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学论文10篇

心理教学论文篇1

一、创造必要的渗透条件

(一)新型的师生关系

心理教育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在于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它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首先是和谐的。这是指师生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核心,有了“爱”,师生原先的“我”“你”关系将会置换成“我们”,从而使师生心灵沟通,共享成功之喜悦,共担挫折之烦恼。其次是合作的。这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的作用在于,“你不会学习,我来指导你学习;你不愿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

再次是互动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正反馈机制。

(二)先进的教学观念

首先是主体性的学生观。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动发展的机制,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主体发展机制,促进其成长。

其次是发展性的教学目标观。现代教学着眼人的终身发展,即要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一定的教育技能

实施课堂心理教育,教师还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技能。大致有:了解学生的技能──通过观察、作业分析、谈话等形式,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内心世界等;教学设计技能──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教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学应变能力──教学过程中,对偶发事件特别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积极反应,有灵活处置的能力。

二、掌握渗透的操作要领

我们认为,有效的心理教育应该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找准学科个性任务与学生需养成的心理品质间的结合点,使心理教育技术与教学技术互补。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必须构筑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基础上。语文课堂教学渗0透心理教育的操作要领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整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体系决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质量规格和水平。传统的教学目标多偏重知识的授受,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如今,素质教育已启示并要求我们对教学目标进行整合。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元的体系,涵盖认知、智能、情意三个领域,这为心理教育的学科渗透提供了良好的背景。比如,教学第十册《丰碑》一课时,除了应明确认知、智能目标外,教师还应从渗透心理教育的角度着手,引导学生感受***需处长不朽的人格魅力,加速学生情感的升华,获得求知的动力,受到完美人格的熏陶。

(二)创设参与情境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任何知识、技能乃至情意因素,只有经过主体内化才能养成,这就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杜威说过,兴趣是学生成长中才能的信号与象征,显示着最初的能力。因而,创设情境,引导兴趣,无疑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策略。教学《守株待兔》时,为了让学生明晓“不能把偶然当成必然,不要存有侥幸心理”的道理,课末教师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劝农夫重新拿起锄头”的情境,学生在想象、表演中受到了教育。

(三)进行行为实践

知、情、意、行是一个整体的不同侧面,其中,行为实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助于学生在亲身实践的体验中强化对事物的认识,深化对事理的理解。比如,结合教学***历史题材的课文,就可以组织学生瞻仰***陵园,诵读***诗文,讲述***故事,还可以考察本地哪些地方是以***英名命名的。所有这些实践活动,都会给学生以震撼,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激起为中华腾飞读书的志向。

三、把握渗透的主要内容

语文教学历来崇尚“文道统一”,心理教育其实仍可归之于“道”之列,这也就为它在语文课中的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我认为,语文学科渗透心理教育必须紧紧抓住以下主要内容。

(一)锻炼坚定的意志意志

是人们为了达到有意识提出的目标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所做的持续努力,对个体的学习、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质,进行心理教育渗透。例如,讲述童第周不甘落后发愤读书的《一定要争气》一课,描写牛顿不顾嘲笑刻苦钻研精神的《做风车的故事》一文,都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坚定意志,获取潜在力量的好教材。

(二)培养活跃的思维

学习过程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思维是学习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凭借教材中具体人物的思维实例启迪学生,比如《小马过河》中的辩证思维,《田忌赛马》中的求异思维。另一方面,还应该指导学生抓住课文语言深悟文字所蕴内涵,在具体的智力活动中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陶冶积极的情感

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正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其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的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验、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像《我爱故乡的杨梅》中的乡情,《曼谷的小象》中的友情,《春蚕》中的母子情,《圆明园的毁灭》中的爱国情,都是极好的范例。

(四)练就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

心理教学论文篇2

1、日本教育心理学情况简述

20世纪初,日本就开始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1916年成立儿童研究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教育心理学受施太伦(L.W.Stern)、桑代克(E.Lee.Thorndike)、布勒(C.M.Bühler)等人的影响,发展了智力测验、心理测量、性格学。战后,出版了大量关于教育心理学的书籍,如波多野完治主编的《现代教育心理学大系》;依田新编的《教育心理学》;中野佐三编的《教育心理学事典》;田中宽一主编的《实验儿童心理学》以及其他教育发展心理学丛书。在日本心理学书籍中,教育心理学书籍最多。90年代以来,吉田章宏(1991)和伊藤隆二(1996)等教育心理学名家也多次呼吁要注重日本本土教育心理问题的研究。1959年成立日本教育心理学会,这是仅次于日本心理学会的一个专业学会,1994年统计会员达4500人。该学会每年举办一次全国性学术年会,刊发《教育心理学研究》季刊至今。心身缺陷者的特殊教育在日本也受到重视。日本几乎所有师范学院都开设特殊教育课程。一些大学设特殊教育系,授与硕士和博士学位。1971年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国立特殊教育研究所。1963年建立特殊教育学会,学员约有1000人,并出版会刊《日本特殊教育杂志》。为心身缺陷者专门设计了各种心理测验,如日本设计的盲人智力测验不仅用之于日本,也在美国使用。日本文部省从1995年开始以流动性的方式向各省的一些小、中学以及高中派遣教育临床心理学专业人员开展有关心理咨询工作。不少中小学校也开设了(或正在设置)专门的教育心理咨询室,为中小学生及其家长排忧解难,帮助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心理的顺利发展。

2、日本教育心理学研究动向

(1)日本教育心理学研究动向情况。20世纪70年代以前,日本教育心理学主要围绕着发展、学习、人格适应与教育评价四大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其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研究领域不断扩大。90年代日本教育心理学年会有关学术论文的分类大致有九个方面,具体是原理与方法、发展心理、教育与人格心理、教育社会心理、教学心理、学习心理、教育测评、教育临床心理、心理障碍与教育。其中研究学术论文数量排名前三名的依次是发展心理、教育社会心理和学习心理。日本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上世纪90年代以后,讨论的焦点逐渐集中在有关法则性研究与个别性研究、实验研究与相关研究等问题上。所谓法则性研究,即是超越事物的个体特殊性而追求其共性以及一般规律的研究。这类研究的特征是力求客观地、自然地反映事物,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故多采用实验法探求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个别性研究则注重于探求事物之间的个体特殊性和差别性,因此常运用相关研究的方法来分析事物的特定性质。数据显示,对于身体运动、感知、言语、情感表现、人格、社会行为等领域的研究,采用实验方法居多。其次是观察、调查方法的运用。

(2)20世纪90年代日本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积极表现。一是有关学习与教学的心理研究几十年来一直受到日本教育心理学界的高度重视。日本教育心理学注重教学和学习过程的认知心理学研究,深入探讨教科学习以及知识、理解等认知操作的内部心理机制。如光田、谷口等人(1992)的研究表明:在文章理解的过程中,插入提问和具体事例可以有效地帮助理解和回忆。言语表现的研究集中在作文、造句和书写等方面。此外,积极开展有关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与学习策略指导以及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心理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二是日本教育心理学工作者针对学校教育中,诸如旷学、欺负同学、学业不振、早恋以及自杀等“学校身心疲劳”一直有增无减的现象,从学校心理学中的教育社会心理学、教育临床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神藤等人(1996)用因素分析法对欺负弱小同学问题进行了考察,结果抽取出欺负行为正当化、缺乏正义感以及支持欺负行为等主因子,并发现这些因子与“学校身心疲劳”现象的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日本教育心理学在学习与教学方面的研究的特点还有在认知心理机制基础上还导入发展的变量;增强学生学习个别性差异与教学策略针对性的研究;打破传统学习理论,多角度多层次的开展研究工作等。

(3)日本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消极表现。一是欧美化倾向严重,在基本的理论观点和研究的方法技术方面全盘追随欧美,就是在具体的研究方向和课题上也相从甚紧。二是日本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在改善教学效果、帮助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方面作用及效果不大。三是日本教育心理学有关教育心理学科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导致有关研究方***和具体研究方法技术存在混乱现象。

3、日本学校心理咨询师制度的思考

日本学校心理咨询师是学校等工作领域内的心理教育辅导专家。对于学校生活中发生的各类问题,进行评估、咨询、辅导等。其具备针对于儿童、教师、学校等学校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从事心理教育辅导公益性活动等,必须经过专门机构认定其从业资格。日本学校心理咨询师活跃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以及特殊教育、特殊学校等教育机构。此外还有教育委员会、教育中心、教育咨询所等教育机构,或受教育委员会的委托,从事相关咨询工作等。日本学校心理咨询师采用学会联合的资格认定制度。其认定组织机构由5个联合学会和4个合作学会构成。5个联合学会分别是:日本教育心理学会、日本特殊教育学会、日本发展障碍学会、日本发展心理学会、LD学会。4个合作学会是日本学校心理学会、日本应用教育心理学会、日本生徒(学生)指导学会、日本学校心理咨询学会。这一资格认定工作从1997年开始,数据显示,截止目前为止获得学校心理咨询师或候补学校心理咨询师的人数达到5800人。日本学校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认定相当的严格。申请条件根据不同的背景人群可分为5大类。主要针对具有教师资格证的人员、各类幼儿及中小学从业教师、教育研究所等教育机构人员、大学及研究生院的学校教育心理任课教师及实习指导人员、国外研究生院学校心理学专业的人员。日本学校心理咨询师制度及其运行的积极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日本***府支持力度大。如日本***府对于儿童心理支援工作非常重视,注重发展障碍儿童的特别支援教育;支持全国学校心理咨询师大会的召开等,学者们关注障碍儿童特别支援教育工作的研究;二是专业人员的培养注重理论和实践,学校心理学士的申报条件高。如学校心理咨询师的获取,在研究生院修完7门课程: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障碍儿童的教育与心理、学生指导和职业规划指导、教育评价和心理测量、学校心理咨询。此外,根据申报条件的不同,要求有专门的学校心理学工作实***验1—5年不等。在大学或研究生院担任学校心理学相关课程或实习的指导者,要求必须发表关于学校心理学的论文5篇以上;三是专业人员考核和管理制度严格。如规定修完7门课程,但没有实***验的人员,可以申请学校心理咨询师候补资格,同时在通过资格考试后,还要在5年内要提交个案报告等说明自身实践经验的资料,才能成为正式的学校心理咨询师。学校心理咨询师的有效期限为5年,满4年要求更新。此外,相关的认定机构每年进行资格审查;四是公益性的预防教育(人格)活动开展情况好,如兵库教育大学研究生院学校心理学课程研究室从2003年在中小学中开展公益性的预防教育。

二、日本教育心理学对中国心理学发展启示的思考

1、理论与实践并重在教育心理学教育工作以及研究工作的开展中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实践性。

2、拓宽学术视野,加强国际化、多元化不断拓宽学术视野,扩大对心理学研究国际化,避免片面的追随欧美。加强教育心理学的本土研究,争取更有力的多方支持。在突破传统理论,使相关学术研究更多元化。

3、注重研究的实效性,加强心理的预防教育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更接地气,能够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学校的心理危机事件发生的预防教育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支援、疏导、咨询等服务工作。

心理教学论文篇3

1.重视的程度不广泛当前,我国对古代文学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非常具有局限性,根据相关资料可知,我国从2000年才开始有文学课堂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论文出现,但研究的对象都是小学生。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重视,却没有得到大学教师的关注。大学中教师大多只重视研究课题、搞科研,而对文学内容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数据表明,直到2006年后才出现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文学课堂开展心理教育的相关文章,但研究的文章数量极少,只有几十篇,且文章的内容大多只是粗略探讨,且缺乏操作性。

2.研究的内容不深入当今的文学课堂对心理健康教育影响的研究都比较片面,且不能深刻地反映出古代文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何影响。当谈到可行性时,大多只是认为利用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激励学生的斗志、宣泄情感、升华精神,但从未探讨过教学中文学作品对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消除等问题。在现有的研究中大多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谈古代文学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有从文学教育的角度来探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其认为在文学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健全的人生观,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和谐发展。这类文章为今后人们对文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研究带来很大的帮助。

二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探讨

针对当前中国对古代文学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做出以下总结:

1.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古代文学的传统课堂教学内容包括作者生平简介、个体文学的讲授和介绍、代表作品的研究和讲解等,这种教学方式过于死板、拘于形式,没有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当今的古代文学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在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以及教育理念中教师应着重注意学生的人格培养、情绪调适、意志培养、认知纠正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2.在课外学习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仅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古代文学教学时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也要给学生布置适量的课外任务以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例如古代文学作品的赏析和阅读、读书笔记、写作练习、撰写论文等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或是以心理健康为题让学生思考并创作论文,从而达到在课外学习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3.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课外与学生的相处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的发展,尤其是师范类院校的大学生在毕业后会成为中小学教师,这关系到中国教育事业的长久发展。因此,一名教师应具备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和高尚的品德,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活跃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典范

。4.正确认识古代文学古代文学虽然很值得研究和学习,但也有其消极的内容。每个人在研究其内容时,对其理解和感悟不尽相同。古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大多是忧愁伤感、忧国忧民,而古代文人在文字中也透露了自身的性格特点,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给学生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使学生无意中开始模仿并形成这种忧患、多愁的性格。因此,教师在古代文学课堂的教学中应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创新教学思路,一旦发现学生出现此种情况,应及时对其进行教育,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以积极的心态来学习古代文学,客观了解古代文人的写作思想。

三结束语

心理教学论文篇4

古人早就提出艺术教育的“辅德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欲望升华说”对这一点做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欲望升华说”是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的学说。弗洛伊德最感兴趣的研究对象是潜意识,他以潜意识为基石建立了一个庞大而又完整的精神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潜意识包括人的本能冲动和被压抑了的欲望,其特点是非理性的、无秩序、无道德,一般情况下很难到达意识领域。潜意识具有强大的能量,能强有力地影响人的行为。这些强大的能量主要指那些极强的本能欲望和热情,它们在现实中始终处于不满足与受压抑状态,让人产生焦虑感。为了减少焦虑,人们会用一些心理防御机制将真实的感受驱逐出意识之外,以否认或歪曲现实的方式来减轻冲突的痛苦,保持心理的安宁。这些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压抑、投射、转移、否认、退化和升华,其中升华是一种最为积极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弗洛伊德认为宗教、道德、社会和艺术的起源都是被压抑的潜意识。艺术家创作的动力来源正是这些潜意识被压抑的心理能量,艺术家将这些被压抑的潜意识经过升华,转化为艺术。艺术家能够在理智的控制下构建一个象征系统,使本能欲望及其引起的种种冲突以社会能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正是艺术使被压抑的本能欲望通过升华这种健康有效的防御机制,在想象中将被压抑的能量释放,创作出艺术品并给人以美感。总之,艺术品从本质上来说是个体潜意识欲望的升华。艺术使人的被压抑的潜意识得到曲径通幽式的满足,任何艺术品中都渗透着艺术家变了形的欲念。艺术形式只是满足个人潜意识的过渡物,其中的内容才是令人情感快乐的对象。例如,弗洛伊德对达•芬奇进行深入分析,宣称蒙娜丽莎这幅杰作表露出画家潜意识里的恋母情结和对母爱的渴望,认为达•芬奇毕生都在寻找母亲的代用品。弗洛伊德的欲望升华说解释力较强,较好地阐述了艺术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意义和价值。个体具有一定艺术修养,能更多一些理性;从事艺术活动将减少不文明的行为,能使人由随心所欲的野蛮人变成遵循道德规范的社会人。

二、益智作用

德国作家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文字,一把是数字,一把是音符。”谈及艺术教育的功利价值时,益智作用显然不可忽视,从莫扎特效应的研究可见一斑。早在1993年,拉舍尔(FrancesH.Rauscher)等人在国际核心期刊《自然》上发表报告,提出莫扎特效应。研究者让36名大学生聆听莫扎特作品K448双钢琴奏鸣曲。实验结束后,用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测试,发现这36名大学生在被动听莫扎特乐曲后的十分钟内,空间认知能力显著提高。由此,拉舍尔等人认为,聆听莫扎特音乐能够提高人的空间推理能力。该研究结果引起了教育界及各领域的广泛关注。人们似乎看到了音乐教育给人带来的可见的和潜在的价值。这个研究引起了全世界的轩然***,对***策和商业的影响很大,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大多数人而言,听音乐的动机主要在于情绪诱发,即为了唤起或放大某种情绪。已有研究也发现,积极情绪能促进认知功能的发挥,而消极的情绪状态,如焦虑或倦怠感则会降低认知功能。于是,研究者们大胆猜想,之所以出现莫扎特效应很可能并非音乐训练直接导致认知功能的提高,而可能是由于被试者的情绪状态和唤醒状态受到音乐的影响,进而提高了认知功能。据此,研究者们开始重复并改进莫扎特效应实验的研究范式进行一系列实验。结果发现,当用舒伯特音乐作为对照组时,被试者出现了舒伯特效应;而用趣味性强的史蒂芬•金的小说做对照时,也发现和听莫扎特音乐的实验组在空间任务测试中得分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束后,在对被试者进行访谈时发现,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被试者中,喜欢听莫扎特音乐的人和喜欢听故事的被试人数相当。有趣的是,几乎出现莫扎特效应的大多是喜欢莫扎特音乐的被试者,而喜欢史蒂芬•金小说的被试者则更可能出现史蒂芬•金效应。虽然在实验中研究者并未直接测量情绪和唤醒状态,但以上实验结果说明,音乐训练很可能是通过情绪和唤醒状态而影响认知功能发挥的。随后Thompson等进一步改进实验方法。他们选择直接测量情绪和唤醒状态。采用的方式是用快节奏和大调旋律唤起快乐情绪,慢节奏和小调旋律唤起悲伤情绪,分别选用莫扎特D大调和阿尔比诺尼小调柔版。结果快节奏的大调旋律组被试者在空间能力测试的得分上显著高于慢节奏小调旋律组被试者。研究结果进一步论证了,情绪与唤醒状态在音乐训练和认知功能之间起中介作用。据此有研究者提出,莫扎特效应本质上是醒酒药效应,音乐刺激带来了个体的情绪唤醒,促进了智力测验任务表现。打个比方:有两个人喝醉后去参加智力测验。其中一个人提前吃了醒酒药,另一个人没吃。结果吃醒酒药的人智力测验水平比没吃的人高。这个结果不能说醒酒药开发了他的智力,醒酒药仅仅改善了当时做智力测验时的情绪状态。那么,莫扎特效应也是一样的道理,受了音乐的刺激后,个体得到提高的不是智力,而是做智力测验时的情绪状态。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醒酒药效应从心理机制上证明了莫扎特效应的存在。音乐教育的效应要得以发挥,其中,音乐刺激或音乐教育对个体内在情绪的影响是个关键过程。音乐刺激通过改变情绪这个中介变量,对智力、学业成绩等产生影响。虽然这个效应持续的时间比较短暂,有点像醒酒药,大概持续20分钟左右;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经常反复地接受音乐刺激,逐渐影响大脑皮层及认知能力,短期效应会产生长期影响。

三、本位价值

如果艺术教育只起到辅德益智的作用,那么中小学的各门学科教育完全可以替代它。因为没有比数学、语文等各门学科更能直接开发智力,没有比道德教育更能直接提高情操,何必还要艺术教育的存在呢?说到底,艺术教育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从辞源上来分析,艺术教育的初始含义就是感觉教育或感官教育的意思。美学创始人鲍姆加登认为,逻辑学研究理性认识,伦理学研究意志,除此之外还应该有一门专门研究感性认识的学科。1750年,他写了一本专门研究感性认识的著作《Aesthetic》,英语“Aesthetic”原意为“感性的”。因此,最初意义上的艺术教育就是开发个体感性能力的教育。因此可以说,艺术教育具有其独特的、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更不是用来敲边鼓的,我们不能过度强调其辅德益智的功能。丧失了本位价值,艺术教育也就彻底失去了其***存在的地位。艺术教育最深刻的价值,就是通过丰富人的感觉体验,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艺术教育是感性教育,开发了人类感性的智慧。很多家长都期望孩子在听音乐、演奏乐器过程中,智商得到提高。其实更重要的是,儿童在听音乐、演奏乐器过程中,感官的感受能力得到了训练,感性能力得到了提升,而这会对孩子以后整个人生发展产生深刻的积极影响。那么,什么是感性能力?视、听、味、嗅、触、情绪、情感等所有感觉的总称。在个体成长过程中,感性能力就和智力、道德情操一样,从小就应该得到训练和培养。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对学生审美感官的训练给予应有的重视。个体发展过程中,身心均遵循“用进废退”的原理。头脑因为思考而敏锐,身体因为锻炼而强壮;同理,感觉和感官也会因为训练而得到提升、变得敏感。所以要重视感性能力的培养。但是,我国目前的教育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功利性太强,艺术教育被严重忽视或扭曲。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缺少生活教育,没有培养起终身的兴趣爱好,感性能力没有得到发展。他们往往缺少生活情趣,对生活和生命缺少体验能力。这样的人常会感到空虚无聊、枯燥乏味、幸福感低,甚至出现各类心理情绪障碍问题,比如抑郁症、焦虑症等。统计显示,目前抑郁症已经成为困扰中国人的第二大疾病。相当一部分人群在生活中体会不到乐趣,体验不到存在的价值。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一些名人现身说法,进行抑郁症科普教育,教人们如何与抑郁症做斗争;但是又有多少人悄然自杀,这部分群体往往聪慧而又努力,这让人忍不住扼腕叹息。从某种角度而言,抑郁症和人们的感性能力差是有一定联系的。感性能力差的人,感受不到当下存在的感觉、价值的感觉和幸福的感觉。要想获得幸福、体验幸福,必须从小就要培养其敏锐的感受、细腻的体验和丰富的感情。一个感性能力强的人,在这么丰富多彩的世界中一定不会感到乏味,能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体验创造的。此外,个体的感性素质差,除了给自身造成困扰,也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我们城市的各种环境卫生问题和噪音问题。

心理教学论文篇5

关键词:美术教师美术教学心理因素

美术教师肩负着对学生实施培养和提高具有良好美术素质教育的重任,要以现代美术知识技能武装学生头脑,把他们塑造成具有高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操的人,时代对美术教育和美术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有教师和艺术家共有的心理素质,以及相应的师德和艺德。美术教师良好的教学心理品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在美术学习和美术教学实践中自觉培养和逐步形成的。

一、美术教师的教学兴趣

对美术教学的兴趣,是美术教师创造性地完成本职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美术教师对美术学科和美术教学法的研究兴趣,对所教学生的情感,往往是教学兴趣的中心。这种兴趣不仅促使美术教师积极、刻苦地钻研美术专业知识技能,认真、负责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而且促使美术教师接近学生,研究学生美术心理和美术学习的发展规律,从而探寻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专业兴趣,往往也会萌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对国画有兴趣的教师,会引起学生对国画发生兴趣,对设计有兴趣的教师同样也会引起学生对设计发生兴趣。

美术教师的兴趣不应局限于美术学科,更不应局限于某一画种,而应具有广阔的求知兴趣。如美术教师应有一定的文学兴趣,缺乏文学修养的教师,语言不生动、不丰富,难以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再如,音乐、摄影、书法、集邮等都与美术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美术教师若对此有广泛的兴趣,必然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艺术爱好,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因此,美术教师的兴趣广,不仅有助于教师本身对美术教育工作产生稳定、持久的兴趣,而且对学生学习美术的活动具有一种积极有效的推动力量。

二、美术教师的教学情感

美术教师的教学情感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感染作用,是教师重要的职业素质之一。

美术教师的教学情感,首先体现在对美术教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它与美术教师的职业兴趣,对于教育年轻一代的社会责任感、荣誉感有关。作为教师应该具有一种高尚的敬业精神,才会具有良好的情感品质。

事实证明,做一名“美术教育家”要比做一名“画家”难得多。一个美术教师能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能把所学的美术知识技能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的时候,一种强烈的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美术教师有了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自豪感,就会产生踏实的工作作风、坚定的工作志向,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三、美术教师的工作意志

美术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必定会遇到各种主客观困难,特别是在当前教师待遇偏低、美术学科在学校教育中还十分薄弱、教学环境和条件尚未得到彻底改善的情况下,美术教师没有克服困难、勇于进取的意志,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

美术教师的工作意志主要应具备以下四点:1.具有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明确目的性和力求达到这一目的的坚定意向,这是动员自己全部力量以克服教学工作困难的内部条件。2.具有教学内容和方法选择的果断性和坚定性,这是在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的内在力量。3.具有沉着、自制、耐心和一贯的坚持性,这是美术教师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效地影响学生的重要品质。4.美术教师具有的工作精力和毅力,这是影响教育和教学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当前,学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困难很多,有来自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等方面的许多现实问题,针对这些暂时无法立即解决的困难和障碍,教师的工作意志的培养就更为重要。

四、美术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美术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自身应掌握美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为全面而扎实的美术鉴赏能力和美术表现能力,掌握科学的教育知识和教学方法,具有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了解国内外美术教育的发展动向,胜任学校美术教育和教学工作,并能组织学生的课外和校外美术活动。美术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是他们业务规格的基本内容,既有质的规定性又有量的指标,具体包括:1.掌握美术历史和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如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心理学、美术技法理论。2.掌握绘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素描、色彩画、中国画、版画等画种。3.是掌握设计与工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设计与工艺基础、现代艺术设计、现代工艺制作。4.掌握教育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美术教育学、美术教材教法、教育实习等。

五、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从事学校美术教育活动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是美术教师区别于其他职业的工作能力。它主要包括:

1.具有多方面的组织能力,以保证美术教育和教学工作有条理、有系统地进行。其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编写和使用教材,以及组织课堂教学方面。

2.全面掌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实践能力。如理解和运用教材的能力、编写教材教案的能力、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教育能力、启迪学生进行视觉思维的能力等。

3.具有善于了解个性和美术学习心理的观察能力。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个性和学习心理的发展是一种学习的历程,由于美术学习的活动性强,形象思维和动作思维过程明显,学生在纪律、意志、耐力等方面都有可能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应善于及时观察到学生某些不良反应的预兆,尽可能事先防止学生纪律和学习上某些差错的发生。

4.具有敏感、迅速而准确的分析、比较和判断能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善于分析、比较、判断视觉造型艺术形象的基本要素和特征,而且需要美术教师灵活机智地应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任何情况。

5.具有教学的创造与想象能力。美术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手持金钥匙的人”,这意味着美术教师是打开学生心扉的智者,应该富有教学方面的***性和创造性。

6.具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和非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这对所有学科的教师来说,都是有必要的。

六、美术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

现代社会的一切活动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这个进步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美术教师若要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准和教学素质,必须从凭经验办事转向以科学为依据的轨道上来,这就要开展科学研究,这是美术教师创造优异工作成绩的重要条件。

美术教师的科研工作能力首先应该是从事美术教育和教学研究的能力。因此,美术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科研与探索的能力主要包括:1.自修与自学提高的能力;2.收集教学资料与获取信息的能力;3.开展教学实验、进行教学改革的能力;4.综合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5.编写教材和撰写论文的能力;6.确定教育科研选题,组织或承担课题研究工作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对于美术教师加强学科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它能使我们在吸取古今中外美术教育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和发现新的美术教育方式和方法,有利于发展和创造适应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美术教育。

总之,美术教师的心理因素并不止这些,例如教学观、治世态度、性格、身体等因素也都是教师成功地进行美术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从美术教师的心理因素来看,它是一个范围相当广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各种心理因素的形成和发展,都要求每一个美术教师在各自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学习提高,力求自我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威信。

参考文献:

[1]郭绍刚,范凯熹.美术教育方***[M].岭南美术出版社,1993.

心理教学论文篇6

护理心理学主要是掌握基本心理护理理论知识以及着重强调护理人员对心理学相关专业的护理基础课程,它为整个护理学提供心理学技术方法和认知观点,同时也是护理实践在心理学在护理学中的具体应用,由此可见,专业学生学习护理学是必修课中的重中之重。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段发展,护理学也逐渐得以迅猛发展,护理心理学已成为现代护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以往单一生物学模式逐渐的转向与生物心理以及社会医学模式的方向发展和转变,这是现代医学教育体系重要性的体现。它能让护理专业的学生站在全新的角度理解健康与疾病,形成生理与心理是一个相结合与统一的整体的认识,不仅仅可以从生理角度更能同心理角度去认识疾病、分析疾病、***疾病,以满足现代医学模式和医学自身发展的需求。

二、现阶段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问题所在

(一)护理心理学课程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相当多的医学院校中,与其他核心专业课程相比,护理心理学往往是“副科”的代名词,其所受到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护理心理学虽被设为必修课,但护理生一般也不太重视,所以对这一门科目的学习和认知程度不够,甚至有些老师也认为护理不是十分重要的课程,只要学习遵守纪律上课,是否专心听讲也无所谓,以致教师在讲课时也比较随意,没有更多的备课准备。

(二)护理心理学课程理论基础多、内容枯燥

传统台上写板书,台下记笔记的教学方式往往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单一、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硬往脑子里灌输知识,往往适得其反,而护理学的教学内容又过于强调一些关于心理的理论概念,教材中涉及的对于基本理论和概述,以及规律讲述的比较多,许多专业名词以及各种心理学流派的理论,护生很难理解,内容与现实问题产生一定的脱节,使学生提不起丝毫的兴趣使之“望而却步”。

(三)课时设置都是理论学习,没有实践

护理本身就是与实践分不开的一种高实践产物,没有时间的护理学习称不上一个完整的护理心理学,全程科目学习下来,关于理论方面的考核往往在很早的课程讲解时就已经考核完毕,重要的是接下来的实践工作,实践在护生只在内心有一个心理护理的概念,考完理论实践早就丢之脑后,但是在临床上护生很难进行实际的心理护理,这就使学生在进行具体实践是心理学习的适应能力十分有限,直接影响了护理生接下来实践的步伐。

三、新时期护理心理学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一)适当增多护理心理学的教学学时,改变考核方式

学习成绩的考核评定,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变相调动与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讲,改变考核方式可以引导护生对护理心理学的学习态度,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了护理心理学教学考核改革,提高护理心理学教学效率,同时还可以通过模拟临床心理护理进行考核,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运用护理心理学知识正确的面对自我自我,从而有利于提高护生的护理水平和专业素养。

(二)利用网络资源中的金品课程

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教学生认识和了解一些正规的充满正能量的网站,让学生充分利用其中的资源给自己充电充分利用这样一种优质资源进行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在课余还可以自己去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不断的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三)角色扮演法

师生之间可以按照心理情景剧的模式演绎较色扮演的剧情,由教师给出一定的剧情或者医院场景,由学习来进行模拟演绎,即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又与此同时,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亲身经历的过程和情感,这种形式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实际运用中应付自如,真正体验到护理病人的心理应该是什么样子,端正自己的心态。

四、结束语

心理教学论文篇7

(一)指导学生广泛阅读

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课内外阅读材料的潜在的智力价值和精神价值,使教学内容既有意义又有兴趣。同时,利用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如人物、事物等来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完善自我意识,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自我发展能力。将心理教育与阅读材料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心理教育。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己的阅读,搜集符合初中生阅读的时文,推荐给学生阅读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作文命题中渗透心理健康因素

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喜欢发表个人见解,同时自我评价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经常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因此,作文命题一定要考虑到初中生心理特征。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态度对待多元化的思想。但是学生毕竟有不成熟的地方,容易走向极端,所以,教师应从社会发展、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而且,作文命题要含蓄的体现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日常作文教学有多种形式,各类形式都可以尝试渗透心理教育,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除了常规作文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日记中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迁移情绪和升华情感有助于学生克服消极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人格,从而逐步形成健康心理。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初中生通过日记这一写作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另外,还可以通过书信等作文形式进行训练。

(四)在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文批语应当是师生之间凭借学生作品而进行的敞开心扉的心灵交流、情感畅谈和生命对话,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一段宝贵的精神生命历程。教师对学生作文中心理健康方面的偏差要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交心,提出自己的真诚看法,并对学生的转变和健康发展寄予热情的鼓励。赏识性的评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肯定性的评价,凸显教师的教育理念。学生得到肯定后他的心智模式就行到了调适,对作文的态度也有了显著的变化。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就被激发起来。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作文就成了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学生每次作文都是他们创造性的劳动,作文反映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都期待得到老师肯定和表现,所以在作文评语中要多写赏识性、肯定性的评语。

二、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我通过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写作实践,促使家长从多方面多角度来科学、合理地了解及理解学生。如我把学生提出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建议,及时向其家长汇报,获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及配合。学生和家长互相倾吐自己的心声,使错误的家教方法得以纠正,使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得以发扬光大,从中选取优秀的经验加以推广,促进中学生健康地成长。通过作文教学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让学生家长懂得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作文教学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有趣的训练形式,不仅使学生有写作兴趣,而且把作文与生活、作文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使学生提高了作文与做人的综合素养,达到了作文修身的目的。让学生拓展视野,增长才干,强化情感,敏锐思维,健全人格,增强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总结

心理教学论文篇8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学前心理学》

1《学前心理学》教学改革必要性及目标

1.1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心理学》改革的必要性

《学前心理学》教育主要涉及学前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性格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加强具体技能的训练。高校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很少接触心理学知识,因此,《学前心理学》的教学要求对他们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这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个或几个具体的课堂目标,每个目标又要细致划分为若干个步骤或层次,将教学要点和难点贯穿到这些目标中。在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下,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无疑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在《学前心理学》教育中的积极性。但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学前心理学》教学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中依然出现“灌输式”和“填鸭式”现象。教师只是一味的讲解心理学知识,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认为这门课程艰涩难懂,且枯燥无味,进而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对《学前心理学》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注意的是,在改革过程中,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并根据这门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并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设立阶段性教学目标,注意突破这门学科的重难点,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对《学前心理学》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率[1]。

1.2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心理学》教学改革的目标

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学前心理学》应当转变原来的灌输式教育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情感、知识和技能素质。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生对心理学的接受情况,进而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基本的学前心理学理论和概念。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应避免直接给出心理学案例或问题的解决方法,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分组讨论等方式,逐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根据当前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高校学前教育《学前心理学》的教学目标首先应包括知识目标,即探讨研究儿童心理问题和现象的方法、研究学前儿童在各个阶段的心理特点、掌握学前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其次是指技能目标,即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则是指情感目标,即幼儿教师的职业意识和道德、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个体人格的完善。

2《学前心理学》教学策略

2.1关注学生能力发展,创新教学方法

《学前心理学》是幼儿教育实践工作者、理论研究者必须学习的课程[2]。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变化特点,并了解有关儿童心理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应的教育措施,培养对幼儿教育的兴趣。同时,这门课程还可以帮助高校院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解决儿童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学前心理学》的这些特点和性质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较于普通的心理学研究,学前心理学具有更加独特的一面,由于学前儿童在知识、语言、思维、生活经验等方面的知识都相对匮乏,因此,他们的心理活动主要表现在行为举动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学前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关注实践教学,指导学生接触学前儿童,并观察他们的行为、语言及心理特点。并根据观察结果,为学生讲解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此外,还要有效利用幼儿园的录像和生活记录资料,要求学生将观察的结果带到课堂总,分小组讨论、研究资料内容,并针对录像中的问题寻求解决途径,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改革教学模式,强化教学实践性

首先,教师应当根据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前心理学》方面的学习水平,设置一定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根据任务自主研究教材内容,并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其次,可以实施项目实践法。例如,为了了解儿童的交往类型和关系,可以安排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观察儿童在交往中的行为和态度,并着重调查某一班级儿童的交往情况,依据调查结果绘制幼儿交往关系***,并以书面形式在课堂上讲解关系***,以此引导学生在调查实践中自主掌握心理学知识。再次,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实训教学,指导学生参与具体的操作过程。此外,还要加强与幼儿园的合作,让学生到幼儿教育前线实习,负责具体的幼儿教育工作,在工作中验证和巩固自己已经习得的心理学知识,进而形成系统心理学知识体系。

2.3强调学以致用,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

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同样是提高《学前心理学》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为了凸显这门学科的应用性与实践性特点,必须改变传统的考核标准,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并突出过程性评价,即在考核过程中强调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以此引导学生重视《学前心理学》教学的各个环节。日常考核首先包括课堂表现,即案例讨论分析、学习任务完成、课堂问题回答、实习实训表现等内容。其次包括作业完成情况,促使学生及时掌握和巩固学前心理学理论知识。再次包括实践活动,以此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觉运用习得的心理学知识解决幼儿教育问题。在革新日常考核制度的基础上,还要改革期末考试制度。在闭卷考试的基础上,增加开卷考试内容,闭卷考试内容主要涉及基础心理学知识,开卷部分则以综合运用和案例分析为主。以此引导学生将基础知识学习与实际分析运用结合起来,进而增强自身的心理学知识运用能力。

3结论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心理学》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做好《学前心理学》教学工作,需要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这就要求各高校对传统《学前心理学》教学模式加以改革,从根本上提高《学前心理学》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作者:牛艳 单位: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心理教学论文篇9

关键词: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

心理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课,它是体现教师教育专业性的一门重要课程。因为师范生未来从事的教师职业是专业化的职业,要求教师不但有专业知识,更要有专业的教学技能等。

心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为师范生专业化发展提供实践训练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培养者和人生发展的引路人。那些只有专业学科知识,而不懂学生学习与发展心理的教师,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只能成为“教书匠”,最终也将被淘汰。

所以,高等师范院校应高度重视公共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但是,目前为基础教育培养专业教师的高等师范教育在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却上存在很多问题,学生不仅自身无法从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中获益,更不会主动将心理学知识与教学实际相联系,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针对目前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一、全面改革教材体系。

师范类院校的公共心理学教材体系,基本沿用普通心理学的体系,主要阐述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心理产生的生理机制。这些内容可以为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但对师范生来讲难度较大,而且与他们要从事的教育工作关系不大。另外,师范生将来面对的是中小学生,他们应该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而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年人为研究对象,这就与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不相符合了。因此,高师心理学教材应全面改革教材体系,删减实践意义不大的内容,如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内容,压缩普通心理学基本理论、生理基础等内容,以摆脱普通心理学体系的限制;适当增加应用性、实践性强的内容,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心理等内容。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促进自身发展,成为健康发展的专业人才。

二、改革教学内容。

针对目前心理学教材存在的理论知识无法实际应用的问题,同时也为了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必须进行课程内容的改革。

首先,增设可操作性知识,如心理实验、心理测量等内容。在心理学教材中引入一定的心理实验的内容,使心理学知识更直观、形象,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更符合学生学习的习惯。通过心理实验内容的学习,可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记忆,轻松地掌握理论知识。如在学习认知过程内容时,以往过于注重心理现象规律的介绍,导致学生只记住了规律的文字描述,却不会用这些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引入心理实验后,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再通过操作实验加强理解,实验结束后还要及时讨论总结这些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在教学实际中应如何利用。这样就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主动从心理学的视角思考问题的习惯。

其次,增设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心理健康知识是高师生必须具备的。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中小学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可以帮助高师生在将来的教育教学实际中解决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要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首先就要有健康的心理。近些年很多相关调查都显示出中小学教师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逐年增长,而教师的心理健康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鉴于此,应对高师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内容的教学,使其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能适当、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消极心理状态,同时,还能有效对抗由于职业倦怠给教师带来的巨大损耗。

三、改革教学方法。

以往的公共心理学课程之所以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上课时便难以投入其中,以致于学生最后只记住了一些心理学概念和心理现象的名称。新课程理念强调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习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成为一件愉快的事。因此,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应让高师生切身感受到学习的愉快,为其以后的教学提供可以模仿的行为范式。也就是说,除了沿用传统的讲授法外,还应结合多种方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1.心理实验。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验教学的比重。对认知过程的各章内容的学习,应在理论学习后利用心理学教学软件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如记忆广度、注意的分配、错觉等实验。这样可以让抽象的概念等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个性心理的内容,则可结合心理测量,如进行气质、性格、能力等的测量。这样既可以达到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也可以达到了解和掌握高师生心理健康水平状况,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的目的。

2.案例法。首先,由教师搜集整理教育教学中的典型案例和学生关心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从心理学视角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最后由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如何解释隐含在案例中的心理现象,如何利用所学的心理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利用心理学知识解决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对教学进行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3.教育见习。通过在实习基地的教育见习,不仅是让学生真实体验教学实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观察每个教师的教学技巧。如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言语和肢体语言对教学有什么影响,如何利用非言语信息影响学生等。利用课后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技巧进行总结,既可以促进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学会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4.模拟教学法。这是根据角色扮演的方法,围绕中小学生常见的问题,如怎样吸引学生注意力、如何解决学生厌学情绪等,设计问题情境。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将其解决问题的过程完整再现。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对其解决方法进行讨论总结。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使高师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灵活运用心理学知识。

5.观看经典影视作品。在教学中可适当观看一些经典的心理学电影,如《爱德华大》、《第六感》、《美丽心灵》等,通过撰写观后感引起学生思考。超级秘书网

6.自我心理分析法。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具备一个重要的能力,就是有良好的自知能力,即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和悦纳自己。自我心理分析就是要求学生更深入地分析自己、了解自己,即结合自己的经历,分析自己的个性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完善与发展的措施。

总之,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如何才能为基础教育培养出高质量的教师是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应在高等师范教育培养目标的规范下,进行公共心理学课程在教材、教法方面的全面改革。

参考文献:

[1]徐英。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5,(5):100—101.

[2]钟贞,谢龙华。高师心理学教学改革和创新研究[J].梧州学院学报,2008,18(2):96—99.

心理教学论文篇10

对话教学是指在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的氛围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间的相互对话,在师生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意义和教学意义,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形态。对话教学认为,教学目的是完成三个培养,即培养学生反思、批判、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沟通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理性的素质能力。

2对话教学在医学心理学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2.1创建良好的对话教学环境对话教学要顺利进行,需要创建适宜的外部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硬环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构建不同规模的交互学习集体。比如,《医学心理学》授课对象是定向生,一个班有50多人,依据某些主题的需要,我们会把学生进行适当分组以进行有效的小组学习,每组人数控制在8人左右,以保证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交互对话。软环境是指激活、维持、推进对话教学进行的态度情感等因素,比如真诚、信任、平等的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民主、开放、合作的课堂氛围等。在对话教学中,良好的对话环境对于学习的有效开展是非常重要的,在良好的对话氛围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尊重、平等、开放、信任,彼此共同交流、深化理解,共同分享集双方力量而构建的知识***式。

2.2创设启发式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对话教学中,“问题”是核心,是对话双方需要探讨的教学内容。学习活动要以学生的初始水平为起点,教师要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期望解决问题空间以达到认知平衡的欲望,并创设合作互动的学习情境,协助学生自主学习。

2.2.1评估学生起点能力。在对话学习内容前,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起点能力,知晓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以及可能达到的潜在水平。教师在开展新内容对话之前已经知晓学生发生了什么,就可以据此设想集体中每位学生表现出的先决性能模式,以便能更有效地监控与调节对话过程。学生的起点能力可以在本门课程开始之际进行诊断,也可以在新内容学习的预告阶段进行诊断,一般通过测验或调查完成。

2.2.2激发学习动机。在开展师生对话之初,教师需要评估学生起点能力、了解学生需求,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定对话主题,设计相关问题,提供相关学习资源,激活学生的对话动机。在动机的诱导下,学生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对话过程中,主动寻求各种有效资源以解决认知冲突,建构知识意义。比如,在学生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及心理健康知识之后,再来对话学习心理应激。在对话之前,可以设置某个案例,由案例来引发学生思考探索“该患者为什么会自杀?自杀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干预?”

2.3展开对话,建构***式学生的内部动机被激活后,将主动调用已有***式理解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的策略,完成知识意义的多层建构。

2.3.1学生自主学习,提出质疑。在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后,学生开始投入到小组内或组间内自主学习。学生个体通过对对话主题的认识了解,产生质疑,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在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以完成对问题的初级建构。

2.3.2提炼主题,确定目标,准备对话。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理解的不足,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比较分散或出现偏差。所以,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在对话中获得的体验及意义。教师要帮助学生将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澄清,提炼出对话当中需要交流的重点内容,确定师生对话与生生对话的目标,保证对话的有效性。

2.3.3进入对话现场。学生在求知欲的引导下,主动调用已有***式解构和同化新知识,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质疑,不断探究。在这一阶段,学生可能因***式无法完成同化而发生认知失衡,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充分肯定及鼓励,使其增强自信。在对话场中,依据提炼的主题,开展师生对话与生生对话,对有争议的问题可放置班级群体中讨论。对话有问答、启发、讨论等多种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调动资源进行信息加工,完成新信息的次级建构。比如,对话主题是认知***理论,可通过心理剧的形式来开展对话。在心理剧表演中,角色扮演的学生能体验、理解认知***的理念,观看的学生也能形象地接触到认知理论的实践运用。

2.4评价反馈在对话后,师生要分别对对话内容进行评价反馈。学生将组内对话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讨论主题的认识更深入更完整。教师依据学生汇报材料对学生进行评估与改进。师生之间也要进行双向评价。学生通过评价反馈,澄清问题,建构新的认知***式;教师通过评价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积累教学经验。

3反思与体会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心理教学论文10篇

学习

房屋鉴定申请书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房屋鉴定申请书10篇,内容包括房屋鉴定申请怎么写,房子鉴定申请书怎么写。第四条房屋安全管理应遵循定期检查、预防为主、科学鉴定、防治结合的原则。第五条市、区房地产行***主管部门按各自职责进***屋安全管理。其他有关部

学习

本科心理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本科心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心理论文模板范文,大一心理论文5000字。关键词: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分析与指导楚雄师范学院第七批院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218一.前言毕业论文(设计)在培养大学生强化社会意识

学习

教育思想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思想10篇,内容包括教育思想深度解析,教育思想分享大全。平时,我们总是讲思想***治教育如何重要,并用一些论断性的话作为证据。似乎做思想***治教育工作是天经地义的,这项工作不存在依据方面的问题。事实上,虽然我们在这方面

学习

心理大学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大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心理基础论文范文,大学心理论文背景及意义1500字。二、增强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首先,要在老年大学的各系、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各系、各科要以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为依据,结合自身教育、教

学习

早期教育10篇

阅读(23)

主办单位:江苏教育报刊社出版周期:月刊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际刊号:1005-6017国内刊号:32-1099/G4邮发代号:28-102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创刊时间:1983期刊收录: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

学习

班会活动方案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班会活动方案10篇,内容包括班级班会活动方案精选,小学主题班会活动方案。二、活动时间:20__年3月31日(星期四)三、活动人员:计应一二班四、活动地点:长沙世界之窗五、活动目的:阳春三月,春意盎然,大自然正慢慢地在和煦的春风的吹

学习

毕业典礼方案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毕业典礼方案10篇,内容包括大学毕业典礼方案,毕业典礼策划活动方案。时间:2021年6月19日上午8:30地点:南校区体育馆二、任务分工及进程(一)任务分工1.***校长办公室负责人:孙马联系人:汪振明主要职责:负责汇总毕业典礼各项工作方案

学习

智能家居方案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智能家居方案10篇,内容包括智能家居招商方案,智能家居装修方案。(放长线才能钓大鱼)房产合作营销方式又分为:精装修房产项目合作、样品房项目合作、楼盘交房定时展示合作三大营销方式:精装修房产项目合作主要是指针对那些比较

学习

安全月活动方案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月活动方案10篇,内容包括生产车间安全月活动方案,银行安全月活动宣传方案。一、活动指导思想以***的和、******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以“生命至上,安全发展”为主题,以增强全民应急意识、提升公众安

学习

心理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心理小论文,心理咨询师论文。与学生心理相应的作文教学要在大纲规定的任务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加强口述作文训练。教师临堂命题,学生堂上即兴演讲,互评优劣,教师再从中选择典型重点评述。电化教学条件好

学习

公司变更申请书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变更申请书10篇,内容包括公司变更申请书自己写吗,诉讼变更申请书范本。项目原登记事项申请变更登记事项名称住所邮***编码法定代表人姓名注册资本(万元)(万元)实收资本(万元)(万元)公司类型经营范围营业期限股东(发起人

学习

家庭教育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家庭教育10篇,内容包括家庭教育文章12篇,家庭教育十则。三、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身心健康,是学习的基础,是学习的本钱。我们十分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一是关心孩子的饮食营养,保证其身体正常生长发育。二是鼓励多做游戏,督促进

学习

周测自我总结模板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周测自我总结模板,内容包括自我总结模板,周测成绩分析怎么写。学生开始测量、计算。学生汇报,教师填表。通过测量和计算,你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在这一教学

学习

医生第一季度工作计划模板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医生第一季度工作计划模板,内容包括医生工作计划万能模板,医生工作计划集合十篇。全年经营任务指标定为650万元。其中第一季度为150万元;第二季度为160万元;第三季度为160万元;第四季度为180万元。具体为:一季度(150万元)1月

学习

本科心理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本科心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心理论文模板范文,大一心理论文5000字。关键词:新建本科师范院校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分析与指导楚雄师范学院第七批院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218一.前言毕业论文(设计)在培养大学生强化社会意识

学习

心理大学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大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心理基础论文范文,大学心理论文背景及意义1500字。二、增强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首先,要在老年大学的各系、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各系、各科要以素质教育的总目标为依据,结合自身教育、教

学习

教育心理论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心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教育心理论文题目大全,教育心理论文4000字。心理教育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在于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它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是和谐的。这是

学习

心理健康教育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健康教育10篇,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记录10篇,心理健康教育8分钟范例完整版。一、泛心理健康教育的表现泛心理健康教育,简言之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泛化或泛滥,即不顾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及内涵,将其外延无限扩大,歪曲心理健康

学习

认知心理论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认知心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认知心理学论文100字,关于认知能力的心理论文。(一)培养学生的听觉认知对于一名合格的钢琴演奏者而言除了要有较高的演奏技能,还要具备高度敏锐的听觉,因此在高校的钢琴教学中,教师既要训练学生具备高

学习

职场心理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职场心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职场心理论文2000字,职场心态论文摘要。本次研究想以文献综述法讨论出职场排斥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具体影响机制。经过大量文献阅读,本研究发现,职场排斥对员工工作绩效有着正相关影响效应,自我效能感在

学习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0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怎么写范文。学生一般对计算机的某些功能比较感兴趣,比如说,男生一般喜欢计算机上的游戏,而女生一般喜欢计算机上的电影,因为女生喜欢看电影,因

学习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10篇,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与教学方面的论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小论文。在信息技术背景下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优化,就需要将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整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资源以及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