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原理论文10篇

马克思原理论文篇1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事实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艺术的整体”或“一整块钢板”。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可能”成为一门***的学科。[1](P5)新课程方案的实施目的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坚定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只有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讲授“原理”课的目的要求之一就是要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过程。马克思主义是在对人类文明成果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剖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发现了唯物史观,并运用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列宁、斯大林、等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后人的进一步探索奠定了基础。[2]据此我们设计和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应该是以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为逻辑主线和主要内容,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根本目的和理论归宿,最后落脚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工具,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把握真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斗的自觉性。

2.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哲学为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提供了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治经济学既是哲学理论和方法的具体运用,同时,又是对哲学世界观和方***的深刻的令人信服的论证。科学社会主义是哲学、***治经济学理论,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经济学说的必然结果。整个教学内容的三个组成部分是有机联系的,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形成一条主线。把马克思主义***治经济学提升为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一般分析,而不是列举数字、***表与斧头换绵羊之类的讲解。从哲学的社会历史矛盾分析延伸到具体的资本主义的分析,再到解决的途径,兼容和合并原来的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目前,要想建设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学科,必须在重塑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上下功夫。着重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3.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3]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所以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包括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相统一的整体性。[2]

“原理”教学内容多,课时少,讲授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做到精讲,要“管用”,那么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重点必须搞清楚。而且“原理”课也要与其他三门思想***治理论课整体协调,一些重复的内容可以归类、化简。“原理”课中“科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内容与“概论”、“纲要”中的有关内容有所重叠,在讲授中要有所取舍。

哲学部分应注重世界观和方***的教学,尤其是方***的运用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教材增多了许多和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目前,就是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基本原理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教师在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过程中,注意方***训练,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治经济学部分重点讲清经济学原理知识点并与现实之间关系,如价值规律,劳动价值理论中第三产业创造价值的问题,货币的形式电子货币的问题,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联系当前的金融危机),经济全球化等学生关注的热点。***治经济学对于我们今天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具有理论和方法方面的智慧启迪。

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源头和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道路的学说。***的十七大报告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基础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最终使学生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重大贡献。

三、提高原理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原理”课教师多有不同的学科背景,有原来讲哲学的,有讲***治经济学的。目前哲学、***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整合在一起,要讲好这门课,可以说是一个挑战。实际教学中,存在着教师擅长的内容占课时多、讲得多,而不擅长的内容占得课时少、讲得少的情况。这显然违背了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因此教师知识结构需要弥补,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原理”课教师应该积累三个层次的知识:一是哲学史层次的知识,如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二是***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知识;三是心理学、逻辑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层次的知识,并且要研读经典著作。“原理”课的导向是要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但若没有其他学科的支撑,很容易造成讲授肤浅、思路狭窄或陷入空洞的说教。同时教师还要对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这是吸引学生,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的关键所在。

“原理”课程综合性很强,要上好这门课必须发挥团队精神,课题组成员必须开展好教研活动,进行教材分析、教学法研究、集体制作课件、试讲评议等教研活动。有些高校坚持了集体备课制度,效果较好。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相互交流研讨,可增强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更好地组织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四、提高原理课的教学策略

实用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难点。哲学理论性很强,不像实用性学科,通过学习能够很快产生经济效益。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的学科,它内化到人的思维深处,其功能和效益是潜在的、不明显的。加之理论又较深奥、抽象,给人一种高高在上、远离生活感觉。哲学的这种特性使得它难以为广大学生接受和喜爱。相反,学生对实用性强的学科更感兴趣。所以,教学中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实用性非常关键。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学习它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而且世界观和方***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及实用价值,解决这个问题是教学的难点和关键所在。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突出课程的实用性,紧密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

专业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化,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融入到具体的专业之中,使其具有专业特色。哲学教学围绕学生的专业进行,并力求在教学中将学生的专业及专业中的问题提到哲学的层面加以审视。哲学教学的专业化将使哲学的论证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专业化的哲学教学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联系学生专业特点,比如物理专业、化学专业、医学专业、建筑专业等等,根据不同的专业讲授不同的内容,尤其例证的引用应或多或少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在解决或讨论专业问题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的思维方法及其观点,使哲学原理在解决专业的过程中自然地实现,即在解决或讨论具体的专业问题时,运用并检验了世界观和方***。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认识也是在这种理论的运用过程中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一般消化在具体的个别之中。通过实践,笔者认为,有用和有趣是加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随着高校思想***治理论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在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必须联系实际,与专业紧密结合,启发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培养综合素质,对于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总之,作为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思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工作严谨求实,搞好学术和教学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努力使“原理”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改革设置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学习使大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可从把握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策略等方面不断努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是高校思想***治理论课新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本课程的教学略陈管见。

参考文献:

[1]张云飞.理论和实践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在机理和科学要素[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5).

马克思原理论文篇2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生人文关怀

[中***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6-0126-02

一、加强大学生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健全的、和谐的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应该从科学和人文精神两个方面来抓。科学精神指导我们应该如何去做事,人文精神让我们修身修德,使我们懂得哪些事情是否该做。它们是互补的,不是相互排斥的。但是,在当下的中国,人们急于追赶所谓的现代文明,同时加之市场经济发展所引发的人们对功利的巨大渴求,导致了人文教育的缺失。长期以来,我们的高等教育就是专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某种专业素质和能力的专门人才,把掌握科技知识当成教育的唯一目的,人文素质教育没有得到重视。

社会的进步,不仅仅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还需要加强素质的培养和人文关怀。只重视科技的掌握,忽视人文精神的熏陶,这种教育模式必然会导致人格追求和社会责任的缺乏。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发展的失衡不仅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学生对于人文知识的冷漠和急功近利,以及由此导致的道德、社会等问题,应当引起我们教育者认真的思考和足够的警觉。高等教育必须改变目前只重视专业技能、忽视人文精神的教育模式,否则,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只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北大教授钱理群)。这种人文教育的缺失,已经使我们开始付出代价。因此,作为大学人一定要重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重视对大学生人文关怀的倾注。

二、“马原”课与人文关怀的内在契合

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既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要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广义上的人文关怀就是传承文明、传播文化,实现人类社会的持久发展。而“马原”恰好体现了这种人文关怀: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与自由的追求,对超越个体的人类终极价值的关怀等。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人性、完善人格的教育,教育学生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自身信仰、理想、情感、价值取向等方面的问题。“马原”在向大学生提供人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满足他们锻造思想、塑造人格的需要的功能,可以使大学生通过哲学思考,探究超越现实功利的人生理想和信仰,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人生的意义,获得人生的智慧,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并形成影响其一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为人的哲学,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追求的最高理想,这也是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是紧密联系的,和人文关怀是有内在契合性的。

三、“马原”课教学中倾注人文关怀的实现途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重视“马原”课人文关怀的功能

在东西文化交融的时代,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每个人都有失落、迷茫的时候,尤其是青年学生更是如此。在大学生的人文知识结构中,“马原”课具有基础性的地位。“马原”课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理想追求和道德意识等。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长时间以来我们不能讲人文关怀的教育功能进行很好的发挥。

当前的“马原”课教学偏向突出“马原”的阶级立场和***治色彩,只强调意识形态性和***治功能,导致的结果是使这门课远离尘世,远离学生最为真实的人生、生活和生命,忽视了课程自身的丰富性和人文性,忽视了对学生应有的人文关怀。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教育者应努力挖掘“马原”自身的人文性,把人文关怀倾注到教学过程中,把人文关怀作为思想***治教育的切入点,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亲切感和认可度,为迷途的生命提供一种有意义的参考和指导。“马原”课为我们提供了如何去审视自己的一种方法,那就是站在理性思维高度,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批判。学会辩证地理性思维,就能够站得高望得远,能够使自己的人生更丰富,更有意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发挥“原理”课应有的人文关怀功能。

(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

人文关怀的一个根本体现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根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利益,尊重学生的选择。“不把学生看成接受教育的客体,而应把学生当成有***思考能力的主体。”教育工作者也不应该把自己看作高高在上的传授者,而是带领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引导者。引导学生不“唯上”、不“唯师”、不“唯书”,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养成***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且善于听取学生的观点和意见。

只有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才能使学生获得自我发展的持久动力。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就要想学生之所想,教学生之所需。教学的切入点应是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和迫切需要理解、解答的问题,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联系学生思想与心理的实际情况,将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教育贯彻到学生学习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切实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人文关怀的思想,促进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能够有效地应用在分析与解决现实问题上。如果课堂讲授与学生实际相分离,就会导致大学生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上的偏差。因此,在理论教学中必须把握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新动态,并及时回应这些新动态,及时解释发展变化的社会现实。这样才能解决因社会现实的变化而带给学生的迷茫与困惑,避免理论教育的盲点。

(三)把“马原”课和人生教育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对宏大的社会历史规律的把握并不排斥人生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继承和超越,其内在精神依然是对智慧的不懈追求和对人生的关注。“人”在马克思主义那里是“大写的人”,更多的表现在以天下为己任的博怀,对罪恶社会的勇敢批判,马克思关于人的哲学有利于学生反思自己的人生,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哲学思考,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正确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马原”课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相传,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僵化的物质世界和纯粹功利的社会中***出来,体会到生命的尊严和生活的美好,引导学生的生命走向完整、和谐的境界,保证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并且促使人生的价值得以充分显现。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对生命、生活以及人生的真正价值的一种正确理解;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无限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的责任心。如何避免在物欲横流的浮华世界中保持自己生命的一片天地,如何将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地贯彻到底,这些我们都可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那里找到启示或者答案。

(四)提高“马原”课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的人文素养越高,其榜样作用就越强。教师自身要具备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修养、博大的爱国情怀。这样的教师可以通过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方式实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学生从教师的传授过程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从教师的言行中获得一份人生的智慧和勇气,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执着的追求,一种崇高人格魅力的内在感召力。

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迪意义,充分挖掘、发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人文关怀功能,不仅有利于丰富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强其实效性,同时有助于大学生丰富其涵养,陶冶其情操,健全其人格,培养其创新能力,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新峰,马建青.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问题[J].思想***治教育研究,2009,(4).

[2]张泉.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的原则[J].***史博采(理论版),2005,(4).

[3]李雨燕,郭华.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与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

马克思原理论文篇3

关键词:近十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属性之一。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神实质,需要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身是一个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看做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我们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进一步做到融汇贯通,最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实践并指导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核心成分。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问题已经为学界理论界较为关注。因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否具有整体性,以及对整体性问题的回答,关系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认识和把握,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一个***二级学科的成立与否,也就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与命运的问题[1]。但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究竟是什么,如何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学术界与理论界没有给出准确的定义。笔者就近十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的相关论述做了一个总结。

从世界观与方***相统一的角度出发。张雷声从三个不同角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整体、逻辑整体以及历史整体。用抽象到具体的方法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个组成部分,以及从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性看,世界观、方***的统一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整体。一是从客观世界、人与人类社会发展的逻辑关系;二是从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与共产主义理论的逻辑关系来看;以上两个方面来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逻辑整体是通过世界观、方***的统一表现出来的。世界观、方***的统一,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历史整体;从“三个统一”的运用来看,世界观、方***的统一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方法整体[2]。

从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角度出发。吴育林先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个包括各种各样人文社会科学专门学科的思想体系,其中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既是相互***存在,又是以无产阶级和人类***为中心线索,三者又相得益彰地链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逻辑整体性,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统一的整体性、系统性[3]。

从把握精神实质和要义的关键角度出发。杨志平、胡海波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研究可沿着三个角度展开:一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各个组成部分内在有机联系的向度展开的横向贯通性研究;二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形成、丰富和发展的向度展开的纵向过程性研究;三是以实践为视域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向度展开的实践性研究[4]。

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孙文营谈到要改进“原理”课的整体性教学,必须加强教学组织和管理,注重对教材体系的整体性转化,提高教师授课能力和理论素养[5]。孙月红、郭彩星指出,采取灵活多样的整体性教学方法改进“原理”课整体性教学的对策[6]。张云飞把整体性看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特征之一,主要从研究对象、思维方式和思想内容、理论品质和实践功能三方面阐述了整体性的内涵[7]。程宏如也从教学角度出发,认为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是不可分割的“一整块钢”[8]。此外,梅荣***根据***学位委员会、***学位 64号文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的表述,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作出了四个方面的解读。分别从研究对象、逻辑范畴、根本属性以及学科建构这四方面展开论述。这四个方面紧密联系、一以贯之,构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9]。

二、研究近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新世纪,我国做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定,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又提出“依法治国”等等。这一系列方针***策的提出都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的思维方法,指导***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建设,实现在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目标。

教学方面。龙小平谈到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有利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有利于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实效性、帮助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10]。龙小平、张华波指出在教学研究中,要着重突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研究。对于多数大学生来说,他们应该要理解和着重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从而深刻掌握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理解资本主义社会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可调和的矛盾,从而使青年学生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11]。吴育林谈到,为了贯彻以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包含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都在论述的共同的核心问题――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以及人类***,所以要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整体性[12]。

还有一些学者,比如张锦智提出,坚持和贯彻“原理”课的整体性教学原则不仅可以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不断接近,而且又有利于教学目的有效实现,有利于提高思想***治原理课的实效性[13]。孙文营指出,为使大学生系统、完整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他们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整体性教学[14]。张建也提到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中,应该从多维度、多视角展开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进行研究,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引导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一块有机联系的“整刚”,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15]。

培养人才方面。程宏如说从整体性角度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能进一步使大学生系统的理解和掌握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切实完成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的使命[16]。孙月红、郭采星谈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整体性教学,是为了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是为了使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17]。

在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作用。张建云指出,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同时有利于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作斗争,有利于马克思理论学科建设,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张雷声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与发展的理论体系。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的基石上,同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做了全面而深刻的丰富与发展[19]。谈到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解读,能够在新的社会形势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战略性、整体性和全局性地运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20]。

另外,田雨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点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导,有利于保障中国构建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和营造和谐世界与和谐中国的氛围[21]。袁银传谈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基本国情想结合的产物,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整体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一般规律做了一个展示,从整体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做了一个规划和布局,从整体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做了一个方向设计[22]。

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只是(α)历史地,(β)只是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γ)只是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23]。”

三、结语

总的来说,近十年来国内学术界理论界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展开了热烈讨论,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笔者认为在研究中还是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首先,注意区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时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不可把二者混淆,同时又要注意把握二者的联系。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所包涵内容广泛,不仅涉及到哲学、***治学、经济学,而且还有伦理学、生态学、文化学等多个层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应该是相当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而言,即它把各个方面的内容都涵盖其中。相应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就是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统一,把它们看作一个不断丰富、完善、发展的过程。在研究中,一方面,要注意把握二者在一定方面或内容上的联系;另一方面,二者也存在区别,有的学者在讨论中出现把二者混淆起来的现象。

第二、如何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同样需要区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学者们主要从世界观与方***相统一的角度、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角度、把握精神实质和要义的关键角度、学科建设的角度等等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笔者认为,还可以从实现最高目标―共产主义角度、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来论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多数文章都只阐明了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但是却没有提出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运用于实践,以及怎样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运用到中国实际问题之中。

第三、多数学者也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教学角度论述了整体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笔者粗浅的认为当务之急应该找到一种正确方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一个整体简单而有效地传授给当代大学生,并加强研究如何不断丰富课堂形式与内容,深入浅出的给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让学生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一种信仰。

此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还需关注以下方面:第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相结合研究,使二者在相互交流、碰撞中促进双方的发展,丰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内涵。第二、整体性研究不仅要立足于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而且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与新时代新阶段的特点相结合。整体性研究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因此,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必须使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服务。(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治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3).

[2] [19]张雷声.从世界观、方***相统一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4).

[3] [12]吴育林.从无产阶级和人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J].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12(6).

[4] 杨志平,胡海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研究的文化自觉[J].思想理论研究,2013(10).

[5] 孙文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整体性教学的影响因素和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3).

[6] 孙月红,郭彩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整体性教学改进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6).

[7] 张云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2007(7).

[8] [16]程宏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教学“三维”透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

[9] 梅荣***.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和创造性运用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7).

[10] 龙小平.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整体性问题[J].思想教育研究,2012(6).

[11] 龙小平,张华波.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3(3).

[13] 张锦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教学探析[J].山西高等学院社会科学学报,2013(1).

[14] 孙文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整体性教学的影响因素和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3).

[15] 张建,沈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解读[J].中国冶金教育.2012(2).

[17] 孙月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整体性教学改进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6).

[18] 张建云.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的方法和原则[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8).

[2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解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6).

[21] 田雨.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梦”的实践[J].前沿,2013(22).

[22] 袁银传.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8).

[23] 杜艳丽.浅析如何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J].行***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3).

[24] 列宁.列宁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464).

马克思原理论文篇4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性;现实意义

[中***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6)07-0031-0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历史文明以及中国现代化实践结合所形成的,它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和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所在,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区别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标志之一。搞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性特点,对于解决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几千年文明发展中的文化地位、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点和传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明,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献论述

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作为当时人类历史发展的崭新文明成就,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很多国家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当时的国家、社会和民族发展问题,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传播时,民族性的问题就出现了。

恩格斯较早地论及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问题。他在《美国工人运动》一文中指出,美国工人阶级的最终纲领,应该而且一定会基本上同欧洲整个战斗的工人阶级现在所采取的纲领一样,同德国社会主义工人***的纲领一样。在这方面,这个***必须在运动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要做到这一点,它必须完全脱下它的外国服装,必须成为彻底美国化的***。恩格斯在此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美国应用的民族化和形成自己民族性特点的问题。前苏联在上世纪20年代对列宁主义理论进行概括时,也首先强调列宁主义的俄国性问题。当时的很多人认为,俄国性是列宁主义理论的首要特点。所谓俄国性就是民族性问题。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也出现过关于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问题。1938年在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向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这是一件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历史意义的课题。当时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在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当然,那时提中国化,不单是指民族性问题,但是,首要的问题就是民族性问题。

1940年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创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时,再次论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民族化问题。其中说:“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在此,明确指出中国化就是民族化。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不同历史条件和国际形势,我们重新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其中十四大、十五大和十六大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特点形成问题。

可见,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问题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不同时期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和中国历史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四大组成部分: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的***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民族化特点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它进一步推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形成。

国内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论述观点很多,但是,共识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的,其次是中国的。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最一般的基本原理,又提升总结了中国的实践经验和文化传统,是中国***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经验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文明和思想文化的结晶。因此,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所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建构应该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和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而从微观上究竟如何创新和继承,一直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民族性内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建构的内涵特点,至少应该包括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就是单纯从过程和内容上高度抽象概括,直观解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特点。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的初期阶段,由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民族化的理解和认识并不十分深刻,在谈到民族化问题时,大多是几句简单的语言概括,就把这个问题阐述了,而对民族化的理论价值和意义以及文明地位没有做深入的探讨。在谈到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时的观点时,大都把其概括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中国化过程。很多著名理论家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同各自国家的情况、同各自国家***和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在中国,就是同中国情况、同中国***和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就是中国化。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实际上就是说,要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不同的民族环境中,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这些论述可以概括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性的形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过程。

随着中国社会实践的发展,特别是我***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性理论价值认识的深刻,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有了重大的深入。尤其是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人的实践经验”。这是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内涵的新的科学概括,在这里,同志从理论、实践、中华文明传统的三个相互联系的侧面,全面科学地揭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得以产生的理论前提和构成要素。这其中肯定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的思想来源。

所以,在提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特点问题,定论性的理解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过程就是其民族性特点形成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民族化,就是使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和中国特点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性的最基本的认识和论述。这些论述从宏观上确立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发展方向。但是,如何在内容和形式上具体勾画这些民族化的特点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第二个层面,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的理解,就是采用中国的民族

文化语言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思想。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概念和语言通俗地描述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性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我们***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特点。用民族语言描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阶段,主要是借用中国古代文化中我们熟悉的语言,描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点和思想。如用“实事求是”这个中国古代思想,创造性地阐释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这些中国民族文化的土壤,对于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因而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内容作原材料去构筑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独特的特点,它表明我们开始从我们的民族文化环境来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必要过程。

第三个层面,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性的最核心问题,则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古代民族文化基本精神的继承和发扬,特别是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宗旨回归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原始宗旨上。马克思主义是否真正与中国文化精神融为一体,还不仅仅在于用中国民族语言表达马克思主义,而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宗旨和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民族性的最高境界和理论层面。

马克思主义从1919年进入中国一直到改革开放,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核心思想和精神财富呢?从根本上讲,马克思主义带给中国两个最基本的思想财富: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是人的全面发展。这两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带给中国的核心思想和思想财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首先要把这两个精神财富民族化。中国***人从中国***具体实践和中国的优秀民族文化思想中提炼和总结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表述,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素材和原材料,而且也以它独特的文化境界,给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提供了价值启迪,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价值支点。例如,中国古代的“实事求是”这一条中国成语,最终被同志提炼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根本范畴,集中表达唯物辩证史观的精髓。因此,、***、等把马克思主义的这两个普遍原则转译为,一是实事求是,***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二是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由此,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看,它们是一致的,但是,表述思想内涵的方式上更具有了中国民族性特点,特别是把中国文化价值导向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宗旨高度统一起来。

这种一致也表现在内在思想精神上。在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矛盾斗争和人的全面发展究竟哪个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是把矛盾斗争视为马克思主义精髓的高峰时期,而矛盾斗争从来是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和方***,马克思终生奋斗的宗旨是***人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现在我们提倡以人为本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真正回归,从而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真正实现了理论宗旨和终极价值的一致。而以人为本的思想恰恰就是中国古代哲学(例如,儒家哲学代表孟子讲“以民为本”,墨家讲“民为贵”等)的核心思想。这样一来,实际上是为马克思主义找到了与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文明的结合点,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历史文明中的合法性和文化地位。因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性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也就是为人民服务。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的结合,这是民族性的关键所在。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性是其特色所在,是其区别其他理论的主要标志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以新的形式的延续。因此,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特点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都很重大。

马克思原理论文篇5

2013年元月安徽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安排表(本科):

时间 专业

星期六(1月12日)

星期日(1月13日)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上午(9:00--11:30)

下午(2:30--5:00)

金融(020106)  财务管理学(0006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经济学(020115)  ***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会计(02020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市场营销(0202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企业会计学(00055)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企业财务管理(02021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工商企业管理(020202)  财务管理学(0006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律师(0301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法律(0301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监所管理(0301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行***管理学(030302)  财务管理学(0006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公安管理(0304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大学语文(04729)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餐饮管理(02011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教育学(0401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秘书学(05010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汉语言文学(050105)

唐诗研究(0907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英语(0502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新闻学(05030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劳动和社会保障(02023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物流管理(020229)  ***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英语(二)(0001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机电一体化工程(08030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工业工程(08220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计算机及应用 (080702)  数据结构(02331)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计算机网络(080709)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计算机信息管理(082208)  数据结构导论(02142)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计算机通信工程(080708)  数据结构(02331)  数据库系统原理(04735)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建筑工程(0808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护理学(1007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林业生态环境工程与管理 (090609)  ***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数学教育(07010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020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物理教育(070202)

理论力学(二)(020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化学教育(070302)

化学史(1085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治教育(040203)

现代西方社会思潮述评(1086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历史教育(060102)

历史教育学(0077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地理教育(070702)

人文地理学概论(0209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体育教育(040302)

体育教育理与方法(1087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生物教育(070402)

植物生理学(0266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英语教育(0502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汉语言文学教育(050113)  中学作文教学(10878)  唐诗研究(0907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中学语文教学法(04579)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心理健康教育(040110)

青少年心理学(0605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学校管理心理学(06180)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艺术设计(050437)  现代艺术设计史(10885)  CIS设计(10879)  视觉流程设计(10884)  设计心理学(04462)  旅游管理(020210)  旅游专业英语(06120)

导游业务(0019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广告学(0503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调查与分析(020121)  ***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线性代数(经管类)(0418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418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日语(0502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一)(000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电子商务(0202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对外汉语(0501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人力资源管理(02021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软件工程(080720)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0034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移动商务技术(080787)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嵌入式技术(080789)

高等数学(工本)(0002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

英语(二)(0001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  采购与供应管理(020282)  ***治经济学(财经类)(00009)

马克思原理论文篇6

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需要

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建设,是中国***的优良传统。中国***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编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1921年9月,人民出版社在上海成立,翻译出版了《***宣言》等一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单行本,对我国***力量的成长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38年,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研究的专门机构在延安成立。在抗日战争和***战争时期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相继推出《马克思恩格斯丛书》10种、《列宁选集》18卷等经典著作,出版了许多单行本和专题文集。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工作得到长足发展,陆续推出了《列宁全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以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等一大批经典著作,有力促进了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的***中央,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局的高度,作出了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2004年1月,中央下发了关于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重新修订和编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著作。

中央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审核编辑方案,就编辑方针、审订原则和出版质量提出明确要求,明确提出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确保译本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使两部文集成为精品。同时,在编译出版的整个过程中,给予了及时有力的指导,帮助解决了一系列实际问题,从根本上保证了两部文集编译出版工作的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抽调最强的编译力量,组成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点著作译文审核和修订课题组。这是一个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重要部署,是一个强基固本、凝魂聚气的重大举措。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支柱和强大思想武器。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是我们不可动摇的原则。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可以说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课题组负责人谈到,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工作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也要与时俱进。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过去出版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或多或少存在编译不够准确、阐释注解不到位甚至不正确的地方,有必要重新进行校译和审核,为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供更好的版本。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我国已经出版的选集、全集或失之过简,或篇幅过大,不能满足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研究的需求,迫切需要有一个能体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精髓、篇幅适中的基础性读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列宁专题文集》的问世,为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提供了权威的基础文本。

还要看到,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用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比如,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重要思想观点没有足够重视、深入阐发;对一些本来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附会、强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论述作了机械的、僵化的理解。

重新编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帮助人们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就是为了人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2004年4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编辑和译文审核修订工作启动;8月,《列宁专题文集》的编辑工作拉开序幕。在***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精心组织下,经过5年多的不懈努力,这项重要工作圆满完成。

两部文集的出版是***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件大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一个重大成果,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砥砺奋进,精益求精

――更加准确反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意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点项目,两部文集从立项之日起,工程主管部门就十分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从具体内容到装帧设计都给予了具体指导和帮助。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先后组织召开7次集中审议会和两次书面审议,对两部文集的总体框架、收文原则、各卷编目以及译文修订和题注等内容进行认真审议,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极大地提升了两部文集的编译质量。

工程咨询委员以极端负责的精神,高标准、严要求,出色地完成了***治和学术把关任务。有的咨询委员抱病审读提纲和书稿。有的咨询委员不顾年迈体弱,坚持参加每一次审议。有的咨询委员不辞辛劳,查阅大量资料,认真修改、精心批注。他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感染、激励着每一位课题组成员。

编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一项严肃的事业。5年来,课题组和编审委员会时刻铭记***中央的嘱托,全力以赴、齐心协力,相互砥砺、埋头苦干,度过了2000多个难忘的日日夜夜。

课题组成员年龄最大的80岁,最年轻的不到30岁。多位退下来的老专家不计名利,不讲报酬,心甘情愿地投入到这项事业中。在大量艰巨复杂的工作中,老专家发挥了中坚作用。一批优秀的中青年骨干勇挑重担,迎难而上,完成了一个个攻坚任务。

一位参加过许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工作的老同志动情地说:“我们这些年逾古稀的老人在晚年还能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这一重点项目的工作,继续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编译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感到十分荣幸和无比欣慰。”

编译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审核修订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译文。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除《资本论》及其手稿因不久前刚刚修订过译文,这次只是作个别修订外,其余各卷译文都对照原文逐字逐句作了审核和修订,主要修改了没有确切反映原著理论内涵和逻辑思路的译文,还修改了译文表达不顺畅、逻辑关系不清楚、容易引起歧义的段落句子。

译文修订不是简单的文字改动,必须确切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对一些不易理解的语句,课题组都要反复推敲,参考不同文字的多个版本的译文,通过集体讨论,在弄清原意后再作修订。有些重大修改经过编审委员会的认真研究才确定修改方案。在修订过程中,还收集了学术界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译文的意见,对这些意见作了认真研究,汲取其中合理的建议。正是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保证了译文修订的准确性。

不忽略一处细节,不放过一个错误,这是课题组全体成员对待这项工作的共同态度。

为了精益求精,编译中要进行大量重复性、机械性的工作,十分枯燥,比如各处引文的统一、各专门术语和名词的统一,都要在每篇著作中逐一对照。据介绍,仅名目索引的核校这一项工作,就花去了一名工作人员一年半的时间。

为了精益求精,常常要咬文嚼字。在编译过程中,有些学者提出批评和建议,十分中肯,对提高译文的准确性有很多帮助,课题组接受了一些意见,修订了原来的译文。对一些有争议的译文,课题组本着科学的精神,反复研究,不管是否修改,都提出了充分理由。

为了确保译著文字、标点准确无误,中央编译局和人民出版社的工作人员进行了20多遍校核,努力保证不错一字一点。

特色鲜明,重点突出

――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正文约480万字,各种资料约160万字,总字数约640万字。《列宁专题文集》正文约120万字,各种资料约30万字,总字数约150万字。打开两部文集,读者会发现它们鲜明的时代特色、实践品格和创新意识。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选文精当,内容完整,既全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又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文集精选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著作,内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哲学、***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还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治、法学、史学、教育、新闻、科技、文艺、***事、民族、宗教等方面的重要论述,还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数以千计的书信中选收了280封书信编成专卷。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体例新颖,结构严谨,既反映经典作家理论创造的历程,又突出重点著作的地位。与以前出版的全集和选集均按照编年原则编排不同,文集首次采用按年代编排与重要专著单独设卷相结合的编辑方法,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同时又突出了《资本论》、《反杜林论》等著作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列宁专题文集》的编辑,则采取了另一种思路。文集从60卷《列宁全集》中精选115篇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同时从本卷未收的著作中摘选与本专题有关的重要论述,编成《重要论述摘编》,作为对所收文献的补充。这种新的编辑体例,把系统反映列宁主义科学内涵同密切结合新时期理论武装工作需要这两个要求有机统一起来,既注重反映列宁毕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贡献,又着眼于适应干部群众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际需要。

两部文集用新的思路改写了各篇著作的题注,力求用简练的文字概述每篇著作的主要观点,帮助读者掌握原著的理论要义和思想精髓,增强了题注的导读性,不仅可以让读者理解原著,而且有助于澄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的一些误解。

编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运用。两部文集的出版,为***的思想理论建设提供了鲜活教材。在两部文集出版座谈会上,中央领导同志明确提出,学习运用两部文集,要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要紧密联系我们***领导亿万人民从事的伟大事业,紧密联系用科学理论武装全***、教育人民的工作,把学习研究两部文集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紧密结合起来,与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与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推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马克思原理论文篇7

Abstract: The academic world is trying to explore how to construct a contemporary form of Marxist philosophy. However,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the contemporary form of Marxist philosophy is returning to Marx. Returning to Marx is the necessary precondition to uphold and develop Marxist philosophy. Marx''s philosophy is ahead of its times so we can return to Marx. In new era, returning to Marx is to develop Marxism.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逻辑起点

Key words: Marxist philosophy;develop;logical starting point

中***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293-02

0 引言

“回到马克思”最早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一个口号。卢卡奇针对原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体系中的教条主义倾向,在《社会存在本体论》中首先提出“回到马克思”。20世纪90年代,随着张一兵教授《回到马克思》一书的出版,回到马克思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回到马克思,意在通过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重新解读,恢复马克思哲学的本来面目,把握马克思哲学的精神实质。

1 回到马克思何以必要

回到马克思,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重新解读马克思在19世纪写作的文本,是否必要?

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程看,随着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马克思主义信仰出现了空前的危机,我们必须要回到马克思,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重新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1989年,社会主义阵营中的苏联及东欧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陷入低潮。 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世界凭借其自由民主制度,通过经济***治领域的一系列调控,促进了经济发展,缓解了社会矛盾,社会相对繁荣稳定。这时作为无产阶级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受到怀疑,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和福山的社会主义“终结论” 喧嚣尘上,人们的思想出现了混乱,甚至产生了动摇悲观情绪。克服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不是要重新确立一种新的信仰,而是重建我们过去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和态度。这就需要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进行反思,如何从过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条式的理解中***出来,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谛,我们必须回到马克思,回到原生态的马克思哲学,厘清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消除悲观情绪, 重新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看,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呈现一源多流的态势,各种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之间纷争不断,我们必须正本清源,还原一个真实意义上的马克思。

人类历史迈入21世纪,这是一个经济全球化、***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我们面临着种种关乎整个世界和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迫切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分析和解决。然而当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中寻找思想武器时,竟发现马克思已不再是马克思了。在马克思逝世后的一百多年里,后人强加给马克思的各种误读、曲解太多了,甚至形成了在马克思之后,以他名字命名的思想和理论已朝着几个***甚至相互矛盾的方向发展的局面,各种各样的“马克思”粉墨登场,都自称发现了“马克思的真精神”,都以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身份自居,相互指责,争论不休。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内涵丰富、视野宏大,但马克思生前从未对自己的哲学思想作过全面系统的阐述。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后人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著作中概括出来的。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澄清各种“马克思主义”之间的理论纷争,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回到马克思,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像马克思这样的人有权要求人们听到他的原话,让他的科学发现完完全全按照他自己的叙述传给后世”。[1]“对于那些希望真正理解它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却正好是原著本身”。[2]所以只有回到马克思,回到马克思文本的原初语境,还原一个本来意义上的马克思,才可能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从马克思哲学文本的研究现状看,当前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我们必须回到马克思,力求全面、准确、公正地把握马克思的思想。

马克思的哲学文本是我们领会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依据,要把握他的真精神,文本研究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1883年马克思去世,留下了数量极为庞大的手稿和藏书,其中手稿包括数千页原稿、1542封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通信和4400封他人致马克思的信,藏书中则有马克思众多的眉批、评注等等。[3]这些文本在马克思生前公开出版的,只是一小部分,所占比例不足三分之一,至今也没有一部包括马克思全部著作的可靠版本。[4]马克思著作出版方面最权威的版本是其“历史考证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手稿、过程稿及相关文献的编辑本,该书第1版中途夭折。[5]第2版(MEGA2)历经坎坷,在前苏联东欧事件后,转由 “国际马克思恩格斯基金会”组织出版,卷数确定为114卷,目前仅出版52卷。[6]马克思的文本中有相当部分没有面世,存在着很大的研究空间,而且我们过去主要研究那些表征马克思重要思想发展环节的成型的著作,对大量的笔记、书信等研究得非常不够,即使是那些成型的著作,我们的研究也不是全面的,往往是从中挑选与自己所关注的问题相关的部分,根据需要去文本中寻求理论支撑,在这里文本被当成了工具,严重损害了马克思文本研究的严肃性和科学性。随着MEGA2的陆续问世,许多新的文献、新的研究成果正在不断被发表出来,这使研究者可以接触更多的第一手材料,为深入解读马克思的思想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回到马克思”一经提出就在学界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有学者立足于伽达默尔的现代诠释学,认为对文本的解读、理解,是一个效果历史事件、是一个无限的对话过程,我们总是从一定的前见出发,得出的结论总是具有很大的偏向性,我们不可能找到一个本真的马克思。那么回到马克思是否可能呢?

2 回到马克思何以可能

回到马克思之所以可能,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哲学文本的超时代性。

超越时代的问题视域。哲学文本总是追寻一定的问题意识,通过对问题的追问和回答,构筑起自己的问题视域。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问题,理论的生命力就在于回答当代社会的问题,马克思的哲学文本虽然创作于19世纪,但他关注的核心问题却是资本主义社会被全新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必然性,一百六十多年过去了,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依然并存,马克思对世界大势的把握仍然契合当代社会的发展。马克思的文本超越了时代的局限,具有了后现代的哲学意蕴。马克思追求的是自由、平等和价值,他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他的根本价值目标是实现无产阶级的彻底***。无产阶级的彻底***也就是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消除异化,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达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价值取向体现了人类永恒的追求,从而具有了超越时代的意义。

超越时代的批判精神。马克思哲学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它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的。正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尤其是对黑格尔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批判,才孕育了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才实现了哲学的伟大变革,这凸显了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特性。在马克思看来,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的,它不承认任何神圣的、绝对的、最终的东西,存在的只有永无休止的产生和灭亡,“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的。”[7]这种彻底的批判精神,使马克思哲学具有了超越时代的意义。

超越时代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人们思维活动中用以理解、把握和评价客观对象的基本依据和模式。在马克思看来,“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8]马克思强调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9]马克思哲学立足于实践,将自然、社会、人看作客观的实践活动不断生成的过程。实践过程思维方式是马克思哲学把握属人世界,理解、诠释和评价一切哲学问题的根本思维方式。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观照和把握世界的方式, 仍占据着当代思维的制高点。

3 回到马克思的方法省思

回到马克思,对马克思的哲学文本进行精深解读,回到马克思文本的原初语境,把握马克思哲学的精神实质。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精心选取文本。马克思的哲学文本内容丰富,我们要选取那些最能表征马克思思想特质、内涵以及发展历程的著作,作为我们研究的对象。

把握本真精神。对选取的文本的具体内容做层次上的区分,哪些是关乎具体事件的论述,哪些是论述中所表现的观点和方法,要着重把握马克思的真精神。

保持价值中立。在文本研究中,我们要坚持价值中立的态度,摆脱意识形态的影响,严格依据马克思原始文本的论述梳理线索,概括观点。

注重历史语境。马克思的每一部著作都有它的历史,都有它的历史背景,撇开历史性基础,就难以理解和把握原著的精神。

加强整体研究。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是一个结构完整而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各个理论之间、各个论点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把马克思不同时期的著作纳入研究视野整体把握,才能理解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丰富内涵及其发展演进的曲折历程。

总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首先回到马克思。回到马克思,强调的是“返本”,意在通过对马克思文本的重新解读,使马克思文本的原初视界呈现出来,深入挖掘其本真思想,只有这样,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才有真确的前提。“返本”是为了“开新”,回到马克思的目的是发展马克思,新时期我们更要结合实践的发展,借鉴和吸收其他哲学的优秀成果,努力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

参考文献: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005.

[3]聂锦芳.马克思文本研究史的初步清理与方***省思[J].哲学研究.2002(4):16.

[4]我们所说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其实并不全,它只是供广大阅读者阅读的,并不是供学术研究的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部著作的完整版本.

[5]1924年,由苏联著名学者梁赞诺夫领导和组织工作班子,着手整理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1版,原定40卷,但由于种种原因, 只编辑出版了12卷(13册)便中断了.

[6]魏小萍.马克思主义研究将向更加精确和科学的方向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EGA)的研究、编辑和出版[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1(4):79.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2.

马克思原理论文篇8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马克思主义精髓  学科建设

2004年,***中央做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决议,2005年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确定为一级学科。因此,如何深入研究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者面前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笔者多年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原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结合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问题

“马克思主义”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概念。但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并不是我们每一个从事马克思主义教学和研究的工作者包括许多领导者都非常清楚的问题。恩格斯虽然也使用过“马克思主义”的概念,但并没有为马克思主义直接下过定义。列宁、斯大林、***等人也讲过“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如列宁说:“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马克思主义是一门非常深刻、全面的学说。”斯大林说:“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被压迫和被剥削群众的***的科学,是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切国家中胜利的科学,是关于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说:“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一阶级斗争学说,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但总感觉他们不是在给马克思主义下完整的定义,而只是揭示马克思主义的某些特征。我国1979年出版的辞海》中确实给“马克思主义”下过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即“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的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但笔者认为,这个定义后三句话实质是一个意思,完全可以浓缩为一句话。另外,这个定义中,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典型内容和特征也没有完全被揭示出来。浙江师范大学朱桂谦同志的文章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并由他们的继承者进而丰富和发展了的无产阶级***运动的学说和观点的思想体系。”我国着名学者高放教授也多次给马克思主义下定义。他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科学,即人的***学。”中国人民大学梁树发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实现自身***和全人类***的思想武器。以上这些定义都有合理之处,但笔者也有些不同见解。笔者经过多年研究,为“马克思主义”下这样一个定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关于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无产阶级***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它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它指出这个学说虽然是由“马克思”命名,但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这一点必须明确指出,因为历史上由一个人的名字命名的学说大都是这个人***完成的,而唯有马克思主义例外。列宁说:“古老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人的友谊故事。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这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这是非常正确的。突出这一点,对于反对西方某些人和我国个别学者割裂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关系,甚至把恩格斯开除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错误观点是有积极意义的。

第二,它指出这个学说的基本内容。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恩格斯指出,马克思有两大贡献,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同时唯物史观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的全部理论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人类历史上其它全部学说理论基础的显着特征。因此定义中一定要指出唯物史观的内容。二是关于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正是具体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灭亡并由社会主义所代替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客观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也是一个具体历史时代的产物,它不是人类永恒的终极不变的学说体系。共产主义最终实现之后,马克思主义学说就会过时。三是关于无产阶级***的学说。这一点包括社会主义实现的物质力量是无产阶级,其根本利益和价值目标也是无产阶级和绝大多数劳动者。

第三,它指出这个学说的另外两个最突出的特征。一是开放性。马克思主义学说虽然不同于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其它学说,但它不是与人类其它优秀文化成果绝对对立的。它在产生时汲取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它在发展进程中还要最大限度地吸收人类其它优秀成果,不仅要吸收和继承同时代人的优秀成果,同时对马克思、恩格斯之前的优秀成果的批判继承任务也没有完结。二是与时俱进性。我们之所以把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称为马克思主义,原因就是这个学说的这一显着特征。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以及无产阶级***的学说理论。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错误倾向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工作始终没有间断,表面上也很轰轰烈烈。但是笔者认为,存在着这样几种错误化倾向,已经严重影响和干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研究:

第一是教条化倾向。我们***在民主***时期、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初期都曾经批判过教条主义倾向。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教条主义并没有真正绝迹,而是通过各种形式顽强地表现出来。其最大特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现实问题割裂开来。不仅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学说理论采取教条主义,而且对***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甚至对科学发展观也采取教条主义态度。***在整顿***的作风一文中讲到***内教条主义的学风时说,有些同志把马克思主义之“箭”拿在手里搓来搓去,连声赞日:“好箭!好箭!”却老是不愿意放出去。今天许多人的理论研究态度也是如此。他们称***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好箭!好箭!”但就是不愿意也不会运用这些思想和理论之“矢”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的”,不会应用和分析本部门、本领域、本单位的具体问题。我们教育界近些年来发表了大量的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专着和论文,却极少看到分析和揭示教育战线在今天这个时代具体表现出来的“先进”与“落后”、“科学”与“非科学”的教育思想和行为,以及怎样战胜“落后”和“非科学”的思想行为的研究成果。有些人的所谓联系“实际”,实际上就是停留在对领导人讲话和中央***策的注释上,而不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结合现实作出独到的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见解来。

“中国化”的实质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国情、实际相结合。***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但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进程中,也出现了另外一种倾向,那就是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性内容诠释马克思主义。例如,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观是集体主义。但这种集体主义并不否定个人的正当利益,然而在“***”及其以前相当长时期的研究和宣传工作中,把集体主义与个人的正当利益绝对对立起来,把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和封建文化中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禁欲主义等同起来。再如,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是人民当家作主,是以群众史观为理论依据的。但在某些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中,却把封建文化中的“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父母官”等“为民做主”的民主观冒充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到处推销和贩卖。当前在解释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时,只讲人是目的,不讲人是动力、力量,也是马克思主义封建化的一种典型表现。

第三是实用化倾向。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统一的整体。现实生活中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往往是多个原理的综合运用。如果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为了当前的某种利益和一时需要,割裂某一原理与其它原理的内在联系,把这一原理绝对化,这种实用化的错误倾向也会自觉不自觉地背离马克思主义。如列宁所说,真理往前跨进一步,就会变成谬误。阶级斗争理论确实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但是“***”中把这一原理与生产力等原理割裂开来,为当时的“阶级斗争为纲”服务,结果把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原理推向荒谬。改革开放后,为了推进经济建设,一部分人仅仅抓住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最终起决定作用的理论,但忽视了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人的发展等原理,把***同志所说的“发展是硬道理”思想单纯归结为经济的发展,导致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非科学发展现象。当前为了论证“和谐社会”的思想,个别学者又大谈矛盾的同一性,贬低或否定矛盾的斗争性,甚至根本否定列宁和***的关于同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思想。这种实用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也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较为严重的错误倾向。

第四是西方化倾向。改革开放以前,我们把西方的一切理论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一律斥之为“资产阶级理论”而绝对排斥,这显然是十分错误的。改革开放后,我们改变了这种态度和方法,从西方思想特别是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中汲取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对于我们完整准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克服前苏联教科书上的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一些理论工作者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跟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学者后面跑,西方怎么说马克思主义,这些学者也怎么说马克思主义。如西方学者说马克思研究人学,恩格斯研究物质;马克思研究主体性,恩格斯研究客观性等,我们这些学者也鹦鹉学舌,甚至把西方学者一些不准确的名词、概念照搬过来,或者把西方公开反对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标榜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所谓“创新”。这也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中非常严重的错误倾向。

三、关于如何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就必须深入学习、理解、掌握、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第一,必须认真阅读和钻研马克思主义原着,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原着。以往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主要靠前苏联教科书。近些年来,一些年轻学者也主要靠原理教材了解马克思主义,也有个别人靠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认识马克思主义。固然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我们了解马克思主义。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第二手资料往往在许多方面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原意。恩格斯在世时,就已经发现了这种现象,他特别提倡对马克思主义要“根据原着来研究这个理论,而不要根据第二手的材料来进行研究”。但不能不正视的客观事实是目前许多学者包括相当多的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者急功近利,坐不下来认真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原着,总是企***借助第二手资料多出成果、快出成果,以致连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理都不甚清楚。比如,最近在学习和研究科学发展观思想时,一些学者经常讲,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但马克思、恩格斯的发展观究竟是什么?这些学者特别是一些年轻学者茫然不知。同时,目前一些学校的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培养不注重原着教学和原着研究,马克思主义原着教学量过少,原着研究成果过少。这种状况亟需改变。

第二,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学说放在人类历史特别是文化发展史的长河和大坐标中认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伟大。马克思被西方媒介评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和信仰者是否从内心中真正体会到这一点呢?据笔者观察,我们队伍中相当多的人并没有做到这一点。要做到发自内心的体会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伟大,一方面要深入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着作中,熟悉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整体及每一个基本原理的来龙去脉、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就是必须熟知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特别是近一二百年形形色色的各种学说,通过对它们的比较研究,来认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科学性及其伟大。恩格斯曾经说过,黑格尔着作中包含着无数的珍宝。我们说,马克思、恩格斯的着作中包含着比黑格尔的珍宝还要多得多的珍宝。但是这种珍宝看不见、摸不着,只有钻到其思想深处,并同其它学说进行比较对照,才能真正把握其精髓。

第三,把马克思主义学说真正作为科学的信仰,决心为马克思主义的事业奋斗终身。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一种理论,但又不是一般的理论。对于我们从事这项工作的人来说,不能把它只是看作一种普通的社会职业、一个饭碗,更应该把它作为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的一种信仰、一种理想、一种事业、一种人生追求。那种把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作个人谋取功名利禄的手段是绝对不能搞好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教学工作的。

第四,正确处理与其它一级学科之间的关系,努力加强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马克思主义理论确定为一级学科后,最有可能出现的状况就是疏远与其它一级学科之间的关系,学科之间相互唯我独尊、相互歧视。其实此前我国的学术界就存在着各学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互相封闭的严重状况。因此,要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建设和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就必须努力改变学术界的这种封闭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曾提出要加强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联盟问题。同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被确定为一级学科后,也要加强与其它各种学科特别是各种社会学科之间的联盟问题,经常与其它学科之间进行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人员绝对不能以“指导思想”为名,趾高气扬,唯我独大,瞧不起其它学科。前边已经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性的学说体系,应该最大限度地从其它各种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汲取精华,丰富和发展自己,同时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最大限度地推广开来,努力发挥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原理论文篇9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原著;研读;方法

一、研读经典原著的几种态度分析

(一)“过时论”与“随大潮”。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的改革和平稳发展,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针对马克思主义的“过时论”不断蔓延,认为马克思主义揭示和批判的东西,马克思的立场、观点和方***都已成为“过去式”。另外,在国内,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潮甚嚣尘上,认为马克思主义不能直接产生经济利益,无法为现实生活提供更多物质帮助。带有这种“过时论”的态度去研读经典,无疑不是自愿的,往往是出于某种强制性和任务性的需要。可想而知,这钟错误的立场和态度本身就已经决定了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不可能性。在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我们执******的指导思想,但社会多种思潮激荡,信仰迷失的大背景下,最大的研读障碍在于能否真正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而不是一种从众的心态。倘若不能突破这种从众心理所带来的理解局限和制约,就无法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正确评价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这种立场和态度也会导致在不同程度上淡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性、批判性和阶级性的方面,这就势必造成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片面理解。

(二)致力学理与着眼运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态度或是为了致力学理或是着眼运用,这两种态度旨趣都无可厚非,甚至是我们研读原著的两种基本态度,但掌握不好方法,也会让研读失去原来的方向。致力学理的研读也许在某种层面上来说会更接近思想家们的思想,能够本真地理解其原意,但是也可能使得原著研在书斋中兜圈子,理论与现实脱节,断章取义,变成学究们的孤芳自赏,倘若如此,就很难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和精髓。着眼运用通过科学的研读方法,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神转化为现实的力量,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但这中研读的态度和方法也需警惕误入实用主义的范畴,避免出现急功近利的诸多错误现象。

(三)“再现原典”与“问题求证”。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的寻求再现马克思主义的原味和原貌,有的带着自己所下的结论在原著中寻求只言片语的佐证。再现马克思主义原貌的研读态度和目的,则会尽可能忠于原著,忠于作者的思想,“再现原典”的态度固然可取,却也存在容易囿于原著的圈子,忽视其现代意蕴。“问题求证”式倾向于以当下的自我意识和需要来理解文本,这本是文本运用和理论创新的方式之一,但这也容易导致向本末倒置的文本解读方式的偏离,文本不再是研读和理解的目的,而变成了论证自我意识、思想的工具手段,文本内容依照读者的自我需求被裁剪成“有用的”和“无用的”。“有用”的部分自然多加利用,成为文本中自我观点的佐证,而“无用”的文本内容则被直接忽略。

二、运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经典研读方法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内容上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不科学的研读方法无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意旨,更谈不上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来。

(一)注重整体性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所包含的理论有着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完整和严密地研读,注重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整体性研读。***曾强调“要对思想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思想的体系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1]这也是我们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所必须持有的态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整体性研读应将原著与马克思主义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相结合来进行,避免教条主义对研读的影响。

(二)把握研读的主次。首先,把握经典原著的重点篇目和一般性篇目。在研读的过程中既要认真对待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本真精神的重点篇目,也要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阐释、解答等补充作用一般性篇目;再者,把握如何粗读与精读。粗读时需要了解原著的基本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精读时要弄清原著产生的时代背景、内在逻辑以及中心思想;另外,还需运用段落分析与整体综合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容的严密性和逻辑的严谨性,需要我们深刻把握好经典原著的结构,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分析段落内容,还要综合理解章节之间的内在逻辑,把握好理论的结构,和得出结论的整个推理过程。

(三)带有问题意识。问题的产生是创新的萌芽和源泉。只有在研读著作的同时带着问题意识,理论创新才能成为可能。从一定程度上说,理论创新就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不能一览而过,粗浅理解,而是应该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

(四)坚持批判方法。关于马克思主义阐述真理的相关论述,提到真理的发展的原则有种:一种是辩证综合,另一种是批判审视。当今社会,人们更多的是谈论思想和文化的包容、融合、交流,而相对忽视了批判和审视,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是不可丢弃的理论武器,批判不是单纯的否定,批判是把握事物的一种方法。因此,马克思主义既是***性的、也是批判性的,这个判断的工具在今天还适用,而我们当前最大的挑战也在这里,人们用吸收代替了批判,用包容代替了是非、善恶分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同各种形形的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斗争史,在研读的过程中,更要注意用批判和审视的态度去分辨和理解马克思主义。

参考文献:

马克思原理论文篇10

关键词: 马原 原著及其历史语境 回溯历史教学法

从2006年秋季新生入学开始,全国普通高校正式实施思想***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马原”)这门课程是对原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治经济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三门课程的整合。整合后的课程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加以把握,从而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于教于学都是一次意义深远的课程改革。但是,一方面,由于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受到了比较成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可谓熟谙于心。另一方面,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普及化极为成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已经成为人们看问题的方式,并逐渐成为一种生活常识。这就给承担“马原”课教学工作的教师提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在原先比较成功的教育的基础上,在大学的“马原”课教育中,使这门课对学生依然具有生动性和新鲜感。

对于这个挑战,笔者认为回到马克思主义原著,回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语境中寻找答案,不失为一个有益的选择。

一、马克思主义原著及其历史语境是“马原”课教学的源头活水

经典著作似乎永远都有一种神秘的魔力,不论什么时候翻开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都像一推开窗户,马上就会刮进一股强劲的风来似的。时隔多年,马克思主义者们的思想还是活的,是流动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对西方传统思想和传统哲学的巨大变革,在马克思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再现马克思主义是如何进行变革的。在马克思主义的原著中,我们会首先感受到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概念、实践的概念还是真理的概念,都对传统的人的概念、实践的概念、知识的概念进行了改造,赋予了它们新的意义。以知识概念为例,之前知识被康德定义为普遍必然性的判断,普遍性就指的是对任何人都为真,必然性指的是不受时间约束,永远为真。这种知识观显然跟传统的形而上学密不可分。启始于柏拉***的西方形而上学认为在变动不居的现实世界之上有一个不变的、永恒的理念世界。只有这个世界才配得上知识的称呼,现实世界不可能有知识,只能有意见。在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中,柏拉***的理念世界经过各种各样的改头换面出现在基督教的天堂中,康德的物自体世界中,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中。相应地,那种普遍必然性、远离尘世的知识观也延续了下来。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首要和基本观点的认识论与这种认识论可谓是针锋相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知识就是关于我们这个世界的知识,真理就是关于我们这个世界的真理,知识不可能是普遍必然性的判断。真理与谬误可以相互转换,真理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现实世界在变,真理必须跟着实际走,永恒真理只是一个幻相。我相信,马克思主义的变革性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得到准确的传达,就一定会使学生耳目一新。

第二,马克思主义原著是争辩性的著作。马克思主义是在与传统思想进行激烈争辩的过程中产生的,上至古希腊的哲学家,如柏拉***,下至马克思同时代的哲学家,如施蒂纳、费尔巴哈,马克思批驳过的哲学家可谓数不胜数。可以这样说,基本上马克思主义的每一个观点都是有的放矢的产物,都是先有破才有立。因此,如果能在“马原”课的教学中遵循马克思主义产生每一条原理的过程进行教学,如让学生先了解马克思所批驳的点,再让学生知道马克思是怎样进行反驳的。由于在教学中还原了当年的思想交锋,所以一定可以为课堂增色不少。

当我们说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变革性和争辩性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引入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语境问题。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传统西方形而上学的基础上产生的。西方形而上学源远流长,上至柏拉***,中间有基督教传统,下至康德、黑格尔,可谓是大家辈出,异彩纷呈。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在讲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时候,如果能够联系起西方哲学史,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诞生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就必然能够加深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黑格尔曾经说过一句话,老人说出来与年轻人说出来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其原因无非就是老人是在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之后来说这句话的。马克思主义中的很多基本原理,看起来似乎平淡无奇,比如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好像没有任何文化修养和哲学修养的人也弄得明白。但这样一句话其实在西方文化的丰厚的土壤中产生的,如果我们能简要地通过哲学史让学生了解到这句话是如何产生的,也许就可以把其中意味深长、意义深远的东西传达一二给他们。因此,在讲授马克思主义一些基本原理的时候,我们如果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和思想阅历,那么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肯定就会有更上一层楼的理解。

实际上,注重思想的历史语境早已被学界公认为进行思想和哲学研究的一条重要原则。我们常常史论并提,说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哲学就是哲学史,无非就是对思想的历史过程和历史背景的高度重视。在高中教育阶段,由于学生才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知识面不够宽,理解能力也不高,教师如果能够让学生理解每一条原理,并能够运用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已经达到了教学目的。大学教育则不同,在大学,学生的求知欲强,要求更高,如果在教学中我们能史论结合,传达出每一条原理之后深厚的文化、思想背景,学生的求知欲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综上所述,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原著还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语境,对于马克思主义教学来说都是丰富的思想资源,不断的源头活水。为了方便论述,现在笔者把这种回归原著,回到历史语境,在教学中注重思想的来龙去脉的教学方式称为回溯历史教学法。

二、回溯历史教学法是对“马原”课教师的新要求

回溯历史教学法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来龙去脉有深刻的把握,必然会对承担这么课的教师提出如下要求:

(一)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原著的理解。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马原课”教师不但要读,而且要熟读,读透。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治经济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这在当前编写的教材中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在回到马克思主义原著的过程中,要深刻地把握好这种有机的联系,这有利于在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传达给学生。对整体的把握还有助于加深教师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二)有一定西方哲学史和相关思想文化知识。由于很多“马原”课教师不是哲学专业出身的,没有得到过较好的哲学训练,要了解西方哲学史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西方哲学家一直以来仅有两位,一位是黑格尔,另一位就是马克思。但实际上,马克思乃是哲学博士出身,对西方哲学有很深的了解,他的博士论文写的就是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鲁的原子论的比较,这篇论文体现出了马克思很深的古典文化修养和哲学素养,马克思实际上也把这种深厚的古典文化修养和哲学素养带进了其他著作中。因此,如果缺少西方哲学的训练,在回溯历史教学法中,任课教师就只能迎难而上,补西方哲学史的课。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苛刻的要求,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越来越关注马克思与整个西方哲学传统的紧密联系,在“马原”课的教学中,这种历史性联系最好能够被体现出来。此外,西方哲学的产生、发展离不开它的思想文化北背景,“马原”教师对此也应该有所了解。

(三)能对马克思主义原著和相关的西方哲学和思想文化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原著与西方思想文化固然为“马原课”提供了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但由于大学生的西方思想文化修养还不够高,知识面还不够广。如果我们不能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就会让学生云里雾里。对此,笔者目前正在积极的探索之中,希望能尽快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过一些成功的经验,让笔者对回溯历史教学法充满了信心。例如讲到矛盾的时候,为了说明矛盾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普遍性原理,笔者借鉴了茂名学院唐少莲副教授的教学经验,引入了悖论的概念,讲授了引发西方数学史上三次危机的毕达哥拉斯悖论、贝克莱悖论、罗素悖论,并举了几个通俗有趣的日常生活中的悖论,从而告诉学生:当我们想逃避矛盾,远离矛盾的时候,我们无论说话还是做事都会不可避免地陷入悖论之中,这从反面说明了逃避矛盾是不可能的,相当于用数学中的反证法来证明了矛盾普遍性的命题。

总而言之,回溯历史教学法在“马原”课的运用中,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训练他们的哲学思维,同时也能产生间距化和陌生化的效果,增强该课程的生动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马克思原理论文10篇

学习

法制大队工作计划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法制大队工作计划,内容包括法制大队工作计划,法制大队下一年工作思路。二、工作重点1、抓好***支部自身建设,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2、转变作风,增强效能,全面提升***风廉***建设。3、建队之初,***员带头遵规守纪,确保各项规

学习

小学学校安全管理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学校安全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小学生安全管理方面的论文题目,小学生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论文。当前,小学的领导层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重视,导致了相关措施***策乏力。尤其是对于一些学生人数有限、办学规

学习

存储物流工作计划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存储物流工作计划,内容包括物流存储管理,物流工作总结与计划ppt。物资储备是指物资在脱离生产但又未进入再生产过程,以各种形态停留在流通领域或生产领域之中的物资。物资储备是制定储备资金定额的依据,储备资金是物资储备的

学习

空间结构论文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空间结构论文10篇,内容包括空间设计论文1000字,空间结构投稿范文。

学习

马克思中国化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马克思中国化论文10篇,内容包括马克思中国化进程1000字论文,马克思中国化论文怎么写。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对思想的形成做出了奠基作用。是艰苦探索中国***道路的优秀先行者,关于中国***的许多问题,如

学习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论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企业安全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毕业论文,建筑安全管理小论文。安全组织机构在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中是一项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作。组织机构的设置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也

学习

电力安全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电力安全,内容包括电力安全操作规程最新的版本,电力安全课件稿优秀篇。生产系统设计配置水平低、压低单位成本造价、降低设计标准等,都会给日后的生产留下隐患,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一点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马建设的

学习

安全技术管理毕业论文10篇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技术管理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安全技术管理毕业论文,安全技术管理论文5000字。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个综合性的作业。但是,随着毕业设计课题的数量和研究领域的增加,而且就业压力的影响导致学生无

学习

公务员年度考核制度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公务员年度考核制度10篇,内容包括公务员年度考核个人总结,公务员平时考核制度。(三)因直接责任事故造成公共财物或他人财物损失达1.5万元以上并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四)上班时间经常脱岗、串门,人际关系紧张且影响工作,经查证情况属

学习

新农村管理论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新农村管理论文,内容包括农村管理实践论文题目,农村管理论文怎么写。“农村社会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者与其他农村工作者合作,以农村社区为基础,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导下,运用专业方法,发动村民广泛参与,增强农民和社区的能力,在

学习

乡镇公务员工作汇报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乡镇公务员工作汇报10篇,内容包括县区公务员工作汇报,乡镇公务员工作总结及下一步。一年来,在镇***、镇的支持和培养下,我在工作方法上都的进步,在对待和问题上也趋向化。一年来的情况,现将我本年度的思想、工作总结如下:一、学

学习

工程结构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结构论文10篇,内容包括工程结构论文,对工程结构特点分析论文。2.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原理:该方法分解其结构单自由度体系的振型以及反应谱。根据此法,地震效应中的多自由度体系特性得到了求解。该法把结

学习

公务员面试导语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公务员面试导语10篇,内容包括公务员面试举例子大全,公务员面试导语。当前我国的各级各类英语考试数量繁多,国内的英语考试主要包括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专业英语四八级考试、商务英语考试、职称英语考试等

学习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论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电力安全生产论文范文大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主要文献。电力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做出承诺:自愿接受并带头学习理解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标准;遵守法律、法规;保证提供足够的资源来建立和运作

学习

小学学校安全管理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学校安全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小学生安全管理方面的论文题目,小学生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论文。当前,小学的领导层对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重视,导致了相关措施***策乏力。尤其是对于一些学生人数有限、办学规

学习

空间结构论文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空间结构论文10篇,内容包括空间设计论文1000字,空间结构投稿范文。

学习

马克思中国化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马克思中国化论文10篇,内容包括马克思中国化进程1000字论文,马克思中国化论文怎么写。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对思想的形成做出了奠基作用。是艰苦探索中国***道路的优秀先行者,关于中国***的许多问题,如

学习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论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企业安全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毕业论文,建筑安全管理小论文。安全组织机构在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中是一项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工作。组织机构的设置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也

学习

建筑构造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构造论文10篇,内容包括建筑构造论文1000字,建筑构造论文1500字大全。11窑居的结构特点生土窑居的结构体系完全由挖凿成型的纯原状土拱体作为窑居的自支承体系,没有任何其它支护。窑居建造大多以当地匠人的经验为依据,对

学习

传统文化教育论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传统文化教育论文,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论文2000,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论文3000字范文。学校是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的孵化器,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空间、阵地和摇篮。民族传统体育依附学校的教育传承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学

学习

车间安全管理论文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车间安全管理论文10篇,内容包括工厂安全生产管理论文范文大全,车间安全生产管理论文怎么写范文。1采用“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1.1确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对化工企业车间而言,安全工作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重要保障。

学习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论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论文10篇,内容包括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论文,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论文范文。本论文阐述了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简要介绍了物流管理的概念和基本理论。主要完成对企业物流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