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天浴》是旅美作家严歌苓的一篇短篇小说,深受国内外读者的喜爱。整篇小说的主题、人物以及意象是对西方神话原型的“置换”或“移用”,深刻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中畸形社会中人性的变异,唤醒了人们心中的“集体无意识”,也使《天浴》的感染力经久不衰。
【关键词】严歌苓;《天浴》;原型批评
原型是指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作者在创作是会受到潜在的集体无意识的影像,而读者在阅读时,人类共有的集体无意识会被激发,从而产生共鸣。诺思罗普・弗莱(Northrop Frye)在解释文学创作规律时进一步指出,文学发展的规律性线索就是原型的“置换变形”(displacement)。他认为传奇文学是神话的直接变形:神被置换成了人;现实主义是传奇文学向写实方向的进一步置换。因此,许多千变万化的作品都可以通过某些基本的原型联系起来,这也是为什么在时间和空间上彼此隔绝、相对***发展的文化中会产生许多十分类似的神话故事、文学形象和主题类型的原因。
美国著名华人女作家严歌苓的《天浴》书写了在中国这个特定时代下,女知识青年文秀从纯真到堕落、死后浴水重生的悲剧故事。小说获得1996年台湾“全国学生文学奖”短篇小说一等奖,英译版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最佳实验小说奖”,其同名电影虽因其敏感性未在大陆公映却在港台、国外屡获大奖。让笔者疑惑的是:该小说是以特定的历史时代――为背景的,具有十分强烈的民族特色,但却被西方普遍接受、欣赏。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西方读者也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呢?本文采用原型批评理论破译了《天浴》中的原型密码:小说主题是圣经故事中耶稣死而复生主题的置换,文秀是夏娃原型的置换,老金是耶稣原型的置换,其中很多的意象如水、苹果等都能在神话或圣经中找到原型。
一、主题原型――死而复生
弗莱认为,文学起源于神话,神话中包蕴着后代文学发展的一切形式与主题。根据圣经故事,耶稣被钉上十字架后,第三日复活,从此得到永生。耶稣死而复生的故事广为流传,逐渐地,“复生”这一概念被反复应用到文学作品当中,比喻灵魂的重生,精神的升华。《天浴》讲述了一名叫文秀的成都女孩,在“上山下乡”的年代,来到荒凉的康藏草原牧区,与一名被了的男子老金住在同一顶帐篷内。一名供销社员利用文秀想回城的心理轻而易举骗取了她的,甚至恶毒地将她出卖给了其他场站干部,为了实现回城的愿望,别无他法的文秀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出卖自己的肉体,然后直到怀孕了也没有达成愿望,无力保护文秀的老金想为她讨回公道却也是徒劳,最后射杀了文秀后自杀,俩人共葬与天浴中。通过对死而复生的主题的再现,严歌苓极大增强了这部作品的戏剧张力,体现了女主人公超越生死,凌越苦难的精神,表达了人类最深处的希冀与渴望,是对有限生命的超越,是对生命之道周而复始的生动体现。
二、人物原型
文秀是圣经里人类堕落故事中夏娃的置换移用。创世纪第一章,在伊甸园里上帝创造了夏娃使她成为亚当的妻子。起初,夏娃天真烂漫,与亚当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后来,夏娃受到蛇的引诱,偷食了智慧树上的苹果(禁果),被上帝赶出了伊甸园。初到草原的文秀,纯真可爱,仍然保持着花季少女的骄矜,她爱美、爱干净、爱自己,生活在极度缺水的荒漠中,还每天把饮用水省下来梳洗。在物资极度匮乏回城愿望极其强烈的情况下,供销社员用个苹果便了她,让她一步步走向了堕落的深渊,被放逐于纯洁欢乐的伊甸园之外。人类欲望的放逐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在无数的权色交易之间,文秀渐渐丧失了她的纯真烂漫,饱受折磨却没能如愿回城。但是在弥留之际,她在天浴中洗净铅华、重获新生。如同夏娃,她因单纯与无知受到诱惑后,开始了放逐与堕落,同时也受到了惩罚,但不同于的是,文秀是时代的牺牲品,是这个人性异化的时代剥夺了文秀追求美好生活的正当权利,剥夺了她的自尊与羞耻心,她被迫走上这条耻辱的抗争之路,但她最终没有泯灭对生命的留恋与对美的追求,肉体虽泯灭,灵魂却得到了永生。文秀所经历的浩劫岁月赋予了她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对夏娃原型的超越。
在西方所有的神话原型群落中,最有影响的是耶稣原型。耶稣基督是受难的形象,为了替全世界的人们赎罪而将自己送上了十字架,三日后死而复生得到永生。老金算不上救苦救难耶稣,他甚至都不是一个完整的男人,但在这个人性缺失的时代,却只有这个不完整的男人试***保护文秀、拯救文秀。他总是不远千里想尽办法为文秀找来洗净身体的水,帮助了文秀保持身体与心灵的洁净,甚至为了为她讨回公道舍命相拼。最后他无奈地亲手结束了文秀悲惨的一生,更以死相随,共葬于皑皑白雪的天浴中,最后那一刻,他“感到自己是齐全的”。老金正是基督的原型,诠释了基督精神,使文秀与他自己均告别了不纯洁不完整的身体,完成了对文秀对自己最终的救赎。
三、意象原型
《天浴》中多次出现苹果这个意象,是禁果的原型置换。亚当和夏娃因为偷吃了禁果(苹果)而被逐出伊甸园,到了荒芜贫瘠的土地生活。“苹果”是“禁果”,对它的觊觎是人类苦难的开端。接受了供销社员(撒旦)的苹果开始,文秀便走上堕落与苦难之路。在西方洪水神话中,上帝认为人类堕落了,用一场大洪水来荡涤整个世界,经过洪水的洗礼,世界重得洁净,人类洗去铅华与罪恶,重新繁衍生息,所以水象征着纯净、悔改和新生。而水是《天浴》中最重要的意象并贯穿了整个小说:当文秀还是明净纯真的少女时,有用充足的水来洗净身体,即使她堕落了,她的内心仍是渴望水渴望纯洁的,而老金(基督)一直是文秀洁净身体洗清原罪的水的来源,洗浴对于文秀来说是一种仪式,净化了她的身体和她的灵魂。在那个特殊而病态的时代,人性的恶被发挥到了极致,侮辱文秀的衣冠禽兽们,对文秀毫无怜悯之心的护士们都失去了人性,人性美好已经彻底泯灭。如此罪恶的世界正如洪水来袭前世界,而老金为文秀准备的天浴就是那场大洪水,结束了文秀的生命,却也洗掉了她的原罪。水可以生生不息、永久循环,作者利用水的原型充分呼应了死而后生的主题,使读者感受到作品中生命的生生不息;更照应了文秀与夏娃,老金与耶稣的人物原型置换,浑然天成。
用原型批评来解读《天浴》,揭露了人性的丑恶与美好,虽然存在着文化的差异,通过再现原型,严歌苓超越了个体文化的局限,穿越了种族、历史、文化的层面,表达了人类对生命和美好不断追求的最终希冀,书写了整个人类的共同经历,唤起了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天浴》能受到西方读者的喜爱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就是伟大作品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荣格.集体无意识的原型[A].荣格文集[C].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
[2]J.G.弗雷泽.金枝[M].徐育新,等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
[3]Jung, C. G. On the Relation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A]. In Adams Hazard(ed.). Critical Theory Since Plato[C]. USA: Harcourt Bracec Jovanovich Inc., 1971.
[4]严歌苓.天浴[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5.
[5]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M].西安:陕西师大出版社,1987.
[6]庄园.女作家严歌苓研究[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严歌苓《天浴》的原型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