理会计对策建议
(一)优化组织架构,建立专门的“责任中心”。责任会计制度是现代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根据权、责、利相统一原则,按照目标大小和责任层次高低将各个机构和部门划分为若干个单位,把责任单位视同相对***、自负盈亏的核算单位,这些责任单位就是责任中心,责任中心应对其所控制的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指标承担责任。依据农发行“一级法人,分级管理”的体制以及***策性银行改革的需要,可以建立以全行决策中心为首,下级行对上级行负责的纵向责任中心;建立本行各业务和非业务部门之间,各部门对本级决策中心负责的横向责任中心;建立以专业部门为首,实行下级行专业部门对上级部门专业部门负责的纵横结合的责任中心。通过划分责任中心,规范农发行的内部管理,贯彻农发行的总体发展目标。
(二)实行全面预算,强化责任预算和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应用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通过责任预算和成本控制,有助于强化农发行各分支机构和部门对管理会计工作的认同和支持。农发行应在统一计划、统一领导下,通过财务部门牵头组织,确定成本控制目标并将其细化。在具体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建立一套较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成本核算、成本管理和考核办法,完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检查监督的跟踪系统,并进行反馈控制,不断细化目标成本、从而形成明确的成本控制网络,落实成本管理落。
(三)建立健全会计信息系统,提高整体运作效率。扎实推进农发行科技支撑平台的建设,优化财会系统,为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提供技术保障。会计需要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会计信息系统,通过对会计数据的采集、加工、整理形成管理会计所需要的信息。农发行应加快建立管理会计基础信息系统,为业务决策提供完整准确的各类数据。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基础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决策系统、业务控制系统、责任会计考评系统、评价分析系统等。同时,建立金融信息系统,将金融数据进行加工整理,使之成为一套完整的各个责任中心执行责任预算情况的信息系统。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志辉,崔光华.基于开发性金融的***策性银行转型――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J].金融研究,2008.8.
[2]胡玉明,叶志锋,范海峰.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J].会计研究,2008.9.
[3]***.积极推进中国***策性银行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金融,2006.10.
银行统计管控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税务风险;商业银行;纳税筹划
当前,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众多的税收法律法规,以作为征税的基本依据。纳税筹划主要是指一个经营主体,利用国家税收***策中的一些优惠措施等,合理合法地调整自身的经营和后期发展目标,通过这一方法减少税务支出,谋取更多发展资金[1]。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主要有存款、贷款、金融衍生等具有风险的产品,受经营类别、规模的影响,其纳税筹划工作将牵涉到一定的税务风险。
1商业银行存在的税务风险类型分析
1.1税务争议风险
税务争议实质上就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纳税担保人对税务机关确定的有关税收的一些行为具有意见的不统一,其主要包括税务主体、征税范围、减免税等。税务争议是诸多经营主体在缴纳税金时会遇到的问题,就商业银行来说,其税务争议发生的次数较多,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统一的意见,解决存在的争议。缴纳税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若争议不断无法妥善解决,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税款缴纳,会产生延误缴纳税金的风险。
1.2税务申报风险
在商业银行经营中,存在的税务风险类型多,其影响最为深远且最常见的税务风险无异于税务申报,税务申报多表现在少缴纳税款之中。商业银行产生税务申报风险主要原因在于办税人员身上自身,产生这类风险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办税人员专业能力有限,未熟悉掌握征税范围和减免税范围,使得在实际申报过程中存在遗漏和少申报问题,少缴和漏缴等潜在风险会出现在商业银行日常管理之中。其二是办税人员受权限制约,不能及时收集税务申报相关的资料,增加了未申报税务的风险。
1.3经营中的风险问题
受后期发展战略的影响和内部经营中侧重点的影响,税务管理工作容易被其他管理所取代,这在无形之中会增加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例如,部分商业银行非常重视业绩考核,其经营重点不断偏向贷款业务,在办理相应的贷款业务时并未按照贷款信息正确进行五级分类,无法预计每笔贷款业务产生的损失,由于缺乏原始数据的支持,使得税务申报工作无法开展,增加了延迟缴纳税款的风险[2]。部分银行只重视营业收入,没有对税收工作引起足够重视,相关的税收优惠***策并未发挥作用,无形之中增加了多缴纳税款的风险。
1.4***策与执行风险
一般情况下,税收标准是固定的,而税收范围却是灵活多变的,国家制定的税法并未明确税收范围。这使得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存在于制度范围边界的各税收类别,均需要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判定其是否在税收范围内。受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影响,商业银行可能会存在***策执行偏差的风险,其中较为典型的例子就是税收筹划和避税。虽说两者都是采取一些合理的方法和手段,达到税收支出最小化,但是两者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税收筹划是合法的,避税则是违法行为。在实际工作中,判定税收筹划、避税很大程度取决于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对于税法的理解或者是当地的规定。如若商业银行展开税收筹划工作,却在实际税务处理中被误认为避税,不仅不会带来任何税收收益,还会因为这类不合理做法受到相应的处罚。
2商业银行纳税筹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2.1银行内部税务管理信息系统落后
目前,在诸多领域中都能看见信息技术得到具体使用的身影。商业银行在经营中逐渐引入了信息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已经趋于完善,完整的信息化服务系统通过不断地更新,日趋成熟。然而,国内税务管理方面的信息系统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虽然商业银行内部有着税收管理信息系统,但是其信息化程度明显落后于日常信息化服务的需求。再加上传统税收模式的影响以及内部从业人员的水平不齐等,使得税收信息系统未能发挥其实质的作用。
2.2税务筹划专业性不足
会计制度和税法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就目前来说,现行的两个制度在部分内容上存在明显差异,在处理两者间存在的差异问题时,需要秉承两制度分离的原则。目前,最新所得税法与原有税法存在明显差异,不仅降低了商业银行的所得税率,提高了费用税前的扣除标准,还进一步强化了反避税的措施。随着制度的变更,需要进行纳税调整的地方越来越多。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商业银行税务筹划工作的难度,使得其工作内容愈发复杂,受商业银行内部税务筹划人员能力的影响,很难保障税务筹划的专业性,不仅会增加商业银行税务风险,还可能会导致税务筹划工作失败。
2.3内控体系未健全
各个经营主体在实际经营时,想要实现经营目标和发展目标,就需要发挥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约束和管理。在商业银行经营中,部分管理人员未从传统的经营理念和模式中走出来,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受管理层不重视以及商业银行实际的经营类型影响,部分商业银行内部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与税务管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处于不足的状态。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无法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使得在开展纳税筹划工作时出现漏洞。同时,就部分商业银行的税务管理机构而言,与之相应的分配、考核和奖惩制度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商业银行想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为了方便资金的分配和管理,一些分支机构的税收工作均由总行负责,使得部分分支机构不重视自身的税务支出。
2.4部分商业银行纳税筹划的意识较弱
就目前商业银行纳税筹划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部分商业银行纳税筹划意识不足。目前,商业银行面临来自国内各大银行和国外诸多银行的双重压力,部分商业银行通过开发新产品、提高服务质量等增加收入,但并未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甚至有很多商业银行在实际经营中不重视纳税筹划工作。
3税务风险防范下的商业银行纳税筹划策略分析
3.1积极推进税务信息化建设
目前,商业银行内部的信息化系统已经趋于完善,其规模非常可观且发挥了较好的效用;在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之中,让商业银行感受到信息技术对工作开展带来的便利与优势[3]。内部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存在较为明显的滞后性,商业银行管理层需要根据税务相关的新要求,结合信息化系统发展的趋势,不断更新和完善税务信息化系统,并将税务信息化系统有效应用到具体的纳税筹划工作之中,进一步提高税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在诸多税务信息中筛选出高质量的税务内容,帮助管理层进行决策。为保障纳税筹划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具体的纳税筹划工作离不开当地税务部门的支持,为方便沟通,可以建立银行和税务部门的沟通平台。除此之外,各商业银行之间要加强沟通,相互分享税务风险防范策略和税收筹划措施。
3.2加强税务筹划人才队伍建设
纳税筹划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筹划工作人员的能力。想要在防范税务风险的基础上开展纳税筹划工作,需要专业税务团队的支持。首先,需要从前期的人才引进入手,通过考核引进人才的财税专业知识,聘请专业能力较强的税务筹划工作人员,为专业团队的打造奠定基础。其次,由于税法的更新速度较快,商业银行还要加大对税务团队的培训工作,要求其掌握最新的税法规定和要求,并掌握银行的业务流程和风险管控要求,进一步提高税务筹划人员的专业能力。最后,为了避免高质量专业人才出现流失情况,需要制定晋升机制,保障人才能够留得住。
3.3建立健全内控体系
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作用是约束和管理内部员工,让整个商业银行的经营更加规范合理。商业银行在实际经营发展中,要不断提高管理层和内部职工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认识,这能保障税务管理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内部控制制度的支持,在构建内部控制制度时需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考虑到内部各员工的情况,制定员工均认可的控制制度,才能保障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效果,通过科学合理的税收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更好促进纳税筹划工作的开展。
3.4推进商业银行全体人员提升风险防范意识
想要保障纳税筹划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和合法性,需要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的意识,强化税务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让风险防范能直接落实到具体的纳税筹划之中,发挥防范手段的作用[4]。在实际的经营管理中,商业银行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和交流,提升对于税收风险的认识,提高全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保障风险防范的有效性,需要明确商业银行内部员工的风险责任,避免风险发生时出现推诿责任的情况。此外,为了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建议商业银行以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对税务风险进行细分,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例如:商业银行可以结合性质和用途,将税务风险划分为收入类风险、费用类风险、成本类风险、利润类风险、资产类风险等,结合差异化的风险类型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制定对应的评估指标,设置纳税金额风险临界点。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一旦出现纳税金额高于临界点,则可以自动引发系统报警,并从风险数据库中调取相应的应对模型,为银行制定税务风险防范策略和财务战略调整等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也能够切实提高银行的税务风险抵御能力。
3.5加强对税收***策的学习并提高执行力
税收筹划工作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如计税依据、纳税人以及税率等。纳税筹划工作主要是内部工作人员按照税收***策和制度开展相关的税收筹划。例如,在针对个人所得税展开筹划工作时,需要明确国家有关个人所得税的最新税法,掌握税收内容、依据、优惠等诸多内容,进而规划出多个税收筹划方案,通过比较选择最优方案,做出对银行最有利的税收决策。如若未熟悉掌握税收相关***策,无法制定科学合理的纳税方案,纳税筹划活动将难以开展。
3.6夯实税务管理基础
首先,简化业务流程。国内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和销售方式相对复杂,而税务管理贯穿银行各项业务活动中,需要高效率的操作流程作为基础保障。因此,为了降低操作风险,建议商业银行简化业务流程,有利于税务会计人员可以准确地计算出应纳税额,确定作业环节当中的税务风险节点,不仅可以防范税务风险,还能够避免偷税漏税等问题。其次,完善税务管理制度。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和市场上其他现代化企业不同,在制定税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不能直接借鉴其他企业的管理模式,需要结合自身的管理需求,在税法范畴之内制定行之有效的税务管理制度。例如:鉴于商业银行金融产品趋于种类多元化发展,会计核算内容也相对繁琐,一旦出现数据归集错误或计算失误,会直接影响银行后续的税务筹划工作。商业银行可以建立并执行税额核算制度,基于计税单位和计税价格开展应纳税额核算工作,保证税务处理与会计处理的一致性,提高税务管理水平[5]。最后,将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到税务会计岗位层面。设置***的税务管理部门或岗位,是商业银行控制税务风险的有效手段。建议商业银行将税务管理工作从财务部门当中分离出来,建立税务管理小组或部门,配置更专业的税务会计人员,分别开展税票管理、纳税申报、税务筹划、税务咨询服务等工作。通过细化岗位职能和工作内容的方式,可以解决“一人多岗”的问题,也能够将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到差异化的岗位层面,充分调动税务会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依据既定的税务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开展各项税务筹划工作,降低人为因素对税务风险防控的影响。
4结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势必会面临缴纳税金的情况,受银行实际经营活动的影响,纳税筹划工作还将伴随税务风险。纳税筹划工作中存在的税务风险较多,如税务争议、税务申报、经营风险等。商业银行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存在的各项问题,并加大对税收***策的学习和落实,才能在税务风险防范下积极开展税务筹划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影.商业银行纳税风险防范[J].纳税,2021,15(01):49-50.
[2]刘苏.基于税务风险防范的商业银行纳税筹划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10):31-32.
[3]方小钦.商业银行涉税行为及纳税筹划探析[J].财经界,2020(23):230-231.
[4]张先富.农村商业银行纳税筹划的探讨[J].财会学习,2019(03):120+122.
银行统计管控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人民银行 内审工作 转型
一、推进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转型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人民银行控制职能业务发展后的新风险
随着人民银行职能的转变,新业务不断拓展、新系统不断运用,人民银行通过系统导入新的组织架构、引入新技术、采用新手段和新方法,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流程创新和制度创新、工作方式创新,如小额支付系统定期借记、全国支票影像交换、TCBS系统升级、计算机辅助办公的普及等,其中的新增风险控制和管理日益重要。
人民银行传统内部审计切入点是合规性审查。随着人民银行职能业务的发展,人民银行工作中会出现新的风险,而传统内审方法对于新生风险点关注较少,容易造成疏漏。这种事后检查纠正的做法已经不能满足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和业务发展中风险控制的需要,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必须适应新形势改革传统的审计模式,开展以内控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将内部审计的重点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变,增强对人民银行新业务、新系统关键风险点的判断力,尽可能发现各业务部门风险易发区域和环节,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控制。
(二)有助于人民银行针对风险提前采取措施
在现行人民银行的内部审计模式下,内部审计利用履职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基建项目审计等事后审计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种事后的审计是一种静态反映,会导致所提供的内审反馈存在时滞,无法提前发现问题,只能在问题发生后进行整改。在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人民银行各种新业务、新职能逐渐诞生的背景下,内部审计人员仍旧依据这种事后控制的评审结果来辅助人民银行职能的健康运行,只能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不能做到“未雨绸缪”。人民银行审计模式只有理论结合实际进行内审转型,才能最大程度避免“事后诸葛亮”情形的出现,提前发现风险、避免风险,有效提高人民银行风险控制程度。
(三)有利于提高人民银行履职效率
人民银行传统审计的职能是以监督为主,侧重于合规性审计,解决的是“对不对”的问题,缺乏审计成果的转化。长期以来,内部审计只是对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工作的检查工具,对审计出来的问题缺乏系统性解决措施和机制,对提高人民银行工作效率、完善人民银行内控制度、改进人民银行管理模式、塑造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方面效果不明显。风险导向审计则有利用内部审计运用系统化方法,通过评估和改善风险管理,由以“差错纠弊”为主的内部审计活动,向积极“提供防范和解决方案”的内部审计活动转变,有效地克服了单纯监督审计的不足,较为充分地利用了审计成果,是对组织控制体系的修复性建议。
二、全面推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转型的几点建议
(一)主动寻找已经存在的和潜在的风险点,推动内控制度改进
风险是内部控制的核心,也是内部审计的着眼点。由于风险是面向未来的,是直接和目标及战略相关联的,将关注核心由内部控制制度转为风险,能使风险更容易被识别,出现的新的风险点不会因为陈旧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涉及到而被忽视。人民银行可以将审计路线设置为“风险控制目标”,即识别人行面临的风险,分析哪些控制可以治理这些风险,然后测试实际的控制,从而实现内部审计增值的目标。
(二)将内部审计时点由事后审计转为事后审计与事中、事前审计相结合
对央行内控进行评价,涉及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三个层次。在开展内部审计时,只有对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反馈机制进行全面风险评价,才能对风险有全面根本的把握,避免“全面审计不全面”的问题?因此,内部审计须由单一的事后监督审计转变为事后监督审计与事中执行审计、事前决策审计相结合。
一是要对人民银行的目标、战略、计划和决策进行事前决策审计,包括审查目标、战略、计划的可行性,决策方法的科学性、决策所依据的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有关保证措施的可行性等。决策层因为要做出关系整个金融发展的各项***策而处于最高风险;中层管理者,因为负责贯彻已做出的决策,承担中度风险;下层操作者,因为只负责具体业务操作,能自我发挥的空间极小,所以处于最低风险。由于中央银行的特殊地位,其决策层的风险不仅仅是自身的业务决策,也关系到金融的宏观决策,如果决策发生失误,其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应从决策方式、决策程序和决策结果对管理层进行审计,此为重中之重。作为转轨时期的我国中央银行内审部门,也应实施决策审计,为决策服务。
二是要对人民银行的目标、战略、计划和决策的实施过程开展事中审计,审查目标、战略、计划和决策的执行进度、执行效果。以基建项目为例,可以在基建项目决策敲定后,检查资金来源、资金运用、概算预算等等方面的合规性以及效益性,进行招投标审计、设备和材料采购审计、合同管理审计等事中控制审计。
三是要在经济活动结束后,要对目标、战略、计划和决策的完成情况作全面、综合的审查,将各种实际完成情况与预期目标、预算指标进行比较,发现存在的差异和问题,并提出纠正和完善的建议和意见。
银行统计管控工作计划篇4
兴业银行的规划动态
我国的兴业银行也开展了企业级别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在风险分析以及监测方面、风险发现以及识别方面、风险控制以及预估方面制定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规划蓝***。兴业银行为了重要信息系统有个良好的业务连续性,进行了信息科技风险的多次应急演练,例如在09年进行的系统回切工作、核心系统应急演练工作,进一步对应急组织架构进行了完善,对协作机制进行了完善,使银行的信息系统由了高水平的抗风险性能。对银行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进行了加强,通过定期生产巡检制度,有效处理了系统出现的故障、软件出现的故障,对异常情况以及系统隐患进行及时的排除,让信息系统能够稳定、可靠、安全地运行。
广东发展银行的严控动态
广东发展银行在09年把风险严控当成了工作重点之一,对于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借助于逐步提升、广度优先的发展策略,重点在人员方面、技术方面、管理方面对信息安全管理能力以及管理水平进行提升,成立技术和管理相互结合统一的风险管理系统。它是做出了一个科技战略目标,同时制定出路径的实施步骤。把信息安全科技规划、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当成了科技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根据科技规划,定义了信息安全系统、信息安全体制、信息管理平台等很多方面的管理实施路径。在信息科技治理完善方面,首先是成立了信息技术风险管理机构和组织架构,通过稽核部、合规部、信息技术部组建了信息技术风险,成立了应急处理小组、应急领导小组、支持保障小组来应对银行信息系统的突发事件。同时建立了三项重要机制,分别是信息技术风险处理机制、预警机制、风险评估机制。其次是出台了科技规则管理方法条例,进一步明确了信息科技制度的修订、废止、制定以及审批。还要完善银行信息安全队伍,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科技风险防范水平以及意识。广州发展银行总行在各个分行、各个部门的科技部门建立了信息科技安全岗位,用来负责落实、组织自己所在单位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另外,组织了总行信息科技安全岗位人员、信息科技岗位工作人员参加银行业信息科技方面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信息科技安全条例,让广州开发银行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能遵守并了解银行业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要求。广州发展银行还借助于高效的、科学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手段,例如进行外部的、内部的审计工作,借助于审计工作排除流程、操作以及制定方面的潜在风险,对信息技术部门进行信息科技风险的自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开展数据机房的现场检查工作,还要在每个季度开展用户管理、数据库操作等这类高风险的专项检查。
宁波银行的审计动态
宁波银行根据银监会最新出台的新指引,参考新加坡的华侨银行IT架构,建立了属于自己的IT稽核队伍,管理IT审计工作。并且宁波银行扩招了一些稽核人员,让这些稽核人员在银行系统的开发阶段就加入到其中,完成信息科技风险的有效管理控制。并且宁波银行在科技部门制定出两个发展方面,一个是数据中心方向,一个是开发中心方面,一个管理运维,一个管理全行开发,达到信息科技风险的有效控制目的。
银行统计管控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 电费; 集中; 管控
一、广东省地市级供电企业电费管理现状及普遍问题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广东省供电企业对于电费业务的抄、核、收三个环节管理普遍采用分散式管理,各片区自行负责、自行管控,没有形成一整套电费业务集中管控的闭环运行机制,电费职能分散,管理数据及电费资金归集的准确性、时效性都难以得到很好的保证,并且业务流程不统一,***策执行不易跟踪检查,电费管理工作质量有待提高。
(一)缺乏集中统一的抄核计划管控
在电费数据抄表方面,在较长时期内,部分单位由于缺乏集中统一的抄表管理机制,导致其内部各片区的抄表工作质量参差不齐,自行调整抄表计划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抄表数字不全,该抄的反向无功,需量、失流、失压时有漏抄,这些都会对供电企业的经营管理及服务水平产生不利影响。
(二)对电费数据的集中复核与实时稽查工作有待完善
在电费数据复核方面,部分地市供电企业是采用传统的分散复核模式,由供电所或者县区局自行负责对用户电费的抄核工作。由于供电所及各县区局抄核人员工作量大、人员素质和工作责任心等问题,部分单位往往没有很好地把好电费复核关,容易导致出现一些较大的电费差错。
在电费实时***稽查工作上,部分单位由于缺乏有效的实时***监督,容易导致电费核算人员私自调整客户电价,或者容易出现部分企业与抄表、收费人员合谋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以抵减进项税额等违纪违规现象,而且一些电费计算错误甚至一些抄表质量事故往往要在事后检查中才能发现,容易引起客户的不满与投诉,严重影响公司的服务形象。
(三)电费对账工作效率及质量仍需改进
在电费内部对账方面,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两部门的管理系统是***的,因此财务部门、营销部门只能通过手工每月对账一次,上月电费数据只能在下月初进行对账,如有差异,就需要往下逐级核查数据,而缴费用户的数量数以万计,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准确查找出差异实在困难。
在银电对账方面,长期以来,由于银行、营销、财务三者的电费数据缺乏统一的字段相关联,因此只能针对某一收费时段的电费合计总数进行对碰,而未能实现营销口径的每笔电费收入与财务口径到账信息逐一对碰。如果发现数据存在差异,需耗费较多时间逐级逐户查账,对账效率较低。
(四)电费回收工作仍可继续优化
目前的电费回收工作仍可继续优化。例如,对于预缴电费业务,广东省部分地市供电局只能针对信用度较差的客户开展上述业务,而北京电力公司等单位却是大面积(包括居民用户)实行了预付费卡表售电模式,大大降低了电费回收风险。又如,便捷的网上银行缴费业务,广东省部分地区也未大量开展。
(五)电费资金集中管控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电费资金归集管控方面,过去各县区局分别开立电费账户,通过银行划拨方式上划电费,电费资金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可能存在一定的滞留,造成资金沉淀,没有充分发挥资源的效益。目前实施每日归集以及资金零余额管理机制后,电费资金集中管控得到加强,但部分金融机构账户(农信社)及县级供电子公司等方面的电费资金集中管控仍需完善。
二、构建广东省地市级供电企业电费集中管理机制
本文将构建广东省地市级供电企业电费集中管理机制的总体操作步骤大致分为两部分,第一步,设置并定位电费集中管理的相关主要组织机构;第二步,从强化集中管控的角度出发,对抄表复核、电费核算、资金归集与账务处理、电费实时稽查及催收监控、考核与培训等业务环节及具体操作流程进行梳理,落实集约化管理,从而形成广东省地市级供电企业电费集中管理的机制。
(一)设置电费集中核算体系的主要组织机构并进行其功能定位
按照集中管控的思路,结合广东省供电企业业务现状,电费集中管理机制建议应包含以下几个主要机构:
1.电费核算中心――电费集中管理的中枢机构。负责全市电费业务的指导复核以及监督考核,通过把电费业务各个层次、各类工作、环节、要素动态连贯起来,实现电费业务的集约化管理和扁平化管理。
2.各县区局电费管理部门――连接电费核算中心及基层供电所的业务纽带。负责对电费核算中心审核有误的电量电费进行跟踪处理,督促有关供电营业所进行核查,并负责反馈相关核查报告;对供电所的抄表及收费业务实行专业化管理。
3.各供电营业所――抄、核、收的具体业务经办者。负责用电客户的抄表、催费和收费工作,审查客户资料与发现客户用电及缴费的异常,配合电费核算中心和各县区局电费复核部门做好所辖地区用户的分册和抄表计划制定等工作。
4.市局财务部――电费资金账户、资金归集及实收记账管理者。负责全局电费收入银行账户的管理;负责根据银行提供的资金进账通知单进行财务实收电费的记账;负责企业银行日记账与银行(电子)对账数据的核对。
5.金融机构――电费资金收缴、划转及实收对账的重要辅助机构。推行电费集中管控,在资金回收与及时转账方面、在达账资金对账方面,均需要金融机构的配合与支持。
6.信息部门――电费集中核算系统的维护及技术支持机构。负责电费集中核算相关系统与银电联网系统的运行维护、数据备份,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二)精简银行电费账户,集中闭环管控电费业务各环节
1.集中资金管理与电费账务处理
继续深化电费资金“一个池”,精简银行电费账户,在工、农、中、建及邮储(农信社)分别保留一个电费收入户,条件成熟时,实现全省电费资金在各大银行分别只保留一个账户。
充分运用财务核算“一本账”,实现由市局财务部统一进行全市电费实收记账,进一步提高了财务电费实收记账数据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大大提升了财务实收电费数据质量,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了更准确、更及时的财务数据。
2.集中管理抄核计划
为了避免漏抄表、漏算费和超时抄表等情况,通过营销系统对全市的抄核计划进行集中管理,规范全局电费抄核工作。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统一设定抄表计划时间:应由营销系统自动形成各抄表区段当月的详细抄表计划,抄表单位应于每月2号前提出申请,否则无法更改抄表计划;(2)统一锁定抄表计划时间:对于超过设定日期但未能完成相应任务的,系统则自动将有关抄表区段用户数据锁定,各单位无法对其中的用户进行初始化、抄表示数录入等操作。
3.集中电费复核对账
为了减少电费差错,加强电费回收的内部控制,实现市局本部对全市应收电费、实收电费复核对账确认等各环节的有效审核管控,应强化应收电费集中复核管控操作和实收电费集中复核管控操作。
(1)应收电费集中复核管控操作。在电费集中管理机制下,应由市局电费核算中心统一集中对应收电费进行最终复核发行,即由各供电所分散复核的模式转变到先由各供电所分散复核上报,再由电费核算中心集中最终复核的双重复核模式。
具体流程可参考如下:供电所将用户表码数据录入营销系统并计算电费;然后对用户的电量、电费复核确认无误后通过营销系统将数据上传至县区局电费管理部门确认应抄数;最后传至市局电费核算中心复核发行。电费核算中心对电量异常的数据清单下发至供电所,由供电所进行复核后提交县区局电费管理部门再次确认应抄并上传给电费核算中心,后者进行最终复核,对没有疑问的,进行生成应收电费数据操作;再次发现疑问的,继续要求供电所进行复核。
(2)实收电费集中复核管控操作。实收电费方面,最重要的是要核实确认已缴电费的用户数据,并及时对差异进行调整处理,努力实现营销确认的用户实收电费与银行实际电费资金达账数据同步一致。
实收电费按缴费方式分为四种:银行代扣、POS机刷卡(营业厅)、银行柜台收现和银行转账缴费(同城支票、跨城电汇、网银缴费等)。在未实现银电联网实时交易的情况下,提高电费实收集中复核对账质量和效率,关键在于提高自动对账率,而自动对账的关键又在于每一笔缴费交易必须要有唯一识别码,通过与银行沟通协调,惠州局各银行机构均提供了相应的唯一识别码,结合目前实际业务情况,分别讨论如下:1)对于银行代扣用户电费业务,唯一识别码采用的是用户号。基于惠州局电费集中核算系统已在全市范围内统一,所以用户号是唯一的;2)对于POS机刷卡缴费(营业厅)或者银行柜台收现业务,目前惠州地区的银行回单中含有唯一识别码。其中:工行单据的唯一识别码为“广东电网交易码”,农行的为“日志号”,建行的为“流水号”,农信社为“网点号+流水号”;3)对于银行转账缴费业务,唯一识别码为“付款人账号”。
这里想特别提请关注的就是对于银行每次提供的电子对账数据,应首先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其与网上银行数据①相匹对,如果有差异,则要求银行核实,只有确保银行提供的电子对账数据无误之后,开展电费实收三方对账才有实际意义。
4.集中***稽查与催收管理
(1)集中***稽查。应通过营销系统等信息技术手段,对电费业务运营数据实时监控,从而实现对外整顿社会用电秩序、严厉查处客户违约用电和窃电行为,对内杜绝营业差错和营销环节的“跑、冒、滴、漏”等风险的目的。一方面要对电量电费数据进行监控,对电量、电费、均价的变化趋势、同比环比、指标完成情况、峰谷电量执行情况及占比等数据进行分析监控,及时发现电量异常,及时处理潜在风险;另一方面要对电费回收数据进行监控,对电费回收的监控主要以用户、回收渠道等维度对电费回收、欠费、占比趋势、同环比、指标完成情况及异常情况等数据进行监控,实时掌握各属地局、供电所、抄表员与用户的电费回收情况,落实回收责任。
(2)集中电费催收。应由电费核算中心在集中核算及***监控稽查等业务的基础上统一设定全市催费计划,并将计划下达至各县区局电费管理机构,由其组织敦促各供电所进行催费;通过定期与银行的实收对账,实时掌握各县区局的催收工作情况,对于欠费大户重点监控,特别是每月前500名欠费用户。
5.集中业务考核培训
为了提升电费业务质量,有必要实行电费工作质量考核。可针对电费业务的关键节点设置考核指标,例如抄表完成率、抄表差错率以及电费回收率等,由电费核算中心根据全市电费业务数据统计出指标完成情况,以实现考核奖惩。同时,应该对完成情况较差的环节进行适当的培训指导,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联合有关管理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并提供一定程度上的追费业务协助支持,共同提高电费管理工作水平。
三、对进一步完善电费业务管理工作的建议及远景设想
前文对构建广东省地市级供电企业电费集中管理机制进行了探讨,但为了促进电费集中管理机制平稳运行,更好地发挥其对电费业务的集中管控功能,本文在此对提高电费对账工作水平及完善电费资金回收等工作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一)努力提高电费对账工作水平,切实维护企业经济效益
提高系统自动对账工作水平,关键在缴费记录的唯一识别码和对账模块的实用性。从各单位的普遍情况来看,目前存在以下两大难题:1.银行不配合,唯一识别码编码规则不统一。建议由省公司牵头与各银行省行分行沟通协调,规范统一各银行电子入账单格式,提高数据提交的质量。2.电费对账模块尚未实现对已核对及审批的数据进行标识记录,造成重复对账。建议省公司统一发起完善系统功能,能够对已核对的数据进行标注和过滤,减少重复对账。
(二)不断完善电费资金回收工作,全面推动电费“颗粒归仓”
1.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客户缴费渠道
(1)加大力度推广电费代扣,确实提高电费回收率; (2)努力推广银行与供电企业的实时收费接口,促进银行实时收费业务②的顺利开展;(3)完善“网上营业厅”,逐步实现用户网上缴费。
2.积极开展电费回收内部预警,有效降低电费回收风险
(1)建立电费回收预警机制,即通过动态跟踪分析用户电费回收数据,对欠费构成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对可能欠费的用户在供电企业内部提前预警。建议需预警的用户包括:1)月用电量环比波动较大且有违约用电或窃电迹象的用户;2)连续2个抄表周期门闭的专变用户;3)当年出现2次或以上逾期交费的用户、签订欠费还款计划但连续3个月无法兑现的用户,以及采用分期结算电费但又不能按照约定支付电费的用户;4)收费账户经常变更,或者结算方式由划拨、代扣改为柜台和支票的用户;5)被金融部门列入“高风险贷款用户名单”的用户,以及被工商、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等机构揭露有影响信用行为的用户等。
(2)推广电费履约保函以及其他电费担保方式,减少预付费资金的往来结算和电费对账工作,特别是减少电费对账。
(3)依法优化大客户电费结算方式,加快电费资金回笼。供电企业可以积极开展大客户《供用电合同》清理,适时优化大客户的电费结算周期。可以考虑根据有关规定对用电量大、电费信用度差的客户,实行按月分期抄表付费制度,例如每月分3次抄表收费(十日抄表结算制),并在合同中明确抄表周期和电费交纳期限。如果客户未按约定缴纳电费,可以按规定收取违约金。
(三)供电企业电费集中核算管理远景设想
为了更好地贯彻集团化、一体化的战略目标,深化电费集约化管理水平,供电企业电费集中核算管理应在各地市局实现电费集中核算管理的基础上,适时推行电费全省集中核算管控模式。具体操作建议如下:1.集成全省营销系统(营销系统大集中),实现营销数据全省“一本账”;2.统一用户编码:采用“地市局编号+目前的用户编码”编码方式,从而实现全省用户编码唯一;3.统一收费账户:由省公司在工、农、中、建和邮储各开一个电费账户,真正实现全省电费资金“一个池”;4.统一各银行的唯一识别码(未实现银电联网实时交易前);5.建立银企电费实收交易运作机制,实现银企电费实时交易;6.电费应收及实收复核对账由省公司电费核算中心统一协调管控,具体由各地市局负责操作。
【参考文献】
[1] 邝育春.提高供电企业电费对账管理水平的新方法[J].广东科技,2008(11).
[2] 蒋旭.北京电力公司电费管理模式的构建[D].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银行统计管控工作计划篇6
在这种背景下,在商业银行中推行旨在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规划未来的管理会计,为提高经营效益服务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考虑到目前的环境和条件,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困难集中在哪里?是否该循序渐进,抓住重点?以及如何抓住重点,寻找突破口呢?本文拟就这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难点
阻碍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因素很多,既有诸如重经营轻管理的观念障碍,也有整个银行业管理素质和水平普遍不高的制约,还有商业银行管理会计自身的技术性困难。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系统基础落后。会计系统的本质是一个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也是如此。一方面,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系统为计划、控制、决策和业绩评价等部门解释和提供信息,另一方面,它也需要财务会计、信贷管理、资产管理和统计等部门提供的信息。不仅如此,在评价信贷风险、市场风险以及评价产品、部门的经营业绩时,还需要外部的金融市场、宏观***策、行业分析和同业竞争等有关信息。而目前国内信息系统基础还相当薄弱,不但许多经营管理急需的外部市场信息难以收集,还有待“金”字工程的展开,就连银行内部的金融电子化工作也还很不完善,亟待加强。在这种情况下,要全面推行管理会计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构成管理会计工作迟迟得不到开展的一个理由。
2.现有成本资料和分析手段的欠缺。管理会计特别注重对成本的分析和管理,它以贯穿于经营管理各个活动中的成本——效益分析而著称。商业银行管理会计更有其独特的要求。从国外的资料来看,他们十分注重分产品、分部门和分地区的盈利能力报告,而盈利是和成本相配比的,这就意味着相应的成本资料也要分产品、分部门和分地区。国内的商业银行要做到这一点,面临着许多困难。从实务的角度来说,原有的银行会计工作流程没有区分上述的成本,难以归集分产品和分部门的成本和费用,也就难以与相应的收益相配比;从理论的角度来说,作为服务行业的商业银行,其自身的业务特点也造成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难以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不可能象生产企业那样,产品一出来,与之相关的生产成本信息就出来了。这也就是说,即使现有的银行会计工作流程已经按照传统会计方法的要求去做了,所得到的成本信息也不准确。而且传统的管理会计所运用的变动成本法对于银行业而言,也是力所难及的。
3.业绩评价体系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虽然国内流行的管理会计教材中,对业绩评价的讲述不多,仅有的小部分内容也主要包含在责任会计等个别章节中关于责任成果的论述,但从国外的教材以及实务资料来看,国外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特别强调业绩评价体系。从评价指标的选择,评价内容的设定,乃至于整个评价体系,都有很周密的考虑,象哈佛大学著名的管理会计学者卡普兰就以平衡记分法的设计和应用而著称于世。就国内的实际而言,对于一个有效而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不仅从业人员欢迎,认为它有助于使个人或部门的努力得到承认,而且也有利于管理人员对资源配置和风险控制的恰当管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实现这个评价体系在合理性和有效性之间的平衡。这也是推行管理会计的一大难点,因为它不仅有技术因素的作用,更多的是人的因素以及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仅仅依靠管理会计一种机制来做,困难是很大的。
4.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前已论及,管理会计特别注重成本和收益的配比,因此,恰当的内部转移价格对于提高管理会计的运行效果而言,至关重要。然而,银行内部各个单位和部门之间发生的转移行为,并不象真正的市场行为那样有一个客观的交易市场存在,导致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相当主观,有时甚至是不合理的。对银行来说,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主要涉及内部资金转移调拨定价和间接费用的分配两大问题。当一个管理会计系统真正运行起来的时候,每个单位和部门出于对自身业绩考核的考虑,都会关注每一项交易的收益和成本情况。显然,不论是内部资金的转移,还是间接费用的分配,都会直接影响考核单位的经济利益,在这个问题上是很难有非市场性的行为可言的。内部转移价格确定的实质是资源的合理分配。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资源配置还涉及资金营运资产的分配、非盈利性资产成本的分配以及坏账准备金的分配等问题,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是重要而棘手的。
二、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重点
虽然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全面推行管理会计的困难还很大,但是商业银行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水平的内在要求,以及逐步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外部压力,都迫切要求在我国商业银行推开这项工作。时不我待,问题的关键是抓住重点、循序渐进、实事求是地推行我国的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工作。当前,在推行银行管理会计的过程中,应注意突出这样几个重点:
1.“一级法人、分级管理”体制下激励约束机制的完善。“一级法人、分级管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管理体制。按照国内的实际情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种体制依然是我国商业银行管理的主流体制。由于管理权距加长,造成普遍的“人”问题是这种体制的一大特点。具体而言,就是人利用其信息优势,或者隐瞒利润、虚报费用,或者账外经营、资金体外循环,或者消极管理、不负责任等等。推行管理会计机制,既不能推翻这种分级管理体制,也不能坐视种种“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行为,任其蔓延。因此,强调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中的“人”问题,完善信息的收集、报告和检查制度,将管理会计信息与分级管理结构、激励约束机制结合起来,建立以管理会计信息为基础的利益协调和“整合”机制,是当前推行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重点之一。
2.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通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制度也最终会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业得到广泛的实施。为了迎接这个时期的到来,建立健全目前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积累经验以提高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显得非常重要。这也因此构成推行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工作的一个重点。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是对利率、流动性和资本充足性风险的管理。为了配合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在加强预算控制、提高预测水平、强化成本管理的同时,要特别关注有关利率风险、信贷风险、流动性状况的信息,做好利率决策、信贷资产分配的辅助决策工作,将分支机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工作成绩纳入业绩评价的范畴中。
3.利率——产品定价机制的强化。企业管理会计对成本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产品价格确定一个合理而有竞争力的价位,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合理确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也成为银行管理会计的重要工作之一。同时,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丰富,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如何确定它们的成本,也直接关系到这些产品是否有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国外的商业银行通常还要求管理会计能够对客户的盈利能力给予分析和评价,以做出是否应该维持、增加或收缩与该客户的业务关系的决策。可以看到,要使管理会计真正发挥应有的效力,必须在加强成本分析和控制的基础上,完善对利率——产品的定价机制,使成本管理工作切实落到为提高银行经营效益服务的目标上来。
4.成本分析与控制的系统化。虽然目前普遍存在着信息系统基础薄弱以及现有成本资料欠缺等因素的困扰,但是,要想真正开展管理会计工作,就绝不能忽视成本的分析与控制。否则,管理会计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和价值。在目前的情况下,知难而上,加强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中的成本观念,使成本控制的思想深入人心,扭转重经营轻成本的不良思维模式,是使成本分析与控制思想系统化的重要工作。同时,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充分挖掘现有的银行会计所提供的成本资料为管理会计所用,形成制度化的运行机制也是可行的步骤之一。另外,对***核算的分支机构,在推行管理会计的过程前期,可以通过对经营收益与成本的配比分析,来加以考核,以引导整个系统提高对成本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有助于实现成本控制的观念转变和系统化。
5.项目投资管理的制度化。通常,人们把管理会计的功能概括为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规划未来,其中规划的职能主要体现在对未来销售、盈利、成本资金需求和供应等情况的预测,以及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不同于生产企业,从控制成本、增加收益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规划职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利率走势、成本、盈利能力、资金需求和供应以及部分金融产品的市场需求等的预测;二是对新产品开发等短期经营决策,以及大型电子设备购买、固定资产的购建、营业网点的建设等长期投资决策。特别是后者,由于需要大量的成本支出,并且可能对全行的未来发展战略产生影响,在目前的情况下,便成为推行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重点。为了在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中突出这方面的内容,我们暂把它统称为项目投资管理。加强项目投资管理,应完善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会计工作要突出项目投资的成本——效益分析,提倡采用现金流分析等国际通行的技术方法,切实落实项目投资的责任主体,并追踪和控制项目进展,完成项目后评估,使得项目投资能够为提高系统整体效益服务。
三、商业银行推行管理会计的突破点
总结前文所述,考虑到目前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紧紧围绕尚的信息系统基础薄弱、原始信息极度欠缺的困境。
3.实行全面预算,强化预算控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算管理,就不是一个健全的管理系统。特别是对于管理会计而言,没有预算管理的管理会计系统是残缺不全的。实行全面预算,强化预算管理,对于明确和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协调各机构和部门的工作,控制银行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以及考核各机构、部门和产品的盈利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在目前的体制下,预算的编制,除了工作量较大以外,并没有实质性的技术障碍,而预算控制和管理却有助于商业银行各个分支机构和部门强化对管理会计工作的认同和支持。强化预算管理,一个重要的工作是要把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纳入业绩考核范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预算应有的监督和控制作用。
4.有计划地推行责任会计制度。责任会计制度是现代管理会计的重要方面。它以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把各个机构和部门划分为责任中心,围绕责任中心将会计信息与经济责任、会计控制同业绩考核相结合,形成银行内部严密的控制体系。在责任中心内部,由于核算范围相对缩小,便于成本资料的归集分析,也便于经济责任的区分和经营成果的考核。同时,这些相对对立而又内部统一的责任中心,也利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确定,从而有利于整个银行系统内部转移价格定价机制的形成和完善。责任会计制度的推行可以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做法,先在一家分支机构运行后,再逐步在全行推行,最终在成本分析和管理制度等配套制度日益完善的基础上,实现全面的管理会计制度。
银行统计管控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 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企业的内部控制也在完善和发展之中,并且逐渐与国际接轨。内部控制理论是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于1988的第55号《审计注册说明书》中的重点,它属于内部控制框架的三要素,也是《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简称ERM)的八要素之一,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也逐渐从内部控制向企业风险管理上转移。
根据资料显示,西方绝大部分银行已经实施了不同程度的风险管理。近年来我国有些银行出现的诚信危机,也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我国银行风险管理同国外相比还处于较低的水平, 这与经济的飞速发展有着一定的矛盾。如何对银行进行有效地风险管理, 已成为银行运作中面临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基本理论探讨
(一)定义与本质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内审人员在始终关注企业风险,根据风险确定企业审计的范围与重点,在这个过程中以降低风险为导向,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程序进行评价,协助企业管理风险,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确证和咨询活动。其本质是确保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能动的管理控制机制。
(二)对象
财务审计、业务审计和管理审计是以财务、业务和管理为导向的内部审计阶段。将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融于一体的综合审计是以风险导向为主的内部审计阶段。
(三)目标
审计主要是使审计主体通过内部审计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发展中经历了防弊、低层次兴利、高层次兴利等过程, 现发展为风险导向阶段。风险导向首先确定企业目标,然后对目标实现的影响因素进行风险分析,并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来防范相关风险,最后检测企业是否有对风险有良好的应对措施。
(四)职能
内部审计不仅监督管理银行的规章制度而且为银行提供“确证和咨询服务”。内部审计是一项***的、客观的确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并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对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过程进行评估和改善,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它强调重点关注银行在经营中的风险与管理风险,关注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可能存在的风险,关注银行在治理过程中的经营风险和决策风险,并对这些风险实施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向管理层提出建议。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银行中的应用
(一)开展风险评估
通过对银行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社会主体间的协调因素分析银行所处的宏观社会经济环境和行业环境,发现潜在的重要战略风险以及重大事项。通过控制环境、管理层风险评估程序、财务报告信息系统、控制与监督等内控机制的主要内容分析人民银行内部关键环节,确定环节风险。发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总结,确定被审单位业务的高风险点。
(二)树立审计价值增值理念
长期以来,银行的经营管理层和员工,都认为审计部门作为 成本中心,仅仅是后台支出的耗费部门。而随着内部审计发展趋势表明,内部审计部门正在向利润中心转变,内部审计的功能正从以监督为主转向以服务为主。因此,不仅可以考量内部审计的成本消耗,还可以确定内部审计取得的成果。服务职能是增值型审计的基本特征,主要通过对被审单位业务经营的分析和评价,向被审单位提供有改进工作的建议和服务,并将这种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管理层人员,只要因此减少的损失和创造的机会大于审计成本,那审计就实现了价值增值。因此,在全体人员中树立审计价值增值理念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审计人员要真正做到有位,那么就必须要有为,使审计工作的目标努力接近农行的价值链,为银行创造价值。
(三)实施控制性测试
对银行实施控制测试是为了防止、发现并纠正认定高风险点方面运行的有效性。是根据评估的内控制度风险,实施控制性测试。测试包括:了解被审单位的内控制度,如通过阅读以前的审计资料,发放问卷调查等方式。实施控制性测试之后,确定内控制度的可信赖程度,从而确定控制风险水平,以进一步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审计重点、抽样比例等。
(四)实施风险导向审计
(1)合理分配资源,保证审计重点。通过对审计项目的风险评估和内控制度的测试以后,以高风险点为审计的重点。
(2)完善审计计划,提高审计质量。审计计划的优劣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和审计风险,审计计划的控制主要包括制定审计计划、审批审计计划和调整审计计划。审计中事项的重要性发生变化或测试结果显示与早期预期不符,则需要完善审计计划,调整各事项分配的人员及时间。
(3)为了控制审计风险要确定合理的抽样方法与样本规模。目前银行审计时一般都使用抽样审计,使用的抽样方法主要有:随机抽样、统计抽样和判断抽样。在核查银行业务时,首先要考虑到银行业务种类的多样性,除了对内部管理部门采取变量抽样进行实质性测试,还要对其他业务进行属性抽样的符合性测试。同时要注重样本的规模。
(4)重视审计过程,降低内审检查风险。审计过程主要是审计证据的获得和审计工作底稿的撰写,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审计资源。
(5)科学评价审计结果。完成审计证据的收集和工作底稿的撰写后,对审计结果进行评价要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通过控制检查风险,降低审计总体风险水平。
三、银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完善
银行统计管控工作计划篇8
摘要:本文介绍了矿区服务系统资金收支两条线的管理现状,阐明了目前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资金;收支;两条线
“收支两条线”是***府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财***监督的一种有效管理模式,主要指具有收费职能的部门或单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应收取的行***事业费(基金)按规定由执收机构(代收银行或有关单位)收取并全额上缴预算外资金财***专户,部门和单位的人员经费、共用经费和所属的特殊经费等由***门根据实际情况纳入本级综合财***预算统筹安排。目前,许多企业特别是集团性企业大多采用“收支两条线”原理实施对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矿区服务事业部便是其中之一。
一、资金收支两条线的优点
通过实施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有利于建立高效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系统,可以使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是实现资金集中管理,加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
(一)实施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可以在资金管理与矿区服务系统的长期和短期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前提下统筹兼顾
实施资金收发两条线管理,可以协调好矿区服务系统各单位的收入与支出、筹资、投资等各项经济活动,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资金成本,有利于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实施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可为实施全面预算管理铺平道路
由于资金集中管理、统一支付。各单位的所有收支活动都由事业部根据预算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控制,使得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得以体现,有效性得以发挥。从而保证了企业整体经营目标的实现。
(三)实施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有利于建立新型的财务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
目前,现代企业管理理论都认为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而现金管理又在财务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矿区服务系统可以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为平台和切入点,构建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系统,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四)实施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可以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通过分设收入和支出账户以及对与收入现金对应的应收账款进行动态管理,将资产运行和资本运营有效结合,可以规避“小金库”和“账外账”发生的风险。
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引入资金收支两条线这一新的科学的资金管理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其实现的方式。
二、矿区服务系统资金收支两条线的实施情况
矿区服务系统结合矿区业务的实际情况,通过建立健全制度、规范流程、优化账户、科学规范运作,使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
矿区服务系统目前的资金管理模式是集团公司层面的“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支出分别开设一个银行总账户,即收入总账户和支出总账户。收入总账户下设收入分账户;支出总账户下设支出分账户。收入账户采取零余额管理模式;支出账户采取透支与预算拨款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1收入账户采取零余额管理模式
开户银行周一至周五16:00将各单位的收入分账户资金全部上划到事业部收入总账户,16:30将事业部收入总账户的资金全部上划到集团公司矿区服务总账户。上划后事业部及各单位的收入账户余额为零。
2支出账户采取透支与预算拨款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事业部支出总账户实行透支管理模式。事业部每周四向集团公司上报次周的资金计划,集团公司每周五将事业部上报的资金计划提交给指定银行,指定银行以此额度控制事业部次周支出总账户的透支额度。每个营业日,支出总账户的对外支付由银行在额度之内保证对外支付。每个营业日终了,由银行根据支出总账户当日的发生额补平支出,清算后支出总账户余额为零。在透支管理模式下,每个营业日开始和终了时,支出总账户资金余额均为零。
3拓展网上银行功能
为确保资金安全,事业部与开户行签订了网上银行协议,将事业部银行账户全部纳入网上银行监管。事业部对所有账户拥有查询、转账权限,并对银行账户实行动态监控,有效控制资金风险。
(二)资金计划管理
资金计划是否准确关系到资金结算业务能否顺利开展。事业部资金计划包括年度资金计划、月度资金计划、周资金计划和紧急用款申请。各单位按年、月、周编报资金计划,按日管理、按周控制额度。当出现突发事件、需要紧急用款但资金计划又不足时,可以通过紧急用款申请来增补计划,以确保款项的及时支付。
各单位上报的年度资金计划、月度资金计划和周资金计划,经事业部审核后上报集团公司审批方可执行。集团公司依据事业部上报的资金计划,对事业部的支出总账户进行透支补平。事业部依据各单位上报的资金计划对各单位支出分账户进行预算拨款。
1资金计划编制
在编制资金计划时,要与财务预算相结合,参照年度财务预算收支金额,考虑跨年应收应付款项、非付现费用、税费流入流出差额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编制年度资金计划。按照矿区服务业务开展情况,将年度资金计划进一步分解为月、周资金计划,分期进行资金流入流出控制。
在编制资金计划的过程中,还要做好三个方面的沟通工作。与领导的沟通,避免由于领导出差等原因造成资金计划的浪费;与部门的沟通,让其确定本部门当期的付款金额;与相关业务单位的沟通,确定与其当期的资金流量,作为编制资金计划的基础。
2资金计划执行情况
事业部每月仔细分析资金的流入、流出情况,召开资金计划执行情况交流会,倾听基层单位的意见,查找资金计划执行结果偏离资金计划的原因,进行内部讨论后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将各单位资金计划执行情况予以通报。督促各单位重视资金计划的编制及执行,合理预计本单位资金流量,提高资金计划的符合度。
3未达款项管理
资金收支两条线运行之初,事业部的未达款项非常多。开出的支票如果不能及时划走,就要占用下周的资金计划,因此未达款项的存在大大降低了资金计划的执行符合度。针对这种情况,事业部通过采取上报未达款项统计表、与开户银行进行周对账、缩短办理付款业务时间、将支票返存、专人监控网银等方式来减少未达款项。
(三)资金结算管理
事业部根据实际工作和付款性质的重要性,将结算业务分为内部结算和外部结算。内部结算是指矿区内部单位相互提供劳务而发生的款项结算。外部结算是指对矿区以外单位发生的结算业务。
1内部结算
对于矿区服务系统内部发生的劳务结算,通过签认“内部劳务(产品)资金转移签认单”,由提供劳务方持此单据到事业部办理款项划转。
2外部结算
从资金安全和工作效率两方面考虑后,将外部支出结算分为委托付款和非委托付款。委托付款统一在事业部办理,非委
托付款由各单位自行办理。
矿区服务系统实施资金收支两条线以来,资金高度集中管理,合理优化配置,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资金的运行效率。
三、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存在的问题
矿区服务系统资金收支两条线经过一年多的运行,比较平稳,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事业部层面资金结算工作量过大
由于事业部负责整个系统的资金结算,工作量较大,特别是在结算高峰期,人满为患。
(二)表外资金没有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
目前保险基金等大额资金都单独开立银行账户进行核算,没有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事业部对这部分资金的监管存在空白。
(三)部分多种经营单位资金没有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
目前,只有一家多种经营单位资金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其他多种经营单位仍***进行资金运转。事业部对这些单位资金流转情况不掌握,不利于监管。
(四)对资金收支两条线实施情况的考核力度不够
由于考核机制不完善,导致部分单位对资金计划编制的重视程度不高,在编制过程中没有充分与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沟通,资金计划执行时符合度较低。需要经常通过增加紧急用款申请来满足日常的生产经营,且对资金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不够深入,就事论事,没有挖掘深层次的原因。
四、对改进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的改进建议,以期优化资金收支两条线,确保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各项制度及措施落实到位。
(一)设立资金结算分理处,以提高工作效率
可以在下属单位设立隶属于事业部的资金结算分理处,负责部分地理位置相对集中单位的资金结算业务,以分流事业部层面的资金结算业务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方便下属单位办理结算。
(二)将表外资金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在制订表外资金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对表外资金的管理模式。待时机成熟后,将表外资金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从而规范表外资金运作,确保表外资金安全。
(三)将多种经营单位资金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以加强对其监管
将下属所有多种经营单位资金纳入收支两条线,通过实行集中管理,按期编制资金计划,实时进行网上银行监控,在有效规避资金风险的同时,进一步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管理成本。
银行统计管控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村镇银行,会计电算化,问题,对策
一、村镇银行会计电算化简介
村镇银行的会计电算化,是指计算机在银行会计核算中的应用,含对公业务、电子汇兑、储蓄业务及互联网通存通兑等。村镇银行会计电算化是根据各项业务发展要求和调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品种、防范运行风险、降低运营成本、不断创新业务的需要而开发建设的。结合村镇银行整体发展要求和经营管理模式特点,秉承“以客户为中心”、“大集中”、“大会计”的设计理念,由软件公司历经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编码、系统测试等多个环节的周密开发,以全面推广至全国各个村镇银行网点使用。其会计电算化的核心系统在设计上已有很大提升,相较于之前的办理方式有较大的改变。村镇银行还要求各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相关业务处理前,进行深入细致的研习,全面了解和掌握系统的交易实现方式、业务处理规定、账务核算体系。
二、村镇银行会计电算化的优势
(一)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数据处理全部或主要是靠人工操作。因此,会计数据处理的效率低、错误多、工作量大。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只要把会计数据按规定的格式要求输入计算机,计算机便自动、高速、准确地完成数据的校验、加工、传递、存储、检索和输出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把银行财会人员从繁重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而且由于计算机对数据处理速度大大高于手工,因而也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使会计信息的提供更加及时。
(二)全面、及时、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在手工操作情况下,银行会计核算工作无论在信息的系统性、及时性还是准确性方面都难以适应经济管理的需要。村镇银行采用实现财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可以将大量的会计信息及时、准确地记录、保存和输出。即可以根据银行业务管理的需要,按年、季、月提供丰富的会计核算信息和财务分析信息,同时按日、时、分提供实时的会计核算信息和财务分析信息用于银行管理的需要。随着企业互联网Internet的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可以迅速传递到企业的任何管理部门,使企业经营者能及时掌握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的最新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原有会计人员一方面有更多时间学习各种经营管理知识,参与企业管理;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电子计算机有关知识,使得知识结构得以更新,素质不断提高。较好的会计基础和业务处理规范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村镇银行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手工操作中不规范、易出错、易疏漏等问题的解决。因此,村镇银行会计实现电算化的过程,也是促进会计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过程。
(四)控制舞弊难度加大。随着计算机使用范围的扩大,利用计算机进行的贪污、舞弊、诈骗等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由于储存在计算机磁性媒介上的数据容易被篡改,有时甚至能不留痕迹地篡改,数据库技术的提高使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随着计算机在银行会计工作中的普遍应用,村镇银行管理部门对由计算机产生的各种银行业务数据、财务报表等会计信息的依赖越来越大,这些财务信息的产生只有在严格的控制和监管下,才能保证财务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也只有在严格的监控下,才能预防和杜绝银行计算机犯罪的可能性
三、村镇银行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银行会计电算化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特别财务软件在银行的业务运作和经营管理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较薄弱。多年来,银行会计电算化基本上是以会计核算为主,尽管在电算化会计处理系统中增加了一些会计控制功能,比如设置支付密码、资金支付实行授权管理等,但实际上会计监督控制功能的发挥仍是先天不足。一些基层银行对会计信息控制重视不够,内控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在财务软件系统中没有设置稽核监督接口,银行业务核算的事中、事后监督也仅仅停留在将原始凭证的数据重新录人电脑复核而已,造成了采用财务软件后的电算化的控制流于形式,内控不严。银行业务核算授权划分不当,对会计操作人员和电脑技术人员制约控制不严,容易造成会计信息滥用,这给银行内部人员利用计算机舞弊作案提供了条件。
(二)银行会计电算化的技术保障不充分。村镇银行采用财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后,村镇银行普遍建立了自己的网络核算体系,对银行内的营业网点实行了通存通兑的联网管理,银行的结算汇划业务和资金清算工作几乎完全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支持。这样,如果银行对计算机管理不到位、网络系统维护不及时,一巳系统出了故障,就会影响银行的业务运作,甚至给银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从客观上要求银行必须配齐电脑技术人员,加强对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可是目前国内有些银行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的复杂性、风险性认识不足,他们往往认为会计电算化是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的,业务处理比手工记账更安全、更可靠,银行只要拥有一个先进的电算化系统,会计核算处理和业务管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殊不知再先进的计算机系统也是依靠人来控制操作的,工作人员任何一个失误的操作或有意的破坏,都会给银行带来严重后果。正是由于某些管理者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因而这些银行在管理上不注重充实电脑技术人员。村镇银行熟悉计算机和财务软件应用的人手普遍不足,造成了银行财务系统的技术保障不充分、不及时,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财务管理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从而降低了财务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
(三)会计信息资源共享性差。实行财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后,村镇银行把各个会计岗位上的数据录入计算机集中处理,避免了会计数据的分散、复杂,银行财务管理系统内保存着统一完整的财务信息。从发挥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整体功能来说,银行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会计信息不仅在银行内部,而且在跨银行间以及银行与客户间都可以完 全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在银行内部,信贷管理、资金调 度、资产管理、信息规划、人力资源等系统都可以直接与会计电算化系统连接在一起,同时共享数据可是目前在国内许多银行中,由于种种原因,会计电算化系统往往只局限于会计储蓄部门使用,其他业务部门只好根据业务管理需要,重新开发软件,重新录人数据,从而造成了银行内部信息资源的浪费。
(四)银行会计电算化信息技术发展滞后。目前,我国银行的计算机技术水平与国际技术先进的银行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尽管我国银行电算化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核算质量,但会计核算程序基本上是把手工操作的数据移植到电脑上去,银行会计电算化普遍只停留在实现会计业务核算为主的水平上,还没有提升到实现会计业务的全面信息化,充分发挥会计的信息管理和决策分析的作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以传统的会计理论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银行会计电算化已经明显滞后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发展。如果村镇银行财务信息管理只停留在数字化的水平上,不把会计的服务管理、控制职能和决策分析职能放在今天的信息化大环境中去考虑,那么村镇银行的经营管理决策就会因财务信息的不完整和不全面而出现决策失误,从而影响银行的经营管理和发展。
四、对村镇银行会计电算化管理提出的建议
(一)加强会计软件的管理
1.加大软件开发力度。要想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其首要问题就是要加大软件的开发力度,开发出比较完善的银行财务软件,满足市场的需要。现有的财务软件可以人为地通过数据库系统直接操作数据。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在应用系统中设置文件修改检查机制,文件一旦被修改,系统可以通过自身的测试检测出来,并提醒用户注意。
2.使用正确的记账凭证软件。确保村镇银行财务电子数据是以原始形式保存下来是会计无纸信息系统的关键。村镇银行财务电子原始数据经审核和确认后,应该利用正确的记账凭证软件自动生成电子记账凭证,自动形成后的电子记账凭证任何人都不能修改。
(二)健全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目前,由于我国村镇银行法规的不健全,使会计电算化犯罪的控制很困难。例如,对未经许可接触银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或有关财务数据文件的行为,在国家法律上没有明确是偷窃行为,因此就无法对拷贝、复制银行财务重要机密数据的行为治罪。我们必须看到,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不能仅靠现有的一些法规,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因为会计电算化犯罪毕竟是高科技、新技术下的一种新型犯罪,为此制定专门的法规对此加以有效控制就很有必要。
(三)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容易破忽视,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即采用“AB 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时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除了备份之外,还应收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型号、存储空间的大小、外部设备的配套类型等计算机操作系统信息。
(四)防范会计电算化舞弊
1.完善内部控制系统。运用计算机处理银行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单位,均应建立和健全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控制流程和控制方式。村镇银行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具有强有力的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措施,两者缺一不可。
2.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作用。审计人员对付计算机舞弊可以在两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在审计中直接查出计算机舞弊案;二是在审核和评估内部控制系统的弱点,提请被审计单位改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来预防、查出和处理计算机舞弊活动。在对村镇银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研究评价过程中,必须特别考虑篡改数据输入、篡改文件、篡改程序,以及违法操作的可能性。发现银行内部控制的薄弱点,必须及时报告银行主管人员,以引起管理当局的注意,同时还要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苏霞,商业银行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营销,2012
银行统计管控工作计划篇10
本文概述了管理会计的含义,对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的应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的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
商业银行;管理会计
在当前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在利差收窄、增速放缓、金融脱媒、市场竞争加剧、市场监管趋严的经营环境中,商业银行在转型构建全市场、全客户、全价值链的管理业务和综合服务模式中,管理会计的应用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管理会计概述
管理会计以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运用多种技术、方法,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预测、规划和控制,是与财务会计并列的、着重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会计分支,是为“管理”服务的“会计”,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和考核的职能。
二、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完成、风险积聚和金融脱媒程度的加剧、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同业竞争的加剧,经济金融环境在客观上促使商业银行寻求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科学决策以及提高自身科学竞争力的更为科学先进的管理理论。而管理会计理论的日趋成熟以及在发达国家良好的实践效果,为商业银行精细化管理的探索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整体金融业而言,我国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无论是在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是在城市商业银行已渐渐普及,各个银行在引入管理会计的内容、应用推广方式上各有不同。例如,工行银行开始应用时间是2004年,从2000年开始启动机构、产品、部门、客户四维度的管理会计系统开发;2004年业绩价格管理系统和成本还原系统上线,目前机构、产品、部门为维度的矩阵式管理体系已在全行投入使用。上海浦发银行2003年起建设了以责任会计、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全国成本管理和风险资本分摊为主要内容的绩效分析和评价体系。从管理会计理论方法在商业银行应用的情况来看,随着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银行业财务管理水平有所提升,完善了综合经营计划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但国内银行对管理会计的应用程度还相对较低,目前主要应用的是全面预算管理、费用核算、资金管理与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绩效考核等等。
三、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环境制约使得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不理想
商业银行内部的软环境和硬环境直接影响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软环境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亟待改变,二是未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与国外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国内银行多采用总、分、支的管理模式,而国外银行多采用扁平化事业部制,使得管理会计很难在传统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下得到很好应用。
(二)应用模式选择不当
从西方和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实践来看,目前能基本满足企业管理会计需求的模式主要有责任会计模式、全面成本管理模式、全面预算模式、本量利分析模式。但由于客观上存在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特点与工业企业的差异,我国商业银行组织架构与西方商业银行的差异,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在组织架构上的差异,在选择管理会计的模式时,未能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有些甚至照搬国外的模式,导致实施管理会计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缺陷
目前部分商业银行建立了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并且在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及考核等方面发挥了其应用优势,但是管理会计作为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在应用价值链分析银行业务流程、确定银行竞争优势及处理银行定位问题时,不仅需要内部信息,还需要采集竞争对手的相关资料数据以便对竞争对手进行跟踪了解。通过对竞争对手相关信息的分析,能够使商业银行尽可能地掌握竞争对手的优势、劣势及可能对银行产生的影响,这对于银行决策层进行决策和管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四、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的路径
(一)改善管理会计应用的内部环境
要改善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的内部环境,需要自上而下营造应用管理会计的氛围。高管领导层应认识到,在如今大数据、互联网时代,作为一种理论和实践均具备创新空间的管理工具,管理会计以组织战略为基础,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其目的是为管理服务,应高度重视管理会计在行内的推广应用。一方面,为便于管理会计在行内有序开展应用,应根据行内资源状况、组织架构、经营模式等制定管理应用的阶段规划,并围绕规划制定系统建设、人才培养、制度建设、激励约束机制等详细计划;另一方面,要为系统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其他规划工程合理配置人力、财力及物力资源。
(二)全面设计,选择合适的应用模式
目前,商业银行主流的组织架构形式为“一级法人、分级管理”,在短期建立网点、人员为责任中心的模式尚不现实的情况下,应强化一级分行的条线管理职能,按条线对所辖分支机构的业务、产品进行统一的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在成本和风险分摊的基础上,可以建立银行分部门、分产品、分客户的管理机制。在实行责任会计时,全面预算模式更为合适。与传统的责任会计模式相比,全面预算模式能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同时可以实现激励方式的多样化,这对于国内业务种类繁多的大型商业银行来说更为合适。
(三)因地制宜,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管理会计系统
在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时,要满足深入开展分机构、分客户、分产品核算的需要,分别建立包括利率、流动性、资本充足率等内容在内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块、客户信息数据分析模块、产品数据集中分析模块、风险预警机制等功能模块,建立一套“机构预算、业务预算、产品预算、客户预算”一体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包含运营成本、税务成本、内部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资本成本等在内的全面成本管理体系及以经济增加值(EVA)、关键绩效指标体系(KPI)等为方法的绩效管理体系为主体的系统,形成“前、中、后”一体的管理循环。
(四)充分利用管理会计工具系统,为管理提供“定量化”支持
以管理会计平台为依托,将各放射状的系统重构为一条环形信息路,银行各层级各部门可以共亨信息成果,服务绩效评价和管理经营,增强信息应用时效性,准确计量客户贡献、产品效益、员工业绩、部门条线业绩和机构业绩,满足评价与激励决策,调动全行经营活力和价值创造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经济金融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的业务增速明显放缓,选择先进的管理理论进行管理创新对于商业银行实施精细化管理进而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银行统计管控工作计划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