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篇1
一、我旗工业经济的总体现状
“十五”时期的五年,我旗工业经济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为全旗经济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五年来,我旗坚定实施“工业强旗”发展战略,努力构建工业主导型旗域经济,着力实施由农业大旗向工业大旗的转变,以民营化发展为方向,以壮大工业经济总量为发展目标,以改革为发展动力,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策机遇,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广泛招商引资,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使全旗工业经济逐渐摆脱了低速低效的发展局面,走上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突出表现在工业经济不但有了量的增长,更为可贵的是有了质的飞跃。在第一、二、三产业中工业经济不但有了大幅度增长,而且对财***贡献率显著提高。工业项目投资额度不断增大,不仅有了百万元、千万元项目入驻,而且有了亿元以上项目落户*,产业链条不断延长。项目领域不断拓展,冶金建材、农畜产品加工、能源化工、花炮已经成为我旗的主导产业。*旗的工业经济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二、实施“工业强旗”战略的必然性和紧迫性
(一)发展工业经济是实现强旗富民进而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以农牧业经济为主过渡到以工业经济为主的特定历史阶段和发展历程。从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有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这样一个发展历程。农业是中世纪的基础产业,第一次工业***以后,工业取代农业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支柱。目前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它们之所以发达,就是因为工业经济非常先进。19世纪初期,中国还是全球最富强的国家,经济总量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左右,但第一次工业***完成后,中国在世界的地位日趋下降。即使到了现在,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距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发展中国家已普遍把加快工业化进程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在国内,上海、深圳等地提出要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就是因为这些地区已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具备了向现代化迈进的基础。因此说,无论是从国际国内看,还是从历史现实看,工业化都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旗也不例外,要加快经济发展,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必须把工业搞上去,加速工业化的进程,也就是必须实施“工业强旗”战略。
(二)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推进工业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
工业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从近几年评出的全国经济发展百强县中看,工业经济发达的县市占绝大多数。经济学家把工业化水平分为四个阶段:工业化率低于1时,为农业经济阶段或初级产品生产阶段;达到1以上,才算正式进入工业化阶段;在1-2之间,是工业化初级阶段;在2-5之间,是工业化中级阶段;达到5以上,是工业化高级阶段。按照这一标准评定,我旗的工业化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全区的平均水平,在全市也属于中下等水平。工业化方面的差距是我们同这些地区的最主要差距,也是我旗落后于先进地区的主要原因。赶上全国、全区的平均水平,赶上全市的先进水平,缩小同先进地区的差距,必须把推进工业化摆到优先发展的地位,全面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步伐。
(三)推进工业化是加快“三化”建设的突破口。
工业经济的发展能有效地促进农业产业化、推动城镇化的发展。推进“三化”进程,关键是加快工业化步伐。工业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没有工业的快速发展,农牧业不可能得到迅速提升,第三产业也不可能繁荣。一些发达地区的经验已经证明,推进农牧业产业化,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抓好龙头企业,通过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转化增值,带动基地和农牧户,提高农牧业的整体效益。加快工业化的发展,能够促进农牧业产品加工业发展,进而促进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产生和发展的,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和标志。工业化的发展能为城镇提供物质和环境条件,扩大就业,增加城市容量,推进城镇化发展。
三、我旗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潜在优势
虽然我旗的工业经济已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目前我旗的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一是工业经济总量不足,整体规模不大。与全市其它旗县区相比,我旗工业经济存在着较大差距。目前,我旗的工业经济尽管增速较快,但起点低,基础薄弱,总量偏小,全旗中小企业不发达,限额以上大型企业较少,没有起到对国民经济的主导支撑作用。二是全旗纵向比工业增速相对较快,但发展不平衡。南部乡镇矿产资源相对丰富,工业发展相对较快,北部乡镇矿产资源相对贫瘠,光靠农畜产品加工很难实现工业的快速发展。三是工业经济结构不合理,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我旗企业多为传统产业居主导地位,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源型企业,企业装备差、产品科技含量低、受市场供求影响大。企业品牌意识观念淡薄,不善于发展企业文化,对企业形象等无形资产进行策划、宣传,市场开拓能力不大,竞争能力不强,形不成规模经济效益。四是对外开放程度低、融资能力差。很多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生产靠银行贷款维持,发展速度慢、规模小。
在看到我旗工业的不足的同时,也要看到我旗发展工业的潜在优势:一是资源优势。我旗处于大兴安岭和燕山山脉的交界地带,地形复杂,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境内已发现金属、非金属、能源等矿产30多种,各类矿体、矿点、矿化点300多处。已开发的有金、银、铜、铁、钼、煤、水泥灰岩、地下热水等,现有各类矿山企业137家。年产黄金7万两,是自治区产金第一县;近两年来,铁资源开发较快,选矿能力达8800吨/日,铸件、海绵铁、粉末冶金等一批铁资源深加工项目陆续在我旗开工建设;现已油页岩储量2亿吨,开发潜力巨大。烟花产业蓬勃发展,今年经过整顿整合后合格企业达65家,2005年花炮业实现产值4亿元,花炮业已成为全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二是区位优势。我旗处于华北与东北结合部和环渤海经济圈,境内交通便利,国道111线、305线交叉从旗***府所在地通过,京通铁路横贯东西7个乡镇,正在修建中赤通高速、赤朝高速穿越我旗,其中赤通高速经过全旗5个乡镇20个行***村,将成为连接东北的桥梁。全旗油路里程达292公里,有14个乡镇***府所在地通油路。*距京、津、唐、沈、锦等大中城市的距离都在500公里半径内,是自治区距沿海最近的旗县之一。三是投资环境优势。基础设施完善,邮电通讯网络健全,信息传递方便快捷,电力设施完备可靠,广播电视实现了村村通,劳动力成本较低,土地费用低廉。经济环境良好,投资者除享受国家和内蒙古有关***策外,还享受一系列特别优惠外来投资者和重奖引资者的***策。对重点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办法。力求为外来投资者提供最优惠的***策、最优良的秩序和最优质的服务。同时严格规范对企业的检查和***管理行为,保证引资***策的有效落实,使投资者的利益得到有效的保护。
四、对当前工业经济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整体运作。
在调查研究上,要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实地调查工业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为领导抓落实和再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事实依据和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在工作落实上,要定事定法,把工业经济工作职责编制一张流程***,每个环节都明确专人负责,分清责任。在上下沟通上,要及时总结工作、交流情况,分析形势,解决问题;要协调好与上级有关部门的关系,互通情况,掌握信息,推进工作。
(二)加强调度。
一段时间内,要在工业经济的运行方面做好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加强监测分析,把握运行走势。要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与重点企业的信息沟通,形成多层次、宽范围、反映快速的工业经济运行监测网络,全面准确把握工业经济运行动态,科学判断经济发展走势。第二件事要加强协调。把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与综合平衡结合起来,把充分协商与谨慎决策结合起来,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妥善处理各方面关系,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三)明确重点。
目前,全旗工业经济工作的主旋律是项目建设。项目建设主要是抓落实。在抓落实的过程中,一是要定期组织召开调度分析会议,及时研究解决项目推进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二是要指定专人对重点推进项目和包扶项目搞好进度统计,建立日常考核档案;三是搞好工业项目库建设。
(四)强力招商。
要在明确招商引资和引资定位的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招商。要对引进的企业实现重点保护,使引进企业比在别的地区更具有好的环境。发挥好引进企业的窗口作用,坚定资金持有者到*投资兴业的信心和决心。要广泛宣传我旗的招商引资***策、资源优势、地域优势、即有优势等发展的诸多条件,使资金持有者对*有清楚、准确的认识。要发挥招商小分队的长久效应。
(五)重视人才。
要在全旗范围内统一谋划,从战略高度上解决这个问题。选调专业对口的毕业生充实乡镇、部门,选派一些人员到发达地区挂职培训,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改变观念,加强联络,增进感情,为招商引资铺路搭桥。
(六)加大宣传。
要协调有关部门形成合力强化宣传,为我旗经济快速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工业宣传的重点是项目和工业园区建设。
工业经济篇2
1、指导思想
2008年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九届二次全会和县九届四次全会精神,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强县”的战略目标要求,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机遇,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工业发展道路,着力在扩大经济总量、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发展环境上下功夫,全面提升我县工业总体实力和发展水平,努力形成产业结构合理、竞争优势明显、技术管理先进、信誉和效益双高、制度环境优化的工业发展新格局,实现全县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主要经济指标安排
工业销售收入658亿元,同比增长19.6%。
工业增加值88亿元,同比增长22.2%。
利润总额35亿元,同比增长18.6%
固定资产投入不低于40亿元
二、2008年重点工作和措施
2008年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的“十七大”精神和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一年,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艰巨工作任务,全县工业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着力在扩大总量、产业集聚、自主创新、优化结构、改善环境上下功夫,努力推进我县工业济济又好又快发展。全年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1、强化增量投入,扩大经济总量。2008年,要继续把强化增量投入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三个一批”工作机制。全年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少于40亿元。一是强化项目建设。要全力抓好XX年年结转项目和2008年新上项目的建设、投产,不断扩大实力和增长点。二是抓好招商引资。紧密结合我县实际,顺应世界产业转移趋势,通过各种有效措施,瞄准国内外大财团、大企业、大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招商引资效果,实现我县产业项目数量上快速增长,产业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的大幅提升。三是加大技改投入。充分发挥市县两级技改引导资金的作用,鼓励企业引进先进适用技术、设备和工艺,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延伸产业链,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年技改投入资金不低于15亿元。四是抓好企业扩能。鼓励发展态势好的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兼并、整合等形式,扩大规模,做优做强;鼓励成长型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等方式,逐步壮大实力,发展成为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
2、强化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历史经验表明,只有产业高度集聚,才能从根本上实现集约、节约、生态同步发展。推动产业集聚,重点抓好:一是强化园区建设。要根据市***府《关于加快我市乡镇工业区发展的意见》精神,充分利用各项扶持***策,全面推进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二是拓展发展空间。按照“项目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原则,抓好三个县级园区的扩区工作,要整合存量土地,提高投资强度,开拓立体空间,提高园区的容积率。充分利用各乡镇闲置厂房和闲置非农建设用地进行招商;对分散、简陋厂房进行整合改造,建设高标准厂房,使现有土地存量资产发挥最大效益。三是加强对乡镇工业区开发建设的管理。出台《县乡镇工业区工作实施意见》,每个乡镇都要整理出1平方公里的乡镇工业新区用以承接项目,要继续完善乡镇工业新区规划,成立开发建设公司,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投入密度和产出强度。四是推进产业集聚。加快完善工业布局调整,积极引导现有和新上规模以上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突出产业特色,形成产业优势,提高园区竞争力。
3、强化结构调整,促进做大做强。针对工业布局结构不尽合理、主导产业竞争弱化的问题,2008年,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围绕天津市对我县的产业定位狠抓“十一五”规划的落实,抓好布局结构调整,突出发展壮大支柱产业和规模企业。一是加快支柱产业发展和基地建设。继续做大做强钢铁加工、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和深加工、装备制造、轻工和现代医药等“五大支柱产业”;全力打造钢铁深加工、装备制造、现代制药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四大产业基地”。二是发展壮大规模企业。要对现有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60个重点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促其做大做强;要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到我县投资;要扶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联合等措施实现低成本扩张;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实行跨行业、跨地域、跨所有制的战略重组;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搞联合,充分利用内外资本,加快企业的壮大发展。通过上述措施,打造一批具有自己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不断扩大企业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4、强化自主创新,提升发展水平。2008年,要认真落实促进技术创新的各项***策,强化自主创新,推进技术进步。全面提高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是强化自主创新。全年创建市级技术中心2个、累计达到7个,申报市级技术创新项目5个、累计达到22个。并进一步加大对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通过自主创新,全面提高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二是实施名牌战略。2008年力争创天津名牌2个,累计达到21个,并充分发挥品牌效应,打造区域品牌,创建集团品牌,开发一牌多品,提高品牌企业发展能力。三是推进企业认证。全年完成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企业20家。通过上述措施,不断提高企业软实力,推进企业整体发展上水平。
5、强化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要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功夫。一要狠抓指标落实。实行能耗指标限额管理,把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分解到园区和各乡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4.2%,控制在2.54吨标准煤以下,同时各单位要建立更加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促进节能和环保水平的提高。二是推广节能技术。要引导企业在实际生产中广泛使用《中国节能技术***策大纲》推荐的各种节能技术、设备和工艺。三是加大监管力度。按照《天津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用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津***发[XX年]15号)文件精神,明确部门职责,并在行***审批中心开设窗口,对所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行合理用能评估和审核,实行一票否决杜绝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上马。四要落实相关***策。加强***策调研和***策对接,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策扶持,并尽快建立县节能专项基金,用于奖励企业各类节能减排项目,千方百计降低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同时要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抓好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在抓好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并把清洁生产审核作为为全县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来抓,保证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工业经济篇3
公有制经济的活力与生命力受到质疑。江苏宝胜集团以一个县属集体企业的身份,二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历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证明了工业集体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照样可以搏击风浪、独占鳌头。因此,工业集体经济在县域工业经济中仍然可以发挥主干作用。
县域经济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能否健康稳定科学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整体能否健康稳定科学地发展,同时也关系到国家***治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定。探讨研究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实践意义。
县域工业经济模式从改革开放之前的国有、集体经济模式一统天下,到今天基本上民营经济一统山河,国有集体工业企业在县域经济中经过多年的改制已鲜见身影。在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局面在县域集体经济中是否还存在?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了解一下江苏苏中地区的宝胜集团的发展历程,也许就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宝胜集团创办于1985年,是县属集体企业。当初以2000万人民币的价格从联邦德国购进二手电缆生产设备,从此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历经二十多年,宝胜集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跻身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中国机械行业百强企业,是扬州市工业企业做强、做大的一面旗帜。
2006年集团完成产值60.8亿元,实现销售57.4亿元,一举成为扬州市第一个产销量超50亿的企业。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总资产增加到22亿元。连续四年,宝胜集团的电缆主业产销规模居国内同行业之首,被誉为“中华第一缆”。为此,扬州市委、市***府发出了“全市工业学宝胜”的号召。20多年的风风雨雨,宝胜集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它仍是县属工业集体企业,它的性质至今未变,这值得我们深思。可以肯定地说,宝胜的辉煌有力地证明了集体经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对几种错误观点的批驳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理论的指导,正确的经济理论会推动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不正确的经济理论则会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现对几个相关的错误观点进行分析。
(一)国有、集体经济竞争不过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由于产权明晰和私人资本的逐利性,确实是一种较有竞争力的经济形式。国家对于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从公有经济的补充发展到与公有经济并列,对民营经济的认识也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上升而不断深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制度就是对于民营经济最好的肯定。但是,肯定民营经济的作用,肯定民营经济具有极大的竞争力,并不能证明公有制经济没有竞争力。如果得出这样的结论,那么公有制为主体这句话就是多余的,应当废止。公有制经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缺乏竞争力,并非是公有制经济本身的过错,而是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没有竞争对手,一切由国家统购统销,当然也无需和其他企业竞争,没有竞争力就是再正常不过的。
所以,改革开放之初,外资企业、港台企业带来了充满竞争力的新的气息,确实让习惯于计划经济的国有、集体企业大吃一惊,在初期的交锋中,国有集体经济的确不是历经市场经济磨练的外资企业和港台企业的对手。然而,也应当看到,国有、集体企业也很快就适应了竞争。现在的一些国有、集体企业的发展并不比外资、港台企业差,宝胜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还有大批的国有、集体企业度过了艰难的日子,重新焕发了生机,再度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因此说国有、集体经济竞争不过民营经济这个命题是不能成立的。
(二)国有、集体一搞准垮,改制越早越好
对于企业改制不能笼统地说它是好还是不好。在企业改制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弊端,在个别地方,特别是县级区域所谓的“改制”就是把企业以极低的价格卖给私人。这样不仅造成大量的工人失去生活来源,处于极困窘的局面,还引发了失业工人对于***府的不满,更严重的还造成了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个别买主只以市场百分之几的价格买断企业,一夜暴富,从一文不名到亿万富翁并不是神话。让人不解的是有个别的经济学家提出“靓女先嫁”,把经营良好,正常赢利的企业卖给私人。更让人费解的是,有的经营不善的企业一旦到了私人的手中转眼间就能赢利,而买断企业的经营者就是该企业原来的经营者,同一个经营者,昨天亏本,今天盈利是什么原因?这其实并不是经济形式的问题,而是机制的问题,是督导不力的问题。
(三)鼓励发展民营经济就只能发展民营经济
回顾这些年来各地出台了许多的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的文件,它的前提是民营经济已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习惯力量,许多人对发展民营经济心存疑虑,还不敢大张旗鼓地发展,因此,鼓励发展民营经济就是完全必要的。事实上,人们对于民营经济的作用、地位的认识也是逐步深化的。
在中国几十年大一统国有集体经济形式下,民营经济根本没有产生与存在的土壤,改革开放之后才有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与壮大。这与国家***策的支持、鼓励是分不开的。
但是,鼓励发展民营经济并不等于限制发展国有、集体经济。公有制的实现主体仍然是国有、集体经济两种经济形式,这也是毋庸置疑的。现在的问题是,少数的经济学家拥有话语权,颇有影响力,各地领导容易受他们的影响。近年来,各地出台了许多对民营经济有利的文件,但是对集体经济却没有过多关注,这也是令人深思的一个问题。
宝胜集团也曾经打算改制,但是宝胜还是把集体经济坚持了下来,不仅坚持下来,而且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有力地说明了国有集体企业是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照样能够搏击风浪,勇往直前,创造出不亚于民营经济的辉煌。宝胜的发展同样值得我们深思。
(四)浙江的富裕是因为民营经济发达,所以要富裕就得学浙江,就得发展民营经济
致富的方式各式各样,但却有其内在的规律可循。一个地区的发展乃至富裕受到历史、文化、环境、现实等因素的制约。浙江的民营经济发达,自古以来就有经商的传统,文化发达,临海,又靠近经济中心上海,再加上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因此浙江的民营经济发达是诸多因素集合的结果。
可以说,浙江的民营经济发达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并不是全国到处都照搬的。不是只有发展民营经济才能致富,江苏的华西村,河南的南街村,都是因为发展集体经济致富。甲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乙地并不一定适用。这些年有很多人一批又一批地到浙江去取经,但取得成效的却不多。浙江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浙江人四海为家的精神,浙江人强烈的忧患意识,才是真正值得学习的。
二、集体工业经济能够成为县域工业经济的主干
所谓集体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发挥主干作用,指的是集体经济在县域经济中起一种核心的作用,主导的作用。集体经济的主干作用,既不是要在县域众多的经济实体中数量占优,也不是产值利润占优,但它是一个地区经济体中的灵魂,之所以需要这个灵魂,正是为了体现公有制为主体的指导思想。
(一)集体经济能够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
在一个县域经济中,大部分是中小民营企业,其中有规范经营科学管理的,但也有小型家庭作坊管理模式的企业,管理者一般学历偏低,缺乏科学管理的方法,他们的经营方式基本上是凭借经验与直觉。还有不少的民营企业对职工的权益保护不够,职工的合法权益屡遭侵犯等现象比较普遍。一个规范经营的集体企业,无疑可作为众多中小企业的榜样。
比如宝胜集团非常注重基层员工素质的提高,建厂之初就与哈尔滨理工大学联合开办了成人教育分院,对新招进的一线操作工人进行专业培训,分三期培养了600多名大专层次的人才。此外,还利用各类学校对本厂的干部职工进行培训。
现在集团的近3000名员工中,百分之四十五取得了大专以上学历,还有百分之三十六拿到了各类技术证书。注重教育注重知识是一个企业经久不衰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像宝胜这类的做法就可以学习,向本地区其它的中小企业推广。集体企业的注重创新注重人才等等一系列做法与先进的理念,如果推广开去,必将使整个县级区域各类企业面貌有明显的改观。先进的集体企业示范性效应就在这里。
(二)县级经济区域应当根据实力,多开办一些集体企业,尤其要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企业
目前,除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消化,城镇同样有许多的待业的劳动力。经济效益比较低的企业一般是不会受到民营企业投资者的青睐的,而地方***府则可以弥补这个空缺。
主要的目的并不是为地方***府增长多少的财力,而是为了解决众多人的就业问题。各级***府特别热衷于招商引资,为此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占用了主要领导的主要精力。如果把一部分精力转移过来发展集体企业,尤其是以解决就业为目标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于一个地区的稳定,对于减少处于社会底层的困难群体大有裨益。
(三)县域集体工业企业对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示范作用
***中央、***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无疑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伟业。但是也应当清醒地看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挑战。这其中最根本的是农民太穷。全国除了少数条件较好的村外,大多数的村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债务。正是这几十万、几百万的债务成了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只拦路虎,第一道难以迈过的坎。
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只有集体经济发展了,村级债务才会消除。这第一步迈开了,新农村就是开了一个好头。但是如果连这第一步都迈不开,新农村建设恐怕还会停留在纸面上。
兴办县级集体企业,可以作为村级集体企业的榜样,县级集体企业办好了,就会给农村集体企业以鼓舞。县级集体还可以从各方面给村级集体企业以切实具体的帮助,而这些帮助通常是很难从民营企业那里得到的。只有城乡集体经济同步、协调发展,才是县域经济生命力的所在。城乡互动,就会出现一个崭新的经济面貌,就会使整个县域经济呈现出健康、科学的发展趋势。
(四)理直气壮地发展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具体体现
***同志在***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全面坚持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因此,在鼓励、支持、引导发展民营经济的同时,倾注地方***府最大的力量来兴办、扶持各类集体企业,这正是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最好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才有了民营经济今天这样蓬勃发展的好局面。今天,同样要发展集体经济,城乡集体经济(包括合作经济、股份经济)的蓬勃发展,才能体现县级区域经济的生命力。如果一个县级区域有五个十个乃至更多的像宝胜这样的优秀的集体企业,那会是怎样一个局面?那样的话,改变的将不仅仅是县级区域的经济版***,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加强了公有制经济对整个经济的控制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再添辉煌。
工业经济篇4
今天,区委、区***府在这里召开全区工业经济工作会议。这是在落实区委工业强区战略,实现工业经济“三高三倍增”的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全区性的重要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动员各镇乡街道、各部门和广大企业,振奋精神,创新创业,以更大的决心和干劲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为实现工业经济“三高三倍增”起好步、开好头。下面,我根据区***府的意见,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年工业经济工作简要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考验之年、转型之年、收获之年。一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区上下以“作风建设年”推动“盘活存量攻坚年、基础设施建设年、体制创新开拓年、项目推进成效年”四个年活动,紧紧围绕工业强区战略,扎实工作,余杭工业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总量和质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不仅圆满完成区委十二届二次全委会提出的年度目标任务,而且实现了工业经济五年翻两番的“再造工程”预期目标,为今后三年继续努力,实现“三高三倍增”目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回顾过去一年,主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1、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95.49亿元,增长27.4%;完成工业总产值1167亿元,增长21.3%,其中规模以上905.6亿元,增长24.1%;规模以上工业利税54.5亿元,增长34.4%、利润31.3亿元,增长41.6%。全区工业“五年翻两番”任务超额完成。工业“块头”不断壮大,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154家,其中华立、诺贝尔、华鼎、西湖汽车零部件、钱江压缩机、鼎胜、崇钢集团、老板集团、申江等9家企业超10亿元。外贸出口继续高速增长,实现自营出口突破20亿美元大关,达到23.3亿美元,增长40.3%,外贸出口在全省县(市区)排名列第九位,比上年再进一位。华鼎集团、华立集团等4家企业自营出口超1亿美元。工业经济成为拉动我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工业增加值占全区GDP415亿元的47.1%,拉动GDP增长十个百分点左右。
2、发展后劲获得新支撑
*年,全区完成限额以上工业投资75.8亿元,增长8.8%,扭转了工业投入负增长的被动局面(*年完成限额以上工业投入69.7亿,下降5.7%)。51个1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已完成投资15.1亿元,鼎盛铝业、春风摩托、华正电子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同时,做好项目储备文章,落实工业用地指标1700多亩,为工业发展拓展了空间。积极开展土地招拍挂工作,全年共有62个项目1015.9亩工业用地顺利实现招拍挂。*年,全年新批和增资外商投资项目共127个,合同外资4.7亿美元,实到外资1.84亿美元,分别增长7.6%和22.4%。全区引进内资项目279个,到帐内资78.17亿元,增长22.68%。
3、盘活存量取得新突破
实行奖惩并举,建立每月督查协调制度,重点督促落实项目推进承诺书、履约保证金两项制度,盘活存量成效明显。167个已供未动项目列入镇乡街道年度考核任务,*年初核对未动工面积5020.4亩,除20个因规划调整、项目调整等客观因素外,其余项目均动工建设,实际动工面积3780.6亩,其中143个项目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考核目标任务。
4、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
*年,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1356”培育工程,全区工业增加值中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超过20%;组织申报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408项;专利申请1043件,授权611件,增长26.7%,新培育专利试点示范企业22家。全年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4家,其中部级3家,截至*年底,全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6家。品牌战略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新增中国驰名商标5件,省级著名商标3个,国家名牌2个,国家免检产品1个。目前,全区已拥有省级以上著名商标34件,省级以上名牌产品27个,国家免检产品9个。
5、节能减排开创新局面
节能减排指标首次纳入镇乡街道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区级—镇乡—企业”由点到线、到面的责任体系基本建立。继续实施工业循环经济“225”试点示范工程,多方位地推动节能降耗、循环经济建设,安排34家企业推行清洁生产试点工作,另有近50个废水余热回用、水循环利用、节能节电、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正在付诸实施之中。加强能源管理、能源统计、能源计量等方面的基础工作,以开展行业节能经验交流会、新产品新技术推进会等形式,推动重点行业单位能耗下降。下大决心加大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力度。实施半山地区环境整治,加大实心粘土砖瓦窑关停力度。全区工业万元产值能耗下降12.5%,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分别下降3.5%和4%。
6、安全生产赢得新成效
*年,安全生产总体形势继续趋于好转,全区共发生各类事故712起,同比下降0.56%,死亡166人,与上年持平,直接经济损失387.3万元,同比下降25.43%。全年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连续第三年实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数“三个零增长”目标。
*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克难攻坚,齐心协力,成绩有目共睹,来之不易。和2002年相比,*年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了395%,超额完成“五年翻两番”目标,“再造工程”划上圆满句号。在这一年里,不但企业的主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镇乡、街道、开发区和区级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实效性也得到明显增强。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区委区***府,向付出辛勤和汗水、奋战在工业战线上的同志们,特别是各位企业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2008年工业经济面临的新形势
2008年,全区工业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从国际经济形势看,继续呈增长势头,同时又因美国次贷危机、国际油价持续攀升、国际贸易摩擦加剧而更显复杂。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经济仍处于一个稳定的上升周期,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各项基本因素2008年依然存在,并将产生新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省委“两创”总战略、杭州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必将在更高起点和更有力引导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和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策的实施,必将增强微观经济活力。从我区自身看,区委实施工业化、城市化两轮驱动,坚持“一化带四化”,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去年工业投资也出现了有效回升,发展后劲趋于增强。
但也应该看到,宏观经济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人民币升值、货币***策紧缩、新劳动合同法实施都将给工业和企业带来直接影响。当前,我区仍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投资结构不够合理,高新技术产业比例偏低,大项目还不多,节能降耗工作压力依然很大等诸多难题。
对此,我们要居安思危,迎难而上,对可能遇到的风险与问题早做研究准备,抓住重点,各个击破,强势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要鼓足干劲,以更大的信心与决心抓住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努力实现工业经济“三高三倍增”目标。
三、2008年工业经济的奋斗目标和主要工作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伊始,就要把工业经济抓得紧而又紧。2008年,我们要坚持好字优先、干字当头、能快则快、做优做强,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坚定不移地落实“三位一体”方针,确保2008年工业产值增长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30%以上,工业生产性投入100亿元,其中限额以上投资93亿元;自营出口27亿美元,增长15%;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和万元产值能耗分别下降4.5%和10%,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分别下降3.7%和4%。为此,突出抓好7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工业强区战略实施力度。一是要加大***策宣传力度。重点抓好对区委《余杭区工业强区扶持***策意见》的宣传,对企业培育、工业投入、循环经济、品牌培育、担保贷款、存量盘活、企业上市、总部经济发展、企业家培训、考核评比等一系列***策文件的贯彻落实。***策文件中对生产性项目的资助比例最高的达到13%—14%,***策的力度是空前的,希望宣传好,利用好,真正发挥***策的引导作用。二是引导全区上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第一、工业强区第一”的意识,大力营造永不停步、永不言败、永不满足、勇于创新的局面,加快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为实现“三高三倍增”目标起好步、开好局。三是要强化考核。对照“三高三倍增”目标任务,各镇乡街道、开发区要自加压力,负重奋进,加快发展;需要强调的是,在对各级各部门的目标考核中,要加大对规模工业产值、工业利税、工业增加值的考核权重。
2、加大项目推进力度。一是要抓项目关节点。继续按照“前期抓报批、开工抓进度、竣工抓投产”的思路,加快项目建设,在项目推进中,强化落实项目例会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二是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抓好区级重点工业项目,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72个续建项目和37个新建项目是重中之重。三是要抓盘活存量深化。目前,167个盘活存量项目,大部分还未竣工,要继续开展项目督查,督促项目签订推进承诺书、缴纳竣工投产保证金,敦促企业加快设备投入,早日投产见效,坚决杜绝竣工项目“空壳”现象的发生。四是支持鼓励企业利用原有场地进行技改,积极鼓励企业实施零土地技改。把提高对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的设备贴息扶持标准的***策用足用好。同时,要继续鼓励标准厂房建设,为量大面广的成长型企业提供发展平台。五是要抓好项目储备。要坚持“三位一体”方针,按照“一项目一信息表”模式,加快储备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装备制造业项目和传统产业提升技改项目,付诸实施。六是要增强开发区、工业区块承载能力。要完善规划,进一步提高开发区、工业功能区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为招商引资、项目进驻提供坚实的平台。
3、加大招商选资力度。为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区委区***府将专门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在今天的会议上,我结合工业经济发展,简单提三点要求。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招商选商准入门槛,要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国内500强企业,引进一批投入产出大,对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有积极作用的好项目。要以产业导向目录为指引,以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为基准,积极实施项目评估制度,合理布局工业重点项目。要树立“亩产值”概念,着力提高项目的单位土地产出。二是要形成招商引资合力。这方面区委区***府已经决定采取建立我区重大项目招引特别行动组等办法,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完善全区上下招商联动机制,促进良性互动,形成工作合力。三是要突出主平台建设。开发区和各工业区块依然是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工业仍然是利用外资的重点。要充分利用开发区体制机制优化、基础设施完和产业集聚等优势,发挥其在招商引资中的主平台作用。
4、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一是要着力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通过加强引导和培育,力争全年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5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70家;继续实施“1356”科技企业培育工程,提升发展传统优势工业,促进传统产业企业向科技型、高新化方向发展,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群。加快推进仓前高新区块及科技孵化器建设。中都集团科技孵化大楼、杭师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及有机硅重点实验室要加快建设,浙江大学余杭产学研创新基地、恒生电子、浙大网新、三维通信、阿里巴巴淘宝城、浙大亿科等项目要尽快动工。二是加快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创新服务体系。紧紧围绕企业初创期“场地、资金、共公服务”难题,大力建设各类科技孵化器。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内的科技大楼要加以必要的改造整合,进一步发挥好作用,成为全区的示范;各镇乡、街道可利用标准厂房等开展孵化器建设;鼓励企业、房产开发公司利用现有条件建设专业孵化器,进一步促使我区科技型企业的培育成长。三要抓好公共技术平台建设。要继续加快推进,尽快发挥先进制造研究所、现代数码纺织技术与创新产业化基地、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余杭分中心、部级花式纱线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等机构的作用,加紧家纺技术中心建设工作,并在工业设计、企业信息化服务等重点领域的公共平台建设上加以积极努力。要整合各种科技资源,加快各类技术数据库建设,发挥专利检索中心和网上技术市场作用,大力引进培育和创办各类科技信息、科技咨询、技术评估、技术交易、检验检测、专项申报等服务机构,探索发展风险投资,加快各类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培育、发展。四是加快建立以人才为重点的自主创新保障体系。要从机制、体制、观念等更高层次上入手,为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
5、加大优势产业和企业培育力度。一是加大优势产业培植力度。要做优做强纺织服装、新型建材、食品加工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电子电气、机械五金、塑料化工三大成长性产业。以仪器仪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为重点,加快具有现代化水平的仪表基地和部级的光仪产业化基地建设,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二是要实施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加快实施“235”优势企业培育工程,排出一批强企大企、一批行龙头、一批成长型企业,制订培育目标,予以梯队扶持,并在财***扶持***策上予以大力倾斜,努力促使企业提质增效,做优做强。要实施上市企业培育工程。把鼓励企业上市作为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工作来抓。要积极为上市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平台,推动企业上市工作,力争花若干年时间,打造上市企业的“余杭板块”。三是实施企业家培养工程。实施“百名优秀企业家”培养工程,筛选出一批优秀企业家,组织到国内外培训、考察,拓展视野、学习先进管理模式,增强企业家的发展信心,努力造就一支懂经济、勇创新的企业家队伍。
6、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一是强化责任。继续落实年度节能降耗责任书制度,坚持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作为企业享受扶持***策的前置条件,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要进一步提高镇乡街道的对该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要切实把节能降耗作为“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的重要环节、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调优工业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加强能源监察队伍建设,加大节能降耗***力度。二是严格控新。认真执行项目评估制度,把能耗水平作为项目筛选的强制性指标,限制能耗指标高于全区同行业平均水平的项目进入土地招拍挂程序,并积极探索能源评估机制,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备案,从源头上防止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实施。三是大力治旧。要联合环保、安监等部门,运用***策、法律和经济手段,花大力气坚决淘汰一批能耗大、污染重、效益差的企业,实施关停并转。四是加强重点监测。对热电、印染、水泥等行业,要继续加强用能排污等基础管理,必要时要启动节能减排应急预案,对重点用能行业、相关企业实行强制措施,限产限量。
工业经济篇5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强推转型、力促升级,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为主题,以项目建设、开票销售和“六个一工程”为抓手,全力实施“二三三”产业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做大做强现有企业,坚定信心、克难奋进,促进工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二、考核内容
2010年度,对各镇(系统)工业经济实行百分制考核,包括经济运行、技术改造、转型升级、品牌建设和基础管理五个方面,新增列统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培大培强、重大项目建设、企业招商和合作、安全生产实行加减分。
三、评分办法
(一)经济运行(30分)
考核全部工业开票销售、列统工业产值、列统工业利税、列统工业利润4个指标(具体见附表1)。
单项得分=单项基本分×(单项实绩/单项目标×0.5+单项实绩/上年实绩×0.5)。
(二)转型升级“六个一”工程(30分)。
1.积极推进“六个一工程”,有规划、有目标、有措施。实现年度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得满分,未完成的按比例扣分。(20分)
2.积极参与省、市开展的有关促进转型升级、优化结构的活动。(5分)。
3.“六个一工程”试点企业被评为市示范(先进)企业。(5分)。
4.企业上市有实质性进展,与证券公司签订辅导协议或与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签订协议的加5分。
(三)工业技改投入(30分)
考核工业技改投入财务数、规模技改项目开工数、竣工数3个指标(具体见附表1)。
工业技改投入财务数单项得分=单项基本分×(单项实绩/单项目标×0.5+单项实绩/上年实绩×0.5)。
规模以上工业技改项目开工数:对照计划,有三档任务的各3.3分,有四档任务的各2.5分,有五档任务的各2分,完成任务得基本分,未完成的按比例计分。超额完成的,每超额完成1个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加0.5分,1个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加1分,1个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加2.5分,1个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加3.5分,1个亿元项目加8分。
规模以上工业技改项目竣工数:对照计划,有两档任务的各7.5分。完成任务得基本分,未完成的按比例计分。超额完成的,每超额完成1个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加2分,1个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加4分。
(四)基础管理(10分)。
包括活动参与和统计管理,实行在基本分的基础上扣分制,扣分以基本分为限,直至扣完为止(具体标准见附表2)。
(五)加减分项目。
1.培大培强。(1)单个企业当年净增纳税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的加1分,5000万元以上的加2分,1亿元以上的加3分;净增1亿元以上的,每多净增1亿元再加1分。(2)十强企业、重点企业、成长型企业现价产值增幅考核。以十强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0%、重点企业同比增长30%、成长型企业同比增长40%为基数,单个企业产值增幅每超过基数1个百分点加1分,低于基数1个百分点减1分,加分上不封顶,减分以10分为限。
2.新增列统企业。对照计划每增(减)1个加(减)1分。
3.技术中心建设。创成一个省级技术中心加5分,创成一个市级技术中心加2分。
4.重大项目建设。每实施一个当年实际投入5000万元的技改项目加3分,亿元的项目加6分。
5.安全生产,每发生一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扣10分。
四、奖励办法
(一)奖励对象:各镇、经济开发区主管工业负责人、分管工业负责人、企业服务站站长;各工业系统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工业科室负责人。
(二)根据考核得分排序,对镇和系统分别进行排序,排名前6位的镇和排名前2位的部门分别授予“工业经济先进单位”称号。
工业经济篇6
论文摘要:信息化是在工业化基础上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在计算机和传媒等技术发展基础上,信息化对传统工业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化是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同时,信息化在工业化提供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之上,也为工业化的延续开辟了新的道路。
18世纪中叶源于英国的工业***导致工业发展方式的出现,也标志着社会进入工业化。工业化第一个阶段(1782--1845)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论文百事通第二阶段(1845-1892)以铁路运输技术和炼钢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以上两个阶段常被视为第一次科技***。第二次科技***(1892-1948)以电、化工技术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带来交通运输的大发展以及小汽车和电动火车的广泛应用。第三次科技***(1948年至今)以电子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而正是在这一阶段,以制造业为主的传统的工业化生产,其高能耗、高消费的缺点充分显露。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匾乏和社会贫富分化等成为传统工业化发展的极大障碍。此时信息化悄然发展起来,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由工业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出现T“反工业化(de-industrialization)",工业地位下降。在计算机和传媒技术的推动下,主要西方发达国家步入“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信息化的程度常从一个国家信息部门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去衡量。但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工业化与信息化并进的过程,两者仍有诸多方面的区别,其中主要区别有:
1形成的墓础不同
工业化产生于蒸汽机技术,而信息化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
世界工业化进程己近250年,从18世纪中叶,在英、法、德、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以机器大生产代替工厂手工业的变革。1784年,蒸汽机应用于纺织工业。从此,大机器生产摆脱了对自然力的过分依赖状况,集中的工业生产和工业化的城市迅速发展起来,引发了冶金、机械制造、采煤和交通运输的大发展,从而使许多国家进入了工业化社会。
进入20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技术群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过渡。今天,光纤通信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更为人类克服空间和时间的障碍提供了先进的手段,逐渐形成了一个国家的信息基础结构,并向创建全球信息基础结构,即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前进。
2信息所扮演的角色不同
在工业化时代信息是生产的要素之一,而在信息化时代信息不仅是一项生产要素,而己成为生产的支柱和主要产品。
在工业化时代,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工农业生产和服务业。此时,信息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生产的必要因素之一,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经济学家爱德华?丹尼森曾经做过这样的估算:在1948—1982年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3.2%,由于科技进步而获得的份额高达85%,而只有15%是依靠增加资本、设备取得的。在依靠科技进步获得的85%中,50%是由技术革新创造的,35%则是来源于提高教育水平即提高劳动者素质获得的。到了二十世纪末,发达国家开始逐步步入信息化社会,科技进步贡献率己提高到50%以上。由此可以说,信息化是工业化在更高科技水平下的对工业化生产方式和观念的更新,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生产要素的构成和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重要性。
3.生产过程不同
工业化经济生产过程是建立在资源的高消耗上,而信息化经济生产过程是建立在知识应用和智能开发利用的基础上。
在工业化社会,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能力有了大幅度上升,开始向大自然大量索取,尤其是机器大生产的发展为这种索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走向了掠夺式的索取,因此资源的大量消耗是不可避免的。
在信息化社会,许多以资源一劳动消耗为主要特征的生产过程将向智能化为特征的方向转变,生产和整个经济活动由依靠资源和劳动投入转变为只依靠知识、技术。不仅高技术产业是高智能低物质消耗的产业,而且传统产业也发生质的改变。不仅对现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是节约的、洁净的,而且高生产力和高科技不断发现和创造地球上本来没有的或己经绝迹的各类资源,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因此在信息化社会,人类将依靠知识智能合理地、科学地、节约地、创造性地利用资源,使信息化成为一种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
4对国民经济结构的作用不同
信息技术引发的社会信息化,为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技术可能。信息化的开展使得依靠科技进步,而不是高资源、高投入就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近年来,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传统产业,改造了传统产业,促进了传统产业结构升级,使传统产业增添了巨大的活力。据统计,在美国凡采用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公司产品质量提高了40%以上,生产率提高200%--500%,而工程设计费用和人力费用却分别减少了15%--30%和5%--20%。我国22个省使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投入产出比约为1:5,个别的甚至高达1:10。工业化生产经营是以大型化、高速化、标准化、批量化为特征的,而信息化生产经营是以更重视个性化、多样化和高质量为特征。新晨
工业化经济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代替第一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主体或主导为其特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和信息产业的地位不断上升丁并占据主导地位。
在工业化社会,社会成员组成中主体是劳动(工人)大众,而在信息化社会中,主体则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知识分子。由于信息化发展和知识作用的提高,出现了产业结构软化,即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和物质资源的投入相对减少,脑力劳动和科学技术的投入相对增多。
5企业在管理方面的不同
工业化社会与信息社会在企业的管理方面同样存在差别。前者重点是对产品生产、经营和有形资产的管理,即注重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后者重视对科研的开发、职工培训和无形资产的管理,即注重企业创造知识的能力。
工业经济篇7
2009第二届中国城市会展高峰论坛暨***府主导型会展创新论坛于10月16日在浙江杭州拉开帷幕。论坛邀请了众多***界、经济界、文化界、会展界知名人士聚首杭州,纵论金融危机下***府主导型城市会展的创新发展与国际合作,助推实现工业经济、服务经济、文创经济的“三级跳”。
全国***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广交会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张志刚,商务部原副部长孙广相,浙江省委***、杭州市委书记、市人大***会主任、西博会组委会主任王国平,杭州市***府副市长、西博会组委会副主任张建庭,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展览部部长顾超,***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张立群,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博鳌论坛高级总监姚望,世界旅游组织媒体展览部主管阿拉・布莱索洛娃,亚洲展览会联盟副秘书长、马来西亚会展协会会长乔纳森,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亚太地区会员服务部经理莉莉安,台湾中华国际会展协会理事长聂国维,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主任叶朗,以及来自会展界领导、高校学者、企业家等共300余名嘉宾出席本次论坛及论坛开幕式。
孙广相在开幕式致辞中代表商务部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说,商务部是全国会展经济的归口管理部门,非常重视会展经济的发展。会展经济作为服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克服金融危机、调整经济结构、宣传城市形象、拉动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我国***府主导型展会还将在会展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要贯彻***的十七大精神,通过对自身特色和规律的研究与探讨,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中国***府主导型展会又好又快发展。杭州是我国的重要会展城市,近年来会展经济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杭州的西湖博览会继承历史,开拓创新,成为一个著名的、重要的国际会展项目品牌。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是商务部主管的全国性会展经济社团组织,成立4年来工作颇有进展。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与杭州市会展机构密切合作,组织本次论坛,很有意义。他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并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会展经济并取得新的更大成绩而努力工作。
论坛期间,浙江省委***、杭州市委书记、市人大***会主任、西博会组委会主任王国平发表了题为《走科学办会之路,创世界级会展品牌》的主题演讲,简单回顾了西博十年历程。他说,在1929年,杭州举办了首届西湖博览会,开中国会展业之先河。在时隔71年后的2000年,杭州市委、市***府决定恢复举办西博会。此后,西博会年年办、年年新,至今已举办了十年。十年来,西博会茁壮成长、蓬勃发展,实现了会展项目从小到大、会展地点从主城区到都市圈、会展时间从“核心期”到“四季歌”、会展主体从***府为主到行业和企业为主、会展筹资从贴钱到赚钱、会展地位从全国性到国际性、会展竞争力从弱到强、会展设施从相对滞后到适度超前、会展形式从线下到线上线下相结合、会展队伍从“数马奔腾”到“万马奔腾”的“十大跨越”。
此次论坛还向社会公开了《***府主导型展会白皮书(2009)》。
工业经济篇8
分析工业总产值占比情况:从本月实现工业总产值情况来看,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6.67亿元,其中霍州煤电吕临能化有限公司占到56.53%,剩下企业中公满江红有限公司实现1450万元,其余企业几乎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主要原因为煤炭市场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下游需求不足影响,煤炭市场价格低及部分村矿矛盾的干扰,使企业生产无望。
2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从部分企业生产情况看全县工业。(1)分析反映企业经营状况指标,看煤炭企业经营现状反映企业经营状况指标有(从财务报表提供数据):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周期、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比率、销售毛利率。(抽取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企业)霍州煤电吕临能化有限公司,以上各比率分别为:16.41次、20.09次、13.24次、0.1593次、87%、30%(营业周期为39.86天);分别比去年同期降了5.03次、应收账款去年为0、12.53次、0.048次、16%(增加)、5%(营业周期加长了18.42天)。新民焦电有限公司,以上各比率分别为:0.99次、6.23次、0.13次、0.11次、111%、16%,与去年相比分别降了2.23次、8.93次、0.2次、0.14次,5%,增了15.84%。从以上企业各比率情况可以看出:①企业存货及资产的管理水平有所降低,显示企业存货及资产周转速度放慢,企业资金变现能力较弱,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减弱;②负债比率持续加大,拉响了企业经营风险预警;③煤炭市场供大于求。尽管企业不断减少成本,缩减费用支出,但企业营利空间仍很窄小。综上看出煤炭暴利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企业经济运行再次遭遇寒冬“回头潮”,现在的大部分煤炭企业处于生产亏损状态,生产越多,亏损越大,企业每生产一吨原煤就要亏损5.98元。(2)煤炭价格长期弱势运行,原煤价格指数持续滑落,煤价依然有下沉空间。从上表可以看出:作为我县主导产业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指数逐月下降。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看不到煤价止跌希望,看不到煤价的谷底。
3存在问题
一是企业的市场主动积极性不高,争取利润的信心欠佳。今年以来由于煤炭的上游企业钢铁、焦炭市场低迷,导致原煤单价一降再降,企业为此也失去信心,没有在扭亏增盈上下决心,下狠心,有种被市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二是传统工业受大环境影响生产,工业产业结构单一,有待改革和完善。三是轻工业缺乏活力,而且趋势有所加剧。1—9月轻工业完成增加值0.16亿元,占临县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85%,去年同期的比重为3.83%,同比下降了1.98个百分点。
4建议对策
工业经济篇9
1、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工业发展基础十分薄弱,建国以来工业经济发展的道路一直处于探索的状态,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工业经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就微观来看,我国工业经济发展还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经济发展的方式没有转变,长期处于粗放型发展模式,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的破坏使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工业经济发展创新严重不足,主要依赖人口红利促进经济发展,但是近几年来我国步入了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逐渐丧失,创新驱动后劲不足,我国工业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的危险之中。目前我国经济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目前世界经济整体低迷、2008年经济危机、经济发展的投资不足、中国人民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等,使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此外如何通过工业经济的转型和发展,摆脱中等收入国家陷阱、顺利实现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过渡成为当代我们需要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工业经济从整体上看,体现出严重的地域不平衡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工业经济规模总量分布不均衡;二是工业的税收和税负不平衡;三是工业企业区域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平衡。首先我国工业经济规模总量不平衡主要表现在我国东部经济总量占全国总量的68%,而中部和西部分别占比20%和12%,而且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工业经济总量分别占比26%、26%和12%;四是工业的税负和税收也存在着不平衡,仅仅就增值税来看,东部地区的应交增值税占全部应交增值税的60%,中部占比24%,西部占比16%,但是东部地区应交增值税占销售总量的3.07%,中部和西部分别占比4.5%和4.8%,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中部和西部的税负要大于东部地区,过于沉重的税负会影响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2、我国常见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
(1)集中发展模式。集中发展模式主要体现在发展园区经济,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为过于分散,导致的发展弊端。园区内部各种资源集聚,实现了资源共享,园区内部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公共网络等都十分完善。集中发展模式离不开当地***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2)集群发展模式。集群发展模式主要指的是同一产业链的工厂和厂家,利用当地廉价的人力资源、土地资源等优势条件,在当地开设工厂,发展制造业,之后把生产的产品运往世界各地。我国的产业集群模式可以分为广东模式、温州模式、苏南模式这几种类型,这些地区都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引进外资、技术和人才,实现区域内产业的集聚和人才的集聚,实现了区域工业经济的发展。
(3)延伸发展模式。顾名思义延伸发展模式就是指工业企业不断延伸自身的产品链、产业链,通过已有的产品增加产品品种,实现产业规模的扩大,形成一种高效的产业链经济。
(4)规模发展模式。规模发展模式主要针对利润相对较低的工业产业,因为在原材料、能源等行业,产品的社会需求量比较大,市场空间比较广阔,这时如果实现产业规模发展模式的话,会促进产业规模的集聚和优势的发挥。
(5)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原理是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使工业生产的物质不断实现循环利用,在生产和消费的整个过程实现资源和能源的节约,使消费不产生废物或产生很少的废物。这样既可以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又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再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自然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制约工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
1、市场化进程的差异
我国工业经济建国后相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还是在改革开放后实现的。我国市场改革从东向西逐步推进,而且在推进的过程中,因为中西部地区地域之间的差别导致市场化实现的程度不同。东部地区首先进行了市场化改革,受到市场经济影响,市场化程度比较高,而且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和经济规律发生的作用,大量的生产要素也在向东部地区转移,这加剧了东部和中西部市场进程之间的差距。我国的东部地区出现了乡镇企业、外资企业、三资企业等所有制企业,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市场体系比较完善,但是并没有实现先富带动后富的效应。因为我国西部经济一直都是国有经济作为主导,国企改革步伐缓慢,也没有效果,在市场机制面前反应相对迟钝,整体发展缺乏良好的市场环境。最后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向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导致中西部地区发展缺少必要的资源,进一步扩大了中西部地区市场化进程差距。
2、缺少有效的互动和联系
总的来说,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工业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优于中西部地区,因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在东部地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给予***策和法律上的支持,使我国的经济活动逐渐向东部地区转移。按照理论来说,先富起来的地区应该带动后富的地区,但是就目前来看,中部地区的发展并没有有效带动中西部地区的进步,主要是因为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缺少有效的互动和联系,在工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尚未找到一个很好的方法和途径实现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无法实现工业生产资源的有效转移和交流。再加上近几年来我国东部地区发展的优势逐渐丧失,产业高度集聚,东部沿海地区能源、电力供给严重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成本变高、人口红利逐渐丧失等缺点逐渐暴露出来,使我国东部地区的工业经济面临着转型和经济停滞的局面。目前我国仍然在探索中,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西部经济和东部经济可以有效互动和联系的途径,但是要想实现我国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就要增加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促进全国工业经济的协调发展。
3、行***区域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制约
我国经济目前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特征,主要是由于我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区域之间密切的经济合作和联系,使工业经济呈现出集群和区域发展的特点。区域经济体一体化的主要构成就是一个个企业,而***府仅仅是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节者和监督者,但是就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受到我国行***区域划分的影响,很多地方***府开始干预该区域内经济的发展,盲目追求GDP,忽视经济发展的规律,过分追求经济总量,忽视了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促进我国工业经济健康发展的措施
1、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长期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受到“左”的思想的影响,急于求成和贪多求快成为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部分***府领导在指导工业经济的发展时,没有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容易对我国的工业经济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到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规律,认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改变经济发展“左”的激进思想,防止国民经济出现波动;充分发挥***府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节和控制作用,发挥宏观调控对工业经济的完善。
2、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模式
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粗放式工业经济发展模式,面对资源逐渐枯竭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事实,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的弊端,提升我国工业领域的创新能力,即使人口红利消失,企业也可以凭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与世界其他国家竞争,提高我国工业经济的核心实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世界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这一点值得我国学习;与此同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应该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经济的发展总是需要一些先进的思想作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3、经济效益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
我国工业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经济效益是工业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工业经济应该是把追求经济效益放在首位的,因为工业的发达程度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我国工业经济所创造的财富对我国国际地位的高低有重要的影响;然后工业的发展情况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情况,工业经济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能忽视了它的社会效益和精神效益。工业经济所创造的经济总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所以工业经济的发展可以为我国文化和***治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四、结语
工业经济篇10
一、坚持***策指引,强力推进工业化核心战略的实施
以工业化建设为核心,以工业的突破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是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坚持***策指引,强力推进工业化核心战略实施,就是充分利用国家***策机遇上的优势,合理调整发展策略,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充分挖掘工业经济增长潜能,实现经济持续发展。一是运用***策,在统筹规划中做文章。要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加强对国家中部崛起***策和本地工业经济运行现状的研究,找准工作结合点,制定完善***策,梳理工作重点,建立工业发展长效机制,强化促进措施,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推进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策机遇在经济发展中的引导作用。二是抓住重点,在项目推进中求突破。要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生态良好和符合产业***策的前提下,继续按照“对外抓招商、对内抓扩张”的思路,进一步加大工业投资,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在招商引资上,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担保力度,积极宣传国家对中部崛起的有利***策,健全信息来源网络,建立联系人制度。在整体规划中,既要注重做好新增项目的资金引入,同时还要做好已有企业的产业配套延伸工作。在内部扩张上,要加强对企业改革问题的研究与组织,努力做好对本土企业的增资扩股工作,发展壮大骨干企业,加大项目组织和申报争取力度,健全和完善指导和培训机制,引导企业开展产学研活动,着力增强企业持续发展能力。三是相互依托,在产业集群中谋发展。要主动把工业经济融入省会经济圈,加强合肥经济圈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积极开展项目研讨和项目对接活动,并依据自身资源和比较优势,按照经济圈产业一体化的基本框架,谋划产业发展方向及其布局,延长、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形成各具优势的产业基地。
二、优化发展环境,着力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控
正规高效的工业运行秩序,是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建立健全完善的运行机制,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分析、监督和控制,及时协调和解决工业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才能有效保证企业在良性经济运行中谋求发展。一是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搭建工业聚集平台。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引入、管理和考评机制,改进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对工业园区的领导和指导,做到每一个产业都有人管,每一个大企业、大集团都有人联络,每个专业园区都有领导去抓。同时,要注重加强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合理规划、配置土地使用资源,进一步加大对专业化产业园建设力度,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二是加强工业运行监控,推动企业良性发展。要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和重要生产要素的运行监控,合理调度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改造和投融资情况,及时把握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企业排扰解困,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如:及时召开有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参加的现场办公会、组织企业间的产学研联合、促进银企项目资金对接、帮助企业扭亏增盈、协调处理好煤电油运等。三是健全优化运行机制,依法指导经济运行。首先要建立管理责任制。按照隶属关系建立领导联系制度以及定期现场调研办公制度和督查调度制度,实行定时间、定目标、定责任、定措施的管理责任制。其次要建立市场分析与预测制度。定期对市场运营和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为经济运行宏观决策提供依据,超前规避风险,保证工业经济合理运行。再次要建立考评制度。以考评促落实、促创新、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