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论文10篇

声学论文篇1

关键词:发声原理;正确的呼吸;用气发声

在人类历史上很早就有了歌唱,甚至比语言文学还要早。最初的歌唱是发出各种声音来传情达意,然后逐渐加上语言,形成简单的各国、各民族的声乐文化曲。世界上存在各种各样形式、风格的歌唱。

声乐是相对于器乐而***存在的音乐艺术,歌唱本身是人类自身的器官运动所产生的,所以我们通常认为歌唱也是人的一种运动方式。人的发声是气引起声带震动传导出来的,所以有人比喻人体是一部歌唱乐器。

谈到声乐的学习,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歌唱训练。它包括发声训练、用声技巧训练、语言技巧训练和音乐表现训练。在实际的训练与学习中,上述四项训练内容是一个不可分割、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整体,即在我们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之前,用声技巧、语言技巧及音乐表现的训练是不可能达到较高的水准的。因此,在声乐学习中,发声训练是基础,而我们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是基础的基础。

首先,了解人的发声原理。

我们知道,声音的发出和传播是通过“声源”施加一种外力使其产生振动,在空气中形成一种“波”,人耳的鼓膜对某一频率范围内振动的波有感知,即是通常所说的“声波”。有些“声波”的频率、节奏通过人耳的鼓膜传递到人的大脑形成了美好的信息,如好听的乐曲、歌声或演说,对人是一种享受;反之,便是嗓音或声音污染。

人的呼吸器官是提供使声带振动的能源、动力,它的作用犹如手风琴的风箱,它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肺、胸、横隔膜等组成,并通过它们的协调运动,给予歌唱发声的动力。

发声器官是声带(喉头发声为特例),它是位于喉头中的两条坚实的韧带,并在其表面附有一层弹性粘膜。声带的中间叫做声门。平常呼吸时两条声带呈分开状,发声时,两声带靠拢,这时声带的中间叫做声门。平常呼吸时两条声带呈分开状,发声时,两条声带靠拢,这时声带受气息的作用而发声,从而产生基音。声带闭合不好,气流送到声带后没有产生阻力,则声带不能振动,而声带闭合过紧,也无能为力,因此,声带应与适量的气流配合运动,这是美好声音的基础。发声器官是用呼出的气流振动发声的发源地,故又称为声源器官。它的作用犹如吹奏单簧管时簧片的振动。

共鸣器官是指胸腔、喉、咽、口腔、头腔、鼻腔以及头上的“窦”,这些器官是歌唱中调节声音的色彩、音量等的重要部分,如声带发出基音,由于声带的振动,引起了腔体里空气共振,同时腔体本身也发声了共振,共振使声音传出和扩大,并且美化了声音,同时它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因为只有产生共鸣、它才具有更大的能量,使声音传播的更远。共鸣又分胸腔共鸣、口腔共鸣,它才具有更大的能量,使声音传播的更远。共鸣又分胸腔共鸣、口腔共鸣和头腔共鸣三种共鸣。胸腔共鸣能使声音洪亮浑厚有力,产生低音共鸣作用;口腔共鸣能使声音明亮、清晰,产生中音共鸣作用;头腔共鸣能使声音明亮、丰满,产生高音共鸣作用。其实,发声训练非一朝一夕,只有当我们做到知其然,更知道其所以然,那时我们才会更自觉地、科学地进行发声训练。这一点要通过我们平时专业课的学习、我们的专业老师的授课上能充分理解到这方面的重要性。

其次,运用正确的呼吸和良好的气息支持。

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带动声带振动的气流的多少,声音的甜美与否取决于各共鸣器官来自声带振动的气流的多少,而所有这些气流都来自人的呼吸器官。因此,运用正确的呼吸和良好的气息支持成为发声训练的重要内容。正如意大利美声学派在教学的代表人物兰培尔蒂所说:“歌唱的学问,就是呼吸的学问。”我国的民族传统唱法也常讲“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可见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和基础。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歌唱是支持力。歌唱的呼吸与生活的呼吸是有区别的。在生活中人人都会呼吸,若没有呼吸人就不存在了。人们无论是睡着还是醒着,用不着去想怎样呼吸,就会本能而很自然地吸进去,呼出来,吸进去,呼出来,循环往复的呼吸着。呼吸,有时急促;有时缓慢;有时吸得很深;有时吸的很浅,有时还需要憋一下气,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得各种不同的呼吸。这些生理现象的呼吸很自然,谁都有,谁都会。但是歌唱的呼吸与生活的呼吸不同,歌唱的呼吸比生活的呼吸变化要多,比生活的呼吸要吸的深,用的长。歌唱的呼吸要随着乐句的长短,根据情绪情感的喜怒哀乐而变换着运用呼吸。因此歌唱的呼吸不同于生理性呼吸,而属于有意识、有目的、带有技巧性的呼吸。

歌唱的呼吸要用鼻子和嘴一起吸,则吸得深。有人以“闻花”或以“打哈欠”来比喻歌唱的吸气,吸气时口腔应当是放松的。吸气时要有控制,要求保持吸气的感觉,保持两肋腰围的扩张,缓慢地、有节制地将气呼出。歌唱的声音是要有生命力、有活力、有艺术感染力的,这些都需要呼吸做动力来调整,用呼吸来控制、支持。呼吸对歌唱的支持,就象拉琴的弓子和琴弦的关系,二者要对上劲,弓子好比呼吸,琴弦好比声带,二者配合得合适,就会发出好听的声音。吹管乐也要呼吸的支持力,有支持力吹出来的声音圆润、饱满,没有支持力连一个整句都吹不全。有人曾说:吹管乐是人练了深呼吸来吹管乐器,唱歌是人用(下转第132页)(上接第130页)深呼吸来吹自己。

发声训练的目的并非是只学会方法,还需要练出效果,改变呼吸能力。

再次,要学会用气发声,避免用喉力发声。在发声训练时应特别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要忘记喉咙,一定不要想到用喉咙发声。在意大利,喉音被称为魔鬼。我们开始学声乐时,为了追求音量,不论是唱歌还是发声,用喉力、使蛮劲,结果越唱声音越僵。所以我们在进行发声训练的时候必须认识到:发声时力是来源与呼吸,气是丹田之气,当我们呼气时下面应用力抵住,以得到气息的支持,有了气息的支持,喉咙方能自然放松。或者我们采用弱声唱法,摆好口型,找好位置,用中等音量发声,这样也可以避免喉音出现。

歌唱中“气”、“力”、“声”是一种能量互换关系:吸进的是气,得到的是力,获得的是声音。正如《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中所述:“歌唱呼吸的支持力来源于吸进气以后,吸气肌肉群继续工作,继续保持吸气的状态”。因此,在我们歌唱或发声过程中要获得腰部的支撑力,并且在保持吸气状态发声时,腰部要有明显的支撑动作。气和力是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需要我们正确地运用气力的发声。

最后,掌握歌唱的共鸣。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没有动力就不能发声。有了动力以后,共鸣在歌唱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声带发出的声音很小而且单薄,很不好听,不能成为歌唱的声音,要靠共鸣把声音扩大和美化,才能成为歌唱的声音。同时,决定歌唱音色的好坏,特别是音色的不同变化,共鸣都是很重要的条件,几乎是决定性因素。应该说没有共鸣的歌唱是没有穿透力可言的,更谈不上美好的音色,而发声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歌唱共鸣运用自如。

我们说呼吸要深而放松,吸气的时候很自然地共鸣腔体就随之打开而形成了共鸣的通道。歌唱共鸣的通道像管乐,是一个管状腔体的震动。例如小号,如果只是吹嘴子,声音又小又难听;再如小提琴,假如只在纸板上上好弦,没有琴身,拉起来声音很刺耳,非常难听,给提琴按上琴身,提琴有了共鸣腔体,声音就非常好听。我们人声乐器的道理也是一样,打开腔体,让声音通过腔体振起共

鸣再发出来的声音,就成为音色优美动听的歌声了。

在歌唱发声过程中,所有的共鸣腔体都要起作用。头腔共鸣是打开鼻咽腔所产生的共鸣,有时在头部产生一种震动的感觉,因此称之为头腔共鸣。我们提到最多的,也是我们所熟知的共鸣。还有一种是面罩共鸣,所谓面罩共鸣,是指声音的共鸣在中咽喉腔以上鼻咽腔,两腮两边太阳穴延至眉心处,这些内部腔体和外部姿势是引起震动的区域。要实现面罩共鸣,首先是声音位置不能变,一定在额前、两眼下面一点、两边颧骨前和牙关打开处,这就是正确的声音位置。而喉头下垂、稳定是摆对声音位置的关键。其次是掌握正确地呼吸方法,因为呼吸是获得面罩共鸣的动力。最后要打开喉咙,使得通向面罩共鸣得通道畅通。另外,u母音练习也是一种掌握面罩共鸣的训练方法,正确的u母音状态也正是歌唱关闭状态。

总之,歌唱的发声是非常自然的发声状态,它要通过练声使日常发音的语言自然状态在歌唱时进入艺术发音状态,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系统的训练。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发声方法就是我们声乐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声学论文篇2

1.重视技术训练练声是声乐课上非常重要的环节,练声曲可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和能力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练声曲并把握音域范围,或者从每次课上所学的歌曲中提取素材,改编适合发声训练的练声曲。突出朗诵重要性在声乐艺术里,歌词本身传达的情感需要学生有具体细致的了解,而且只有真正将歌词用气息支撑的感觉朗诵出来,才能增强声音的穿透力和感染力。教师要有意识突出声乐朗诵的重要性,强调呼吸、音量、咬字、共鸣的训练,通过朗诵帮助学生体会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在自然状态下的协调运动,获得气与声的统一,使每一个字的发音都做到清晰精准,衔接紧密,转换自如。要注意及时发现学生在发音过程中的不规范动作,并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通过朗诵能力的培养,不但可以避免随意换气或气息不合理现象,而且为深刻理解歌曲内涵、抒发音乐情绪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选曲要广泛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选曲应兼顾“幼儿歌曲”与“艺术歌曲”两种。首先要明确我们所培养的对象是幼儿教师,那么幼儿歌曲教材里有什么作品,我们就得学什么作品,要让每一个学生所了解和掌握幼儿歌曲的演唱方法和音乐风格。幼儿歌曲就其总的音乐风格来说是单纯天真,充满情趣的。从音域角度来看,通常在一个八度内,真声较多,音色明亮,音区统一。比如《采蘑菇的小姑娘》十六分音符处应唱的灵活连贯,用气息把声音连起来,保持喉部的稳定,注意腰部肌肉的力度和对气息的控制。再有学习艺术歌曲有助于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嗓音特点发挥声乐演唱的潜力,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例如《桑塔露琪亚》诗一首意大利民歌,应注意三拍子的强弱关系,唱出船歌的特点,还要注意声音整体的统一,以音色的变化和声音的张力来表现各种不同的音乐情绪。前四句声音柔美舒展,托出星夜宁静的意境,后四句声音饱满明亮,表达出人们热爱生活,歌唱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如果没有充分的实践锻炼,不但会影响歌唱的正常发挥,甚至会影响学生将来的幼儿教学过程,影响其一生的发展。成功完美的声乐必须是技巧训练与情感体验的充分结合,而要取得这样的效果,教师就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观,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展现自身的表演魅力。启发学生克服紧张的心理障碍,实现自我调节,达到最佳的演唱效果,让学生在演唱中能够达到放松、自由的境界。运用多媒体进行声乐教学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日益丰富的今天,教师应该把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运用到声乐教学中去。将视听教学和音乐鉴赏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听觉刺激,刺激学生的生理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自身审美能力,提高声乐教学效率。

二、从社会发展需要角度出发

声学论文篇3

目前我国很多高师院校的声乐教学课主要采取小班上课的形式,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只是简单的进行学习和演唱民族声乐作品,忽视了传统音乐文化教育背景,没有真正地理解传统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所以,在今后的声乐教学改革中,高师院校应根据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教学的特点,进行制定合理的声乐教学方式。高师院校可以在原有的授课模式上加入集体课堂和社会实践课堂等教学模式,通过集体课堂让学生在掌握声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入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在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传统音乐文化交流,讨论传统民族声乐历史及赏析传统声乐作品等内容,力争培养学生声乐技能的综合运用,提升传统音乐文化素养。社会实践课可以让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来了解我国社会背景下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需求。通过社会实践,学生能够更真实地接触到最原生态的传统音乐作品艺,拓展了学生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地意识到学习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二、师资知识结构的改善

声乐教学是主要是运用声乐技术方法让声音去演唱实践的教学模式,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教师不仅要传授声乐技能,还要结合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所以教师教学文化素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作为现代声乐教学的领跑者,首先要加强传统音乐文化学习,不断调整传统音乐文化学习理念,完善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结构,合理地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到高师声乐教学中,保证学生更好地学习传统音乐文化,加强对传统音乐文化学习的积极自主性,丰富自身的音乐文化素养。

三、结语

声学论文篇4

声乐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综合了心理学、物理学、语言学、表演学、教育学等众多学科的特征。作为一门研究科学发声方法及延长技巧的学科,自十七八世纪兴起以来,受到了人们的推崇,经久不衰。我国的声乐教学源自高等专业院校,由于经过了很长的时间,这种“科学的演唱方法”已被人们普遍地运用到教学中。声乐演唱发于声、及于情,无论是演唱者还是听众,都自然地融入到美妙的人声中去,声与情是他们联系的纽带。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根据一个“情”字,以情绪牵动和激发学生的情。在声乐教学中,虽然学生自身的条件有差别,但情感的表达是可以激发和培养的。在声乐教学中,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指挥、范唱都会送出情感的信息。教师要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无论课外发生什么事情,在课堂上都不能把消极的情绪感染给学生,以免影响正常的声乐教学情绪状态。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境,让健康向上的情绪压倒消极落后的情绪,从而达到正面影响学习的效果,达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通过情感培养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保持并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对学生的情感培养,让学生具备坚持不懈和永不满足,自尊和自信的良好学习品质。

二、目前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声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在声乐教学中,由于各种因素,教师不能准确把握声乐教学的科学性与循序渐进的原则。声乐教学不能纵容一些违背科学的教学方式,更不能急于求成,甚至违反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一点很难把握。它与教师的能力、经验、判断、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目前对声乐上循序渐进的说法也持有不同态度。

2.由于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估量不准,缺乏有效手段完成其声音上质的转变过程,这与教学经验的丰富程度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有很大关系。如授课时的发声、演唱示范会给学生极大影响,教师自己掌握的歌唱技术的声音概念也会在教学中不自觉地体现出来,教师掌握的歌唱技能是针对自己的机能而驾轻就熟的,但不能说对自己有益的办法就对谁都有用,应该实事求是地在教学中寻求对该学生最有效的办法。

3.教师的主观兴趣和欣赏角度影响了声乐教学的效果。有的教师自己是唱民歌的,所有到她那里的学生就都唱成民歌。而教师自己是唱美声的,就很少使用民歌教材,所以影响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声乐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学习更广泛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汲取与声乐艺术和声乐教学有关的所有文化知识,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广博的知识会让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立场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教学能力。

4.对教师艺术实践能力的片面理解阻碍了声乐教学能力的进步与发展。有些教师认为唱得好的教师不一定能教好,这是从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方面来论的,但也不能说唱不好的老师都能教好学生。声乐教师应该在教学和艺术实践两方面提高自己,所谓“教学相长”,既有利于不断充实自己,也有利于培养更出色的声乐人才。

三、如何培养良好的情感,以推动声乐技能的提高

教师在感情的培养中起到了积极和主导的作用,专业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声乐演唱运用的是很难把握的“自己的身体”。声乐课绝对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而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对声音的外在质量的追求之中,而应该意识到声音的质量必须以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出的艺术表现和审美需要为依据,从而提高我们的声乐教学水平。任何只注重“声”或“情”其中一方面的声乐教学都是不完整的、不科学的。声乐教学应该从过去的只重视技能、技巧的学习转变到重视由情感体验引发出的声音技巧与精神表现相结合的轨道上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以往的让学生兴奋起来歌唱的这个模糊概念,总结提炼成“三个体验”:

1.歌词的情感体验

声乐艺术是音乐与文学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和文学语言的关系密切。由于文学语言的帮助,声乐具有思想的细腻性和感情的确定性等特点,这是其他艺术所不及的。“言为心声”,语言本身就具有传达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功能,可以直接倾诉内心所体验到的每一种情感。

2.旋律的情感体验

声乐作品中的词作为一种情景的表现,自然是为曲调的抒情功能奠定基础的。词情是曲情的导向,而曲情又是词的深化和发展。词的喜怒哀乐引导着曲的走向,使乐曲的非确定性得到比较明确的情感基调,从而调动和发挥音乐特有的抒情功能去施展曲调的艺术魅力。旋律是歌曲在思想感情内容上的主要造型和表现。任何一首歌曲,其旋律都有典型的艺术形象,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利用旋律本身的魅力,向学生揭示歌曲的艺术形象和介绍音乐的表现手法,以增强歌曲的感染力。

3.丰富的生活体验

声乐艺术的特点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来表达真实的情感。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是紧密交错的。声音、语言固然都很重要,但没有真情实感就不能感动人,不能感动人就不足以称之为艺术。“情之相通,美寓其中”。

把这三个体验贯穿于我们的每一节声乐课,给学生仔细讲解歌词的含义、旋律的含义,讲解这首曲子的内在思想感情。用教师对歌曲的真实情感体验去感染学生,打动他们的灵魂,潜移默化地使他们在体验中得到演唱的激情和力量。

声乐教学中情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作为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总结经验并将其付诸实践,才能在将来的声乐教学中更好地阐释声乐艺术的魅力!

内容摘要:在声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优良的情感体验,让情感成为学习声乐技能的强大推动力,从而提高声乐教学艺术水平。声乐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情感心理过程,在教学中,情感心理占据了声乐教学的全过程。从整个声乐教学来说,情感是声乐教学的核心,它在声乐教学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所以每位声乐教师应该去关注它,让它更好地为声乐教学服务。

关键词:情感培养声乐教学

参考文献:

[1]蔡运桂.艺术情感学[M].广州:三环出版社,1989.

[2]叶林,郭音.如何提高声乐表演过程中的情感理解[J].

声学论文篇5

关键词:情绪化情感调控歌唱心态

情绪是在感情这个基本态度之上,随心理内外条件而随时发展变化的表象,是人格的基础和重要保障。通俗地讲,情绪化是指一个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非大喜则大悲,容易因小事而大发脾气。不过,情绪化也极容易让人因喜乐而手舞足蹈。快乐时的天真烂漫,固然让人感染了喜悦,满心欢喜;但愤怒时的火暴脾气,却也令人避之不及。情绪化的人不是不愿控制他们无端的情绪,而是根本难以控制,他们往往身不由己。

在众多的声乐学习者中,就有一些易受到情绪化影响的人们。如果说情绪化之中的细腻敏感可以帮助歌唱者更好地处理歌曲的感情,那么同样,无端的情绪变化则会使歌唱者本人都始料未及。对于声乐这样一个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进步的学习过程来说,情绪化的负面影响较大。情绪和情感是建立于生理基础之上的一种主观心理活动。歌唱者的情绪——喜、怒、哀、乐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其发声和演唱。因此,我们可以说声乐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受着“情绪”这一特殊心理因素的影响或支配。①

从心理学的概念来看,人的气质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与抑郁质四种类型。一般来说,多血质与胆汁质属于外向型,黏液质与抑郁质属于内向型。②情绪化的人群一般都分布在前两个类型里。就积极的方面来说,情绪化人群性情开朗活泼、喜活动、爱交际,对声乐老师提出的要求敢于大胆去做,能够较快地取得进步;就消极的方面来说,情绪化人群容易急功近利,产生一些违背学习规律的想法,在达不到这种超阶段的成绩时又会滑向极端,以致丧失学习声乐的信心,导致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过犹不及”,说的是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标准,做事达不到或超过这个标准都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对于情绪化的人们来讲,这个字眼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天生的热情与冲劲使得他们在声乐学习的起始阶段有着超出常人的刻苦精神,无论是课堂布置的必背歌曲,还是老师随口说的每天跑步一个小时,他们都会严格地执行。在声乐学习的初期,情绪化人群中的绝大部分都认为自己可以成为歌唱家,这明显违背了声乐学习的科学规律,即:“过”。接下来的结果就是,声乐学习进程中螺旋型的进步幅度不能满足其高标准的要求,挫败感油然而生,内心的多愁善感会催化这种负面情绪使之变质为自卑等多种消极情绪,即:“不及”。

那么这种特殊现象之本质究竟是怎样的?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人的情绪化在声乐学习中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歌剧艺术片《江姐》中江姐的饰演者杨维忠曾经说过:“神韵和味道是学不来的,就像有的花朵天生就开着与众不同的颜色。”这说的就是,每一个歌唱者拥有着独特的内在而能够表现出各式各样不同的音乐形象。应该说,具有鲜明个性的声乐学习者,是能够唱出与众不同的风格的,并且他们对老师所列举的那些抽象的言语比较敏感,比如:“天灵盖好像打开了,与天空连接在一起”“脚下仿佛是万丈深渊,气息不断地往下沉”等。这其中包含的心理、生理感觉是非常微妙的,需要学生有较好的悟性。那么什么是“悟性”呢?在声乐课堂上,“悟性”就是调动自己的思维,迅速做到教师所描绘的那种感觉。情绪化的人多数都有这份悟性,因为敏感的天性和细腻的感情,使得他们心中往往积累着丰富的情感沉淀,这些情感沉淀来自其自身对周遭生活的体验,那些对其他人来说可能是微不足道的景物或事件的细节,对有着敏感性格的人来说,会引起清明透彻的心灵感触,他们会将这些事物自然、习惯地印在脑海中。正所谓“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这些从生活中亲身体会到的情绪和情感经过日积月累和潜意识的加工,便成就了丰厚的情感沉淀,易情绪化的人群仿佛拥有一个机能的“情感库”,无论老师要求什么样的感觉,只要在“情感库”中,从这些丰富多彩的积累中调出来就可以尽情地二次体验了。

就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从纯生理的神经系统的“S-R”模式(刺激与反应模式)到有经验的介入的“S-O-R”模式,是学界所认可的转变。研究人类,需要后一个模式“O”涉及的“经验”,这不仅包括个人的遗传经验,而且包括实践经验。对刺激的反应通过经验“O”的介入而产生,然而经验的不同,意味着反应的差异,它的有效性受到实践的证明和支持。这时,刺激源是主体自身的体验及周围的生活,中介“O”是主体的审美体验,反应“R”是主体的审美感受。审美体验和影响审美的所有经验作为中介一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个理论就可以解释声乐作品《铁蹄下的歌女》的最后一部分,“谁甘心做人的奴隶,谁愿意让乡土沦丧……”不同人的演唱体现着不同的艺术感受。鉴于这些积极的影响,笔者建议,所有的声乐学习者都应该怀着敏锐的心来感受和发现生活,将值得留念的细节印入脑海,以便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与审美体验,为建立健全“情感库”打下良好的基础。杨维忠教授曾经说过:“花是通灵性的,它不会忘记吹过它耳边的每一缕风,洒在它身上的每一滴水,以及和它说话的每一个手势和眼神。”让我们像这花儿一样,拥有一颗细腻而美好的心灵。

情绪化在声乐学习中也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

第一,最大的弊端就是渗入性格的“情绪化”,最明显的表象就是不稳定性,其中许多声乐学习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心情烦躁或焦虑等过激情绪成为主要情绪时,声乐学习者往往会出现喉咙发紧、软腭僵硬等情况;而当自卑、空虚、失望等一些颓废情绪出现时,则会出现发声管道扩张不够,音高偏低等现象。情绪化的声乐学习者如果不注意调控自己的情绪,绝大部分都容易出现这两种极端情况。如此频繁地出现极端情绪,会严重阻碍声乐训练,更会对学习者的信心产生打击。

第二,情绪化的人们天生的冲动造成了轻易的急功近利心理,急于求成的他们误认为只要刻苦努力,就可以在两三个月中达到别人三五年的成就。其实“欲速则不达”,而声乐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些操之过急的行为往往会造成一些不成功的经历。累积形成认知偏差,使之自认为不需要继续努力,反正以往的努力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这特定时期中的情绪化人群实际上比一般人渴求更多的成就润泽,而他们自己却往往出于回避挫折的动机否定自身潜意识中的成就渴求。艺术是时间的结晶,尤其是声乐艺术更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打磨。歌唱艺术如同登山,登得越高越困难,凡有志献身声乐事业的青年,必须具备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巨大而持久的耐心,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又怎能坚持走过这漫长的通往成功的路途呢?在音乐界,有关歌唱的心态问题已经被人们所重视。沈湘先生就要求学生在演唱时要保持稳定状态,在动中求静,无论音域、语言、情感上如何变化,心态总是那么平静、松弛。喻宜宣教授在《几年来音乐院校声乐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把重视学生歌唱心理的培养认为是声乐教学的基础训练,她说:“从这几年的经验中,我们懂得了要在进行训练以前就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到一个人的心理不自然、不平静,精神不集中、不充沛,那他就不可能发出好的声音,就不会唱好歌曲。只有当他内心充满歌唱的愿望时,只有当他具有坚定的学习信心时,才能做课堂上的作业。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去培养他们的歌唱情绪,使学生从训练之初就养成一种很好的精神状态,非常自然地、热诚地、聚精会神地、严格地来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合唱指挥家陈家海教授在排练合唱时也曾提及歌唱心态问题,他认为,歌唱者无论自己心情多么不好,在歌唱的那一刻也要努力做到“微笑”的心态,这是作为一个歌唱者始终应该做到的一件事。笔者自身也有深刻的体会,导师经常谆谆教导,要“不停地学,不停地悟,一生才会不断在进步”。所以说,心态问题对于情绪化的声乐学习者来说是通向成功之路的最大绊脚石,首先要把它克服掉。被誉为“世界男高音之王”的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是经过了长期刻苦的学习、磨炼才成名的,他在回忆他学习声乐的情况时说:“整整六个月的时间,每天都是做练声和母音练习,这种练习使我下巴放松、增加音量,并能自然发出清晰的声音。我就这么日复一日地练哪,练哪,没有曲调,只有音节和练习曲。偌大的世界,对一个19岁的青年有何等的吸引力!而我,却在一遍一遍地唱音阶。没完没了地唱音阶,没完没了地重复a、e、i、o、u!不少学声乐的人为此感到苦闷,而我,不但不觉得枯燥,反而从中得到了乐趣,一边学一边欣赏着用新的发声技巧唱出来的声音。”③对于生活,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个一般原则,那就是不要过和不及,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庸之道”,比如说,勇敢中唯有中庸才是美德,过分的勇敢是鲁莽,而缺乏勇气则是怯懦。声乐学习又何尝不是这样,过分的努力是急功近利,而缺乏努力则是懈怠。

好的情绪、情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增强学生情绪情感的控制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对学生来说,应该体谅老师,应把这一任务重点交由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让这与生俱来的性格得到理性的控制。笔者认为,声乐情感教学应该从教学的主客体两方面同时进行,并且重点在教学客体的自我醒悟与主动调节和改善上。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于声乐学习中的情绪化调控,除了要重视歌唱技能技巧训练外,还必须培养良好的心态。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即提升精神状态。精神状态提升的目的,是让人的精神状态与所处的现实境遇相适宜的前提下,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提升人的精神状态并不否定人的负面情绪,负面情绪是在遇到挫折时正常情绪的反馈。人不可能一直处于积极的精神状态下,也不可能总处于消极的精神状态,应将消极精神状态的影响缩小到最小范围,将消极的精神状态的持续时间减到最低限度,应该尽快实现由消极精神状态到积极精神状态的飞跃。一个国家的兴亡取决于整个国民的精神状态,一个人生存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就个人而言,提升精神状态,是开发精神动力资源的基本方式,这可以培养人的主体性健康人格,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就声乐学习而言,在情绪化泛滥的时候,提升精神状态是抑制泛滥情绪的有效方法。鉴于提升精神状态对声乐学习的重要性,笔者提出以下建议: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从中汲取滋养,陶冶自己的性情;大量涉猎有关音乐的文献,系统地研究歌唱之道,从音乐理论和技术上武装和充实自己,让自己站在理性的高度科学全面地认识歌唱;重视发声练习,处理好技巧与情感的平衡,加强对歌唱原理的认识和把握,养成良好的歌唱状态。有了像习惯一样的科学的歌唱状态做资本,就等于获得了能够长期学习声乐的通行证。

总体来说,情绪化影响是声乐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只有从理论高度上对其进行认识,从理性角度上对其剖析,才能把握声乐学习和演唱时的心理状态,培养出有利于歌唱的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保证声乐教学、演唱的科学性,从而较快地培养出高水平的声乐人才。

注释:

①吴耘.歌唱心理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作用.美与时代.2006(11).

②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③(意)盛廉·赖特编,黎汝译.当代歌王帕瓦罗蒂.中国文联出版社.

④申来津,张燕.精神状态的提升:以管理方格为分析工具.2006(01).

参考文献:

[1]石惟正.声乐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

[2]邹本初.歌唱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3]杰罗姆·汉涅斯.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演唱艺术.中国青年出版社.

[4]宋瑾.什么“音乐”的“美学”.舞台艺术.2002(01).

声学论文篇6

关键词:声乐学习;心理调控

一、心理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同时也是一门综合的科学,它涉及到生理学、心理学、音响学等多门学科。声乐艺术通过人的声音以及表演等来表现人的情感,展示人的内心世界。因此,歌唱者的心理状态必然成为其声音状态的重要内在基础。在整个歌唱艺术活动过程中,心理活动都始终贯穿其中,并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马腊费奥迪曾说:“心理学是声乐艺术的真正灵魂。”可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声乐学习,能为声乐学习的实践提供新的理论参考,使声乐理论更加完善,更加科学,因而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声乐学习的重点在于逐步调整、协调人体各发声器官,使发声技能和习惯趋于科学和合理,进而提高人声的艺术表现力。然而,声乐学习并不只是单纯的声乐技巧的学习,同时也是学习者心理活动调控过程的训练。不管是声乐作品的思想内容还是演唱形式,都必须通过演唱者的思想感情来表达。如果没有演唱者充分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因素,再好的演唱技能也难以发挥。所以,歌唱的学习不能仅仅重视练习人体发声器官的机理作用,还必须重视心理因素的作用,重视心理调控能力的训练。

二、声乐初学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声乐是一门感觉的艺术。从心理学上讲,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产生对这些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在声乐学习中,尤其是声乐初学者常常有这样的现象:本来先天条件不错、歌唱技巧也还可以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正规化训练之后,不仅声乐技巧上进步不大,反而丢失了本来的声音特点,变得好像不会唱歌了。其实这是因为声乐学习中需要“感觉”的方面没把握好,比如:气息、腔体打开、声音位置、歌曲的意境等等,学习者好像抓住了这样就丢了那样,面对老师的指导、提示也无所适从。从心理方面来分析,声乐学生一般会有认识不清楚、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浓、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不强等几个问题。

1、对声乐认识不清楚

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是学习和研究这个事物的先决条件,学习声乐也是这样。许多学生对声乐的认识有这样的误区,比如:声乐就是简单的唱唱歌、就是唱几个高音、就是把声音唱大、颤音就是颤抖的声音等。这样一些对学习声乐不够重视或者存在严重误区的认识会对声乐的学习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有的声乐初学者喜欢唱高音,只要练声就尽量往高里拔,以牺牲嗓子的代价换来几个没有质量的高音还以为自己在进步。在没有良好气息基础的前提下,盲目喊唱高音是非常危险的,轻则导致声带充血、水肿,重则造成小结、息肉甚至丧失唱歌的能力。有的声乐初学者喜欢模仿一些歌唱家的声音,以为声音唱得越大越好,不顾自己的嗓音条件压着喉头把声音撑得很大,结果造成嗓子疼痛,上高音困难。

2、自信心不足

建立声乐学习的自信心,是声乐学习迈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对声乐学生而言,自信的歌唱尤其重要。一般说来,人的嗓音都比较正常,特别差的只是极个别。在正式学习声乐之前,一般人都不会感到发声的困难,而一旦开始接受正规的歌唱发声训练,就有了声乐老师的种种发声规范,于是许多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以前很好的嗓子仿佛一下子消失了,甚至以前能唱的高音现在唱不上去了,从而丧失了学习声乐的信心。

3、学习兴趣不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声乐的人应该说或多或少地对声乐有些兴趣。但是声乐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效果也时有反复,本来上一次已经掌握的东西下一次却怎么也找不回感觉是常有的事。有的学生一遇到学习困难或者在找不到“感觉”的时候就觉得学起来没什么意思,没有了学习的兴趣。还有一些学生学习目的和方向不明确,片面追求发声技巧,学了几年还是没有在歌唱修养上有多大提高,只是学成了一名“歌匠”,最后终于渐渐失去了兴趣。

4、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征。注意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声乐学生往往急于求成,一开始学习就想注意到这里又注意到那里,既要注意气息又要注意声音位置,既要注意口腔打开又要注意下巴放松,结果却事与愿违,一点都没有注意到,一个方面都没有做好。从生理学的角度讲,声乐学习是一个生理机能不断训练和强化的过程。如果没有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将注意集中在某一个生理部位去训练,生理机能的增强就得不到巩固,即是声乐学习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5、意志力不强

意志就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自觉行动、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歌唱学习过程的意志则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克服歌唱困难,力争取得较好声乐学习效果的心理过程。声乐学生难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比如:高音总是唱不上去,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进步甚至感觉到退步,或者声乐老师提出的要求总是体会不到或者做不到等等。倘若没有较好的意志力,声乐学习极有可能半道而终。

三、声乐学习中心理问题的调控方法

1、加强对声乐学习理论的认识

声乐是通过人的声音来表达情感的艺术。歌唱的最终目的决不是对歌唱技巧的片面追求,而是通过一定的歌唱技巧来表现音乐的内涵。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歌唱是情感的产物,而艺术是注重形式的,二者的对象完全不同。歌唱是简单的,本质上像是对话,它是实际生活的产物。”所以说学习歌唱应该注意感情的表达和技巧的学习并重,但最重要的是还是表达感情的能力,提高歌唱的修养。诚然,高超的技巧也可以为感情的表达带来一定程度的方便,但是永远不要成为一个只懂得一点歌唱技巧的“歌匠”。

2、因人而异,培养兴趣,建立自信心

虽然大部分人都有较好的歌唱条件,但并不是说每个人的嗓子都完全一样,相反有很大的差别。从生理上讲,每个人的声带长短、厚薄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声音的听觉敏感性也有很大的不同。同时,尽管人人都有一副好嗓子(所有婴儿都会大声地啼哭),但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差别,在后天的发育过程中逐渐养成了各自不同的发声习惯,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声音特点。比如:生长在大山的人习惯了大自然的广阔无垠、无拘无束,通常都有着高亢明亮的自然音色;相反地,在城市长大的人往往具有纤细、柔和的特点。所以学习声乐一定要因人而异,不能盲目跟着别人学习,别人唱什么自己就要唱什么,在选择练声曲和歌唱曲要根据自己的声音特点和喜好,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

声乐学习者要充分相信和开发自己的嗓音潜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嗓音特点的歌曲进行练唱,即使是我们所说的“小歌”(技巧难度较小的歌曲)也要一丝不苟地唱好,不断培养自己的兴趣。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发声习惯上的优点和不足,尤其是要改正发不好的发声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多把自己演唱得好的作品演唱给别人听,多上正式舞台演唱,以建立自己的演唱自信心。

3、集中学习的注意力

注意有指向性、集中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在同一时间内心理活动能指向和集中于少数对象,这些少数对象就能够被清楚地意识到,而其它同时作用的事物,则没有意识到或意识得比较模糊。因此,声乐学生不必也不能把声乐学习所要求的各个方面都做好,要在一定时间内加强对某一方面能力的训练并加以巩固。比如气息训练,初学时就要训练较长一段时间,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事倍功半。

学习声乐中的注意也要保持一个合适的度。教学实践中发现,当老师提出学生的某个发声器官不正确时,一些声乐学习者过分地注意这一器官,反而使用该器官因紧张而不能正常工作,影响歌唱的发声。

4、坚定信念,增强意志力

歌唱是肌肉、意志、生理与心理的协调运动,人的意志正是使口、唇、舌、齿、咽、腭、肺以及全身各个部位协调运动,于是产生美妙的声音。歌唱意志行动自始自终表现在歌唱与发声的全过程,只要有歌唱或发声,就会有意志伴随。意志是声乐学习者的心理动力,即是意识的能动性、积极性的表现。人的意志力是他不同于其它人的个性特征。

一个声乐学习者即使有多么好的声音条件,也会在成长的过程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如果没有较强的意志力,那么一定会在学习声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所以,声乐学习者必须要坚定信念,克服学习过程的种种困难,才能用自己的声音表达情感,感动听众,成为一名优秀的歌唱人才。

参考文献

[1]曹日昌.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2]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美]JohnBohn.认知心理学[M].黄希庭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4]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声学论文篇7

摘要:美声唱法在当今可以说是世界歌唱艺术高水平的代表和象征。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声乐艺术的体裁形式和演唱方法得了极大的拓进,美声唱法也越来越多的被国人多接受和欣赏。回顾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传播、发展的历程,研究美声唱法在我国的发展趋向,探索其在中国更为理想的发展道路,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学术课题。

关键词:美声唱法发展中国特色

美声唱法,源自意大利(BelCanto,意思是美好的歌唱),是从西方宗教音乐的背景中诞生的,最早源自“阉人歌手”。“阉人歌手”所创造的一整套歌唱方法被保留下来,经整理改良并发扬光大,逐渐成为意大利古典唱法的一种特殊发声方法和声音形式。美声唱法形成后,陆续向欧洲其它国家扩展。20世纪初,传入我国。

美声区别于其他唱法的最主要的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美声唱法是混合声区唱法。美声唱法从声音来说,是真声假声都用,是真假声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着用的。从共鸣来说,是把歌唱所能用的共鸣腔体都调动起来。这种唱法本身有他自己特有的“味道”,特有的音响特色。学习和掌握美声唱法的过程,等于用我们的歌唱训练来制造我们的嗓音乐器。美声唱法所需要的歌唱乐器唱出来的歌声是有他特有的“味道”的。

1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中国20世纪美声艺术的发展,从其自身所走过的历史轨迹看,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即20—40年代的初创期、50—60年代的发展期、“”时代的停滞期、改革开放时代的全面繁荣期。这是美声唱法在中国从探索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个曲折过程。

美声唱法的初创期,当时中国声乐艺术,是以美声唱法的一枝独秀为主要特点的。声乐作品大多是艺术歌曲和唤醒民众救国意识为题材的歌曲为主,从电影的音响资料来看,可以感受到当时的美声唱法声音特点比较自然,由于美声唱法的初进国门,对于当时民族民间唱法几乎没有太大的影响。

建国后,随着专业院校师资队伍的壮大,美声唱法步入到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由于受到“左”的思想印象,在美声唱法探索上走了一些弯路,由于对美声唱法理解上的差异,出现了咬字前、后的矛盾,影响了美声唱法在中国发展前进的步伐,但此时期美声唱法对民族唱法的融合已经有了初步的尝试,歌剧《江姐》就是美声、民族唱法相互借鉴的一个成功典范。纵观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声艺术在中国曲折的前进。

1977年“拨乱反正”开始,中国美声艺术迎来了崭新的一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翻开了她发展的春天。改革开放带来了音乐创作的多元化,同时,也是美声唱法发展突飞猛进的繁荣时期。以最少的气力发挥出最大的声音能量的美声科学发声方法,得到了专业领域更多的认可。美声唱法出现了大批才华横溢的年轻歌唱家,其中一些杰出人物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得很高的奖次,引起国际声乐界的瞩目,他们以东方特有的气质和民族神韵震惊了世界,为祖国声乐艺术事业赢得了荣誉。无疑这对当时中国的美声艺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合理借鉴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的美声唱法

2.1推动中国特色美声艺术的发展,一定要处理好继承和借鉴的问题

美声唱法要立足于中国,就要学习一切艺术的长处,但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而是更注重消化、吸收,使其真正融入到美声艺术中,为我所用。美声唱法在中国发展,既要追求汉语发音的“字正腔圆”,又要保持传统美声唱法的歌声特征。

要继承和发扬美声唱法,就要向民族演唱艺术学习的意识,从民族唱法中汲取营养,既掌握了高超的美声唱法技艺,又能很好地把民族风格融入其演唱中。

对“唱法”的定义主要是指歌唱中的艺术表达及吐字发声方面的技术规范之总和。所谓“唱法”,实际上应该包含技法诸元(含发声技术技巧等)与文化诸元(含语言、习俗、音乐风格等)两个方面的内容。二者是对于统一的关系。而‘风格’是指歌唱家在演唱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再创作的个性。实际上,唱法最终是为风格服务的,风格最终能否被接受则是由观众所决定的。这样它就可以不断地在实践中去发展、提高和丰富自己。

2.2培养复合型声乐人才,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美声艺术

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美声艺术,就需要有自己独特的东西。美声唱法发展,对当今专业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复合型声乐人才,例如,被称为“中西合璧的夜莺”吴碧霞就做到了在美声、民族两种唱法上都拿到了金奖。美声唱法与其他唱法的融合将促进发声更加科学,打破千人一面的格局,形成多种风格并存。

在发展美声唱法的同时,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美声唱法科学的发声原理更多的被认可和借鉴。比如,古老的秦腔剧种,由于黄土高原特定的自然环境,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高原凄凉的唱腔,由于时代的变迁,秦腔和当今青年的审美情趣有着一定的距离,为了使古老的秦腔剧种能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从唱腔、乐队、音乐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特别是秦腔界的很多演员都开始注意到美声唱法中的打开,放松喉咙的歌唱技法的运用,从而克服挤、紧的用声习惯,使得这一唱法被当今人们所接受。例如《千古一帝》以及《迟开的玫瑰》等,无不流漏出声乐歌唱技法的痕迹。

其实,从科学的角度看,无论哪种唱法在声乐的基础训练方面的方法和标准都差不多,不外乎气息下沉、喉头稳定、声音高位置等,在这些基本问题上人们的观点是一致的,没有本质区别。金铁林唱美声,却培养出了李谷一、、***等民族歌唱家。这证明唱法是相通的。

我们知道,美声唱法的引进,本身就是中国声乐艺术的新发展,也为世界声乐园地增添了一朵绚丽的花朵———汉语美声唱法。既追求汉语发声的“字正腔圆”、又要持传统美声唱法的歌声特征的汉语美声唱法,并形成了一种结合型唱法,这也是美声唱法可以立足于我国的根本之路。

2.3重视中国作品的演唱

美声唱法从其产生、发展到传入中国,近几个世纪,现已成为我国歌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取得的成就全世界为之瞩目、震撼。但我们在骄傲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美声唱法歌唱家理应是在国内为中国百姓服务的,若不把唱好中国歌当作关系到自己事业发展的大事对待,总有一天会被观众忘却。

在过去的岁月里,美声唱法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生根、发芽、结果,是因为前辈歌唱家和教育家在运用美声唱法唱好中国歌这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如李双江、吴雁泽、蒋大为、彭丽缓、殷秀梅等都为提高本民族艺术素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大多数运用美声唱法的歌唱家,理应是在国内为中国百姓服务的。

由于社会的需要、各国文化交流的需要和美声唱法自身的生命力,美声唱法在中国不仅被中国人民接受,而且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先后出现过不少深受中国人民爱戴的美声唱法歌唱家,同时也得到世界的认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始终把唱好中国歌、受中国人民的爱戴视为头等重要的事。

美声唱法要在中国生存、发展并获得永久不衰的生命力,成为广大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我们广大的美声唱法歌唱家,特别是艺术院校、高师院校中以美声唱法作为主要教学手段的声乐专业的师生,应该在学习、继承和发扬美声唱法传统的同时,了解和吸收中国民族声乐之精华,把美声唱法的技术、技巧与我国的语言发音、民族风格和民族感情的传统结合起来,教好、学好、唱好中国的声乐作品,通过这一途径才可能使美声唱法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学习,从而得到进一步发展。愿把美声唱法的优点不断的与我国声乐艺术、语言特点相结合,真正走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从而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长盛不衰!

参考文献

[1]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10.

[2]吕玲.三种唱法争鸣二十年回顾.音乐研究,2007.12.

[3]郭克俭.传统声乐文化特质及其当下意义.音乐研究,2004.4.

[4]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10,P8-9.

声学论文篇8

指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指导思想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在高师声乐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首先确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认真全面地贯彻落实。

二、指导思想确立的依据

指导思想的确立,不是长官意志,也不是主观臆断,而要根据客体现实的需要与条件,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地确定,既有指导价值,又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三、高师声乐教学指导思想的具体内容

高师声乐教学的指导思想包括以下几点主要内容:

(一)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声乐人才的指导思想

要以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为指针,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教学指导思想。所谓“全面发展”,是指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齐头并进,不可偏废。在高师的声乐教学中,对于“全面发展”的认识理解与具体落实,主要矛盾与突出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德与智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如何正确对待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与专业培养的关系问题。而在对待这二者的关系上,大多数教师与学生的主要倾向又是重专业轻品德,这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切实地加以解决的。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关于德与智的关系问题,一直存在着矛盾,各有不同的认识。曾经有一种十分错误的观点,就是:“文人无行,艺人无德。”意思是说,搞文学艺术的人,或文学家艺术家,可以不注重不讲究自己的品行道德。他们并且言之凿凿,列举许许多多艺术成就很高却有严重思想错误或道德缺失的人物,如美国影星玛丽莲•梦露、歌星麦当娜等等。但是,在我国,传统的价值判断标准始终是德高艺劭、德艺双馨。我们中华民族在这方面有许许多多楷模典范,仅以音乐与演员为例,在唐代就有著名的琵琶大师雷海青因拒绝为乱首安禄山演奏,并将琵琶掷地以示抗议,被安禄山支解示众;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程砚秋,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在上海蓄须明志,一个在北京青龙桥务农,都坚决拒绝为日寇演戏,成为美谈。现代著名作曲家,牺牲在日寇的飞机轰炸中;麦新牺牲在***战争时期的东北战场;著名相声演员常宝垄,牺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朝鲜前线。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德艺双馨的声乐教学的指导思想,一定要真正把“学声乐先学做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唱歌教歌”落到实处,将艺与智育紧密结合起来。

(二)以人为本、突出人文关怀的指导思想

在高师声乐教学中,要以人为本,突出人文关怀,彰显人性化教学。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视学生如朋友、亲人,树立甘为人梯、甘于奉献的精神,对学生要关爱、关怀、呵护,如母鸡护雏、母牛舔犊;学生要尊师重教,“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要营造出师生之间的亲情加友情的人性关系。要尊重人的受教育的权力和人格尊严、名誉、威信乃至个人隐私权等一切人权。这是新时代新教育的新特点。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指导思想

要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指导思想,一切以学生的实践能力(歌唱能力与声乐教学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也以其作为评价测试的惟一标准。为此,在教学中就要重点突出、强化细化实践课教学,尤其是演出实践与教学实习,一定要加大教学比例。

(四)与时俱进,面向市场需求的指导思想

高师声乐教学要与时俱进,根据人才市场对多方面音乐人才特别是复合型声乐人才的需求,做到适销对路,培养一专多能的创造型、开拓型、智力化的声乐人才。

(五)强化改革,锐意求新的指导思想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向纵深方向发展,全国的教育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与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其改革也正向深层面发展。为此,高师的声乐教学也要强化改革,深化改革,要敢于废止旧的不合理的教学思想、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创造出全新的高师声乐教学体系和机制。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为此,这里有必要简要回顾一下我国艺术教育的改革历史,通过这些历史的改革经验,我们可以探索中国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及其指导思想,也为具体实施改革提供必要的、有价值的参照系。

四、高师声乐教学艺术

(一)教学艺术的概念

教学艺术是教学领域中的艺术,是指师生紧密合作,遵循教学规律与美学规律,充分利用教学中的一切条件,创造性地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美的形象,最佳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特征与才华。高师声乐的教学艺术,就是在声乐教学中教师的最佳特征与出色才华,因为声乐本身就是艺术,所以其声乐教学艺术从本质上说就是“艺术中的艺术”。

(二)教学艺术的特点

高师声乐教学的教学艺术,具有下列三大特点:

1.形象性

形象性就是把抽象的原理变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想像等,从而有利于声乐教学。例如把歌唱艺术变为教师的范唱或观看歌唱艺术家的演唱录像,就都是形象性的声乐教学艺术。

2.情感性

情感性就是通过情感沟通,教师以自己的情感打动学生,引起情感共鸣,在心心相通的师生情感中进行声乐教学。师爱生、生敬师,师生心有灵犀一“曲”通。声乐艺术本身就是情感艺术,声乐教学同样必须以情感点燃学生的激情,引爆情感的火山。

3.创造性

艺术贵在创新,声乐的教学艺术也贵在独创。声乐教师要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

(三)教学艺术的功能高师声乐教学的教学艺术,具有下列四大功能:

1.有利于声乐教学

教学艺术可以把丰富深刻的声乐理论变得易于接受、浅显易懂,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使歌唱技能训练变得轻松愉快,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随机应变,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避免不费力的“唾手可得”和费力不讨好的“跳而不得”。同时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路,有利于智力开发。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

教学艺术可以使教师的专业特长、人格魅力与人格形象、情感含量与意志力量,全部展现在学生面前,就会引起学生的羡慕、模仿,在教师的影响、感染下,学生就会变得成熟起来,获得较强的情感体验能力号隋感表达能力。与此同时,针对声乐学习中的疑点与难点,教师通过教学艺术使问题一个一个地迎刃而解,使学生尝到刻苦努力之后的甜蜜、辛勤之后的快乐,在这其中,便自然锻炼了学生的意志。

3.有利于审美教育

美育是全面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美育就更显得十分重要,这是因为:一方面,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要具备教师的素质,要具有“教师美”;另一方面,声乐本身就是美的艺术,教学艺术也属美学范畴,通过教学艺术可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其审美能力,使其通过音乐美领会到生活美、社会美、艺术美、心灵美、人格美、创造美等等的魅力,获得艺术创造力,具有崇高的审美理想。

4.有利于教学能力的培养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音乐教师,声乐课的教学艺术可以使学生通过教师学到声乐教学艺术,这就为他们毕业之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教学能力的基础。上述四大功能,再一次从具体方面充分说明了教学艺术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五、结语

声学论文篇9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在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过程中不断形成的,人类在社会活动中也无时无刻不受着文化的影响,在人类的文化系统内研究声乐艺术,文化是一个包多方面内容的体系,因此声乐艺术的发展也受物质、经济、风俗等文化内容的影响。例如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和”就对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和”产生了重要影响,声乐艺术所倡导的和谐美包括字与声的和谐、情与声的和谐,要展现出声乐艺术的和谐美,才能展现主声乐艺术的魅力。清代徐大椿的著作《乐府传声》对声乐的演唱方法和创作方法进行了论述,强调增强艺术感染力,使演唱者联想演唱表演中的情感体验与其融为一体感受真实的情境,这种声乐艺术的演唱技巧对现代的声乐艺术的表达也有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不仅赋予了声乐艺术的独特美,还在无形中推动了声乐艺术的发展。

二、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声乐鉴赏”是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生通过传统文化能够增加对我国音乐艺术的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基本特征的了解。我国的艺术特征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字正腔圆的艺术特征,另一方面是声情并茂的艺术特征。字正腔圆的艺术特征不只说明了字的声乐性,同样也说明了腔对声乐的重要性,字和腔是一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矛盾统一体,传统声乐理论中就对字正腔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清代文学中《顾语录》中:“字为主,腔为宾,字直重,腔宜轻,字立刚,腔宜柔,反之则喧宾夺主矣。”就阐述了字与腔的关系。而声情并茂的艺术特征是在字正腔圆的基础上,注重声情并茂的表现,注重表达人的思想感情,要认识到“情”和“声”的辩证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的,二者缺一不可。没有情感的演唱即使技巧在好也是不能够打动人的。将传统文化渗入到声乐教学当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声乐教学的教学质量。

(二)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渗入传统文化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之一,声乐文化是世界多元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声乐文化是一个国家本质和文化特征的文化现象,我们能够透过声乐文化感受到整个国家文化的特点,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渗入传统文化,例如通过学习《锦绣中华》、《爱我中华》和《中华之爱》等歌曲来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试着通过观看民族声乐文化的电影,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又能拓宽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生的声乐知识,高校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化底蕴的重要时期,在高校教学中渗入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可以促进文化的发展。

三、结语

声学论文篇10

我国的传统音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千百年来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关于其分类,一般把其分成民歌、歌舞音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曲等五大类。但是有专家提出同属于中国传统音乐范畴中的诸如福建南音、西安鼓乐和一些宗教音乐并不能完全归于这五大类音乐中。因此,杜亚雄在《什么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将中国传统音乐划分为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四大类,这样有些学者提出的不能被“五大类”包含进去的音乐便得以准确的划分进来。当代的学校音乐教育中,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传统音乐一直处于音乐教育的边缘。“一项对来自广西各地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的1700多名学生进行的‘有多少学生会唱家乡的歌’的问卷调查显示,仅有3%的壮族学生,5%的瑶族学生,27%的苗族学生和31%侗族学生会唱自己家乡的歌。”①这一调查充分显示,熟悉和会唱自己家乡的歌的学生越来越少。民声艺术是学院派较为系统地研究我们民族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教学让我们的学生系统科学地学习民族声乐,高师是民族声乐艺术传播的重要阵地,而高师的民声艺术教育模式也多是采用示范练习的模式,而对于民族音乐背后的传统文化意义的讲解少之甚少,这也造成了传统音乐文化的流失。

二、高师声乐教学中应增加本土音乐作品内容

高师是培育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重要途径,因此,高师音乐教学中要适当的添加中国传统音乐的内容,重视培养学生了解并热爱传统音乐的情操。通过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做到对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首先在教学内容上,目前高师院校的教材主要是《声乐曲选》(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出版)、高师声乐教材《声乐曲选集》(徐朗主编、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1世纪高师音乐教材”丛书之一《声乐曲选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等几套高师声乐试用教材。②这些教材多涉及的是艺术歌曲以及经过改编的民歌作品,而对于高师院校当下的典型的民族作品及原生态艺术作品均未能涉及,而对于学习者来说,受当地人文熏陶以及民风影响多种因素,对于当地的民族音乐或原生态音乐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因此在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本地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注入和讲解,让学生接触多种风格的声乐作品,融入真正“原汁原味”的原生性传统剧目。如东北地区最传统的东北小调,山歌、歌舞曲和萨满调。如徵调式的《东北风》、《放风筝》、《翻身五更》、《小看戏》、《回娘家》、《摇篮曲》等,宫调式的《丢戒指》、《卖饺子》、《小拜年》等,再如羽调式的《茉莉花之二》、《正对花》等等,乐曲表达了东北人民勇敢的精神、勤劳的作风及火热的情怀,东北人民破朴实的生活情怀,生动活泼的热情性格均通过作品像我们诉说。这些作品源于学生生活环境,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同时也使得本土的音乐作品得到了切实有效地传承。

三、高师声乐教师教学思维和知识的及时更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将自己长期以来的表演经验和理论经验传授给学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避免了错误的方式和方法,将这些经验消化理解并运用到实践中去,由声乐教师和观众检验学习的水平,这使得声乐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和理论修养,如果教师缺少对传统音乐的理解和掌握,那么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必然造成其教学过程中对传统音乐的重视度不够,影响了学生的传统音乐文化素养的养成。而我国早期的音乐师范教育受到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教学体系和理念上深深烙上了西方音乐文化的印记,在结构上西方文化偏重而传统音乐文化偏少,在钢琴、视唱练耳、和声、作曲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上侧重的较多,而缺少对戏曲、说唱等“原生形态”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系统练习。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注重自己的知识结构调整,在思想认识上提升传统音乐文化运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整学习结构,多接触传统音乐深化自身知识,提升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审美能力,教师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决定了学生在传统音乐文化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四、结语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声学论文10篇

学习

语言专业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语言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语言类专业论文怎么选题,语言专业论文研究方法。1.3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层次性培养实践教育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确立了层次性培养模式。大一时,学

学习

机械专业论文论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机械专业论文论文,内容包括机械专业论文1000字,机械专业论文发表刊物。1.2难易程度适中、工作量适宜、适当提前毕业设计开始时间黄河科技学院工学院的毕业设计安排的是12周时间。但实际上,对于学生来说,真正用来做毕业设计的

学习

农学研究生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农学研究生论文10篇,内容包括农学硕士论文提纲范文,农学类研究生毕业论文。2、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一)具体目标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现状。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特点。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成因及对策。(二

学习

声学与电子工程论文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声学与电子工程论文10篇,内容包括声学与音质论文,声学基础方面毕业论文。一、一体化课程特色及发展必然性一体化课程教学是通过对企业工作任务的分析,确定典型的学习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教师设计一个个活动方案,引导学生在完

学习

农学硕士论文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农学硕士论文10篇,内容包括农学毕业论文的讨论部分范文,农学硕士论文。学位论文写作作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的环节和内容,可以充分体现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检验研究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衡量

学习

汉语言专业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汉语言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汉语言专业论文,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10000字。1.3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层次性培养实践教育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确立了层次性培养模式。大一时,学校

学习

语言与文化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语言与文化论文10篇,内容包括语言与文化论文选题,语言与文化论文2000字标准。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人类交际所使用的非语言动作既有生物性特征,又有社会性(或文化性)特征。人类也像其他动物一样,受外界条件刺激时,其生理

学习

农学专业论文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农学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农学专业方面的论文,农学专业论文1500字。伴随着中职涉农专业在校生人数的增多,中职涉农专业专任教师生师比重问题日渐凸显。由于大部分涉农专业处于勉强维持生存的状态,地位逐渐边缘化,导致大量涉农

学习

农学专业毕业论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农学专业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农学的毕业论文,农学毕业论文怎么处理。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之际,稳定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国内消费,成为决策层维稳中国经济寄予厚望的***策取向之一。这是自1982年以来中央第11次将目光

学习

大学生职业生涯论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职业生涯论文10篇,内容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论文题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摘要800字。二、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针对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也应该分时期进行:在学生大一期间,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

学习

高校学生论文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高校学生论文10篇,内容包括税收专业论文十篇,农民教育论文十篇。(二)部分高校专门从事学生***建工作的师资力量不足,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亟须高校建立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随着我国对高等教育的不断重视,高校的招生人数越来越

学习

意外保险论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意外保险论文,内容包括意外保险论文,意外保险论文100字。在青岛海事法院管辖范围内的威海、石岛、胶南等地,很多船东对其船上固定数额的船员投保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在其他海事法院管辖范围内也有类似情况发生。多为保险

学习

大学生与手机论文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与手机论文10篇,内容包括手机与大学生生活论文范文,大学生与手机的论文。1.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内涵与特点理论教育具有逻辑性、抽象性、系统性等特点。首先,理论教育是由概念、判断和一定的推理方式构成的,具有逻辑性

学习

大三学年论文10篇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大三学年论文10篇,内容包括学年论文日志通用40篇,大三发表论文有用吗。地点:山东省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组织者:山东省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团总支参与者:山东省青岛海洋大学工程学院99级、00级部分同学一调查数据概况:(一)经济收

学习

语言专业论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语言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语言类专业论文怎么选题,语言专业论文研究方法。1.3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层次性培养实践教育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确立了层次性培养模式。大一时,学

学习

机械专业论文论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机械专业论文论文,内容包括机械专业论文1000字,机械专业论文发表刊物。1.2难易程度适中、工作量适宜、适当提前毕业设计开始时间黄河科技学院工学院的毕业设计安排的是12周时间。但实际上,对于学生来说,真正用来做毕业设计的

学习

农学研究生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农学研究生论文10篇,内容包括农学硕士论文提纲范文,农学类研究生毕业论文。2、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一)具体目标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现状。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特点。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成因及对策。(二

学习

声学与电子工程论文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声学与电子工程论文10篇,内容包括声学与音质论文,声学基础方面毕业论文。一、一体化课程特色及发展必然性一体化课程教学是通过对企业工作任务的分析,确定典型的学习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教师设计一个个活动方案,引导学生在完

学习

农学硕士论文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农学硕士论文10篇,内容包括农学毕业论文的讨论部分范文,农学硕士论文。学位论文写作作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的环节和内容,可以充分体现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检验研究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衡量

学习

汉语言专业论文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汉语言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汉语言专业论文,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10000字。1.3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层次性培养实践教育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确立了层次性培养模式。大一时,学校

学习

语言与文化论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语言与文化论文10篇,内容包括语言与文化论文选题,语言与文化论文2000字标准。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人类交际所使用的非语言动作既有生物性特征,又有社会性(或文化性)特征。人类也像其他动物一样,受外界条件刺激时,其生理

学习

汉语言毕业论文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汉语言毕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汉语言专业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专业之一,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考核,也是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毕业论文主要是为了检验大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