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研究10篇

网络教育研究篇1

1体育网络教学概念

体育教学是指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基本途径。它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通过运用适当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基本的运动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终身体育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21]网络教学是利用已经普及的电脑和宽带网络等硬件环境,依托专业的网络现场教学平台,实现异地、同时、实时、互动教学和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是“实地现场教学”模式的强有力的补充,是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总体趋势和目标。体育网络教学综合了体育教学与网络教学概念的共性部分,是把网络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的教学过程。

2体育网络教学研究现状

体育网络教学就其对象而言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范围内的学生;另外一类是校外的体育消费者,后者是带有电子商务服务[8]至2014年11月20日为止,中国知网搜索(采用模糊搜索)到关于“体育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研究只有324篇。“体育电子教材”的研究39篇而“体育网络教材”147篇“体育网络教学”就有1790条,“体育远程教学”就有155条。“翻转课堂”和“体育”的有6条。就其研究的点来看,学者们研究的学校的体育网络教学焦点在两个点上;一是实施教学的技术上;二是教学上。其中最基础的而且研究难度最大的是网络平台的构建,属于技术层面,而研究教学方面的文献比较丰富,从体育网络教学的优缺点,组织方式,教材及课程评价方式都有较深的研究成果。

2.1研究的共同点

网络教学使体育教学上有关的器材、体育的场地、教学课时以及师资不足等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补充,在体育资源上实现了共享的目标[10]通过体育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学生可以在教学资源库中自主学习和个性化选择内容和进度,这就使他们突破了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教学。[11]周珂指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及时沟通,有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学班为单位,在学生数量上有一定限制,而且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也受到限制,因为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毕竟是一对多,所以不可能面面俱到。然而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交流的可能。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技术支持,可以让学生和教师实现远程通信。[12]对于周珂老师提出体育网络教育能够及时沟通,有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的观点,本人有不同的看法。通过即时通讯工具能够在网络课堂上畅所欲言,但是网络传输根本上没有解决到网络延迟的问题。教师通过网络教学,教学的对象依然是一对多,设想在实时教学模式下,教师负责教学,那么通过即时通讯工具进行交流会直接影响教学,这时很有可能出现教学分工。

2.2研究的不同点

体育网络教学在高校开展较中小学要好,但是学界对于高校里体育网络教学也存在较多的问题持一致观点。如对于教师的研究,体育网络远程教育对教师和学习者的信息素养提出较高要求[9]教学须更新观念,树立构建网络化学习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的新观念。周珂在《浅析高校体育教学中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推广》指出高校体育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贫乏,质量不高,体育教师欠缺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理念和技能等问题。丁新(华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副院长,IT经理人商业周刊)表示网络教育关键不是技术和资金,制约网络教育发展的是人才。对体育网络教育研究不足等。对于教学平台的研究,高校需要个性化服务,教学平台功能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教材的研究,目前高校课程资源相对较少。

2.3体育网络教学的应用

体育网络教学应用于网球,舞蹈等项目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应用的范围集中在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据刘殿国的研究是把网球的理论课程利用网络手段进行教学。根据调查显示,全国有72.36%的高校已具备多媒体教学的硬件设施,有43.75%的高校具备网络辅助教学的硬件条件。[21]根据对一些老师的调查显示,教师们普遍认为,校领导不够重视、多媒体应用教学实际教学情况效果不明显以及硬设备数量不足也是制约高校体育课网络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3结语与建议

网络教育研究篇2

[关键词]网络教育;生态危机;生态管理

随着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网络教育成为一种全新教育方式。网络教育给人们的学习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出现了各种危机,影响其健康发展。在系统分析危机的基础上,从生态角度探讨如何加强管理,可以有效地促进网络教育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管理视角下的网络教育

近年来,网络教育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教育用户规模为6720万人,同比增长13.8%。其中,高等学历***教育占比为50%,职业***教育为21.1%,***语言培训为18.7%,中小学***教育为7.4%,学前***教育为0.2%,其余为企业E-Learning等***教育。分析2008年以来的市场走势,尽管高等学历***教育逐年略有下降,但职业***教育和***语言培训保持平稳增长。随着互联网普及、用户使用习惯的形成、企业的市场推广等原因,预测未来几年***教育用户规模将保持15%以上的速度继续增长,到2017年预计达到1.2亿人。从生态管理的角度分析,作为社会子系统的网络教育所依赖的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必然受到自然和社会等环境的影响。网络教育需要有机融入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在整个社会生态系统中寻找、调节,不断发展壮大。其发展目标是,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对社会公众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影响和作用不断扩大,实现生态化可持续发展。

二、网络教育生态危机分析

网络教育是在虚拟环境中的教育活动,由于人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缺乏生态文明意识,导致网络教育危机凸显。从网络教育生态系统的主体、客体和生存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主要存在的危机情况如下。

1.网络教育主体危机。网络教育是“一个以人为主体而形成的人工生态系统”,人是网络教育生态主体。由于主体行为不规范,在网络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关于“人”的生态问题。(1)网络教育主体情感缺失危机。在网络教育环境里,学习共同体成员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分离,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个性魅力,感受不到他们丰富的肢体语言,没有彼此情感的交融,导致缺乏集体归属感和凝聚力,致使网络教育中的学习个体间联系脆弱、整个环境缺乏生机。(2)网络教育主体自控能力欠缺危机。由于网络教育环境具有开放性,使得老师和学生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在实际的网络教育过程中,主体的自主性向自由性发展,出现了环境秩序的混乱,影响了网络教育生态的良性发展。例如,学生没有学习任务,经常会出现***时间中娱乐成了主题,学习成了“副业”,处于完全自由状态。(3)网络伦理道德缺失危机。在网络空间里,人的网上身份和角色的多样性,使得原本在现实社会中行之有效的规范失去了原有的约束力。网络学习者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受到网络外界环境中各种恶意、等不良信息的亵渎,原有的伦理道德教育受到严重挑战。

2.网络教育客体危机。网络教育生态客体是教育信息资源。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当前网络教育客体也出现一些问题。(1)教育信息资源分布严重失衡。由于经济及科技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信息资源的分布,因而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导致了教育信息资源分布失衡,我国东部地区信息分布高于西部地区。信息资源分布失衡的状况,直接决定了网络学习者学习资源的不平等。(2)教育信息资源时效性与适用性危机。最主要的表现是信息资源陈旧,更新缓慢,冗余资源过多。由于网络教育资源的易传递和时效性强等特点,使用者在查询所需信息资源时,经常会发现大多信息已经过时,失去了使用价值。(3)教育信息资源质量危机。随着网络信息的爆发性增长,互联网络上充斥着大量无用、无序的信息资源,造成了知识信息的污染,网络教育资源的优劣无法得到保证,直接影响了网络教育学习效率。

3.网络教育环境危机。网络教育环境是与网络学习活动相关的、影响网络学习开展的各种条件的总和。网络教育的生存环境十分复杂,存在着各种威胁或者潜在威胁。(1)信息网络安全危机。网络教育系统同样面临着病毒、黑客攻击等网络安全问题。网络教育中有很多未成年人,一旦遭遇网络犯罪的侵害,就会造成财产损失、身心伤害,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危害其健康成长。(2)网络教育系统评价与反馈机制缺乏危机。目前网络教育的学习评价以客观性测验居多,评价主体单一,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关注甚少,缺失学习历程记录、学习进度分析、学习信息统计等评价方式,无法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学习绩效,也难以对学习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使网络教育的学习质量大打折扣。(3)网络法律法规缺失危机。在网络教育生态系统中,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以规范和约束网络教育共同体的行为,实现网络教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但是,面对网络教育生态系统中各种层出不穷的问题,法律法规严重缺失和滞后。

三、网络教育生态危机的危害

网络教育生态危机的存在会导致网络教育系统的退化、停止乃至崩溃。因此,我们要不断认识生态危机可能导致的破坏性后果,从而实施积极的调控,维持其健康、持续地发展。

1.打破系统稳定,影响网络教育社会功能的实现。网络教育生态危机容易导致网络教育信息服务的中断或失去控制,系统稳定的破坏不利于人类对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开发。因此,网络教育生态危机,造成网络教育资源的浪费,影响网络教育社会功能的实现。2.产生信息疾病,影响网络教育健康发展。信息疾病是网络生态危机的表现,如信息垃圾、信息鸿沟、信息侵权等。作为网络生态系统之一,网络教育生态系统或因网络系统的干预,或因自身的失衡,会不可避免地患上信息疾病。信息疾病会影响网络教育的健康运行,进一步加剧生态的失衡。3.阻碍系统交流,影响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网络教育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它意味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走向和水平。网络教育生态危机,会阻碍网络教育系统内外物质、能量、信息、价值有效交流,社会对网络教育信息服务的需求难以及时得到满足,先进的信息技术在网络教育生态系统中得不到充分应用,社会***策和社会管理在网络教育生态系统得不到有效实施。总之,网络教育难以跟上社会的发展,教育信息化也便难以实现有序和持续地发展。四、网络教育生态管理思考1.培养网络教育主体生态意识。在网络教育环境中,要引导自我管理。在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尊重学习规律,约束个人行为,实现网络教育主体与网络教育环境共生、共发展。一方面,在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同时,通过树立道德规范,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其自我管理。另一方面,教师作为管理者,应该从自我做起,制定教师规范,加强对自身的管理,积极发挥主导作用,维护网络教育健康环境。

2.搭建网络学习成员间情感交流平台。着力在网络教育共同体成员之间搭建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切实有效地加强情感交流,应对情感交流缺失现象。首先,网络教育机构和开发者,在设计和提供网络教育内容时,要将情感交流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其次,教师要在网络教育中担当起教书育人的责任,通过视频通话等多种形式,及时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和人文关怀。再次,学生作为学习共同体成员,要积极参加各种网络交流群体,坚持线下的真实姿态,塑造自己健康的网上情感个体角色,在情感交流中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3.加强网络教育资源生态化建设。网络教育资源不是静止不动、一成不变的,而是呈现出多样性、再生性和演化性等生命性特征,是一种过程的、发展的和自组织的整体。在与其他生态因子的交互中,学习资源内容不断更新和重组。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要进行动态设计,形成“前期准备”“动态生成”和“后期完善”的生态模式。

4.采用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网络教育学习主体在知识经验、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初始能力、学习困难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差异,因而网络课程应采用多元化的学习评价体系。针对不同的问题情境和学习任务,可通过测试、问题积分、会话、自我反思等途径,实现对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结果等作出评价。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构建多元共生的虚拟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有所进步,实现个性化学习,促进和谐全面发展。

5.净化网络教育环境。网络安全隐患,必将危及到网络教育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网络监管部门要在充分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及时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规。对网络安全进行有效监管,对个人在网络中的行为进行规范,维护和谐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肖月宁,马秀锋.网络课程的学习评价及实现方式[J].开放教育研究,2004,(3).

网络教育研究篇3

1 网络教育的构成

网络教育是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远程学习的重要手段。根据网上教学的特点和人才培育的需要,网络教育课程由以下几个系统构成:

(1)教学内容系统:包括课程简介、目标说明、教学计划、知识点、典型实例、多媒体素材等。

(2)虚拟实验系统:包括实验情景、交互操作、结果呈现、数据分析等。

(3)学生档案系统:包括学生密码、个人账号、个人特征资料、其他相关资料等。

(4)诊断评价系统:包括形成性练习、达标测验、阅卷批改、成绩显示、结果分析等。

(5)学习导航系统:包括内容检索、路径指引等。

(6)学习工具系统:包括字典、词典、资料库、电子笔记本等。

(7)协商交流系统:包括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牌、聊天室、讨论室、教师信箱、问答天地、疑难解答等。

(8)开放的教学环境系统:包括相关内容、参考文献、资源、***的提供等。

2 网络教育课程设计原则

网络教育课程的开发是在科学、系统、规范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应该遵守以下一些原则:

(1) 个性化

网络课程在设计时要突破简单的演示型教学模式,体现知识的建构过程。重视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体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检索方式,提供学习必须的工具软件(如计算器、***字典、电子记事本等),实现学习过程的自动记录功能等。

(2) 协作化

协作学习有利于高级认知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网络为网络课程的协作学习提供了环境平台,因此要发挥这一优势,为网络课程学习提供协作学习和协同工作的工具。

(3) 多媒体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Internet和Intranet向高宽带、高网速发展,使网络教育的多媒体传输成为可能。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根据需要提供***文声像并茂的教学内容。

(4) 动态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老化的周期日益缩短。网络教学的动态更新特点使得课程内容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此,在设计网络教育时要遵循动态化设计原则,随时扩充新的知识内容,保证学科内容的先进性。

(5) 交互性

对于教学媒体来说,交互性的教育在于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网络教育中师生间必要的沟通交流显得尤为必要。网络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此,在设计网络课程时,应该开辟出常见问答库、教师信箱和集中答疑等模块,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

(6) 共享性

网络教育最大的优势在于资源共享。为此,在设计网络课程时要体现共享性的设计原则。对于重要知识点的学习,通过链接、提供***资源等多种方式引入丰富的动态学习资源,提高网络课程结构的开放性,体现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

3网络课程开发的一般步骤

网络课程开发的一般步骤如***1所示。它由四个步骤组成:第一阶段为教学设计阶段,包括分析和设计两个子过程。第二阶段为开发阶段。第三阶段为评价阶段。第四阶段为阶段。无论哪一种形式的课程开发模式,实质都是系统方法的具体应用,所以它们的框架大同小异,只是在具体设计过程、实际操作步骤中所体现出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不同而已。

540)this.width=540" vspace=5>

***1 网络课程开发步聚

540)this.width=540" vspace=5>

***2 网络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网络教育研究篇4

大概始于上帝,始于圣经,到古人“结绳记事”,再到孩子安静好奇地聆听故事,人们似乎天性就痴迷于叙事。人类叙事形式多样,结绳刻画、文字记载、说书评书、电影舞台再现,到今天的网络博客和微信,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都可以见到叙事的踪影。叙事进入教育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加拿大学者Clandinin与Connelly(2003)在教育叙事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国内最先开始是在丁钢教授的推介践行下,引发了一场教育教学的叙事研究热潮(钱晓霞、陈明瑶,2014)[3]。那到底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呢?傅敏、田慧生(2008)指出,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通过描述个体教育生活,搜集和讲述个体教育故事,在解构和重构教育叙事材料过程中对个体行为和经验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4]。换言之,就是指教育研究者们借助叙事这一研究方法,对自身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教学改进的反思过程,属于行动研究的范畴。研究者(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虽然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和定义,学者们持各家之言,无法统一界定。但是“自主”意识都是被教育研究者们所基本认同的一个核心因素。例如“自我概念”(丁桂红,2012)[5],“以自己为资源”(孙炬,2009)[6],这些名词充分体现了强烈的自我发展要求和意识,研究者们逐渐意识到个人自主意识才是真正促进教师职业成长和发展的内因与持久动力。于是学者和教师们开始关注利用叙事的方式记录和研究自己在教学、科研过程中的个人经验,通过描述个体教育生活搜集和讲述个人的教育故事,从而通过自己成长的轨迹,发现不足,改善自我,实现专业发展的长远目标。从表象来看,教育叙事研究就是教育借用了叙事的方法进行教学、科研方面的研究。从本质来看,它聚焦于个体日常教育生活中的某一现象,包括教学科研现象之中个体的一系列教育生活故事所包含的基本结构性经验,对个体的行为和经验建构进行解释性理解。由于其生动形象且容易上手,讲教育教学故事、做教育叙事研究已成为我国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二、网络教育叙事与高校青年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一)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戴炜栋、王雪梅(2011)提出,现代信息化环境赋予了外语教师专业发展新的内涵,包括教师信息与通信素养、网络元评价能力以及网络教育叙事研究能力[7]。从宏观来看,教师信息与通信素养(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ICT)和媒介素养已经成为了新内涵和高要求。就微观而言,网络教育叙事研究能力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挑战。随着微博、微信、微课、慕课(MOOC)等网络新名词的出现,学习者似乎不用中规中矩地坐在教室就可以听课,可以获得知识,于是学习习惯趋于碎片化、泛在化,随时随地拿起手机、平板等便携上网设备,短暂的时间内就能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文秋芳教授称这种泛在化的学习方式为4A学习(Anyone,Any-time,Anywhere,Anydevice)。在颠覆传统的学习模式变革之下,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更应该借助网络,利用叙事研究方法,通过描述和记录个体教育生活,搜集和讲述教育故事,在解构和重构教育叙事材料过程中对个体行为和经验进行分析和解释,以超脱故事本身,获得隐含在故事中的教育规律和价值,最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二)可行性和优势

首先,高校青年外语教师相对年轻,因专业特点经常接受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熏陶,多有出国接受教育或进修的经历,因此网络媒介素养较高,网络媒体使用频繁,多媒体操作能力强,更易于借用网络媒介帮助教学和科研,这是他们的自身优势,也为他们进修网络叙事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无线wifi等的快速普及,使得网络教育叙事较之传统的教育叙事有其独特的优势。传统的教育叙事研究往往是教师通过纸和笔记录下有关的校园生活和教育教学事件及其反思,花费时间较长,易受时空限制,局限在个人经验中难以共享和互评,且随着量的增多,难以管理和查阅。而高校外语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量已非常繁重,尤其是大学英语教师,普遍反映每周平均课时可达16节,忙碌的工作生活往往会让他们疲于奔命,很难有时间静下来专门撰写教育故事,等到终于抽出空来,留在脑海中的教学问题和冲突细节又寻不到踪迹,而有了网络,教师则可以摆脱时空限制,及时记录(或录制)现场文本,即时,即时更新,具有强大的云存储功能,可以时间为轴自动归档,便于查阅,更容易交流和分享,相互促进。

(三)提倡基于微视频的网络教育叙事研究

目前,网络教育叙事研究主要通过文字方式进行记录。张仙、黎加厚(2004)总结了基于网络博客教育叙事的特点:开放型、共享型、动态型、发展型、展示型[8]。笔者认为,教师研究者们可以借助影音方式来记录,通过微视频等方式直接录制现场“文本”。在高像素手机等便捷设备普及之下,微视频相比文字记录而言,更加快捷、直观、真实且生动地反映当时当地的教学细节、思维变化等过程。学术界对叙事当中的教育故事虚实问题有过很多讨论,例如刘良华(2007)认为,叙事研究并不拒绝虚构的叙事,也没有必要否认虚构的叙事[9]。而鲍道宏(2007)则强调教育叙事研究不宜虚构教育之事[10]。笔者以为,文学叙事适用的虚构手法不能否认教育叙事研究“求真”的态度,所以视频录制的方式避免了叙述者在文字符号转码过程中偏离了研究对象的第一本意,主观歪曲也好,客观误解也罢,都不同程度地造成一定的“失真”,而视频录制则尽最大可能避免这种不必要的“失真”。因此,微视频应该作为一种更为有效的网络教育叙事手段被研究者们广泛使用。好莱坞生化大片里经常有这样一幕:一位生物学家用视频录制自己试验进程,汇报试验数据、重大调整、研究突破等,这个过程就是客观、理性的记录和分析,以备后续跟踪研究。只是在网络教育叙事研究环境中,镜头里的叙事者不是生物学家,而是描述教育故事、试***掌握教育价值和规律的教师科研者,研究对象不是某种新型药物对大猩猩智力提升的影响,而是通过对教育问题和冲突的描述、分析和解释,得出对教师教学、科研、学生学习成果的促进效果。视频录制的客观性、真实性、科学性对一门系统且严谨的科学研究而言,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四)有助于构建生态化的教学研究网络环境

教师叙事研究对象可以是教师自己本人,也可以是其他教师,还可以是你的学生。例如某教师对一位年轻教师或者教学经验丰富老教师教学行为的叙事研究,抑或是对某一种类型学生学习特点的叙事研究,抑或是针对新入职青年教师在科研意识觉醒、科研理论和方法掌握、科研成长和进步质变过程的研究。简言之,一切与教师教育、教学、科研、专业成长有关的故事、反思、评价都可以作为网络教育叙事研究的内容。而教师、学生、同行、教与学、教学与科研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元、复杂的共同体。教师、学生、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建立网络教育叙事平台,试***构建一个和谐的网络授课、信息共享、经验交流、网络叙事教学反思、师生互评、同行互评与指导的生态网络环境。包括教学科研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教学科研专业领域创新平台、教学科研专业成长交流平台。

(五)局限性

首先,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教育理论储备不足。高校青年教师立足于高等学校教育环境中,而高等教育学也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不同于普通教育学,研究方法和范式还需要教育学者们的不断探索,高校青年外语教师更要注意弥补高等教育学理论基础,用于指导教学和科研实践。其次,高校青年外语教师应系统学习教育叙事研究理论。从发现教学问题、检索前人教学研究成果、设计研究方案、执行和调整方案、收集分析数据到撰写叙事研究报告,这是一个教师本人亲身参与的完整过程。虽然叙事研究注重个人经验和参与,但绝不等于日常教学活动的流水账,需要系统严谨的理论指导。苗洪霞、徐瑞(2007)指出,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厚重的,研究视野是宽阔的。后现代哲学、现象学、解释学、文学叙事理论、现代知识论、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理论为叙事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11]。近年来,高校教师招聘往往注重高学历,而忽略了教育教学和科研理论方面的储备,青年外语教师往往学历较高,语言专业知识基础牢固,但是教育教学科研理论不足,需要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主动培养和加强教育叙事研究方面的理论素养和指导。例如补充年代学方法和理论,因为叙事的基本因素就是以时间为线索追踪丰满的教育故事,这必然涉及年代学的分析方法和思路。又如学习多种叙事结构,掌握如何对原始故事(现场文本)进行编码和转录,使其再现(retell-ing)。关于叙事结构,可以借鉴目前比较权威的基本叙事结构,一种是Creswell(2002)提出的组织故事元素成为问题解决的叙事结构,将故事所包含的基本要素分解为:背景、人物、活动、问题和解答五个方面[12];另一种是Clandinin与Connelly(2003)提出的三维空间叙事结构:相互作用、连续性和情境[2]。限于篇幅,笔者不在此赘述。另外,要特别注意教育叙事和教育叙事研究的区别。既是研究,就要体现其科学性。目前教育叙事研究的困境在于,教师(研究者们)由于缺乏叙事研究理论指导,容易将叙事流于形式,变成了单纯的记流水账,这不是叙事研究,仅止于叙事而已。教育叙事研究固然离不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讲述,但是在叙事过程中更应该记录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思维变化过程,并对这些过程做出分析、解释和评价,企***找到理论依据,发现教育规律和价值。卜玉华(2003)在纵观西方教育学领域的叙事研究之后指出,“在叙事研究中,研究者必须以对话者、倾听者的身份同时与三种声音(至少)进行交流:叙事者的声音(包括录音带或文本作者的声音)、理论框架(为解释提供概念和思考的工具)以及对解释与阅读的反思性批判(即对材料所作结论的自我评价与反思)”[13],笔者以为这是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要求。所以教育叙事的本质是教师的反思,没有反思、没有总结和评价,即使视频制作再精彩,教育故事描述得再丰满,也很难从根本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结语

网络教育研究篇5

关键词:网络实践共同体;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

近几年,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教师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要。在师范教育中,教师的职前教育也就是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为中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不仅是新媒体、新知识的的大爆炸,新的学习方式以及相应的全新的教育、教学、培训形式使教师面临更大的挑战。在新手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培养过程中,网络技术在教学的应用是重中之重,网络实践共同体是其中一种学习方式。

1网络实践共同体的含义与构建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环境、教育模式、学习模式的影响非常大,教育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革,虚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团体的出现给学习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作为这一特定的历史发展中的一个新型的学习组织,近几年来对其的研究也不断向实践阶段发展并实施,越来越凸显它的优势,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例如广播电视大学的网络学院利用远程教育这种方式,在网络的环境下建立了一个个的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教师通过远程的同步、异步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支持,以此来完成学业。这种模式方便了教师之间以及学习者间的随时交流,信息资源传送便捷。网络实践共同体指的是学生为了解决未来职业实践中的现有问题,增强实践能力,促进就业前“零适应期”,通过网络平台融合了学校与社区教育的***学习型组织,他们有共同的目标、理想和实践,共享学习资源,遵循一定的规则进行交流、协作和解决问题,形成一个集合体。网络实践共同体是一个新领域,是网络环境下的一种新的学习团体,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目前教育领域都在积极的开展构建网络实践共同体,以此来促进共同体的学习和专业领域的成长,对教师之间的教学共享资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问题提出与解答方式都提供了良好的途径。一些地区建立了辅助于教学研究的网络平台,依托该平台也形成了不少的实践共同体。各地也针对自身的情况建立了服务于省、市、区的教研网,为教研活动服务。就国内来看,比较著名的教研平台有天河部落、海盐教研网、深圳南山区的虚拟教研平台、新思考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通过网络实践共同体多了一条途径,同时能够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共享教学与学习资源。实践共同体在学校中应用于构建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实践共同体,教师利用教师实践共同体进行学习,能保证享受一流的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缩小地域差异,实现资源共享,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和学生之间通过网络中的互动栏目、或是通过邮件、QQ、MSN等交流工具相互合作与交流,促进教师个体进行持续的学习反馈和反思,而在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培养中更需要相互学习教师或同学的教学经验,反思教学成果,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构建一个网络学习共同体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并转换为全体成员(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共识,形成一种共同愿望。每个成员在实现个人愿望的同时,也为达到学习共同体的共同愿望而努力。教师和学生应该尊重差异,发展个性,彼此帮助,共同学习,共同参与知识的建构,从而进入高层次的创造性学习,达到共同发展、共同成功的目标。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要协调一切教育教学资源,创设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参与者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并相互支持和帮助解决问题,使参与者获得学习体验和生活感悟。在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培养的学习共同体中,以实践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共同学习研究的基础,一起置身于教学技能问题情境当中,一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践再反思,反思再实践,从而达到获得和提高相应的教学技能,不断发展,对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分析,这样学习更有有效性。

2网络实践共同体促进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

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培养包含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各类师范课程进行教学技能训练,二是教育实习。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不断深入和应用,教育改革也越来越重视网络教育方式的应用,而教育的国际化和资源的共享性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教材多媒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环境虚拟化也使需要教学个性化、改革传统的课堂组织方式、学生学业评价等各方面,所以传统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培养方式也将随之改革,在教学中,新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式、项目式、自主式、参与式、案例式、探究式和合作式等,渐渐地成为了信息时代学校课堂教学方式的主流。网络为协作式的学习、探究式学习提供了交流工具。普遍使用的交流软件如QQ、MSN为参与者的实时交互提供了同步交流的工具,可以方便快捷的传递文件、传送语音、视频。另外有交流软件如BBS、Email等为异步的交流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两者相互结合为学习者开展协作式学习提供了有效、便捷的交流工具,特别是更有效的帮助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网络实践共同体,可以使学习者获得个体***学习时所无法取得的知识,教师收集各类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利用网络公开课、微课的教学实录,实践后的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培养方式由原来的传授变成通过网络实践共同体利用这些网络资源学习、实践和交流的过程。在网络平台上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而且还可以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实践教学技能,同时,利用网络实践共同体快速地将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想法进行交流和沟通,实现开放教学。教师利用平台的软件工具呈现内容,组织活动,创造多种多样的教学环境,布置任务,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利用教学资源可以共同学习、交流共享,开展同步、异步、小组群体的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在交流对话、沟通协调、互助合作中不仅刺激和强化学习者对认知内容的感知与保持程度,而且为学习者如何学习提供方法与平台支持,通过群体智慧来提升个体学会学习与创新思考的能力。师范生的师范技能培训不仅要对已学知识的系统化管理,还在于教学的实践,经验的积累,所以在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下可以共享大家的教学经验,观摩教学。网络实践共同体的建立,为师生、生生之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协作平台,师范生在特有的信息化数字环境中,通过共同体平台上的工具资源和反思活动,撰写教学反思日记、上传经验资料,不断的反思,创造性的形成新的实践性知识,从而内化为师范生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促使他们走上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良性循环,培养良好的教育教学技能,为走上教师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3网络实践共同体在师范生微格教学技能培养中的应用

长期以来,微格教学是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系统训练的一种常用方式,在教师及师范生培养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能利用网络实践共同体和微格教学这两者结合起来能更好的发挥微格教学的作用。

(1)微格教学也离不开信息技术,当前的微格教学虽然在设备、技术等方面得到了大幅度改善,但是很多资源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例如网络资源。目前,大学学习是由课堂学习和数字化学习两种方式的混合学习,在课堂的学习中学习理论等相关知识,而实践共同体就是一种数字化学习方式,通过实践共同体在网络中选择优质的资源,如优质课例的视频资源,学习教学技能,然后通过实践教学,总结和反思教学获得技能。

(2)师范生通过自主学习、案例观摩,有了自身将要训练的教学技能的初步方案后,开始写教案与学案,集体备课、实践与反思。网络实践共同体发挥它的作用,不仅是共同体内部成员的个人的备课、教案的编写与反思,还包括学习共同体这个团队的教案的编写、实施过程、整体反思,无论是在阅读网络学习材料、书写和浏览博客,或者是参与BBS论坛的主题讨论,再或者是参加QQ群的随机讨论,都需要进行反思。而网络正提供了很好的反思性平台,通过经常性的将自己日常教学研究中的经验、教训记录下来,不仅是对自己头脑内部知识的一种整理、深入思考,也是和同伴进行交流、讨论和提升的过程。通过长时间的反思、总结、交流、再反思的过程,新手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必将会有大幅度的提高。多项研究表明,实践机会的缺失是直接导致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应结合具体的教学情景,从综合和发展的视角关注教师自身的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和技术知识的综合提升。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新教师专业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网络实践共同体成为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应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改革新的教学模式,利用网络实践共同体有效培养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开展微格教学与实践共同体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为新手教师提供一个面向真实教学问题并能在行动中学习、反思和提高的平台,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和足够的实践机会,完善培养方式,促进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马凌.试论高校网络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0).

[2]周玲玲.信息化视野下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培养[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5(4).

网络教育研究篇6

1.脱离学生实际情况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的丰富多彩不仅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带来了多样的方式,更为高校思想***治教育带来了丰富的资源。而随着网络的日新月异,学生们的生活方式也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网络与现实被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这也就形成了精彩纷呈的世界。而网络思想***治教育属于动态的、紧密的对象把握,而就实际的情况来看,网络思想***治教育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存在脱离现实的情况,并且这样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思想教育的选题简单、陈旧、内容枯燥过时、甚至构思简单粗浅,最终导致思想***治教育效率低下。

2.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与提升

前面说到,网络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环境,所以对于学生的网络思想***治研究应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并结合一定的理论分析来获得较高的理论高度和开展效果。而目前,为我们分析开展的网络思想***治教育理论体系不成熟,缺乏规范的、成型的理论分析和支撑。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网络思想***治教育的研究,使得研究逐渐走向形式化、肤浅化,从而间接造成了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的止步不前。

3.目标定位模糊

近几年来,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思想***治教育的研究也得到了很多的关注,但因其定位目标定位问题普遍存在,使得网络思想***治教育研究滞后。很多研究者并不清楚,网络思想***治教育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对于网络思想***治教育的发展有什么意义。正式因为这样,他们无法有效利用已经有的研究成果,缺乏责任感和方向感,最终削弱了网络思***教育的作用。

二、网络思想***治教育研究的新走向

1.注重研究对象的明确

我们要清楚,网络思想***治教育的开展对象就是广大学生群,因此,我们需要将学生的与网络的关系纳入研究范围内,并针对虚拟与现实、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网络表现与现实表现等关系进行深入分析。重新审视和把握网络思想***治教育的对象,是网络思想***治教育研究逐渐走向网络与现实生活互动的世界。随着两者关系的复杂,研究一定要根据学生在网络中的思想、行为特征,如何在网络中构建和发挥思想***治教育的功能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总之,网络思想***治教育的研究要注重研究对象的没明确,重新走向对象并审视和研究对象,以深刻把握和明确对象,从而实现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2.加强理论基础的深化研究

众所周知,网络思想教育的研究对象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对象的复杂性,所以重新把握和定位对象就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指导。一方面,我们要从思想***治教育研究的对象问题出发,运用多种科学和领域的理论方法进行分析,并将实践中的问题逐渐引向理论问题,坚持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原则,全方位推动网络思想***治教育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实现网络思想***治教育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就应坚持应用领域的研究基础,进一步开拓哦基础理论研究,以拓展研究领域、完善研究格局,全面服务于实际网络思想***治教育工作。

3.研究层次向学科层次发展

网络思想***治教育的学科化发展必然能是网络思***教育研究的发展方向,也是教育工作者与研究者的共同期望。我们应通过学科的建立来实现网络思想***治教育的学科层次的提升,构建起学科体系,努力推进理论化、体系化的工作开展,依据现实和理论,深入挖掘已有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当前的网络思想***治教育工作中。在实践中,还应注重平台的丰富与发展,不断优化思想***治教育队伍,建立更加成熟、强大、完善的学科体系。

网络教育研究篇7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中的新兴学科——网络教育应用也随之产生。文章对网络教育应用的概念、形式及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网络教育应用的发展趋势,以推动网络教育应用更好地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教育引起教育界的巨大变革。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迅速增长的学习需求与匮乏的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单靠传统的教育机构是不可能满足如此巨大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家庭、社会、***门以及非***门都要能提供学习机会,并参与教育活动,也就是要构建一个学习化的社会,使人们能够在任何时刻都能自由地进行学习。但是,传统的教育受时间、空间和人力、物力的限制,难以达到学习化社会的要求。而网络教育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深入探讨网络教育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形式及网络教育应用的现状,从而指出网络教育应用的发展趋势,推动网络教育应用更好地发展。

一、网络教育应用的概念

1.网络教育应用学科的形成

随着网络教育实践的逐步深入,人们对网络教育的现象和规律的研究也越来越多。1996年6月在美国波士顿召开的“教育多媒体/超媒体及教育电子通信”国际会议上,396篇大会论文中,有关网络教育应用的文章就有40多篇。此后,历次计算机教育应用领域的国际会议无不以“网络教育”作为会议的主题,各种国际性期刊也相继设专刊进行讨论。关于网络教育应用的研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在这些不同层次的研究中,研究者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对基于网络的教学与学习进行了讨论,探索了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设计、开发了一些基于网络的学习系统和教学系统。1997年2月,美国教育技术出版社出版了由德克萨斯大学教育技术学专家Khan主编的《基于网络的教学》(Web-Based Instruction)一书,该书分5个专题汇编了59篇关于网络教育研究的理论文章,这标志着网络教育正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在国内,***“九五”重大教育改革和研究项目《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确定了《网络教育应用》是教育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这标志着网络教育应用课程在中国的正式形成[1]。

2.网络教育应用概念

网络教育应用是研究网络教育的现象和规律,以期对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过程提供全面指导的一门学科[2]。它是网络技术、教学论、学习论相互交叉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涉及到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诸多的学科领域,体现出了明显的跨学科性,它从属于教育技术学。它的研究内容包括网络教育环境下的教师、学习者、网络教学与学习过程、网络教育资源和网络教育支撑系统设计与开发、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和网络教育的评价等。因此,从网络教育应用的研究内容来看,网络教育应用是为了促进学习而对网络学习资源和网络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3]。

二、网络教育应用的形式

在国内,网络教育应用的形式主要有校园网、地区/区域教育网、国家教育网三种形式。

1.校园网

校园网是指在校园范围内,将计算机以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连接起来,同时具有进行教学、管理和信息服务等功能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它主要以学校各部门的应用硬件(如多媒体网络教室等)系统为基础,将各个分离的硬件系统连接成一个有机的信息交流硬件平台。在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与管理信息的支持下,通过学校管理信息平台、校园通信平台、网络教学平台、教育资源平台,实现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和管理。

2.地区/区域教育网

地区/区域教育网是通过宽带骨干网连接***门内部网和校园网的城市/地区内数据传输网络,它以网络技术为依托,以各种信息设施为支持,以教育软件和资源为基础,以实现现代化教育和管理为目的,为区域教育提供全方位应用服务的信息化环境。城域教育网的建设是对区域教育的全新规划,对于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3.国家教育网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相继建成了部级的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并相互连接成覆盖全球的国际性学术计算机网络,从而为广大教师、学生以及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环境,从根本上改变并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科学计算和科研合作,成为这些国家教育和科研工作的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促进了这些国家教育和科研事业的迅速发展。

三、网络教育应用的现状分析

我国的网络教育始于1994年***实施的“中国教育科研网示范工程”,目前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在高等教育领域,1998年9月***批准清华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作为现代远程教育首批试点高校,开始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远程教育。随后,1999年清华大学等31所高校建立网络学院。2000年***启动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计划在2年内重点规划建设300门基础性的网络课程,并以网络课程建设带动课件库的建设,以课件库的建设推动网络课程的建设。到目前为止,经***批准,全国已经有67所高校开办网络教育试点,网络教育***学生数正呈逐年增加的态势。在基础教育领域,全国已有近3000所中小学组建了校园网,上万所学校组建了网络化电子教室。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3],要在10年的时间里全面、逐步普及信息技术必修课;要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联网,使每一名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

四、网络教育应用的发展趋势

1.开发数字化的网络学习环境

信息时代的学习与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密切相关。信息技术以数字化为支柱,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工作者教学过程后,使得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方式都向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形成数字化的网络学习环境、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和数字化的学习方式。开展信息教育、培养学习者的数字化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创建数字化的网络学习环境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和网络教育应用的必然趋势。

2.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不能再一味套用传统的班级授课教学模式,所以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也是网络教育应用的一大发展趋势。比如研究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协作学习教学模式、问题对话型教学模式、探究型教学模式等。未来学校的院墙将逐渐模糊,特别是中小学网络教育的发展模式将不仅体现在课堂中,会更多地体现在课堂之外,学生会在校外、在家中上网,在复习功课和写作业时,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

3.研究网络教育应用中对知识的管理

在目前的网络教育应用过程中仅仅将学习材料和教学素材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使用。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恰恰是许多教师重新整合材料的经验才是最宝贵的,而在目前的网络教学平台构架中并没有涉及到这些知识的发掘、共享与应用,没有考虑教学知识交流环境的构建。所以,对知识的管理方法研究也是加快网络教育应用发展的有效途径。

4.研究基于网络的教学评价系统

目前的教育评价多采用总结性评价,仅以学期结束时的一次考试或相关的调查问卷作为评价的依据。这种方式所存在的片面性已为大众所认同,针对性的改革措施也逐渐提出并实施。但采用长期的形成性的评价手段来进行评价,需要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持续的跟踪观察来收集、统计相关信息,这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难以实现。而网络以其强大的交互性、时空的开放性、数据收集管理的方便性、个性化的信息交流以及快捷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使设计开发长期的形成性网络教学评价系统成为可能,这也是教学评价系统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从而促进网络教育应用的发展,最终实现教学最优化。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网络教育应用在我国已经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了,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它也存在着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弄清楚网络教育应用的现状,找出它所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它以后的发展趋势,这对于进一步提高网络教育应用的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海波.我国网络教育应用现状及对策探析[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2] 武法提.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中国教育信息化技术规范,http://celtsc.edu/.

网络教育研究篇8

社会网络分析高等教育定量分析我国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使制度改革从经济领域延伸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因素的影响使高等教育的发展不得不调整结构、理念以及资源配置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变迁。近年来,我国对于高等教育投入了大量的技术和资金,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受到传统理念、基础设施、管理模式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制约,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整体来看并不理想。因此,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探寻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对于改变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过于单一化的现状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网络分析概述

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主要是用来分析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这些关系构成的集合方法,所谓社会网络实则就是有多个点之间的连线所构建的集合体。长期以来在社会学领域一致存在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是否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的问题,这些思想成为阻碍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定量分析方法的提出和应用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对这些质疑作出回应。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是根据数学方法和***论基础发展出来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的建立重构了人们对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理解,使研究对象从传统的“个体”变成了“社会结构”,通过运用网络关系分析,实现了个体之间关系以及微观网络和宏观社会结构相结合。

二、社会网络分析视角下的高等教育研究

目前我国对于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大多集中于定性研究领域,并且将研究视角局限在了***策提示下的约束性分析,在内容上过分注重于运用系统理论研究高校教学实践和教育服务质量的改善。这些研究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不能从宏观上把握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实时动态和研究热点。

1.研究方案设计

(1)分析对象

本次研究的分析对象来源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将“高等教育”作为搜索关键词,设定搜索时间为2000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1日,匹配模式均为“精确”,共检索到文献206478个,将这些文献作为研究对象。

(2)分析方法

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为基础,并运用UCINET分析软件以及文献分析系统BICOMB对按条件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变化规律、发展方向、研究热点方面的分析,进而得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领域的现状以及特点。

2.研究结果

(1)关键词的社会网络分析

在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UCINET软件的Netdraw功能可以将关键词的社会网络分析结果运用共现知识网络***的形式予以直观的展示(见***1)。通过共现知识网络***可以明显观察到目前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中研究主题与关键词的联系程度以及紧密关系。通过对分析数据和共现***进行研究可以看出高等教育管理、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教管理、高等教育系统、高等教育发展、高等教育评估和高等职业教育等关键词的出现频率极高。对相关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目前学界对于高等教育的研究主要着眼与以下方面:第一是高等教育的管理问题;第二是高等教育的基础理论建设问题;第三是与高等教育相关的制度问题;第四是高校教学改革问题;第五是高等教育的招生就业问题;第六是高等教育的评价机制等。分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大众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态度和期盼,例如目前社会上呼吁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方位改革、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以及与社会用人单位的沟通协调、建立和完善高校运行的监管体制等一些列关于高等教育的社会热点话题。(2)中心性分析

中心性分析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点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以及接近中心度。其中点度中心性反映的是一个要素同其他要素的直接关系,如果该要素的点度中心度较大,则表明带点在网络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或者掌握着相当大的权力。在本次研究中点度中心度最大的关键词是宏观管理体制改革,而宏观这个词语在整个网络中处于绝对的核心位置,其标准化中心度达到了72.681%,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主要内容。

中间中心度是指社会网络中一个要素如果处于其他要素交往网络的路径上,则认为该要素具有重要意义,究其原因是因为该要素控制了其他要素的交往路径资源,通过对信息进行操作将会对整个群体产生影响。在评价中间中心度时,如果一个要素处于众多要素的最短路径上,则高要素的中心度越高。研究结果显示,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间中心度最高的两个要素是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和客户层与教学合作研究,表明这两个要素占据着多数的资源,其他的关键词多数是通过这两个要素实现与网络的沟通。

接近中心度的测度可以不受其他因素的控制,如果一个要素的接近中心度较高,则该要素必然与其他所有要素的距离最短。经分析得出高校内部管理改革研究的接近中心度高于其他关键词,表明该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的距离最短,是最有可能与其他关键词共现的因素。

三、结论

整体来说,学界对于教育体制以及相关制度的研究热情最高,而对于微观层面和实际的教学实践有所忽视。这种状况导致了理论研究资源的不均衡,使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以人为本的理念难以得到落实。因此,对于学生主体性的思考以及其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等细节问题应纳入到高更教育研究中来。

参考文献:

\[1\]牛奉高,王菲菲,邱均平.中国高等教育评价研究的主题及其演变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3,(1).

\[2\]胡媛.高校教学团队的演进与发展策略――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视角\[J\].出国与就业,2011,(12).

\[3\]王超,许玉贵,蒋萍.社会网络分析视角下的高等教育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2).

网络教育研究篇9

   【摘 要】网络教育作为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被越来越多的大学所采用。采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学习的学生对其究竟适应到什么程度,是什么因素影响着学生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下的学习适应性,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回答的问题。本文仅就国内外关于网络教育与学习适应性方面的研究做一文献综述。

   【关键词】 网络;网络教育;适应;适应性;学习适应性;综述

    一、问题的提出

    通过任何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学习都存在着学习适应性问题,如沿用了近400年的班级授课教学组织形式,并不适应于所有的学习者,即使是专为适应学习者特性而设计的“适应性教学系统”或“适应性学习系统”也不是所有学习者都能适应,网络教育这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就更不例外。当网络教育被越来越多的大学采用后,出现了学习者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下的学习适应性问题。其表现为有些人对其满意度评价很低;学业成绩评定多数人很差,差到考试只有25%左右的通过率;一份调查显示“复旦大学超过半数的网络生至今仍无法适应这种教学形式”;    1浙江大学首批网上学生308人,至2001年9月仅有70人获得学士学位,只占23%。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些问题的产生?网络教学形式本身的哪些因素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为了能深入研究并回答这些问题,本文仅就网络教育与学习适应性研究做一文献综述。

    二、研究综述

    到目前为止,以“网络教育与学习适应性”为主题的研究在国内外的学术刊物中尚未发现。证据是以“networking education a learning adaptability”为关键词在 ebsco database、eric database、global dissertations数据库上检索和以“网络教育 and 学习适应性”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检索到的文献篇数皆为0。

    但当把“网络教育”搜索关键词扩展到distance learning、open learning、on-line education, 把“适应性”搜索关键词扩充到adapt、adaptive、adaptation、adaptable、fit、fitting、suit、suitable、adjustment、adjustability、flexible、flexibility时,则在上述数据库和其他期刊中可找到与此主题相关的文献。如“adaptation in distance education”、“adapting distance education for Indonesians”、“网上人大开展学员满意度调查”、“学习适应性的因素分析”等。另外,在cernet.edu的“网上大学”网页下也可查到关于学习适应状况的调查结果。下面我从3个方面进行综述。

    1. 关于网络教育是什么和学习适应性是什么的研究

    由于网络教育与网络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先来归纳关于网络是什么的观点。

    网络是一种手段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老师可将教案、作业或补充资料放在网上,但那决不是说学生从网上得到这些就可以不来课堂上课。虽然也有人提出,应将网络从辅助手段跃升到基础手段,从而把网络在教育中的作用从一种辅助地位提升到基础地位,并依据网络所能提供的条件来设计教育。

    2但实质上仍将其定位在手段上。

    网络是一种环境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网络可营造一种虚拟的、信息快速更新的环境。正像李力所述:“人们面临着的将是不断变化的全新的学习环境,而这种变化的本质特征就表现在由实到虚的逐步演变过程中。”

    3以及卢锋的观点: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完善和更新,学习环境正经历着由场所向氛围、由物理向非物理、由实到虚的转变。

    4 网络是一种文化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网络就是生活,网络就是交流。网络的根本性质来自于人类的信息交往的要求,网络把使用电脑的人连接起来了。”

    5网络已以一种文化的角色在影响着师生的交互方式、思维和观念。

    关于网络教育是什么,有下述观点:

    网络教育是一种手段

    从网络是一种手段演绎出网络教育是基于网络支持的教育手段。如张有声认为:“网络教育不是一种模式……网络教育是一种手段”。6持这一观点的人强调:任何人都可通过网络学到东西,对于在校生,他们除了以课堂面对面的学习外,也可借助于网上提供的学习资源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和补充。

    网络教育是一种学习方式

    从网络是一种环境演绎出网络教育是一种学习方式。有人认为:“网络教育是以计算机、多媒体、通信技术为主体,以学员个人自主的个性化学习和交互式集体合作学习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7

    网络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

    从网络是一种文化演绎出网络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是对人类教育自由的崇尚与人性自然的顺应,即为人类的教育消除各种限制与障碍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网络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方式方法,而是一种观念。是将教育融会于受教育者的自然生活之中,按需求教育者的生存方式、生存需要、生活习惯、生活节奏、生活状态、生活喜好,来设计提供多种教育的形式,指导需求教育者主动地发自内心地积极地选择最适合自身的形式来寻求教育”。8

    还有学者认为网络教育是一种后现代教育。网络教育会促使国家由“大众学校教育的潜在垄断提供者变为通过市场使消费者有权选择教育,而构建一种允许多样、选择、自由的消费者的制度理性”。9

    我认为在研究成年学生通过网络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学习适应性问题时,应将网络教育界定为既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教育理念,同时还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即网络教育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工具所特有的易于跨时空沟通、互动、共享信息的开放、平等的无中心网状环境来发展学生个性,从而实现以学生个体为本的理念的教学组织形式。因为在网上学习过程中,网络无时无刻不在以工具、环境、文化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网络教育也无形中在以手段、方式、理念的形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正像吴刚所述:“在今天日新月异发展着的信息技术中早已蕴涵着我们需要去领悟的教育新理念,是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育理念并激发我们的教育想象力……”10

    关于适应和学习适应性有如下观点:

    适应(adaptation)是指个体与环境达到和谐关系的动态过程。

    适应性(adaptability)是指个体与环境在适应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能力。

    学习适应性(learning adaptability)是个体“超越学习情境中的障碍的倾向”11或“个体克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倾向,也即学习的适应能力。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好,能提高学业成绩;相反,学生的学习适应不良,则会导致学业不良。” 12我认为,学习适应性应包括学习观念的适应、学习环境的适应、学习方式的适应等三个层面。

    2. 为什么要研究网络教育与学习适应性的问题

    现实中存在学习不适应问题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适应不良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国外研究显示,约有22%的学生具有中等的或严重的情绪缺陷”。13    网上大学凭借跨越时空的特质,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补充。但是网络教育不是万能的,它与其他教学形式一样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并不适应所有的人。北京蓝色调查公司于2000年2月首次开展的以“为什么选择网络教育”为主题的包括对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学生的群体构成、就读动机、学习目的、疑点困惑等项目的市场调研结果也可说明这一问题。14

    很少关于网络教育中学习适应性的实证研究

    网络教育虽然在西方已有近10年的历史,但到目前为止,很少关于学生对网上学习体验的调查和从学生视角对网上学习进行评估的研究。虽然有些,如“尽管学生也指出这种远程课程强化了分离和被动学习的感觉;但学生也同时指出,最大的益处是一种控制学习环境的感觉,如什么时候观看、什么时候中断、一个特定时间段收看多少内容等都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控制之中。” 15但为数太少。

    使人们增强适应快速变化的不稳定环境的灵敏性

    人类资源开发的实践者们持此观点,认为:可依据学习效果,将学生引向采用适合特定学习环境的学习风格,从而创立快速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条件。

    我认为,通过研究可较准确地了解目前中国网上学生的学习适应程度,并通过分析找到导致不适应问题的因素,给出培养和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的对策。

    3. 怎样研究网络教育与学习适应性的问题

    适应性属心理学术语,学习适应性属学习心理学术语。所以人们在研究学习适应性问题时较多采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用现成的心理学测试量表去研究

    如研究中小学学生学习适应性的人常采用AAT-学习适应性测试量表。该方法的缺欠是不适合成年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测量。

    用访谈加经验分析方法去研究

    有研究者采用访谈加经验分析的做法,了解学生对下述4个方面的体验。(1)在远程课程中使用技术的体验;(2)对指导者的教学技能的评价;(3)学习资源的可获性;(4)对学习环境的感觉等。该研究所获得的最有意义的结论是:绝大多数的被测学生(一组为100%,另一组为75%)表示,如果有机会,愿意再次选用远程学习这种形式来学习。16但这一研究的局限是,它只是针对利用交互电视和事先录制的录像带两种技术支持下的远程学生的学习体验的调查,并未涉及网络技术所支持的学习环境。

    也有学者从远程教师对远程课程的评价来研究远程教育更适应于哪一类群的学生。经对40位教师、29位网站管理者、2个国际公共广播用户和1个学习中心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1)经优化设计和组织的远程课件,其有效性与传统面对面课程一样,对学生产生同样的影响并获得同样的满意度;(2)远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便利性课程,使它们特别适合成年在职人员和要求更新、再训或再获认证的专业人士;(3)远程课程的有效性与个体学生的动机和个性特征有关,它更适合于成熟的、有内在学习动机和更自律(可自学或自我调整)的学习者;(4)远程课程不适合没有经验的学生或新生及不能自导、阅读能力差或没有先前的远程课程经历的学习者;(5)通过因特网交互多媒体技术传递的远程课程其最大优势就是课程以24小时/天,7天/周向学生全方位开放。17该研究的缺憾是:(1)没有从学生的经历去了解远程课程的适应性;(2)远程课件是以Videotape手段为主,而不是以Internet为主;(3)调查对象多为西方老师,不包含任何亚洲或中国的老师或网络教育的辅助人员。

    还有学者从学生的视角对影响远程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学生的***性和学习环境是学生是否适应远程学习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数据来自对两所澳大利亚大学远程学生的调查)。其中***性受来自社会环境(学生的经济状况和得到的社会支持)、动机(学生出于就业需要、个人内在需要、对学术追求、对经济的考虑)、时间(学生可用于学习的时间总量、可用来一次持续学习的时间、是否有规律地安排学习时间)、分离(地理距离造成的师生分离、缺少支持的感觉、学生自我选择的分离)等因素的影响;学习环境受来自物理环境(学生学习时可用的空间、学生所需要的独处的不受干扰的学习条件、学生所需要的学习设施、学生的经济限制)、学习准备(查阅学习指导手册、收集参考材料、制定学习时间表)、学习模式等因素的影响。18

    另外,还有从下面几个角度来研究学习适应性的。

    用可测的稳定性来说明抽象的适应性的程度

网络教育研究篇10

【关键词】网络舆情 研究生思想教育 影响

一、网络舆情的概念及当代研究生思想特点

随着科技改革的深化,互联网在我国各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网络舆情作为新生术语,已被广泛研究。本文主要采用学界的定义: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网络舆情信息主要来源方式有:新闻评论、BBS、博客、聚合新闻(RSS)、微博等。

2008年6月20日***考察工作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对于高校大学生,网络已成为他们获取大量的、多元的信息的主要渠道,网络舆情的出现对高校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大学生作为网络舆情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其网络表达既有冷静理性的正向认知,也有盲目从众的反响认知。因此,如何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治工作新的重要课题之一。而研究生作为高校中学历层次最高的代表者,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心理发展、道德观念都更加成熟,但其社会经验普遍较少、年龄段也处于人生就业、婚姻等选择的重要时期,因此网络舆情对研究生思想教育的影响研究是有理论及现实的意义的。

当代研究生的思想特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在宏观***治方面,研究生群体本身具有***治敏感度高、关注国际民生、但主观立场易被改变等特点,使其对网络舆情的免***力比较低。一些围绕社会事件的网络舆情包含的刺激性信息,往往会触动研究生敏锐和活跃的思维,引发他们强烈的情绪反应,从而直接导致高校的产生;在个人道德方面,研究生受过较长时间高等教育,总体道德水平较好,且具有相对稳定性,能对自己和他人的道德行为进行正确的道德评价,但当代研究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个人意识较为强烈,集体主义道德观念淡薄,对于网络上报道的社会不公正现象,往往从自己利益角度进行评判,不能够顾全大局;在人生观方面,大部分研究生对人生的追求是积极向上的、有理想的、愿意付出并且有人生规划的,但受到网络中“炫富”等事件影响,很多研究生的人生观发生了偏移,过于功利与浮躁,对其生活和学习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由此可见,网络舆情对研究生思想活动有着催化剂的作用。

二、网络舆情对研究生思想状况的影响

基于对网络舆情对研究生思想的种种影响,不难看出现阶段网络舆情在研究生的生活、学习、工作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它本身所具有虚拟性与真实性、同质化和多元化、公共性与私人性、技术性与生活性、即时性与多变性相结合的特质,要求我们在面对网络舆情对于研究生群体的思想影响时,既要看到网络舆情正面的推动作用,亦需要对其在明显或潜在的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给予重视。

(一)网络舆情的正面作用为研究生思想状况带来的机遇

1.网络舆情有助于研究生形成主体的自我实现意识

研究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于国际、国内时***大事,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社会领域的焦点、热点问题等都会表现出极高的关注度。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网络舆情的表达方式契合了研究生对自我实现的最高思想追求。

2.网络舆情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集体意识和公共精神

网络舆情作为社情民意集中反映的重要方式,扩大了研究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代表了研究生的各种利益诉求,体现了研究生对国家***策、***府行为、公共事务、社会世情等种种事项的情绪反应和态度意见。研究生以主人翁姿态参与社会事务,提升了他们对社会的认同感,增强了集体意识,在该氛围的影响下提高了自身的道德素养。

3.网络舆情减少了研究生就业心理压力

在我国,本科生毕业主要有三大去向选择:就业、求学、出国,到了研究生层次,受到年龄等条件的限制,大部分都只有唯一的选择就是就业,随着毕业人数的连年增加,就业压力已经成为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研究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是缓解就业压力最主要的环节之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络已逐渐成为快速获取职业信息的重要渠道,网络招聘以其快捷、公正、信息透明等特性日益成为毕业生求职的首选。网络舆情在快速传播信息的同时,还为研究生提供了交流的话题与平台,当对共同关注的话题进行探讨时,有利于求职者的身心成长。

(二)网络舆情的副作用为研究生思想状况带来的挑战

1.研究生在网络舆情中对海量信息的自我判断

在网络不发达的时代,研究生们能够接触到的信息载体主要是报纸、电视、广播,***府和学校对这些载体传递的信息内容可以进行过滤,将不正确的观点、不恰当的信息去除,甚至直接参与信息的制作,充当信息源的角色。而现代网络舆情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信息的多元化与分散化,对于“涉世不深”的研究生如何在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网民所关注的不同主题,即使对同一主题,也都抱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中,正确把握自己,形成明确的自我判断提出了挑战。同时,网络中的信息鱼目混珠,有些不法之徒还利用学生思想单纯、活跃的特点,通过网络舆情煽动其参加一些违法活动,这些都对学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2.网络舆情的发展对研究生学术道德的挑战

从2009年,一系列高校教师、学生、社会名人的学术不端行为被曝光后,高校要加强学生学术道德教育的话题此起彼伏。作为研究生,学术研究是必修功课,在这些网络舆情的影响下,是正确认识、规范学术道德行为,还是得过且过,抱着“反正也查不到我”的心理继续抄袭行为,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一道必选题目。

三、网络舆情视野下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

(一)建立网络舆情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的传动机制

研究生的思想虽尚未完全成熟,但是他们对事情的判断已经形成了一些固有模式。对于死板的“灌输”式思想***治教育,他们即厌烦又有着很强烈的逆反心理。但是,利用新型网络(如建立博客、微博、校园BBS、人人网等)模式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反而会激发他们的情绪与兴趣,因而建立网络舆情与研究生思想教育之间的传动机制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突破的实践领域。

(二)教育者在网络舆情引导中要加强自我参与度

教育者在网络信息不发达的时代是教育的领导者,对于研究生的思想教育主要采用言传身教的模式,能够对其有主导性的控制。但是,网络发达的时代,研究生可以接触的信息源甚至比教育者本身接触的还要多,如果教育者不进行自我学习与知识更新,不去网络了解、关心研究生所关注的舆情,那么这思想教育将失效。因此,教育者必须自我参与到网络舆情当中,在分享切身体验与感受的过程中完成教育的过程。

(三)引导研究生合理利用网络舆情带来的就业资源

网络舆情对职业决策的影响是显著的,特别是类似于金融危机这样对就业产生较大影响的全球性重大事件的发生,负面消息较多时更为明显。就业的话题是研究生最关注的话题之一,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收集、分析、整理网络相关信息,尊重研究生自行选择的前提下,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同时,一定要讲究引导策略、引导艺术和效果,发现积极因素,使网络舆情中关于就业抉择的引导工作更具针对性。

【参考文献】

[1]曾润喜.网络舆情管控工作机制研究[J].***书情报工作,2009(18):79-82.

[2]曾润喜.网络舆情信息资源共享研究[J].情报杂志,2009(8):187-191.

[3]夏雅敏.大学生网络表达特征及引导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13(1):71-74.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网络教育研究10篇

学习

景区市场营销方案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景区市场营销方案10篇,内容包括景区市场营销渠道的建设方案设计,景区市场营销是干什么的。本学期,我按照教务科的安排,科学的设置教学计划,认真执教,让学生切实得到了提高,使学生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础理论和了解市场营销学的新

学习

零售大数据解决方案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零售大数据解决方案10篇,内容包括大数据零售运营模式,零售行业大数据分析案例。霍尼韦尔传感与生产力解决方案部基于对客户的全面理解与对零售行业全渠道发展趋势的分析,为客户提供一系列传条码扫描器、手持移动数据终端、语

学习

管理创新论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管理创新论文,内容包括管理创新论文优秀题目,管理创新案例及分析论文。工商行***管理队伍要加强***治理论学习,奠定理论基础,提升整体素质,提高团队战斗力和集体凝聚力,建立一支人民满意、***府满意的工商行***管理队伍,用创新的

学习

小学教育叙事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教育叙事10篇,内容包括小学教育叙事案例10篇,教育叙事范文10篇小学。一、明确教育叙事主题,抓住品德教学重点教育叙事主要是指根据思想品德教育课程,选择恰当的故事,以丰富学生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在运用教育叙事这一方式时,教

学习

全网营销策划方案10篇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全网营销策划方案10篇,内容包括全网营销方案100条,全网品牌营销策划推广。网络营销方案可以包括的内容如下:一、战略整体规划:市场分析、竞争分析、受众分析、品牌与产品分析、独特销售主张提炼、创意策略制定、整体运营步骤

学习

英语教育专业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教育专业10篇,内容包括英语教育专业平时的问题,英语教育专业专升本。一、英语教育专业建设的重要性伴随着出国留学的热潮,英语的应用受到广泛的推广,英语专业也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各种英语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培

学习

三生教育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三生教育10篇,内容包括三生教育指什么,三生教育内容文字。拥有生命和生存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我们的生命就多了一份保障,在关键时刻我们就能守护生命。然而,在现实中,我们的孩子相对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他们对生命缺乏正确的认识,同时

学习

道德教育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道德教育10篇,内容包括关于道德教育的感悟,道德教育的30个细节。从学理上讲,道德教育必然具有道德性,这是由道德教育的本体功能即培养人的德性的内在规定决定的。教育与道德是一对孪生兄弟。陈桂生教授通过对教育概念的考察,指

学习

教育法学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法学10篇,内容包括教育法学最近案例,教育法学的经典问题。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填鸭式教育”带来的危害:一、课堂死板无趣“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老师一昧枯燥的独白、死板的教学,使得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最容易

学习

食堂经理工作计划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食堂经理工作计划,内容包括食堂经理月度工作计划,食堂经理工作总结及计划。山西省高校新区于2011年9月开始奠基动工,其中太原理工大学新校区占地2228亩,计划入驻3万学生,规划有3个食堂。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清韵轩、静雅轩、宁

学习

爱的教育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爱的教育10篇,内容包括爱的教育十篇好词好句,爱的教育十篇读后感。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

学习

活动推广策划方案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活动推广策划方案10篇,内容包括药品推广活动策划方案100例,产品推广活动策划方案大全。针对营销部得工作职能,我们制订了市场营销部年工作思路,此刻向大家作一个汇报:一、建立酒店营销公关通讯联络网今年重点工作之一建立完善

学习

幼儿园毕业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毕业10篇,内容包括幼儿园毕业文案,幼儿园毕业文章教师版。儿子在幼儿园最主要的收获是慢慢有了学习的兴趣,回到家经常拿着书本来问这问那,有时一看书就是几个小时,我知道培养起孩子学习的兴趣是很重要的,所以,我非常感谢儿

学习

本科工程论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本科工程论文,内容包括工程类一篇完整论文示例,车辆工程本科论文。1.2师资力量薄弱民办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师资薄弱,一方面,我国工程管理专业教育起步较晚,部分高校专业教师都是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土地资源、经济管理等

学习

教育研究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研究10篇,内容包括关于教育研究类文章推荐,教育教学研究征文。转型期我国中小学类型的多样化及其制度安排刘复兴(17)公共性:学校制度变革的基本价值余雅风(22)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教育投资风险的实证研究马晓强丁小浩(25)助

学习

专题研究报告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专题研究报告,内容包括研究报告剖析案例合集,专题研究报告写法。1.背景进入21世纪,学习英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也是广大学生、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环就是掌握词汇。因为在阅读英语文章

学习

心理学研究生论文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学研究生论文10篇,内容包括心理学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心理研究生要写几篇论文。(一)关于大专女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在2008年11月第一周内,从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07级和08级学生中随机选取15个班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

学习

心理学研究论文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学研究论文10篇,内容包括心理最新研究论文,心理学论文发表期刊。(一)学习已经成为一个跨学科研究的对象从历史看,有关学习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心理学的领域。但是,今天与学习科学有关的研究领域已变得十分宽泛,其中包括认知科学

学习

企业财务分析研究报告10篇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财务分析研究报告10篇,内容包括企业常用的财务分析报告范例,企业财务分析案例最新报告。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主要是指标分析。基本财务指标主要是根据三张会计报表为依据,通过比率分析达到分析报表的目的。其指标包

学习

证券分析师研究报告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证券分析师研究报告10篇,内容包括证券分析师的研究报告在哪里看,证券投资学分析报告。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和投资环境的不断完善,证券分析师行业迅速兴起,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也不断增大。在信息不完全的市场中,证券分析师

学习

心理研究生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心理研究生论文10篇,内容包括心理学研究生论文讨论模板,大学生心理研究论文怎么写。2.辅导员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最基本构成,是学生日常思想***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学习

专题研究报告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专题研究报告10篇,内容包括专题研究报告格式范例,专题研究报告的标题。1.背景进入21世纪,学习英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也是广大学生、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环就是掌握词汇。因为在阅读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