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整改报告篇1
企业防汛自查报告范文1
一、加强组织领导,增强防汛工作责任感
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防汛工作,根据金汛指[20**]1号文件精神,召开全局会议部署今年防汛工作。成立了由张友民局长任组长的局防汛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防汛组织领导。局领导要求全局人员严肃工作纪律,克服***思想和侥幸心理,切实增强防汛工作责任心和紧迫感;各科室、大队、中队加强协调配合,严格落实防汛工作责任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周密部署,健全完善防汛应急处置预案
对照文件要求,职能科室对《苏州市金阊区市容市***管理局防汛应急预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进一步落实了防汛责任制,形成既各司其职、又紧密配合的工作格局。同时以***员、团员为核心组建了130人的应急突击队伍,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落实防汛应对措施。
一是根据汛情危害程度和紧迫性等因素,对照本部门职能,由低到高设立一般(ⅱ级)、重大(ⅰ级)两个预警级别,出现紧急情况时,对应不同的预警级别,出动相应人数的突击队伍,按照应急预案部署,全面负责广告排查、道路疏通、抢险救灾、物资供应等工作。要求全局人员思想上高度重视,时间上及早部署,密切跟踪汛情动态,切实做好各类准备工作。
二是坚持防汛值班制度。加强24小时值班,要求值班人员严格遵守值班制度,认真做好工作记录。出现大风大雨等异常天气状况时,由局领导班子成员亲自带队值班,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类紧急情况。防汛期间要求全体人员密切关注气象动态,及时掌握雨情、汛情等信息,按照防汛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把防汛工作做细做实。
三是加强路面巡查力度,全面检查城区街巷综合整治工程、老住宅小区综合改造工程等施工现场,加大对辖区建筑工地、户外广告设施的检查力度,及时消除各类隐患。局防汛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要经常巡检,对重点区域严防死守,确保汛期安全。 三、自查自纠,全面排查辖区防汛安全隐患
针对今年防汛形势,在完善《苏州市金阊区市容市***管理局防汛应急预案》的同时,全局上下积极行动,对辖区户外广告进行全面普查。各***中队对中队辖区范围内的大型户外广告、屋顶广告、店招店牌的危险破损情况进行提前排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户外广告要求商家及时进行维修,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加强对施工工地物料堆放、排水及围栏设置的监管,加强老街巷改造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检查,杜绝各类人为因素造成的积水现象。 四、严阵以待,添置备齐物资装备确保安全度汛
对照区防汛指挥部要求,我局对储备的各类防汛物资进行了复查,除原有的雨衣、雨靴、电台及强光电筒、尼龙绳、铁丝等防汛物资外,还整合了环卫所储备的4台抽水泵,XX个草包及200把铁锹等抢险工具,防汛物资储备更趋合理,能够确保满足防汛抢险工作的需要。
企业防汛自查报告范文2
根据《市人民***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汛前检查问题整改清单》反馈我区的汛前问题,我区高度重视,立即责令相关单位认真落实整改,现将问题清单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 、部分施工现场安全标识标牌少的整改情况
督查组在高速施工现场发现安全标牌少和关村坝堤防未见安全类标识标牌。对此情况,区防汛指挥部责成相关单位立即落实整改。目前高速和关村坝堤防分别在施工现场增设了6套和5套施工安全警示标志标牌,同时在关村坝堤防做了临时防护栏,消除了安全隐患。
二、部分路段存在安全隐患的整改情况
对于高速施工场地旁边坡泥石堆积多,汛期易造成塌方隐患的情况,区防汛指挥部要求相关单位迅速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平度度汛,目前高速施工现场旁边堆积的泥石流已彻底清除完毕,并增设了安全警示标志。
三、乡镇防灾减灾工作推进滞后的整改情况
督查组在永和镇现场查阅资料发现永和镇对汛前工作安排布置滞后。区防办以此为契机,立即召集全区6个乡镇召开防汛减灾工作会,要求各乡镇认真开展自查,举一反三,切实做好防汛各项准备工作。目前永和镇已经按照整改清单,认真落实整改:一是精心安排部署,层层压实防汛职责。成立了以镇***书记为指挥长,镇长为副指挥长的防汛指挥部,办公室设在镇防汛应急办,明确职责分工,压实工作责任,于4月23日迅速召开2018年永和镇防汛减灾工作会,并与各村签订了2018年防汛工作目标责任书,同时与各地质灾害点监测人员签订了地质灾害监测协议11份;二是全力搞好演练,层层夯实应急能力。4月25日,永和镇迅速组织开展100余人的防汛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提升了村民防大汛、抗大灾的意识,不断夯实了应灾、抗灾能力。三是集中排查隐患,层层传导应灾意识。永和镇人民***府成立了3个隐患排查小组,在全镇范围内采用“地毯式”排查方式,截止目前,永和镇共开展隐患排查5次,梳理隐患排查问题16条,针对问题突出的隐患点,及时与村两委联系沟通,督促整改。对整改后的隐患点进行常态化追踪监测,力求将风险点限制在可控范围,将隐患扼杀在“摇篮”里。同时,全镇干部严格执行24小时防汛应急值班值守,确保值班电话畅通无阻。
在汛期,我区将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统一认识,克服松劲***思想,求真务实,扎实做好防汛各项工作,确保20xx年安全度汛。
企业防汛自查报告范文3
一、汛前检查
近期,我乡组织全乡干部职工、村干和部分群众对辖区内的防汛安全隐患点进行了严密的排查,重点是乡内地质灾害隐患点、低洼地带以及各村屯的危房,切实做到排查不留死角,确保防汛工作有效开展。经过排查,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xxxx村xxxx屯冯金源、刘明冠屋后山地质灾害隐患点;二是岽僚村那派屯等低洼地带;
三是各村排查出来的危房。
二、存在问题
(一)台风期间,有时通讯会中断,手机没有信号。
(二)经过排查,各行***村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危房,但由于受经济条件、农村危房改造名额等因素的限制,部分农村危房不能立即整改。
(三)部分群众防汛抗旱自救观念淡薄,总是等靠要,缺乏主动性;部分干部风险防范意识不高。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防汛思想准备,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克服侥幸心里,真正从思想上、组织上和行动上做好抗旱防汛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全面落实行***首长负责制,及时调整乡防汛抗旱指挥部领导小组人员,负责组织领导、督促检查和指挥协调全乡汛期防汛工作。同时,调整充实了乡防汛抢险队伍和人员,落实了抢险物资储备,确保了防汛抗旱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
(三)以防为主,做好防汛预案。为使汛期安全,减少洪涝灾害损失,制定了《xxxx年xxxx乡防洪防汛应急预案》、充实调整了xxxx乡防汛应急分队,确保大洪来临能实现有效调度,人、财、物齐全,限度降低人民群众的损失,保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做好值班安排,及时沟通信息。为保证防洪信息及时传递,落实了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每一轮值班均有值班领导带班,要求值班人员坚守岗位,不擅自离岗。做到密切监视水情、雨情、灾情及天气形势,一旦发生灾情,第一时间上报。灾情发生时,立即疏散安置灾民。
(五)进一步充实物资的储备,切实做到未雨绸缪。加大与县民***局的对接,进一步充实防灾救灾物资,为防汛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企业整改报告篇2
深化国企改革,盘活存量,整合资源专题调研组
【内容摘要】本文拟就如何深化我市工业国有企业改革,盘活存量,整合资源进行探讨,文章介绍了我市国有(国有控股)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深化工业国企改革,盘活存量,整合资源,根据我市国有工业企业发展实现情况,对我市仅存几户国有工业企业有针对性地提出了5点建议(一是***能集团要做大做强主业,积极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二是加强***铸集团上市培育,推进上市进程;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战略合作者,盘活新宇、力士通公司的优质资产;四是加强区域产业合作,加大技改创新投入,提高企业竞争力;五是培养和建立企业家人才队伍,完善企业的激励和监督机制)。通过深化改革,盘活存量,整合资源,为实现市委提出的“振兴工业经济”战略,发挥我市国有工业企业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工业国有企业 盘活存量 整合资源
为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代会和市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关于“振兴工业经济”、实施“工业强市”的战略部署,按照局的统一安排,本调研组围绕“深化工业国企改革,盘活存量,整合资源”专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国有(国有控股)企业现状
近年来,全市通过股份制改造、依法破产、收购兼并、资产整合等多种形式,对我市国有中小企业进行改制,绝大部分长期亏损、停产半停产的劣势国有企业退出市场,至2010年底,已完成31户国企改革改制,安置职工4813名。目前,由市***管理还在经营的企业只有16户,其中市属国有或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有7户:***能集团、***铸集团、***铸锻机械设备公司、***新宇公司、广东力士通公司、广东明珠实业公司、市电线厂公司。其中广东明珠实业公司正在进行破产资产清算;***新宇公司、广东力士通公司经营相当困难、危机重重;***铸锻机械设备公司是***铸集团的子公司。截止2011年11月市***管理的国有(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额102亿元,负债66亿元,所有者权益39.4亿元,营业收入44.5亿元,工业总产值32.7亿元,工业增加值12亿元,利润总额1.9亿元,交纳税金总额3.45亿元(详见表一)。
表一:***市国有(国有控股)企业基本情况一览表
单位(万元)
企业名称
资产
总额
负债
营业 收入
工业
产值
增加值
利润
总额
已交
税收
备注
***能集团
817946
490885
196504
183396
72419
15652
19698
工业
***铸集团
92702
74808
105564
101692
16432
1719
4265
工业
***铸锻机械设备公司
5752
4790
13222
13029
2926
415
483
工业
***新宇公司
7743
18256
15235
13490
3235
-223
1021
工业
广东力士通公司
9073
4349
2243
2167
220
-754
31
工业
广东明珠实业公司
19244
6059
10842
11193
2911
875
667
工业
市电线厂公司
1757
1178
3143
2688
265
140
183
工业
***市汽运集团
11635
18503
24065
14463
1129
2344
运输业
***市一建公司
25721
19462
60522
5227
46
4799
建筑业
***市水利水电公司
10061
8704
12525
1156
295
872
建筑业
市工贸资产经营公司
8027
5880
357
55
资产清理
市东南控股公司
8000
5554
10416
612
75
商贸
市金属材料公司
510
99
543
-31
12
商贸
市民生燃气钢瓶检验站
25
2
2
服务
市旧机动车交易中心
529
49
-61
2
服务
市广***发展公司
2298
50
26
-21
2
服务
合计
1021023
658579
455258
327655
119866
19181
34509
注:表中数据统计到2011年11月,数据来源市***。
二、我市国有(国有控股)企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还不健全。尽管我市在理顺国资监管体制上做了许多工作,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当前仍存在着***企不分、***资不分的现象,出资人监管制度有的落实不到位,难以全面实现出资人对国有企业“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的要求。部分职责不到位,事权不清、责任不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二)人才流失严重,人才结构不合理。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一些国有企业的技术人才向“珠三角”、“三资”、民营企业流动,有的技术人才虽然名义上在国有企业中,但又担任民企技术顾问,他们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扩散给这些民企,提高了其产品的质量,反过来与国有企业进行竞争,如前几年新宇公司的管理层和技术人员。有的兼职技术人才在非国有企业工作充满精力,而在国有企业工作则没有积极性。二是部分国有企业原有的技术人才年龄老化,知识结构更新困难,新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到国有工业企业工作,有的只是将国有企业当作获取实际工作经验和经历的一个阶段,之后再到其他工资和待遇较高的企业去应聘。
(三)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竞争力不强。我市工业国有企业除***能和***铸集团外,都是中小企业,多数企业科研和技术开发经费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资金投入不足,产品质量、品牌、技术含量和企业效益缺乏竞争力,普遍位于产业链的低端,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较差。
(四)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和企业改制后续工作任务依然艰巨。虽然我市国企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但市属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实施资产重组和产业整合的任务依然很重。同时,部分已改制企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遗留问题较多,信访维稳工作的压力很大。由于处理信访维稳问题责任主体不清,导致矛盾积累,有时很难化解。
(五)国资监管新方法的推行难度很大,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我市***成立以来,根据国资监管工作需要,在借鉴其他省市经验的基础上,创新设计了重大事项报告、外派监事会、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等监管制度和手段,但由于国资监管体制不完善,加之部门利益制约,导致这些监管措施落实难度很大。
三、深化工业国企改革,盘活存量,整合资源的几点建议
作为工业国有企业,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盘活存量,整合资源,发挥国企作用,提高我市国有资产投融资能力和国有资本运营效益。
(一)***能集团在做大做强主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
一是要利用我市“十二五”期间打造能源基地的契机,在巩固和发展水电、火电行业的同时,积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做大做强发电主业。二是要充分发挥下属宏大公司在汽车零部件方面的研发和生产优势,支持宏大齿轮开发重型汽车变速箱、工程机械变速箱、汽车自动变速箱、电动汽车变速箱新产品并使其形成产业化规模生产,将宏大公司打造成为我市汽车零部件生产的龙头企业,带动相关机械制造企业发展。
(二)加强***铸集团上市培育,推进上市进程。
***铸集团是省内和国内最具实力的专业化铸锻件生产企业之一,有成熟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生产经验,拥有省级铸锻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众多铸锻专业技术人才及齐全的研发平台。能生产单重80吨以下的各种铸钢件。铸钢件产品覆盖汽轮机、陶瓷机械、冶金设备、船舶、矿山建筑机械等行业,国内铸钢件市场占有率约5%,在行业中位居前列。但面对的是民营企业强烈的同质竞争。为使企业做大做强,保持行业龙头的地位,***铸集团必须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大技术进步投资。因此,企业除按照省产业转型升级突破点的要求部署实施企业的转型升级外,当务之急是要按照市***府的要求,深化改革,实施上市战略。为帮助***铸集团尽快上市,建议一是市***府有关部门要对照***铸集团改制上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制定解决方案;对公司所有的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对一些不适应市场发展的规章制度进行废除或修订。二是加强与证券公司的战略合作,加强对***铸集团的上市辅导培训。如邀请深交所、广发证券等中介机构来***举办企业改制发行上市培训班,请他们对我市拟上市的***铸集团等企业诊断把脉,为企业改制重组提出合理性建议,为企业上市铺平道路,促进企业上市进程。通过上市融资,筹集发展所需的资金,使***铸集团突破发展的瓶颈,真正成为铸锻行业的“航空母舰”。
(三)吸引战略合作者,盘活新宇、力士通公司的优质资产。
要围绕新宇、力士通公司拥有特种改装车辆目录的优质资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战略合作者,通过与国内外大企业合资合作,发展壮大我市特种改装车辆或大型工程机械。在未找到战略合作者之前,可以考虑先厂房出租,以盘活存量国有资产。如:正星车轮公司租用力士通厂房、新宇公司和香港城市设备顾问有限公司合作生产清污车等产品。另外,新宇公司厂区土地面积较大,还可以考虑土地置换方式进行异地改造,旧厂区用于“三旧”改造。
(四)加强区域产业合作,提高企业竞争力。
国家发展的船舶、汽车、风电和大型工程机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我市具有较好基础的国有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是靠单个企业难以胜任。为此,一是要加大技改创新的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所、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合作,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强与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利用高校强大的科研力量促进我市工业国企的产业升级,并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战略合作。二是要加强与省同行,尤其是广东省装备制造业骨干和重点培育企业的互动交流,寻求与船舶、汽车、风电、海洋工程等装备制造企业的合作机会。加强与本地优势企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如***铸集团要弥补锻造和大型机加工能力相对不足的“短板”,可按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强与锻造能力较强的中机重工和有大型机加工设备的正安机械、众力公司等企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通过 “强强联手”的合作模式,促进***铸集团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铸锻行业内保持龙头优势地位。
企业整改报告篇3
为了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改革的指示精神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更好地发挥工资分配对促进生产和调动职工积极性的作用,我们认为,从一九八三年起,调整工资必须实行调改结合的方针,把调整工资和改革工资制度结合起来,把调整工资同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同职工个人劳动成果的大小挂起钩来,并在国家计划安排的工资增长指标范围内,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工资和改革工资制度,使企业的多数职工能够在一九八三、一九八四两年内增加工资,部分工资偏低、起骨干作用的中年知识分子较多地增加工资。
(一)调整工资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相结合。企业是物质生产单位,不能不分生产经营好坏,都同样调整工资。经济效益好,即完成了当年应缴纳的税金或上缴利润计划(包括减亏计划)和其它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企业,从一九八三年第四季度开始调整工资;经济效益差,管理紊乱,发生经营性亏损的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尽快扭亏为盈,创造调整工资的条件。关停企业,暂不调整工资。
(二)调整工资必须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具备调整工资条件的企业,职工能否调整工资应与本人的劳动成果挂钩,不能学不学技术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因此企业调整工资时,应对职工的劳动态度、技术高低、贡献大小进行考核。经过考核,工人必须是劳动表现好,达到了上一级技术等级标准的要求,并且按质按量完成了生产任务的,才能调整工资;干部必须是工作表现好,本人的技术业务水平符合本岗位的要求,并且完成了规定的工作任务的,才能调整工资。这次企业调整工资,也不搞群众评议。
(三)企业调整工资所需的增资指标,国家将按照计划安排,在一九八三年、一九八四年分配给各地区、各部门。一九八三年国家计划安排的增资指标,从第四季度开始,按全民所有制企业单位一九七八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固定职工,平均每月增加工资三元五角计算,分配给各地区、各部门。各省、市、自治区和***各有关部门逐级往下分配时,可以在地区(市)之间、主管局之间、企业之间作适当调剂。一九八四年国家计划安排的增资指标,也同样按照上述办法办理。
经济效益好的企业,除按照国家分配的增资指标使用外,还可以从企业自有资金中拿出一部分,在一九八三年给多数职工调整工资。企业用于调整职工工资的自有资金,来源仅限于:(1)企业当年税后利润或利润留成中按规定可以提取的一部分奖励基金;(2)企业历年节余的一部分奖励基金;(3)整顿和压缩不合理的工资支出而节余下来的工资基金;(4)压缩一部分或大部分奖金。用于调整工资的自有资金,至少要有一年以上的负担能力。企业的生产发展基金、福利基金以及其它自有资金,不得挪用。更不得借用银行贷款调整工资。自有资金不足的企业,可以按照上级分配的增资指标,在一九八三年先给一部分职工调整工资,一九八四年再调整其他职工的工资。
为了保证企业不减少上缴国家的税金和利润,今年调整工资,允许摊入成本的,只限于国家计划安排的增加工资的部分。企业用于调整工资的一部分自有资金,属于企业奖励基金开支的,暂不摊入成本,待今后国家计划安排企业增加工资时,再相应地摊入成本。
企业利用自有资金调整工资,要经过主管部门批准。财***、银行、税务和劳动人事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于违反上述规定,挪用其他自有资金和乱摊成本的,要以违犯财经纪律论处,情节严重的要追究责任。
(四)企业调整工资要与改革工资制度相结合。企业经过整顿验收合格,自有资金较多,今后财源也有保证,有条件进一步改革工资制度的,可进一步研究方案,如简化现行工资标准,实行职务工资,建立岗位津贴,调整某些工种的定级工资,建立正常的升级或增加工资的制度,改革某些不符合按劳分配原则的规章制度等。今年改革工资制度,主要是改善企业内部的工资关系,至于产业关系、地区关系留待以后再改革。改革工资制度,要进行试点,经过实践确实看准了,条件成熟了,再组织实施。改革方案,要经过劳动人事部批准。
这次和以后职工升级,应改固定升级为浮动升级。凡是升级的,都暂不固定,升级后继续考核两年或三年,考核不合格的降回来,连续考核合格后再予固定。
(五)企业调整工资和改革工资制度,不论调改结合的程度如何,也不论在一九八三年或一九八四年进行,都必须对起骨干作用的中年知识分子,多增加一些工资。
(六)对调整工资和改革工资制度所增加工资的幅度应有适当控制。调整工资的企业,用于增加工资的金额,包括国家计划分配的和企业自有的资金在内,按一九七八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固定职工人数计算,平均每人每月增加的工资,一般为七元,级差较大的,最多不得超过一个平均级差。具体的控制金额,由省、市、自治区和***各部门根据企业不同情况确定。调整工资和改革工资制度相结合的企业,除调整工资增加的金额外,用于改革工资制度增加的金额,平均每人每月一般不得超过一元五角,如果超过上述规定,国家征收累进的消费基金调节税。
(七)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如何调整工资和改革工资制度,由各省、市、自治区人民***府参照上述意见,结合实际情况研究确定。
我们认为,按照上述意见实施,把调整工资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与职工的劳动好坏挂钩,与改革工资制度相结合,体现按劳分配原则,能够促进企业整顿,促进劳动制度、人事制度的改革,也能够充分发挥地方、部门和企业的积极性,符合改革的方向。而且允许企业使用一部分自有资金按国家计划规定给较多的职工调整工资的办法,就可以把“压力”和“动力”结合起来,有利于发挥工资的经济杠杆作用,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现在,企业的潜力都很大,只要真正发动群众,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就能够解决好调整工资和改革工资制度所需的资金,这是许多企业可以做到的。
企业整改报告篇4
一、企业内部审计报告应用的现状分析
当前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结果应用虽然较以前有了更具系统性和规范性的良好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与加强。
首先,企业领导层配合度不足,导致审计报告应用上的不到位和流于形式,无法落实于具体的财会管理实际。其次,审计报告应用及问题整改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造成结果应用不能有效落实,监督约束难以真正发挥应有作用。这些问题都直接制约了审计报告的有效利用,造成了企业财会管理工作长期无法得到本质上的有效提升。
二、审计报告有效应用的重要性
首先,内部审计报告积极应用能够有效落实企业发展目标,帮助企业管理者充分认识企业当前财务状况及管理现状,帮助其制定更科学的预算目标。其次,内部审计报告有效应用能够切实加强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实现有效风控,将一切风险最大限度扼杀在萌芽状态,避免长时间问题遗留给企业造成实质上的风险与损失。再次,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辅助,其结果的有效应用能够充分保障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决策支持作用。
三、充分利用内部审计报告的措施与建议
前文我们已经简要分析了内部审计工作及结果应用对于整个企业管理工作所具有的积极作用。而想要实现内部审计报告的充分利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内部审计报告规范性
首先,内部审计报告编写要坚持三方面原则:客观性、重要性与简洁性。客观反映内部审计工作所发现的财务问题;重要性是指财务问题的指出要区分轻重缓急,帮助企业管理者能够在后续整改工作中更好的分清重点、了解主次,达到事半功倍的整改效果。简洁性是从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写出发,力求语言精炼、条理得当,避免内部审计报告的使用者产生误解和混淆,提高内部审计报告利用的效率。其次,在内容上内部审计报告要重视问题发现的正确性、及时性、客观性与完整性。便于企业管理者能够以审计报告为基础开展更多相关工作。在内部审计报告的整改意见给出上,要重点强调建设性,避免意见模糊给整改工作带来的影响与阻碍,提高整改意见落实质量。
(二)审计报告落实机制
首先,对审计报告进行及时公布,并根据整改意见的轻重缓急进行分类处理,要求将整改责任落实在具体部门及管理人员头上,避免职权混杂。其次,根据各部门不同情况进行单独的内部审计问题汇总与数据库建设,将历次内部审计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并对应相对的整改意见,避免同一部门统一问题繁复出现,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及整改意见落实质量。再次,内部审计报告结果落实期间,应周期性开展整改问题落实研究会议,并邀请主要部门负责人及监督方参与,并对尚未解决的问题重新分析讨论,跟进问题落实进度,避免拖沓和因为整改意见不当而影响整改效果的问题发生。再次,将内部审计报告中的整改问题落实情况与具体部门及人员的绩效考核工作挂钩,建立以整改为核心的新的绩效考核体系,避免整改工作流于形式和走过场,提高工作质量与管理层的责任心与积极性。
(三)打通部门闭塞,提升财会总体质量
有效利用内部审计报告也应当重视其在部门沟通协调方面的作用发挥,通过走访、审计、调研,不仅要发挥财务数据分析调查的作用,也应当积极发挥财会部门与业务部门沟通桥梁的作用,通过内部审计这一方式,传达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基本精神,实现领导层、部门间的有效沟通,这样不仅能够实现财务管理工作有序推进,对于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本身也能够扫清障碍。
(四)加强审计人员财务素?B提升
当前企业内部审计人员队伍虽然在素质方面较前些年有了长足进步,但是由于企业改革发展的需求日益强烈,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人员队伍建设也是刻不容缓。尤其是为了加强内部审计报告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力度及效用发挥。在审计人员的选拔与考核中应当重点强化其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积累,同时吸收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审计人员队伍的教育与培养,提升其财务素养。此外,要加强对审计人员队伍本身的规范与约束,尤其是要重视职业道德培养,通过系统性训练和授课、培训等形式加强职业道德以及审计人员职业敏感度提升,确保审计工作有序开展以及内部审计报告的有效编写,为落实整改意见创造良好基础。
(五)内部审计报告与财务核算有机结合
财务核算为企业各项生产经营及决策制定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财务核算也一直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利用内部审计报告促进财务核算质量提升方面应当充分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通过内部审计实现企业财务数据有效共享,避免部门间信息壁垒,提升财务部门获取数据的有效性与及时性。其次,通过内部审计有效推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系的科学与规范,避免权力高度集中与权利真空,让财务核算失去监督环境。再次,加强内部审计报告中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联系紧密性与同步性,通过审计与监督,确保财务管理与业务开展始终同步,确保核算工作科学与合理。
企业整改报告篇5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生态环境问题成为解决或危机时代和气候变化的主导性问题,企业应当以披露综合性信息的角度来协调企业利益与相关者乃至社会利益相一致的问题,向社会提供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内部治理、环境保护、社会责任、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出于此方面的考虑,2010年8月2日,国际整合报告委员会(IIRC)成立,旨在整合报告内容和编制,完善其评价标准。
整合报告的是一个充分整合企业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的总体报告。整合报告是一种更为系统全面的信息披露工具,能够加强企业所披露信息的相关性与有用性,不仅是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单独强化,更是两者相关度披露的强化。整合报告对企业的战略、治理、环境及财务信息的综合、就企业如何在短、中、长期创造价值、向利益相关者沟通的文件,聚焦未来性、相关性和战略性。
二、企业整合报告的必要性分析
1.外部环境变化推动下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国际经济背景方面的变化推动了整合报告的提出和实施。全球化趋势带来了技术进步、人口增长、资源消耗等方面的变化,给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利益相关者需要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使得企业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企业的透明度。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变,传统财务报告的缺点开始显现,企业报告要与经济社会背景的变化协调一致,而整合报告是完善企业信息披露的工具。除了传统的财务指标以外,整合报告同时着重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综合反映企业的治理、战略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情况,如碳排放量、人力资源等无形资源的使用情况。因此整合报告的实施存在其必要性,可作为维护市场稳定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其次,环境的恶化迫切需求企业披露非财务信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近年来,全球范围气候异常,我国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再适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企业及利益相关者需要了解环境变化对其经营状况的影响,整合报告能够披露企业环境绩效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此,需要整合性的企业报告,为企业管理层、董事会及利益相关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及工具,以理解财务绩效与非财务绩效的关系及解决有关环境挑战的相关问题。
再次,社会方面要求兼顾多种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有助于企业改善各种社会关系,整合性报告的相关性和综合性契合这一理念。投资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之间存在逆向选择,其利益既不是完全一致,但并非完全对立。企业应该意识到,自身品牌的价值可以通过改善社会关系得以提升,包括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改善与所在社区的关系,制订补偿计划等等,这些措施的实施有赖于企业信息的公开及整合。
此外,在将来,整合报告也许不仅是企业的自主选择,可能成为法规的强制要求。对于生态环境和企业社会责任各方面的关注,国际社会已经提出并在部分国家实施整合报告框架,国际整合报告委员会也不断致力于整合报告的体系框架和评价标准研究工作。整合报告近几年在我国也得到重视,在今年的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等共同举办的“管理会计与中国制造2025”的高层论坛上,台湾***治大学教授郑丁旺做出了关于整合性报告、互联网+和工业4.0的相关报告。
2.整合报告自身的优势分析
整合报告具有更强的相关性、更优的决策选择、更全面地参与,整合报告相对于传统的报告有以上优势。
整合报告是一种管理手段,用以连贯综合地描述财务与非财务信息之间关联性。现在许多企业虽然提供的信息量很大,但是这些信息有时是相互割裂的,应当增强这些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披露信息使用者需要的关键信息,整合报告要求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而不是简单的叠加,强调不同类型信息的相关性。将对外提供报告视为一个与利益相关者交流重要信息、助力实现社会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件不容易完成的任务,企业的发展需要将环境、社会责任问题提高到与财务问题同等重要的水平。这将涉及到会计、金融、投资者关系、***府***策、法律法规、可持续发展、市场营销以及企业战略的合作和互动关系。而整合报告的产生过程,正是该种互动和合作的体现,这个过程可以使各个部门更好地判断其决策对公司其他部门的影响,从而做出更优的决策选择。
整合报告阐释企业的财务、社会、环境和公司治理等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互联网技术来完成报告过程。互联网及Web2.0技术可以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流由单向传递转化为对话,用户可以通过意见和建议反馈与企业进行交流互动。在管理层开发这种深层次参与模式的过程中,股东将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参与其中。
三、我国企业应用整合报告的相关建议
尽管我国有很多企业选择公布社会责任等的相关报告,但是对整合报告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并未全面应用于实践之中,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环境来看,整合报告的编制存在明显的优势,并对传统的报告模式形成冲击,因此我国企业有必要对整合报告进行研究和并且逐步在我国实际应用。
1.关注整合报告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在关注全球范围内整合报告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强对整合报告的研究。整合报告在2010年首次提出,在后危机时代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受到社会和企业的重视,公众已经意识到它的优越性,但是其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相较于发达国家,虽然会计准则已经与国际趋同,但是我国存在着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殊方面,对于整合报告的研究也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国际社会对整合报告的研究成果,并且发挥我国的作用,参与整合报告的理论研究过程。
2.要重视法律和行***法规的统一和协调
国际整合报告委员会在整合报告的编制及信息披露、评价指标和监督等方面,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在统一标准这一过程中,必然需要与各国的会计准则机构之间进行博弈,由此可见,我国也必须注重法律法规的协调统一。尽可能做到相互之间不存在重复与冲突,表达方法规范统一,在整体层面上维护管理体制的一致性。
3.编制系统的整合报告框架、披露指引和评价体系
即使是世界上率先整合报告的国家,如南非和其他试点国家,对于整合报告的框架结构、披露指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都处在研究与探索的阶段。我国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试点工作,总结我国实施整合报告的利弊得失,探索中国特色的报告实现路径,切实保证整合报告的信息披露质量,注重整合报告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切实保证利益相关者获得相关信息并用于决策的权利。整合报告要注重信息的相关性、重要性、可理解性、可靠性、综合性及一定程度的前瞻性,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等科学方法来选取适当的评价指标,明确企业整合报告的内容和预期需要达到的效果。
4.落实监管一体化
协调证券监管机构、人力资源和环境保护等各部门共同参与监管,加强对整合报告的信息监管,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为了避免重复性工作降低企业效率,加重企业不必要的负担,各有关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应协调各自的职能,避免监管的漏洞和重叠。同时,要鼓励市场和社会公众一起同***府和投资者对企业进行监督,加快注册会计师对于非财务信息审计工作的相关准则制定,降低审计风险。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动态监督与反馈机制,鼓励信用评级机构相关评价工作和信息披露,以充分发挥其监督的作用。
5.大型国有公司组织率先开展试点
企业整改报告篇6
关键词:财务报告 模式 挑战 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市场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企业想要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步,就必须详细了解自身经营情况和经济状况,从而制定出符合发展需要的决策。而企业决策层及投资者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和经济状况的方式主要是财务报告。但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已经逐渐跟不上时展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做出财务报告模式的改革已成必然趋势。
一、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种类
(一)基于价值法的通用财务报告模式
基于价值法的财务报告模式是现代企业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企业使用通用财务报表模式可有效实现对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核算以及整合等一系列工作,并为决策层提供一份详细记录各类数据的财务报表。虽然通用财务报告模式较为常用,但其中依旧存在明显的缺陷,具体表现为:①在通用财务报告模式下,整理出来的财务信息并非全部真实准确,而信息的不真实则会降低对该信息评价的准确性。同时,财务信息能够最直观的反映出上一阶段企业的经营情况,而财务信息评价失真会使得企业经营者、投资者及财务报表使用者了解来的情况和实际存在一定偏差,从而对企业决策产生严重的误导。②通用财务报告模式呈窄型结构,这一结构加大了财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真实经营状况了解的难度,而不了解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就无法了解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效率和投入精力,使其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③通用财务报告模式下,报告信息不充分还会导致这些未披露的信息被少数人利用,并以此来进行私下交易,使市场难以维持高效率和公平性。
(二)基于事项法的理想财务报告模式
基于事项法的理想财务报告模式在现代企业中也较为常用。该财务报告模式是以具体的经济事项为导向,从中收集关于该经济事项的各类信息,并加以整理。在事项法的财务报告模式下,企业应该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数据库和信息化财务报告设施。财务会计人员把企业历史经济活动以具体事项来进行单位区分,再收集整理具体事项的其他相关信息并按照一定格式输入该单元中,如具体事项的发生时间、发生地点、收支数额、相关负责人等。在财务信息使用者需要时,可自主从数据库调取具体事项的信息单元。企业想要发挥理想财务报告模式的实际作用,还需要建立三个基本库,分别是经济事项数据库、数据加工方法库以及信息使用目的库。经济事项数据库就是指前文所说的对经济事项各类信息的收集、整合,并输入到该数据库中。而信息使用目的库则是指不同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具体使用需求,如企业经营者需要利用财务信息来提供经营效益并拓展业务,决策者需要利用财务信息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而数据加工方法库则是针对不同的使用目来进行不同的数据加工,从而使数据输出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这种财务报告模式,比起通用报告模式更为便捷,效率极高。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①由于经济事项信息实时输入至数据库中,有效地解决了通用财务报告模式下由于历史成本和实际成本偏差导致的财务信息不对称等问题。②有效满足了不同财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提高了财务信息的使用效率。如企业决策方面,决策者不再需要对复杂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评价,而是直接输入目的获取更加简单明了的财务报表,也突出了使用者需要的重点信息。③提高了财务信息的透明度,避免了通用财务报告模式下未披露的信息被少数人掌握,从而增加市场效率。④丰富了财务信息的内容,使信息使用者在查阅财务报表的同时,还能有效了解非财务信息,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企业决策。
二、现行财务报告模式面临的挑战
(一)在核算工作中不重视经济实质
经济实质是会计核算工作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之一。现行会计准则中明确指出,会计核算工作必须以经济实质来进行,这一点就已经说明,经济实质在会计核算中远大于法律实质。而我国大多数企业会计人员并没有认清这点,分不清法律实质和经济实质的优先级,导致在法律实质和经济实质产生冲突时,往往会选择以法律实质来进行核算工作,使其背离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同时,会计人员对资产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资产核算方法也和实际需要存在偏差。体现在产品出售后立即进行相关收入核算,而忽略了该批销售产品中是否存在可能被退货产品,在出现退货时,就会导致实际收入低于会计核算结果。
(二)计量属性选择存在缺陷
现行企业财务核算计量属性大多都是历史成本,而计量属性的选择决定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决定会计核算结果和实际是否存在偏差。而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是指企业在获取某一资产时实际支出的成本费用。在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企业采用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可有效避免通货膨胀下的各类经营风险,以历史成为计量属性的财务报告更加真实,更能反映过去阶段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但这点特质也是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缺点,在反映过去经济效益的同时,无法对未来经济效益进行正确的评价,并使核算出来的企业价值与现阶段企业的实际价值不对等,这些不对等的信息作用于企业决策中,会降低决策的准确性,不仅会阻碍企业发展,甚至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
(三)不能准确评估企业未来价值
我国企业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大多都是以过去阶段的经济事项和各类活动作为出发点,以此来进行会计核算及信息编制,这种模式下,财务报表只能反映过去阶段的企业经营活动,让企业决策层找出过去经营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并实施相应的改善措施,但仅仅只有这样是无法支撑起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定发展。企业想要在现行财务报告中了解企业未来经营情况,还需要采取其他措施来对企业未来经营、经济活动进行评价分析,这样不仅加大了成本,还增加了整个财务报告流程的复杂程度。
三、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改革对策
(一)提高财务报告的经济实质意识
只有不断提高财务报告的经济实质意识,才能使财务报告真正的满足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信息使用者往往更容易读懂反映经济实质的财务报告,从中更能够快速找出自身需求的各类信息,提高使用财务信息的效率,同时也增加了评价财务信息的准确性。而法律实质的财务报告,其结构较为复杂,信息使用者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该方面的知识之前,很难读懂。所以,在企业财务报告编制过程中,一定要明确经济实质,从而提高财务报告中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并保障财务报告简单明了。但明确经济实质的前提是遵守相关税务制度和财务监督对于财务报告结构的要求,避免企业承担法律责任。
(二)优化计量属性的选择
结合上文所述,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到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中,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的会计核算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在某些情况下,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的财务报告不仅会阻碍企业发展,甚至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财务报告计量属性的选择多种多样,如大数据技术下新型的财务报告模式,它的计量属性就更加全面、真实、准确,是信息时代企业财务报告主流的未来发展趋势。同时,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出了新的要求,财务报告应该进行有效的细化,具体到各个细节,从而全面反映企业经济事项的详细情况。
(三)补充财务报告内容
补充财务报告内容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①补充财务信息内容。现行的财务报告内容大多都只反映了企业历史经营情况,而没有准确评价未来经济活动。所以,在财务报告的编制过程中,可增加对企业未来经济活动的正确评价,分析市场环境变化趋势、货币升贬值趋势、企业资产负债趋势等。②补充非财务信息内容。如人力资源的充盈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财务报告中可补充对未来人力资源是否充盈的评价,为企业做出人力资源方面的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四)提高企业创新意识
现行的财务报告大多是按照一个季度、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来安排编制的,并且由于计量属性和报告模式本身的缺陷,导致报告周期越长,其报告信息质量越差。较长时间跨度会造成财务信息受外界因素影响严重,如国家***策、市场环境变化、货币升贬值等。某些企业由于财务报告编制周期较长,导致财务报告评价结果和现阶段的市场环境有着显著差距,一旦企业利用评价结果进行相关决策,可能就会导致经营风险的发生。所以,企业需要积极进行财务报告模式的创新。企业可积极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进行财务报告工作,制作相关程序来实现整个财务报告过程的信息化,这样就可以实时输入新的财务信息来替换旧的财务信息,并有效提高财务报告的效率和质量。
四、总结
只有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才能实现财务报告的最终目标。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提高财务报告的经济实质意识,不断优化计量属性的选择,补充财务报告内容并提高企业创新意识,从而建立起现代化的并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财务报告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玉晶.基于新财会准则制度视角探析企业财务报告的改革创新[J].商场现代化.2014(31).
[2]温燕.浅析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财务报告模式[J].商,2015,(40):140.
[3]饶方圆,李琴.中美财务报告的比较及启示[J].中外企业家,2015,(24):9-10.
[4]唐小明,唐彬.互联网+时代财务报告模式面临的挑战及改革对策[J].当代经济,2016,(19):38-39.
[5]梁敏.现行企业财务报告模式改革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6):138-139.
[6]黎明,寇恩华,王晓宁等.基于XBRL标准的部分实时财务报告模式探析[J].商业会计,2012,(3):101-102.
企业整改报告篇7
一、企业价值报告***的提出
现行企业财务报告有五个基本特征:一是以财务资源和财务状况为核心,忽视了企业未来财务潜力、企业核心能力等信息的披露,导致企业财务信息披露不全面;二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忽视了企业现行价值等信息的披露,影响企业财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和信息有用性;三是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为主体,以财务报告附注为补充,形成企业财务三表报告体系,形成供给主导型信息披露体制;四是以货币计量为手段,忽视了其他计量手段的运用,使许多重要信息拒于信息披露门外;五是以定期信息披露为方式,忽视了企业适时信息披露,致使财务信息披露模式单一。
自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年发表《论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用户》以来,企业财务报告改进就成为国内外财务会计学界讨论的焦点问题。与此同时,国际会计学界对现行企业财务报告进行了激烈批评,认为传统财务报表现在比过去更不能反映创造财富的资产,财务报告正陷入加速失去其有用性的困境。还认为有相当大数量的资产被历史成本会计低估了,不仅如此,我们的整个资产分类并没有被完全确认,并且问题还在变得越来越糟,且对财务会计和公司报告跟不上商业活动的变化步伐而深感担忧,因而财务报告势在必改。西方国家对现行企业财务报告的批评主要集中在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上,并认为不相关的财务信息对投资者决策无用。葛家澍教授也早在年就认为:财务会计核算本来是经济核算,但多年来被成本所取代,从成本回归价值,以促进财务报告能够真正披露企业的价值,可能是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今后的改革与发展方向。
二、企业价值报告研究设想
我国对全面损益报告、现值会计计量等与企业价值报告相关的会计问题进行了探讨,但与国际比较还有很大差距。企业价值报告作为企业财务报告改进的主要方向和根本目标,它涉及企业财务报告改进、企业现值会计系统、企业财富变动计量、资产价值评估等理论与实际的重大问题,其未来的研究应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企业(财务)核心能力与企业价值研究。企业财务报告改进的目的是改变现行通过报告企业盈余,间接报告企业价值的状况,而直接报告企业的公允价值与财富变动。但企业价值在外界环境(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不变的前提下,取决于企业的可持续盈利成长率,也就是取决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最终取决于企业的核心能力。可见,企业(财务)核心能力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是企业价值报告研究的前提。企业无形资产、企业研究与开发、企业价值链、企业组织创新、企业人力资源、企业客户关系、企业治理结构、企业家的才能等企业核心能力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及如何计量这些影响是未来财务报告改进研究的重点之一。国内外会计学界将企业无形资产、企业研究与开发会计一直作为研究重点,我国又将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研究列为十五规划重点研究内容也反映了这一趋势。
企业经济收益与财富变动研究。现在广泛使用的会计收益显然与经济收益的概念背道而驰。随着会计目标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发展,会计学家们和会计职业组织正在试***扩展会计收益概念。全面收益是一个主体在某一期间与非业主方面进行交易或发生其他事项和情况引起的权益(净资产)变动。它严格区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过程,采用了与传统净收益确定即收入费用观不同的资产负债观。真正全面的收益是经济收益,也许经济收益在现行以成本为基础的会计上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但人们不应放弃对以企业价值为基础的财务报告的探索。因此企业经济收益与财富变动研究仍将是企业财务报告改进研究的重点。
企业现值报告基础与现值会计技术研究。现行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企业财务报告局限性分析表明,企业财务报告改变历史成本基础,关注价值计量,并研究引入企业价值和财富变动的可能性是企业财务报告改革的方向。企业现行价值和财富变动作为企业财务报告的基础,如果取代现行的成本基础,将极大提高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企业现值会计是企业现行价值的计量技术,并非完整的企业会计系统,也非企业价值报告本身,而是企业价值报告的基础。企业价值报告涉及企业价值和财富变动的确认和计量,包括确认和计量目标、对象、基本假设、确认原则和计量方法,只有通过企业价值和财富变动的确认和计量才能找到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的方法。而企业价值和财富变动的确认和计量必须以企业现值会计为基础,应用企业现值会计技术。所以,企业现值报告基础与现值会计技术研究将是未来财务报告改进研究的重点。
企业未来报告体系研究。传统会计报告有三个基本方程:即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收益;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流入。这三个基本方程与历史成本计量密切联系,也是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基础,从而构成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的三表结构。为了建立企业价值和财富变动财务报告的理论与方法框架,有必要对现行企业财务报告体系进行改进。首先将这三个基本方程改为:资产价值负债价值股东价值;期末企业价值期初企业价值企业经济收益;期末股东价值期初股东价值价值变动财富变动股东经济收益。相应地提出企业资产负债价值表、企业全面损益表和企业财富变动表的基本框架体系。现金流量表的地位将下降,不再是企业未来的主要报表,而是企业价值报告体系的基础性报表。由于新的三表报告结构体系是全新的信息披露体系,目前还没有深入研究,可以预见,它将成为企业未来报告体系改进研究的重点。
企业价值报告的披露方式研究。提出企业资产负债价值表、企业全面损益表和企业财富变动表的基本结构与披露框架,只是企业财务报告改进的一个方面。为了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还必须对企业价值和企业财富变动信息及其披露的形式、载体、时间、方式、信息量等各方面进行研究。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个性化报告、会计数据库报告、核心能力报告、适时信息报告和事项报告将越来越受重视。而这一切的目的是为企业相关利益集团寻求更直接、更相关、更简化、更有用的企业信息披露方法,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在未来相当时期内仍然是企业财务报告改进研究的重点。
三、企业价值报告***的意义与困难
构建企业价值报告对企业财务报告的改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保护投资者利益均有重要意义。首先,我国已经加入,随着现值技术的完善,必然要与国际接轨。国际会计学界对企业价值报告的研究风起云涌,并将其称之为企业财务报告的“第二次***”,我国研究企业价值报告,有助于我国会计最终采用现值计量,为企业价值报告和财富变动信息披露创造条件,拉近与国际的差距。其次,企业价值报告研究,涵盖了企业现值计量、企业价值估计、无形资产评估、企业核心能力报告、企业财富变动确认等,可以为企业价值和财富的确认和计量提供依据,在企业定价和投资决策中得到广泛应用。第三,企业价值报告研究认为,企业财务报告有用,其可靠性是基础,相关性是保证。相关不仅体现在历史信息方面,更体现在企业未来价值和财富变动信息方面。因而,企业价值报告研究有助于投资者决策,有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第四,企业价值报告研究提出的企业价值报告与财富变动信息披露方法框架,涉及企业财务报告目标、对象、基本假设、内容、形式、载体、时间、信息量等各方面,提出的企业资产负债价值表、企业全面损益表和企业财富变动表的基本框架体系,可以完善企业财务报告理论与方法,为企业财务报告改进提供新的思路,从而为我国修订企业财务报告准则提供参考。第五,企业价值报告研究认为,知识与能力是企业价值和财富变动的重要影响因素。而知识与能力在现行会计系统中没有得到相应体现。但企业价值报告将知识与能力作为企业价值和财富变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会计报告系统中予以披露,因而可以真正实现将知识融入报表的设想。但是,构建企业价值报告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巨大难点:
第一、企业价值报告会计计量基础的选择和企业价值、财富变动信息披露对信息质量可靠性的冲击与对策,以及如何解决现值计量的可靠性、可操作性和经济性。企业价值报告会计只能采用现值会计计量基础,而现值计量的准确性取决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估计的准确性和贴现率选择的准确性,如果估计和选择的准确性受到怀疑,其信息的可靠性则受到冲击。如果增加估计和选择的投入,则其可操作性和经济性又受到冲击。因而必须在可靠性、可操作性和经济性三者之间进行抉择,它取决于现值计量技术的发展。
企业整改报告篇8
为进一步提高我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现根据我区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就规范医疗器械生产行为提出几点要求,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具体要求
(一)各企业应规范生产记录书写格式,原则上按生产流程进行记录,一个批号的产品应把生产指令、原辅料领料记录、生产工序记录、过程检验记录和出厂检验记录等按时间顺序装订成一份生产记录;对于由多个部件组成的产品,如果按流程记录和装订存在困难,可以把一个批号的生产记录设计成目录索引形式,能够清楚的索引到各部件的生产记录。
(二)各企业应规范销售记录,销售记录必须汇总成销售台帐的形式,记录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批号、销售时间、数量、价格和销售对象等内容。
(三)各企业应做好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每个企业必须指定专门负责不良事件监测人员,监测人员应有企业的任命文件;监测人员发现不良事件因及时向区不良事件监测中心报告,并要每季度汇总监测记录,以书面形式报送我局。
(四)各企业每次接受检查后,只要有缺陷项目,应在一周内写好整改报告并报送我局,整改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对应缺陷项目的整改措施、具体整改人员、完成整改时间。
(五)各企业应在每半年度末向我局提交半年度质量报告,报告内容参照年度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产品生产销售及质量情况,包括半年度产值及增长率、生产品种及数量、退货及处理情况、不合格产品及处理情况;
2、企业组织结构与生产、质量、技术负责人以及生产条件的变动情况;
3、企业质量体系建立、运行、完善情况,包括内审、管理评审、第三方认证或复查情况;
4、该半年度质量事故、顾客投诉、不良事件监测与处理情况;
5、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日常监管工作联系单。
各企业应在年终对半年度质量报告进行汇总,在每年12月10日前以年度报告的形式(一式两份)提交至我局。
(六)产品批量生产的企业应制定留样规定,设置与留样量相适应的留样间,并有专人负责留样管理。
二、相关事项
(一)各企业应认真按本通知要求查漏补缺,把各项要求落实到位。
(二)本通知要求提及的各项记录和报告是今年监管的重点,将作为企业信用等级初评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对于信用等级低、本通知要求执行不到位的企业,我局将根据相关规定进行通报批评。
企业整改报告篇9
一、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局限性
(一)信息披露不完整。具体表现在:
1.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面向过去的历史信息.而使用者未来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如预测信息、人力资源价值等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是财务报告之外。
2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财务报告中长期被忽视,而由此导致的管制成本足以影响企业日后长远的经营业绩。
3.由于某些特定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团已不满足通用的财务报告了,随着新的会计环境下财务分析职业的兴起,市场和财务信息使用者正在呼唤财务报表以外的某些特定需要的差别报告。
(二)过于强调信息的可靠性。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是立足于企业已发生的确定易和事项,它对使用者决策所需信息的相关性较低,在整个财务报告体系中,历史信息仍占绝大的比重,使得许多能反映企业未来前景、对使用者非常有用的现金流量预测性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无法满足决策有用性的要求。
(三)报表严重滞后。完整的会计信息一般是按年度披露。这种基于会计分期假设定期编制的财务报表具有滞后性,严重影响了信息的及时性。投资者、债权人和财务分析人员对预测性财务报告的需求日益增强。提高财务信息的反馈价值要求信息及时报告。这是因为使用者的决策是不间断地进行的,他们希望随时得到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二、我国财务报告体系改革的原则
为了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在对财务报告体系进行改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财务会计改革为先导原则。财务报告只是财务会计系统中最终的信息输出,任何对财务报告的重大改革,都要考虑财务会计系统的改革。比如,为了能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就必须对一些现有财务报表中未列入的项目进行充分披露,包括衍生金融工具、自创商誉、养老金等,只有在财务会计解决了其确认和计量方式以后。才能纳入财务报告的范畴。
(二)表内优先原则。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财务报告的改革应优先改革财务报表,虽然《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了三种辅助报表,但是与国际惯例来比较,我国的财务报表仍然不符合多层面模式,我们较多考虑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而对其有用性和相关性考虑得较少。
(三)满足需求原则。财务报告应在不损害企业利益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与企业相关的利益集团的信息需要,以便维持和发展这些利益集团对企业的贡献和支持。为此。应该采用规范法和实证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使用者的具体信息需求。
(四)有效披露原则。有效披露原则要求财务报告中的信息对于使用者的需求来说都是有效的。对于披露信息的企业来说.超量信息并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只会增加成本而不会由此获利;使用者也没有能力去运用过量的信息。
(五)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是指企业在提高或扩大报告信息披露的质量或数量中,付出的劳动代价和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利因素。效益是指企业在改进报告信息披露后所获得的收益,包括资本成本的降低、进入更具有涌动性的市场、提高的企业声誉等。人们在确定财务报告内容、披露方式和披露频率等问题时,需要对成本与效益因素进行衡量和判断。
三、我国财务报告体系的改革方向
(一)加强财务报告目标理论研究,为财务报告模式的改进提供坚实的基础。从本质上看,“经管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目标之间并不存在根本的冲突。而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我国财务报告目标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既向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会计信息,又能用来作为评价企业管理者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尺度。
(二)进一步完善以三大财务报表为核心的报告体系。现行财务报告体系是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为核心的单层报告模式。未来的财务报告应该着眼于用户。为他们提供在市场经济中与企业的发展、竞争能力、风险等一系列相关的财务信息。建议将这三张报表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分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两个部分。对于核心会计信息,应该更加注意其计量的可靠性;对于非核心会计信息,则可以相对地采取可靠性不如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如公允价值等。尤其应该注意在财务报表中披露能够表明财务弹性、投资报酬和变现能力的相对值会计信息。
(三)丰富和规范财务报表表外信息披露的内容。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化以及人们对相关信息要求的提高,表外信息(包括报表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在整个财务报告系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对使用者正确理解报表数据和判断报表质量有重要意义。在会计发达国家,表外信息的长度已大大超过财务报表本身的长度。表外信息构成财务报告体系十分重要的内容。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用户》(又称Jenkins报告)为例,福克思公司的表外信息多达16个,其篇幅约占20页,而报表本身则只有4页,从中可以意识到表外信息的地位,已成为使用者正确理解报表数据和判断报表信息质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企业整改报告篇10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整改;审计价值
审计整改是指被审计单位或职能部门对审计报告、审计意见或决定、整改通知单及其他形式反映出的问题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并预防,以及对审计建议采取措施进行落实的过程。是企业内部审计后续审计阶段的重要环节,是审计工作的落脚点,是实现企业内部审计闭环管理的必要措施,是完善审计制度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能,维护审计权威的必要保证,也是审计成果得以运用、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提高企业治理水平、提高企业防范防控风险的能力,发挥审计增值作用的重要手段。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法的形式明确了审计机关可以向***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2002年3月了《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试行办法》,办法对审计结果公告进行了规范,旨在提高审计工作透明度,适用范围主要是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运用。1996年了《审计机关通报和公布审计结果的规定》、2001年了《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准则》、2002年了《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试行办法》,办法明确了结果公告内容、程序及具备条件。审计署于2003年12月了我国第一期审计结果公告,意味着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正式建立,自此,审计公告制度初步建立。2022年1月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首次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写入条款,明确指出要强化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新修改的《审计法》规定对拒不整改或者整改时弄虚作假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企业审计整改现状
2022年1月新修订的《审计法》对强化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提升监督效能方面进行了规范,明确了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责任以及有关主管机关单位和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的监督责任,同时强化审计结果运用,规定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应当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和制定***策、完善制度的重要参考。国有企业治理作为国家治国理***的重要部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强化国有企业治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彰显国企的责任与担当。随着国家***策法规的出台,NJYC公司作为国有企业不断加强对审计成果运用工作,落实内部审计整改的重视,推动企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提高。2022年初NJYC以管理办法的形式对企业内部审计整改的适用范围、整改的原则、管理职责权限、审计整改内容和程序、整过结果的认定以及整改责任追究进行了明确,为审计整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但在当前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由于审计成果运用认识不足,往往容易出现重报告、轻问责,重审计、轻整改的情况。这就导致企业内部审计整改过程中出现的认识不到位、拖延迟缓、整改流于形式、避重就轻、整改措施不到位,查出的问题多具有普遍性与重复性,有的问题一审了之,缺乏对审计整改的持续关注或者审计整改把关不严、问责不力,有的问题屡改屡犯、前改后犯、边改边犯从而致使审计成果运用的效果提升缓慢,审计总体质量不高。
二、审计整改存在的问题
(一)对审计整改的重视不足
一是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审计整改是整个内部审计的重要一环,是后续审计的重要环节,审计整改的质量决定着审计项目的质量,审计整改的落实能够对现有制度进行完善、对现有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规范操作流程等方面具有推动作用。二是重审计轻整改。被审计单位出于审计与领导人评价、被审计单位绩效考核的因素对审计工作表现较为重视,为了最终审计报告能够好看一点,在审计时往往表现出积极的态度,积极地配合审计工作。然而当结束现场审计之后,有的人员认为已经出具了审计意见,审计工作便结束了,审计整改工作变得可有可无。三是重报告轻追责。NJYC公司内部审计形式上是委派制,实则因激励机制、人事任免、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制约,审计工作缺乏一定的***性,往往导致出现审计整改追责不严的情况,一再的放水使整改责任单位对审计整改存在思想上的松懈。四是审计人员监督不到位。内部审计机构是审计整改的牵头部门,负责审计整改跟踪工作,但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通常会认为审计整改是被审计单位的事情,对跟踪审计工作较为松懈,且在落实整改过程中,出于不愿意得罪人的想法,对整改工作把关不严,对整改的检查浮于表面,对问题的整改停留在审计整改报告上,没有深层次地对整改措施进行分析,导致整改结果差强人意。
(二)缺乏审计整改联动机制
由于相关***策、制度执行不到位,经办人员经验不足、专业性不强,对法律法规、上级规章制度理解存在理解偏差的整改事项,其整改难度较小,只需要归口部门按照审计建议开展整改工作。但一些问题形成愿意较为复杂,问题责任的划分较为模糊,审计整改需要由主要责任部门牵头,多个部门配合联合发力才能有效推进整改工作,落实整改工作。而往往会出现没有部门“出头”的情况,相互推诿责任,认为对方的责任更大,或是在推进的过程中,主导部门积极推动,其他参与部门抱着与我关系不大的想法,以工作繁忙为借口,在整改中缺位,整改小组协同性较差,无法形成整改合力,导致整改工作推进进度滞后,推进效果不太理想。
(三)问题整改不到位
一是敷衍了事,存在整改形式主义。在开展审计整改工作时,不去对问题形成的原因追根溯源、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从管理的层面思考问题是怎么形成的,形成这样的问题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应该采取如何的整改措施规避此类问题,而是把审计整改停留在完善相关资料,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书面保证,保证杜绝该类问题的发生,而实质上在后续审计中发现,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整改并没有涉及实质上的改进,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在开展回头看的工作时发现该类问题存在边改边犯、先改后范以及屡改屡犯,导致审计成果难以得到巩固。二是避重就轻,整改措施避实就虚。被审单位在开展整改工作时存在惰性思想,经常是有选择性的进行审计整改,对小问题积极整改,对大问题则拖拖拉拉;对容易整改的问题积极整改,对棘手的问题推推搡搡;对表面现象、共性问题积极整改,对深层矛盾、“边角”和“死角”问题责不愿触碰;对审计责任期间产生问题积极整改,对历史原因形成的顽疾问题多有回避;对管理方面的问题积极整改,对牵涉到切身利益的问题责想方设法回避;甚至对一些应该追回的资金视而不见,采取以后不再犯的整改方法;对涉及需要问责情况,考虑到抬头不见低头见,出于不愿意得罪人,不愿意红脸出汗的想法对需要问责的情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三是落实不力,诈骗式整改。有的被审计单位即使被发现了违规行为,出于应付工作的目的而不得不开展整改工作,但又不愿意触及自身利益,有的领导甚至有一旦严格按照要求整改是不是会招致员工不满的想法,于是在整改力度上大打折扣,比如,该对整改审计期间的不合理款项支出进行清退,但实质上只对近期的开支进行清退。而目前审计威慑力度不大且违规的成本较低,给了这种诈骗式整改一定的生存空间,从而造成整改质量不高。
(四)整改建议质量有待提高
审计整改工作的开展通常围绕审计报告开展的,以审计建议为起点,审计报告质量高低很大程度决定了审计整改工作质量。内部审计人员的教育背景大多是财务、审计相关,具备企业经营业务知识相关的人员有限,具备管理相关知识的审计人员较为缺乏,提出的审计建议主要集中在财务工作层面,没有能够站在企业战略的高度看待、分析、提出解决建议,提出的审计意见没有注重“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统一建立以公司章程为行为准则、以内部控制为保障体系的法治化治理机制,推动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人、管企的长效机制,切实将审计整改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审计人员在查找问题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审计人员不具备深层次分析问题,挖掘问题根源的能力,仅仅从问题呈现出的结果,没有对审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审计报告的实用性不强,审计结果可信度、可用度、可靠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出现被审计单位拿到审计建议后会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况。审计整改建议是针对问题定性做出的,但在实践中,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常常就发现问题的定性存在一定的争议,当被审计单位不认可定性,但又不得不报送整改报告时就会出现消极对待审计整改工作的情况。
三、强化审计整改的建议
(一)增强审计成果转化意识
国有企业审计整改落实不到位,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效果不佳,归根到底是因为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要想使审计成果得到有效运用,关键在于增强参与审计整改各方的成果转化意识。首先,企业管理层加强对审计“服务”职能的认识,使其充分地认识到审计不仅是找问题,更是服务于企业有效防范和抵御风险,规范企业运营,提升企业治理水平,从而减少对审计的抵触情绪,给予审计工作较大的支持,主动接受审计并积极落实整改工作。其次,应该提高被审计责任部门对审计整改工作的认识。内部审计部门应加强与其他部门间的有效沟通,使其认识到内部审计能够助力企业实现营运目标,审计整改能够有效推动问题解决。最后,要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成果转化意识。对内部审计人员后续审计工作质量进行考核,通过考核激励激发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内在动力,增强其把关审计整改工作的责任意识,杜绝存在“放水”“重审计轻整改”“重报告轻追责”的思想。
(二)完善审计整改制度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长效监督机制。注重审计工作的持续性,强化后续审计,打通审计监督的“最后一公里”,写好“审计后半篇文章”。可以通过建立审计问题台账、审计整改台账,及时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持续性跟踪,推动审计整改动态监管机制的完善,对整改事项开展回头看,杜绝整改不到位、整改后再犯,坚决防范屡改屡犯、边改边犯。二是健全整改责任制。完善审计整改多层级责任制,层层压实整改责任,明确审计整改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整改第一责任人,落实整改分管责任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人的责任,对履行职责不到位的要严肃问责。三是完善销号制度。制定明确的整改措施,倒排审计整改时间,对账销号,确保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建立健全审计整改台账,实行“问题清单”和“整改清单”的有机对接,确保问题无遗漏,对问题清单要进行跟踪检查,践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反馈意见——整改销号”的闭环管理模式。四是严肃整改问责。把整改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将评价结果纳入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同时纳入员工个人考核体系,使之成为干部选拔、职位变动的重要依据,激发干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审计成果得到充分运用。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对有关人员追责处理,增大不敢违的威慑力。对于违法、违纪行为,一旦发现立即移送相关部门。对整改不力、屡审屡犯的,要严格追责问责。五是落实审计结果公告制。不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大力推进阳光审计,利用审计报告、信息等载体对发现问题、整改措施及整改成效进行通报,接受广大干部职工的监督,促进落实整改。对于暂时无法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需要整改单位出具有力证据支撑。
(三)建立联动机制,形成监督合力
把审计成果的运用,审计整改落实工作纳入企业大监督体系中。一是建立审计信息共享。依托企业大监督平台,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各监督责任部门相互协调、深度融合。审计部门负责做好专门监督,及时搜集和发现问题线索及向***门报送审计报告,更好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的作用。二是督促问题整改协同发力。建立联合督查机制。由纪检部门牵头,联合审计与其他职能部门,对巡视巡查、审计发现、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组成联合督查小组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促被检查单位落实责任主体、明确整改时限、制定整改措施、对号销账、及时整改,提高审计问题整改完成率,提升审计整改工作质效。
(四)提升审计整改的建议水平
公司内部审计人员首先应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升,立足高站位,要有高站位、大格局和宽视野,使审计建议具有全局观,审计建议要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争取把企业潜在的重大风险和隐患发现和处置在萌芽之中。其次应提高审计人员对发现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的能力,综合考虑公司治理环境、企业发展战略,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水平,从业务工作的有效开展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案,使之成为供领导决策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R].[1994]32号,1994.
[2]审计署.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试行办法[R].审法发〔2002〕49号,2002.
[3]叶丹娜.A地产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整改对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优化作用研究[J].商讯,2021(26):139-141.
[4]刘丹丹,杨奕.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整改效果提升措施的探讨[J].中国内部审计,2022(01):52-55.
[5]吴欣.烟草行业审计整改现状与对策思考[J].经济管理文摘,2019(2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