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管理论文篇1
表象思维(mentalimagerythinking)是指以表象为凭借物的思维,即通过对表象的操作、加工而实现的思维活动。小学儿童特别是小学低段儿童对感知过的各类事物积累有丰富的表象,他们的言语与思维需要表象、情境的支持,表象思维是其优势思维。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作为个体文化学习的开始,对个体的后继学习和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学龄儿童正处于智力开发和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汉语文及其教学具有全脑开发的独特优势,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全面开发少儿学习潜能可从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抓起。
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各有分工与侧重,左脑分管语词、逻辑的内容,右脑分管形象、情感的内容。但是,大脑是整体联动、协同作用的,左右两半球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接受外界刺激的,无论是言语的刺激还是形象的刺激,左右脑都会作出自己的反应。事实上,人脑中存在与心理词典相对应的集合——储备表象的心理相册(mentalimageryalbum)。语词与表象分属于左、右脑,作为两种相互平行的信息表征形式,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彼此激活、互译。长期以来,传统教育以语词思维代替思维的全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存在着忽视右脑开发和左脑开发不够、方法不当两种倾向。而T.布莱克斯利(T.Blakeslie)则更直接地指出,传统教育的不足或缺陷在于把人脑看成是单侧性的,人们的非言语思维、知识、情感是极其有效的,但非言语思维却长久地被忽视了。这也正是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的重要原因。考察近些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与形象思维训练的相关研究,我们认为尚有以下不足:一是没有突破传统训练的模式,思辨性强,变量模糊;二是研究结论多停留在经验描述水平,缺乏实证性;三是缺乏学科针对性,缺少具体的策略教学与训练。目前,较少见到依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小学语文学科特点,从全脑开发的角度,通过表象思维训练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实验研究。
本研究假定,教学中,在丰富、利用儿童表象储备的基础上,同时打开心理词典与心理相册,加强二者间的联系与沟通,使平面、枯燥的字词演练变成形象、生动且立体化的思维活动,通过相关的策略教学与训练,能够提高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
二、研究方法
(一)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平衡组实验设计,整个实验为时一个学期(半年)。
(二)被试选择
本研究被试来自西南师大附属小学(重点小学)和重庆市北碚区梨园小学(一般小学)两校二年级的学生。西南师大附属小学二年级共5个班级,梨园小学二年级共3个班级,根据两校上一学期(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考试成绩,结合随堂听课以及对学校领导、老师的访谈,在两校二年级进行实验。两校实验班、对照班任课教师在性别、年龄、学历、教龄、职称等方面条件相当。在两所学校选取被试,以考察本研究在不同类型学校的实验效果与本研究训练方法的适用范围。
(三)教材、教法
实验过程中,教材主要采用人教社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三册,为体现、突出表象思维训练,实验班选用少量与教材同质的材料,但所占比例很小。
本研究根据小学二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特点,设计了一组以操作、加工表象为核心的思维训练策略,指导实验班教师在领会、掌握策略实质的前提下,组织、实施教学,主试坚持定期、不定期随堂听课,并组织实验班教师观摩教学、交流心得各1次。
本研究实验的具体策略及实际操作如下:
形象识字: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汉字象形、会意的特点,挖掘字词本身所蕴含的形象信息,或根据汉字形、音、义的特征人为赋予它特定的形象信息,以便唤醒学生已有的表象储备,使之参与到相关字词的认识之中来。
情境识字:教学中,根据相关字词创设特定情境,或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的有关情境,也可直接利用影视、书报、街头广告等做字词学习背景,这样就把孤立的字词融入到活的情境与氛围中,把学与用巧妙地联系起来。
想象书空:在写字练习时,先让学生对照写字练习册或蒙写,或临摹,使学生不仅熟悉相关字词的笔画与构成,而且使他们形成字词在田字格或半字格中的具体表象。书空时,学生实际上是在重现、操作已形成的字词表象。
***文互译:训练时,先呈现***画或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体味画面或文字材料的前提下,调动表象储备,展开想象,就画面情景说(写)一段话,或就文字材料绘出简笔画。
听音响说话(写话):利用音响设备,先播放一组采择于自然或人为环境中的各类声音,如风声、雨声等,让学生据此通过想象说出或写出一段话。
想象体味阅读: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文字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揣摩、想象,让语词与表象沟通,使文字材料转化为活动情景与画面,以此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加工。
(四)测查材料
1.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态度量表。
本量表是我们参照中央教科所编制的《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态度量表》并经过试测分析与专家评定,最后编定的。量表由20个子项目构成,其中兴趣、态度各10个项目,采用五级评定。
2.看***说话。
从南海出版公司1998年1月版小学生看***分类作文丛书《写人》《写物》《写事》《写景》等书中,精选出画面生动形象、形式简洁活泼、富有想象空间的***画100幅。测查时,由被试随机抽取一幅***画,准备5分钟后,自由口头表述***画内容。测试前,对四位主试(教育心理学硕士生)进行培训,统一评分标准,被试成绩为四位主试所评分数的均值,采用百分制计分。
3.听音响写话。
这是语文综合能力测试的一部分,音响资料由重庆北碚电台提供,测试时,选取一组本身没有言语意义、无逻辑联系的自然音响,播放给被试听,要求据此写一段话,满分为20分。
4.其他材料。
根据本学期所学内容和大纲要求,与两校二年级语文教研组长一道共同编定字词学习与语文综合能力测验试卷各一份,采用百分制计分。
(五)实验程序
前测:对初步选定的条件大致相等的4个班级进行语文基础与语文学习兴趣、态度前测,在筛掉个别被试后,统计分析表明各班之间无显著差异,随机确定实验班、对照班,筛掉的被试仍在原自然班中进行实验与对照,只是不作统计处理。
实验培育:本研究只对实验班进行实验培育,培育采用两种方式:一是每周在原有语文课时内抽取1节专门上表象思维训练课,二是结合语文教学渗透表象思维训练。对照班按常规教学,其他方面的条件实验班与对照班保持一致。
后测:学期结束时,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语文学习兴趣与态度、字词学习、看***说话、语文综合能力等项目的测试,以考察实验效果。
本研究的数据处理采用SPSS8.0forwindows软件包进行。
三、研究结果
(一)小学低段儿童字词学习的实验结果
表1被试字词学习后测成绩差异比较
附***
(注:Ⅰ班来自重点学校,Ⅱ班来自一般学校,合班指相应的Ⅰ、Ⅱ班之总体,*p<0.05,**p<0.01,下同)。
由表1可知,总体上无论是合班还是分班,实验班字词后测成绩均极显著地优于对照班;无论是重点学校还是一般学校,被试字词学习都取得了显著效果;进一步按被试水平分层,结果表明,各实验班中等生、差生的字词学习成绩提高非常明显,但实验班与对照班优生的字词学习成绩没有明显差异。具体检测还表明,实验班被试比对照班被试人均多识字41个,占本期识字量(380个)的1/10强。
(二)小学低段儿童看***说话的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整体上,实验合班被试与对照合班被试的看***说话成绩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且实验班优于对照班(t=4.45,P<0.01);从学校类型看,本实验在说话能力培养方面一般学校效果极为显著(t=5.24,P<0.01),而重点学校的训练未见明显成效,从被试不同水平层次看,中等生受益最大,成绩提高最为明显(t=2.98,P<0.01),特别是一般学校,看***说话成绩实验班中等生高于对照班中等生10分之多。
(三)小学低段儿童语文学习兴趣、态度的实验结果
表2被试语文学习兴趣、态度后测成绩差异比较
附***
表2表明,本实验可极显著地改善被试的语文学习态度,且一般学校的训练比重点学校的训练效果更好。语文学习兴趣方面,表中虽未反映出实验班与对照班间有明显差异水平,但结合前测成绩分析,经过本实验的一系列训练,实验班总体已扭转了前测时呈现出的语文学习兴趣低于对照班总体的状况,且总体水平已接近显著性差异水平(t=1.84,P=0.068),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表象思维训练能够激发和培养被试的语文学习兴趣与态度,为其言语活动提供情感支持。
(四)小学低段儿童语文综合测试的实验结果
表3被试语文综合测试后测成绩差异比较
附***
表3的数据显示,总体上,实验班被试的语文综合测试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班,其中尤以一般学校实验效果更为突出(P<0.01)。按被试不同水平层次比较,各组被试中优生组,实验班均优于对照班,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中等生组,一般学校实验效果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重点学校的训练未达显著差异水平;各组被试差生的成绩在实验班与对照班间没有显著差异。
四、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表象思维训练能显著提高被试的字词学习、看***说话、语文综合测试的成绩,激发和改善被试的语文学习兴趣与态度。下面将对本研究取得的结果逐一进行讨论。
(一)表象思维训练与小学低段儿童的字词学习
汉语字词的学习,从形、音的记忆来说,基本上属于机械记忆,是人为联想的建立。但汉语字词形符和声符又表示意义,从这一点来说,它又是有意义的学习。教学中,表象参与加工,能发挥被试的优势思维作用,充分利用被试的表象储备,改善被试字词学习中的理解与记忆。首先,汉字(词)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实践和研究都证实,对儿童的字词学习而言,“形”是主要矛盾,音、义是靠形结合起来的。字词教学中的表象思维训练正是以字形为切入点而进行的,一方面经过对字形的观察分析,深入挖掘其所蕴含的形象信息,另一方面结合被试的感知与生活积累,主动给字形赋予特定的形象信息,这种对字词的形象加工,实际上就是在给心理词典中输入词条时,也激活心理相册中的相关表象,让左右脑共同参与字词学习。其次,从字义方面看,汉字的本义实质上就是它所代表的客观事物,汉语字词的比喻义、引申义是从基本意义出发,对客观事物的相似或象征性表征。因此,对字词意义的理解与掌握,实际上就是建立字词与相关事物或表象的联系。第三,表象记忆是将一个完整的表象作为一个单位来记忆的,与语词记忆相比,它的容量十分惊人。第四,学习情境生活化,有助于儿童的认知发展。
(二)表象思维训练与小学低段儿童的听说能力
本实验条件下,看***联想说话(***文互译)是在引导被试观察、读懂***画内容的前提下,展开想象,并根据画面提示,就自己眼前浮现的情境进行口头表述。这种训练,首先为被试提供了观察样本,据此引导被试学会观察,而观察是人类智慧的能源,是丰富儿童心理相册内存的重要途径。其次,画面为被试的言语活动提供了一个激活点。由此,同时打开心理词典和心理相册并搜寻待用信息,生动的画面与长期的表象储备衔接,随着困扰被试“说什么”问题的解决,话匣子也就打开了。第三,经过对表象的加工、改造,说话时,被试融入了对画面的独特体味与感受,此时的看***说话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表述,被试说的是自己的体验、发现和思考。
听是说的基础。听音响说话(写话),有助于集中被试的注意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习初步的倾听技巧。同时,“听”能激发被试的听觉联想,扩展想象空间。听觉表象是人们在听觉活动中形成的关于各种声音的表象,我们就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听觉表象是一笔未被充分开发和利用的宝贵认知资源。听音响说话(写话),音响能营造一种逼真的言语氛围,给被试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活跃他们的思维,使其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三)表象思维训练与小学低段儿童语文学习的兴趣、态度
表象思维训练能激发被试的语文学习兴趣,这是由于:第一,表象思维训练强调主体在言语活动中的能动作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自己去感知、观察,语文学习因为融入了儿童自己的感受与发现,尤其通过对表象及其储备的激活、补充和应用,沟通了儿童的生活实际与言语活动的联系,学用结合,学习自然就成了儿童的主观需要。第二,表象思维训练通过实物、形象、言语等形式的直观教学,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更具新颖性和吸引力。第三,表象所具有的情绪情感色彩以及教学所创设的特定言语情境,使听说读写等具体言语活动既可丰富儿童的情绪情感体验,又可使他们心中相应的情感积淀得以抒发,情感的滋润使儿童的认知负担减轻了。此外,教学过程中各种具有表演与游戏性质的活动,将语文课变成了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课。
表象思维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被试的语文学习态度,这是源于:首先,表象思维训练为被试的言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开放的现实环境。心理词典与心理相册相互沟通、协作,改变了单调、枯燥的字词演练。因此,语文学习这只“果子”是被试跳起来能够吃到的,而且还是他们自身的确想吃的“果子”。其次,表象思维训练改进了教师的教学,尤其是表情和体态语言的运用,使教师更显亲切,和蔼。这样,向师性极强的被试更多了一份对老师的依恋。最后,因为教学强调主体感受与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活跃了班级气氛,增进了师生间、同学间的了解。同时,言语学习一改过去的被动接受而成为主动的吸收和表达,这些都有利于被试形成语文是一门有趣、有用的学科这一价值认同感。
(四)表象思维训练与小学低段儿童语文能力发展
表象思维训练能显著提高被试的语文综合测试成绩和言语能力,这方面的原因除前文述及的内容以外,还有下列几点。
首先,表象思维训练,能够开发、利用被试储量丰富的表象,为其言语活动提供足够的认知资源。认知负荷理论认为,问题解决或学习活动均需消耗一定的认知资源和智慧能量,而个人的认知资源和智慧能量是有限的。若问题解决或学习活动所需资源与能量超越了个体所有,或资源与能量应用不当,开发不够,则易陷入资源短缺、负荷过重,从而影响问题解决与学习活动的效率。
其次,在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中,其言语形成之前已有了表象思维的萌芽与发展。心理词典与心理相册沟通,有助于言语的发展,也有助于表象及表象思维的发展。
再次,表象思维训练,特别是想象体味阅读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汉语是一种强调感悟的语言,汉语学习重知识积累,更重情感的积淀。实践和研究都表明,言语表象的形成与发展是语感生成的关键,所谓言语表象即主体对表象的“铸意染情”想象体味阅读,要求被试在感知、吟诵言语材料的同时,唤醒相关表象,在语词与表象的交互作用过程中,细心体味文字材料所承载的特定内涵,使内部思维“***文并茂”。这实际上就是言语表象的生成与语感的培养。
最后,表象思维训练融学习方法训练于具体的言语活动之中,有助于被试自觉掌握并应用学习策略。研究表明,某些小学生在学习上的落后,常常是由于其在智力活动中缺少某一阶段或某一阶段的活动进行得不够充分而引起的。表象思维训练实质上就是在听说读写各环节通过对表象的操作、加工,把内隐的思维过程形象地展开,让被试在感受、体味中自觉吸收、内化,从而改善被试学习的策略。学习策略教学是大面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五)表象思维训练对不同水平小学低段儿童语文学习的影响
本研究在不同类型的学校均取得显著的实验效果,但各项训练在不同水平被试身上,尤其是优生身上却少有明显的训练效果。
首先,各组被试中,实验班优生与对照班优生在字词学习成绩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这是由于优生已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善于将表象引入字词学习活动,还是其思维发展超前等原因所致,这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中等生与差生缺乏的正是有效学习的策略和思维的情境性、形象化。因此,表象思维训练能提高他们的字词学习成绩。
其次,各组被试中,一般学校的优生在言语表述方面训练效果显著(P<0.05),而重点学校则没有明显成效。这可能是两类学校的教学差异所致,即重点学校重视口语训练,随堂听课也证明了这一点。两校被试口语表达起点不一,导致了训练效果的不同,而且重点学校被试口语已达一定高度,暂时正处于新的突破与提高的“量变”过程中,相关统计数据也表明这一趋势的存在。
第三,各组被试中,差生群体在语文综合成绩上,实验班与对照班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这说明,表象思维训练虽在单项成绩如字词学习方面有显著提高,但其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既需以其他知识、技能为基础,也需一个较长的过程。这方面有待于进一步采取相关教育教学措施加以补救,因为差生不仅缺乏思维策略,他们在知识、技能等方面都明显低于优生。
五、结论
本实验条件下,可得出如下结论:
(一)表象思维训练,可显著提高小学低段儿童的字词学习水平和说话能力,对小学低段儿童的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有积极促进作用,特别是中等生受益最大。
(二)表象思维训练能激发小学低段儿童的语文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小学低段儿童形成稳定、积极的语文学习态度。
教学质量管理论文篇2
【论文摘要】教学档案是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学校有价值的材料;文章从高校教学档案的内容、教学档案的特点、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等几方面论述了对高校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论文关键词】教学档案规范化管理
高等学校教学档案是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对学校有保存价值的文字、***表、声像等材料,其内容非常丰富。高校的教学档案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它是反映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真实记录,高等学校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故加强高校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
1系部教学档案的内容
(1)综合类:主要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有关文件;学院规划实施计划、教学要点、教学工作会议的记录、简报等材料;学院制定的各种教学制度、规定、办法、条例以及教学工作的文件;教改项目的立项报告;教学工作的数据统计、分析资料;每学期评教评学的相关材料及教学检查的记录、总结。
(2)教学管理类:教师教学有关规程、教学工作检查、评估有关材料;教师教学任务安排及开课有关资料、教师教学情况调查表、教学质量检查、师资建设规划、实施情况,教师进修培训材料;学籍管理材料;学籍变更材料;课程安排表、学年校历。
(3)教学业务类:重点课程及一般课程建设的规划、实施方案、总结等有关材料;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进度计划、教学任务书、教学日志等有关资料;教材建设、教师自编或主编教材及使用教材的目录;教师制作的CAI课件等资料;优秀教师讲课的典型教案、教学模型、标本,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材料;教学实习有关材料;各种考试试卷及试卷分析材料;学生的毕业论文及评审意见;学生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奖有关资料,考研相关材料;教师业务档案;教学仪器设备材料等。
(4)教学研究类:各类教改项目及科研课题的立项申请书、实施计划、成果及总结以及获奖的申报材料和奖状;获院级以上的教学成果类的申报材料及奖状;教师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目录。
2教学档案的特点
教学档案是教学活动的客观反映和总结,故除具有一般档案的属性外它又有自己的特点:
(1)内容广泛:一方面学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招生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办学领域不断拓宽,新学科、新专业不断涌现,使得教学档案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另,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高校除了设置相应的德、智、体几方面的课程外,随着专业的增多,多学科互相渗透、交差不断加强,使的教学内容多学科性越来越明显,与之相适应,档案材料也越来越丰富。
(2)材料来源较分散:高校教学档案来源于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两级教务教学活动,即有上级和学校下发的有关教育教学的有关文件,又有主管教学的教务部门形成的关于教学改革、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学科设置、课程安排等方面的材料,同时还有系部在日常教学中形成的教学档案。
(3)归档时间不同:文书档案是按年度归档,而教学档案是按学年度进行归档的,归档时间从上一年的9月1日到当年的8月31日。
(4)高校的教学档案统一按国家教委办公厅的《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进行。
3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材料收集较困难:因部分教学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认为教学科研成果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取得的,应该由自己来管理,担心材料会遗失,或担心档案部门立卷归档后自己利用不方便。故对上交档案材料有抵触情绪,使的收集起来,有一定困难。
(2)系一级的管理困难:由于系部无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故材料的收集、整理、移交都是由教学秘书兼着,由于有些教师不配合,就会造成资料的不完整和档案材料的不延续性。加上有些系部认为系部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对档案材料只要用时有就可以了,无须按什么规则整理归档,导致教学档案整理、分类缺乏统一的执行标准,使得教学档案整理、分类缺乏系统性与关联性。
(3)资金紧缺:系部收集到的材料并不能马上移交,因经费不足有些系部连一个像样的档案柜都没有,故造成档案材料收集整理后与移交前这一段时间无处可放,容易遗失而选成档案材料的遗失。
(4)人员紧缺:一般高校系部都无专职档案管理员,由教学秘书兼任,而教学秘书的主要精力在教学上,加上大部分没有受过档案专业培训,因而少有精力去将教学档案收集整理完整,这样将造成教学档案整理分类缺乏系统性、准确性,致使移交到档案馆的材料不规范,给今后的利用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4加强教学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1)从系部教学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各系部由于档案工作规范化程度低,管理不到位,系、教研室两级档案管理、存档部门职责不明,归档机制不健全,导致文件材料重复归档、不归档、漏归档现象较为普遍,亟需在科学划分系部档案类目的基础上,明确系、教研室档案的建档、存档和管理职责,加强对系、教研室档案工作的指导和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定期开展对系部、教研室档案工作的指导与业务培训,定期开展对系部档案工作的督查,提高信息服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加速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2)档案材料应当随时收集、随时整理档案工作应当形成一种周期性的自查、自评、整改和自建的长效机制,以此为档案管理日常运作机制提供质量上的监控与保证,避免把问题都积压到一件中心工作来临前仓促解决。
(3)完善档案制度建设,据《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统一的档案管理办法和分类体系,使档案分类走上统一化、标准化。
(4)归档要求:凡需归档的教学文件材料,必须遵循教学文件材料的自然形成规律,保持归档材料之间的联系,据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原则进行系统整理;尽量采用原件,规格相对统一;一般用计算机打印,不能打印的则要求用碳素墨水或蓝黑墨水书写,字迹要工整,***文清晰,并装订成册,以利长期保存;教学档案材料一般要求长期保存。教学日历、教学任务书、课程安排表、学生实习有关材料、教学检查座谈记录、听课记录、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各种考试试卷、实验报告等则要求保存五年以上;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应于每学期期末对本单位的教学档案进行及时的清理与归档。立卷人应按文件材料自然形成的规律和便于利用的要求,进行系统整理、组卷、并编页号、卷号(盒号),填写卷内目录、备考表,拟定案卷标题,注明密级和保管期限,并于每学年度结束后对所有教学档案进行汇总,装订后,按学年度排列进柜管理存档。
(5)收集工作必须贯彻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遵循教学档案的自然形成规律,按归档范围分类收集;必须保证归档教学文件材料收集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系统性;所收集的教学文件材料按各大类的分别积累,进行预立卷,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6)利用现代办公技术,实现教学档案现代化的管理。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教学管理人员工作量不断增大,如果仍依靠长期沿袭的手工方式去处理日常教务工作和管理教学档案,就不可能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故利用现代办公手段,实现教务档案的电子化、网络化管理,有利于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缩短劳动时间,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邓绍兴,陈智为.档案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教学质量管理论文篇3
《风景谈》是《白杨礼赞》的“姐妹篇”,它们被分别安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和初中语文第四册的散文单元。这两个单元都以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为教学要求。《白杨礼赞》的教学除了要“理解象征手法”外,还涉及“烘托”、“对比”这些手法;《风景谈》的教学也要讲“烘托”、“对照”。如果再按老例介绍一下作者及写作背景,则又可能出现更多的重复。
高初中语文教学要求之间的这一类重复,恐怕远不止这一对“姐妹”。如果处理不当,高中三年的语文教学,就有可能出现不少低层次的重复。这也许就是效率问题!
换一个角度说,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在初中阶段也应该有可能基本过关。如果初中阶段真能“基本过关”,那么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做些什么、怎样做,倒是值得注意的了。
为了了解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程度上的差别,笔者利用当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在本校初三毕业上了重点中学分数线的学生中抽了一个班规模的学生,外加本校高一、二年级各一个班的学生同时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本校当年参加高考的文科班学生的语文高考估分结果作比较,还与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统计分析与科研处的《一九九五年全国普通高考抽样报告》所列的数据作了比较。
第一个印象是,这些初中毕业程度的学生其语文成绩与那些高中毕业程度的高考学生的差距,不如想象的那样明显,有些方面还略超全国抽样的平均分值。(见下表)题次一二三四五满分3020101812全国(文)16.5810.066.076.226.81全国(理)16.499.936.565.946.76本校初三12.869.826.174.514.20
第二个印象是,高中三个年级的语文程度与学习的年限没有呈明显的正相关状态。(见下表)题次一二三四五初三12.869.826.174.514.20高一14.249.056.605.906.26高二17.6411.217.365.096.47高三(估分)20.0811.807.244.355.88
这些数据不一定能说明什么问题,但是,至少可以引起我们对目前语文教学效率的一些思考。
1978年3月16日,吕叔湘先生在《人民日报》上谈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状况时说:“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这一批评,曾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推动了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改革、实验。十多年过去了,应该说有了不少进步,但是问题依然存在。1993年10月26日,著名的语言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在写给特级教师林炜彤先生的信中认为,“效率太低”,还是我们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的“一个大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很多有识之士已经从语文教学的任务、目标、内容、方式、方法及师资队伍素质等不同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想从“课堂教学质量”的角度来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课堂教学质量”,是指“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关诸要素的体现程度。
在布卢姆(B·S·Bloom)看来,决定教学效果的三个主要变量是:第一,认识的前提能力;第二,情感的前提特性;第三,教学的质。(钟启泉《布卢姆的教学论及其现实意义》,《教育研究》1986年第9期)本文表述的“课堂教学质量”,是从属于“教学的质”这一变量又限定在常规的课堂教学范围内的一个概念,不包括各种“课外”的教学活动。
哪些是体现“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一般以为至少有这样三个:一是目标达成度的增量最大。即教学目标课前达成度为0(全员未达标),课后的目标达成度为100%(全员达标)。二是全体学生以最大深度参与教学过程。三是以最少的时间完成确定的教学任务,使教学过程高效化。
依据这三个必要条件,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理想化的课堂教学模型”。模型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理想状态,我们也许永远达不到这一理想状态,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地逼近这一状态。因而,建立这样一个模型具有强化必要条件的意义,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可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一、目标的达成度
语文教师难当,相当程度上就是难在目标不甚分明。如前所述,初中讲散文,高中也讲散文,处理不好,学生就会觉得你不教我也知道一点,你教了我也不见得懂得更多。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突出存在的目标达成度问题。要使每一堂课都有一定的达成度,就要注意目标设计的科学性。
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注意目标内容的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三个“有机结合”,即认知目标(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态度、兴趣、意志、品格等)的有机结合;智育目标与其它各育目标的有机结合;达成性目标(课内可达成)和方向性目标(带有指向性、较长时间才能达成)的有机结合。
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情感目标”,二是“达成性目标”。
关于“情感目标”。
提出“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传统的教学只注重理智的发展,而忽视人的情感学习。他说,“没有情感的知识不是知识”!因而强调“要将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协同起来”,以培养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既能用情感的方式,又能用理智的方式来行事的人”。有许多事实证明,一些“智商”很高的儿童,长大后并不出色;那些“智商”一般,然而“情感智力”高的儿童,却能有所作为。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最近在《关于语文教育人文性的对话》(《文汇报》1996.4.15)中提出了“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应用学科,应该是语文工具训练与人文教育的综合”这一命题。她在阐述“人文教育”(即从知、情、意、人格、情感、性格、心理品质等方面入手的教育)的意义时,注意到了语文教学片面强调“认知目标”、忽视“情感目标”这一应试教育的弊端,很有见地,值得一读。
关于“达成性目标”。
我们语文教学目前所多的是“方向性目标”。由于高考这一“指挥棒”的作用,国家教委考试中心所编的“考试说明”受到大家重视,这是很正常的。但是“考试说明”跟“教学大纲”的出发点不同,“教学是学生从不知或知之较少到知或知之较多,从能力较低到能力较高的过程,而考试只检验学生学习的结果。”(“考试说明”序)“教学大纲”指导我们的教学过程,而“考试说明”只实行终端管理。尽管“考试说明”中具体规定了“考试内容”的五大方面共30条“目标”,但终究只是些“方向性目标”。这些目标不是30堂课可以一一达成的。因此,我们要努力实现“方向性目标”与“达成性目标”的有机结合。结合得好,这些“方向性目标”能产生正效应;结合得不好,就产生负效应。大量的重复的高考模拟训练就是片面强调“方向性目标”所带来的负效应。
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达成性目标”,是实现第二个“有机结合”的关键。当然,要做好这一件事,很不容易!但是今年的《人民教育》第2期刊出了报导“汩罗教育现象”的长篇通讯,其中介绍了汩罗市一个通过“组织行为”大面积推广的“目标教学”教改项目,就是成功的例子。
以上说的是,目标设计要注意目标内容的和谐性。此外,目标设计还要注意目标水平层次的合理性,即目标层次要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目标的设计也要注意表述的明晰化,即尽可能用学生的外显行为表述目标,做到达成目标可检测。其理自明,这里不一一阐述。
二、学生的参与度
全体学生以最大深度参与教学过程,这是学生参与度的理想状态。这种理想状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所有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过程,师生双边活动达到高度同步、和谐。这是参与的广度。
(德)第斯多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会学生去发现真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处在消极地接受“奉送”的地位,就谈不上“参与”!这就是说,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相信学生的参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去发现。有一种叫做“头脑风暴法”的教学方法,是美国教育家奥斯本首创的,他为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而强调要设置这样一种氛围,那就是:“只求创见,不作评价!”据说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比常规的多两倍。湖南汩罗市的老师们从1991年开始,在课堂上开展了“问号行动”。他们认为,一堂课上得好不好,重要标志之一就看课堂上产生了多少“问号”,以及这些“问号”的质量高不高。这也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高明之举。
其次,从参与的深度来说,理想的状态是要让学生智力活动达到最高层次,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的参与,不是单纯地追求课堂教学活动的表面热闹,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作心智上的积极参与。布鲁纳(Bruner)主张“通过发现来学习”,就是鼓励学生心智上的积极参与。这种心智上的参与,才是更高程度上的参与,是本质上的参与。要使学生的智力活动达到这样的高层次,需要设计好引导学生参与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是“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而不是“披着问题外衣的假问题”。因为“挑战性的问题”能使学生注意事物各个有关方面,引导学生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因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有了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还要有第三点,就是这种参与应能产生一种全体学生想继续学习,想深入一步学习的效果。这是讲参与的后效。
在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之后,适时地给他们加一点“困惑”,让他们觉得山外有山,还有新的不懂。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既然是“例子”,我们就可以运用类比法,让学生由这一个“例子”推进到另一个“例子”;可以运用归纳法,由多个“例子”推进到一般规律的把握;可以运用演绎法,由已经掌握的一般规律推进到新的“例子”……由此产生的“困惑”,就可能成为刺激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因素。比如,在学完《风景谈》之后,再学《天山景物记》,不妨运用类比法,比较一下两文的异同,体会一下“形散而神不散”在特定散文中的个性表现,使学生觉得旧知识在新课文中有另一种面貌,因而产生“想继续学习”的愿望。
三、教学过程高效化
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完成确定的教学任务,使教学过程高效化,是我们追求的又一种理想的境界。这种理想境界的实现,有赖于三个问题的解决,
一是时间的利用率为100%。
布卢姆(B·S·Bloom)的掌握性学习策略强调时间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变量,他认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能达到精熟的水平。根据布氏的理论,时间与学习程度成正比。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如此,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学用了“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为什么还是学不好本国语文?问题在于这“2700多课时”是否都是“有效时间”!
因此,提高时间利用率的关键是要去掉“无关时间”和“无效时间”。
“无关时间”,是指与达成教学目标无直接关系的时间。而“有关”的时间处理不好,也不一定就是“有效时间”,例如,低层次的机械重复、过于显形化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在未把握学生程度的情况下,学生已懂的,还讲;学生实在难懂的,也讲。表现在语文教学中,恐怕这“无效时间”特别表现在这几个“多”:教师自己分析过多、自问自答的问题过多、按教材原结构原顺序原样式作程式化教学处理的过多、板书过多、给学生以统配作业多……
二是选择最适合学生智力活动水平的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的包办性、划一性,只能压抑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只能吃“大锅菜”,没有选择的余地。
为了适应不同智力活动水平的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也许可以构建一种“促成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
我国现代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先生(1895~1931,余姚人)说:“主动是成人的,被动是成器的”,“成人的能够用器、能够造器,成器的只被人用、只听人造。”为了促成学生“自主发展”,使学生“成人”,高中语文教学可以多一些研讨式的教学。理由是:高中学生在初中阶段已获得了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具有自主研讨式学习的主观条件;高中语文教材的教学要求,有相当部分是初中语文教材教学要求的螺旋式重复,适宜于自主研讨学习;而且,为了避免在知识层次上与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体系简单重复,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有一个以能力训练为主的达成性目标体系,这个体系需要多一些研讨式的教学。
三是最大限度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这里有硬件建设的问题,更有“软件”建设的问题。但是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是,语文课在最大限度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像与语言文字的关系。
教学质量管理论文篇4
论文摘要:***府是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领域的重要主体之一。基于历史和现实等原因,各国***府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扮演的角色有所差异。按照一国***府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介入程度高低,可相应划分为低介入型***府、中介入型***府和高介入型***府三种类型。不同介入类型具有各自的特征和优缺点。
当前,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实践和理论领域的焦点。探讨***府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究竟应当扮演何种角色时,***府的介人问题往往成为核心的议题之一。***府如何把握好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管理和干预的“度”,在“放权”与“收权”之间找到一个科学适宜的平衡点,不仅事关***府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执***能力建设,更对一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三种***府介入类型及划分标准
***府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介人程度指***府介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纵向的程度。与中央***府和地方***府间的分权不同,此处的介入程度是指***府下放给社会、高校的权力空间的大小。由于国体和***体的不同,社会、经济、***治环境的差异及教育体制的历史和现实差别等,不同国家的***府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介人程度不尽相同。按照介人程度的高低,可以划分出三种类型:低介入型***府、中介人型***府和高介人型***府。
上述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以下三点标准:第一,在国内居主要地位和起主要作用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的法律性质和法律地位;第二,对高等教育质量进行外部评估的主体,以及对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介组织进行元认证或评估的主体;第三,高校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享有的自治权力空间。下文将结合典型国家的***府实践,详细探讨这三种***府介人类型的特征和优缺点。
(一)低介入型***府:“放权”多于“收权”
根据前述的三个标准,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低介人型***府具有如下几个特征:第一,居主要地位和起主要作用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是***的法律主体,有***的法人财产权,对外***承担民事责任,有完整的组织机构并且***于***府或其他组织。第二,主要由与高等教育发生联系的专门性组织和具有民间性质的社会中介组织承担高等教育机构认证以及质量评估。对上述社会中介组织的元评估和元认证,也可以由***的中介组织承担。第三,***府没有制定统一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高校的自治权很大,院系设置、课程设置、人学资格、教师聘任等都可自主决定。
美国是非常典型的***府低介人型国家。美国负责高等教育管理的最高***府行***部门是美国联邦***(U.S.DepartmentofEducation,USDE)。但相对其他国家的同级***府部门来说,USDE权力较小,主要通过相关***策立法、财***拨款以及对高等教育质量认证的社会中介组织进行元评估和信息分享,来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协调联邦教育计划和改善联邦教育活动的管理。而州和地方***府虽然握有法律赋予的高等教育管理权,但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方面仍相对薄弱,主要通过州和地方立法、财***拨款、州对私立学校的许可证评估,对公立学校的绩效评估等方式加以最低限度的干预,同时负责将相关信息反馈给联邦***府。可见,无论联邦***府还是州和地方***府都不涉人具体的院校或专业质量评估及认证事务中。
在美国,进行院校认证和专业认证的主力***是外部认证机构,它们作为社会中介组织,自筹资金,***运作,并将认证结果和相关信息提供给联邦和州***府。借助这些社会中介组织,美国***府成功地实现了对高等教育质量的间接管理。
元认证是指对认证机构的再认证。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认证机构可以选择接受USDE提供的***认证或美国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委员会(CouncilforHigherEducationAccreditation,CHEA)提供的非***认证,也可以选择接受双重认证。这种对认证机构的元认证同高校接受外部认证机构的评估一样,并无立法或***策强制规定,而采用自愿申请原则。但是,联邦***府有效地利用了财***拨款这一间接调控方式,使大部分认证机构选择联邦***的***认证或双重认证。一方面联邦***府规定,只有在已通过认证的高校报名的学生,才能申请联邦***府的各项奖助学金和贷款。田这间接地使学生在择校时倾向选择经过认证的高校。再加上高校须向公众证明其教育和科研质量来提高声誉、通过认证的院校间学分才可互换等原因,美国高校往往积极接受认证。另一方面和CHEA的元认证不同,只有经USDE认证的认证机构,***府才会将其对院校和专业的评估结果采纳为高校获得联邦***府各种助校助学资金项目的依据。高校需要联邦***府的上述拨款和项目资助,这就间接地使认证机构不得不接受USDE的认证。
虽然要求外部认证接受元认证,相当于存在一个相对统一的评估程序要求和质量最低标准,但是对高校的质量评估而言,***府并无统一的***质量准则。评估准则由认证机构自行制定。此外,也未对高校建立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做要求,只在各州***府对各高等院校的办学条件有一套最低标准,据此授予各院校以办学许可。
(二)中介入型***府:“放权”与“收权”相当
中介入型***府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介人程度较低介人型***府有所加强,但高等教育机构仍然有比较大的自治空间,因而该介人类型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府往往将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权下放给***于***府的、非***或半***的认证组织或机构来进行,并给予它们资格认证。这些机构最初往往由***府建立,或是由***府与高等教育行业协会联合组建,并且在国内的高等教育外部质量管理中占据主要地位和起重要作用。***府通过提供资助、指导、***府人员参与等方式对它们施加影响,避免直接或高介人的僵硬或刚性。
从法律性质上看:负责为英国的高等教育提供整体性质量保证的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QualityAssuranceAgencyinHigherEducation,QAA)是一个***的中介性组织;澳大利亚大学质量署(AustralianUniversitiesQualityAgency,AUQA)是一个***于***府和高等***门的、非营利性的国家机构;法律性质介于两者之间的是日本大学评价·学位授予机构,该机构作为***行***法人,既脱离***府机构,又非民间机构,是日本独创的一种法人类型。
从与***府的联系来看:在英国,成立于1997年的QAA整合了原***评估机构—质量评估委员会(QualityAssessmentCommittee,QAC)负责的学科层次评估和非***评估机构—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HigherEducationQualityCommittee,HEQC)负责的院校审计。因此,该机构是英国***府与学术组织达成妥协、为统一管理全国高等教育质量而紧密合作的产物。英国***府于1997年咨询报告《学习社会中的高等教育》(即《迪尔英报告》),建议强化QAA的功能,由其承担质量保障、公众信息、标准确认和证书框架的管理责任,并为各高等教育机构申请***府拨款制定可操作的规范。可见,***府***策对QAA运行和发展起到指导性的作用。在经费来源方面,除合同和会费等收人外,QAA也可以接受来自***府的资助。
此外,有些中介人型国家会通过立法或出台***策,要求高等教育机构接受外部质量保证机构的评估和认证。如日本规定2004年4月后,所有的国立、公立和私立大学都必须定期接受外部认证机构的认证,并且这些认证机构须经文部省的鉴定。
第二,中介入型***府会制定或认可一整套国家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以规范国内高等教育质量的认证或评估规则、准则。
在澳大利亚,澳大利亚联邦***府制定了澳大利亚学历资格框架(AustralianQualificationsFramework,AQF),这是澳大利亚学校、职业教育和培训及高等***门的质量保证国家框架,其中包括对高中、职业教育和培训以及高等***门印发现行国家资格证明进行指导的国家准则。在英国,则是由QAA与英国高等***门共同制定一套建立和维护质量及学术标准的准则和参考点。在荷兰,2002年议会通过了《高等教育和研究法案》,要求对大学和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提供的学位课程按照一套教育、文化和科学部制定的标准进行认证。”
第三,推动高校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建设也是中介人型***府间接管理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府往往通过立法或出台***策,督促高等教育机构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管理机制,但不过多施加行***干预,给予高校较大的自治权力。
在日本,1991年修订了《大学设置基准》,其中第2条规定大学必须尽力进行自我检查和评价,还要准备适宜的体制。在英国,1985年***府绿皮书《20世纪9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中要求高校建立明确而公开的教学质量监督和控制制度及可由校外机构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其后在1991年的***府白皮书《高等教育的框架》中也提出每一所高等院校承担着保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责任。
(三)高介入型***府:“放权”少于“收权”
在***府高介人型的国家中,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中处处体现着国家和***府的意志,因此该介人类型具有如下特征:第一,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机构作为国家行***权力机构,自然要对国家负责,并且统一控制全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活动。其成员任免、经费来源等都带有强烈的***色彩。第二,高等教育质量的外部管理力量明显强于内部管理力量。高校内部质量管理制度无论在建立目的、运作方式还是质量指标和标准上,或多或少都受到***府的影响,因而高校的自治权相对较小。
法国***府是典型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高介入型***府。根据1984年法国《高等教育法》成立的法国国家评估委员会(Comitenationaldevaluation,CNE)是一个***于其他***门的,负责评估所有科学、文化和职业公立高等学校的国家行***权力机构,直接向共和国总统报告。i13它评价一切公立高等学校合同执行的结果,拥有对每件事到现场调查研究的权力,可以建议旨在改进学校管理、提高教学和科研效率的措施。2006年,法国***府因参与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Process)而建立了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机构(Agencede1''''evaluationdelarechercheetde1''''enseignementsuperieur,AERES),该机构同样作为一个***的行***权力机构,以4年为一个周期,总体评价高等教育和研究。CNE和AERES的经费都由***府提供。CNE的董事会中有25名成员,其中4名成员来自***府有关机构。AERES中董事会也有25名成员,其中2名来自***府有关机构,***由总统任命。
另一个典型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高介人型***府是俄罗斯***府。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由许可、评定和鉴定三个环节组成,根据1992年《俄罗斯联邦教育法》的规定,许可是指教育机构必须获得办学许可证,评定是指评估教育机构毕业生培养工作的内容、质量与国家教育标准的要求水平是否一致,鉴定是指确定教育机构为完成教育过程所提供的条件与地方提出的要求是否一致。俄罗斯***组建认可、鉴定和评定部,其主要职能包括接收并审查来自教育机构的需要进行认可、评定和鉴定的申请;组织并协调一切与教育大纲和教育机构活动质量评价有关的程序;颁发教育活动的许可证和国家鉴定的证明。}''''9e2003年,俄罗斯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BolognaDeclaration),由此,俄罗斯引入新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和要求,并创建了新的质量评价体系—全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新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和鉴定指标体系及其他相关文件,为俄罗斯高等教育质量提供了规范上的保证和执行依据。
二、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三种***府介入类型的比较分析
根据前述划分标准,目前世界各国***府大致都可分别归为低介人型、中介入型和高介人型三种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介入类型。但随着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府管理理念的转变,各国都十分重视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府管理方式的改革,因此有必要对这三种***府介入类型做一个比较分析。
***府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实现低介人的优势在于:一是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使***府减少直接的干预,且节约了行***资源,转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力量。二是最大限度地维护了高校的自治权利,高校通过对认证机构的自愿选择和自觉接受评估,实现个性发展。其缺陷在于:一是对法律的健全度和中介市场的成熟度要求很高,一旦存在法律漏洞或出现市场失灵,可能对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造成不利影响。二是导致高校往往要接受双重乃至三重认证,增加了负担。加之没有统一的质量指标和标准,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难以做到均衡和平稳。超级秘书网
教学质量管理论文篇5
一、优化教学目标
无数实例证明,教学目标制定得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以往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普遍存在随意性、模糊性和单一性三个弊端。随意性表现在制定目标时凭主观意向,不考虑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模糊性表现在制定的目标不明确、不具体,大而化之;单一性表现在教学目标单一,只制定教学目标,没有教育目标和发展目标。为此,我们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就十分注重目标的科学、明确和完整。例如第七册《繁星》一课,我们制定了以下几条教学目标:
1.整体阅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三次看繁星的不同感受。
2.重点学习、背诵第三段,学习写景色和写感受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这三个教学目标,第一条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懂,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属于认知领域范畴;第二条要求学生能掌握本课的写作方法,重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属于操作领域范畴;第三条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属于情感领域范畴。以上三条既包括了认知领域目标,又包括了情感和操作领域的目标,达到了优化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优化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是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进程的外在体现。从课堂教学的进程来说,语文课的教学结构最好是疏密相间的波浪式结构。密的地方容量大,速度快,要求学生集中注意,思维敏捷,反应迅速;疏的地方坡度缓,进展慢,让学生心驰神往,静观默想,思索回味。这种波浪式结构,既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又符合课文内容有详有略的特点。在此理论指导下,我们改变了原来一成不变的教学结构,形成了一些“变式”。这种变式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些变式是:
1.中心开花。有的课文有所谓的“文眼”。文眼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例如《小音乐家扬科》中第七小节:“小提琴的声音多么美妙呀!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这两句话集中表现了扬科热爱音乐胜于爱自己的生命。教学时我们紧扣这两句话设计了辐射式的问题:从全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扬科酷爱音乐?扬科为了看一看小提琴付出了什么代价?为什么这么富有音乐天才的儿童竟惨死于鞭下?运用“中心开花”的方法教学有“文眼”一类课文,中心集中,重点突出,具有纲举目张的效果。
2.跳跃讲读。一些较长的二、三类课文,可以抓住几个关键处,采用“跳跃式”结构进行教学。如《鸡毛信》一文,可以先弄清课文重点:①送信;②被困;③逃跑被抓;④带入伏击圈。然后抓住这四个点进行讨论:①张连长为什么称海娃为小英雄?②课文哪些地方能反映小英雄的品质?
3.直入重点。有些课文不一定按着次序一段一段地讲,可直接讲读重点段。至于非重点部分,可让学生略读一下,看看有什么疑问就可以了。例如《落花生》这篇课文,老师在理清“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顺序后,直入“议花生”一部分,其他部分则让学生自读质疑。这样直入重点而不平均使用力量,使课堂教学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
4.抓住主线。有些课文事件发展变化有线索可寻,如果抓住了这些线索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有些课文既有主线又有副线,遇到这类课文就要分析什么是主线,什么是副线,然后强化主线,带动副线。《可爱的草塘》就有一条反映作者对北大荒感情变化的一条主线。开始作者觉得“呆腻了”;当小丽带他来到草塘边,看到草塘这么大这么美时,他“情不自禁”地赞叹起来;当他在水泡子里看到挤挤挨挨都是鱼时,他“恋恋不舍”,不愿离去;当他突然看到一条小河时,他又惊又喜,深深地被北大荒丰富的物产、奇特的风光迷住了,“生怕弄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抓住这一条主线来教学,就真正抓住了作者的思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列举的是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些结构“变式”。除此之外,还有“举一反三”、“首尾相顾”等“变式”。实践证明,这种根据教材内容加以处理,因文而异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结构方法,对提高教学效率很有益处。
三、优化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包括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我们所讲的优化教学手段不仅仅是指多运用现代化教具,而是指要精心设计教具,使其发挥最佳的功效,并且在最佳的时机使用它们。
当前,特别是广大的农村,传统的教具仍然在教学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因此,优化教学手段,首先是优化这些基本的教具。其实,只要我们去精心设计,合理使用,那些***片、小卡片仍能在教学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例如我们教《白杨》一课,在***片运用上作了优化处理,变单幅***片为多幅贴画。上课伊始,老师在黑板上贴上一幅茫茫大戈壁的***画,结合课文内容让同学了解大戈壁恶劣的自然环境。当讲到“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时,老师在戈壁***上贴上一行白杨树。这样***文结合,学生对白杨树那高大挺秀的身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最后讲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时,老师又在大白杨树两旁贴上几棵茁壮成长的小白杨树,暗示祖国边疆的接班人正战胜各种困难,不断成长。这样,一幅画的内容随着教学进展分步增加,逐步呈现,增强了教学手段的新奇性和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质量管理论文篇6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提升行***管理教学质量是专家学者不断致力研究的问题。经过历年来对提升教学质量途径的探索,结合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我们认为构建一个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保证行***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个动态的实时管理,应突出教学质量监控过程的管理。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
行***管理专业的质量监控体系由三级构成,分别是院领导、教务处和督导组、教研室和教师。院领导组成的领导团队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最高层,负责领导、协调和监督,具有制定制度、方案、决策的职能。教务处是监控体系的核心,主要由教务处的教学科负责教学各个环节的组织、规划、监控和考核,进行教学检查、教学研究和经验交流,广泛收集教学信息并进行信息反馈。督导组由系部的教管人员组成,主要负责深入教学课堂,进行抽查式听课、查课,得到第一手课堂资料,并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实施进行指导,给出科学合理的建议。教研室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是教学监控体系的主体,也是落实上级下达的各项要求的主体,需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丰富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并组织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和科研活动。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机制
教学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制度的保障。一是严抓课堂考勤制度,加强学校的学风建设,督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严格管理课堂教学。二是建立教研室活动制度,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三是完善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学校要广泛地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充分了解行***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收集学生对教师和课堂效果的评价,并上报给教务处、督导组和院领导,将学生与教研室和教师、教务处和督导组、院领导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三级结构有机结合。四是建立实践教学制度,提升教学效果,必须把实践教学纳入到教学制度中。
二、结论
教学质量管理论文篇7
摘要随着1999年我国实施了高等教育的扩招***策,地方综合性大学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呈下滑趋势,这是各个高校必须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重视程度不够,教学经费、资源不足,指导、管理体系不完善,过程管理不到位,评估工作过于形式化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因素,并论述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以及实施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关键词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质量监控质量1999年起我国实施了高等教育扩招***策,短短几年内全国各高校学生数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地方综合性大学,学生数量有了数倍的增长。通过高校扩招,使得高校办学效益明显提高,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推进了高校体制改革,促进了基础教育的结构调整。然而,由于高校扩招,学校的办学条件、生源质量、教师素质、学科与专业结构以及管理制度等暴露出新的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1]。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作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科研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受各类因素的影响,地方综合性大学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呈下滑趋势因此,因此,必须构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管理,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一、构建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背景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师资、设备、实验室和***书等教学资源紧张,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管理有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致使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呈下滑趋势,很难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一)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各个高校都面对的非常严重的问题是:毕业生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找工作、考研、出国和各类资格考试的认证中去,还有一些学生利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时间补修其它课程来完成学分要求;教学单位也非常重视就业率和考研率,对学生是否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也重视不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也忙于自己的学历、职称的提高,对学生无从顾及。可以说对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是不能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瓶颈因素。(二)教学经费、资源不足。虽然各个高校近年来不断引进师资,加强硬件建设,但是相对学生数量的骤增,教师、实验室等资源匮乏已经是各个高校暴露得非常明显的问题。一名教师指导十几名学生,刚刚留校的助教就开始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一个实验室容纳几十人等现象一直困扰着各个高校,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解决,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绝不可能提高。(三)指导、管理体系不完善。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学生数量大,毕业论文(设计)的方式多样,学校采用笼统、粗放的方式管理毕业论文(设计),没有形成针不同专业的“多元化”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方案也是影响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四)过程管理工作不到位。学校各级部门,尤其是教学单位对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管理力度不够,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尤其是抄袭、代做等情况不能完全无法控制,也是各个高校出现的非常严重的问题。(五)评估工作过于形式化。很多高校针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评估工作只局限于学校的层次,没有形成校、院二级评估机制,而且评估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不能有效结合,不能真正发挥评估工作的真正作用。(六)选题、答辩环节的管理力度不够。选题、答辩考核是否严格、公平和公正,对毕业论文(设计)有着强烈的导向作用。目前,各个高校非常重视选题、答辩环节的管理,但都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同时如何能更准确、更规范评定出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也是各个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的一项重要的工作。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还有很多因素影响着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总之,抓好毕业论文(工作),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是一项系统工作,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并逐渐完善它。[1][2][][]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2]一个完善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组织系统。要使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有效实施,首先要建立起层次分明、衔接紧密、职责清晰的质量监控的组织系统。这个系统通常由学校、学院、指导教师、学生四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次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机构,它主要包括校长、分管校长、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校教学督导组以及教务处等相关机构,起着决策指挥、管理执行、监督评价的功能,是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第二层次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机构,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起主体作用;第三层次是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是进行具体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检查、管理的主要执行者;第四层次是学生,通过学生反馈学校教学和管理的质量[3]。(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制度系统。实现质量目标,必须建设和制定一套完整、科学、严密的规章制度,以明确各系统职能,规范工作程序,做到有章可循,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并形成自我完善与优化的建设机制,使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管理工作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学校应根据教育规律、国家***策方针以及实际情况,制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毕业论文(设计)评分标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标准》、《毕业论文(设计)评估指标体系》等文件以及一系列激励制度和***策,而且学院也应制定相应的毕业论文(设计)相关管理文件,建立起一套较完整、科学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制度系统,涵盖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使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中有章可循,有的放矢。(三)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评价系统。教学评价具有判别、诊断和激励功能,学校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过程中应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价方针,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并定期开展评估,充分发挥了评价功能,促进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不断提高。(四)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反馈系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信息是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信息能否及时准确地反馈,对于能否及时解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至关重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信息可分为管理反馈信息、教师反馈信息、学生反馈信息。管理反馈信息来自于管理层,主要是学院级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者;教师反馈信息来自教师;学生反馈信息来自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全程监控中,学校通过建立质量反馈制度、开展阶段式检查(开题检查、中期检查、答辩检查、存档检查)、建立多层次的反馈渠道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三、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既涉及教育理论问题,又有实施中的可操作性问题。所以,在监控体系构建与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员质量监控意识。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涉及到学校中很多管理部门、绝大部分教师和一届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直接受他们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使全校各级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毕业论文(设计)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树立全员质量监控意识,全校上下统一思想,为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监控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二)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保证质量监控正常运作。要使质量监控正常运作和实施,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激励机制等配套措施。建立质量监控的评价标准,可以使质量监控能有的放矢;建立奖励机制有助于调动广大教师、学生和管理队伍各方面积极性。另外,要优化质量监控环节,提高监控的自动化程度,就必须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高科技在监控中的作用,使质量监控体系运行方便快捷,真正成为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保障体系。(三)体现以人为本原则,不断优化质量监控体系。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的目的是保证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任务,实现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目标,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不是对教学人员的监控,而是对教学行为及教学管理行为的监控。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全员质量意识的提升。同时,应该随时掌握质量监控的实施过程,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四)分阶段实施,实现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质量监控体系应能对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做到事先监控准备过程,事中监控实施过程,事后监控整改过程,然后进入下一循环的监控过程,形成长效管理。总之,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中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实现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全程质量监控和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毕业生设计(论文)的质量。全国各类高校的管理者应该进行深入、持续的创新,不断优化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体系,以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参考文献1.徐静年,潘小帆.走高校可持续发展之路——对高校扩招与教学质量的思考[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5;3~42.蔡青.论地方教学型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7:66~683.回春光.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05;6:29~32
教学质量管理论文篇8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重在培养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论文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综合性检验,是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因此,加强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对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写作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标准指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化指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或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标准化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标准化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因此,通过制定标准、实施标准、检查和修订标准,可以稳定地保持和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
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质量问题
由于高校持续扩招和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提升的影响,目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存在不断下降的趋势。结合我校2009年以来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教学实践,毕业论文的质量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毕业论文选题问题。如选题的范围、难度过大,导致论文工作量过大,论文不能按时完成;或者是选题偏易、重复、陈旧,工作量不足;或者选题偏离专业方向;或者课题研究无理论或应用价值;或者课题的名称不规范。
(2)毕业论文写作问题。如缺乏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不合理,缺少理论分析和深度,没有联系实际,参考文献的引用、标注错误,论文题目和中文摘要的翻译错误等。
(3)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如论文抄袭严重,论文结构混乱,文题不符,无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编写不规范,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差,篇幅过短等。
2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1)管理方面的原因。
质量管理大师戴明说过:“80%的质量问题是管理者的问题”。管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有:①没有制定毕业论文主要过程(或关键控制点)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或管理制度。毕业论文的主要过程包括:选题,开题,文献综述,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②没有对毕业论文的实施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或监督检查流于形式。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合理对毕业论文的影响:如前导课程设置不当,没有足够的实践教学环节等。
(2)教师方面的原因。教师是对学生直接提供教育服务的人员,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教师方面的主要原因有:①教师的责任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②教师指导能力的欠缺:如部分教师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整体素质有待提高。③教师的科研和教学压力较大,时间不充裕等。
(3)学生方面的原因。①学生对毕业论文课程不重视,认为课程的意义不大;②学生急于找工作或忙于考研、考公务员等,没有充足的时间;③学生自身能力欠缺:如专业能力、写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不足。
(4)环境方面的原因。①学校内部环境:如学校教风和学风较差,学校实验室、***书馆、科技文献数据库等基础设施不完善;②学校外部环境:如社会上的就业压力,科研论文弄虚作假等。
3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高校应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具体质量问题,通过对质量数据进行分析,明确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基于标准化原理,采取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制定毕业论文主要过程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或管理制度等规范性文件。
对毕业论文主要过程中成熟的重复性技术事项和管理事项,完全可以制定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对不成熟的重复性事项或临时事项,可以制定为管理制度或管理规定。如毕业论文格式标准、毕业论文质量评定标准、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评定标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资格标准或奖惩制度、毕业论文工作计划、毕业论文选题指南、毕业论文编写规定、毕业论文前期检查、中期检查和最终检查制度、毕业论文评阅和盲审制度、毕业论文资料归档制度等。
(2)认真组织实施毕业论文的有关标准或制度。
学校、院系有关职能部门应认真组织毕业论文有关标准或制度的宣贯和培训,使指导教师和学生了解有关标准或制度的意义、内容和相关要求,并严格按标准或制度实施。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范围,应以应用性研究课题为主,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并限定在企业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劳动法规、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
(3)对毕业论文标准或制度的实施进行检查或监督。
学校、院系有关职能部门应对毕业论文进行阶段性检查,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对毕业论文标准或制度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完善。如我校以开题、毕业论文撰写、毕业论文归档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为基础,对毕业论文进行前期、中期和最终检查。检查的主体是学校督导团和院系两级主管部门。
(4)提高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指导水平。
一是采取激励措施,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二是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挂职锻炼、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或培训等,提高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指导水平。
(5)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综合素质。
一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课程的重视程度;二是在大一到大三阶段,教师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教育和训练,为毕业论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6)主动应对环境压力。
一是为应对学生的就业压力,缓解学生时间不充裕的状况,毕业论文时间可以适当提前。如我校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课程设置在第八学期,但毕业论文的选题提前至第七学期中期进行,甚至可以提前到第六学期末进行。二是为了防止毕业论文抄袭现象,可以利用系统对毕业论文进行防抄袭的抽查检测。
教学质量管理论文篇9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全面质量管理;学位论文
中***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0-0015-02
随着近年来高校研究生的大规模扩招,我国高校研究生的教育规模也越来越大。根据中国教育***的《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从2005年的312292人,一直扩大到2015年的574300人,十年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近85%,年增幅保持在4%左右。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关注点放在研究生培养质量上。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高低的标准就是研究生阶段培养环节的最终结果――学位论文。如何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让研究生的硕士阶段学有所成并学有所用,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一、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全面质量(total quality,TQ)的概念是在1992年由9大企业的***和CEO、著名大学的商学院院长以及许多知名咨询专家做出概括定义:全面质量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系统,它是一个综合的系统方法,横跨所有的职能和部门,涉及所有的员工,从高层到低层,并前后延伸至供应链和顾客链。全面质量的基础是其理念,包括系统、方法、工具。
国际标准ISO8402-94对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是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TQM与传统质量管理的区别主要在于“全面”两字,全面两字也突出了TQM的三个特点:全员参加、全过程控制、各个环节全面性。
全面质量管理在美国发源于制造领域,随着期望的提高,渗透到医疗、教育、非盈利组织等主要经济领域。美国也是最早将质量管理应用到高等教育中的国家,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是美国高等教育层次在质量管理方面取得成功的一个范例:自1991年以来,每年有50~60个项目由大学持续质量改进委员会来实施协调,过去十几年已经针对其整体管理系统完成了诸多重要的质量管理改进项目。在国内,将全面质量管理与研究生教育结合起来的研究仍属于一个前沿的领域,鲜有成果。
二、目前研究生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阐述
在将全面质量管理思想运用于我国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之前,首先应该梳理清楚目前我国研究生学位论文从撰写到答辩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才能针对于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对学位论文进行质量管理。
1.研究生生源质量问题。从2014年研究生教育不再免费,而是实行教育收费制度以后,研究生报名人数出现了近20年以来的第一次明显下降。在国内部分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出现生源严重短缺的情况。生源短缺给各高校研究生招生部门带来的问题是无法完成既定的招生计划,进而导致研究生生源质量严重下降。研究生是高等教育中的最高层次,生源质量的下降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最终导致学位论文质量的下降。
2.研究生指导教师问题。从研究生导师双选确定研究生指导教师开始,研究生导师就成为研究生培养及学位论文的第一责任人,然而研究生导师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如忙于自身科研任务、自身能力不足、所带研究生数量较多等,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疏于指导甚至不闻不问,没有尽到第一责任人的义务。同时,由于近年来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导师队伍也随研究生数量的增长而不断扩大,许多刚入职的博士讲师未经过培训直接被聘为研究生指导教师,高水平的导师相对不足,导师队伍的平均素质有所下降。
3.研究生本人问题。我国目前有两种类型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研究生及专业学位研究生,两种类型研究生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学术学位研究生重科研,专业学位研究生偏实践;然而无论是何种类型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基础均来源于培养期间的科研或实践。部分研究生在研期间不潜心研究导师布置的课题研究或不在企业完成实践,荒废了研究生期间的资源和时间。
4.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问题。目前大多数高校关于学位论文撰写流程及答辩相关事宜已经有各自的一套规章制度,从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直至最终答辩都是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但这些规章制度只能起到对研究生及导师的引导作用,指导下一步的论文工作进程要求。从高校研究生管理机构角度来讲,也存在着管理手段落后、监管力度较差等问题。
三、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学位论文管理中的应用
硕士论文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是指:以学位论文质量为中心,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全体成员(责任人与机构)为提高硕士学位论文的全面质量而进行的一系列全程监控、保障、改善过程。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是一项全面质量管理工程,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管理方法科学的运用到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中,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位论文质量水平。
将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应用到学位论文管理中,对学位论文进行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环节保障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具体来说,应该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全员参与。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反映在研究生教育上,即硕士学位论文的管理应该由全体成员来完成,包括研究生指导教师、研究生所在硕士点、硕士点所在学院、研究生管理机构等。
全体成员中导师的作用占很大比重,上文提到由于指导教师的原因导致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无法提高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导师组”或“双导师制”都是目前高校中提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和论文质量提高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实行一个研究生由一位指导教师进行指导,这样就会出现导师精力不足等问题,而导师组或双导师制则可以极好地避免这个问题,而且多位导师均可从自己认知的各个角度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指导,导师有主有次,形式客观。
除导师外的全员,即硕士点、学院和研究生院,也应具有监督、控制、保障等职责。高校应该明确各自的工作目标,将工作目标进行分解,硕士点及二级学院教育管理人员应该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高校实行二级管理后,应配备专职研究生管理人员,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给予二级学院分管研究生的领导充分的自和决定权,强化责权机制。与此同时,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全体成员均可以提出提高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各种观点,全员参与优化学位论文的质量。
2.全过程监控。研究生学位质量出现问题一般表现在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无法通过答辩、省里抽检学位论文不合格等,虽然学位论文的质量问题是在最终甚至毕业后才检验出来,但学位论文的质量监控保障应该具有全过程性,质量监控保障意识是从学位论文开始写作之初就应该具备的,直至研究生提交论文答辩结束。
研究生学位论文流程从选题开始,到最终答辩,中间需要进行实验搜集资料、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学位论文反抄袭检测()、学位论文评阅这一系列的环节,全过程应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目前在我国高校研究生中,选题、开题、中期、预答辩阶段均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存在研究生采用“探索式”前行的现象,即研究生锁定一个选题抱着试试看这种不端正的态度询问导师的意见,而导师由于忙于自身的科研,没有足够精力指导研究生帮助其选题,采取“放羊式”的做法,造成研究生本身也抱着见步行步的想法,并没有论文质量意识。
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应贯穿于论文写作始终,从研究生选题开始,树立以研究生论文质量为中心的观念,夯实基础,任何一步都脚踏实地保证质量。同时研究生管理部门也要起到监控质量的作用,整合学校资源,在学位论文流程的每个重要节点制定分流淘汰的相关规章制度,防止“问题论文”在质量控制环节蒙混过关而在最终答辩或论文抽检中爆发式出现。
3.全环节保障。如果“全过程性”是从学位论文写作过程的微观角度来进行全面质量管理,那么“全环节性”就是在宏观层面上将全面质量管理应用到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中。学位论文写作是研究生在校培养中后期的一个环节,但不是***于其他培养环节,而是密不可分的。
学位论文的全环节性,要以学位论文质量为中心,从研究生入学开始从各个渠道让研究生知晓学校硕士学位论文管理理念和管理形式,培养其撰写高水平优秀硕士论文的意识,向其展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对其就业及对学校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构建信息公开和程序规范的硕士学位论文管理平台,以研究生所在培养单位及研究生院网站为依托,将学位论文相关制度和行事历公开;同时编制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手册,将国家和省级学位论文管理文件及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编辑成册发放给研究生,确保研究生及导师按照手册规定制定论文写作计划。
重视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修读环节和基础文献的学习环节,具备本专业(领域)课程基础知识是学位论文选题的前提,也是论文写作的基础;而通过专业领域内基本文献的学习,可以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并巩固其知识结构,从中学习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了解本学科的前沿领域,引导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后续学位论文的写作提供更多启发。
综上,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影响着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以硕士论文的质量为中心,采用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环节保障的学位论文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提高学位论文质量,进而不断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教学质量管理论文篇10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
1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
应用性本科,以开展应用型研究、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在大学期间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综合性训练,也是学生四年大学获取知识的深化和升华的一个重要过程.它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人协作能力、***工作和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影响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原因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出现滑坡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整个本科教育的整体质量.纵观其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2.1社会环境
首先,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是造成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滑的主要因素.应用性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当前,就业竞争日趋激烈,本科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正好与用人单位招聘时间相矛盾,这种社会大环境必然导致本科毕业学生不得不分心于求职择业.他们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时间用在找工作上,而用在潜心研究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上较少.其次,考取研究生的过程对毕业设计(论文)也造成很大的影响.应用型本科毕业生把考取研究生当作是自己的第二次择业,这些致力于考研的大学生,大三、大四正是他们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时期,他们在准备复习、初试和复试的过程中,做毕业设计(论文)自然成了他们的一个重要包袱,很少有精力顾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2.2学生自身
首先,很多大学生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学习不够扎实.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既是一个消化知识、整合知识、训练思维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对于初涉科学研究领域的本科毕业生来说,要求毕业生设计(论文)具有创新性是一项重要挑战.因为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而不是搞科研或学术研究,他们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在考试前一个月搞突击,平时很少去深入探究,所以这些学生在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时,往往由于专业知识的不精或能力的缺乏造成毕业设计(论文)无深度,或缺少新意,搬运别人的观点居多.其次,在大学生中存在对毕业设计(论文)不重视、态度不端正的现象.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是其人生最重要的大事.许多用人单位在本科毕业学生大四的第一学期进行招聘,这正是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收集资料、选题、调研等环节的关键时期,许多学生因时间紧迫,觉得毕业设计(论文)做得好坏,不会影响他们的就业,从而对毕业设计(论文)消极对待.
2.3指导教师
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开展应用型研究、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除了具备普通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外,还需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普遍引进较多的青年教师是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和学生实习的主力,由于大部分青年教师理论基础和社会实践能力缺乏一定深度和高度,致使这部分教师指导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高.其次,一些青年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责任心不强,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指导一两次就定稿,指导基本是流于形式.因当前严峻的就业态势所迫,本科毕业生不得不奔波于各种各类的招聘会,指导教师出于学校学生就业考虑,对学生是否按照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去做而不予理会,毕业设计(论文)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低水平拼凑现象,导致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每况愈下.最后,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普遍存在着教师重课堂教学,轻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的倾向.毕业设计(论文)和课堂教学相比,教师授课是其首要任务,课堂教学时间相对集中,有学校质量监控做保障,课堂教学得到了足够重视.而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方式比较灵活,时间跨度长且耗时多,需要反复修改与改进,如学校过程管理监控不严,教师本身对自己要求松懈,投入指导的精力不足,就很难有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出现.
2.4学校管理机制
首先,学校监管不力是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尽管各高校制定了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各环节流程均做了相关规定和评定标准,但在实施细则方面还很不完善,职责不明、执行不严,缺乏督促措施.特别是在“过程管理”方面执行力度不够,从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调研、收集资料、撰写论文、修改、定稿到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一系列过程性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失去了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的优先监控.有的学校虽然对指导教师所具备的条件有明确要求,但在具体执行时,有学院因指导教师不足或其他等因素,仍存在老师指导学生人数过多,或有不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指导的现象.其次,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在职青年教师业务培训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与完善,学校没有制定相应的配套培训***策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大部分青年教师闭门造车,未能得到较好的业务培训.针对以上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要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3提高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管理策略
3.1加强过程管理,使过程管理制度化,程序化
3.1.1制度化管理
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是高校教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集计划性和经常性管理为一体的基础性工作.为使我校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有计划、按进度科学规范运行,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学校专门制定了《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修订)》、《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试行)》、《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成都学院(成都大学)校外毕业设计(论文)(暂行)》一系列文件,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组织机构、职责、选题工作等一系列工作均做了明确的规定和说明.在此基础上,为使过程管理制度化,学校组织各学院根据其专业实际,按照学校统一标准要求,制定了各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实施细则和标准要求来指导具体工作.3.1.2程序化管理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的严格有序的进行是提高和实现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关键.我校对此项工作的一系列环节均制定了规范、清晰的工作流程和脉络(见***1),使学生和指导教师在有序的程序框架下明确自己的职责.各二级学院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具体执行,做到环环相扣、有章可循,能行之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3.2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鼓励校企合作
校外实习基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为保证本科生校外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我校特制定了《成都大学校外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暂行)》来规范校外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工作.我校鼓励教师在企业进行实践教学和科研,鼓励指导教师加强和企业合作.具体办法是根据学生的专业,安排学生深入企业单位进行现场实习与交流,同时聘请技术辅导老师,学校指导教师负责考核学生,这种做法既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机会,也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和质量,同时缓解了学生就业和学习的矛盾.
3.3加强毕业设计(论文)与学生实践科创活动的结合
为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校资助、鼓励大二、大三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等实践科创活动.如大学生参加的学科竞赛有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机械设计大赛、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等活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是按照自然年度申请立项,每个项目学校给予一定资金资助,以帮助学生完成科创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科创活动兴趣小组等各种实践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探索方向,为毕业设计(论文)提前打下良好的思想和专业基础.3.4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与指导教师的指导质量密切相关.指导教师的工作态度、业务能力、责任心等是影响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我校实施了有效的奖励机制对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具体操作上,学校设立不同等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奖,二级学院按照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选出院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学校在院级评优的基础上,再次评出校级获奖等次,按照校级优秀等级对获得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和优秀指导教师分别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
3.5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培训和交流
为使我校一些新进的年轻指导教师能准确把握学校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各环节的要求,学校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校内外培训学习.在此基础上,学校要求各学院分阶段定期组织指导教师交流经验,通过以老带新、经验总结等多种方式互相交流和学习,随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和工作方法,以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总之,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机制.我校在强化过程管理、加强学生科创活动和校企合作等思想指导下,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实践,建立并完善了科学、规范、系统的管理模式,取得了明显效果,保证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作者:李瑞瑾 单位:成都大学
参考文献:
〔1〕朱治橙.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管理的改革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2(4):53-54.
〔2〕张依凤等.地方高校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9):12-13.
〔3〕季民,马德刚.建立毕业设计管理体系,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7(5):20-2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教学质量管理论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