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成本核算篇1
【关键词】制造企业 物流成本 控制与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策的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各行各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行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物流作为商品流通的重要缓解,物流成本对于企业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因此,加强对物流成本的控制,并不断完善成本核算方法,是现代制造企业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中出现的问题
会计核算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而物流成本核算是会计核算中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我国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缺乏***性:在我国大多数制造企业中,物流成本的核算没有设立***的会计科目,而是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将其纳入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或是生产成本之中;②缺乏完整性: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外部物流费用在企业总物流费用中所占比重较小,而企业内部物流费用在企业总物流费用中所占比重较大,但是这些费用往往容易混淆,纳入到其他成本的核算中,这导致企业在物流成本核算中出现了问题。③缺乏统一的核算标准:由于我国制造企业对于物流成本的核算缺乏统一标准,导致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成本构成以及成本定义也有所不同。企业在核算物流成本时,一般都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核算的,导致参考同类型企业的核算方法完全没有作用,导致物流成本核算无法统一化。
二、工业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与控制措施
(一)转变物流成本管理
要想提高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与控制水平,首先需要明确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的机构,并根据企业物流活动类型,进行物流成本的分解,从而细化各种费用。领导也要形成良好的物流理念,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强化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成本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因此要通过引入科学的物流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模式,提高管理人员的控制意识和节约意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将管理目标细化到单个目标。同时要大力推动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进步,明确各主体的管理任务与目标,将物流成本核算与控制落实到实际,同时要培养各工作人员的
(二)加强企业物流费用管理
要想规范企业物流费用管理,首先要明确物流费用的各个项目,物流费用开支其主要包括燃油费、过路费、人工费以及其他费用,尤其是过路费、人工费以及燃油费等方面,不能出现有其他费用但无预算的现象发生。在确定企业的物流费用预算时,首先需要以企业经营活动的过往内在逻辑进行推算,参照过往预算情况,提取制定本年预算计划。支出预算在编制过程中要明确各项的依据、影响因素和驱动因素,落实相关费用的额度,减少不合理预留。企业需要严格控制物流费用,杜绝浪费或现象的出现。物流费用开支预算主要是基于零基预算编制方法,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由资金管理部门进行统筹制定,并对各科目的明细项目进行确认,对所有数据的计算均提供相应的计算公式以及数量。财务人员在编制预算报表时要注意与往年实际收支情况进行对比,严格遵循“收支平衡,统筹兼顾”的原则。财务人员必须要做好预先准备,确定基数后根据实际情况核对预算的科学性,并对预算数据以及项目进行详细比对,对于存在疑问的数据需要及时确认和修改。
(三)改进现有行***管理机制
行***管理机制对企业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领导的决策是否合理往往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目前企业在行***管理C制方面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应当从引进优秀的人才、完善选拔制度,给优秀管理人员更好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加强行***管理人员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完善企业的培训制度和教育制度,注重行***管理人员的层次搭配,保持管理工作的稳定性同时需要重视具有创新性思维的中青年管理人员。目前企业管理人员的年龄相对而言较大,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创新思维,建议调整管理层的年龄结构。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推动,管理层要抓紧学习车辆管理的***策,不断适应时展带来的变化。通过完善行***管理机制,规范物流运输行为,杜绝公车私用的行为出现。有许多研究发现,在一些企业中有许多人将公车作为自己的私车,并将燃油费进行报销,导致企业经济效益受损。因此,要加强行***管理,做好宣传工作,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对于企业职员用车行为进行监管,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物流费用。
(四)加强绩效管理
将物流运输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与物流效益以及物流实际开支费用相联系,通过超支自负、节省奖励等措施,将节约下来的油费以及过路费通过一定的比例在差旅费或奖金中表现出来,作为鼓励配送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一种措施,从而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习惯,从人为因素出发避免物流成本升高。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对费用超过预算指标、公车私用等行为进行出发,同时对浪费企业资金、造成车辆毁损的人员进行经济索赔,并依法追究当事人和负责人的职责。此外,多头管理也是造成物流费用管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明确车辆管理的专门部门,明确部门的责任与义务,避免物流费用管理的失控。
三、结束语
物流成本核算与控制对企业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因此制造企业需要加强物流成本的管理。
参考文献
制造业成本核算篇2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 中小型制造业 成本核算
作业成本法最早在上世纪出提出,经过长时间发展形成了一套理论体系,当前作业成本法已经成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成本指的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消耗的总和。传统的成本没有体现成本形成的整个过程,但是作业成本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缺陷。本文分析了作业成本法下的中小型制造业成本核算,同时详细阐述了成本作业成本法具体的应用。
一、作业成本法
一旦企业组织生产,必然会产生作业,作业必然会形成成本。通过作业将产品成本和相关费用进行有机的结合和联系,所以作业成本法中的成本核算体系经过资源对生产成本进行分配,分别配置给企业的各项作业,最后把成本配置给产品。主要有三个步骤,第一步,对各项资源产生的费用进行详细分析,资源涉及资金、劳务、材料等。可以从总分账中查找资所消耗的具体信息。对于企业资源消耗总量,作业成本法不会使其改变,成本计算法也就是使产品的配额发生了改变。第二步,分配各类资源,将成本的作业单列出,最后集中到成本池。首先要明确作业涉及的资源所属的类型,对作业中成本项目进行明确。其次,掌握资源的动因,进而配置相关资源。最后,对作业的成本额进行核算,归纳成本要素,记得而出总成本额。第三步,挑选对应的作业动因,分配作业成本池,进而将成本配置到各个成本中,掌握产品对应的成本,并列出成本单。首先,确定作业的动因,将所有的作业动因进行集中统计。然后,对动因涉及到的费用配置率进行分析。最后,对制造将要使用的费用进行核算,进而将详细的产品成本单列出。
二、作业成本法在中小型制造业的应用
(一)作业成本法的优势
其一,作业成本法对于产品成本的计算更加准确,尤其是间接费用在总体成本结构所占比例相对较大,同时生产、产品、服务、客户非常复杂、多样。而产品成本较之之前更加精准,极大降低了决策的风险,帮助更加有效的把握市场时机。其二,注重资源耗费不只是单纯给产品以及服务分派成本,可以更加清晰的掌握资源消耗的原因和方式。比如,假如因为订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订单处理成本提升,利用作业成本法可以轻松掌握建设标准程序,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节约成本。此外,关注资源能够提高作业和业务流程成本重视程度,进而努力对其成本进行降低和控制,而且可以有效提升效率;其三,在制造业中,按照人数进行计算,根据劳务进行成本分配,可以有效对员工实行绩效考核,按照工作人员的绩效,实施对应的奖励,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充分激发工作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努力为企业贡献自身的力量和智慧;其三,准确了解成本信息,明确成本形成的原因的,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处理无价值作业,采取最佳的营销策略;建立作业中心安排专人进行监管,降低存货整理成本,最大限度的节省绩效成本,为企业争取更好的利润。
(二)作业成本法实施步骤
1、分析产品成本特征
较之过去的成本核算办法,作业成本法最明显的不同体现在间接费用的分派办法。过去的办法对间接费用进行分配时采用的单一动因,而作业成本法使用的成本动因数量较多、层面较大。这为作业成本法进行准确的计算提供了前提条件。企业应当首先对产品的成本特征进行明确,进而选择合理的成本动因。企业必须先分清楚产品的成本特点,才能够进行成本动因的选择。
2、恰当的作业成本法实行办法
企业开展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最佳的利益,企业管理切实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在在中小型制造业生产过程中,间接费用所占比例相对较低,按照成本效益原则,在企业运营中对其投入并不会很大。因此,企业在进行作业成本法实行方法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动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也要对产品特征以及管理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选择合理的成本动因,采取恰当的成本实行办法。
3、主要作业,建立成本库
作为对产品有一定影响关系活动,作业在产品生产流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一般来说,产品生产涉及多项作业,同时20%的作业产生了80%的成本。当然,无须对每一个作业进行详细的分析,只需要对主要的作业进行识别确定即可,而细小的作业进行整理确认进而收归到成本库。在对作业确认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类型的作业:资源贵重的作业;产品使用差异过大的作业;需要差别较大的作业。成本库是能够使用同一成本动因进行阐述的同质成本的集合体。
4、将收集的能够查找投入成本以及资源归纳到成本库
成本库中收集的成本库中对应作业所产生的成本。为了使计算更加简便,可以考虑建立同质成本库。同质作业产生的成本能够进行合并分派,进而使得计算量减少。这一步很好的体现了该计算方法的基础:作业耗费资源,资源的消耗情况受作业数量决定,而资源的消耗和最终的产品不发生直接的联系。
5、将成本库的成本分派给最终产品
这一步骤按照产品所涉及的作业量对成本库的成本进行分配,给各个产品分配对应比例的费用。由此,企业才能够取得成本值。这一步体现了作业成本法的另一条件:产品耗费作业,产品量决定作业耗用量。
三、结束语
总之,作业成本法改造了中小型制造业原有落后的核算方法,有效的规避了其中的弊端,进而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准确掌握作业成本信息,与此同时,经过分析成本动因充分展示了作业成本转变的过程,提高了信息可靠性,有利于企业决策的准确性,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毛颖,王月.作业成本法下的中小型制造业成本核算[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05:65-66
制造业成本核算篇3
关键词:煤炭机械制造企业;机械加工;成本核算
一、煤炭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的特点
(一)产品成本可比性差
由于煤炭机械加工大多是按照定单组织生产,产品由价值几千万元的大型综机设备到价值几元的小部件加工不等,且针对客户需求的不同,产品的生产工艺及生产用料也不尽相同,从而导致产品间的成本可比性较差。
(二)产品成本构成复杂
矿山机械设备生产加工所用材料种类繁多,各种零配件成千上万,加上产品生产工艺复杂、工序多、周期长,也是造成成本核算复杂的另外一个原因。
(三)成本总额波动幅度大,结构变化快
一是煤炭机械制造成本核算中主要材料占成本总额的60%-70%,通常在生产开工初期,就已集中投入,从而造成成本前期投入较高;二是各月产量不均衡,企业是根据客户合同情况组织生产,订单数量、产品种类和生产流程的不同,均可导致各月产量变动较大;三是产品之间的因材料使用和加工工艺要求不同也导致了成本构成不同。
(四)生产流程长,成本滞后,效益反映慢
由于产品生产工期长,从合同签订到产成品入库、结算,一般要经过2到10个月时间,有些大型项目甚至要一年以上。这不仅导致存货资金占用居高不下,也使产品的成本效益反映滞后。因此,成本的事前筹划和事中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二、煤炭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中出现的问题
(一)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不够
1、由于传统企业缺少统一的平台来共享数据信息,成本核算仅局限于财务部门,缺少其他部门配合,造成成本出现的问题多在核算后才能反映出来,无法在各个节点及时发现、处理、控制。
2、有些企业仅仅将成本核算作为企业计算出产品成本的方式,而不注重成本的管理、预测和控制,加之财务制度的确实,核算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等行为,严重影响到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和成本管理的有效性。
(二)成本核算方法缺乏科学创新
部分煤炭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固化,局限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中,没有能够完全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管理特点和管理层在各个的生产阶段的关注点,致使成本核算在确定整体思路的前提下缺少一定的可变性,难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
(三)成本核算方法不规范
1、成本核算支出的原始凭证入账滞后。由于企业的成本核算以成本支出的原始凭证作为入账依据,但是煤炭机械制造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从外部采购大量的零部件。在产品完工之前,企业经常不能及时收到外购件的发票等票据,往往通过计划价格暂估入、出库,核算成本,因此,这部分外购件的费用不能及时准确的反映产品成本。
2、成本核算对象的不准确。部分机械制造企业在实际操作中缺少对成本核算规范性的要求,没有正确分配产品消耗费用,加上每种产品的费用分配、实际销售价格的不相同,直接影响到各个类型产品成本核算的结果,从而不能真实、完整的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可靠的数据。
3、原料成本归集不准确。有些企业为方便核算,废钢铁及钢材库不留库存,即领用多少全部计入成本,以领代耗,但事实上因生产组织上的需要,领用的钢材在用于某批号的生产耗用的同时,存在原料留存,这部分原料在使用时可能没有确定的产品批号,而成本已计入前期批号的产品成本中,造成成本核算不准确。
三、开展煤炭机械制造业成本核算的几点建议
(一)夯实财务基础管理,科学制定成本核算体系
在遵守国家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体系。形成以产品设计、采购、生产、流转、装配到产品存储、发运、安装、售后等各个环节相辅相成的整体,精确管理、严格考核。加强费用结算的及时性,明确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合理测定和记录所积累的成本数据,制定明确的人工及材料消耗成本核算标准,科学分配各个成本核算对象间所耗用的费用,强化定额控制力度,定期对分配系数的合理性进行校验,不符合生产实际情况的,及时调整。
(二)强化项目预算管理,搭建现代化信息平台
根据接受订单,在生产投入前,制定出详实的产品生产项目预算,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全程监控生产过程,及时纠偏改错,分析差异及原因,总结经验,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意见与建议,以预算为标杆,形成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考核的动态闭合控制机制。
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建立现代化信息管理平台,整合企业采购、生产、经营、技术、物流、售后等各方面系统数据,形成整体联动机制,全过程共享准确、完整的数据。
(三)规范操作,精确成本核算目标
制造业成本核算篇4
[关键词] 制造企业 物流成本 核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物流成本定义为“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从制造企业的经营活动看,其物流成本包括供应过程中的原材料采购、运输,生产过程中的产品仓储、装卸搬运、包装,销售过程中的验收、分类、仓储、保管、配送、废品回收等物流作业的成本,以及贯穿其中的物流信息和物流管理的成本。
物流成本核算是物流成本管理的基础环节,只有全面了解自身的物流总成本及其构成,并对物流成本进行定量的计算和分析,企业才能充分理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并挖掘、实现这一利润源。然而目前我国很多制造企业确实存在着物流成本定位不清、物流成本计算无从下手、物流成本管理无据可依的状况,其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不完善。
一、我国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不足
1.物流成本计算的标准化尚处于起步阶段。长期以来,我国在物流成本计算方面都没有统一的标准,直至2006年底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才正式。这个标准借鉴了日本、美国的成熟做法,结合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社会物流统计制度编制而成,主要包括适用范围、物流成本内涵及计算对象、物流成本构成和物流成本计算四部分,目的在于统一企业的物流成本构成内容,指导企业按统一的内容和要求从会计数据中分离出物流成本,为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为行业及社会物流统计奠定基础。但是该标准还不够细化,企业在依据这一标准建立满足自身需要的核算体系时仍会面临诸多问题。
2.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下物流成本没有***核算。物流成本计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核算资料,但是现行的会计制度下没有***的物流成本会计科目,部分物流费用被分散在不同的成本费用项目中,无法单独核算,再加上没有足够的物流成本分摊依据,在进行物流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时操作难度很大。此外,由于会计核算所提供的资料主要是显性成本,对隐性成本没有反映,这使得一部分应计入物流成本的费用无法从会计核算资料中进行分离。
二、现有的几种物流成本核算方法
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是物流成本核算的核心内容,目前各制造企业采用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设置完整的证账表体系。这种方法主要是参考会计核算方法,设置完整的证账表体系对物流成本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核算。包括两种形式:其一是建立***于其他成本核算的物流成本核算的证账表体系;其二是对现有成本核算体系进行调整,建立一套与其他成本计算相结合的共同的证账表体系。这种方法下成本信息比较真实准确,但是比较复杂,工作量大。
2.依靠现有资料进行分析、归类和汇总。这种方法是通过对企业现有成本核算资料的分析从中分离出物流耗费部分,加上现有成本核算资料没有记录但应归入物流成本的费用,之后重新归类、分配、汇总,加工成所需要的物流成本信息。这种方法下成本信息精确程度会受很大影响,但是比较简便。
3.会计核算与统计分析相结合。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可以借鉴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中给出的物流成本计算方法:
(1)分散于现行成本核算体系各科目中的物流耗费,在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成本核算的同时,根据本企业需要选择在期中同步登记相关物流成本辅助账户得到物流成本资料;或在期末通过对成本费用类科目的再次归类整理分离出物流成本。
(2)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中没有反映但应计入物流成本的费用,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按规定的公式计算。比如存货占用自有资金所产生的机会成本,计算公式为存货资金占用成本=存货账面价值×企业内部收益率(或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
这种方法也需要有选择地设置一些物流成本账户,但这些账户不纳入现行成本核算体系,是一种账外核算和辅助核算,操作既简便又相对可靠。
三、物流成本核算的程序
物流成本核算的程序是指对各项物流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并计算出物流总成本和单项物流成本的过程。不同的核算方法,其核算程序也有所区别,采用会计核算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其核算程序如下:
1.确定物流成本的计算对象。物流成本计算对象即成本计算过程中归集、分配物流费用的对象,物流成本计算的过程,就是按照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分配、归集物流费用的过程。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是设置成本明细帐、分配物流费用和计算物流成本的前提。物流成本核算对象的选取,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
(1)物流成本项目。这是最基本的物流成本计算对象。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项目可分为物流功能成本和存货相关成本。其中,物流功能成本是与包装、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和物流管理等物流功能相关的成本。存货相关成本是与存货有关的成本,比如物流活动中的资金占用成本、物品损耗成本等。
(2)物流范围。制造企业的物流活动范围包括供应物流、企业内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等,物流范围的具体起止点在哪里,对物流成本的计算结果影响很大。
(3)物流成本支付性态。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支付形态可分为委托物流成本和企业内部物流成本。委托物流成本指委托外单位组织物流活动而支出的运输费、保管费、装卸搬运费等。企业内部物流成本指物流活动中的人工费、材料费、办公费、差旅费、折旧费、维修费、利息费等,是占比重最大的部分。
2.确定物流成本计算的时间范围。由于物流成本计算的基础数据主要来源于会计核算,物流成本计算的分期可以与会计期间的划分相一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以月度作为基本期间,对营业周期比较长的,可以按照完工百分比法来确定期间的物流成本。
3.归集和分配物流成本。从一定意义上讲,物流成本计算就是成本归集和成本分配两项工作,两者密切联系、交错进行。
(1)物流成本归集。物流成本归集,是指对企业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按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进行数据的收集或汇总。首先要搜集相关成本费用的发生额及明细,并分析哪些与物流成本有关;然后对与物流成本有关的进行汇总,列出明细和发生额;再根据物流成本计算对象设置物流成本辅助账户,将上一步的汇总情况逐项分析,分别填入相应的物流成本明细账户;最后编制物流成本计算表,汇总计算物流成本。
(2)物流成本分配。物流成本分配,是指对不能直接计入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在归集后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配。与其他成本核算类似,在选择分配标准和分配方法时也要遵循谁受益谁负担、成本效益性等等原则。传统的分配基础多是与产量有关的的数量标准,比如人工工时、机器工时等,现在需采用多元化的分配基准,比如物流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基准,可以将间接物流成本和辅助资源更为合理地分配到物流作业、运作过程、产品及服务中去。
4.确定物流成本计算的会计科目。在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下,与成本费用相关的会计科目主要有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生产成本、库存商品、制造费用、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等。企业的部分物流成本分散在各个成本费用科目中,部分物流成本根本没有记录,不便于物流成本的汇集计算。
为解决这一矛盾,企业可以在现行的会计制度框架内,根据自身特点和管理需要,设置物流成本辅助账户和相应的二级、三级账户等,例如按物流成本项目设二级账户,按物流范围设三级账户,按费用支付形态设四级账户,这样可以方便、有效地进行物流成本的核算。企业每个期间的经济活动不会涉及所有的物流成本项目,也就不需要每个期间都设置所有的物流成本账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上述物流成本二级、三级、四级账户的次序,企业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换。
以上的会计科目确定和辅助账户设置主要是针对显性物流成本,对于隐性物流成本,其计算是在会计核算体系之外,通过统计相关资料,按一定的公式计算得出的,就不涉及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问题。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蓬勃发展,物流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对物流成本及其核算的研究也在不断进行,我国已建立起初步的标准并逐步推广,但是还不够成熟,在充分调研我国企业应用情况的基础上需要对标准进行细化,在国际分工与合作日趋深入的背景下要逐渐实现国际趋同,这都需要不懈的探索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国家四部委联合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2]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
[3]冯耕中 李雪燕 汪应洛 汪寿阳:企业物流成本计算与评价[M].2007年
[4]傅桂林 袁水林:物流成本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年
制造业成本核算篇5
关键词: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制造业;具体影响
企业产品的成本核算是指对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中的费用以及消耗进行计算总结的过程,也是企业加强生产预算环节的布控,发挥企业成本优势的最佳途径。当前我国的制造业正处于繁荣发展的状态,同时行业之间的竞争也空前激烈,追求经济效益是所有企业的共同追求,减低产品制造的成本增加产品的利润就需要从源头抓起,严格把控好产品制造的各个流程环节以及费用支出的核算工作,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核算工作的投入,引入作业成本法以及多层次、多维度的理念,增强企业的行业竞争优势。
一、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在制造业应用的背景
(一)符合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成本的需要
新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制造业的生产经营模式也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同时推动了企业内部的管理运营模式的转变和完善。严格规范各个环节的财务支出状况以及流程,可以有效的避免制造原料以及资金的浪费,在保证产品生产质量的同时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充分发挥企业的成本竞争优势,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保持自身的优势。
(二)增强企业“反倾销”能力以及市场适用性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制造业的国内市场已经与国际市场相衔接,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额逐年增加,而外国的制造产品也逐渐向国内大规模涌入,极大地增加了我国制造企业的生存压力。为保证国内制造企业的合法权益,反倾销能力的培养就成为当前我国制造型企业的主要任务,严格的产品核算制度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纰漏,增强产品的行业竞争力。
(三)有利于完善我国的企业财务会计体系制度
完善的财务会计体系是企业成长和正常运行的重要构成部分,企业的生存也需要内部管理以及外部监督,建立企业完善的财务会计体系是新经济时代企业改革以及增加自身竞争力的必然趋势。进行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可以有效的加强制造企业的内部管理,并且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严格按照企业的流程进行生产经营保持产品的质量以及市场竞争力。
二、明确制造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具体意义
(一)有利于规范制造业市场竞争秩序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中国制造已经逐渐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一个品牌以及行业领域,侧面说明了我国制造业的繁荣以及国内与国外制造业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直接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鉴于此,制造企业中严格采用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从产品的制造、运输、销售等环节加大对企业内部财务监管的力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费用有利于规范制造业市场竞争秩序以及财务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避免各个企业陷入到无序的价格战争中,从而影响到整体的制造业秩序和经济效益。
(二)有助于企业核心文化的塑造以及价值理念的确立
当前社会中激烈的行业竞争归根到底是经济利益的竞争,各企业为增强自身的行业竞争力不断提升生产制造技术以价格优势取胜,无论是企业的领导者还是员工都过于重视企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反而忽视了企业文化以及核心价值理念的确立,造成了企业文化失衡以及制造业的人文精神的缺失。加大企业对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投入,可以真实反映出企业的生产价值以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企业打造自身的企业文化以及核心价值理念,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成本核算制度引入的新理念
(一)在核算制度中引入了作业成本法
在传统的企业成本核算工作中,企业大多采用的是分摊标准对各类成本进行分类归纳,但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信息化数据时代的到来加深了计算机与机器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产品生产效率,同时也突出了传统成本核算方式的弊端。将作业成本法引入到制造业的核算制度中根据生产的每个环节进行精细化核算,科学合理的计算出所消耗的资源进行汇总,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内部管理能力。
(二)引入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核算理念
多层次、多维度的核算理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进行层次分解,可以清晰直观的进行责任明确以及成本的计算,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的核算效率,增加核算成本工作的准确性,此外多维度则是加强信息技术与网络对成本管理核算的联系,根据产品的种类以及单位需求对信息进行汇总整理,提高核算效率。
四、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对我国制造业的具体影响
(一)极大简化了产品生产过程的核算程序
在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的要求下,企业根据客户订单顺序进行产品的生产制造以及运输销售,并明确产品成本核算对象,同时根据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总结,针对生产的各个环节的原料消耗做出的汇总式归纳总结,极大地简化了产品生产成本的核算程序,明确了各层级的责任,改变了传统核算模式带来的弊端,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运行效率。
(二)明确了企业成本管理的项目以及层次
当前我国制造企业正处于有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以及科技密集型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新兴的生产技术以及机器设备开始大规模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转变。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在企业中的应用,明确的将企业职能以及生产环节进行划分,极大地改善了传统核算模式中项目不明确以及种类混杂核算效率低下的状况,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具体项目以及分配对象进行了格式的划分,有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三)革新了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保证了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传统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方式是以分散式的核算方式为主,即根据各个项目的支出与预算进行成本的核算以及具体计划的审核,这样的核算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制造业成本核算需求。随着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在制造业中的深入应用,极大地革新了企业成本核算的方式,对产品成本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的审核,明确制作流程的具体指出,最后进行汇总归纳,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表格式、作业式的详细账目整理,可以清晰明了的进行产品成本的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从而便于企业决策的正确做出,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四)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内控运行管理能力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各企业开始对内部运行管理职能进行了革新以及生产模式的改革,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极大地革新了企业中旧模式企业内部管理能力较弱以及财务管理效率低下的弊端,这一制度的实施可以将企业的管理渗透到各个环节中,以部门为单位进行审核以及相应的信息收集工作,为企业决策的制定提供准确科学的信息数据。
五、结语
完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有利于加强制造业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降低和节省制造工业原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企业的成本控制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制造业的经济效益以及运营管理效率。这需要企业认真审核每一项材料的成本以及各个环节的消耗程度,明确各个环节中的费用支出以及后续的运输销售状况,增强内部管理以及审核监督的工作强度,全面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廖全兴.浅谈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对制造业的影响[J].当代经济,2014(06):102-103.
[2]陈雪飞.浅议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对制造业的影响[J].纳税,2017(14):202-204.
[3]张金凤.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对制造业的影响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13):207-208.
制造业成本核算篇6
关键词: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管理;问题
成本核算和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当中占有关键位置,价格竞争力属于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核心因素,而成本决定了产品的价格,必须要减少成本才能够降低价格。想要适应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必须要解决成本核算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下面将进一步研究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问题。
一、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及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及方法不完善
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的内容不够完整,核算和管理方式缺乏科学性,既影响了企业整体运营速度,还影响了企业今后发展。对于企业在市场上占有良好竞争地位十分不利。知识经济不断加快发展的速度,促使企业成本核算面临全新的挑战。但是企业并没有将知识经济添加到成本核算当中,其仅仅是对于无形资产的核算,并且无形资产针对知识经济还不是十分全面,这就导致企业核算内容不够丰富。制造企业成本和管理的方式相对落后,并没有依照市场经济发展情况,及时的调整核算和管理的方式,导致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核算的效率,对于企业长远发展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
(二)管理者忽视成本核算及管理工作
当前大部分企业管理人员,比较忽视成本核算和管理,这就促使企业财务体系无法及时的改进,导致核算工作者工作效率不高。针对成本核算和管理方面缺少严谨完善的制度,导致成本合算的方式不统一,核算得到的数据不够准确。核算部门针对原材料实施核算总结的过程中,因为缺少相应的消耗定额,并且核算工作者无法准确的弄清物资材料及损耗的规定额,时常存在原材料账务数据和真实数据不一致的情况,这种情况导致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及管理工作水平较差,延缓了企业发展的速度。
(三)成本核算及管理工作没有真正落实
制造企业在使用成本核算及管理机制的过程中,针对工作人员制度遵守这方面并没有提出严格的要求。这就导致产生各种因为制度没有真正落实引发的问题。虽然,大部分企业构建了相对健全的成本核算及管理机制,但是,企业针对制度细则执行力不足,促使大量的企业工作者,没有严格的依照企业制度细则开展核算及管理工作,导致核算及管理制度没有真正发挥出其作用。所以企业一定要在根本上意识到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出企业成本核算及管理制度的作用,确保完善的制度能够给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四)核算工作者专业素质一般
制造企业当中的成本核算工作者没有及时的更新自身的知识,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无法达到社会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针对核算工作者的要求不高,其责任意识不强,对于工作的热情不是很高,并且管理人员对于成本核算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核算工作者工作不认真,效率不高,进而影响企业发展,导致企业竞争力不强。
二、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及管理问题解决策略
(一)使用科学的成本核算及管理方式
制造企业成本核算方式比较常用的有四种,分别是分批法和定额法以及分步法和种类法。任何一种核算方式均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制造企业必须要针对企业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核算及管理方式。企业在选择使用哪种成本核算方式的过程中,必须要最大限度思考企业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这样能够确保企业健康的发展。并且,企业管理人员一定要不断丰富成本核算内容,确保其内容更加全面。进而提升核算结果的准确程度。制造企业必须要选择有效的成本核算及管理方式,保证内容的完整性,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及准确程度。
(二)给予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视
制造企业管理者一定要真正意识到企业成本核算及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清楚其对于减少企业制造成本和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所发挥的作用。要求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将所有成本核算及管理工作贯穿到企业项目运行的具体流程当中,企业管理者及技术工作者在设计和规划项目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企业成本核算及管理思想。制造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制定完善的企业成本核算及管理制度,在制定制度的时候一定要针对企业的真实情况,将我国有关法律当作基础。确保企业成本核算及管理都可以根据相应的制度执行。这也证明只有企业管理人员给予成本核算工作绝对的重视,才能够提升成本核算及管理的水平。
(三)严格遵守企业制度
真正落实企业成本核算及管理制度,并且,支持企业工作者在核算的时候相互监督和提升。实施严格的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只要成本审核工作者在审核时候存在不标准的票据操作行为,一定要对其给予相应的惩罚,让其承担经济方面的责任。若核算工作者在进行核算工作的时候,存在胡乱使用公款和乱开票据的情况,一定要追究其法律方面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落实企业成本核算及管理制度。
(四)加强核算工作者专业素养
定期培训企业核算工作者,要求培训的内容不仅要包含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包含不断更新的有关***策和制度以及法律规范,确保企业核算工作者能够做到与时俱进,进而提升企业成本核算的水平。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管理问题的研究,提出了解决问题策略,希望能够给制造企业成本核算及管理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进而确保企业快速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伟静.基于统计与会计结合的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
制造业成本核算篇7
【关键词】工业企业;会计制造成本核算;费用审查;方法
一、前言
通常,制造成本是由制造费用和生产成本科目进行核算的,制造费用科目核算是企业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按照不同的部门、车间设置明细账,而明细账采用多栏式按费用项目内容设专栏,以进行明细核算;生产成本科目核算是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所发生的所有生产费用,一般有生产产品(产成品和半成品)、自制设备、自制工具、自制材料等所发生的所有费用。
二、工业会计制造成本的审点
工业制造成本的审查须通过制造费用和生产成本明细账归集的内容、分配方法获取经济业务中相关内容审查,包括原始记录、记账凭证和单据,一般采用审阅法、核对法和复算法进行审查。其中审点有:(1)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审查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否正确,有无随意改动方法而多记或少记产成品成本的行为,或有无利用保留在产品成本,主观少计算或多计算产品成本,进而进行利润调节的行为;(2)费用发生内容。审查费用发生内容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审查有无非生产性费用、虚假成本及扩大成本列支范围等现象;(3)会计处理。审查会计处理是否得当,对当期成本有无影响;(4)费用归集与分配。审查费用归集和分配方式是否恰当,有无违规操作,如未按相关规定将自造费用在不同产品之间分配;(5)跨期摊销费用。审查是否存在人为调节利润现象,有无按照相关权责发生原则将当期成本记入等情况。
三、工业会计制造成本审查方法
(一)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
由于工业企业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种类繁多,且会计核算工作量较大,故注册税务师进行纳税审查时应依据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效用,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同时通过找出企业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有序、有目的、有重点审查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审查工作的难度,还可以确保审查工作的质量。工业企业应完善内部控制凭证,确保经济业务凭证内容完整、种类齐全、连续编号,并将其作为会计处理的依据。
(二)健全的账簿制度
工业企业应以真实、可靠的凭证制度为前提基础,建立健全账簿和报表制度,提高会计记录的严密性。
(三)建立核对制度
工业企业应建立相应的核对制度,主要内容有账簿与报表之间的核对、凭证和账簿之间的核对、凭证与凭证之间的核对等。通过核对制度可以及时发现会计记录中存在的错误,并予以纠正,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表相符[1],从而保证会计账簿完整与真实,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
(四)制定合理的会计程序和会计***策
工业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制定合理、科学的会计程序和会计***策,以此作为今后会计处理方法的根据。
(五)定期调查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体系
为了确保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体系真实可靠,应采取相应的调查方法予以判断工业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通常有抽查法和询问法两种调查方法,抽查法可以检验工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正常运行,了解其取得效果与预期效果进行对比的情况,从而保证核算的准确性;询问法是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调查的一种方法,将具有逻辑性、科学性及侧重点不同的项目及问题制作成调查表格,通过该法可以获知工业企业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
四、工业会计制造成本核算审查方法
(一)标准成本法审查
标准成本法审查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抽取生产产量统计或生产通知单记录、直接材料标准单价及单位标准用量、发出材料汇总表。其次,依照标准用量、产量、标准单价将标准成本计算出来,将其计算结果与成本计算单价中的直接材料成本核对,审查两者是否相一致,并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有无采用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前后期是否相符。最后,通过生产成本账红字冲减成本金额以判断是否正确[2]。此外,应审查多料和废料是否及时返库,有无办理“假退库”程序。
(二)定额成本法审查
进行额定成本法审查时首先要注意两点,一是注意单位消耗定额与材料成本计价是否正确,是否存在人为改变或变更方法进而影响成本现象;二是生产通知单有无经过授权批准,同时还应注意避免虚假业务增加材料耗用情况。具体审查如下:抽查某种产品的生产通知单产量统计记录、直接材料单位消耗定额,依据材料明细账中直接材料实际单位成本计算出直接材料总消耗量和总成本,将其与相关成本计算单中耗用直接材料成本进行核对,检查两者是否相一致。
(三)实际成本法审查
主要从两大方面进行实际成本法审查,根据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成本计算单、材料明细账中各直接材料的单位成本、材料发出汇总表进行核对。一方面是材料发出汇总表,选择主要材料品种,根据相关标准公式(金额数=直接材料发出数量*实际单位成本)[3]计算出金额数,将其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该材料成本作对比。进行审查时应注意以下三点:(1)材料单位成本计价方法是否正确,有无人为调节或变更的利润和成本;(2)领料单授批准有无相关领导人签字,领料人有无签字,避免出现领料虚假,导致成本计算提高;(3)审查工业企业是否刻意提高材料单位成本,多记产品成本。另一方面,审查成本计算中直接材料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直接材料是否相一致,有无按照相关分配标准。进行审查时应注意两点,一是混淆不同产品成本。利用材料分配率将各个产品成本混淆,同时将本期畅销产品成本相应降低,实现跨年度利润的调节。审查哪些产品无法确指其耗用的共同混合使用原材料,应正确计算分配率,,并使用正确的方法计算出分配量。二是将非生产耗用材料计入产品成本。若审查时发现成本计算单直接材料金额比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的分配金额大,则应深入调查其原因,同时检查材料使用对象有无将非产品耗用材料计入产品成本。在现实中,往往存在部分工业企业会计人员人为挤占产品成本,分配耗用材料时,将非生产耗用材料直接分配到产品,这样就可以使成本计算单与材料分配汇总表金额相一致。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以使用非生产性项目审查方法,也就是反查法进行审查,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明确查明问题,然后按照责任连带原则调整纳税。
小 结
综上所述,只有正确核算产品制造成本,才能保证工业企业产品顺利完成销售成本结转,确保工业企业当前会计利润,进而提高工业企业利润,促进工业企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宛襄.探讨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会计体系[J].中国城市经济.2011,(18):161-162.
制造业成本核算篇8
【关键词】成本管理 成本回避 内生性 国际化 管理模式
1.差异性:传统成本与现代成本管理的内生性比较
1.1扩大了成本管理的范围和领域。传统的成本管理只注重生产成本的管理, 局限于对产品生产成本的差异分析,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而在生产领域降低成本的潜力是有限的,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获得成本优势,占领市场份额,扩大成本管理的范围十分必要,这也是目前我国装备企业成本管理的局限所在。
1.2扩大了成本管理的效果。传统的成本管理限于第一个生产周期的成本管理,对当期的成本资料进行分析进而考核责任成本,局限于事后的成本分析,缺乏预见性,是短期的成本管理。这种短期的成本管理脱离企业的长期生存发展目标,就成本论成本,容易造成企业的短期过激行为。
现代成本管理强调成本效益观念,将成本管理的效果扩充到长期,从“投入”与“未来产出”的比例来评价“投入”(成本) 的必要性、合理性。在企业参与竞争过程中树立战略成本管理理念,重视战略定位。
战略定位是利用成本信息帮助企业确定采用怎样的竞争战略在市场竞争中取胜,通常包括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一点战略。低成本战略是通过降低成本与对手竞争;差异化战略是为顾客提供区别于竞争对手别具一格的产品或服务; 集中一点战略的两种形式,一是成本集中 (在目标市场取得成本领先),另一种是差异化集中 (在目标市场取得别具一格的形象) 。可见,现代成本管理摆脱了以往企业一味采用低成本、打价格战以取得竞争优势的束缚,使企业自身量体裁衣选择恰当的战略定位,保障长期的竞争优势。
1.3扩大了成本管理对象。传统成本管理以产品的生产成本为管理对象,以产品的产量为主要的成本动因进行成本控制,以至于为了降低产品的单位成本盲目扩大产量,造成产品积压。现代成本管理从战略的角度将成本管理扩展为不同的成本动因,开展成本动因分析。按库泊和卡普兰的“成本动因”理论,客观的成本动因可归为五类:数量动因、批次动因、产品动因、加工过程动因和工厂动因。主观动因包括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综合素质、工作态度和责任感等。加入世贸组织,市场竞争成为以经济实力、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的竞争,综合看来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提倡加强人本管理的现代成本管理,可以一方面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降低人力资源的成本,另一方面通过鼓励、激励等措施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企业建立自身独特的团队意识,形成无形的竞争优势。总之,现代成本管理基于成本动因 (包括主观和客观动因) 的分析,找到可以降低成本的作业,提高作业活动效率,寻找成本控制的新途径。
2.渐进性:成本核算模式的内生性演变
成本核算所提供的产品成本信息是成本管理的第一手资料,其准确性对成本管理的整体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成本管理理念的演进,建立在“业务量是影响成本的唯一因素”这一假定基础之上的传统的制造成本法核算模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过去人工密集型的装备制造企业里,将较少的间接制造费用,按人工成本为分配标准进行分配是基本合理的。然而,在人工成本占产品成本的比例降低到3 % — 5 % , 间接费用比例不断上升的新的制造环境下,采用制造成本计算法会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扭曲。当然,以这种错误的产品成本信息为导向的成本控制、经营决策必将产生反功能的行为,造成企业错误选择经营方向甚至失去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优势的机会。
针对传统成本核算不适应新的制造环境的局面,应运而生了以作业为核心的作业成本法,准确的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 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的核算理念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 , 作业消耗资源”,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产品(服务) 成本的内涵更为丰富、计量更为准确。企业决策者可利用精确的成本信息,优化经营过程,改善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交集性:成本核算模式选择的内生性因素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不同企业面临的产品制造技术、市场竞争环境等差异很大,采用单一的成本核算模式提供的成本信息已不能满足企业治理的需要。因此,装备制造企业核算模式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内生性因素:
3.1制造技术环境
装备制造企业产品的制造技术环境差异较大,一方面,一些企业在产品开发、设计及生产各环节应用现代制造技术,产品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数量锐减,直接人工成本大大降低;直接材料成本由于采用先进制造技术而导致材料利用率极大提高和废品率极大降低,这些都使得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下降;相反间接费用由于采用大量先进生产设备而导致折旧费、维护费等剧增,同时制造设备的经济寿命周期因科技进步而相对缩短,这些都导致间接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例极大提高。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发生的大量间接费用与通常采用的业务量分配标准关系越来越小或根本没有关系。由此可见,采用传统的制造成本法所计算的产品成本严重脱离了产品的实际消耗。作业成本法改变了间接费用的分配模式,将传统的间接费用按工段汇集,按生产量标准分配改为按作业成本库汇集费用,按作业分配,这种分配方法是与现代制造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所以说作业成本法能较好地适应这种产品制造环境,提供准确而可靠的成本信息,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
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由于产品结构、工艺复杂,生产周期较长,产品单批次制造,个性化定制,自动化程度不高,难以实现流水化生产,它们普遍采用传统的生产模式,产品成本构成中直接费用所占比重远远大于各项间接费用,在传统的产品制造技术环境下,制造成本法提供的产品成本信息基本符合产品的实际消耗。从国内制造技术环境看,两种成本核算模式具备各自的生存环境。
3.2产品生产组织方式
采用大规模、大批量、流水化、自动化生产技术的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强,产品在市场上处于主导地位,市场对产品的信息反馈非常及时,企业可以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准确地确定产品销量,根据销量确定产量,进而确定产品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配合企业自动化的物料需求计划系统和现代化的物料运输系统,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实现“零存货”。而采用的“零存货”生产模式决定了企业每个生产环节的在产品都必须是合格的,否则转移到下一生产环节便会引起生产秩序的混乱,这种情况下每一环节都加强了成本治理,从治理上讲,通过对所有生产线上的员工实行责任制治理,每个员工从思想上都树立了质量意识,全面质量治理成为现实。由于现代制造技术的采用,企业产品生产实现了单元化,具备了实行作业成本法所必需的产品生产组织模式,因此,作业成本法又适合于自动化流水线生产的企业。
离散型技术密集企业,产品单件小批,生产周期较长,客户需求个性化,产品市场需求波动大,由于企业无法根据市场反应迅速组织社会资源,生产出用户急需的产品,导致其不可能实现“零存货”的治理模式,这类企业当前的产品生产组织方式决定了其适宜采用制造成本法进行产品成本核算。
3.3成本信息质量
相对于大型单件小批次加工制造企业而言,用制造成本法核算的流水线自动化制造企业的成本信息失真的程度要远远高于其他企业,在企业需要根据成本信息频繁做出经营决策的情况下,失真的成本信息对企业决策的影响将是致命的。作业成本法改变间接费用的分配方式,采用作业标准进行间接费用的分配,计算的产品成本信息更接近于实际消耗。更重要的是作业成本法不仅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其体现的更是一种成本治理思想,即通过增值作业与不增值作业的划分,更有利于企业消除不增值作业,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因此企业治理者更倾向于采用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
由于大型单件小批次加工制造企业采用的是传统的产品制造方式,产品成本中间接费用所占比重远远低于直接费用,制造成本法分配间接费用虽然不尽合理,但由于产品成本中间接费用所占比重较小,间接费用分配不合理引起的成本信息失真可以忽略不计,其对决策产生的影响是很小的。反过来讲,作业成本法在进行产品成本核算时,将很多期间费用都计入了产品成本,在企业有很多期末存货的情况下,期末存货必然会占用很多期间费用,这会导致存货账面价值脱离其实际价值,反而会导致成本信息失真。因此大型单件小批次加工制造企业必须采用制造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
4.系统性:成本回避的内生性与核算模式选择之对策
对策之一:引入战略成本核算管理思想。装备制造企业国际化运营后,所处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高科技被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制造环境也从过去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企业要根据总体发展战略适时制定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首要任务是关注成本战略空间、过程、业绩。将成本信息贯穿于战略管理整个循环过程之中,把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综合起来,让价值链贯穿于企业内部自身价值创造作业和企业外部价值转移作业的二维空间,战略成本管理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出发,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分析,而且包括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和企业所处行业的价值链分析,由此形成价值链的各种战略。
对策之二:树立企业成本的系统管理理念
在国际化运营环境下,企业应将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构建出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一方面,应将成本管理的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就会涉及到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 另一方面,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非物质产品成本。
对策之三: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成本控制模式
成本控制既有传统的以差异分析进行的价值控制方法,也有利用技术革新、组织结构的协作制约功能的非价值控制方法,成本管理战略的选择,完全要依据企业的现实基础,考虑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生产方式而定,还应意识到传统的责任成本法、标准成本法、预算控制等方法与现代的作业成本管理法、成本企划法是可以融合的。例如,索恩公司将成本控制分为对现有产品的成本控制和对新产品的成本控制,现有产品成本控制的目标是维持现有水平的成本和成本水平的绝对降低,而新产品成本控制的目标则是符合市场需要的成本节省。
对策之四:引入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
在国际制造业中,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真正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本计算方法,是适应当代高新科学技术的制造环境和灵活多变的顾客化生产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以顾客链为导向,以价值链为中心,对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根本、彻底的改造,强调协调企业内外部顾客的关系,从企业整体出发,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要求企业物资供应、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各项作业形成连续、同步的“作业流程”,使企业处于持续改善状态,促进企业整体的优化。它改革了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并使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趋于一致,大大提高了成本信息的真实性。作业成本计算法更加符合现实,其结果以更加精确的成本分解替代了成本分配,使企业管理者可以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法所提供的信息更好地选择产品组合。
对策之五:增强成本观念,实行全员成本管理
首先,要提高广大员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贯彻技术与经济结合、生产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其次,应高度关切成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从技术经济领域开辟降低成本的广阔途径,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注重人的最高层次需求,即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求。
对策之六:进行流程的梳理和整合,增加流程再造的正能量
企业原有的工作流程中既有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部分,也有不适应的部分,应在分析自身竞争优势的同时,确定企业的核心任务,撤销与此不相关的层级,增加正能量。另外企业在此基础上可以科学地设计和建设企业的信息渠道,使其在达到必要的环节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停滞,保证信息技术的通畅和有效。
对策之七:加强市场调查和信息反馈在成本管理中的正激励
信息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国际化业务的发展,成本管理越来越复杂,尤其是在现代成本管理又与科技进步紧密相联,企业成本管理水平能否随形势发展而提高,经营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对成本的信息反馈水平。因此,企业应尽可能地吸收和借鉴中外成本管理的成功经验,引入正激励元素,适时提升和改进管理水平,同时,要动态地去研究成本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成本管理模式,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发展的需要。
作者简介:
制造业成本核算篇9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0-0138-02
一、现阶段机械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内容和方法
(一)机械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内容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实行)》明确,产品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费用、职工薪酬等,以及不能直接计入而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的各种间接费用产品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费用、职工薪酬等,以及不能直接计入而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的各种间接费用。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归集成本费用,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
产品成本开支范围是以产品成本的实质为基础,同时又考虑了加强企业经济核算、进行生产耗费的补偿,把一部分与产品价值无关的费用也列入产品成本中。这样有助于充分发挥成本在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经济核算上的积极作用。
成本开支范围包括以下各项:第一,制造产品而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和燃料的原价与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第二,为制造产品而耗费的动力费;第三,企业生产单位支出的职工薪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福利费、社会保险等;第四,生产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第五,企业生产单位因生产原因发生的废品损失,以及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第六,企业生产单位为管理和组织生产而支付的办公费、取暖费、水电费、差旅费以及运输费、保险费、设计制***费、试验检验费和劳动保护费等。
可见,成本开支范围是以成本的经济内涵为基础,同时也考虑到企业实行***核算的要求而制定的,也就是要结合考虑耗费和补偿的关系,使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的条件下。既能补偿生产过程中的耗费,又能实现合理的利润。这样,能使企业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的资产得到保值增值,投资者得到合理的投资收益。
(二)机械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方法
机械成本核算是指企业对一段时期内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费用进行汇总、分类和核算的管理工作,最终计算出费用总额和产品的实际成本以及产品的单位成本,机械制造行业成本核算与一般成本核算具有较大的共性。
制造行业成本核算是指机械制造企业对其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进行的上述管理活动,以实现机械制造企业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最终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机械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分为五种:第一,品种法,即以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核算方法;第二,分批法,即以产品批次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核算方法;第三,分步法,即以产品生产阶段和生产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核算方法;第四,分类法,即以产品类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核算方法。第五,ABC法,即以“作业”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核算方法。
在日常成本核算中,鉴于行业的特性,机械制造行业常常将以上几种方法混合使用,使成本核算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成本计算是成本核算的一个重要环节,成本计算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关乎到成本核算结果是否科学准确,因此,机械制造行业所选择的成本计算方法要科学合理、实事求是。调研中发现以往机械制造行业的各项成本以每项支出的原始凭证作为计算的依据,但是通常机械制造行业不能及时拿到已经发生的各项支出的原始凭证,如此一来,已经发生但尚未拿到原始凭证的各项支出就不被纳入成本计算,这种成本计算方式显然是不严谨不实事求是的,这会造成机械制造行业成本计算的遗漏和错误,从而导致机械制造行业的账面成本偏低,进而造成机械制造行业利润的高估,在进行成本计算时,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已经发生的支出(暂估入账)要及时纳入成本核算,这样才能保证成本计算的有效性,进而为准确进行成本核算奠定基础。
二、利用车间成本核算基础工作控制企业成本
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是进行成本会计工作的首要条件。不重视各项基础工作,成本会计工作就不能顺利开展,也就无从完成预期的任务。做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建立定额管理制度,制定必要的消耗定额
做好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可以使企业成本预算和成本计划的编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成本核算有了可靠的依据,也为开展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提供了客观标准。因此,加强定额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定额制定的基本要求是既要先进又要切合实际,并应随着企业生产技术条件的变化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而定期修订,否则定额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和清查制定
做好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和清查工作,是正确计算成本的必要条件,也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前提。
企业一切物资的收发都要经过计量、验收和办理必要的凭证手续,为此必须要做好以下各项工作:第一,要提高人们对这项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同时还应根据不同计量对象,配置必要的计量器具,尤其对消耗量大的水、风、电、汽的计量器具要配备齐全。第二,应该设置专职的质量检验机构,辅之以群众性的质量把关活动,形成专职机构和群众检查相结合,而以专职机构为主的质量检查制度。做到不符合质量、规格要求的材料物资不入库,不发货。第三,应建立计量仪器和器具的管理与定期检查制度,以保证计量仪器与器具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对零部件和产品的质量应不定期进行抽查,以检查质量验收制度的执行情况。
领发材料、半成品、工具等物资,都要有严格的手续和制度。有消耗定额的,按定额发放;没有消耗定额的,按照合理需用量发放;防止乱领乱用,造成积压浪费。对于每月发出或每批生产剩余的材料物资等,应及时办理退库手续或结转到下期继续使用,以使计入产品成本的材料物资正确无误。
库存物资应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账物相符,避免出现差错和霉烂变质,防止积压浪费和贪污盗窃,以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
(三)建立内部结算制度,制定内部结算价格
建立内部结算制度,制定内部结算价格,有利于贯彻执行成本责任制,正确考核企业内部各单位的业绩,也有助于简化和减少成本核算工作,并便于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
内部结算是指对企业内部各部门、车间之间的经济事项运用货币形式进行等价交换结算,以明确经济责任的一种管理形式。搞好内部结算要抓好内部结算价格、内部结算方式和内部结算组织三方面的工作。
内部结算价格是指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计价结算的价格。对于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在产品、半成品和各种劳务等,都要制定合理的内部结算价格。这样一来,企业内部价格的制定涉及企业各个方面的经济利益,应由各有关部门共同协作来制定。这就要求制定的内部结算价格要保证企业整体利益的一致性;要兼顾内部各单位的利益,使各单位都感到价格公平合理,可以接受。
内部结算价格的制定,通常是以计划单位成本作为内部结算价格,也有些单位以产品计划单位成本加上一定利润作为结算价格。后一种方法能调动提供产品或劳务单位的积极性,但由于所加利润额的多少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对内部单位业绩考评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也不便于计算最终产品实际成本。总之不论采用什么方法制定内部结算价格,都应使之保持相对稳定,但也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变动而定期予以调整。内部结算价格应由企业统一颁布,各单位要严格执行,不能擅自改变价格标准。
内部结算价格确定后,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发生经济往来时,就可依据一定的价格和结算方进行结算。企业应本着既满足往来结算和资金管理的要求,又简化结算手续的原则选择使用。
(四)建立原始记录制度,制定合理的凭证传递流程
成本会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对各项生产费用进行数据处理、计算产品成本,这就需要通过一定方式取得各项数据。原始记录就是提供成本计算数据的主要方式,是按照规定的格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具体事实的最初的记载。调研中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材料的领用、工时的消耗、生产设备的运转、动力的消耗、费用的开支、废品的发生、产品质量的检验、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转移、成品和自制半成品的交库等,都要记录在具有一定格式的凭证中。这种直接记载具体事实的凭证,就是原始记录。建立严密的原始记录制度,制定合理的凭证传递流程,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提供制定各项定额和编制成本计划的依据,都具有重要意义。
原始记录往往为多个部门所需要,因此,按要求填写的原始记录,应分别送交有关部门使用。用如果采取一式一份的原始记录形式,则要按需要部门依次传递使用。这种方式的原始记录填写简单,但是不能同时送交各需用单位,影响及时使用,发生丢失时不易查对。采用一式多份的原始记录,可以同时送交各需用部门,如有丢失也便于查找。
企业应健全原始记录制度,统一规定各种原始记录的格式、内容填制方法、存档和销毁等制度;应根据成本计算和内部控制的需要,制定各种原始记录的传递程序,包括凭证传递所流经部门、各部门对凭证的处理程序等。为了清楚地反映凭证传递的流程,凭证传递流程最好用流程***来表示。原始记录要符合成本管理的要求,有利于班组经济核算的开展,力求简明讲求实效、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及时修改以充分发挥原始记录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做好成本会计工作,除了要建立和健全以上各项基础工作之外,还必须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和素质,特别是车间技术人员,更要提高成本意识和素质,把经济性和技术性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是完成成本会计任务的重要保证。
制造业成本核算篇10
关键词:机械加工;企业;成本核算
中***分类号:F30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0-0138-02
一、现阶段机械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内容和方法
(一)机械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内容
《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实行)》明确,产品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费用、职工薪酬等,以及不能直接计入而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的各种间接费用产品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发生的材料费用、职工薪酬等,以及不能直接计入而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的各种间接费用。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归集成本费用,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
产品成本开支范围是以产品成本的实质为基础,同时又考虑了加强企业经济核算、进行生产耗费的补偿,把一部分与产品价值无关的费用也列入产品成本中。这样有助于充分发挥成本在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经济核算上的积极作用。
成本开支范围包括以下各项:第一,制造产品而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和燃料的原价与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第二,为制造产品而耗费的动力费;第三,企业生产单位支出的职工薪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福利费、社会保险等;第四,生产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第五,企业生产单位因生产原因发生的废品损失,以及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第六,企业生产单位为管理和组织生产而支付的办公费、取暖费、水电费、差旅费以及运输费、保险费、设计制***费、试验检验费和劳动保护费等。
可见,成本开支范围是以成本的经济内涵为基础,同时也考虑到企业实行***核算的要求而制定的,也就是要结合考虑耗费和补偿的关系,使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的条件下。既能补偿生产过程中的耗费,又能实现合理的利润。这样,能使企业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的资产得到保值增值,投资者得到合理的投资收益。
(二)机械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方法
机械成本核算是指企业对一段时期内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费用进行汇总、分类和核算的管理工作,最终计算出费用总额和产品的实际成本以及产品的单位成本,机械制造行业成本核算与一般成本核算具有较大的共性。
制造行业成本核算是指机械制造企业对其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进行的上述管理活动,以实现机械制造企业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最终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机械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分为五种:第一,品种法,即以产品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核算方法;第二,分批法,即以产品批次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核算方法;第三,分步法,即以产品生产阶段和生产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核算方法;第四,分类法,即以产品类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核算方法。第五,ABC法,即以“作业”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核算方法。
在日常成本核算中,鉴于行业的特性,机械制造行业常常将以上几种方法混合使用,使成本核算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成本计算是成本核算的一个重要环节,成本计算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关乎到成本核算结果是否科学准确,因此,机械制造行业所选择的成本计算方法要科学合理、实事求是。调研中发现以往机械制造行业的各项成本以每项支出的原始凭证作为计算的依据,但是通常机械制造行业不能及时拿到已经发生的各项支出的原始凭证,如此一来,已经发生但尚未拿到原始凭证的各项支出就不被纳入成本计算,这种成本计算方式显然是不严谨不实事求是的,这会造成机械制造行业成本计算的遗漏和错误,从而导致机械制造行业的账面成本偏低,进而造成机械制造行业利润的高估,在进行成本计算时,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已经发生的支出(暂估入账)要及时纳入成本核算,这样才能保证成本计算的有效性,进而为准确进行成本核算奠定基础。
二、利用车间成本核算基础工作控制企业成本
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是进行成本会计工作的首要条件。不重视各项基础工作,成本会计工作就不能顺利开展,也就无从完成预期的任务。做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建立定额管理制度,制定必要的消耗定额
做好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可以使企业成本预算和成本计划的编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成本核算有了可靠的依据,也为开展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提供了客观标准。因此,加强定额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定额制定的基本要求是既要先进又要切合实际,并应随着企业生产技术条件的变化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而定期修订,否则定额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和清查制定
做好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和清查工作,是正确计算成本的必要条件,也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前提。
企业一切物资的收发都要经过计量、验收和办理必要的凭证手续,为此必须要做好以下各项工作:第一,要提高人们对这项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同时还应根据不同计量对象,配置必要的计量器具,尤其对消耗量大的水、风、电、汽的计量器具要配备齐全。第二,应该设置专职的质量检验机构,辅之以群众性的质量把关活动,形成专职机构和群众检查相结合,而以专职机构为主的质量检查制度。做到不符合质量、规格要求的材料物资不入库,不发货。第三,应建立计量仪器和器具的管理与定期检查制度,以保证计量仪器与器具始终处于良好状态;对零部件和产品的质量应不定期进行抽查,以检查质量验收制度的执行情况。
领发材料、半成品、工具等物资,都要有严格的手续和制度。有消耗定额的,按定额发放;没有消耗定额的,按照合理需用量发放;防止乱领乱用,造成积压浪费。对于每月发出或每批生产剩余的材料物资等,应及时办理退库手续或结转到下期继续使用,以使计入产品成本的材料物资正确无误。
库存物资应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账物相符,避免出现差错和霉烂变质,防止积压浪费和贪污盗窃,以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
(三)建立内部结算制度,制定内部结算价格
建立内部结算制度,制定内部结算价格,有利于贯彻执行成本责任制,正确考核企业内部各单位的业绩,也有助于简化和减少成本核算工作,并便于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
内部结算是指对企业内部各部门、车间之间的经济事项运用货币形式进行等价交换结算,以明确经济责任的一种管理形式。搞好内部结算要抓好内部结算价格、内部结算方式和内部结算组织三方面的工作。
内部结算价格是指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计价结算的价格。对于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在产品、半成品和各种劳务等,都要制定合理的内部结算价格。这样一来,企业内部价格的制定涉及企业各个方面的经济利益,应由各有关部门共同协作来制定。这就要求制定的内部结算价格要保证企业整体利益的一致性;要兼顾内部各单位的利益,使各单位都感到价格公平合理,可以接受。
内部结算价格的制定,通常是以计划单位成本作为内部结算价格,也有些单位以产品计划单位成本加上一定利润作为结算价格。后一种方法能调动提品或劳务单位的积极性,但由于所加利润额的多少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对内部单位业绩考评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也不便于计算最终产品实际成本。总之不论采用什么方法制定内部结算价格,都应使之保持相对稳定,但也要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变动而定期予以调整。内部结算价格应由企业统一颁布,各单位要严格执行,不能擅自改变价格标准。
内部结算价格确定后,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发生经济往来时,就可依据一定的价格和结算方进行结算。企业应本着既满足往来结算和资金管理的要求,又简化结算手续的原则选择使用。
(四)建立原始记录制度,制定合理的凭证传递流程
成本会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对各项生产费用进行数据处理、计算产品成本,这就需要通过一定方式取得各项数据。原始记录就是提供成本计算数据的主要方式,是按照规定的格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具体事实的最初的记载。调研中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材料的领用、工时的消耗、生产设备的运转、动力的消耗、费用的开支、废品的发生、产品质量的检验、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转移、成品和自制半成品的交库等,都要记录在具有一定格式的凭证中。这种直接记载具体事实的凭证,就是原始记录。建立严密的原始记录制度,制定合理的凭证传递流程,对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提供制定各项定额和编制成本计划的依据,都具有重要意义。
原始记录往往为多个部门所需要,因此,按要求填写的原始记录,应分别送交有关部门使用。用如果采取一式一份的原始记录形式,则要按需要部门依次传递使用。这种方式的原始记录填写简单,但是不能同时送交各需用单位,影响及时使用,发生丢失时不易查对。采用一式多份的原始记录,可以同时送交各需用部门,如有丢失也便于查找。
企业应健全原始记录制度,统一规定各种原始记录的格式、内容填制方法、存档和销毁等制度;应根据成本计算和内部控制的需要,制定各种原始记录的传递程序,包括凭证传递所流经部门、各部门对凭证的处理程序等。为了清楚地反映凭证传递的流程,凭证传递流程最好用流程***来表示。原始记录要符合成本管理的要求,有利于班组经济核算的开展,力求简明讲求实效、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及时修改以充分发挥原始记录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做好成本会计工作,除了要建立和健全以上各项基础工作之外,还必须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和素质,特别是车间技术人员,更要提高成本意识和素质,把经济性和技术性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是完成成本会计任务的重要保证。
三、有效的成本核算体系在企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成本核算对于机械制造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能够准确衡量机械制造行业的各项成本,为机械制造行业的战略选择、盈利规划、经营运作和日常管理等提供参考,因此,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对于机械制造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是大有裨益的。但是,目前机械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不尽完善,仍存在诸多问题,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针对现存问题,机械制造行业可以从明确机械制造行业的成本核算内容和方法、利用车间成本核算基础工作控制企业成本等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改进,进而构建精细化的成本核算体系、合理简便的成本核算标准和实事求是的成本计算方法,以利于实现机械制造行业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使得成本核算能够准确地为机械制造行业的战略选择、盈利规划、经营运作和日常管理等提供依据和参考。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改进,机械制造行业成本核算的水准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进而能够为机械制造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Z].2013-08-16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制造业成本核算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