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课程篇1
关键词 程序设计课程;IT课程;ICT课程
中***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2-0155-04
Comparative Study of Implementation of Programming Course in IT and ICT Curriculum//Liu Jia, Li Yong
Abstract By analyzing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Guide in Hong Kong as well as the Chinese Mainland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he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this article contrasts the target setting, curriculum status, content and assessment of Programming course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High School IT Curriculum and the Hong Kong High School ICT Curriculum, consulting and investigating the inadequac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by the Chinese Mainland High school Programming courses, and putting forward some relevant proposals
Key words programming cour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Author’s address Guangdong Country Garden (IB) International School, Foshan, Guangdong, China 528312
1 香港高中ICT课程概述
为接轨世界主流教育制度,香港于2009年开始实施新高中课程改革,将过去源于英国的三二二三学制改为美国及加拿大等国所采用的三三四学制,即3年初中、3年高中及4年大学本科课程。新课程将学科按学习领域分为中文、英文、数学、科学、科技、人文学科、体育及艺术,学生除修读中国语文、英国语文、数学以及通识教育4个核心科目外,还要修读2~3个选修科目以促进全面发展。资讯及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ICT)是科技学科领域下的5个选修科目之一。
2 中国内地高中IT课程与香港高中
ICT课程模块结构
中国内地高中IT课程(以下简称IT课程)作为必修课在普通高中开设,包括必修与选修2个部分,共6个模块,每模块2学分。必修模块是“信息技术基础”,选修部分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5个模块,学生至少选修其中的一门。由于“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与数学课程中的部分内容相衔接,建议在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或以后开设。
如***1所示,香港高中ICT课程(以下简称ICT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部分由信息处理、计算机系统基础、互联网及其应用、基本编程概念和社会影响5个模块组成,学习期为一年半。选修部分有4个选项,包括数据库、数据通讯及建网、多媒体制作及网站建构和软件开发,学习期为一年。其中必修部分第四个模块“基本编程概念”和第四个选修项“软件开发”属于程序设计的范畴。
IT课程与ICT课程各选修模块是必修模块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延伸,各模块即自成体系,又紧密联系构成统一整体。
3 课程目标设置的对比
3.1 课程总目标
IT课程与ICT课程都将总目标划分为3个维度:IT课程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ICT课程三维目标是知识和理解、技能、态度与价值观。二者虽表述相近,但仔细分析可以看出,IT课程的目标除涵盖ICT课程的目标之外,还有对学习过程、方法和情感的关注。笔者认为IT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目前为止最科学、最适合中国高中课程的。
3.2 程序设计课程目标
如表1所示,相比之下,《ICT课程与评估指引》对于程序设计课程目标的描述比《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更加详尽。而且ICT课程将整体目标划分为两个层次:必修部分重点放在设计解决方案即算法上,目的是借此帮助学生理性分析,使用系统的逻辑思维去制定解决方案,而不仅是编写程序而已。至于如何用语言实现则是后续选修部分需要考虑的问题。另外,选修部分还重视对于一个问题多种算法的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以看出,虽然IT总目标设置合理,但当细化到程序设计课程时,则没有充分注意到过程和情感等目标的设置。
4 课程地位的对比
4.1 IT与ICT课程的地位
IT课程以广东碧桂园学校中国部高中课程为例,详细课时安排如表2所示。
IT课程在高中一年级第二期开设,学习内容为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开设15周,每周2课时,总计30课时;高中二年级在“算法与程序设计”和“多媒体技术及应用”中择其一选修,开设15周,每周2课时,总计30课时。其中程序设计课程总计32课时,包括必修部分第四章第一节2课时和选修部分“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30课时。
ICT课程按照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与香港考试及评核局共同编订的《ICT课程及评估指引》规定,课时安排如表3所示。如表3所示,课程为期3年,加上校本评核30小时,总时间为270小时。其中程序设计课程时间为95小时,再分配校本评核按照课时比例计算出的12小时,总计107小时,按每课时40分钟换算,则ICT课程总课时为160.5。
IT课程“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作为必修开设,而ICT课程仅作为选修开设,可以看出内地比香港高中更注重信息技术课程。但若从课时长度看,换算为每课时40分钟,IT课程总时数为60课时,远远小于ICT课程的405课时。可见中国内地虽然强制开设IT课程,但也存在课时不足、深度不够等弊端。
4.2 程序设计课程的地位
尽管IT课程中程序设计内容总课时为32,占总课时的53.3%,而ICT课程为160.5,仅占总课时的39.6%,但是由于IT课程选修和必修部分课时比例为1:1,而香港ICT课程选修和必修部分课时比率为11:5,这样的对比显然不够科学。然而IT课程中程序设计内容集中在选修部分,使得程序设计课程在二者中都处于同等地位,相对于IT课程与ICT课程的整体比较,程序设计课程的比较更具有说服力。笔者从IT与ICT课程的必修部分中程序设计课程的比重入手分析,发现前者与后者的比例分别为6.67%与12.1%,可以看出程序设计课程在ICT课程中的地位更高,如表4所示。
5 程序设计课程内容对比
5.1 IT程序设计课程内容框架
IT课程“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由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程序设计语言初步、算法与问题解决举例3个主题组成。由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本模块实施提出的建议不够详细和充分,笔者以粤教版《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材为例,配合广东碧桂园学校中国部高中IT课程的实施情况,分析课程内容及比重,如表5所示。
5.2 ICT程序设计课程内容框架
《ICT课程与评价指引》建议的课时安排如表6所示(BPC是Basic Programming Concepts的缩写,SD是Software Development的缩写)。
5.3 IT与ICT程序设计课程内容的对比(表7)
1)IT和ICT程序设计课程内容结构大致相同。从内容上看,除了各部分比例有差异之外,IT和ICT程序设计课程内容大致都涵盖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算法设计与实现、编程语言、综合实践和评价等部分。不同的是,ICT课程加入了系统开发的内容,提供学生开发软件的基本概念及程式编写更深层的概念,这部分内容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和批判思维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地设计和解决问题。
2)IT程序设计课程内容设置较薄弱。由于IT课程总课时较少,相应的,程序设计课程的课时便无法与ICT课程相提并论。例如,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1个课时,相比之下ICT有6个课时;综合实践也是IT课程较为薄弱的环节,只用1个课时大体介绍完整的系统是如何实现的,不够深入。然而,IT程序设计课程最大的问题还在于算法的设计与实现部分,只有7个课时。学生只是简单从狭义上学习了穷举、递归等算法,无法接触到算法的精髓。ICT课程则利用必修部分30个课时重点对广义上的算法,即生活中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讲解,选修部分才学习具体算法的实现,粗中有细,更为合理。
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的精华,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还改变了原来低效的学习与思考方式,这才是程序设计“一劳永逸”的功用。在中国内地,程序设计课程的重要性还没有被普遍认可。建议IT课程加强算法设计与实现的教学,帮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问题对象,通过跟踪逻辑流、探究和评价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系统地批判性地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暂时教会一门编程语言,教会几个程序而已。
3)二者程序语言内容占比重最大。从表7观察到,程序设计语言的课时比重在IT课程中为60%,在ICT课程中为51.3%,都占总课时的一半以上。由此可见,无论IT课程还是ICT课程,都把程序语言的教学看做重中之重,这是合理也是科学的。很多学者强调程序设计的教学应该将重点放在算法的设计上,但这绝不能因为总体课时受限而以牺牲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的方式加以权衡。因为学习算法最终依托于具体程序的编写,如果只有大体的结构框架而不编写程序来实现的话,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4)编程语言的选择。IT和ICT课程指导文件中对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都没有明确规定。但中国内地目前现有的5套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算法与程序设计部分使用的都是VB语言,而香港至2009年只有朗文出版社的《新高中资讯与通信科技》一套高中ICT课程教材,使用的语言是Pascal。语言的选择虽不能严格规定但要选最优,笔者认为Pascal是最好的选择。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普遍使用的编程语言就是Pascal,它的语法简洁、明快,结构化和模块化鲜明,无可视化界面,减少对算法设计的干扰。
5)IT与ICT课程的评价方式有很大差异。《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ICT课程与评估指引》中也指出评估最重要的功能是致力于促进学校效能及有效监察学生的学习进度。可以看出,二者都充分认识到评价除了要评估学习成果外,还要提供反馈、调节教与学的过程、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评价方法中都建议将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结合使用。
但是,IT课程在实施时并没有贯彻这个原则,而是仅仅用1个课时在学期末以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课程实施中,很少有教师使用过程性评价,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填写教材每章结尾的本章学习评价,意义不大。
相比之下,ICT课程的评价体制更系统,分为两个部分:校内评核和公开评核。校内评核采用课业、笔试、专题研习和口头提问等方式进行。公开考核分为公开考试和校本评核,公开考试占80%,试卷多采用结构式试题;校本评核占20%,包括一份专题项目习作、中五公布题目及评核安排,由任课教师根据习作完成全过程学生的实际表现,包括目的与分析、构思与实施、使用资讯及通讯科技技能、测试与评估、结论与讨论、文件编制、创意以及计划管理,进行评分。可以看出,ICT课程的评价方式更加立体化和多元化,有机结合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方式,减少评价对公开考试的过分依赖,可以更加真实可靠地反映考生的实际能力和表现。IT课程应当借鉴ICT课程,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
6 小结
程序设计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在高中开设好程序设计课程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绝不应该把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简单地等同为用语言编写程序的枯燥训练。本文希望通过对内地、香港IT与ICT课程中程序设计课程实施的对比分析,可以引起内地教育界对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Curriculum Development Council and the Hong Kong Examinations and Assessment Authority.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Guide (Secondary 4-6)[M].2007.
it课程篇2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慕课课程;翻转课堂;个性学习
中***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4-0080-02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及移动互联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教育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教育产业发展及教育模式的变革。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的公共线上课程。2012 年是“慕课元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随着Coursera、Udacity、edX 等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2013年2月,新加坡国立大学与 Coursera 合作,加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1]。与此同时,国内高等学府也纷纷投身 MOOC(慕课)大潮。慕课以其优质教学资源,带来了数字信息时代新型的***性教育范式,受到了高等教育改革者的关注,尤其在中小学、本科及研究生教育中应用广泛,促进了教育机会均等。
翻转课堂关注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从教到学的过程,而翻转课堂则是由学到教的翻转过程。慕课和翻转课堂应用在职业教育处于实践探索和研究创新阶段。高职院校同样面对机遇和挑战。
1基于慕课和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内涵
混合式教学(Blending Learning),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员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2]。
学生课外线上自学慕课课程资源,课堂教学则是课程实施阶段。教师主要负责教学交互、答疑和指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线上课程自学和线下教师课程导学相结合,实现了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强调的是在恰当的时间应用合适的学习技术达到最好的学习目标[3]。混合式教学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兼顾了班级制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个性化学习,优势十分明显。
2高职IT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教学实施策略
以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LAMP网站规划与制作》课程为例,设计和实现课程资源,实施翻转课堂为核心的混合式教学,整合教学实施和质量评价方式改革。
2.1 树立问题意识和教学实用原则
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要解决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矛盾。如网上课程设计和线下课堂实施的矛盾,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矛盾,过程评价的量化统计的矛盾等。采用拿来、自制、补录等形式逐步完善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及时沉淀教学成果,避免无谓重复,使得教师集中精力用于主导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上来。借鉴驾考理论考试模式,制作多种类型题目,完善题库,用于课堂交互、反馈、评价等。以教学实用为原则,对于功能,坚持专而精。对于视频资源和测试题目,坚持敏捷迭代,逐步完善的原则,以教学需要的够用、适用为先,逐步提高质量,打造精品。
2.2 规范课程标准,打造混合式的教学环境
依托校园网环境、超星泛雅平台及配套的移动课堂APP,构建基于慕课程和翻转课堂为核心的混合式教学环境。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LAMP网站规划与制作》作为试点,规范课程标准和制作流程,在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资源制作,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辅导答疑等方面。
2.3 着重评价方式改革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坚持测试导向,任务考核贯穿始终。采用通关考核、课堂练习、期考和平行任务等多种评价考核方式相结合,尽力做到课程考核评价客观公正,同时不明显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发挥课程组集体团队力量,尽量以客观题型,设计四类题目。其中,通关类测试与课程单元视频直接相关,嵌套在视频播放环节弹出,完成后才能继续播放视频。课堂练习在课堂任务结束由教师现场,立即反馈,教师根据统计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进度,仍以客观题型为宜。期考可以从题库中筛选不同难度和等级的题目,由客观题、主观实操题、调查问卷类题型组成。平行任务是团队任务,以案例模仿为主,可以采用公开答辩,项目审查等方式进行。平时成绩包括通关测试,课堂练习,约占课程成绩比重40%;并行任务比重30%;期考成比重30%。
3 高职IT课程实践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出现为高职IT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在IT课程教学中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分层教学,师资培养、创新学习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3.1 有助于开展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推进个性学习
高职学生受多种生源来源因素影响,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千差万别,在高职IT课程中进行分层次教学受限于师资力量、学生素质、教学条件、评价方式导致效果差强人意。通过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进行记录和监控。依托科学的日志数据,教师可以及时调整课堂节律。慕课平台对通关测试、课堂练习等多种评价手段支持,结果统计直观有效,量化公平。有助于保持学生学习压力,刺激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实现学生个性发展。
3.2 有助于培养师资团队、完善课程,统一课程标准
围绕课程建设提升师资团队水平。高职IT课程实践实战性强,课程内容随产业发展变革频繁,对教师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要求高。通过组建课程组,合作建设慕课课程。基于课程,企业专家、专任教学联合开展课程设计、资源建设、题库建设、案例整理,凝结师资团队智慧,积累总结课程教学成果,及时补充产业革新技术,不断完善课程资源。在建设课程过程中,不断提高师资技术水平。通过教师共同备课,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提供教师导学能力和课堂节奏把控水平,提高教学效果。
3.3 有助于多种课堂结合、创新学习,扩展学习维度
基于慕课课程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有助于学生的创新学习和拓展学习。以选修课、技能竞赛和创新拓展课主题建设慕课课程[4],以学生专业协会或兴趣组形式,开展集体学习,自主学习,扩展学生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
4总结和展望
在高职IT课程《LAMP网站规划与制作》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通过慕课课程建设,锻炼了授课教师团队的混合式教学业务能力,对产业新技术的应用水平同步提高,教师教学案例资源和题库资源丰富,课堂节律把控水平有效增强。依托慕课平台和***练习,学生学习主动性和任务完成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基本到达教学质量的预期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同样存在问题,需要后期实践中探索研究。如资源的碎片化和知识的体系化的矛盾如何解决,主观类、实操类任务如何客观评价等都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王全英,丁玉波.基于MOOC教学的高职教学模式研究[J].石油教育,2014(6):9-11.
[2] 吕静静.开放大学混合式教学新内涵探究――基于SPOC的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5(3):72-80.
it课程篇3
关键词: 数据挖掘; 课程内容体系; IT专业; 教学效果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4)11-65-02
Course construction of data mining course for IT specialty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Li Zhong, Li Shanshan
(Institut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Sanhe, Hebei 065201, 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the content differences of data mining course in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 for different specialty are analyzed. The content system and hours arrangements of data mining courses for IT specialty starting are given from the three major functions of data mining. Based on the last two years' student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data mining courses, it is concluded that combining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training content settings with appropriate teaching methods can improve learning interest, stimulate learning enthusiasm, improve operating ability and achieve training objectives.
Key words: data mining; course content system; IT specialty; teaching effectiveness
0 引言
毋庸置疑,我们正处在信息时代。根据国际互联网管理机构2012年的数据,每天全球互联网流量累计达1EB(即10亿GB),这意味着每天产生的信息量可以刻满1.88亿张DVD光盘[1]。要想在如此浩瀚的数字海洋里寻找有用的信息,简直是大海捞针!因此数据挖掘技术应运而生。大概十几年前,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就预言,数据挖掘技术将是未来计算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事实也的确如此。
数据挖掘技术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学科,涉及数据库技术、统计学、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知识发现、专家系统、信息检索、高性能计算、可视化以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若干学科知识,在商业、金融、保险、体育、勘探、生物技术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也正因为该课程涉及的内容宽泛,要求知识面宽广、数学基础扎实等,前几年主要在研究生阶段开设。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本科生能力要求提高,知识传授的重心下移,很多高校已在本科阶段开设数据挖掘课程,以提高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必要的基础[2]。
1 国内高校本科数据挖掘课程开设现状
通过院校实地交流,结合网络搜索,我们已经收集了十几所高校的数据挖掘课程教学大纲,开设专业包含有计算机类专业、经济统计类专业、电气自动化类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等,各专业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制订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考试大纲等,其内容存在很大差异。其中985、211高校主要以英语授课,采用国外原版教材,课程内容涉及算法、编程较多;而一般院校多采用中文教材,根据专业不同,内容也有很大差异。
经济统计类专业开设数据挖掘课程,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数据挖掘,以及如何用数据挖掘来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如何通过几种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数学模型,了解主流数据挖掘系统的特点,能够安装、使用,要求能够熟练使用典型的挖掘工具对实际数据进行分析,具备从数据资源提取信息与知识并进行辅助决策的基本能力。
自动化专业开设数据挖掘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数据挖掘概念、原理、过程,学会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处理问题,了解有关数据挖掘算法原理,熟练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数学模型,要求能够熟练使用数据挖掘软件解决问题。
it课程篇4
摘要:本文对全省320家IT相关企业从企业基本情况、人力资源状况、人才需求情况三方面进行了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对河北省IT企业情况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最后根据调查结果对高校IT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人才需求调查、专业课程设置、软件专业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围绕着三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一是IT及相关企业的基本状况,二是IT企业人力资源状况,三是企业人才需求种类和数量,通过对河北省石家庄、唐山、邯郸、邢台、衡水、秦皇岛等主要城市的320家IT企业及与IT相关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企业性质、公司规模、技术人员数量、初高级技术人员比例,主要业务、紧缺人才、技术岗位、学历要求、具备的素质要求、能否定向培养等多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有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没有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分析使我们能够对河北省IT企业的基本数量、现状、人才需求情况、基本要求等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同时为我们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深度要求等提供了数据支持。
1河北省部分IT企业的基本情况
从总体上来看,河北省IT企业由于受到京津两大直辖市的吸引,许多企业都选择在被北京和天津建立公司和开发基地的模式,持续经营10年以上的约占19.3%,5年以下的约占50%,这就说明河北的IT企业正处于一个创业成长期,如表1所示:
企业在成长期期间[1],对人才的要求应该从盲目引进到认真选择的阶段,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企业的性质上来看,河北省的IT企业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极少一部分是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外资企业所占比例更少。如***1所示。
由***上可以看出在河北省的IT企业中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总共只占总数的8.125%,外资企业占4.06%,而民营企业则占87.81%,这说明河北省IT行业的主导是民营企业,这些企业都是正在发展中的企业,而且属于事业发展的上升期。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从河北省IT企业的人员规模上来看(见***2,表2),中小型企业居大多数,50人以下的公司约占总数的76.5%,200人以上的企业占总数的7.81%。
因此,河北的IT企业的规模较小,人数不多,企业之间缺少协同,长期处于各自为战的经营状态,IT产业所需的大规模的企业开发环境还不具备。因此这类公司的研发能力和生产水平都是相对较低的,不能满足开发大型产品的需要,同样也不能直接承担外包软件的开发工作[2]。这类企业要在几年之内有较大的发展,其首要任务就是拥有大量的软件开发技术人才,组建自己的开发队伍,同时与其他IT企业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承担国内大型软件或外包软件、硬件开发设计任务。
从公司的主要业务分类统计上来看,河北省的IT企业主要从事的是软件开发、网络技术、硬件开发、销售、技术支持、系统制造等行业。从统计表上可知,软件开发、网络技术、硬件开发三类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2/3,也就是说将近80%的企业从事的业务活动是软硬件的开发和网络开发。见***3。
因此不难分析出河北IT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就可想而知了,人才的需求种类由***4即可看出。对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是最大的,其次是硬件开发和测试及技术服务。
2河北省IT企业的人才现状
在河北省IT企业中80%以上的企业都有自己的薪酬制度[3],企业的经营时间越长,经营的规模越大,有自己正式的薪酬制度的企业的比例越高,在绩效考核方面越规范,一般企业主要考虑的是工作绩效,其次考虑的是工作能力,最后考虑的是工作态度。尤其是企业规模比较大的IT企业在员工技术培训、管理培训、企业文化培训方面有更加全面和完善。而那些较小的公司企业,在这方面做得就比较差,较小的企业在人才方面首先需要的是马上能够接手工作的技术人员,更多的考虑的是企业的任务的完成和利润的获得。
据调查,企业目前缺少有一定开发经验的软件硬件和网络人员是企业的急需,同时对于销售人员和维修测试人员的需求也比较多。特别是对企业业务比较熟练的专业技术人员,企业招聘软件人才时最看重的是应聘者个人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与忠诚度[4],其次是实实在在的业务技能,而对应聘者是否出自名校并不太看重,通过调查发现互联网和社会人才招聘市场是IT企业人才的主要获得渠道,其他是通过报刊、电视、电话、员工介绍等方式。
3河北省IT企业的人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经过调查发现困扰河北省IT企业人力资源[5]提升的主要问题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1) IT人才供应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造成企业“无人可招”
本次调查企业反映的主要问题,60%左右的企业感到自己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根据资料到2010年北京地区软件人员将达到100万,而现在只有30万,河北作为将来国家软件企业发展的重点区域,软件人才的需求将会更大。尤其是石家庄、廊坊、唐山、秦皇岛等靠近北京、天津的城市,将来的需求会更大。现在高级人才和初级人才的需求量远远大于中级技术人才的需求。高级人才的匮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2)人才能力及素质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造成企业“无人可用”
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是扎实的专业能力与良好的职业素养,在专业能力方面企业需要员工能够既懂技术、行业知识和管理知识,而目前IT人才市场上很难找到具备以上知识的人,在职业素养上企业还希望员工具有职业道德和忠诚度,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习能力、专业知识、主动工作的能力。目前我省高校几乎都开设了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但是一般都采用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培养出的人才与企业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相距甚远,即便有一些高职高专学校对课程进行了改革,但是由于这种改革只是高校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根据自身对社会需求的人是进行的浅层次的改革,因为他们不了解IT企业对人才的内在需求,因此这种改革意义不大。
(3) 行业人才市场不健全,缺少中间平台,不利于IT企业获取人才
企业IT人才的招聘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网络平台和人才市场[6],由于这两种途径都不是从专业人才市场中进行招聘和选择人才,所以每年企业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耗费了大量的经费,结果招聘到的人才还是不能使企业满意。
4对高等学校软件专业课程设置模式的影响
综上情况,我们认为培养合格人才最合适的地方还是学校,但是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一定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学要进行设置,这就需要学校和IT企业联合构成教学改革的结合体,企业根据需要提出课程需求和人才评价标准,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对原有课程进行相应的设置和调整,重点增加企业实训过程、项目开发过程、任务实操过程的训练,同时将企业文化、素质培养、企业制度等作为必修课程加入到课程体系当中去,使学生在学校即可以学到专业基础知识,又能够充分的领略企业工作的过程和环境,通过实战实训使学生在专业技能上有很大的提高,当学生毕业时用企业衡量人才的标准化考核过程对学生进行评价,使企业能够选到们满意的员工。
参考文献:
[1] 黄泽成. IT企业成长动力研究[J]. 特区经济,2007,(4).
[2] 李岩,杜跃平,余生龙,李天柱. 中小企业选择IT外包策略研究[J]. 科学与管理,2007,(6).
[3] 方阳春. 高新企业薪酬制度研究[D].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4] 冯红霞. 提升企业招聘质量的途径[J]. 科技信息,2007,(7).
[5] 初春燕. 浅谈IT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J]. 中国科技信息,2007,(11).
[6] 高源,刘力. 市场需求与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23).
Human Resource Requirement Survey on the IT Corporations of HeBei Province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fluence on the Course Design for Software Major
WANG Xi-nian, LIU Wan-ming, HUO Yi
it课程篇5
美国上市公司-----亿元级外企、IT培训领***企业
【北京免费咨询电话】:400-001-9911转分机28245
一、达内国际集团简介
达内国际集团是中国IT职业教育的品牌,是目前中国IT职业教育集团,2014年4月3日,达内国际集团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是中国家在美国上市的IT职业教育集团,同时也是2014年赴美上市股。除中高端IT人才实训外,达内时代科技集团同样致力于IT 人才输送、教育平台建设、软件研发等综合服务。目前,已形成包括 人才实训中心、软件研发中心、软件人才中心、IT 教育中心四大人才服务模块达内国际集团逐渐形成以IT培训为主的多元化、综合性的职业教育及人才服务领导品牌。
达内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各个中心由软件专家负责运营,课程设计引进北美先进技术,贴近中国软件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聘请北美海外专家与来自IBM、华为、用友、亚信、东软等国内外名企的一线实战专家担任讲师,以确保高端培训效果。达内在课程设计与培训模式上不断创新,开创“零首付、低押金,就业后付款”的信贷就业模式先河,改革培训模式保持培训规模扩大的同时确保90%以上的就业率,同时高质量就业。
二、达内时代科技集团与高校和企业合作
从创建之初,达内国际集团就非常重视与高校进行学术交流、专业共建等方面的合作。经过13年辛勤的耕耘,达内国际集团在全国高校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美誉度, 达内先后与全国500多所大学的计算机或软件学院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其中20%以上为211重点大学,在100多所院校里建立了达内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并与包括北大软件学院在内的7所院校建立软件工程研究生联合培养合作。近年来,达内加强了与院校开展深度合作的步伐,在人才培养模式、项目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全方位的高校开展合作,对高校的教学改革、优化高校课程体系,强化实训实习以及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实战型业务水平的提升都积极的推动作用。
达内发展离不开与企业的密切合作,达内在全国建立5大软件人才中心,300人才顾问每天不断与全国上万家企业保持联系和沟通。通过13年达内不断地探索与尝试,达内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人才推荐,人才定制培养、人才租赁与外包、校园招聘、IT猎头、企业内训等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和一站式的服务体系。截止到2014年5月底,达内与全国5万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每个月在达内全国中心有近600场的企业双选会,达内还会定期做专场招聘会,正是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关系,达内学员保持行业的学员就业率,2014年实现了95%以上的就业率。
三、达内国际集团主要业绩:
达内国际集团作为中国高端IT培训的翘楚,从创业之初就倡导 “诚信、创新、开放、合作”的企业文化,同时经营战略一直都保持经营模式和产品保持行业的一步:率先在美国上市家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推出“先就业,后付款”IT信贷就业培训的IT职业教育;率先获得国际风险投资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入选“德勤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由IT技术专家建立和运营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全面开放课堂,随时真课试听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与“211工程”大学联合培养软件工程硕士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真实披露学员就业率、就业品质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开辟高端课程,培养IT白领、金领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完全真实公开师资背景的IT职业教育机构。
达内国际集团由于优秀的教学效果、行业的经营模式和倾力公益事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好评,近年来达内荣获了各界机构的颁奖:达内是业界的一家2006、2007、2008、2009连续4年入选德勤评选的“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公司”、“亚太地区高科技高成长500强公司”,中关村管理委员会指定的“软件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北京市商务委、北京市教委联合评为“首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被《计算机世界》评选的“就业服务杰出贡献奖”、被《中国计算机报》评选的“影响力培训机构奖”、被搜狐评为“中国十大教育集团”、被腾讯评为“中国大学生心目中影响力的IT品牌”, 2010年更是和百度、搜狐、中兴电子等企业被欧美同学会评为中国海外归国人员创业“腾飞奖”中国50强优秀企业、2011年获得中央电视台评选的中国教育行业“领***企业”2012年9月获凤凰网、网易财经、影响力峰会组委会评选的“2012年度信赖企业”大奖、2012、2013年 荣获普华永道和高企协颁发“2011中关村高成长企业100”。2013年荣获智联招聘中国年度雇主“北京30强”企业等大奖。
四、达内国际集团IT培训课程:
1、java培训-----------java工程师;
2、UI培训-----------UI大咖设计师;
3、Android培训-----------安卓工程师;
4、IOS培训-----------IOS软件工程师;
5、Web培训-----------Web前端工程师;
6、HTML5培训-----------前端互联网工程师;
7、会计培训-----------主办会计师;
8、网络营销培训-----------网络营销经理师;
9、unity培训-----------Unity3D工程师;
10、大数据培训-----------大数据工程师;
11、PHP培训-----------PHP开发工程师;
12、嵌入式培训-----------嵌入式工程师;
13、软件测试培训-----------软件测试工程师;
14、C++培训-----------C++软件工程师
15、linux培训-----------linux运维工程师
16、Net培训-----------Net开发工程师
五、达内国际集团就业:
1、2016-02-17-------- 中南大学学生参加达内C++培训,成功转型9万年薪入职软通动力;
2、2016-02-16-------小学教师参加达内PHP培训,成功转型薪资翻3倍获10k高薪;
3、2016-01-16-------本科应届生参加达内java培训,成功入职外资软件企业;
4、2016-01-25-------电气工程师参加达内网络营销培训,成功转行获9k月薪入职搜房网;
5、2016-01-08--------公务员不干枯燥工作参加达内培训,转型网络营销师获15K高薪;
6、2016-01-07-------平面设计师遇瓶颈参加达内UI设计培训,薪资飙升2倍多获15k高薪;
7、2015-12-29------大四学员参加达内iOS培训,获10W年薪赢在职场起点;
8、2015-12-28-----中国计量大学大三学员参加达内UI设计培训,获月薪12K入职offer;
9、2015-12-18-----机械专业学员零基础参加达内PHP培训,获7K月薪成功转行;
10、2015-12-25------应届生参加达内java培训获7K月薪入职敦煌网;
六、达内国际集团各校区分布及具体地址:
北京免费咨询电话:400-001-9911转分机28245
北京市(海淀区):
1、达内北京中关村中心JAVA: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18号中鼎大厦B座7—8层;
2、达内北京大数据中心才高大数据: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18号中鼎大厦B座7—8层
3、达内北京万寿路中心WEB前端: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文博大厦二层
4、达内北京清华园中心.NET/Unity3D: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小关街120号万盛商务会馆A区三层
5、达内北京魏公村中心UID: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乙12号天作国际大厦三层
6、达内北京海淀园中心PHP: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68号紫金大厦6层
7、达内北京网络营销中心网络营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68号紫金大厦6层
北京市(朝阳区):
1、达内北京潘家园中心安卓/IOS: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松榆北路7号院11号楼建业苑6层
2、达内北京亚运村中心软件测试:
---北京市朝阳区南沙滩66号院1号楼3层达内科技测试学院
3、达内北京会计中心会计:
---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路2号丰宝恒大厦二层
北京市(东城区):
1、达内北京南锣鼓巷校区UED:
---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15号新华文化大厦3层
2、达内北京天坛中心Linux云计算、Pyhton、红帽认证:
---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6号珍贝大厦西侧三层
3、达内北京广渠门中心C++/嵌入式:
---北京市东城区广渠家园25号楼启达大厦1-2层
it课程篇6
关键词:IMS;嵌入式人才培养方案
中***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7.097
2006年4月,在江苏省教育厅支持和组织的全省范围的合作培养软件人才项目说明会上,美国欧普公司正式提出IMS概念以及面向高职院校的欧普IMS项目培养方案和培训认证体系。
1欧普IMS项目概述
IT管理服务(IT Management Service,简称IMS)是指从企业战略和IT管理角度,提供企业运作支持的总称,IT管理服务一方面可以服务于企业日益复杂且要求苛刻的IT应用系统,帮助企业维持稳定的IT运作环境。另一方面,可以从商业策略、商业流程和商业应用角度,通过IT技术帮助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实现IT投资效率最大化,降低企业IT工作费用和复杂度,使企业运作更高效,更顺畅。
鉴于IT和整个企业融为一体发挥作用的美好景象,而拥有IT复合型人才是产生这种景象的前提条件,因此,美国欧普公司经过几年的时间完成了IT市场调研,对国内672家国家重点企业和长三角地区骨干企业的IT人才需求和岗位设置进行了调研,与国外先进的IT服务和企业IT应用岗位培训进行了比较,针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以及当前国内IT职业岗位群和IT服务的需求,制定了欧普课程体系和认证体系,推出了欧普IMS培养项目。
欧普IMS项目的引进,其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借鉴全球IT人才培训的成功模式,引进国际知名IT人才岗位培训体系,结合中国国内企业的IT岗位和用人机制,建立和完善江苏省特有的IT职业培训体系;指导、协调江苏高校IT方面人才培训工作,帮助江苏IT产业和人才培养走向国际化。该项目自开展以来,已经建设并且逐步完善了欧普IMS课程体系和认证体系,举办了四期欧普特色讲师培训班、全省已有47所高职院校成功加入,770人次教师接受过培训、培训的学生数突破8000余人。
2欧普IMS项目的组织机构
2005年10月,江苏省教育厅、美国OOPSystems公司和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签署协议,按照“三方合作协议”的精神,建立了江苏欧普高校软件人才培训管理中心。
3欧普IMS项目的特点
3.1一个***府参与的中外合作项目
明确的培训目标、良好的***府支持、首个非赢利性的联合培养方案、满足国际视野和国内实情的实用性课程体系。教育厅根据江苏省统一规划,委托江苏欧普高校软件人才培训管理中心在“十一五”期间培训、考核6万名IT人才,并对IMS项目提供财***资助。
3.2一套由国外成熟培训模式本土化后的课程体系
集理论与实践、行为素质与复合化为一体,由数十名专家精心打造,通过包括企业在内的多名专家学者鉴定认可的由国外成熟模式进行本土化改造后的课程体系。
3.3一个符合国情的全优人才培养理念
摆脱原有理论模式的束缚,从思想素质到行为优化、从理论到实践、从专业到复合、从实用到适用、从基础到全面、树立IMS体系本土化全优人才培养理念。
3.4一个全新的多方差别化合作模式
创造多方合作中差别化课程体系开发与优化的合作模式,在合作方原由的课程体系中融入IMS课程,就不同的专业方向、不同的师资力量和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差别化课程优化。
3.5一个独特的职业定位方向
本着因材施教、因材塑型的方针,面对市场60%中低端II应用人才的职位空缺,将人才培养方向从点扩展到面,使受训人才在该市场需求中具有极强的职业岗位竞争力。
3.6一份珍贵的人生财富
她是学生实现职业人角色转换的平台;她是学生心理获得软着落的平台;她是市场需要的专业能力彻底提升的平台;她是人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平台;她是浓缩职业经验的转换平台;她更是创造和谐社会的平台。
4欧普IMS培养体系的定位
目前国内IT人才济济,但仍有至少40%左右的IT相关岗位急需人才,原因就是人才的定位方向存在一定的偏差。许多培养出来的人才对于某些领域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但综合能力不够,造成了大多数企业一致认为现在的毕业生不能立即重用。
IMS体系具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一系列培训课程的本土化工作,从实用性出发,大力培养人才的素质和综合能力,从简单的基本操作开始到专业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培训体系,让培训出来的人才尽可能多地掌握企业日常信息化管理中所必须的技能。尤其是对于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岗位,经过IMS培训的人才具有极强的岗位竞争力。
5欧普IMS培养方案的特点
5.1与国际IT人才培养模式接轨
面向世界、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以市场需求为指导、以企业为依托,突出工程化、复合型和适应性,培养企业实用性人才。逐步推进体制创新,依托江苏省企业优势,实现校企合作、产学一体,实现设备资源、技术骨干、实习基地全方位融合。
5.2c国际IT人才培养内涵接轨
加强国际合作办学,拓展合作方式与合作层面。全面引进国际著名IT企业资质证书培训系统,围绕合作公司的知名IT产品,采用课程嵌入模式,开设相应技能课程和认证课程,将技术认证培训作为培养模式的重点环境。全面引进合作学校与合作企业在IT人才培养培训方面的先进理念、培训模式、教学方法、教师资源、课程体系和教材资源。
5.3与企业用人需求标准接轨
坚持适需培养,按照企业对各类IT人才的要求,调整优化IT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嵌入式教学,加大实践课程与工程课程设置比例,重视案例教学与实用技术教学;推进订单式培养,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企业承担开发性、应用性课程,学生直接参与企业IT项目研发与生产,毕业前由企业考核任用;加强一体化技能训练,将课程与技术、教学与生产有机整合,构建具有工程生产背景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5.4与IT服务类岗位需求接轨
W普中心基于国内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特点,行业的发展规律,制定了围绕IT服务行业、IT应用行业、IT软件行业相关的人才培养的规划,将逐步在江苏的合作院校中加以推广。
欧普中心根据国内上千家的IT企业的岗位技能分析,已对24个IT重要岗位培养模式,设计了相关的证书培训体系、课程和教学计划。并重点针对IT基础服务岗位设计出江苏省的IMS(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 Service)培养体系,计划将在2-3年内重点为江苏省企业打造IT基础服务型人才。
5.5与国际上的培训方式接轨
通过围绕企业的IT岗位和用人机制的市场调查和分析,通过同国外先进的企业IT服务岗位培训体系相比较,而建立以IT服务企业业务需求、绩效需求、培训及工作环境需求为核心的岗位培养体系。并通过引进相对应的知名IT服务企业岗位培训课程作为补充,建立与完善江苏省的第一个面向企业的IT服务岗位培训体系。
其主要特点如下:
(1)课程目标由知识客体转向学生主体,即主张将学习目标指向充满生机的学生个体,以及他们内部心理和外部行为所要发生的变化,用能力指标来反映这些变化。
(2)教育导向由“教育专家导向”转为“企业专家导向”。
(3)教育程式由传统的“教程”逐步向“学程”转化,即教师成为学生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的一部分,是学习的促进者和组织者。教育过程中,课程可以采用不统一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进度,而是强调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习者可有不同的课程。
(4)通过产学结合的岗位培养,逐步构建江苏省合理的IT人才结构。
6我院参与欧普IMS项目的情况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参与欧普IMS项目,不遗余力地进行着相关的工作:
(1)多次派出专业教师参加欧普每年一次的厅级讲师特色培训班;
(2)2007年度获得了省财务厅和教育厅联合下拨的30万欧普项目经费,合理对经费进行管理,加强控制,做到专款专用,以保项目顺利开展;
(3)今年4月底,作为7所院校代表之一赴南京参加了由江苏欧普高校软件人才培训管理中心组织的IMS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充分肯定了我院在欧普IMS项目中的积极工作;
(4)对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物流专业教学计划作了修订,嵌入了《IT行为优化》、《IMS常用工具软件使用》、《商务英语》、《IMS计算机专业外语》等课程;
(5)按照欧普管理中心的要求及时上交每学期初的开课任务和学期末的成绩统计等材料;
(6)IMS课程的教师经常开展课程组活动,其中一位教师所授嵌入式课程《IMS常用工具软件使用》,参加教务处组织的实践教学比赛,取得了分院预赛一等奖的好成绩,嵌入式课程教学初见成果;
(7)学院领导带队,多次赴南京主动与项目挂靠单位欧普管理中心交流、讨论,就我院欧普项目实施的情况向欧普管理中心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得到充分的肯定;
(8)在已经嵌入欧普课程的专业中,进行欧普证书的先期宣传工作,研究欧普证书的置换体系,欧普学分银行的可行性。
7欧普IMS项目的美好前景展望
欧普合作项目引入了美国IT行业高速发展背后的价值观念和企业文化,与美国著名的IT企业OOPSystems公司开展教育培训合作,将成为国际校企合作的典范。
(1)积极索能力本位教育与培训(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BET模式在高职院校中推广的可行性及其规律,坚持该模式化本土化的渐进性、科学性、可行性和系统性原则,点、线、面多种改革形式相结合;在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既做到不盲目照搬、全盘西化,又做到具有本土特色,使能力本位教育和教育培训体系的改革走在职教领域的前列。
(2)在已经嵌入欧普课程的专业中,进行欧普证书的宣传工作,研究欧普证书的置换体系,欧普学分银行的可行性。同时积极探索毕业证书、欧普证书双证书实施的可行性,进一步提高项目的实施效果。
it课程篇7
NIIT在中国的10年
1997年4月5日,NIIT作为首家进驻中国的印度IT企业,带着先进的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经验和优秀的IT解决方案与上海教委下属的浦东继续教育学院合作,NIIT天唯信息技术学院正式成立。
1999年,NIIT引入基于网络技术的全新软件开发课程。
2001年,为了符合中国市场需要,NIIT对所有软件开发课程进行升级。同年,NIIT设立了全资公司――NIIT上海有限公司,向中国的合作伙伴提供全球同步的信息技术课程,并在中国教育行业首先引入IT教育特许加盟模式。
2002年,NIIT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003年,NIIT获得《中国计算机报》授予的“年度最佳就业和最佳培训机构”称号。
2004年,NIIT获得“中国IT教育培训年度评选最佳课程设置奖”和“最佳品牌影响力”奖。
2005年,NIIT开始启动在中国的软件开发业务,并成功完成了北京机场的物流终端项目。
2006年,NIIT推出网络工程师课程和魔码游戏工程师课程。
2007年,NIIT全球同步推出博睿软件工程师课程,并获得“大学生心目中最佳培训机构”称号。
2008年,NIIT为帮助中国的理工科大学生快速达到全球化企业IT人才需求标准,联合微软、Sun、思科、CompTIA等国际IT巨头推出量身定制的“理工新锐”课程。“理工新锐”课程不仅有利于中国的理工科大学生尽快抓住就业机会,也有利于全球化企业在中国及时补充到合格的IT人才,从而提升和保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以行业为导向的IT课程
NIIT在总部新德里有一支拥有700人的教学研发团队,专注于课程技术研发、计算机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前沿技术的跟踪和评估、技术发展趋势分析。该团队研究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叫做“hole in the wall”,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为该研究课题派遣专员成立专门小组。
研发团队不断同行业巨头如:微软、Oracle、Sun、IBM 进行交流和共同合作,了解技术发展的趋势,确保NIIT课程设置符合行业发展的需要。
2009年度
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突出贡献企业奖
it课程篇8
【关键词】 珠三角地区;大学生;IT青年;人才培养
一、引言
IT 行业,即信息技术行业,英文全称为 Information Technology。目前IT业的划分方法各式各样,其中以美国商业部的定义较为清楚和合理,它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分成IT业和非IT生产业。其中IT业又进一步划分为IT生产业和IT使用业。IT生产业包括计算机硬件业、通信设备业、软件、计算机及通信服务业。至于I使用业几乎涉及所的行业,其中服务业使用IT的比例更大。而中国IT行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的推广应用等。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产业规模庞大、专业门类齐全、技术水平日益提升、产业运行日趋规范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我国也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之一。[1]并且,我国IT行业产业规模大,发展速度快,信息化程度高,产业发展显著,IT行业待遇也比较好,行业趋向国际化等都印证着IT行业的发展前景无限。
IT行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给世界带来了巨大变革和前所未有的便利。但是,IT行业的发展存在不容小觑的问题,从其本身来看,IT行业工作强度高,工作压力大,许多IT企业的待遇和工作环境不尽如人意,导致IT人才的流失以及企业间对于人才的不良竞争。同时,IT作为当今经济发展重要的推动力,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了一定的破坏,突出地表现为能源消耗、IT污染、对人们的健康造成损害等问题。所以,IT行业未来的发展,不仅仅要优化IT行业的环境,还要提高IT青年的素质,同时也要重视与IT行业对口专业的学生培养。
二、我国IT人才培养现状
高林指出,我国IT人才培养主要存在着:专业定位不清、教学手段和内容落后、国际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同样的,董卫鹏和胡鹏飞也指出高校IT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有:一是高校IT人才的培养与市场需求相脱节;二是高校IT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单一;三是高校IT认证培训行业缺乏规范化管理。
我国的高校IT人才培养,以广州高校为例,教育体系处于稳步发展,探寻创新的阶段。多数高校一开始都较为重视课本理论的讲述,一直沿袭着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基础知识教育固然是根本,但是,于学生来讲,实操是检验他们学习成果最有效的方式,IT人才讲求动手能力,然而学校的理论知识讲述进程过长,模式较为枯燥,一直是困扰学生的最大问题,导致部分学生在早期就丢失了学习的兴趣。这是存在于教育模式的古老问题。
其次,IT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前体验IT企业的工作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然而学校的学习时间较长,学校安排的校外参观学习的机会不多,与企业的对接不够,都导致学生丧失了这些机会去更好地为日后的工作做准备,这不仅仅是存在于IT类专业教育的问题,更是许多学校,许多专业都存在的问题。
三、IT人才的学习生活状况
IT人才的教育问题,关系到IT人才的发展。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IT行业中超过八成的青年在 35岁以下,他们普遍具有强烈的危机感,为了保持自己的优势和竞争力,高达95.3% 的人认为必须边工作边学习。这项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并首次向媒体公布的行业青年调查,以座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全国72家企业发放问卷 6000多份,同时对位“50 少帅”进行了个案访谈。[2]
1、课堂学习
在课堂学习上,IT人才的课堂教育呈现主动学习新气象。以华南农业大学(往下简称华农)为例: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IT青年喜欢比较活泼的“动手实践”和“案例分析”课堂教育方式,调查结果分别以 76.1%和72.33%排名第一和第二。出现这个结果的原因有二,一是IT行业作为操作性十分强的行业,需要其人才在学习时期就已经开始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二是因为大多数学生在初高中时习惯了老师灌输式教育,因此在大学更希望活泼的课堂教学方式。另一方面,从比较传统的“老师对知识直接解读”占了46.54%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传统灌输式教育影响着许多学生,而这些影响持续到了大学时代。从此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渴望掌握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希望通过自主探索,自己动手,去得到知识技能,至于灌输式的听课方式,能够让他们去吸收补充他们自行探索没有了解到的方面。
2、课外职业技能培训学习
68.55%的问卷调查者选择了没有参加过额外的培训。经过调查了解,他们之所以没有参加额外的培训,跟他们的课程任务以及学校学院社团要求的任务有关,主要体现在时间的不允许以及自我意识还不够。在剩下的选择了参加过额外培训选项的学生当中,他们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专业相关技能知识”占了超半数,而人际关系及沟通技能与兴趣特长类分别占到了44%与38%,而职业生涯规划仅仅占了一成,在IT青年参加过额外培训的内容中最少。
以上数据说明,还是有不少的IT专业相关的学生会主动去参加课外关于专业的培训,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反映出IT人才对于自身的发展要求较高,从学生时期就有提高自己竞争实力的意识。同时,人际关系和沟通技能也是学生们热衷学习的内容,可看出IT专业类大部分的学生已经不是传统中的技术宅了,他们也渴望交际,渴望交流,符合新世纪青年的个性特点。
相比华师、广大、广工三所高校,数据都与华农相近,在关于课堂教育方式的调查方面结论是几乎一致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额外培训方面,华师和广工选择“兴趣特长类”的培训时占最大部分,分别是83.33%和71.43%,其次才是“专业相关技能知识”,出现差异的原因与学校的活动和学风建设是分不开的。同时,四所学校的学生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额外培训都接触的很少,也许是跟学校的职业规划课有相关方面的指导有关,然而学校和学生都必须重视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
3、社团学习
在社团学习中,他们学习最多的是“为人处事”。根据调查数据得知,兴趣爱好类的社团组织是最受欢迎的,但是没有参加过社团组织的受访者也不在少数。“为人处事”是他们认为收获最多的东西,“专业技能”与“思想领悟”亦不在少数。IT专业类学生主动加入社团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宅男宅女的形象一去不复返,十分符合21世纪学生的发展规律。同时,IT专业学生参加社团学习到各方面的技能,“为人处事”是他们反映学习到最多的技能,其中可以看出IT类专业学生渴望交流,渴望交际,IT类专业学生并非社会上所认为的“程序猿”,只会工作和游戏,而是乐于交际的新世纪青年。
4、外界对IT青年的印象
然而外界对于IT青年的看法并没有较大的改变。在接受调查的非IT类专业学生中,认为IT类学生“交际能力强”只有15%,是最少的选择率。说明受访者并不认为IT青年整体的交际能力强,一方面可能是受到外界对IT青年的看法影响,另一方面,IT类学生的交际时间不多,且没有相关的课程指导他们如何交际,也是造成问题的原因。
如今,IT青年的形象正在转变,但是外界对于IT青年的认识还是没有很大的改观,这需要一段时间来让IT青年转型,向社会证明自己,同时社会也要给他们展现的空间,不要用以前的目光看待正在发展正在进步的IT青年。
四、IT青年对于行业、就业、创业的看法
当前国内IT行业的发展前景良好,国家重视电子信息化的普及,其中包括很多方面,如农村及农业信息化;农村合作医疗及城市社区医疗与电子病例;西部干线铁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信息化;食品安全管理;绿色IT;中西部地区教育和文化IT基础设施;电子***务整合与升级;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相关的IT;类似淘宝这样的电子商务;Web2.0应用;网络游戏等,几乎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十分全面。这些方面的电子信息化建设都印证着IT行业的岗位需求量大,对IT人才的要求高。所以IT类专业学生在求学期间的对IT行业的了解和对就业的准备对其日后就业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1、IT青年对于IT行业的看法
关于IT青年对于IT行业的看法,与其就业的选择密切相关。根据调查结果显示:IT青年认为“市场机遇好”是IT公司能取得快速发展的原因,而“发展机会多”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使得诸多IT青年选择在珠三角地区发展。而“收入水平”则是大部分受访者选择公司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中,在问及如此多IT青年选择在珠三角地区发展事业的原因是,“发展机会多”以86.79%排位第一,而地区繁荣则以72.96%排名第二。说明受调查的IT青年大部分十分熟悉IT行业的市场环境,对IT行业的发展地区了解比较清楚,这得益于IT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许多媒体争相报道和关注IT行业,使IT青年能从媒体中关注IT行业,另外学校的就业形势分析也有利于推动学生了解自己专业的就业情况。
2、IT青年对于就业的看法
关于IT青年对于就业的看法,普遍把薪酬条件放在第一位。毋庸置疑,在工作中,金钱是刺激员工积极性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IT行业中同样适用。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职业选择的考虑因素中,“金钱刺激”以超过七成多一点的优势稍微领先与排在第二和第三的“职位晋升”和“工作机会”,这三个选项,都超过了60%的选择率,而“领导认可”仅以17.61%在非“其他”的选项中是最少人选择的。而在理想薪酬中,选择“10001及以上”的最多,占60.38%,而选择“5001-10000”占33.33%。不难看出,IT青年对于以后就业的待遇条件首先考虑的是金钱,同时,也十分看重岗位的晋升和机会,反映出IT青年对自身的工作发展要求是比较高的,并非一味的唯钱是***,这也是一个健康职业观的反映。
3、IT青年对于创业的看法
对于IT青年创业的调查,比较突出的特点是创业率较低。37.74%和33.33%的受访者认为学生时期所学知识对就业创业比较有用和一般有用,仅仅只有3.14%的受访者认为非常没用。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在大部分受访者的心中,学生时期所学的知识对就业创业还是有一定用处的。然而仅有5.03%的受访者表示曾成功创业,而高达64.78%的同学选择了“没有创业”这个选项。如此低的创业成功率,说明了成功创业需要的条件高且多,而如此多的IT青年选择没有创业,很大一部分原因说明学校的创业氛围不够,创业条件或者是扶持创业的***策未十分成熟,未能引起创业的浪潮。一半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没有成功创业的原因是“没有合适的机会”,而接近四成的同学则认为是人手不够。一定程度上印证了高校的创业氛围未十分成熟的判断。
五、IT青年的课余生活习惯
IT青年的课余生活与其他专业类学生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因其对于电脑的熟悉,IT青年的课余生活与电脑的接触也较多,电脑的影响将涉及到IT青年的各个方面。
1、IT青年的课余休闲
IT青年的休闲活动较为丰富。外出游玩大约每月一次的频率有约60%的同学选择,而一周一次或者每半年一次的游玩频率各大约占两成。问卷调查中,大部分的IT青年外出游玩的频率并非很高。其中浏览网站中,新闻网站占最多,有61.01%的选择率,而超过5成受访者选择了学习网站和IT信息网站。“看电影”是最多受访者选择的选项,而“打游戏”,“网上冲浪”和“看书”均超过了半数选择。“看书”的选项占到几乎六成,与IT青年中大部分人勤奋的性格相符合,正是因为IT青年喜欢看书,才会有技术过硬的IT青年。值得关注的是,不论广大,广工,华师还是华农,过半数的受调查者都青睐电脑游戏,并且广工的比例是最大的。对于要用电脑进行工作学习的IT青年来说,电脑游戏有可能是他们学习工作的阻碍,极其容易沉迷,所以我们应该认真看待这个问题。
2、IT青年的健康问题
IT青年的健康问题应该重视。IT行业工作者的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就我国而言,由于现代化节奏的加快,对脑力劳动者的需求增多。在现代社会生产方式下,科技人员长期在电脑前高强度,高速度,高效率地工作,颈部长时间僵直,受到电磁辐射较高,容易引起头晕、脑胀等现象。[3]大脑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带来了繁重的身心负荷,引起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研究表明:人们长时间伏案或从事分工精密的单一工作,会出现“不活动性萎缩”等职业病。
据调查,我国中高层知识分子健康状况合格率仅为60.8%,平均存活年龄仅为50.3%,情况令人担忧。换而言之,IT工作者是健康问题多发群体。IT专业类学生在校的生活习惯,对其以后的工作健康状态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研究IT专业类学生的健康问题,尤为重要。
由于我国的高等院校普遍把是否通过体育课考核的成绩,作为评先、评优和评定奖学金的重要依据,所以Tl行业从业人员求学期间,在思想意识上都比较重视体育课和体育健身技能的学习,基本上都能了解一些体育健身方法和掌握一两种体育健身项目,为进入社会后参加可能的健身活动提供了物质储备,为日后工作有了健身习惯的铺垫。
令我们欣慰的是,近半数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睡眠时间在7-8个小时,而大多数的IT青年都比较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但是大部分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健康属于亚健康状态。当问及是否参加体育锻炼时,64.15%的同学表示偶尔参加,而不参加的人数为0,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受访的IT青年比较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对自己的健康问题比较重视,这个对IT人才日后工作的身体锻炼是有潜移默化作用的,有利于IT人才的长期发展。52.2%表示自己的睡眠时间在7-8小时,而35.22%的受访者表示在6-7小时。网上数据表明,健康的睡眠时间是6到8个小时,大部分学生的睡眠时间都在健康的范围之内,然而是否做到早睡早起这种健康的作息,未必见得。而在最后问到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身体属于哪种健康状态时,62.26%表示自己属于亚健康态,但是在受访者中没有人不参加体育锻炼,他们的睡眠时间比较充足,客观数据来讲,他们应该是处于健康的状态,但是为什么他们的主观意愿认为自己是亚健康状态呢?
我们通过访谈和交流得知,引起IT青年认为自己属于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有二。一是大多数受调查者认为他们的学习压力较大,课程负担较重,并且长期对着电脑进行编程工作,在此过程中消耗精力大,损害了他们的健康。二是他们长期处在校园生活,难免会产生枯燥无聊的情绪,导致情绪低落,从而影响自己健康的心态。上述两种原因都可能导致大部分IT青年认为自己属于亚健康状态。
六、总结
根据调查报告和访谈结果得出受访的IT青年群体有以下特征:在学习生活方面,大部分的IT类专业学生选择“动手实践”为最佳学习方法,大部分人并未参加过额外的培训。在有关行业,就业,创业的看法和选择方面:IT青年认为自己的薪酬比较高,在5000元以上占大多数,并且他们认为自己的退休年龄普遍较早。大部分IT青年认为选择在珠三角地区发展事业的原因是地区繁荣。IT青年的创业率较低。IT青年的课余生活习惯方面,IT青年普遍倾向理智型消费,现金支付仍是主流,但电子支付逐渐成为潮流。关于IT青年的健康问题:IT青年的睡眠时间比较充足,比较经常参加锻炼,但他们认为自己的身体属于亚健康状态。
IT青年作为21世纪高新技术发展的顶梁柱,他们的发展备受社会的关注。IT类专业学生的发展,更是社会应该重视的问题。本次调查的样本虽不大,但是反映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思,值得学校和社会重视和采取相关的行动。
1、学习方面
在学习方面,IT类专业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实操,学校应该尽量去满足,社会应该提供相关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尽早实践。同时IT类学生渴望通过参加社团等组织来丰富自己课外生活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可见IT青年已经逐渐从“宅男宅女”转型,发展成善于交际又技术过硬的全能青年,符合新世纪青年的发展要求,社会对IT青年的认知应该跟上时代的发展,不能以老眼光看待今天的问题。
2、就业方面
对于IT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想法,他们对于以后的工作待遇要求较高,但是毕竟这是他们期望的理想状态,事实上毕业后是否如此,难以定夺。所以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课程学习,同时鼓励学生到外企参观学习,让他们尽早去了解日后工作的环境和待遇,好让他们在求学期间,做好准备,以后工作就能尽快适应。IT类学生的创业率较低,在如今鼓励大学生创业,万众创新创业的背景下,这是不好的现象,这跟学生本身的性格特点和学校的***策鼓励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希望学校能普及创业的信息和鼓励***策,另一方面,可以组织一些创业类比赛,鼓励学生参加,仅仅局限在就业的道路会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也加重了岗位负担。
3、健康问题方面
IT类学生用电脑时间过长,用电脑频率较高,对电脑的依赖性较大,导致其课余时间耗在电脑上较多,玩电脑游戏是较为严重的现象,学生和学校必须重视,适度游戏有休闲娱乐的效果,但是沉迷游戏,不仅浪费时间,还消磨意志,产生严重后果。IT青年的健康问题,必须受到重视。虽然调查结果显示,IT类学生能够进行体育锻炼,睡眠时间尚为充足,但是不代表他们能长期保持健康的作息和良好的饮食习惯。他们在大学时代的健康作息和健身将对日后的工作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学生本人和学校,必须意识到这点,并且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保养身体的习惯。
【注 释】
[1] 肖洋,云建***.我国IT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J].西部资源,2014.05.158-159.
it课程篇9
关键词:情景模拟教学法 IT项目管理课程 本科教学
中***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031-02
IT项目管理课程是项目管理在IT领域的应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该课程主要结合IT特点讲授项目管理的技术、理论和方法。一般本科专业课程IT项目管理的教学除了讲授IT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IT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应从“满堂灌”向“体验式”转变,情景模拟教学法则为实现这一转变提供了有效途径。
1 IT项目管理课程情景模拟教学的特点
情景模拟教学起源于情景认知理论,即人的学习活动内在地、固有地依存于情景之中[1]。情景模拟教学法是在课堂上创设真实或仿真的环境模拟实际活动发展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亲身体验其中的要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目前IT项目管理课程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有立足于教材讲授书本上知识的讲授法和通过案例分析获取知识的案例教学法。这些教学方法均“以教师为中心”,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实际需求方面明显不足。在IT项目管理课程中引入情景模拟教学法有助于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1.1 情景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际管理技能和综合能力
IT项目管理现有的授课模式主要采用理论讲授和案例教学,总体而言偏向理论知识的讲解。案例教学模式时,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也仅是停留在纸面上,认识不够深刻。IT项目管理也采用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常常只是通过模拟系统进行技能训练,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存在流程模拟机械式,缺乏对项目管理具体运作思考的缺陷[2]。这导致学生普遍存在综合管理能力较弱的问题,并与社会对IT项目管理的复合型和战略型人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杜威“做中学”理论强调在活动中获得知识[3],IT项目管理教学中的情景模拟秉承了这一思想。IT项目管理是从项目获取到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使项目能够按照预期的费用、进度和质量得以完成[4]。IT项目管理某些环节和内容的教学可以由教师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下,根据老师的指导和安排,分别扮演不同的参与方角色来实施项目管理的某些活动。参与项目管理的角色主要有业主方、服务中介方、咨询顾问方、供应方等。学生按照既定的流程关系参与到项目的实施当中,增强了现场体验感,提高了管理技能。通过角色参与和情景演练,还培养了学生表达、沟通和谈判能力,最后以规范的书面总结的形式报告学习成果,又培养了规范的报告写作能力,这样就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项综合能力。
1.2 参与互动性,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
IT项目管理情景模拟教学的另一特点是增加社会互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教学中教师安排学生承担不同的参与方角色,学生组成小组和团队,以团队为单位讨论具体的实施方案、进行课后演练和课堂现场表演。各个环节中团队成员不仅需要通过不断地讨论和交流形成自己的观点,还需要学会尊重和分享小组成员的不同观点和意见。另外,在IT项目管理活动中将会涉及各种不同的参与方,各方具有不同的利益和要求,必然产生矛盾。各方团队都将面临进行相互磋商,解决不同利益冲突的事件,这要求团队内部成员的高度配合和协调一致。所以通过情景参与,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
1.3 主动性,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和激发主动思维
情景模拟的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讲授和案例教学法,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学习倾向,强调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教师只是在学习活动中起设计者和推动者的作用。教师需要根据IT项目招投标、项目启动、项目执行和控制等教学内容,设计符合要求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地处理各种不同情景中发生的事件,从中领会和掌握处理人和事的思路和方法。IT项目管理适合采用情景教学法,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思考和解决现实可能遇到的问题,真正做到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
2 IT项目管理课程情景模拟教学的实施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IT项目管理课程,师生积极探索,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实现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的基本前提是教学内容的可情景化程度高。IT项目启动阶段的招投标活动的教学内容适宜采用情景模拟,现以IT项目招投标活动情景为例,阐述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的实施过程。
2.1 模拟教学准备
为保证情景模拟的顺利进行和良好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解IT项目招投标的相关知识,例如招投标程序、IT需求说明、评标和投标方案制作等方面的专门知识,还要让学生明确情景模拟的目的和意义。其次,根据IT项目管理教学的内容和特点,教师选择适合采用情景模拟教学的内容环节,合理创设情景。情景设计就是对情景模拟教学的每一个步骤都做出详细的计划安排,为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供一份尽可能详细的路线指导和操作指南[1]。比如以IT项目招投标活动情景模拟为例,教师需要制定实施路线***和角色分工,并向学生做出解释和说明。教师设定的角色有六种,它们是导演组、招标方、A和B两个竞争的投标方、专家组以及招标中介公司,学生群体规模标准为50人,根据角色分工分为6组,每组设组长1名。
2.2 学生课后演练和合作研讨
课堂现场模拟招标会之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后演练和模拟准备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学生根据教师的实施路线***和角色分工,自主地进行具体的分组安排,分为6组,每组负责扮演一种角色。各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完成各自的任务,并进行分析讨论。如导演组对IT招投标活动的各个环节、具体步骤进行统筹安排,并负责协调其它各个小组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督促和指导其它各个小组的工作。这个小组的成员实施任务时需要在争论和冲突中抓住主要矛盾,协调各种关系,拓宽思路,排除困难,找到推动整个活动进行的解决办法。招标方学生负责提出信息系统需求,进行内部讨论和提炼,最后提交招标文书给招标中介公司。招标方学生和招标中介公司学生需要碰头讨论,就信息系统需求和评标标准进行沟通。两个投标方学生组不仅需要分别决定是否应标,组织本组成员讨论和上网搜集信息策划投标方案,制作投标文件,还需要与专家组学生进行讨论,预测下一环节现场招标会上专家组和招标方可能的提问并商议问题的回答。参与投标的学生需要把课堂讲授中学到的方法和知识落实到招标书的制作中,充分发挥群体智慧,根据招标方的需求恰当地展示自身的优势。专家组成员需要了解项目需求、费用控制和技术方案等方面的知识,准备与评标相关的专业技术问题,预备在招标会上向投标组发问。在这个环节中应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必要时教师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
2.3 课堂展现
课后演练和模拟准备两周后,进行课堂现场模拟招标会,这是IT项目招投标活动的核心环节。导演组准备教学场所、背景和道具,各组成员认真扮演各自担当的角色,力求模拟的真实性。由招标中介公司布置会场,安排灯光、座位和多媒体投影仪,颁布招标会程序,并主持招标会议;导演组负责整个过程的录像和拍照;两个投标组根据各自准备的投标方案进行讲标和竞标,充分展示自身的实力;招标组和专家组进行评标,即根据事先议定的标准对两个投标公司及方案进行评定和考核,最终确定哪一组在竞标中胜出。教师要求招标组和专家组根据IT项目需求围绕投标方案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而让投标组解答,招标组就某些细节内容进行解释和说明,以增强情景模拟的现场感和难度。在现场展示中,教师仍然只是起组织和引导作用,学生是课堂情景模拟的主体。整个表演过程中,教师暂不发表评论,主要职责是维护课堂秩序,当学生所扮演的角色偏离现实太远、模拟表演出现中断时,要及时进行干预,调整课堂秩序。
这个阶段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是现场评议,即对各个小组的现场表演效果进行现场评价打分。评议委员会可以由系、教研室领导、其他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评委会人员要对IT项目招投标活动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流程有足够的了解,保证评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4 情景模拟活动的总结
现场模拟表演结束后,学生和教师都要对整个情景模拟活动进行总结。学生的分析总结包括各个扮演小组制作PPT进行总结汇报和撰写活动述评报告。各个小组活动述评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在情境模拟活动中所做的主要工作简述,对表演效果的自我评价,以及在模拟准备和表演中的感受和体会。导演组还要负责招投标过程中形成的文档资料的整理,如招标公告、招投标会议议程、评标标准、评标表、投标方的标书等。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实习汇报会,在会上进行全面总结,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使学生通过情景模拟教学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对于学生在模拟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应充分肯定,表扬那些思维灵活、富有创造性、表达沟通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和具有协作精神的学生;对于那些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应进行教育和引导,激发他们今后参与的积极性。此外,教师的总结还需要结合情景设计中的关键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回顾,深入体会其运用,比如导演组的总体策划和协调、招标方的IT需求说明和评标标准制定、招标中介公司现场招标会的组织以及投标组的标书方案和应标技巧等内容,以巩固和内化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5 成绩评定
课程考核成绩由两个部分组成,包括学生现场模拟效果评价,集中总结汇报和最终的书面总结报告评价。学生将总结报告修改完善,装订成册,招投标过程中制作的各种文档资料也应作为附件加入总结报告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小组的现场模拟效果和最终总结报告的质量综合评定团队的成绩,每个小组组长根据小组成员承担的工作任务量和参与积极性给出每个团队成员的相对成绩。最后结合二者给出每个成员的成绩,以防止有的学生“搭便车”。
3 IT项目管理情景模拟教学法实施的关键问题
IT项目管理情景模拟教学法将现实场景带进课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能力训练和培养,要求老师具有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教学的成功实施需要注意以下关键问题。
3.1 情景设计应兼顾知识性和真实性
设计的情景要紧贴IT项目管理的工作实际,尽量使学生的演练比较真实,演练还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情景缺乏真实性和挑战性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情景模拟教学也不是为了兴趣和气氛而情景,情景设计应符合教学目的,遵从教学大纲的要求[5]。情景模拟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并主动思考、分析和处理实际工作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如果设计情景与教学目的相背离,单纯为了情景模拟而创设情景,体现不了IT项目管理的实质和理论知识的运用,会使学生感觉“虚假”而无所适从。兼具知识性和真实性的情景设计才能激发创造性思维,发挥解决问题的潜能,取得良好知识内化的效果。因此,要求教师在进行情景设计时内容上必须紧跟IT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IT项目管理实践出现的新问题。
3.2 学生在现场模拟表演前应充分准备,加强研讨
现场模拟表演前应给学生足够的准备时间和工作量。如果学生准备不够充分,就不会理解所置情景,真正做到身临其境,情景模拟教学最终流于形式。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生们的准备过程,加强引导并认真指导,通过导演组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研讨,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学生们在准备过程中,通过团队协作,花费大约10天左右的时间围绕IT项目招投标管理的主题进行深入学习和查阅分析有关资料,形成对IT项目特点和需求的初步认识,弄清招投标流程和技巧,完成招投标文档初稿。之后,学生再与教师进行反复交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此外,导演组还会组织两个投标组各自进行内部的试讲标。在认真准备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主动工作,发挥聪明才智,更容易深入领会所学知识。现场模拟表演前的准备和研讨也锻炼了学生们社会工作、协作、沟通、表达、写作和策划等各项能力。
3.3 教师在情景教学中应坚持引导作用
情景模拟教学虽然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对学生不是放任自由,必要时须加以引导和指导。在情景模拟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熟悉背景资料,实施知识储备。让学生在模拟演练前知道本次模拟活动学什么,达到什么要求,哪些是应该重点掌握的内容以及应该掌握什么样的理论知识。教师在情景模拟学生准备工作期间不仅要进行答疑解惑,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思考的深度、模拟的难度、课件的美度和招投标管理的巧度方面下足功夫,这样才能使模拟教学课程保持高的质量。在情景模拟之后的总结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启发对某些问题的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 刘学明.情景模拟法在公共***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评论,2011(1):94-96
[2] 刘成.基于BIM的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实践教学研究[J].实验室探索与研究,2012,31(10):433-437
[3] 刘广利,汤慧丽.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8(5):84-86
it课程篇10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IT 人才 培养模式
一、我国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IT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人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IT 产业成为带动全球发展的支柱产业。IT 产业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具备良好 IT 教育的人才,因此,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企业人才需求和促进产业良性发展的关键。
2.我国IT教育现状
在我国,每年高职院校培养出大量的计算机类毕业生,但是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情况并不乐观。一方面,企业既缺乏高级 IT 人才,包括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更缺乏技能型、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也就是“IT 蓝领”;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培养的 IT 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存在就业难的问题。由以上不难看出,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与市场需求存在差距,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3.国内IT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及其原因
人才是国家 IT 产业的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 IT 企业和人才市场却出现了非常矛盾的现象: 一边是 IT 企业很难招聘到合适的人才, 另一方面却发现有很多大学的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却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究其原因, 主要有两点: ①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重基础, 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学习能力的养成而不是一时技术技能的训练; ②教材体系的改革难以适应 IT 技术的发展; 高校教材对实际 IT人才的培养缺乏具体的指导性, 仅仅在教学总纲上做出了一定的描述。
4.我国现行IT教育体制的弊端
从企业反馈信息来看,当前高职院校培养的计算机人才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从 IT 项目主管的角度看,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从人力资源主管的角度看,在实际工作中,计算机专业人才最欠缺的能力为:对工具和方法应用不熟$经验不足。
二、高职院校 IT 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与市场人才需求衔接机制的研究
1.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
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的设置,首先要通过对 IT职业领域现状与发展进行深入调研,切实把社会对IT 人才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实际要求,特别是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设计课程结构,创新组织形式,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
2.改革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 除了强调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养之外, 始终强调职业素质教育, 并且着重突出两者的综合教学。其实企业需要的人才更多是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同样优秀的综合型人才,众多企业甚至认为, 职业素质比专业技能更为重要。专业技术技能更新快, 通过短期的培训可以强化, 但是职业素质的培养却是一个长期过程, 而且职业素质也是决定人才未来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3.加强 IT 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要做到教学内容跟上市场发展的需求, 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至关重要的。一方面, 教师需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清楚地讲授相关知识点; 另一方面, 教师需要有实战的工作经验, 也就是实际的项目经验。所以对教师队伍的选拔和培养, 不仅仅只是以能上课作为衡量标准, 还要强化实际项目经验的培养和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所以要提高教学的质量, 授课效果良好、项目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成为了核心。
三、建立IT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的具体措施
为了体现职业教育适应社会需求,以能力塑造为根本的教育理念,在整个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认为应该采取如下举措。
1.因材施教。IT 教育的特点是比较难学。从计算机科学的角度来讲,在本科教学中强调的是抽象力;但对职业教育来讲,又不能太强调抽象的概念,抽象的没边了,学生就不易接受。因此要给学生搭个台阶,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充满信心。教学的责任就是把每个学生的潜能发挥出来,利用他们的长处克服他们的短处,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有信心,有成就感。
2.项目式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结合IT职业教育的特点,学院在一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施过程中,采用了项目驱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实施如下: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一个精心设计的案例进行,注重课堂实践,将一个项目的开发步骤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项目开发的每一个细节都和课程的知识点相对应。通过边讲边练,既能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对知识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了许多相关知识,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3.IT 教育不能照本宣科。教学理念需要不断改变。要按照职业教育的目标来培养,针对职业教育的学员研究学生该怎么学。因为按照大学正常本科模式 IT 教育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有问题,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会面临着就业尴尬。由于他们职业素养和实际能力的欠缺,企业用不上,他们只得再回来参加职业培训,这对学生本人是一种浪费,对国家也是一种浪费。因此,IT 职业教育必须对学生负责,必须考虑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4.IT教育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例如现在我国的机床行业非常棒。原来我们的数控机床是要靠进口,现在是大量出口,这其中职业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所以 IT 职业教育的教材必须增加实验和实训课程。而采用实训的教学设计并不是说理论知识不重要。
四、结束语
总之,IT行业职业教育方兴未艾,只有在把握住职业教育特点的情况下,采取各种有效的举措,才能使IT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各于社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