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研究第1篇
一、网络教学的优越性
1 网络教学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在传统的教学中,采用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不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基础的是不是一致,大家听的是一个内容。尤其是在成人教育中,这种传统教育很难适应。而在网络教学中,学生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结合自己的接受能力和基础有选择性的学习。还能对某些重点内容反复的学习。其次网络教育中老师还能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跟踪监控、检测、指导,学习本身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像建构主义学理论下的情境创设,知识的意义建构以及人与人的协作关系都是随时空转换而不断变化的。
2 网络教学强化了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网络教学强化了学习的自主性,为自我学习提供了强大的“硬件平台”,如集成化的学习环境,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尤其是网络教学中习题和练习,使学生和学习结果之间有了更直接的联系,把要我学习变成了我要学习。
3 网络教学评价系统的设置对网络教学能起到更大的教学效果:建构主义主张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研究,发挥首创精神,实现自我反馈。学习者每一次实现对原有认知结构的改造与重组,也就是完成了一次自我的肯定、否定、再否定的辩证评价过程。这种自我评价有利于学习者成就感的形成、目标的明确、个性化的培养,使学生由评价客体成为评价主体,提高了学习的参与性,增强了学生的评价能力。
二、网络教学系统
在网络的教学环境中,我们不能完全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要引进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方法,网络教学: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及数据库管理技术将教案、例题、动画演示等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组织在一起,使得网络教学生动形象、充分利用了信息媒体的多样性和网络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1 硬件建设
在网络主干技术方面,可供选择的技术主要包括FDDI、快速以太网、令牌环、帧中继以及ATM等。根据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网络设备和需要在校园网上运行的计算机应用的状况,因为千兆以太网易于从现有的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升级而来;比较简单且已经市场化,性能价格比明显优于用ATM组建立校园网,IP over SONETH和RSVP(资源预留协议)已经初露端倪,所以我们采用传统的具有光纤分布式(FDDI)接口的路由器作为主干,用10/100兆自适应的交换机和10/100兆自适应的共享时集线器(Hub)作为接入的拓扑结构,支持TCP/IP协议和mX/SPX协议。主干网采用总线结构拓扑结构,办公楼我们采用的是二级交换技术。我们和全省广播电视大学建立ATM网络视频会议系统。为了接受网络教学课件的方便快速,我们还建立了一套卫星数据接收系统。
网络采用了内部服务器实现内部办公自动化和开放式网络教学,使用INTERNET服务器实现WWW服务、邮件服务、域名服务及防火墙服务器的功能。
考虑到教学及会议的应用和需要,我们还将录像机、投影仪、VCD、电视机及视频展示台等设备进行汇接与集成,使得教学与会议使用的终端设备多样化,技术手段更加丰富灵活。
2 软件建设
Internet服务器安装Windows Server 2000通过IIS实现WWW服务,安装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 V5:5实现电子邮件服务,安装专业防火墙思科SA5520实现防火墙服务,对外部用户,可以设置安全规则,使他们只能访问的资料。对内部用户,设置用户验证和信息加密,只有符合用户验证和数据加密条件的用户才能进入网络,访问网络相应的部分。尤其是网络教学部分,必须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才能进入,老师也是要经过授权能进行课件的上传和修改。通过Internet服务器和办公网络我们还可以实现网上办公自动化。
另外我们为了教学的方便,我们有一个网络教学平台――***平台,***平台里面我们提供了“直播课堂”、“VOD点播”、“多媒体课件”、“数字***书馆”、“BBS讨论”、“CHAT聊天”“电子邮件”可以方便的实现广播教学、远程示范、课堂提问及集体讨论、课件点播、网上考试等功能。
,
在多媒体课件中,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可以把多种多媒体教学课件集成在该平台上,供全校师生随时使用。通过电子邮件系统全校师生都可以在网上申请邮箱地址,在网上公布答疑教师的邮箱地址,用于学生的提问及教师答疑。使用CHAT聊天室,网络教育学院每天还有不同学科老师在网上值班用以即时的回答学生的问题,可以实时的为学生作网上的专题讲座及学术报告,在BBS里老师和同学、同学和同学可以对某些问题展开讨论。数字***书馆为大家提供了各种***书和资料。网上课程系统可以使用多媒体的教学软件系统提供一个没有时间和地域限制的课堂,学生可以在任何地点选择自己感爱好的老师或课程加入学习。
三、网络教学的评价为网络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1 网络教学跟踪监控的系统――行为统计。行为统计是对老师和学生在网上教与学的一个记数统计,它能统计课程老师和学生在网上活动的次数和时间,老师每进入该课程页面一次,记数器就加一,学生每进去浏览一次,系统对学生也加一,这样每学期,对某门课的教学情况就有了一个数量上的统计,同时,还有时间的记录,何时上的,上了多长时间都有记录。学习者不管在任何时间和空间,只要通过公共通信手段,进行文字、***像、视频和音频的交流都有统计,这对学习过程是一个有效地监控和管理,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学习的控制度。
网络教育研究第2篇
1体育网络教学概念
体育教学是指实现体育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基本途径。它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通过运用适当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基本的运动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终身体育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21]网络教学是利用已经普及的电脑和宽带网络等硬件环境,依托专业的网络现场教学平台,实现异地、同时、实时、互动教学和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是“实地现场教学”模式的强有力的补充,是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总体趋势和目标。体育网络教学综合了体育教学与网络教学概念的共性部分,是把网络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的教学过程。
2体育网络教学研究现状
体育网络教学就其对象而言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范围内的学生;另外一类是校外的体育消费者,后者是带有电子商务服务[8]至2014年11月20日为止,中国知网搜索(采用模糊搜索)到关于“体育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研究只有324篇。“体育电子教材”的研究39篇而“体育网络教材”147篇“体育网络教学”就有1790条,“体育远程教学”就有155条。“翻转课堂”和“体育”的有6条。就其研究的点来看,学者们研究的学校的体育网络教学焦点在两个点上;一是实施教学的技术上;二是教学上。其中最基础的而且研究难度最大的是网络平台的构建,属于技术层面,而研究教学方面的文献比较丰富,从体育网络教学的优缺点,组织方式,教材及课程评价方式都有较深的研究成果。
2.1研究的共同点
网络教学使体育教学上有关的器材、体育的场地、教学课时以及师资不足等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补充,在体育资源上实现了共享的目标[10]通过体育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学生可以在教学资源库中自主学习和个性化选择内容和进度,这就使他们突破了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教学。[11]周珂指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及时沟通,有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学班为单位,在学生数量上有一定限制,而且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也受到限制,因为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毕竟是一对多,所以不可能面面俱到。然而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交流的可能。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技术支持,可以让学生和教师实现远程通信。[12]对于周珂老师提出体育网络教育能够及时沟通,有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的观点,本人有不同的看法。通过即时通讯工具能够在网络课堂上畅所欲言,但是网络传输根本上没有解决到网络延迟的问题。教师通过网络教学,教学的对象依然是一对多,设想在实时教学模式下,教师负责教学,那么通过即时通讯工具进行交流会直接影响教学,这时很有可能出现教学分工。
2.2研究的不同点
体育网络教学在高校开展较中小学要好,但是学界对于高校里体育网络教学也存在较多的问题持一致观点。如对于教师的研究,体育网络远程教育对教师和学习者的信息素养提出较高要求[9]教学须更新观念,树立构建网络化学习社会和终身学习体系的新观念。周珂在《浅析高校体育教学中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推广》指出高校体育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贫乏,质量不高,体育教师欠缺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理念和技能等问题。丁新(华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副院长,IT经理人商业周刊)表示网络教育关键不是技术和资金,制约网络教育发展的是人才。对体育网络教育研究不足等。对于教学平台的研究,高校需要个性化服务,教学平台功能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教材的研究,目前高校课程资源相对较少。
2.3体育网络教学的应用
体育网络教学应用于网球,舞蹈等项目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应用的范围集中在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据刘殿国的研究是把网球的理论课程利用网络手段进行教学。根据调查显示,全国有72.36%的高校已具备多媒体教学的硬件设施,有43.75%的高校具备网络辅助教学的硬件条件。[21]根据对一些老师的调查显示,教师们普遍认为,校领导不够重视、多媒体应用教学实际教学情况效果不明显以及硬设备数量不足也是制约高校体育课网络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3结语与建议
网络教育研究第3篇
【关键词】网络教育;评价体系
一网络教育评价的概念
教育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起到了重要的反馈作用。作为教育评价之父的Tyler对于教育评价,着眼于实施的效果,他用学生的成绩来表示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并把教育目标的达成与否作为判定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依据,这是以Tyler为代表的目标评价模式的体现。华东师范大学的陈玉琨教授则强调教育评价的价值观,认为教育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可行的方法,对教育的要素、过程和效果进行教育评判的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现有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网络上的教育现象也不断涌现,因此,网络教育评价现已成为教育评价中的另一个研究领域,并逐渐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所谓网络教育评价,指的是对网络大学或网络中的一些教育或学习现象进行评估,它是网络在教育评价领域内的特殊应用。
二网络教育评价体系的分析
维基百科认为,网络课程也称***课程,是指通过***学习的课程,是现时学习的新趋势。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平台开设不同的网络课程,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时间自主选择要学习的课程并进行课程学习。网络资源既是一种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应用,也是一种以应用为导向的技术创新。面对众多的网络课程,学生进行相关学习后效果的评价也日渐受到关注。一个完整的教育评价体系应该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目标、指标、评价对象、评价人员和评价方法。这些方面在整个评价系统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对于网络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也可以借鉴以上的五点对其进行分析。
三网络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
面对已经到来的信息化时代,面对不断完善的网络课程,目前国内有关研究机构对网络教育的评价主要体现在网络教学与网络课程评价两个方面。当前,网络课程的学习者数量呈显著性的增长,那么其评价则显得愈来愈重要。与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相比,网络教育评价可谓称得上是一个年轻的研究领域,虽然评价体系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首先,评价对象不明确,目的不清楚。这主要体现在张冠李戴的网络课程和网络教学评价中。一些对网络教学的评价标准却用来衡量网络课程。网络教学是网络课程下的一个体现,除此之外,网络课程还包括了课程的技术水平、网络的互动性等方面。其次,网络教育评价人员专家化。不可否认的是,依托网络的教育评价相对来说比较复杂,需要工程技术和教育技术方面的专家。但是,这并不等同于来自那些接受网络教育实践的学生的评价就可以忽略。他们的许多反馈信息对于网络教育课程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最后,网络教育评价的范围过于泛化,想面面俱到地进行评论,实地个案研究较少。对于这些范围,我们应该分清楚哪些是重点,将其进行重点评价。同时,评价的结果缺乏针对性,不能起到改进网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作用。
四完善网络教育评价体系的策略
第一,提升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在对网络教育评价进行修改和制定时,我们可以借鉴传统教育评价的经验。当前的传统教育评价基本上采用总结性评价,但是对于网络教育而言,仅以学期结束时的一次考试作为评价结论是不够的,因为网络教育相比课堂教学来说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应该以长期的形成性评价为主,并结合总结性评价。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不断地给被评价者以指导,从而帮助他们达到目标。这样的评价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技术和时间,而且还要持续地跟踪观察来收集、统计相关信息,然后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痕迹来观察学习者的学习动态,对其进行学习过程的评价。这对信息教育要求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因此,相关研究者应努力提升各方面的数据挖掘能力,在评价过程中引进新的技术手段,做到评价的合理性。第二,充分考虑多方评价人员,重视学习者的评价。互联网的用户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其主体地位得到了加强。同时,网络课程的学习者不仅有学生,还有教师和管理者等。充分考虑多方的评价人员并不意味着削弱专家的评价意见,有关专家的评价是主要的,应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去考虑教师、学习者和管理者的想法,做到权重的侧重和平衡。学习者作为网络课程的主要实践者,经历了课程学习的整个过程,对教师的教学、虚拟课堂的互动、问题的及时反馈情况等最了解不过了。因此,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对于网络课程的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三,对评价对象进行多维度的评价,提高评价说服力。传统教学评价的参照标准比较单一,往往只依据学生考试的分数高低、操作方面的熟练程度,却忽视了不同学生的情感和学习风格,这样,无形之中就等于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网络教育现象的出现则弥补了传统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评价的缺失,为其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网络教育评价中,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发展,科学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从知识、能力、品质、态度等多项指标去评估每一名学生。信息化时代的网络课程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网络教育评价可以根据学习者实际学习的情况收集各阶段的信息,从而达到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以及诊断性评价的统一结合,它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可以突破传统教育评价领域的局限,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作者单位:杨丽,百色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慧.Web2.0及其典型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陈玉琨.关于中国高等教育评价本质问题的探讨[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1(8)
[3]任儆,张秀梅.对网络远程教育评价体系的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2(8)
[4]胡苏皓.适用于远程教育评价的三种评价方法[J].中国远程教育,2008(2)
[5]李葆萍.网络教育评价系统及其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1(9)
[6]黄晨,聂竹明.Web2.0时代完善网络教育评价的思考——来自“豆瓣网”的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3(4)
网络教育研究第4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各个国家乃至世界都日益重视人才,成人教育的培养模式也因此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的关注点。国内外对此的研究成果和著作不可谓不多,但是,一方面由于社会形势的日新月异,研究成果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滞后性,另一方面由于研究者没有认真联系我国地广人多、人口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因此目前对于二者的研究还停留在比较单薄的层面,突出表现在研究成果的实践性不强,没能很好地指导成人教育实践。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用更高、更规范和更加国际化的标准要求自己,大国国民心态在形成之中”。[1]但同时,“点多、面广、层次多和办学形式与途径的多样化,办学水平上的参差不齐,是当代中国内地现阶段法学教育的基本特点。”[2]传统的成人教育模式也存在这些问题,除此之外,还存在很多弊端,如:体制僵化,教法陈旧;人才培养模式僵化,专业设置狭窄;课程体系凌乱,教学内容陈旧,教法单一;课堂中的互动性不够,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深井式的蛙式教育,等等。这些,我们都认识到了。应该说,人才培养模式是否正确和科学,是决定研究和实践效果的核心环节。有关资料表明: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70%以上来自科技的进步,像美国则达到了81%。而我国经济发展中技术进步所占的比重仅为30%左右。作为决定我国国民经济命脉的传统产业,其投入与产出之比也只有发达国家的1/4。[3]因此,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探究最佳的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求事半功倍之效。
二、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成人教育就是培养成人全面和谐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4]近几年来,成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规模持续扩大,其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贡献也日益增大,因此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而目前中国的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几乎没有自己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基本上是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培养规格、考试考核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弊端;[5]惟有通过彻底的改革,实施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克服这些弊端;而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必须在培养规格、培养方式、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活动和考试考核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成人教育方式的定型经过了漫长的几十年,想要改变这种局面,改变这种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和行为定势,需要花费大力气,付出大的代价。因此,针对21世纪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不但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与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而改变教学方法,而且能够培养出适合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这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民族的快速腾飞,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过程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以下几项:(1)要尽量克服以往研究的缺陷,进行实用性而非空谈性研究,研究成果能够很快地运用于实践之中,因为教学理论研究是为教学实践服务的。(2)需要考虑到社会形势的变化,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如在搜集材料时不可避免地有时间、地域方面的限制,因此,研究成果的适用往往存在一定的时间上的滞后性和地域方面的不协调。这也是我们要减少的失误之一。(3)需要加强中国成人教育现实情况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脚踏实地的研究和改革。如:对成人教育的经费投入比例无法适应现代成人教育培养多样化的要求,让参差不齐的接受成人教育者更加无所适从;大批新设成人教育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进入成人教育战线的教师数量和整体质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等等。
三、传统、网络和私塾人才培养模式之比较及对成人教育的启示
笔者主要结合成人教育理论和成人教学实践,试***通过对传统、网络和私塾人才培养模式之比较,提出在教育领域引入新的教育精神与理念,即尊重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和老师的创造性劳动成果,重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好地发挥老师的创造能力和学生的个性,关注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长远发展,树立精英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同时,针对此精神与理念的引入提出一些相对具体化、实践性较强的措施与建议,以达到进行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目的。
(一)传统教育方法
坐在座位上认认真真侧耳倾听的学生,再加上站在讲台上兢兢业业不厌其烦教诲的老师,这构成了一幅传统教育的典型画面。传统教育方法更侧重于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注重学生摄入的知识量。***门安排好了不可谓不详尽的学习内容,也制定了不可谓不严格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步骤,教师只需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解答好疑难就成了。我们只要稍微查阅一下各种教材的《教学大纲》,就会发现一条规律,即几乎没有任何教材的《教学大纲》会对此门课程的教育方法作出要求,即使有,也大多是要加强案例教学等方面的要求。传统教育方法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为社会培养出了一批基础知识扎实、理论素养较高的学生,这批人往往成绩优异,遵纪守法,懂规矩,能够按照规矩办事。然而,其弊端也不容忽视。首先,造成客观事物的平面化。世间万事万物本来都是五彩缤纷、多种多样的,由于老师仅仅依靠单纯的语言和粉笔、黑板等辅助工具来解析客观事物,这很容易使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更不用说想象了,这种教育方式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次,长此以往,一成不变的教育模式很有可能会抹杀师生双方的个性和创造力。虽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长期将学生与老师都置于一个传道与受业的模式当中,将抹杀掉老师本来可能有的创造能力,使他们变成了活的“机器人”,———因为他们的眼睛只盯着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所进行的是根据目的和内容而输出的教学,正是所谓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塑造了这样一种“机器人”。同时,将会使学生的个性消失在这温情脉脉的教学方式之中,在不知不觉中导致学生动脑能力差,由此产生惰性,逐渐失去精益求精学习的勇气和决心。第三,“填鸭式”教学方法,以分数论英雄,忽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正如成批量地生产产品,如此出来的产品都是一个样式,失去了多样性,抹杀了个性,无所谓创造性。有人也许要说,这样的教育方式持续了千百年,也培养出了大批杰出的人才。但是时代在变,社会在变,其需要的人才类型也在变:社会更需要社会适应能力强、有个性的人才。因此不能单单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来指导今天的教学工作。特别是成人教育的对象,大多是有工作经验,或者正在工作的,他们具有较大***性和一定的创造力。如果授课老师只是照本宣科,无疑会影响这些人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众多的成人教育机构教师资源不够用,为了节约教学成本,学校只有聘用在读的研究生。研究生任教,一是没有多少教学经验,二是没有实践经验,其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二)网络教学方法(也称为“远程教学方式”)
网络教学方法是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的体现,它是指教师采用多媒体手段传递文本、***形、声音、动画、视频信息等,以此来实现真实世界与虚拟空间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特点主要表现在能够促进理解,它主要通过眼、耳、手等器官的协调过程,刺激大脑,使大脑兴奋起来,从而强化记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网络教学方法的优势主要在于:(1)学生可以不受地域、时间和年龄的限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时间和内容。(2)多媒体教学生动有趣,可以设置相当多的相关报道、案例和信息等,加深对所要求掌握内容的理解和运用。(3)通过网上课件之中的相关链接,学生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地接触更多的知识信息等等,毫无疑问可以扩大其信息量。(4)由于不是面对面的交流,可以给学生和老师双方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既可以让老师“三思而后讲”,也可以避免有些学生羞于启齿的情况发生,更有利于师生双方实现理性的交流。(5)由于不受时间限制,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可以真正实现“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类理想,而且还有利于让学生(广义上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不受时间、地域和年龄的限制,比较适合成人教育。但其弊端也不容忽视:(1)网络课程缺乏情感交流,易给学生带来自闭性、放纵性等问题,不利学生思想道德、高尚情操的培养;(2)网络教学中的动画、音乐等易使学习者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很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3)此种教学方式要求学习者自制力较强,这一点比较难于做到;(4)部分学生已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可能对网络教学方式不适应或产生抵触情绪;(5)网络教学易产生疲劳感,影响视力,长时间保持姿势不利于身心健康。而且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的远程教育暂时还未达到多样化和趣味化的程度,采用多媒体手段所传递的信息一般也仅限于文本、声音和视频,至于***形、动画等能够激起学生兴趣的信息比较少,有的简直就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网络化。再者,做出信息量大、趣味程度高的课件需要花费老师较多心血,而时间、财力等方面则不一定能跟上。因此,管理成人教育的机构应该采取一定措施,加强多媒体教学方面的管理,增加这方面的投入,以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
(三)私塾教育方法
私塾教育方法主要是私人设立教学场所传授知识技能①。首先,其最大益处是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或者相关课程、教师及教学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学生上课的兴趣自然浓厚,思维活跃。其次,每个私塾老师带的学生一般比较少,师生交流方便,能够充分跟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学生的协作精神提高,教学效果也要好得多。而且即使有学生自制力不那么强,老师要进行相关管理也比较容易。不像现在的大学,除了公共课之外,有的部分课实行大班一起上课,有时人数甚至多达两三百人,师生之间根本就无法交流,更不用说去管束小部分纪律性不强的学生了。第三,私塾教育往往更能够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长、能力的高低开展教学工作,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愉快,掌握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但私塾教育的普及难度相当大,不要说中国人口众多难以推广,就是实施此项教育方式所面临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压力,就够头疼的了。在中国目前情况下,场地、教师、教学设备都有限,因而此项教育方式的普及是不现实的,也不适合中国国情。成人教育的对象人数众多,他们参加成人教育的目的,很大一部分是想拿个更高的文凭,即使他们想真正学点东西,学习时间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因此,私塾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不太适合他们。
网络教育研究第5篇
高校网络教育已经形成一个***的教育体系,通过将教育平台优化整合,形成网络化平台,转变教育理念,实现教育平台结构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笔者就此深入分析,认为高校网络教育平台是建立在学校教育向网络教育的转变、传统教学向网络研究型教学的转变、单一培养模式向网络多样化培养模式转变以及从事业经营向产业经营转变的理念基础上.
关键词:
高校;网络教育;教育理念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教学模式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应用,这使得高等教育的模式也不断发生变化.但是,不同高等院校针对高等教育所开发的很多网络教育课程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体现在课程内容、学分分布、教学重点等各个方面.这使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一个问题:高等教育应该向何处去?网络高等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什么?对这个问题进行理性的回答,需要人们关注高等院校网络教育平台及教育理念变革的新理念和新形态,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1学校教育向网络教育的转变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高速发展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其最基本的特征是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知识增量呈指数累加、知识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效应日益明显和社会发展日益呈现功能分化、构造复杂化、联结网络化的态势.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一个国家的人才资源结构、分布途径、衡量标准、培养模式等必然受到强烈冲击.就人才需求而言,社会形态的复杂性、动态性实际上提出了如何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适应具体社会部门运作需要的、能及时解决问题的适应性人才问题.长期以来,将高校教育视为教育终点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接受的社会观念.这种观念,将高等教育简单等同于学历教育,这种理念把教育的边界限于学校,指望一纸文凭就能够受用一生.这种教育理念,无疑是较为封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前瞻性;是闭门造车、脱离现实社会需要的形而上学的培养理念.这种教育理念已经对社会、对个人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硬伤”.一个突出的表现是高校毕业生面对变动的社会、变化的工作表现得无所适从.为了避免这种局面,教育理念急需“现代转型”.基于此,人们提出了网络教育、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网络教育理念,它要求人们站在一种新的视野上重新认识高等教育,从传统的学校教育理念框架中解脱出来.这种教育理念注重教育的整体性、延续性,其认为学习和教育应贯穿于整个人生,社会的每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应该去接受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教育.这种网络教育理念,建立了一种一体化、整体化的延续性教育体系,改变了学校教育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缺乏联系、相互***的状态,对社会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改变了过去学校教育是完整的教育体系模式.现在,网络教育的思想强烈冲击着英才教育和阶段教育,极大促进了继续教育的发展,人才培养的网络教育成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途径,被许多专家称之为“生涯教育”[1].这种理念强调人才的过程培养、动态培养、全程培养,具有强烈的前瞻意识,适应了社会环境变化的需要,因此被大多数国家接受和倡导,并通过法律制度来保障实施.从中国当前高校教育的现状出发,信阳农林学院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并结合Moodle特点优势,将Moodle与研究型教学拟合构建高校定向委培生“自助餐”式的学习平台,使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性的学习.利用“PBL+研究型”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将实际课程整合,以“课题驱动”式开展高校研究型实践教学,取得较满意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为今后高校教师应用Moodle组织研究型教学提供参考,充分发挥魔灯的神奇魔力.
2传统教学向网络研究型教学的转变
中国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应试教育.在高考制度“指挥棒”的挥动下,中国的基础教育陷入了一个让人无奈的怪圈,一方面,对于应试教育人人口诛笔伐;另一方面,对于应试教育却人人实践.应试教育是以传授知识、培养知识型人才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支配下,教育就是把“包装”、“封存”在课程计划和课本之中的知识原封不动地教给学生,学生不必***思考与自主构建,只需接受、吸纳、牢记就行了[2].“封闭式教学”最大的危害是将受教育主体简单化地禁锢在教室和课本之中,受教育主体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难以发挥,更妄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了.其最终结果是学生缺乏***性、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在知识的获取上依赖于教师的传导;在现象的分析上依赖于教师的思路;在问题的解决上依赖于教师的答案.总之,在学生眼里,教师就是一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这种心理从基础学校一直延续进高校.高校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高考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桎梏,没有了“高考”这座大山阻挡教学改革前进的步伐.但让人遗憾的是,在高校不管是教师的思维模式、学校教学管理模式、师生之间的教学传导模式等,都没有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阴影: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以讲解为中心、教师讲解以教材为中心.甚至于有人把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形象喻为“四部曲”:课前“赶鸭子”———把学生都赶到教室里去;课时“填鸭子”———教师传导知识一个学期几本教材如行云流水,教师猛灌、学生狂抄笔记;期末“考鸭子”———60万岁、考试大吉;最后“板鸭子”———学生成为流水生产线的标准产品.目前的高校教育模式在短时间内不能根本扭转学生这种根深蒂固的心理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端在于忽视了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真正作用,扼杀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压制了学生的灵感,埋没了学生的创造力.国家在高度关注这种教学模式的转换问题,积极探索打破这种教育模式瓶颈的有效路径.而网络研究型教学,恰恰是社会各界在长期地摸索和试验中发现的一种医治传统教学模式的良方.这种教育模式强调素质培养,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使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得到释放.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普遍完成了教育模式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这种转变,即由传统教学模式向网络研究型教学理念的转变[3].近年来,一种新型的研究型教学逐步得到发展,也得到社会的认同.这种教学方法,目的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应该主动探究、主动研究和积极创新.这种教育方式重在培养学生对社会的未来适应性,因此,信阳农林学院在知识和能力培养上,特别注重实用性及学生掌握知识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使用这种方法,不仅克服了传统学习方式的不足,更使得学习者能够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这种教学模式,注重情景构造,强调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探究.这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通过实践表明也是富有成效的.但是,由于社会资源有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之中,要求所有课程完全按照上述方式进行教育,即完全在现实场景中进行学习和研究,是不切实际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这种研究型教学的推广和大面积使用提供了技术基础.在此背景下,笔者学校发挥了网络技术的优势,探索网络研究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Moodle平台来完成课程的信息搜集及教学资源的整合[4],这种方法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为信阳农林学院创新教育带来历史性的契机.
3单一培养模式向网络多样化培养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单一培养模式.这种模式表现为:在空间上,学生培养基本是在学校,教学的地点主要是课堂;在时间上,强调“学校阶段”;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知识传授和教师口头传授为主[5].在此模式支配下,信阳农林学院努力使学生从获取知识途径有限、手段单一、方法陈旧、内容枯燥和形式呆板的环境中走出来;利用网络技术对学生采取高校培养、社会培养、组织培养、合理流动及有效整合的方法.这非常有利于学生高效率增长知识容量、激发学习热情、发挥自身知识建构主体的能动性,也有利于学生踏入社会后根据社会工作的实际需要来接受远程教育以进行知识更新和能力重塑.在科技的渗透和推动下,高校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育模式和培养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在教学模式上,单一教学模式被打破,多角度、多途径和多选择的网络多样化教学模式正在兴起.最明显的是网络课程的广泛开发和远程教育的普及.这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是巨大的:首先,知识获取的单一结构被打破.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除了学校、课堂和教师外,还有网络课程、网上互动学堂、远程教育课程、网上视频授课等等,可接受教育的途径大大拓展了[6].其次,知识构建的单一模式被打破.建构主义的先进教育理念在网络时代找到了最佳表达的技术工具,学生知识建构的手段有了多样化的途径.再次,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的单一局限被打破.教育的地域性首先被打破,获取知识不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只要鼠标轻轻一点,知识的获取就在眼前.教育的时间性也随之被粉碎,错过了大学学习的阶段,或者说在大学错过了学习的阶段,并不意味着就错过了接受同样课程教育的机会[6].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校教育的围墙已被,高等教育的边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慢慢消融,人们完全可以随时随地感受到大学的教育就在眼前,可以感受到“不同的大学,同样地精彩!”
4从事业经营向产业经营的转变
从组织性质看,高等院校几乎都是事业单位.即将高校视为公益性单位,进而采用国家统包统揽的做法.随着社会发展,这种方式难以适应社会需求,由于教育市场化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因此,解决这种社会需要的方法,就是中国高校不断扩招、学生规模不断扩大.这显然是教育理念出了问题.其实,事业单位并不意味着事业单位从事的是公益性活动,追求公共利益的实现,也不一定完全就是依靠国家投入[7].换言之,教育公益事业完全可以采取网络多元化的路径去实现.这就是中国高等教育具有事业性和产业性双重路径的提出,网络教育产业化理念转变.高等教育产业化,一直存在不同的社会争论,批判者有之,赞誉者有之.批评观点认为,高等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高等教育不能按照市场经济的逻辑进行产业化运作.何况,从社会理念上,高等教育是神圣的人类事业,不能让铜臭味毁掉这种神圣的事业.就高等教育有其自身发展规律这一点上而言,批评者言之在理的.但是,笔者认为,这是理念和实现手段问题,是目的和手段问题.教育市场化在发达国家早已有之,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对此,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早有论断.在很久以前,他就已经提倡教育市场化,并充分论证了教育市场化的必要性[8].他认为,19世纪下半叶以来,社会所建立起来的公共教育制度,本质上是由国家或***府垄断的.这种垄断是直接产生的,甚至是国家经营的.因此,对这种垄断缺乏必要的市场竞争约束.***府垄断教育的弊端,就是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因此,弗里德曼认为这种教育整体上是失败的.此种判断是否妥当,笔者暂存不论.从实际看,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市场化和产业化,相对于纯粹的国家包办教育,是富有效率的.至少,它可以充分利用市场手段,有效整合社会各种力量和资源[9].例如,通过市场化机制建立多元化的高等教育模式,可以弥补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本质上,高等教育产业化和教育的公益性并非水火不容.以教育的公益性,来全面否定教育的产业化,有失偏颇.具体到高等教育网络教学,适当将之产业化和市场化,可以打破高等院校对***府的过于依赖的现状,建立多渠道的网络教学研究平台.这是一种***府监管、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新型教育机制,值得推广.为此,要求学校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通过网络教学、远程教育平台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
5小结
在知识经济时代,主要靠知识而不是靠劳动力和物质资金发展经济.知识成为生产力的最重要的因素.高等教育网络教学是知识产品生产的重要教学方式.对于知识经济的需求,高等教育网络教学需要回应.为此,网络教育需要系统化、终身化和多元化.网络教育是实现这些教育转变的平台.但是,转变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的变革方向,永远是人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作者:赵莉 单位:信阳农林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黄中显.适应性法律人才开放式培养理念与路径选择—以中国东盟法律人才培养为视角[J].东南亚纵横,2009(09):67-71.
[2]吴海珍.论研究性学习视野中的大学***书馆科研信息服务[J].中国证券期货,2010(8):56-57
[3]马亮.提高高校网络教学质量的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103-106.
[4]赵莉.基于Moodle的高校研究型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08:56-59.
[5]李筱梅.高校网络教育平台发展的现实境遇与未来抉择[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04):55-57.
[6]郭秀峰,尚建贞.云环境下的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平台建设问题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4(07):34-36.
[7]王金发.整合理念:构建开放式研究性的教学与学习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7(21):24-26.
网络教育研究第6篇
【关键词】网络教育服务;问题;对策
当前网络教育风起云涌,各类高校都纷纷加入MOOC、微课、“翻转课堂”的开发推广浪潮中时,当“互联网+”在中国迅猛发展,对教育产生巨大冲击时,当互联网时代的大学面临与网络共生的一代学习者时,网络教育服务如何才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适应数字原住民学习者的需求,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冲击性的问题。
一、网络教育及网络教育服务的定义
1.网络教育的定义和特点。网络教育的发展历程根据传播媒介的不同,分为3个阶段:纸质为媒介的函授教育阶段;以广播电视为媒介的视听教育阶段;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环境为载体的当代远程教育。目前所处的是将现代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变革时代。什么是网络教育?许多专家学者先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定义。南国农2001年提出,网络教育主要是以多媒体网络和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方式。张杰2002年提出,网络教育是建立在网络技术平台上,利用网络环境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武法提2003年指出,网络教育是以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网络和电信通信网络为介质,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为核心的学习资源构建的网络教育环境中展开教学与学习活动进程的教育组织形式。汤书波2012年把网络教育定义为“在网络时代以网络为主要传播媒体的教育形式,多种传播媒体共同作用于教育主体”。从以上的定义可以总结出网络教育的几个关键点:第一,是运用网络为主要的传播媒介;第二,在网络上所开展的是教育、教学活动;第三,教育的主体是学习者。因此,网络教育和教学活动如何开展,必须要考虑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时要考虑网络教育学习者的变化和需求。
2.网络教育服务的内容和质量影响因素。网络教育服务内容是什么,网络教育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许多研究者做了相应的探索和研究。网络教育服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课程服务、环境服务、学习者服务、教学管理服务。钱晓群2009年在《网络教育服务质量因子探析》中提出了网络教育学生感知服务质量的7个主要影响因子,包括:网络技术、品牌、学习资源、师资、学习支持服务、教学管理、关怀性。郑勤华等2013年在《网络教育学生感知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中,把网络教育感知服务质量的因素分为两大类: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又包括:①教与学:教学资源、网上和面授学习辅导活动;②学习评价;③学生支持:网上学习技能培养、技术支持、情感支持、管理支持。从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网络教育服务主要从内涵和质量监控的角度进行界定。网络教育的服务跟传统教学的服务有相类似的地方,如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学习资源、学习支持服务等。它也包含自己独特的服务特征,如通过媒介的服务、强烈的互动性、持久的关注度(包括学习关注、情感关注)等。
二、网络教育服务中的问题分析
根据网络教育服务自身的服务特征,网络教育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媒介服务提供的质量、网络互动性特征发挥的程度、对学生关注的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
1.网络教育资源缺乏吸引力,资源服务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各高校、教育机构网络学习的形式多样,网上资源丰富,媒体种类繁多,表面看起来资源服务到位,已然没有问题。但实际上,网络教育中学生选课多,上线学习互动偏少的问题,一直困惑着教学和学习支持服务人员。这“一多一少”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应该排除上网有困难的因素。目前网络教育的大部分学生是90后新生一代,从小就熟悉互联网,可以说是与移动互联网一同成长,生活中对网络有很高的依赖性,是所谓的网络原住民或数字原住民,他们既会上网,又爱上网。那么,是不是不愿网上学习交流呢?浏览各种网络信息,会玩各种网络游戏,随时自己的生活工作状态,进行自评和互评,也是他们如影随形的事情。当然,课程学习原本不同于游戏,要付出、要吃苦,有点心理抵触情绪属自然。但从适应学生习惯和需求的角度来考虑,网络教育服务者应该更多地思考课程学习资源的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能给予学生满意的体验,是否顺应了互联网发展的速度和特点。如果网络资源服务的设计者,还徘徊在传授知识的教育习惯中,满足于自己给了学生什么,满足于预设教学资源数量的膨胀和种类的增加等,就不可能对学生产生相应的吸引力。
2.网络学习服务环境缺少良好的交互条件。网络发展最大的特点是交互功能的强大。生活中,网络原住民会根据网络交互的便利性随时选择和更换交流工具,从邮件到MSN,从QQ群到微信,哪种方式快捷便利且交流面广就选用哪种方式。相对而言,部分网络教育课程的交流活动依旧以BBS论坛为主,强调学生在论坛中的发帖数量,难以有效开展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在学生与资源互动的过程中,主要体现的是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一个静态交流。比如,资源呈现在PC端或移动学习端,学生表现的学习行为主要是观看资源。如计算机制***,学生只能是观看制***的文字表述或动态视频的展示,而不能在学习过程中直接体验制***的乐趣,导致学生与资源的互动性欠缺。另外,网络课程上往往缺少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条件,或学生自身的展示受到各方面条件的约束。
3.网络学习过程的双向评价不足、时效性较差。学习评价应该是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且对学习过程会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评价应该是学生和教师及学习支持服务者之间的一个双向反馈活动。在网络上自评和互评是学生最乐于参与的事情之一。微信动态的随时更新,朋友圈的点赞评论,表达了他们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愿望和能力。但在网络教育平台上,学生的自我评价、对教师和服务人员的评价,以及对网络资源、网络平台环境条件、服务效率等的评价反馈开展不够。学生作为网络教育的主体,没能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评价过程,这将影响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更是跟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有直接的关系。比如:学生参与网上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如课程问题、技术问题、情感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地给予监控和反馈,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时效性较差,往往集中在学习过程的后期。大部分都是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结果的一个评价,过程评价做得不够。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自主学习,教师对于学生的网上表现有一个及时的回应、指导或肯定是非常必要的。
4.网络教育支持服务中对于学生的情感关注不够。对于情感的关注是对于学习支持服务更高一级的要求。现在的服务大多停留在以教为中心的状态下,更关注于学生是否上线、是否参与讨论、是否完成作业,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的关心。以国家开放大学的学生为例,学生以在职学生为主,离开学校的时间较长,学习感觉和学习基础较弱。对于学习本身,学生容易表现出自信心不强,自我效能感低的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率。
三、相应对策及建议
1.加强网络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教育技术在变,学生在变,教育也要变。要适应这些变化,解决网络教育服务中各种不适应的问题,首先要解决教育工作者在这个求变求新的环境中的适应问题。教育工作者理念的变化和能力的提升,将改变网络教育资源的设计思路。针对网络发展特点和学生学习习惯变化特点,设计建设与之相适应的网络学习资源,将提高学生上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国内外高校和教育机构的一些优秀案例说明,教育者自身理念的跟进和能力的提升对网络教育服务质量将产生有益的影响作用。
2.建设具有一定吸引力的网络教育资源和环境。网络教育学习者年龄趋小,网络生活习惯养成的特点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需求。因此,网络教育工作者应根据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研究开发能满足网络原住民学习习惯的类似网络游戏的真正个性化、体验式、交互功能强大、有成就感的学习环境,建设基于云存储、大数据的碎片化、移动的教育资源。让网络教育资源适应学生的需求,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体验,是网络教育服务质量提升的一个评价指标。
3.注重学生在多元化主体的学习评价中的作用。在网络教育中,对于过程性的评价覆盖面更广、更全面。多元化主体的评价指的是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三种评价模式,是适合网络教育评价的方法。多元化主体的评价意味着网络教育中的每个人都是评价的主体,也是评价的对象。其中要特别注重发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作用,让学生做评价的主人,提升学生对事物评价和批判的能力,满足学生在网络上分享见解的需求,促进自我成长。
4.对网络教育学生以持续和热情的关注。在网络教育的世界里,网络是一个理性的教育工具,但是却缺乏了感性的情感。为此,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资源呈现等方面要带有人性化的设计色彩,学习过程中要给予持续的关注和热情的服务,让学生在关怀和温暖中享受学习过程,避免孤独无助的感觉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网络教育的历程久远,随着现在信息化技术不断的发展,国内现今网络教育整个大环境日新月异。本研究仅从一个侧面分析了国内网络教育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思考了相应的策略。随着“互联网+”对网络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评价方式的影响,网络教育服务将不断产生新的问题,需要不断研究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上)[J].电教化教育,2001,(8).
[2]武法提.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洪岩,唐卉,梁林梅.美国高等网络教育发展的新态势[J].中国远程教育,2013,(1).
[4]汤书波,等.我国网络教育发展历程述评[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6).
[5]肖贺飞.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差异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9).
[6]钱晓群.网络教育服务质量因子探析[J].远程教育杂志,2009,(4).
[7]董向东.网络教育服务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2002,(11).
网络教育研究第7篇
一、网络环境给青少年心理健康带来的危害
网络正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力度、深度和广度影响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及人类文明的进步。从心理角度而言,在认识人自身的心理方面,网络拓宽了青少年认识自我的途径,拓宽了青少年学习心理知识的渠道;在控制自我情绪方面,网络为青少年情绪宣泄和表达提供了良好的途径与空间;在智慧成长方面,网络有助于激发青少年的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性;在认知他人方面,网络为青少年感觉别人的感受、体察别人的体验和思想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渠道;在自我激励方面,网络为青少年人生目标的确立提供了可以选择和比较的典型;在人际关系的管理方面,网络拓展了青少年的社交,缩短了青少年人际交往时间和空间,为双向交流提供了现代化工具。但不可忽略的是,由于网络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不成熟之处,加上网络管理、网络规范还存在问题,网络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作用日渐凸现。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的“断***期”、“危险期”或“关键期”,网络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更为直接、激烈和深刻。网络被称作“争夺眼球的战争”(Warofeyeballs),网络导致青少年沉迷虚拟世界、荒废学业、性格自闭,人格裂变、情感失真,甚至出现现实人际交往困难,和不同程度的心理与行为问题。
1.在认识自我方面
“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到底是谁”。青少年网民在网上的“身份丧失”,使他们倍感网络的随意、自由。网上的相互攻击、谩骂,不受约束的“网恋”、“网婚”,大量的***刺激等都容易使青少年对自我的认识及其发展产生错位,严重的还会造成现实自我缺失的障碍。青少年的“真实自我”、“现实自我”、“网络自我”有时相互交织,有时相互冲突。致使他们在网络中常会产生这样的追问和困惑:“我是谁?”“我还是原来的我吗?”有的“性格内向”的学生在网上驰骋纵横,精彩展示自我,但在网下他们却变得更加内向和自我闭锁。“网上”“网下”的性格错位,结果可能会导致多重人格问题的产生。网络在整合世界的同时,也有可能***和肢解“网民”的自我性格结构!
2.在控制情绪方面
主要弊端是产生网络成瘾、情感冷漠以及网上暴力等问题。网络成瘾者上网后精神极度亢奋并乐此不疲,长时间使用网络,上网后行为不能自制,并时常出现焦虑、忧郁、人际关系淡漠、情绪波动、烦躁不安等现象。有的人不上网时手指会不停地运动,严重时全身打颤、痉挛、摔毁器物。有的因陷得太深而不能自拔,甚至采取自残、自杀等手段。情感冷漠则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友冷淡,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缺乏,严重时对一切都漠不关心。而网上暴力的认同者受到暴力或者武力手段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的价值观念诱导,认为暴力并非都是违法行为,甚至崇尚暴力。网络造成青少年认知他人情绪的困难,有31.4%的青少年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撒谎是不道德的”,有37.4%的青少年认为“在网上说说粗话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有24.9%的人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有许多人会将网络中培养出来的任性、放纵、撒谎、不负责任、不守规矩等习惯,也应用到现实社会中。在认知上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对“知识英雄”的盲目崇拜,认为个人修养无足轻重,只要学好技术就可以包揽天下。
3.在自我激励方面
解决网上的游戏难题可以带给青少年成就感,这些都有利于青少年培养自信、乐观、豁达的情怀。可是,网络的挑战性是无极限的,网上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每一次网上游戏大多以失败告终。屡次遭受挫折会使不少青少年变得悲观、抑郁、消极,甚至颓废、沮丧、绝望。有不少人将这种消极悲观情绪带到学习、生活中,对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此外,网络上信息的易逝性造成青少年短期行为盛行,他们对网上信息的频繁变换也会产生厌倦,觉得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不知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致使部分青少年产生一种及时行乐的倾向。同时,网络信息的芜杂,加上青少年鉴别能力有限,可能使青少年无所适从,难以确立合理的人生目标。
4.在人际关系方面
主要有:网络孤独症、人际信任危机和网恋、网婚等。网络孤独症是指部分青少年依赖网络进行人际交流,从而沉溺其中,远离周围伙伴,变得越来越孤僻。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每周上网一小时,会有40%的人孤独程度增加20%。我国的相关调查也显示,在上网的青少年中,有20%的青少年有情绪低落和孤独感,12%的青少年与家人、朋友疏远。青少年“网恋”、“网婚”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在网上青少年打情骂俏、变友、多角恋爱等随意性、不负责任的行为常发生,由此引发青少年系列感情纠葛,一些青少年落入网络陷阱,被骗或遭到意外伤害。
5.在德性发展方面
缺少道德的人生很难健康。由于网络上活动的最大特点在于虚拟性,虚拟状态既为网上行为提供了安全的屏障,也给不正当、不道德的行为披上了虚拟的外衣,从而造成网络社会虚假信息的泛滥及非道德行为的发生。而当前网络道德体系尚处于建构和规范之中,网络社会本身很难让学生网民“独善其身、独慎其行”,加上处于青少年期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足和道德自律行为、意义的淡薄,就很容易产生自由、无所限制、为所欲为的感觉和冲动,进而做出一些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去做的、不道德的事情,诸如:恶意侮辱,人身攻击,网上“多角恋爱”,“黑客”攻击等行为。
二、网络心理教育培养健康网民、成就无“网”而不胜的未来之星
对网络引起的心理问题,目前还没有科学有效的能根本医治的良方,笔者认为预防和疏导优于***,应充分利用网络自身的功能与特点,以网络为载体进行网络心理教育;应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作用,实施积极的心理和教育干预,这才是当前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办法。所谓网络心理教育,是指通过网络进行的针对网络带来的心理与行为问题,以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教育活动。网络心理教育是心理教育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表现,是计算机网络和心理教育的整合,是心理教育的新内容,又是心理教育的新范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矫治既是一种探索,也是心理***的新尝试,这对于拓展心理教育的内涵、途径、方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纵观全球教育信息化浪潮,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大都经历了从关注硬件、关注资源、关注教学方式到关注以人为本的生命环境的发展历程。我们开展网络心理教育,就是要在心理教育资源建设、师生心理的自我建构、心理健康的专业干预等方面创建关怀生命的、健康向上的、为人生的生态教育景观和实践之路。
(一)建构青少年的网上精神生命家园
1.倡导健康的教育理念和信息文化观
我们开展网络心理教育,在资源建设方面,我们首先要倡导这样的教育理念和信息文化观:(1)人人成为终身主动学习者。(2)人人成为网络时代健全的公民。(3)建设全球化网络学习园地和生态生活社区。(4)人人可以依照自己健康成长的需求来体验网络,成长自己,更应该为生态网络的创建贡献一分力量。对比目前我们的网上教育资源的现状,由于受传统教育“传授知识”的潜意识影响和应试教育的社会需求导向,我们一些校园网、资源库、网络课程等等是教科书的“数字化”和应试教育的“网络镜像”,缺乏生命活力,缺少生命质感,学生不感兴趣。为了二亿青少年的未来和我们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我们期望着教育信息化为每一个学生和教师创造美好的精神生命家园。
2.在青少年中进一步普及互联网,消除其对互联网的神秘心理,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
由于互联网所具有的新颖性、虚拟性和互动参与性等特征,使广大青少年产生迷恋现象本身是无可厚非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J.E.Kazt等认为,互联网能扩大人们的交往范围,帮助使用者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对人的心理健康是有益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不在互联网而在使用者。因此简单的禁止青少年上网显然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应该进一步普及互联网络及相关知识,使他们了解互联网的实质。越是对互联网了解,就越能以平常心来看待它,这样青少年的网络迷恋程度就会大大降低。
关键是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首先要注意到青少年上网很大一部分在网吧,网吧管理者要加强个人职业经营中的道德自律,做到不违法、违章经营。同时,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加强对网络空间社会问题的调控,创造健康安全的网络使用环境。其次,学校教育要通过信息技术课、网络主题活动等渠道进行网络防范教育,加强青少年上网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如自觉远离“黄毒”、不随便把自己的电话、地址等告诉网上陌生人等,并逐步引导和教育他们正确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学业进步和自我发展,起到上网的“导向器”和“过滤镜”作用,并及时对网络迷恋程度较高,影响学业的同学提供有效的帮助。
(二)完善网络心理教育内容,建设科学的人本的网络心理文化
建立科学的、本土化的,以人为本的网络心理文化。首先创办和制作内容丰富,适合青少年的网站、网页。目前,青少年上网除了游戏,可以浏览的网页或网站大致可以分为综合类和学习类两类。这些网页的制作者大多是非***门或非青少年研究机构,内容上存在机械、翻版、教育性不强甚至有误导性。青少年访问量最大的学习类网页已被称谓“互联网上的应试教育”,其内容多数是课堂教学内容、试题、习题的简单再现。因此***门或青少年研究机构应该利用自身优势,创办和制作一些融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实用性为一体的网站、网页。这不仅有效地发挥对青少年网上教育的正确导向作用,也对青少年网络迷恋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些帮助。其次,从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和心理教育的需求出发,多建立一些适合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网站。这样的网站内容可包括心理知识、心理测试、心理游戏、心理论坛、心理咨询等多种功能在内,还可开发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心理服务产品。使青少年有阵地、有内容、有方法、有专家、有指导,可以更好了解自己心理,成长自己心理。但要避免伪心理科学、非心理科学的东西,如打着心理科学旗号在网上不负责地搞随意性的心理测验、咨询、***等现象。第三,要构建与国际相互依存、相互沟通的本土化的网络心理文化。我国网络心理文化的建设更需要贴近现实社会和融入中国文化的氛围,要重视研究和挖掘我国传统心理文化的底蕴,立足于我国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实际,逐步形成适应我国本土文化圈的网络心理文化模式。
(三)采取针对性的、切实有效的网络心理教育工作策略
我们要切实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有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大影响力。
1.尽快组建高度集约的、水平高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网站,实现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网的互联和资源共享,促进“网上”与“网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沟通与并举,建构起立体化、全方位的现代化心理教育体系。
2.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科学引领、全面推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3.学校、家庭和社会联手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的绿色通道,实施积极的心理和教育干预,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4.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完善专业的干预机制。对已经造成严重影响,导致网络心理问题的学生,必须提供专业的服务。
5.加强网下的心理教育工作,培养人格健全、目标明确、有责任心、自强、自立、自律的现代青年。
包括开设心理教育课和专题心理健康讲座,展开心理咨询辅导,组织学生心理互助的心理社团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活动,开发学生潜力,增强学生自我调节能力,有效预防各种心理疾病的产生。当然重点要关注学生的网络社会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就是培养学生上网心理的自主性、行为自律性与主体发展性,塑造与完善学生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网络社会人格”。
(四)研究解决网络心理教育的重点问题
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消除青少年的网瘾、网络依赖等心理问题,更何况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还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谁都无法预知,我们必须站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高度,深入研究教育信息化的生态问题,解决好与青少年成长有关的诸种问题。当前要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就是:网络的正确使用问题,网络道德问题,网上人际关系问题,网络自由与个人秘密及心理隐私的保护问题,青少年的网络认识障碍问题,网络与非网络心理教育的矛盾,网络心育人才的培养问题,健全的网络心育系统的建立问题,网络心育实践活动的开发和丰富问题,网络心育的理论与方法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