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研究10篇

档案学研究篇1

英文名称:Archives Science Study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档案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2-1620

国内刊号:11-1226/G2

邮发代号:82-81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7

期刊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档案学研究篇2

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同属档案教育范畴,二者在宏观管理上必定有共性特征,但由于教育起点及教育专指度方向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导致二者在受教客体、授教主体、培养单位、培养层次、课程设置、评审考核等方面存在着独特的个性。

(一)受教客体不同

档案学专业教育受教客体指的是接受档案教育的人。档案高等教育的受教客体是指已通过高级中学课程考试并报考或以调剂的方式接受高等学校档案学专业教育的学生。学生以在校学习为主,通过三年到四年的理论知识学习,毕业后有选择性的从事档案学专业相关工作或其他专业工作,是不具确定性的档案学专业人才。档案职业教育的受教客体大多为在职档案工作者,目的为了进一步加深理论层面的修养,学习掌握新技术,掌握与本岗位相关知识。另外,普通公民也有接受档案教育的权利,通过对档案及档案工作的了解,切身感悟档案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一方面培养公民的档案利用意识,普及档案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拉近档案与公民的距离,发挥档案的潜在价值。

(二)授教主体不同

档案高等教育依托高等学校,一个专业的设置首先要配备的便是理论知识过硬、专业技能熟练的专职教师,也就是说,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的授教主体是高校专职教师。从档案学专业相关期刊的发文便可看出,高校专业教师是档案学专业的学术领头队伍,高校也会定期聘请其他学校有影响力的教师或实践工作领域技术带头人,为档案学专业学生举办学术讲座。相比高等学校固定且权威的教授主体,档案职业教育的教授主体则展现出其多元化的一面,个别职业培训学校可能会有为数不多的专职档案教师,大多数培训机构是采取外聘权威档案学专业或相关领域专业学者的形式开展教育工作,涉及岗位责任教育时,有时也会由行***管理人员进行强化指导及培训教育工作。

(三)培养单位不同

档案高等教育的培养主体是普通高等学校。普通高等学校是经国家***按国家规定的高等学校设置标准,并通过严格审批程序批准的,以统一考试的形式招收学生的教育机构。档案学专业学生在学校里能够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学校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课外历练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能够扩大视野,吸收多元档案文化,通过实习、调研等活动增强实践能力。高等学校长期以来,都是档案学专业人才输出的龙头,是我国档案教育体系的核心。档案职业教育培养单位以各级各类档案机构为主,针对其岗位需求以及对新技术、新***策接收的渴望,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档案机构有责任不断更新、吸纳多元的档案领域知识与技能,培养档案工作者的工作素养,提高档案工作者对岗位工作的认知与认可,激发档案工作者的潜能,更好地为档案事业建设服务。

(四)培养层次不同

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分为本科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及博士研究生教育三个培养层次。本科生教育以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为主,通常以教师讲授的形式进行知识传授,其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多为企事业单位。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研究,这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档案工作的可能性极高,也是档案学理论研究与发展的接班人。档案职业教育针对不同的培养对象组织进行不同的课程培训,笼统地讲,初级教育是对非档案学专业毕业生从事档案工作进行的知识普及,中级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岗位技能及职责的教育培训,而高级教育是对特殊岗位操作技能的理论与实践讲解,如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高级管理人员课程培训等。

(五)课程体系设置不同

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培养重点略有区别,决定了二者在课程体系设计上有所差异。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是以档案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信息资源基础知识、管理学科基础知识、实践技能知识为主要课程,实习、实地调研课程为辅。其中必修课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管理学、信息管理学等大类课程则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理论课程占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的大部分,实践动手及上机操作课程居于次席。相对于高等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完整性与系统性,档案职业教育更具专指性和针对性,其培养重点在于岗位工作的培训与指导,通过学习增强岗位责任意识与实践指导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以实践课程为主,理论课程为辅。特别是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的进程中,数字化建设是目前职业教育的重点课程。

(六)评审考核方式不同

目前,大多数高等学校以学分制为学生在校期间课程学习的考核方式,对于学分修满且各科合格通过的学生正式予以毕业并授予学位,考试方式仍然以学期末考试为主要形式,实习报告及毕业学位论文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其评审主体为高校专业教师及高校管理人员。档案职业教育的评审考核则采取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评审主体是权威的职业资格认证机构,“以法规体系的形式保障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实施,确立不同等级、不同级别的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并确定申请档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的入门标准”。[2]

二、异中求同

从微观教育特色来看,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在上述六个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从宏观角度讲,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必须符合国家教育理念,与国家宏观教育***策保持一致,换言之,二者具有相同的教育理念、一致的培养目标及类似的教学手段。

(一)教育理念相同

无论是档案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必须遵照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开展教学工作,培养具备***完成各项工作的管理岗位、科研岗位、技术岗位相关人才。前者是对档案学专业学生理论知识的普及,讲授范围大而全,后者是针对岗位工作的细致培训,讲授范围小而精,虽然二者的教学分工不同,但是不能将档案职业教育简单地视为档案高等教育的继续或补充,二者是档案学专业教育系统的不同部分,承担着上述不同的责任与义务。总体来讲,二者的教学理念均以马列主义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按照***的指示培养档案事业的高级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为培养档案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

(二)培养目标一致

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归根结底都是对人的培养,更为确切地说都是对档案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为社会提供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兼备、适应时代变革、拥有创新创造精神的人才队伍,是档案教育的最终目的。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承担着教育规范档案学专业学生的任务,为这股潜在的档案工作队伍开辟路径,培养学生对档案工作的热情,使其毕业后自愿加入档案工作者的队伍,为档案事业而努力奋斗。档案职业教育能够满足档案工作者终身学习的愿望,档案一直被视为统治阶级的工具,是史学研究者的智囊,远离公众视野,档案工作也被挂上神秘的面纱,档案工作若想彻底摆脱被人遗忘的阴霾,则必须顺应社会潮流,与时俱进,实现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档案工作者适时地接受新***策、新理论、新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人是社会的存在,档案工作者的活动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动力,档案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便是最大程度的开发档案工作的人力资源,并将其培养成一支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队伍,在国际形势严峻、经济结构变化多端的复杂社会背景下,树立为***和国家档案事业奉献的高尚品德,进而全面提升档案工作者的职业素养。

(三)教学手段类似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以教师讲课的方式为主要教学手段,无论是高等教育学府还是职业教育机构大多采用教与学的模式。不同的是高等教育下的学生拥有与教师更多的沟通机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有助于理解、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然而由于职业教育的教师随讲随走,很多在职者原本对理论知识就摸不到头脑,讲座过后可能更是一头雾水,只能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实践教学则相反,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在校只能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且集中于档案数字化的上机操作,即便是在学校安排的实习阶段也是对档案库房管理等工作进行大致摸底,而档案工作者却能够将所学的新技术及时的在岗位工作中得到演练,除档案数字化工作外,档案整理、修复、保护等技术性工作得到加强。由于互联网的迅速蔓延,档案教育工作逐步实现网络化教学,一方面,档案学专业学生与档案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教学模式获得最前沿的精品课程,了解国内外档案工作动态,并且有选择性的接收感兴趣方向或本职岗位工作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通过浏览各级各类档案机构网站获取档案实践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及管理规范等,二者实现良好的沟通,可以促进档案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协同机理

我国档案教育结构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集合体,随着档案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依然是档案学专业人才输出最重要的渠道,包括档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行***人员、研究人员等。另外,档案在职教育是档案工作者终身学习理念实现的平台,二者的协同共建是档案教育体系内在发展的需要,也是档案事业与时俱进的需求。此外,社会、经济、人等因素也为二者的协同共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档案学专业教育的内在需要

从上***可以看出,档案学专业教育系统包括档案高等教育、档案职业教育及其他档案社会教育,每个子系统并非完全***,而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彼此协同的。档案学专业教育系统不断更新与完善,是促进每个子系统更加紧密合作的内在因素,也可以说是档案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具体到档案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而言,二者之间的界限随之减小,出现了档案高等教育职业化倾向与档案职业教育学术化倾向。档案职业教育的学术化倾向是指,在大学资深教师及学术讲堂的吸引下,一些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或各级各类档案机构,努力完善教育课程,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逐渐完善职业教育的学术化倾向。诸如各级档案机构创办的档案学会,邀请高校知名教师做会员,聘请高校教师做讲座等。“档案高等教育的职业化倾向是指,为增强学习者的就业能力和职业适应性,传统的学术性高等教育项目被重新设计或进行改革,以满足工作世界的需求。”[3]不可否认,高等院校的理论课程比例远远高于实践课程,这种情况下的高等教育无法输出复合型人才,加大就业能力和职业适应性的课程至关重要。

(二)档案事业发展的动力需求

档案教育的目的是要解决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与档案学专业人才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从全国范围来看,档案实践工作者中非档案学专业毕业生为数众多,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历史遗留的问题,也有人为原因。首先,新中国建设初期,档案教育系统并不完善,社会档案意识偏低,档案学专业人才屈指可数,很多行***岗位工作者兼管档案工作。其次,档案长期不被人重视,甚至被认为是***府机关的仓库,管理档案无需过多专业知识,致使很多未接受档案学专业教育人员进入档案机构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档案开放度的提高,特别是当档案机构成为***府信息公开的合法场所之际,公众对档案的认识逐渐提高,当公众懂得用档案保护自己合法权益而进行查档利用工作时,也就意味着档案工作不再深居***府大院,全方位的满足全体公民利用需求也必将成为档案工作不可逃避的任务。因此,加强档案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就成为档案工作者提高职业素养的渠道,档案学专业教育方向从单一转为多元、教育层次已提高到博士层面,同时进行档案教育的内部整合,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优胜的专业人才,才能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三)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人全面发展需求的外在推动

档案学研究篇3

在学校领导人看来,学籍管理远远不及学生的成绩来得重要,而且学籍管理是学校管理部门的事,与自身没有关系。因为学校对学籍管理的不重视,导致学生许多应该被登记进档案的信息没有登记,比如学生日常的不良行为。学校对学籍管理的不重视,就致使对学生的处分虽然全校公布了但并没有登记在档案的情况的发生,这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相当于间接的包庇。

(二)非专业的学籍档案管理人员

学籍管理与小学文书档案的管理一样,学籍档案的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大多是由退休的教师顶替的这个职位。同样的,这也给学籍档案的管理带来了麻烦。毕竟退休教师不是专业人员,对于学籍档案的管理总有些地方感觉力不从心。

(三)过松的学籍档案管理机制

根据对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某些小学的调查,发现一些教师存在对学生过分“宽容”的现象。学生犯了应该计入档案的错误时,学生的任课教师非但没有将这一情况上报,还将这个事给隐瞒了下来。教师对犯错的学生不进行教育,任其作为,这对于学生本人及学校的档案管理都是不利的。除了这些,某些教师甚至抛弃了职业道德,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任意的修改。

二、文书档案管理以及学籍档案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一)学校领导人应树立对文档管理

的正确认识,摆正思想要想让学校领导人树立对学校档案管理的正确认识,就要让学校领导人正确认识文书档案管理和学籍档案管理相关工作。文书档案的管理人员要让文书档案发挥作用,渗透进单位的财务部门、行***部门以及人事部门,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以此来吸引学校领导人对文书档案管理的重视。学籍档案的管理人员对于学生应登记进档案的行为应予以详细的登记,绝不作出漏登以及包庇学生等有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除此之外,文书档案以及学籍档案的管理人员还可直接上书给学校的领导人,将文书档案管理和学籍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一一阐述,用这种方法来争取单位领导人的重视。

(二)培养文书档案以及学籍档案的专业管理人员

要想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就要从学校领导人着手。要实现好的档案管理,就要求管理人员知识面广,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并具备对文书档案以及学籍档案基本的管理能力。文书档案和学籍档案管理人员应能清楚对各类档案进行分类与编号,及时收集档案,扩大对档案的收集范围以及明确各类档案的存档期限。学校领导人应聘请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并且可在其就职前进行专业的培训。在文书管理和学籍档案人员就职期间,学校领导人还可组织其对最新的档案管理方法进行学习,不断地完善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文书档案和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使其与时俱进。

(三)健全文书档案的管理制度,加大文书档案的管理力度

学校领导人应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可行的、实用的档案管理制度,并坚持“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原则。要想档案管理人员按照程序对档案进行管理,就必须完善档案管理机制。学校领导人除了健全档案的管理机制以外,还应加大档案的管理力度,使档案管理人员严格按照程序办事,绝对不允许有违于其职业道德的事发生。如果不加大档案的管理力度,档案管理机制就形同虚设了。

三、小结

档案学研究篇4

一、自然科学视野中的档案学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世界档案馆运动兴起,亟须能够胜任具体工作的馆员。因此,“最初的档案学教育就是从职业技术训练中发展而来的”[1]。当时的档案学缺乏以科学为基点的长远规划,还没有从“自在”走向“自为”。

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以其“实证”信念使自己更像“科学”,并成为人文社会科学门类的学科竞相效法的目标。诚然,“如果说古典力学是成熟科学的理想形式,那么生物学,尤其是进化理论,则成了社会思想各种主导流派更为直接的灵感”[2]。在此背景下,档案学也和其他学科门类一样,努力以自然科学的方法与程序来规范自身,并希望最终能够成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学科。直到今天,档案学的自然科学化诉求仍然是学者们追逐的目标[3]。自然科学视野中的档案学研究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误以为科技即科学

“科学”作为西方文明的产物,长期被中国学者所误读。余英时指出:“中国‘五四’以来所向往的西方科学,如果细加分析即可见其中‘科学’的成分少,‘科技’的成分多,一直到今天仍然如此,甚至变本加厉。……中国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西方‘为真理而真理’、‘为知识而知识’的精神。我们所追求的仍是用‘科技’来达到‘富强’的目的。”[4]以科技为科学,在档案学研究中也不乏表征。例如,认为“有关档案存贮技术、传递技术方面的分支学科具有明显的自然科学属性”[5];又如,认为“现代科学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与发展,极大地激发了档案科学精神,档案科学精神体现在崇尚科学,尊重科学,重视科学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作用,积极研究与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设备与手段来提高档案工作效率”[6]。

第二,重视其他具体自然科学在档案学研究中的运用

科学的实质是逻辑实证精神。档案学想要成为一门“科学”,就必须遵循自然科学的模式,其逻辑框架应该阐述类似自然科学的问题。然而,在现实档案学研究中,科学理性更多地表现为其他具体自然科学在档案学研究中的运用。例如,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系统思维与辩证法结合运用的产物;档案存储环境控制技术、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和修复技术、有关档案变质的各种因素等问题的研究,直接涉及生物学、物理学及天文学领域;而档案缩微复制技术、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研究则与现代光电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进展有关。

第三,自然科学化不是档案学的发展取向

档案学的自然科学化只是整个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化的一部分,是自然主义方***在20世纪初强势地位的一种必然反映,其突出意义是解决了档案学的相关“技术”问题。然而,“在档案技术装备不断更新的同时,档案利用率却持续低迷”[7] 。同样,1898年荷兰学者缪勒、斐斯、福罗英《档案整理与编目手册》以来注重科学实证“精神”所带来的学术效力,也没有提升档案学的学科地位。这表明档案学并不完全符合自然科学的学科规定性,自然科学的方法或自然主义的方***不能直接套用于档案学研究。

二、社会科学视野中的档案学

在自然科学化道路上的迷失,使得档案学努力成为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学者们宣称,“档案学是一门社会科学”[8]。事实上,档案学的社会科学化诉求由来已久。早在官僚体制下,档案作为行***管理的附庸,一直与行***学、***治学渊源甚密。英国档案学家詹金逊甚至认为“鉴定原则在于查明档案文件原初的行***目的”[9]。以社会科学化为诉求的档案学研究,根据某些社会因果关系解释档案馆活动——尽管,馆员和用户作为档案活动的主体能够明白自己的目标及其实现手段,但档案学家仍需揭示出促使我们这样做、而我们又不知道的真正原因。总体上,社会科学视野中的档案学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和其他具体社会科学门类相结合

在认识到档案和档案工作中隐含着若干类似社会科学发展中的某种价值选择之后,档案学开始比过去更多地向社会科学的邻近学科开放。由此出现了与社会科学相关学科交叉而形成的一些档案学的分支学科,如档案社会学、档案美学、档案馆管理学、档案馆经济学、档案馆哲学、档案心理学等分支学科。目前,无论是档案学整体的社会科学化还是有关分支学科的社会科学化都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无疑超越了以往档案及档案管理“内部”的狭窄领域,拓展了学科视野。

第二,设法使档案学的理论发展和社会理论的原则相结合

在档案学社会科学化研究中,学者们秉承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论断,一方面,以社会理论为原则演绎档案学的学科理论;另一方面,在档案学史研究中,努力揭示档案学和社会、***治、经济、文化的内在联系,从而将档案学史视为整个社会、***治、经济、文化发生、发展的一个经典注脚。这固然扩大了方法学手段,但遭到了脱离实际的批评。

第三,社会科学化不是档案学的发展取向

应该说,档案学在建立自己的学术谱系时,对于社会科学有着天然的认同感。但正像国际档案理事会电子文件委员会在1997年制定的《电子文件管理指南》所指出的那样,档案馆应在归档文件的整个生命周期,指导和监督由其他参与者采取的措施,这些参与者汇集了文件的责任者、管理员、制定法规和行为准则的领导以及调配资源的负责人。因此,档案和档案工作无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精神和价值问题,档案学必然具有人文学科的某些特征。而在社会科学的学科规定性中,其研究对象必须是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研究旨趣是揭示社会规律。档案和档案工作虽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但该现象和活动时刻涉及人及其价值问题,本质上表明档案学并不完全符合“社会科学”的学科规定性。所以,通过“社会科学化”使档案学真正成为社会科学意义上的“学科”,总体上是失败的。

三、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档案学

在18世纪自然科学兴起和19世纪学科制度化完成之前,档案学和几乎所有学科一样都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人文知识。以“实证”为核心价值的学科制度化,促使了人文与科学的分途,并使得作为一门人文知识的档案学接受了科学的洗礼,它的人文取向得到了及时“纠正”,并出现了上述“自然科学化”和“社会科学化”诉求。以文件生命周期为代表的实证理论,甚至成为现代档案学成熟的标志[10]。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档案学研究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第一,关注“人”自身的研究

档案和档案工作中的人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人在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存和利用中的主体认识和现实感受成为研究的重点,表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这样,“关注人——档案业务工作者、档案行***管理者、档案教育工作者、档案学研究者、档案利用者——的未来行为与整体行为,关注更大时空内的人的社会责任,从而构建现代档案学的新体系”[11],成为档案学界的学术目标。20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技术在档案理论与实践中实现无限扩容。面对新一轮的档案学“技治主义”,人文性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其实质是要找回一个与物质世界相呼应的人的精神世界。

第二,重视人的价值

在具体研究中强调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应然理想”而不是“知识真理”。以人文信念摒弃科学实证,其动力源自“人的发现”,而“人的特有本性在于其价值性”[12],由此导致了档案学研究中价值论范式的产生。价值论范式立足于人的主体价值,在研究取向上致力于从实然到应然的转变,意味着人对自我主体地位的确认以及对自身认识之自觉程度的提高。由此,“一些过去不为档案学关注的问题,比如:档案工作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科技文化发展与档案工作改革问题、档案信息总量飞速增加与档案部门适应问题、信息时代来临与档案工作对策问题、 档案工作国际化问题等等 , 陆续进入档案学关注的视野”[13]。显然,价值论范式的理论思考受到了西方人文主义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而其现实基础则是档案由传统的国家管理模式向社会管理模式的转变。

第三,人文科学化不是档案学的发展取向

人文科学视野下的相关研究围绕“价值”概念建立档案学理论,努力解决现实档案工作中的价值问题,从而影响人们的价值观,表达某种最终目标或善良愿望。其基本思路是:预设某个理想,然后希望现实档案工作能够达到理论所描绘的那个理想***景。这一研究思路不是基于具体“事实”,而是基于自我的主观“价值”想像,从而将价值问题与事实问题对立了起来。例如,提倡档案个性化服务的理想是善良的,但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考虑这部分用户的个性难免会顾此失彼地无视那部分用户的个性;考虑全体用户的个性,则会失去个性。其症结在于:研究者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档案世界,形成了外在评论式的研究,从而既悬置了事实问题,也遮蔽了价值问题,个性化服务的价值弘扬变成社会和档案学者赏赐给用户的恩典。显见,由于事实与价值的对立,使得人文档案学也未能构成关于档案学的完整表述。尽管,作为一种学术视角与价值选择,人文档案学自有其学术意义,但档案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整体上并不符合人文科学的学科规定性。

四、构建超越学科依附的、具有自主学科地位的档案学

在目前的自然、社会、人文学科三分体系中,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分别固守客观性和价值性的两端,社会科学以客观性与价值性的双重关联而处在二者之间。在这种学科分类框架下,档案学的学科属性是模糊的。早期的档案学研究混迹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两者思维方式的互竞与妥协也几乎完整地表现在档案学的发展历程中。“人文”概念的提出,使得档案学增添了视角,并从二元对立的传统学科分类模式中分离了出来。人们发现,档案学与价值、性质等人文科学的范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档案和档案工作中,始终存在无法实证或未经证实的理论而又为人们所相信并信仰。例如,法国《穑月7日档案法令》第37条所规定的“每个公民都有权了解在任一档案库房保存的档案的内容”,就是一个人文价值选择,它在本质上是不可论证的。所以,E·希格斯认为,《穑月7日档案法令》是浪漫主义的,“因为将一切档案向公众开放,只能是***时期的权宜之策,事实证明任何统治者都难以完全做到”[12]。相反,一些经过“实证”的结论却可能很快被抛弃。例如,某些基于“科学实证”的鉴定方法在现实档案鉴定中反而表现出无能。

我们认为,科学、社会和人文都只反映了档案学的某一侧面,而没有也不可能反映档案学的全部本质属性,因而未能有效地提升档案学的学科地位。它们的历史功绩更多地在于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揭示了档案学发展的多种路径。总体上,档案学既然以研究档案、档案工作以及档案学自身的有关问题为职志,就必然涉及人和社会,不能仅仅借用自然科学中的实证和逻辑来建立档案学。同样,档案学也不可能是典型的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不能简单地套用社会、人文科学的视角和方法来建构档案学科的理论体系。因为,社会科学以“社会”为核心,是“社会”之学;而人文科学以“人”为核心,是“人”学。档案学同时关注“社会”与“人”,档案与社会、档案与人,是档案学的永恒命题。所以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的学科标准都不能规范与框定档案学的发展。

我们相信,档案学有自身学科的特殊性,档案学科需要建立的是以档案与档案工作为起点和终点的***科学。档案学虽然需要相关学科的加入并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结论,但它的学科***性不应受相关学科介入的影响。诚如李财富、丁华东指出:“档案学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还是依靠自我发展,鲜明的学科特色只能出自自我创新,真正的动力也只能来源于档案学界内部而非其他学界。”[15]惟其如此,档案学才有希望构建为一门成功整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学科优势的新的综合性学科。

注 释:

[1]谭琤培:《对档案学学科性质研究的新见解(下)》,《兰台世界》2000年第7期。

[2][英]吉登斯·安东尼:《为社会学辩护》,周云红、陶传进、徐阳译,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潘玉民:《档案科学研究需用科学精神》,《档案学通讯》2001年第4期。

[4]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谭琤培:《对档案学学科性质研究的新见解(上)》,《兰台世界》2000年第6期。

[6][7]李圭雄、黄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档案工作中的融合与共建》,《湖北档案》2004年第9期。

[8][13]蔡丽娜、张利:《也谈档案学的学科定位》,《档案学通讯》2005年第3期。

[9]武文秀:《国外现代档案学思想的总体特点分析》,《湖北档案》2008年第4期。

[10]傅荣校、韩云云、陆加敏:《论档案学研究角度的转变》,《浙江档案》2008年第5期。

[11]王协舟:《基于学术评价视阈的中国档案学阐释与批判》,《档案学通讯》2008年第1期。

[12]常江、胡海波:《从实在论走向价值论的当代哲学》,《理论探讨》2007年第1期。

档案学研究篇5

研究生学位档案主要是指高校或科研机构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产生的有价值的材料和历史记录。它包含的内容很多,大致有:研究生学籍卡片(或叫作研究生学籍总表)、研究生科研计划书、研究生中期进度及考核表、研究生课程学习记录、研究生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发表高水平科研成果目录、达到授予相应学位的外语水平等级证书、学位论文、学位申请书、答辩情况表、评阅意见表(含匿名评审意见)、答辩决议等。研究生学籍卡片记录了研究生的个人综合信息和学缘结构,是研究生整体信息的“晴雨表”。它记录了在学习期间的各类必修课及选修课的成绩和学分完成情况,是研究生学习过程的直观反映。研究生科研计划书是研究生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基本目标和研究方向,是学位论文的标杆和前奏,一般有导师和研究生的共同参与,是研究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科研的重要指导思想。研究生中期进度及考核表是对研究生完成必修环节的客观考核,包含对思想***治状况和科研进度的综合考察。研究生课程学习记录是对研究生学习成绩的记载。研究生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是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考察。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学位论文、评阅意见和答辩决议都是研究生学位水平的直接反映,也是研究生能否获得相应学位的综合反映。

从馆藏研究生学位档案的内容看,学位档案内容存在“多样性”和“学术性”的特点。所谓多样性是指研究生学位档案所包含的内容涉及教和学两方面的记载,涉及研究生指导教师、研究生指导小组、匿名评审专家、校院两级学位评定机构等,学位档案的参考价值大,能够客观地反映出研究生综合能力和学术水平。所谓学术性是指研究生学位档案基本上都是围绕研究生学术论文的学术价值而产生的,无论是开题报告还是中期筛选,都是对研究生所从事的研究课题的直观反映,而学位论文正是研究生对所研究课题的创新性思考和实践,无论是基础理论的推进还是现实命题的发掘,都是科研成果的重要资源,都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积淀和学术积累,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信息来源,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馆藏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中面临的困境

1.周期性存储的限制。馆藏研究生学位档案一般都是在研究生完成整个培养过程后才能逐渐形成,目前研究生培养年限最低需要两年的时间,一般都需要三年甚至四年的时间,研究生学位档案的形成是逐渐形成的,如学籍卡片是对研究生整个培养过程的记录,只有在顺利通过答辩后才能形成,而科研计划书则往往在研究生培养之初就完成了,两者相隔的时间很长。有的档案材料是不断完善并逐渐形成的结果,如学位论文的撰写和定稿。而学位档案材料之间是互相衔接的,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对学位档案的真实性产生不良的影响。一份完整的学位档案材料需要完成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才会形成,因此,研究生学位档案形成的周期较长,很多原始的档案材料很容易因保管不善出现丢失现象。在馆藏研究生学位档案的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因为丢失而不断补充材料的情况,造成数据的真实性缺失。

2.存储方式单一。研究生学位档案的存储一般都是以纸质版的形式存储,受存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较大。现状是:一方面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张,研究生人数不断增多,由此造成了大量的学位档案的产生。另一方面研究生学位档案包含内容繁多、门类复杂、材料众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长时间地分类整理才能存储妥当,而手工管理的传统方式也约束了学位档案的有效利用,馆藏方式单一给相关档案管理部门造成很大的压力,有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因为受到时间、空间的约束,放弃存放学位论文,只存放部分清单,缺失了学位档案本身的严密性和真实性。

3.开发利用不足。长期以来,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研究生学位档案的管理存在重收集轻利用的现象。很多档案管理部门对研究生学位档案的管理存在误区,认为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观地加入了保密的筹码,只允许查看,不允许借用,甚至不允许复印和传播。研究生学位档案是对研究生所从事的研究课题的直观反映,而学位论文正是研究生对所研究课题的创新性思考和实践,无论是基础理论的推进还是现实命题的发掘,都是科研成果的重要资源,都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积淀和学术积累,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信息来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借鉴作用。因此,对研究生学位档案的有效利用非常重要,这项工作在高校完成研究生培养过程后几乎无人问津,只是停留在对相关数据的简单统计中,没有通过内部的加工处理和信息化建设,造成了大量学位档案的资源浪费。

三、馆藏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创新的建议

1.加强管理,提高档案意识。对研究生学位档案的重视必须从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宣传和教育入手,既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更要面向研究生和指导教师进行档案管理的专题教育,使他们将对档案的认识和重视提高到科学研究的水平,重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档案材料的积累和整理,保证研究生学位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专门从事学位档案管理的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实行“双岗考核”和“持证上岗”,加强管理水平和有效利用先进手段进行档案管理的能力,强化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加大监督检查,成立院校两级档案管理督查小组,对档案的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监督,通过制定详尽的考评机制,提高档案管理的综合水平。

2.创新管理,逐步实现数字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目前,全国各大高校的研究生培养部门都使用了研究生教育信息系统,这一教育信息平台有效地促进了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研究生教育信息系统包含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产生的所有信息,科学的整理和有效的储存,可轻松地建立研究生学位档案电子信息库,研究生档案管理部门可在此基础上,设计更优化的流程,编制更有效的档案管理软件,设计有效利用档案信息的程序,除一些必要的环节如论文结题、答辩决议要保留纸质原始档案信息外,其他信息可逐渐做到数字化存储,不断推进并实现研究生学位档案信息的数字化。

3.深化管理,不断开发研究生学位档案资源。研究生学位档案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利用、开发和传播价值。高校研究生学位档案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创新现有的管理体制,建立可供分享的资源平台,实现学位档案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一方面,在***书馆或者阅览室开辟研究生学位档案专柜,对优秀研究生学位档案进行宣传报道,鼓励研究生在有效利用学位档案中提高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园网、无线网络等新媒体手段,在教师和研究生教学和科研过程中,提高阅览、访问和使用的效果。在学校主页上开辟学位论文数据库,实现学位论文电子存档及开放查询。另外,应该加强与兄弟院校学位档案开发和利用的合作,在保证知识产权和开放共赢的基础上,实现档案网络的共享和使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学位档案信息的开发和传播,通过评聘专业的技术人员和高级开发人员,对有效资源进行深入的加工和编研,将庞杂的研究生学位档案信息系统化、有序化处理,提高产、学、研的效果,不断促进科技和经济的深度融合,提高科技生产力的转化。

档案学研究篇6

的档案事业正面临着的机遇和挑战:正逐步从计划走向市场经济;正逐步从走向信息社会,进而走向“以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知识经济”的时代①;正回顾着即将过去的20世纪,正接受着新世纪的召唤。档案学的需要理性的和反思,同时,也需要对未来作科学的预测和展望。

1996年在我国召开的令档案界瞩目的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对世纪末的档案工作进行了全方位的回顾与展望。自此,总结和展望学科发展,推进学术进步,已成为我国档案学界人员的重要课题之一。如,吴宝康同志呼吁建立“国际档案学”,并提出将档案学划分为研究、管理研究、保护研究,并各自***发展的“一分为三”观点②;王德俊同志总结了当前国际档案界的三个学术新动态:即纪念荷兰手册100年、世界记忆项目、文件及其管理;和档案记忆、后保管模式、档案事业三大支柱、档案文件保管费用、档案所有权等五个学术新观点③;何振同志指出了我国档案学的危机与发展契机④;魏莉同志提出了及时更新档案学,尽快制订长远学术研究规划、改革管理方式、改进研究的改革观点⑤;李财富同志发出了档案学研究的集约化倡议⑥;潘玉民同志做了档案学研究走向21世纪的思考⑦;以及《档案学通讯》1998年第4期编发的“21世纪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态势的预测”之笔谈等等,都很有代表性。

二、学术发展的五大特征

1、深入细化特征

我国的档案学科发展在几十年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初步构建了档案学的框架体系和分支学科,这无疑是令人骄傲的丰硕成果。但总的来讲,它仍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还有许多空白和不足。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大环境的发展变化与挑战,档案工作的实际需要,档案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将呈现不断深化、不断细化的特征。如在原“档案管”的基础上,将分化出档案分类学、档案鉴定学、档案统计学、档案利用学等许多分支学科。同时,在档案管理学、档案管理学之外,又分化出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管理、司法档案管理、档案管理、档案管理等分支学科。在许多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将会有许多更加深入的研究和理论的突破,如档案馆藏结构的优化研究、档案工作的宏观调控管理研究、档案工作社会化服务的研究和档案利用与公布的法学研究等等。当然,分支学科的细化、创建不应是“人为制造”,而应该遵循客观事物的发展,应运而生。反对“为学科而学科”,甚至动辄冠之以“×××学”,而没有该学科***学科内容和体系,相反,一些理论经过不断实践、不断深化,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丰富和系统,既便不称为“×××学”,也应该是档案学的一个分支。

2、吸收创新特征

档案部门正面临着市场经济、信息社会、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大潮与挑战,以及高新技术的与渗透,我国建立在过去计划经济基础上的和长期经验式管理、手工操作和科技含量不高等一系列体制、模式、理论与实践方面就有许多不相适应之处。档案学研究作为科技知识的体现,作为活跃的生产力因素,自然应勇于承担知识先行的职责。应采取吸收、引进、消化、渗透、移植等手段,充实与强化档案学科自身的内涵,如合理运用科学学、创造学、成功学、协同学、运筹学以及控制论、系统论等学科成果,解决档案学科的自身建设,解决档案学理论的热点、难点与焦点等新课题。又如,引进先进的科技理论与手段,解决新型档案载体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与利用等;解决办公室自动化条件下文书、档案一体化问题;解决电子文件的收集、管理与利用问题;解决档案信息的机管理、联网、进入信息高速公路等问题;同时也将解决电子文件条件下的档案定义、全宗理论、原始凭证、凭证诸性质等基本理论问题。

3、求实特征

近些年,档案学界开展了“档案学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大讨论,求同存异,取得了共识。理论产生于实践,又为实践服务;实践呼唤理论,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档案学是一门应用学科,理论对于实践的意义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档案学术中将进一步得到重视和体现。档案学这一门年轻的学科,在世纪之交,其正确走向和真正出路在于真正解决档案工作的实际问题,正确解释档案的诸多现象,勇于接受档案实践的挑战。如,在市场条件下档案产权的归属与流向、档案馆的文化功能如何进一步体现、档案工作的立法与***、档案价值鉴定和保管期限表的修改、文书档案的立卷改革、CAD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各档案馆信息联网的现状与前景等。这些档案部门的实际问题,档案理论界将给予的探索与指导。

4、零整结合特征

我国档案学术的真正振兴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这些年来,档案学术研究的有了长足的进步,可喜的成果。但在研究力量的分布和课题的计划、组织方面,总体来讲,还处在较为分散和自发的状态。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和集中研究力量攻关,一些重大课题的研究显得薄弱和后劲不足,而一些“时髦”课题,往往出现重复现象,或一些课题由于能力所限而挖掘不深,制约和了档案学术的水平和质量,对档案学科建设和进一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从研究机构来看,有国家档案局档案学理论研究室设在中心内,有档案学会,包括地方分会和行业分会,有些省也成立档案科研所,承担着各自的研究任务;从研究力量来看,上述科研机构、学术团体的主要成员,各高校档案专业的师生队伍等都是档案学术研究的主要力量。据统计,截止1996年我国各级档案部门档案专业技术职务“研究馆员”159人;“副研究馆员”2128人;“馆员”13186人;“助理馆员”14146人,“管理员”4688人⑧,这些都是正在从事和潜在的专、兼职学术研究人才。化零为整,协同合作,既具有现实需求,也具备了人才条件,这点,也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同。从实际情况来看,在目前和今后档案部门的重大科研课题,靠自发、个体的力量已很难完成,如《全国档案事业发展“九五”计划》中所列的“2110年我国档案事业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档案事业”、“我国档案管理化”、“我国档案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档案学科体系与分支学科”、“办公自动化过程中文书处理与立卷问题研究及信息技术对档案工作的影响”⑨等等重大研究项目的完成,只有靠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组成若干个课题组,由熟悉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人才相结合,取长补短发挥各人专长和优势,集中优势兵力,有计划、有组织地集体攻克一个又一个学术课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档案学术研究将呈现个体自发研究和集体攻关相结合发展的态势。

5、百家争鸣特征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档案学术观点和档案研究力量受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和国家档案局的影响较大,这是很正常的,因为这是新中国档案事业和档案学科以及档案人才的摇篮和基地,这是值得肯定的。但随着的发展,随着学术的进步,长期一个声音,一种观点,对理论研究是不利的。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档案界积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逐渐开始有了档案著作评述、档案观点评论,有了不同理论的阐述,有了批评和反批评,有了争议现象,有了争鸣

的气氛。如围绕着“档案的商品属性”、“档案的分类问题”、“文件的生命周期理论”、“中国是否建立文件中心”、“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电子文件的管理”以及“档案馆主体论、重点论”等问题展开的讨论与争鸣,是十分可喜的现象。说明我国的档案学科正逐渐走向成熟,这是档案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改革开放大环境和档案界思想***的必然结果。没有不同观点的理论不是真正的理论,没有不同流派的学科不成为真正的学科,经不起推敲的观点、经不起检验的理论是没有生命力的。档案事业在进入21世纪的时刻,学科繁荣是它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的档案学界将更加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和欣欣向荣的景象,将鼓励人们在更大范围内开展不同学术观点的交流、碰撞、批评与争鸣,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求同存异,达成共识,更好地促进学术发展。

三、对策

1、肩负使命感

世纪的交替为我国档案学界提供了的契机,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挑战。我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抓住机遇、迎头而上才是的骄子。知识与人才培养是跨越世纪、谋求的重要基础与必备条件,面对未来,我们既充满信心又感知差距。在信息时代,在知识即将到来的时代,我们应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已经具备了迎接挑战的能力与素质是否已掌握了先进的科技知识、与技术是否已能够作为专门人才或业务骨干去完成档案学术的诸多课题,解决档案工作实践所提出的诸多热点、难点和焦点一句话,作为跨世纪的人,我们是否充分做好了跨世纪的各种准备清醒地认识自己,清醒地认识现状,清醒地认识未来,把责任感、使命感与时代的脉博联系起来,与档案事业的发展和档案学术的繁荣紧密结合起来。

2、倡导之风

学习是学术研究的基础。没有广博的知识面,没有专深的业务水平,要想把我国的档案学术研究的发展引向深入,引向21世纪,是难以实现的,至少要大打折扣。一方面,当今的,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以科技知识为基础和核心的知识经济即将到来,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知识没有穷尽,学习永无止境。面对日益变化的社会,我们不能落伍。我们原有的知识结构、知识层面、知识宽度与深度以及我们对新旧事物的理解、认识等等都要发生深刻的变化,要不断“充电”,不断补充“能量”,以求适应。如果说,我国的档案学术研究在建国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是因为我们努力学习和掌握了专业和相关的丰富知识与理论,善于和升华了档案事业的发展;那么,近年来档案界一些文章层次不高、深度不够、学术性不强、理论脱离实际、甚至观点偏颇等现象则总能找到其学习不够、功力不足、知识面欠宽的根源。当然,学习的和范围是很丰富的,要不断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要不断学习***的路线、方针和***策;要不断学习各项、法规、规章、制度和标准;要不断学习档案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要不断学***济学、法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要不断学习现代的新知识、新观点和新理论。同时,除了书本知识之外,还要虚心向老同志学习,虚心向实践学习。这样,在我们积极倡导的学习之风蔚然兴起之时,我国的档案学术研究的发展在跨世纪的历史时刻才会有一个新的突破与飞跃。

3、加快人才培养

跨世纪的事业需要跨世纪的人才。专门人才的培养与储备是事业发展、学术繁荣的重要基础和必备条件。首先,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时代挑战迫在眉睫,高素质档案人才的培养应加快步伐,加大力度,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其次,适当调整与改革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模式。在学校中应本着“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强调素质教育;而在在职培训中则应强调提高技能、补充知识、更新知识的继续教育。一句话,强调能力的培养,即工作的能力,研究的能力,表达的能力等。第三,将培养的重点放在中青年档案工作者身上,努力造就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的档案学术研究队伍。***同志讲:“综观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许多科学家的重要发现与发明,都是产生于风华正茂、思维敏捷的青年时期。这是一条普遍的规律。”针对中青年的特点,各级领导既要爱护和支持他们;又要大胆地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在工作实践中培养他们;同时,还要营造良好的环境,创造较好的条件,以适合中青年的快速成长。而中青年档案工作者则要在老一辈档案工作者的言传身教下,虚心学习,继承传统,承上启下,有所创新。充分发挥青年人的蓬勃朝气与创造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中,结合工作实践,进行理论研究与探索,创造性地解决档案工作面临的诸多新问题,创造性地完成跨世纪档案学术研究的诸多新课题。科技增强国力,青年创造未来,“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作者系国家档案局教育中心副主任

注释

①《知识需要知识和人才》,《档案》杂志1998年第6期。

②吴宝康:《档案学中的一些想法》,《档案学通讯》1996年第3期。

③王德俊:《当前国际档案界学术新动态新观点》,《北京档案》1998年第1期。

④何振:《敢向路在何方棗我国档案学的危机与契机》,《北京档案》1998年第9期。

⑤魏莉:《论我国档案学研究的变革》,《山西档案》1996年第5期。

⑥李财富:《档案学研究集约化刍议》,《档案》1997年第5期。

⑦潘玉民:《档案学若干研究》,第6页,香港同泽出版社,1996年版。

档案学研究篇7

档案学教育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促进我国档案学专业教育更好的发展,文中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总结出我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的现状,并归纳出当前教育的几点不合理之处,同时对档案学专业招生规模、人才培养方向、课程体系以及教育方式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我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好。

关键词

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现状;建议

就目前我国档案事业建设而言,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可谓其建设的核心部分,档案专业人才的培养更是实现其建设目标的主要途径。在我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主要包括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为了培养出具有高素质、专业性强、能够满足社会对档案专业人士需求的高材生,我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在创建之初到发展至今历经了多次改革,呈现出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曲折趋势。本文旨在通过对相关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现状的文章进行分析,总结出当前我国档案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档案学高等教育专业未来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基本现状

1.高校开设专业情况。随着我国国家档案事业体系建设逐渐的完善,档案工作的扩大与发展,急需大批优秀的档案专业高等人才来推动我国档案事业发展。档案学科从无到有,从附属其他学科到***,在档案学学科成立的几十年来,其中包括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档案专业本科教育发展至今的二十多年,已经逐渐步入到一个大规模、实质发展的阶段。就目前而言,我国共有34所高校开设档案学专业,开设硕士点高校26所,拥有博士点院校10余所。可见在短短二十年的发展时间内,档案学高等教育专业发展较快,其专业地位可见突出。在近几年来,拥有档案专业的高等院校数量平稳并无较***动,逐渐进入了一个稳定、缓慢增长的阶段。

2.培养层次与招生情况。就我国高等院校来讲,目前档案专业高等教育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即本科、研究生、博士三个培养层次。与欧美国家以硕士研究生层次培养为重点相比较而言,我国档案学专业更重视对本科生的培养,但由于档案专业属于冷门专业,很少为考生及家长所知道,所以在考生报考数量上一直属于较小规模,但数量逐年有所增长。同时,由于档案专业具有的高就业率、考取难度小、竞争力低等优势,不少该本科专业或非本科专业学生选择考取档案学专业研究生,所以研究生数量也稳中有进,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档案学专业在向重点培养研究生方向转型。拥有档案学专业博士点高校数量在近些年也有所增长,社会与高等院校对档案学学科的发展重视程度都有所提高。

3.师资力量现状。据相关文献分析,各高校档案学专业教师规模相对稳定,数量增长缓慢,这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各高校的发展规模,也与各高校的招聘标准有关,招聘门槛过高与高学历人才偏少这一矛盾可能是造成档案学专业引进师资缓慢的主要原因。随着近年来,具有博士资格的高校逐渐增多,这也意味着档案学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将会大幅度提升,并朝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档案学学术研究方面,档案学专业高校教师是主力团队,也是档案学发展方向的领头人。

4.课程设置情况。档案学专业发展至今,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了适应社会以及改变档案学专业学生的厌学态度,档案学专业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也经历了几次改革。面对形形行业的兴起,档案形式、种类与载体趋于多样化,这就使得社会对档案学专业学生的能力、素质要求逐渐提高。目前,我国档案学专业课课程体系一般由四类构成,分别是档案学基本理论与档案事业类、档案管理基础类、现代档案管理类与历史档案管理类,在这四类方向书目中挑选6—8门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开设,主要有《档案学概论》、《中外档案事业史》、《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档案保护技术学》、《档案文献编撰学》、《外国档案管理》等课程。在这一基础上,各高校还可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开设相关课程,由于高校侧重点不同,各校教师团队研究主流方向不一致,或少数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其所开设档案学专业课程也各有千秋。此外,一些院校还注重对档案学专业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但目前档案学国家精品课程数量较少,可见其发展空间还很大。

5.就业情况。档案学学科不同于其他热门学科一样为大众所知,但正是这样一门较冷的学科,在高校生毕业后,却有着较高的就业率,无论本科生还是研究生,相对其他专业学生来讲就业率都处于高位。这一现象也是由档案学专业高等人才培养数量少与社会对档案专业人才需求数量大的矛盾造成的。对档案学专业研究生、博士生而言毕业后就业率则更高。档案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工作去向主要由以下几类:企事业单位、******机关或选择继续深造。但近些年来看,由于年轻人越来越具有个性化,更偏向喜欢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档案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在选择******机关和事业单位为工作方向的数量有所下降,而更倾向对企业单位的选择。因此,企业也成为档案学专业学生就业选择一大热门方向。根据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学校应针对企业特殊性在本科课程中开设相关知识课程培养具有针对性的档案专业人才,从而更好地完善档案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与知识课程体系。硕士生、博士生毕业则更倾向于选择事业单位。

二、我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1.招生数量偏低。虽然档案学专业有着较高的就业率,但该专业招生率与其他热门专业相比却略逊一筹。每年选择档案专业为报考第一志愿的应届生实属少数,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社会档案意识薄弱,不少考生及家长根本不知道有该专业又何来报考一说。二是考虑到就业情况,与其他专业风风火火的招生情况相比,档案专业本来招生规模就小,人气也不旺盛,难免让社会大众觉得档案专业缺乏生气,误以为其没有发展前景。三是随着信息化时代飞速发展,年轻人个性多元化,他们渴望刺激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而档案工作相对安稳、枯燥没有挑战性,且收入、福利等经济方面低于其他热门高薪行业,所以大部分考生很少会考虑该专业。

2.跨考研究生本科专业五湖四海。近些年来,考研热“高烧不退”,由于档案学专业报考难度小、竞争力低、就业压力小等因素,大量非档案学本科专业的学生都报考了档案学专业硕士,这部分学生也成为档案学研究生生源的支柱力量,但人数的充足不足以掩盖其背后的学生专业素质问题。由于跨考的原因,大部分档案学研究生都缺少相关档案专业背景知识,但其本科专业背景知识却十分广泛,这就造成了研究生课程设置上的难度。与档案专业本科学生一视同仁的单一化教学方式是目前大都高校都采取的教学方式,并没有针对跨考生自身专业素质采取相应的改变教育措施,所以大部分跨考该专业研究生三年学习生活下来依旧迷茫,潜力并没有得到发挥。

3.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标准。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基本点应是满足档案事业发展人才需求,笔者认为这也应该是我国档案专业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原则。随着信息化环境的快速包围,信息技术等科技的出现对传统档案工作及档案学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但目前我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仍处于一个比较封闭的状态,跟不上时代进步的步伐,依赖于传统的理论教学,一味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对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不仅会对学生的创造能力产生阻碍影响,理论与实践脱节还造成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档案信息环境始终处于一个变化的环境,新型档案专业人才的市场日益扩大,社会对档案专业人才的期许也有所增加,但目前人才培养质量的滞后,很难满足社会对高质量档案专业人才的期许。可见,培养目标单一、重成绩轻能力、不与时代相呼应一味灌输课本知识这一定位实在难以符合当今档案人才培养方向。

4.课程体系与教学方式陈旧。由于信息时展过快,再加之档案学学科的不稳定、归属不明等特性,档案学科的许多专业课程也面临着危机。笔者认为存在以下几种不合理情况:一是有些档案课程过于陈旧,与现代化进程完全脱节,但一些高校仍保留其科目,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学习压力。二是一些高校为了跟上时代潮流,开设一些意义不大、营养含量低的档案专业课程。三是学校公共课设置太多,导致专业课数量缩水。四是所开设的基础理论课与实践操作课分布不均,造成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不强。在教师教学方式上面,也存在着不合理性,现今高校档案学专业招聘的教师都具有各专业领域内研究生、博士生学历,但这也侧面反映出虽然这些教师受到高等正规教育,理论基础方面深厚,但其实大部分教师都缺少实践工作经验,没有在档案工作岗位上长时间锻炼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进行理论输出,教学内容相对空洞,对实际工作需求与应该用的档案知识不能进行良好的结合。

三、对档案学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招生规模。扩大招生是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一步,各高校档案学专业的小规模招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师资力量的扩展,从而对档案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阻碍。扩大档案学专业的招生不仅会增加社会大众对档案学专业的认识度,还可以有效地宣传档案工作,让社会大众对档案专业有所改观。我建议可以站在宏观角度促进档案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在联系中着重突出对档案专业高等教育与档案工作的宣传,将档案专业的优势与特点让大众知晓,例如社会需求量大、高就业率等,同时扩大招生规模,争取更多的生源,让“冷门”变热,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档案专业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2.改良人才培养方向。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对档案理论及实践的整体把握,这无疑对他们在未来的工作竞争、社会环境适应过程中有极大的益处。随着社会日新月异,档案学专业在高等人才培养目标上应与时代相契合,努力朝着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复合型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转型。在这基础上,笔者认为我国档案专业高等人才培养方向应有所改良,并提出以下几点改良意见。(1)注重专业素养与知识面的拓展。笔者认为,所谓专业素养不应局限于对传统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对档案工作所需技能的把握,还应与时俱进扩大知识广度、增强思维深度。如今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档案工作门类增多、档案载体形式多样化,技术的进步使得档案信息管理的效率大大提高,所以档案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拘泥于过去的单一化培养。作为一名现代档案专业人才应该熟练地掌握现代技术并且对与档案相关行业的知识有所了解,因为随着经济发展加快,各行各业对信息的处理能力要求提高,只有实时了解社会需求,对档案信息价值的挖掘有着尖锐的敏感度,档案专业人才才更好地适应档案工作环境,为我国档案事业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2)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大学本科的普及化,高等教育也在一步步走向大众化,由于学生较多,学校就存在难以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情况。而档案学恰恰是一门十分考验实际操作能力的学科,所以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要格外加强对档案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平时可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接触档案实际工作的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与现代档案工作要求相适应的档案专才。(3)注重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无论是******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他们都很看重档案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对企业单位而言。但当今大部分档案人才都缺少这种创新能力,所以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时紧密结合时展作出相应改变,可以结合时事教学,与学生互动探讨,锻炼学生开发创新的能力。在适应能力方面,可以通过一些团体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以及应变能力,使档案专业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融入工作环境中去。

3.课程体系优化。在当前档案学专业课程体系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上述学生专业素质、知识广面、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适应能力等的培养有着直接关系。虽然近些年来,档案专业课程体系有所改革,但从整体角度来看还是相对落后的。笔者认为,档案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可以建立在既能够扎实学生专业素养、拓宽知识面、提高创新能力又能够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加以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所以,在公共课与专业理论课的结合基础上,还应该开设一些与新时代下社会需求相呼应的实践课程,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课程构架。毕竟档案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无论搞学术研究还是从事档案工作,都离不开实践的积累。如若因为客观因素,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践单位,可在学校建设实验室让学生学习一些现代化技术如档案保护技术、缩微复印技术等。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配合下,帮档案学专业人才提高综合素质。

4.教育方式变革。传统的档案教育方式是在室内通过教师围绕课本知识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收状态,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思想。笔者认为教育方式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其积极性,主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做到活学活用。所谓教育,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传递,学术情感、学术道德与价值取向都应该在教育中有所体现。档案人才的培养不仅是使其文化底蕴雄厚,还要培养其对学术、文化、社会的责任以及对档案专业的研究热情。专业素质与专业人格的共同教育,才能培养出足够优秀的档案专业人才。所以,笔者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应加入情感教育,多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档案专业产生足够的认同度,充分肯定档案专业的发展前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其在今后的学习研究中更加有信心。在信息时代,档案教育事业的建设急需找到新方向,只有认清当前存在的问题,探索优化档案高等教育结构,才能在未来更好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档案专业人才。

作者:殷雨鸽 单位: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徐拥***,张斌.中国档案高等教育发展现状调研[J].档案学研究,2011(5).

[2]任越.档案文化研究悖论及其消解之道[J].档案学研究,2016(1).

[3]郑惠萍.浅析我国档案教育的历史与现状[J].档案学研究,2014(12).

[4]任越.文化哲学视阈下档案文化层次问题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6(1).

[5]孟世恩.对档案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再思考[J].档案学通讯,2006(4).

档案学研究篇8

知识经济时代,最宝贵的资源是人,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型人才,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历史教育,取得了许多丰硕的成果。但是,仍有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历史教育囿于课堂的狭小圈子,相对封闭;师生关系是单向地、直线地发生关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未得到全面的贯彻。这些都制约着历史教育功能的发挥,束缚着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青岛市作为沿海发达地区,历史教育改革突破口和着力点应该放在何处?这是我们一直在苦苦思索,认真探讨的问题。我们认为,历史教育改革首先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为目标,构建符合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历史“学习共同体”,使师生双方良性互动,教师努力充当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和欣赏者。学生研究性学习,对历史学科而言,有其特殊的难度。历史过去性的特点,使得历史不能像其他学科知识那样复原与复制。历史由远及近的发展规律与学生由近及远的认识规律相悖,学生学习历史,远不及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那样可以依靠解题获得成功的自信.从而树立持之以恒钻研的兴趣。这些都使得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受到负面影响。只有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人手,才能真正使历史研究性学习提上议事日程。为此,我们几经论证,开始尝试以学生最喜闻乐见的乡土历史选修课作为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的突破口。我们除在课内专门开设乡土历史选修课外,还开辟社会教育领域,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身实践。学生到社会上搜集乡土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于是,档案这种一直不为中学历史教学所重视的特殊的历史资料便显得格外重要。在学习中,学生走进档案馆,翻阅那一卷卷泛黄的档案,掌握了基本的搜集历史资料和分析处理其中有效信息的方法,进而促进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档案是历史的特殊载体,它与学生课堂上接触的教材等历史载体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未加雕凿”。加工前的历史载体显然要比加工后的历史载体更容易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其产生无穷的探究欲望。没有主体探究欲望的研究性学习是流于形式的研究性学习,是不会产生持续的、长久的学习效益的。我们的做法是,让学生在对加工后的历史载体(教材)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与乡土历史相关的课题,然后到档案馆中去探究未经加工的历史(档案)。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考和集体讨论,提炼出符合历史本相的有效信息。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教材相关内容的学习得到深化与活化,而且可以在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研究性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培养终生受益的历史研究方法与历史思维能力。

近年来,青岛市一些学校以利用档案为特色的研究性学习搞得有声有色,通过积极探索,初步取得一些经验。其中,青岛第十九中学结合学校地处胶济铁路附近,铁路职工子弟比较多的特点,在高一年级进行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时,组织学生分期分段进行胶济铁路简史的研究性学习。如,对去青岛档案馆查阅、摘抄档案资料的学生,先经过简短培训,使他们对查阅档案的基本方法有所了解,知道如何利用档案馆的目录卡片,根据卡片的内容提要和编号,查阅全宗、案卷。面对浩繁卷帙,学生们一开始不知从何处下手,这时教师充分体现其主导作用。教师巧立一些专题,以指导学生资料的搜集,诸如:“通过德国总督府编制的文件,分析德国殖民者修筑胶济铁路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胶济铁路管理当局的年度报表,分析胶济铁路的修筑功大还是过大?”学生们利用每周一次的研究性学习时间,走进档案馆。他们足足搞了一个学期,搜集了大量专题性资料。在学期末举行的总结会上,同学们纷纷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最有特色的,是前往档案馆的同学精心设计了一张醒目的统计***表,将德国修筑胶济铁路的投资与铁路修成后掠夺的财富放置在一张表上,使人一目了然。同学们根据各自的研究成果,对德国殖民者的侵略行径进了剖析。前往档案馆的同学结合搜集的第一手资料指出,德国殖民者投资修筑胶济铁路,是需要加倍“回报”的,那就是他们要长远地掠夺铁路沿线的财富,已经掠夺的44%多万马克不是其终极目标,因为这个数字是根据胶济铁路当局1898年至1914年的报表统计的,如果不是1914年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夺占青岛这个意外事件的话,德国殖民者的掠夺会进一步发展。尽管同学们的研究成果是初步的,还显得有些稚嫩,但却是他们自己动手进行学习实践的产物,从中透射出***思考、勇于创新的可贵精神,这正是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价值所在。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依托档案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让学生走进档案馆学习历史,可以改善历史教育结构,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营造学生爱学历史、会学历史的生动活泼的局面。

档案学研究篇9

教师教学评价需从教学工作“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教学档案袋是一种全面的教师评价方式,兼具发展性评价和绩效评价的双重作用。绩效评价指标原则上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既要有量化的指标,也要有定性的指标。文章从“量”和“质”两方面分析了教学绩效评价指标,设计了基于教学绩效评价指标的教师教学档案袋内容结构,以期能为教师教学评价提供一种“质”“量”结合的评价依据。

关键词:

绩效评价指标;教学档案袋;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是教师的天职,教学评价应是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教师教学评价需从教学工作“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教学工作“量”的评价较易实现,教学工作“质”的评价则较难。目前,高校教师教学评价往往只做到了教学工作“量”的评价,对“质”的评价则相对薄弱。在教师教学评价结果运用当中,也就是在对教师进行岗位聘任、职称晋升或年度、聘期考核时,往往只考查教师教学工作量,而教学质量如何则考虑较少。显然,目前这种教师教学评价方式是不利于促进教师投入教学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对那些投身教学且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也有失公平。绩效评价是定期考核评价个人或小组工作业绩的一种制度,目前已在我国高校广泛建立。绩效评价的一个原则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反应在绩效评价指标上,就是既要有量化的指标,也要有定性的指标。教学档案袋是一种全面的教师评价方式,它既注重教师的自身发展过程,同时也可作为绩效评价的依据,因此,它兼具发展性评价和绩效评价的双重作用。本文研究设计基于绩效评价指标的教师教学档案袋,以期能为教师教学评价提供一种“质”“量”结合的评价依据。

二、教学档案袋的内涵和特点

(一)教学档案的内涵

教学档案袋是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学校中评价教师教学的一种方法,因其具有丰富性、真实性、主体性和反思性而受到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关注,目前美国一些学校已采用这种教师教学评价方式[1]。教学档案袋提供了这样一种评价方式:教师利用档案袋有组织地容纳或装载与教学活动相关的各种资料和信息;教师本人通过档案袋可以进行教学反思,调整今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而教育管理者或同行专家等不同的评价主体,通过档案袋并对其中的资料和信息作出价值判断,从而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档案的特点

教学档案袋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特点[2]。1.在评价上具有目的性和反思性。教学档案袋收集的资料和信息能够反映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教师根据自身工作实际收集和整理各种教学资料和信息,并对这些资料和信息进行有目的的反思。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后做出调整,进而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2.在内容上具有丰富性和真实性。档案袋可以容纳大量的教学资料和信息,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学生作业作品等,能够真实记录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和专业发展历程,再现教师教与学的真实情境。3.在结构上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档案袋包括了大量的教学资料与信息,这些内容信息需要教师按照一定的目录结构进行整理编排。通常,教师按照学校统一的档案袋内容框架设计,将各类资料和信息归并在相应目录结构中,使档案袋具有组织性、系统性,方便教师本人查看,也便于评价主体评阅。4.在评价主体上具有多元性和合作性。档案袋的评价主体既可以是教师本人,也可以是学校领导、同行专家,甚至是学生。评价主体具有多元性,教师可以与不同的评价主体交换意见,促进交流合作和教学相长。综上,教学档案袋可以作为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它对完善现行教育体制下的教学评估,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都十分有益。

三、教学绩效评价指标

绩效评价的关键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大学的功能,即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大学教师绩效评价指标内容应包括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个方面。各高校依据自身定位不同,绩效评价指标内容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个方面应有不同侧重。比如,教学型大学在绩效评价指标设计上应侧重于教学方面的内容,而研究型大学则应兼顾教学、科研等方面。教学是大学的主要职能和基础性工作,因此,必须认真设计大学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中教学方面的内容,也即教学绩效评价指标,用以引导教师认真从事教学工作,激发教师教学动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绩效评价指标必须考虑“量”和“质”两个方面的内容,做好“量”与“质”的平衡[3]。教学绩效评价指标内容汇总如表1所示。关于“量”的指标方面,应主要包括:①课程教学;②实践教学或指导学生,含指导实验(实习、实训)、指导课程设计、指导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大学生科研、指导大学生竞赛、担任学生导师、担任助教等指标中的1个或多个。另外,从教学改革与建设方面考虑,还可以包括;③编写的教材(教学参考书);④承担的教学项目与建设,含课程、实践条件(实验室、实习实训场所)建设、教学研究项目等;⑤发表的教学论文等指标。关于“质”的指标方面,应主要包括:①教学内容与过程,体现在教案课件、授课方式手段等;②教学获奖,含教学竞赛奖、优秀教师奖、指导学生获奖、教学成果奖等;③教学评价,含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单位评价等指标。其中,教案课件能够反应一个教师对课程教学的准备和不断思考总结情况,详实的教案和精心制作的课件能够体现一个教师对课程教学的认真投入;而授课方式手段则用以反应一个教师对课程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的思考和实践情况,多样化的授课方式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能够体现一个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关注。“量”的指标较好统计和评价,而“质”的指标则较难给出一个客观和令人信服的评价。在处理“质”的指标时,需要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尊重专家意见,重视同行评价。在评审中通常有出现教学责任事故或者违反学术道德等重大问题时,则给予“一票否决”的机制;同样,对于有突出教学贡献的教师,不论其成果数量多少,若得到专家的一致肯定,都应给予“合格”甚至“优秀”的评价结果,即给予“一票肯定”的评价。此外,在运用教学绩效评价指标时,要考虑不同类别课程教学的差异性。大学课程一般划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目前,公共课教师通常面临较为繁重的教学工作量,其主要精力投入在教学当中;而专业课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相对较少,但要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因此,对承担不同类别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应制定不同标准的教学绩效评价指标要求。公共课教师应着重课程教学、指导实验以及教案课件等方面的指标要求;而专业课教师评价时则较灵活多样,比如可以考察指导课程设计、指导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大学生科研等指标项。

四、基于绩效评价指标的教学档案袋设计

(一)教学档案袋的内容和用途分析

如上所述,教师利用教学档案袋可以有组织地收集容纳与教学活动相关的各种资料和信息。教学档案袋既可以收集反映教师教学工作“量”的方面信息,比如课程教学、指导实验(实习、实训)、指导课程设计、指导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大学生科研、指导大学生竞赛、担任学生导师、教材(教学参考书)等等;也可以收集反映教师教学工作“质”的方面信息,比如教案课件、授课方式手段、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单位评价等等。教学档案袋的用户既可以教师本人,也可以是同行或专家。教师本人借助教学档案袋可以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积累教学经验,促进自我发展和提高。同行或专家通过审阅教学档案袋,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一个教师的教学工作,做出更加客观的评价,同时同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和借鉴教学经验,相互切磋促进共同发展和提高。因此,教学档案袋作为一种全面的评价依据,兼具发展性评价和绩效评价的双重用途。

(二)基于绩效评价指标的教学档案袋结构设计

显然,为更好地发挥教学档案袋在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中的作用,教学档案袋的结构设计可以参照教学绩效评价指标。一个基于绩效评价指标的教学档案袋结构设计如***1所示。1.基本信息和自我评价。该部分主要收集教师个人的基本信息,另外还可以收集教师的教学理念、对教学的思考总结以及自我评价等内容。2.教学工作量。该部分收集教师教学工作“量”的方面信息,既包括:①课程教学;②实践教学或指导学生,含指导实验(实习、实训)、指导课程设计、指导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大学生科研、指导大学生竞赛、担任学生导师、担任助教中的1项或者多项;还包括:③编写的教材(教学参考书);④主持或参与的教学项目与建设,含课程、实践条件(实验室、实习实训场所)建设、教学研究项目等;⑤发表的教学论文等。3.教学内容与过程。该部分收集教师个性化的教案课件,以及采用的多样化的授课方式手段描述等内容,用以真实体现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4.教学获奖。该部分收集教师历年来参加教学比赛或评奖所取得的成果,也收集指导学生获奖成果,它最能直观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5.教学评价。该部分收集教师历年来学生、同行、督导和单位对其的教学评价。学生评价可以是学校或教师所在院系组织开展学生评教的结果,也可以教师本人日常教学过程中收集的学生真实评语。同行评价、督导评价通常由学校或教师所在院系有组织地进行。单位评价是教师所在单位对其进行的综合评价或年度、聘期考评结果。6.自选栏目。该部分为教师自设栏目,用来收集上述栏目未涵盖的反映教师个人教学工作“量”和“质”的资料信息。比如,课程教学网站中大量的教学内容资料和师生互动信息,就可以通过自选栏目链接方式进行超链接展示。

五、结论与进一步工作

本文主要描述了教学档案袋的内容和特点,分析了教学档案袋的用途。教学档案袋由于其内容的丰富性和真实性,从而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质”“量”结合的评价方式,兼具发展性评价和绩效评价的双重作用。基于绩效评价指标设计教学档案袋的内容结构,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学档案袋在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中的作用。关于教学档案袋的实践运用,笔者的思考是要开发一个类似于“博客”的信息系统,由教师建立个人教学档案袋,按照一定结构收集和组织各种教学资料和信息。在该信息系统的应用推广过程中,学校可先选择部分院系试点,选择教学为主型教师再到全体教师逐步实施。与此同时,要制定教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该评价指标对教师的教学档案袋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将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岗位聘任、职称晋升以及各种考核挂钩。通过运用教学档案袋来评价教师教学,才能切实将教师教学档案袋工作落到实处,经过不断完善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断促进教师教学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殷思华,傅淳.美国教师教学档案袋评价对我国幼儿园教师评价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8(9):50-53.

[2]马海涛.美国教师教学档案袋评价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档案学研究篇10

【关键词】档案;科学序列化管理;方法;研究

1前言

就目前来看,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给档案管理工作带了新的挑战,在档案管理观念以及管理方式等一系列方面提出了新的标准与要求。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府机构以及学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档案管理工作在信息化阶段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是档案工作者必须重视的一个事项。档案科学序列化管理方法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能够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3]。

2档案科学序列化管理的背景

档案管理,是我国档案事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各个具体单位在生产与工作以及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它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项。档案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档案,主要的任务是将各个分散、量大、零乱的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管理。随着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加强自身的管理知识与管理水平,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能够跟上信息化进程,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档案管理工作在各个行业中的作用[3]。

档案管理工作向信息化方面发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而一些管理工作者在信息化管理档案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档案管理信息化之后,一些档案呈现一种零散的状况,很难对其建立相应完整的数据结构,特别是处理含有大量信息数据档案的时候,例如:某些企业的档案储备库中,很多档案在逻辑上处于紧密联系的状态,但是在物理上却分散存储在不同的位置中,这种档案库结构不利于档案的合理规划与管理。针对这一实际状况,一些档案管理工作者采取了档案科学序列化管理的方法,对档案进行一个序列化的管理,对各个不同类型的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将相同类型的档案划归为一类,简化了档案管理操作流程。

3档案科学序列化管理的方法分析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它要对一些分散的档案进行规划,将所有的档案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划分,分别存储在各自的位置中[1]。一些档案工作者,结合自身在档案管理工作的经验与档案管理的实际状况,在对档案科学序列化管理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对档案科学序列化储存方案进行改进,主要是根据相关的特征值,将一条档案序列简化成一串简单的字符进行管理,字符串中处于不同位置的字符都有其独自的定义,通过对字符串进行扫描就能够便捷地看到档案每一个条目中所含有的内容,这种档案科学序列化管理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例子中[2]。

将一条档案中的前12个条目假设为一串数字,即135571409901。如果不对这一串数字进行说明,很难有人能够准确地理解这一串数字所蕴含的意思。这一串数字实际上指的就是姓名代码,我国高考中对于通用姓名的代码收集了很多人名中经常使用的汉字,每4位数字组成一个代码对其中一个汉字进行表示,然后不同的姓名就能够通过汉字向数字的转换,将姓名进行序列化之后形成一个相关的字符串,如果将每一条档案中的前12个条目设定为相关的姓名,那么每次需要对档案进行检索与管理的时候,就只需要对相应的数字串进行检索就能够找到档案。可以通过这一种方式对档案的内容进行规范,但是要严格规定每一条经过序列化处理后的档案记录,固定位置中必须设定固定的内容,对于一些不同类型的档案信息也可以对其设置相应的姓名代码来解决档案管理,可以通过一串简单的字符对大量的档案信息进行管理,这是档案科学序列化管理中的一种方法[2]。

档案科学序列化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档案自身就具备难以规范的性质,各个地区不同类型的档案在序列长度的设置上难以保持相同的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档案的检索;第二个方面,档案序列化的标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也难以对标准进行合理的确定,档案工作者很难在全国范围内,运用同一种方式对档案进行序列化管理;第三个方面,我国在档案科学序列管理方面的检索工具还不够完善,导致档案工作者无法科学地对档案进行合理的序列化管理。

档案中含有大量的信息数据,具有非常高的信息数据分析价值,对于档案内含有的丰富信息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可以采用序列化管理方式,对其进行序列分类。经过序列化处理之后的档案信息,档案工作者能够直接对其进行特征分析与研究,然后通过传统的序列分析算法对其蕴含的意义进行深入的挖掘,获取它所存在的价值。

4结语

档案科学序列化管理方法,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它能够有效地解决我国现阶段档案管理中存在的空间开销大、结构混乱以及信息数据分散等一系列问题,而且档案科学序列化管理方法具备非常高的应用价值[1]。我国档案工作者应当加强自身对于档案科学序列化管理方法的分析与研究,根据档案工作中的实际状况,采用合理的档案科学序列化管理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解决档案管理中的难题,确保档案工作的合理性,促进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建伟.浅谈档案序列化存储管理[J].机电兵船档案,2012(04).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档案学研究10篇

学习

建筑机械设备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机械设备10篇,内容包括建筑机械设备大全,建筑工程机械设备大全。随着,建筑施工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需求逐年加大。但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中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设备管理工作弱化、工人队伍的

学习

高校财务分析论文10篇

阅读(50)

本文为您介绍高校财务分析论文10篇,内容包括顺丰控股财务分析论文,圆通快递财务分析论文。财务分析课程是针对高校财会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是一门集理论、实践与技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随着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快速

学习

冶金铸造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冶金铸造10篇,内容包括金属型铸造实例,中国铸造使用实例。我国铸造冶金虽然开始发展慢,但是受改革开放的影响以及国家对基础建设的重视,使得我国的铸造冶金技术水平后来居上,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相当强大的实力。随着我国的国际

学习

矿山机械设备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矿山机械设备10篇,内容包括各种矿山机械设备型号齐全,二手矿山机械设备。1)无损探伤技术。无损探伤技术在检修工作中已经运用得比较普遍了。无损探伤技术能够检查出主轴存在的发展裂纹,从而防止突然断轴事故的发生。其主要

学习

档案整理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档案整理10篇,内容包括档案整理的实践日志,档案归纳及整理模板。档案整理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中一个相对***的组成部分,其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机制具有一定的特点:一方面,就各个完整的档案综合体的生成及其全部流程而论,档案整理工

学习

舞台设计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舞台设计10篇,内容包括舞台设计创意方案,舞台灯光设计。舞台上有形的物质因素诸如布景、道具、灯光、以及演员等决定了周围空间的结构,反过来,演员的动作等又受周围空间结构的影响。显然,自然形态的空间是不能适应戏剧动作

学习

结业发言稿模板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结业发言稿模板,内容包括结业式交流发言稿通用12篇,结业发言稿。我要说的第一句话是:十分感谢。感谢省厅领导们给我们这些来自不同单位的新警提供这样一个难得的集中学习的机会;感谢各位老师,感谢你们精心备课、耐心讲授、悉心

学习

医生每日工作计划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医生每日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医生每日工作计划,医生工作计划合集七篇。经营科成立后,首先对企业面临的形势作了调查,把调查所得的资料汇总起来,对当时企业面临的形势做出了如下分析:产品的价格虽高,但有质量过硬、使用方便、品种多

学习

矿山设备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矿山设备10篇,内容包括矿山设备认识大全,矿山机械设备。目前世界地下矿山都在追求高效、安全,所以机械化水、自动化水平不断在提高,已有自动遥控铲运机、凿岩机,无人驾驶汽车和装载机器人在矩形巨型井下试运行,自控挖掘机系统也

学习

造纸行业10篇

阅读(11)

本文为您介绍造纸行业10篇,内容包括造纸行业重大变化清单,造纸行业深度解析。1、基本情况重庆市有县以上造纸工业企业54个,其中中型企业8个,小型企业46个。全行业年工业总产值5.72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0.7%。全行业年提供税金约0.5亿

学习

石油机械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石油机械10篇,内容包括石油机械种类规格齐全,石油机械核心刊物。主办单位: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出版周期:月刊出版地址:甘肃省兰州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际刊号:1001-3482国内刊号:62-1058/TE邮发

学习

起重机械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起重机械10篇,内容包括起重机械的参数,起重机械标准名称大全。4.信息动态5.基于混合离散变量法的箱形伸缩式吊臂优化设计刘岳兵,王宏谋,王少华,黄梅6.带式输送机纠偏装置液压伺服系统仿真设计董甲东,谷立臣,DongJiadong,GuLichen7

学习

纺织机械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纺织机械10篇,内容包括纺织机械产品图样及设计,纺织机械标准汇编最新。4.FB219半精纺特种纤维制条机的结构及应用纪合聚,杨效慧,徐爱荣5.罗拉纺纱机械波的产生与消除徐美,张华荣6.新型盖板针布排列对梳理的影响张官生,翟英文7.H

学习

工程机械行业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机械行业10篇,内容包括工程机械职称论文十篇,工程机械行业十年发展历程。一、行业总体运行情况(一)行业产销概况回顾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机遇与危机并存。全球金融风暴的洗礼、房地产行业投资速度的下滑,拖住了

学习

档案学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档案学10篇,内容包括档案学习笔记,档案学的心得体会。(一)规范学术精神。鉴于档案学的学科特点,每一位档案学者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加强与档案部门合作,紧密联系档案工作实际,善于从鲜活的档案工作实践中发现

学习

教学研究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教学研究10篇,内容包括教学研究论文教学案例,教学研究的案例分享。什么是教学研究?专家这样定义:“教学研究就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进步为目的,以学校课程实施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问

学习

体育教学研究论文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体育教学研究论文10篇,内容包括体育教学科研论文,体育教学论文10篇题目。着眼于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必须以深化素质教育促进教学改革的向前发展。调整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综合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2.“三

学习

施工技术研究论文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施工技术研究论文10篇,内容包括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格式模板,施工总平面布置管理研究论文答辩。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情况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这是因为基础工程承担着重要的荷载作用,再加上

学习

数据挖掘技术研究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数据挖掘技术研究10篇,内容包括数据挖掘核心技术综述,数据挖掘国内外研究。空间数据挖掘是计算机技术、数据库应用技术和管理决策支持技术等多学科交叉发展的新兴边缘学科,一般来说,空间数据挖掘可分成空间分类、空间聚类、

学习

新媒体研究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新媒体研究论文10篇,内容包括新媒体新闻直播论文,新媒体论文研究方法。新闻传媒要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好自身的作用,担当起社会所赋予的历史使命,首先要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笔者认为,媒体在这一重要的历史进程

学习

语文新课改研究论文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语文新课改研究论文10篇,内容包括中学语文课改论文范文,浅析语文教学课改论文范文。1.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新课改突出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新理念,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是英语课

学习

房地产研究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房地产研究10篇,内容包括房地产市场研究方法论文,房地产最新研究热点。1、1998年参与国家建设部立项的“2000年小康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模式”课题的研究。课题成果于2000年11月通过建设部科技司鉴定(建科鉴字[2000]第07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