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创新10篇

科学创新篇1

科学的生命力在于创新。科学创新推动了科学的进步和发展。纵观科学发展史,每一次重大的科学创新都导致了科学理论体系和结构的重新建构,使科学前所未有地迅速发展。而科学又转变为一种改变世界面貌的强大的物质力量,推动了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什么是科学创新?科学创新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的一种精神劳动。它体现在科学研究人员的创新思想、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也包括科学活动中的整个环境,即创新的氛围。科学创新的成果是知识、概念、原理、假说和理论等。这些都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文化的深层次层面,也即文化的狭义方面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它由人们的思维方式,信仰信念,价值取向等思想观念因素组成。这些因素是文化的核心,是文化“进化”的“基因”[1]。

众所周知,文化有强烈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科学是一种文化过程”[2],“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科学同其他文化一样,也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性”[3]。不同民族或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科学。“西方科学几乎是唯一存留到今天的科学形态,取得了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生活的卓越成就,并展现了发展的远景”[3]。为什么只有西方科学能够如此呢?这无疑是由于西方科学携带了西方文化的全套基因,并在这种文化基因的“遗传”下生存竞争,在创新中持续发展。

西方科学的发展实际上是科学创新的过程。表现在科学家身上是他们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表现在西方国家则是他们有着良好的创新氛围,而这些都与文化息息相关。一年一度的诺贝尔科学奖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至今获奖的科学家已经有几百位了,他们当中大多数是西方科学家。华裔科学家只有杨振宁等六人获得[4],而他们都不是在中国本土成长的或成就科学事业的,中国本土至今未曾有一人获得。这说明,每个做出重大科学创新的科学家都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思想观念上打上了西方文化的烙印。

西方科学是在西方文化的滋润下发展起来的,并造就了西方国家的国富民强。本文试***以西方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探讨科学创新中的西方文化因素,分析这些文化因素在科学创新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我国传统文化对科学创新的影响。

一、热衷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是科学创新的初衷和源泉

西方科学和西方文化都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这种哲学同时也是科学。古希腊自然哲学是西方科学的萌芽,古希腊的哲学家几乎全是自然哲学家。

古希腊哲学家热衷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他们探索自然界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探索自然界的本原是什么。第二,探索常见的自然现象。第三,热衷于几何学研究。如亚里士多德研究小鸡发育,准备了21只鸡蛋,每天打破一个鸡蛋,详细记录小鸡坯胎的发育过程。又比如阿里斯塔克对太阳、月亮和地球三个星球进行深入的研究,得出《太阳和月亮的大小与距离》。再比如欧几里得由5个公设、5个公理、23个定义,推导出467个命题,得出欧氏几何定理。

古希腊哲学家思考自然问题到了痴迷的境界。关于这一点,泰勒思掉进土坑的传说很能说明问题。泰勒思成天思考天体问题,连走路也在思考。一天掉进土坑里,被一名色雷斯妇女看见。这位妇人笑他说:你眼前的路都看不清,还去研究天上的事情[5]63。

古希腊人热衷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使西方科学得以诞生,成为科学创新的初衷和源泉。与之相反的是,中国古代哲学属于道德哲学,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古代哲人对研究自然界兴趣不大,因为他们认为“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6],而更多关注和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无科学创新的初衷和源泉。

二、为了求知和摆脱愚昧是科学创新的本意和目的所在

古希腊人思考自然,研究自然,他们把这看做是人类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学术活动。这是由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的。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他们探索哲理只是为摆脱愚蠢,显然,他们是为了求知而从事学术,并无任何实用目的”。在他看来,“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7]。古希腊人的这种仅仅为了“求知”,为了“摆脱愚蠢”而从事自由学术研究,并不赋予其任何实用目的的价值取向为整个西方文化所继承。

在探索自然的目的这一点上,古代东方各民族与古希腊人是有显著区别的。比如古代埃及有比较发达的几何学,但埃及人之所以重视这门学科,是因为丈量土地的需要。又比如古代中国人的天文学发达,但中国的天文学主要是为王朝***治服务的,同占星术密不可分。

在科学史上,法拉第花了11年时间研究磁生电的方法,并最终得到磁感应原理。他绝没有想到他的这一原理会成为未来改变整个世界面貌的电气技术的基础;麦克斯韦也绝不是为了今天的无线电通讯技术才把法拉第的电磁学理论抽象化、数学化,并预言电磁波存在的;普朗克也绝不是为了今天的量子计算机、激光技术和超导技术才提出量子假说的;孟德尔、韦斯曼、摩尔根更不是为了今天的转基因技术才去研究生物的遗传现象的。事实上,西方科学的几乎所有重大成果的获得都与实用目的无关。当然,其中许多成果后来都变成了技术,有了实用价值,但那只是科学的“副产品”。

对此,科学史家丹皮尔有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不幸,科学主要是为了发展经济的观念,传播到许多别的国家,科学研究的自由又遭到了危险。科学主要是追求纯粹知识的自由研究活动。如果实际利益随之而来,那是副产品,纵然它们是由于***府资助而获得的发现。如果自由的、纯粹的科学遭到忽略,应用科学迟早也会枯萎而死的。”[8]

三、注重探寻自然现象背后的原因使科学创新的源泉永不枯竭

西方科学的本质在于它是对自然现象背后原因的猜测或揭示[9],而这正是古希腊理智的一个鲜明特征,并作为西方文化的一个主要传统沿传至今。

看一看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的思想,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这一文化因素的内涵。赫拉克利特认为,“自然界喜欢躲藏起来”[10]26。留基伯首先提出“没有什么事情无缘无故而发生,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有原因和必然性”[10]133。德谟克利特宁肯找到一个因果的说明,也不愿获得一个波斯王位。亚里士多德更把认识自然现象背后的原因看做是哲学探索的基本任务。他明确指出:“认识是我们研究的目标;人们在掌握一样东西的为什么(即根本原因)之前,是不会认为自己认识了它的”[10]58。“智慧就是有关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7]。所以,“我们必须求取原因的知识,因为我们只能在认明一事物的基本原因后,才能说知道了这事物。”[7]古希腊人的这种注重探寻自然现象背后的原因以统一地解释某类现象的传统,经过文艺复兴后又进一步得到了发扬光大,并不断推动科学的进步。

大自然的无限,从宏观世界的广垠宇宙,到微观世界的原子、质子;从生物界的人、动物到遗传基因、染色体,这些自然现象背后的原因成为科学创新素材的宝库,是科学创新源源不断的河流。正是西方人这种热衷于探索自然现象背后原因,才使得新的科学理论层出不穷,科学创新的源泉永不枯竭。

值得比较的是,中国没有这种文化因素,所以中国传统科学不具备探索自然现象背后原因的本质。中国传统科学偏重于对自然现象的忠实描述和经验总结。纵观中国科学史,人们不难发现,中国传统科学的经典著作,诸如《墨经》、《徐霞客游记》、《齐民要术》、《农***全书》、《伤寒杂病论》、《梦溪笔谈》等,几乎无一不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或经验总结,而对这些自然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经验是如何获得的,则从不加以深入探讨[11]。

四、具有强烈的怀疑和批判精神使得科学创新永无止境

科学的发展需要创新,而创新需要怀疑和批判。没有怀疑和批判,就意味着科学生命的终结。西方科学之所以能持续向前发展,不断出现旧理论的淘汰和新理论的诞生,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西方文化中渗透着强烈的怀疑和批判精神。

西方文化中的怀疑和批判精神起源于公元前3世纪皮浪的怀疑主义。怀疑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流派在古希腊罗马时期持续了500多年时间,对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皮浪认为,“没有一件事情可以固定下来当作教训,因此我们对任何一个命题都可以说出相反的命题来。”皮浪及其之后的怀疑主义思想不仅代表了希腊罗马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同时也反映了这一时期学术界的实际情况。

当时的学术界确实几乎不存在任何权威,每一位哲学家除了相信自己外,不相信其他任何人,包括自己的老师。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名言不仅是他自己离开老师,***门户的充分理由,也是后来所有学生在学术上与老师分道扬镳的理由。

从科学史也可以看出,怀疑和批判精神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决定因素。试想,如果哥白尼对“地心说”深信不疑,他会创立“日心说”吗?如果达尔文对物种不变论深信不疑,他会创立生物进化论吗?如果爱因斯坦对绝对时空观深信不疑,他会创立相对论吗?所以说,科学上的怀疑、批判精神与创造精神是一对孪生兄弟;没有怀疑和批判就没有创造;没有创造,也不需要怀疑和批判。

勇敢地怀疑和批判,大胆地标新立异、自创理论,循着这条创新的路走下去,才有可能攀登上科学的一座又一座高峰。西方文化中的这种怀疑和批判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非常缺乏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儒家文化,崇尚的是中庸之道,打击的是标新立异。诸如“人怕出名猪怕壮”,“***打出头鸟”等俗语人人皆知。这与西方文化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形成鲜明对比。西方人认为科学是“可错的”,中国认为真理神圣不可侵犯;西方人尊重自己的老师,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中国学生极力维护自己老师的学说,不敢越雷池一步。

五、重视个人自由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形成科学创新良好氛围的前提

西方的民主传统是自古就有的[5]235。经过声势浩大的文艺复兴运动的洗礼后,西方文化中又增添了所谓的自由、人权、民主、平等的思想,在这种思想基础上建构起的社会***治体制从制度上保证了学术的自由和繁荣,从而大大地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谁也不能否认,近代以来自由、人权、民主、平等思想已经逐渐成为西方人的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成了西方文化的一块不可动摇的基石。无论是英国资产阶级***、法国启蒙运动、法国大***,还是美国******、南北战争都直接与这些思想密切相关。不言而喻,西方文化中的这种尊重人的自由权利,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平等的思想极大地促进了学术研究的自由化、多样化和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平等争鸣。这种自由化、多元化和平等争鸣的风气对科学的“进化”(发展)而言,无疑起了一种“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作用。

科学创新篇2

以学定教理念指导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为了创新课堂教学,教师要从传统的“教”中***出来,引导学生提问学习,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多是自己设计问题,课堂提问,引导学生回答,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发展。为了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不敢问到敢问、乐问、善问转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刺激学生,带动学生“问”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丰富科学教学。在学习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油菜花开了》这一课时,教师利用语言调动学生提问,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调动学生的情绪,教师利用语言描述:春天到了,田野里已是一片黄色的花海。看,这美丽的景色多让人陶醉(多媒体幻灯片自动播放***片,引领学生入境学习)。师:看到这情景,你能提出什么与科学有关的问题?有学生问“油菜花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有学生问“应该怎么研究油菜花”;有学生问“油菜花是否有果实”……从学生的提问来看,大多数学生能提出实际问题,思维得到发展。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探索更多有关油菜花的知识。

二、引导合作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的创新要突出学生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主体,从“教”转向“学”,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以促进学生运用这一本领,学习更多的知识。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任务,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促进学生创新学习,创新发现。在设计探究任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以及科学学习需求,并考虑任务的探究价值,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获得发展。在学生探究时,教师主要起引导和调控作用,确保探究学习的顺利进行。在学习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雨水对土地的侵蚀》这一课时,教师设计任务,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初步掌握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但是对于影响侵蚀的因素还尚未深入理解。因此,教师设计探究主题:是什么影响了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教师将学生分组,引导各组学生首先猜想,然后设计实验验证本组的猜想,从而得出结论。有小组提出“土地坡度大小会影响被侵蚀程度”;有小组提出“有无植被覆盖会影响地被侵蚀程度”……提出各种猜想后,各个小组设计实验步骤,以及实验注意事项。这样的探究实验活动最容易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经过探究实践,很多小组都能创新完成,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到培养。

三、引导实践学习,强化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科学教学的重点。以学定教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除了注重引导学生提问和合作探究,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展开实践学习,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就是说,在科学学习中,教师要设计开放性的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创新学习。在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融入竞争元素,设计激励方法,以驱动学生更为主动地参与实践学习,从而促进自我发展。在开放、灵活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厚,各方面的能力也能得到锻炼。在学习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用纸造一座“桥”》这一课时,教师设计实践学习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学习造桥的基本方法后,教师将学生分组,引导学生课后发挥想象,用纸造一座“桥”。实践活动要求:用纸造出“桥”的模型,并介绍设计想法的形成,纸桥的长、宽尺寸、承重能力、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克服问题的方法等。教师在班内成立“评委小组”,评价各个小组上交的“桥”的作品,并颁发“最佳创意奖”、“最佳设计奖”等。通过这一活动,学生能够将学习的科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动手操作中,从而深入了解各种桥,促进学生创新制作。果然,在第二天有关桥的作品展示中,科学课堂中满是创意十足的作品,各有千秋。

四、结语

科学创新篇3

“博学”动机多来源于“兴趣”和“需要”。

一是科学探索需要博学知识。因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内在统一体,科学之所以可以分解为单独的门类,不是由于事物的本质,而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当人类对于客体的科学认识逐步提高后,科学必然会走向汇合贯通。基于科学分化和综合的矛盾运动形成的否定之否定规律,科学上“分久必合”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在这种规律下,要求科学探索从多学科多领域,用系统论的观点,动态地考察科学认识过程,把握事物之间、学科之间、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整体上达到系统的科学认识; 二是科学思维需要博学知识。因为“博学”能带来更多的信息,信息多思维开阔,能在思想堵塞时,打破学科间或领域间的限制,突破条条框框和陈规旧律,促进多种信息和思想的相互交流、交叉、融合,使思维处在激活状态,从中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从思维方式上,科学探索不仅要求研究者积极接收其他领域信息,在信息系统中达到转换思路的目的;而且要求研究者要努力摆脱定势的、僵化的、受条件限制的思考,进而产生思维的突变;三是科学方法需要博学知识。科学史表明,科学与方法同生共长、形影相随。任何科研成果的取得,都是运用正确的研究方法的结果。没有研究方法就没有科学。因此,在从事科学研究时,必然要运用各种科学研究方法。

“博学”对科学发展也有着创新作用。

科学创新篇4

1.1找出存在问题

以往的高校培养模式中,受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思想观念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实验教学的目标不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直接教学目标,而是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熟练掌握某种操作技能为目的;实验教学内容过度依附于理论教学,演示性、验证性的实验类型较多,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较少;实验教材落后,未跟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验教学过程强调模仿和训练,学生只需要按照实验教材规定的实验方案、仪器、设备和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即可,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只是被动参与,没有主动思考。环境科学与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且发展十分迅速,领域在不断扩大,热点问题不断涌现,学科水平提升很快,但在本科教学中也普遍存在前述问题,亟待确立新的培养模式,开拓新的培养方法[6-7]。

1.2确立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为适应学科发展和社会服务的要求,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调动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8],摸索出了一套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该模式可归纳为“顶天”、“立地”式,即:一方面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和环境学院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将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鼓励学生早期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实现“顶天”;另一方面将实验教学与工程应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暑期学校的生产实习和实践教学活动,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和中试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出象牙塔、关爱自然、服务公众、回报社会,锻炼学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立地”。

2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式

2.1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内容

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坚持实验教学内容与我国环保形势和国际学术前沿接轨,鼓励实验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实验改革研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的内容。如:早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实验室主任孔令仁教授就将自己的“光化学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成果转化到专业实验课“环境化学实验”中,开发了“萘水溶液中的光化学氧化实验”、“产生柱法测定萘水的溶解度”等新实验,近年还把新开发的“多功能光降解仪器”应用到教学实验中;杨柳燕教授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转化成“环境微生物学实验”中“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高效脱酚菌的分离和筛选实验”,并将Ames试验转化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哺***动物肝微粒体致突变性实验”;孙成教授把新技术“双波长与导数光谱法”应用到专业基础实验课“环境监测实验”中,开发了新实验“双波长与导数光谱法测定废水中苯酚与2,4-二硝基苯酚”;高士祥教授将其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糊精对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机理研究”的部分内容编写成研究性实验———“增溶实验”,应用于低年级学生的开放性实验中,等等。

2.2本科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南京大学自2007年4月起全面启动了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由本科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并完成实验。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在学校投入专项经费、设立创新训练指导中心的基础上,追加投入经费和人员指导,构建了完整的国家、省、校、院系四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体系,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学生也展现出较高的科研热情和良好的实践能力。3年来累计申报通过65项,支持总经费26.7万元。其中2007年获得部级、省级重点支持的7项,校级项目8项;2008年获得部级、省级重点支持的7项,校级项目15项;2009年目前已获得省级1项,校级14项。迄今已结题16项,获得部级优秀3项。

2.3开放性实验

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根据低年级学生主要接受化学、生物、物理等基础实验训练的特点,依据学校“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的教学原则,为浦口校区一二年级学生开放实验室,设置开放性实验,提高低年级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开放实验的内容及手段均综合了多门学科,是集基础知识、学科前沿动态与实际应用为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其中包括:小麦受重金属胁迫实验研究、工业废水实验室模拟多级处理实验、浦园室内外环境空气污染检测与控制研究、浦园水体富营养化检测与控制研究等12项实验项目。参加学生120人次/年,并提交相应实验报告及论文[9-10]。

2.4本科生导师制度

为强化科研与教学的相互渗透,鼓励学生早期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环境学院设立了本科生导师制度,吸纳本科生在二三年级即可自主选择导师、参与导师承担的重大课题的研究,并对本科生开放重点实验室、资料室,提倡本科生和研究生合作进行实验和研究活动,鼓励本科生学研结合,积极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在本科学习阶段,很多学生受益于创新性实验计划和本科生导师制度,发表了学术论文,参与了专利申请。近年来,本科生37篇,其中SCI论文10篇。

2.5本科毕业论文和设计与导师科研课题挂钩

多数本科生毕业论文和设计均从导师承担的课题中选题,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学术前沿。根据近3年的统计,41%的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来自指导老师承担的部级课题,29%来自省部级项目。

3实验教学与工程应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环境科学与工程是应用性极强、与社会密切相关的学科,承担着解决经济发展中必然伴随而来的环境问题的重任。因此,实验教学中心突出理论教学与实际工程和社会应用的结合,鼓励学生走出象牙塔[11-12],通过多种方式达到关爱自然、服务公众、回报社会的目的。

3.1暑期学校

南京大学自2003年起实行3学期制,在暑期举办5周时间的暑期学校,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心承担了环境学院“暑期学校”的教学任务,通过聘请国内外学者开设专题课及讲座、安排研究型实验、组织数学建模等竞赛培训、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并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实习报告、小学期总结或撰写学术小论文等,提高综合能力。

3.2教学实习

中心与多家科研院所、企业、环保管理部门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拥有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接触工程和社会的机会。这些基地包括: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太湖生态系统实验站、中石化扬子石化水厂、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科技研发中心、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常州市环境保护局、江苏戈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三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等。这些实习基地均有良好的设施、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教学实习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能满足不同专业教学实习的要求。其中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科技研发中心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中试基地,成为实验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3.3暑期社会实践

暑期社会实践是锻炼学生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学生经过社会实践的洗礼后能达到“长见识,增才干”的锻炼效果。中心在学生实践方面给予了很高的支持力度,连续3年被评为“南京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多支团队和个人受到省级和校级表彰。以2008年为例,成功申请暑期社会实践团队9个,都非常成功地完成了实践任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湿地使者行动”、“绿色蒲公英”等实践团均引起了当地公众和媒体的关注和称赞。

3.4环保协会活动

中心通过支持南京大学环境保护协会的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各类环境主题活动,同时加强学生对外交流,服务于社会。如开展各类环保知识讲座;组织“绿色”系列活动———与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合作在校内以及紫金山开展垃圾清理志愿服务;在南京市梅花山以及扬州市开展环境风险与人身健康调研系列活动;组织绿色长征活动、湿地使者行动等品牌活动。

3.5实验教学开到海外

为拓展人才培养视野,中心致力于本科生国际交流合作,将实验教学的课堂开到海外。

(1)本科生赴海外著名大学插班学习。每年均有人数不等的学生派到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芬兰和香港等地学习和生活,直接接受国外著名大学的熏陶,培养实验能力和国际化的眼光。

(2)赴美科学实践之旅。联合美国自然科学研究院和美国圣约瑟夫大学于2008年8月共同组织了一支包括2名教授、2名博士生、2名硕士生和8名本科生的学习交流团队,赴美国费城等地参加了为期20天的活动,以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迈出国门、接触世界、开拓视野,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深入探究环境问题的根源和本质,努力探求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3)赴名古屋市、常州市污水处理厂参观比较实践。2008年8月,05级同学组团联系并参观了日本名古屋市的名古屋市宝神污水、污泥处理场、宝神废物回收利用中心以及挖留污水处理厂,通过与名古屋污水处理厂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就名古屋市污水处理事业发展、现状、所面临的难题以及处理工艺等展开讨论,同时结合环境工程暑期实习前往常州市污水处理厂的生产实践,比较了两市污水处理发展情况,尝试找出差距,并探究了中国在发展污水处理时的着力点,如何预防缺乏远见的发展模式。

科学创新篇5

完善设备建设 构筑硬件平台

物理创新实验室建筑面积230平方米,其中“物理大视野”分区展示了物理学的来龙去脉和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物理小制作”展示了嘉定二中自制实验教具、学具的丰富成果,还有全国获奖作品、获得国家专利的作品和学生的优秀作品等。实验室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以科技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不仅使学校荣获了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还丰富了教学资源。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和协助下进行小发明小创造,这为学生今后的深造和走向社会开展创新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学生有300个研究课题、1000余件物理小制作、4000余份物理小报和200个互动式的挂壁实

验,并有116件科技作品获得国家专利。

以实验室为载体 构建创新课程

嘉定二中在创新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地将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与学校的三类课程相整合,提高师生创新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重科技、重实践、勤于动脑动手的良好习惯。

基础型课程 凸显课程标准规定的项目,以对教材中教学材料的模仿、“移植”和改造为主,确保课堂教学能达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拓展型课程 为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加深他们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增强他们对科学人文研究的整体、综合的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研究能力,学校每周设有两个课时的丰富多彩的拓展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 从帮助学生体验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的角度,学校对研究型课程设置做了整体设计;循着让学生掌握较为系统的研究方法的思路,将总体目标细化为各年级目标。

学校还经常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各类科技活动,为有潜力进行科技创新的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己创新成果的平台,帮助他们体验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培养了他们科技创新的意识,锻炼了他们科技创新的能力。

创新成果突出 示范辐射显著

在探索创新实验室建设的进程中,嘉定二中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逐步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创新实验室建设发展之路。

一、利用学校学科资源实现多学科联动、资源整合。结合三类课程实施要求,发挥资源优势,实现语文、***治、历史、艺术等课程资源整合,创新学生学习模式。

二、家校沟通渠道畅通使得创新教育资源增多。社区与学校关系密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社区为学校提供了拓展型、研究型学习指导资源。

科学创新篇6

1.1建设高素质科技教师队伍

1..1.1配备专职科技教师学校应选择热爱科学、年富力强、奉献精神强、责任心强的教师来担任科技教师。

1..1.2培训学科教师可通过面向全体教师的知识培训、专家讲座、制度建设、激励机制等手段与措施,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科学素养,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教育教学活动的探索和指导工作。

1..1.3提高科技教师综合素质定期召开科技教师座谈会,及时沟通、相互了解教学实施中的问题和经验;实行青蓝工程的管理激励制度,培养发掘有科技创新教育教学潜力的科技教师。

1.2开展科普推广宣传活动

(1)举办校科技周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做到早部署、早安排,围绕科技活动主题,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系列科普活动。

(2)组织学生观看科技片。可收看中央电视台《科技博览》、《人与自然》、《科技之光》、《走进科学》等科技节目;组织学生征订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如《科学大众》、《少年科学》、《少年智力开发报》等;介绍科学家故事,如牛顿、爱迪生、富兰克林、贝尔等众多科学家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故事。

(3)定期组织学生精心策划,张贴科普墙报、办科普专刊,展示科技创新优秀活动项目,展示学生自制的标本、教具、学具;开设科普讲座;举办“科技在腾飞”的手抄报等形式新颖、富有特色的比赛;组织部分学生写心得体会,利用校园广播选播优秀作品。

(4)大力宣传热爱科学、具有创新思想的青少年先进事迹,不断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科技创新潜能。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广泛参与,才能真正在校园内营造一个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让科技意识深入人心,取得良好的科技宣传和普及效果。

2整合基础学科课程和科技活动

开发科技创新教育资源把学校科技创新教育与教育整体改革相结合,并入教育主渠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和主渠道。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道德情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也只有将以往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课外”身份转变为“课内”身份,才能突破科技活动就是建课外小组、搞小发明的狭小天地,让课堂中处处有科技,处处有创新,真正落实学校科技创新教育。

2.1将科技创新教育融入到基础学科课程中

2.1.1高考学科学生学习时间主要用在高考学科中,因此,如果在教学中渗透科技创新教育理念,并对相关的科技知识进行一些系统梳理,必将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起到重要作用,收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1)语文学科。现在的语文教材中,增加了不少有关科技内容的文章,语文教师可利用此契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收集整理相关的科技资料和研究背景,拓宽科技知识领域。

(2)英语学科。有英语教师曾留意到一个现象:理科生英语成绩普遍高于文科生。按常理文科生应更占优势,但通过试卷分析才知,原来英语试卷中的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等题目有五分之三以上的内容涉及到自然科学知识,而这正是理科生的优势。因此,英语教师非常有必要在教学中融入科技知识,尤其对文科生的教学,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成绩,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3)理化生学科。在实验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对比、实验、归纳、类比等方式,引导学生“做中学”和“探究性学习”,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能很好地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

(4)数学、***史地等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各自学科特点,将科技创新理念渗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以及发现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2.1.2非高考学科如《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灵感的产生,让学生亲历实践活动的过程,经历成功与失败,这对于直接经验的获取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非常有帮助。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实践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应用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与分享、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更好地促进青少年个性发展和情商修养,转变学习方式,完善学生素质结构,提高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全面提升。

2.2开发校本课程

2.2.1明确校本课程开设目的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科学兴趣为目标,为学生建立广阔的知识背景,降低教学内容的理论难度和对学科体系的严格追求,避免科技教学课堂死板生硬,加强观察、采集、实验、动手操作和实践的环节,注重阅读、思考、探究、分析和直接发现。

2.2.2注重校本课程开发针对学生兴趣需求、心理特点、个性发展等,合理开发校本课程,避免科技创新教育的随意性和片面性,认真规范科技创新教育内容,建立学校科技创新教育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可开发科学史话(爱迪生发明故事、历代科学家史等)、电子技术、机器人制作、建筑设计、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事科学等校本教材,涵盖科学前沿与高新技术、实用技术、科学技术史等相关内容的校本课程。

2.2.3合理控制校本课程人数只要报名参加某校本课程的学生超过10人,学校就应想办法开设此课程。另外,每门校本课程人数应尽量控制在30人以内,以有助于教学的开展和提高课堂效率。

2.3开展科技活动

2.3.1比赛竞技类如航模、空模、魔方、七巧板、电子制作、物理技能、机器人、天文知识、环保知识等竞赛;科技发明作品展、生物标本展、化学晚会等;组织以科技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由学生代表讲述科学故事,提出论点,大家相互讨论,得出结论;规定学生每学期读一本科学书籍;利用寒、暑假参加科技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能强化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鼓励学生自立、实践、创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素质、科学方法;认识自我,展示和发展自我,从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2.3.2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组织学生成立科技兴趣小组,或由学生自发组织科技社团活动。这些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都是由对某学科研究领域感兴趣的学生组成的,其科技活动开展的针对性更强、目的更明确,内容更有深度和广度,并能及早发现和培养具有科技创新潜质的优秀人才。

2.4紧密结合高校自主招生***策

将科技创新教育作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之一,与全国高校自主招生***策紧密结合起来。高校自主招生是一门大学问,不同高校选拔优秀生源的标准和方式虽各有千秋,但万变不离其宗,所需人才一定是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拔尖优秀的创新人才。通过检索高校自主招生报名条件,发现一个共同条件,即“具有突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科技创新发明有优异成绩者”。那么高校如何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创新潜质呢?清华大学招生办介绍:“综合性面试容易评判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对于创新性的评估则有局限性……不是靠一张卷子就能把学生的创新能力评判出来的”。那么,针对高校自主招生***策中提到的关键词“科技、创新、实践、发明、优异”,应如何理解和定位,从而给学生更多的选拔机会呢?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组织动员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类比赛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科普作文大赛、微创新大赛、中小学电脑制作大赛、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创新实践活动等。

(2)辅导学生科技发明申报国家专利并获得国家专利。

(3)积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5~15人)参加科技类社会实践活动。参赛获奖、申报专利、社会实践,是最能体现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和途径,能直接将其作为高校评价学生创新潜质的重要指标,从而让学生具有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拔资格,争取更多机会选择心中理想的高校。

2.5举办科技专家讲座

科学创新篇7

科学发展观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其内容充满着具有时代特点的伟大创新。实践表明,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就必须具备创新思维、创新路径、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区域经济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

创新思维,找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合点。科学发展观就其指导性来说,是针对全国的,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作为一个单位和地区来讲,基础、环境、条件不同,要落实好就不能简单地生搬硬套,必须在完整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的前提下,科学分析市情、县情和单位的情况,努力找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合点,这就是一个创新思维的过程。首先要***思想,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形成对实际情况的科学认识。许多单位和地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力度不大,往往就是因为对自己的实际情况缺乏科学的认识。比如,一说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认为自己的单位和地区已经落实得差不多了。其实,问题就出在对自己的实际情况缺乏科学的认识上,因而没有找到切入点。要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科学的认识,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辩证的思维认识分析过去对发展的认识误区,要站在全局看局部,在掌握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大势中把握当前,这样才能看到自己单位和地区存在的差距。其次要善于多视角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剖存在的问题,找出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这些薄弱环节常常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改善和解决的难点和突破点。最后,要懂得举一反三,从经济建设、***治建设到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逐一分析,找出自身存在的差距,进而确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合点。这样的结合点,不是单一方面、单一领域、单一行业的结合点,而是全方位的结合点,是按照***的十七大要求,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结合点。

创新思路,开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途径。科学发展观是时代性、现实性很强的科学理论。落实科学发展观,按传统的思路去实践不仅很难落实,还可能走样、变形。全国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什么有些地区出现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而有些地区则起色不大、效果不明显?这里除了有真落实和假落实之外,还因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不对头。比如,科学发展观讲第一要义是发展,但科学发展观讲的发展,绝不是传统发展方式的发展,而是科学发展、统筹发展。但是在有些地方却依然存在资源浪费、污染环境的不要质量只求速度的发展情况。这样的发展越快,对协调发展的破坏性越大,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越远。又比如,科学发展观讲,要统筹城乡发展,目的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但是有些地方,还只是停留在加大点农业投入、增加点农业补贴、上几个农业项目上,虽然也花了不少钱,但城乡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进一步拉大。再比如,科学发展观讲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本来是要求改善人民群众的生存生活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但是有些地方却习惯于把主要的精力仅仅放在投资建设一两个生态项目上,结果老百姓还是吸不到新鲜的空气,喝不上优质的饮用水,生活环境质量仍没有改变。这表明,用传统的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可能达到科学发展的目的。创新思路,开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途径,首先要用科学的态度完整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其次要努力掌握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要按照规律的要求,去思考,去创新思路。要善于总结别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在比较中探索和创新自己单位和地区的发展思路。最后,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防止拍脑门决策。要走好两条路线,一条是专家路线,请些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对决策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最大限度地减少偏差;另一条是群众路线,确定一个单位和地区的发展决策,一定要多听取群众的意见,这样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决策上的失误。同时,走群众路线还是一个宣传群众凝聚力量的过程。

创新方法,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举措。科学发展观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科学理论。从文件到文件、从报告到报告的落实不可能有好的效果。必须紧紧结合本部门、本单位、本地区的实际,创新方法,拿出一套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举措来。首先,要在具体化中不断创新方法。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是全面的,要求是具体的,每一条要求展开后,都可以分解成若干工作。围绕着这些工作,创新工作方法,就可以取得好的落实效果。比如唐山市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把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具体化到项目,提出了安居宜居、扩大就业、社保扩面、教育扶助、全民健康、文化繁荣、蓝天碧水、***务创优、诚信平安创建、民主参与十项幸福工程,非常受老百姓欢迎。其次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方法。落实科学发展观,摆脱传统的发展旧路,走科学发展新路,本身就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当然很少有现成的经验,我们只能是边实践,边探索。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实现方法创新,一开始也许并没有多少新方法、好方法,实践得多了,就会创造出具有典型意义的新方法来。最后,要在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做法中创新方法。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国外发达国家已经有许多的经验和做法,还有资源型城市实现成功转型的经验等等。把这些经验和做法学过来,结合国情、市情、县情、区情进行改造,就是走科学发展之路的新举措。

创新机制,建立一套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体制。体制机制属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范畴。应该说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科学发展,实际上是传统的生产力向现代生产力的转变。生产力发生了变化,必然要引起旧体制机制的变化,否则要么阻碍科学发展,要么被科学发展的力量所冲破。所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根据科学发展的要求创新机制,建立起一套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体制。根据各地的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一个区域或城市,至少要建立起以五个新机制为主的新体制。一是建立高效的行***管理体制。要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努力把各级***府建设成服务***府、效能***府、责任***府和透明***府。在低效的行***管理体制状态下,不可能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二是建立有效的***策激励机制。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之路,会涉及到不同市场主体的利益问题,对自觉走科学发展之路的市场主体给予必要的***策支持,对不走科学发展之路,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造成损害的市场主体给予惩戒,才能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三是建立科学的评价与考核体系。科学发展的效果如何,必须有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按照统一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考核各单位、各部门、各级领导班子的科学发展业绩,才有说服力,才能有效调动起大家走科学发展之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四是建立强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给不走科学发展之路者以督促,给破坏科学发展者以惩罚,保证科学发展在一个单位、部门或区域得到认真贯彻落实;五是建立社会公平调控机制。科学发展的许多内容和要求,都涉及社会公平问题,建立社会公平调控机制,就能有效地促进社会公平这一科学发展重要目标的逐步实现和落实。

科学创新篇8

一、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

人类社会的演进,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发展观念的不断成熟和进步。从一开始的刀耕火种,用原始的方式满足人类的需求,到近现代的生产技术的应用和大规模地生产物质产品;从工业化的生产力的大***,对物质世界的索取,到现代化进程中的注重生态、环境和人与自然的协调,表现了发展观念不断地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反映了人们发展观念的进步和走向科学。

首先,创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是对历史经验的认识,也是对过去盲目发展、靠牺牲未来而发展的反思。***中央适时地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将其作为“重大战略思想”列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过去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与反思。现代工业化国家,在其发展中也曾通过对资源掠夺性开采和环境污染来保证经济发展速度,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我国在发展中也遇到过盲目追求高速度,比例失调和污染环境等问题。因此,必须总结历史经验,在现代化进程中,及时地提出科学发展的观念和方针,使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现科学化,做到高效与可持续并重。其次,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是全新的发展方式。科学发展观,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观,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和改变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也就是说,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和社会以及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发展的科学和真正的可持续。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社会和谐,已经成为国人的共识。新的科学发展方式,要求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人与自然之间,寻求协调发展,寻求生态文明,寻求生产发展、人民幸福之路。

二、以人为本,科学管理

自***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来,中国***在执***观念上创新和务实精神得到了不断地彰显。***的“十七大”进一步阐述了科学发展的内涵和要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的根本宗旨,***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就是说,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民的要求出发,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治文明,使人的需要得到满足,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按照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在管理上也就必须坚持这一原则,即:在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共享的前提下,进行管理理念和体制上的创新。这一创新,首要的是理念和观念上的创新。管理学的发展,经历了较长的历史过程,社会化大生产的演进,分工协作关系的发展,使管理成为必要,也成为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发展要求的手段。然而,随着文明的进步,管理也日趋走向科学化、制度化和人性化。

三、以管理创新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的发展要求管理的创新,因此,“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创新能力的提高也要求管理理念与方式的创新。创新型管理要求,要适应科技和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要不断地进行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等,把创新渗透到整个管理过程之中;每个管理者都应成为创新者。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从而使管理者主要时间用于创造性劳动,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思路,谋划新目标;成功的管理要具有个性化、活力化、人性化,要能够真正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的能力得以全面发挥,使效率最优、效益最大。向管理要效益,一直是我们的追求。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这一点尤为重要。因此,***的十七大指出,要“加快行***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科学创新篇9

论文摘要摘要:文章论述了在网络环境下的***书馆学科馆员创新服务模式的必要性,并以学科馆员为学科用户提供专业、个性、全面的深层服务为出发点,从五个方面对学科馆员创新服务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探索。

我国***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书馆规程》第一章第一条开宗明义摘要:“高等学校***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它明确告诉我们,大学***书馆的服务是一种促进知识生产和知识运用的服务,大学***书馆学科馆员制度以其先进的办馆理念和全新的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学科馆员作为这种先进的办馆理念和全新的服务模式的践行者,通过创新服务模式,能为学科用户提供深层服务,能在学科馆员和对口专业之间建立起不可分割的学术纽带,能大大提升大学***书馆的工作水平和学术水平。

一、学科馆员服务目前状况

高校是开展科学探究的重要阵地,一项科研项目从定题、实施到成功都离不开大量的信息支持。然而,学科专家受时间和检索水平的限制,面对网上繁杂无序的海量信息,在短时间内,很难全面准确地搜寻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这就严重阻滞了科研前进的步伐,迫切需要学科馆员为高校学科专家提供信息支持和保障。

学科馆员制度起源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一些大学***书馆,近几年才盛行于国内高校,它是以学科为对象,由资深馆员对口服务的一种模式。但由于***书馆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真正具备***书情报知识和专业学科知识的优秀人才凤毛麟角,学科馆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均难以达到学科专家要求,无法开展深层次的信息开发和推送服务,学科馆员和学科用户不能有效配合,不能很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因此,探索学科馆员多样化、深层次、高效率的创新服务模式成为学科馆员制度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学科馆员创新服务模式

(一)创新信息服务模式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急剧扩张,十分庞杂,学科馆员不能简单地直接提供给学科用户,而是对用户所需要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分类整合,为用户提供最直接、最准确的信息资源。

1.信息整合。鱼龙混杂的信息资源中有许多内容交叉重复。这些冗余信息严重干扰了学科用户对有用信息资源的选择和获取。再加上信息资源知识关联程度低,大部分信息资源是原始的、孤立的,不能体现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给学科用户造成诸多不便。面对动态多样的网络信息资源,学科馆员要按用户需求对庞大无序的信息资源进行提取、鉴别、筛选、整序、拓展、挖掘、重组,围绕某一专题,组成特定的信息源,主动地为学科用户服务。

2.知识整合。学科馆员在进行信息整合时,需要按照知识的学科体系及分类结构、知识的不同形态、知识的关联等对信息资源数据库中各类专业相关的知识成果进行描述、评价和揭示,并能通过学科某一类知识的历史溯源和发展情景,开发学科内部的隐形知识和显形知识,为学科用户提供“一站式”的知识服务。

3.学科信息的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经过学科馆员分类整合、比较,使信息得到了优化组合,而且在信息资源中开发出新的知识点和知识间的关联。在此基础上,学科馆员应充分利用各种智能技术,对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信息资源进行智能类聚和链接,使其相互印证、相互关联,构成广泛的知识网络,实现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内容的集成,使现有的公共界面变得简单、友好,使学科有关学术信息更方便地被用户检索和利用。

4.学科信息导航。学科馆员为学科用户提供信息资源导航服务,就像大海中的航标,能使学科用户快捷准确地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学科馆员以数字***书馆的滋养和技术为基础,以***书馆主页为载体,为学科用户建立专业资源学术信息导航网站,为学科用户提供最便捷、最高效的服务。如资源类型导航、知识分类体系导航等。

(二)创新的个性化服务

网络技术使学科用户结构和信息需求都呈现多元化、个性化、前沿性趋向,学科馆员用跟踪探究用户,尊重用户需求的各异性,及时制定服务策略,满足个性化需求,针对性地为学科用户服务。

1.建立用户个人信息库。学科馆员要为学科用户提供优质的个性化服务,就必须了解学科用户的需求和喜好。学科馆员可通过问卷调查、口头交流、信息反馈等方式,弄清每一位用户的需求特征和需求方式,了解用户信息需求的类别和层次;记录学科用户各种特征,如用户参和程度、获取信息方式等,建立用户个人信息库,并以用户个人信息库为依据,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个性化服务方案。

2.建立用户个人***书馆。学科馆员可以协助学科用户创建一个可获得信息资源的网页,通过人工智能、信息整合的检索技术,为学科用户提供针对性的相关信息服务。如为用户制定最近新书、书目数据库、电子期刊、音像服务以及国际上有关本学科、本课题的探究前沿和进展情况,使学科用户享受到专、深、精、新的个性化优质服务。

3.用户信息推送服务。用户信息推送服务是针对用户的特定信息需求,对信息进行检索、加工、组织,在指定的时间把用户选定的信息主动推送到用户的桌面上。如学科用户的文献定制、新书报道、网上***书预约、网上采购申请等,使用户定期地、不断地接受到最新的信息。

(三)合作咨询

参考咨询工作是学科馆员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网络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急剧扩张,学科用户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不断扩大,任何个体和单个机构的学科馆员分散的单一的服务模式根本不能满足成千上万的学科用户专深而广泛的信息需求,只有学科合作咨询,才能实现资源共享、专家共享、服务共享。

科学创新篇10

关键词:医院;学科建设;创新管理;方案与监督

1医院学科建设创新管理的重要性

医院作为保障人类身体健康的公共机构,有效对其学科建设创新管理,对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转变医务人员的思想观念。随着学科创新管理的应用,能够将创新融入到整个医院的发展当中,从而能够转变以往的工作方法与态度,并通过对这一转变的监督,使得整个工作向着更加良好的方向前行;构建良好的学术氛围。通过学科建设创新管理,不仅能够使医院内部定期开展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同时,还能够积极主动派遣相应人员参与国内外开展的各项学术会议当中;增强医院学科实力。医院学科建设创新管理,可以逐渐完善学科建设内容,从而提升各学科在整个医疗市场中的重要地位;科研能力提升。学科建设创新管理后,能够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科研建设当中,从而逐渐增加科研成果的数量,并发表诸多与科研成果相关的核心论文[1]。

2医院学科建设的主要方法

2.1构建完善的运行机制

为了确保医院学科建设创新管理的实现,应构建完善的运行机制。首先,在医院内部,应针对学科建设活动,构建相应的领导小组,该小组制定出整体方案,以对学科建设提供有效引导,同时通过对整个学科建设过程中的监督,找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改正。其次,在各学科内,制定学科建设工作小组,其中主任为主要负责人,主要完成学科建设的主要基本工作,以确保医院学科建设方案能够有效落实到实际当中[2]。最后,根据医院以前学科建设情况,编写出当年的学科建设规划。

2.2加强对重点学科的建设力度

一方面,医院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结合学科建设的需求,制定出《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通过该办法的应用,不仅能够加强对科学建设行为进行约束,更重要的是,可以为该项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支持,使得医院在学科建设时,能够加强对新技术的研发,从而研制出领先世界的先进技术,以不断增强自身整体实力[3]。另一方面,还要以三年为一个周期,选择3个学科为重点学科进行建设,并针对每个学科的特点,加强资金的投入力度,为整个学科建设投入充足的资金支持。此外,还要在重点学科建设之前,签订目标协议书,若在3年之内,重点学科未达协议书中的要求,则对相关责任人给予相应惩罚,而达到要求,则给予其一定的奖励,从而确保重点学科建设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2.3打造高素质人力资源队伍

人才作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资源,确保人才具有较高的素质,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对于医院学科建设活动来说,也应打造高素质人力资源队伍。首先,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力度。医院在引进各方面人才时,不仅需要考察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还要对其思想道德品质进行评价,只有两者全部达到要求,才可以将其引入医院[4]。将这样的人才引入到医院后,能够使其严格要求自己,不会受到外界利益的干扰,为医院学科的建设投入自己最大的力量。其次,对于医院现有人员来说,应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培训的方式,传递给其先进的理念与专业知识,以提升人员的实际能力。并在培训结束之后,对培训人员进行考核,若人员考核达到要求,则可以回到工作岗位中;若人员考核未能达到要求,则要继续进行培训;如果多次培训依然达不到要求,则直接将其辞退。

2.4完善渠道投入体系

医院学科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费用,只有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才会使学科建设有序进行。所以,应完善渠道投入体系。一方面,可以从医院每年的总收入当中,选取出1%当作学科建设费用,以确保学科建设时,具有充足的建设资金。同时,对于这部分资金的应用来说,还要在每年年初,针对学科建设的要求,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并单独列账,使得这部分资金应用得更加规范。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外界资金的吸引力度[5]。医院应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相关制度方针,以获取国家***府的扶持,同时还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公共服务事业,以提升自身在社会当中的影响力,以获取社会其他组织机构的投资等。

2.5提升科技研发力度

医院发展过程中,应转变以往的发展眼光,由以往对经济效益的关注,转到逐渐关注科技研发工作。医院可以针对各学科业务的要求,定期提出新的科技研发项目,并根据该项目的主要内容,选择优秀的研发人员队伍,制定合理的研发周期,从而为医院的运营提供良好的学科技术。同时,医院经营时,还要与周边各大高校,以及社会当中专业的研发机构建立良好联系,通过这方面的合作,以不断强化自身的科技研发能力[6]。

2.6构建健全的奖惩体系

为了确保医院学科建设有效进行,还要构建出健全的奖惩体系。首先,在每年年末,要对各科室学科建设情况进行考核,并针对不同的考核结果,采取不同的对待方案。若科室学科建设目标全部达成,即考核等级为A,下一年可以提升学科建设资金的20%;若科室学科建设目标基本达成,即考核等级为B,则下一年学科建设资金保持不变;若科室学科建设目标相差很多,即考核等级为C,则下一年减少该科室学科建设资金的20%。同时,对于特别成功的学科,还要给予整个科室10万元作为奖励。其次,针对学科建设获得的成果,给予相应的奖励。如获得国家表彰的项目,给予30000元作为奖励;获得国家表彰的项目,给予10000元作为奖励;在SCI,每篇论文奖励10000元。

3创新管理方案

医院学科建设创新管理时,应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加强与目标管理之间的联系。在每年年初,医院针对自身发展的需求,制定出合理的学科建设指标,并与各科室签订目标协议书,使得各科室开展学科建设工作时,具有明确的建设目标,从而为其提供良好指引;将绩效考核融合到学科建设当中。根据学科建设各项指标的内容,赋予相应的权重,并在每月月末,对学科建设情况进行考核,同时针对考核的结果,向相关责任人发放相应的奖金;与人才管理融合到一起。医院学科建设时,针对学科建设的需求,从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两个方面出发,对人才进行了管理[7];专病专治相融合。专科专病专治促进医院学科建设;与重点专科建设建立良好关系。医院学科建设时,聘请著名专家担任评委,利用竞赛的手段,从整个医院当中,筛选出重点的学科,并加强对这些学科的建设;加强联系。医院应积极主动拉近与当地其他医院之间的距离,并打造出良好的合作关系,以推动整个地区医疗事业学科建设的发展。

科学创新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科学创新10篇

学习

教研组长述职报告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教研组长述职报告,内容包括音乐教研组长述职报告,教研组述职报告ppt。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多次学习讨论并渐渐形成了以下三方面的共识:(1)群体意识:大家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改变数学组的形象。如果我们是薄弱组,那么你

学习

艺术设计研究生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艺术设计研究生10篇,内容包括艺术设计研究生如何确定选题,艺术设计研究生第二年课程。[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河北联合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我校设计艺术学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项目编号

学习

物业管理创新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物业管理创新10篇,内容包括物业经营管理创新思路,物业管理创新。将创新意识寓于服务当中物业管理服务内容包括常规性公共服务、针对性专项服务、委托性特约服务三大基本服务内容。现实中物业管理企业服务行为不规范、服务范

学习

口腔溃疡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口腔溃疡10篇,内容包括口腔溃疡单方大全,口腔溃疡特效验方。口腔溃疡患者饮食原则如下:(1)饮食补充高蛋白:注意平衡饮食,补充足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动物的肝脏、***类、蛋类、鱼类及豆制品,以增加营养,减少患病机会。(2)摄取丰

学习

装饰艺术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装饰艺术10篇,内容包括装饰艺术作品赏析,中国装饰艺术大全。家是幸福的港湾,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能有种温馨的感觉,可是新家如何装修才能使人感到温馨呢?装饰画,与中国园林营造法中借景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渐渐成为时尚男女装饰新

学习

科技管理创新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科技管理创新10篇,内容包括科技创新管理思路及规划,科技管理创新的基本内容。科技管理是一种管理行为,是通过对管理科学的运用,达到对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总体上优化整合的管理行为。其中在鼓励创新与促进经济成长、增进人类的

学习

商品质量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商品质量10篇,内容包括商品质量的基础知识,商品质量特性内容范例。主办单位: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商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周期:周刊出版地址: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8***际刊号:1006-656X国内刊号:11-3669/T邮发代号:80-173发行范围:国内外

学习

质量检验报告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质量检验报告10篇,内容包括质量检验报告的写法有哪些,质量检验报告怎么申请。关键词:检验机构;把好;检验报告;质量关中***分类号:F713.5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3-0178-01一、规范原始记录——格式化原始记录是整个检

学习

装置艺术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装置艺术10篇,内容包括装置艺术作品,装置艺术作品文案。一、互动装置的艺术性互动装置艺术是一门新兴的艺术形式,同时它又是一门非常强的综合性的艺术。随着户外交互式媒体装置的不断增多,以及大型展览中互动艺术作品的初露锋

学习

创新工作室工作方案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创新工作室工作方案,内容包括创新工作室激励措施,技能创新工作室成立活动流程。二、实现两个目标。一是***治稳定。在区委、区***府领导下,局******领导班子坚强有力,战斗堡垒作用突出,全体人员***治立场坚定,自觉与***中央保持

学习

创卫工作方案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创卫工作方案,内容包括餐饮业创文创卫整治工作方案,创卫工作实施方案范文。

学习

口腔材料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口腔材料10篇,内容包括口腔材料知识学习心得,口腔材料整理归纳。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与学生共同活动的方法。下面介绍目前主要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

学习

小学生科技创新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科技创新10篇,内容包括小学生科技创新小发明,小学生科技创新推荐理由。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小学生的培养方向将逐步减少死板的课本教学、大量繁重的纸质版家庭作业,增加科技创新方面的拓展活动,这样一来减轻了小学生

学习

陈设艺术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陈设艺术10篇,内容包括陈设艺术中心,北京软装陈设艺术。现代社会在高速的发展,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也在不断地提高,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空间环境又有了新的要求。家,不再是指仅仅能够遮风挡雨的枯燥建筑,而是反映了人们物质文化

学习

物业管理创新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物业管理创新10篇,内容包括物业经营管理创新思路,物业管理创新。将创新意识寓于服务当中物业管理服务内容包括常规性公共服务、针对性专项服务、委托性特约服务三大基本服务内容。现实中物业管理企业服务行为不规范、服务范

学习

科技管理创新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科技管理创新10篇,内容包括科技创新管理思路及规划,科技管理创新的基本内容。科技管理是一种管理行为,是通过对管理科学的运用,达到对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总体上优化整合的管理行为。其中在鼓励创新与促进经济成长、增进人类的

学习

大学生科技创新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科技创新10篇,内容包括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原则。1.从社团具体管理者的角度看。现实中,主要负责社团事务的是在校大学生。由于学生的理论功底浅、动手实践能力薄弱、管理经验不足等因素,导致社团开展的

学习

管理与创新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管理与创新10篇,内容包括管理与创新的心得,管理创新思维的例子与分析。稳定也可以称之为常规方法,它是企业生存的基本手段,就像管理中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些都是管理的常规方法,它也是管理的基本手段,是它们保持了企业的

学习

企业创新文化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创新文化10篇,内容包括企业创新文化的心得体会,企业创新文化的构建怎么写。从上述历程中不难发现:科技中心转移的取向是有***的思想、宽松的环境、对人才、技术、资金有吸引力的区域。为什么近现代的科技***绕过了曾经有

学习

招投标管理创新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招投标管理创新10篇,内容包括招投标工作中的创新,招投标管理创新。为实施教育“质量工程”,明确办学方向,培养高层次人才,在***对高等院校的教学评价工作中,“生均***书量”、“***书馆藏书量”成了***书馆的热门话题,议论纷纷。

学习

公共管理创新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公共管理创新10篇,内容包括公共管理变革与创新案例分析,公共管理推动大数据的应用和创新。一、区域公共问题及其成因(一)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滋生了大量宏观和中观的区域公共问题。自二战结束以来,公共管理所面对的世界景

学习

产品创新10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产品创新10篇,内容包括产品创新的十大思路,产品创新文案。许多人喜欢把企业的营销创新与产品创新分开来谈。但是,我认为,产品创新是营销创新的基础,营销创新始于产品创新。产品创新不是简单的“破与立”,它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