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1篇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执行***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使学生把学习目的与生活目的与祖国的建设远大目标统一起来,启发学生明确认识身体好对学习好、工作好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形成长远的、持久的学习动机,以指引学生的学习方面,激励他们去努力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是在不同的时间及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而这些问题往往只有在体育教学中才能加以克服。从这点来说,体育教学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德育教育极为有利的条件。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在体育教学中经常表现为怕脏、怕累和意志薄弱等缺点,教师一旦发现学生这些问题,应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及时纠正,这样就能有力地促进错误思想和行为的转变。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思想上的问题,就应及时抓紧德育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并付诸行动。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本身就是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
二、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一)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思想品德教育上的表率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身教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动作,就是教师行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直接形象;二是在特定教学中,教师的思想感情、个性、道德、意志等对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的影响。教师除了用语言教学外,行为教学更多、更直接。学生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加以认真的评价,对体育教师优美的动作,高尚的品德心领神会。
(二)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个性
体育教学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际学习机会,不允许教师长篇地进行解脱和说教,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教材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第一,在体育教学诸项目中要有针对性。一般来说: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教材能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机智、灵活、果断等品质。但由于各项教材的练习形式不同,因而在培养学生品德方面,也有所侧重,如在田径项目中,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刻苦耐劳、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毅力;在艺术体操和健美操等项目中进行美育教育。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定出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任务,提出相应的措施,保证教学中高度的***治水平和科学水平。
第二,根据体育教学多在室外进行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气候、场地器材对学生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同的条件下,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因势利导,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教育最易见效。它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严格组织纪律性、顽强的意志品质及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质,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培养学生高尚的共产主义品质。
第三,是在教育方法上要有针对性,教育学生一定要有诚心、热心和耐心,主要是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实事求是,以理服人,要多表扬、少批评,要真诚和恳切地用实际行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在指出学生的缺点时,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主动、热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然后,在运动场上对学生进行体育道德教育,教育运动员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关系;尊敬对手,尊重观众,尊重裁判;公正、诚实、谦虚、有礼貌等,这些教育应渗透到底。
第四,在上室内课时,可以讲述中国体育的名人名事,运动员的爱国精神。使学生不仅爱好体育,还要有爱国的向上精神。
教育学第2篇
小学体育学科落实德育教育的要求,必须要结合小学体育学科的特点来进行。小学体育学科教学的任务是通过教给学生一些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的技能和技巧,使学生学会科学锻炼、合理锻炼,同时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培养和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纪律观念、团队意识等。这里更为关键的是根据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新时期小学体育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目标是使学生们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锻炼理念,要求学生从小就能够掌握一定的健康卫生方面的相关知识,以及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重视体育锻炼,并且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要关注学生对体育锻炼认识的提升,而不是仅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就可以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需求,有利于学生使体育锻炼成为自我成长和发展的需求,从而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认识。
二、注重德育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的体现
德育教育作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要把德育教育工作落实到体育课堂教学的每一部分,所以,在体育课上,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把德育教育工作渗透进来。在教学内容中,如一些长跑项目的练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在团队项目中引导学生们意识到集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而在教学形式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安排来落实德育教育,如上课整队要迅速,队列纪律要严格,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意识;在学生在进行运动项目的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相互保护,心中有他人;在利用器材进行活动时,要注意对于器材的合理使用,养成爱护集体公物的品质。总之,小学体育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从细节着手,对小学生进行反复、细致的引导,这样非常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无形之中也就能够落实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学目标。
三、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因材施教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强调要以生为本,即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一定要结合学生们的实际,这样才能够最大化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小学阶段的教学历时六年,学生的学习时间跨度大,也意味着学生们会有不同的变化,所以,在小学体育课上的德育教育也要客观上尊重这种变化,从学情出发来因材施教。总体来看,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因为学生们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认识方面还未成形,这时教师要注意循序善诱,耐心的、反复地予以引导,这样他们才可能把一种行为上升到一种好的习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发挥其喜欢表现自己的优点,教师一方面要对其行为认识予以引导,同时也要利用好“表扬”这一有利武器,对于学生的进步及时的予以肯定,这样既能够鼓励一部分学生,同时也能够树立榜样的作用,起到示范的效果。
四、紧抓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马卡连柯认为:“制度越明确,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行为习惯的基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要求与措施,并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如:按指定地点准时集合上课,不得随意缺席或擅自离队;分组做练习时,必须按规定排好队等。这样就使学生明确了行为是非的界限,逐步形成遵守纪律、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等良好思想。
五、利用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实施德育渗透
教师在实施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时,如果能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其中,既能提高课的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如进行课前的动员和课后的总结能提高学生学习目的性的认识,进行队列队形的调动能训练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组织纪律性,整齐优美的动作陶冶学生美感;在教法上采用游戏或竞赛形式进行,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协作进取的精神;在准备、放松活动或练习时要求学生相互保护、帮助,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精神,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教育学第3篇
【关键词】学校体育德育属性和内容德育渗透思考途径
学校体育,就其目的、任务的特殊性而言,它不同于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它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的教育属性。学校体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和其它教育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同时又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因此,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治教育的重任。
体育教学蕴含着许多德育内容。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学中紧密结合德育教育,是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在新形势下不断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怎样才能取得体育、德育“双丰收”呢?根据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就以下几个方面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突出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按照体育教学特点进行的。体育课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的教育属性。体育是一种行动的教育。通过体育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有利于培养组织性、集体主义等道德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勇敢、机智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和文明行为。这些道德品质和意志,在体育的实际活动中,更容易表现出来,教师针对学生的种种表现及时向学生进行教育,其效果比其他课程更实际。体育具有通过各种活动培养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和优良道德作风的功能,这种特殊功能,是其它学科和活动所不可比拟的。
二、掌握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
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堂的内容进行传授,讲究自然。要想有实效性,就不能空洞说教,更不能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而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其基本原则是做到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愉快地体育教学与活动之中。事实上,德育内容可以说渗透在体育课的每个阶段。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就应该将德育教育的内容纳入计划之内,利用体育课的特殊形式,将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其重点是在教学阶段,不同的教材有着不同的特点,我们应根据各类教学内容制定出德育教育计划。具体而言,可以将勇敢顽强精神的教育与器械体操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将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教育与田径类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将团结互助,协作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与球类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将爱国主义和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教育与武术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等等。在课后总结阶段,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对同学们学习情况,包括思想品德进行讲评。
三、认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重点
德育是一个很广泛的范畴,但根本上是指健康人格的培养。人格教育是把人的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的日趋健全、完善人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应加强用体育精神进行人格教育。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集体主义荣誉感;②培养积极参与意识,发挥人的自主精神;③培养学生的是非感、荣辱感;④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失败的顽强意志。体育教学以体育精神进入人格教育,关键在于教师自己的观念,只有理性认识上升到这个高度,行动才能产生飞跃。
四、体育教学中德育工作的具体途径
体育教学有丰富的教学内容,具体做法更是能因地制宜、丰富多彩。归纳起来,我认为离不开“精心设计、寓教于乐”这八个字。①要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并使之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尽量采用“游戏教学法”,和“竞赛教学法”,以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开发他们的创造力,这样德育工作才能是一个良好的载体,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独运匠心,使学生在快乐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②根据教材的特点注意引导教育。学校体育教材分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理论部分的教材内容都有鲜明的思想性,是教师有目的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教材的实践部分是属于体育运动的技术。每个技术动作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学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③注重榜样教育。具体内容有:运用体育先进事例进行榜样教育;学生标兵的榜样教育;教师的自身榜样教育等等。④气候、环境、器材设备的优劣也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在不利的条件下训练时,也正是思想教育和意志品质培养的大好时机。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主要在于师生共同的努力、长期的坚持不懈。这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复杂的工作,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加强体育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教育更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参考文献:
教育学第4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整体效应;教学思考
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其实施过程及其效果与多种因素相关。但对于相关因素的认定,目前国内说法不一,有“二因素”、“三因素”、“四因素”等。根据“要素——结构——功能”系统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整体效应。下面就从获得最佳的体育教学效果出发,探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构成因素及其职能,如何增强体育教学整体效应展开讨论。
一、提高认识,摆正位置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与教学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抓好体育教学的各种因素,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实现。从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体育课的有关规定看,它是从小学到大学唯一连续开设的必修课,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体育教学是依照国家统一颁发的体育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来进行的,具有强制性和统一性;它固定教师、班级、课表上课,有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基本保证,具有可实现性、稳定性和实效性;并且它还是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学校体育组织形式,有其明确方向性。这些充分展示体育课在学校体育中的核心位置,体育课对学校体育的存在与发展产生关键性、决定性作用。而且体育作为一门教育课程,包括了纳入学校教学计划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活动,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任务。因此,搞好体育教学是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把握相关因素及其职能
对于体育教学,国际上并无统一定论。就国内而言,无论是《体育理论》,还是《学校体育学》和《体育教学论》中,虽都有过界定,但其说不尽同。归纳起来,其共同点是:①体育教学是根据学校教育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安排进行的;②体育教学必须向全体学生传授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人体运动技术技能,并通过学习掌握和运用的过程,锻炼学生身体,形成多种身体技能,提高机体工作能力,增进健康,增强体质;③体育教学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④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从“三论”观点来看,体育教学过程则是教师在特定的环境中,把从体育教学大纲、教材、体育文献和教学论中获得信息和有关学生体质、健康、体能、技能、智力和心态方面的信息,加工成教学信息,用一定媒介手段将其传输给学生;学生接收从教师、教材及其它来源(如报刊、电视、同学群体等)中得到的信息,并将其加工(如认知、体验、反复练习和运用等);再按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师的要求,用答问、练习、测验、运用等方式,把学生关于掌握体育课程大纲教材质量和效果,反馈给教师(当然也同时反馈给学生),教师再加工传输,学生再接收并加工。这个过程不断循环重复,每次循环重复都是在前一次的基础上的提高,直到全面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若站在管理学角度分析,则又可将体育教学过程视为一个“确定目标——组织实施——评估效果”的过程。总之,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因此,潜心探求其相关因素,协调其关系,就成为事关体育教学整体效率和效益的首要课题。
鉴于上述对体育教学过程的认识和理解,体育教学至少与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介手段等因素相关。这几个因素,国内体育界习惯称之为体育教学的“四大要素”。但仔细加以考察之后,就会深刻感觉到,上述各因素效能是否得到应有发挥,应当怎样发挥其功能才会使体育教学过程的整体效率更高、产生的效果更好,实实在在又无时无处不涉及到一个评估的问题。评估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离开评估的体育教学无疑是盲目的,必然影响实现教学目标的速度和水准。若站在管理学角度观察,体育教学过程中,管理者教师和被管理者学生都是人,而人是管理的核心,其积极性则是管理的动力。且人的积极性发挥程度与管理效能成正比。而科学评估则直接影响到师生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的程度。此外,上述五个因素的职能活动一般都是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发生,换句话说,离开了特定教学环境,体育教学同样无法进行或无法取得良好效果。例如,有的学校体育馆里经常几个班挤满一堂同时上课,彼此内容不一,形态各异,显得闹哄哄、乱纷纷,讲解听不清,观看示范注意力不集中,散开练习还随时可能发生伤害事故;有的班级受到“文化至上”的思想影响,体育课上学生要动不动,怕出汗耗体力影响文化课学习;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关系紧张,彼此缺少理解与支持等。类似这样的环境,断然不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教师、学生、教材、媒介手段、评估和环境都是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主要因素,缺一不可。它们的性质和功能彼此***、相互区别又相互作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堪称一个系统,其整体功能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它们的性质与职能可分别概括如下:
①教师,与学校与教育并存,是活的知识技能载体,有思想有情感,不能为其它任何现代化教学手段所取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显然只有教师才能具体决定教什么和怎样教,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全面的,甚至是永恒的。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要随时分析过去、把握现在、面向未来,并通过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综合思考,围绕实现体育教学目标作出决策、制订具体目标计划,安排学习条件,提供教学信息,选择课堂教学内容及传输手段方法,评估体育教学过程,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实地领导执掌体育教学过程,协调各种关系,及时了解、激励、教育、引导和影响学生,因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②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学信息的接受者。学校教育目标,全部教学设计均指向学生、落实在学生身上。在强调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积极参与、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等意识及精神的作用下,学生应该而且必须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这是因为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体验、运用及健身、健心的过程,除学生自身外,任何也无法代替。但学生同时又是被管理者,只有当他们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智力、非智力和体力上全面投入,积极协同配合并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③体育教材,既是教学的基本内容,又健身健心的重要手段方法。它以体育与卫生保健相结合的体系建造,包含了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念,培养的行为和习惯,集中反映了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要求和价值标准。既是传递的信息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目标和成果的载体;是可以预期达到的,也是实际的。因而,教材的建设与执行对学生的现在和未来发展有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④媒介手段,泛指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来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传递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的、刺激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交流形式或工具。包括讲课、讲解、示范、教具模型演示、电视等技术、讨论、辅导、答疑、练习、游戏、比赛以及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其主要职能是传递信息,促进学生学习。
⑤评估,即指评价与估算,包括总结性评估和形式性评估。前者以作出总结为目标,关心教学实施的结果;而后者则以为教学实施过程提出改进意见为目标,关心的是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诊断与计划调节。通过评估,揭示体育教学过程及其结果的有效程度,既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活动中学生所取得的成绩,便于作出鉴定、区分等级、预言其未来发展;又为有关教学策略、手段方法提供效能资料,以指导调整具体教学目标计划、实施手段方法以及评估过程本身,确保体育教学沿着目标方向发展。
⑥环境,凡指为体育教学活动提供的背景。包括学校所处的自然环境、校园风气或社会环境、学生集体环境、师生群体环境、教师集体环境以及具体的课堂环境,其主要表现为对待体育及其教学的态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影响,集体的价值标准,集体内部的交往,外部联系以及有关物质条件特点等。无论是客观存在的,还是可以由教师操纵的,它支撑着整个过程,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结果。
三、树立整体观点追求整体效应。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受到这六个方面因素的作用与制约,而这些因素又都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中,每一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它因素的变化和整体的变化;而整体目标的变化发展,又会要求各个因素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思考两个层次方面的问题:
①从微观上看,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就要根据各因素互为条件、相互作用产生的各种变化所构成的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境,实行动态对应协调。事实上,有经验的教师总是以每一具体教学情境的独特性为依据,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手段方法及评估标准,不时运用反馈调节其教学行为,以增强体育教学过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为此创造积累了大量有益的经验。它集中反映了教师们出色的工作,已引起了广大体育教师及其主管部门的普遍重视,并视为搞好体育教学的得力举措常抓不懈。对此,我以为不无道理。这是因为教师既是教育者、组织者、管理者,又是具体操作者,对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负全面责任,起着决定性、关键性作用。
教育学第5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方式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基本宗旨,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模式,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中学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其本身也对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学生体魄,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及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和不畏困难的学习态度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素质教育下的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竞争的加剧,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全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各个方面全面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从“专才”到“全才”的培养,是素质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当前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教育要面向学生,要以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宗旨,而不是单一的以应试为目的,尤其是中学作为中学生人格塑造和思维养成等关键时期,素质教育更加显得尤为重要。素质教育离不开德智体美的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而体育教学作为德智体美教育教学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畏困难的体育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鉴别形体美、健康美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同时对传承和继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等方面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素质教育下的中学体育教育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门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素质教育下的中学体育教育教学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无论是从教学手段,还是教学理念和方式上,都在逐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但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中学体育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中学体育的教育教学方式单一
中学体育的教育教学方式是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关键。当前的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方式还比较单一,例如有的学校忽视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而单纯地开展户外体育活动。还有的学校体育活动以长短跑等田径方式为主,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2.中学体育的教育教学缺乏科学规划
由于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课时比较少,课程安排也比较紧凑,教学方式也有别于语文和数学等教育教学,因此科学规划显得很重要。但中学体育的教育教学在科学规划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课程安排没有针对性,课程安排的随意性比较大,以及课程安排没有结合当前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有效展开等。此外,中学体育的课程设计也大都以考试大纲为主,内容编排也缺乏合理有效地规划和论证。
3.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有限
中学体育课程需要大量的体育资源,例如足够的训练场地,完备的体育设施等,此外还需要足够的课时保障等,另外体育教师资源也需要专业的人员来担任。这些教育教学资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和相关***门的投入。因为体育课程的受重视程度不同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有的学校在体育教育资源方面有着很大的缺失,甚至部分学校无法正常开展大型的球类运动,如篮球等。此外,由于学校相对于偏重语数外等课程而忽视体育、美术和音乐课程,也使得部分体育教师有主科老师担任,课程教学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等。
三、素质教育下的中学体育教育教学问题的对策。
1.丰富教育形式,寓教于乐
中学体育有着丰富的教育形式,例如将课堂多媒体教学与室外活动相结合,既可以将一些常见运动的规划生动化,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合理利用这些规则,以篮球运动为例,教师在教授篮球技巧时,可以将nba等体育视频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或者制成ppt或动画课件,详细解析运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传统的战术,然后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利用规则和战术进行实践。再例如,将一些传统的训练方式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展开,例如将传统的短跑项目与背靠背游戏相结合,既可以增加体育的趣味性,也能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相互竞争的体育精神。
2.中学体育课程要做到科学性和针对性
中学体育课程对于中学生的成长作用十分关键,这是因为中学生正处于人格的塑造期和生理的发育期,思维和身体等都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科学有效地体育活动可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增强他们的体魄,同时还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协调能力。中学体育课程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计划,通过科学论证和实践将体育课程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这样才能真正上好体育课。
3.学校和相关***门要做好中学体育的统筹和监督工作
中学体育课程的展开离不开学校和相关部门的统筹和监督,学校和相关部门要合理利用当地教育教学资源开展中学体育的相关课程,并对课程的效果及时评估和反馈,以便为下一步科学规划提供依据。此外,学校和相关部门不仅要支持中学体育项目的展开,同时还要加大对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的宣传和引导,例如对中国的武术文化的宣传和引导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体育项目中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又可以体育文化的引导和宣传中继承和发扬传统体育文化,增强文化的认同感。中学体育课程是中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门,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组成部门,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智力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中学体育课程近年来已经取得了许多发展和进步,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偏差,这就要求相关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总结,理论联系实际,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素质教育下的中学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程改革,因此教师作为改革的主力***,既要完善自身的业务素质,也要将提高学生的基本体育素质作为自己最主要的教学任务,创新教学方法。
作者:孙伟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六中
参考文献:
[1]陈红.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的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2003年04期.
[2]喻坚.论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J].体育学刊,1998年04期.
教育学第6篇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教书育人是指在向学生传授体育基础知识、技术、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充分利用体育课自身的特殊教育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使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本文提出,体育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利用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关键词:
体育教育素质教育品德教育
一、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教书育人的基础
体育教师不仅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在思想、***治教育中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体育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自己的爱全部倾注到学生身上,因材施教,从而在各种活动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教育比较自然、具体,学生也容易接受。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与威信,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教学气氛起着重要作用。威信是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与情感需要的满足,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就应该具备较强的事业心、无私奉献的精神、崇高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关心、体贴学生的美德,这样才能达到情感融洽、思想交流的目的。同时,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合理疏导。其次,体育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是教育内容的传授者和示范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观察、了解教师的过程。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同的作用。所以教师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学艺术去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信赖,在学生的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这样做既有利于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又起到了表率作用,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完美的示范动作、精炼正确的讲解、合理的教学组织、适宜的锻炼方法都是学生们所羡慕和模仿的,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都能使教育过程顺利进行。因此,教师的言行就会成为学生的楷模,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再次,体育教学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要努力探索育人的艺术。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知识,还要具有渊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同时还要认真研究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这样才能提高育人的效果。体育课教学是师生教与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兴趣和知识等交流的过程。教师要以真诚的感情去教育学生,才能使师生之间产生积极的情感交流。这样,学生在良好情感的催化下自觉、愉快地接受、执行思想教育的内容,思想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二、充分利用学校体育教学全过程进行教书育人
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组成。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体育都是一门必修课,另外加上课外体育活动,使体育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长,接触面较广,影响较大。因此,教师应抓住机会,因势利导,使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逐步完成。教师要善于通过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遵守纪律、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及爱护公物等思想品德的教育,通过体育竞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荣誉感以及吃苦耐劳等意志品质。另外,还要善于在集体中树立榜样,号召大家向榜样学习,共同进步。
三、教学对策
1.思想意识教育法
思想意识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以让学生切实地理解教育的意义途径及效果。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自觉接受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通过长跑教学,让学生懂得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才能战胜困难,达到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品质的目的。
2.说服教育法
教师通过讲解、评论和个人谈话等形式,阐明自己的观点,正确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认识、遵守课堂纪律。教师运用说服法,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有事实有依据,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以理服人,收到良好的效果。
3.批评教育法
教师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要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让学生纠正错误行为和不良倾向,这是课堂思想品德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警告;对违反纪律的学生,一时又不能接受批评的,教师一定要注意方法,语言要注意分寸,切忌简单粗暴、讽刺挖苦。教师要用爱心去感动学生,这样批评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表扬鼓励法
教师要及时表扬学生表现出的良好思想行为,树立正气,鼓励学生奋发向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榜样教育法
教育学第7篇
采用文献资料法,研究学校体育教育边缘化的成因。研究发现学校体育教育边缘化成为了家庭、学校、国家的集体意识,在这种集体意识的权威驱使下青少年个性完全被淹没,没有了剩余精力怎么去进行体育游戏,青少年个体完全处于失语状态,个人意识只能依附在集体意识的权威代表家庭和学校身上,剩余的也只能是无耐。研究结果学校体育教育边缘化是社会问题、生育制度、招生制度、教育制度、家庭观念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单单的改变体育教学方法和体育教学模式等只是纸上谈兵、南辕北辙,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就去行动只能是缘木求鱼。所以提出研究学校体育教育应该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向“教育制度、招生制度与国家***策”转移。
关键词:
学校体育;体育教育;体质测试;边缘化
所谓学校体育教育边缘化,是指学校体育教育在教育系统内成为非主流、非中心,被主流教育所排斥,已成为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集体意识。但是在17世纪、18世纪西方教育就把游泳、赛跑、爬山、跳跃、打猎等列为学校教育,到了19世纪英国在公立学校把橄榄球、板球和足球设为学校的主要运动项目,正如裴斯泰洛齐主张“:体育是教育的基础和初级形式,进行教育首先要进行体育教育。”[1]斯宾塞在西方教育史上认为“:德育、智育、体育应该作为一个统一完善的教育体系。”[1]福泽谕吉提出“:健康的体魄比智力更重要,它是一切的基础。”[1]
现代体育之父托马斯•阿诺德强调“:没有身体运动的教育就不能成为教育。”中国早在先秦时就有礼、乐、书、数、射、御的教学内容,其中御与射就是早期的学校体育教育形式。后来武术、体操成为了学校体育教育科目,统治阶级希望通过学校体育教育为统治阶级培养具有战斗力的领导者,这也说明了早期的学校体育是一种***事训练,如荣禄在《请给武备学堂奖叙折》所说“:所学兵法、战法、算法、***法、炮法、操法等,都能洞悉窍要”[2],这里讲的是一种***事兵操,这也是体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种历史渊源和理由。现在和平年代学校体育教育成为了一种健身强体的功能,已经远离了***事的意义。但是从1985年到2005年的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发现“中国青少年体质一些重要指标正在下滑”[3]“,到了2010年大学生的体质还在下滑”[4]。就此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颁布以来,***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中再次为青少年体育工作提出重要的要求“:加强体育课和课余时间的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但是新版《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降低了青少年锻炼标准,进20年来青少年体质健康形式严峻[5]。为什么国家在提倡减负、阳光体育、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等观点后,学生的体质一再下滑,学校体育教育一如既往的被边缘化?
1家庭、学校、国家的体育教育集体意识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其中,妈妈的高度决定孩子的起点,爸爸的高度决定孩子的方向,家庭就是复印机,孩子就是家庭意识的复印件。家庭对于国家独生子女***策的贯彻落实(尽管现在可以生二孩),使得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飙升。从传统的“超生游击队”到“4-2-1家庭”,孩子的重要性可见有多重要。他已不是单单仅属于亲生父母的孩子了,他是几代人的唯一希望。幼小的肩膀生下来,就肩负着成龙成凤的任务,肉身就赋予了“龙体、凤体”的意义。对“龙凤”的教育自然很是重视,要上最好的学校,要找最好的老师,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扩大家庭教育的功能,延长“学校教育时间”进行课外各种“培优、补优”。从周一到周五,星期六、星期天比工作日学习的任务还有重。再看学校升学的压力,从幼儿园到高中每个阶段,每个学校无不面对着升学的压力,因为升学率就是招生率就是学校和老师生存的生命线。所以学校、老师每时每刻都不敢对学生成绩有所懈怠,为了孩子也是为了自己的生存。根本就很少进行体育锻炼,常常体育课被其他课占用。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各个阶段好学校招生不考体育,其根源因为“高考不考体育”。而走进大学发现,少了监督和管制,而本身在高中阶段没有形成***学习和***思考的一般能力,更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认真对待体育的态度。突如其来的“自由”犹如“灾难”。大学的就业压力时刻就是头上的“紧箍咒”,20多年寒窗苦就在找工作上。拿来的体育锻炼激情,更何况就业单位面试又不看你的体育成绩。国家对于青少年体质下降进行了关注,尽管在2007年中共中央领导就有关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提出“要争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同年5月,***颁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于是中国进行了“阳光体育运动”,同时制定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0年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强调了“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方针,于2011年实施新版的《体育与健康课标准》,2013年11月***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强调“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和课外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7]等,这些***策要求学校体育教育也要深化改革“,只有改革,才能扭转学校体育教育的不利局面”[8]。
在个体受教育阶段,来自家庭父母、学校、老师、社会、国家等,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误识形成了对体育教育边缘化的集体意识,淹没了个体的个性和创造性,完全沦为他们的工具。而集体意识下的学校体育教育被过度工具化、形式化,学校体育教育已经失去了教育意义,体育教育的方式“体育课”早以边缘化,早就被教育制度、考试制度和集体意识合法的淘汰了。只不过体育课的形式还在,但实质的功能全无。在这种情形下,进行体质测试,也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受教育阶段的个体听从于家庭父母和老师,而家庭和老师迎合学校的意识,学校又只能受命于教育制度和高考招生制度,所以教育的宗旨就是“高考”。即使国家高喊教育要“减负”,提倡“阳光体育、终身体育”,主张“素质教育”,在“高考指挥棒”下也只能成为“口号”。学校(指大学教育一下)也是无奈,家庭只好一搏,去“迎合”学校和教育制度以及考试制度,牺牲的只是青少年个体的“身体”和“话语权”。我想“在过去的20年,中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滑”[6]这一结论,家庭、学校、国家都应该明白什么原因所致,这恰恰也是学校体育教育边缘化的原因。正如福柯所说“:在这个巨大的机器系统里,每个人无论他是施展权力者,还是被权力控制的个体,都被套在里面”,就像牧羊犬和羊一养,在教育制度系统里,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亦是如此。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在高考的压力下,被国家、学校、家庭固化认为成了“纯粹的体质教育或者体能教育”完全忽略了学校体育教育的“拼搏、竞争、公平、激进、自由、智慧、超越以及成功与失败感”等的教育功能,只看到了“技术整体、技术要领、技术环节、技术细节、练习方法和步骤”等,表层的体育教育功能。这完全毁灭了体育教育的完整性,以至于导致了学校体育教育的边缘化,但是学校体育教育的边缘化问题,如果单单从体育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改变是南辕北辙。没能看到产生的实质是招生制度问题,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对于现在学校体育教育边缘化,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2个体的状态:失语
问题的根源来源于青少年学生,但是整个过程都没有听到学生的声音。假如学生消失了我想这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但是现实是否定的。集体意识完全涵盖了个体意识,个体失去了个性,失去了自由,没有了剩余精力,怎么去做游戏去进行体育锻炼。个性的淹没、认同的被建构、学校体育教育的价值理性,在外力的驱动下演变成工具理性,在教育阶段的受教育者个体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展演。受教育阶段的个体完全处在“自由的监狱”里,即“高考工厂”或者“高分加工厂”“。监狱”的全景为“家庭和学校”,管理模式为“全程监控”,一切与学习有关的活动趋势都在监视之中,如李彬认为“:河南省邯郸市广泰中学实行‘教师全程随班办公’的管理模式,并且班主任通过办公室的窗口可以零距离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动态和规律”。受教育者“个体”沦为工具,成为家庭的“希望”“未来”以及与别人攀比、炫耀的砝码,也成为学校的“升学率”“就业率”和老师的“奖励”等。虽然***提出“减负”和“素质教育”,但是,高考的门槛和录取方式没有改变,还是“分数”定“学校”,比拼的还是记忆力不是能力,所以,可以说中国的教育还处在应试教育层面。并且达到了极致,这时我想到了“:为了中‘状元’和‘考上大学’,中国的教育发展从孔子的‘各言尔志’到头悬梁锥刺股,再到民国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以至今天‘自由的监狱’中国教育进入了奇葩时代!”
在“应试教育”的今天,分数被认为成“生命线”,原本是无生命的数字被建构成了:父母的希望、家庭的希望、学校的升学率和生命线等,成为中国人的面子和事业,已形成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受教育者被教育机构加工成“高分工具”,这一点在衡水中学和毛坦厂中学得到了完全的演展,一个是“高分工厂”,另一个是“亚洲最大的高考加工厂”。爱因斯坦强调“学校的目的应当是培养***工作和***思考的人,应该始终把发展***思考和***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而不应把取得专门知识放在首位”;主雷米杰瑟姆在《圆形监狱》里主张“社会生活中权力成为双眼,在个体透明的地方,畅通无阻”;法国哲学家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提出“注视的目光、监视的目光,在目光的压力下,个体建构了自我监禁”。我想学校教育的伊始不会是这个目的,那么是谁篡改了他,使其沦为“监视网”。那些监视者们高高在上,有无限的权力,他们不是别人,就是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等,尽管受教育者个体已经被集体意识湮灭了思想和个性,但是他自己也是建构者,他们也被编织进了学校教育罗网的一丝一线里。集体的意识毁灭了学校教育的真谛,同时也摧毁了青少年的体质,展演过程就是学校体育教育边缘化形成过程。
3结语
不是单纯的从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改革就能解决体育教育边缘化问题,要转向国家***策、教育制度和招生制度上以及家庭面对买学区房压力、高考升学压力、孩子的就业压力等社会问题上来研究。简单的学生体质下降问题,看是只与体育教育有关,事实不然。体育教育边缘化是社会问题、生育制度、招生制度、教育制度、家庭压力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改变体育教育教学方法和体育教学模式等只是纸上谈兵、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白费功夫,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就去谈改革只能是缘木求鱼。好比谱写了一首优美的曲子给一个聋哑人听,效果可见如何。如果你费劲有牛二虎之力进行改进演出的方式和声音的高低以及参与的乐器多少等,也是无用的。学校体育教育发展工作也应该如此,应该从“压制型行***模式”向“回应型行***模式”转型,受教育阶段的个体学校体育参与行为应该由“工具性”向“个性”转变,实现学校体育教育从“工具理”向“价值理”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孙士杰,冯喜英,仝瑞.外国教育思想精粹[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0:93,166,189.
[2]高时良.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洋务运动时期教育[M].上海:山海教育出版社,1992:508-509.
[3]张绰庵.青少年体育综合改革的理性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