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专业篇1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 女| 25岁(1986年1月1日)
居住地:南京
电 话:138********(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 [1年9个月]
公 司:XX广告有限公司
行 业:广告
职 位:三维动画师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艺术设计
学 校:南京艺术学院
自我评价
在动画制作方面有多年的实战经验,擅长flas、游戏场景设计、人物造型设计等。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能够妥善分配任务,善于鼓励和激发员工,从而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对于创作始终保持着激情,能够不断吸收行业新知识,懂得体验和观察生活,保持创意的层出不穷。工作态度积极、认真,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进取心。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广告
目标地点: 南京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三维动画师
工作经验
2010/8—至今:XX广告有限公司[ 1年9个月]
所属行业:广告
制作部 三维动画师
1、负责maya关键帧动画制作;
2、负责网络flash广告的原画设计;
3、负责与建模、绑定组进行有效沟通,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问题;
4、负责与客户沟通,听取客户的需要并给出最佳方案;
5、协助完成各类3D动画广告的制作。
---------------------------------------------------------------------
2008/7--2010 /7:XX影视文化公司 [ 2年]
所属行业: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动画制作部 动画制作员
1、负责拟定灯光、渲染、合成、剪辑的制作流程、标准、工作安排及审核测试;
2、参与项目前期动画角色设定以及场景布局指导,负责动画任务的分配并解决动画项目中出现的一系列技术问题;
3、负责三维动画的渲染及后期合成工作;
4、负责网站的策划和制作。
教育经历
2004/9--2008 /7 南京艺术学院 艺术设计 本科
证 书
2006/12 大学英语六级
2005/12 大学英语四级
艺术设计专业篇2
艺术设计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整个职业教育一样,是经历了层次教育转向类型教育的过程,在发展成类型教育的背景下,如何重构新的、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教学体系,成为高职艺术教育研究的重点。
重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教学体系涉及到两个核心概念,即教学体系和项目工作室。
我国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已做过很多研究,所得理论尽管所使用的概念不一,但其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即高职教学体系应面向职业,与企业相结合,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标。这一取向是符合当前我国高职发展现状的,但没有建构一个能被广泛认同的概念,系统地探索其理论框架,以致无法更好地推动实践发展。
艺术设计专业关于项目工作室的研究也是由来已久。在我国,设置有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几个高等学府都相继推出了一些工作室,工作室由一名学术带头人主持,带领若干名学术倾向相近的教师组成具有学术特色的教学实体,对在本工作室工作在编的学生实施教学。在学院的整体教学体系中,工作室教学占有重要位置。课程设置上一般都是先进行设计基础教学,后进行专业教学,专业教学大多是以项目教学的形式进行。然而,普通高等教育的工作室教学主要是以主持人及合作者的学术结构作为教学依据,从而与高等职业教育所提倡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室教学目前还停留在模仿普通高等教育的形式上,在引进项目的教学过程当中,大多受到学院品牌效应及项目引进的时段制约,尚不能形成完整的从项目引进到项目开发的教学体系。
从发展的角度看现代设计教育,是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包豪斯学院开始起步的,包豪斯建立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这个体系影响了现代大多数欧洲应用技术类大学(类似我国的高等职业学院)。如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艺术设计系实行院企合作教学;英国伍尔弗汉普大学和企业联合教学,在专业发展上利用周边企业项目结合课程实施教学;维也纳实用美术大学300多个教师中70%为专职教师,30%左右为课程教师,聘任的教师来自加拿大、意大利等,聘请来自各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师对一个学校的学科发展是极有帮助的。而在实际教学中,专业课程的教学也是以课题结合社会设计项目来实施的。
以上国外院校的教学体系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教学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和企业联系,实现产学研结合的新型模式。这些教学体系给予了高职艺术设计教育重构项目工作室教学体系及我国当前艺术院校的教育发展借鉴的模板。
重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教学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站在高等教育的一个新类型——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度去研究新的教学体系,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重新定位与探索,构建既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又符合艺术设计教育规律的全新教学体系——项目工作室教学体系。在项目工作室教学体系中,学生不再是知识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在与教师、伙伴以及实践的交互作用中,主动地建构着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学生变成了主角,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能动、自主地选择,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的意识与调整,超越了传统教学中的那种受动性与依附性。在讨论、质疑、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学习”和创造。营造与实际工作岗位高度一致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从而激发其内在的潜能。从而实现学生由“适应能力”向“建构能力”的战略性转变,使之成为具有较强职业素养的社会职业人。
项目工作室制教学体系是指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将真实项目引入课堂,以工作室为单位,借鉴企业的管理流程,建立专业标准、课程体系标准、教学模式、师资标准,并以此进行课堂管理、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教学体系。
第一,项目工作室制的教学体系是应对高等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新的要求而探索、实施的。目前,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变化。设计行业、企业的岗位在不断地细化,各岗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处于相对***的态势,甚至有些企业为降低运行成本,将一部分岗位的任务进行外包完成,整体的项目实施由项目负责人进行各岗位的协调与整合,待所有岗位任务完成再整合为一个完整成果提交给业主。由于设计行业的特殊性,设计企业越来越倾向于一种非集约形式,这意味着岗位点不断细分的同时,设计企业还要求设计从业者具备整体的设计能力、项目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市场和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给予了我们职业教育者在人才培养规格上新的命题。因此,构建新的艺术设计专业标准,成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新专业标准的实施最根本的支撑点在其课程体系的建立上,如何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标准成为整个教学体系的关键,项目工作室的设立应以艺术设计行业、企业的岗位点作为依据,每个项目工作室及一个岗位点,为应对设计行业、企业分工日益细分的趋势,我们必须将整个设计工作流程按工作实际解构成为多个岗位点,并按照其岗位点能力培养作为课程内容的标准,从而形成岗位能力点课程,再将各岗位点能力课程重构成为整个项目工作室课程体系。项目工作室课程体系是以真实项目作为课程载体,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项目的储备成为课程开发的重点,由于项目的时效性,一些项目的引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可能与课程同步。从而,也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工作室必须具备相关项目的深度开发能力,完善项目工作室的课程体系。
第三,在新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标准建立的同时,我们还要有相匹配的新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管理上,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常见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统现状,通过“小组教学”的模式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一种交互式、互动性教学。一方面,“小组教学”模式符合现代设计企业的日常管理方式,即依据项目来组织团队进行设计,这对于学生提前感受企业工作氛围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在“小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性和团队精神得到训练。而老师置身于学生之中,参与讨论、研究,师生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交流,师生之间不再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小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坚持“赏识教育”,即用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宽容、提醒的操作原则来发现学生的优点和发掘学生的潜能,充分提升高职艺术专业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设计上,教师摆脱以往照本宣科地布置作业的形式,而是用任务书的形式将课程内容合理地分解为一个或数个项目,用导入真实项目的手法开展教学。真实项目的导入必须是针对相应职业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与企业实际工作过程有直接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此外,一些有针对性的设计竞赛也可以导入,因为这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在项目教学中可以成为设计公司的经理,引导学生组成的设计小组进行项目设计,也可以成为甲方的设计顾问,督促和监督学生组成的设计小组的项目设计,给予指导。学生在项目教学中成为设计师,需要在团队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项目的完成贡献智慧。在这里,工作室的空间氛围为实现教学设计提供了环境保证。
在教学评价上,一是采用课程展示制,将一门课程完成后学生所做的项目作业集中展示出来,用以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二是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客户选择”的方法,进行学生的教学评价,这侧重于让学生表达、分享自己都学会了什么,总结项目工作室对他们的意义。这两个方面的评价都基于发展性教学评价观,包含过程性的评价和终结性的评价。过程性评价应包含工作态度的评价、工作过程步骤与方法评价、知识的应用评价等;终结性评价应包含项目所涵盖的应知部分的评价、应会部分的评价、设计成果的评价等。
艺术设计专业篇3
鉴于大多数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的上述问题,在毕业设计实践教学上也凸显出一些不足。
1.毕业设计时间安排受局限
绝大部分综合性院校都将毕业设计安排到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这样的时间安排对于毕业设计来说非常紧张且不够灵活,以致学生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找工作和研究生的考试上。
2.毕业设计选题过于传统单一且选题多为虚拟
大多数综合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选题多直接照搬专业课程为选题对象,且多数选题过于老套和缺乏跟实际结合的意识。这往往使得学生在选题和创意上不能像专业美术院校的学生那样敢于打破本专业的局限去寻求新的突破,也不能像专业美术院校的学生那样去大胆地进行尝试和探索,同时还有许多设计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以及对传统材料的创新设计也很少去涉及和研究。
3.毕业设计主题的探索及设计相对传统和保守
大多数综合院校没有很强的艺术设计氛围,学生在毕业设计实践环节“走出去”的意识不够,这就会造成学生的毕业设计不能跟市场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不能反映时代最前沿的信息和思想意识。
4.对毕业设计展示重视不够
所有的美术院校会把毕业设计展示作为学校的一大盛事来进行推广,不仅把毕业设计作为学院教学成果的阶段性总结与展示,更是学院为沟通教学与社会、学院与公众的交流平台。例如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展示场所即艺术展厅来提供场地支持,广邀文化艺术界知名艺术家前来观看指导,更欢迎企业来进行参观和考察,为“千里马”提供一个能很好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和平台。相对于美术院校对于毕业设计的热情和重视,大多数综合院校对于艺术设计毕业展就显得有些应付和马虎,对毕业设计展示的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不够,对外推广的力度不强,展示的形式不够丰富。
二、综合性高校中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运用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是一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是着眼于设计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强调素质综合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创造性与适应性相统一的现代教育。在学习好艺术设计专业课的基础上,做好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有效而重要的方式。因此,我们要立足于实际,不断地进行教学探索,适时调整毕业设计的形式和思路,为学生搭建好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1.建立严格规范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
艺术类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在各高校教学大纲中有系列的时间安排,一般分为前期考查部分、中期创意与制作部分和后期作品展示三个部分。毕业设计在设计制作方式上比较灵活,故在教师的安排与毕业设计管理方面有着相应灵活自由的方式,但仍需要建立规范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让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能按要求顺利完成毕业设计。这就需要学校职能部门及教师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学校应成立专门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管理部门,完善毕业设计各环节的工作规范和要求,加强协调、沟通和监督,从制度上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要求每个指导教师能认真负责地完成每一阶段的辅导工作、监督工作及检查工作,每周定时集中汇报毕业设计总体情况,同时严格把关毕业设计在前期筹备、中期创意与制作、后期完成及展示方面三个大的阶段以保证毕业设计的总体效果。
2.调整毕业设计时间,制定符合自身的个人时间计划
合理调整毕业设计时间提前进入角色,可以考虑将毕业设计的时间由大四下学期适度地向前移一个学期。由于一般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都是在大一第二学期至大二第一学期期间开始正式学习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所以学生学习到大三第二学期时已经对所有的专业课程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这样就更容易确定出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进而直接与自己的专业教师进行沟通和协商,确定毕业设计方向和研究内容,提前一学期按照选题和教师要求,对毕业设计开始准备,开拓思路,提高专业研究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可见,提前进入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培养兴趣,去调研、学习、规划、设计、撰写论文。同时,教师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根据学生设计的进展,因材施教,适当调整设计的难度和深度,使最终的毕业设计能达到一定的专业高度。
3.毕业设计选题的市场化和实案化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开端,好的选题可以使自己的毕业设计鹤立鸡群。因此,毕业设计选题应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市场化和实案化。所谓实案化,就是选题要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应结合市场实际需要去解决问题,这样的毕业设计才不会空洞无物。在实案化的毕业设计中,要求学生要有开放的思维和眼光吸纳当今所有设计领域的精华。由于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受教育个体的完善和发展,因此我们要积极鼓励艺术专业中自由开放的探索,同时要求学生立足现实的土壤,做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及给社会创造价值。
4.毕业设计主题的探索联盟化
综合性院校应紧密结合文化大发展的好形势,推动毕业设计联盟。首先,综合性院校可以利用自身广阔的资源优势,联合该省市所有设计院校资源实行毕业设计联盟,共同探讨毕业设计主题及表现,打造一个更好的提升平台,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机制,营造更加浓郁的毕业设计氛围,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诚恳态度,以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的融通精神,更多地吸取营养以提高本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知名度,从而共同推动艺术毕业创作。另外,艺术设计专业应依托综合性高校中多学科资源优势,推进相关专业的携手发展。
5.毕业设计展示的专业化和开放化
艺术设计专业篇4
关键词:毕业设计;选题体系;指导体系;评审体系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是包括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创作能力等设计专业综合素质的体现。毕业设计教学指导是本科教育阶段总结性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步骤。科学、规范化的毕业设计教学评估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教学指导意义。
1艺术设计本科毕业设计选题体系
爱因斯坦说过,在科学面前,“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准确而恰当的毕业设计选题,可以明确设计方向,检验专业水平。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制定好毕业选题是毕业设计指导体系的重要环节。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联系专业发展方向,结合学生专业特长和课题价值,毕业设计选题体系可以分为三个方向。①项目应用型:主要是指专业实践项目,具备实战性、规范性、约束性、市场性等特点。项目应用性选题是以解决实际问题设计训练目标,注重强化设计应用能力,认知行业设计流程,熟悉行业设计规范。②概念实验型:主要是指具有探索性、抽象性、概念性、前沿性的设计选题。概念性项目往往对某种理念或思想进行提炼、概括、表达。概念项目的设计训练要求我们立足于时代最先进的技术和社会意识,大胆尝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的生活观念,凝聚时代先进技术成果,对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较好的意义。③专题研究型:主要针对专业发展的某一领域,进行深入性、拓展性、研究性的设计实训。应对专业细分和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强化对设计专业某一领域的设计应用和研究能力方面的培养。我国著名哲学家张世英所说:“能提出象样的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一个好的选题需要大量地阅读、收集、整理和研究资料,从对资料的分析、思考选择中确定设计选题方向,为后续毕业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艺术设计本科毕业设计指导体系
毕业设计指导是设计专业本科教学活动中,用时最长,教学模式最为灵活的教学阶段,也是对于本科专业设计能力提升的重要教学环节。针对学科特质和设计流程,以毕业设计指导实践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为依据,分为开题、设计、结题三阶段的毕业设计指导体系。1)开题阶段:针对学生在设计初期就选题及前期调研进行指导。主要内容包括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成果内容、发展动态、课题研究方法、设计方向等内容进行指导,明确课题研究的框架性认识。2)设计阶段:重点指导学生就毕业设计选题制定清晰的设计目标、明确的设计内容和可行的设计计划。确定设计思路,充分利用技术资料,注重设计方法和合理使用工具。学生设计时,应注重辅导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充分考虑设计的可行性。注重对设计项目的分析,启发***思考以及设计技术层面的强化。针对不同设计选题内容,注重初稿问题的沟通,二稿的调整,三稿的完善。不少于三个环节的指导是毕业设计环节质量的保证,也是更好地对设计质量和速度进行把控的措施。3)结题阶段:主要针对毕业设计方案的完善、展示、阐述等内容进行指导。着重强调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展示性。毕业设计阶段性指导体系有利于分解设计任务,控制设计效果,引导专业知识与设计实践的关系,弥补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加强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和综合运用。侧重对于设计的思路、方法、步骤和技巧的详细介绍,讲解设计选题的重点、难点,扩展知识结构,深化设计能力。
3艺术设计本科毕业设计评审体系
毕业设计的评审体系是毕业设计科学规范化评审标准。毕业设计的评审直接关系到对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生专业能力水平客观准确的认定。毕业设计评审体系着重审核毕业设计完整性、规范性、知识性、展示性的完成情况。评审标准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①优秀:按时优质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设计内容,体现专业理论和知识技能的熟练应用,具有创造性地***完成毕业设计的能力,设计规范,设计方案具备较强的应用性和社会意义。②良好:按时良好地完成任务书的设计内容,体现专业理论和知识技能的准确应用,具有良好***完成毕业设计的能力,设计规范,设计方案具备一定的应用性和社会意义。③及格:按时全面地完成设计任务书的设计内容,体现专业理论和知识技能的应用,具备完成毕业设计的能力,设计规范,设计方案完整。④不及格:未能按时地完成任务书的设计内容,专业理论和知识技能欠佳,不具备***完成毕业设计的能力,设计方案不完整。
4结语
毕业设计教学评估体系是高等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剖析毕业设计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方法和措施,是对设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检查的重要标准,是科学授予学士学位的依据。完整科学的毕业设计教学评审体系能有效地考察本科专业设计应用知识,能良好地反映本科专业设计专业认知,能客观地体现本科专业设计创造能力,是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科学的毕业设计指导体系能够更好地帮助同学们研究、巩固、扩大、加深、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明确毕业设计指导各环节的主要质量控制点和质量标准,是提高和控制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方法,对国家建设培养和输送合格的设计人才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作者:孙磊 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蒋秀玲,庄严.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在毕业设计中开题阶段的提升方法[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4):89-91.
[2]李红梅,卢苇,陈旭东,等.毕业实习与设计过程管理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管理,2012(6).
[3]张灵,禹奇才,张俊平.专业特色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2(9).
[4]周宁,王晓宇,赵会***,等.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2).
[5]郑鸿英.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6]黄楚鹏.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7]李金玲.毕业设计质量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8]孙磊.视知觉训练[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
艺术设计专业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设计思维;高职艺术设计
高职学校的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一批适用于当今社会的专业性人才,艺术设计专业的出发点也在此。因此,如何使艺术设计专业满足社会需求已经成为高职学校工作的重点。学校在具体的学科建设中,应当注重其与市场的结合。设计思维的培养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具有重要作用,学生拥有设计思维后,可以将理论上升到艺术的高度,使设计作品满足大众需
1高职艺术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选择高职艺术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但学生的选择并不都是基于热爱。部分学生由于对专业不够了解,在盲目选择之后浪费了名额资源。有学生对艺术的本质没有真正理解,导致专业走向下坡路,发展趋势不容乐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有一部分建立在经济并不发达的地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山区,生源质量的不平均造成教学的极大困难。[1]教师在此大背景下,只得向学生传授较为初级的知识,学生重视技能,轻视艺术思维的培养,使得社会上优秀设计师的数量不断减少。
2设计思维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上的重要性
想要设计一个好的艺术作品,设计思维是重中之重。如果设计作品缺乏思维的巧妙组合,就会使其内涵匮乏,失去吸引力。艺术作品的创作目的是吸引观众,激起观者情感的共鸣,因此设计思维非常重要。高职艺术设计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不能像其他学科一样,片面要求掌握机械式的技能方法。艺术设计需要神来之笔,需要一个人的创新思维,也就是设计思维能力。只有学生具备了设计思维,萌发设计灵感,才能诞生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因此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成功的关键。
3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中培养设计思维的方法
3.1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想要在社会上拥有一席之地,这些人才必须具备高素质和高技能,设计人员也不例外。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必须要做到艺术和技术的结合,既有丰富的设计思维,又掌握较强的实践能力。高职学校应该根据当今实际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中,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必须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审美情趣趋向市场,对艺术进行独特化和大众化结合的处理。此外,专业知识必不可少。艺术设计专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形成完善的逻辑知识结构体系,形成较为成熟的设计理念,和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表达方式。[2]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加强自己的思想文化底蕴,从而提高艺术设计作品的审美内涵。
3.2注重专业素质训练
专业的设计素养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成为优秀的设计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应当注重专业素质训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和设计概念。专业技能包括的内容很多,如实际操作水平和观察能力等等,这是对设计师能力直接的考量。我国中职学校必须对艺术设计课程进行整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等,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让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力,进行艺术设计,着重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相关指导。
3.3提供良好教学环境
学生只有身处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才能慢慢培养自己的艺术设计思维,促进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在这个方面,学校必须加大投入力度,对教学设施和教学条件进行改善。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对艺术教育的领导,壮大师资队伍,确保教学质量。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应用电子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共享,彼此线上互动交流,既可以取长补短,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加强,也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3]
3.4进行专业教师培训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必须要定期更新观念,使自己的知识与时俱进。学校应当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让教师的知识储备进一步得到丰富,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应当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桎梏,运用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方式和创设情境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必须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创新,为艺术设计思维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4结语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并不容易,想要实现教学的目标,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设计思维在高职学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具有重要作用,它直接关系着学科的发展。因此,必须更加注重设计思维的作用,寻找新的方式方法,让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符合当今的时代需求,为社会储备一批具有创新设计思维的优秀设计师。
作者:伍琼 单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索笑雯,李静,陈晓恒,孙珊.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中设计方法学的导入与实践研究[J].文教资料,2014(28):155-156.
艺术设计专业篇6
关键词: 艺术设计 设计素描教学 创造性思维
在设计素描课程教学中一直存在问题,部分原因是大部分人对设计素描的概念普遍存在一些误区或对其概念认识得不足。在“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①这一观点的影响下,许多人认为只要具备写实的基础能力,就可以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同时又受到前苏联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的影响,其素描强调真实而深入地再现对象,表现出思维的封闭性,导致许多人得出传统写实素描等同于造型基础、绘画性素描等同于设计性素描的错误观点。目前在高等院校扩招的大背景下,学生人数急剧增多,很多学校师资力量准备不足,导致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课程上走了老路,即沿用传统落后的模仿式、再现式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使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意***模糊不清,而且所学到的设计素描的知识与后续的专业课程内容没有联系,所学的造型基础与后续的产品创意设计无法很好地结合。这种单一的素描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要求,我们要积极探索一种适合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设计素描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设计性素描与绘画性素描的关系
自20世纪初“素描”这一专业名词在我国出现以来,素描已经成为我国各大艺术院校的主要课程之一,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现代设计的快速发展,素描教学已经由原来单一的绘画性素描发展出两大学科,即绘画性素描和设计性素描。
绘画性素描是基于对事物形态的再现,其更关注的是物体形态的阴影与体积,面与光的关系,通过明暗的关系获得物体的形态,塑造物体的形象及之后对各种细节的描绘。其教学目的和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表现能力和表现手法,开拓学生的创作思路,把基础训练与专业画种相结合,以培养出具有高水平、高修养的纯艺术家。
设计素描的概念是相对于绘画素描提出的,并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绘画素描与设计素描都属于视觉艺术的表现范畴,其区别在于服务目的、服务对象、服务功能的不同”。1919年,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建立预示着为设计服务的设计素描教学的产生,其观念、目的、素描的方法是围绕设计而展开的基础造型训练,其思维观念、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段有别于传统的绘画素描。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和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设计意念,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基础训练和设计专业结合起来,培养出具有艺术审美能力和设计实践应用能力的设计方面人才。传统的绘画性素描研究的是造型的审美性和构***的完整性,侧重的是形象的外形结构;而设计素描是围绕设计而展开的造型基础训练,更侧重于对形体结构内外的剖析和整合,强调其逻辑性、功能性、实用性。在设计素描的造型训练中,特别强调思维的严谨性与有序性,它在造型准确的前提下来研究形体的内在结构关系和构成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让学习者不断去体验和感受设计中的一些规律内容,从而理解和掌握设计素描学习如何观察、概括与表现,如何将形体分析成富于空间想象关系的、具有一定比例细节和相互关联的整体形态,从中寻找设计构想,激发设计灵感,从而通过设计语言传达设计创意,其目的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理解认识和创造表现能力,以及视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由此可见,设计素描是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承接了基础向专业的转变,学好了设计素描就等于完成了设计的前期工作。设计素描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往往对学生未来的思维方式和艺术观念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二、适合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设计素描教学的有效方法
设计素描从本质上来说,属于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就让我们明确认识到创意是设计素描造型训练的重要部分,设计素描是一门注重表现造型创意的学科。对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培养并强化创造性思维就显得至关重要。设计素描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造型学科,不仅仅是造型技巧方面的训练,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理性的、科学的训练,使学生对造型训练的片面认识发生转变,扭转对传统素描造型训练的思维定势,让学生及早地了解到设计素描不仅仅是锻炼手头上的技巧工夫,更重要的是培养创新的意识。被动地描摹真实物象及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有碍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所以针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特殊性,为设计素描在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能够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我结合日常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作探讨。
(一)加强造型训练,灌输设计素描的教学理念。
从近些年的招生情况来看,一般选择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普遍造型能力较差,基础较弱,这是由高校扩大艺术招生和大量考前美术速成班的出现造成的。针对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差这一情况,在这一阶段严格地进行造型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但这一阶段又要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造型训练。主要通过将自然界中的物象,如陶罐、金属、塑料等器皿作为写生对象,在造型手法上强调以线造型、以结构造型,强调二维空间和平面装饰。通过短期的造型训练课程,老师可以纠正学生在以往的美术速成考前班所遗留下来的一些不良的绘画习惯及对绘画的错误认识,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为后续教学打好造型基础,做好铺垫。
这一阶段也是学生从以前学习传统的绘画性素描逐步转变到学习设计性素描的过程,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意义的造型训练的基础上,要逐步地给学生灌输新的设计素描教学理念,让学生从传统的明暗调子素描的真实再现空间转变到利用点、线来研究物体的内外结构和构造规律,放弃明暗和光影变化,重点强调突出物象的结构性特征,逐步进入设计素描学习中。慢慢培养学生在造型训练中学会从多个角度、多个方位对物象的构造、机能、明暗等造型和空间现象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通过剖析物象的内部结构进行局部放大、拆解、重组等,找出物象内部的组织规律,建立符合设计需要的思维方式。这一阶段的训练主要以点线面结构性素描为主。通过设计素描的造型训练学习,学生逐步认识到绘画专业与设计专业之间素描教学的不同。
(二)多元化的教学,提倡材料、肌理方面的大胆尝试,培养创造性思维。
在这一阶段尽量让学生尝试设计素描多种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如拼贴性设计素描,主要是采用不同的材料和肌理来表现素描,特写性设计素描,也叫超写实素描或表现性素描,主要是找一些特殊的对象如树根等,对这些对象做精细的描绘,表现对象的质感等,并让学生尝试运用综合性材料。材料在设计素描中充当技术和表现元素,拥有特殊的表现力,是艺术设计中的重要表现形式。材料在设计素描中的应用实际上是设计素描的再创造过程,是一个将材料转化为造型设计的过程。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强调对物体材质质感、肌理等视觉因素的认识,把对新材料的发掘和探索作为重要的部分,提倡多种表现手法的综合应用,让学生为达到预想的画面效果,采取一切可利用的手段,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和媒介表现画面中的笔触、肌理等,比如多种材料的混合使用拼贴、泼洒、对印,借鉴其他行业的工艺制作技术,打破常规的素描表现思路,摆脱只用点和线表现的局限,培养启发学生去认识不同媒介的不同特质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效果和特性。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计算机已经成为各个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应用工具,其最大的特点是根据需要输出相关的造型、肌理等方面的信息。我们甚至可以让学生尝试利用电脑设计与传统的素描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去完成画面。电脑辅助设计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些传统技法所达不到的效果,让学生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去达到自己想象中的画面效果。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创意的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需求新答案的过程。这种思维具有新颖性、独创性和发散性。对学生的创意思维的开发和培养,要通过对物象内在结构与空间及材料等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鼓励学生大胆摒弃常规的思维模式,对物象的本质结构进行提炼组合,启发学生从视觉特征和视觉效果等上产生新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三)加强设计速写与默写训练。
现在由于高等学校艺术类生源扩招之后,学生的总体水平较之往年都比较差,特别是速写能力比较弱,而设计速写是设计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设计速写的作用是收录和收集设计素材,让学生把大脑中闪现的设计灵感和设计构思快速地记录下来,也是最直观、最快速展示自己的设计创意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的有效手段,所以在设计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在这一阶段应以短期作业训练为主,重视速写与默写能力的培养。在设计素描教学中加强设计速写与默写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提高对透视空间关系的准确把握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设计草***的绘制能力,更好地为后续的专业设计课程做好铺垫。
设计素描在设计专业中的意义是: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和理解事物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意性思维,形成对未知领域的积极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掌握多样性的表现方式和手段,并运用他们去表达一个设计者的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和艺术鉴赏能力。设计素描的关键不在于绘画的技巧,主要在于观察的方法和视觉思维。新形势之下的设计素描应当抛开以往单一的模仿式教学,通过丰富灵活、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先进的设计观念作为指导思想,积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启发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去理解艺术和设计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创作中在基本的造型和表现能力解决的基础上,勇于突破常规,开拓创新,这样才能达到设计素描教学的真正目的与意义。
注释:
①袁熙旸.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2000.
参考文献:
[1][美]蒂尔·塞勒/克劳迪亚·贝笛.当代素描新概念训练教程.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单德林.设计素描[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5.
艺术设计专业篇7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工作过程;教学设计
引言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人才的培养在职业性、实用性方面有共同的特点,但是在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综合素质要求方面也存在阶段性的差异。中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侧重于技能方面,其核心是培养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实用性人才。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定位于高技能和高层次,培养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综合性应用人才。高职阶段人才的培养需要更深厚的理论基础,更为系统全面地掌握岗位职业综合素质和技能以及工作流程,能够自主创新的解决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衔接如果仅仅是学历高低的区分,在教学设计等方面没有考虑到有效衔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无法在本质上真正实现衔接和贯通。中职和高职教育均属于职业教育,是其不同的层次和阶段,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担负培养不同类型应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和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推动艺术设计人才的综合性高层次化发展。高职阶段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创新性、整体性和系统性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做好中高职之间的有效衔接,是构建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艺术设计教学对象分析
中高职衔接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对象来自三年制的中职院校。他们通过各校组织的转段升学考试从中职升入高职学习。相较于来自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在中职阶段的动手实践课程比较多,造型和实践表现能力较强。同时由于受到比较少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性格活泼、创新意识较强,但是对整体项目的分析策划能力以及设计应用理论的整体把握略显薄弱。同时文化基础基本功不扎实,学习方法和策略掌握不够,逻辑分析和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在对学生中职阶段的学习调研中,发现学生的专业表现技能、造型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技能较好,但是对实际设计项目的实践较少,对设计的工作流程、客户沟通的技巧也缺乏系统的培养。中职培养的能力重在基础,高职培养的能力重在精通[1]。因此,高职阶段培养学生艺术设计综合项目的实战工作能力,整体系统的把握艺术设计工作流程,提高创新创意和实际项目的结合、应用能力是高级阶段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设计
高职阶段艺术设计教学必须紧紧围绕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展开。在中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衔接设计中,已经依照各自不同层次的职业标准,系统构建了由浅入深的课程体系。职业教育要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应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课程结构体系[2]。根据中职、高职阶段不同的培养目标要求,构建前后贯通、由浅入深的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中职阶段的课程重视造型能力以及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初步的职业观。高职阶段的课程强调技能在实践项目中的应用,重视创新和实践,多通过真实的工作场景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鼓励学生在真实的项目中主观能动的学习。按照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内容的一体化设计,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项目并且有序实施。既要避免中高职阶段教学内容的重复,又要做到课程教学内容的前后无缝衔接,真正实现教学设计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作为专业衔接的微观操作要素,课程的有效衔接直接影响着不同专业类型与衔接模式的适应程度[3]。中高职衔接艺术设计专业高职核心课程的开发,必须以职业教育理论为行动导向,紧密围绕艺术设计项目的工作流程,开发具有职业技能和创新创意综合能力素质的项目课程。以岗位工作过程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而陈述性的概念和原理知识为辅助内容[4]。合理地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与评价方式等进行设计,培养出真正符合要求的高等职业艺术设计实用人才。中高职衔接艺术设计专业高职阶段教学内容上的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在广告招贴、书籍装帧、包装设计或者网页设计等方向设计实际教学项目。可以设计一个综合性的项目,然后围绕完成该项目的工作流程设计若干个子项目。项目的重点围绕在职业岗位中关系最密切的工作任务展开,具有典型性、文化性、创新性的特点。子项目根据工作过程开展,工作要求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一)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艺术设计知识和技能源于设计制作一线的实际工作情境,以相关企业的设计创意、设计制作、广告营销策划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教学目标,培养高层次的职业综合素质能力。依据典型设计工作任务来安排和设计教学内容,用循序渐进的设计任务子项目组成整个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完成设计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然后按照实际的设计工作流程和制作规范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对设计项目的完成进度,难点和操作规范性进行检查和指导。学生可以分享设计经验和技巧,教师对完成设计任务过程中所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统一指导,最后通过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专业知识技能的应用、创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这种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设计实践的过程中认真总结思考、创新和突破,自主地完成设计知识能力的学习。
(二)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的关键之处,在于从设计过程中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中高职教育中课程的设置是根据工作任务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知识点提炼基础上进行开发设置[5]。典型工作任务的设计,需要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一起,根据职业领域和岗位职业技能要求,紧密围绕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单个任务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子项目,每个子项目之间又有紧密的联系。遵循知识和技能的逐层递进的规律,构造符合学习认知规律的工作任务系统。其次,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景构建也很重要。真实的工作情景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用户体验。教师可以从硬件设施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去设计教学情境。比如在具有正式工作场景以及体现企业文化的教学场所中上课,借鉴企业的考勤、绩效考核、奖励等管理制度,引入企业的真实设计项目工作流程和制作标准,营造出最真实的企业工作氛围,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设计知识和创新技能。
(三)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学项目,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以艺术设计专业网页设计课程为例,本行业需要具有网页广告策划以及设计制作的美术设计人员。根据网页设计项目工作流程,其子项目大致分为项目导入、市场调研分析、设计定位和创意、网页排版设计制作、方案提交展示、评价考核等。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四)教学方法设计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法的设计需要体现任务驱动、行为导向的教学理念。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理念。教师在上课前制作好相关设计项目的微视频,安排学生预先学习,并***解答项目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指导和示范,完成相关知识技能的传授。翻转课堂的实施必须借助于网络教学平台,学生自主学习微课视频,***各种项目教学资料以及教学案例,进行项目知识技能的预学习和预练习,并且***提问。课堂上首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然后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完成各个设计子项目的学习。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完成设计项目,小组协作与个体创作互相结合,教师在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启发和指导,完成整个项目的所有工作流程。在项目完成后,组织对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学生可以就展示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学习交流,同时邀请行业设计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共同参与评价,有效地完成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教学。
(五)考核方式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成果考核和评价,必须体现对完成多个设计项目的过程考核以及最后的终结性考核。评价需要体现对技能应用该掌握以及对职业素养的培养,对职业能力的过程性评价以及多元化的评价在这里显得十分重要。首先,体现对职业素养的考核。职业素养包括设计从业人员修养、品质、自信等人文素质,也需要责任意识、设计规范、服务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职业岗位综合素质。考核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出勤、项目参与度、技能运用和表现、创意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设计流程等职业岗位素质。其次,体现对工作过程的考核。设计项目过程化考核的重点是每个任务模块的制作和表现技能以及创意创新能力。高职教学评价应形成一个包括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和学生在内的多元化评价主体格局[6]。可以建立由学生互评、教师、企业专家组成的多元化综合评价体系。过程性考核主要注重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技能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项目完成的质量等。过程性考核贯穿设计项目的导入、调研分析、创意实施、展示与评价的全过程。这种考核方式可以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地评价,充分发现学生的特色和潜能,提高教学考核的成效。
总结
艺术设计专业篇8
关键词: 艺术设计专业 CI设计教学 关键 实践教学
CI设计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近三十个年头, CI设计最初是以理论的形式被当时国内的艺术类高校作为学术教材引进的,之后被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专业课程带到课堂,让更多的学生了解CI设计,通过学生的学习认识与传播让CI设计的理论与社会实践相互结合,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促进CI设计的发展。今天,人们对CI设计已经并不陌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知名企业竞相导入CI策划,通过视觉识别的展示,让更多的人认识企业,了解企业产品,感受企业精神。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教育理念传播的阵地,我们要看到在CI设计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及不足。
一、 CI设计教学的关键
1.学生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与“学”是密不可分的,CI教学也不例外,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实际学习需求。CI设计是一门理论与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课程,在校学生的社会阅历不够丰富,学生的经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展的,学生的潜能或经验是通过与社会、企业、文化相互作用的情境实现的。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加深学生对CI课程的理解。
2.教学内容
CI设计的教学内容由相关学科的文化基础、CI设计的专业理论、专业实践组成。相关学科的文化基础是学生平时知识的积累。CI设计的专业理论是重点的教学内容。CI设计的宗旨是将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相融合,统一设计,利用整体表达体系(尤其是视觉表达系统),传达给企业内部与公众,使其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以形成良好的企业印象,最终促进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销售。
CI(Corporate Identity )即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有三大构成要素:MI(Mind Identity)理念识别;BI(Behavior Identity)行为识别;VI(Visual Identity)视觉识别。MI是企业识别系统的核心和灵魂,在CI系统中,位居最高决策层,是CI的策略面,又有“策略识别”之称。MI所反映的不仅是企业经营的宗旨和方针,而且包括一种鲜明的企业价值观,它对内是企业蕴涵的原动力,对外则是企业识别的尺度;BI是指在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方针、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指导下的企业识别行为,如果说MI是企业的“想法”,那么BI则是企业的“做法”。即通过企业的经营行为,管理行为,社会公益行为来传播企业的思想,使之得到内部员工和社会大众的认同,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创造有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实现CI的总目标;VI是CI系统中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的层面,它通过组织化、系统化、统一性的视觉识别来传达企业的经营理念,强调企业的个性特征,通过统一标准设计的***案语言符号,塑造独具一格的企业形象。VI设计是CI系统中传达信息最直观、视觉表达效果最好的一部分,因此,常常有人直接把“CI设计”称之为“VI设计”,在高校的CI设计课程设置中,也有些学校直接把课程名称定为“VI设计”,但对于专门的人才培养专业,我认为只是做VI部分知识的传达,显得有些片面。在企业的CI战略中三大构成要素是一个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以MI为主导的BI、VI的开发设计,需要建立在规范化、统一化和富有创造性的基础之上,以共同的理念准则来策划导入并实施管理。因此,在高校的CI设计的教学内容上应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传达三者之间的必然联系,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把设计训练与设计实际、设计表达联系在一起,要求学生考虑CI的根本,考虑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企业的内部管理和营销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学习准备
从社会、企业对CI设计的需求来看,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具备如下基本专业素质:其一,创意思维能力;其二,准确传达设计信息的能力,其三,具有把设计内容转化为设计服务的应用能力。
创意是艺术设计中设计者灵感的视觉传达,创造能力是一种神秘的力量。设计者依靠这种力量完成无数的设计创作,服务社会,服务企业。在CI设计中,设计者通过对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将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方针,企业精神,以直观的视觉设计来展现。如可口可乐公司在CI识别设计中的标志设计,其艺术形式采取红色的底色、富有韵律的银白色波浪线条***案、独特的白色字母Coca-cola字体设计,色彩用纯度最高的大红与白色对比,鲜明地突出企业的精神内涵。可口可乐依靠它独具魅力的企业形象,吸引着广大的消费者,传达着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产品的最终接受者是广大的消费者,消费者往往都是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审美观、自己的需要来接受的,可以说,设计思维的培养,市场与消费者的分析,准确传达设计主题的信息,这些都是在CI设计课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准确传达设计信息,是设计者在领悟企业理念,完成设计创意的前提下,将设计创意通过设计软件及其他的途径表现出来,给人以直观的视觉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设计信息传达不准确,就会混淆企业理念,误导受众,最终损害企业的利益。因此,学生既要有相关的专业技能,又要以CI设计的理论知识来作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学生认为只要有好的创意,有熟练的软件操作能力,就可以将CI设计做好,但学生若忽略了企业的精神理念,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服务,服务人,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把设计内容转化为设计服务的应用能力是做为设计者的必备能力。在全面变革的新时代,企业正面临着全方位的挑战,CI策略的实施,VI手册的设计,最终的目的是供企业应用,企业依靠CI工程的实施和应用改善企业体制、统一和提升企业形象、加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和打动消费者购买力的信心。
二、CI设计不走形式主义
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艺术类专业也迎来了报考的热潮,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有了充足的生源,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学生的文化水平和专业程度良莠不齐,再加上某些学校的艺术设计条件不完善,对于部分专业课程只是在表面上的学习,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只是得到了形式上的学习,并不能很好理解吃透专业培养技能。我所了解到的某高校,由于学生多,机房少,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专业教师通过集体授课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让没有电脑的学生通过手绘的形式把视觉识别选部分内容画在纸上,有电脑的学生在电脑上设计。这样的景象让人震惊,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如何服务社会、服务企业?对企业来讲CI设计不只是文字上的东西,要用到实处才能发挥价值;对于学生来讲CI设计不能仅理解成只做一下企业的标志,涂上标准色彩就完了,这些都太过表面、浮浅了。学生要依靠学到的理论知识,理解CI设计对企业的重要作用,通过设计制作与实施领悟CI设计是如何在企业发展中像一把金钥匙一样打开企业的财富大门。
CI设计的视觉识别设计好、制作好也仅仅是完成了CI设计的一部分,目的在于企业如何将其好好地利用,有些企业一味地跟风,只是形式上的导入,后期的实施跟不上,让VI设计手册像花瓶一样成了摆设的企业并不在少数。
三、注重实践教学
CI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设计课程的专业设计课,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学生能掌握CI的设计程序。在CI设计课程中实践教学能充实课堂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信息,在学生动手设计的过程中激发其兴趣。高校CI设计教学通过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可使教学体系在更完善、更合理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在高校的CI设计实践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实践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布置设计命题给学生作为设计题目,往往这种设计命题都是虚拟的,设计命题本身就存在着弊端,与实际的实践教学目的有所背离。学生拿到的虚拟命题缺少进行市场调研的过程,有的学生即使做了也只是形式上的应付作业;虚拟的命题让学生少了与客户沟通设计交流的过程,更让学生感受不到市场的压力和时间的紧迫。最终的教学达不到理想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艺术设计专业篇9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前言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从某种程度上落后于现代科技实验,还面临着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局面。因此,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对于艺术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研究,在对课程目标进行深入分析的同时,探讨如何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在设计基础阶段初步形成一个设计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修养、价值观、设计思维和设计意识等,为其-设计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没有完整的体系
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专业课程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拥有一定技能和知识的教育教学,可是实际中,每个高职院校对于学生每个专业的课程设置都不相同。尤其是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上,学校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也许是重视的,也许是不重视的,我们都知道,每个学校总有好的专业和不好的专业,进入一个好的专业是人人都希望的,不仅有好的教师和资源,还有与自己同等优秀的同学,求之不得。艺术设计专业目前在很多院校中也是非常不错的,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具备艺术设计学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设计、出版和文博等单位从事艺术设计学教学、研究、编辑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但是在教育教学课程设置没有完整的体系。
2.课程目标模糊而无序
现在高职院校教师讲课是以PPT的模式给学生上课,再加上教师的理解与现代社会的现状给学生讲述,学生听着有时便会不知不觉睡过去,究竟是教师讲课没有吸引力,还是学士自制力差,也许都有原因。而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课题资源贫乏,缺乏设计创意的课题设计,及课程的编排无序更是一个不容无视的基本事实。想要设计出优秀的东西,必须要有好的创意和设计理念,大学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是基础,基础打不好,又怎能成为优秀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二、基础课程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1.培养专业素质
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创造意识培养具有开发性作用。对艺术设计人才专业素质培养与专业潜能的训练具有独特作用,并以在艺术设计教学程序中的先行性及对专业设计课程的影响力,获得了它在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的功能位置。基础课程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到专业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现如今,我国实行的是素质教育,一个人的专业素质代表着他的专业文化水平。
2.对当前和以后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热门专业,是一门***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同时艺术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所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作用于生活。艺术设计专业贵在创造活动与实践,是设计者自身综合素质(如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体现。而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所主要涉及的课程目标、内容、课程结构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课程理论建设更是处于发展阶段。因此,这一研究不仅是艺术设计规律所必需的,而且为当前和今后的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程设置
1.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课程设置时学校培养目标在课程计划中的集中体现,一般是指各级各类学校选定的专业课程的设立和安排,在进行学时分配和各门课程编排过程中要考虑培养目标,社会发展的需要等。
2.课程方案和课程计划的制定
课程方案和课程计划的制定,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教学主要依靠自己所制作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由于所依据的课程理论不同,学校办学的实际情况不同,对于同样的培养目标可以产生不同的课程设置,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而设置。深入研究课程理论,认真分析学校的教育现状,才能科学的教育教学,充分发挥学校的作用。
四、结论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需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和改革,从而对学生的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合理的分配,使教师教学更加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艺术设计上更加具有无与伦比的创意和设计理念。因此,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廖卓君.艺术设计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西部皮革,2017,(06):243.
[2]浦海涛.地域文化视角下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J].现代装饰(理论),2016,(11):254-255.
[3]陈栩.闽台合作办学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衔接的研究——以闽江学院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7):123-127.
[4]闫付海.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建设探究[J].艺术科技,2016,(04):347.
艺术设计专业篇10
业课程体系亟待健全正是由于我国艺术设计专业起步较晚,师资力量有待加强,因此目前所采用的课程体系亟待完善。很多高校在学生入学初还在对艺术素养和美术基础进行再培训,专业核心课程时间相对就被削弱了,选修课程和主干课程的布局也不太合理。教师根据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计划,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随意性大,而二级教学督导又没有办法根据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来进行约束。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评价标准主观性很强,不像工科类课程有明确的考核标准。
理论和教材建设跟不上学科建设的需要清华大学杨教授认为:一个学科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撑,就不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比起其他学科,艺术设计学科在理论建设方面一直比较薄弱,理论建设亟待加强。在以实践和应用为主的学科和社会大环境下,这方面的工作更容易被忽视,发表的高质量论文少之又少。1.5 盲目扩大规模带来的不良后果首先,是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教学条件和实验设施无法满足教学和科研的要求。其次,生源质量的降低和参次不齐,使得专业建设的教与学都大大增加了难度。第三,教学质量的无法保证,使得学生的毕业水准下降,就业也成了问题。
艺术设计品牌专业建设要素
扩招后的一些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办学定位不明确,办学质量下降,教育同质化现象严重,这些对现代的艺术设计专业带来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要使得艺术设计专业能在现代激烈的艺术设计教育竞争中取得优势,推进艺术设计教育事业并大踏步发展,就必须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专业品牌优势,提升品牌竞争力,从自身建设、师资、精品课程、社会合作、实验室、国际交流、证书考核、学生就业等方面提升,创建一流的品牌专业。建设品牌专业是高校在新形势下求得生存和获得持续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作为品牌专业,在教学大纲、课程体系、教学质量、实践教学、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名师培养等方面都要具有鲜明的亮点和特色。
(1)专业建设目标是艺术设计专业品牌建设实施的根本导向。其中即包括外部环境:国家教育***策,***府产业***策,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等。也包括高校自身的条件:办学历史、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社会声誉及高校所在的地理位置等。
(2)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是品牌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①创建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得以实施的保证。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本科生人才的培养模式把课程体系分为通识类课程和专业课程两类:专业课程又分为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实践和专业选修课;这些课程从基础到专业、从专业到方向,循序渐进,层层递进,遵循着学习知识的客观规律,有利于专业学习的进度和效率。②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3)师资队伍建设是艺术设计品牌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只有具备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专业建设才具有坚实的基础和生命力。因此,专业建设管理模式中必须要确保师资队伍建设环节处于核心地位。①专业学术带头人是专业建设的领导者与组织者,是高校师资队伍中的骨干与核心。一个专业如果没有专业带头人,这个专业在社会上很难被承认。②专业建设带头人。由于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科研、人事管理、各部门协调等多方面的内容,专业建设带头人是如何处理好学术权利与行***权利的关系问题的协调者。③专业师资梯队建设。首先是要拥有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都较合理的学术队伍,如此,才能开展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活动。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鼓励积极参加各项教学改革项目、校青年教师讲课竞赛等活动,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④项目成果建设。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实体项目成果、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有计划地选择若干领域的课题进行研究,做好产、学、研结合工作,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使学校办学之路愈走愈宽。促进相关专业建设的良性循环。除了项目成果之外还有教学成果。师资梯队应该齐心协力完善精品教材、精品课程建设;完成优秀学术论文、学术着作的发表;取得专业实践的获奖项目。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就更应该脚踏实地、增强实力、勇于创新,不断出新成果。
(4)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是专业品牌建设中的支撑条件。本科生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等个人素质的培养是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素质优劣、关系到高校专业建设能否为社会所承认的关键所在。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不能单靠课堂教学,还要有实践环节。首先,是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如基础设计实验室、模型制作实验室、展示设计实验室等。其中重点建设好一到两个具有鲜明企业特征的实验室。同时,应完善艺术设计专业***书馆与资料室建设,逐年增加专业所需的各类***书资料,包括工具书、教学参考书、教材、专着、国内外有关艺术设计类专业期刊等各类教学资料、声像光盘等。***书馆与阅览室分类管理,有效发挥专业教学中资料的辅导作用。其次,通过产学研结合,建立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基地。坚持开放办学,增强竞争能力。加强校校、校企合作,建立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多家企业和机构建立并开展实质性的人才联合培养实习基地,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5)实践体系建设是艺术设计品牌专业建设的重要方向。采用多元化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凝练学科方向,制订“厚基础、宽口径”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案,对以实习、实训为主的大学生项目创新活动进行重点推广和应用。鼓励学生多参加国家和国际的设计大赛,参加企业和协会组织的比赛。着力在实践中强化专业的应用性,提升品牌。
(6)学术交流和建设是艺术设计品牌专业建设的高级指标。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交流与合作,了解最前沿和行业发展动态,打破“学科壁垒”,定期举办学术报告,通过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和学术思想的碰撞、切磋、互相渗透和融合,启迪教师的学术思想,激励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将能很快地吸收、消化学术前沿的新知识、新方法和新信息,能够促进教师教育观念和思维模式的变革,对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将有极大的启发作用。
(7)管理制度建设是艺术设计品牌专业建设高校运行的保障。一个专业的品牌建设要想取得良好的实施成效。关键在各个工作的系统整合,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完善相应的人事制度、财务制度、激励制度、后勤保障制度等,为高校品牌专业建设提供良好的***策和制度条件。
艺术设计品牌专业建设原则
品牌是一个最能够综合反映我们高校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的标志。在艺术设计品牌专业建设中要遵循以下原则:(1)求变原则。艺术设计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只能是因地制异,因国情而设立,随市场需求而发展,并且随时都处在这种为因社会需求而改变的状态之中。那种希望建立一个稳定的、标准的、以不变应万变的艺术设计专业建设休系的想法,只能是空想。(2)内外结合的原则。艺术设计的品牌专业建设要从不同维度来综合考量,以专业定位、专业规划、专业教师、课程体系、评价体系等为代表的专业内部建设,以及以媒体宣传、经验推广、招生宣传、校企合作等为代表的外部建设,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品牌专业建设不可或缺的两个因素,即内外结合的原则。(3)驱动原则。2011年12月,省委书记卢展工到省内各高校考察参观后,提出了发展我省高校的四驱动原则,即人才驱动、学科驱动、创新驱动和品牌驱动。在与高校负责人进行的调研座谈会中,卢书记指出,这四个因素是解决我省高校发展的关键问题,它同时也很好地揭示了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坚持好四驱动原则,有助于我省高校提升办学能力和办学层次、增强学院和专业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创新原则。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更是设计专业的本质。艺术设计专业从诞生到发展至今,不断的走向成熟,这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曲折向上的过程,蕴含了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精髓。专业不断细分、软硬件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科研和教学成果趋向高水平,综合促进了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