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创新篇1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所以企业只有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和调整发展战略才能在当前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今,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和市场经济的激烈动荡,迫使企业不得不进行管理创新,让企业拥有属于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只要创新成功,企业的市场占有量就会大大提高,同时产品的质量和服务也会得到很好的改善,市场领域也会得到相应的扩大。因此,管理创新对企业的意义重大,它能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壮大。另外,进行企业管理的创新还能有助于企业实现收益最大化。作为企业来说,盈利是其最终目的,而企业管理创新既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过程,也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企业管理直接关系着整个企业的盈利收益状况,这种收益既包括短期收益也包括长期收益,但是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概念
企业管理创新是指管理者通过对当前市场和社会的发展趋势,运用管理的相应职能,对管理工作进行的改革、变化、重组、创新等一系列的过程的总称。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管理创新已经成为大部分企业日常运营的一部分,经过企业的不断实践,企业管理创新又可以概括为以下内容:通过对市场和社会出现的变化进行分析和判断,然后针对其现象进行人才、资本和科技要素的重组,以此来应对相应的变化,满足市场需求,另外还实现企业自身的利益目标和责任。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管理的创新过程就是管理的过程,创新本身就是管理的一部分,管理实质就是一种创新。进行企业管理创新是实现现代管理目的和要求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三、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现状
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寻求符合自身的管理模式。目前,大多数企业受到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国际市场的冲击,都在不断探寻属于自己的企业管理创新方法和模式。第二,企业在注重管理创新的同时也对管理的职能非常重视。第三,企业管理创新的范围开始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多个层面。第四,企业的管理创新缺乏战略管理方面的创新,同时管理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存在一定差距。第五,企业的管理创新缺乏基础管理的创新,这主要是因为基础管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四、在市场经济下我国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欠缺
由于企业在前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以至于在企业管理创新方面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力。有的企业由于自身实力不够强硬或者是资金的短缺无法进行管理创新,大多数时候只是一味地模仿别的企业的创新方法和措施,使得新的管理方法无法与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相适应,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这很容易导致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被淘汰。
(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不够理想
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对于整个创新过程来说都至关重要。我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不够理想主要表现在旧体制的束缚和管理者缺乏足够的创新能力。由于受到之前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要进行管理创新存在很大的困难。另一方面,创新的主体是管理者,而由于管理者自身创新能力的欠缺必然也会影响到整个创新过程。另外,我国的市场经济尚在初级阶段,国家的法制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也大大影响了企业管理创新的主动性,遏制了企业管理主体的创新欲望。
(三)创新的目标不够明确
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有了方向也就有了动力。针对目前的市场经济而言,我国企业的管理创新目标不够明确,创新的对象不够具体,这作为整个创新过程的准基调是半点不能马虎的。由于我国在管理创新方面还没有系统的方案,缺乏专业的创新人才和创新体系以及创新服务方面的匮乏,使得我国很多企业在进行管理创新时过于盲目和无目的,更多的只是一些形象工程,使管理创新就像走了过场。
五、如何促进我国企业管理创新
(一)把管理创新作为企业经营的战略思想
要把管理创新作为企业经营的战略思想必须改变以往的陈旧观念,对之前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进行选择和抛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先从思想上进行创新才能在行动上进行创新。目前,许多企业高层管理者对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理念还没有很全面的认识。因此,企业高层管理者要跟上时代步伐,接受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树立以管理创新作为企业经营的战略思想,加强企业管理的创新力度,更新经营理念,强化经营意识。
(二)构建良好的企业创新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所在,它是经过企业长期发展和经营所酝酿出的精华。而一个良好的企业创新文化必须建立在所有员工和管理者团结一致,同心同德的基础上。企业的管理创新也只有在这种企业创新文化之下才能得以顺利开展和进行。具体措施有以下四点:首先,是创新价值观的培育,企业上下有了统一的创新价值观会让所有人凝聚起来,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其次,是环境的构建,良好的创新氛围会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再者,要树立榜样,对那些创新英雄予以表扬表彰;最后,就是要完善企业创新机制,形成强大的创新动力。
(三)要求企业家成为创新管理者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经济已经逐渐成为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而创新作为知识经济的核心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也正是如此,在知识经济新形势下企业家必须要善于发现人才,同时也要善于培养和挖掘人才,成为一名合格的创新管理者。所以现在的企业家必须具备以下的品格:第一,创造性思维,思想决定行动,只有有了创造性思维才会有创造性的行为;第二,有远见,对风险有足够的预判,不怕失败,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第三,可行性,企业家制定出的方案必须有理有据,有足够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第四,不断充实自己,时代在不断地更新变化,必须要善于学习敢于实践,跟上时代步伐,不被时代所淘汰;第五,提供优质的服务,现在已经不能单凭产品的质量在市场上取胜,更重要的是服务,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些也是企业家成为创新管理者的关键,当然社会也必须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和环境以供这些创新管理者发展,这样才能促使有中国特色的知识经济快速发展。
六、结语
企业管理创新篇2
关键词:企业创业 新事业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方法
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基本实现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具体表现为国有企业大规模改制,私营企业开始二次创业;同时,我国WTO过渡期即将结束,外资、外企全面进入中国市场,竞争将更加惨烈。在公司内部积极开展创业活动,创建并有效管理新事业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历经市场竞争大潮的锤炼,整体竞争力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大浪淘沙后还能生存且健康发展并迅速成长壮大的却是凤毛麟角。中国家电和消费电子业最为典型,它们生来就面对全球性的竞争。经过多年的优胜劣汰,剩下的都是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海尔集团和海信集团当属其列。它们的成功引来了学者们的关注,并从创新角度探讨两家企业的成功经验和成长规律,为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侧重于中国转型时期大公司在创新与创业活动中对新事业的不同管理,并识别出两种不同的创新导向,以海尔集团和海信集团为例进行分析。对于转型期中国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本研究主要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所选样本企业是同城同行业企业海尔集团和海信集团。海尔有21年创业历史,从1998年开始实施流程再造,进行“SBU”试验(SBU是英文Strategic Business Unit的缩写,一般指战略事业单位,即事业部);海信有36年成长历史,从周厚健上任算起也有十三四年,自1993年开始孵化新产业。本文作者于1998年参与山东省委和省***府组织的对海尔集团为期15天的现场调查研究,以及对海尔发生的一些大事件和活动的持续追踪,力求从总体上能够把握住海尔的发展历程;近几年作者也一直关注海信的发展,与山大海信研究中心的部分专家教授进行过多次交流。本研究重点选择张瑞敏和周厚健两位优秀企业家重要的公开言论,如记者访谈、企业周年庆讲话、会议发言等资料,同时结合有关方面研究成果,从中总结提炼,以期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二、市场主导、技术主导及其新事业管理
1、海尔集团市场主导的全面创新与新事业管理
海尔集团始创于1984年12月,从濒临破产的一个小冰箱厂,发展为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度的以家电生产为主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2004年,海尔全球营业额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为适应中国加入WTO和企业经营国际化的要求,于1998年提出以市场链为纽带的流程再造,并使每个海尔员工成为SBU。海尔要将组织内部的单位和个人都变成SBU,使集团战略与个人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每个员工有偿获得企业的资源,进行“负债经营”,收入来自能够把定单变成让顾客满意的商品。当每个员工变成SBU,成为组织内新事业单位,就会对市场和顾客负责,产生创新的压力和动力,当这些分散的力量聚合后就可能转化为企业整体的核心竞争力。
SBU的核心要素由市场目标、市场定单、市场效果、市场报酬组成。所谓市场目标,就是以速度体现的市场竞争力,创造用户资源;市场定单是指以创新创造有价值的定单,实现市场目标;市场效果就是以定单执行到位创造出用户满意度的量化数据,并由企业信息化系统显示;市场报酬指自己创造的市场增值部分在收入中的体现,并能对市场目标的再提高产生作用。
基于市场链基础上的SBU已取得成效,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以海尔市场链的做法形成的案例已被纳入欧盟案例;在实施SBU的过程中,涌现出来许许多多的创新故事,并且得到海尔人的认同和接受。但在SBU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SBU与那些实际上掌控资源的部门之间存在矛盾,在SBU之间存在协同和衔接问题,一些新事业部门如手机、计算机等由于***于现有的渠道之外,不享用集团公司资源,造成经营上的困难等。
2、海信技术主导的创业活动及新事业管理
海信集团创立于1969年,目前涉足家电、通讯、信息、商业、房地产、智能商用设备等领域,已成为国内著名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2004年销售收入273亿元。海信集团多年来保持了持续的发展,其重要原因是重视技术开发的创新创业活动,特别是重视新技术到新事业的转换。
从1993年成立技术中心开始,海信集团就进行产业孵化的创业活动。海信集团技术中心充当着海信集团产品、人才和公司孵化器的角色。每一个技术创新项目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定位,以目标拉动来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使技术中心逐渐成为集团产业与产品的“孵化器”。海信集团创建一个新事业,遵循人才引进一建立课题组一建立研究所一新的公司的程序。即先是在技术中心设立研究所,在技术、人才和组织基础逐步完善后孵化为新的公司。这种独特的发展模式有效地克服了扩张过程中的“泡沫现象”,保证了海信旗下衍生出的企业都具有扎实根基,这种模式产生的新事业保证了涉入新产业投入少、风险小。
1993年以来,海信集团先后成立的空调有限公司、计算机公司、软件公司、数码科技有限公司、通信有限公司,以及2005年刚刚成立的信芯科技有限公司,都是通过产业孵化而形成的。这些新产业大多已成为海信的主导产品,如海信的变频空调一直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占据市场份额的60%。
3、两类新事业管理的比较
海尔从一家生产冰箱的白色家电生产企业,海信从一个生产电视的黑色家电企业,都发展为一个多色家电生产企业,都在努力成为国际级家电企业。在两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海信偏重技术创新,其发展更主要靠技术孵化产业来实现;而海尔则是全面创新,突出表现为流程再造基础上的“SBU”机制或模式,这不仅带来了企业的飞速发展,也实现了个人价值。
我们将两种事业管理方式区分为:海尔是市场导向的新事业管理方式,其成功是遵循了市场导向的模型;而海信的产业孵化模式则实现了持久性技术和突破性技术结合的要求。这两种新事业管理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性。
(1)共同点。两种模式都非常重视创新,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并融入企业文化;新事业成长离不开原有事业的帮助,两家企业在资源、渠道等方面都给予新事业必要的扶持;尽管两家企业的文
化内涵不同,但都非常重视文化的积淀,都力求摆脱某个人的影响,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力量和作用;都善于把握机会,海尔自1994年以来几乎把握住了历次大机遇,如1992年建设海尔工业园,1993年股票上市,之后的多元化以及国际化的战略实施等;海信也有较强的把握机遇的能力,如1997年股票上市,实施国内企业兼并,以及2005年收购科龙等举措。
(2)差异。两企业虽然都重视创新,但侧重点不同。海信重视自主研发,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主要利用自己研发的技术进行产业孵化。海信认为,真正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技术难以买到,如果要买到将付出十分昂贵的代价。所以他们一向重视技术的开发,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如1080P电视、高清晰、高画质数字视频媒体处理芯片(信芯)的成功。而海尔同样重视技术,从1984年到2005年的技术创新成效也非常大,如申请专利6,180项,其中发明专利819项,软件著作权589项,并且有两项标准被列入国际电工委员会的国际标准。但海尔更强调面向市场和顾客的创新,认为首先要抓住顾客,获取用户的定单。海尔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获取客户和用户资源的超常能力,只有吸引客户的技术才有用。他们认为很多企业发展不起来的借口就是没有核心技术,而海尔的专利在电子信息百强企业里高居榜首,但他们自己并不认为这是海尔成功的驱动因素。
在资源整合方面,海尔强调借用外部资源,而海信更重视自己所有。比如在人才资源上,海尔强调“不在于企业自身拥有多少人才,而在于企业整合人才的能力有多大”。而海信则强调,一个企业要走技术创新的道路,必须要有人才,必须靠引进。
张瑞敏之于海尔,周厚健之于海信,都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周厚健是地道的技术出身的企业家,而张瑞敏来冰箱厂之前就担任家电公司的副总经理,具有更宽的阅历和知识背景。由于到任冰箱厂就是处于危难之中,企业又是集体性质,无法享受到国有企业的***策,所以一开始就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运作,较早地走向市场。海信则是“纯正”的国有企业,而当1991年底李德珍离开当时的青岛电视机厂的时候,被认为是“一家电视机工厂在计划经济的最后之吻中送走了那个年代它最重要、最显赫、最值得怀念的领袖”。就张瑞敏和周厚健两个人性格特征来说,张瑞敏善于表达,周厚健则不善张扬,其个人性格也深深地影响了各自企业的文化。
两家的战略规划也有很大差异。以海外投资和做大做强为例,在海外市场拓展及投资战略上,海尔坚持先难后易:在产品出口上,先到要求最严格的国家去,后到发展中国家去,坚持出口不是为了创汇,而为创品牌;投资建厂,先去美国、意大利,是为实现设计、制造和融资当地化,创国际品牌。海信则是先易后难:先以商品输出为主,以技术输出为辅;后以技术输出作为较重要内容,同时辅以资本的输出;最后将增加技术输出的幅度,把商品输出主要放在对渠道建立上。在企业做大做强的认知上,海尔认为企业要先做大。海尔要做世界名牌,冰箱、洗衣机、空调,目标都是一定要做到世界第一的产量,要让上千万台的冰箱面对全球的用户才是强。海信1995年提出“先做强再做大”,认为企业领导者要对企业的长远利益负责,应致力于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并保持健康的财务状况,即保持合理的负债水平、较高的资金周转率。
三、结论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企业管理创新篇3
【关键词】企业文化 创新精神 作用 措施
一、引言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发展中不断形成的,对于企业员工的工作理念和价值观都十分重要,这就像企业的灵魂指导着员工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当今企业竞争中,不仅仅是资金实力、员工素质、技术水平的竞争,也是企业间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的创新对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条件,企业文化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其中包括企业管理能力的创新、企业制度创新、企业产品创新、企业精神创新、企业技术创新等方面。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给企业在外界树立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时还可以提升员工对于企业的工作激情和团队荣辱观,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企业在未来发展中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创新的概念
企业是由人组成的相互交流经营的整体,人是企业存在的基本主体,所以企业在制度制定上首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要体现制度的人性化,所以企业的制度创新都要围绕着人文价值理念而展开,要以企业文化的形式表现给外界。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员工的素质高低,它是所有员工共同价值观的体现,在企业未来发展中起到了约束和维持导向的作用。在企业发展中随着人员的增多企业就会选择扩大化,那么原有的企业文化就
会与现有的企业环境产生冲突,就需要根据现有的企业状况制定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这个过程就是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创新在文化建设上将企业管理模式带领出传统模式固有思想,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我国企业想要在国际市场中站住脚跟,就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创新工作,将国外先进企业的一些文化经验吸收到企业自身发展之中,这样不仅可以使企业员工从思想观念上得到提升,还可以把企业文化建设落实到生产运行中的每个细节中。
三、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的前提条件
我们都知道企业是由一个个员工组成,但是企业员工不是缺少一个就不能运行的,人往往会受到行为思想的误导做出一些错误性选择,所以企业文化的建设就会对员工在工作中的行为思想起到一定地约束作用,企业文化的存在在企业建立之初就会深扎于员工的心里,这会使员工在价值观上有一种信念,将会成为员工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既能激发出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也能更好地起到约束作用,这样员工在企业发展中才能自觉履行各项规章制度,贯彻企业经营战略,所以说企业文化的存在时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的前提条件。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灵魂
***的建立是因为***人有着一种信仰,同时企业的发展也要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长期发展沉淀过程中也会成为企业员工一种精神信念,员工在工作中做出任何行为都会以企业文化为准则,这种精神信仰是每个企业都在积极倡导的,可以帮企业在生产管理中更为有效快捷。企业文化的出现将在企业发展中成为企业的指导思想,成为员工的心灵寄托,无论从价值观念和行为举止上,企业文化都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灵魂。
(三)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
企业发展就需要员工不断努力创新,那么如何使员工努力创新才是我们更为关注的问题,如果企业如一潭死水,那无论企业怎样发展只会停滞不前。企业想要发展必须要有源源不断地活力注入,企业文化的存在就会将员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员工在价值取向上有所提高,潜意识里积极主动地配合领导安排的工作,并认真完成。所以要让员工心甘情愿地去积极工作并不在于薪酬的多少,而是在价值理念上要认识有所提升,员工端正了价值理念就会有激情和活力投入到企业工作中,这样才是企业发展源源不断地动力。
四、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具体作用
(一)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提升很好的思路
一个有创新,有创造性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管理,提供意见建议,全员参与,每个人都是企业的主人,减少了企业的管理难度,也增加了企业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管理的方法。
(二)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营销创新影响
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创新是在员工价值观、行为准则上的提升,这只是企业内部的文化,那么企业作为社会的个体,其宗旨也是服务于社会,那么在建立企业文化的同时也要学会将企业文化对外宣传,将企业文化传播给社会上的其他企业,这样不仅在企业产品文化和包装上做好了宣传广告工作,也使社会各界对企业形象得到更好的认识,所以说企业文化和营销文化创新的结合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三)企业文化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
企业文化的建立在企业中除了领导者的参与,更多地应该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参与,这需要人力资源部制定相关的企业文化制度,同时也是培训企业员工企业文化的主导部门,人力资源部门通过对企业全体员工培训企业文化,同时根据学习情况进行最终考核,对于成绩优异的员工要有鲜明的奖惩制度,这不仅能激励员工的积极性,还可以在员工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加强培训工作的开展,使企业文化创新知识深入员工群体之中。
五、结语
企业文化从产生、发展、构成、功能等方面,均对企业的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纵观当今时代,以企业文化为主体的企业战略开始取代旧的企业战略,并显示出勃勃生机,成为企业获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
参考文献:
企业管理创新篇4
管理创新一直是社会各行各业备受关注的主题,许多专家学者对此都作出了各种解释。笔者认为,管理创新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创新,涉及到方方面面,思维上、组织上、制度上、方法上、模式上、技术上等等,只要是经过调整和改进,产生出新颖的、有价值的成果,都属于管理创新范畴。对林业企业管理创新而言,面临着森林可供采伐资源的减少、经营方向的改变、优秀人才的匮乏、管理方式的粗放、市场竟争的激烈,需要做出决择来不断的调整、改变系统活动内容和目标,合理地配置资源(人、财、物、文化)、整合资源、利用资源,以保证林业企业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
2管理创新在林业企业中的现实意义
管理薄弱、市场竟争能力差、效益不高一直是困扰林业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培育和提升管理创新能力对林业企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1管理创新是林业企业维护森林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生态需求量的增加,国家对生态建设提到了战略的高度,林业企业的经营战略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实现山川秀美,成为林业发展目标和林业建设的主旋律。面对这一转变,林业企业要以全新的思维,全新的观念,全新的举措、全新的模式来建设未来,开创一片全新的蓝天。因此,管理创新已成为必然决择,必将推动林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2管理创新是林业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经
林业企业肩负着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职能,而管理创新则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制胜法宝。在林业企业面临着无林可采,经济效益急剧下降的双重压力下,要想提高企业的核心竟争力,为企业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企业管理必须迅速适应需求,适时调整、创新,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变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中国有位管理专家说过,“管理就是应变”,这个概括非常精辟。世界是变化的,每天每时都在发生着变化,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创新管理就是根据变化的事物,对生产力各要素进行适时的优化整合,产生出倍增的效益。林业企业面临着当今这样一个巨变、快变、多变的历史时期,要在发展原有林业产业基础上,发展“绿色产业”、“生态产业”和高科技、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业,毋庸置疑,必须创新。管理创新已成为增强林业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2.3管理创新是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追求利益最大化并取得可持续发展是任何一个企业唯一的发展目标,林业企业也是如此。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服务和服从于企业可持续发展这个中心。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如果不进行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方法、管理路径等方面的创新,就不能同国际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相适应,就不能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只有管理创新,才能赋予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才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也只有管理创新,林业企业才能向长远利益转变,保证“绿色经济”永续发展。
3管理创新在林业企业的重点应用
管理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也有人把管理创新比喻成带有氧气的新鲜血液,企业有了这种新鲜血液,就会焕发青春,焕发活力,释放出耀眼的光芒。对企业而言,管理创新是全方位的,这种新鲜血液的输入也是全身性的。但作为林业企业这一特殊行业来讲,本人认为最重要的管理创新应当是以下几个方面。
3.1以观念创新为导向,营造“大视野”
创新管理首先来自于理念,这是一切创新的前提。思维若成定势,就会严重阻碍管理创新,阻碍企业发展。“不换脑筋就换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林业企业由于地处边远山区,受其环境、行业性质、交通、信息等诸方面的影响,思维方式、管理理念、价值观念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观念创新在林业企业中尤为重要。特别是在经济战略由木材生产、加工向生态产业和自营经济转变的时期,更需要以观念创新为先导,营造多元化、多角度的新视野、大视野。企业内的核心领导层,是思维创新的关键,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决策,影响着员工的价值观念,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和市场瞬息万变情况下,好的企业领导者,首先要具备的条件就是创造性思维,善于洞察和想象,使管理工作有合理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海尔在创新方面非常成功,重要的一点是与张瑞敏的管理思想密切相关。海尔的核心领导层能运用、引进热门管理思想,并结合实际应用和创新,进而创新提出新的观点和理论。例如张瑞敏根据美国“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理论,创新出了“休克鱼”的新概念,使海尔一步步走向成功。创新是海尔成功的关键,张瑞敏的创新观念则是成功中的魂。
3.2以人才创新为根本,营造“大整合”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的竟争主要是科技实力的竟争,科技实力的竟争主要是人才的竟争,而人才的竟争,主要是人才创新能力的竟争。因此,在引进优秀人才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好人才,充分开发人才的潜能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林业企业亟待开发的生态产业,林产品及长白山特色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效益低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人才的开发和利用滞后。在实际工作中,选择人才,引进人才都能受到重视,各企业也都出台了一些优惠***策,吸引和引进人才。但同时,企业也面临着如何利用人才和开发人才,采取什么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创造力的问题。往往有的企业求贤若渴得到的人才,却没有用到最适合的地方,没有很好地发挥其人才的作用。笔者认为,在企业管理中,用人比选人更重要。一是要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调整和激发人才创新潜能,这里物质奖励是关键。二是要有“大人才”观念,发现人才、整合人才。要从内部培养着手,相信每个人的潜能永远大于现在所具有的能力。企业的员工中大有人才,员工的知识、技术、能力和经验,只有放在正确的位置,才能发挥出价值。企业用人不必盲目追捧学历、职位等外在东西,要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人才。
3.3以全员创新为基础,营造“大氛围”
现代企业管理创新,不是单一的制度、技术、文化的创新,它是一个全方位的,群体性的创新。在传统企业管理中,领导者主要是思考决策,员工主要是按领导意***去做,出现问题就请求领导,领导不批,员工就不做,有些明知是错的也等待领导的批示。管理创新则更加注重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应当是以全体人员为主的全员性基础创新,企业员工不再是被动的受雇者,而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已成为企业管理活动的主体。员工不仅要执行领导的意***,更要有思考,在工作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应该说,任何工作、任何岗位都存在着创新,也都有创新的需要,关键是要去激励、调动、保护员工的创新热情。员工参与管理创新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有时由于员工所处的位置、知识和掌握的信息资源有限,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不一定准确,有时甚直是错误的,但领导也要给予鼓励,以保护员工的积极性不受到影响。保护了员工的积极性,也就保护了企业机制的健康运行。作为转型后的林业企业,更需要营造一个群体创新、集思广益的良好氛围。利用森林资源开发生态经济产业,特别是开发林下多种经营经济,是一个复杂的新课题,企业的核心层领导不可能轻车熟路,而在员工中则有些是从事所经营的行业许多年,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充分调动这些人的积极性,多与他们坦言沟通,真诚相待,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参与到企业生态经济和自营经济的管理中来,出谋划策,变己之长为企业所用。
3.4以市场创新为先导,营造“大市场”
由于林业企业长期单一的木材生产格局,企业普遍存在着市场经济观念薄弱,市场营销模式单一,信息反馈滞后等方面的问题。在企业转型过程中,职工自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成为企业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但由于多数职工自营经济户处于分散生产经营状态,缺少科学技术知识、管理经验和市场信息,产品销售渠道不够畅通,导致有些产品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从而出现销售不出或低价销售的现象,效益得不到保障,影响和制约了企业自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林业企业迫切需要市场创新。一是营销理念的创新。现在的市场已经进入了消费者的时代,营销必须以顾客户为中心,深入到顾客中去思考问题,看顾客需要什么,最关心什么,以此确定产品的消费群体,确定产品的定位。二是市场开发的创新。面对环境顺息万变,竟争非常激烈的市场压力,企业必须把自身的优势和消费者的需求结合起来,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应当看到,没有饱和的市场,只有饱和的产品、饱和的服务,但市场是绝对不会饱和的,这就需要不断的创新,积极找寻适合自己特点的“大市场”,在竟争激烈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三是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据不完全调查,目前,林业企业的林下产品90%都没有自己的品牌,好坏就这个产品,消费者看着办吧。盲目性、被动性都非常大,全靠市场来自行调节。任何产品,不管是科技含量高低,生产难易,都要有自己的品牌,林业企业的林下经济产品同样如此,也要打造自己的品牌。不然,消费者买了你的产品,回去用后感觉很好,又想买还找不到。这仅仅是表层的东西。真正意义上的品牌是消费者心中的品牌,是产品市场的推动力和源泉。海尔1997年以后的五年时间,销售额从60多亿飙升到600多个亿,重要的因素就是海尔的名牌战略。他们知道,品牌不仅仅是让消费者知道你,更重要的是让消费者认可你、信赖你、接受你。
3.5以文化创新为源泉,营造“大文化”
企业管理创新篇5
论文摘要:文章探讨了影响产业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外部动力因素,构建了产业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并对相互之间的关系和作用进行了分析。
许多事实表明,内因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因此,尽管企业外部的动力要素对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它们作为外因,只有通过诱导、唤起、驱动而转化成内因,才能实现其动力效能。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真正主体。要大幅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就必须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的机制与模式,探讨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这种动力是存在于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内部和外部、对技术创新活动产生驱动力的各要素之和。
一、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
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能获得的经济利益和相对竞争优势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其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企业利益驱动。企业在参与技术创新活动之前,一方面要对创新活动的净收益和创新收益的滞后期进行预测,另一方面要对创新活动的风险和自身的创新能力进行估价,只有能在预期的时间范围内取得较高预期收益,又因风险适度、能力较强而能有较大成功概率的创新活动,对企业就会有较大的激励力量。
2.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在企业内部创新动力要素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它对企业文化、激励机制、企业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在相同的环境中,在相同的创新动力作用下,有的企业进行了创新,而有的企业却没有创新。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企业创新活动的领导者和决策者是否富有企业家精神。优秀企业家不仅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决策者,还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者、指挥者,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想至关重要。企业家不仅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还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支柱。
3.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在技术创新动力机制中,与个人主体行为目标关联较密切的就是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因为个人主体参与技术创新的目的就在于实现个人收益最大化,而能够帮助个人主体实现这一目的的动力要素就是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通过对个人主体的创新行为实施恰当的、丰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能够充分地调动个人主体进行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对个人主体从事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所以,企业如果缺乏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必将导致自身的创新活动失去动力和活力。
4.企业文化。除了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以外,在企业内部动力因素中,企业文化对个人主体从事技术创新活动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为个人主体的行为目标不仅包含着利益目标,还包含着自我价值实现的目标。而在创新实践中长期积淀和形成的企业创新文化,会通过影响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取向,使全体员工普遍地认同和崇尚创新,并将创新成功作为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标志,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活动。可以说,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持续地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5.企业科技专业人才技术创新的水平和创新能力。科技专业人才技术创新的水平和创新能力是企业技术创新重要的动力基础,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与企业所拥有的各类专门人才的业务、专业技术水平有必然的联系。能够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学科配套、起点高、创新能力强的科技人才队伍是企业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
6.路径依赖与路径创新。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指:技术发展的历史因素在决定未来的技术创新中起到了主要作用。这些历史因素包括:最初市场、技术管理、制度、规则、消费者预期等等。在它们的作用之下,技术创新受到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变化的影响,进而导致成功的创新和采用新的技术取决于现有技术的发展。但是这些历史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赞同”采用现有的技术而“反对”采用新的技术。采用现有技术的收益递增导致创新锁定于现有的非优的、低效率的技术,并阻止采用好的、优越的、可替换的技术,并最终造成技术创新的低效率。
多数情况下路径依赖是技术创新的阻力,因此,需要企业进行路径创新,以积极正确的态度,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技术创新的成果,这就要求企业能够放弃眼前既得利益,采用打破现有技术创新路径,进行路径创新。
二、企业技术创新的外在动力
外在动力机制主要是指企业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所发生的推动作用,包括产权动力机制、市场动力机制、***府动力机制和科技动力机制等几方面。
1.***府***策因素。***府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措施有建立完善的企业法律体系,加强***府的财***、金融、信贷支持减免新产品税,加大R&D投入,以及建立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支持,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等方面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等。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观是强大的激励也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府行为会推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2.市场驱动因素。市场是一种实施费用低、效率高的激励制度。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体系发挥着提供信息、经济激励和决定收入分配等功能,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同时,市场过程也是一个对技术创新进行组织的过程:市场对技术创新的方向刺激促使企业产生获取超额利益的预期,逆向刺激则危及企业的生存:市场产生的正向拉力与逆向压力与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相结合,是形成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基本动力。市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激励是通过市场体系要素、市场竞争、市场结构与市场规则等变量进行的。
3.科技驱动因素。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迅速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品寿命周期变短,新产品层出不穷,对企业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推动其不断发展。
技术创新离不开科学技术,科技的发展是促使企业进行创新的基础动力。技术发明和发现具有转化为现实财富的潜力。当科学和技术的成果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会出现主动创造需求的情形,从而推动创新主体利用技术创新成果完成创新活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周期较长,可是一旦成功,将会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4.产权动力因素。产权分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种。有形资产产权是指人们对实物的拥有权,无形资产产权是指人们对非实物形态的信息、知识等的拥有权。一般而言,任何一项创新活动都要进行物质资本(有形)的投入和智力、知识资本(无形)的投入,创新的结果就形成了新产品和新知识。因此,为了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必须从法律上确立私有产权的地位,通过股票赠与、股票期权、优先认股权、员工持股和专利制度的建设来保护企业家和技术发明人的创新所得,对于一大部分未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和股份制改造的企业而言,更应加快建立产权制度,创新产权激励的条件。这是一种最经济有效、持续的创新动力手段,因为它使资产所有者与资产发生最直接的经济关系,资产所有者因此成为资产能否增值的最直接的当事人,产权的法律性、持久性又会使人们具有一种安全感。技术创新在这样一种制度氛围中会获得强大的动力。
5.产业集群因素。产业集群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集群内大量的企业在竞争的同时也互相进行合作创新,而且集群内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当产业集群形成创新的氛围后,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将大大加速技术创新的步伐。
三、外部动力要素与内部动力要素的相互关系
除了在企业外部的动力要素之间、企业内部的动力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和影响之外,企业外部动力要素与企业内部动力要素之间也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和作用。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运作方式概括为:在环境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来自于产业集群内市场的需求引力和竞争压力、来自于科学技术的推动力、来自于***府***策行为的支持力,都将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企业利益驱动力,成为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泉;企业家精神对利益驱动力具有感应与放大作用,它能够直接驱动企业主体从事创新,并通过企业文化和企业内部激励机制间接驱动个人主体从事技术创新;企业创新能力则最终保障着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得以顺利进行。而成功的创新活动又反作用于技术、市场、***府、环境,激发出新的创新需求。而利润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
总之,诸动力要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促使企业主体和个人主体产生了技术创新活动,而技术创新活动又反作用于诸因素,引发新的创新需求;新一轮创新又会推动企业在更高的层次上发展,产业集群内企业就是在内外部动力的综合作用下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从而使创新活动呈螺旋上升地不断进行。
参考文献:
1.姜劲,徐学***.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研究.科研管理,2006
2.张宗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不足的路径依赖.中国工业经济,2000
企业管理创新篇6
关键词 企业管理 创新 途径
管理创新是企业的内在属性。对于一个不断在市场竞争中磨砺、不断谋求发展的企业而言,适时、适当地开展管理创新,既显得十分必要,也显得十分自然。很难想象,在残酷、激烈的市场中,哪一个企业在管理上固步自封而能够存活下来。但我们必须同时认识到,管理创新本身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风险,不恰当的管理创新,或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不仅不会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反而可能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害,甚至可能将企业推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管理创新进行理性的思考和认识,指导我们的企业科学地开展管理创新。
一、管理创新的界定
1、管理创新的定义
到目前为止,国际、国内对于管理创新并没有一个统一、全面、准确的定义。持不同观点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为管理创新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根据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所阐述的“创新”的含义,中国人民大学王建***博士认为:管理创新,就是把新管理要素或要素组合列入企业管理系统,使之具有新的功能和创新活动并创新效益,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种较为稳妥的表述,我们暂且采用这一定义。
2、管理创新的目的
对企业而言,无论是进行具有全局性还是局部性的管理创新,其目的都在于变革和改良企业各类资源的配置方式,提高企业利用各类资源的效率,提升企业的效益水平,更好地适应当前及未来各种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实现企业未来的发展愿景。
3、管理创新的内容
管理创新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知识、管理方法、管理工具等方面的创新。按照管理职能的不同,管理创新可分为目标、计划、实施、控制、领导、组织、人力资源等管理职能的创新。按照业务组织的分类,管理创新可分为管理模式创新、竞争战略创新、业务流程创新、标准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管理制度创新。按照职能部门的不同,企业管理创新可以分为研发管理创新、生产管理创新、市场营销创新、供应链管理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财务管理创新、信息管理创新等。
4、管理创新的主要阶段
根据管理创新方式的不同,管理创新可以分为全新型管理创新和引进型管理创新。这两种管理创新所需经历的过程基本相同。
第一阶段:发现问题。这也往往是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起因所在。在企业的运营中,企业的管理者面对竞争对手,经常能够感受到企业自身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差距,致使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缺乏竞争优势,又或者管理者居安思危,感觉到企业在提高效率、培养竞争力的过程中,某些方面明显还有改进的空间,促使管理者对企业运营、管理中的问题进行界定并探究原因。
第二阶段:寻求创新方案。这一阶段是全新型管理创新和引进型管理创新的主要区别阶段。企业既可以根据所发现的问题,采用全新的思想或方法,自主发明和实施全新的管理方式来进行改进,这就是所谓的全新型管理创新,也可以从外界借鉴已有的管理理念或方法,即所谓的引进型管理创新。一般而言,企业会从不同的角度,就某一方面的管理内容选取多种创新方案以备选择。
第三阶段:评估和决策创新方案。根据自身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必须对创新方案进行评估和遴选。全新型管理创新未必经济,引进型管理创新又未必适应企业实际情况。又或者,其所寻求到的创新方案的效果未必就能超过目前既有的运作方式,是否进行管理创新还不一定。但无论如何,企业都必须全面权衡之后作出一个决定。
第四阶段:管理创新实施阶段。管理创新必然涉及新技术运用、业务流程改造或者人力资源调配,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必须积极稳妥地予以实施。如果没有一套经过深思熟虑的实施方案,或不能及时调整管理创新的步伐、步骤,又或不能获得员工理解,往往可能导致管理创新的半途夭折。
二、管理创新的动因和阻力
前面已经提到,管理创新存在一定的风险。要想成功地实施管理创新,达到预想效果,必须对有利于企业管理创新的因素加以利用,对阻碍管理创新的因素予以化解和排除。
1、管理创新的动因
(1)外部动因。一是新思想、新技术的出现。一种新的管理思想、一项新技术的诞生,往往可能推动整个行业管理方式的转变,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忽视新思想、新技术的运用,就很有可能使企业的管理方式趋于落后。二是社会和文化环境的改变。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的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都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需要企业不断对管理方式进行调整,更好地适应这种改变。三是资源环境的约束增强。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膨胀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人们越来越普遍认识到很多资源不可再生,生存环境一旦破坏难以修复,从而使人们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日益增强,这也对很多企业的管理运营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适应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四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水平提高的结果,是可供人们选择的新产品、新服务越来越多,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必须不断进行自身调整,提高生产力。
(2)内部动因。企业管理创新的主体不只是管理者,也包括被管理者。企业管理者总是在追逐成本的最小化、利润的最大化,这促使管理者不断寻找企业运营管理中不合理、效率不高的环节,谋求改良或改革途径。同时,受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企业管理者有一种自然的危机感,主动寻求创新、超越竞争对手的方式和方法。而对于被管理者而言,他们是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的受众,按照组织行为学的理论,这些管理制度、管理方式是否合理,也直接关系到被管理者的工作满意度,关系到被管理者自身价值的实现,对他们而言,也有一种改良管理方式的愿望,这种愿望也同样是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内部动因之一。
2、管理创新的阻力
尽管企业管理创新有着有利的外部、内部动因,但它的推行绝不可能一帆风顺,它必然面对以下一些因素的阻力。
(1)文化因素。企业文化伴随企业的成长不断强化。在中国,受东方文化的长久熏陶,企业普遍较为缺乏创新、冒险精神。另一方面,存续时间越久或者规模越大的企业,愈加趋于保守。对于这些缺乏创新、冒险精神的企业来说,他们往往会担心创新的管理方式可能导致企业的状况不如从前,会使企业走下坡路。
(2)利益因素。在特定的管理模式下,总有部分管理者或被管理者获得一些特定的利益。一旦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很有可能触动他们的利益,甚至让他们砌底失去特定利益。一经权衡,这些既得利益者会采取各种方式抵制管理创新的推进。
(3)习惯因素。对于一些长期在某种管理模式下工作的管
理者和被管理者而言,他们已经习惯于他们日常的工作方式、内容,害怕适应不了新的工作方式和内容,或是无法掌握新的管理技术,从而对管理创新怀揣一种抵触情绪。
(4)认知因素。尽管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同样重要,但是相对于科技创新而言,管理创新显得较为“隐性”,且其产生的效果,往往没有科技创新带来的效果那么直接,因此往往也容易得不到足够重视,难以保证实施力度。
三、企业增强管理创新能力的途径
1、建立创新型的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创新的主体是全体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他们都有可能成为管理创新的发起者和执行者,缺一不可。因此,必须在企业建立一种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帮助员工培育和建立创新观念,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始终依靠创新。一旦企业全体员工建立起了乐于创新、勇于创新的价值观,企业的发展也就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例如,海尔连续14年以年均82.8%的速度高速前进,就得益于其创新型的文化激发出的发展活力。
2、建立有利于管理创新的组织结构
从西方企业的创新实践来看,为了应对日益变化多端的外部环境和市场需求,增强管理创新和适应能力,其组织结构逐渐朝着三个方向发展:一是小型化。即对企业进行“化大为小”,把大公司分解为小公司或模拟小公司,鼓励小公司担负职责,激发创新活力。二是扁平化。随着企业的发展,管理层次不断增加,企业的管理呈现官僚式的低效率,因此目前很多企业开始在组织结构设计上采用管理层次很少的扁平结构。例如日本的丰田公司,从总裁到第一线基层管理员工之间只有五个层次。三是有机化。也可称为组织结构的柔性化。有机的组织结构类似一个生命有机体,这种组织结构在复杂多变的条件下显示出良好的适应性,可以及时地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灵活而有效地反应。对我们国内的一些大型企业而言,在一味强调“做大做强”的同时,也应该向国外先进企业学习,吸收借鉴他们这些优化组织结构的做法,不断增强自身创新和适应能力,才能在复杂激烈的未来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3、建立学习型组织和知识分享机制
21世纪是属于知识经济的时代,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不断更新,企业必须努力将自身打造成学习型组织,才能不断从外部吸取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才能保持企业的知识、理念不至于落后。而外部不断更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正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源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实质上也正是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对这些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加以吸收应用的过程。与此同时,当外部这些新的东西吸收到企业内部后,还应当建立起知识分享机制,每个员工都奉献自己所知道的东西,并随时可以学习他人贡献的知识,互通有无,更加有利于企业员工的知识积累。
企业管理创新篇7
关键词 企业管理 创新 途径
管理创新是企业的内在属性。对于一个不断在市场竞争中磨砺、不断谋求发展的企业而言,适时、适当地开展管理创新,既显得十分必要,也显得十分自然。很难想象,在残酷、激烈的市场中,哪一个企业在管理上固步自封而能够存活下来。但我们必须同时认识到,管理创新本身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风险,不恰当的管理创新,或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不仅不会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反而可能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害,甚至可能将企业推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管理创新进行理性的思考和认识,指导我们的企业科学地开展管理创新。
一、管理创新的界定
1、管理创新的定义
到目前为止,国际、国内对于管理创新并没有一个统一、全面、准确的定义。持不同观点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为管理创新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根据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所阐述的“创新”的含义,中国人民大学王建***博士认为:管理创新,就是把新管理要素或要素组合列入企业管理系统,使之具有新的功能和创新活动并创新效益,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种较为稳妥的表述,我们暂且采用这一定义。
2、管理创新的目的
对企业而言,无论是进行具有全局性还是局部性的管理创新,其目的都在于变革和改良企业各类资源的配置方式,提高企业利用各类资源的效率,提升企业的效益水平,更好地适应当前及未来各种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实现企业未来的发展愿景。
3、管理创新的内容
管理创新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知识、管理方法、管理工具等方面的创新。按照管理职能的不同,管理创新可分为目标、计划、实施、控制、领导、组织、人力资源等管理职能的创新。按照业务组织的分类,管理创新可分为管理模式创新、竞争战略创新、业务流程创新、标准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管理制度创新。按照职能部门的不同,企业管理创新可以分为研发管理创新、生产管理创新、市场营销创新、供应链管理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财务管理创新、信息管理创新等。
4、管理创新的主要阶段
根据管理创新方式的不同,管理创新可以分为全新型管理创新和引进型管理创新。这两种管理创新所需经历的过程基本相同。
第一阶段:发现问题。这也往往是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起因所在。在企业的运营中,企业的管理者面对竞争对手,经常能够感受到企业自身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差距,致使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缺乏竞争优势,又或者管理者居安思危,感觉到企业在提高效率、培养竞争力的过程中,某些方面明显还有改进的空间,促使管理者对企业运营、管理中的问题进行界定并探究原因。
第二阶段:寻求创新方案。这一阶段是全新型管理创新和引进型管理创新的主要区别阶段。企业既可以根据所发现的问题,采用全新的思想或方法,自主发明和实施全新的管理方式来进行改进,这就是所谓的全新型管理创新,也可以从外界借鉴已有的管理理念或方法,即所谓的引进型管理创新。一般而言,企业会从不同的角度,就某一方面的管理内容选取多种创新方案以备选择。
第三阶段:评估和决策创新方案。根据自身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必须对创新方案进行评估和遴选。全新型管理创新未必经济,引进型管理创新又未必适应企业实际情况。又或者,其所寻求到的创新方案的效果未必就能超过目前既有的运作方式,是否进行管理创新还不一定。但无论如何,企业都必须全面权衡之后作出一个决定。
第四阶段:管理创新实施阶段。管理创新必然涉及新技术运用、业务流程改造或者人力资源调配,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必须积极稳妥地予以实施。如果没有一套经过深思熟虑的实施方案,或不能及时调整管理创新的步伐、步骤,又或不能获得员工理解,往往可能导致管理创新的半途夭折。
二、管理创新的动因和阻力
前面已经提到,管理创新存在一定的风险。要想成功地实施管理创新,达到预想效果,必须对有利于企业管理创新的因素加以利用,对阻碍管理创新的因素予以化解和排除。
1、管理创新的动因
(1)外部动因。一是新思想、新技术的出现。一种新的管理思想、一项新技术的诞生,往往可能推动整个行业管理方式的转变,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忽视新思想、新技术的运用,就很有可能使企业的管理方式趋于落后。二是社会和文化环境的改变。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的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都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需要企业不断对管理方式进行调整,更好地适应这种改变。三是资源环境的约束增强。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膨胀和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人们越来越普遍认识到很多资源不可再生,生存环境一旦破坏难以修复,从而使人们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日益增强,这也对很多企业的管理运营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适应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四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水平提高的结果,是可供人们选择的新产品、新服务越来越多,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必须不断进行自身调整,提高生产力。
(2)内部动因。企业管理创新的主体不只是管理者,也包括被管理者。企业管理者总是在追逐成本的最小化、利润的最大化,这促使管理者不断寻找企业运营管理中不合理、效率不高的环节,谋求改良或改革途径。同时,受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企业管理者有一种自然的危机感,主动寻求创新、超越竞争对手的方式和方法。而对于被管理者而言,他们是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的受众,按照组织行为学的理论,这些管理制度、管理方式是否合理,也直接关系到被管理者的工作满意度,关系到被管理者自身价值的实现,对他们而言,也有一种改良管理方式的愿望,这种愿望也同样是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内部动因之一。
2、管理创新的阻力
尽管企业管理创新有着有利的外部、内部动因,但它的推行绝不可能一帆风顺,它必然面对以下一些因素的阻力。
(1)文化因素。企业文化伴随企业的成长不断强化。在中国,受东方文化的长久熏陶,企业普遍较为缺乏创新、冒险精神。另一方面,存续时间越久或者规模越大的企业,愈加趋于保守。对于这些缺乏创新、冒险精神的企业来说,他们往往会担心创新的管理方式可能导致企业的状况不如从前,会使企业走下坡路。
(2)利益因素。在特定的管理模式下,总有部分管理者或被管理者获得一些特定的利益。一旦企业进行管理创新,很有可能触动他们的利益,甚至让他们砌底失去特定利益。一经权衡,这些既得利益者会采取各种方式抵制管理创新的推进。
(3)习惯因素。对于一些长期在某种管理模式下工作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而言,他们已经习惯于他们日常的工作方式、内容,害怕适应不了新的工作方式和内容,或是无法掌握新的管理技术,从而对管理创新怀揣一种抵触情绪。
(4)认知因素。尽管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同样重要,但是相对于科技创新而言,管理创新显得较为“隐性”,且其产生的效果,往往没有科技创新带来的效果那么直接,因此往往也容易得不到足够重视,难以保证实施力度。
三、企业增强管理创新能力的途径
1、建立创新型的企业文化
企业管理创新的主体是全体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他们都有可能成为管理创新的发起者和执行者,缺一不可。因此,必须在企业建立一种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帮助员工培育和建立创新观念,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始终依靠创新。一旦企业全体员工建立起了乐于创新、勇于创新的价值观,企业的发展也就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例如,海尔连续14年以年均82.8%的速度高速前进,就得益于其创新型的文化激发出的发展活力。
2、建立有利于管理创新的组织结构
从西方企业的创新实践来看,为了应对日益变化多端的外部环境和市场需求,增强管理创新和适应能力,其组织结构逐渐朝着三个方向发展:一是小型化。即对企业进行“化大为小”,把大公司分解为小公司或模拟小公司,鼓励小公司担负职责,激发创新活力。二是扁平化。随着企业的发展,管理层次不断增加,企业的管理呈现官僚式的低效率,因此目前很多企业开始在组织结构设计上采用管理层次很少的扁平结构。例如日本的丰田公司,从总裁到第一线基层管理员工之间只有五个层次。三是有机化。也可称为组织结构的柔性化。有机的组织结构类似一个生命有机体,这种组织结构在复杂多变的条件下显示出良好的适应性,可以及时地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灵活而有效地反应。对我们国内的一些大型企业而言,在一味强调“做大做强”的同时,也应该向国外先进企业学习,吸收借鉴他们这些优化组织结构的做法,不断增强自身创新和适应能力,才能在复杂激烈的未来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3、建立学习型组织和知识分享机制
21世纪是属于知识经济的时代,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不断更新,企业必须努力将自身打造成学习型组织,才能不断从外部吸取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才能保持企业的知识、理念不至于落后。而外部不断更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正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源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实质上也正是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对这些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加以吸收应用的过程。与此同时,当外部这些新的东西吸收到企业内部后,还应当建立起知识分享机制,每个员工都奉献自己所知道的东西,并随时可以学习他人贡献的知识,互通有无,更加有利于企业员工的知识积累。
企业管理创新篇8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分析
时代的进步要求企业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企业经营创新作为一个保证企业在今后长久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是根据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做出的研究和分析,加强企业对经营管理创新的重视程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形成一种不断进步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的企业治理水平。
1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前提条件
1.1了解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大环境
我国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各个企业之间的经营竞争非常的激烈。跨国企业\国际集团涌入加大了我国企业的竞争压力。除此之外,国内在不同行业的企业竞争也是非常明显的,这就要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创新是企业经营管理进步的源泉,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够给企业经营管理创造出更与众不同的经营机会,通过不断地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的改进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保证企业能够长久的进步和发展。
1.2得出创新目标和创新重点
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需要明确经营管理创新的目标和创新重点,让企业的经营管理创新有充足的发展动力,顺利的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目标就是将创新作为今后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不断地通过创新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让企业在市场的大环境下不断地寻找发展的机会,能够取得非常大的突破和进展。同时,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重点就是适应新环境的程度和信息化的改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发展和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时避免不了的了,企业通过创新经营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和新环境的相对适应性,才能够保证企业长久的发展和进步。
1.3分析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相对比较成熟,但是由于适应时间短,获取经验不足导致现代的企业经营管理方面上存在许多的不足,这些问题和不足就必须得到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重视的改进处理,想要有效的处理就必须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改革,争取通过创新使存在的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得到解决。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下,企业就要对企业的问题未雨绸缪,不断地找寻自己存在的不足。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现如今的企业在经营管理观念和制度上存在非常大的缺陷,大型的企业在这方面相对来说重视一点,但是小型的企业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观念和制度疏忽大意,总认为不对企业造成影响,但是真正制约小型企业规模的就是他们在企业经营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因此亟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其进行创新和改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争取利用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方式将企业规模不断地扩大。
2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策略
2.1企业经营管理观念和制度上的创新
企业正在运行经营管理创新的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建立并且完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或系统,保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实行经营管理工作上能够做到有效地管理和工作,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不会出现任何的纰漏。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运行过程中,如果经营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工作上出现了错误和纰漏,这就要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将具体情况尽快的报告给企业的负责人,有领导人下达命令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并且还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地创新性建设,不仅要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求能够在市场竞争下虚的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进步。不仅如此,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还要对管理观念进行不断地创新,让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经营理念能够顺应时代的步伐,不断地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
2.2企业文化的创新
企业是一个非常大的集体,要求企业内部人员能够团结互助,加强企业内部的氛围和工作环境质量能够让企业经营管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就需要企业经营经营管理人员对企业的文化建设进行创新,让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相对良好的企业氛围中工作。同时,企业的文化也反映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要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企业的文化进行创新,将企业自身的特点充分的发挥出来。
2.3企业人才培养的和创新
企业创新是企业重点发展的工作之一,不能够只局限在企业管理机制的创新改革上,更重要的是将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人员培养进行创新。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每个企业都想拥有的,但是现如今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可遇不可求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在进行人才培养创新上可以多借鉴国外优秀企业的企业人才培养管理机制,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能够根据自己企业的内部环境制定出最符合自己企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和基本素养,确保企业在经营管理上有可用的人才给企业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保证企业长久的经营和发展。
3结语
企业的经营管理创新是通过建立一种合理的企业创新模式并延伸出许多的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进行创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经营模式的升级和经营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是企业长久进步的核心工作,企业将来的进步和发展都是依靠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来实现的。
作者:兰丽娜 单位:广西来宾城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企业管理创新篇9
关键词:电力企业;管理创新;探究
一、电力企业管理的概述
众所周知,电力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公共事业及基础产业,做好电力企业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电力企业中管理主要是指在特定的生产方式下,人们根据电力企业生产的客观经济规律,实施计划、组织、指挥的特点,协调和生产和电力企业经营活动的控制,合理的控制人力、财力等因素,也使生产和供应销,以达到每一个环节的相互联系和密切的合作,以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满足社会对电能的需求。主要研究了电力企业管理的客观规律。主要内容包括电力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合理组织。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在使用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是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在逐渐实现体制改革,同时在管理方面也在进行创新。
二、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特征
电力企业是经济建设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环境的变化对电力企业的生产、销售等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加强研究,从而进一步加强管理创新对企业促进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力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要有经济性
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要基于电力企业的运行,应努力提高生产能力,电力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管理效率的管理、建设和电力企业的其他方面,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创新的经济绩效。
(二)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要有创新性
(1)管理创新的成果要比管理工作其他项目的方案更高效,并且在实践中加强创新的内容可促进电力企业的各项工作的效率;(2)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应根据电力行业的特点,对电力工业的发展趋势和电力行业的实际情况;(3)电力企业管理创新要有高起点,才能进一步达到先进水平。
(三)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要有科学性
电力企业管理应该在管理科学的建立和其他科学的基础上,在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必须符合科学的管理和检验企业管理创新的客观规律的基本原理,可预测和可显示,方便的创新和合理的控制。成果电力企业的管理创新,也丰富了企业管理的经验,很多基于实际管理创新管理的经验和方法,通过科学总结和推广,创新管理,指导电力企业实际工作。
(四)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要有规范性
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不仅要反映电力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有益探索,但也在随着经济、技术***策和法律法规,电力行业实施国家线,反映了企业管理的客观需要,客观条件和实施的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
三、当前我国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具有垄断性,适应能力不强
长期以来,我国的电力企业控制权集中在***府,根深蒂固,并计划经济的电力企业的影响,并在思想、理念和市场经济不能完全接轨,市场竞争不培养,摸索并准备满足企业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模型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企业要从更新理念做起,树立新的行为规范,塑造有活力的企业氛围,培育和创造具有时代特征的生机勃勃的企业新面貌。
(二)企业管理层对创新管理不够重视
当前,电力企业要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抓住新的机遇,我们必须在管理和资源管理的条件下,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认识,这是电力企业未来的发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提高竞争能力的主要内容。然而,由于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合适的战略,为企业的发展,因此,这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发展中国的电力企业。
(三)创新管理观念落后
由于当前我国电力企业仍然在垄断经济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的适应能力很差,在思想和观念不能做出准确的变化,不能相互联系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长时间的垄断的经济影响,导致中国的电力企业竞争力相对较弱,创新能力不足,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四、加强电力企业管理创新的相关对策
(一)建立健全的电力企业管理创新的体系
(1)企业管理的制度权力领导创新工作的建立,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评审领导小组成立,建立具体的企业创新部门或专业部门履行自己的职责,从企业领导的具体责任,必须把创新工作纳入日程;(2)工作规范建立了电力企业管理创新,管理创新,保证了工作质量,通过系统和规范,建立了电力企业管理创新计划、组织、报告、评价、奖励和应用系统。
(二)加强开展基础工作来促进电力企业管理创新
确立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体系,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培育一批管理创新骨干,工作经验的积累;项目的计划、方案、试验结果申报审查出版物交流、业务培训等工作,并加强优秀创新推广工作,难以避免产生的经营绩效,但只有纸和流于形式。
(三)加快企业文化建设提升电力企业管理创新
企业文化是电力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整体表现。要使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电力企业要加快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价值观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使员工能遵守,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整体发展,让企业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创新,以提高电力企业的竞争力。(四)加快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对企业人才的关注,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电力企业发展的本质。为了使我国电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我们应该加快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同时,要注重创新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培养,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整体运行水平。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需要不断的加强创新管理能力,进而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为了更好的顺应电力事业改革与发展,不仅需要不断的优化电力企业管理环境,还要不断创新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而有效的保障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赵 青 周霞 朱炜婷 单位: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抚州供电分公司
参考文献:
企业管理创新篇10
1.1企业创新管理的涵义
企业创新管理的涵义是:一个企业为了达到增值的目的从而采取各种手段增强自身的核心能力、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的一种管理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创新管理是将战略作为导向,用各种创新手段,例如:创新技术、管理制度以及文化等多方面实现企业的创新管理。争取在企业中做到人人创新、事事创新、时刻创新的目的。在企业中实施创新管理包括八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将技术创新作为关键;二是将战略创新作为方向;三是将市场创新作为方式;四是将管理创新作为基础;五是将组织创新作为保障;六是将观念和文化创新作为管理的先导;七是将制度创新作为创新的源泉;八是将共同创新作为管理的手段。
1.2企业创新管理的意义
1.2.1实施企业创新是满足时代的不断发展的需要
当今的时代,已经是科技和知识经济的时代,各种高科技产品应运而生,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生产体系;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纵观西方一些发达的国家,都率先进入到了知识经济的时代,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包括我国在内的还没有完全完成工业化发展的国家的压力。但是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我国的各大企业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有机遇,只要我国的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创新***策,就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新时代的需要。
1.2.2实施企业创新管理是满足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同志在***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建设新型的创新国家”的重要讲话。增强国家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每一个中国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定,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建立创新型国家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不懈努力。所以,站在国家的角度上讲,实施企业创新管理是满足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1.2.3实施企业创新管理是满足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早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由于我国通讯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的诞生和运用给人类带来了诸多便利,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创新的进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提高企业、国家的竞争力。21世纪,市场经济的竞争激烈,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犹如逆水行舟一般,稍有不慎有可能面临倒闭。然而市场经济的法则就是优胜劣汰,企业如果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唯一的出路就是:实施科学发展观战略、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实现管理创新。因此,站在企业的角度上看实施创新管理也是满足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1.3.企业创新管理的内容
1.3.1观念创新
要实现创新首先是观念的创新,观念产生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成果,所以观念是企业实施创新管理的先导,如果没有观念创新的支撑,那么无论再完美的创新措施也将成为一张空头支票。所以企业在创新管理时,应该将观念的创新作为第一重要内容来抓。
1.3.2组织创新
企业的创新不是依靠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部门就能够实现的,这就离不开组织。组织形式是否创新,是创新管理能否取得成效重要因素。所以,不管是在什么企业中实施创新管理,只有经过合理的设计和实施以后,发会发挥相应的作用。实施组织创新,就是针对影响企业变化的各种因素,对整个组织的结构进行调整和设计。
1.3.3制度创新
在企业管理创新中,制度的创新也是不能被忽略的。制度创新指的是企业负责人根据目前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创新制定一些更能够激励人行为的一些制度、规则去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一切的创新活动都是需要依靠制度创新为保障的。
1.3.4战略创新
在企业管理创新中战略创新的涵义指的是企业发展自己在战略定位空间上存在一定的缺位,为了弥补这些缺位,采用的各项战略措施。实施战略创新的核心在于要确定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在确定的经营目标下才会明确这样企业确定自己的客户、竞争对手、竞争实力,这也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1.3.5文化创新
文化的创新是指企业在创新管理的过程中为了让自身的发展和环境相匹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形成的能够体现给企业的共同追求目标和价值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是一沉不变的,它会伴着企业的不断成长而有所变化的。企业实施文化创新的主要目的在于能够打破一些跟企业经营环节脱节的文化理念和制度,实现企业向新型经营管理方向的转变。
1.3.6市场创新
市场创新的涵义指的是企业通过引进各种各样市场要素的商品化和市场化,用创新的市场去激励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市场创新的主要内容包含新技术的使用、新产品的退出、新创意广告的制作等等。对于不同性质的企业来说,创新的条件和能力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用的市场创新方式。
1.3.7技术创新
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是指利用专业知识、资金以及人才这三方面的因素制造出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是新客户的一种方式。企业如果仅仅依靠核心技术来提升产品竞争能力,而缺乏核心技术,那么企业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威胁,并且引进技术也已越来越难。现在,缺乏核心技术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技术创新是当前企业创新管理的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
1.3.8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企业的创新管理离不开人,人是一切活动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如果企业在人力资源上不能创新,那么企业的创新管理将无从谈起。因此,人力资源的创新是管理措施、管理制度创新的基础。只有不断改革,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充分发挥企业人才的智慧和能力。因此,实施企业创新管理,关键还是需要借助人力资源的创新来将企业员工的创新精神充分调动起来,共同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努力。
2.我国企业咋创新管理中存的问题
2.1企业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
企业要想在经营管理中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就应该明确自己的管理创新途径。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做出正确的管理选择,是否有相应的技术能力作为保障,例如:信息的收集能力、信息的预测能力以及做出决定的能力等,都是创新管理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企业只有在明确了创新战略的基础上,才能把握好相关技术的最新发展,针对相关的信息在做出最快的判断,推动企业前进的步伐。
2.2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
在我国的一些企业中,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中,由于缺乏做够的资金,引进技术的规模不大,软技术的比重较低,一些世界先进水平技术和设备较少等各种因素造成重复引进或者是多次引进的现象屡见不鲜,很多企业经常处于“引进——落后——再引进”的不良循环。
2.3创新管理体制建设不健全
由于我国一些企业中缺乏技术水平高的工作人员和创新管理的体制,导致企业在整体发展缓慢。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处偏远城镇的中小型企业来说,更是远离了城市、教育以及科研中心,这样直接导致了企业的薪资不能够吸引一些年轻的科技人员的加入,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缺乏储备人才,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创新管理。
3.企业如何实现创新管理
3.1改善企业创新环境
要实现企业的创新能力管理,首先应该在企业创新环境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完善国家制定的相关***策以及市场竞争机制。各项创新的***策的出发点应该是为了保证企业创新的均衡发展,另外要充分的考虑到一些小型、中型企业对于人才、资金以及其他创新资源的需求。除此之外,还应该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其市场监督能力和市场公平竞争的制度,特别是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维护,给企业创新管理提供可靠的保障。
3.2在企业中营造一种创新氛围
企业实施创新管理战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企业上下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所以,创新管理的重点是在怎样才能给员工创造一个相对自由、和谐的创新环境,从而让这些行为主体能够有效的相互组作用。当然,创新管理离不开周密的战略计划,但是这些战略都是为了营造一个启发生不断创新结果的自组过程。
3.3提高创新过程的管理水平
企业在实施创新管理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创新管理取得的成效,所以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应该对创新管理工作前提、特点以及规律能够正确的理解和把握。企业本身来说就是一项创造性活动,整个过程充满探索性、随机性、创造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从而决定了生产业企业的创新过程不是一个有序的、规律的、按部就班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充满“混乱”的“非线性过程”。因此,要提升创新过程的管理水平,就需要遵循创新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正确认识和把握创新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积极采取适当的管理方式,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