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理念论文第1篇
(一)严格的管理制度。
公学选拔学生的标准极其严格,绝不允许滥竽充数,通过严格的入学考试制度,保证录取的公平性和学生的优良素质。尽管社会地位和财富是进入公学的首要条件,但如果才智平庸,无法通过考试,同样会被拒之门外。寄宿制度也有其独特的一面,通过严格的管理来培养健全的人格。虽然学生大都来自达官贵族,但公学的寄宿生并没有贵族的奢华享受。相反,为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公学提供的住宿和饮食都相当简陋。并且,为了避免家庭对这种教育方式的干扰,公学向来不允许家长参观学生的食宿情况。宿舍实行级长制,主要是通过选举的学生干部实行学生管理学生的制度。生活的磨炼和从事管理工作无形中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互相关心、协作配合、领导与服从等健全的人格和能力。(原青林2004)公学的校规相当严厉,他们认为对孩子的溺爱会阻碍其***性格的形成。学校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言谈举止加以约束,使学生逐步养成公德意识,树立起自由与纪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概念,为以后步入社会作了充分的准备。
(二)重视文体活动。
一直以来,公学的课程设置都具有较高的学术性,这也是他们培养社会精英的重要因素。但是,相对于学业,公学对于学生的艺术和体育活动也相当重视,尤其是体育运动,占去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艺术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增强对美的追求;体育活动是要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和坚韧顽强的精神。(祝怀新,应起翔2002)如著名的哈罗公学就开设了音乐、戏剧表演、雕塑、各种球类、划船、游泳、射击、剑术、马术、体操、田径等名目繁多、各具特色的文艺活动及体育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自由的选择项目,施展才华,以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愉悦身心的同时也强健了体魄。公学对于体育活动的重视,使学生拥有团结协作、坚韧努力、公平竞争的精神和超越胜负的胸怀。尊重学生兴趣培养技能、开展活动,有利于发展其谦恭、宽容、豁达的品格、待人接物与人际交往的技巧及卓越的领导和组织才能。“公学所强调的绅士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性格陶冶是公学管理的精华所在。”(郑映霞2010)公学的绅士道德教育是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让学生习得日后成为一个绅士所具备的含蓄、内敛、从容、平和、守信、礼貌、公正等各种美德,使其不仅德才兼备,更具有***的人格,强健的身体,坚韧不拔的意志,为其成为社会精英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英国公学对我国儿童家庭教育观念的启示
我国的现代儿童家庭教育观念较之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已有了巨大的变化,多数父母认同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健康发展的影响,力求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为儿童的早期发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但在教育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虽然传统的家长制家庭教育观念已经在逐渐的消失,但是很多家长认为儿童还不能作为一个***的个体,儿童的发展观容易变成以家长的愿望为主体。中国的家长比任何时代都更看重下一代的教育,越来越多的孩子从3-4岁就开始学拼音、学汉字、学英语、学数学、学诗歌、学围棋、学舞蹈等等,7-8岁就开始学起了对他们来说艰深难懂的奥数。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时候,更多的会关注“有什么用”。过早地开始文化学习,其实是在剥夺孩子们的童年。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需要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学问教育三者相结合。“健全人格是个体身心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成才发展的基础;是快乐幸福的源泉。”(谭刚强2013)英国公学培养了一批批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这种英才教育理念与我国大多“望子成龙”的父母的教育观念相吻合,结合公学的成功经验,我国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受到启发。
(一)注重道德礼仪培养
良好的道德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是形成孩子健全人格的必备条件。现在的孩子由于家庭环境等因素,容易养成任性、自我为中心等缺点,也不擅长于与同伴交往。香港作家屈颖妍(2014)说过,“这些年,孩子们走得都比前人快,3岁已经学会上网,5岁便学会3种语言、4种乐器,7岁便懂得制作PowerPoint……但待人处事应有的态度却被遗忘了,或者应该说,是被牺牲掉了。港人把这种现象称作‘催谷’,催着稻谷早早成熟的意思。”她的话告诉我们,家长的“催谷”心态,也成为孩子社交能力形成的绊脚石。公学的寄宿制度,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学会如何融入社会,也体现出社交能力在孩子日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多为孩子创造“社交”的机会,使孩子在交往中,逐渐学会适应、学会选择、学会交往,领悟协作与配合、领导与服从的处事原则,在实践中培养为人处事的能力。公学认为美德是靠后天教育培养得来的,他们更为关注如何学会实践道德,通过实行严格而人性化的管理,规范孩子的言谈举止,使他们了解自由与纪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以身教代替言教,张弛有度,在温和与严厉间维持某种平衡,从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
(二)注重性格意志磨练
D•H•劳伦斯曾经讲过一句话:“如何开始教育子女?第一原则是:不要管他。第二原则是:不要管他。第三原则是:不要管他。”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要学会“放手”。很多孩子娇生惯养,主要源于父母的过度保护、包办代替,导致孩子根本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特别是城市里的孩子。我们要从小对孩子进行生存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参与到实际的生活中。掌握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技能,如家务劳动,交通规则,一些仪器使用,生命教育,使之能对紧急情况作出反应。像“公学人”一样,不会因为“身份高贵”而受到优厚待遇,反而要给孩子做主的机会、吃苦的机会,培养***意识和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与毅力。同时,家长要宽容,要允许孩子犯错,也应给孩子***思考、***选择的机会。孩子只有通过生活的磨练,才能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担当,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明白成功只能够通过主观努力来获得,不论家境多么优越,父母也不能替你成功。只有重视***性格与思想的培养,引导孩子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才能获得真才实学,既成“才”,也成“人”。
(三)注重艺术修养及体育精神
家庭教育理念论文第2篇
1.调查对象
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中学八年级198名学生家长。
2.调查方法
第一,开放式问卷调查。给家长下发关于“家长教育行为自测”的问卷,问卷共涉及家庭教育中14个教育特性(沟通性、自由性、和蔼性、***性、放手性、平等性、爱护性、关怀性、鼓励性、亲密性、责任性、期待性、管理性、照顾性)共56个问题,请家长如实填写。第二,家访访谈法。随机走访若干名学生家庭,请家长谈谈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和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并举办三次家庭教育讲座,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
二、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发现,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这一特性共涉及家庭教育中的4个问题,调查显示,只有27%的家长与孩子有较好的沟通。许多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心理想法和心里话。
2.家庭教育中缺乏民主气氛从家庭教育中的平等性来看,调查显示这一方面做得好的家长只有20%,有28%的家长做得很差。
3.家长教育管理不严调查涉及家庭教育中管理性方面的4个问题,调查显示,只有21%的家长对孩子管理较严,有14%的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
三、原因分析
1.父母教育观念和孩子生存观的矛盾
被调查家长多数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而他们的孩子大多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孩子的生活观与父母的教育观存在很大的代沟,父母这一代人吃过许多苦,对来之不易的好生活倍加珍惜,而他们的子女一出生就生活在安逸幸福的家庭环境中,从小就养尊处优,没受过任何挫折。因此,对父母的以身说教置之不理,对父母的艰辛创业不感兴趣,因而许多父母对待家庭教育束手无策。这种情况在家长问卷调查中占多数,许多家长并不是自身素质差,而是因为两代人之间的价值观不同,使家庭教育一波三折。再加上许多家长缺乏耐心,使家庭教育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家庭教育观念陈旧
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懂一些家庭教育的常识,但观念陈旧,不适应孩子这一代人的实际情况。教育的核心是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提出过高的要求总是设法满足,当要求不能达到时,家长便对孩子进行粗暴的教育,使孩子心灵受到扭曲。
3.家长缺乏表率作用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许多家长不从自身找原因,使家庭教育苍白无力。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引导家长以良好的道德修养为子女作表率,注意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可见,家长的表率作用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可是有的家长只知做统帅,不知做表率,他们的不良习惯被孩子从小模仿。孩子说谎、自私、不守信用、不尊重他人等不良习惯,大多是家长对孩子的不良影响。王夫之有一句名言:“欲明人者,先自明。”家长若想成为子女的表率,应不断提高自己,多学习、勤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
4.缺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
每个家长都很关注孩子的健康,但是,许多家长关心的焦点通常集中在孩子的身体健康上,对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如胆怯、懦弱、孤僻、任性抑郁等心理现象,许多家长却很少关注。这些家长对健康的理解只是片面的,他们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其不知心理健康对孩子个性发展和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四、应对措施
1.建立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搞好学校德育,就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三位一体的育人合力,才能使德育不仅充满校园,而且延伸到家庭、社会,才能真正发挥德育的社会功能。我校在重点抓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同时,通过建立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好家长评选、召开各种形式的家长会、教子经验交流会、家长开放周等形式培训家长,并邀请社区也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中,加强了学校与家长、社会的紧密联系与配合。还专门聘请了由***、团中央组织的心理健康巡回演讲团知心姐姐杂志社的主编范凌云老师,为家长做了“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的心理讲座,指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为孩子的成长均衡各种“营养”,关注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让家长了解到孩子的心灵成长同样需要均衡的营养。
2.开好家长会
家长会是对家长进行集体工作的方式。我校在学期中和学期末,召开两次全体家长会议,家长会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家长如何搞好家庭教育,树立新的家庭教育理念,并配合学校搞好学校教育,因为学校、家庭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做好家访工作
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家访,和家长交换意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学生进行一致的教育,使家长积极配合教师搞好家庭教育,在家访中,教师向家长反映情况,如学生的在校表现,反映学校的主要教育活动,班级教育工作计划等,给家长提出建议,帮助指导家长并和家长共同研究,统一要求,配合学校的教育。在家访中,教师虚心和家长共同商讨有关的教育问题,耐心地给家长讲道理,指导家长正确的处理家庭教育的有关问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校教师走访学生家庭50多人次,接待家长校访200多人次以上。
4.家长要勤于学习,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
第一,在生活小事中培养孩子的社会公德意识。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存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很重要的。怎样待人接物、与人交谈,甚至打电话的语气、做事的方法这些日常生活的小事都会在孩子的心灵中产生较大影响,对孩子在今后的成长以及社会公德意识的形成中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父母在家庭里就要创造一种和谐的氛围,用他们的言行来感染和教育孩子。第二,要赏识自己的孩子,提高孩子的自信心。现在大多数家庭教育孩子总是习惯批评孩子、指责孩子、抱怨孩子,不断找孩子的缺点,抓住缺点不放,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产生反感,产生抵触情绪,孩子自信心越来越少。心理学研究表明,经常取得成功的人自信心比较强,屡屡遭受失败和挫折的人容易产生自卑感,而赏识教育恰恰相反,经常受到表扬和鼓励的孩子,有利于增强孩子自信心。懂得科学教育的家长,总是能根据孩子的优势和长处为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成功的快乐。第三,正确对待孩子的厌学。
学生厌学既有学校和社会的原因,也有家长的原因,爱之愈切、责之愈深。家庭环境与孩子成长息息相关,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家长和教师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就是督促孩子苦学成才,他们把对孩子的爱表现为把读书当成孩子生活的全部内容和评价孩子的唯一尺度。因此,过高的期望值,无休止的攀比、唠叨、批评、责罚,使孩子生活变得枯燥无味,逐渐在心理上产生厌学的情绪。作为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不能只追求“自古华山一条道”,应看到“条条大道通罗马”。面对厌学的孩子,家长要改变对子女学习所持的态度,要讲究教育艺术,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能过高,要求也不能过严,要与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纠正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的不正确认识,积极鼓励孩子树立雄心壮志,做到正视现实、情绪乐观、心胸开阔、善于交际、自我调节,从而达到优化心理素质的目的,这对激发孩子的学习有重要作用。第四,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学习习惯。”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由此可见,培养良好习惯的意义重大。在家庭教育中作为父母应着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要养成自觉制定学习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学习的习惯;要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要养成高效率的学习习惯;要养成先预习后听讲、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要养成***完成作业,不半途而废、不依赖家长的学习习惯;要养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按规范化要求行事的学习习惯等。孩子最善于模仿成年人的习惯,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希望在孩子身上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那么,应首先在自己身上形成这种良好的习惯。
五、“当代家长”实验研究带给我们的思考
家庭教育理念论文第3篇
关键词:多元文化:全人教育:家庭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古代文明博大精深,封建文化源远流长,封闭的地理环境和位置,传统的手工业和农业经济,中央高度集权体制,使我国几千年来形成了一元化儒家文化的格局,制约着我国近现代化发展进程。近代战争、洋务运动、和改革开放,打破了我国一元文化的格局,欧洲、美国、苏联等欧美文化以及日韩文化涌入中国,开启了中国多元文化发展的新局面。随着当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现代化格局的形成,多元文化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中国和世界多元文化格局初步形成,一方面显示了多元文化的生命力和时代潮流,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一元文化的局限性。家庭教育作为一切教育的基础和关键,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基础,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多元文化发展和世界全人教育思潮,实现家庭教育由传统向现代化的真正转变,已成为我国***府和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重要课题。因此基于中国一元文化的历史和世界全球化、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在多元文化的视野下,探讨家庭全人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就多元文化文献而言,国内有许多论文或著作探讨与多元文化相关的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理论、民族教育、多元文化课程研究、学校教育以及民族文化传承等问题。例如《美国多元化文化教育五十年:回顾与前瞻》一文偏重于美国多元文化教育五十年发展与展望,倡导种族平等和社会公平,重点探讨多元文化教育问题。还有王侠的《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解释》(2005),刘智力《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2005),龙藜《中美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比较分析》(2006),陈艳宇《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发展与价值取向(2006)》,陈月、明丹《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的校本课程研究》(2004)等。葛丽芳在《人品教育与多元文化》一书中将多元文化引入人品教育,总结公办和民办小学人品教育的成功经验。《多元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问题》一文试***从家庭教育中探寻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问题。齐阿娜尔《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少数民族地区课程改革的现状研究》研究多元文化教育下的少数民族教育。《浅谈中国和美国、加拿大家庭教育的对比》一文间接探讨多元文化下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家庭教育,透视了中西文化和家庭教育的差异。但是在多元文化视野下专门研究家庭教育的论文很少,而这方面的研究在台湾和韩国较多。《德州市家庭幼儿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证研究》一文就家长对幼儿多元文化教育的态度以及家长的幼儿多元文化教育知识与技能进行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家长对儿童未来的生活环境有正确的认识,有84%(124人)的家长极同意或同意幼儿应接受多元文化教育,利用地方文化、传统节日以及英语教育等进行多元文化教育,建议父母应端正态度、丰富知识、提高技能。2005年11月,由台湾嘉义大学家庭教育研究所承办的第八届(2005)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重点研讨了家庭教育与多元文化,2005年第八届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家庭、族群与多元文化:挑战与机会》一文站在时代性和前瞻性的高度,将多元文化与家庭教育问题结合起来,在多元文化下探讨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面对挑战,审视现状,寻找机遇与出路。这些研究要么基于多元文化进行民族文化研究和学校教育研究,要么基于直接或间接进行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家庭教育探索,缺乏多元文化视野下家庭教育与世界全人教育思潮结合的时代特色。在多元文化家庭教育实践方面,台湾推行新移民多元文化家庭教育和多元文化家庭教育课程,韩国推行向多元文化家庭提供教育方案与咨询、教育支援、医疗支援,这些教育实践虽然具有现代家庭教育的多元文化教育特征,但仍缺乏知识经济时代家庭教育与全人教育的统一,家庭教育与多元文化教育的统一,这对于现代家庭教育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大缺感。而且无论在网络搜索,还是在研究文献中,都无法找到这一方面的综合研究,致使多元文化视野下家庭全人教育的探索处于空白研究领域。因此顺应世界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潮流,借鉴多元文化理论以及全人教育思潮和理论,在多元文化的视野下探讨家庭全人教育,科学构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这是本文研究价值所在,也是本文的问题研究所在。
二、探讨多元文化理论和家庭全人教育的关系
1.多元文化理论
多元文化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卡兰在1915年提出,是所谓的平等和自由的权利。1924年哲学家霍勒斯・卡伦所首创文化多元主义思想,导致多元文化主义直接兴起。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出现黑人民权运动――“黑色旋风”,致使多元文化主义表现出反对民族歧视、要求平等和民权,要求重新认识少数民族文化、尊重民族***性和民族感情,实现社会多样化和一体化等基本理念。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化和科学化、信息化的发展,在美国、加拿大、澳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多元文化主义在***治、教育、文艺等方面得到发展和应用,表现多元文化主义***策、多元文化主义教育、多元文化主义文学等。多元文化主义体现为多元文化的文化观、历史观、教育理念和公共***策,其核心为文化的多样性和良性互动。当前比较流行的多元文化概念,即多元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化,信息流通越来发达的情况下,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各种文化的发展均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文化也将层出不穷。此概念蕴含着复杂社会结构和背景下文化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发展性和平等性的特征以及多元化文化服务于全球化发展。由此可见,多元文化的概念不断演变,并成为人们分析和解决现代社会问题的新视角和新的方***。
多元文化理论作为在世界全球化浪潮的重要理论,是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频繁发展的必然需要。它包含了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多元文化理论和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等丰富内容。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包含多元文化主义的基本理念以及受其影响的多元文化的文化观、历史观、教育理念和公共***策。多元文化理论包含多元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动力、多元文化与全球化、多元文化冲突与融合以及多元文化发展(即文化合作与交流)等。世界全球化、科技化和信息化是多元文化的动力和源泉,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平等与发展是多元文化的基本特征。
多元文化教育理论适应了世界全球化和全人教育思潮的发展,是多元文化理论和多元文化主义在教育方面的理论运用。它的理论内容包含以下几点:(1)权力分配不公导致文化差异;(2)文化差异是力量和价值之源;(3)教师和学生应接受和欣赏文化的多样性;(4)社会歧视和偏见成为弱势群体学生学习成绩低的主要原因;(5)教师、家长、社会共同支持和创设多元文化教育环境;(6)学校教会弱势群体学生获得取得社会地位平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它的核心是文化多元化和教育平等,是人类社会文化的尊重民主和共同发展。它的实践理论包括多元文化整合类型理论和文化/组织类型理论。作为多元文化教育的主要创始人詹姆斯・班克斯将多元文化教育定义为一种变革性教育运动,把种族、民族、阶级、性别的观点带入各学科,以多样化视角进行教学。他的多元文化整合类型理论提出四种多元文化课程改革方法,即贡献法、添加法、转化法和社会行动法,它们将文化构成内容、民族英雄、民族节日加到节日活动中;将有关概念、观点、课题及内容加进课程中;改变课程结构和目标,使学生从不同文化、民族、种族及群体的角度,观察各种社会事务和问题;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社会活动技能,影响所处的社区。斯里特总结了五种多元文化教育的实施方法:人类关系法、对特殊和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不同教学法、单一群体的学习法、多元文化教育(文化民主)法和多元文化及社会重构法,并认为后两种是最为理想和有效的方法。以上这些理论为探讨全人教育思潮下的家庭教育提供了新视野和方***。
2.全人教育思潮和理论与家庭全人教育的关系
全人教育思潮作为西方现代社会一整套教育思想,是一场全球性的全人教育改革运动。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它注重在联结、整体性和存在三个基本概念和原则的基础上,强调人的整体发展、个体的多样性以及经验和个体之间的合作,不仅要实现个体在智力和职业能力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实现个体在生理、道德、伦理、社会、精神、创造性等各方面共同发展,重视教育过程中经验、选择和合作。全人教育的核心思想在于转变教育培养目标,倡导教育要培养完整的人,教育使人在身体、知识、技能、道德、智力、精神、灵魂、创造性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使人成为一个真正有作为、具有尊严和价值的人。全人教育思潮是以促进人的整体发展为主要目的的世界性教育思潮,是对20世纪末全球化经济体系和全球文化发展的反映,是一种对制度化教育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反思,并试***通过人本化教育手段解决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问题。
全人教育理论是全人教育思潮的新发展和具体化,是适应中国社会转型和教育转型的现代教育理念,是对当今中国制度危机、社会危机和教育危机的反思,是将欧美现代教育理论、全人教育思潮与中国文化和教育理论的高度综合,也是东西方社会文化融合和发展的多元化教育理论。此理论将个人本位教育和社会本位教育结合起来,以人性、人本和社会本位为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科学发展为目标,遵循民主科学、合作实用、快乐自由以及人的社会化发展等基本原则,通过情商、智商、理商、德商、财商、社会商和习惯培养的全人教育模式,强调人的早期教育、全面教育和全面发展,使人成为人格健全、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完整人。
家庭全人教育是全人教育思潮和理论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具体运用,涵盖了全人教育理论和全人教育模式以及家庭教育现代化,是受全人教育思潮影响的全人教育在家庭教育方面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综合。它是基于全人教育思潮和全人教育理论视野下的现代家庭教育,是将全人教育思潮和理论的精髓、全人教育模式和家庭教育的有机融合。家庭全人教育既体现了世界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世界全人教育的发展,又继承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精髓,实现了家庭教育现代化和全人教育家庭化的有机结合。同时,家庭全人教育也是对传统功利教育、灌输教育、片面教育的反思,也是对中国家庭教育危机的思考,还为社会转型时期儒家文化圈的家庭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促进我国家庭教育积极适应世界全人教育改革运动发展的潮流,推进我国家庭教育现代化发展。
3.多元文化理论和家庭全人教育的关系
多元文化理论和世界全人教育运动都适应了世界全球化和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多元文化理论是跨文化研究的重要理论,适应了世界多元化的各种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需要,也为现代教育提供新的研究视野,特别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方面。世界全人教育运动顺应世界多元化的发展需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提供了途径,不仅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觉,而且也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视野。因此,家庭教育就成为多元文化教育和世界全人教育的结合点,家庭全人教育成为多元文化视野下的现代家庭教育新模式。
家庭全人教育作为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模式,不仅是多元文化教育的主要形式,而且也是全人教育运动的重要形式。家庭全人教育作为多元文化教育和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模式,既将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和全人教育思潮与理论运用到家庭教育理论中去,又将多元文化教育实践理论和全人教育模式运用到家庭教育实践中去,实现了多元文化理论、全人教育理论和家庭教育理论的融合,推动多元文化教育、全人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发展,加快了我国家庭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同时家庭全人教育重视儿童情商、智商、理商、德商、社会商等方面的全面教育和全面发展,重视儿童的多元社会文化教育,增长儿童的多元社会文化知识,提高儿童的多元文化的情感与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既为21世纪我国家庭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又顺应了世界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
三、探讨多元文化理论在家庭全人教育中的运用
多元文化理论在家庭全人教育中的理论运用,不仅具有重要的家庭教育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家庭教育实践价值。多元文化理论主要包括多元文化理论、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和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等。多元文化理论为家庭全人教育提供了多元文化的科学认知,为实施家庭全人教育提供了文化冲突与融合、合作与交流等社会文化互动的理论借鉴,通过家庭多元文化教育促进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文化发展,促进多元文化彰显其民族性与多样性、平等与发展的基本特征。多元文化教育理论适应了全球多元化和全人教育思潮的发展,通过家庭全人教育,使儿童获得多元文化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科学态度、文化情感,提高儿童的多元文化社会适应能力,使儿童获得民族平等和文化平等的民主意识以及反对种族歧视与民族偏见的文化意识。多元文化主义理论为家庭全人教育提供了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以及文化观念、历史观念、***治观念和教育理念,同时要求家庭教育遵循多元文化主义的基本理念和教育理念,促进儿童从幼儿教育开始获得多元文化主义的民族教育和文化教育、品格教育,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综合三个多元文化理论在家庭全人教育方面的理论价值,可以发现:多元文化理论不仅对家庭全人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多元文化下的家庭全人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多元文化实践价值方面,詹姆斯・班克斯提出的四种多元文化课程改革方法,对于家庭全人教育的社会商、德商、理商、情商和智商等方面具有方***价值和教育实践价值。例如台湾的新移民多元文化家庭教育和多元文化家庭教育课程,就具有全人教育视野下多元文化家庭教育的实践意义。斯里特提出了五种多元文化教育的实施方法。家庭全人教育通过使用这五种方法,使儿童获得处理社会事务、社会问题的能力和社会活动技能,加速儿童社会适应和社会化发展。例如韩国的多元文化家庭教育方案与咨询、援助、支持等,都具有重要的教育实践意义。综合多元文化教育多方面的实践价值,以上四种多元文化课程改革方法和五种多元文化教育方法,不仅对于家庭全人教育具有重要的方***价值,而且具有多元文化家庭教育的实践价值。
四、构建多元文化下的现代家庭全人教育模式
1.科学认知多元文化理论和全人教育思想与理论,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和理论支持。多元文化理论以及全人教育思潮和理论为构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先进的教育理论,同时还要学习其它先进教育理论如民主教育、科学教育、合作教育、快乐教育、实用教育、早期教育以及全面发展等,借鉴家庭全人教育,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提供丰富的教育理论。这些科学的教育理论成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的理论指导,并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和理论支持。
2.建立家校合作教育组织和制度规范,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整合,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提供组织框架和制度保证。建立家校合作教育组织和制度规范,是现代家庭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合作教育的重要条件。家校合作教育组织如家长委员会、家长协会、家长教师联合会、学校理事会、校务委员会以及儿童协会、母亲协会等。这些合作教育组织的建立以及合作教育的制度规范,实现现代家校合作教育,一方面有助于保护家长和儿童接受教育的权益,规范家长教育行为,加强家长培训,提高家长教育素质,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和合作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有助于规范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行为,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有助于***府和社会对教育的监督,保护学校和教师的合法权益,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的构建提供组织保证和制度规范。
3.在教育内容方面,现代家庭教育不仅包含儿童全人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等,而且包含家长素质教育。现代家庭教育不仅重视儿童的多元文化教育、民族教育、历史教育、品格教育等,而且重视儿童情商、智商、理商、德商、财商、社会商以及习惯培养等方面的全人教育,更重要的是重视儿童接受全面教育、得到全面发展以及家长教育素质的提高,强化家长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方面的素质教育和社会教育,提高家长教育技能和教育素养。现代家庭教育克服传统功利教育、灌输教育、片面智力教育的缺陷,促进家庭教育民主化、科学化和合作化。
4.在教育目标方面,现代家庭教育重视全人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完整人和社会人。现代家庭教育采用全人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不仅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而且重视社会为本的教育,其目的在于为现代社会培养接受全面教育和获得全面发展的完整的社会人,促进儿童社会化全面发展,旨在提高儿童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传统家庭教育以家长制教育为基本特征,忽视了以人为本和社会为本的全面教育,重视家长功利教育和灌输教育,缺乏家长有效沟通和亲子互动活动,忽视了儿童全面发展和多元文化教育,造成儿童未来社会化成熟程度低和社会适应能力低的不良现实。因此现代家庭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完整人和社会人。
家庭教育理念论文第4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 家庭教育 影响
幼儿家庭教育的文化传承内涵集中于对孩子给予传统文化行为系统的教育。从广义上讲,幼儿家庭的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在于树立孩子正确的传统文化理念;从狭义上讲,则是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教导。基于社会学理论可知,幼儿家庭教育构成了人类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教育是家庭功能中的关键环节。而从教育学观点角度出发可以发现,幼儿家庭教育是群体教育的基础前提,在此阶段的传统文化渗透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现状
现代环境中的幼儿家庭教育的形态为日常行为教化,在我国家庭教育中的体现为“自律、责任、社交、服从”观念的传授。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历史是幼儿家庭教育中的丰富教育资源,其囊括民族精神、道德传统、价值取向等多方面内涵。
(一)传统文化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特点
第一,目标集中于提升幼儿伦理道德基础认知,以此为基础对孩子的人格培育实施强化。相比于青少年时期而言,幼儿阶段的孩子在认知能力、价值取向理解等方面并未成型,这一阶段的传统文化传承教育主要以影响教育为主,借由父母及大人的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的行为系统产生影响。观察周围不乏多数父母会在幼儿进入记事时期开始进行品德教育,父母会在与孩子的相处中传授“孝道”“礼让”“分享”“勤俭”“节约”等理念。而这些内容的目的都在于帮助幼儿时期的孩子在伦理道德方面打下正确、坚实基础。
第二,父母在幼儿家庭教育中更注重孩子的行为养成,表现为基于传统文化影响的礼仪规范教育。父母的教育行为重点集中于将正确意识扎根于幼儿时期孩子的思想、行为中,力求从外部施力帮助孩子形成自我约束能力,进而促成孩子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自律。《三字经》《弟子规》《治家格言》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的教辅材料,成为父母常用的教育工具。
第三,以家规家训灌输、家风传承熏染、亲情敦促德化等方式作为幼儿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主要策略。鉴于对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的特征及学习规律的考虑,国内多数家庭在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行为教化时,倾向于反复强调、行为影响等方式。抓住孩子行为意识与理念意识养成的初期黄金时间,通过反复强调、灌输教授、行为指导等方式,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传统文化观念。从教育效果看,家长在通过亲情关系对孩子进行道德影响时的效果最好。
(二)幼儿家庭教育受传统文化理念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幼儿家庭教育产生的影响具有双面性,父母长辈正确的行为指导会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三观,而不当的行为也会被孩子吸取,可能会产生负面效应。这一现象的出现需要反观幼儿家庭教育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一些弊端:
首先,与国外幼儿家庭教育环境相比,我国的传统文化幼儿家庭教育将更多的目光放置于孩子认知的养成与约束,而忽略了实践教育环节。与其余阶段的教育行为雷同,幼儿时期的教育更需要通过实践环节予以巩固,原因在于幼儿阶段孩子的天性不定,而实践行为有助于孩子记忆的形成,从而起到促进传统文化教化效果的作用。受到国内传统历史的影响,“知识优先论”在国内大部分家庭中占据主要地位。有的父母将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成绩指标定位于孩子获取知识的多少。而对孩子智力因素的过分看重会削弱幼儿时期孩子非智力因素的训练,“高分低能”孩子的出现边源于此。
其次,“家庭成员地位论”对幼儿家庭的传统文化教育不利。多数家庭的父母将“家长说一不二”的独尊理念作为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一部分,培养孩子服从、孝忠思想,这种对传统道德礼教的过分灌输和遵守,对孩子的自由发展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约束和束缚。换言之,强制性的幼儿家庭传统文化教育方式,阻碍了孩子潜能的激发与创新能力的形成。
二、现代幼儿家庭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的可用途径
基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当前国内传统文化传承背景下的幼儿家庭教育仍然存在可提升、改善空间,针对幼儿家庭在中华民族传统教育的可用改善对策,现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吸收国外家庭教育有点,融合已有幼儿家庭教育系统,促进幼儿时期孩子个性化与传统的兼容。现代社会的父母由于工作忙、应酬多等客观因素,多数将孩子的幼儿时期抚养工作托付给双方父母。造成幼儿时期传统文化教育受到历史环境影响较大。这一现象也成为幼儿家庭教育中传统文化传承教化得到实质性转型的瓶颈。作为改善策略,父母可尝试引进西方国家个性化教育观念,冲淡保守观点在传统文化教化中的影响作用,对家庭教育观予以更新,结合时代特色考虑孩子的实际发展需求。
其次,丰富幼儿家庭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扩大实践教育教化行为的比重,在重视孩子道德素质养成的同时,关注孩子动手、动脑、交际、协调、适应等实践能力的训练,以实际经历帮助孩子完善人格。通过实践能力的提升,将理论与发展能力予以有机结合,拓展幼儿家庭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做到“知行并重”。在实践过程中,父母应注意孩子创新潜能的激发与培养,通过体验过程、感悟过程、动手过程的经验积累,为提升孩子多方面素质提供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幼儿阶段的创新思维养成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与能力的发展有关键意义,基于传统文化背景的实践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帮助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深入领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
再次,巧用契机渲染幼儿家庭教育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氛围。父母在传授给孩子中国传统礼仪礼节、道德文化的基础上,要周期性地反复教化。当然,这里提到的教化绝不仅仅是单向灌输式口述,而需要父母及长辈在日常处事待人的生活中率先垂范,做到以身作则。在中国传统节日时期在家里举办庆祝活动,以借用节日氛围切实令孩子感受到传统文化内涵。另外,在家庭环境中以父母长辈成员为主,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为核心,建立正确的家庭文化模式,为幼儿成长提供一个感受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场所。比如,父母可以给孩子安排布置简单的劳作任务,培养孩子勤劳节俭的生活行为习惯,自小锻炼孩子自主***的能力。
三、结语
基于本文内容不难看出,在传统文化教化行为系统中,幼儿家庭教育理念仍需进一步革新。出于对现代社会特征的考虑,我认为此领域的未来发展,需要将眼光集中于幼儿家庭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教育内容的丰富化、教育特点的鲜明化三方面。不仅要汲取西方国家幼儿家庭教育的鲜活资源,还应在传统理念的基础上添加时代标签。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时代特征予以恰当结合,避免单一形式的教化手段对孩子个性化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家庭教育理念论文第5篇
关键词:茶文化视角;家庭教育;有效性;思路研究
自唐朝开始,饮茶逐渐成为社会大众的生活习惯。在这一背景下,饮茶与社会生活相融合,并发展成为一种***的文化体系。通过对茶文化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其中融入了丰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而且这些优秀的文化理念能够对人们具体行为产生重要影响。随着当前教育体系日益成熟,如今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机制上的作用和价值日益突出,尤其是家庭教育对人行为习惯上的影响更是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环节。因此,在开展家庭教育时,如果想要确保其教学有效性,就需要结合茶文化的具体内涵,通过有效融入,从而实现其应有价值和意义。
1茶文化体系的内涵分析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从先秦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茶叶种植和应用的相关记载。而我国茶文化在形成和推广过程中,贵族阶级和文人士族有着重要影响和作用。而尤其是在唐朝时期,随着饮茶习惯逐渐成为社会大众习惯,茶与社会文化之间的融合日益加剧,整个茶文化体系更加成熟。可以说,茶文化体系已经发展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因此,想要体系化认知传统文化,就必须从茶文化切入,通过了解茶文化体系的内涵,才能对传统文化形成广泛认知,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首先,茶文化体系内涵中丰富阐述了整个社会的正确价值观和行为理念。无论是茶道,还是茶礼,其中都有着丰富完善的价值观。比如在饮茶的过程,需要静心等待,需要用心品尝,而这一过程正是礼仪规范推动的结果。尤其是在茶道中,其倡导的是尊重,因此,认知茶文化,就是继承其中所具备的价值理念。其次,茶文化体系中还有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和意义。茶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资源,其中更是融入了丰富教育理念的文化体系,茶文化体系实际上就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因此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和积累,如今茶文化已经形成了体系全面、内容丰富的文化资源,比如在茶文化中向我们阐述了如何以正确的态度和理解来对待复杂问题,同时也在教育和引导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理性看待人生中各种问题之间的转化,因此茶文化体系中的教育价值,也能够使其更容易被融入到当前整个教育活动中。最后,茶文化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行为引导和规范,可以说是茶文化体系中所独有的价值内涵,随着我们对茶文化体系认识日益成熟,如今我们在整个茶文化体系内可以看到其中存在正确的行为模式示范,因此其能够对我们当前所从事的活动提供有效指引。随着当前社会活动日益成熟,如今需要通过合理的文化内容阐述与展现,从而实现对茶文化的有效传承。
2当前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成熟,如今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日益突出。通过开展教育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受教育者的知识理论水平,同时也能发挥和实现教育的重要目的和作用。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的价值和作用日益突出,因此完善教育体系就成为当前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要求。家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目前仍然缺乏应用的重视,因此其价值和作用并不到位。其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当前家庭教育体系缺乏完善的教学素材,事实上,当前家庭教育开展过程中,更多只是通过言传身教,并没有合理完善的素材。随着当前人们接触素材的途径日益完善,家长想要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就必须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切入。但是目前无论是家长的知识水平,还是教学技能,都缺乏应有的素材了解,因此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切入极为必要。此外,目前家庭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缺乏合理有效示范和引导。目前一些家长在开展家庭教育时,其更多使用的是理论和普通说教,其效果不仅不理想,甚至很难实现其应有价值。因此,只有选择融入合适的要素,才能实现其应有教学效果。对于家庭教育活动来说,如果能够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那么势必能够优化和提升教学效果,实现家庭教育应有价值。最后,家庭教育活动中,更重要的是缺乏对正确理念的界定和认知。比如说,孩子应该形成什么样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等等。因此,合适的教育载体就极为必要。但是目前整个家庭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理念界定,所以很多家长和学生并不知道什么样的行为理念才是正确的。因此,我们应该结合茶文化的具体内容,通过完善融入,从而实现整个家庭教育的具体目标。
3当前家庭教育活动的具体要求分析
在我们对家庭教育的作用和价值认知日益全面的今天,想要有效培养孩子健康成长,实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就需要从教育的初期开始,而家庭教育就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阶段。在开展家庭教育活动时,需要实现以下要求:首先,在开展家庭教育活动时,需要注重文化元素的完善融入。文化是一种内涵,是一种实质性影响。当儿童具备相应文化基础时,其才能发挥自身多样素质和能力。而融入文化元素,就需要有好的文化元素,茶文化无疑是其中重要的教育素材。通过讲解和阐述茶文化内容,能够引导学生学习和喜欢传统文化内容,从而为学生成长奠定重要帮助。其次,在开展家庭教育活动时,应该将整个教育过程与行为理念引导体系化结合。家庭教育不同于常规教育活动,其中更需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更为丰富完善的素质理念。因此,合适的理念内涵极为重要。传统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核心,所以完善的茶文化内容可以为整个家庭教育活动开展奠定重要基础和帮助。以往家庭教育活动开展过程时,其使用的方法是说教式教育,因此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各种应有的行为理念缺乏必要认知。所以,当前家庭教育活动开展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元素予以切入,从而实现家庭教育的基础教育作用。最后,在开展家庭教育活动时,需要将教育活动细化为知识教育、素质教育和人才教育等体系化融合的教育活动。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因此在家庭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探索将孩子知识和素质以及整体技能培养体系化融合,通过选择合适的切入因素,从而实现家庭教育的价值。以往家庭教育开展过程中,往往只是关注和在意孩子的知识学习,这种较为片面的教育观念,就使得教育活动存在较大偏差。茶文化体系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内容,其中不仅包含了相应的教学元素,同时也有着相应理论内涵。因此,如果能够将传统茶文化融入到家庭教育中,必然能够实现茶文化应用价值,同时也达到了家庭教育的理想目标。
4基于茶文化视角的家庭教育有效性思路分析
从当前整个教育活动开展状况看,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同时也是影响孩子终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但是通过对目前家庭教育开展状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我们对整个家庭教育的价值和作用认识并不到位。而茶文化体系的丰富度和完善度,使得我们可以体系化应用传统茶文化内容,改善家庭教育活动形式,丰富家庭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标。首先,选择合适的茶文化素材融入到家庭教育体系当中。茶文化中包含内容元素很多,如果将其笼统的融入到整个家庭教育体系中,那么不仅很难发挥茶文化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同时更很难实现家庭教育的价值和目的,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茶文化素材,通过具体融入,从而实现两者互促共进的目的。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实现其教育目标的关键在于教育过程与人才培养具体要求相匹配。因此,合适的茶文化素材极为必要。其次,在将茶文化内容融入到家庭教育活动中,需要注重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全面结合。在开展家庭教育活动时,要结合孩子的发展状况和社会具体需要,通过学生基本素养的全面培养,通过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尊重学生基本潜能的有效发挥。因此,要将茶文化的具体内容融入到整个学生教学活动中。我国茶文化体系内容丰富、全面,因此,要将茶文化与学生全面培养体系化结合起来,从而为孩子成长提供重要帮助。最后,家庭是社会活动的基础元素,而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也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环节,通过对中西方家庭教育开展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家庭教育活动并不成熟,其关键原因就在于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完善的教育素材。我国是茶文化大国,而茶文化体系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能够给予孩子更多成长上的引导和帮助,而茶文化的示范作用,也必然会使得孩子寻找到正确的方向,并有效引导。通过正确理念和行为规范的形成,从而实现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
5结语
我国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自唐朝以来,饮茶就逐渐发展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习惯之一。而茶文化也就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尤其是茶文化中融入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更是影响整个社会发展。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日益成熟,如今越来越多的教育活动中认识到传统茶文化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尤其是茶文化中包含了正确的价值规范和行为理念,因此传统茶文化能够被应用到具体教学活动中。家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启蒙阶段,完善成熟的家庭教育将为孩子成长提供重要帮助。而将茶文化应用到家庭教育当中,不仅能够实现家庭教育的应有价值,同时也能有效传承茶文化。
参考文献
[1]潘伟彬.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现实与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13(5):128-134.
[2]侯月洁.从家庭视角探究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J].文教资料,2013(19):67-72.
[3]周艳芳.茶文化教学中素质教育实施的途径探研[J].兰台世界,2014(9):127-132.
[4]刘黎明.高校茶文化课程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探索和实践[J].高等教育,2014(21):129-133.
家庭教育理念论文第6篇
【关键词】中国家庭教育 西方家庭教育 中西文化比较 构建
【中***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194-02
随着社会竞争力的日趋激烈,家庭教育也备受关注。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也是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教育直接关系到孩子的素质和品行。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直接关系着孩子们未来的生存能力和社会竞争力,更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家庭教育模式。中西家庭教育各有千秋,只有深刻了解中西家庭教育的差异,取长补短,并且不失时机地推进家庭教育现代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占有更大的优势,在未来的挑战中轻松应对。
一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概述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涵盖了儒家、道家、佛家、法家等的文化精髓,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儒家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儒家文化的理念成了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一般认为,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忠、孝、仁、义、礼、智、信”。
“忠”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后有忠于他人、忠君爱国等多种含义。《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中徐盛对孙权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何惧哉。”这段话就是“忠”的具体体现。“孝”主要指孝顺父母以及尊长,死后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仁”就是常怀行善济世之心。孔子《论语》中所倡导的“仁”是一种道德观念,即“爱人”,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在《论语》中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首次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义”包含品行端正、秉公行事、为人正直、伸张正义、恪守道义、有情有义、讲义气、讲信义等意义。“礼”指的是言行举止符合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也指尊重别人。儒家经典典籍之一《礼记》指出,“礼”是人的标志、文明的标志。孔子的一言一行均讲礼,他认为“礼”是一种人性、伦理、情感化的道德规范,孔子本人就是“礼”的典范。“智”是指知识、智力、智慧、智育等。按照儒家的说法,“智”是知识的本质、源泉、内容以及结果。一个智者应有德,不奸猾。“信”就是诚实守信,不欺诈。根据孔子的观点,“信”乃立人之本。一个人要“人言为信”,即一个人要讲信用,一旦许下承诺,就要遵守诺言。
二 西方家庭教育概述
西方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源自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个人本位理念,并以此为核心培养个人的能力、素养和个性等。西方家庭教育把受教育者放在突出的位置,强调天性发展和自然发展,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适应各种环境的人,具备***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人。因此,西方家庭教育的目的在于从个人本位出发,建立孩子的***、自由、平等、进取、开放、创新、博爱、人权、民主、法制等理念,健全***的个性和完美的人格,树立开拓进取、奋发***强的精神,以便将来孩子能自食其力,体现个体生命价值。但个人本位并不是个人主义,也不是以孩子为中心,而是指塑造有丰富个性的个人,是能驾驭自我、控制自我、超越自我,拥有完美人格和健全个性的现代人,而不是自私自利、为所欲为、依赖性强的功利化的个人。
西方的现代家庭教育理念主要受到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让・雅克・卢梭(1712~1778)的“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以及20世纪美国实用主义创始人、教育家约翰・杜威(1859~1952)的“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活动中心和经验中心)的影响。卢梭主张,教育理念要遵循儿童的自然天性和身心发展规律,以促进学生自由发展。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
三 中西文化的比较
文化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在其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民族对知识、经验、信仰、价值、态度、等级、宗教、时空观念、宇宙观念以及物质观念的总结”。广义的文化包括诸如认知的(语言哲学、科学思想、教育)、规范的(道德、信仰、法律)、艺术的(文学、美术、音乐、戏剧、建筑美学)、器用的(生产工具、衣食住行的器具以及制造这些工具和器具的技术)、社会的(制度、结构、风俗习惯)等众多领域。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了民族性,并通过民族形式的发展,形成了民族的传统。民族文化就是指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伟大创造,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儒、释、道三种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三大源泉,以儒家文化为中心,三种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共同发展,一同创造出中华民族独有的灿烂文化。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民族连绵不绝的文化链上。韦***通认为,中华民族文化有十大特征,即独创性、悠久性、涵摄性、统一性、保守性、崇尚和平、乡土情结、有情的宇宙观、家族本位和重德精神。数千年来,中华民族文化不但在中国历史上光彩夺目,惠及历代中华子孙,还影响了周边各国文化的发展,如朝鲜、韩国、日本等。特别是自汉代开辟丝绸之路、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之后,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世界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随着中国与西方国家不断地交流和中国国力地不断提升,中国文化对西方乃至世界的历史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西方的最初理念,从地域上讲,主要指欧洲。18世纪以后才开始包括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及其他欧洲移民聚集地,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西方文化的主要源泉是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希伯来文化等。它们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呈现出矛盾冲突和互补融合之势。当今的许多科学学科、技术发明以及民主制度,早在古希腊时代就已经产生了雏形。当代西方世界的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潮流,科学理性、经济自由、***治民主的前进方向,都由希腊文明首开先河。罗马文明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文明,罗马的自然法是近代西方自然法思想的重要理论渊源,并对现代西方法律体系发生着深刻的影响。希伯来文化的主要文献是《圣经》。以《圣经》为代表的基督教精神主宰着欧洲的中古文化,逐渐形成了西方文化的传统。在西欧封建社会里,文化教育渗透着浓厚的宗教性神学思想。
西方文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但也有一些具有持久性、普遍性以及相对稳定的基本特征。其中最主要的基本特征有尊重理性,富有开放、进取、创造精神,崇尚人文主义、经验主义、自然科学法则、科学实验精神等,倡导自由、博爱、人权、民主、、法制等理念,追求自由平等、个体生命价值等。
中西家庭教育差异的关键在于各自所处的文化环境的不同。不同的文化环境,导致了不同的家庭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因此,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视角,中西家庭教育的差异对比来探讨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理念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 中西方文化比较视角下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理念的构建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21世纪青少年应该具备“四个学会”,即“learn to know”(学会求知),“learn to do”(学会做事),“learn to live together”(学会共处),“learn to be”(学会做人)。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他不仅指出了中国现代教育的方向,也对中国家庭教育理念的构建具有指导意义。2008年,中国教育专家赵雨林提出的 “三道” 家庭教育理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内容是:(1)为生之道,即以生命健康为核心,由生理保健(健)、心理健康(乐)、安全适应(安)等三大方面组成;(2)为人之道,即以生命价值为核心,由生命角色(本)、人格人生(志)、处世修养(交)等三大方面组成;(3)为学之道,即以生命智慧为核心,由学习品质(学)、综合素养(素)、自主专长(特)等三大方面组成。
综合中西方家庭教育理念以及各专家提出的有关家庭教育的理念,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家庭教育:
第一,继承中华传统美德,用现念实施家庭德育教育。“忠”: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在将来的工作中爱岗敬业、恪守职责;“孝”:孝敬父母,尊老敬老、赡养老人;“仁”:品德高尚、乐于助人、睦邻友好、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善待他人;“义”:见义勇为、伸张正义、报效祖国、品行端正、一身正气、坚持真理;“礼”:礼貌谦恭、以礼待人、尊重他人、遵守公共秩序、不违法乱纪;“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博览群书、活用知识;“信”:诚实守信、不欺诈、不诳语。
第二,吸纳、借鉴西方“个人本位”家庭教育理念,尊重孩子,做孩子的良师益友,注重培养孩子的***意识、创新意识、开拓意识、博爱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等。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健全、完善孩子的个性和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体现个体生命价值,做一个对社会和人类有用的人。
第三,运用科学发展观,合理开发孩子的各种潜能,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使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发展,做一个人格完美、个性健全、博学多才的现代人。
第四,运用“赏识教育”理念,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1908~1970)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要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即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的赏识可以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动机,培养兴趣,树立自信心,对孩子的启蒙和整个人生的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总之,中国现代家庭教育应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理念,取其精华,与时俱进,弘扬时代精神;吸纳、借鉴西方的家庭教育理念,与中国现代家庭的实际相结合,推进中国家庭教育现代化,让中国的现代家庭教育与世界同步。
五 结束语
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了家庭教育理念、目的、内容、模式以及方法的差异。无论是中国的家庭教育还是西方的家庭教育,都培养出了众多的人才。有人认为,在教育孩子方面,东方父母比西方父母更成功。也有人认为,西方父母更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杰出青年。其实,中西方的家庭教育无所谓孰优孰劣。我们应吸纳古今中外家庭教育的经验,结合自己家庭的现状,运用现念,科学、合理地构建切实可行的家庭教育理念,实施家庭教育。
参考文献
[1]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3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顾伟列.中国文化通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家庭教育理念论文第7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 自我评价 指标体系
一、引言
大量的实证与理论研究都表明,早期家庭教育的对孩子成年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研究结果都显示,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家庭教育作为***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之外的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的体系和特点。许多国家都将其作为国家家庭***策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策的支持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随着独生子女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家庭结构从原来的联合家庭更多被于三口之家的核心家庭模式所取代。尽管生长在更好的物质条件下,但从各种不时出现的80后、90后独生子女负面事件的报道中可以发现,我国家庭教育的质量并没有获得相应的提高,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工作都较为缺乏。
目前国内在社会学领域研究主要有经济结构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离异家庭、进城务工人员以及边疆少数民族的家庭教育问题等。在心理学领域主要有父子关系、父母教养方式等。虽然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具体到应用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有人提出应该通过制订家庭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进一步推动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欧美等国家从二战之后就开始对家庭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1987年在美国家庭关系的全国会议上,人们对家庭教育所涵盖的人际关系、家庭生活教育等10个方面的问题做了明确定义。国外有报道,对于父母行为的指导和系统性的培训可以有效改善家庭教育的质量,而为年轻父母提供指导性的手册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家庭教育中的行为。
在中国现代社会家庭中,母亲一般承担较多教育的子女义务,她们的家庭教育观念对孩子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方式产生了最为重要的影响。因此。了解中国当代文化背景下。中国母亲对于家庭教育的基本观念对于帮助明确家庭教育的内容,评估家庭教育的现状,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就当前中国母亲们在家庭教育的观念和态度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希望为人们在家庭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对1990年以来,国内外关于家庭教育评价的文献进行检索和分析,选取具有评价意义的内容形成考察家庭教育观念的基本框架。通过对来自城市和农村24名家长的结构访谈,形成初步的评价指标内容。经专家筛选,合并了内容相近或相同的指标,去除了其中被认为难以理解和缺乏代表性的内容。之后,我们组织母亲们就指标内容是否合适以及有无缺漏进行4次,每组6人,共有24名母亲参加的焦点小组讨论,并跟进结果整理形成初步的家庭教育观念的调查问卷。初步发放400份(农村地区200份。城市地区200份)问卷给被试填写后回收,对获得的数据在SPSSI1.5社会学统计软件平台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去除其中统计学无意义的部分,形成标准问卷。最后,将形成的标准问卷再次发放500份(农村地区200份,城市地区2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为363份,有效率72.6%),回收后数据后在AMOS7.0的平台上运用结构方程对各二级指标进行建模,检验评价体系的结构效度,并根据各维度拟合指数的值,形成重要性排序。问卷所有项目采用对重要性评价的方法,以自陈式Likert五级量表评分的方式呈现。
三、结果与讨论
本研究共得出101条关于家庭教育观念的自评项目。采取聚类分析的方法,可分为:劳动技能教育、社会技能教育、道德与情操教育、文化修养教育、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和家庭教育方式,共计8个维度。对第二次问卷发放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结构方程建模,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结果显示:结构测量方程模式中所有待估参数的t检验的绝对值均大于2.58(p
根据对各个维度的主成分分析,家庭教育自我评价体系一共分为四个级差。分别为一级指标:家庭教育自我评价体系;二级指标:教育方式、道德情操、社会技能、行为习惯、性教育、文化修养、心理健康、劳动技能8个维度;三级指标:涉及家庭教育不同方面101个自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