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10篇

素质教育篇1

——关于转变高等教育思想观念的再思考

***副部长 周远清

随着全教会及江***《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谈话精神的深入学习和贯彻,素质教育已成为各级各类教育普遍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高等教育如何贯彻全教会精神,高等学校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经过几年来教育思想观念的探讨,以及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特别是通过对《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的深入学习和领会,方向已经明确,思路也已清晰,而且也初步形成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然而,真正要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到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明确。

关于素质

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这是对“素质”一词经过几年来的探讨和实践,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一种界定。这一界定对于人才培养来讲,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

首先,作为心理品质,这里所讲的“素质”有别于人的生理素质,不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它是通过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也就是说,素质是教化的结果,是可以培养、造就和提高的。

其次,素质是知识内化和升华的结果,单纯具有知识不等于具备一定的素质,知识只是素质形成或提高的基础。没有知识作基础,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便不具有必然性和目标性,但只具有丰富的知识并不等于具有较高的素质。

第三,素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由于它是知识积淀、内化的结果,因而它具有理性的特征,同时它又是潜在的,是通过外在形态(人的言行)来体现的,因此,素质相对持久地影响和左右着人对待外界和自身的态度。因而,也有专家将人才的素质概括为人对自然、对社会、对他人以及对自身的态度。

当然,并不因为素质的相对稳定性而断言素质一旦形成就是一成不变的,正如我们前面所言,它是可以培养、造就和提高的,因而它又会在外界的影响和冲击下,发生变化,有时可能是质的变化。从这一意义而言,人才的素质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人才素质应包括四个方面,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也就是通过教育在这几个方面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

关于素质教育

以提高人才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

由于素质及素质教育观念的提出,使我们对人才、人才培养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从素质的观念出发,构成人才的基本要素可以概括为知识、能力、素质;人才的素质又可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是灵魂,文化素质是基础。这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型人才观。从这一意义出发,在人才培养上,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特别是应更加注重素质的提高,在提高素质中又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根本,提高文化素质为基础,全面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也就成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观念,或称之为素质教育观念。素质教育,就是一种更加注重人才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人才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也就是说更加重视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

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的问题上,从重传授知识到重视培养能力直至注重提高素质,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教育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知识的传授,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培养能力的重要性,五六十年代在我国流传着一个著名的比喻,即给学生干粮不如给学生猎***,这个比喻强调了培养能力的重要性。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在构成人才的要素中,有比知识、能力更为重要的东西存在,对于人才接受和获取知识、提高和发挥能力更具影响力的东西存在,或者说使人的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的东西存在,那就是“素质”,其核心就是一个人的为人之道,就是“做人”。

现实的存在已经证实了这样一个道理,具有丰富知识和较强能力的人,不一定就是具备了较高素质的人,换言之,只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而缺乏较高素质的人才不能称之为完全的或是健全的人才。从教育的角度而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人才素质的提高,不能算是完善的教育。由此可见,注重人才素质提高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提出,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重视传授知识到既重视传授知识又重视培养能力,是教育思想的一大突破,从重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到重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素质,是教育思想的又一大突破。

然而,我们并不由此推断,过去的教育,特别是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着眼点的教育体系或模式,对人才素质的提高就不产生影响或发挥作用。就一般意义而言,任一种类型、模式或方式的教育对人才的心理品质即素质都会产生影响,“言传身教”、“教书育人”是可以体现于任一种教育的。但值得指出的是,在素质的提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教育中,教育本身对人才素质的提高所产生的影响带有不自觉性和不确定性,而只有当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提出以后,提高素质才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明确目的。因而,加强或注重素质教育,可以说是教育思想观念上具有时代特征的一重大突破。

素质教育思想所强调的,就是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或者说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素质的提高。正确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促进三者协调发展,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关键所在。

高等教育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倡导素质教育的思想,不是以一种教育代替另一种教育,也不是以素质教育取代专业教育,或者说不能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对立起来。因此,从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出发,高等教育应是更加注重人才素质提高的专业教育,因此,就高等教育而言,重视素质教育就应将素质教育的思想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是素质教育中的三个要素,并且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在高等教育中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对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现行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挑战。

知识是素质形成和提高的基础,没有相应的知识的武装,不可能内化和升华为更高的心理品格,从素质教育的思想出发,对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除了专业的有关知识外,更应重视学生“为人”、“做人”所必备的知识,即相关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的知识。

能力是素质的一种外在表现,所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出发,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他人共处、共事、合作,即“做人”的能力。

素质与知识、能力密切相关,但素质是更深层次的东西,素质提高的过程也更加复杂,所以加强或注重素质教育,就要更加注重渗透性的教育,养成型的教育,更加注重受教育者的体验、内化过程,为此就应更加注重实践,包括社会实践。仅仅是表层知识的灌输和简单的说教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因此,素质教育要求教育方法的变革与更新。

从素质教育的思想来看,高质量的人才应是知识、能力、素质的高度和谐和完美统一。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而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往往只解决如何做事,而提高素质则更多的解决如何做人,只有将做事与做人有机地结合,即既要使学生学会做事,又要使学生学会做人,才是理想的教育。因而我们认为,高等学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是: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这与***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完全一致的。

关于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1995年,针对当时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实际,我们提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并在全国部分高等学校进行试点。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一些偏颇与不足,其中人文教育薄弱尤其突出,针对这一状况,我们提出通过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文、史、哲、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这一设想在高校引起强烈反响,得到普遍的认同。

通过三年多的实践,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采取了积极措施:制定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成立了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确定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建立若干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并提出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要实现“三提高”,即: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与格调。这使得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的教育方针,弥补了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同时也顺应时代潮流和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改革,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影响,可以说,起到了一种“催化剂”的作用。

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着重强调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认识,其一,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加强素质教育、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其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在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加强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这已经在实践中得到证实。首先,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始终与高等教育界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和讨论相依相伴。在开展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一场以“加强素质教育,提高质量意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大讨论正在全国高等教育界展开,这就使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具有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思想观念讨论中的收获与突破对实践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反过来也推动了思想观念的改革。因此,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不断深入的过程,也是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随着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在高等教育界逐步确立,并逐渐深入到高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的头脑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其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强调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强调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强调通过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来实现,注重潜移默化的熏陶和知识的内化过程,重视课内外、多种形式的教育与实践,这些做法有利于推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符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无疑为在高等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实践的基础,提供了实践的经验。

文化素质教育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的基础,对这一点,******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有精辟的论述。***同志讲到:“要说素质,思想***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他同时指出:“对干部、群众和学生必须认真进行中国历史、地理、文学知识和***治知识的教育,没有这些知识的武装,人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难以确立起来的。”1999年1月31日,******在视察内蒙古大学时指出:“文化素质教育很重要,应当好好抓,理科的学生要加强学习人文方面的知识,文科的学生要加强学习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这实际上强调了文化素质教育对于思想***治素质形成和确立的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素质教育篇2

1.现代教育技术:所谓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来实现教学优化的手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以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统一。

2.素质教育: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目的,注重开发人的个性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具有学生主体性、教学开放性和学习思维创造性等特征。

3.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核心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它是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宏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摈弃,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模式,并使之逐渐丰富和完善。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现

1.现代教育技术摈弃了传统教育的弊病,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传统的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具体表现在: (1)从集体教学和单向化的信息传输变为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交互式学习方式。基于网络和多媒体具有的交互功能,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条件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传统教学中学习者被动参与的情况,实现个别教学;(2)从封闭式的教学和垄断式的信息传输向开放式的教学和跨时空资源分享转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网络教学、远程教育将成为教育的主要形式;(3)从“填鸭式”教学转向个性化教学。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普遍存在“一刀切”现象,致使学习者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制约了人才培养。

2.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促进了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和学生的自主性。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另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也为教师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案、有效指导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现在有许多新型软件如几何画板、Flash,Dreamweave等为老师制作多种课件提供了方便。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网络辅助教学良好的交互性、自适应的接口,丰富的信息资源和随意的教学时间地点,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学习情况同其对话、讨论;根据每个学生学习基础、学习特点和学习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自主学习。

三、素质教育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

1.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工具。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借助于多媒体工具和平台,教学从视、听、触多个维度展开,让各类计算机网络构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递信息的工具。

2.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资源。素质教育重视知识与能力。在基于“学”的环境系统中,要选择与应用大量的教与学的资源。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磁带、音像、教材、多媒体教学软件、校园网、Internet 等。

3.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环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构造各种教学环境,如多媒体综合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基于Internet 的远程学习系统等。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创造和展示各种趋于现实的学习情境,把抽象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探索。

4.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在一起互促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教学形式。合作学习能够发展学生的自信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见,合作学习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必然要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各种网络环境可以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素质教育发展

素质教育篇3

论文摘要:新世纪的到来迎来了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竞争的优势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当前的素质教育是一次深刻的教育***,是一次教育思想的深刻变革,是一次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的深刻变革,是一次育人模式的深刻变革。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因此,推进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素质教育问题,是当今我国社会和教育界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教育学术界近年来颇有争议。有人认为“素质的概念早就有了,而素质教育则国外没人提。国内的辞典也罕见。”有人认为:“提素质教育就是不科学。素质是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的某些特点。既然是先天形成的,就谈不上教育问题。”有人则说:“现在提的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发展教育,没有什么新意。”还有人认为:“现在有些人把素质教育搞得很神秘、很玄,其实很简单,凡教育都可说是素质教育。”确实,对于素质教育,至今仍有不少人感到惶惑不解。要搞清素质教育的问题,我认为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素质?

一、素质的涵义

1.狭义的素质

即生理学、心理学上所指的。生理学上的素质是指人得机体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和相应的体能方面的特性;心理学上的素质,则指人得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脑、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结构形态和生理特点。它是人得心理活动发展的自然前提,离开了这个物质基础就谈不上心理得发展。

2.广义的素质

即国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

二、素质教育的涵义

1.素质教育的概念

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培养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身心一切潜能的最充分发挥的教育,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等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特征

(1)根本性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和身心一切潜能的最充分发挥为根本任务,从而逐步达到提高国民素质的远大目标。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特有活动,其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对人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培养提高和发展人的素质,不断开发人的潜能,发展完善人的基本品质,使教育在满足社会对各级各类人才素质需求的同时,也满足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因此,素质教育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个根本性。

(2)全面性(即整体性)

素质教育着眼于人的整体素质的培养提高和发展,而不是单就其一方面或片面的提高发展;在教育对象上它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只重视少数几个尖子生或“精英”;在教育内容上力求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促进、和谐发展,就这些方面来看,素质教育又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化和进一步发展。

(3)基础性

素质教育着重于给学生在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健康等全面素质打好基础,为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作好准备,为逐步提高国民素质打好基础。因此,该项任务从教育的层次上,通常是落实到基础教育的。

(4)主体性

素质教育是有充分弘扬人的主体的特征。它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开发自己的潜能,从而提高自身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等主体品质。这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自始至终都必须把教育的起点和终点落实到学生主体身上,才能取得良好的实效。

三、素质教育产生的背景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取得了持续高速发展,尤其是科技第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导致一系列高新技术***,如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并深刻地改变了物质和精神生产。不仅使许多生产工艺急速变革,而且促使产业结构、行业分工的重新调整,同时又引发了社会劳动力的大范围流动。此外,我国实现宏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要求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它呼唤着我国教育的加速改革,并要求教育界最大限度地拓宽视野,扩充新观念,建立起一个能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和21世纪时展需要的新的素质教育的崭新体系。

建国以来,我国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总体上还比较落后。如教育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教育投入不足,教师待遇偏低,办学条件较差,教学内容和方法等不同程度地脱离实际,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后。尤其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痼疾久治不愈,其根源就是“应试教育”的陈腐教育思想在作祟。因此,一方面必须彻底批判“应试教育”,清除这一严重障碍;另一方面又急需提倡素质教育,以科学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来指导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改革。当然,我们现在提倡从“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上来”,并不是说我们原先的整个中小学教育都是应试教育,都搞错了,或需要彻底改造,甚至连必要的条件也不要了。事实上,单纯的“应试教育”是不存在的,也不能把现行的学校教育笼统地称之为“应试教育”。我们只是把现行中小学中,仅仅以应试要求、为选拔的需要、以训练培养少数几个“尖子生”为目的的选拔式教育的这种不正确教育思想和行为概括为“应试教育”。

为了彻底抛弃“应试教育”的陈腐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影响,我们必须分清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在教育目的上,素质教育是为了发展人的素质和潜能,培养提高和优化全体学生的素质,从而使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提高民族素质服务;而“应试教育”只是为适应高一级学校的选拔需要和以应试训练为目的的教育。在教育对象上,前者主张面向全体学生,并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后者则主张面向少数几个“尖子生”、“英才”,而忽视多数学生的淘汰式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前者主张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挥,在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知识、身体心理和劳动技术等多方面素质都得到发展,并依此全面检验学生的质量;后者则围绕应试要求,考什么学什么,不考的就不学或少学,并以分数量人、以升学率论质量;在教育方法上,前者根据学生的差异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潜能和特长,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后者同按划一的模式,采取“一刀切”的方法,或以分数为唯一的尺度,使教学方法僵化。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目标。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只有深入搞好教学研究,抓住教育这个主渠道,才能全面提高人才素质,才能适应21世纪的需要。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篇4

一、教育的任务与目标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育人,所谓“育人”,就是要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其终极目标是人的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以“育人”为目标,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学与实践,而不只是知识的简单积累。

学校教育要实现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必须实施素质教育。根据学生在不同时期各种素质发展的要求,对教育任务、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等进行全面规划。这里的素质,不是指某种学识、某种业务、某种技术,而是人的身心中内在的品质因素。各种内在品质因素的综合,构成了人的整体素质或称综合素质。所谓素质教育,就是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目的,使人的各种内在品质因素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

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既要加强科学技术教育,拓宽知识,发展智慧,提高智力水平,发扬科学精神,把握科学思想和科学思维,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更要加强人文教育。只有加强人文教育,才能使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才能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理性的学习转为情感的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人文教育是一种铸造人文精神的教育,也可以说是一种人性教育、人化教育,它以人的精神完善为最高目标,以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教育学生,使他们的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陶冶,品格得以完善,心智得以充实,使身心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在人文教育中,美是很重要的内容之一。从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大凡有影响的教育都很重视美育。如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将音乐立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居第二位。孔子认为音乐是人的修养最后完成的标志。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又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西方后来在中世纪发展了“七艺”(文法、修辞、逻辑学、算术、几何、音乐、天文),音乐为第六,等等。

二、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美育,或称审美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从感觉的受动状态到思维和意志的能动状态的转变,只有通过审美自由的中间状态才能完成。“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的途径。”

美育是人类认识世界,并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种手段。通过美育,不仅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其落脚点还在于完美人格的塑造,在于美化人类自身。人类自身的美化,主要是指人的精神世界的美化,人的精神境界的升华。美育的特殊功能,就在于使人的精神世界飞跃到一个更高更美的境界。通过美育,使人的感性和理融升华:使人的精神世界在理性的高度得到和谐统一,也就是人性的和谐统一,人性的完美。美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它通过生动、’具体、可感的美的形象,激发和净化人的感情,以美导真,以美导善,潜移默化地起到作用。

美育不是一般的知识教育、技术教育,而是一种人文教育,是人的基本素质教育。这里所说的美育显然不是狭义的美育,而是宽泛的美育,简称为大美育,这种大美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觉、鉴赏、创新等能力,更重要的在于净化、美化人本身,建立美的情操和理想的观念,发展美的品格,形成完美的人格。一个人只有具备审美能力和创美能力,才有可能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才有可能使情感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进入至高的人生境界。所以,美育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素质教育,也就是精神世界层次上的素质教育。育人,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终极目标就是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美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完美人格,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这与教育。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所谓“全面发展的人”“理性的人”“审美的人”“高素质的人”等等,其实质都是一样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

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一样,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都有各自独特的功能,但也有密切的联系。从本质上说,德育、智育、美育的关系体现了真、善、美的关系。真、善、美三者是统一的。德、智。体,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只有使这几方面的教育协调一致地发展,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三、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任务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基本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为指导,通过审美、创美实践活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理解、想象和创造力,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1、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审美观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真理观、伦理观一起,构成了人们对世界、对人生的总的看法。具体地说,审美观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审美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美、美感、美的创造等问题的基本观点,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审美判断和评价的原则体系,它直接指导和制约着人们的审美和创美实践,规定着人们审美、创美的方向。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就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培养青年一代具有崇高的审美理想和高尚的审美修养,能够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为“尺度”,才能使审美活动上升到自由、自觉,才能培养人格的完美。

2、提高审美能力

所谓审美能力是指人们感受、想象、鉴赏美的能力,即对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艺术中各种事物、现象、作品的审美价值所具备的感受力、想象力和鉴赏力。

审美感受力是人们审美、创美活动的出发点和基础。审美感受主要包括审美感觉和审美知觉两部分。审美感觉是人们通过器官对客观美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它是美感中最初级的感性印象。审美感觉在审美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与客观外界的美发生直接的联系,并为审美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然而一般的美感却不是审美感觉所能完成的。因为多数美的事物,都不可能以某一种属性或与周围事物没有任何关系的情况下存在着。因此,审美感受一般要进入高一级的审美知觉阶段。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是以审美知觉的形式来反映客观的美,审美知觉则是对美的事物的多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审美想象力是指人们在以往表象积累的基础上,通过语言的表述和非语言的描绘,在头脑中重新再现客观事物的感性印象。审美想象是以记忆表象为基础的,而一切记忆表象又都是我们在观察和欣赏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过程中形成和保存下来的。人们头脑中是否储备了丰富和精确的记忆表象,直接关系到审美想象是否活跃。因此。首先要培养和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的美,储备丰富而又生动的记忆表象,为活跃的想象力奠定基础。其次,审美想象又需要有丰富的知识经验,缺乏必要的知识经验,理性思维就是“无本之木”,想象就会停滞。因此,要发展审美想象力,必须掌握丰富的知识。再次。发展审美想象力的重要途径是通过对艺术美的欣赏,因为艺术美是审美想象力最集中的表现。艺术美中的想象力是极为丰富和生动的,所以说,欣赏艺术美是培养和发展审美想象力最好的途径。

审美鉴赏力指的是对美的事物的鉴别、欣赏的能力。在审美活动中,鉴别和欣赏两者密不可分。有鉴别才有欣赏。能欣赏才能鉴别。审美鉴别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事物和艺术美丑的辨析能力,二是对美的形态(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审美特征、范畴(优美、崇高、悲剧、喜剧等)和程度(比较美的、美的、最美的)的识别能力。美与丑总是相对立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美是肯定性价值,丑是否定性价值。自然界中的丑一般表露于形式,社会生活中的丑主要在于它的内容,有时与伦理道德中的恶相联系。丑作为社会观念,受时代、阶级、民族的制约。艺术中的丑是生活丑的反映,它是生活丑典型化的结果。艺术家把现实中的丑能动地转化为艺术形式。使丑具有了审美价值。它可以使人对丑产生由衷的反感,笑着与丑告别,并从中获得美感享受。美丑的关系是复杂多变的,“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紧靠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从,黑暗与光明相共。”因此需要加强审美修养,通过丰富多彩的审美活动,不断提高分辨美丑的能力,以免美丑不分或以丑为美、以美为丑。

3、培养创美能力

素质教育篇5

论文摘要: 在高校普及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音乐素质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审美情趣、创新性的思维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素质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不仅重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视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发展,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形式,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音乐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涉及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因此,成功的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对促进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人格素养、审美情趣、思维能力等全面提高,对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新世纪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对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音乐素质教育进行分析,以抛砖引玉。

一、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对象和主体

前苏联著名音乐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育说到底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参与为出发点,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音乐素质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育对象和主体应该是每一个大学生。我们应该明确,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专业人才,也不是着眼于少数音乐特长生的培养,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音乐艺术的熏陶、审美情趣的提升,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使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目前,部分高校表面上以开展音乐素质教育为名,招收音乐特长生,组建音乐团体,举办各种音乐演出,甚至斥资参加国内外各种音乐大赛。而大多数学生却因资金和资源被占用成为旁观者,缺少接受音乐素质教育的条件和环境,这完全背离了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宗旨和方向。归根结底,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以普及性为基础、面对全体大学生的教育。

二、高校素质教育中音乐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及发挥的作用

音乐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应充分发挥其独特功能,为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发挥积极作用。加强高校音乐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循序渐进地开展。大学生由于缺乏连贯的、系统的音乐教育,音乐素质较为薄弱,因此高校有必要加强音乐教育,对大学生进行音乐素质补课。首先学生应系统了解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内容,其中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和音乐审美培养。

(一)巩固音乐基础知识。

音乐基础知识的具体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基础乐理、识谱、和声与曲式、乐器与乐团、音乐体裁等。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设音乐基础知识、普及性的基础乐理、识谱方法(包括简谱、五线谱)等基础理论课程;二是音乐发展史知识,主要包括西方音乐简史和中国音乐简史。主要是以介绍国内外的经典音乐作品及代表性音乐大师为主,通过对经典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生平等知识的介绍,使大学生学会领悟音乐语言、理解音乐内涵、把握音乐形象,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对音乐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二)强化音乐基本技能训练。

音乐基本技能包括歌唱和演奏,通过专业老师的授课,主要针对演唱和乐器演奏的方法、技巧等基本内容设置课程,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和表现来不断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

(三)突出音乐审美教育功能。

“一切音乐归根结底在于审美教育,离开了音乐审美的准则和原则,音乐教育就可能沦为机械、僵化和纯技的境地”。审美教育是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对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音乐的语言,下一步就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审美鉴赏能力,为学生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在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最为重要。近几年流行音乐好似“音乐快餐”,虽然容易让人们熟悉和喜爱,但其生命力不强,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部分作品甚至夹杂着一些不良因素,对学生审美趣味产生很大的冲击。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纠正学生的不良审美情趣,引导他们抵制低级庸俗的音乐现象。音乐审美教育能让学生从形式、气质、形象、情感等各方面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音乐鉴赏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三、高校素质教育中实施音乐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音乐素质要通过长期的培养逐步形成,要由专业的教师来正确引导、合理的教学内容来支撑、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来保障,通过系统、科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达到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我提出以下实施音乐素质教育的几点措施。

(一)建立健全音乐素质教育体系,完善课程设置。

加强高校音乐素质教育除了提高认识以外,建立和完善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也是至关重要的,是音乐素质教育中迫切需要研究的一项课题。

高校的音乐素质教育要彻底改变当前的教育现状,对教学体系进行彻底的改革。一是把音乐教学真正纳入教学大纲计划之内,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抓住课程建设这个核心,全面提高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管理水平,使之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并制定科学、完善的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课程标准。二是音乐的必修课与选修课要结合。音乐必修课的课程设置应该以突出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主,音乐选修课不能仅仅局限于音乐欣赏课的单一模式,采取听、唱、记、实践等多种类型的课程模式。通过课内外对音乐的实践、体验和表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并达到培养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三是研究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重点以研究音乐课程体系、范围、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为主,使音乐课成为非专业学生学习的常规课程之一,让音乐教育真正走进大学生的生活。

(二)加强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师资力量培养和教材选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确保艺术教育具有强大后劲的关键”。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是高校提高音乐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应该根据高校的教学需要,对现有专职教师进行培训,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为高校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思想素质、良好敬业精神、有一定音乐教育理论水平和较强音乐教育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只有具备这样高素质、高修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把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育人”的目的充分体现出来。我们要充分调动广大高校艺术教师的积极性,完善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制度,建立教师的教育科研机制,提高教师的学术素养和研究水平,推动高校艺术教育跨上新台阶。

音乐教材的选择、创作、编订对高校音乐教学的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能体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音乐教学的水平。在高校进行音乐素质教育首先要选择优秀并且适合大学生的教材,不仅要选用国外具有成熟音乐教育理论和成功音乐教学经验的教材,而且要选用具有中国本民族文化特色的优秀教材,并使优秀的传统音乐、乡土音乐、原生态音乐一同走进课堂,这样才能不断丰富大学生的音乐修养,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质。

总之,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应该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教材改革为核心,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璇.浅谈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2]刘瑞江.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弊端和改革[j].中国集体经济,2010,(09).

素质教育篇6

关键词: 音乐素质教育 高校素质教育 美育

高校素质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不仅重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视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发展,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形式,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音乐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涉及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因此,成功的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对促进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人格素养、审美情趣、思维能力等全面提高,对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新世纪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对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音乐素质教育进行分析,以抛砖引玉。

一、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对象和主体

前苏联著名音乐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育说到底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参与为出发点,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音乐素质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育对象和主体应该是每一个大学生。我们应该明确,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专业人才,也不是着眼于少数音乐特长生的培养,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音乐艺术的熏陶、审美情趣的提升,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使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目前,部分高校表面上以开展音乐素质教育为名,招收音乐特长生,组建音乐团体,举办各种音乐演出,甚至斥资参加国内外各种音乐大赛。而大多数学生却因资金和资源被占用成为旁观者,缺少接受音乐素质教育的条件和环境,这完全背离了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宗旨和方向。归根结底,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以普及性为基础、面对全体大学生的教育。

二、高校素质教育中音乐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及发挥的作用

音乐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应充分发挥其独特功能,为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发挥积极作用。加强高校音乐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循序渐进地开展。大学生由于缺乏连贯的、系统的音乐教育,音乐素质较为薄弱,因此高校有必要加强音乐教育,对大学生进行音乐素质补课。首先学生应系统了解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内容,其中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和音乐审美培养。

(一)巩固音乐基础知识。

音乐基础知识的具体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基础乐理、识谱、和声与曲式、乐器与乐团、音乐体裁等。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设音乐基础知识、普及性的基础乐理、识谱方法(包括简谱、五线谱)等基础理论课程;二是音乐发展史知识,主要包括西方音乐简史和中国音乐简史。主要是以介绍国内外的经典音乐作品及代表性音乐大师为主,通过对经典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生平等知识的介绍,使大学生学会领悟音乐语言、理解音乐内涵、把握音乐形象,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对音乐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二)强化音乐基本技能训练。

音乐基本技能包括歌唱和演奏,通过专业老师的授课,主要针对演唱和乐器演奏的方法、技巧等基本内容设置课程,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和表现来不断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

(三)突出音乐审美教育功能。

“一切音乐归根结底在于审美教育,离开了音乐审美的准则和原则,音乐教育就可能沦为机械、僵化和纯技的境地”。审美教育是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对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音乐的语言,下一步就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审美鉴赏能力,为学生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在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最为重要。近几年流行音乐好似“音乐快餐”,虽然容易让人们熟悉和喜爱,但其生命力不强,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部分作品甚至夹杂着一些不良因素,对学生审美趣味产生很大的冲击。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纠正学生的不良审美情趣,引导他们抵制低级庸俗的音乐现象。音乐审美教育能让学生从形式、气质、形象、情感等各方面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音乐鉴赏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三、高校素质教育中实施音乐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音乐素质要通过长期的培养逐步形成,要由专业的教师来正确引导、合理的教学内容来支撑、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来保障,通过系统、科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进而逐

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达到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我提出以下实施音乐素质教育的几点措施。

(一)建立健全音乐素质教育体系,完善课程设置。

加强高校音乐素质教育除了提高认识以外,建立和完善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也是至关重要的,是音乐素质教育中迫切需要研究的一项课题。

高校的音乐素质教育要彻底改变当前的教育现状,对教学体系进行彻底的改革。一是把音乐教学真正纳入教学大纲计划之内,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抓住课程建设这个核心,全面提高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管理水平,使之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并制定科学、完善的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课程标准。二是音乐的必修课与选修课要结合。音乐必修课的课程设置应该以突出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主,音乐选修课不能仅仅局限于音乐欣赏课的单一模式,采取听、唱、记、实践等多种类型的课程模式。通过课内外对音乐的实践、体验和表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并达到培养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三是研究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重点以研究音乐课程体系、范围、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为主,使音乐课成为非专业学生学习的常规课程之一,让音乐教育真正走进大学生的生活。

(二)加强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师资力量培养和教材选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确保艺术教育具有强大后劲的关键”。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是高校提高音乐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应该根据高校的教学需要,对现有专职教师进行培训,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为高校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思想素质、良好敬业精神、有一定音乐教育理论水平和较强音乐教育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只有具备这样高素质、高修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把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育人”的目的充分体现出来。我们要充分调动广大高校艺术教师的积极性,完善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制度,建立教师的教育科研机制,提高教师的学术素养和研究水平,推动高校艺术教育跨上新台阶。

音乐教材的选择、创作、编订对高校音乐教学的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能体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音乐教学的水平。在高校进行音乐素质教育首先要选择优秀并且适合大学生的教材,不仅要选用国外具有成熟音乐教育理论和成功音乐教学经验的教材,而且要选用具有中国本民族文化特色的优秀教材,并使优秀的传统音乐、乡土音乐、原生态音乐一同走进课堂,这样才能不断丰富大学生的音乐修养,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质。

总之,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应该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教材改革为核心,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璇.浅谈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2]刘瑞江.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弊端和改革[j].中国集体经济,2010,(09).

素质教育篇7

一个社会的素质和http://活力,取决于它的教育。正在蓬勃发展的现代教育对我国的经济腾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就现在我国的教育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对此《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特明确了今后我国一个时期的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逐步转轨,这就为努力提高新一代少年儿童的整体素质指明了方向。那么,何为素质教育呢?所谓素质教育就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

结合当前小学教育实际,我认为对小学生急需实施道德素质教育——德育。德育在素质教育结构中居于首要地位,是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更是青少年发展的主导因素,对于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动力和保证作用。

抓素质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向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忠于职守、不怕挫折、文明礼貌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要让学生先学会做人,其次是教学生如何思考,最后才是传授具体知识。而进行德育教育则是实现这些目标最直接、最全面、最有效的途径。我认为小学生急需实施道德素质教育有以下几点原因:

1、是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

德育的加强,使学生提高了认识,有了正确的奋斗目标,就会产生刻苦学习、顽强锻炼的巨大动力。Www.133229.coM而且对于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动力和保证作用,使素质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反之,缺德会出“危险品”,弱智会成“次品”,身体垮了成“废品”,而“危险品”是有破坏性的。培养接班人不仅有本事大小之分,而且还有好坏之别。好接班人走社会主义道路,为共产主义大厦添砖加瓦,而坏接班人则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蛀虫。

2、是教育理论规定的。

***同志提出:青年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治方向放在首位;***同志在提出培养“四有”新人时,其中“三有”都是讲述德育,“德育首位”与“三育并举”是互相促进的;***同志说:“要说素质,思想***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加强学生和群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3、是实践证明了的。

50年代和60年代,比较重视思想***治工作,从学校里培养出来的是思想素质比较好的人。后来由于极左思潮,教育工作走上了极端,思想***治工作被淡化。粉碎“四人帮”后,为了纠正这个极端的错误倾向,又从这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很少而使学生深受其害,其教训是惨痛的。

转贴于 http://

4、是现实的需要。

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存在http://的问题也比较普遍。比如:动手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不懂的与他人怎样相处。特别是近几年来社会文化生活消极现象十分严重。不少学生思想上不太健康,心目中对民族文化疏远和冷落,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降低。超前消费和追求物质享受的心理冲淡了艰苦奋斗的思想。这样的“气候”作为教育的外部环境,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良影响是十分严重的。这就必须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把德育放在首位。

素质教育篇8

关键词:体育教师,素质

 

1 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

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本质有其特定固有性,它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中介,以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为手段,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在健身强身的基础上,促使学生智育、德育、情感与个性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品德高尚,言行一致”是对教师应具有的道德素质的基本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每一观点,课下每一行为,都会受到学生的关注和效法,会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打下不可磨灭的烙印,甚至会影响到他的一生。品德高尚还应包括有博爱之心,即爱护关怀学生,了解信任学生,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形成一种亲密、和谐、融洽的关系,也就是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信任、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也是衡量和评价一位体育教师的重要因素,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能尊重、理解、爱护学生,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运动技术技能水平,是当代学生对体育教师的首要期望,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上,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相处和蔼可亲,耐心细致,平易近人,是当代学生心目中一名优秀体育教师具备的良好素养。

2 体育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特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身体活动状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频繁交往,学生的道德品质往往是通过具体的言行表现出来,教师要注意观察他们的表现,及时树立典型进行教育。做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而且在学识上也应有较深的造诣,业务素质的提高是以精通所教学科并具有渊博知识为基础。精通所教学科是指对所教学科的知识系统有全面的了解,并达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程度。渊博的知识,是指具有比较广博的本学科理论知识和相关科目及社会实践的基础知识,并要达到一定深度。反之,即使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不容易把技术动作讲明,到头来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3 体育教师应具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专项特长

语言是教师传播知识的桥梁,教师语言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和教学的效果。由于体育教师职业特殊性,对其语言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做到语句规范、通俗,示范动作准确、到位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知识,受教育,提高身体素质。在体育教育工作实践中,体育教师不单纯是要教好本学科,往往要做到“一技多能”,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某项专门才能和爱好。这样,就可以在与学生经常性的接触中了解学生,也能使学生了解自己,从而得到学生的信任,还可使学生在求知,求美、求乐的活动中受到教育和锻炼。

4结论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告诉的责任心,以应对国家关于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具体要求,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具有良好的讲解知识能力与示范动作能力,能够熟练掌握运动技能技巧,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应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便于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应具备不断学习,乐于接受新事物的素质,以应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不断更新的需求,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国教育学刊 2000.2

2《素质教育要突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江西教育科研 2000.6

素质教育篇9

如果只注重艺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不注重教会学生如何理解和感悟美,如何爱护和创造美,教出来的学生也许会有一定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甚至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与艺术创作水平,但很难说他们就具备了健全的现代文化人格。所以,作为美育的艺术教育必须体现美育的本质,促进学生个人修养与情操的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丰富学生的性情与情趣,最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美育作为教育理念,教育艺术和方法,首先表现为美育对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技能教育的渗透,只有在德、智、体、劳的教育中体现了美育精神、美育艺术和方法,这些教育才是愉快的,才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所指出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阐明了这一教育规律。

美育作为教育理念,教育艺术和方法,还表现为学校环境、学校氛围的教育。学校环境的美育作用,正如蔡元培先生所指出的:“每一个学校的建筑式样,陈列品,都要合乎美育的条件。”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学校环境建设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在学校美育方面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学校氛围的美育作用主要表现为校风和管理两方面。校风是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自觉的集体性的行为风尚,体现出这所学校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与精神状态,一经形成,就会潜移默化地规范和影响着学校的每一项工作和每一个成员。学校管理对育人的作用已为“管理育人”所概括,这也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管理育人”既然是育人,当然也就应该包含美育于其中。

进入新世纪,网络文化给美育带来了最新最有力的***。首先,网络文化内容十分丰富,以超时空的方式将大量信息压缩于屏幕之上,使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在形式上,网络文化没有以往任何文化类型所具有的种种限制,几乎无限地扩大了人们的感官经验,尤其是视觉经验,它正以最灵活多样的方式向人们输送信息、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而且其现实性与虚拟性相兼容的新特征,极大地开拓了人们的想像力、创造力。另外,在教育方式上,网络文化一改以往教育过程中强制性的方式,通过艺术手段,以审美化包装使人们在观赏、娱乐中受到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不但不会引起人们的抗拒、排斥、逆反心理,相反会产生强烈的亲和力,做到“寓教于乐”。

当然,网络文化的消极效应与积极作用是并存的,在信息十分丰富的同时,信息的无序化,无控制倾向正干扰着人们的思维。由于网络空间没有物理边界,没有一个权威性的机构来统筹,信息的、传播极易失去控制,要么信息过量、过剩,造成网上“塞车”,要么散布的是无用的、虚假的信息,造成信息污染乃至信息欺诈。信息技术在使教育方式得到革新的同时,对教育所带来的冲击又是空前的,不良的网络文化与网络行为对教育所起的负面作用已不容忽视。这主要表现在有些传媒受商业利益的驱动,所传播的低级庸俗的内容严重影响着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使人们陷入“文化”与“快餐文化”的泥淖。

面对这一状况,美育工作者必须善于变挑战为机遇。而美育面对网络文化的多种负面效应,恰好可以起到解毒剂的作用,尽量抑制其负面效应而发挥其正面作用,这也是由美育的本质所决定的。黑格尔指出:“按照席勒的看法,美感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欲念、感觉、冲动和情绪修养成为理性的。因此理性、自由和心灵也就解除了它们的抽象性和它的对立面,即本身经过理性化的自然统一起来,获得了血和肉。这就是说,美就是理性与感性的统一,而这种统一就是真正的真实。”因此,美育的这一本质对网络文化的无序性、虚拟性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正好可以起到消解作用。更重要的是,任何时代都会有消极的东西,但对美的追求却是人类永恒的努力,美育的任务就在于努力提升人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促使社会审美意识趋向高雅。

为了打假和预防美育的先天不足,我们就不得不对美育“寓教于乐”的情感方式提出反思,如果就目前学习者被动和盲目接受的群艺模式来从事美育,反倒有可能误人子弟。如果仅仅将美育当成一种技能以及由此生发的情感教育,未免将美育看得过于单纯了。美感有美丑之分,情感有善恶之别。然而这一切在现实世界并非像童话世界那样泾渭分明,因此,有赖于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敏感的审美能力作出判断。审美判断力的养成,终究离不开理性的思考和引导,仅靠“曲不离口”的技能训练,无疑是陷入了单向思维的误区。

历史的教训值得重视,中国近代的仁人志士,从认为美育即情育的王国维,到梁启超、蔡元培、朱谦之、朱光潜、林语堂等人,无不强调美育是一种“以陶冶情感为目的”的教育。一味崇拜“趣味”“情感”的梁启超,不仅以为理性无法解剖神秘的情感,并且以为只有“情感能变易情感,理性绝对地不能变易情感”。蔡元培的教育方针有主张科学与人文、理性与情感互相渗透的先见之明,但其美育观却未能消除乌托邦色彩。他天真地认为靠听一支歌、看一张画等就能使“人与人的感情便不期然而然地更加浓厚起来”,甚至毁除战争的秧苗。尽管蔡元培倾注后半生心血践行其美育思想,却收效甚微。连他本人晚年亦感叹其从前的努力不过是“纸上谈兵”。一些艺术院校长期忽视理论教学,奉行技术至上主义,造就了一些心灵空虚、思想浅薄、想象力贫乏的匠人。这些人的作品中缺乏自我的灵魂,当然更没有什么人文精神的含量。如果我们将艺术院校技术至上的教学模式套用于美育,充其量只能培养出匠人们的徒子徒孙和吹鼓手,那不仅无助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而且是对我们寄予厚望的美育事业的资源浪费。

美育面向全体学生以至全社会,是一种普及而全面的艺术教育,虽然要求一定的通俗性,但绝不能搞偷工减料、降低标准的“豆腐渣工程”。在历史性和共时性全方位参照中确定我们的教育坐标是明智的选择。在全球信息资源共享时代,及时关注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状况,可以帮助我们少走弯路。我们处于多元化时期,美育教育应多吸收其他学科优点,营造智情合一的“艺术化生存”环境,造就受教育者开阔的人文胸怀,深厚的艺术品位,富于创造性和进取精神的人格,以此来推动国人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蔡元培著《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2]席勒著《美育书简》.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

[3]黑格尔著《美学》.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4]朱光潜著《谈美》.开明出版社,1994年版。

[5]《蔡元培全集》第5卷.中华书局,1984年版。

[6]《列宁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素质教育篇10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没有考试的教育也是不全面的教育,显然也是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谁也不会认为“交白卷”是素质高的表现。然而,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公民,而不是培养“考试得高分,其余不沾边”的高分低能的公民。事实上,随着考试内容及考试方式方法的不断改进,高分低能现象也在逐渐减少至最低程度。从这个意义讲,考试与素质教育的方向是一致的。

化学教师如何在突出素质教育的化学教学中驾驭考试呢?一方面,考试所涉及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自学、思维等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对于观察能力(***片观察除外)、化学实验的动作技能及德行、体质等难以通过考试检测,但学校及教师是不是只要抓住了“对付考试”就抓住了一切呢?显然是行不通的,第一,教育行***部门对学校的评价不再单纯看升学率,同样,学校评价教师也不再以升学率为唯一尺度。第二,经验表明:化学教师除了上好课外,也应与学生沟通情感,关心他们的思想品德,身体健康等诸方面的进步。即素质教育抓好了,考试成绩也一定会上去的。相反,倘若对大纲所规定的“掌握、理解、了解、常识性介绍”等不同层次的要求视为多考与少考、重点考与非重点考、考与不考来组织教学是有害的,即那种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的做法应理智地予以摒弃。

二、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关系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个性特征,主要包括:兴趣、动机、理想、气质、性格、品德、情操、情感和意志等等。它在人的行为的或心理的活动中起着动力性和方向性的作用。而中学时代,正是一个人的智力因素迅速发展,非智力因素逐渐形成、发展和趋于稳定的关键时期。

对待这个问题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而非智力因素则认其自然地发展,认为后者是学校和教师所管不了的,是社会和家长的事情。另一种态度则认为非智力因素也要像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样,使之与智力因素得到同步的发展。有位心理学家说得好:人的心理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任何一方出现“病症”,都会抑制另一方面的健康发展。非智力因素应如何培养呢?它与智力因素一样,同样有着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

如学习化学的良好动机的激发与培养就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即好奇兴趣喜爱爱好热爱。化学教师往往利用化学实验中的发光、发声、发热、颜色变化、状态改变、气味等奇异现象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但好奇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接着,教师又通过形象生动、准确明白的讲授、以及性质联系用途、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手段和方法加以引导和巩固,还有作业与考试的成功的鼓舞等,逐渐使好奇发展为兴趣。兴趣比好奇要深刻、稳定、具体清晰且有力。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发展为喜爱、爱好和热爱。当学习成果常与荣誉、理想和抱负联系在一起时,喜爱、爱好和热爱就融有强烈的情感和意志色彩,具有稳定、持久而强烈的动力特征。

又如良好道德情操的培养和形成也有一个知、情、意、行的谐调统一的发展过程。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存在着一个开发和引导、稳定和巩固、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不仅如此,它还有一个特点是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反复性,此外,也受到智力因素的制约。因此,只有让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得到同步发展,其心理才能算是真正的健康发展。

三、化学教学如何着眼于素质教育

前面讲过,“双基”教学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在化学教学中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视实验教学

有人提出: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我国化学家戴安邦先生也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因此,我们不应该因为升学考试中对化学实验的动作技能测试不到而忽视实验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已深有体会: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中的时间和空间的运筹能力;通过计算和称量实验是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量”的概念呢?通过“打开试剂瓶盖要倒放”的动作技能的训练是否可以让学生养成“揭开茶杯(或电饭煲锅盖等)要倒放”——以防止污染的习惯呢?至于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就不再赘述了。

(二)重视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突出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我们应当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采的。如组织和指导学生办化学小报、化学墙报、化学魔术表演、自制仪器和自找代用品、做家庭小实验、举办化学讲座、化学竞赛、搞社会调查、组织参观化工厂、化学兴趣小组开展化学实验等活动。就拿这次全区义务教育化学样本班研讨会期间组织教师们参观遂川火柴厂来说,与会者亲眼看到小小的一根火柴,制造出来竟要这么多的设备和工序!不仅验证了课本上写的:火柴盒侧面所涂物质是红磷、三硫化二锑等混合物,火柴头上的物质是氯酸钾、二氧化锰和硫磺等,使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结合起来,而且还体验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时,同样还需要人们创造性的劳动,也充分体现了工人阶级的智慧和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伟大创业精神。这必将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紧密地联系社会,取得课堂上难以取得的效果。

(三)重视练习与学法指导

现在谁都知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很重要,应如何来培养呢?我认为有两条途径值得重视,一是指导阅读,二是指导练习。 指导阅读就是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特别建议:最好的阅读材料是教材。初中化学新教材***文并茂,思考性、可读性强。且正好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既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又能使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得到及时的验证,从而增强自学信心和激发自学的兴趣。教师给出适当的阅读任务——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对教材中的文字说明、***象***画、数据等应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指导练习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为学生选择适合的练习题,使学生免入题海之苦。这里若将习题分为两类的话,一类则是为学生及时消化和巩固新学知识,使新学内容与原有知识同化后,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即所谓“形成性练习题”。另一类则是提高题,即对某一知识点从各个不同方面和不同深度进行揭示,使解题时对该知识有全面深刻的理解,以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需要运用类比、分析、归纳、综合等多种思维方法,使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严密性、创造性等各种思维品质得到有效的锻炼。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素质教育10篇

学习

公司微博运营方案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微博运营方案10篇,内容包括微博运营方案的活动计划,品牌微博运营方案。(2)对内页美工在有内页模版文字需求时提供帮助(3)臆想、讨论、分析产品购买者需求点,放大进行文字说明、提炼产品买点2.活动策划方案(一)根据营销策

学习

民族文化传播论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民族文化传播论文,内容包括民族文化传播论文,民族文化保护论文1500字。二、研究发现与讨论问卷调查主要从他们对云南民族文化的了解及认同层面来分析他们对云南的印象。云南作为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

学习

个人年度考核总结10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个人年度考核总结10篇,内容包括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大全,交警年度考核个人总结。一、年度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20XX年度全县卫生系统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要在认真总结20XX年度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实施,整个考核工作从20XX年3月8

学习

教育经济学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经济学10篇,内容包括教育经济学知识点总结,教育经济学考试题及答案。传统的教学以传播经典文化知识为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绝对主体,学生往往是教学活动的受动者。教材安排什么,教师就讲什么;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教师怎么

学习

小学办公室工作总结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办公室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办公室个人工作总结精辟简短,办公室后勤人员个人工作总结。(一)坚持为学校其它工作服务。办公室以服务为宗旨,对学校其它部门的工作大力协助,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二)加大

学习

电力系统分析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电力系统分析10篇,内容包括电力系统分析设计报告讲解,电力系统分析完整版。前言:电力工业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点和先行产业,现代工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持。由于电力的这种重要地位,对电力进行继电保护显得至关重要。

学习

品牌推广活动方案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品牌推广活动方案10篇,内容包括品牌推广活动策划项目方案,品牌推广活动策划方案优秀9篇。指导思想以***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府搭台、企业唱戏、媒体助力,集聚多方资源,将我市商业

学习

小学教育教学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教育教学10篇,内容包括小学教育教学最新的主张,小学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文。一、充分认识加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加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是事关民族兴旺、国家强盛的战略要求。小学是孩子成长的少年重要时期。少

学习

教育研究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研究10篇,内容包括关于教育研究类文章推荐,教育教学研究征文。转型期我国中小学类型的多样化及其制度安排刘复兴(17)公共性:学校制度变革的基本价值余雅风(22)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教育投资风险的实证研究马晓强丁小浩(25)助

学习

品牌推广实施方案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品牌推广实施方案10篇,内容包括品牌推广落地活动实施方案,农特产品营销及品牌推广实施方案。第一个基本功能,我们可以理解为,解决产品的渠道覆盖问题。即采用什么的渠道模式,实现产品的覆盖,方便消费者(客户)购买我们的产品。第二

学习

涂料营销策划方案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涂料营销策划方案10篇,内容包括涂料营销方案案例范文,涂料企业市场营销策划方案。1998~2002年,整个涂料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宏远公司采取销售业绩为单一的营销计划制定考核目标,这种方式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2003~2004年,行

学习

金融系毕业论文模板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系毕业论文模板,内容包括金融系毕业论文题库模式设计,金融系毕业论文有多难写。2.资料堆砌现象比较严重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还需要理论和实践的充分结合与运用。但是不少学生难以准确把握

学习

项目团队管理论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项目团队管理论文,内容包括关于项目团队管理的论文,团队管理论文怎么写。项目管理团队建设就是指将肩负项目管理使命的团队成员按照特定的模式组织起来,协调一致,以实现预期项目目标的持续不断的过程。项目管理团队建设一般要

学习

体育教育10篇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体育教育10篇,内容包括体育教育美篇范文,体育教育教学感言一句话。一、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各自特点(一)体育教育的特点首先,亲身参与性。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需要自己亲自参与的实践性强的学科,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也会使学

学习

心理素质教育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素质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初中生心理素质小论文200字,如何提高自己自身心理素质论文。二是要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经济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通才,只有专业技能是不够的。为此,要改变过去职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知识

学习

人文素质教育论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人文素质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素质教育的论文,人文素质教育论文的评语。2.1国外的情况根据调查,护理学的课程在国外大部分都由护理学,社会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这三类构成。护理学的课程在所有课程中有25%到30%的比重,人文社

学习

素质教育问题论文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素质教育问题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小学素质教育优秀论文,素质教育论文中小学教师。1.3缺乏适当的评价体系。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使得学生、教师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反映问题,提出自

学习

环境素质教育论文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环境素质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环境素质教育论文,大学生环境素质教育论文范文。三十多年来,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主的远程教育,在坚持依据成人教育特点,实施大众化教育,服务基层,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学习

语文素质教育论文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语文素质教育论文10篇,内容包括素质教育下的语文教学论文,语文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1.取消校内的常规考试,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促使学生更重视平时的语文学习。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工具性要求学生必须树立良好的态度和习惯

学习

简论批判性思维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简论批判性思维与大学生素质教育,内容包括简论批判性思维,素质教育核心批判性思维。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育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即有效地理解、评价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内容包括批判性思维的气质、品质和技能三个方面

学习

素质教育真的无用?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素质教育真的无用?,内容包括素质教育真相大全,素质教育真的很重要完整版。阅读郑也夫先生的《吾国教育病理》,不禁会让我们想起曾有人这样评价过我们的教育:“教育的最大悲哀之处在于它为我们编织了一幅美轮美奂的景象,我们顺

学习

素质教育中国防教育的意义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素质教育中国防教育的意义,内容包括当今素质教育的含义和意义,国家对素质教育的定义。1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国防教育即国家安全防卫教育,其核心是爱国主义,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通过国防教育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