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篇1
【关键词】创新;创业;大学生
2015年5月4日,***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那么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体系中则发挥着关键作用。
一、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育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时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高校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主体,在***府高度重视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坚持强基础、搭平台、重引导的原则,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建设完善的创新创业培育体系,形成一个像生态体系一样的良性循环系统,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参与者和协助者,***府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在***策制定、资金支持、舆论导向、服务体系、部门协调等多方面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起到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各种企业尤其是知名企业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他们是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的最直观的感受和奋斗目标。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在学生,只有学生接受了创新创业观念,并勇于去实践创新创业,才能说创新创业教育起到了实际的效果。每一个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家庭的支持是学生实践创新创业的有力保障。
二、依托有效的课程载体,促进创新创业教育
大学的四大基本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其中人才培养是核心功能,同时也是高等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就是设立高校的初心,学生则是学校的“上帝”。创新创业教育可以通过课程来实施,应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主要由以下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面向全体学生,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力的普及课程;第二层次,面向有较强创新、创业意愿和潜质的学生,旨在提高其基本知识、技巧、技能的专门的系列专业课程;第三层次,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际运用能力的各类实践活动课程,要以项目、活动为引导,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创业过程的指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和课程互为支撑,内容体系为课程提供课程内容的支撑,课程体系为内容体系提供内容实现形式的支撑,两者共同作用,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系统的实施创新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要转化为教育实践,需要依托有效的课程载体。课程体系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长陈宝生指出:要把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服务经济结构转型、发展动能转换的根本需要,作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多点突破,纵深推进。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结合学校实际和专业特点,瞄准学生成长和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使认知、体验、思考和感悟相统一,使创新创业教育惠及每一名学生。建设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整合校内场地资源、依托现有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高校众创空间,全天候免费向师生开放,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和投资相结合。有计划地组织校内教师、校外专家学者、优秀毕业生、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来校为不同年级的学生举办系列专题讲座。把握“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新现象、新方法和新理论,提供多媒体学习、互动平台,强化个性化创新创业指导。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技能竞赛,让师生在竞赛中开阔视野,提高创新创业技能,以竞赛有效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品质的培育。
***府相关部门应加强***策支持,鼓励企业和高校联合建设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现在全社会正在掀起一股创新创业的热潮,我们国家也正迫切需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而我们大学生掌握着创新创业所应具备的素质,必须紧紧的握住时代的脉搏,手把红旗涛头立,迎难而上,成为创新创业队伍里面耀眼的明星。
参考文献:
大学生创新创业篇2
关键词:护理学;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
1推行具有护理学专业特色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和意义
1.1缓解目前我国高校护理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需要
随着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策的不断推广,全国各大三甲医院准入门槛也随之提高,护理人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4]。护理学专业毕业生面临“去医院工作”还是“另谋出路”这两个选择,多数人在传统的护理教育理念和就业观念影响下,以及经过实习期的磨练和适应,毕业后顺其自然地去到医院工作,普遍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和自信心,故而呈现出毕业后创业意愿低、创业比例低、创业成功率低的景象。就总体而言,护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还算比较乐观,所以本科护理学学生很少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感觉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在学习创新创业知识方面缺乏动力和激情。因此,深化护理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缓解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创新创业的重要举措。
1.2满足老年护理、儿童护理、社区卫生服务对专业性护理人才的需求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二胎***策的开放,给家庭、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人们对老年护理、儿童护理、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保健需求增多,对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为护理学专业学生带来了广阔的就业市场和良好的创业发展前景[5]。婴幼儿家庭护理,仍然是我国现今婴幼儿抚养的主要形式,但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和收入水平日渐升高的今天,年轻父母的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同时对婴幼儿家庭护理内容和要求的不断提高,这两者之间所产生的矛盾,为婴幼儿家庭护理市场化、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市场。社区护理也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疾病预防和保健护理领域,还需要对社区居民进行科学健康的引导,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同时为了顺应社会对老年照护的需求,在养老护理、康复训练、医疗保健、养生文化、娱乐教育、心灵关爱等方面,对专业性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未来护理人才的职业发展规划指明了方向。
2推行具有护理学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2.1将创业教育贯穿整个学业生涯
现今,护理范畴已从临床拓展到了社区和家庭,护理学专业亟待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各护理院校应将创业教育贯穿整个学业生涯,在专业课程教学和社会实践中渗透创新创业思维,同时扶持创业社团,组织创业大赛,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观念。实习期间,鼓励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细心观察,尝试撰写发明专利,培养其在创新方面的灵敏嗅觉,为改进护理细节以及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作出贡献。
2.2创新课程内容
与以往创业课程不同,结合近年来护理领域向社区、老年、育婴等方向的发展,针对有些专业课程,如老年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等,专业课教师授课时注意在专业教学中启迪创新思维,激发创业梦想。如在老年护理学课程中介绍我国老龄化和慢性病康复现状、国内外养老院和护理院的需求与运营现状、养老事业的前景等情况,鼓励学生进一步去探索养老创业,并提供相关支持。
2.3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以护理学专业课程学习为基础,结合医护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各高校大学生创新教育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等实践平台[6],开设具有护理学专业特色的创业基础、创新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系统,建立逐层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体系,并由取得认证的SYB培训师任教。
2.4积极改善创新创业教育条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免费提供高校现有实验室给大学生进行创业项目和从事研发活动,并免费享受相关技术服务[7]。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讲座,开展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SYB培训等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接触新兴传媒手段[8],如微信公众号、微博自媒体、网络直播等,增强学生对网络经济的敏感性,为学生扩大视野、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创业动力和能力做好充分推动引导准备工作。组织成立护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小组,为学生免费提供创业项目咨询、策划、指导,开展创业活动跟踪服务。综上所述,针对护理学专业创新创业方面理论缺乏、就业压力大、离职率高等突出问题,融入创新创业课程,培养首创精神及相关理念,帮助护理学专业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促进护理学学生全方面综合发展,同时为其提供更多的就业方向选择。也为部分有创新创业想法但缺乏相关指导和实际操作条件的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机会平台和科学先进、结合护理学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提高护理学学生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其创新创业的可能性和成功率。但由于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高校、***府和社会的共同支持,争取各方力量和资源,加强学生的连续跟踪培养,护理学本科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需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徐文婷.高校创业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2]俞使超.创业维持视角下的高校创业教育改进策略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6.
[3]贾书磊,冯琼,何雪莹,等.护理本科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J].护理学杂志,2016,31(10):93-95.
[4]史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对新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6.
[5]胡宏伟,李延宇,张澜.中国老年长期护理服务需求评估与预测[J].中国人口科学,2015,3:79-89.
[6]张璐,杨庆爱,王若维.护理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内涵及构成要素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6,30(4):1251-1253.
[7]王琼.如何在护理教育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J].中国培训,2017,4:102.
大学生创新创业篇3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新模式
中***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0-0072-02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改革及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走过了近五个年头,形成了一套适合地方高校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即“五位一体”的创业创新教育架构,真正构建起了一个基地――创业实训基地、两个课堂――第一课堂和创业实训第二课堂、三类活动――以创业竞赛、社会实践和***团活动为特色的“123”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存在的问题
担负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高校对责任认知不足 创业教育在多数高校流于形式,甚至是空白。此外,大学生创业的***府责任认知亦明显不足,忽视了***府在创业激励与引领、创业***策与服务、创业环境支持、创业教育等方面的社会责任。
大学生创业教育手段落后 各高校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创业教育模式,创业教育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运作,大学生创业运行机制(如创业激励机制、公共***策与法规机制、创业流程机制、行***管理机制)明显匮乏,创业宏观***策、创业服务引领体系明显不足,存在***策空白、***策冲突、***策模糊、***策误读等。
大学生创业教育孤立运行 重理论,轻实践,少教育,缺服务,高校、***府、企业三联动的大学生创业运行机制没有落实,对创业教育如何与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接轨的问题缺乏实证研究,缺乏高校创业教育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策设计等,致使大学生创业脱离实际、缺乏***府和企业界的支持,可操作性差。
创业理论本土化研究与实践明显不足 创业教育研究带有明显的外来文化基因,在整体上尚处于起步和评述西方研究成果的阶段,以介绍借鉴研究为主,理论本土化及实证应用研究未有明显突破,以致理论研究对创业教育实践缺乏实际指导价值,立足于本土的创业教育新模式尚未形成。
创业创新教育实施过程
建构创业教育课程新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新体系由创业类公共选修课(如增设《创业管理》课程)及创业类限选课(含定期举办的就业与创业讲座)构成。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使其了解和掌握创新创业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创业类限选课是指以我国高等学校专业目录的学科划分为基础,为学生开设在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开展创新创业的针对性教育的课程,目的是启发学生将创新创业与所学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挖掘本专业应有的创新性、创造性教育内容的同时,融入或渗透有关创业教育的理念。我院将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技能提升”、“实践强化”三大模块并贯穿教学全过程,同时,推行“三三三”制教学,即理论教学、现场教学、实践教学各占1/3课时。理论教学由就业与创业教育导师承担,侧重就业与创业理论教学,培养就业与创业意识;现场教学以企业家为主、就业与创业教育导师为辅,进行就业与创业实务的示范性教学,体现真实性和感染性;实践教学以学生及技术专业导师为主,企业家、就业与创业教育导师为辅,强调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自主设计的实践性和体验性。
建构“四互动”的创业课堂教育模式 该模式的核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种互动创业教育中:一是第一课堂内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少讲、精讲,节省出大量时间进行多种多样的实训和案例分析研讨,让学生大量参与实践,在实践中体会和思考,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的互动。二是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互动。考虑到第一课堂教学受时数和场地及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空间的限制,我院尝试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联系起来,第一课堂指导第二课堂,第二课堂补充和强化第一课堂,通过分层次、分类别的创业指导,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通过举办“名派创业大赛”、指导学生参加“佛山市青年创业大赛”等活动,强化课堂教学效果,通过举办多场次、多方面的课外讲座,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点面结合,开展个别辅导,完善课堂教学的细节,实现第一、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三是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互动。学生创业指导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良性互动。为此,应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实现学生创业教育的全方位、多渠道,提升创业教育指导的效果。四是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民间组织)的互动。由学校学生处(办)、团委、学生会、***支部等构成的学生工作机构是学生创业指导的正式机构,负有义不容辞的指导职责。此外,积极吸纳校内的各种学生社团作为非正式组织(又称为民间组织),利用它们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与这些非正式组织积极互动,采取社团合作、工作指导、总结评比等方式,引导它们为学生的创业指导服务。
建构创业教育实践服务体系 我院在深入研究创业教育的实践服务体系方面,提出了在地方高校建立创业实训平台,在企业建立创业体验基地、设立创业基金,引入风险投资,与企业界倾力打造校园“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领航基地”的构想。同时,由名派办公家具有限公司每年出资10万元设立“名派创业”大赛,将创业教育实践服务体系与内容体系及课程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创业实训、行业实训、专业实践、资格证书实训等一套完整的创业教育实训机制,深化创业教育和服务体系,以提升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几年来,学生的创业实践证明,在创业教育实践服务体系的支持下,我院的创业教育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果实。
形成广东地方高校“五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架构 创业教育要形成以***府为主导、高校为主体、企业(企业协会)为支撑、全社会关注、家庭支持的“五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新格局。一方面,主动联合***府、企业,全面拓展校外就业与创业实习基地;另一方面,把***府和企业请进来指导校内就业与创业基地建设。同时,倾力打造校园“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领航基地”,在校园内开辟固定基地供大学生开展就业与创业实践,突出就业与创业培训、***策帮扶和技术指导,真正落实我们所倡导的“123”创业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123”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实施效果
本项目研究明确提出了建构广东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与服务体系这一新的创业指导工作发展观,为新时期地方高校创业工作提供了新理念、新思路、新模式,是科学人才观在高校领域的具体实践。
课程体系初步形成,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创业管理》等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体系初步形成,互动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我院将创业教育课程分为通识教育阶段、技能提升阶段和模拟创业阶段三个阶段并形成体系,建构了“三三三”创业教学模式,使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本土化。跟踪调查的结果表明,90%以上的学生认为该模式具有特色,通过学习能拟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从事与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相关的工作实践,获得职业岗位感性认识及实际工作经验,职业规划的能力可得到培养和提高。
创业大赛等活动孕育校园创业文化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创业创新大赛,营造了我院学生浓厚的创业意识和氛围,孕育了校园创业文化。在2008年“金钥匙”广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团体赛)上,我院共有三个项目获奖;“消费地***导购引擎”项目获2009年第一届广东大学生“U势界”创业项目大赛创意奖;“Z客4+1”等两个团队获2010年“昆山杯”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入围奖;在2011年佛山市青年创业大赛中,我院一名学生的“准妈妈舒心家园”获得一等奖,同时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囊括了“最具创意奖”、“最具市场前景奖”、“最佳团队奖”三个单项殊荣。“名派创业”大赛吸引了336支团队参赛,近1000人参与。我院与顺德名派办公家具有限公司等160多家企业(组织)合作共建创业实习基地,组织了4000多人次进行创业实践。
毕业生创业素质和能力显著提升,社会效益明显 通过与***府和合作企业举办创业培训、行业精英与专业精英实训等工作,毕业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在参与过程中得到了质的提高。如在2010年获得名派创业大赛一等奖的我院某毕业生,在佛山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优评网”,并担任了总经理职位;获二等奖的某学生在广州一家科技公司任主管职位,实现了在岗位创业。据统计,近年来,我校学生自主创业企业年产值超过1亿元的有3家,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有3家,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有近20家,毕业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社会效益明显。
“123”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是通过高校、***府、企业三方联动构建的创业教育模式和创业运行机制,该模式强调创业教育是高校、***府和企业的共同责任,提出创业教育要形成合力,构建以***府为主导、高校为主体、企业(企业协会)为支撑、全社会关注、家庭支持的“五位一体”创业创新教育新格局。以“五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架构为核心,建构创业教育课程新体系,建构“四互动”创业课堂教育模式,建构创业教育实践服务体系,改革课程体系和创新实践模式,可以使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地方高校实际,从而更具本土化色彩,该模式的创立既升华了创业理论,又丰富了社会实践,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佘敏.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优劣势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16).
[2]纪玉超,沈文青.以融合的理念建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
[3]毕馨爻.传媒视野下的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研究[J].中国报业,2011(14).
[4]夏春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高教,2004(6).
[5]胡建英.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9(2).
[6]胡明山,钟建华,陶知翔.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27).
大学生创新创业篇4
一、经管类专业大学生的特点
经济管理类学科是文理渗透的综合性学科,而与单纯的理工科和文史类学科的学生相比,经管类专业的大学生无论是在思维方式、学习方法还是创新实践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点:
(1)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来看,理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可以通过严格遵照公式、定理来进行推理,从而来寻求标准答案;而文科生则偏重感性思维,往往是抓住问题主旨后进行发散式思维。而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则是综合了以上两者的特点,既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又能够发散延伸。因此,经管类专业的大学生在看待问题时会更仔细、透彻,具有独到的见解,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潜力。
(2)从所学知识的角度来看,经管类学科的学习更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要求学生能够实时关注经济动态,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学以致用。但由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比较快,仅靠课堂的讲授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因此,就需要经管类专业的大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
(3)从创新创业要素的角度来看,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并不能像理科生那样通过不断的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很难拿出实实在在的甚至是看得见的科研成果,因而往往会忽视对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经管类学生来讲,只要是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理论与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特别是经济管理领域进行开拓性思考,特别是在解决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矛盾时,都会激发出他们的创新创业思维。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经管类学科的特点决定了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和创新创业成果与理工科和文科有着显著的差别。因此,对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的设计也应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等原则,通过有针对性的与专家、经管类专业教师的深入探讨和与不同专业学生的座谈,初步建立了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全面考虑了影响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各个因素,主要由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指标组成。
三、小结
大学生创新创业篇5
我国创业教育开展较晚,主要是新千年以来,在“以创促就”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力促动下,创业教育才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公共话题。随着教育实践的全面展开,理论也热情地参与其中,形成万花筒般的各色教育观念。尽管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占有后发优势并已积累了一定的本土经验,同时由于体制的强力推动而进展迅速,但由于缺乏足够充分的讨论、长期的专业化积累和不同模式间的相互竞争,在诸多关键认识上还非常有必要进行理论探究。总体来说,同西方相比,我国创业教育在观念上尚未演化到相对成熟稳定的阶段,还远未形成一个全体教育参与者对创业教育达成均衡的认识。认识问题并非老生常谈,且不宜完全通过教育行***手段予以统一,因而需要充分的理论辨析和互动演化。在本文看来,存在两个关键的认识问题需要充分讨论。第一个认识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的关系问题。目前高等教育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十分杂乱,一方面导致了创业教育和就业教育的割裂;另一方面造成制度设计上缺乏方向感和整体性。第二个认识是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问题。目前这两种教育在各自内涵、相互关系与实践模式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澄清,非常不利于创业教育的设计实施。应该说,上述两对关系分别是关于教育理念、规划设计和操作实施的关键问题,是影响创业教育方向选择和实践效率的决定性因素。
二、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关系
人类知识的庞大规模和社会分工的专业化,要求高等教育必须进行必要的分工。出于自然或是人为设计,高等教育的内部分工逐渐形成现在的样子。各项分工教育因其专业化发展,成为整体教育的“局部”,位于其中的教育经验经长期累积为某种教育传统,进而被人们当作确信的观念而普遍接受。例如,在今天的大学里,广大师生们无不认为普遍开展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教育是十分正确必要的事情。我们知道,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是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分别提出来的。二者中,就业教育在先,积淀较厚;创业教育在后,但发展迅速。目前,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它们都形成了各自的传统与观念。我们还知道,高等教育的诸局部并非是同步的。有些教育保持了长期稳定性,例如数学这种基础性的自然科学;有些教育则要不断变动以适应行业的快速变化,例如软件工程和平面设计等;跨界问题需要跨学科的教育。因此有些教育需要打破分工和专业化的观念联合起来或是演化为一个新观念,例如生物电子、文化产业、医学影像等。如前所述,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在其诞生后,始终处于各自的变动之中。它们现在共同面临一个新的跨界问题———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具体而言,问题是这样的:第一,广义的就业教育不能不涉及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不仅需要职业更需要在职业中发展;第二,广义的创业教育不能不涉及人职匹配和生涯规划,因为若无职业便无创业;第三,最为重要的是,人的一生是一个连续性的整体,无论广义还是狭义的就业、创业,都是为完美人生服务的。由于教育者没有能力提前判知教育对象未来的人生境遇和发展道路,从而只能把就业和创业在学生职业生涯的整体上加以看待,这就涉及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一体化问题。根据笛卡儿在《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原则十一中的观点:“在察看了若干单纯命题之后,要想从中得出其他推论的话,不妨以连续的毫不间断的思维运动把那些命题通观一遍,考虑它们互相之间的关系,也不妨择出若干来尽可能清楚地全面加以构想。只有这样,我们的认识才可以更加确定得多,心灵的认识能力才可以大为提高。”[3]的确,无论是就业教育还是创业教育,在今天都不再可能是一个单纯的命题了。这两个曾经分立的教育传统,其实正是教育从不同角度探究同一个问题而积累起来的。这种强烈的互补性当然反对已经不合时宜的、割裂学生生涯整体的教育分工,从而产生了相互融合的必要性。事实上,关于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融合,在目前的体制顶层设计、局部教育实践及其观念创新中,已初现端倪。一方面是体制的取向。2007年,***出台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将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课程统一为一门课程,为分属于两个教育传统的观念相互交流提供了体制激励。另一方面是局部的观念创新。已经有一些学校立足于职业发展教育将就业和创业教育整合到一起,例如武汉理工大学基于职业发展教育的全程化,创建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业教育创新实验区;南京财经大学成立了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中心,推进“职业发展教育、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活动一体化建设”;福州大学提出了“一体多翼、多重保障”、全方位、立体化的职业发展教育体系。从当代认知科学看来,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这一密不可分的整体视角下,经矛盾运动和辩证发展,出现一体化的观念取向,符合观念发生学和演化论的一般原理。在认识发展过程中,如果两种已知的现象模式之间具有高度的互补性,那么心灵将倾向于创造一个新概念来把握这两种现象模式。例如手机和相机的互补可以产生照相手机这一观念,奶和茶的互补可以产生奶茶。同理,如果对所有教育参与者来说,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确存在1+1大于2的强互补关系,且在实践中相互融合的现象模式反复出现,那么教育当然就倾向于创造一个新概念和新观念来把握它[4]410。因此,虽然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由于演化起点的不同而在历史上合理地***发展,但是我们应当看到,其合理性随着情境转换和意义嬗变———如狭义到广义———已经开始逐渐瓦解。因此,在今天它们相互依存、强烈互补的情况下,应该有一个新观念去协调和整合这两种教育实践,而不是把重叠的核心问题推给对方。基于以上,我们对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判断了这样一种一体化的趋向,希望能够对它们在下一阶段的发展起到有些建设性作用。同时,我们也期待着有更多的实践探索,能够在一体化的新观念下,早日构建起基于大学生生涯全过程各阶段发展特点的、时空排列科学规划的就业创业教育体系。
三、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
创新最初是作为经济学概念被熊彼特提出来的,用来描述企业家在创业活动中通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改善经济绩效的行为。熊彼特认为,所谓的经济发展就是企业家不断创新的结果。熊彼特提出了五种创新形式,后人将其归纳总结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其中,技术创新不是指企业家本人去进行基础性的技术开发工作,而是指“将已发明的事物发展为社会可以接受并具商业价值之活动”[4]410。换句话说,企业家本人并不致力于知识创新,而是致力于创造性地配置和使用知识。此后,人们对创新概念的理解和使用趋于宽泛化,泛指一切打破常规的行为。创业一词由来已久,对它的内涵有很多不同看法,总体上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大致上看,狭义的创业专指创办企业,而广义的创业则泛指开创事业或包含创新的行为。广义的创业几乎无所不包,小到生产线上的一项具体改进大到航天计划的实施。狭义的创业可以基于创新,也可以基于模仿。在创业实践中,模仿创业远远多于创新创业,因为市场中的任何竞争都是在少数先动者的示范下,大量后动者模仿加入形成的。对于第一次创业的大学生来说,由于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资源动员能力,模仿往往是能够有效降低风险的最可靠方式,此时的创业者只要扮演好管理者或经理人的角色就足够了。如果创业者一直满足于在较小范围内获得平均利润,甚至终其一生都不必创新。创新型创业则要回到熊彼特的原点———只有当创业者行使构造“新的生产函数”和“创造性摧毁”的经济职能时,他的行为才是企业家意义上的,他的创业才是基于创新的。但是,创新创业多数发生在企业家这样的成熟创业者身上,而不是初出茅庐的新人。由此可见,广义上的创新和创业,无论如何为之具体定义,其内涵都是近似等价的。而狭义上的创新和创业,则是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今天,在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经过熊彼特、马歇尔、奈特等人,也包括奥地利学派从知识论角度对企业家创业活动的研究,狭义的创新和创业早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熊彼特干脆说过,企业家就是从事创新的人。这个完全抽离经济学内涵和脱离上下文的简化结论经过大众媒介的传播令人们印象深刻,以至于它很容易使没有通读过相关经济学理论的普通大众乃至创业教育实践走入一种也许是没有被意识到的误区———在未完全澄清各自含义的情况下含混地使用和联系二者,进一步地在前提不清和边界不明的情况下设计与实施创业教育。目前,这种情况在国内高校非常普遍,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和实践效率。反观国外,我们发现,一方面,几乎全部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都是在狭义范畴内开展的,它既不承担那些看上去无所不包的教育任务,同时也不妨碍它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所以获得了长足的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尽管创业教育和创新教育在外延上有一定重叠,但从根本上说,它们不是服务于同一个教育目标,不但教育内容各不相同,也并非通过同一个体系运作。尽管我们知道,国家近年来突然空前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具有深远的战略意***———由于资源耗尽、人口老龄化等原因,中国现代化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已经非常急迫。但是,这种急迫性不应令教育实践过于急功近利以至于适得其反。越是急迫,我们越是应当让创新、创业教育按照它们的本来面目,在各自目标、规律和范围基础上去组织开展,让二者各司其职而不是将其混为一谈的“胡子眉毛一起抓”。况且,即便是广义的创业教育也无法承担起创新教育的历史重任。众所周知,创新教育是对以往长期形成的灌输式教育———以理论学习、教师讲授、课堂教学、考试评价为主———的系统纠正,它需要教育制度的结构性变动而不可能只在教育的某些环节上进行技术调整便可完成。固然,创新教育可以选择某个局部,诸如创业教育作为突破口,但我们应当认识到:(1)时至今日,我们已然不再需要重复建设一个类似于“素质教育”这样无所不包的教育理念,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将素质教育中可操作的部分———例如创业教育———系统、迅速和分门别类地落实。(2)创业教育的有限性决定着创新教育迟早都要全面地回归到教育制度设计的总体上。(3)创业教育的专业性要求它在狭义范畴内展开和积累自身。(4)创业教育所承担的创新教育内容,在范围上应以不影响创业教育自身的专业化进程为界。
四、结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篇6
关键词:大众创新 万众创业 大学生
2015年两会期间,***在***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双引擎”之一。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是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基础与动力,创新一般与创业活动紧密联系,而大学生又是最具有创新潜力的人群,也是最有机会与潜力创业的群体,因此促进大学生创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大学生们的“创客”之行,也绝少不了***府、学校及大学生们的共同努力。
一、***府要为大学生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建立健全扶持、保障制度
首先,良好和谐的创业环境是大学生“创客”们起航的先决条件。应***中央和***要求,各级人民***府需进一步简***放权,还权于市场,切实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坚决杜绝“有权就任性”现象,避免繁琐的审批、立项浇灭了“创客”们的热情。各级***府需以建设法治***府和服务型***府为目标,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制度,规范中介组织,强化行***问责和绩效管理,以***府权力“减法”换取市场活力“加法”。同时,***府在工作中不越位,却也不能失位,要高效率地履行职责,为创业创新主体搞好服务。还要进一步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按照国家部署,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相关***策,保证各类主体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另外,各级***府应进一步根据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策精神,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出台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实施细则,帮助和支持更多大学生实现创业,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策落到实处。
另外,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是促使“创客”们放开手脚前行的重要推动力。“创客”,尤其是大学生“创客”,在经济上尚未***,掌握的社会资源相对较少,且创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场地、服务等创新创业成本较高,创业融资渠道不畅,天使投资、股权众筹的发展滞后于创新创业浪潮的情况下,资金短缺一直都是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此时,***府需发挥助推作用,通过建立创业创新平台,放宽对民间融资的限制及发放补贴等形式,帮助创业创新主体,尤其是小企业解决资金问题。例如,广东省人民***府在《广东省人民***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见》中便提出加大扶持补贴力度,向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补贴、一次性创业资助、租金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和优秀项目资助等支持从根本上免除创客们的后顾之忧。而针对技术导向型的大学生“创客”,则需要***府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加强对知识产权和专利的保护,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二、探究高校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三点途径
一般认为,创业教育能显著提高学生对创业***策、活动和平台的了解程度,在积累创业相关技能和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对创业的整体印象,从而引导个人对创业选择作出理性反应。高校作为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根据地,要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机遇下做好创业创新教育,培养好新一代“创客”,可以在以下三个途径做出努力。
第一,“知识导向型”教学向“创新导向型”教学转变。学校不能单一的作为知识传输场所,还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挖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在课程设置上,加强教学与实践创新的结合,杜绝课程的装饰性和应景性,从源头上避免教学过程中的“面子过程”。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创新创业师资建设,构建一支既具备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又拥有一定创业经验,包含专业教师、客座教授和企业高管及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在内的教师队伍。当然,也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创业创新活动,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和兴趣。
第二,学校要为学生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大学生的“创客”之旅需要实践,创业实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高级层次,是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实效的有效措施。加强大学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是实现创业实践的基本途径。另外,实体经营平台的引入,能促进学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创新,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学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建立创新创业校园孵化基地、引企入校和培植驻校企业等,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良好空间。我校的“创业园”、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课题等项目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第三,学校的各类支持必是大学生创客的福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旨在降低创业创新的门槛,让更多草根阶层加入。但大学生作为尚未完全进入社会的群体,对***府举措的反应并不十分敏感。然而,学校里像创业孵化基金、创业创新培训这样的帮助将在学生中引起巨大反响。另外,在***策上,可以向哈佛、斯坦福等世界一流大学学习,建立弹性学制或者休学制度,给学生暂时离开学校真正走向创业的机会,还要免除休学创业学生离校创业期间的学杂费,灵活规定返校复课的时段,做好相关课程和培养计划的对接,真正免除大学生“创客”的后顾之忧。
三、大学生要认清现实、转变思想,并不断开拓视野提升技术能力
改革开放之后的30余年里,中国的经济出现持续的高速增长,在这一过程中造就了一大批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们,引得无数人蠢蠢欲动,希望能尽快跻身于富豪俱乐部中。而在这种浮躁、急功近利的社会现状下,大学生们更要保持冷静,不能盲目投身于创业大***。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降低了创业创新的门槛,但绝非降低了失败的可能。事实上,社会中绝大部分人是不适合做“创客”的,因而大学生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剖析自己,否则很有可能成为成功率的分母。
另外,大学生要转变思想。“创客”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做团队的带头人,团队的每一个位置都是不可或缺的,应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找准切入口,最大化自己的价值,才是创业者自我实现的最佳方式。况且在拥有股权的情况下,“创客”的最终致富也不会受到影响。
随着互联网,开源技术平台的发展,创业者与用户之间的距离缩短,创业创新逐渐趋近于两个方向,一是满足于用户体验与个性需求,例如美团外卖抓住学校内学生在食堂吃饭的不便;另一则是高精尖理论向实用技术发展,例如李彦宏利用他本人所研制出的超链分析技术为基础创办了百度,开启了自己的商业帝国。这就要求“创客”们拥有开阔的视野和灵活的头脑能够发现细节中存在的触发点,又或者是拥有过硬的技术本领,以技术专家的身份成为创客团队的一部分。
创新是国家进步的源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极大地降低创业创新的门槛,便于全社会进入一种开拓进取的氛围,全民的合力必将将我们中华民族推向更高的天空。对大学生而言,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书本知识,但基本上都还属于“纸上谈兵”的阶段。我们需要跳出书本,借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思潮走向创业的前沿阵地,努力让创造的血液在我们胸中流淌,让自主发展的精神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大学生创新创业篇7
关键词:3D打印;动画模块;骨骼;产品开发;销售
3D打印技术是基于材料堆积法的一种新型技术,此项技术已迅速传遍全球,将成为全新的产业***。3D打印技术发展迅猛,方便,快捷,此技术在很多制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定格动画的制作流程是十分复杂的,它的动作和形态需要动画师逐帧摆动,并对其逐帧拍摄,再将***片进行抠像等后期处理,最后将拍摄的***片连起来,就形成了定格动画。所以使用3D打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简化定格动画的制作流程。
一、3D打印的概念
3D打印(3D printing)技术又称三维打印技术,是一种以电脑数字数据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质的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建出物体的技术。它无需机器进行加工,也不需要任何形式的模具,就能直接从电脑***形数据中生成任何你想要的形状的物体,从而大大缩短产品的研发制作周期,提高了商品生产率并且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台灯、生物器官、首饰奢侈品、根据篮球运动员的脚型定制的篮球鞋、汽车零件、运动器械以及为个人量身定制的电脑、吉他等都可以用该技术制造出来。
3D打印技术的一个很大的魅力就在于它根本不需要专门去开设一间很大规模的工厂,在工厂中进行操作,仅仅需要一个很小的,可以随便放在桌子上面的打印机就可以实现你想要任何形状的物体。而机器零件、轿车底盘和车身、现代战争武器甚至飞机、坦克零件等更大的物品,便需要更大的3D打印机来打印,且需要更大的放置空间。现如今,这项技术已经可以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们用它来制造衣服鞋子、玩具、现代战争武器、艺术作品、仿生人体器官、装饰品、电器、汽车零件等众多物品。所以,我相信我们完全可以在动画模块成型的开发与销售中巧妙的使用3D打印技术。
二、3D打印定格动画偶角色骨骼的实验性与可行性
在现有的定格动画骨骼制作模块中,几乎都是创作者用铝丝、塑钢泥等材料徒手制作出来,过程复杂,费时费力。即使在淘宝等购物平台购买买到的偶动画骨骼,但是模块比例造型固定、单一,不能很好的为创作者提供帮助。因此,运用3D打印技术来打印动画模型的骨骼就显得尤为必要。我们可以根据客户提供的资料,为其“量身定制”出一套甚至多套比例、大小精准度完全符合客户需要的骨骼模块。3D打印制作定格动画偶动画的技术,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经济实惠、具有先进的技术潜力。3D打印偶动画骨骼技术不仅是改变了制作定格动画的方式,同时优化了制作的工艺,从骨骼的制作成型上产生了巨大变化。使得3D打印技术推动定格动画朝着高科技英语的方向发展。
3D打印偶动画骨骼,制作步骤具体如下:
(一)运用3D扫描和3D打印技术制作骨骼的基础三维模型
在偶动画骨骼模型制作阶段,应根据定格动画中对偶的设计不同,进行不同的设计与制作。首先,可以借助三维软件如:3Dmax或Maya,来制作偶角色的局部关节。
其次,根据剧本对偶角色的动作设计,来确定偶骨骼球形关节的位置与形态。
再次,根据定位,在三维软件中完成对偶角色骨骼进行最终的关节制作。
(二)运用3D打印机对设计的偶动画骨骼进行生成
通过,三维软件完成对偶角色骨骼关节的制作,然后经过模型的细节处理。将模型的三维文件,通过另存为的方式,存储为3D打印机所需要的文件格式,进行3D打印生成。
(三)配合打磨工具,进行关节骨骼的光滑处理
3D打印生成的骨骼,由于打印过程中的凹凸痕迹,不能正常使用,因此需要光滑处理。
光滑处理的方式,一般是借助打磨工具、砂纸、锉刀等工具。光滑处理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根据骨骼的结构不同,运用不同的工具进行细节处理。
(四)进行手工组装,完成偶骨骼的最终成型
光滑处理后的角色骨骼,就可以进行组装成型。组装的过程,要注意球形关节的结构原理,不能生硬组装,以免对3D打印骨骼造成损伤。
3D打印偶动画骨骼技术经过四个重要的制作环节,完成了从三维虚拟到3D打印的完整过程。运用3D打印技术来打印动画模型,我们可以根据客户提供的资料,为其“量身定制”出一套甚至多套比例、大小精准度完全符合客户需要的骨骼模块。
三、3D打印定格动画偶角色骨骼的宣传与销售
3D打印偶动画骨骼技术,生产组装出偶动画角色骨骼后,接下来就要进行市场宣传和推广。在宣传推广方面,应该对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方式。
首先,让大众了解什么是3D打印技术,做相关介绍3D打印动画模块成型的宣传海报,并且不同阶段逐步深入,主体鲜明。结合功能,给其他的动画模型制作人员宣传用3D打印技术打印动画模型的流程与优势。
其次,结合活动,展示实物。打印出动画骨骼模型到动画公司宣传,并向潜在客户耐心解释、讲解3D打印技术与优势,先后对比,把传统制作动画骨骼模型的时间、流程、精度、准确度与运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的模型进行对比。
再次,结合宣传媒体,优先宣传网络媒体,包括手机新浪网、腾讯网、中国3D打印网、太平洋3D打印网、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网站、纳金网等各大门户网站和其他与宣传有关的网站。
在产品的销售方面,我们已经查阅淘宝、易趣、京东等各大网络购物平台,均没有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的动画模块。所以,我们可以先从最为人们熟知的淘宝入手,并加大宣传力度,在网络广告,打开市场,提升大众对3D打印技术的认知度,并对3D打印动画模型有一定认识,以达到最初预期的宣传效果。
四、结语
3D打印技术被称为第三次工业***,如今的3D打印技术已经在往越来越成熟上发展,人们将3D打印技术运用到动画模型模块成型制作中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为主流制造方式,替代现有的传统的制作方式。3D打印技术方便快捷,精准精确,省时省力又省物,可以打印的材料也越来越多,将3D打印技术运用到动画模块成型中去是动画模型制作中的一种伟大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王雪莹.3D打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前景预见[J].创新科技,2012(12):14-15.
[2]《通灵男孩诺曼》中定格动画、彩色三维打印及后期特效的结合[J].现代电影技术,2012(11).
[3]李昀芸,吴帮萍.3D扫描及3D打印技术在定格动画中的新应用[J].2014(12).
大学生创新创业篇8
一、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20世纪90年代,日本首次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培养具备开发性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创业能力、冒险精神、***工作能力等的培养。面对如何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一定要对创新与创业相互关系及创新创业教育形成有效认识。创新与创业相互间有着紧密关系,创业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教育成效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创业教育的成功与否,而创业实践则能够对创新教育成效展开有效检测,创业与创新相互支撑,不可分割。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
受基础教育阶段主要为应试教育影响,学生仅需掌握考试对应要求的基础知识即可,再加上学习压力大,使得大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前的基础教育时期大多只注重课堂教学知识,而对于实践类、创新类等知识鲜有涉及,通常进入大学后才展开批判性思维培养,造成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
(二)师资专业化水平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专职师资缺乏、专业化水平不足等问题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序开展。即便有的学校采取了一些方法,着重打造部分创新创业教育的专兼职师资队伍,然而收效甚微,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依旧有待提高。
(三)教育教学内容、形式缺乏创新
就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而言,太过于强调行业分享、***策介绍等,内容不够丰富、功能过于单一,不利于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大学生难以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收到实效,也难以为其在大学开创一番事业提供有效帮助。现阶段,高校主要推行的授课形式以小组讨论、课堂案例教学为主,实践创新力度不足,导致教育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加大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力度
为了开展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首要工作是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力度。对于现阶段大学生中充斥着“创业即为不务正业”的想法,应当采取科学引导强化大学生对创业的有效认识,促使大学生认识到唯有兼具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及能力者方可于创新创业中有所建树。通过建立有效正面示范,指引大学生正确认识创新创业,调动起他们的创新创业主观能动性,形成不惧创新创业艰险的信念。除此之外,应当对大学人才评价机制开展革新,对具备强烈创新精神、创业实干精神的在校大学生予以充分鼓励,把鼓励创新纳入大学精神中的一环,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序进行。
(二)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
教师在教育事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学质量受教师教学能力影响程度很大。要想开展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具备较高创造性思维及创新精神的教师的支持。鉴于此,针对现阶段一些高校专业创业教育教师不足的问题,学校应当同时推行培养、引进方式,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结合学校师资实际情况,可打造一支特定开授创业课程的教师队伍,要求队伍中不断强化学习,自身知识储备进行更新,引入国内外高校成功教育经验,从本校及学生特征出发,制定科学适用的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学校对社会上具备先进创业教育理念、方法的专门人才应积极引入,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用性。
(三)增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创业的先决条件,应当强化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对大学生参加各式各样科研体验项目的鼓励,深入开展实践类课外活动。与此同时,为了使创新创业发展成国民经济发展的新源泉,应当从国家实际需求出发推行切实具备首创精神、独创意识的强有力创业,通过积极开展各式各样创新类科研竞赛,引导大学生将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开展有机结合,促进学习成果在不同领域的实践应用,强化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诸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学生、学校、社会、家庭等。鉴于此,相关人员务必须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清楚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全面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策略,积极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序开展。
大学生创新创业篇9
关键词:创新创业;理科大学生;培养途径
中***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595(2016)05010604
2015年***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明确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对大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新期望和新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也是高等教育应对全球化的必然选择。理科大学生对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他们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增强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家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策
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20世纪末,为了满足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及应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中国相继颁布了面向高等学校含有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策《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标志着中国开始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之中。
进入新世纪之后,国家对于创新创业更加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中进行了更大范围的实践。2002年***高教司《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纪要》,希望通过不同方式引导试点学校,对创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和实现路径进行探索。2003年***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努力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2007年***办公厅颁布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具体规划了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009年成立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交流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随后,***对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又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策文件。例如,2010年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2012年颁布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等。这些***策文件更加具体、明确,显示出国家对于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尤其是2015年***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为高校开展和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方向。
中国创新创业教育***策,从最初的对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回应到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而提倡创新创业,再到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而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发展演变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并且***策内涵不断丰富、***策内容逐渐具体化。[1]从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以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来看,迫切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这是时代提出的要求。
国家颁布的创新创业教育***策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创业教育课程开发、创业教育教学活动、高校创业教育基地建设和管理、实施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基本上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另外,国家还出台了与创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给予中小企业***策优惠,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这为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策支持和法律保障,有利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理科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理科大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严密的逻辑思维、巨大的发展潜力,这已被社会所认同。但理科大学生亦具有某些不足,特别是缺乏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严重制约了其发展。近几年,国家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公布的本科专业就业统计数据显示,数学、物理学、化学等理科专业就业率排在倒数几位。对于这些理科专业而言,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错位问题显得尤其突出。
培养理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高校理科生就业压力的有效方式,是解决当代教育与经济社会脱节的必要途径,也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2]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理科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更加严峻。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有效激发理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更多有创业倾向的理科大学生投身创业,这样不仅能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而且还能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进而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创新创业教育,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所引入的一种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创新创业教育是将创业教育、创新教育以及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它追求的是“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业思维、创新创业能力及人格的高素质新型人才”。[3]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10月第32卷第5期王际朝:论理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就理科大学生来说,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其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即坚实的专业基础、出众的实践能力、敏锐的创新创业思维和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格。
坚实的专业基础是指理科大学生应具有厚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具有从事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基本知识和逻辑思维方法。它是理科大学生最一般、最本质的特征。坚实的专业基础是创新创业的基础、源泉、先导和后盾。[4]
出众的实践能力是指理科大学生应具有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专业理论和知识的运用能力,具有***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新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理科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是拓展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客观需求,是创新创业的重要手段,也是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
敏锐的创新创业思维是指理科大学生应具有以创新创业为荣的创新创业意识,敢于质疑、勇于挑战的创新精神,自我实现、追求成功的创业精神。只有在强烈的创新创业意识引导和创新精神、创业精神的激励下,理科大学生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与创业的动机。创新创业思维贯穿创新创业活动的始终,是理科大学生应具有的重要素质,是创新创业的前提和动力,是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关键和灵魂。
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格是指理科大学生在接受长期的创新创业教育和自我训练后所形成的稳定而持久的创新创业个性特征,包括较强的社交能力和管理能力、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强烈的好奇心、自信、严谨、诚实、较强的心理抗挫能力和竞争意识等。创新创业人格是创新创业活动得以成功的主观保障,培养具有优秀创新创业人格的大学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
三、培养理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
1. 优化培养方案,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在2015年6月2日举行的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上,时任******组书记、部长袁贵仁表示:“要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的转变。”要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
根据这一精神,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要组织一批有经验的创业者帮助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准确把握理科专业需要的创新创业知识技能。培养方案不能一成不变,要做到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不断优化方案,从而更有利于学生获得发展的主动权,有利于新的教育理念的落实。[5]
在优化培养方案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1)要培养理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理科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2)要加固专业基础课程,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土壤。没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创新创业教育就无从谈起。基础课程应该作为重中之重,虽然课时紧张,但是这些基础课程的课时不应消减。[6] (3)要找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结合点,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养料。这里的结合点除了包括开设适合理科专业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外,重点是要稳、准、狠地寻求适合创新创业、适合专业特点的前沿领域。
2.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理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保驾护航。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依托专业教育和相关基础理论教育、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操作性强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施好这个工程,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核心所在,也是根本保障。[7]教师是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者与实施者,是理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必须建设一支既有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又有专业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丰富、专兼职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高校应引导全体教师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在学校层面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对于不少理科专业的专任教师来说仍需要转变观念。理科专业可定期组织全体教师参与创新创业交流研讨,加大教育理念的宣传力度,营造理科专业教师关心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教师之间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实践上的相互借鉴。
高校应立足校内,遴选、组建专职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教育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素养、强烈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较为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高校应以此为标准选拔一批教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作为长期的、稳定的师资,不断提升教师的实战指导能力与创新创业素养,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充分挖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奠定基础。
高校应在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过程中,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队伍。高校应该积极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应有意识打造专兼职教学团队,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
3. 强化实践教学,在专业技能训练中提升理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有效抓手,理科专业更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理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拓宽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结合的渠道,把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和灵活的实践方法结合起来。实践教学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理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需要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要采用验证性实验、综合实验、课程设计等一整套递进式实践训练模式。要在专业基础课程中融入实践教学,在整个基础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培养学生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每年要进行集中实践训练,采用综合性实验循序渐进地提升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大学本科阶段,前三年要采用不同的专业综合性实验进行不同复杂度的集中实训,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技能、提升专业素养、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创业热情。对于一些较为成熟、含金量较高的项目,鼓励理科大学生依托项目撰写创业计划书,模拟创业,甚至进行实际创业。
要充分利用毕业设计环节,巩固和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对于比较成型的项目可在本阶段中加固、提升,教师可与学生一起了解市场,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和创业意识。
强化实践教学,必须重视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培养信念执着、吃苦耐劳的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载体。
为了给理科大学生创造更多创新、创业方面的实践机会,在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同时,可以联合电子商务企业,共同开发能深度反映校企融合的、以网络为中心的线上创新实践平台。理科大学生可以以这些创新实践平台作为虚拟的实训基地,借助网络的力量,在教师的指导、辅助下完成相应的项目,提升创新能力,锻炼创业思维。
4. 深化科技竞赛,培养理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理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意识。各类科技竞赛为理科大学生提供了展现知识、发挥能力的舞台,同时也逐渐成为培养理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载体之一。
科技竞赛能激发理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为其提供自主学习的动力。科技竞赛的题目是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待解决的问题,理科大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需要利用自己具备的专业知识并加以分析运用,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性活动。
科技竞赛能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素质。它能充分考验大学生的洞察、创造、文字表达等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组织协调能力、诚信意识和自律精神。科技竞赛日益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科技竞赛能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组织科技竞赛,可以激发教师、学生的创业热情,渲染鼓励创新、支持创业、褒扬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8]通过竞赛中典型人物的示范带头作用,用实例感染“不善言谈”的理科大学生,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其创新创业意识。
要不断深化理科大学生科技竞赛的相关工作,为理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做好服务保障。要充分利用现有师资组建竞赛指导组,负责教学、培训和竞赛指导工作。对每年的参赛情况认真总结,并对参赛学生进行后期跟踪,认真研究通过竞赛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规律和策略。
5. 固化创新基金平台,培育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良好环境。近年来,***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先后启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等建设项目,以促进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高校要充分利用创新基金项目活动的开展,固化各种大学生创新基金平台,让激励机制具有延续性,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
大学生创新基金平台能以科技创新为载体,用实际内容和具体形式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欲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来选题,这样导师在完成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养。通过解决科研中的实际问题,亦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固化大学生创新基金平台要不断完善创新基金的运作体系。要建立适合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组织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创新基金实施方案,建立完善的创新基金项目的评审制度,不断更新创新基金项目的实践内容。[9]为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基金支持的项目也要进行合理的细分,以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高扬,付冬娟,邵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策历史演变、合理性分析及建议[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1822.
[2] 张大良.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促进高等理科教育内涵发展[J].高等理科教育,2015(5):17.
[3] 孙克辉,曾旭日,盛利元,等.理科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4(1):5759.
[4] 万代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有效措施[J].杂文月刊(学术版),2015(8):31.
[5] 裴国凤,何冬兰,陈维.民族院校理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5(2):6364.
[6] 何明昌.信息与计算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4):4041.
[7] 蒋德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10):3436.
大学生创新创业篇10
1 建立适合国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1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思想
在研究国外创新创业的成功经验之后,我们需要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在学校的课堂安排中纳入创新创业课程,从而完善学校的教学目标,体现出教学课程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在对学生的创业教育中,学校需要创建创新创业的氛围,并且组织学生创业的实践活动。创业课程不能一刀切,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特色,进行跨专业、跨学科、跨年级的差异性教学,将创新创业渗透到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培养。
1.2 教育体系建设内容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应该着重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根据不同专业学习特色,建立全面完善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通过模拟创业和创业实践二者相结合,建立跨专业、跨学科创业实践综合服务平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需要秉持“一核心、三平台、九模块”理念,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水平,改变就业观念,从而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1.2.1 一核心指的是教育体系需要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通过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满足社会主义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2.2 三平台分别为创业教学基础平台、创业模拟实训平台和创业实战综合平台
(1)创业教学基础平台是学校创建创新创业教学体系的基础,这一平台主要教授学生创业的基础知识。面向大一学生主要进行创业理论教育,通过宣扬创业成功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对于大二和大三学生,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提高创业能力;对于大四学生就需要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培养学生创业的魄力。此平台主要为学生构建全面的创业知识,为后期创业模拟和创业实战阶段打下理论基础。
(2)创业模拟实训平台是将学生的创业理论转变为实际行为的阶段,
是学生进行成功创业必不可少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校要充分利用创业园区的条件,模拟市场,在学生中开展市场营销、市场竞争等实训,从而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创业训练,提高学生对市场的敏感度,为学生真正进入市场打下基础。
(3)创业实践综合平台就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社会进行创业,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
1.3 九模块就是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九大方面,主要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提高学生面对市场的敏感度。
2 保障教育体系的相关措施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主要通过实践来进行的教育,需要得到学生、家长、高校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可,为了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持续开展,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巩固:
2.1 在学校中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组织,通过权威的领导来推动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建立这一组织的目的就是在正确思想的领导之下,使得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可以被更大程度的被接受,并且更好的进行实施。所以学校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进程中,需要建立由学校***领导的创新创业小组,在各个专业、各个年级建立相应的分支单位,从而促进学校创新创业的教育开展。
2.2 学校在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时应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将创新和创业教育明确纳入学校人才培训计划,尽快将创新创业课程确定为专业人员培训计划,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纳入学校教育和教学目标,建立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将创新创业课程和整个普通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并且在普通的公共共课程,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和内容。同时,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学分制度,在主修,选修制度,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给学生的个性发展带来宽松的空间。
2.3 以学生科技创业园为支撑,为创业项目提供孵化器。建立相应的创新创业园区,为学生的创业项目找到支撑,进行孵化学生的创业创新项目。在创业园区中,需要成立专业的管理机构,通过合理的管理来指导学生的创业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些市场信信息的咨询。而且学校需要积极联系风投公司,为学生的创业项目注入鲜活的资金支持。学校还应该为创业的学习建议银行、税务等方面的单位,帮助学生获得创业小额贷款。并且学校作为科研的第一线,需要建立相应的孵化基地,尽快将科技成果投入市场,建立创业协会,构建系统的创业教育体系。
2.4 为学生提供创业创新辅导老师,组成导师团队的成员必须要具有深厚的创业理论,并且成功企业家有创新创业的实际经验,可以给予学生很大的帮助,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保障。在培养创新创业师资团队时,要引进相关方面的人才,对导师团队进行培训,从而建立一支专业性强、具有教学能力的师资团队。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