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专业篇1
1、机电工程实为机械和电气工程两个专业的统称,但有时也作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简称。
2、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培养具有必备基础理论知识、专门知识和较强的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机电专业篇2
高等教育的扩招造成高职教育的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呈现学生学习能力不强的特点,除去学生的顶岗实习时间,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半,因此高职学生学习比较困难。但是由于机电一体化具的综合性特征,往往此专业的学生相对于其他的专业的学生在同样的教学时间内要学习更多的专业课程,更加造成了学生学习的困难性。另外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同样的课程学生领悟程度也不尽相同,造成教学效果不佳。专业设置上,目前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基本上按“既懂机又会电”来定位,但实际上机械与电子本身各自为两大学科,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非常广,让一名高职高专生在短短的两年半时间里系统地掌握两大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是不现实的,也没有这个必要。理想化定位,往往造成“机不太懂、电也不太通”的尴尬局面,失去了该专业应有的特色,达不到培养目标。
由于许多专业,如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一般也加入了电子和计算机等方面的课程,致使专业之间没有多大差异,甚至于学生到毕业也没有搞懂机电一体化专业到底以什么为主。机电一体化专业定位不准及专业培养目标的含糊不清,影响了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和专业建设的适应性及课程模式的开发。课程设置主要是机械专业的部分课程与电类专业部分课程的简单叠加,且明显偏向于机械方面,彼此之间相互***,学生不能恰到好处地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处理问题,学生处于“孤岛”的地位,不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体现机电一体化的本质特征。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使机械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的应用技术,实现知识完美结合,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实现互补,使学生具有综合运用的能力。另外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教材大多没有充分体现出现代机电行业的发展水平,内容陈旧、落后,且各门课程之间相互***,相关知识未能有机地渗透和融合在一起。
设置机电专业分层次教学主要措施
为明确机电一体化专业定位,按照高职教育依托区域行业发展的办学方针,服务地方经济的宗旨,设置专业方向。根据区域工业发展状况,结合社会机电行业的岗位需求量,例如,按照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数控维修与诊断、电梯安装、维修与维护三个专业发展方向编制班级。新生入学进行专业教育时即可介绍不同专门方向的课程设置大致情况和与之适应的就业岗位.以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和主动性。同时专业方向自愿选择,让学生及早明确对应工作岗位的性质和状况,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对口率,避免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高职教育有别于中职教育,通过高职教育学生除了掌握熟练的实践技能之外,还需要学习一定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上岗有特色、转岗有可能,晋升有潜力,学习有基础。但是随着高职生源质量的逐年下降,理论教学的效果不尽人意,如果一味追求实践教学,又雷同于中职教育,没有发挥高职教育的“高等“属性。通过调研,进入高职院的学生主要有两大类学生:一类是高考失利,希望通过高职教育晋升到本科教育的学生以及学习潜力较大的学生;一类是以学习职业技能为主要目标的学生以及学习潜力较弱的学生。因此教学任务理实权重应该合理设置,对于前类学生,考虑学生升学以及学习潜力大等情况,理论教学的比重可以大一些,对于后类学生,实践教学的比重可以大一些。不同理实权重的教学通过不同的班级实施,按照300人的招生计划,每个班级人数在30-40人,每个专业方向至少可以编制两个班级,划分为A类班级和B类班级。同样让学生入学初明确每类班级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学生自由选择。
传统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涵盖的领域广泛,造成课程设置多,学生的学习针对性不强,通过专业方向和教学班级的层次化设置,教学培养目标明确,知识应用水平具体,因此比较容易设置课程体系。高职课程体系设置应从职业教育的特点着手,按职业岗位群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要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打破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充分考虑与中职的衔接,文化基础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知识则根据职业岗位群有针对性地设置专门化教学模块,建立一个宽广、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知识平台。自动线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方向可以设置PLC、现场总线、电动机、液压与气动、机械拆装等核心专业课程;数控维修与诊断可以设置数控、PLC、电气、加工工艺等核心课程;电梯安装、维修与维护可以设置PLC、单片机、机械传动、电动机等核心课程。高职教育主要服务地方企业,课程设置需要协同企业人员,培养的学生才能满足企业要求。据统计机电一体化专业高职学生进入企业后从事营销的比例较高,设置人际交往和营销课程也是必要的。
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逐渐被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代替,采用任务驱动方式、设置任务小组[2]。基于此种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分为不同层次,实现教学的进一步层次化。通过专业方向和教学班级的层次化设置消除了学生的主要差异性,但同一班级学生之间还会呈现一定的差异,教学过程中设置工作任务小组,每个小组的任务内容按照学生的层次分级。通过分层次教学模式的设置,基本实现了学生个体的专项能力的层次化训练,克服了高职教育对象参差不齐的客观因素,对不同特点、不同职业取向的学生采用分层递进的方式因材施教。
优化机电专业的分层次教学的措施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性,由于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任何模式下的课程方案体系适合学生个体的程度永远达不到100%,为了弥补该模式下课程体系的不足,特提出以下五点策略。
为高职学生实现人生导师制,导师制一般是为培养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教师对学生个体开展有针对性地教育辅导,主要目的是培养高质量的学术人才。高职学生自信心和奋斗欲不强是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重要因素,为高职学生开展导师制,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乐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立学生科技活动实验室能采取多渠道、多手段的方法,丰富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锻炼,在活动中创新充分保障学生实验学习时间的机动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展示自我的舞台。
为高职学生创建参加科技竞赛的机会,科技竞赛活动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密切相关,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拓宽知识面,并有效地提升创新能力的良好途径和重要举措之一[3],同时又有助于深化教学改革,推动课程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工作。以科技竞赛活动为载体,为学生的个性发挥提供平台。
机电专业篇3
机电专业实习周记第一周
20XX年10月30日我来到龙口港集团公司,也参与到了学校安排的实习计划中。来到龙口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大海,看看港口的环境。在集团领导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会议室,主要是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大家的意向调查。例如:对于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工作制度是否需要调整等等。
这里的环境就是爆了点,但是还可以承受,就这样的环境可以锻炼一个人的吃苦能力吧。港口机械一般都是门机、铲车、挖掘机、叉车、拖车等。我想报的是门机司机。希望可以选上,但是,他们要求是本地的,只好作罢。等分配岗位的时候再说吧。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这里,我也学会了“静”,让自己静下来,让焦躁的心静下来,发现生活又是另一番景象……
机电专业实习周记第二周
来到该公司的第二周就是体检,经过各项检查之后我知道了:身体就是***的本钱的重要性。只有拥有了一个好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理想,实现自身的价值。 通过各项检查之后,我们来到会议厅,进行岗位的选择与分配。我是机电专业的学生,对于机械类很是感兴趣,所以就选择了海丰港机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从事普通车床的操作。在上岗之前还要进行岗前培训等多项任务。
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安全都是必须考虑且是第一位要抓的工作。在这里我感谢我的母校对我的良好教育与辛勤的培养,使我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打下了良好结实的基础,也让我在身心素质与处世态度有了很好的提高,使我能更好的适应现在的工作环境。永远保持一颗感恩之心。
任何企业公司员工的量化考核都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可以考核一个员工的各项指标,更是代表着一个公司血液的纯净、活力和创新度。相信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会更好的适应社会,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机电专业实习周记第三周
这星期的主要任务就是能够把机器设备的一些性能了解清楚,掌握各部分的功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以后的工作环境。设备就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你的生活,认真对待,做到很负责人的保养才能真真正正的体现一个操作者的职业素养。正所谓:进步从一点一滴开始。
我要学习和从事的是产于1984年的老式普通车床,幸亏在学校也是有所接触。在设备保养维修课程中实训过此类老式车床的拆装课程。学习起来也算是没吃大力,幸亏有公司几位师傅指导和谆谆教诲,才使我更好的适应了工作岗位。通过几天的观察学习,我知道:想学好一件东西,关键是用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学会了一些基本的操作:横向、纵向的自动进给,自动进给参数合理选用等。
相信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会有更大的进步。
机电专业实习周记第四周
对于车床而言,主要实现的加工就是轮、盘、轴等回转类零件。也是应用最为普遍的机械设备。当拿到一份***纸时,首先要进行的就是***样分析。先看技术要求;再看主要尺寸和形位公差;依次分析工件外形;最后就是根据各项分析制定加工工艺。 每一个环节都要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完成生产任务。其中,在工艺制定中,一定要合理的选择工艺参数,只有这样才能加工出实用的零件。除此之外,还要考虑该零件的实际功用(例如:针对各类仪器设备,一定要严格遵循***纸及技术人员的要求来完成;然而针对港口机械,考虑到其作用环境,各部分之间就要留有间隙,太合适了也许就会降低其使用性能,对此制订了:轴要略小、孔要略大。然而对于轴承配合、工作在密闭环境中的就要严格要求)。
机电专业篇4
回首三年来的大学生涯,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败,我孜孜不倦,执着探求,百般锻炼,逐渐成为了一个能适应社会要求的新时代大学生,并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且我相信:用心就一定能赢得精彩!
这段大学生活,给了我一次重新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的机会.在思想上:我积极地向***组织靠拢,使我对我们***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学习上,我十分热爱自己的专业,在历次的考试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最大的特点是: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于挑战自我。为人处世上,我坚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若要人敬已,先要已敬人 ,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同时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XX年应届机电专业的大学生,我所拥有的是年轻和知识,使我不畏困难,善于思考,但年轻也意味着阅历浅,更需要虚心向学。我也深知,毕业只是求学的一小步,社会才是一所真正的大学。我今天的求职,也正是希望得到一个更好的学习机会,同时希望贵单位领导能够给我一个发展的空间,去实现我人生的价值。
三年的大学生活,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这即将挥手告别美好大学生活,踏上社会征途的时候,我整***待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新的生活环境中,去迎接新的挑战,攀登新的高峰。
机电专业篇5
您好!
我是一名即将于2001年7月毕业的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原吉林工业大学)的本科生,所学专业是机电一体化。我仰慕贵单位尊重知识、重视人才之名,希望能成为贵单位一员,为贵单位的事业发展尽我全力。
本人在大学四年中对本专业的知识学得比较扎实,而且还多方涉猎。在计算机方面,除了学DOS、AUTOCAD、FORTRAN、汇编语言外,还参加培训或自学WORD、WINDOWS、FRONTPAGE2000(个人网站:http://),另外,对CAD/CAM、智能CAD、3DS等有一定的认识。在英语方面,作为外协一员,多次参加外语协会的疯狂英语活动,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以及技术资料翻译能力,曾完成5000字以上的机器人专业英语的翻译。另外,在大学伊始本人曾在校编辑部做过一年的学生通讯员,而且,作为***理论研究会的一名会员,参加过多次各种邓研会议,给我的理论修养带来莫大的益处。
诚然,虽然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一定量的社会经历,使我养成了冷静自信的性格和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并赋予我参加社会竞争的勇气。然而,所学知识是有限的,大学培养的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我将在今后实践中虚心学习,不断钻研,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久闻贵单位是深值信赖且有发展潜力的单位,神往已久,兹附上简历一份冒昧求职,希望贵单位能给我一个发挥能力的机会。
感谢阅读我的求职信,期待着您的答复。
机电专业篇6
关键词: 电动机保护 常见故障 原因 教学措施
电动机保护教学在机电专业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抽象的内容,使学生真正听懂,已经成为很多职业学校教师多年来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课堂实际教学案例,分析了解电动机运行过程中的常见故障及其工作原理,以期提高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处理保护故障的能力。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了解学习电动机保护的意义
首先,启发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电动机运行时,如果绕组温度过高,则会对电动机产生什么影响? 交流电动机运行时,如果有一相电源断相,则会对电动机产生什么影响? 如果直流并励电动机的励磁回路断路,则会对电动机产生什么影响?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了在上述各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让电动机继续运行下去,则会对电动机产生的不良影响:减少电机使用寿命,甚至损坏电机。因此对电动机的保护是电动机运行时必不可少的环节,对电动机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二、运用讲授法介绍电动机运行过程中的常见故障及原因
电动机运行过程中的常见故障有:长期过载和过热保护;缺相保护;过电流保护; 短路保护;零电压保护;零激磁保护;热保护等。本文重点介绍导致电机过载过热的因素,如负载过大,电动机超过额定输出,电机绕组因电流增加而过热,特别是在堵转时,电机会在短时间内被烧毁;电网电压过低,会引起电机绕组中电流增大, 三相电压不对称,甚至一相电源中断;启动和停止的操作过于频繁、环境温度太高等。
三、运用***片演示法介绍电动机运行过程中的工作原理
(一)运用***片演示热保护的方法及具体电路的原理
***1 热继电器的热保护线路
***1是用热继电器作热保护的线路。热继电器FR的发热元件串联在电动机的主电路中,它的常闭触头与接触器KM的线圈相串联。电机过载时,流经FR发热元件的电流增大,经过一段时间,热继电器动作,它的常闭触头断开KM的线圈电路,KM释放,电机停转。正常情况下,发热元件中通过额定电流值,热继电器不会动作,以保证电动机正常工作。
如生产中不允许中途停车(停车会造成损失),则用热继电器发出警报。热继电器的报警线路见***2。
***2 热继电器的报警线路
对于容量较大的电动机,可以采用电流互感器,热继电器的发热元件接在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中。电机过载时流经电流互感器的电流增大,它的二次回路电流也按一定比例增加,这样热继电器可用小规格的产品。原理***如***3:
***3 有电流互感器的热继电器的热保护线路
(二)用温度继电器作热保护的工作原理
温度继电器可以直接反映电动机的温度变化,它的测量元件埋在电动机发热部位(定子槽内及定子绕组的端部)。只要电动机绕组的温升超过允许值,温度继电器就立即动作,使电动机脱离电源。我国生产的温度继电器有两种:双金属片式温度继电器和热敏电阻式温度继电器。对过电流保护的要求是,当电动机产生过电流故障时,过电流继电器要立即动作,但在电动机起动或反接制动时,过电流继电器要保证电动机正常工作。
(三)过电流继电器作过电流保护线路
电路见***4。
***4 过电流继电器作过电流保护线路
原理分析:过电流继电器KA的线圈串联在直流电机M的电枢电路中,常闭触头与主接触器KM的线圈串联。电机正常运转时,KA不会动作。严重过载时,主电路中的电流超过KA的电流值,KA的常闭触头断开,KM释放并切断电机电源。
(四)鼠笼式电动机的堵转保护
鼠笼式电动机处于堵转状态时,它的电流等于起动电流,时间过长电动机就会烧毁,所以必须及时切断电源,但不能用瞬时动作的过电流保护,应与延时继电器配合。电流继电器的吸引电流小于电机的启动电流,大于正常运转的最大负载电流,释放电流大于正常运转的最大负载电流。时间继电器的延时值要大于电动机的启动时间。过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不能太低。
***5 鼠笼式电动机的堵转保护
(五)短路保护
短路保护的作用就是在短路电流刚出现时,就立即切断电路电源,使电路和电器设备免受短路电流的损害。熔断器和空气开关是最重要的保护电器。熔断器作短路保护:线路简单,断开电流的任务由熔断器自己承担,但熔体容易老化,动作不准确,有时一相熔断,造成交流电机缺相运行,熔体熔断后需更换,手续麻烦。保护线路如下:
***6 线路工作原理
短路时,断开短路电流的任务由接触器的主触头来完成,因此只有当接触器的分断电流大于线路的短路电流时,才能用过电流继电器作短路保护。三相电动机由于种种原因缺相时,如果没有保护装置,则缺相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例如,小型电机启动时缺相,如果没有负荷就会不均匀地慢转,同时发热,若不及时停车,不用多长时间就会烧毁。如果带上负荷启动,就转不起来,同样也会烧毁。小型电动机最容易缺相,因为有的启动装置简陋,接触不好,或使用普通保险丝,有一根熔断造成。大一点的电动机缺相启动,就会嗡嗡直叫,就得赶快停车。用接触器启动和热继电器保护,在缺相时,热继电器可以在过流时切断接触器。
四、布置课后作业
分析缺相保护工作原理,分组讨论多种缺相保护电路。
通过本章的讲授和线路展示,学生掌握了电动机保护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工作中常见的故障分析,了解电动机运行过程中的常见故障及其正常的工作原理,是提高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处理保护故障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郭晓波.电动与电力拖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机电专业篇7
您好!
我是一名即将于2001年7月毕业的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原吉林工业大学)的本科生,所学专业是机电一体化。我仰慕贵单位尊重知识、重视人才之名,希望能成为贵单位一员,为贵单位的事业发展尽我全力。
本人在大学四年中对本专业的知识学得比较扎实,而且还多方涉猎。在计算机方面,除了学DOS、AUTOCAD、FORTRAN、汇编语言外,还参加培训或自学WORD、WINDOWS、FRONTPAGE2000,另外,对CAD/CAM、智能CAD、3DS等有一定的认识。在英语方面,作为外协一员,多次参加外语协会的疯狂英语活动,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以及技术资料翻译能力,曾完成5000字以上的机器人专业英语的翻译。另外,在大学伊始本人曾在校编辑部做过一年的学生通讯员,而且,作为***理论研究会的一名会员,参加过多次各种邓研会议,给我的理论修养带来莫大的益处。
诚然,虽然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一定量的社会经历,使我养成了冷静自信的性格和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并赋予我参加社会竞争的勇气。然而,所学知识是有限的,大学培养的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我将在今后实践中虚心学习,不断钻研,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久闻贵单位是深值信赖且有发展潜力的单位,神往已久,兹附上简历一份冒昧求职,希望贵单位能给我一个发挥能力的机会。
机电专业篇8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中***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31-163-02
在电子技术和机械化程度日益提高的现代,人为控制机器已经难以满足日常生产生活效率的需要,电脑对机械的控制成为了主流。并且在电脑控制机械生产的基础上,机械的整个生产过程也由电脑控制,这就是机电一体化。给予机械一体化的进程,对机械一体化的人才需求也就越来越大,于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应运而生。本文将详细论述什么是机电一体化、什么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1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结构与发展
机电一体化是机器与电子的有机结合,他有着不同的要素构成,和结构组成。电子与机械的有机结合即克服了传统机械的操作程序复杂也节省了人力物力,是一个传统机械的替代品,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本部分将介绍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结构与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空间。
1.1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结构
机电一体化大体上是由传统机械的机器本体构成及其工作的主要系统,他起着连接、传送这些基本功能;机电一体化工作运行的推动元素是他的动力部分,动力部分为机械的工作提供活动力支持与保障是机械一体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机械一体化的传感部分起到分析并传送信息的作用,他将机械与电子结合产生的数据加以分析,最终确定工作的方式与进程;驱动部分是在电子系统的指导下完成机械的工作内容;执行部分是由电脑下达命令,机械机型完成的有机部分;机电一体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控制以及处理信息的部分,这部分决定着机械的工作进度以及以何种方式工作。这就是机电一体化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各个部分在工作中的作用。
1.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目前机电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其发展趋势如下。1)机电一体化在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智能化就是在原本电脑控制的基础上更具备合理性和效率性,机电一体化的智能化发展就像最初的硬件手机与现在的智能手机的区别一样。总体说来就是智能化更人性化,更能解决操作中的突发状况或者说是提前就设定了应对解决突发状况的解决措施。2)机电一体化更加环保,机电一体化进程使原本的柴油发电带动发电机的情况得到改善,现在的机电一体化是电脑操控,解决了其中一些污染环境的问题,响应环保的口号,机电一体化也朝着更环保的方向发展。3)机械一体化朝着微机模式发展,顾名思义就是机械的规模与形式越来越小,这就要求机械的精密程度。这样的发展趋势有利于解决原始机械庞大的占地面积问题,可以使同一片场地发挥更大的效果。机械以替换的发展趋势是更加进步与人性化,它是朝着一个操作简单、绿色无害、精密程度高的趋势更好的发展。
这就是机电一体化,它是机械与电子的有机结合,有着密不可分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在这两者的定义下,笔者希望日后机电的结合能够更加密切,其各个组成部分能日渐精密完善使得整个机电一化得到优化;机电一体化能够在属于它的发展趋势下日益发展完善,更好的满足机电一体化进程的需要。
2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在科技发展与时代进步的大背景下,机电一体化的进程日益加快,重要程度日益提升,人才需要也越来越大,接下来笔者将介绍机电一体化的人才来源――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上文中我们论述了什么是机电一体化与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根据上文我们不难发现机电一体化已经在生产生活中日益重要,为了供应机电一体化所需要的人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应运而生,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一些高校开始设置了机械电子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出现是为了响应现阶段和日后的电子控制机械的主流趋势,为了使自动化方面有更多可用人才。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设置上要注意很多的问题:第一要考虑新课程的课程设置方面,要在传统的机械上有所发展又要估计学生的负担,不能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吃力或者是电子与机械兼顾的拖沓。第二就是机械电子专业是机械和电子的有机结合,电子与机械的侧重点问题,在教授的过程中要二者兼顾,因为传统机械是整个机械一体化的基础而电子的计入是一个良性发展,很多新生代的同学更加重视电子方面,这是不科学的做法。总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是一个时代要求的必要专业,要安排好课程,明确侧重点,最终达到满足机电一体化进程下人才的需要。
3 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子专业
介绍过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子专业以后,接下来明确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子专业之间的关系。
根据上文我们不难发现,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子专业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机械电子专业是机电一体化的前身,以为机械电子专业所培养的正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对口人才,也就是说机械电子专业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人才来源。机械电子专业所学习的内容就是机电一体化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理论知识与具体操作,也就是什么是机电一体化、几点一体化需要我们做些什么、在操作中会遇见什么问题并且该怎样解决等。机械电子专业是为机电一体化培养人才的摇篮,在机械电子专业中学习的同学毕业后的前景就是在机电一体化应用的地方工作。而机电一体化在日常操作中所遇见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和需注重问题就是机械电子专业研究的课题和研究方向。总之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子专业二者之间密不可分,互补互助,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要求了机械电子专业的学科内容、机械电子专业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人才来源。
4 结束语
在工业化和科技化日益发展的现在,工业与科技二者的有机结合也就是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科技进步和时展的必然。这时,机电一体化对人才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多,从而导致机械电子专业的出现发展和人们。笔者在介绍什么是机电一体化、其组成部分和发展趋势后介绍了机械一体化专业,意在使得机械一体化专业在培养人才时能够根据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合理培养。同时笔者也期望机电一体化发展前景更广阔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能够为机电一体化培养出更多人才使其为机电一体化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宏.构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2(6):70-71.
[2]陈蓉.浅议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6):42.
[3]张浩.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农机化研究,2009(7):47.
机电专业篇9
关键词:实训实习基地;现代学徒制;运行机制
一背景
机电一体化是以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为代表的,结合机械和电子技术,综合了机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信号系统以及软件编程等技术的一个新兴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当今和未来工业自动化生产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工业发展的必经之路[1]。为了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需求,需要培养大量的高技术机电人才。而作为大有可为的高职教育践行者,如何去探索一种高效的实践教育培养模式,成为了高职教育工作者反复思考的难题。当前,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要求学校建设功能强大、设施齐全、具有真实企业化育人环境且能服务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即“实训与生产合一”,是指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技术、设备和兼课教师,企业和学校合作教学共同组织实训教学的模式[2]。生产性实训基地是生产功能与实训功能的结合,以生产应用为目的开展实训。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中国不再仅仅是依靠人口红利来缔造市场的国家,我们的经济需要创新、联动,需要合作共赢。教育应该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结合国家及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可以在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环节试行现代学徒制[3]。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建设
高职院校要建设产学结合的校企合作制度[4],要革新生产性实践教学的组织开展模式,将基础实验、生产实训和到企业定岗实习结合起来,构建学校教育和企业实习的实践、实习教育体系,这对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到企业实习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建设包括:(一)首先应该建立管理机构,制定管理规定细则文件,设立良好的沟通环节,为了保证实训基地能够高效的运作,最大的发挥作用。成立由学校、企业和其他相关方的工作小组或者是管理委员会,制定管理的细则以及负责基地的领导和决策权,签订校企合作的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利,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为了处理实训基地运作过程中难免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意见分歧,要建立及时有效的沟通机制。比如定期走访实习,企业派人到学校开展讲座,开展交流协商会议。建立系部负责人和企业负责人之间的联系会议制度,以及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课教员之间的日常沟通制度。(二)要不断改进教学模式,逐渐推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教师要按照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去重新选取教学内容,可以和企业兼课教员商讨实训的开展。不能让学生单纯地上理论课,要结合生产实训重新消化教材,将书本内容和生产实践结合提炼实训内容。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生产实践教学过程,实训和生产是一个延续,一个整体,要能让学生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才能使学生与以后从事的工作无缝对接。(三)建设“双师型”的专兼任教师队伍,注重年轻教师的培养,青年教师富有激情,可塑性强,要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制定计划开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制定激励机制和措施。定期派遣教师到企业进修与培训,到企业由企业来对教师的培训进行考核和评价,对表现优异者给予奖励,对消极应对者予以适当惩罚。此外,应持续补充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
三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职业院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中要有效依托校企合作,要把教学过程和企业生产实际结合在一起,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根据现阶段一些拥有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以及我校机电工程系在“校企合作”模式中的成功经验可以探讨一下建设的内容有:(一)管理机构和制度的建设。建立机电工程系和企业负责人共同负责的管理机构,双方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此作为双方能长期有效合作的法律基础,为了应对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双方要严格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定时开展联席会议及时调整解决中间出现的问题才能保证实训基地的顺利开展,才能推进教学效果的不断改进。(二)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定期开展沟通会议,对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及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和分析,商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环节的设定,不断改进教学设计,开发新的教学项目。学校可以提出需求,主动调用企业资源帮助教学的实施[5]。改革班级人数,实施小班教学,分阶段实训和分组实训,保证教学效果。同时,专业教师要结合生产过程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完善教材建设,整理企业的技术和生产资料,按照企业生产规范和流程,编写实训教材和改革教学内容,可以作为学生的教材以及企业员工的培训教材。(三)突破传统合作模式,让校园教育与企业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学习。专任教师定期到企业走访实习,了解实习生、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情况以及企业的最新发展动向。企业教员抽出时间到学校开展讲座和宣传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取得的效益和成果,使双方更加理解合作办学的目的,只有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沟通才更有利于合作的进行[6]。
四机电一体化专业订单班的建设
(一)订单班的筹备双方达成共识并签订协议,通过协议来明确界定各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成立专业学徒制工作小组,由学校和企业的领导总体负责,组织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教员成立学徒制工作小组,保障合作项目的实施[7]。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创新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确定适应需求的人才培养规格、制定相应课程标准、学徒验收标准、学徒管理办法等,以学生的实习工作表现和企业教员的意见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二)订单班的实施首先让学员清楚“学校学生、企业学徒”的双重身份,在实习过程中要把学校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过程有机结合。实施“2+1”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有2年的时间在学校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培训,1年的时间完全到企业实习工作。资源共享。包括技术力量、实训设备、实训场地等,特别是高素质的技能师傅和高水平的专业教师的互补。学生和教学过程管理。企业要共同全程参与订单班的教学和培养,在校期间要指派技术专家来学校讲座并派技术人员兼职授课,到企业实习期间要指派技术骨干担任实习学生的师傅。④企业技能考核和学校考试并重,实行企业考核学校考试双学分制,确保学徒满足企业和校方的双重要求[8]。
五结语
根据我院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运行的情况表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施使学生有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探求,而且在提高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职业素养。同时,订单班的实行,学生有很长的时间进入企业实习,近距离接触实际生产和体验职业人生。订单班培养模式使更多的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并且能提前适应相应的岗位,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对口就业率,学生到企业的适应期也缩短了。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及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是现阶段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效果立竿见影,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9]。校企合作,必然受学校场地、企业设备规模和生产产品结构的设备限制,不能完全实现企业生产和学校教育的对接,无法全面覆盖教学内容;企业的生产和学校的教学安排存在一定的冲突。在现代学徒制试行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如:与企业利益的矛盾,与现行学制的矛盾,经费问题,生源问题,社会认可度等的问题。当然,以上问题单靠学校或者企业是无法解决的,我们还要仔细研究,抓住主要矛盾,克服困难,只要对人才培养有实质的效果,我们就要不断推进,同时希望国家能重视出台相应的法律,给予相应的制度保障,这样才能有效保证这种先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马文倩,马海国.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效果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
[2]刘家枢,徐涵.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内涵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
[3]何宇媚.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
[4]张玉强,宁凌.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探析[J].企业活力,2008.
[5]方小菊,覃秀凤,黄永杰.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广西轻工业教育研究,2011.
[6]曹受金,徐庆***,朱玉林等.国外产学研合作模式比较研究及启示[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7]欧阳琼,丁日佳.国外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中国人才,2012.
[8]邓颖翔,朱桂龙.产学研合作绩效的测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
[9]徐倩.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
[10]戴浩.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协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软件,2014,35(3):210-213.
[11]付达杰,李静.基于Web挖掘的教育资源推荐服务系统设计与分析[J].软件,2014,35(7):33-35.
机电专业篇10
关键词 风电专业 模块 就业
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前几年学生的就业情况,到风电场就业的学生人数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0%以上,而且风力发电也是一个发展趋势,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比较快的适应工作、胜任工作,所以在机电一体化专业中建立风电专业课程群。
1 学生就业情况
大学生的就业源于市场的需求。一方面,毕业生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给劳动力市场的消化造成难度。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冲击之下,劳动力需求不足与新增劳动力需求萎缩;再者,企业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大幅减少,企业在招聘时首先考虑专业对口、综合职业能力强的毕业生。
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2 行业发展优势与人才需求分析
目前,风电造价是仅次于火电、水电的清洁能源,并且是可再生能源。随着风电设备制造的国产化率不断提高,风电设备制造规模化、系列化、标准化的推进,我们可以预测未来风电成本呈现下降趋势。而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价格上涨,风能将成为日益具有竞争力的可推广的清洁能源之一。
据国家气象局组织的第三次全国风能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可开发风能总储量约为43.5亿千瓦,其中可利用陆上风能储量6亿~10亿千瓦,近海风能储量1亿~2亿千瓦,开发潜力巨大。根据华北电力大学《2020年我国电力工程科技人才需求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报告,到2020年,新能源产业人才总需求将达到39万人,其中风电人才18.5万人、太阳能发电人才10万人、生物质能发电人才10.56万人,技能型人才约占需求总量的49.9%。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并网风电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继欧洲、美国之后发展风力发电的主要市场之一。截止到2009年,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为2601万kW,跃居世界第二,全国已有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具有风电装机。虽然国内很多地区风电发展已成规模,但风电技术大部分从国外引进,自主创新能力还很薄弱,各层次人才严重匮乏。如风电专业技术人才、设计开发人才、产业经营人才、售后管理人才等都相对稀缺。
通过对制造业项目和风电场项目的调研发现,现在急需风力发电场设备运行与维护和风力发电机组装配与调试人员。由于风电设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因此有些企业为了扩大产能,从社会上招人,经过几个月的培训就上岗,企业中缺少有经验的高级技术工人。如果一个企业没有15%~20%的高级技术工人,风电机组的质量控制是难以保证的。除了要加强在职培训外,还应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另外,高层管理干部和风电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
3 实施方法
我们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增加风电模块,学生就可以在掌握了机电专业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了解风电设备的运行原理及维护,增强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为专科学生的就业开创新的教育途径。
其中,面向基层需求的设备检修与维护技术保证的岗位群,以此体现高职高专办学层次和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线;突出专业技能达标训练及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分别构建相互关联但相对***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两兼顾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相互关联,确保理论基础够用,强化能力训练,做到二者兼顾;多方向灵活办学是主动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在对专业和服务方向有足够的了解,并有一定的就业信息支持的情况下,依据自己的就业意向,选择相应的模块。有两个模块供学生选择:风电专业模块和电厂设备模块。若学生少于一个班时,则不开,让学生分流。
4 核心课程的设置
通过去双辽风电场、铭阳风电设备厂的调研及从已经就业学生的信息反馈情况,课程由专业老师和相关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制定,我们开设了风电机组检测与控制、风力发电场、风力发电设备、风电场电气工程四门课程,通过这四门课程的学习,学生既可以了解风力发电的大概原理和风电场设置的条件和布局,又可以掌握风电设备运行的原理及控制过程,另外由于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机械知识,所以对于机械设备的维护也有一定的掌握,因此对于风电设备的维护也可以很快的掌握。
编写培养方案时的原则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制定的培养方案,注意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着眼于职业能力的提高;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注重知识的横向拓展,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能力。基础课以“够用为度”整合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应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课设置和安排上,在保证掌握设备基本原理与应用的同时,围绕风电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与维护,重点突出了面向岗位的模块化教学,加强课程系统性、应用性和实用性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既可以胜任普通的机电行业的工作,又可以具备职业迁移的能力。
并且要注意知识的连接,一方面由于课程群不是风电专业的所有课程,而是将风电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进行了整合,所以要求教师要合理的安排课程内容,注意与其他课程的衔接,注重课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延伸性,另一方面则注重该课程的服务性和目的性,也就是能让学生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
5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