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护士培训个人总结第1篇
关键词:护士;目标管理;规范化培训
新入职护士由于临床工作经验缺乏、沟通技巧生疏以及对危机事件的应变能力较弱,极易导致护理风险增高、护患矛盾激化[1-2]。规范化培训是新护士由学校理论知识过渡到医院临床实践的重要阶段,是提升职业素质、改善护理质量、促进职业道德形成的关键途径[3-4]。研究表明,从事护理工作的第一年是职业认同危机形成的关键时期,每年约有6%的新护士选择离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改善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规范化培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复杂的临床环境[2]。目标管理法是以成果为导向,以行为科学理论为依据,由单位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协商制定目标,且在目标实施过程中进行自我控制,并对成果严格考核的一种管理制度,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培训模式[3]。本研究旨在探究目标管理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护理管理者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招聘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5名护士。其中女性61人,男性4人;平均年龄为(23.28±1.02)岁;本科学历62人,硕士研究生学历3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干预组33名护士,对照组32名护士。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和经验等基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培养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培训。(1)理论知识:岗前培训第1~4周,采取线下理论讲授和线上专题讲座的形式,培训的内容主要涉及基础护理知识和专科护理知识,除此之外还包括医院规章制度、岗位层级晋升制度、工资和休假制度等。(2)操作技能:岗前培训第5~8周,采取线上视频讲解、技能操作示范和分组练习反馈的形式,主要根据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教材内容进行培训。岗前培训结束后根据轮转计划进行轮转,其中内科、外科、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为必轮科室,五官科、感染科和护理部等为选轮科室,轮转周期为4个月。(3)临床思维:轮科期间每月参加1次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同时参加科室疑难病例讨论,按时完成护士轮转手册,并在轮科结束前提交1份病例汇报书。(4)科研和教学:采取理论授课和专题讲座的形式,培训结束后准备20分钟小讲课并完成1份教案书写,小讲课内容以轮转所在科室的专科护理内容为主,同时提出1~2个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查阅相关文献和指南提出解决方案。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阶段性目标管理为导向的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岗前培训期间召集医院护理管理小组,开展团体活动,建立使命感和团队意识,同时对新护士的能力和特长进行评估,与其共同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第二阶段:掌握基础护理知识专科护理知识和技能,熟悉护理相关文件书写规范,了解临床实际工作流程,与科室护士长共同建立轮转目标,由知识扎实、技术娴熟和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系统化带教,及时发现问题并定期反馈,以便及时对轮转目标和带教方案进行调整,并采用新老互评的方法对培训结果做出评价。同时加强护患沟通技巧指导,改善护患关系,以达到身心同护的目的。第三阶段:由医院培训团队或科室培训师对危机事件处理方法进行培训,提高新护士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同时对其进行临终关怀教育,使其能够以平常心态面对死亡,并为丧亲家属提供指导和帮助。1.2.2考核评价理论考试:采取闭卷考试,共150道题,其中基础护理学30道,内科护理学和外科护理学各40道,儿科和妇产科护理学各20道,满分100分;技能考核:采取四站式考核,一站考核项目为入院流程和生命体征的测量,二站考核项目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三站考核项目为为静脉输液,四站考核项目为病例分析和出院流程,每站25分,满分100分;护士胜任能力:采用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4-5],该量表包含7个维度共55个条目,总分为220分,分数越高代表能力越强。该量表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908,166分~220分代表核心能力高,110分~165分代表核心能力中等,<110分代表核心能力低。
1.3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收集数据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和干预组培训前后理论考试总分比较
两组护士培训前理论考试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士培训后理论考试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培训前后理论考试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培训前后理论考试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对照组和干预组培训前后技能考核总分比较
两组护士培训前技能考核总分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两组护士培训后技能考核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培训前后技能考核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培训前后技能考核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2.3对照组和干预组培训前后岗位胜任能力总分比较
两组护士培训前岗位胜任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士培训后岗位胜任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培训前后岗位胜任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培训前后岗位胜任能力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3.1目标管理应用于新护士规培有助于改善技能水平
经过科学、高效、系统的规范化培训,新进护士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操作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应用目标管理进行规培的干预组护士与接受常规培训的对照组护士理论考试总分相比差异不明显,应用目标管理进行规培的干预组护士技能考核总分明显高于接受常规培训的对照组。究其原因,新入职护士对医院规章制度缺乏了解,对临床实际工作过程不够熟悉,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匹配度较低,科学系统的规范化培训使其具有更加明确地总体方向和阶段性目标,有效缓解工作时的迷茫感和被动性[6]。应用目标管理进行规范化培训目的明确有针对性,且让新入职护士参与到目标设定和结果反馈当中,与此同时带教老师会运用各种教育资源,通过知识讲解、技能评价、护理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形式对新入职护士进行更加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的培训,并按照计划要求进行逐项考核,使新入职护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的更加扎实,从根本上解决了其在心理上对临床阶段工作的恐惧和在现实中对遇到突发事件的手足无措。
3.2目标管理应用于新护士规培有助于提升其岗位胜任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新护士经过系统、科学的规范化培训后岗位胜任能力较培训前有了显著提高,培训前其岗位胜任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培训后其岗位胜任能力则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究其原因,新护士进入临床阶段后自身责任感增强,需要***护理患者,会遇到各种意料之外的情况,而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实操能力更拓展了临床思维能力,再者面对病情危重的患者和焦急万分的家属,语言的慰藉和紧急的救治同样重要,只有身心同治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有效沟通不仅能建立良好的护患信任关系,还能缓解当前医患矛盾的紧张局面。与接受常规培训的对照组相比,应用阶段性目标管理进行规培的干预组护士岗位胜任能力总分较高。究其原因,新入职护士在临床实践和危机事件应对上缺乏经验[7],而以目标管理为指导的规范化培训有医院专门培训团队或科室培训师对其进行危机事件应对指导,并及时与新入职护士进行互动反馈,使临床带教工作更加有的放矢。由此可见,将阶段性目标管理应用于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中,不仅能够增加其临床实践能力,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差错事件的发生,而且能改善其批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使其更加善于发现问题,并寻找科学的途径加以解决,与此同时也能提高其人际沟通能力,促进医护工作协调有序进行,增加护患交往信任程度。
3.3目标管理应用于新护士规培有助于促进其职业认同感的形成
新入职护士处于护生和护士的角色转化阶段,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医院临床实践不能完全匹配,现实工作环境与预期差距较大,护理操作技能生疏,护患沟通技巧缺乏,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进而导致离职率逐年攀升。应用阶段性目标管理对新入职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让其加入到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的制定以及培训结果的反馈当中,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新入职护士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训内容、轮转科室、换科周期等方面征询新入职护士意见,并根据其个人意愿进行安排和调整,增加了新入职护士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与医院护理管理小组老师沟通交流,共同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使新入职护士拥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将目标管理融入到新护士规培中,使其在知识、技能以及岗位胜任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大幅提升,领导的表扬、同事的鼓励、患者的认可都增加了新入职护士的职业认同感,激发了其从事护理工作的热情,从而促使护理队伍更加稳定,护理工作更加安全高效。
参考文献
[1]陈惠,黄求进,王晓春.两种培养方式护士岗位胜任力现状的比较和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9,39(4):80-82.
[2]曹晓翼,刘晓红.护士职业认同及其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学杂志,2010,45(2):181-183.
[3]HEMPSONDA.Managementbyobjectives[J].MedGroupManage,1981,28(2):38-46.
[4]刘明,殷磊,马敏燕,等.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结构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3):204-206.
[5]庞亚娟,周兰姝.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29(6):2064-2066.
[6]刘珍蓉,周荣菊.目标管理在护理人员业务学习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8,8(2):44-45.
新护士培训个人总结第2篇
【关键词】 在职护士;操作技能培训;模式;录像;带教老师
护理学是一门集理论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专业性学科,而护理操作则贯穿于所有专业的疾病护理之中[1],护理操作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标准、熟练的操作技术有利于保证护理安全,改善护患关系,使患者安全、舒适达到***效果[2]。因此,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切实提高在职护士的操作技能,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我院护理部在2007年11月—2009年12月期间,护理操作技能采用改良后的新培训模式对在职护士进行操作培训,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参加改良后操作培训的在职护士共计52名,均为女性。职称结构:护士22名,护师27名,主管护师3名;年龄结构:20~30岁27人,30~45岁25人;学历结构:中专29人,大专19人,本科4人。
1.2 方法
1.2.1 培训方法 参照《临床护理教程》[4]及《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训练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要点》[3]的流程标准,对在职护士进行培训。原培训模式:由护理部安排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师分别承担所需操作的示教工作,在示教前发放书中制定的操作流程,示教中先分解讲述整个操作过程,然后进行规范操作示教,示教结束后护士自行训练,如遇到问题再请教护士长或示教老师。改良后新培训模式:护理部设总带教老师1名,各部门内设带教老师1名,负责在职护士的操作培训工作;由总带教老师负责细化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经护理部审核后对各部门带教老师进行培训、考核,将带教老师最规范的操作录像制成DVD拷贝到各部门;现场培训程序同原模式,护士参加培训后结合观看规范操作录像进行可视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由带教老师负责对护士进行细节方面的指导工作。
1.2.2 评价方法 (1)操作考核:回顾性对培训模式改良前后4项基本操作(静脉输液、心肺复苏、无菌技术、吸氧)的考核成绩进行对比分析。(2)问卷调查:对2007年11月—2009年12月期间全程参加培训的52名护士采用自制问卷进行无记名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7个方面,每项内容以“是”或“否”来回答。共发放问卷52 份,回收率和有效率为100%。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 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新培训模式实施前后4项常用护理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见表1。
2.2 52名参加培训护士对新培训模式认知度的调查 见表2。表1 新培训模式实施前后4项常用护理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例(均分)表2 参加培训护士对此新模式认知度的调查 (n=52)
3 讨论
3.1 改良后的培训模式提高了护士操作训练的效果 通过采取改良后新的培训模式,在职护士的操作考核成绩明显提高(P
3.2 专人负责、实用培训 在院领导支持下护理部设总带教老师1名,专门负责在职护士的理论技能培训工作,各部门相应设带教老师1名,负责对部门内护士的操作训练指导工作。专人负责强化了责任心,通过总带教老师与护理部对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进行细化,护士更明确了操作的要求,由于明确并统一细化了标准,使操作有章可循,不再盲目,观看录像可视训练和带教老师的细节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护士的训练效率。调查结果显示,有92.30%的在职护士认为新的模式提高了护士的训练效率,96.15%的护理人员认为通过操作培训规范了护士的行为。
3.3 制度明确、主动参与 护理部明确了考核制度,将护理操作纳入每月常规质控考核的内容,列入部门内的总护理质控成绩,同时作为每位个人的操作考核成绩列入护士的质控成绩档案中,与奖惩挂钩。利用每月的护士长会议对操作考核情况进行点评,表扬进步、指出需改进细节,同时不断向护士阐述进行操作训练提高护士自身技能的意义。以上措施促进了护士操作训练的主动性,调查结果显示有88.46%的护士认为新的培训模式提高了操作训练的主动性。
3.4 注重人性化服务管理、提高了护士综合能力 临床护理操作需要得到患者的理解与配合,因此护士与患者的交流解释工作非常重要,同时加强对患者的评估和病情观察能力,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也是我们护士必须具备的素质。因此,在护理操作培训中,特别注重加强了对患者评估、病情观察、沟通交流、人文关怀方面的示范指导,并在日常护理操作中进行了强化考核,从而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调查显示:92.30%的护士认为新的培训模式提高了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和判断能力,82.69%的护士认为加强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80.77%的护士认为提高了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新的操作技能培训模式,能长久受益于医院在职护士,特别是对新进院的护士,通过观看录像,能得到统一的操作程序和评价标准;也可通过观看录像,可以进一步为个人的操作予以定向、模仿、整合、熟练[5]。4 结论
改良后新培训模式的应用,给护士创造了一个训练操作的平台,提高了护士的操作技能训练的效能,促进护士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振路.护理程序基础操作手册.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1-2.
2 陈利涛,蒲小红,甘秀妮,等.影响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带教因素分析及改革效果探讨.护士进修杂志, 2007,22(4):324-326.
3 《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训练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要点》.上海市护理质控中心,2007年8月.
新护士培训个人总结第3篇
〔关键词〕手术室;新护士;培训方案
手术室新护士是指护理专业院校毕业后经考核选拔新录用的护士以及从事非手术室护理专业后转入手术室工作1~2年内的护士。本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在2007年底经3家医院重组后建立,目前手术室共计65名护士,开放约21间手术间。自医院重组至2011年手术室新入科护士9名,其中有工作经验的占50%,而2012—2013年,新入科护士17名,有工作经验的占20%,我们面临新入科人多,无工作经验的多、医院手术室又要进行分区管理人员要分流的问题,如何让其尽快适应工作需要,能够***当班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为了使新护士能尽快胜任手术室的工作,我们有下列做法。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护理专业院校毕业后经考核选拔新录用的护士以及从事非手术室护理专业后转入手术室工作的护士17名,其中女性12名,男5名,年龄20~26岁。本科3名,大专14名。
1.2方法
1.2.1确定组织架构。科室建立管理架构和业务架构,管理架构由科护士长、分管教学的护士长、总带教和教学秘书组成。科护士长负责对整个培训过程的管理监督和检查、分管教学的护士长负责对总带教、专科导师的选拔考核和工作考评,总带教负责对专科导师和带班老师工作考评,教学秘书协助做好培训过程中的各项通知、安排、统计工作。业务架构由分管带教的护士长、总带教、专科组长、专科导师组成,建立科室带教小组,护士长负责培训方案的制定与落实,总带教负责培训计划的安排与实施,专科组长负责具体培训和考核内容的实施,专科导师进行“一对一”的师徒制带教。
1.2.2确定培训目标。第1年基本掌握手术室护理内涵、掌握手术室工作流程、掌握各专科1~2级手术的洗手配合,熟悉其巡回配合,能够***当班参加手术室值班。第2年能够掌握手术室围手术期的护理内涵、具备手术室常见应急状况的处理能力、掌握各专科常规2~3级手术的洗手及巡回配合,能够通过护理部的N1级护士准出考核,为进入准专科护士培训阶段做好准备。
1.2.3培训内容。涵盖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人文素养三方面。其中专业理论包括手术室的岗位职责、制度、流程、常规、应急预案;外科相关专科理论知识,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知识、手术室基础理论和专科理论知识;手术室感染的预防控制、洁净手术室的日常维护;常见手术麻醉配合及麻醉并发症的配合要点;手术室职业安全的概念与防护原则;实用临床护理“三基”应知应会。专业技能包括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仪器设备使用、1~3级手术配合护理、文件书写、信息系统操作、单病种急诊手术处理、读书报告书写的内容。而人文素养是由入科后第1周,由护士长和总带教进行单独理论授课并签订遵守手术室职业操守的协议,每个月参加科内集中式授课及讨论,学习指定阅读书籍如《职业精神》《细节决定成败》《医院文化指南》《护理***策法规指南》《护士条例》《医学伦理学》等。
1.2.4培训方法
(1)集中培训。采取的主要形式有晨课,每天交班前半小时由总带教或专科组长进行当日手术的每日1问以及理论或技能的授课培训;情境模拟培训,主要运用于应急预案的培训,由新护士参与角色扮演来提高知识的掌握度和实际运用能力;为提高学习兴趣活跃氛围采取竞技比赛和辩论交流的形式,提高其心理抗压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定期回顾考核是检验培训效果、及时调整培训计划的手段,我们采取的是每周培训的内容每周考核完毕,以少量多次、及时反复练习来达到掌握的目的。同时参与全科的其他培训,例如护理查房、安全教育、业务学习等。
(2)“一对一”师徒制带教。原有的总带教负责、带班老师带教模式,总带教要全面负责实习生、进修生、新护士的带教,而人员的培训要求、目标、内容、方法均不一样,总带教精力有效、常出现顾此失彼,学生满意度不高,带教效果差、带班老师不满意的现象。而带班老师带教不固定、随意性大、没有连续性、带教内容随机不系统。自科内有了经选拔的多名带教专科导师,采用“一对一”带教的模式,立即摆脱了这种现象。采用“一对一”师徒制带教,科内带教小组的专科导师与入科新护士进行双向盲选,选定后由老师负责学生的整个培训过程中的示范操作、带班指导、谈心沟通、笔记批阅、工作质量的检查,学生的各种考核结果与带教老师的年终考核相关。
(3)晚自习。鉴于应急能力培训模拟的多,实战少,自学内容无时间完成,参考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的模式,每周进行2次的晚自习至20:30结束,在晚自习期间跟班,学习值班期间应急情况的处理、也可书写笔记、阅读指定专业书籍、观看手术配合视频,以全面快速的掌握手术室知识技能,直至进入手术室值班。
(4)各专科轮转培训。第1年每个专科轮转1~2个月要求掌握各科基本专科护理操作,掌握各专科1~2级手术的洗手配合及熟悉其巡回配合,掌握各专科常见急诊手术洗手配合。每个专科轮转结束进行理论和操作的出科考核,未通过考核者继续在其专科轮转直至考核通过。第2年每个专科轮转2个月要求掌握各专科护理操作和专科仪器设备的使用,掌握各专科2~3级手术洗手、巡回配合,掌握各专科各类急诊手术洗手配合,同样进行出科考核,而未通过者影响其轮转的周期继而无法参加护理部的N1级护士准出考核。
(5)实时评价反馈。对带教老师的评价反馈,制定带教老师的评价反馈表,从其带教态度、带教能力、带教结果,学生反馈几个方面评价,作为带教老师考评和调整的依据;对带教新护士的评价反馈:实时搜集分析新护士工作中的问题,采用品管圈活动,及时解决问题,改善培训效果;对培训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反馈,如家长制管理方式,接受度低、逆反心理,培训效果达不到预期值,学习态度、能力差异大、进度不一,培训方案在实际操作中有无法落实的现象等均是在实施过程中实时反馈所发现的,及时采取改变家长制管理方式,寻找刚柔并济的平衡点,有奖有罚,取得信任,增加接受度;又根据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因人施教,避免模式化;重新调整培训方案,提高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实际可操作性。实时评价反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3考核与准出
分管教学护士长、总带教、专科组长成立科考评小组,手术室护理基础及专科知识由总带教每周进行考核,《“三基”应知应会》基础理论和护理操作、手术室一般专科护理操作由科内操作组每月考核,专科护理操作或手术配合在各专科轮转结束由专科组长和总带教进行考核,综合专科知识每半年1次由分管教学护士长进行考核,科内其他统一培训考核、急救技能每季由总带教、分管教学护士长进行考核。新护士工作满一年由科考评小组,进行理论、操作、人文素养综合考评,符合要求进入第2年的培训。满两年各科轮转结束,***当班进入手术室值班,本人申请,由科考评小组和护理部对其进行准出考核。
2效果
2.1***当班、进入值班时间缩短
统计了自2008年医院重组至2011年手术室共新入科护士9人,平均***当班、进入值班时间为16个月。2012年至2013年新入科护士17人,平均***当班、进入值班时间为12个月,明显缩短了***当班、进入值班的时间。
2.2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
通过2012年到2013年医师满意度的调查及同行评价,医师的满意度从95%上升到98%,同行评价的优秀等次从人数的70%上升90%。结合科室的人力现状,2~3年的优秀护士能够参与到一些重大手术的配合,例如肺移植手术、心脏手术等。
2.3教学相长
专科导师在带教过程中必须不断学习拓展专业知识,才能巩固其各项技术,具有指导考核新护士的能力,这些压力提高了专科导师工作责任感和学习积极性,而授课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了授课技巧以及制作辅助教学工具的能力,例如PPT的制作,授课模具等。
3讨论
新护士培训个人总结第4篇
关键词:防护;岗前培训;效果
随着人类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以及护理模式的推出,对护士角色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医务人员对职业感染防护意识不强,某些错误或不当的行为都可能是导致职业暴露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增加了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性[1]。作为临床教学医院,肩负着重要的教育责任,带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未来整个护理队伍的发展,对新护士开展手卫生知识及手卫生执行行为等个人防护的岗前培训教育,可有效提高手卫生行为依从性[1],所以为使新护士顺利进入临床工作,避免工作中受到各类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伤害,保证职业安全,个人防护培训成为至关重要的一课。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5年1月新招聘护士28人,其中男性1人,年龄在20~24岁,专科学历14人,本科学历14人。
1.2方法 院感科与护理部联合对28名新招聘护士进行基本个人防护培训,培训内容为七步洗手法、手卫生时机及戴脱医用防护口罩,并将各培训内容分为几个考核点进行考核。培训考核程序为实做考核-规范培训-二次考核--针对存在问题重点强调。
2 结果
2.1培训前考核结果
2.1.1七步洗手法 考核点为10项,包括摘手表及饰品、洗手部掌侧面(内)、背侧面(外)、指缝(夹)、指关节外侧面(弓)、大拇指(大)、指尖(立)、手腕、洗手时间、干手[2]。考核结果无一人满分,总得分率为75.77%,其中大、立、腕三项得分率在90%以上,内、弓、洗手时间得分率在80%~90%,摘手表及饰品、外、夹、干手得分率在70%以下。新护士虽经过学校理论学习和医院临床实习,但洗手前摘饰品、干手两项得分率仅为42.31%,为10个考核点中最低,提示个人防护意识不强,对洗手前后的操作未予重视。
2.1.2手卫生时机 考核点为5项,包括: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考核结果7人满分,总得分率81.54%。在5个考核点中,无菌操作前得分率100%,与各项护理操作中多数强调洗手戴口罩有关。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得分率仅为50%,而接触患者后得分率达到96.15%,说明新护士印象中对接触患者有较强的防护意识,但对周围环境明显放松警惕。
2.1.3戴脱口罩 考核点为5项,包括口罩内外面正确率(反正)、口罩上下边正确率(上下)、鼻夹塑型、口罩包裹严密性、摘脱口罩方法[3]。考核无1人全部合格,总得分率75.56%,与贾建侠等人的调查相近[4]。所有新护士对医用外科口罩的内外面、上下方均能正确区分,但缺乏捏鼻夹的动作,得分率为77.78%,部分新护士戴口罩后,口罩的皱褶未能充分展开,未能严密包裹面部,起到防护作用,得分率为55.56%。摘脱的过程中,大部分新护士没有区分清洁面和污染面的意识,以清洁的手触碰口罩外面,或将口罩折叠放入衣兜内,违反一次性用品使用原则,得分率为44.44%。
2.2培训后考核评价
2.2.1七步洗手法 14人满分,总得分率95%,较培训前上升20%。见***1。各考核点得分率均较培训前上升,干手一项得分率上升最明显,升高58%,所有新护士均能正确选择干手措施。洗手前摘手表及饰品得分率上升34%,培训效果明显,但仍有忽略者,需在日后反复培训。洗手步骤中,洗手背及指缝正确率均提高约31%,分别达到100%和92.31%。其余各项也有小幅度提高,个别护士动作欠规范,在洗掌侧面和指缝时给予扣分,提醒护理人员动作要规范有效。
2.2.2手卫生时机 在培训过程中融入标准预防的概念,新护士对手卫生时机能够正确理解并认识到其重要性,培训后考核全部为满分,总得分率100%,较培训前上升19%,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提升幅度为50%。
2.2.3戴脱口罩 培训时以国家规范和各项医院感染实例为主要内容,新护士对医用防护口罩有了新的认识,培训后考核全部为满分,总得分率100%,较培训前上升25%,新护士均能够掌握口罩的作用,正确使用医用防护口罩。
3 讨论
3.1学校培训内容多侧重于学习医院感染专科知识,强调对患者的规范操作,对实际工作中个人防护的内容稍显不足,护生毕业后个人防护意识薄弱,如对选择和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内容就提及甚少,护生甚至不知晓医用防护口罩存在多种型号,更无从选择。
3.2学校教育与实际有脱节的现象,新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理论应用于实际存在困难,临床工作中受实际情况限制,部分新护士出现心理落差,或者难以适应新的理念,如手卫生时机在教科书中多要求操作前后洗手,或单一讲述标准预防概念,而未融入到实际操作中。
3.3在护理工作量大,护理人员短缺的情况下,患者多成为许多人不参加医院感染知识学习的理由,且一旦操作习惯形成难以更改,故岗前培训尤为重要。
3.4临床培训方法单一化,目前大多采用幻灯片教学,虽然形象化但却缺乏实际操作和动手的培养,本次培训采用考核-规范培训-二次考核--针对存在问题重点强调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培训的效果,利于新护士掌握。
4 总结
从本次岗前培训前后对比成绩可看出,新护士个人防护岗前培训至关重要,是为新护士进入临床安全开展护理工作奠定基础的重要环节。护生在学校的系统学习中仅从理论层面接触到部分护理操作规程,与临床实际工作难免脱节,如岗前培训缺失,将会造成新护士部分操作形成错误习惯,且再难以纠正。本次培训使新护士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形成从认知到行为的转变,克服了"知而不信""信而不行"的现象,为今后在护理工作中保证职业安全奠定了基础。但繁忙的护理工作易使护理人员个人防护依从性逐渐降低,或防护措施不能规范落实,影响防护效果,故需在日常培训中反复进行培训和考核,创造员工的终身学习的环境,并通过不断的督导和培训来发现和纠正医院感染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护理人员个人防护的有效性,保护护理人员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
[1]杨连爱,陈娟婷.医务人员职业感染防护情况调查[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22):110-112.
[2]***兰,何述梅,等.对护理专业实习学生进行手卫生教育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02):69-71.
新护士培训个人总结第5篇
1.1临床资料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现有病床550张,开放5个手术间,年手术量约6000余例。收集整理2010-2011年入科的5名新护士的培训资料为对照组,2012年以后入科的5名新护士为观察组。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单一的传帮带培训模式,即新护士进入手术室后,经过护士长1周科室管理制度等培训,进行岗前理论考核合格后,指定1名热心带教、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好的主管护师以上职称人员担任带教老师,负责新护士全程带教,从简单手术的洗手配合开始培训,时间为1年。培训期间由带教老师每2个月组织一次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培训结束后由护士长、科内护士、手术医生对新护士进行满意度测评,综合考评合格后担任***值班工作。观察组采用集中岗前培训与专科护士带教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培训时间也为1年,具体方法为:
1.2.1完善带教体系
科内成立由护士长—总带教—专科护士组成的培训小组,制定1年培训计划、目标,建立新护士培训项目单。给新护士每人提供1份资料袋,内有科室规章制度手册、手术室工作流程、1年培训及考核计划、专科轮训计划表、各科手术配合手册、常规器械卡、新护士技能考核表、护士业务技能评估表。
1.2.2集中岗前培训
由总带教集中岗前培训1个月,第1周:学习科内各项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进行与手术室相关的职业教育;第2周:采用多媒体反复学习外科洗手、无菌操作、留置胃管尿管、手术摆放等基本操作,认识各种手术器械的名称、拆装、保养及用途;认识各种引流管、缝线、手术材料的名称及用途等;第3周:到中心供应室学习清洗、打包手术器械及各种无菌包;第4周:在示教室里情景练习各项基本操作。1个月学习结束后,由护士长和总带教对她们进行岗前理论及操作考核,2项各占50%,总分100分,成绩在80分以上即可进入下阶段培训。
1.2.3专科护士带教
将新护士分散至各个专科小组进行临床手术配合学习,我院分普外科、神经外科、骨科、妇产科、泌尿外科、肛肠外科6个专科,根据各个专科手术特点,安排4~12周不等。在专科培训期间要求新护士每天做手术配合笔记,写出物品准备、手术步骤、手术、仪器使用注意事项、医生个人习惯等,做到术前预习,每重复配合一次,就将笔记完善1次,直到详尽、准确为止,专科护士每周批改1次。专科护士每周用PPT进行专科理论授课1次,并与新护士就工作中的困惑进行互动交流。
1.2.4阶段性座谈会
护士长和培训小组成员在新护士入科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组织座谈会,内容有新护士在该阶段工作中优点及缺陷,满意度测评反馈,提出下阶段培训目标,征求新护士对带教管理及科室工作的建议。
1.2.5带教过程管理
总带教定期对专科带教阶段进行检查与评估:每天有配合笔记;每周有理论课;专科出科有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专科学习结束后进行满意度测评;按技能评估表内容对新护士进行工作能力测评;新护士项目培训单记录完整。
1.2.6考核标准
2组新护士均采用统一考核标准。岗前理论考核包括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基础理论包括各专科解剖知识及基础医学理论,仪器器械使用注意事项,各专科手术配合要点等;操作技能考核有手术摆放、仪器操作、无菌技术、实际手术术前、术中、术后配合等。新护士工作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量表,包含新护士工作态度、医护手术配合、科内护士之间配合、学习态度、对患者服务共5个条目的满意度测评,按满意、一般、不满意分别计20、16、10分,总分100分。对新护士的理论(30%),操作技能(30%),满意度测评(20%),应急能力(20%)进行综合考评,总分85分以上为合格,即可***承担值班工作。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岗前理论考核、基础理论、操作技能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满意度及综合考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传统带教存在弊端
传统的一对一传帮带方式基本上由护士长一人管理,新护士的临床手术配合要服从带教老师的轮班需求,所以培训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并因各个带教老师的理论和操作水平不等,新护士培训后出现操作不规范,工作能力参差不齐现象,需相当长时间才能胜任工作,并存在安全隐患。
3.2新带教模式的优点
新护士培训个人总结第6篇
关键词:儿科;临床路径;护士培训
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CP)是一个有关临床***的综合模式,是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模式与***程序,它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组织和疾病管理,可以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改善医护质量,控制医疗费用。自2013年1月开始,我院儿科结合本科特点,将临床路径应用于儿科新护士临床护理培训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进入儿科的新护士13人作为实施临床路径培训对照组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9~23岁,大专11人,本科2人;2014年1月进入儿科的新护士11人作为实施路径培训干预组,均为女性,年龄19~25岁,大专10人,本科1人。两组新护士的性别、年龄、学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由资深护士进行带教与指导。
1.2方法
成立培训小组,由护理部教学专干、病区护士长、病区总带教和培训组成员共6人组成。严格执行岗前培训及入科介绍,两组新护士在进岗前均由护理部统一进行岗前培训,为期两周。对照组的新护士由各班的老师进行带教,学习内容按照我院原新护士培训计划完成。干预组实施临床路径培训:(1)护理部教学专干和病区护士长组织培训小组成员,根据培训计划及新护士不同阶段的知识需求,结合儿科的专科特点,制定出每阶段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2)新护士入科当天,发放路径表,新护士明确每周目标。根据路径表进行实施,病区总带教定期与老师及新护士沟通,了解培训情况,并定期召开培训小组及新护士会议,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每月底对新护士的业务培训进行考核。
1.3评价方法
(1)专业考核:专业素质考核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临床综合能力。综合能力考核包括疾病观察能力、应急反应及处理能力、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交流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工作能力、护理文件书写能力等。综合能力根据我院护理部制定的培训标准进行考核。理论、操作及综合考核每月1次,共3次,总分为百分制,取3次考核的平均值进行比较;(2)新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培训结束后发放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共含20项,分别就带教的师德师风、带教技能水平、带教知识水平、教学管理能力、带教信心共5个维度进行调查。调查表采用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共5个等级。调查项目齐全、无空项的为有效调查表。两组新护士共发放调查表24份,回收24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数据包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新护士专业素质比较
干预组新护士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合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新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的整体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3.1临床路径培训详情
临床路径培训将培训期分为初期、中期、后期,各1个月的时间,每月按周进行目标培训。初期,新护士主要熟悉病区环境、设施设备、病房运作、工作流程、工作规范;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特点,儿科护理专业技术;熟悉优质护理相关理论及整体护理的流程;掌握医嘱护嘱执行制度、查对制度等核心制度;掌握儿科常用药的作用及注意事项。中期,新护士主要掌握儿科门诊各项工作处理情况,儿科沟通技巧;掌握小儿常见疾病、传染病、急症的处理规范。后期,新护士熟悉危重患儿的抢救配合及监护要点,熟悉小儿急救器械的使用及注意事项;能够在老师的带领下能***完成各班次工作,对于常见的病例能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参加科室举行的业务查房和护理部组织的业务学习;完成个案查房和业务小讲课各一次,提高业务能力及教学水平。各阶段病区带教小讲座1次,根据计划完成考核,加强本阶段的薄弱环节。
3.2临床路径培训规范了新护士培训管理体系
设立清晰的临床路径,将培训内容分阶段,可视化,明确化,既规范了带教老师的带教行为,又使新护士对培训内容、计划及目标更加明确,减少了新护士的盲目性和无所适从性。同时在临床路径表中,有计划地将儿科专科知识及护理技能以互动形式传授给新护士,提高了新护士参与培训的主动性。
3.3应用临床路径提升了临床培训效果
在临床路径表的指引下,带教老师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并及时发现新护士的不足之处,及时给予指导、纠正和重点强化。同时,激发老师自发地有针对性地再次学习,更好地掌握专科知识,也更好地发挥临床培训带教的教学信心。病区总带教通过检查能够发现培训中的不足之处,对存在问题及时向护理部教学专干和病区护士长反馈,组织培训小组成员进行原因分析、调整,加强带教,从而提升了培训效果。
3.4应用临床路径提升了新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
满意度已成为评价护理培训质量的有效手段及改进护理培训工作的标准。干预组的新护士对带教的师德师风、带教技能、知识水平及管理水平、带教信心的满意度比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临床路径能帮助规范和统一新护士培训,全面提高临床培训的质量,是一种适合培养优秀护理人才值得推广的培训方式。
作者:梁美燕 单位: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李萍.浅谈临床护理路径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125~126.
新护士培训个人总结第7篇
【关键词】在职护士;技能操作;培训模式
护理技术操作是护理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名优秀的护理工作者必须掌握娴熟、准确、符合程序的护理技术操作[1]。随着医疗技术迅速发展,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对护理技能操作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同时要求在护理工作中注入新的内容,以更好的贯彻执行卫生部提出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因此,结合我科护理工作情况,及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切实提高在职护士的技能操作水平,我科在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对在职护士采用改良技能培训模式进行培训,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全科在职护士共26名,均为女性。职称结构:护士13名,护师8名,主管护师5名;年龄结构:20~30岁18人,30~45岁8人;学历结构:中专4人,大专10人,本科12人。
1.2 方法
1.2.1 制定培训计划 根据护理部技能操作年度培训安排,制定本科室具体培训计划,每周安排1~2项。
1.2.2 操作培训模式 以往培训模式:由经护理部组织的统一标准培训过的总带教老师进行示范,示范前发放护理部制定的操作流程,示教中先分解每个步骤,再按规范示范整个操作流程,示范后护士分散自行训练,总带教老师在旁指导。改良后培训模式:由经护理部组织统一标准培训过的总带教老师演示操作,由他人用数码摄像机制作录像,在关键环节配以文字说明,制作出***文并茂视听教材DVD,放在科室示教室电脑内,并由护士复制回家或复制在自己的手机内观看。每周按计划安排1~2项由科室各级护士轮流示范。
1.2.3 时间安排 以往培训模式:每周安排一晚全科护士下班后集中培训。改良培训模式:每天晨会安排一名护士示范一项操作。
1.2.4 评价方法 ①操作考核:对培训模式改良前后的考核成绩进行分析,根据考核成绩≥95分为优秀,90~94分为良好,
1.2.5 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data 3.02建立数据库,录入质量通过双人双份录入、逻辑核查及对10%录入数据抽检等方式控制,抽检不合格率不得超过0.5%。使用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χ2检验分析培训模式改良前后考核成绩和患者满意情况的差别(α=0.05)。
2 结果
改良培训模式前后各项护理操作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患者满意率调查比较见表2。
表1
改良培训模式前后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比较(例,%)
时间优秀良好不合格合计χ2P值
改良前(2009年)26(13.54)106(55.21)60(31.25)192
改良后(2010年)105(40.70)142(55.04)11(4.26)258
78.697
表2
改良培训模式前后患者满意率调查结果比较(例,%)
时间满意不满意合计χ2P值
改良前(2009年)446(91.96)39(8.04)485
改良后(2010年)472(96.92)15(3.08)487
11.399
3 讨论
3.1 提高培训效果 以往我科采用下班后晚上时间把全科护士集中在示教室,由总带教老师现场示范培训的方法。由于我科护理人力资源相对不足,护理工作量大,繁忙工作一天后护士身心疲惫,学习接受能力较差,培训效果不好。改良培训模式采用制作的视听、动静相结合***文并茂的教材复制给大家回家看或复制在护士手机中,护士可根据情况自行安排
培训时间或根据录像训练,便于记忆和掌握,对强化操作程序,提高熟练程度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对新毕业护士按流程步骤练习操作是必不可少的[2]。从表1可以看出各项操作考核成绩,P
3.2 培训时机灵活 使用DVD复制在自家电脑或手机上,便于护士学习时间的安排和选择,避免了传统的方法用下班时间把大家集中在一起培训,可充分激发了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果。
3.3 增加了护士的成就感和责任感 以往全部由总带教老师一人示范,改良培训模式由全科护士轮流示范,人人参与,为每位护士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在每日晨会时间安排一名护士示范一项操作,实习同学、轮转护士、我科护士在旁观摩,操作结束后,由观摩护士分别进行点评,最后由总带教老师和护士长点评,这样每位护士都提前反复观看DVD并进行训练。一方面示范护士由于是在晨会上示范,有实习同学、轮转护士及全科护士在场观摩,他们是实习同学及轮转护士的老师,都应起表率作用,因此,都提前把操作项目练得很熟练。另一方面观摩护士要进行点评,也会集中注意力进行观看,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分析、判断等综合能力。护士长点评时首先肯定成绩,再进行细节指导,这样增加了示范护士的成就感和责任感。
3.4 有利于护士贴近临床贴近患者 以往护士长或总带教每月要花很多时间去考核每位护士,不合格者还重新培训、考核,尤其对于部分我科临床操作少的项目,考核时应在示教室完成。改良考核模式利用晨会每位护士示范时当场进行考核。这样就有更多时间贴近患者。
3.5 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是对护理工作最客观、最公正的评价。在制作各项操作流程时规范了护士用语,特别注重对患者的评价、病情观察、沟通交流、人文关怀方面的示范指导,使护士仪表、礼仪、用语、操作流程统一化、规范化,增加了患者的信任感,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由表2可见患者的满意率明显提高了。
3.6 提高了临床教学 把统一、规范的专科技能操作复制给学生,便于学生根据情况自行安排学习,同时通过规范培训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自己明确每项操作的规范要求及操作过程中的相关知识,指导学生如何关心患者,怎样与患者沟通交流,进一步提高了临床教学工作。
4 体会
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护理理念的更新,护理管理者只有不断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涵,加强在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培养护士的综合判断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并在工作中不断组织学习,才能适应现代化医院对护士的要求,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安全的护理服务[3,4]。熟练的技术,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了护士的社会地位,也提升了患者的满意率。
参考文献
[1] 孟秀,刘丽华,李蓉,等.强化护理技能训练的有效性研究.护理研究,2002,16(2):112 113.
[2] 周翠娥.对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方法改革的探讨.中国护理研究,2008,22(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