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恒”概念,6岁起步

这是发生在心理学家皮亚杰家中的一幕:

花园里,7岁的哥哥和5岁的妹妹正在全神贯注地玩泥巴。他们的身边放着一小瓶水,一张塑料纸上放满了他们搓好的泥球。沾满泥巴的两双小手仍在忙碌不停地抓泥土、倒水、搓泥。

兄妹俩玩得正起劲,突然,妹妹哭喊起来:“你还我的水晶球,你还我的水晶球!”在一边观察的皮亚杰走上前去,询问妹妹发生了什么事。妹妹指着地上说:“哥哥偷走了我的水晶球。”原来,有几只泥球被哥哥压成扁扁的薄饼状,还有几只泥球被搓成了椭圆形、长条形。皮亚杰把目光转向了哥哥,哥哥站起身来,摊开沾满泥巴的小手,“爸爸,你看,我没有偷她的水晶球,我只是想改变一下它们的形状。”皮亚杰点点头,和蔼地拍着两兄妹的肩,说:“你们去洗洗手,爸爸给你们看一些神奇的东西。”

兄妹之间的这段小插曲,启发了皮亚杰对于6岁这个年龄段孩子思维发展特点的思考。

回到屋里,皮亚杰拿出两个形状相同的玻璃杯,杯子里各盛着半杯果汁,他问孩子们两个杯子里的果汁是否一样多。兄妹俩仔细看了一会儿,说:“是一样多的”。接着,皮亚杰又取出了一只高而窄的玻璃杯,当着兄妹俩的面,把一个玻璃杯中的果汁倒入这只“瘦高个”玻璃杯中,杯里的液面迅速升高到接近杯口的位置。妹妹在一边欣喜地拍着手叫:“果汁变多了!果汁变多了!”而哥哥则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悄悄地对皮亚杰说:“爸爸,这两杯的果汁还是一样多。”皮亚杰微笑着点了点头。

在家里进行了这样一个小小的实验后,皮亚杰认识到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在思维的发展上已经出现了质的不同:儿子的思维中已经形成了“守恒”的概念。

为了进一步验证,他对幼儿园不同年龄组的孩子进行了长度、数量、面积、重量守恒的实验研究。

长度守恒的实验:

给四五岁的孩子展示两根长度相等的小棍。排齐了放在桌上,孩子们认为它们是等长的;当研究者将其中一小棍往前稍微挪动一下后,孩子们就认为它长了;如果再次把小棍摆齐了,他们又认为两根小棍是一样长的。

有趣的是,孩子们对他们这种前后矛盾的回答丝毫没有察觉,甚至当研究者向他们指出矛盾时,他们依然无动于衷。

可是,六七岁的孩子就完全不同了,不管研究者怎样变换小棍的摆法,他们都能正确地说出两根小棍的长度是相等的。

可见,四五岁的孩子还没有形成“当棍子被移动时长度不变”的这种长度守恒概念。同样,他们在数量、重量、体积、面积等方面也没有形成守恒。

重量守恒:

准备8块重量完全相等的橡皮泥。用其中3块橡皮泥做成3块同样大小的圆饼,让孩子们比较3块饼是否一样大小?是否一样重?当孩子确认同样重以后,将第3块饼搓成一个球(也可让孩子自己搓),然后问:“这个球和另外那块圆饼一样重吗?”等孩子回答后,还可以把另一个圆饼搓成长条,再问:“这根油条和圆饼一样重吗?”

从这个实验看,4~5岁的孩子很少有重量守恒的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逐渐认识到扁形、球形、条形等尽管外形不同,但重量是相等的。

数量守恒的实验:

皮亚杰准备了20颗同样的钮扣,他取出其中10个排成一排,让孩子将另外10颗钮扣一个对一个地摆成另一排(***1)。当孩子确认了两排钮扣数目相同时,皮亚杰将他排的钮扣分成4个和6个(***2),再次问孩子“这两排钮扣是否一样多”时,四五岁的孩子回答不是,他们认为皮亚杰排的钮扣数量变多了。当皮亚杰把他排的钮扣收拢一些(***3),孩子们又认为他排的钮扣数目减少了。同样,他们对自己前后回答的矛盾并未察觉。

皮亚杰发现,儿童关于数量守恒有3个发展阶段:5岁以下,认为摆出的东西只要一样长,其数目就相等;5岁半至6岁,认为两排东西部是一个对着一个,它们的数目就是相等的,如果分散开排,就会表现出犹豫不决,总之会受到外形的迷惑;6岁半至7岁时,才能坚持他们的信念,不受物品安排方式的影响。

面积守恒的实验:

实验者准备几张一样大小的小卡片和4张一样大小的白纸。让孩子把几张卡片叠在一起,比较大小。如果他们认可一样大小,实验者就把其中2张白纸并排放好后提问:“看好,我现在各放一张小卡片在上面,白纸空出部分大小相同吗?”四五岁的孩子都能回答“是一样大小的”。然后,实验者另取两张白纸,每张白纸上逐次放上相同数量的卡片。一张白纸上的卡片是散放的(***4),另一张则是紧凑在一起的(***5),每放一次就提问:“现在露出的部分一样多吗?”一般来说,孩子开始时大多说两张白纸上露出部分相等,随着卡片的增多逐渐回答不相等。

根据回答从相等到不相等的转折点,可以衡量孩子对面积概念的守恒水平。据研究,孩子直到八九岁才能形成面积守恒的概念。

思维差异:四五岁与六七岁

四五岁的孩子与六七岁的孩子在思维上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呢?

皮亚杰认为,六七岁的孩子已经能够形成某些守恒概念,例如:他们能够了解到,高而窄的杯子中的果汁再倒回到原来的杯中,仍然是与原来一样多的果汁,果汁的量并没有因为容器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与此相反,四五岁的孩子往往是在一段时间内只注意某一事件的一个特点,例如只注意一杯水的高度而不注意其宽度,即只考虑事物的一个维度。

真正形成守恒概念一般在7~11岁,这是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基础。

有人进行了4年的追踪研究,发现了孩子掌握各种守恒的顺序:

数量守恒(6~7岁)长度守恒(7~8岁)面积和重量守恒(9~10岁)体积的守恒(12岁)

启示:

根据实验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出现各类守恒概念的平均年龄。作为父母,不妨利用家里的实物给孩子创设一些这样的实验情景,让孩子们经过反复练习,通过自身的操作进行思考,逐步摆脱外在知觉的直接影响,获得各类守恒的概念,也让孩子的思维得到一些“操练”。

“守恒”概念,6岁起步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守恒”概念,6岁起步

学习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内容包括和而不同美美与共谁说的,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日语。关键词:儒家;和而不同;巴哈伊;人类一家;和谐

学习

萧红的《呼兰河传》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萧红的《呼兰河传》,内容包括萧红的呼兰河传全文阅读,萧红呼兰河传原著全文。《呼兰河传》

学习

氮气到底能不能支持燃烧

阅读(66)

本文为您介绍氮气到底能不能支持燃烧,内容包括为什么氮气可以支持燃烧,氮气它支持燃烧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6页在介绍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组成后发现:空气的组成为氮气和氧

学习

金融全球化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全球化,内容包括金融全球化的意思,金融全球化通俗易懂。论文摘要国际金融法值根于国际经济生活并对其进行灵敏的回应。晚近国际经济生活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金融全球化。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金融法迅速发展,表现出一系列

学习

谈艺术设计中的设计文化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谈艺术设计中的设计文化,内容包括城市文化艺术设计,请你谈谈艺术设计的发展。设计艺术随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进步而不断发展。设计是文化的载体,它以其独特的物质表现形式――设计作品,承载文化观念,传播文化信息。设计与文化又

学习

山西面食――南炒面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山西面食――南炒面,内容包括山西孝义炒面正宗做法,山西面食谜语。【制法】1.将面粉倒在盆里,加入精盐和食碱拌匀,徐徐加水打成穗子后,和成面团,然后手上蘸水扎面成光滑的软面团,盖上湿布饧约10分钟。

学习

常见均值函数解析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常见均值函数解析,内容包括概率函数均值计算公式,均值不等式和对勾函数。摘要本文通详细介绍了EXCEl系统中常见均值函数的使用方面,涉及函数Average、GEOMEAN、HARMEAN、AVEDEV、AVERAGEA、TRIMMEAN等。笔者对这些函数进行

学习

千古第一叹:《候人歌》

阅读(18)

《吕氏春秋》载:“禹行水,窃见涂山之女,禹末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诗中实词两字,语气词两字。仅有四个字的这首《候人歌》,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首爱情诗,是痴情女子的千古

学习

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探析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探析,内容包括浅析消费者购买行为,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伸缩性。摘要: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在近几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计划购买率减少而非计划购买上升。本文针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进行分析,以便针对

学习

语言测试与反拨效应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语言测试与反拨效应,内容包括反拨效应是什么,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研究。摘要:本文以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理论为基础,讨论了高考英语对高中阶段英语教学正面的反拨效应。高考作为国家重要的选拔人才的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无疑

学习

钟祥方言研究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钟祥方言研究,内容包括钟祥方言研究,钟祥石牌方言简介。摘要:在钟祥方言里,有很多词能体现钟祥方言的特色,同时也是构词不可少的成分。本文通过对“哒”和“子”的分析,研究了钟祥方言殊词汇的用法。

学习

诗文化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诗文化,内容包括诗文化,诗文化散文。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