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护理篇1
老年病人的护理特点
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诸方面都处于衰退阶段,造成发病率高、并发症多,恢复缓慢,常易留有这是思维,表达能力不像年轻人那样连贯和流畅,听力下降、记忆力差,可造成主诉不确切;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降低和疼痛反应不敏感,造成症状和体征不典型;老年病人器官功能衰退,自理能力差,心理上固执不易接受,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护理人员要掌握老年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老年病的发病、护理规律;善于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日常中老年病人经常表现出精神过度紧张、焦虑、恐惧悲观等情绪,导致老而无用猜疑、依赖返童等心理。常处于痛苦不堪的状态,对周围的事物比较敏感,向医护人员提出质疑,甚至发脾气。因而,医护工作者对老年人更要多理解,多体贴,不厌烦不急躁。多方体贴关心,让病人更多的感到人间温暖,工作中要耐心细致,说话时要态度和蔼,语言清晰准确,平时要用尊称主动和他们打招呼,以满足自尊需要。促其心理平衡。
老年病人的护理要求
老年病人阅力深,知识和生活经验丰富,工作上有成就,在家庭、社会中有地位,因而自尊心较强。当他们患病后,由一支配别人的人变成了受别人支配的人,这种角色的改变,使老年病人的自尊受到压抑,同时也对护理人员的态度、表情观察的十分细致和敏感。作为护理人员要理解他们的心理,尊重他们,耐心倾听他们的要求和意见,尽可能给予满足。限于条件做不到的要耐心诚恳的解释,以消除各种不利的心理因素,即不冷淡他们,也不要奚落和讥讽他们,使他们产生安全感、舒适感和信任感。对老年体弱、力不从心、缺乏自理能力者,要多给予关心和帮助。对身心衰老、反应迟钝、说话哆嗦,语无伦次,暴躁的老年病人,要有耐心,要宽容他们,并采取老人乐意接受的方法。对长期患病、受疾病折磨而出现的抑郁、消沉、沮丧情绪,要细致观察,耐心疏导,防治意外的发生,帮助他们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老人护理篇2
2011年12月下旬,70多岁的三哥患了不治之症、到了癌症晚期,因不能手术,只能出院回家保守***。几个侄儿侄女尽心护理,只求能尽量延长三哥的生命。由于护理的人员少、难度大(三哥要人通宵达旦陪护过夜),而且他们都有工作要上班,久而久之,晚辈们都有些吃不消了,这时年过70的我挺身而出,连续几个通宵精心陪护。毕竟年岁已高,岁月不饶人,我在第四天因劳累过度倒下了。在医院切除了肿大的脾脏,好歹保住了一条性命,但住了十几天院,花了1万多元医药费。家族的亲戚们此时只好两地作战:既要陪护三哥,又要照顾我,忙得焦头烂额。
虽然年过古稀,由于长年坚持体育锻炼,我的身体一向很好,除了牛皮癣外,没有什么大毛病。老年人都喜欢做“事后诸葛亮”,我也不例外。总结这次患病,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不服老。虽然自己表面上看起来蛮健康的,但由于人老体衰,有些毛病处于潜伏期,只是没有发作而已。这些毛病如果保养得好,很可能终身都不会发病。二是没有掌握好护理的工作强度。假如不熬夜,只是白天和三哥聊天解解闷,或是干些端茶送水的轻体力活,相信脾脏即使肿大也不会造反(医生的分析)。而我晚上护理三哥,不单单熬夜,而且是天寒地冻;看到三哥痛苦的样子心里很焦急难过,还要做点夜宵给三哥吃。这样心情和体力的煎熬,就是年轻小伙子也扛不住呀!三是固执己见。晚辈们都建议花钱请护工,我觉得护工没有自己人照顾得好,而且费用很高,认为自己身体还行,就想着和三哥多呆一会儿,尽一份力,也可以省钱。
总而言之,是没有处理好自身健康与血脉亲情的关系。老年人在亲情付出的时候要量力而行,因为自己已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如一意孤行,极有可能好心办坏事,出现身体健康问题,这样雪上加霜,反而增加受帮者的经济与护理负担,实是得不偿失,也是受帮者不愿看到的。俗话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老年人作为无力可出的弱势群体,在亲人们有困难的时候,应当首先选择出情、出钱。打电话予以口头慰问,或做些端茶送水、陪聊的轻体力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一定的资金,表示诚意。晚辈们在长辈自告奋勇“出力”的时候,要婉言谢绝,可以花点钱请个护工。千万不能让老人们身先士卒、奋斗在护理的第一线,否则很可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屋漏偏遭连夜雨,行船又遇顶头风。
(江西 肖保根)
老人护理篇3
【关键词】老年人 心理 心理护理
中***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285-02
老年期是人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是走向人生的完成阶段,也是实现作为人的生活阶段的最后时期。这一时期,随着年龄的增加,生活适应能力的下降,身体状况的减退,如失眠、视力下降、两耳失聪、记忆力下降,头发变白、免***功能低下等等,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社区护理针对老年人的这些特点,对老年人的心理进行护理指导,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1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1.1 失落感
老年人由社会人变为自由人,社会角色发生转变,短期内可能不适应,随之而带来情绪上的变化,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1.2 孤独感
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减少,生活中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它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如:有的老年人患脑梗死、脑萎缩而行动不便,心理上则产生自卑感,不愿意出门怕见熟人,自感低人一等,整天待在家里像与世隔绝一样,这样未免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感。
1.3 焦虑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躯体各器官功能减退,易患慢性疾病,由于对身体健康问题的担忧,唯恐自己得了不治之症,给家人带来烦恼,给自己带来痛苦而焦虑,甚至夜不能寐,食欲不振,机体抵抗力下降,更易患躯体疾病,造成恶性循环。
1.4 抑郁
由于离退休后,社会角色的转变,意识难以适应,认为自己对社会,家庭没有贡献了,成了社会,家庭的负担,而导致抑郁。也有的丧偶后,一个人独自生活,子女都忙于自己的事务,对老人缺乏关心和照顾,老人长期生活在孤独寂寞单调和等待中,久而久之,便觉得生活毫无意义,而导致抑郁,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也有的长期生活在躯体疾病的折磨之中,觉得生活没有希望而采取自杀行为。
1.5 健忘
老年人的年龄逐渐增加,脑组织萎缩,脑细胞减少,脑功能减退,智力水平也会随之下降,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由此老年人经常忘记吃药,刚刚手拿着的东西,一会儿就东找西找;出门忘记关门,然后自问我关门了吗?这些都是老年人十分常见的健忘现象,这也是老年人近期记忆力衰退不明显,所以会出现经常唠叨自己年轻时候的事情,留恋过去。
2 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2.1 角色转变
这是老年人离退休后的心理不适应之一。离退休后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化,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却不太一样。据调查工人退休前后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她)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足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并且有足够的退休金和公费医疗,所以心理比较满足,情绪比较稳定,社会适应良好。但退休干部的心理状况就不大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和重心是机关和事业,离退休后的生活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特别是一些领导岗位的老干部更是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
2.2 经济状况
经济是保证老年人正常日常生活和享受健康的基础,我国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一般都低于在职人员,加上医疗服务费用的逐渐上升,使老年人的经济来源缺乏***可靠的保障。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自己的劳动和儿女供给,对于丧失劳动能力,儿女收入不佳的老年人而言,经济问题更加突出。经济收入的不足,社会地位不高,因而这类老年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所以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营养,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享受,从而影响了其身心的健康。
2.3 家庭环境
家庭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单位,老年人离退休后,从社会转向家庭,家庭便成为老年最重要的精神、物质和生活的依托。因此家庭对老年人具有特殊的意义,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具有重大的影响。然而许多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夫妻争吵,亲友亡故,婆媳不和,突发重病等意外刺激,生活于“空巢家庭”及不愉快的家庭之中,从而不仅导致生活上的诸多不便,而且在心理上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最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2.4 身心衰老
具有价值观念和思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他(她)们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所谓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便是老年人崇高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然而,许多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却并不理想。他(她)们或者机体衰老严重,或者身患多种疾病,有的在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衰退的非常明显,这样使得一些老年人陷入深深的苦恼和焦虑之中,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3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目前,我国导致老年人死亡的前三种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致病原因多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因此,社区护士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预防疾病和生理改变给老年人带来的影响,还能使老年人较好地处理好各种自身的、家庭的以及社会的心理问题,使老年人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健康长寿,具体措施如下:
3.1 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
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有的老年人因为躯体的某种病症,从而产生孤独、恐惧、抑郁的心理,社区护士要和蔼、友善热情的服务,使得老年人对生活充满信心。帮助老年人树立坚强的信念,从生活中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乐趣。善于安慰、控制自己,对不良情绪进行调节,适当参加社交活动,充实精神生活,安排好家庭生活、保持家庭和谐与温馨,取得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照料,从而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消除或减少各种心理问题。
3.2 帮助老年人保持与接触
社区护士应多给予老年人特别的关心,经常主动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变化,尊重衰老的客观,帮助他们安排适应新的生活,使生活充满情趣,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走向社会,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生活动力,摆脱孤独,消除失落感和不必要的担心。如介绍同龄同爱好的人一起谈话,跳舞、扭秧歌,下棋等活动,使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得到满足。
3.3 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
社区护士多给予老年人特殊的照顾,热情的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帮助老年人积极面对疾病,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意志和信心,向老年人讲述和示范各种情绪调节法,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和锻炼,除了语言交流外,社区护士还应该增加一些非语言的交流如轻抚老人,搀扶老人走路,帮助老人做一些喜欢的事情等。多与老年人交流,调整他(她)们郁闷的情绪。
3.4 保持家庭关系和谐
家庭和睦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础,老年人常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家人的关心爱护和照顾。社区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多与老年人的家庭进行多方面联系,指导家属多与老人沟通,遇事与老人商量,使老人得到应有的尊重。丧偶的老人独自生活,会感到寂寞,因此子女应该理解老年人的求偶需求,支持老年人的求偶行为,满足老人的愿望。
3.5 帮助老年人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培养适当的兴趣和爱好
社区护士应考虑到老年人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老年人参加适当的活动,让老年人学会安排规律的生活和合理的作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身体状况有选择性,有规律性的进行运动。如,跑步,打球,爬山,太极拳等体力运动,下棋,打牌等脑力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延缓大脑功能的衰退,有效的延缓记忆力的减退,思维能力及精力等高级心理功能的减退。
3.6 帮助老年人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
社区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指导老年人时刻保持乐观的态度,充满好奇心,培养生活情趣,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美好的心表,比吃药更能解决生理上的痛苦”,老年人要学会挖掘自身的快乐的豁达,更要会享用自身宝贵的资源,只要每个人都能乐观、豁达,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其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将具有更大的提高。
3.7 强化老年人智力素质
鼓励老年人勤于用脑,善于用科学的知识养生保健,既锻炼了智力,又学会了自我保健和照顾的技能。不是有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吗?进入老年,学习的东西也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社会学,家***学等,同时还可以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变更,更新观念,紧跟步伐,既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也锻炼了智力。
3.8 老年人应仁慈
社区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指导老年人认识到“仁慈”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仁慈”就是要心地善良,待人宽厚。“仁者寿”为无数长寿老人的实践所证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长寿老人几乎慈祥善良,同情和帮助别人,同样也有自身的心理健康 。常言道“心底无邪天地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说,对人宽厚,帮助别人,不仅有益于别人,也有益于自身。比如:有条件的老年人,捐助一些希望小学的贫困失学儿童或因家境贫寒上不起学的有志青年,或者灾区等需要帮助的人,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营造一个善良友好的生活环境,对自己的身心健康确实会起很大的帮助。
4 小结
总之,老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是身体及心理极易出现问题的时期,所以要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变化特点,及时发现老年人的变化。因此,社区护士在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区护士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帮助老年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指导他(她)们自我的心理适应和调节,帮助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和自身健康的群体水平,使之愉快地度过晚年。
参考文献
[1]刘纯燕主编,社区护理学,湖南 湖南出版社,2001.142-149.
[2]王青 杨代红,***队离退休干部社区保健需要与对策,中华护理杂志,199833(8):489-490.
老人护理篇4
【关键词】 社区护理 老年人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世界人口老化日益明显,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1 老年人健康状况
老人慢性病患率为77.4% ,患病率居前五位的疾病是高血压、白内障、心脏病、关节炎和肝胆疾病,其中患一种及以上对日常生活有影响疾病者占66.8%,年龄越大,所占比例越高。对老人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前五位疾病是痴呆、失明、中风、关节炎和慢性肺部疾病[4]。
2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和精神问题
2.1 离退休综合征 离退休综合征指职工在离退休以后出现的适应障碍[5]。主要表现为坐卧不安、行为重复、犹豫不决、不知所措,偶尔出现强迫性定向行走,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而容易做错事;由于情绪的改变而易急躁和发脾气,对任何事情都不满或不快;易回忆或叙述以往的经历;有的老人因不能客观地评价事物甚至发生偏见;有的老人情绪忧郁,以至引起失眠、多梦、心悸、阵发性全身过热等。
2.2 空巢综合征 空巢是指无子女或子女成人后相继离开家庭,形成老年人独守空巢的特点,特别是老人单身家庭。由于社会文化的变迁,家庭结构开始向小型化转变,人们的家庭观念淡薄及工作调动、住房紧张等原因,年轻人不能或不愿与父母住在一起。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常偷偷哭泣,顾影自怜。调查表明,我国的大多数老人与子女同住,占调查对象的56.4%,独居者为8.39% ,夫妻同住占35.3%,身边无子女老人比例高达32.4%[6]。
2.3 脑衰弱综合征 脑衰弱综合征的表现有: 疲乏、整日精疲力竭、脑力和体力活动均极易疲劳,头晕、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稳、不易入睡等。
2.4 焦虑症 焦虑是个体由于达不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导致自尊心或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性的情绪状态。容易焦虑的老人衰老过程可加快,助长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甚至引起脑卒中,心肌梗塞、青光眼眼压骤升而头痛、失明;或发生跌伤等意外事故。
2.5 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以持久的抑郁心情为主要表现。老年人自杀通常都与抑郁障碍有关[7]。抑郁障碍的发生是渐进而隐伏的,早期可表现为神经衰弱的症状,头痛、头晕、食欲不振等。后期表现为:情感障碍、思维活动障碍、精神活动障碍、意志行为障碍、躯体症状。
2.6 老年期痴呆 痴呆是以后天获得的持续时间较长的精神神经功能多方面障碍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处于痴呆危险的人群数量增加。老年痴呆起病缓慢,病程一般在5-10年。本病仍未有理想的药物,以预防为主。
3 老年人的社区护理
3.1 健康状况良好老人的社区护理
3.1.1 成立老年协会、老人之家或休闲活动中心 由于退休后突然增多了休闲时间,帮助老人培养个人爱好和兴趣,使其能善用退休后的许多时间,丰富退休生活。
3.1.2 推广义务工作制度 在美国、日本、泰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老人生活中,义务工作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8]。在我国,义务工作较少,可以鼓励老人去帮助照顾高龄老人或残疾人。
3.2 离退休综合征的社区护理 针对离退休综合征的老年人的特点,社会要给予离退休老年人更多的关注。家庭要关心和尊重离退休老年人的生活权益,鼓励老年人适当参加老年协会或老年活动中心的活动,参与社会义务工作,做些老年人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儿孙分忧解愁,使家庭和睦。 转贴于
3.3 空巢综合征老人的社区护理 由于单身老人越来越多,他们最易患空巢综合征。无论社会,还是家庭都应该多关心单身老人。作为子女,应尽量与老人一起生活或经常回家探视。鼓励老人参加老年协会或老年活动中心的活动,在那里结识多些朋友。
3.4 脑衰弱综合征老人的社区护理 认真观察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关心老年人,鼓励老年人适当参加老年协会或老年活动中心的活动,参加一些温和的室外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向病人讲解要重视脑衰弱综合征。
3.5 焦虑症和抑郁症老年人的社区护理 由于老年人离退休、衰老、孤独及其他原因使老年人产生焦虑和抑郁症。对这部分老人要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经常上门与老人谈心,使他们感觉到受尊重与关心。帮助老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自我疏导、自我放松。
3.6 老年期痴呆的社区护理 对此类老年人加强管理,设立家庭病床,请专人在家看护,负责日常生活护理,安全保障,定时服药,适当活动及肢体锻炼。家庭病床医生进行定期巡诊,或将老人安排到老人护理院进行护理。
4 小结
对老人的服务应做到“善始善终”,对临终老人协助家属送医院抢救,对在家庭病床的临终老人,协助家属做好临终前准备,帮助他们联系救护车辆,尽量满足临终老人的需要,减轻其痛苦。安慰家属,特别是配偶,减轻他们的悲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老化,老人社区护理的开展势在必行。据调查报告,我国的老人社区护理需求占70.1%[9],我国的老人社区护理起步迟,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
参 考 文 献
[1]殷磊.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9 :3
[2]付东波.老年综合健康功能评价及其用途[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8 ,15 (2) :49 -52.
[3]殷磊.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9 :3.
[4]吕探云.社区老人长期护理需要的调查与护理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1 ,6 (16) :419.
[5]殷磊.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9 :50.
[6]李继坪.老人健康保健现状与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1999 ,15 (4) :54.
[7]殷磊.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9 :50.
老人护理篇5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科的护理特殊性。方法:回顾自己对54例老年骨科惠人的护理体验。结果:53例老年骨科病人护理质量优良,无并发症发生。1例死于原发病。结论:掌握老年骨科病人的特殊性,实施有效的护理,能显着提高老年骨科的治愈率。
【关键词】骨科;老年人;并发症;护理
由于老年人体弱,多数病人需要长时间卧床。这给护理老年人带来了很多的难度。尤其是骨科手术后的病人,多数丧失生活处理能力,如果得不到合适的护理,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以下是我院自2009年2月到2010年3月收治的54例老年骨科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男性2l例,女性33例,年龄在60—7O岁33例,7l一80岁18例,8l一83岁3例;其中髋部疾病占24.07%(股骨颈骨折8例,股骨粗隆问骨折4例,股骨头缺血坏死1例),各种腰部疾病占31.48%(腰椎间盘突出9例,腰椎失稳5例,胸腰椎压缩骨折1例,椎体滑脱2例),关节疾病占16.70%(膝关节各种疾病6例,骨与关节感染3例),其他骨科疾病占27.78%.平均住院天数为28d.
2.临床护理
2.1 心理护理:掌握骨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护理。当老年患人带着病痛就医时,面对的是医护人员和其他住院的病人,要等待各种检查、***、手术,加之大多数生活自理能力差或者已完全丧失,于是表现出烦躁、焦虑、恐惧、激动、多语、失眠等,这些心理状态都不利于疾病的***。为解除老年病人思想负担,使之积极配合***,最重要的是给病人心理上的安慰。我们要根据老年病人的经历、文化素质、生活习惯、业余爱好、家庭情况及经济状况等,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与老年病人进行亲切的交谈,护患之间相互沟通,使之信任我们并对自己的伤病有所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护士对待老年病人一是要尊重他们,二是要理解他们,三是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要经常与老年病人进行思想沟通。处处体贴照顾。
2.2 营养护理:个别老年病人因生活不能自理,怕给我们增添麻烦,为减少大小便次数,而控制饮食。这样的老年病人应向其说明营养的重要性。鼓励其多饮水、多进食易消化食物。保持二便通畅。避免便秘。同时我们更应周到地做好生活护理,尽量满足其一切所需,不能表现出有任何厌烦的情绪,让病人依赖我们,使其精神上得到安慰,为进一步配合手术、药物***打好基础。
2.3 日常护理:每年有三分之一岁以上的老年人、二分之一岁以下的老年人都经历过跌倒事件。可以归咎于很多原因。如原有外伤、肢体退行性疾病、环境、年龄、神志状况、原发疾病、所服药物、住院时间等,仍是困扰护士的主要问题之一。绝大部分老年病人喜欢安静,应尽量安置单人小房间,护理要尽量适合老年人的特点,如减低环境中威胁的措施,减少床边的杂物、固定好床脚刹车,安置洗手问夜灯,对活动能力受限的患者除了接受行走体疗外,还要向家属重申病人活动能力的障碍,护士要指导病人缓慢起立、坐下、上、下床等,坐轮椅时使用轮椅安全带,选用合适和专用的老年轮椅,协助病人变换等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对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要加强生活上的护理,保持病人口腔、头发及皮肤的清洁,协助生活所需。
2.4 并发症预防护理:
①心、脑血管并发症预防护理。进入老年期循环系统发生明显的衰退,如心、脑血管硬化,心肌收缩相对减弱,心血管不通适应正常时的应激状态。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有潜在发病的可能,导致并发症出现。此类病人。一经人院应引起重视,除进行各种检查外,应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神志等体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②褥疮预防护理。长期卧床,截瘫或需牵引病人,由于全身血液循环差,皮肤抵抗力低下,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尤其是骶尾部、后枕部、踝关节、足跟部各骨突处容易发生褥疮,因此病人入院后给予气垫床或骶尾部垫褥疮垫,骨突处可垫海绵圈。不能自行翻身的隔2h协助翻身,并用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护理上一定要职责到人,每班检查交班。护士长不定时抽查,人人重视,使大家认识到,预防褥疮的发生,不是某个人的事,必须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努力。由于措施到位,责任到人,一年来无褥疮发生。
③泌尿系感染预防护理:保持会清洁卫生,每天用温水擦洗会2次,尿潴留病人在留置尿管期间,妥善固定导尿管及引流管的位中沉渣,经常变换,以便引流通畅,定时、训练膀胱肌肉收缩。
④呼吸道并发症预防护理:老年人由于呼吸相对减弱,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史,所以长期卧床及术后病人易发生肺部并发症。因此病人人院后要求戒烟、戒酒,鼓励病人多咳嗽、咳痰,做深呼吸,上肢能活动的做扩胸运动以增加肺活量;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利稀释痰液。
⑤防止骨延迟愈合护理:老年人运动量减少,骨细胞活动性降低,而钙吸收利用率低易发生骨质疏松,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或不愈合。可给病人服钙剂,进食高钙食物,并用适量维生素D增加钙的吸收利用。
老人护理篇6
老年人免***力下降这样就会容易受到疾病的困扰,老年阶段是疾病最喜欢烦扰的阶段,老年人该如何才能做好饮食护理,调节好免***力,免受疾病困扰呢?因该按照科学护理的方法做好以下几点:
1食物烹饪时的护理
1.1咀嚼、消化吸收机能低下者的护理 蔬菜要细切,肉类最好制成肉末,烹制方法可采用煮或炖,尽量使食物变软而易于消化。但由于易咀嚼的食物对肠道的刺激作用减少,往往很容易引起便秘,因此应多选用富含纤维素的蔬菜类,如青菜、根菜类等烹制后食用。
1.2吞咽机能低下者的护理 某些食物很容易产生误咽,对吞咽机能障碍的老年人更应该引起注意,如酸奶、汤面等。因此,应选择粘稠度较高的食物,同时要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态合理调节饮食种类。
1.3味觉、嗅觉等感觉机能低下者的护理 饮食的色、香、味能够大大地刺激食欲,因此味觉、嗅觉等感觉机能低下的老年人喜欢吃味道浓重的饮食,特别是盐和糖,而盐和糖食用太多对健康不利,使用时应格外注意。有时老年人进餐时因感到食物味道太淡而没有胃口,烹调时可用醋、姜、蒜等调料来刺激食欲。
2进餐时的护理
2.1日常护理 进餐时,室内空气要新鲜,必要时应通风换气,排除异味;老年人单独进餐会影响食欲,如果和他人一起进餐则会有效增加进食量;鼓励自行进食,对卧床的老年人要根据其病情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帮助其坐在床上并使用特制的餐具(如床上餐桌等)进餐;在老年人不能自行进餐,或因自己单独进餐而摄取量少,并有疲劳感时,照顾者可协助喂饭,并注意尊重其生活习惯,掌握适当的速度与其相互配合。
2.2上肢障碍者的护理 患有***、挛缩、变形、肌力低下、震颤等上肢障碍时,自己摄入食物易出现困难,但是老年人愿意自行进餐可以自制老年人专用的叉、勺,其柄很粗以便于握持,亦可将普通勺把用纱布或布条缠上即可;有些老年人的口张不大,可选用婴儿用的小勺加以改造;使用筷子的精细动作对大脑是一种良性刺激,因此应尽量维持老年人的这种能力,可用弹性绳子将两根筷子连在一起以防脱落。
2.3视力障碍者的护理 对于视力障碍的老年人,作好单独进餐的护理非常重要。照顾者首先要向老年人说明餐桌上食物的种类和位置,并帮助其用手触摸以便确认。要注意保证安全,热汤、茶水等易引起烫伤的食物要提醒注意,鱼刺等要剔除干净。视力障碍的老年人可能因看不清食物而引起食欲减退,因此,食物的味道和香味更加重要,或者让老年人与家属或其他老人一起进餐,制造良好的进餐气氛以增进食欲。
2.4吞咽能力低下者的护理 由于存在会厌反应能力低下、会厌关闭不全或声门闭锁不全等情况,吞咽能力低下的老年人很容易将食物误咽入气管。尤其是卧床老年人,舌控制食物的能力减弱,更易引起误咽。因此进餐时老年人的非常重要。一般采取坐位或半坐位比较安全,偏瘫的老年人可采取侧卧位,最好是卧于健侧。进食过程中应有照顾者在旁观察,以防发生事故。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唾液分泌也相对减少,口腔粘膜的作用减弱,因此,进餐前应先喝水湿润口腔,对于脑血管障碍以及神经失调的老年人更应如此。
3常见疾病的护理
3.1慢性支气管炎的饮食护理 给予老人充分的水分,以保持老人呼吸道粘膜湿润,有利于啖液的排出。饮水每天应在一千五百毫升以上,供给充足的营养,为老人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少量多餐,应保持足够营养物质的摄入。
3.2心绞痛的护理 对于体重超重的老人,应鼓励老人想办法减轻体重,少吃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多吃高纤维素的食物。此类食物不仅可以预防便秘,也可以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还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血糖浓度,降低高血压的发生。平时饮食要少食多餐,不饮浓茶、咖啡,少吃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少抽烟或者不抽烟,以减少烟草中有害物质对老人身体的伤害。
老人护理篇7
[中***分类号] R21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168-01
老年人的脏器和神经系统功能衰退,代偿能力和免***功能减低,常有多种疾病并存,这是一个生理发展过程。在我科收治的病人中,70以上的病人约占95%以上,由于我科收治的病人都是退休老干部,阅历深,知识、经验丰富,在社会、家庭中有一定的地位,自尊心强,对护理要求比一般人高,这就给护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做好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更为重要。
1 老年病人的病情特点
1.1 多方面病理改变 在我科收治的病人中,常有呼吸、循环、消化等多个系统疾病同时存在,因此,观察病情时要注意临床症状和体征,利于早期诊断和***。
1.2 病种杂、专科性不强 临床症状不典型,听力、记忆、动作与反应衰退,不能正确及时反应病情,常会延误诊断和***。
1.3 使用药物易出现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由于老年病人病种杂、症状不典型,多脏器疾病同时存在,需服用多种药物,而体内代谢迟缓、吸收慢、耐受性及敏感性差。易造成药物积蓄和不良反应。
2 老年病人的护理
2.1 心理护理 我科多数病人长年住院及多次住院,由于病情反复发作,而产生对***、护理有抵触情绪,有的病人对疾病认识不足,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在护理工作中,我们应象对待长辈一样尊重他们,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了解他们对***、护理方面的要求,尽量帮助解决。使病人心情放松,利于疾病恢复。
2.2 维护生理功能 保持合理营养,保证充足睡眠,适当活动,促进排泄。
2.2.1 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 老年病人多有伴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应给予低盐、低脂肪、少糖、多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睡前不宜进食。对不能自已进食的病人,根据病情,采取适当,帮助进食。
2.2.2 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进行锻炼 注意活动的内容、活动量、时间和安全。对长期卧床病人定时翻身、擦浴、更衣、按摩、活动四肢等被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功能恢复。
2.3 并发症、意外事件的预防及护理 加强晨晚间护理,加强安全防范。如外出活动要有人陪伴,防止地滑跌伤;对用降压药的病人,变换动作要慢,防止性低血压。
老人护理篇8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口腔组织也出现相应变化,具体表现为口腔组织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加而修复能力减弱,并导致相应疾病的发生[1]。通过调查,老年人患牙周疾病和龋齿的比例最大,分别占41.8%及54.5%。(1)大多数老年人牙齿咀嚼面磨耗过重,咀嚼时清洁牙面的作用减弱或消失,部分老年人的唾液分泌减少并且黏稠,易于菌斑附于牙面上;唾液中的矿物质也易附着于牙面上而形成牙结石;长期单侧咀嚼而不使用另一侧牙齿,这些长期无功能的牙齿更易于堆积菌斑、牙结石等,而且老年人中83.6%都有牙结石,且部分老年人洁牙意识淡薄,这是导致牙周疾病的主要诱因。(2)老年人龋病主要以根面龋为主,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牙周萎缩、牙根暴露,加上由于牙齿磨耗而易发生食物嵌塞,根面堆积的菌斑不易清除,则为根面龋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且老年人真牙与活动假牙之间也易存留食物,不易被清除,而使真牙发生龋齿。根面龋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发病与年龄呈正比,与牙龈萎缩密切相关,是老年人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还有一部分老年人,特别是患有严重的全身疾病,对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者,易发生猖獗龋,可在短期内波及牙齿各个面,常发生在牙颈部根面。因为这种类型的老年人对口腔保健的有效性相对减低,口腔卫生状况差,再加上老年人的牙体组织结构薄弱,所以常会发生猖獗龋。由此可见,老年患者机体的变化导致了这些具有老年特点的口腔疾病的发生与增加。
2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老年人的心理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导致在***中出现不必要的延误。通过本次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障碍:(1)由于自身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对注射麻药以及相关***有恐惧心理;(2)不想拔牙,本着“拔一颗牙就少一颗牙”的原则,拒绝相应的***与建议;(3)对于修复病人,对社区医生的不认可,怕投入太多的费用却得不到很好的效果;(4)消极思想,想等到牙齿全部掉光之后再考虑镶牙;(5)对于需要洁牙的患者,意识淡薄,认为牙齿松动是由于洁牙的原因。其中50%以上的老年人存在牙科恐惧症,特别是对拔牙及牙钻的恐惧,因此也错过了最佳的***时期,使***变得困难,不能达到最佳效果。
老人护理篇9
老年人日常活动的护理
老年人要选择合适的活动,科学的锻炼对人体健康最为有益。老年人的活动种类可分为4种:日常生活活动、家务活动、职业活动、娱乐活动。对于老年人来说,坚持日常生活活动和家务活动是生活的基本活动,鼓励职业活动是属于发展自己潜能的有益活动,推行娱乐活动则可以促进老年人的交流和思维,有益身心健康。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场地条件,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活动设计应符合老年人的兴趣并且是在其能力范围内,而活动目标的制定则必须考虑到他们对自己的期望,这样制定出来的活动计划老年人才会觉得有价值而容易坚持。应先选择不费力的活动开始,再逐渐增加运动的量、时间、频率,且每次进行新的活动内容时,都应该评估老年人对于此项活动的耐受性。通过锻炼增强体质、防治疾病,要有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且取得疗效以后,仍需坚持锻炼,才能保持和加强效果。老年人运动的时间以每天1~2次,每次30分左右,1天运动总时间不超过2小时为宜。运动时间可选择在上午9∶00~11∶00。此外,从人体生理学的角度看,傍晚锻炼更有益健康。无论是体力的发挥,还是身体的适应力和敏感性,均以下午和黄昏时为佳。饭后则不宜立即运动。
年老体弱、患有多种慢性病或平时有气喘、心慌、胸闷或全身不适者,应请医生检查,并根据医嘱进行运动,以免发生意外;患有急性疾病、出现心绞痛或呼吸困难、精神受刺激、情绪激动或悲伤之时应暂停锻炼。必须鼓励帮助各种患病老年人进行活动,以维持和增强其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对瘫痪老年人要借助助行器等辅助器具进行训练。
老年人安全用药的日常护理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护理时由于老年人的耐药性差、记忆力减退,应教会老年病患者家属如何观察和预防药物不良反应,提高老年人的用药安全。要注意观察老年人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注意观察药物矛盾反应,老年人在用药后容易出现药物矛盾反应,即用药后出现与用药***效果相反的特殊不良反应。所以用药后要细心观察,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时宜及时停药、就诊,根据医嘱改服其他药物,并将剩余药物妥善保管。严格控制用药量,选用便于老年人服用的药物剂型。选择适当的用药时间和用药间隔,根据老年人的服药能力、生活习惯,给药方式应尽可能简单,当口服药物与注射药物疗效相似时,则采用口服给药。但要注意许多食物和药物同时服用会导致彼此的相互作用而干扰药物的吸收。如含钠或碳酸钙的制酸剂不可与牛奶或其他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一起服用,以免刺激胃液过度分泌或造成血钙或血磷过高。此外,如果给药间隔过长会达不到***效果,而频繁给药又容易引起药物中毒。因此,在安排用药时间和用药间隔时,既要考虑老年人的作息时间,又应保证有效的血药浓度。由于老年人用药依从性较差,当药物未能取得预期疗效时,更要仔细询问病人是否按医嘱服药。长期服用某一种药物的老年人,要特别注意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对老年人所用的药物要进行认真的记录并注意保存。
饮食护理
由于老年人的胃肠功能减退,消化不良或因长期慢性消耗,处于长期的慢性消耗中,因此要注意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食物,经过合理的营养搭配及适当的烹调,保持良好的色香味,尽可能提高病人食欲。也可以增加餐饮量或次数,以供给足够的热量,从而使老年人饮食中的营养及能量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动物内脏、海鲜、咖喱、辣椒等高脂肪、高嘌呤、碱性、刺激性强的食品不宜过多摄入。
家庭晨晚间护理
做好晨晚间护理能使老人感到身体舒适、轻松,有利血液循环,肌肉松弛,保证睡眠。早晨醒来,在床上静卧10分钟左右,进行必要的床上运动;伸展四肢;以双手互相揉搓,活动指关节;然后进行“干洗脸”动作20~30次。这些动作使老年人适应从睡眠到觉醒过程的生理变化,使身体有一个相对过渡的阶段,不致因突然起床头晕而摔倒,也可使呼吸、心跳的频率逐步改变,避免心脏病的复发。刷牙、漱口、洗脸、梳头对老年人也是一项十分有益的运动。适当进行户外锻炼,散步、慢跑、做操和练习各种拳等,是老年人增强自身素质,提高抵抗力的手段。晨间运动也为一天的生活、工作奠定了基础。除重复晨间洗漱间的一套活动以外,有条件的老年人在睡前洗个盆浴,能使全身的血管扩张,肌肉松弛,头部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利于入睡。对大多数身体不便或无盆浴条件的老年人;要用温热水泡脚,对促进健康和睡眠也是十分有益的。老年人家庭应备1个塑料桶,装1桶温热水,水至膝盖,临睡前泡足15~20分钟,能活动者最好用双手搓下肢,下肢的血管扩张、肌肉放松、周身血液循环加速,能解除疲劳,能促进休息与睡眠。
心理调节
老人护理篇10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护理
1糖尿病的有关表现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严重者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1]。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糖尿患者群逐年增多,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已成为社会级的难题。
1.1老年人糖尿病的并发机制
1.1.1遗传因素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疾病。1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与某些HLA基本位点相关;2型糖尿病有更强的遗传基础,同卵孪生子患病一致率高达90%~100%。
1.1.2自身免***功能低下病毒感染可启动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反应。在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胰岛细胞抗体,并可见到免***性胰岛炎病变。
1.1.3环境因素如都市化生活、缺乏体育锻炼、高热量饮食等均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1.2主要临床表现 本病多数起病缓慢,早期可无症状,逐渐进展,在某些应激情况下发病或以急慢性并发症就诊,如酮症酸中毒昏迷或皮肤瘙痒、肢体麻木、疖病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见于部分患者。出尿次数及数量均明显增多,可达3~5 L/d以上。多尿失水,患者常烦渴多饮。葡萄糖大量丢失,不能充分利用,体内能量来源减少而易饥饿、食欲亢进、进食量明显增加。
2老年人糖尿病的主要护理措施
2.1预防感染
2.1.1病情观察 注意检查足部皮肤。密切观察血糖、尿糖变化。了解患者有无感觉异常、感染及皮肤破损情况,有无咳嗽、痰,有无腹痛及排尿异常现象。
2.1.2控制血糖 规定按时按量服用降糖药用,严格遵守用药***,不得私自停减药物。
2.1.3保持身体清洁 要经常用温水擦洗身体,特别应注意保持会阴、足部的清洁。
2.1.4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定期用紫外线灯照射;嘱患者避免接触上呼吸道感染人员。
2.1.5积极处理皮肤损伤及感染一旦发现损伤及感染,应积极清创、消毒、包扎,应用抗感染药物,必要时请专科医生处理。
2.2药物护理
2.2.1口服降糖药 ①双胍类药物进餐时或餐后服,禁用于肝肾功能不良、心、肺功能不全、低氧血症等,因为苯乙双胍胃肠反应较大,可引起酮尿、高***酸血症。所以用药过程中监测尿酮体及肝功能;二甲双胍有轻度胃肠反应,少数患者有腹泻、肝功能损害,停药可恢复。②磺脲类药物应在饭前30 min口服,有很大的副作用。③阿卡波糖应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副作用有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胃肠炎及溃疡病症忌用。
2.2.2胰岛素的应用 ①用的剂量要正确。由于胰岛素本身的剂型的不同,所以要特别注意每毫升的含量,避免不准确的剂量出现。②对于注射胰岛素的部位要进行选择。常用部位有臂大肌、上臂外侧、腹部、股外侧,将每个部位分为15个注射点,3次/d,可用5 d,1 w内同一部位不应注射2次。③注射时间的要求,一般对于中长效胰岛素的注射时间没有严格要求,但对于速效制剂的注射必须强调在进餐前30 min注射。④有些胰岛素需要混合注射时,要做到先抽取普通的人后在抽取中长效的。混合注射胰岛素时,先抽普通胰岛素,再抽中长效胰岛素。⑤对胰岛素要进行有效保存。5℃冰箱保存(长效及中效可保存3年,普通RI保存3个月)禁止冷冻;为防止注射部位脂肪萎缩,使用前1 h自冰箱取出胰岛素恢复至室温。
2.3酮症酸中毒的护理
2.3.1病情观察 ①监测尿糖、血糖,血、尿酮体,电解质,肾功能及血气分析。②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尤其注意血压、体温及呼吸的形态、气味。③尿量的变化,记录出入量。
2.3.2遵医嘱补液,给予胰岛素,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2.3.3昏迷护理;对于昏迷者应加强口腔、皮肤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防止血栓性静脉炎及肌肉萎缩,防止患者坠床受伤等。
3饮食护理
患者入院后即对饮食行严格控制,加强全面的饮食护理干预。强调饮食控制是一项终身性的、长期的需坚持的工作,规律、合理、科学的饮食习惯建立可使疾病进程得以延缓。饮食控制的基本原则包括:对每日进食总热量行严格限制,主食宜为0.2~0.3 Kg/d;多摄入豆制品、水果蔬菜、杂粮等,保障摄入优质蛋白,但需在0.15 Kg/d;食物禁忌高糖;可依据患者的血糖、喜好、口味等行住院期间的饮食设置,注重营养性,以在增强抵抗力的同时稳定血糖水平。
4健康宣教
将糖尿病基础知识设计成小册子,向患者及家属发放,并充分发挥医院宣传栏的作用,行糖尿病相关保健知识宣教。定期组织开办病友会,就包括如何自行监测血糖、发病诱因、注意事项、饮食计算、用药方法等进行问答。使患者自觉提高健康保健认识,并在生活中实际应用,了解患者需求,行针对性的宣教,以提高患者遵医依从性。
5心理干预
老年各项身体机能随年龄的增长,呈逐渐减弱表现,性格相对固定,感觉器官敏感性减退,故需主动、热心的同患者沟通,真诚、耐心、缓慢交流,使患者理解并掌握医疗目的及自我防护知识,积极配合医护[2]。另外,因病程迁延、需长期的医疗过程,家庭多背负着沉重的经济负担,患者易出现烦躁、焦虑心理,护理人员需仔细询问、细致观察,行针对性的疏导工作,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提高家庭及社会的重视力度,使患者不良情绪消除,保持乐观心情,积极应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