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绿化论文10篇

城市道路绿化论文篇1

关键词:太原城市道路;绿道系统;道路景观;生态设计

0 引言

近年来,太原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为城市新建了快速中环路网。它的建成,对完善城市路网格局,便捷市民出行,特别是较长距离出行,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太原在城市建设中也出现了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如土地开发强度大,公共开敞空间不足,市***道路排水设施不完善,城市硬质景观严重,空气雾霾严重,亲近自然的机遇少等。为了构建太原市完整的城市道路景观系统,促进太原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实现太原生态城市的建设,就此展开了对太原市城市道路景观“绿道”系统规划的研究。

1 背景分析

1.1 “绿道”概念及特点

绿道的概念来源于欧美国家,绿道是一种线性开放空间,它通常沿着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如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或者在陆地上沿着由铁道等改造而成的游憩娱乐通道。

绿道衔接了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镇、乡镇与农村,串联了城市及其周边有景观价值的自然风景、人文历史遗迹、地标景观构筑物、美丽乡村、山水湖泊等,使其有关联感,为市民从城市通向农村,回归田园,感受自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区域和城市规划领域,绿色廊道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城市的无限制蔓延,同时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开放空间,从而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

1867年由美国著名的景观设计师F.L.Olmsted规划完成的世界上第一个公园系统Boston Park System,其中的“公园道”被认为是美国绿道规划的开端。国外绿道主要保护敏感的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是沿河流、海岸以及山脊线,维护生物多样性并为野生动物迁移提供通道。绿道普遍具有生态保护、休闲游憩、社会文化和美学等重要功能。虽然国内绿道理论思想可以追湖到多年前的周代,但现代绿道理论还是受西方理论影响较大。经过多年的研究,自广东省率先投入绿道建造后,我国多省市已经开始推广绿道网的建设。

中原地区城市绿道建设理论研究较少,张毅川等利用绿道理论对许昌市城市绿道规划进行了构建理论研究。王辉结合绿地系统规划对郑州近郊生态廊道建设模式进行了理论初探。研究范围和深度上都有可深入的空间。而且,中原地区城市绿道建设实践鲜见报道。[1]

1.3 太原“绿道”城市道路建设的意义

国外绿道建设起步较早,对我国的绿道建设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首先,绿道的建设具有科学性,融合了生态学、地理学、规划、给排水等多种学科,能够实现宜人宜居的优越环境。其次,构建绿道生态网络,能够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修复生态多样性,提供生境。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鼓励居民利用非机动交通工具出行,倡导低碳生活。让人们能够亲近自然,感受城市中田园般的生活环境,使城市融于自然。为市民提供更健康、更多内涵的生活体验。再次,通过构建线性廊道,整合城市生态、人文资源,凝聚城市特色与魅力,带动城市旅游业及商业持续发展,提高周边居民收入,具有较强的经济价值。

2 构建“绿道”城市道路景观分析

2.1 生态廊道

绿廊系统是指绿道慢行系统两侧由一定宽度的植物、水体、土壤等构成,以生态维育、生产防护、户外休闲、安全防护等为主导功能,经划定需要加以保护的绿化控制带。由绿化保护带和绿化隔离带组成,是绿道的生态基底。

2.2 慢行交通系统

慢行系统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综合慢行道,可根据现状选择其一建设,一般应建设自行车道,生态型、郊野型绿道可建设综合慢行道。在当下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状态中,散步、慢跑、骑自行车、垂钓等已成为城市生活中放松身心的重要休闲方式。

2.3 节点营造

生态廊道区节点的营造,包括休闲空间、城市历史风貌区等。休闲空间为居住附近的居民提供散步、慢跑等健身场所。独特的城市历史风貌区,突出本土文化的标识感,让人很容易捕捉到城市风貌的信息,增加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认识与传播。使游览者能了解到城市的景点信息,欣赏到城市的独特美景,提升城市整体的旅游形象。

2.4 空间格局

太原市道路的建设,整体上解决了道路的拥堵问题,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同时,道路的建设大大增加了车流量及车的购买量。但是,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加重,道路和桥梁景观的硬化过度,桥下面的空间格局较混乱,使得整个城市处于一种灰色空间状态。所以,充分利用桥下空间,合理管理桥梁排水,已达到高架桥整体空间格局的生态化。例如,桥下空间格局可划分为临时停车场、公共休闲空间、特殊群体空间等。

2.5 生态排水

近年来,太原市受到降雨天气的影响,一到下雨,好多路段出现大量积水,由于道路排水系统不完善导致交通瘫痪,行人仓促,造成街道的混乱。因此,要建立绿色生态排水系统。

绿色街道运用路缘石延伸区域来收集街道雨水径流。传统的绿化带和路缘石高于路面,常被用来管理交通和保护便道。所以,要设计低于路面的绿化带,确保街道雨水径流的收集、减缓、净化和渗透。

把绿化带做成U型的地表土储水槽,低于道路,里面种植根系发达的植物,依据不同的降雨量,雨水从有孔的路缘石进入绿化带或达到U型绿化带最大的储水容量,直到被植物和土壤吸收,或通过地势的高差从一个单元到另一个单元,最后被植物和土壤吸收。街道雨水径流入口处放置鹅卵石,以减少水流对土壤的冲刷,让雨水平缓地流入U型绿化带,被多品种植物减速、净化和渗透。

高架桥的排水运用排水管道直接排入桥下低于路面铺设有植草砖的停车场和植物区,既减轻了当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压力,也达到了生态排水的功能。形成了一个集雨水收集、滞留、净化、渗透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处理系统,并营造出自然优美的街道景致。

3 结语

在城市不断的加速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城乡结合,发展城市绿道,促进城乡生态稳定,突出地方自然特色,来构建具有集游览、休憩、运动为一体的具有科学内涵的城市生态绿道。

通过对太原市的道路改建,新建道路的考察、研究,从景观设计角度出发,分析太原市的绿道建设系统。通过研究国内外绿道的起源、发展、实践,进行对比,构建完善的景观绿道系统。根据所发现的问题,来分析太原市建设道路的具体问题,最后提出自己的一些解决意见。本次研究还有诸多不足,期望能在接下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地研究理论,结合实践,构建出具有可持续发展、适合当地完善的景观绿道系统。

参考文献:

[1] 薛永卿,刘志芳,薛枫.城市绿道建设的新探索及思考――以郑州市两环十七放射绿道建设为例[J].城市绿地系统,2013.

[2] 郭巍,侯晓蕾.城市绿色廊道的生态规划方法探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

城市道路绿化论文篇2

关键字: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人性化;管护工作

中***分类号:S731.8 文献标识码:A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整体框架,也是城市交通运输的基础,人性化的设计不仅能够促进城市面貌的改善,而且也将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使城市得到美化和改善,做好城市道路绿化中的人性化设计具有深远的影响。下面本文就对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一 城市道路绿化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性

城市道路的绿化是城市发展的窗口,人性化的设计能够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性化设计能够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城市的生活主体是人,因此城市的规划建设必须要以人为中心展开,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讲求人性化,能够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实际,使得城市更具有人情味,能够进一步的提升城市的人文气息。

其次,人性化设计能够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空间环境质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区域内的机动车辆明显增加,交通污染日益严重,人们对于良好空气质量的需求日益增长,倡导人性化设计,能够更好的将生态环保的理念深入到具体的绿化设计中,改善城市的小气候,逐步优化城市居住空间环境。

最后,人性化设计能够给车辆和行人提供更大的便利,避免因为缺乏人性设计而造成人为破坏现象或者是增加后期管护压力,减少后期维护经费的投入。[1]

二 城市道路绿化人性化设计的具体措施

上文中从三个方面简单的分析了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坚持人性化设计理念的重要性,下面本文就对具体的人性化设计措施进行分析。

(一)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坚持一定的原则

要提升城市道路绿化的人性化设计水平,就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坚持一定的原则,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坚持安全性的原则。道路绿化设计中,尤其是在道路的安全视距三角以及弯道内侧的范围内,一定要注重安全性,在配置绿色植物的时候,在安全视距范围内不能够种植乔木,可以选择低矮的灌木地被,在弯道的外侧进行植物配置时,最宜采用成行的乔木,这样既能够告诉路人道路走向的变化,又能够引导驾驶人员行车视线的变化,确保安全性,这是人性化的一个体现。

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坚持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尽量的凸显美感。在当前的形势下,单一的树种以及大面积的草坪已经不能够满足城市道路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设计者在进行人性化设计中,尽量的追求多样性,既能够凸显美感,又符合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的需要。现代城市,道路绿化应该以筑物造景为主,选择灌木、乔木以及地被草坪相结合的形式,体现出立体层次感。为了凸显美感,则需要进一步实现道路绿化的艺术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坚持变化与统一的原则,既可以运用重复的方法实现植物景观的统一性,还可以配置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植物体现变化感。与此同时,还需要做到对比协调,不能遮挡住行人的视线。

最后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是人性化设计的关键。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道路绿化和人文因素相结合,将植物造景和人的需求完美融合,这是城市道路绿化人性化设计的基本要求。人性化设计理念讲求的是行人在其中的舒适感、安全感以及美感,因此景观的设计需要和人的需求紧密结合,尽量在满足人的需要前提下,增加道路绿化的人文气息。[2]

(二)人性化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考虑道路的空间结构

道路的空间结构对于城市道路绿化的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设计时不能够忽视这一因素。在具体的设计时,可以参照以下的方式进行考虑。

如果城市道路宽度较小,并且建筑紧紧靠近道路,在绿化设计时可以适当的减少绿化宽度。而对于平行于城市风向的道路,在设计时干道绿化可以选择由树冠收缩的高干乔木以及不阻挡司机视线的低矮灌木组成复层结构,尽量的保证上方空间的开敞度,这样也能够有利于城市污染物的排放。对于垂直于城市风向的道路,在进行道路绿化设计的过程中,最宜在干道的两侧种植树冠较浓密、开长不大且蒸腾作用较强的乔木和灌木,这样能够加强城市气流的垂直流动,使得污染物能够及时的扩散。

反之,如果在人性化设计的过程中忽视了道路的空间结构,将会影响到设计效果的充分发挥。例如,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中,将该作为人行横道的地方做了绿化设计,这样则打断了人行横道的连贯性,使城市的道路缺乏整体的统一性,同时也会造成该地区绿化带的破坏,出现践踏的情况。因此说,人性化设计过程一定要充分的考虑道路的空间结构,使设计更好的展现道路的统一性和整体性。[3]

(三)坚持以单元为设计单位,并采用块状的设计方式

城市道路绿化在设计时需要精心的选配植物,并且在栽植的过程中要讲究节奏和韵律,在统一中寻求变化。设计时,树种和树种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相似性、统一性,同时,要保证树形、线条、色彩、比例等要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变化性。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块状的设计方法,植物的配置切记过分的追求技巧和趣味,过分的纠结与道路绿化的细节,而应纵观整体,在空间设计上采用多层次种植的方式,使得整个平面呈现简洁的特性,并且设计时要保证线条的流畅性和色块的明快性,并强调整体性和导向性,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化景观序列。

三 城市道路绿化的管护措施

城市道路绿化工作不仅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完善前期的设计工作,还需注重后期的管护工作,二者密切相关,只有二者合理的结合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城市道路绿化的景观效果。根据当前城市发展现状,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总结以下几点城市道路绿化管护的措施。

首先,要转变思想,加强管护队伍的建设。要想更好的实现城市道路绿化的效果,就需要转变传统的管护思想,创新管护理念,进一步提升管护队伍的整体水平。为此,需要进行宣传,增强相关人员对于城市道路绿化管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且将管理和养护工作当做工作的中心去开展。同时,在加强宣传的基础上需要对管护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增强他们的管护理论知识,并且增加实践机会,使理论和实践能够更好的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提升整体素质。[4]

其次,要确保城市道路绿化的配套设施的合理性,为管护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管护工作不仅需要专业人员,同样离不开全体市民的爱护,因此说要想更好的开展管护工作,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者需要综合的考虑城市景观绿化的一些必要的配套设施,提升管护工作的效率。例如在一些需要绕行的路段,路人常常为了方便从道路中间的绿化带穿行,直接破坏了道路绿化景观,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设计者可以设置隔离带,或者采取必要的强制性措施,配以合理的设施,以保证道路绿化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

最后,协调管理,进一步保护绿化成果。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保证绿化效果,需要协调管理,建立健全有效的管护措施,并提升管护人员的积极性,对已经形成的道路绿化进行全面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人性化的措施进行整改,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疏导,进一步提升管护的工作效率,营造和谐的城市道路绿化环境。

结束语:城市道路绿化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加大重视道路的绿化设计,本文以人性化为中心,从工作实践出发,分析城市道路绿化的人性化设计问题,并指出对城市道路绿化的管护措施,希望能够对今后的相关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为城市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道路绿化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伦 沈竹 焦成根 城市道路景观特点与人性化设计初探 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第06期

[2] 彭伟 刘洁 浅谈道路绿化中的人性化设计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0期

[3] 刘国辉 浅谈城市道路绿化养护工作 江苏商报・建筑界,2013年第16期

城市道路绿化论文篇3

关键词 城市绿地;现状;建设措施;山东临沂

中***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175-011 临沂市城市绿地系统现状

临沂市地处沂、祊、涑河三河形成的冲积平原,顺河西北高、东南低,城区周围地势平坦,地面坡度1‰左右。气候为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优越的自然环境,使临沂市具有良好的绿化生态基础条件。目前,临沂市的绿地系统主要包括公共绿地、行道树绿地、居住区绿地及单位附属绿地。截至2008年底,全市建成区面积124.6 km2,市区建成区绿地面积4 553.98 hm2,其中公园绿地面积1 750.26 hm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04 m2,城区人均公共绿地6 m2。

2 临沂市城市绿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绿化率低,城市绿地被大量侵占

临沂市城区人均公共绿地6 m2,远低于国家标准(10 m2/人);另外城区绿地分布不均衡,以兰山区为例,兰山区城市公园绿化地主要分布在市东部,而通达路以西大片区域缺乏绿地,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生态系统。

随着临沂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旧城改造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城市中心区的绿地被大量侵占,致使绿化面积跟不上城市发展。绿地规划只围绕城市中心做文章,却忽视郊区、干道和河道绿化,未能按“斑块—廊道—基质”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完整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因而造成临沂市绿化范围和区域较为单一,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现象。

2.2 城市绿化廊道系统不完善

城市廊道主要是以交通为目的的公路、街道、铁路旁的绿化所形成的绿道,以及沿着水系、高压走廊进行绿化所形成的水路、绿路等廊道。城市廊道起到通风和联系大、中、小斑块的作用,使城市绿地具有良好的连接度,形成连续的体系和网络结构,为城市提供氧气和舒适的游憩空间。临沂市滨河绿化已取得长足的进步,沿河建立大面积的绿化带,效果良好,但是并没有和市区的道路绿化带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2.3 城市道路绿化不足

城市道路绿化具有减少交通事故、屏蔽噪音、减少太阳辐射等作用。临沂城区内沿道路配置的绿化不足,城市道路在规划建设时由于用地紧张往往挤占绿化用地,造成道路绿地率偏低,且缺少路侧绿化带。多数街道没有绿化带,如通达路、蒙山大道等;即使有的道路有绿化带也多为单行行道树,没有成为带状林荫路。道路廊道没有与绿地廊道很好地结合起来,因而不能有效减少噪声及有毒气体,如通达路两旁基本上没有绿化面积。

3 绿地系统建设规划目标、布局

临沂市绿地系统建设的总体原则是在保护、利用并挖掘临沂市原有自然条件的前提下,逐步整治和开辟多层次绿化网络,大幅度提高城区公共绿地数量和质量,改善城市环境,恢复临沂城水相依的绿地系统格局。另外,要加强城市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结合城市的地质特点、地貌特色以及城市用地布局的特征,将大面积生态绿地作为中心城区的绿色背景[1-2]。绿地系统规划要以绿色山体、近郊风景区、植物园、城市公园组成城市绿色环境背景,加强滨水绿地和城市主要道路两侧绿带建设,形成城市绿色通道,形成点、线、面构成的网络化绿地系统。增设城市公园绿地、街头绿地、广场绿地和滨水生态绿地,共同构成绿化网络;利用京沪高速公路、城市道路等防护绿地和沿路绿带,将自然环境引入城区;保护城市周边岸堤水库、沂河、汶河、祊河等大面积的水体和郊野生态绿地,作为临沂市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3-5]。

4 临沂市绿地系统建设措施

4.1 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绿地景观规划

景观规划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解决景观水平上生态问题的实践活动。运用生态学原理的景观格局和景观功能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进行城市绿地规划设计,通过斑块、廊道对生态过程的影响,结合社会、经济、美学各方面的因素做出合理的规划。临沂市绿地景观规划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建设公园绿地,提高公共绿地比例。针对市区公共绿地分布不均的状况以及城市扩展方向,建设部分公共绿地,有助于改善公共绿地的空间格局。城市中心区域人口密度大,且主要是商业区及行***部门,要新建一定规模的公共绿地难度很大。而城郊结合部不仅是城市的扩展区,而且也是城市中心区人口向四周疏散的重要阵地,因而可以在这些地段建公共绿地。在通达路以西、义唐以东的区域可以建设较大面积的公园,以供居民休闲娱乐。二是建立城市景观轴线及路径。以沂河以及行***中心至茶山的景观通道为城市景观主轴线,贯穿城市整体空间形态,将体现时代景观特色的新行***区、滨水景观核心区、古城与文物古迹集中区、罗庄和南坊的生态景观恢复区等串接起来[4-6]。规划双岭路连通滨江路,成为城市的主要迎宾大道,也是最能体现临沂商城、水城、历史文化名城的一条景观大道。

4.2 滨河绿地及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道路绿化,除了具有净化空气、降低噪声、调节小气候等生态功能外,还具有保护路面和行人,引导、控制人流车流,提高行车安全等功能。根据临沂地区气候特点,城市绿地植物应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保护植物的多样性,具体包括合理的城市景观规划,构建复层植物群落,增加单位绿地面积的植物多样性。树种选择要符合当地自然条件,根据气候特点、土壤条件等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7-8]。植物选择应坚持多样性原则,充分注意常绿与落叶乔木、灌木、地被和花卉等植物的配置,以提高道路绿化带平面的整洁性;植物种植还要注重按植物群落结构进行科学配置,力求以上层大乔木、中层小乔木和灌木、下层地被植物的形式,提高绿地的立体层次。绿地应与道路环境中的其他景观元素协调,道路绿地的设计应符合美学的要求,确保从各个角度都能收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5 参考文献

[1] 李团胜,陈明.试论城市景观生态规划[J].生态学杂志,1998,4(3):231,312.

[2] 潘秀容.城市园林建设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意义[J].上海农业科技,2006(1):17-19.

[3] 王刚,刘民,阮林.城市生态绿化的概念和建设原则初探[J].中国园林,2001,4(6):319,721.

[4] 宗跃光.城市景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01-609.

[5] 张国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109-1120.

[6] 徐文惠.都市景观环境规划管理之初探[J].中国园林,2003(4):46-50.

城市道路绿化论文篇4

关键词:绿色生态城区;西宁市;指标体系;生态系统健康

Primary studies on construction of green ecological city zone in Xining

ZHANG jian-guo, CHEN ke-long*, ZHANG liang

( 1.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and Resource Environment,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Xining 810008 )

Abstract: It is the final trend of urbanization in our country to find the road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with characteristic of intensive, intelligence, green and low-carbon. It has become a focus about how to build green ecological city zone related to local feature. Take Xining as example,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green ecological city zone, with the theory of ecosystem health and it’s research method,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system health in Xining, put forward helpful advices about construction of green ecological city zone in Xining. The result shows the deficiency of the construction in Xining is insufficient attention of green development. The solution is both building and industry, to achieve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buildings, and the green transition of industry.

Keywords: green ecological city zone; Xining; index system; ecosystem health

中***分类号:Q142.9 文献标识码:A

1背景

1.1 新型城镇化的提出

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是现阶段推动我国实现内向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从1978年到2012年间,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7.12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2.57%,旧城镇化模式背后潜藏着的诸多问题和矛盾也日益凸显。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的重要任务,指出了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此后,如何顺应新的形势,及时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成为各地研究的热点。

1.2 绿色生态城区的概念及内涵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6102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XJY012,10CJY015)

通讯作者简介:陈克龙,男,安徽巢湖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地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E-mail : 。

绿色生态城区是指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筑、交通、产业配套等方面,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运营的城市开发区、功能区、新城区等[1],尺度为3-15平方公里[2]。在新型城镇化路线提出后,如何建设绿色生态城区在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截至目前,关于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对于西部地区重要城市建设绿色生态城区的研究仍属空白。本文将以西宁市为例,以绿色生态城区内涵为基础,以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及研究方法为手段,研究西宁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现状,并提出西宁市建设绿色生态城区的有益建议。

2 西宁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2.1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理论

“生态系统健康”概念源自于Rapport 等[3]提出的“生态系统医学(Ecosystemmedicine)”理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理论是将“生态系统健康”理论的研究方法运用于城市生态系统中,通过评价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揭示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是否合理、功能是否完整、运行机制是否高效、系统是否处于良性循环状态等问题的科学理论。现有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研究,主要涉足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概念及内涵的探讨[4, 5]、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6-9]、评价模型的建立[10, 11]、评价实例的开展[12-14]等领域。

2.2 研究区概况

西宁市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谷地,城市中心地理坐标为101°49′E、36°34′N ,平均海拔2261m ,市区面积7665km2,常住人口217.79×104,平均年降水量380mm ,平均年蒸发量1363.6mm ,平均年日照为1939.7h ,平均年气温7.6℃,属大陆高原半干旱气候。西宁气候宜人,素有“中国夏都”之称,是青海省的***治、经济、文化中心,***首批确定的内陆开放城市。“西部大开发”,特别是青藏铁路的贯通,给西宁的城市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西宁市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环境压力也日益增大。西宁市作为生态大省青海省的省会、青藏高原第一大城市理应在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中走在大多数西部城市的前列。因此,评价西宁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探讨城市生态系统发展的驱动机制,提出西宁市建设绿色生态城区的有益建议,可以为西宁市城市建设管理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内涵[15-17],参考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相关研究[6-9, 12-14],确定了包含了四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并确定标准值,见表1。

表1西宁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值

2.4 评价方法

城市道路绿化论文篇5

关键词:城市园林;道路绿地;广场绿地;

中***分类号: TU-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5-00-01

一、城市道路绿地设计

(一)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原则

道路绿地不单方面的考虑功能性,同样也要考虑与现代城市发展步伐的一致性,视觉效果要不断的改善,并与城市园林景观的其他构成要素互相协调,力争创造出更加完美的城市绿地景观。

1、道路绿地设计与城市发展统一的原则。城市道路绿地的设计不能违背道路交通行车的相关规定和原则,在道路绿地中的植物不能遮挡行车驾驶员的视线,更不能遮挡交通指示标志。在一定道路宽度和高度范围内的车辆运行空间里不能出现树干影响机动车通行。同时还要利用道路绿化起到隔离、遮挡、通透等交通组织功能作用,以此来布局合理规范的道路绿地。

2、路绿地设计与城市景观相协调的原则。在城市地理、环境、气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每个城市区域下都会形成特殊的道路网,要根据交通目的的不同,城市园林景观环境要素要求也不同,道旁的建筑以及绿地小品都必须符合道路的实际特定。在商业街的绿化带里种植比较枝叶茂盛的树种,那么就会影响商业街的繁荣。城市主干道的绿化需要追求丰富性和多变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道路绿地在城市景观中的装饰性和功能性。

3、发挥城市道路绿地的生态功能的原则。在道路绿化中对城市地域小气候的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植物的滞尘与空气的净化功能在道路绿化中都能够得以发挥,同时能降温遮阳、防尘减噪,这是城市景观中其他元素无法替代的。

(二)城市道路绿地的类型

1、道路景观种植。自然式绿地的种植一般都是要求自然景观的还原,自由的组合,根据实地的地形条件和环境来具体规划。通过不同植物的高低、疏密、色彩变化进行组合,从而形成生动的园林景观,实现和周围的环境相融合,增强街道路面的空间变化。自然式种植也要考虑一些客观问题,同样需要合理的科学的统筹,在路口和路口转弯处要减少并控制灌木的数量和体积,以免妨碍驾驶者的视线,在宽度和距离上也要合理,同时也要注意与地下管线的配合,采用的苗木也要符合标准。

2、道路功能种植

城市道路绿化的功能性种植是通过植物的采配达到一定功能上的效果。通常情况下这种种植都有一定目的性。但是道路绿化的功能性不是唯一的要求,无论采用什么形式的种植方式都要多方面的考虑,最终才能达到景观效果。城市道路通过绿化功能起到一定的美化作用,同样在装饰种植上也可以发挥作用,在城市建筑用地和周围的道路绿化带上、分隔带作为局部的间隔和装饰,都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它的功能多用于界限的标志,来防止行人穿过、遮挡视线、降低污染等。

二、城市广场绿地设计

(一)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原则

1、完整统一的原则。环境的完整性一般包括为城市的历史背景、文化传承、空间的连续性、以及局部和整体的协调等内容问题。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在新老文化历史遗留的建筑实体和印记的关系上必须协调和处理好,加强开发力度和保护措施,使文化历史的延续与时展的步伐相一致。广场都应该根据周围环境因素、城市景观总体规划的要求以及文化发展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其广场在城市之中的主要性质和规模等,使城市中的广场互相联系配合,共同形成城市开放型空间。

2、多样环保性原则。现代城市广场在其服务功能上起到一定的主导作用,它以多样化的空间形式出现在城市当中。广场本身的服务群体就很庞大,这样就会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出现,通过满足对一般及特殊群体的需求,广场的多样性原则就会得以充分发挥,同时还要对广场本身进行服务基础设施、建筑功能以及景观元素进行多元化考虑,从而使广场更加完美的服务于社会。现在城市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城市环境的超负荷已经严重威胁到城市人们的生活质量,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的一部分,广场就与城市整体的生态环境紧紧的联系到了一起。

3、文化性原则。城市广场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空间体系中艺术呈现的载体,它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集中表现的空间场所。因此在广场的设计上要考虑到尊重传统、延续历史、文脉继承等因素,在此基础上要发展和不断创新,以此来符合时展的要求,这就是发展与创新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文化性原则。人类社会文化是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所以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和利用是现在城市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它能够体现了广场的文化性原则。

(二)城市广场绿地种植形式

1、集团式种植。集团式栽植是整形模式的一种,它可以丰富植物种植排列的单一性,合理的把植物树种进行组合,利用一定的规律性进行栽种布局,从而达到广场绿地植物的丰富性和浓厚的艺术种植效果,从远即近的产生出不同的视觉感受。

2、自然式种植。这种特殊的栽植方式与其他种植方式不同,它是利用有限的空间,通过不同树种花卉的搭配,在株行距无规律的情况下疏密有序的布局种植,借助空间角度的变化,从而产生出变化丰富的绿地景色。这种种植模式不受地形和环境因素的制约,因而可以巧妙的应用这种自然式种植方式来解决城市地下管线与植物种植之间的矛盾。自然式种植必须与实地环境条件结合,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广场绿地植物的健康生长。

3、排列式种植。在广场的绿地种植中,排列式栽种模式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它属于整形方式,主要用于广场空间周围的的植物生长带,起到隔离和分隔的作用。这种栽培模式必须适当把握植物之间的种植距离,以保证树种的采光性,促进绿地植被的生长。

三、结语

在现代城市中,单一的建筑往往会给城市景观造成古板和单调的感觉,通过植物的多变性设计利用会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通过植物不同形状、色彩以及姿态的搭配可以丰富城市景观特色。

参考文献:

[1]阎淑龙.浅析城市道路景观与植物造景理念[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1,(01)

城市道路绿化论文篇6

关键词:城市规划 绿道 网络建设

中***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国内绿道发展概况

绿道这个概念和说法在中国算是舶来品,但这一形式在中国却可以追溯至秦代。秦代修建的“驰道”可以说是绿道在中国的早期原型,包括后来的京杭大运河、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都可看作是古时候的绿道。纵观我国绿道规划建设发展的历程,按照不同时期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2000年之前:我国绿道建设的初级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绿道规划建设实践主要是国土绿化和各个地区所进行的绿地系统规划,绿道基本是沿着铁路、公路、河流以及城市道路系统来建设。1992年,***颁布我国城市绿化行业的第一部法规《城市绿化条例》,要求城市绿化规划应合理设置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以及行道树及干道绿化带。随后相关行业规范如《公园设计规范》(1992)、《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1997)相继出台,为绿地设计提供标准。1998年全国绿化委员会、林业部、***、铁道部等联合发出了《关于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绿色通道工程建设的通知》,决定从1998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以公路、铁路和江河沿线绿化为主要内容,掀起绿色通道工程建设高潮,力争用3-5年时间,构建起我国国土绿化的新格局。随后,《***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国发[2000]31 号)》中指出绿色通道建设是我国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对公路、铁路、河渠、堤坝沿线进行绿化美化。

这一时期,我国的绿色通道建设总体上强调线性空间两侧的绿带建设,其内容仅限于林业及相关行业绿化美化的层次,只是绿色通道实施过程中最基础的步骤,在实践中远没有达到欧美国家生态、休闲、美学与历史文化等多种功能相结合的层次。因此,当时在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通道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也没有对城市内部绿色通道的建设提出相关的理论指导。

2、2000-2010年:国外绿道理论引入和研究阶段

2000年以来,受欧美绿道网络建设思潮的影响,国内专家开始关注绿道网络的生态保护、休闲娱乐、文化遗产保护等多功能特点和基于景观生态学的绿道网络规划方法。从城镇绿地系统和绿地生态网络角度,分析绿道在城镇中的生态作用和游憩功能,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以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风景科学与旅游系的刘滨谊教授为代表;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分析绿道的自然生态功能和从文化遗产保护角度分析绿道的历史文化保护功能,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以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的俞孔坚教授为代表;从环城游憩功能提出的环城游憩带(rebam)的概念,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以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的吴必虎教授为代表;从风景道的角度,分析区域绿道中的旅游开发功能,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以北京交通大学风景道与旅游规划研究所的余青教授为代表。

综观这一阶段十年的绿道研究,从研究内容上主要概括为两类:一是侧重国外绿道理论与实践的介绍总结;二是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侧重国内自身的绿道理论与实践研究。

3、2010年至今:国内绿道规划与实践相结合阶段

经过十多年的理论研究和规划探索,2010年以来,国内部分城市地区陆续开始进行综合性的绿道规划和建设,而综合绿道的建设以广东省一次建成最多,规模最大。广东借鉴国外经验在全国率先建成了首个绿道网,标志着我国在绿道的实践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随后,全国城市掀起了各具特色的“中国绿道运动”。除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以外,成都、海口、嘉兴、温州、无锡、南京、江阴、武汉、绵羊、泉州、赣州等10多个城市也已开展或拟开展专门的绿道规划和建设。二、国内绿道规划建设主要做法

从空间尺度的演变上来看,从产生发展至今,绿地生态网络的尺度和层次,呈现出从微观的具体设计尺度到宏观的战略规划尺度,从地方、区域到国家,甚至超越国土的尺度变化。我国的绿道规划建设也呈现出区域-城市-社区层面的特点。

1、区域层面:珠江三角洲绿道网

目前,区域层面的绿道规划建设国内大多处于设想阶段,除浙江省从生态角度提出编制省域绿道网战略规划设想外,以成都市域的规划建设实践经验最为突出。而广东珠三角绿道网是打破了城市界限在大区域环境中由多市共建的生态型、网络化、多功能的系统工程,是全国首例。

2010年2月,广东省出台了《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计划用3年时间在珠三角率先建成总长约2372公里的6条区域绿道,按照“一年基本建成,两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的建设目标。两年多来,珠三角绿道网建设进展顺利,一年实际建成2372公里省立绿道,比规划的1690公里超额完成40%;两年实现“全部到位”目标,在全线贯通2372公里省立绿道的基础上,珠三角省立绿道累计建成驿站345个、停车场303个、自行车租赁点373个,超额完成30%以上,安全设施、标识牌等已全部配套完善;城市绿道建成慢行道2828公里,较2195公里的建设计划超额完成近30%。目前,省立绿道两年“全部到位”的任务全面完成,初步构建起了省立―城市两级绿道有机衔接的网络系统。

2、城市层面:佛山市综合型绿道

城市层面的绿道网主要强调自然本体的联系和特点,通过绿色通廊将城市的公园、街头绿地、自然保护区、农田、河流、滨水绿带和山地等纳入绿色网络,使点、线、面、片、环、楔、廊等相互结合,构成一个自然、多样、高效、有一定自我维持能力的动态绿色结构体系,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协调。

以佛山绿道网为例,根据《佛山市绿道网建设规划(2010-2020)》,佛山全市绿道网分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三个层次,结合佛山独具特色的“组团-轴带式”城市空间布局特征,规划以“四横八环十六纵”来构建绿道网络骨架。规划最终实现市域内每平方公里就有1公里绿道,市民5分钟可达社区绿道,15分钟可达城市绿道,30-45分钟可达区域绿道的目的。

三、以佛山市绿道网建设规划(2010-2020)为例

珠三角在城市化迅速推进,人口和产业急剧上升和集中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2009年,广东省提出率先在珠三角构建绿道网的构想。

广东省委书记同志指出要将绿道摆在和轨道同样重要的位置, 并要求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扎实推进绿道网建设的各项工作,力争“一年基本建成,两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将珠三角绿道网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标志性工程。

1、绿道的概念

⑴定义

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并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充足的游憩和交往空间。

⑵组成内容

绿道包括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两大部分:

自然系统:主要由地带性植物群落、水体、土壤等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是绿道的主体。

人工系统:包括景观节点、慢行道、标识系统、基础设施、服务系统。

2、绿道网构成

绿道(Greenway)按照目标功能不同,可分为三级:

区域绿道:连接城市与城市,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支撑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绿道。

城市绿道:连接城市内部重要功能组团,对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绿道。

社区绿道:连接社区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主要为附近居民服务的绿道。

3、主要规划任务

⑴根据《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原则确定的区域绿道走向,落实佛山市境内4条区域绿道的选线,并相应确定建设内容。

⑵根据《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的要求,结合区域绿道走线沿途的现状实际,合理布局区域绿道的各项配套设施。

⑶按照省统一要求,制定绿道网建设实施计划。

⑷在佛山市区域绿道框架的基础上,原则制定佛山市城市绿道的规划方案,社区绿道规划方案由各区自行编制。

4、规划原则

⑴生态化原则 充分结合现有自然资源特征,让绿道充满“乡野的气息”。

⑵本土化原则 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和人文内涵,让绿道展现“地方的风情”

⑶多样化原则 满足多方面、多层次的人群的需求,打造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绿道,让绿道呈现“多重的精彩”。

⑷人性化原则 突出以人为本,充分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并完善绿道相关的配套设施,让绿道洋溢“人文的关怀”。

⑸便利化原则 将绿道贯通起来成网布局;服务设施采用“大集中,小分散”的方式设置,方便居民使用。

⑹可行性原则 绿道尽量结合现有的滨水路径、乡村小道和道路两侧人行道进行布置,配套服务设施也尽量利用现状资源,既要易于施工建设又要方便日常维护管理。

5、珠三角绿道网规划要求

《规划纲要》在珠三角范围内共规划了6条区域绿道,主线总长约1690公里。其中分别有①、③、④、⑥号区域绿道经过佛山市,具体如下:

①号绿道,西岸山海绿道。在佛山市境内东起金沙洲,依次串联沙涌郊野公园、南国桃园(南海影视城和南海观音寺)、东风水库、三水荷花世界、三水森林公园、云东海,向西经马房大桥延伸至肇庆市,总长约59公里。

③号绿道,珠三角文化休闲绿道。在佛山市境内起于碧江金楼,依次串联都宁岗森林公园、横沙围湿地公园、长鹿农庄、顺峰山风景名胜区,马岗湿地公园、顺德南沙头湿地公园、马宁山郊野公园、均安生态乐园,向南经白藤大桥进入江门市,总长约70公里。

④号绿道,广珠生态休闲绿道。在佛山市境内北起与花都交界处的东环北延线,依次串联草场湿地公园、美景森林公园、沙涌郊野公园、千灯湖、陈村花卉世界、鲤鱼沙湿地公园、横沙围湿地公园、长鹿农庄、顺峰山风景名胜区、大小岗郊野公园,向南延伸至中山市蒂峰山森林公园,总长约106公里。

⑥号绿道,西江滨水休闲绿道。在佛山市境内北起三水两江并流处,依次串联半江桥、魁岗文塔、马鞍岗郊野公园、海景森林公园、南海湿地公园、天子墓风景区、南庄生态休闲区、罗南生态农庄、西樵山风景名胜区、龙舟训练基地、璜玑鹭鸟天堂风景名胜区、九江酒厂双蒸博物馆,向南延伸至江门市大雁山风景区,总长约106公里。

6、城市绿道选线方案

佛山市城市绿道总数约60条,总长度约1000公里,涉及佛山五区和东平新城,其中主干城市绿道的长度约300公里。

7、社区绿道

打造以东平新城、南庄水乡生态休闲区、千灯湖、南国桃园、顺峰山、均安生态乐园、西江新城、云东海、大南山等九个示范区为代表的社区绿道网。

8、绿道服务区规划

绿道每隔20公里左右需设一处服务区,本次规划于区域绿道共设置17个服务区,于城市绿道共设置31个服务区。

9、佛山市绿道网与绿化体系

通过佛山市绿道网建设,构筑以区域绿地为背景,绿道网及绿网为骨架的佛山市绿化体系,打造岭南“绿城”。

10、总体目标

串联城乡自然与人文景观,建设宜居宜业、生态安全、环境优美、低碳节能的城乡环境;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区域、城市、社区三个层面多类型、多功能的绿道网系统;建设以区域绿地(Greenland)为背景、绿道网(Greenway)及绿网(Greennet)为骨架的佛山市“3G”绿化体系,打造岭南“绿城”(Greencity)。

11、实施原则

统一规划、分区建设、适当补贴、属地管理。

该规划为总体层面定位,实际线位及服务区等配套设施在具体建设实施过程中可能会进行调整,以具体实施线位为准。

四、技术总结与思考

“绿”特指了自然中令人愉快的事物―树林、河流、野生动植物;“道”可以理解为通道或者路径,因此绿道这种线性的开放空间,在人工化的城市环境中,作为城市中与郊区、自然联通的通道,同时对于极大地调整着城市中过于人工化的生存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国内绿道发展处于起步状态,国家层面或大的区域层面上的绿道规划还比较少,从业人员及民众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这就要求相关的从业人员在规划设计中从更为广阔的思路看待,在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中推广应用绿道,普及绿道的相关思路及优点。绿道为框架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规划和发展中重要的环节,将必然为兼具生态、景观、游憩使用功能和体现城市土地价值整治综合提升等优越性的城市生长模式。

参考文献:

[1] 洛林k施瓦茨,绿道规划设计开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城市道路绿化论文篇7

近日,国家林业局主要领导作出批示,同意2010年上半年在武汉市举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这意味着我市具备了国家森林城市条件,明年将承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实现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目标。今天市委、市***府召开创森工作会议,主要是总结前段创森工作,通报考察评估意见,全面部署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筹备工作。等一会,涂书记、张市长还要作重要指示,提具体要求。根据会议安排,我先就前段全市创森工作情况、落实考察评估意见及全力做好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筹备工作做个简要汇报。

一、回顾前段创森工作,充分肯定创建成效

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在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区、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心制定方案,强化工作责任,注重宣传发动,扎实有效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剔除水面后,我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56%,城市森林建设38项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标准。

(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自20*年初全市创森动员会议后,各区、市直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一是全面动员发动。按照市委、市***府统一部署和要求,各区、各部门及时召开***会、办公会和动员大会,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实施方案,层层动员部署。二是责任目标落实。市目标办将全市创森工作纳入各级***府绩效目标管理,制定了目标责任状,确保了创森工作责任落实。三是保障措施到位。市委办公厅、市***府办公厅加大综合协调和检查督办力度,确保了创森目标任务的顺利推进。市***、市财***局加大生态建设资金预算,多次协调解决创森规划、建设资金以及工作经费等问题,全力支持创建活动。

(二)三镇绿岛景观提升。中心城区按照见逢插针、增加绿量、完善层次、丰富景观的要求,加大公共休闲绿地和小森林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21平方米。一是城镇绿量质量提高。市园林局大力实施“三小”绿地建设,改造提升道路和社区绿化,开展了送万盆鲜花进社区活动。汉阳区充分利用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契机,加大拆迁建绿力度。青山区调动辖区单位参与绿化建设,提高绿化档次和规模。二是立体绿化加快推进。江岸、江汉、硚口、武昌等区大力开展立交桥、屋顶、墙面、阳台等立体绿化,目前完成垂直绿化1万米长,屋顶绿化近3万平方米。三是湿地水网建设加强。市水务局大力实施江河堤防绿化,提升江滩绿化档次,着力构建生态水网,水岸绿化率达85%。市***府已将《武汉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例(草案)》提请市人大审议,年内有望颁布实施。

(三)城乡绿化整体推进。远城区以森林生态、林业产业、绿色通道和绿色家园工程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植树造林,有力推动了城乡绿化建设。一是生态工程全面完成。结合实施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碳汇造林、低产林改造等国家、省重点生态项目,共完成人工造林12.8万亩。蔡甸、洪山等区完成山体复绿面积约100万平方米。二是绿色家园稳步推进。全面完成20*年度500个建制村村湾绿化任务,植树460多万株。江夏区积极发展花卉苗木产业,重点实施以107国道沿线村湾庭院绿化建设。三是林业产业发展迅猛。全市新建林果茶产业基地5.62万亩,完成低产林改造工程任务3万亩。四是绿色通道进展顺利。已完成绿色通道绿化里程121.1公里,完成主要国省干线行道树的绿化补植长度195公里。

(四)生态文化丰富繁荣。近年来,围绕“创森为了人民、创森依靠人民、创森成果人民共享”的指导思想,广泛深入开展生态文化活动。一是广泛开展义务植树。全市共开辟了17个义务植树点,近400万人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江岸区组织开展市民“三自”形式的义务植树活动,认建认养树木和绿地。硚口区组织全省500名“1+8”城市圈共青团干部和青年,种植“城市圈青年友谊林”。二是大力弘扬生态文化。武昌区在辖区范围内开展花园家庭、森林单位、生态社区评选等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活动。蔡甸区结合义务植树,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念公园建设。东西湖区联合武汉晚报在四季吉祥景区,举办“读者林”义务植树活动,在湖北经济电视台制作播放题为《打造生态人文社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专题片。三是深入开展科普教育。全市建立森林或湿地生态科普教育基地15处,开展了“茶文化节”、“梅花节”、“爱鸟周”等生态科普活动62场,参与活动人数14.3万人次,调动了广大市民参与创森的热情。团市委积极组建“绿色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创森知识竞赛等活动。市气象局启动实施负氧离子监测工作。市科协在市科普馆组织开展生态文化***片展览。市创森办组织开展摄影大赛、征集创森主题歌曲等活动,生态文化不断得到繁荣发展。

(五)宣传造势氛围浓厚。各区、各部门通过广泛宣传发动,营造了全社会参与创森的浓厚氛围。一是宣传组织有力。市委宣传部成立了创森宣传领导小组,专项制定细化宣传方案,组织市属媒体开辟创森专栏,在武汉电视台播放公益广告,制作播放创森专题片等。二是社会宣传到位。市城管局积极协调户外广告宣传,落实市容环境保洁措施。市教育局以生态文化教育为重点,在中小学广泛开展爱绿植绿护绿宣传活动。市创森办在市交委支持下启动了1.5万台出租车电子显示屏播发创森公益广告。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江汉、武昌、东西湖、江夏、黄陂、新洲等区在重要路段安装了一批大型户外公益广告牌,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三是媒体宣传深入。省、市新闻媒体在总体规划评审、专家考察评估等活动期间,对我市创森工作作了大量深度报道,有效扩大了创森社会影响,提高了创森知晓率和支持率。

二、全面落实评估意见,纵深推进创森工作

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府动员会议要求,认真做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专家考评组的评估工作,考评工作进展顺利。

(一)考察评估情况。6月9日至12日,国家林业局派出综合考察组对我市举办第七届中国城市论坛的综合条件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进行了全面考察评估。考察组一行先后听取了市***府的工作汇报,实地抽查了我市湖泊湿地及其沿岸绿化、河流水岸整治与绿化、透绿建绿、森林公园建设、通道绿化,以及城市街道、居民小区、郊区农村的绿化情况,查阅了相关文件、***片、数据资料,对市民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考察组各位专家对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我市大手笔建设森林生态工程,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等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武汉市成为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一个样板。考察期间,考察沿线的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江汉、武昌、汉阳、东西湖区以及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文化局、市旅游局、市卫生局、市接待办等单位为顺利完成考察评估工作做了大量细致而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落实评估意见。考察组在充分肯定我市创森工作成效的同时,对下步创森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各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抓好整改落实。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城市森林的健康经营。要按照近自然理念来经营道路林带,对已建成的188公里环城林带,在树种选择、配置上,不仅要考虑人的需求,还要考虑鸟类等动物的需求,鸟类及各种生物的丰富,更能体现森林的健康程度。同时还要提前考虑间伐更新的问题,提高森林质量。

二是要进一步注重城市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增加建设更多的森林廊道,满足市民休闲、出行的需要,让森林更好的为市民服务;在六湖连通等湿地水网和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血吸虫问题,避免血吸虫进入湖区;对道路林带的树种组成、空间配置要兼顾考虑行车安全和景观效果。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乡村绿化的指导和提高投资比重。要加强对乡村、镇的绿化规划,进一步加大乡村绿化投入,大力推进村湾绿化。同时要多发展林业与果、菜、瓜、药等混作的,具有多种价值的树种。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城市水体、山体治理。要加大水岸绿化力度,多应用去污能力强的树种,提高水岸林带质量,充分发挥森林对水质的净化作用。同时要加强市域范围内山体森林资源的保护与恢复,特别是采石场和公路沿线的第一重山体保护和复绿。

五是要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协调城乡绿化管理。森林城市创建不仅仅是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林业、环保、城建、园林、水务、交通、旅游、农业等多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协作推动。同时,要从管理机构、绿化规划上进行统筹,改变城乡绿化建设的二元结构,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

(三)考察评估结果。考察评估结束后,考察组在向国家林业局的专题汇报中,明确表示:武汉市具备承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条件,城市森林建设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森林城市”的标准,建议在今年底前正式复函,同意湖北省人民***府的申请,2010年上半年在武汉市举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并授予武汉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7月15日,国家林业局主要领导在“武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考察报告”上作出明确批示:“同意2010年上半年武汉市承办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同时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近日,阮成发市长、涂勇副书记、张学忙***副市长均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创森工作,要求继续做好跟踪落实。

三、全力筹备森林论坛,体现特色办出水平

今天市委、市***府创森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市创森工作重点已经从前期创建阶段转移到论坛筹备阶段,标志着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筹备工作正式启动。举办好论坛既是对我市创森成果的一次检验,也是充分展示武汉形象的机会。按照市领导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的要求,现就论坛前期筹备有关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确立论坛主题。目前结合我市实际,经多方征求意见,初步拟定了5个备选论坛主题,即:

1、城市森林•两型社会;

2、森林•城市•湿地;

3、城市森林•城市综合竞争力;

4、城市森林•生态文明•科学发展;

5、水乡林城•统筹城乡。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市委、市***府确定的意见,商国家林业局正式确定论坛主题。

(二)论坛时间地点。拟定于2010年4月下旬在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论坛。

(三)拟邀参会人员。按照国家林业局的要求,参照历届论坛惯例,论坛参会人员总规模约500人。拟邀参会人员有:***和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各省(区、市)林业厅(局)长与代表;国内外城市市长及专家、学者代表;企业家、绿色志愿者和市民代表;中央、省、市新闻媒体记者。

(四)论坛组织机构。成立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组织委员会和组委会执行委员会。组委会执行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市林业局办公,内设综合协调组、接待组、会务组、材料组、宣传组、线路组、外事组和安全保卫组。各组办公地点设在组长所在单位,每组成员由相关部门人员组成。

(五)论坛日程安排。初步拟定日程安排如下:第一天,参会代表报到,下午召开论坛新闻会。第二天,上午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开幕式,下午实地参观考察。第三天,上午召开市长论坛,下午召开专家论坛和闭幕式。第四天,外地代表离汉。

(六)工作进度安排。按照“抓早、抓细、抓实”的要求,我们初步列出了筹备工作时间表,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1、2009年7月份:下旬召开全市论坛筹备工作第一次会议,部署启动论坛筹备工作,讨论、修改论坛工作方案。

2、2009年8月份:制定《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总体工作方案》,商国家林业局确定第七届城市森林论坛主题。

3、2009年9月份:《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总体工作方案》报市委、市***府及国家、省相关部门审批。

4、2009年10月份:召开论坛筹备工作第二次会议,成立综合协调、接待、会务、材料、宣传、线路、外事、安全保卫等8个工作专班,开始运行。

5、2009年11月份:市主要领导在《人民日报》或中央电视台相关栏目发表森林城市建设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文章或主题节目。编制2010年论坛专项资金预算。

6、2009年12月份:协调国家林业局对省人民***府正式复函,在武汉承办第七届中国森林论坛活动。召开论坛筹备工作第三次会议,全面部署启动论坛会务筹备工作。

7、2010年1至2月:召开论坛筹备工作第四次会议,全面启动论坛对口接待及培训工作。按照一个成员单位对口接待一个省代表团的原则,落实对口接待工作。

8、2010年3月:国家林业局和市***府在京召开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新闻会,启动论坛宣传工作。

9、2010年4月:论坛期间在中央主要媒体对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进行大篇幅深度报道。

(七)责任分工建议。为了切实做好论坛筹备工作,按照市领导的要求,结合各区、各部门职能,现就有关责任分工提出如下初步建议:

一是关于会务工作安排。由会务组负责。市委办公厅、市***府办公厅负责综合协调,具体负责审定市领导论坛讲话稿、演讲稿、致辞等,组织召开协调会,督促协调论坛各项筹备工作。市财***局负责论坛专项经费落实。

二是关于参会人员的邀请。由综合协调组和外事组负责邀请落实。其中***、国家部委领导,省领导、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相关省、副省级城市林业部门主要领导由国家、省林业局负责邀请。市领导、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相关地级市、武汉城市圈城市市长由市***府办公厅负责邀请。市民代表由市林业局负责邀请。有关国外城市市长、领事馆官员、国际组织和国外专家代表由市外事办负责邀请。

三是关于参观活动安排。由线路组负责。市交委负责论坛参观考察用车。市建委负责相关地段市***基础设施维修、临街建筑立面整治等工作。市城管局负责论坛期间夜景灯光照明和户外广告协调等工作。市水务局负责参会代表游览江滩公园的接待等工作。市环保局负责论坛期间环境质量监测和噪音、尾气等污染源的管理。市旅游局负责落实参观讲解员及培训工作,联系接洽与会代表会后参观考察。市园林局负责城区绿化改造、补植等工作。

四是关于会务接待工作。由接待组负责。市卫生局负责卫生防***、医疗保障工作。市外事办负责落实同声传译和翻译人员等相关外事工作。市文化局负责论坛期间文化活动的组织落实。团市委负责落实绿色志愿者,参与论坛志愿服务工作。

五是关于宣传报道工作。由宣传组和材料组负责。市委宣传部负责宣传报道工作,做好市主要领导在中央媒体有关文章的发表。负责做好论坛新闻会,邀请落实省市新闻媒体,落实中央媒体记者在汉活动。市***负责电视新闻宣传工作,滚动播放电视公益广告,录制、播放创森专题片。

城市道路绿化论文篇8

关键词:小城镇;生态绿化;景观规划

1 小城镇生态绿化景观规划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与较为完善的城市绿化规划建设相比,我国的生态绿化规划建设在小城镇范围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城市公共绿地少,发展空间有限,大多数城镇附近的森林生态绿化还处于原始阶段,色调单一,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绝大部分城镇绿化规划后,能够形成以风景区专用林、河道水源林、道路景观林为主的具有生态性质的公益林。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小城镇绿色网络体系不健全,景观绿化布局不合理,各类公园,绿地、林地分布过于集中。小城镇的生态绿色景观质量亟待提高,常见的生态景观林,如: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少之又少,景观单调,效果不佳。森林片生态功能结构简单,防灾减灾能力差。

2 生态绿化景观规划的技术布局

一是以整体为主进行规划。从整体上衡量生态绿化景观建设可以改造生态林颜色单调、生态效能低下的现象,进一步提高森林成长质量和覆盖率,形成树种多、效益好、可供多样选择的生态景观林。二是以道路为线进行规划。以小城镇的交通干道、村间小道农田、水系林网的绿化建设为出发点。小城镇交通干道进行绿化时要充分结合道路的发挥作用、道路规格要求、景观构成以及其它设施之间的关系。对村与村之间道路绿化,应结合附近环境,就近利用原有的林木,对有碍绿化的枯草和杂灌进行必要的清理,在道旁隙地处种植可供观赏的花灌木、草本花卉等,以提高观赏效果。三是以镇、村为点进行规划。对小城镇的主体,集镇、各个行***村的绿化,在满足绿色景观功能的同时,还可以营造、培育与之相适应的生态景观林。

3 保障规划实施的对策措施

小城镇生态绿化景观规划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大项目工程,因此,在工程实施前必须制定切合实际、可操作性较强的实施方案,以保障绿化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一是从实际出发,提高绿化意识。通过多种方式在群众中开展全民绿化教育,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城镇绿化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千秋大业,是防治污染、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加强小城镇群众的绿化生态意识,关键是提高各级城镇领导的绿化生态意识,通过行***手段将城镇绿地发展任务逐层逐级分解,并将其列入到各级领导任期内的主要业绩考核目标,作为衡量工作业绩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绿色生态施工中,要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整体和谐、植物多样、季相鲜明、层次丰富”的设计规范理念,大力开展绿山、绿河、绿村、绿路的绿色生态建设,形成绿生态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景观优美的生态绿化景观。

二是突出重点,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要对小城镇的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绿化景观规划建设,提高绿化景观观赏效果。大力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对乡镇的重点区域、重点村屯进行重点绿化。在小城镇内的公园或者乡村公园进行绿色生态景观规划时,应聘请园林设计方面的专业人员进行设计,并在开展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活动的基础上,实施专业工程造林活动,以提高植树造林质量,加快绿化步伐。通过将有限资金投入到重点区域的绿化景观规划建设,可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小城镇整体的生态绿化景观建设稳步前进。

三是确保绿色生态用地。对绿地用地的提供是开展小城镇生态绿化景观规划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为保证绿化用地的稳定性,在开展绿化活动前,必须协调好相关林业、土地使用部门,做好法定程序审批。

四是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建立多渠道,多方位的投资体系,保证稳定的资金来源,即***府资金投入。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类绿化工程的配套资金,用于小城镇绿化的建设和管理,并且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环境所提供的条件,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加大绿色投资。

4 结语

总之,同国外比较,我国的小城镇生态绿化景观规划建设起步较晚,研究有限。目前,大部分的城镇生态绿化思路和做法多是套取传统的大城市绿化景观规划建设思路,不能较好的结合本地小城镇的资源优势,不具备本地特色的小城镇生态绿化景观规划。所以,在小城镇的生态绿化景观规划中,应在分析本地的资源潜力的基础上,较好发挥具有小城镇特色的生态绿化工程,在保持和恢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在小城镇生态绿化景观规划中力求将景观设施和小城镇区域的森林生态建设、村庄绿化改造、本地绿色产业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良好的生态和景观优势旅游产业,发挥地方的历史人文特色和民俗风情,形成可持续的现代林业体系。

参考文献

1 沈清基.论城市规划的生态思维[J].城市规划汇刊,2000(6)

2 于志熙著.城市生态学[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城市道路绿化论文篇9

【论文摘要】 众所周知,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城市绿化的水平和面貌是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及城市形象的重要因素。本文着重分析了目前珠三角地区道路绿化及养护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策。

1 道路绿化的种类及作用

珠三角道路绿化一般分为三类: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和人行道绿地。它们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行道树是城市道路绿化重点,不但能美化城市,还有防风和调节温湿度的作用。另外,还具有降低噪音的功能。分车绿带可以为驾驶员和乘客提高视觉质量,减轻用路者的视觉疲劳。人行道绿地可以减少道路行车的尾气、噪声对居住环境的影响。道路绿化的总体功能有:

1.1 改善道路上的环境,减少污染 随着初始化进程的加快,道路上汽车的尾气噪音及烟尘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道路沿线两侧的乔灌木、花卉、地被营造园林景点,不仅能吸收尘埃、有毒气体,杀灭细菌,减小噪音,美化公路通道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稳固路基、遮荫路面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城市道路绿化空间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和降低气温。

1.2 美化街道景观 将植物材料进行搭配种植后,花开花落、树影婆娑,与成立体***形的建筑物产生静与动的统一。道路的景观是体现城市风貌最直接的一面。

1.3 改善道路上的环境,减少污染 随着初始化进程的加快,道路上汽车的尾气噪音及烟尘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道路沿线两侧的乔灌木、花卉、地被营造园林景点,不仅能吸收尘埃、有毒气体,杀灭细菌,减小噪音,美化公路通道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稳固路基、遮荫路面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城市道路绿化空间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和降低气温。

2 珠三角道路绿化养护中存在的问题

2.1 片面强调绿化,忽视道路的交通功能 行道上栽植树型不紧凑的灌木,影响步行或骑车,在较窄的分车带上密植大量的乔灌木,阻挡了行车视线。

2.2 道树是城市道路绿化重点,除了美化城市,还有防风和调节温湿度的作用 但不少管理单位以为行道树只需在建植当年浇水施肥,长势稳定后就可以粗放管理,不需要再浇水施肥;新种植的行道树不需要修剪,任其自然生长、自然整枝,到树冠很大,下垂枝很多时才开始修剪;另外还存在病虫害不及时治理的问题。

2.3 绿化工程资金投入不到位,道路绿地率偏低 对道路绿化的重要性重视不足,在设计时往往只是把道路绿化作为道路工程中的一个附属工程,因此考虑不足。加上城市道路在规划建设时由于用地紧张,往往挤占绿地。按照城市规划的标准,道路中绿化用地通常要达30%以上。而绿化建设资金就大多数城市而言,往往只占整条道路建设资金的5%~10%,投入规模显然较少。

2.4 道路绿地 一是设计与施工的不合理。

植物品种选择不当,配叠不合理;地形设计未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施工时没有考虑竣工后的管理,未铺设给水设施等。二是绿化养护不规范,水肥管理不当,没有满足植株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植株生长不健壮,地面板结,杂草丛生;病虫害防治不及时,未对症下药或反复使用同种药物,使病虫产生抗性。三是人为破坏比较严重,有的地段成了“人行通道”。

2.5 规划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经常可以见到某一条道路完成后,绿化带频繁重建。有的同一条道路上有了几种种植方式,景观也比较凌乱;有的因设计不科学,只有有限的停车位,而人和车流量很大,结果造成人为破坏严重,树木根本无法存活;有的又因为在道路两侧扩建公交站台等设施,破坏或者缩减绿化带等,规划都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系统性。

3 珠三角城市道路绿化养护问题的对策

3.1 适地适树地选择树种,并做好调研和外来品种的引进工作 树种选择要行使本地自然条件,根据栽植地的小气候、地下环境、土壤条件等,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对局部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加以改良。同时按照城市道路绿化的需要调集科研人员搞好定向育苗,有计划地开发新品种,培养多品种大规格的苗木,并使用新方法搞好苗木储存,保证反季节施工,做到四季植树。对于引进的新品种,则要做好驯化工作,使新品种适应城市道路绿化的新环境,做到品种多样化。

3.2 严把设计与施工关 绿化设计要与现有的养护水平相协调,养护单位应该参与设计论证会。设计单位在设计时要充分听取意见,如行道树要选择病虫害少,抗性强,易于成活的树种,相邻街道的行道树选择不同的品种,避免病虫害的蔓延等。养护单位应该参与从施工开始到验收的全过程管理,从绿化树种的选择,隐蔽工程的验收,水电管道的铺设到回填土质量、定植后的维护等等。

3.3 加大资金投入,做好后期管理 确保道路绿化建设资金到位是有效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但绿化资金不能仅限于施工这一方面,对于后期管理经费的投人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对道路绿化区,应实行机械养护和科学管理。水肥管理是树木管理的核心,重视整形修剪、杂草清除,对病虫害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简言之,后期管理跟上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道路绿化带的反复建设。

3.4 以人为本,提倡人性化管理 绿化是为了给市民提供一个美丽、舒适的环境,是为人民服务的。因此,在养护管理时,应以人为本,提倡人性化管理。例如,在防治行道树的病虫害时,宜选择在晚间或早晨,在行人较少时进行。在绿化隔离带遭受人为践踏最严重的地段,并且事实上己经成为人行通道时,可与建设规划部门协商,将该地段铺设为地砖或分隔成2个花坛,并在马路上划斑马线提醒司机注意人性化管理体现在绿化养护的方方面面,是我们今后绿化管理的方向。

城市道路绿化论文篇10

关键词:城市建设;生态;绿道

1.绿道概述

1.1绿道的概念及发展历史

绿道是一种线性的开放空间,绿道规划是一种体系化的规划方法。绿道体系强调绿地空间的连接性,只有具备一定规模的线性绿道才能发挥其应有的生态、游憩、社会和景观价值。

现代绿道发源于美国和欧洲,从最初的注重景观功能的林荫大道到注重绿地生态网络功能的综合绿地系统。就“greenway”的翻译成“绿道”而言,即呈带状布局的绿色廊道,但从具体的形式而言,绿道在规划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分歧,特别是对绿道的规模存在较大的争议,多数关于绿道的研究表明:只有其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发挥其应有的生态、游憩及社会价值。

对于其争议,在建设过程中可以逐步探索,在中国当前的国情下,可把绿道理解为是一种体系化的规划方法。绿地的相互联通及结构优化,使同样面积的绿地产生较大而有效的生态、社会、经济价值。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源相对匮乏,植被及自然资源破坏较为严重,人口密度相对较大,因此,其绿道的规划方法及建设思路必然会有其特殊性,在规划及修建性绿道时应以植被及生态的恢复为首要任务。从专业分工的角度而言,城市规划师、建筑设计师以及风景园林师都在积极参与城市及区域规划的工作。了解绿道相关的理论知识,对于城市规划的从业者而言,从微观上,绿道理论能从风景园林设计的角度出发,为城市规划师提供城市设计层面的带状公园或带状绿地的类绿道的规划思路及方法;对于风景园林师和建筑师而言,绿道理论能为他们在设计中更好地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深化其绿地设计的整体结构及布局的系统性。因此,绿道理论对于城市规划中各个专业间的协作,城市绿地系统的合理性布局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助于自然保护、风景保护、游憩利用,地表水资源平衡,空气及水资源净化,渔林资源管理,提升附近地块经济价值以及创造长期社会价值。

1.2北京海淀三山五园绿道概述

北京海淀三山五园绿道总长度36.09km,建设面积为62.8hm(见***1-1)。建设范围涉及海淀区海淀镇和四季青镇2个镇,东起清华大学西门,西至西山森林公园西门,北到万泉河支线河道南侧巡河道,南至长春健身院。绿道线路串联了香山公园、北京植物园、颐和园、圆明园、西山森林公园等大型历史名园和海淀公园、玉东公园、北坞公园、丹青圃公园等郊野休闲公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等学府以及众多休闲娱乐设施和农业观光等绿色产业。形成了“一线、四环、四延伸”的整体格局。

三山五园绿道道路宽度在2.5-3m,主体面层采用彩色沥青,可骑行、步行使用,绿道内包括游客服务点8处,服务内容包含小卖部、休息、自行车租赁存放、卫生间、机动车临时停放等。沿绿道间隔1kin设置一处休息场地,共18处。设立各类标识牌。目前以上设施还在不断完善改进之中,见***1-2、***1-3、***1-4。

三山五园地区建设的绿道,实际上是一套具有休闲、健身功能的城市慢行系统,包括人行步道和自行车道2部分,游客可以在绿道上漫步、骑行,惬意享受沿途的风景。如今该处景观已经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都市绿廊”。

在植物的选择上,主要以乡土树种为主,尽量减少古树名木的运输移栽。在乔木的选择上主要以银杏、法桐、紫叶李等北方常见乔木树种为主,灌木及地被植物同样选用锦带,红瑞木、金银木、萱草等北京常见植物种类,既有季节的变化,色彩的搭配,又方便管理养护。

城市带状绿地在提升城市土地价值方面效果突出,其效果要优于同等面积的其它平面形式的绿地,尤其是常用的块状绿地。相比而言,带状绿地可提供更为广泛的服务范围,最为明显的效果是其能提升更多的房地产项目价值。就城市设计层面而言,绿道的形式可理解为营建较小规模的带状绿地,但对其宽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城市中生态廊道的宽度至少要达到61m之上,因为只有达到相应的面积和长宽的绿地才有可能具备一定的生态功能。就城市规划及城乡区域规划而言,绿道是城市扩张的一种有序模式,其规模一般较大,其定位更多的是对城市自然风景的保护与利用,同时绿道也是对城市无序扩张的一种限制方法。

2.城市绿道景观规划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2.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把绿道建设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宜居城市结合起来,系统考虑,整体谋划。把绿道建设规划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高标准规划、高起点设计、高水平建设,实现绿道建设的结构系统化、功能多样化。坚持尊重自然、尊重规律,为城市居民提供的一条可供休闲游憩的步行道系统。根据地形现状因形就势,使绿道与周边的自然景观相协调,与健身、休闲、观光的功能相一致,体现浓厚的城市地域特色和生态自然特色。不破坏地质地貌,严格保护水源山体。赋予绿道丰富的文化内涵,围绕城市居民的需求,建设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台等文体健身服务设施,使绿道既是健身休闲之道,也是文化体验之道。

2.2营造环境,创步行绿道

营造舒适的绿道环境,使城市分散的绿色空间或主要节点进行连通,形成相互贯穿的综合性的绿色步行通道网络,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城市现代休闲活动的功能需要。建设以绿化为主的线性开放绿地空间,使城市休闲活动依托连续完整的展开,步行者不受机动车和嘈杂商业人流的影响。让绿道成为日常散步、跑步锻炼、自行车、轮滑、滑板等康乐性活动场所,同时也可以让人们方便地到达社区内部或社区之间以及城市其它的重要场所,如学校、商场、城市公园或者是办公地等,使城市绿道成为城市步行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2.3***府主导,公众参与

坚持***府主导、市场运作,建立健全绿道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保障绿道建设的有序推进和可持续发展。绿道建设是一个***的项目,而非某个综合区域系统的组成部分。在大多数情况下,当地***府是最具有策划和实施绿道网络影响力的。从建设管理效率角度看,绿道项目的实施需要有一个区域实体来监督项目建设。非***府组织在一个区域内多元化存在,它们与当地组织、志愿者形成合作伙伴关系。然而没有一个组织能做到注重绿道的所有方面――生态、休闲、历史和文化。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城市道路绿化论文10篇

学习

三年级语文复习计划模板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三年级语文复习计划模板,内容包括三年级语文上期末复习重点必考,小学三年级语文怎么复习才有效。三、语文知识复目标:(一)汉语拼音目标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二)识字与写字目标1、复习本册认识的2

学习

小学生音乐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音乐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小学生音乐小论文范文,小学音乐优秀论文摘要。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提出: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

学习

员工转正申请书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员工转正申请书10篇,内容包括暖通员工转正申请书,物业员工转正申请书。我于2020年7月8日成为河北分公司前台岗位的员工。因此,现以一名合格员工的身份,向公司提出转正申请。首先感谢领导为我创造的此次机会,使我在这个六个月的

学习

新商户营销方案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新商户营销方案10篇,内容包括商户营销活动方案模板,商户联盟营销方案。(一)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在网络经济环境中,人们拥有着商品的更多选择,能够结合自身购物需求,完成商品购买。因此,在此种交易环境下,企业应准确获取客户的购物需

学习

转正定级个人总结10篇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转正定级个人总结10篇,内容包括转正定级工作总结通用18篇,转正定级个人总结2000字。一、教学方面:我来到学校后迅速熟悉常规教学方式、方法,对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安排等常规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实践,并在实践之中注意查缺补漏,遇

学习

大客户营销方案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大客户营销方案10篇,内容包括大客户的战略营销方案,大客户营销方案范文。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同企业之间市场营销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生产企业面临着客户需求的日益多样化、选购产品的科学化。因此企业要生存下去惟一的

学习

石油测井技术论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石油测井技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石油测井技术论文,测井技术论文模板范文。(2)测井技术的创新近年来,随钻技术、套管技术、快速平台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等测井技术的创新,对于测井工作效率及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几

学习

道路桥梁设计论文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道路桥梁设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道路桥梁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道路桥梁论文推荐。道路桥梁设计应考虑维护的可行性从道路桥梁的关键指标加固性和耐久性来看,道路桥梁设计离不开施工的质量管理,尤其应重视桥梁和道路的维修养护工作

学习

市场营销策划书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市场营销策划书10篇,内容包括市场营销策划书3000字,市场营销策划书的写作步骤。2、序文主要描述策划项目的来龙去脉、背景资料、策划团队的介绍、策划书内容的概括等,一般要简明扼要,让人一目了然。这里要注意策划单位的“信

学习

中学地理教育论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地理教育论文,内容包括中学地理教学论文发表,地理七年级下册的小论文。(二)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存在弊端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由以往的“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所转变,也就是说,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不再

学习

双11营销方案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双11营销方案10篇,内容包括双11营销方案100例,双11活动营销方案怎么做。案例背景:2011年马云撬动的“双11光棍节”网购狂欢,正式被房地产接棒。方兴地产正式启动首届“双11光盘节”——在2014年11月11日推出全国24小时售房活

学习

道路施工安全论文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道路施工安全论文10篇,内容包括道路安全施工日志范文,道路施工安全论文。2.1隧道施工的方法台阶法以和双侧壁导坑法是最常用的公路隧道交通施工的方法,对于公路建设者来说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很多这样或者那样的

学习

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实验室安全教育论文,内容包括实验室与安全教育论文,实验室安全教育800字论文。安全知识的讲解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安全教育所涉猎的领域大而广,没有专业的基础知识和长期的工作积累,难以把相关知识组合成一门系统的

学习

员工申请转正书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员工申请转正书10篇,内容包括一线员工转正申请,普工员工转正申请。我于2020年7月8日成为河北分公司前台岗位的员工。因此,现以一名合格员工的身份,向公司提出转正申请。首先感谢领导为我创造的此次机会,使我在这个六个月的工作

学习

小学生音乐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音乐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小学生音乐小论文范文,小学音乐优秀论文摘要。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提出: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

学习

石油测井技术论文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石油测井技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石油测井技术论文,测井技术论文模板范文。(2)测井技术的创新近年来,随钻技术、套管技术、快速平台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等测井技术的创新,对于测井工作效率及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几

学习

石油化工设备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石油化工设备论文10篇,内容包括石油化工生产技术论文3000字,石油化工技术论文word。1.2设备管理工作安全问题由于在石油化工设备的管理工作中管理方法不合理,导致化工企业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时常出现安全事故。伴随化工设备

学习

道路照明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道路照明论文10篇,内容包括厂区道路照明设计论文,照明技术论文。

学习

道路材料论文10篇

阅读(57)

本文为您介绍道路材料论文10篇,内容包括道路毕业设计论文摘要,道路路面论文范文。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市***道路材料成本管控的必要性和存在的不足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在实际管理中,我们应如何加强成本管控呢?笔者结合自身浅见,提出以下几点

学习

道路工程技术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道路工程技术论文10篇,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技术毕业论文题目,道路工程论文题目大全。1.2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类型................................................................错误!未定义书签。1.3平面设计方法..........

学习

道路交通事故论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道路交通事故论文10篇,内容包括交通事故预防论文,关于交通事故及其预防措施的论文。众所周知,任何一种权力都难以确保其永远公正、永远正确。而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活生生的实践也正在证明,即使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和判断者的**

学习

道路工程材料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道路工程材料论文10篇,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材料论文,道路工程职称论文十篇。随着公路建设的大规模开展,道路工程材料的使用和发展速度也在逐步加快,道路工程不断涌现出新结构、新材料、新方法和新工艺[1]。《道路工程材料》是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