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论文第1篇
1.1机电工程的特点
机电工程一般都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始终,并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综合看来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1.1.1机电工程涉及到的知识较广;机电工程涉及到的设备和技术较为复杂,且更新发展速度较快,因此具有相当强的时代性和独特性。
1.2.2前文已经概括的说到,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用电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因此安装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且速度惊人。
1.1.3机电工程具备很强的通用性,针对某一环节可以安装不同类型的装置,也可以进行不同的生产流程。
1.1.4电力安装是机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型设备的组装两相当大,因此对于检测、装配、维修的专业要求也很强。
1.1.5随着机电工程的发展、控制系统的不断完善,因此对于机电水平专业技术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1.2电力安装的重点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和工农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较之前也有显著的提高,因此在居民、工业、农业上的用电量也就随之增大,客观上也促使了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机电工程在电力安装中具备很强的专业性,因此我们着重把握的重点应该是:首先,未雨绸缪,在施工前必须制定出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不打无准备之仗;其次对于电力安装的各个环节的内容要有深刻的熟悉;同时还要对于详细施工中的考核设置标准,并对其进行详细的监督和管理。例如:在某一项工程中首先应该明确每个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责、各个设备的参数、施工技术的验证标准以及在发生故障时的抢救措施细节。在安装过程中,对设备的和材料做到充分、详细的检查,尤其是对于易燃易爆、防震等材料的检查是检测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除此之外,还应该将每项措施具体落实到个人,不仅能够确保上述措施的实现,同时也有助于工程的准时完成,再者对于各项技术的严格标准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电力安装过程中机电工程的重要性
2.1机电工程作为电力体系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无论是在管理模式方面。还是对相关制度的改革上都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与作用。虽然我国现有的电力体制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其中仍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还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完善。而且机电工程通过利用自身覆盖范围广,工作量大的特点,能够随时接受企业内部的检查与监督。
2.2因为机电工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型
施工人员在对单位工程进行施工前,必须充分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并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并制定最终完善的施工方案,加强对每一个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将各部门的职责范围落到实处。与此同时,在机电设备使用前,技术人员要对其参数进行全面的检测与调试,确保其保持在良好的运行状态,避免出现失效等设备故障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机电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整个机电工程项目的施工效率与质量。施工单位在进行电力安装施工时,必须配备专人对其安装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管,这是由于我国大多数施工单位只是一味的注重了施工成本的控制问题。往往忽视了施工质量与使用效果的重要性,这也是引发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充分电力安装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对所有的工程项目进行有规划的施工安排,尽量选择施工经验丰富的安装技术人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电力安装施工的效率与质量。
2.3在实际机电工程施工与使用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所以,施工单位要在专心质量问题产生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并采取相关有效的解决对策。如今随着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与进步,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机电工程施工中有效的监控手段。其能够对每一个分项工程进行严密的检测以此来保证机电工程得施工质量。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从而促使各项施工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因此,本文具体归纳了主要监管内容。
2.3.1由于机电工程项目中存在大量的隐蔽工程,而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对于机电设备的使用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当前的机电工程安装施工中,大部分施工人员通常都忽视了质量验收工作的重要意义,必须引起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并加强对施工质量的严格把关。
2.3.2为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应加强对重点施工项目进行的控制和检测特别是对于自动化系统的程序输入以及在控制等方面的严格监控。
2.3.3质量管理的关键点。机电工程的质量管理点一般都是设置在质量架空的重要部位,从而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管控制,进而大大提高质量监控的效果。这是消除安全隐患最根本的办法之一。
3结束语
机电工程论文第2篇
课题名称:车床C6140数控改造
一. 设计(或研究)的依据与意义
1: 机床数控化的必然
我国目前机床数控化率并不高,我国数控化机床年产量约为0.6—0.8万台,年产值约为18亿元.机床的年产量数控化率为6%.可见我们的大多说制造行业和企业生产,加工装备绝大多数是传统的机床.用这种装备加工出的产品普遍存在质量差,品种少,成本高,供货期长,从而,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的产品,市场,效益,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必须大力提高机床的数控化率.
2:机床数控改造优势
数控机床作为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产品,在机械制造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很好地解决了现代械制造种结构复杂,精密,批量小,多变零件的加工问题,且能稳定产品得加工质量,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实用性和稳定性.所以很多企业纷纷将现有机床改造成经济型数控机床,这种做法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事实证明:用较少的资金,经普通机床改造成数控机床,可以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 本课题的研究方案
总体方案应考虑车床数控系统的运行方式,进给伺服系统的类型,数控系统CPU的选择,以及进给传动方式和执行结构的选择等。采用的单片机对进给伺服步进电机及主轴电机进行开环控制。
根据技术指标中的最大加工尺寸,最高控制速度,以及数控系统的经济性要求,决定选用8位的单片机作为数控系统的CPU。根据系统的功能要求,需要扩展功能存储器,数据存储器,键盘与显示电路,I/O接口电路,D/A转换电路,串接接口电路等,根据纵横向步进电机选择驱动电源种类。
设计硬件电路时CPU选用ATMEL公司的8位单片机AT89S52:扩展EPROM芯片W27C512用作程序存储器,存放系统底层程序,扩展一片SRAM芯片6264用作数据存储器,存放用户程序;一些进出的信号均做隔离放大;模拟电压的输出借助于DAC0832;与PC机的串行通信经过MAX233芯片。使用Protel画硬件电路***,使用汇编语言设计控系统的部分软件。
三: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将车床的纵横向进给系统改成用微机控制的,能***运动的进给伺服系统;将手刀架换成自动换刀的电动刀架。这样,利用数控装置,车床就可以按预先输入的加工指令进行切削加工。由于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参数,切削次序和刀具都可按程序自动进行调节和更换,再加上纵横向的联动进给功能,所以,改造后的车床,就可以加工出各种形状复杂的回转零件,并能实现多工序集中车削,从而提高生产率和加工精度。
2. 国内外同类设计(或同类研究)的概况综述
机电工程论文第3篇
课题名称:车床C6140数控改造
一. 设计(或研究)的依据与意义
1: 机床数控化的必然
我国目前机床数控化率并不高,我国数控化机床年产量约为0.6—0.8万台,年产值约为18亿元.机床的年产量数控化率为6%.可见我们的大多说制造行业和企业生产,加工装备绝大多数是传统的机床.用这种装备加工出的产品普遍存在质量差,品种少,成本高,供货期长,从而,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的产品,市场,效益,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必须大力提高机床的数控化率.
2:机床数控改造优势
数控机床作为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产品,在机械制造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很好地解决了现代械制造种结构复杂,精密,批量小,多变零件的加工问题,且能稳定产品得加工质量,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实用性和稳定性.所以很多企业纷纷将现有机床改造成经济型数控机床,这种做法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事实证明:用较少的资金,经普通机床改造成数控机床,可以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 本课题的研究方案
总体方案应考虑车床数控系统的运行方式,进给伺服系统的类型,数控系统CPU的选择,以及进给传动方式和执行结构的选择等。采用的单片机对进给伺服步进电机及主轴电机进行开环控制。
根据技术指标中的最大加工尺寸,最高控制速度,以及数控系统的经济性要求,决定选用8位的单片机作为数控系统的CPU。根据系统的功能要求,需要扩展功能存储器,数据存储器,键盘与显示电路,I/O接口电路,D/A转换电路,串接接口电路等,根据纵横向步进电机选择驱动电源种类。
设计硬件电路时CPU选用ATMEL公司的8位单片机AT89S52:扩展EPROM芯片W27C512用作程序存储器,存放系统底层程序,扩展一片SRAM芯片6264用作数据存储器,存放用户程序;一些进出的信号均做隔离放大;模拟电压的输出借助于DAC0832;与PC机的串行通信经过MAX233芯片。使用Protel画硬件电路***,使用汇编语言设计控系统的部分软件。
三: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将车床的纵横向进给系统改成用微机控制的,能***运动的进给伺服系统;将手刀架换成自动换刀的电动刀架。这样,利用数控装置,车床就可以按预先输入的加工指令进行切削加工。由于加工过程中的切削参数,切削次序和刀具都可按程序自动进行调节和更换,再加上纵横向的联动进给功能,所以,改造后的车床,就可以加工出各种形状复杂的回转零件,并能实现多工序集中车削,从而提高生产率和加工精度。
2. 国内外同类设计(或同类研究)的概况综述
机电工程论文第4篇
(一)企业对机电人才需求分析
1.需求数量分析按照人社部最新统计预测,机电工程技术人才是我国教育市场今后几年急需紧缺的热门专业人才之一,21世纪中国将发展成为世界现代制造业加工中心,将需要一大批掌握先进控制技术,能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智能机器人以及其他新型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的设计、安装、调试、操作、编程与开发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目前,我国每年机电应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量在500万左右,且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全国300余所开设机电及相关专业的本科院校年毕业生大约10万人,全国450所开设机电及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年毕业生大约15万,其他途径培养的大约30万人。江苏省是我国工业强省,又是我国机械电子行业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地域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机电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了广泛的就业岗位。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人才素质的提高,许多企业为提高效率而大量引入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精简缺乏专业技能的冗余人员。从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各行业中,机电行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处于前列。通过对南京周边部分机电类企业的走访调研以及通过网络进行企业调研,可以看到,现代企业的设备先进,高新技术力量强,“四新”即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发展迅速。其中新型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占据企业设备的绝大部分,而这些设备都广泛应用了机械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等群体技术,实现了机电一体化。与先进设备的应用相适应,是需要大量掌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在生产第一线从事设备操作、设备安装、调试、维护、运行和管理的机电工程类高技能人才。因此,机电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旺盛。
2.结构及来源分析对相关企业人才结构及岗位调研显示,最近十年,企业的机电类技术人才从社会招聘和企业自行培养的较少,绝大部分直接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及中职院校毕业生中招收,学历包括研究生、本科、大专、中职等.调查显示,由于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在录用初期确实发现本科生比大专生有一定的优势,但工作一段时间后,踏实肯干的大专生往往比一些本科生更受欢迎。
(二)企业对机电人才知识能力需求分析
1.主要岗位及工作任务分析针对我院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专门对蓝领和灰领机电工程技术人才的工作领域及岗位进行了调查,主要包含了机电产品的制造加工(数控设备的操作)、产品质量检测、机电设备的装配与调试、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维修、生产现场管理、产品售后服务等。其中机电产品的制造加工(数控设备的操作)、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等岗位的人才需求较多,占75%,机电设备的检测与维修、设备保养、电气维修和维护、机电设备的改造和技术服务占20%,产品质量检测、生产现场管理等岗位占5%.调研显示,企业对专科毕业生岗位安排的变动性较大,一般情况下,新进毕业生主要从事机电产品零件的数控加工、机电设备如自动生产线的操作以及机电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等工作,一两年后,其中有一部分开始从事机电设备维修(包括机械和电气维修)与维护、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生产现场管理和服务等。在现代化企业中,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机电综合技术性岗位正在逐步地代替传统的岗位分工,如自动化生产线的故障排除,往往涉及机械传动、电气控制、液压与气动、计算机技术等综合性技术。这就对技能型人才的技术与知识结构提出了综合性要求,需要毕业生具有复合型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2.能力需求分析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同等重要。我们发现,很多企业用人时不仅考察其专业教育的背景,还要考察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为:识读机械***和电气类***纸能力、机电设备操作能力、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能力、系统参数设置能力、PLC应用技术设计能力、机电设备故障诊断及故障排除能力、生产组织与管理能力等。职业道德素质要求为:具备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同企业对相同岗位的岗位能力要求并不完全相同,规模较大的企业强调机电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对毕业生的发展后劲比较看重,而小型企业则普遍重视毕业生的零距离上岗能力。同一企业对相似岗位的能力要求也有差异,比如设备操作型和装配型的一线生产岗位,要求机床或设备操作或装配技术熟练,具有设备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初步判断设备使用时发生的常见故障,避免盲目生产造成设备的损坏;对设备安装、维修、调试和产品销售后服务等岗位,要求具备机械电气线路的安装及调试能力,能正确熟练地使用检测仪器及仪表,能对设备故障进行系统分析并排除故障。
(三)毕业生对我院课程设置的反馈意见
毕业生座谈时认为,在实际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课程有工程***学、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PLC技术应用、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等。他们除了反映要加强实践能力外,还反映部分课程如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中的一些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较少,企业中更多的是对传感器的使用;部分课程如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课的理论和实际脱节;部分工程实际使用的装备在学校接触不到,如数控维修中使用的部分仪表等;部分课程之间内容有重合现象。
二、对专业群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所有企业都希望学校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并希望毕业后马上就能上岗工作,或在短暂的工作适应期后就能适应岗位工作。如何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职院校积极探索的方向。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只有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才可能让学生在离开校园之前就具备基本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帮助学生完成从校门进入企业、从学生变为职业人的转变。具体方式可以是工学交替、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岗位培训、半工半读等。
(二)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改革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
企业对机电大类各专业的就业岗位界定界限不明显,很多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从事机电设备维护维修方面的工作,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在从事数控设备操作方面的工作。这说明,机电工程专业群各专业之间职业能力培养的大方向是相近的,也是相通的,这为构建平台+模块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提供了依据。专业群中几个专业在基础课程、实训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实现共享,课程相互交叉渗透,技能训练项目内容相通,采用平台+模块+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有利于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做到资源及成果共享。在课程设置及内容选择上,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的理念,合理把握高职人才培养规格,认真开展工作任务分析,针对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联合相关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建设各类课程。一是找准就业导向和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确定专业基础课和核心专业技能课的比例,以及专业实践训练课占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二是要以“必须够用,兼顾发展”为原则,合理选择每门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同时将课程内容出现重合的情况进行归纳或删减,将专业技术的通用知识、技能和职业资格鉴定有机整合,采用综合化、项目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避免理论脱离实际的状况;三是对课堂配备必要且实用的实验实训设备,避免工程实际使用的装备在学校接触不到的问题。在教学方法上,结合工作领域知识与技能的需要,将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基本能力、单项能力、综合能力、岗位能力这样的次序,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建立完整的职业能力训练体系,积极探索“做中教、做中学”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教学手段上,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情景再现教学、模拟环境教学等,突出对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与考核力度,达到实践教学内涵深层化、内容特色化、过程个性化和体系规范化。对毕业班学生,制定毕业班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保证顶岗实习效果,认真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巡回指导工作和毕业鉴定工作,深入开展专业人才需求与毕业生跟踪调查。
(三)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机电工程论文第5篇
EDA技术是机械电子工程设计当中重要的技术,其主要载体可以进行大规模编程的逻辑器件,在编程过程当中,使用的表达方式是硬件描述语言。EDA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要使用计算机、编程逻辑器件等科技工具,应用的最终目标是对特定的目标新平进行适配编译和逻辑映射,形成电子系统或是成为专用集成芯片。EDA技术是在电子电路技术之上发展起来的,EDA技术要编译器、综合器、***器、适配器等部件共同构成。其中,综合器能够对设计者的设计文件进行转换,使其成为系统内门级电路描述。适配器可以生产最终的***文件,并安排到制定的器件中。EDA技术是机械电子工程设计中的核心技术,EDA技术使用的HDL语言可以公开利用,其描述范围广泛,可以机械电子工程设计带来诸多的帮助。在后期进行交流、修改、保存等工序时也可以十分方便的进行。另外,EDA技术拥有较高的自动化,一些常规的纠错、调整等工作可以快速完成。
2电子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机械电子工程快速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对于机械电子工程都没有明确的定义和统一的认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机械电子工程发展速度太快,所涉猎的领域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因为设立明确的定义必定会对其发展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不利于机械电子工程继续快速发展。电子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电子产品的发展方向是具有更高集成和大容量,同时体积也越来越小,这就需要技术的不断升级来实现发展目标。电子工程设计方案需要获得科学的检验,要对其进行仿真分析。电子元件所处的工作环境是设计人员应该考虑的问题,要对设计方案进行有效优化,最后要对电路特性进行分析。另外电子工程在运行中要避免静电的危害。为了实现电子工程取得进步获得发展,需要在电子工程设计中采用EDA技术。
3电子工程设计要点
3.1仿真分析
机械电子工程设计方案需要通过科学的系统仿真或是结构模拟来说对其可行性、科学性进行验证和分析。通过仿真分析来确保设计方案在后续实践中能够顺利应用。在仿真分析过程中,使用EDA技术可以为仿真分析提供良好的支持。EDA技术能够通过各个环节当中的传递函数来进行数学建模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这样构建和仿真系统能够准确验证设计方案的实践性,并能够对电子系统工最后程设计方案进行推广和使用。这种仿真分析对于提高我国电子工程设计的整体水平和产品质量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3.2优化设计
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的目的是尽可能确保电子元件在应用过程中具备稳定性与可靠性,保证其拥有最佳的容差和工作环境。在实际工作条件下,使用传统的电子工程设计方法,难以对实际容差及电子工程元件工作环境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分析。不能对电子元件环境进行全面勘测,就容易导致设计方案在此方面出现漏洞,这样一来电子元件的容差及其工作环境温度就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利用EDA技术则能对设计方案进行良好的优化,因为EDA技术可以对电子方案环境进分析计算,获得电子元件在实际工作中所处的环境温度等相关数值。在分析获得的数值基础上,来对电子工程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保证方案在实施后,可以稳定工作,具有可靠安全保障。
3.3预防机械结构中的静电
机械结构是根据设计方案来工作并应用于事物成为满足功能需求的结构。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集成电路设计愈来愈复杂,这对静电的防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静电对电子元件的破坏巨大,静电电场能够对周边电荷有吸引力会破坏绝缘体,使电子元件敏感度降低,甚至是引发集成电路烧毁,使电子产品直接报废。这要求工作人员做好静电防护,对防静电工作区域进行划分,保持操作空间的清洁,降低静电发生的概率。在电子工程故障检测方面,要将传统的电子工程故障检测和智能故障检测方法结合,相互验证,在电子技术投入方面加强,提升电子工程检测技术的能力,增强电子元件、电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4电路特性的有效分析
对电特性进行有效分析是EDA技术中的重要内容,在电子工程设计的过程中,理论分析都是在数据分析和特性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因此,数据分析和特性分析方面的数据必须准确及时,使用传统的电子工程设计方法会受到多方面的限制,难以保证数值的准确性,电力测试的实际精度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不利于后期稳定性的建立。EDA技术就能够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并保证测试的精确性与科学性,避免设计方案出现结构性的差异确保设计方案的整体性以及合理性。
4结论
机电工程论文第6篇
1.1跨国地铁机电工程协调管理难点
(1)各类报批程序严谨。发达国家对工程的质量要求相当严格,新加坡也是如此。大士西项目需要向业主报批大量的施工***纸、方案、材料样品、风险评估等,并且每一次报批需要多个部门来协商决策。大多数情况下,业主会给出很多修改意见,往往需要提交3次以上才可能获得批复认可,从报批到批复周期漫长。很多***纸方案等还需要向其他***府部门或机构提交,如车站最后一个检查井连接至污水管网人孔部分陶土管施工需将由专业工程师签章的***纸方案提交至新加坡公用事业局(PUB)批准。
(2)各类交叉接口众多。大士西项目机电工程包含18个不同专业的系统,有的系统还细分为不同的子系统。各SWC不同专业之间,SWC与机电部设施之间以及SWC与建筑部设施之间的接口协调任务相当繁杂。如安装在SERVICEBOOM(悬挂式管线槽道)里的灯具、监视器、控制箱、喇叭等需要和建筑部协调好安装位置,开孔尺寸,荷载重量等,还要考虑美观、散热、可维护性等,这些协调需LTA、各SWC、CR11建筑部及机电部参与,各方达成一致后方可出正式***纸。
(3)施工顺序协调困难。在协调CIP时,各个SWC进场施工顺序需考虑以下因素:电缆或管道的位置及标高、主设备到场的时间、建筑装修计划、各类机房节点工期等。此外,LTA有关规范要求,同一机房内最多允许三个不同SWC同时施工。而各SWC工期紧,任务重,加上现场作业空间有限,导致CIP协调相当困难。
(4)人员变动相当频繁。从开工至今3年来,大量的人员离职造成协调不畅。包括总包方、业主、各SWC、设计方都存在人员跳槽、调离等情况。业主的机电协调人员或辞职或调离,主管人员和协调人员至今已换了3回,甚至有段时间无人管理。各个SWC的协调员、总包方的协调员也有大半都换人了。两个设计单位的原主要协调员也换了。这些人员变动严重影响到机电协调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比如前期协商好的某个问题,后来的人不知道又需要解释一遍。
1.2跨国地铁机电工程协调管理
主要问题通过三年的实践,大士西项目机电工程施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就内部协调而言,内部协调问题主要反映在初期项目各单位、部门沟通不畅,信息传递较慢,造成彼此脱节,影响工程进展。如施工部曾经未通知机电部现场检查就浇筑混凝土,漏掉预埋管件;机电污水管与建筑雨水管在交越处施工未协商而冲突。就外部协调而言,外部协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业主和SWC等外单位的协调,二是与分包商的协调。第一类协调问题包括各SWC设计***纸更新不及时、差错多、太保守,SWC在CIP计划安排时施工持续时间冗长,SWC承诺的事项不能按时兑现,业主对我方上报的***纸、方案、设计问题咨询函(RFI)回复慢、评论不合理等。第二类协调问题包括少数分包商与我方对合同内容理解不一致,个别分包商不服从现场工程师指令,不能及时为分包商提供施工作业条件等。
2原因分析
造成种种问题的原因是多个层面的,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剖析:3.1人员与组织因素新加坡大士西项目部组织机构经历过多次调整,有关规章制度建立较晚。从2011年底开工,直到2013年初,项目组织机构才基本稳定下来。组织机构稳定后才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动荡导致人心不稳,各部门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内外协调困难重重,也严重影响了现场施工进度。此外,有关管理制度不健全,职能分工不明确等也对项目造成了很多管理上的麻烦。项目初期招聘人员时把关不严,少数能力不足工作不积极的人员滥竽充数,浑水摸鱼,包括一些中高层管理人员。有些部门负责人缺乏中长期规划,走一步看一步是常态,越往后问题越多任务越重,进展缓慢。而机电协调需要其他部门互相配合,如果其他部门的步伐跟不上机电部的节奏,协调工作开展无疑寸步难行。此外,部分协调员工程师绘***员跳槽,也不利于协调工作的进展。3.2设计因素国内的***纸都是经过批准的施工***设计,基本可以直接用于施工,而新加坡大士西项目的设计方所出的***纸只相当于国内的初步设计甚至仅相当于概念设计,有大量问题存在。总承包商必须对设计方的***纸进行优化细化再重新提交报业主审批,还要报多个相关***府部门审批,程序严谨而复杂,周期较长。此外,业主或SWC多次变更设计,新的要求也层出不穷。而CSD/SEM是与结构***建筑***紧密相关,往往结构***建筑***一处小小的变化会引起导致CSD/SEM整体或局部都需要重新协调。3.3环境因素新加坡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与国内相比差别巨大。新加坡大士西项目是中铁十一局在发达国家承建的第一个地铁项目,国内人员对新加坡的水文地质、气候、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文化习俗等都不熟悉,需要一个逐步了解和适应的过程。在了解适应的过程中,难管理论评免会有一些摩擦,甚至差错。
3几点建议
跨国建设项目的协调管理较国内建设项目更为复杂,本文结合具体的跨国建设项目进行了剖析,探究了跨国地铁机电工程的特点、难点以及问题,认为跨国地铁机电工程的协调管理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提高:
3.1加强组织建设与人员管理
组织是项目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项目上级机构应高度重视项目的组织建设,组建一个精简高效的团队。组织机构确立后,应立即做好管理职能分工和工作任务分工,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员工守则等。协调工作要靠每一个具体的人来完成,项目人员的素质对项目的协调管理至关重要。因此,应对招聘人员严格。招聘时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身体好、经验足、能力强、思维灵活的人员,确保能胜任给定的工作。应当采取适当的激励与责任机制,对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员工予以嘉奖,对那些工作懒散不积极的、想混资历跳槽的、能力有限的应尽早辞退。此外,还要做好员工培训。国外的很多安全、技术、质量等方面的管理与国内差别很大,很多岗位必须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3.2加强内外沟通联系
对于内部沟通,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确保各部门之间信息畅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般每周至少召集一次内部协调会,讨论各部门的计划、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协商解决办法,指定执行部门和相关责任人,在一定期限内处理。对于外部沟通,应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有关SWC协调会、建筑协调会、技术讨论会、CIP协调会等,邀请业主、设计方、SWC等参加。不同类型的会议侧重点不同,会前需准备好相关资料,并将会议日程和上次的会议纪要发送给参会各方。此外,对分包商要加强管控,确保分包商服从指令,遵守有关规章制度,按时完成施工任务。
3.3加强***纸协同设计
不同专业、不同类别的***纸都是息息相关,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需加强***纸的协同设计,尽量避免和减少冲突。在报批***之前,各部门都要全面地审核***纸,要考虑其他部门的设施,要考虑后序施工和将来维护检修的便利。只有协同设计做得好,业主才会认可,施工过程才会顺利。
4典型工作流程
机电工程论文第7篇
所谓质量监控,是指对工矿企业施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工作,使其能够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各项施工作业,从而提高工矿企业单位质量监控水平。工矿企业机电工程涵盖的学科范围比较广泛,需要运用多个领域的知识,专业性很强,综合性很高,一不注意,就会出现质量问题,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损害,给单位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其进行质量监控,是实现机电设备正常运转的关键,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工矿企业工业的进步,同时,它是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了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在提高工矿企业产量的同时,还能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物力与财力,在实践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工矿企业机电工程的重要性,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2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特点
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是工矿企业企业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工作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十分关键。总的来说,它有以下特点:
2.1受到工矿企业周围环境的影响
安装工程中运用的大功率设备很多,工矿企业一般都处于人烟稀少、地质恶劣的环境中,生产条件却比较严峻苛刻,而机电设备频繁震动,损耗程度比较严重,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逐渐低下。
2.2涵盖的学科范围广泛
涉及到的专业领域比较多,综合性很强:机电设备在类型上、品种装置上以及安装流程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涵盖的学科范围广泛,设计到不同的专业领域,综合性很强,这就需要单位引进、培养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2.3大型的、笨重的机电设备越来越多地被应用
安装工程的规模比较大:随着工矿企业工业的日益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大幅度进步,对机电设备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强,机电安装设备的装置日益庞大笨重,这就需要运用大量的大型的运输设备,同时,对吊装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安装工程的规模变大,标准变得严格。
2.4安装工程工期较长
安装工程的工期长并且涉及到新材料、新技术等需要有新的、专业的技术指导:在安装过程中,有很多大型的、精密的设备需要操作,对安装的技术含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测技术越来越复杂,在面对新工艺、新材料等情况时,需要有新的专业技术指导,使得安装工程的工期很长。
3关于工矿企业机电安装工程质量监控的几点建议
3.1对承包商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对其安装工作进行全程监督
在进行工矿企业机电安装工程时,应该对其整个过程加强监督,包括安装前的招投标过程、安装中的质量监控环节以及安装后的质量把关。首先,在招投标过程中,应该杜绝暗箱操作,根据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特点与其对施工条件的要求,对承包商进行合理选择,对承包商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在众多对象中,选择机电设备安装经验丰富的、具有完善的施工组织、拥有很强的施工技术的、能达到工矿企业单位施工标准的承包商。在承包商进行机电安装工程的过程中,应该对其安装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定期派遣管理人员进行巡查,确保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以保证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达到招投标文件和合同的标准。在安装完成后,应该派遣专业人员进行工程检查,以确保质量过关,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3.2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完善质量检验工作制度,加强质量管控力度
在机电工程质量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质量监控小组,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质量检验工作制度,对承包商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严格审查,对事前技术报告进行严格审批,对承包商提供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措施设计和设计***纸进行严格审核,在遇到变更设计或更改***纸的情形时,要进行重新审核工作等,严格监管安装质量。在进行安装工作时,应该分清主次,对动力源和提升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之后,要求严格按照设计进行规范施工,减少返工次数,并且要按照常规安装方式对设备进行安装,不能急于求成、颠倒顺序,否则只会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使尾工量大大增加,拖慢安装工程的进度,给单位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3.3对于安装前的***纸设计严格把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在进行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的***纸设计时,应该对施工环境进行深入调查,科学设计施工***纸,尽量减少与安装工程的冲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只有把这两步做好了,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接着,质量监控部门应该加强对施工***纸和施工方案的审核力度认真研究***纸之间的关联,确定彼此之间的关系,在进行每一个安装环节时,重新对***纸进行审核,并保证其与上一环节、下一环节能够完美衔接,对于出现冲突的地方,要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最终确定解决方法,并对其进行及时地调整,保证安装质量达到安装技术标准,确保机电安装工程的安全性。
3.4协调好安装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对安装质量严格要求
工矿企业机电设备的安装涉及到多个环节,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相反,是十分复杂的,主要历经井下的运输、安装和调试等过程,这就牵扯到多个施工单位,因此,质量监控部门应该处理好各个单位彼此之间的关系,进行及时地沟通与交流,使安装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能够协调好,实现无瑕疵衔接,并对安装质量进行严格要求,加强设备的验收环节,使安装工程实现完整性与高效性。而且,安装完成后的后续工作应该及时进行,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与保养工作,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安全规章制度进行,减少安装过程中的失误,确保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避免带病作业,尽量避免安全隐患,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工作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单位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