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发展10篇

自媒体发展篇1

“自媒体”一词最早出自《圣何塞水星报》专栏作家Dan Gillmor的《We The Media》一书。他指出,自媒体是“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2003年7月,由Shayne Bowman和Chris Willis提出的“We Media”研究报告将“自媒体”定义为:“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自媒体依托个人终端即时通信技术蓬勃发展。自媒体时代呈现出新的特点。

1.个体的人成为传播主体。

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多为点对面,即由出版社、电视台等权威机构向普通大众传播信息。自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变为点对点,传播主体由传统的新闻机构或依托可控运作机构的个人变为作为***传播主体的个体的人。

以自媒体的最佳表达途径——个人门户网站为例。个人门户具备门户的全部特征,同时能够实现个性化定制,实现内容、社区、应用的有机整合。目前,中国的四大门户分别为腾讯、新浪、网易和搜狐。腾讯QZONE中个人主页、日志、相册等功能运作简单、门槛低,普通大众无须特别技术就可拥有自己的个性化中心。个体的人拥有了新闻的权利,原来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原来的受众成为新闻源。

2.强大的交互性以及信息传播的高速广泛性。

传统媒介都是单向的传播模式,是从信源到信宿的传递,信息传出后很难得到反馈。而自媒体时代传播主体成为普通大众,在传播过程中,传者与受者的地位是平等的。贺善侃在《网络时代:社会发展的新纪元》一书中谈到:“交互式的网络信息处理、创制和传播过程,是在信息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建立的某种即时互逆行的反馈式联系和沟通的有效渠道,这就使信息活动不再是某种简单划一的单一模式。”

互联网技术下以个体的人为传播主体,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媒体能迅速将信息传播到受众中,而受众也可以迅速对信息传播的效果进行反馈。最近第一夫人的着装引来一股热潮,网友们也纷纷在微博、人人网等自媒体媒介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与“着装”相关的微博达到21491条,通过转载、评论的方式,全国各地网友互相交流,浏览量巨大。这充分体现出交互性强、传播迅速广泛的特点。

3.信息量更加庞大但可信度不高。

传播主体的改变,使得自媒体相比传统媒体拥有更大的话语空间与自,新闻源遍布全球各地,信息量更加庞大。但与此同时,信息的良莠不齐又降低了其可信度。金庸“被去世”、武汉大学生被割肾等事件都暴露出信息的低可信度。

二、自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自媒体的平民化、强交互性以及巨大的信息量等特点,无疑给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它的强烈攻势下,其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性更高。

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更少有***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自由度更大,所以在挖掘敏感事件的能力上远远超出传统媒体。例如近几年兴起的网络反腐,便是自媒体时代的一种群众监督新形式。互联网人多力量大的特点,方便快捷、低成本、低风险的技术优势,更容易形成舆论热点,成为行***监督和司法监督的有力补充。广州的“房叔”事件、山西县委书记女儿吃“空饷门”事件以及广西厅官曝床照事件等,都是众多网友通过微博、社区、论坛等自媒体爆出的轰动性事件。在这一点上,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由于各方面的限制与禁忌,是难以企及的。

2.时效性更强。

自媒体的平民化使得新闻源具有广泛性,新闻信息时效性极强。上海高层住宅楼失火事件便是路人用手机拍摄发于微博上之后一段时间,主流媒体才有了相关报道。类似情况数不胜数,许多有价值的新闻资料都是先由网友发现后公布于自媒体媒介,后才有传统媒体的报道与调查。

3.视角更多元化。

对于与专业媒体同题的报道,由于自媒体的强交互性,广大受众可以参与互动性的讨论,交换意见与想法,使得自媒体上的信息视角更加多元化,往往能揭露未被注意的另一部分真相。陕西安监局局长“表哥”事件便是最好的例证。2012年8月26日,陕西延安特大车祸致36人死亡,新华社拍下的现场***片中,一官员在事故现场的微笑照在微博上风传,随后,经网友搜索,杨达才被曝光拥有5块名表且价值不菲。《京江晚报》的综合报道称“据消息透露”,刚刚被撤职的陕西安监局长杨达才确已被。查出其拥有名表至少83块,仍需进一步认定。

三、传统媒体的应对之策

1.紧抓优势,突出权威性与深度化。

自媒体虽然信息量巨大,但存在可信度低的致命缺点,而这正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在网络信息爆炸的今天,传统媒体应发挥较强新闻采编力量,以报道的深度求生存谋发展,加大对热点新闻事件的挖掘、追踪以及评论,克服自身在时效性等方面的不足。另外,在网络新闻大量、快速传播的情况下,只有富有独特视角的新闻才能避免在传播中发生同质化,所以做好独家新闻显得尤其重要。

以凤凰卫视“铿锵三人行”节目为例,其独特的时事评论方式以及新颖的观点,倍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较之微博、人人网等自媒体,该节目对于事件的探析更为深入,且观念更具特点。

2.谋求融合,拓展新旧媒体合作空间。

传统主流媒体与自媒体之间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共生的关系。一方面,自媒体需依赖传统主流媒体的宣传,另一方面,传统主流媒体又要依靠自媒体的扩展和延伸。但传统媒体应主动寻求变革,谋求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同样是以凤凰卫视为例,其与凤凰网的台网互动模式放大了凤凰台品牌的价值和影响力,并极大地提升了受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带来了巨大的营销优势并为受众全方位了解信息带来了便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削弱了其自身的劣势,并引入了新媒体的各方面优势,可带来双赢局面。

3.增强粘性,时刻关注受众需求。

“粘性”指的是网络对受众吸引力的大小及其内部受众之间的亲密度。相比起互联网,传统媒体在这方面逊色很多。所以,在这个富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需向新媒体学习,尽力增强传统媒体的粘性,否则受众对媒体关注的“横向转移”会更加显著。学习社会化媒体,不仅要建立传统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联系,同时还要建立同一媒介受众之间的联系,把受众当成平等交流的对象。只有这样纵横交错的关系网建立起来,才能使受众紧紧粘在媒介的周围。

参考文献:

[1]邓新民:《自媒体: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及其特点》[J].《探索》2006年第2期

[2]张凌霄、马明艳:《微博时代传统媒体的挑战及应对》[J].《学术平台—传媒研究》2012年第6期

[3]韩晓芳:《微博时代传统媒体的生存之道》[J].《编辑之友》2010年第2期

[4]张彬:《对自媒体的概念界定及思考》[J].《今传媒》2008年12月

[5]张莹:《浅析“自媒体”的特点》[J].《科技文汇》2008年2月

[6]许飘:《网络时代报纸新闻功能的生存挑战》[J].《湖南行***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7]贺善侃:《网络时代:社会发展的新纪元》[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版

[8]侯宏虹:《颠覆与重建——博客主流化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9]钟沈***:《媒体的演进趋势与战略转型》[M].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自媒体发展篇2

自媒体时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我们传统的信息传播形态进行了全面的颠覆,也在最快的速度内拥有了最庞大的受众群体,对社会的舆论产生了非常有意义与价值的影响。何为自媒体时代,其主要指的就是以个人传播为主的媒介时代,具体来说,就是每一个人手里都有一个麦克风,每个人都享有消息的权利,再形象一点,那就是每一个人都是记者,都是新闻的传播者,这种媒介基础得以持续生存的原因就在于其具有着显著的自主性和交互性特征,非常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与现代社会人的生存需求。在这样的模式下,新闻的自由度大大提高,传媒生态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转变。以下是我结合自己多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就当前自媒体的格局特征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自媒体时代舆论格局的特征

网络热点聚焦现实不公平之处。其实,在微博没有像现在这样被得以广泛使用之前,我们国家就发生过很多的网络事件,在网络空间当中出现了很多现实社会当中发生的不公平和不平等的现象,针对此类现象,网络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集体的舆和谴责也就是网络的力量成为了促进此类事件得以公正解决的重要动力,这类事件一直延续至今,仍然是非常具有社会舆论影响力的重要话题。

微博使得网媒成为了舆论的发源地。众所周知,因为受到采访权的限制,绝大多数的网络媒体所涉及到的新闻信息都是以转发的形式为主,在之前的社会事件当中,其发挥的主要作用可以用“发酵”来形容,但是,伴随着微博的诞生以及广泛的应用,这样的局限性格局被彻底打破,微博凭借其自身快速、短小、开放的传播优势在网络媒体中异***突起,成为了我国舆论当之无愧的发源地,我国各行各业的领***人物也通过微博的方式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传播自己的思想,成为了舆论的重要导航之一。

新旧媒体互动,大大增强了舆论的影响能力。新媒体虽然有着旧媒体无可比拟的强大优势,但是,新媒体还是需要旧媒体的支持,当前社会当中任何一个舆论热点,都需要新旧媒体的互动与配合,舆论热点经过网络的充分发酵之后再经过传统媒体的报道,便会进一步深化或者强化此公众议题的性质,其舆论影响力自然也会随之得到有效的提升。

网民的自主性与参与积极性都得到了提高。自媒体时代,倡导的是自由的理念,言论的自由,大大提高了广大网民的自主性,他们不仅仅会积极主动地对某一些社会事件进行关注,甚至还会为自己设置议程,为传统媒体设置议程,提供报道指南等等。

如何科学地看待自媒体的发展

众所周知,自媒体是一个集自由、平等、开放与一体的发展平台,在自媒体中是不会涉及到太多的制约性的。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同时也是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卢因曾经提到过:

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这一说法,并把执行这一任务的人称为“把关人”。按照这个理论来分析,在自媒体未来发展过程中,把关人应该是由以下主体来共同构成的:

自媒体的信息者。在上文中,我就已经提过,我们每一个人手中都掌控着一个麦克风,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作为自媒体的信息者,都有责任、有义务去保证自己所发出的每一个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当然,这需要依赖的是我们每一位网民自身的高素质,因此,我们必须要强化自己的主人翁意识,认识到自己对于这个社会的责任,强化我们自身的正义感。

广大网民。在传统的媒体时代,主要的传播媒介就是电视、报纸、广播等等,我们作为受众只能是在被动地等待消息,被动地接受消息。但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我们不再是处于被动的地位,而是有了筛选和过滤信息的能力,网民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分享和收藏自己有兴趣的信息,随意剔除其他自己不感兴趣或者垃圾信息。但是,受众必须要保持该有的理性,在有些时候,也不能够完全凭借自己的个人喜好来对信息的性质进行判断,也不能肆意判断信息的好与坏、对与错,而是要学会站在大众的角度和立场来思考和分析问题。

平台。现阶段,自媒体的平台是非常丰富和多元化的,诸如腾讯、新浪等等平台都推行了“实名认证”以及“名人认证”,也会有一些手机平台的编辑推送功能等等,都在推动者自媒体朝着一个科学正确的方向发展,但是,其中还会有一些平台上面出现被禁视频和被禁文章等等,平台会根据相关规定禁止某些信息的传播。

自媒体发展篇3

关键词:自媒体;脱口秀;发展;策略

一、节目受众策略

目前我国自媒体脱口秀节目的选题多偏于男士喜欢的题材,也正因如此此类节目的男女受众比例也特别悬殊。这一点也引起了《晓说》节目制作团队的注意,所以在节目录制的过程邀了女性主持人的加入。女主持人的加入的确为节目增加了一抹亮丽的风景,也使节目更具亲和力。节目的制作团队利用这种方式增加女性元素,市局上市在调整整个节目的收视性别比例,希望能依次打破收视性别比例的不均衡。但这是治标不治本的行为。显然不能达到吸引更多女性受众的目的。根本对策还在于在选题上增添更多的女性元素,比如可以增添:美食、化妆、时尚等相关的内容,将这些元素与节目原有的知识性相结合,才可真正是男女性的收视比例相对平衡。如果节目的选题故事的选定发生了偏差,不仅使受众的范围受到限制也违背了节目最开始的受众定位。互联网信息中心的2012年中国网络视频用户性别信息显示,网络视频用户多为知识层次较高的人群。因此,知识性自媒体脱口秀目标观众的性别应该趋向平衡,“窄众”传播是市场细分的结果,但不能一味建构男性意识,在节目的话题的选择上注重权衡两性意识。

二、节目品牌策略

一档节目,要想赢得市场,必须有强烈的品牌意识。“电视媒体品牌”就是用来识别电视产品及其服务并使之与媒体竞争对手相区别的标志和符号,这是受众对物化的电视产品,栏目的普遍J同、理性选择和主动接受,是经过媒体市场长期历练后的经验积累。自媒体脱口秀节目要想保持长久的活力,就必须使自己的节目有风格有特色树立自身的品牌,区别于其他的节目。自媒体脱口秀节目己有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世界在变,时代在变,脱口秀节目可谈论的内容和话题也是层出不穷的。同时,随着视频制作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技术手段都可以利用在节目的制作和包装上,从而增强节目的特色,吸引更多的受众。

三、节目形式和内容策略

对于自媒体脱口秀节目的内容编排依然十分重要。它是一档节目能够长久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次,自媒体脱口秀节目受众的较有针对性,往往出现了很强的地域社群,社会阶层社群等特征。这就决定了脱口秀节目始终是一种小众的传播。通过一种病毒扩散的方式来对节目进行宣传。《罗辑思维》《晓说》就是这种传播方式的成功案例。因此自媒体脱口秀节目在针对受众的传播上也需要编排。最后,自媒体脱口秀的关键点在于“秀”,所谓“秀”就带有很强的表演成分,主持人同时也是一名演员,这种表演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之一。

脱口秀节目要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不能纯娱乐化地进行恶搞戏谑,也不能以一副教育者的姿态对观众施教。所以文化知识融合在娱乐当中对节目进行编排。利用倒叙和插叙的方式,打破了节目老套的叙述顺序,可以达到拓展信息和引起观众兴趣的作用。通过对节目后期的制作,打破原有的时间顺序加入和节目相关的情节,对主持人在节目中所提到的较为难理解的词语,事件、任务进行历史背景的介绍。对相关话题进行拓展,有利于信息量的增加,并且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节目的内容。

《晓说》在道具上没有什么特殊的设计,只有主持人高晓松手拿的一把扇子。《罗辑思维》更是没有什么道具。所以节目的编导赢选取一些别具一格的道具来增强节目的特色。在节目后期的包装和宣传上,我国目前的自媒体脱口秀节目做的也十分欠缺。一些自媒体脱口秀节目一味地学习美国脱口秀节目的国际范包装模式。虽然展现出了脱口秀节目组更注重“视觉化”的趋势,但一味的复制反倒使节目的内容和外在包装风格格不入。我国的自媒体脱口秀节目的本土化气息依然很浓,所以在节目的包装上除了要使其契合节目内涵之外还应该符合本土受众的接受习惯以及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包装也并不一定每一期节目都是相同的,可以根据本期的相关内容作调整。例如一期节目中谈论的话题是中国传统文化,就可以采用一个唯美中国风的片头进行宣传。综上所述,我国的自媒体脱口秀节目在视觉化的包装上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有待挖掘。

脱口秀节目自传到中国以来,以其节目内容丰富,气氛轻松愉悦就受到了广大中国观众的欢迎和喜爱。然而在近几年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受众不再喜欢收看传统的电视节目,尤其是较为年轻的观众。他们更多喜欢个人喜好和时间去选择网络中能符合他们需求的视频去看。

【参考文献】

[1]郭红庆.自媒体化网络广播电台“云传播”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4.

[2]史晓萌.微传播环境下的脱口秀节目研究[D].郑州大学,2014.

[3]张少惠.关于中国网络自制脱口秀节目热现象探究[D].山东大学,2015.

[4]杨迪.《罗辑思维》――自媒体脱口秀节目的成功尝试[D].广西大学,2015.

[5]赵鹏翼.传播视域下网络脱口秀《麻辣书生》节目形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6]周璐.自媒体的运营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7]宋睿.我国网络“脱口秀”研究[D].南昌大学,2015.

[8]王伟.自媒体时代网络脱口秀节目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5.

[9]欧阳照,周柯岑.浅谈我国单口脱口秀主持人的发展趋势――《老梁观世界》《晓松奇谈》《罗辑思维》的比较分析[J].今传媒,2016,(4).

[10]金建楠.自媒体时代网络脱口秀节目的“五W”分析―以《罗辑思维》为例[J].今传媒,2016,(7).

自媒体发展篇4

(讯)一度被认为是小打小闹的自媒体,在2016年成了一股蔚然洪流,从美国到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自媒体获取新闻资讯,并习惯了一种以内容为核心、以社交关系为纽带、注重分享和互动的移动阅读新模式,依托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阅读模式的变迁,自媒体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来源:i199it)

自媒体发展篇5

1997年10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1次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量是62万。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网民人数呈现出大幅度的上升趋势。2017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了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网民规模连续9年位居全球首位。[1]网络科技的影响渗透到***治生态的各个方面,它改变了***治传播的主体、内容、方式,使***治传播媒介、***治传播语境、及***治传播效果都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本文拟从***治传播学视域出发,探索***治传播的改变对民主***治发展的双重影响,进而提出在自媒体环境下加强我国民主***治建设的对策。

1.自媒体时代下***治传播的改变

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在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提出了影响极为深远的“5W”模式。1991年,国内学者邵培仁在其《***治传播学》一书中将***治传播的定义概括为:“***治传播是通过多通道、多媒体、多符号传播***治信息,以推动***治过程、影响受传者的态度与行为的一种对策。”[2]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治传播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

第一,***治传播主体的改变。从信源上来看,新媒体的出现拓宽了大众自由表达的渠道,使得大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收者,而成了信息的传播者,甚至是信息的制造者。

第二,***治传播内容的改变。在自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泛娱乐化”现象的存在使得***治传播的内容整体呈现出 “多”、“杂”、“乱”的特点。尽管在以传统媒体为主导的时代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但由于其严格的审核机制,所以这一问题在那时表现得并不明显。

第三,***治传播方式的改变。相对于以传统媒体为主导的时代,自媒体时代下的***治传播限制较少,操作简单,大众可以通过?捷的方式“随心所欲”地进行***治传播。

第四,***治传播媒介的改变。不同的媒介形态在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下深度融合,媒体报道开始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如文、***、像、声、光、电)来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内容,形成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即使不去刻意关注***治信息,也会在不经意间受到影响,因为***治传播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已经渗透到公民生活的各个方面。[3]在“互联网+”行动的不断推进下,传播环境由原来的局限空间迅速被广阔的互联网络所取代,传播的工具也由原来的传统媒体转变为形态万千的新型媒体,***治传播的信息更是通过各式各样的大众媒介传递给公民。

第五,***治传播语境的改变。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曾指出:“知识和信息的分配必然影响权力的分配。”[1]如果***治信息的传播者一味坚持传统的与人们日常生活有隔阂的严肃姿态,那么其效果强度和劝服力度也必定会持续下降。近几年来,***治信息的传播者正在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和态度来面对传播对象,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亲民化,即以一种日常的姿态与大众进行沟通。

第六,***治传播效果的改变。在以传统媒体为主导的时代,民众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这使得传播的效果较为稳定便于观察。但在自媒体时代,由于大众具有了更加广泛的***治参与渠道且受约束较少,其传播效果表现出变动性强的特点,并且个人发声一旦经过媒体的放大,那么它所产生的能量是不可预估的,这种巨大的能量会不断加强传播的效果,进而加大了***府对社会掌控的难度。

2.***治传播变化对民主***治发展的影响

在自媒体时代下,***治传播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对我国民主***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互联网自身存在的局限性致使我国的网络***治参与存在着无序性、盲从性等问题,这些问题必然会导致民主***治的发展遭遇到诸如多数人暴***、数字鸿沟等困境。***治传播的改变既能够发挥建设性的作用又可以产生破坏性的影响。趋利避害则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治的发展,反之则会使之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策源地。

2.1积极影响

第一,拓宽了公民的***治参与渠道。自媒体凭借其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成了***府汇聚民意、公民参与***治的一种优良渠道。在传统条件下社会公众中的大多数人对***府信息都知之甚少,而***治传播的改变,促使***和***府的权利得以进一步在阳光下运行。这一改变有利于保障人民的权利,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科学决策的精神和理念。近十年来,所发生的官员腐败受贿案件许多是发端于网络,而后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最终得以曝光。这也意味着,以论坛、微博等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俨然已成为民众参与***治的一大渠道。

第二,提升了公民的***治参与意识。在自媒体时代下,丰富多样的***治传播方式以及***治参与形式,促进了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增强,使得公民的***治参与意识及能力得以不断提升。***治传播的一系列变化,使得以微博、贴吧等为代表的应用平台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网民能够平等的接收信息、直接参与议题的讨论。而且,在网络***治参与过程中公民可获取的***治信息更加丰富,其民主诉求也能够得以充分表达,这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公民***治参与的积极性。

第三,促进了***府的改革。最初,对于***府来说自媒体仅是具有新型宣传工具的作用。但是它在其发展的短时间内便突破了这一定位,“并推动***府对其应用的方式按照‘单向不定向――单向定向―双向互动―媒体反作用增强’的阶段性变动。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府行***公开、服务社会的***治理念不断增长,民众也由被动的行***相对方向主动的***治参与者的角色转换。”[5]***治传播的改变推动了网络民主的发展,它为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铺就了一条新道路,即***府在决策过程中可借助网络进行多维度的吸纳民意。《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务服务用户规模达到2.39亿,占总体网民的32.7%。[1]我国网民***治参与人数和其***治参与热情的增涨促使***务服务的水平持续提升、内容不断优化,这在改善了***府与公民的关系同时,也促进了***府的改革。

2.2消极影响

第一,***治传播秩序混乱冲击网民的***治认同感。相对于传统的传播方式来说,***治传播的改变使得公民可以更加自由地进行信息的传递与交流,但互联网的虚拟性张扬了网民的个性主义从而易造成他们的***治价值目标愈加模糊。无序的***治传播一旦发生,就非常容易引发爆炸式的大众参与,进而造成***治认同的危机。“塔西佗效应”(Tacitus Effect)和“史翠珊效应(Streisand Effect)②是目前各地***府在应对网络舆情时常常出现的两种情况,而自媒体的发展会使得上述两种效应不断加强,从而加重***府公信力危机。近年来,网络反腐的势头越来越猛,这可以看做是公民网络***治参与的胜利,但这些庞杂的信息中同时也掺杂了大量的虚假信息,这不仅不利于***治人物形象的塑造,甚至丑化了***府官员,使民众对***府官员产生厌恶、仇视等负面情绪,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府的形象,冲击了网民的***治认同感。

第二,***治传播的盲从性与非理性对我国社会***治的稳定产生巨大影响。网络用户身份的不确定性极大干扰了对不法网名进行责任追究与认定,个别网民利用这一特点在网上对一些极端言论进行肆意地渲染。当人们受到一种信息刺激时,其反应在多数情况下往往是情绪性的。“如果在公众聚集的场合或电视屏幕上出现相对强烈的同一方向的刺激性言论、举动、画面,会迅速造成一种耸动心理,从而发生较为广泛的情绪感染。”[2]这种广泛的情绪感染极有可能造成网络民主的“多数人暴***”,这会导致决策失误,甚至出现群众不理解和不支持的局面,致使国家***策的实施和贯彻难以顺利进行。自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使***府对社会的控制变得愈加困难,一些网民所发表的不负责任的言论,经网络广泛传播后,混淆人们的视听,使其他网民受到虚假信息的蒙蔽。例如,2011年2月10日凌晨2时许,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有人散播谣言称,陈家港化工园区大和化工企业要发生爆炸,造成周边群众产生恐慌情绪,并离家外出,最终引发交通事故,造成4人死亡、多人受伤。这些虚假的信息,一经大肆传播便会在社会上引发恐慌等负面情绪,对我国社会***治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造成了一定的潜在威胁。

第三,***治传播中所存在的数字鸿沟现象妨碍了广泛的民主参与。数字鸿沟又称为信息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数字鸿沟还会产生一种马太效应,使得富者愈富,穷着愈穷,信息富有者成为网络民主参与的优势方,通过信息表达成为***策的更多受益者;而信息贫困者则被阻挡在网络民主的大门之外,利益诉求无法得到表达,信息穷人与信息富人之间的权益差距越来越大。”[7]***治传播的改变在表面上看来更加保障了公民的权利,但实质上其意愿并没有因此而完全得到表达,甚至还会因为媒介受众的偏向性而遭受到制约。据《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初中及以下学历网民占比53.2%,月收入两千及以下的网民占比42.5%,农村网民占比27.4%,50 岁以上的网民数量仅占9.4%。北京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为77.8%,而云南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仅为39.9%。[1]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差异,并且受学历、阶层、年龄、职业、地域等限制,网络民主中的数字鸿沟现象依然存在。它致使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低、农村及不发达地区、年龄偏大的人群在对信息的使用方面处于弱势地位,造成了民主话语权的巨大差距,从而妨碍了广泛的民主参与,使社会各阶层的***治诉求难以均衡表达。

3.自媒体环境下加强我国民主***治建设的对策

在自媒体时代,民主***治建设呈现出新面貌、新发展,但民主***治的发展还是存在着参与主体***治素质参差不齐、***治参与渠道不通畅、网络信息不可靠等问题。因此,在面对***治传播变化带给民主***治发展的双重影响时,应趋利避害、早定良策,这是自媒体环境下我国民主***治建设的必然选择。

首先,网民应提高自身的参与素质与技能。网络***治参与者的素质与技能是其进行***治参与的前提条件,它们决定着***治参与效果的好坏。网民若要提高自身的参与素质与技能,则需做到以下?傻悖浩湟唬?提升媒介素养。1992年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对媒介素养做了如下定义:“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对于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的能力,以及制作和生产媒介信息的能力”。公民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以学会运用自媒体进行全面地、正确地分析与表达;其二,网络***治参与需要理性,警惕“媒介审判”等“多数人的暴***”。对于网民自身,应提升其素质,自觉抵制网络民主中的消极现象,文明上网,积极参***。对于精英分子,应利用自己的优势倡导大众以理性的头脑对信息进行充分认识与分析。对于***府,其通过自媒体平台广泛吸纳民意,但这并不代表自媒体上的所有意见都会得到实施,***府应该对公民的“声音”做出理性分析。

自媒体发展篇6

【关键词】 媒介;自媒体;当代艺术;审美转向

[中***分类号]J02 [文献标识码]A

一、媒介的开放对传统艺术审美方式的挑战

当代艺术中的一切现象都与媒介的嬗变紧密相关。传统社会以语言文字为记录和传播人类文化的主要形态,而消费社会中电子媒体的发展,纸质媒介逐渐被电子媒介超越,当代文化由文本化向视觉化方向转化,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语言学转向已经被***像学转向取代。

法兰克福学派的本雅明早就意识到媒介的平等主义推动力,媒介的技术特征促进了人类的平等和***。在他看来,现代媒介出现之前的艺术为权贵阶级所拥有而远离日常生活及下层阶级,而现代技术把电影等艺术作品带给人民,艺术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然而,到了机械复制时代,大规模的机械性复制的文化产品的生产,使之前艺术品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灵晕”(aura)[1]12消失。这种“灵晕”的产生与手工的、灵性的和个人化的生产方式密切相关,而不能被机械性的大量生产所代替。当下,文化正在变成一种产业,文化生产、流通和接受的方式也在经历巨大的变革。影像等新型产品应运而生,被大规模生产、制造、传播、流通。这与传统文化那种手工性个体生产、在特定时间和空间限制区域中流通,以及个体消费的方式已经迥然有别。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像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技术对审美文化进行不可避免地渗透,这一历史潮流被W・J・T・米歇尔称之为“***像转向”[2]17。一种以视觉为主导的文化形态正在取代以语言为主导的传统文化形态。视觉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地位。***像时代,***形和影像构成了我们时代的文化特色,并深刻地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影响我们的意识形态。一切艺术样式,无论是主导文化、大众文化还是精英文化,都自然而然地把视觉性和视觉效果作为一个必然的或隐或显的追求目标。这种视觉文化或影像文化正在改变着传统文化的符号构成方式,进而对传统的审美趣味构成某种程度的消解。

视觉文化取代传统的符号方式构成主导的文化形态,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影像可以比其他任何媒介形式更逼真地接近我们所生活的实在世界。它不但可以准确无误的模拟这个世界,甚至可以以自身的影像逻辑来臆造一个虚拟的世界。麦克卢汉曾说:“一切媒介都是人的延伸!”电子媒介的公开秘密便是它们的鼓动力,媒介正在促成大众参与到社会化的生产过程中,媒介是一种强大的威慑力,对当代艺术带来一种根本挑战,并且作为一种新型文化植入日常生活之中。当代中国的影像文化是建立在一种对现实的直接模拟的基础之上的,而传统的绘画或造型艺术系统,则完全建立在另一个截然不同的符号系统之上。正像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所指出的那样,逼真的“仿像”[3]可以取代日常现实本身,并引起两种不同现实的混乱,即把影像的世界当作真实的世界加以接受,并把影像的逻辑当作真实的逻辑。影像文化的符号构成逻辑,与传统视觉文化的符号构成方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能指对所指的取代。或者说,在当代影像文化的产品中,影像自身的符号已经不再依赖于日常实在,它自己就可以指涉自己,并产生自身的指涉物。这个指涉物不是别的,正是符号的能指本身。

当今,艺术和审美文化从神圣的象牙塔中走出并步入到日常生活中来,这种具有***性的转变对于打破旧的艺术藩篱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另一方面,大众文化在不断地消解着传统的精英主义的艺术观和审美观,审美作为一种精神升华和文化批判,也随着大量流行文化和世俗因素的引入、泛滥而受到损害,“喜剧范畴取代崇高成为中国审美文化的基本形态或流行范式”[4]92。信息膨胀的后现代,传媒的意义逐渐由深度向平面转化,当代视觉美学的冲击力和诱惑力不仅使大众失去了对传统文化意义的深度把握,更加速了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深度的流失。而中国传统的视觉符号构成方式则正好相反,它以一种深度的区分原则为依据。比如,中国的绘画和书法,从来不以逼真的模拟和肖似为追求目标。中国传统的视觉符号所追求的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内在神韵及韵外之致。这种意境是中国审美文化之精髓所在,也是中国审美文化区别于西方审美文化的一个独特的地方。但是,这个传统趣味在当代影响的复制模拟和逼真再现的符号构成面前,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从主体与对象的关系来看,传统的视觉符号要求观众采取静观与细赏的阅读方式,主体与对象保持一定的审美距离。其中,最鲜明的案例莫过于传统中国画中的卷轴画这一形式,文人所珍藏的作品被小心翼翼地打开和观赏,成为一种私密性的阅读方式,最终获得的是超于物象之外的精神享受,“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而当代影像文化产品则截然不同,它要求的是一种当下的直接反应,一种极具冲击力的视觉刺激和画面感、现场感,一种主体与对象距离的丧失。古典的理性原则正在被一种享乐的欲望原则所取代,美国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对媒介娱乐化和社会化现象对人的“异化”表示深深的隐忧,甚至提出了“娱乐至死”[5]的现实警告。

另外,传统与当代审美方式的差异体现在时空关系上。在传统文化中,文化作品的传播是明显受到地域限制的,比如南北方绘画风格以及观众审美趣味的差异。中国古代文人大都把“物我两忘”、“与自然相融”当作一种生活状态。山水间的徜徉熏陶了画家的心灵,南北不同的地域风貌在画家的笔下形成了不同的绘画风貌。五代、北宋时期,“三家鼎峙,百代标程”的李成、关仝、范宽代表了北派山水的最高成就,而江南山水的典范董源、巨然则以其平淡天真、清幽雅致的艺术风格奠定了江南景致的最初典范。这种传统书画的地域特色历经各个封建王朝而不衰。然而,到了工业社会时期,交通的便利、通讯的便捷使得时空的差距急速缩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时间和空间进一步虚空化,文化产品的传播超越了时空限制,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更加同质化的文化情境。这种变化带给艺术界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艺术语言、观念、技法的快速传播、互相效仿与相似化。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认为:“传统和现代的一个区分就是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现代性本质上是一个把时间和空间从特定地域的限制中***出来的过程。所以才会有国际标准时间,甚至文化的全球化现象。”[6]19

二、媒介的开放对中国当代艺术审美形态的影响

中国当代审美文化正在转向媒介化的文化。“文化的媒介化”这个概念来自关于大众媒介的讨论。英国学者汤普森在《意识形态和现代文化》一书中提出:“现代文化的媒介化是指一个过程。经过这个过程,符号形式的传播变得越来越受到媒介工业的技术和体制的组织化的制约。今天,我们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形式的生产和接受都要受到体制作用复杂的跨国网络制约的社会中。”[7]16媒介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的基本构成要素,它把许多新的技术手段带入文化领域,同时也在改变着审美文化的形态。这种审美形态上的转变主要表现在生产方式、接受方式、传播方式以及意义范式这几个方面,从而又导致了文化经验以及意识形态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工具理性正在超越传统的审美表现理性而对文化的生产和消费发生重要影响。

哈贝马斯认为,科学、道德和艺术三个领域的分化就是启蒙的规划,分化导致了专门化以及彼此的区别,即文化的三个维向,这就构成了他所说的三种理性和结构:“认知――工具理性结构(科学技术),道德――实践理性结构(伦理)和审美――表现理性结构(艺术或审美)。”[8]348然而,对于当代文化而言,分化的同时又出现了互相渗透。就审美文化而言,这突出的表现为技术向审美文化的广泛渗透。这种渗透带来的新问题是技术本身的工具理性与审美所特有的表现理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审美文化加速向世俗转化。艺术和生活的界限逐渐模糊,艺术不再是少数天才艺术家的专利,艺术自身那种神圣的光环逐渐消失。当代艺术意味着对媒介的彻底***。

当代艺术逐渐消解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像传播和视觉化现实成为日常生活和当代艺术的共同基础,日常视觉经验成为当代艺术的灵感来源和材料基础。在创作方面,不拘泥于艺术门类的清晰划分,不同媒介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的,综合媒材的使用逐渐增多,绘画、雕塑、摄影、装置、新媒体等艺术形态统一于视觉文化的门下。这就打破媒介之间的限制,媒介的创新和多元化运用,为艺术的发展空间提供了无限可能。许多艺术家在对大量***像的整理和提炼中,已经游刃有余地把握***像并开拓了一系列综合的艺术创作手法。新媒体艺术充分利用了科技发展带来的技术福利,它综合利用计算机、数码技术、录像技术、网络技术等,集***、文、影像、声音和互动于一体,从而建构了一种新型综合性艺术形式。典型的新媒体艺术类型有计算机艺术、视频艺术、视频装置艺术、全息摄影、交互艺术、虚拟现实、网络艺术等。对新媒体艺术的批评方面,重要的已不是技术的复杂性和高难度,而是艺术观念的先锋性和深度。

中国的新媒体艺术是“八九艺术思潮”以后媒体实验的一个统称。中国的新媒体艺术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语镜中。早期,带有鲜明批判意识的观念摄影、录相作品中的“社会学影像”是当时富有成效的创新。中国当代新媒体艺术风生水起的地方在东南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思想的西化,使敏感的艺术家放下架上绘画,通过大量装置、影像等敏感地记录了当代城市的变迁和社会转型。当代艺术对现实的解释,一向是通过影像提供的报道来进行的,新的时代加强了对影像的重视。早在相机刚发明时,费尔巴哈就在其著作《基督教的本质》(1843年)中预见了“我们的时代”的现状:“重影像而轻实在,重副本而轻原件,重表现而轻现实,重外表而轻本质。”[9]237摄影、电视、电影等影像的技术***,使人们对文本可以进行视觉上的蒙太奇组合。新媒体不仅在技术上和观念上进行着整合和创新,而且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中国的新媒体艺术虽然只有近三十年时间,但却通过对传统艺术和民族符号进行观念和技术的双重改造,逐渐确立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品格和美学标准。

例如,2014年6月11日至7月7日,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齐物等观――国际新媒体艺术展作为三年展”,展览汇聚了来自全球的包括由22个国家和地区、65位艺术家的58件作品,展示了艺术与科技在新的文化语境下的发展状态。展览分为“独白:物自体”、“对白:器物之间”、“合唱:物之会议”三个部分,多维度地呈现了多元生态条件与生命的关系等。展览中的代表作有劳伦斯・马尔斯塔夫2005年创作的装置《指南针》、雅各布・托斯基2012创作的装置(机电雕塑)《源于内部的平衡》、皮朗2011年创作的装置《行动物 n°502C519》、奇科・麦克默蒂2014创作的场地定制装置《有机拱门II》等。本次展览中,中国艺术家也积极参与,展现了中国当代新媒介艺术的成绩。吴珏辉2013年创作的装置作品《错造物》(***1)由弹性材料、金属结构、机械系统和控制程序组合而成。“错造物”是对“存在即合理”的一种嘲讽,是造物过程中偏差、失误与意外的产物。错造物是一个由具有弹性的表皮不断做起伏运动的动态装置多个凸起以不同节奏移动、变位、聚合、分离,在“意义”与“虚空”间游离出一种难以捕捉的流逝感。《错造物》这件作品可以被理解为自然法则的萎缩符号,也可以被理解为机械器官的仿生运动……但这些解释恰恰稀释了它的合理性与存在感,成为通往空寂的过渡状态。而另一位出生于1982年的中国青年艺术家杨健的作品则充满趣味性,他创作的名为《想要离开》(***2)的装置作品表意直接,由LED灯和椅子组合而成,拱形的led屏幕装置于椅子上,LED屏上不断滚动这样的字幕:“ Huang lei, male, wants to leave――黄磊,男,想要离开;Chenxiaoxia, female, wants to leave――陈小夏,女,想要离开……”人员名单持续增长,表达了一种人的本能和普遍状态。另外,中国艺术家的新媒介艺术的代表作还有张培力2014创作的的互动***像装置《关于物损耗和再生的***像》、胡介鸣2013年创作的***片与网络交互形式的装置《一个世界正在建设中》、杨振中2013创作的综合材料的装置艺术《V》等。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优势网络媒体向传统平面媒体发起挑战。改革开放以后,传播和包装的概念从西方引入,使中国的大众媒体一度兴盛。信息量大、受众面广、时尚性强以及传播速度快等优势使网络媒体飞速地介入到当代艺术的传播中。在社会经济的转型和艺术市场发展的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在专业媒体的推动下,中国当代艺术逐渐进入***视野和荣登国际舞台,艺术传媒也重新定位和建构,艺术创作、展览、批评和宣传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对当代艺术的推介模式。艺术批评方面,专业媒体的介入,不仅使其借助传播的力量带来实际的舆论和宣传效力,同时也是当代艺术得以最初呈现、艺术批评得以展开的可能渠道。在当代艺术领域,雅昌网、艺术国际、99艺术网等艺术专业媒体已经为广大艺术界的创作者和爱好者所熟知,也成为艺术家展览宣传、艺术品推介以及批评家发表艺术评论比纸质媒体更加便捷的平台。而且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些网络媒体在某种程度上与娱乐杂志无异,它们巧妙地抓住一切舆论的机会,从资讯平台中海量的文字和***像里摘取具有争议性的艺术事件在首页醒目的位置予以曝光和发表,成为一次次艺术波澜的制造者和推动者,其目的就是要制造围观、占有点击率、市场利益以及影响力。当下的艺术媒体已经成为艺术产业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代艺术和艺术媒体已经结成一种连体婴儿般的共生关系,而艺术市场则是它们共同的母亲。艺术媒体不仅要对当代艺术这个孪生兄弟负责,保证当代艺术的学术价值是它首当其冲的责任;同时也要对艺术市场这位母亲负责,保证其经济效益的实现以及资本运营的活力。

三、自媒体的发展和大众自媒体时代的艺术体验

自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他人传递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是全球信息化技术、意识形态、资本利益和开放程度各种因素综合发展的结果。当下,自媒体像幽灵一样无休无止地充斥着我们的感官。除了早已普及的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博客、微博、微信、论坛、QQ空间等通讯平台成为“自媒体”的最佳载体。手机作为最触手可得的通讯工具已经毫无悬念地被媒介攻占,大众的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被铺天盖地的传播资讯和舆论导向包裹得如此严实。在潜移默化中大众似乎对于自媒体是一种心甘情愿的臣服,甚至发展到了吃饭、睡觉、公交、地铁上欲罢不能的“中毒现象”。自媒体何以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从根本上来说源于它的多样化、平民化和普泛化。自媒体时代让每一个普通大众都获得了发言权,而不是单一并且被动地接受来自“主流媒体”的声音。在这里,大众从“旁观者”变成“发言人”,不仅可以对所得资讯做出***判断,同时也可以在自己相对信赖以及期待的圈子里传播自己的私密感受以及价值观。读者已经成为文本意义的主动制造者,而不是已经建构成功的意义的被动接受者。

自媒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时尚。时尚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与工业化、商品化和大众文化密切相关。自媒体和艺术的联姻最明显的效果体现在宣传和传播上。近些年,手机互联网技术的发达,以及3G/4G网络的更新、加速,智能手机上网更加便捷,成为大众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成为自媒体发展的重要载体。艺术、娱乐和营销也形成了多元一股、螺旋向上的发展模式。以画家群体利用微信平台为例,画家们不仅紧跟历史潮流在个人的微信空间不时地甚至每天更新自己的最新创作成果,以照片的形式呈现给读者;而且,画家们比任何时候更加懂得充分利用自己的社交机会来主动宣传自己的艺术创作的重要性,手机微信加入好友(相对信任的人)的功能给他们提供了极大便利,这也为艺术投资者、经营者及爱好者等提供了充分了解艺术家便利。然而,这种宣传并没有传统广告式的浮夸感,或许这就是源于自媒体带来的娱乐性、趣味性、实用性以及时尚感。这种密切互动使大众语言中“艺术圈”更具亲和力。正如齐美尔所言:“时尚的魅力还在于,它一方面使既定的社会圈子与其他的圈子相互分离;另一方面,它使一个既定的社会圈子更加紧密。”[10]279相对于画家办画展、印画册进行宣传的繁杂工序与高昂成本,微信、微博、博客、网络等自媒体平台极大地促动了各种艺术宣传。

“时尚的本质存在于这样的事实中:时尚总是被特定人群中的一部分人所运用,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在接受它的路上。”[11]77自媒体让我们保持了与时俱进的时尚感,带给我们强烈的现在感。时尚既制造差异又弥合差异,时尚的魅力在于创造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现代生活的理念。对于大众来说,时尚的重要任务就是引导潜在的人群憧憬新的社会身份,把读者所感受到的社会等级差距转化为进入新的文化等级而努力的动力。自媒体成为现场展览、文本展示之外最为便捷的虚拟推广手段。而且,从公众教育的角度讲,艺术利用自媒体平台的宣传使其公共化和亲和力更加凸显,是新时代的“艺术为大众服务”的楷模。

自媒体发展篇7

摘要 近年来,有关中西方新闻媒体自由现状的争论较多,但是无论是西方学者还是中方学者往往都过多关注本国媒体利益并为之辩护,结果使得这样的讨论变得情绪化,达不到相互沟通的目的。为了使中西方能就新闻自由等问题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本篇论文试***从以社会平衡发展的观点出发,本着实事就是的精神,来分析中西方新闻媒体自由现状并探讨产生中西方新闻自由异同的成因,也期望能从讨论中得到一些可供我国借鉴的启示。 关键词: 新闻自由 社会平衡发展 中西方媒体 今年四月,笔者参加了一次中美可视电话讨论会,由美国驻沪领事馆文化处组织。讨论会主要有关新闻自由,中方参加者是近二十名媒体记者和高校学者,美方主要是倡导新闻自由民间机构的两名负责人。这场二小时的讨论会后来演变成了一场中西方有关新闻自由的争论,因为双方各执一词,相互都无法说服对方。 这样的争论大概已不是第一次,而且也不限于讨论会的形式。不过,争论的焦点一般都包括以下两方面: (1)如何看待像中国这样的东方国家中的新闻媒体自由?西方人士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指出像中国这样的东方国家中一些不符合西方新闻自由的做法, 并认为中国新闻媒体没有新闻自由,因为中国媒体是受***府控制的。按照他们的传统观点,只有完全脱离***府控制的新闻自由才是真正的“新闻自由”。 (2)中方人士则指出在标榜新闻自由的西方国家新闻媒体尽管在所有制上不受***府直接控制,但他们也不享有绝对的自由,只是新闻自由的受控制的方式和手段不同而已。 概言之,就目前来说,西方学者往往把新闻自由问题当作靶子,试***通过指出中国媒体新闻的“不自由”的状况,攻击中国的现行***治制度,这一点已昭然若揭;而我国学者当然也不甘示弱,要揭示出西方新闻自由的虚伪性等。在这样的争论中,双方往往针锋相对而且有时会变得较情绪化,一般不可能达成共识,最后通常不了了之,较难达到东西方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目的。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这都是与中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新闻自由观以及中西方之间不同社会背景产生的对新闻自由的不同理解相关。正因为如此,上述这样的讨论从一开始就缺乏交流的基础,最后不欢而散也就不足为怪。 本篇论文试***从以社会平衡发展的观点出发,本着实事就是的精神,来分析中西方新闻媒体自由现状,探讨产生中西方新闻自由异同的原因,期望能从讨论中得到一些可供我国借鉴的启示,同时也使中西方能对新闻自由等问题能更好相互理解。 一、中西方新闻自由的现状 中西方在新闻媒体自由的认识存在如此巨大的鸿沟是很容易理解的,“从根本上讲,新闻自由是一个***治命题。”[1] 要求新闻自由似乎是全世界的共识。然而,给谁自由,多大程度上的自由,却决不是纯粹个人的或抽象的问题,而是与社会的***治制度、经济体制和文化传统方面等密切关联的。 1. 如何看待西方国家新闻媒体自由 首先,应该承认,西方国家从总体上讲,历来有尊重新闻自由的传统,比较重视以法律的形式来处理涉及新闻自由的问题,因为他们认为新闻自由是保障一切自由的前提。另外,西方国家的现行***治制度、经济体制和文化传统以及其国民素质和教育水平等因素也使新闻自由这样的观念能在整个社会中普遍接受。大多数人(包括多数***府)都认为新闻自由应在尽可能范围内得到尊重,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国家和个人的总体发展,这些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尽管如此,新闻自由观念在西方国家的普及过程也是曲折的,与封建势力的斗争也是残酷的。只是到了近代,才逐步把这种观念正在变成为一种***府和国民的自觉行为,并逐步深入人心。事实上,新闻自由概念的形成和实践在美国远不如某些美国***客、媒体精英鼓吹的那么悠久、牢固,而是一个缓慢、曲折的变化过程。在这里值得指出的是,西方国家一味地否定中国的新闻自由发展过程,实际上也否定了西方新闻自由本身也是一个发展的动态过程,很多西方学者的这种偏见本身是自相矛盾的。 同时应该看到,西方国家也存在对新闻自由的控制;只是控制手段、方式和程度不同而已。随着***府与媒体集团利益的不断磨合,现在的西方国家媒体和其***府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往往会表现出惊人的默契,而且这种默契由于是通过市场规律而取得的,同时在表面上***府和媒体之间又不存在所有关系,使得***府和媒体之间这样的默契变得无可挑剔。这也许可以为我们解释为什么西方国家在标榜新闻自由的同时,也会不自觉地成为***府地应声虫和传话筒;解释好了这个问题也许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西方的新闻自由会有所帮助。 前一两年,西方国家对南联盟轰炸的报道便是一例。在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那段时间里,北约对新闻的调控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面对北约的新闻调控,一向标榜完全自由***的西方媒体的宣传步调和北约极其一致。西方媒体当时扮演的角色甚至引起了本国读者的质疑,法国的一期《快报》周刊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中说,“法国媒体怎么能够把南斯拉夫形式说得象牛仔片中那样不是黑就是白呢?难道在一个民主国家里,媒体还要由北约来控制吗?” [2] 事实上,只要我们对西方新闻自由的实质略加分析,我们就大可不必对西方媒体表里不一的做法大惊小怪。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新闻事业的本质差别主要在于媒体的所有制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媒体从生产资料所有制上讲由私人所有,为大集团所控制,为垄断集团及其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资本主义制度服务,则是他们天经地义的事。若要反其道而行之,恐怕新闻媒体生存基础就没有了,也无从谈新闻自由。因此,在西方国家里,新闻自由尽管被标榜为一切自由的保障,但必须服从于生存和发展这个大前提。换言之,在理论上讲,新闻自由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成为实现某一目标的工具的。 在实践中,西方国家***府确实也没有完全放弃对新闻媒体和新闻自由的控制,有些国家甚至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一旦新闻媒体的自由状态伤及到了国家安全,***府也就会撕下平日温和的面纱,毫不犹豫地执行起新闻控制的功能。英国就规定在战争状态下,***府有权取消新闻自由,实行***事管制[3],只是历届英国***府自二战以来从来没有动用过这样的权力。这倒不是英国***府不想动用,而是没有这个必要。 这说明两点:(1)新闻自由有可能会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国家的发展和利益构成威胁,所以要授权英国***府在一定的条件下有权取消新闻自由;(2)历届英国***府自二战以来从来没有动用过这样的权力说明英国现有的新闻自由体制能较好地适应其***治、文化、经济体制,其新闻自由体制没有对国家发展构成威胁,所以没有必要实行紧急管制。这在客观上给人没有侵犯新闻自由的感觉,但是这并不表明新闻自由在英国这样的西方国家是绝对的。 此外,在近20年中,尤其在冷战之后,西方国家在倡导新闻自由同时已带上明显的***治目的,开始作为影响和干涉他国的一种手段。出于其全球战略考虑,美国成了这种做法的积极推行者。他们以西方国家新闻自由相对较高为由,要求***治、经济、文化背景不同的东方国家(例如中国)也要按照他们的新闻自由模式推行西方式的新闻自由。 由于目前在国际信息传播过程中基本上是西强东弱的态势,东方国家要求按照本国***治、经济、文化体制来实行符合其本国的新闻自由体制的呼声基本上听不到,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一种东方国家不尊重新闻自由的不公平现象。 2.如何看待中国这样的东方国家新闻媒体自由 中国的新闻媒体自由现状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时代的发展使像中国这样的东方国家越来越认识到了新闻自由的重要性,尤其在我们今天这样的信息时代,正确的新闻自由观已成为任何社会不断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此外,中国大陆经济上取得的重大成功也带动了媒体的发展。如果以西方的眼光来看当今中国大陆媒体的发展,他们也许还是能够提出诸多不足。但是,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今天大陆媒体的现状,那么,应该承认大陆媒体的变化是巨大的[4]。这无疑给中国带来了诸多积极的影响,包括新闻媒体的自由度的扩展。正如许多学者注意到的那样,“在当代中国,特别在当前,新闻自由言说逐步被新闻法治言说所取代,新闻自由言说正实现从对新闻自由为言说中心向其制度化形式-----新闻法为言说中心的转向。”[5] 但在这样一个转向的过程中,国人会面对诸多的问题。 新闻自由这一概念,我国只是在近代才逐步开始从西方引入的,说到底新闻自由是一种舶来品。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家,这五千年底蕴既是一种财富,也是一种负担。尤其是对于新闻自由这样一个与意识形态密切关联的概念,在其引进过程中的问题主要是能否适应本土社会环境的问题。像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就出现过为了引进新闻自由概念而引进的现象,或是为了改变社会现状而引进的局面,或只是一种空洞的口号而已。总之,在多数情况下,中国社会整体上还缺乏对新闻自由尊重的传统习惯,法制化程度也相对较低。 有时,即便有法可依,但无法较好执行。有时,尽管国家对新闻自由概念已达成共识,也认为从长远来讲这样的理念有利于国家发展,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反复。这里具体可以表现为:新闻自由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府对新闻所产生的社会效果较敏感,把媒体的作用会看得太大,因此不太愿意受众接受多源信息,害怕这样会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不利。受这种氛围的影响,受众中往往会产生一种所谓的“温室效应”,由于受众对多源信息认同度较差,受众在心理上有时会经不起多源信息的冲击,或者说,对于多源信息所造成的信息冲击波抵御能力相对较差。 就我国新闻媒体近二十年的新闻自由度而言,应该说是在不断扩大而且在不断推进社会的发展[6]。但总体而言,我国新闻媒体尚处在一种高度自律的模式下运行,有时会考虑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成分偏多,会牺牲一些新闻自由,更多强调宣传价值,较注重在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之间找到一种平衡。有时,这种自律模式是必要的,但有时则会走向保守,把新闻自由流于形式。这里一个度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 二、对新闻自由观的理论思考:中西方不同的新闻自由观源于中西方各不相同社会环境 1.新闻自由是全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是一种相对的而非绝对的概念[7],因为这种理想境界在现实生活中总要打一定的折扣。在现实生活中,其相对的程度以各个社会的总体环境而定。中西方对新闻自由的不同表述就与他们的不同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新闻自由观的社会整体性是较理想的、无形的,但其个体的操作性却是看得见的,必须为人们所接受。理想的整体性在哲学层面是可以理解的,但一旦到具体操作层面身处不同社会环境的人们就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意见,而且这些不同的人们会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来理解新闻自由观并决定新闻自由的在现实中的存在形式。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明智的外国学者也有相同的意见。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资深教授约翰.梅里尔就认为,每个国家的新闻制度都应该根据自己国家的情况来制定。梅里尔教授说,按照欧洲自由主义学派的传统观点,个人意志应该超越国家和集体的意志,美国的新闻自由就是建立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的。但在中国,按照孔子的观点,集体比个人更为重要,在这样的文化传统上建立的新闻制度,当然应该有别于西方。新加坡实行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并没有全盘引进西方的民主制度。所以,对新闻自由的理解和运用,也应该视各个国家的不同情况而定。[8] 2.同新闻媒体一样,新闻自由也具有双重性,即自由和制约两方面。笔者认为其理论源头源于新闻媒体的双重性,媒体的商品性和工具性决定了新闻自由的自由和制约两方面。新闻媒体本身是资本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要适应市场的需要,新闻媒体要求最大限度的自由;与此同时,新闻媒体的自由同时也是“资本的无上特权”。[9]新闻媒体与其出资者的所属关系决定了新闻媒体不可能享有绝对的自由。这一点与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埃弗里特.丹尼斯不谋而合。丹尼斯认为:“美国新闻界生活在各种规定和规则、惯例与限制当中。从世界标准看,它是相对自由的,尽管附带有所有这些对其自由的限制。即使对美国新闻界所处的这些条件作最浮光掠影式的表面审视,也会告诉我们它不是真正自由的。” [10] 可以这样说,自由和制约两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伴随而发展的。新闻自由一方面保障行为主体所具有的自由权利;另一方面,也设定了自由所不可逾越的边界。“在任何时候的自由系统总是在那个时候存在的限制或控制系统。” [11]所以,新闻自由是相对的,绝对的新闻自由无论在中方还是在西方都是不存在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相对新闻自由的提出不但没有损伤到新闻自由,反而是对新闻自由的理性尊重,也不会导致绝对新闻自由的丧失。 3. 上文谈及对新闻自由的控制在中西方都存在,所不同的只是控制手段、范围和方法而已。就控制手段而言,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李良荣教授认为主要有法律、行***手段、经济和暴力等四种模式: (1)法律控制模式是看得见的,但程度有大小,目前主要包括隐私、侵权、保密法规等。这种模式有一定规则, 往往经营权和编辑权分离。西方国家多数实现这种模式,由于其在新闻自由方面有着良好的历史渊源,在法律控制过程中往往运作良好,这使得西方国家新闻媒体的新闻自由体制显得有规可循,有较强的法制性。此外,西方国家新闻媒体自由的法制性与其整个社会的法制化相得益彰,成为整个社会法制版本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2)行***控制模式也是看得见的。其特点是***府或老板可以根据形势和工作需要,对新闻媒体运作进行干涉。我国现行新闻自由体制主要通过行***手段模式进行。行***手段模式对新闻自由的干涉在程度和范围以及手段上有较大的随意性,经营权和编辑权往往不分离。有时这种控制的氛围是无形的,会促使媒体单位产生一种过分的自律感(或恐惧感),使得新闻自由的理念不能达到一种在法制化的规范程度。但是不应忽略的一点是,行***控制手段并不仅仅在中国存在,在新加坡(本文在后还有详论),甚至在自诩完全新闻自由的西方国家行***手段也并没有完全绝迹。在很多西方国家,行***手段对新闻媒体自由的干预往往体现在对国家安全的保护上。美国学者沃伦.布里德说,“在价值观发生冲突时,大众媒体有时为了尊重社会习俗、公众行为和秩序安定而牺牲了重大事件报道的准确性。”布里德进一步解释说,任何社会的一个主要问题都在于维护秩序与社会内聚力。[12] (3)经济控制模式:主要通过广告和投资方式来控制,控制手段也看得见,但规模往往较小,主要看经济实力。这种模式在西方国家较流行。目前,随着资本渗入媒体的趋势日趋强烈,经济控制模式也必将发挥越来越巨大的作用。尤其在中国入世后,这种模式会更加凸现出来。

(4)暴力控制模式:主要通过恐吓记者来达到控制新闻的报道内容,或使批评性报道很难开展。有时,也可能是一种犯罪行为,多为黑社会势力所为。这种控制模式不同社会环境中都会出现。[13] 从上述对这四种新闻自由的控制模式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出,任何一个社会在对待新闻自由这个问题时都不可能光采取一种单一手段。通常来讲,在同一社会环境中往往是多种控制手段并存的局面。 4.新闻自由的两方面(自由与控制)正好与媒体合***府密切相关:与新闻自由相对应的是媒体;与新闻制约相对应的是***府。***府的本能是要控制新闻自由,使其成为相对的新闻自由;而媒体的本能是要获得绝对的新闻自由,希望不受任何的控制。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之中;只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府和媒体对新闻自由的不同需求达到的和谐程度和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当然,达到和谐的标准要看新闻自由能否“维护秩序与社会内聚力”,即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平衡发展。这一说法与我国现行***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六原则之一不谋而合:“改革是否成功,关键是看国家的***局是否稳定,看能否增进各族人民的团结,改善广大人民的生活,看生产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14] 三、社会平衡发展原则对新闻自由观的启示:新闻自由观发展必须遵循社会平衡发展原则 1.新闻自由的发展不应该以破坏社会次序为前提。按照西方社会学的观点,社会是一个整体。它的一切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是一个整体。社会整体的和谐性表现为社会秩序,不和谐则表现为社会冲突。因此,社会秩序是社会最基本的整体性特征[15]。正如前文提到过的,任何社会的一个主要问题都在于维护秩序和社会内聚力。新闻媒体作为社会整体的子系统,也不应该违背这一原则。事实上,社会稳定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人们的普遍愿望,而且也是西方“丰裕社会”中人们的一种强烈愿望。对于新闻自由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可以套用***同志谈到民主时的一段话,“民主只能逐步地发展,不能搬用西方的那一套,要搬用那一套,非乱不可。” [16] 因此,笔者认为衡量新闻自由的标准主要看其对社会平衡发展是否有利,即社会平衡发展原则:自由与制约两方面的平衡,媒体的商品性和工具性的平衡,市场和法律的平衡,***府和媒体之间的平衡。总之,只有当新闻自由这样的概念适合于社会总体平衡发展原则才会有利于社会的本身发展,当然反过来,也会促进新闻自由这样的理念向更高层次发展。 媒体的发展和影响力(媒体之所以能起如此重要作用)都脱离不了社会的整个运作体系。媒体本身只是整个社会体系中的一个分子,也必须从社会的平衡发展中才能取得发展,必须在社会整个体系正常运作之时中才能发挥其有利于这个社会发展的作用。反之,就有为了获取新闻自由而获取其形之嫌,流于形式。 说到底,新闻自由的发展必须考虑一个社会环境的历史发展进程、经济水平、文化传统、民族和国家利益。任何为了偏袒新闻自由而忽视其他社会体系子系统的做法都将违背社会平衡发展的原则,到头来,“新闻自由”也就不能成为真正的新闻自由。真所谓“皮(社会环境)之不存,毛(新闻自由)将焉附”! 2.鉴于新闻自由这样的理念对中国来说是舶来品,因此在新闻自由观本土化的过程中会有阶段性和反复性,这一点已在中国历史和现实得到证实。但从反正的角度讲,笔者认为这种阶段性和反复性恰恰说明中国不是在排斥新闻自由理念,而是在根据自己的本土环境是新闻自由这样的理念能符合中国的国情。这一点正好也吻合了笔者上述提出的社会平衡发展的原则。作为对于这一原理的验证和阐释,本文将通过以下两个案例分析加以说明。 个案一:新加坡尽管在经济上完全实行自由化,基本上与西方国家接轨,但是在***治上却相对“保守”,确保新闻自由的理念能与本国的文化传统、经济水平、国民教育水平能有机结合。新加坡议会最近通过的反对外国电视媒体报道本国事件的议案便是一例。即使是对于新加坡国内的媒体,***府控制也相当严格,要求各个媒体与***府步调基本保持一致。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新加坡在其相对的新闻自由观之后较好地保持了自身独有的文化传统,社会发展一直较为平稳。新加坡的新闻控制的成功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很多学者的认可。毕竟,以社会动荡的代价去换取不切合本国实际的所谓新闻自由是得不偿失的。 个案二:前苏联的***治和经济体制一夜之间完全实行“民主化”,新闻自由也在一夜之间完全实行全面西化。现在的俄罗斯无疑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制度转型国家,在对***治制度进行根本改造并按自由主义市场模式改造整个经济体系的艰难进程中,社会的震荡与冲突此起彼伏,矛盾与危机接连不断,而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俄罗斯新闻事业也在国家转型期谋求生存、痛苦探索。从目前的结果来看,俄罗斯新闻业完全西化的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相反是“促进”了社会的进一步动荡,这可能和它一夜之间突然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有关。目前俄罗斯新闻业面临巨大的危机,新闻秩序极其糟糕,“俄罗斯的新闻记者在面对各种困难的同时,还被无情地置于恐怖氛围之中,要时刻警惕对自己人身安全的威胁,甚至于暗杀。” [17]非常可悲的是,俄罗斯新闻“突进”并没有赢得西方的青睐和认可,相反,西方国家还在各个方面不断挤压前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 新加坡和俄罗斯两国的个案从正反两个方面展示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新闻自由是一个绝对相对的概念。它既要受到时展的限制,也要受到空间的限制。任何国家的新闻自由都会不可避免地会烙上本国的特色,也只有保持适当的本国特色才能保证新闻自由在当地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施,使得这个国家享有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自由;反之,则必然会使本国人民和国家付出巨大的代价。这个道理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发展中大国是有启迪意义的。 四、结束语 新闻自由作为一种理念,尽管源于西方,目前已成为全世界不同社会体制国家的共同追求。但是在追求新闻自由的本土化过程中,新闻自由的存在方式和表现形式均有所不同。不过,凡是在遵循社会平衡发展原则的国家,新闻自由不但能促进这个国家的更好发展,而且也会使新闻自由真正成为这个国家和国民的自觉行为,使新闻媒体享有真正的新闻自由。这一点在西方国家和某些东方国家(如新加坡)中已经得到验证。 因此在共同追求新闻自由这一大前提下,新闻自由的理念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会表现出多样性,这样才符合这个多样世界的特性。我们很难想象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新闻自由都被贴上一个统一化整的标签。无论是用中国的新闻自由观去衡量西方,还是用西方的新闻自由观来衡量中国,都会有失公允。新闻自由这一特性决定其必定是一个有棱有角的本土产物。 对西方国家而言,新闻自由之所以能在他们国家被普遍认同是因为新闻自由有助于他们社会环境的稳定和发展,而且这种“有助”状态本身也还在不断变化之中。所以,任何企***用新闻自由为借口从事***治性目的的活动都会妨碍国际社会的正常交流,无助于中西方之间达成共识的同时又能尊重各自的本土性。 对现实中国而言,应该承认我们的新闻媒体自由尚有不完善之处,需要不断改革,但是也应该反对那种脱离中国现实的新闻自由观念。为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应该重视新闻自由在我国平稳适度的发展,这既是现实的要求,更是历史的呼唤,同时也符合长治久安的国策。新闻自由的恰当发展也必定会给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带来更大的活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即将加入WTO。对于中国来说,WTO决不仅仅意味着加入一个经济组织。它的影响一定会涉及到中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像对新闻媒体自由这样的意识形态理念的冲击将会超越人们的想象,因此所产生的影响也是目前无法估计的。不过,只要能遵循社会平衡发展这一原则并大胆探索,我们相信WTO极有可能成为一个巨大的外在推动力,将中国的新闻自由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度,也会使中西方更好地相互了解,不再出现本文开头提及的没有结局的争论。 注释: 1.《新闻传播学》,黄旦 P105,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 2.《文汇报》99/04/21 3.Global Communi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Robert Stevenson, Longman Publishing Group, New York: 1994 ,P. 151-152 4.Media Development in China Since 1978, Guo K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Communication, 1999 5.《新闻传播学》,黄旦 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 6.Media Development in China Since 1978, Guo K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Communication, 1999 7.《报刊文摘》***日报报业集团出版,第1546期, 2001年5月24日 8.《宣传通讯》,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11卷;179页 10.Everette E. Dennis and John. Merill, Media Debates: Issues in Mass Communication (New York: kongman,1991, pp 5-6. 11.《新闻传播学》,黄旦 P106,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 12.《新闻知识》2000年第9期,9页 13.李良荣教授访谈,2001年4月20日 14.《报刊文摘》***日报报业集团出版,第1546期, 2001年5月24日 15.《西方社会学理论》,宋林飞著,P12,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 16.《中国改革》2001年第4期 17.《新闻学与传播学》2000年第6期

自媒体发展篇8

关键词 自媒体时代;特点;电视媒体发展;应对策略

中***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3-0048-02

自媒体是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传播主体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受众或者是特定的三个人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媒体总称。在自媒体时代,受众摆脱了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成为信息的主动传播者,改变了当前媒介生态环境的格局,也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文就在分析自媒体特点的基础上对传统媒体中电视媒体的发展应对之路进行分析。

1 自媒体时代的特点分析

通常情况下,传统媒体在传播信息的时候多为点对面的形式,而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这种传播方式,呈现出新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自媒体时代,传播主体由大众媒体转变为个人。自媒体的发展得益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个人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以自媒体最佳的传播途径为例,即个人的门户网站,其具有门户网站的全部特征,能够实现个性化的定制,并且可以实现内容信息、社区和应用的有机结合,普通大众不需要专业化的技术操作就能够拥有自己的个人中心,拥有信息和传递信息的权利,改变传统议程设置理论的影响,由被动的信息接收者成为主动的信息传播者。

其次,自媒体时代,信息具有高度的交互性和快速的传播性。一般来讲,传统的媒体如电视媒体,在传播的过程中只是单向传播,受众和媒介之间的交流几乎为零,这种缺乏反馈机制的传播途径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而自媒体时代,受众利用电脑或手机平台,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能够实现高度的沟通和交流,这种交互性是传统媒体不能够匹敌的。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自媒体能够将信息快速传递给受众,具有快速的传播性和传递的广泛性特征。

最后,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也有一定的劣势,这是电视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借鉴的。由于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递速度快、传递时间短、传递空间广的特征,加之传播主体的改变,受众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信息量剧增,但是信息的良莠不齐则降低了信息的可信度,尽管一些信息的时效性强、视角多元化,但是可信度低是影响其良性发展的消极因素,这是其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特点,也是电视媒体在发展中需要借鉴的。

2 自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应对策略分析

上文中从三个方面简单分析了自媒体时代的特点,在这一大环境下,传统电视媒体要想抢占受众市场,就需要走出一条独具特色之路,下面本文就简单分析在自媒体时代下电视媒体的有效应对策略。

首先,要以受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实现创新。受众的需求是电视媒体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在自媒体时代,电视媒体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一定要以受众为中心,转变传统的媒介中心论发展道路,增强媒介的发展粘性。所谓粘性,就是网络对于受众的吸引力大小和内部受众之间的亲密度,自媒体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而传统的电视媒体则逊色很多,所以说,电视媒体需要不断的向自媒体学习,增强自身的粘性,这样才能够适应媒体生态环境。同时,为了寻求发展之路,还需要力求创新,既要求媒体人具有创新的理念,不但从外界吸取新知识、新经验,改变传统的电视媒体传播思路,并且充分的将技术和电视媒体的运作结合起来;还需要不断创新电视媒体的经营体制,要围绕市场战略目标进行,具有敏锐的时代嗅觉,并具有全媒体的眼光和战略,实现信息的采集、制作、和销售一体化经营,这样才能够推动电视媒体的健康发展。但这些都必须要以受众为中心,这是电视媒体发展的不变原则。

其次,提升电视媒体的交互性,并电视媒体和自媒体的融合发展。交互性是自媒体较之于电视媒体最大的优势,为此,电视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实现交互性原则,变受众被动的局面为主动参与的局面,这样能够更多的吸引受众。如当前电视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扫描二维码参与互动、或者是电话短信互动的方式增强与受众的交流和沟通,这样能够实现电视节目的广泛参与性,这是今后电视媒体借鉴自媒体的发展策略。除此之外,电视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和自媒体实现很好的融合。通过以往的发展情况来看,电视媒体等传统媒体和自媒体之间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一方面自媒体的生存依赖于电视等主流媒体的宣传,而电视媒体的发展也依靠自媒体的延伸和扩展,所以说,电视媒体的发展离不开自媒体,要想实现突破,必须要寻求融合之路,取长补短实现双赢。

最后,电视媒体的发展改变自媒体的劣质,提升信息的可信度和深度。自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快,能够满足受众对于信息的快速追求度,但是要想提升深度还有着一定的不足,加上信息可信度低的影响,自媒体这些劣质制约了其发展,而这正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因此说,在自媒体时代,电视媒体要想实现突破式的发展,一定要不断的提升节目的深度,保证信息的可信度,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实现自身的复兴之路。例如电视媒体可以就某一信息进行深度报道,并对重大的热点事件进行追踪报道和深度的挖掘,或者以评论的形式增强节目的特色,以克服和自媒体相比时效性不足的劣势,这些都是电视媒体的发展之道。

3结论

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推动下,自媒体迅猛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一定要分析形势,因势利导,不断改变自己的发展策略,方能在这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本文就以此为中间,以电视媒体为例,对自媒体时代电视媒体的应对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今后电视媒体的发展有所启迪。

参考文献

[1]刘光宇.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特点及电视采编应对.记者摇篮,2013(3).

[2]李海涛.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应对策略.活力,2009(15).

[3]于凡.微博时代电视媒体的应对策略研究.新闻传播,2013(1).

自媒体发展篇9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媒体;发展创新;现状;道路

一、电视媒体的发展现状

新媒体的发展从多方面对传统电视媒体造成一定的影响,不断蚕食着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造成电视媒体的收视率下降,同时受众群体中年轻人所占比率越来越少。

(一)受众老龄化。互联网发展的便捷性降低了使用者在空间及时间等方面的限制,这极大的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媒体需求。根据调查发现,年轻人大多数开始由电视媒体转向手机电视或网络视频等新媒体,越来越多的使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交流或娱乐休闲等。中年人每天使用电视媒体的时间也在逐渐减少,使用电视媒体较为稳定的观众群体更多的是老年人。

(二)收视率下滑。收视率作为电视媒体发展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着电视媒体是否能够获得充足的广告收入以维持后期的运营。而网络视频技术的进步、手机电视平台的发展和数字化电视的传播等都对电视媒体当前收视率造成严重影响。根据查阅相关资料可知,近十几年内,观众收看电视的人均时间在逐步下降,观众使用者的数量也在不断的降低,从这种变化趋势可以看出,现阶段电视媒体的发展已经不符合当代人的信息需求,同时,新媒体凭借强大的资源共享和搜索优势,正在逐渐占据原有电视媒体的受众空间。

二、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的创新发展道路

电视媒体想要在新媒体环境下稳定发展,就必须对自身进行创新改革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确保电视媒体发展的时代性。为了更好的对电视媒体进行创新改革,电视媒体应该从加强运营平台的联动、加强复合技术的发展、加强对新媒体的利用、加强构建战略管理团队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电视媒体的发展。

(一)加强运营平台的联动。多维媒体平台的联樱即意味着未来的电视媒体并不独占信息媒体资源,而是链接了报纸、杂志等具有优势的传统媒介和具有传播渠道优势的新媒体,成为多平动的枢纽,在提供推广链接新媒体资源的同时,也从新媒体的推广中吸收和转化受众,扩大影响力。例如,中央电视台的网络资源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为了提高央视新闻的时效性及精确性,央视将手机客户端、网络电视媒体端、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进行相互联动,不仅提高了受众的使用率,而且也提高了自身的影响力,进而促进自身的良好发展。这种联动模式使电视媒体聚集了大量的网络客户,在互联网平台中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

(二)加强复合技术的发展。电视媒体的发展就如同网络电视的出现一样,在内容上融合了新媒体的技术和电视媒体的编排,产生新的内容组织方式;在技术方面,电视媒体应该积极引进网络新闻媒体,打破传统的电视技术限制,对电视技术进行更好的拓展使用,不仅对电视媒体的内容及形式进行了一定的更新,而且也可以提高与受众之间的实时互动。例如,乐视TV将在近年考虑组织新型电视媒体形式来构建自身的媒体内容建设模式;东方卫视和凤凰网的时事新闻栏目近期正在引入即时信息墙的内容形式,这是电视媒体节目引入即时信息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弹幕形式所产生的革新内容。这表明了电视媒体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将大力引进数字技术,并且趋向于电视媒体智能化的发展。

(三)加强对新媒体的利用。新媒体和电视媒体的合作发展将是二者未来共同前进的重要途径。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电视媒体信息的实时传播和分享,扩大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同时,电视媒体作为信息内容的主要生产者,应该充分利用自身节目资源的优势,将更多的优质节目资源输送到新媒体发展中。电视媒体通过加强对新媒体的利用,不仅能够稳定自身作为信息来源的地位,而且能够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好的发展。

(四)加强构建战略管理团队。电视媒体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对电视媒体行业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我国无论是中央电视台还是各地方电视台,都在积极对电视媒体管理组织形式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求促进管理团队对电视媒体发展的积极作用。为了更好的促进电视媒体的创新发展,电视媒体的管理团队必须具有长久发展的战略眼光及意识。电视媒体管理团队主要由决策、执行、监督等多个机构构成,各个机构必修对自身的责任及义务进行明确,同时,加强相互间的交流沟通,减少管理团队的层次级别,实现扁平化的管理。这样,管理团队既能够节省人员编制的数量和消耗的资源量,也能够实现对电视媒体的有效管理。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电视媒体的发展现状、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的创新发展道路的研究分析,明确了电视媒体创新发展的重要性。电视媒体作为媒体信息的主要来源,它的稳定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个媒体行业的发展,所以,为了提高整个媒体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对电视媒体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文忠.新媒体背景下电视媒体的创新发展探索[J].新媒体研究,2017,02:82-83+138.

[2]胡晓平.我国电视媒体创新创优发展路径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7,03:73-74.

自媒体发展篇10

关键词 媒体融合;现状与问题;电视媒体;传播效果

中***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41-0182-01

网络媒体在当前媒体环境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渐渐出现替代主流媒体的发展趋势。目前网络媒体的优势表现在多个方面,这些特点都对传统主流媒体的信息传播效果提出了挑战。然而传统媒体在面临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时,在自身信息传播受到直接影响的情况下,只有从自身的改革与调整做起,才能实现其在媒体行业的生存与发展。

1 电视媒体经营过程中的问题

1.1 创收能力不足

面对当前日益多元化的媒体发展趋势,电视媒体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竞争形势,各种新媒体、户外广告都在蚕食着电视媒体的广告业务,使其广告份额越来越小,难以维持电视媒体的发展要求。以某市电视台为例,2015年上半年的广告收入与2014年上半年相比同期下降23%,这说明有五分之一以上的电视广告被其它媒体或广告形式所占据。这种创收能力不足使多地电视媒体面临经营困难,又寻求不到其它比广告更好的创收方式,因此面临发展困境,影响其对信息传播的关注。

1.2 资金缺口大

电视媒体的经营方式决定着其对人员需求量与经营运转资金的需求量均较大,而创收能力不足的背后资金缺口大的问题也成为当前困扰电视媒体发展的最大难题。以梧州市电视台为例,目前在职职工与退休职工的总人数为161人,仅人员工资支出与社会保险金两项支出的总额就达到了每年880万元,扣除这个基本费用可供电台自由支配的、用于媒体经营的费用仅余100多万元,这必然无法满足媒体运营的要求,因此巨大的资金缺口使电视媒体的传播功能无法有效发挥。

1.3 资金不足导致节目质量持续低水平

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当前电视媒体的节目水平受到了严重的制约,这种电视节目质量水平的低下必然会影响电视台的收视率,收视率水平又决定着电视台是否能够有足够的媒体广告吸引力,因此当前的电视台经营面临着极其恶劣的恶性循环状态,许多电视台都处在这种困境发展环境中寻求不到发展出路。另外电视台节目质量较低所造成的收视率低水平也使得其媒体影响力不断下降,要达到其信息传播效果提升的目标,必然会越来越难以实现。

1.4 电视媒体工作人员稳定性不足

媒体工作人员是决定媒体综合水平与经营能力的关键因素,如果最基本的人员稳定都无法满足,电视媒体的发展也必然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一般来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地电视台媒体自身的经营问题导致收入水平较低,同样的职工工资水平也处于较低水平,低水平的工资无法满足优秀媒体人才的基本需求,媒体也丧失了强有力的人才吸引力,造成大量优秀媒体人才的流失,使媒体信息传播水平发展与提高更加难于实现。

2 提升电视媒体传播效果的有效策略

2.1 实施媒体联合,提高群体媒体竞争力

当前许多规模较小的电视媒体都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这些压力有来自其它媒体形式的市场竞争,也有来自热点电视媒体的市场分割,无论哪种压力都对电视媒体造成直接的信息传播效果降低影响。媒体联合是指对目前处于发展困境中的电视媒体,选择与同区域内的其它形式媒体进行联合,发挥各自所长建立起综合性媒体传播主体,使其整体性传播效果得到最大化提高。

2.2 发挥其主流媒体的优势与特性,实现综合传播能力的提升

当前电视媒体与社会上其它非主流媒体相比仍然占据着自有的优势与特性,要在复杂的媒体竞争中得到发展提高,需要以自身的优势作为切入点进行内部改革,将其主流媒体的优势地位更加有效发挥,才能保证其媒体传播效果得到有效改进。一方面需要对传播内容进行主流媒体形式的多元化开发设计,运用各种电视媒体形式所独有的特点来将信息多元化、立体化的表现出来,为提升传播效果提供支持;另一方面进行传播渠道的调整,通过媒体联合与其它媒体传播形式进行立体交叉式传播方案改革。

2.3 明确电视媒体定位,开发特色节目

电视媒体要想在媒体行业中立足就要打造品牌特色节目,这是提高媒体影响力的最有效手段,特色节目的开发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为媒体打开市场,扩大媒体影响力,提高媒体知名度,为媒体发展水平和创收水平的提高提供基础支持。特色节目的开发就要求必须明确电视媒体的定位,开发的节目应当与媒体定位同步,具体来说应当从个性化、平民化与品牌化等三个方面出发,并以此为原则进行节目开发。

2.4 提高电视媒体创造力、发挥资源优势

电视媒体的创新是支撑其发展的主要动力,造成当前电视媒体传播性差的重要原因就是在面临发展困境时,媒体的创新能力不足,无法适应当前复杂的媒体行业竞争形势,进而逐渐丧失其主流媒体的地位。在当前电视媒体面临的发展环境与自身拥有的资源条件下,提高媒体传播能力需要注重与新媒体形式的资源融合,并以自身的创新能力来支撑电视媒体资源优势,实现媒体影响力的提高。

3 强化电视主流媒体传播作用的建议

3.1 实施电视媒体单位体制改革

电视媒体单位在当前发展中面临的资金困境很大程度上是由单位体制造成的,要使其主流媒体传播作用得到有效改善需要依赖***府的支持,改革其单位性质、改变单位体制。电视媒体应当定位在事业单位的性质上,而目前许多地方性电视媒体都不属于事业单位,缺少***府的财***支持使其发展受到严重限制。***府应当改变这种状态,为电视媒体单位的发展运营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后盾。

3.2 重视电视主流媒体的战略发展地位

电视媒体已经拥有的各项基本媒体功能虽然被定位在传统的信息传播服务与舆论导向上,然而对当前我国长期战略发展事业的推动作用,也是电视媒体极其重要的社会功能组成部分,国家媒体管理部门需要关注地方电视媒体的战略发展地位,运用促进其主流媒体功能发挥和完善的媒体定位原则,提高对地方性媒体的关注度。同时省市级电视媒体也应当与上下级电视媒体建立长期的“战略互动”联系,保证整个电视媒体行业的稳步发展,保持其传播作用的有效发挥。

4 结论

电视主流媒体当前的发展困境使其主流媒体地位受到极大的威胁,作为与国家长期战略发展密切相关的、具有权威性特点的媒体类型,从***府支持手段入手对其传播作用进行优化、促进,使其完成自身的改革,是未来我国电视媒体寻求全面传播效果与影响力提升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唐生.论广电主流媒体网络中的生存现状[D].上海戏剧学院,2008.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自媒体发展10篇

学习

感恩节活动策划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感恩节活动策划10篇,内容包括感恩节活动策划案大全模板,公司感恩节创意活动策划。如今的孩子,都是在父母亲百般呵护,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的成长。他们接受了太多的爱,渐渐的,连他们自己也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他们习惯了索取,习

学习

绿色建筑设计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绿色建筑设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绿色建筑设计论文,绿色建筑论文摘要。1.3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实施对于资源使用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绿色建筑设计提高了资源的使用率、无论是建筑施工材料还是建筑物的相

学习

小学生课外阅读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课外阅读10篇,内容包括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导读,小学生课外阅读训练300篇。1、立身以读书为本读书与做人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当学生进行阅读时便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

学习

大学生支部工作总结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支部工作总结,内容包括总结全年支部工作大学生,大学支部工作总结报告范文。1.统一思想,营造校园浓郁的创建氛围。学校***支部、校长室始终站在领导的高度,发挥班子***治上的导向作用,力量上的凝聚作用。根据***支部的部

学习

房地产估价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房地产估价10篇,内容包括房地产估价案例与分析重点笔记,房地产估价经典文案。

学习

创新工作室工作计划模板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创新工作室工作计划模板,内容包括创新工作室下一步工作计划,创新工作室工作思路范文。

学习

高校教学管理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高校教学管理10篇,内容包括高校教学管理方法论,高校教学管理方案及措施。一、提高教学质量的观念我国目前多数高校教学管理仍然以重秩序、轻质量的模式运转,把维持教学工作日常运行作为教学管理的唯一目标。所以多数高校都在

学习

环境污染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环境污染10篇,内容包括环境污染的危害的文章,环境污染建议书15篇。在工厂排出的浓烟里,我们不知道浓烟是污染大气的吗?科学家发现,至少有100种大气污染物对环境产生极大危害,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难道我们想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吗?

学习

数学教学案例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数学教学案例,内容包括数学教学案例与素材,数学教学案例分析40例。案例教学法;数学教学;小学数学随着新课标的大力实施,案例教学法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各年级段多个学科的教学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形式很好

学习

云计算概念10篇

阅读(9)

本文为您介绍云计算概念10篇,内容包括云计算概念简单解释汇总,云计算通俗易懂的概念。1.1云计算概念剖析随着IT产业的进步与发展,计算机互联网提供的服务种类迅速增加,如地***,搜索及其他租赁业务等,互联网服务内容的多样性有效带动了用户规

学习

自媒体冲击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自媒体冲击10篇,内容包括自媒体怎么一天写十篇文章,自媒体工作计划十篇。一、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一)传播内容方面的影响传统的新闻传播相对闭塞,受众获取的新闻材料大多是经过筛选的,并且必须是在某种约束条件

学习

生物材料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生物材料10篇,内容包括生物材料专业,推荐好的生物知识材料。2015ISBN9781107012097生物医用材料是指以医疗为目的,用于诊断、***、修复或替换人体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再生医学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并逐步发展起

学习

幼儿园游戏学习材料模板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游戏学习材料模板,内容包括幼儿园本土材料游戏案例,幼儿园游戏材料投放。二、兼顾种类与兴趣游戏材料的摆放上还需要重视在种类上的添加,不同的游戏需要使用不同的材料,因此幼儿园需要游戏材料非常丰富。在不断增加种类

学习

生态环境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生态环境10篇,内容包括二十大生态环境征文,最新生态环境方面的事例。滇池沉积物有机磷形态分级特征高海鹰刘韬丁士明白秀玲李宝(2137)月湖近代生物硅沉积测定与营养演化的动态过程胡胜华周巧红成水平贺锋陶敏吴振斌(2141)深

学习

物联网发展论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物联网发展论文10篇,内容包括物联网智能电表论文,物联网定位技术论文。1.2电信企业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可行性继计算机、互联网后,物联网被社会各界一致认为是世界ICT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信息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大大节

学习

中国发展论文模板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发展论文模板,内容包括中国发展论文1000字,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论文。

学习

发展心理学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发展心理学10篇,内容包括儿童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得。20世纪以来,心理学逐步向着经学领域渗透。首先,大量的心理原理和行为研究成果被应用于经济学。被称作“心理学的经济学”的行为经济学应运而生,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

学习

发展规划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发展规划论文10篇,内容包括发展规划论文摘要怎么写,个人发展规划和定位论文。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学习

发展战略论文10篇

阅读(10)

本文为您介绍发展战略论文10篇,内容包括发展战略的论文怎么定题目,发展战略怎么写毕业论文。【本文作者】:周文燕,陈辉华,刘微明关于企业战略,美国著名战略学家安索夫认为,战略构造应是一个有控制、有意识的正式计划过程;企业的

学习

新媒体营销培训方案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新媒体营销培训方案10篇,内容包括新媒体营销专题培训方案,新媒体营销培训心得怎么写。一、新媒体环境下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市场营销是企业进行业务扩展的必要手段,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将市场专项拓展为更加广阔的市

学习

新媒体营销策划方案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新媒体营销策划方案10篇,内容包括新媒体全案营销策划机构,新媒体平台营销策划方案。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偏重理论教学广告属于市场营销4P中促销(Promotion)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市场营销服务,但又***于市场营销。“广告学”课程

学习

新媒体调研工作计划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新媒体调研工作计划,内容包括新媒体调研报告总结,新媒体调研计划表。一、媒体类专业及媒体类人才的“新”特征媒体类专业可分为传统媒体类专业和数字媒体类专业,传统媒体类专业包括新闻与传播学下属的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