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类专业10篇

建筑类专业篇1

[关键词]企业视野 高职院校 建筑类专业 教师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郭阳明(1974-),女,江西吉安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教研室主任,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造价管理;郭雪丹(1980-),女,江西九江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江西 九江332007)

[中***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5-0067-02

目前,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影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质量的关键。随着高职教育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加上建筑类专业的自身特点,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必然会严重影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利于高职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教师队伍如何建设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

一、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2011年6月笔者及研究团队对江西、湖南、安徽、浙江、湖北等5省的36所高职院校进行调查。采用信件邮寄和电子邮件两种方式对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32所高职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3所院校采用了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问卷,其余29所学校采用信件邮寄的方式(内附回寄邮票),对每所高职院校均邮寄发出针对专业教师和专业负责人的2份问卷,共发出58份纸质问卷和3份电子邮件问卷,收回53份纸质问卷和3份电子邮件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54份。另外,浏览江西应用工程学院等4所高职院校的校园网站,并记录好建筑类专业教师的相关数据,借助EXCEL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工程实践能力不强

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绝大部分教师都是从高校大门出来就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从事教学,根本没有企业一线的工作经历。这些教师进入学校后,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很难真正抽出时间到建筑企业进行顶岗锻炼。如主讲《建筑施工技术》的教师,根本就未到建筑工地实践过,主讲《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的教师,自己也从未编制过工程预结算。另外,建筑类专业的“双师型”教师相对缺乏,在36所高职院校612名建筑类专业教师中,具有“双师型”教师资格共196名,仅占总教师的32%。而“双师型”教师往往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数量偏少,就意味着建筑类专业教师的整体工程实践能力水平不高。

(--)具有执业资格师的教师数量太少

对于企业来讲,非常看中工程技术人员是否获得执业资格师。因为自我国实施执业资格体系制度以来,不管是施工企业,还是勘测设计企业、造价咨询企业,其企业的资质都对执业资格师的数量有严格的要求。在36所高职院校612名建筑类专业教师中,获得执业资格师证书的教师仅有62名,仅占总教师的10%,比“双师型”教师数量都少了许多,而且获得执业资格师证的教师中有部分本身就是“双师型”教师。建筑类专业相关的执业资格师一般有注册建筑师、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而每一个执业资格师的考试都既涉及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涉及较全面的实务知识。教师要想获得执业资格师证书,不仅要具备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具有较为扎实的实践能力。

(三)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多,其生源规模也不断壮大,为了补充教师资源的缺乏,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直接从高等院校直接引进毕业生,这也导致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的新教师多,老教师少。对36所高职院校612名建筑类专业教师进行统计发现,30岁以下占35%,31-40岁占31%,41-50岁占21%,50岁以上占13%,这种年龄结构对教师团队的建设不是很好,难以形成以老带新、以老帮新的良性循环。另外,公共课、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失调,专业课教师特别是新设专业的专业课教师紧缺,专职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同样也很低,缺少真正的行业专家和专业带头人,很难带动整个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发展。

二、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的原因

影响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培训体系不够完善、激励机制不合理、建筑类专业本身特点等,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归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方面

首先,很多高职院校在引进新教师时就过分追求学历,而忽视了技能的要求,现在的高职院校基本上都是要求新进教师具有全日制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很多仅有本科学历但具有丰富实践动手能力的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往往就被拒在高职院校的大门之外。其次,由于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教师相对师生比例来讲整体偏少,教师的教学任务普遍较重,一般每位教师的周学时工作量在18学时左右,甚至更多。同时,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又承担班主任、招生员等工作,时间紧,脱产进修困难,即使是脱产进修也基本上是以学历提高为主的进修,学校也很难安排更多的教师参加到专门的实践培训或下企业顶岗锻炼。另外,在职称评定和职务聘任方面还是参照普通高校的***策,以的数量和质量、课题的研究情况来衡量,对实践能力的高低和是否获得相关的执业资格师证书不给予考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主动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积极性。

(二)专业自身特点方面

建筑类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较有其特殊之处,从事建筑类专业工作的人员,其劳动的主要对象就是建筑产品,而建筑产品有投资规模大、生产周期长等特点。另外,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有其自身的特色。其他产品生产过程可以工厂化,在固定的厂房和车间里就可以采用流水线方式批量生产,而建筑产品因其固定、体积庞大等特点不能在厂房里生产,只能采取流动作业施工,即施工人员流动,建筑产品不动。学校虽然派教师下企业进行锻炼,但是时间往往过短,一个月或者两个月,最长也就是半年,这样很难得到整个流水施工过程的系统化训练,而只能训练到某些方面的实践技能,从而影响到专业的整体实践效果。

(三)教师自身方面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教师本身教学任务就繁重,

再加上自身缺乏危机意识,不愿意去进修或者下企业顶岗锻炼,更谈不上主动利用每年的寒暑假到企业中锻炼。有时候即使教师被学校派到企业中进行锻炼,往往也由于自身的锻炼目标不明确,再加上企业方面的主动配合性不够,教师到企业中也不知道具体干什么,同样也影响建筑类专业教师从事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

三、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一)加大从企业一线引进人才的力度

引进人才补充教师队伍不仅是长期的战略性任务,也是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途径。高职学院除了从高等学校引进优秀毕业生的同时,也应该加大从企业一线引进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同时学校也应制定相应的优惠***策,吸引社会各界人才来学校工作。对从高校新引进的毕业生可以更重视学历情况,但对从企业一线引进的技术骨干应更重视他们的实践能力,如他们工作中的业绩、工程系列的技术职称等。对这些从企业引进的技术骨干在上岗前进行相应的教师培训,使他们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这样他们既可以做专业实践课的教师,又可以做专业理论课的教师,也使之成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建立科学的教师实践管理机制

不管是教师利用寒暑假下企业锻炼,还是整学期或者整年下企业进行顶岗锻炼,学校在各方面都应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机制,来鼓励并规范教师的实践锻炼。对于实践能力偏弱的专业教师,学校应该根据其讲授课程的情况,安排他们到相应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造价咨询等单位进行顶岗锻炼。如从事《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授课的教师,应到建筑施工单位的具体工地,从平整场地开始,通过参与工程的施工,逐步掌握施工现场的各种施工技术与方法;教授《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的教师应该到造价咨询公司或者建筑公司的预算科室进行顶岗工作,从事具体工程的预算或决算工作。另外,由于建筑工程涉及面比较广,要求也比较复杂,建筑类专业教师在下企业锻炼之前,首先要做到目标明确,任务细分,这样,实际锻炼效果才会明显,专业实际能力才会大幅提高。

(三)制定执业资格师考试激励制度

建筑类企业最看重工程技术人员的两个方面:一是实际动手能力,二是其是否获得某执业资格师证书。前者是看能不能直接为企业做事,而后者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质等级。学校应该鼓励建筑类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执业资格师考试,并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对于那些获得执业资格师证(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师、注册建筑师、注册造价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的教师,学校首先给予一定的奖励,并鼓励他们到企业中去兼职,承担企业中的各项工程任务,这样,专业教师在通过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与管理服务的同时,也使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学校也可以以此为契机,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沟通,为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搭设一个坚实的平台。

建筑类专业篇2

[关键词]建筑类专业;应用型人才;职业道德教育

国内的经济在市场化、工业化、全球化的驱动下快速的增长,中国***府公布的初步核算的2014年宏观经济数据,GDP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4%,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跻身超10万亿美元经济体俱乐部,排名世界第二。经济的发展加速提高了城镇化率,中国未来20年内还将保持城镇化加速发展,每年将有10~20亿m2的新建建筑面积,作为建筑行业的核心力量,高校每年培养的毕业生不停走向社会,他们将会给后代留下怎样的建筑,怎样的城市?将是我们的大学、教育工作者对人才的培养深入思考的问题,大学的教育不仅仅是一个传播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通过对应用型建筑类人才培养中职业道德体系建设的探索,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培养学生用更理性的心态来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做到诚实守信。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往往有一些不同道德观念,但总的来说,道德都是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与经济发展相比,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仍然是一条短腿。“郭美美事件:引发中国红十字会信用危机;三聚氰胺事件:中国***品行业职业道德整体沦陷?楼歪歪/楼脆脆/楼倒倒事件:考验建筑从业人员的职业良心。”建筑行业是社会的一小部分,在行业从业中不遵守道德规范的问题相当严重:如出现大量的官场“钱权交易”,市场的“缺德交易”,施工单位的围标、串标、低价抢标,中标后,通过各种途径更改投标文件,违规建设、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牺牲工程质量和安全代价赚取利润,以致工程事故时有发生,建筑企业或个人的“挂靠”行为盛行,这些都严重危及人发生命财产的安全,给工程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将阻碍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2结合课程建设进行职业道德培养

在应用型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分为基础课教育、专业基础课教育与专业课教育,只在公共基础课中开设了思想品德和法律课,而专业课才是大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和关注重点,他们总认为专业知识的掌握才是自己在社会上的立足之本,在校学习期间将主要的学习精力都放在专业课上,忽视了专业中的道德修养和走向工作岗位上应有的“求真、求善、求美”的道德修养。

2.1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尊重和敬畏生命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中有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等大量的力学课程,从历年考试总结来看,这些力学课程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些课程的学习将影响到毕业设计和以后建筑施工方面,基础不牢固,缺乏力学基本知识,将在设计和施工中力学概念不清,对力学传力关键部位忽视,将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在教学中应列举一些类似工程的倒坍事故,培养学生的社会良知和学术良知。在建筑施工课程中从土石方开挖、钢筋工程、混凝土浇筑等多个方面进行施工工艺的教学,对危险性较大的深基坑支护、塔吊安拆、高大模板的支设等易引起安全事故的部位,首先要详细计算,其次要遵守基本的建设程序,否则易引起较大的事故,要从施工工艺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2.2节能降耗,注重绿色环保,承担社会责任

在可持续发展的前题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降低能耗,是我们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节能降耗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从工程的全寿命周期的管理来说,从建筑的规划、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从机械与设备的选择、材料采购、现场管理加强对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在《钢筋混凝土》课程教学中,要明确讲透配筋率、超筋梁等的计算和设计,要节约钢材,节约社会资源;在授《建筑施工》课程时,要注意施工用水的循环利用,节约用水,要保证扬尘控制、噪声与振动控制及建筑垃圾及污染的控制;在《房屋建筑学》课程中要适当选用装饰装修材料,保证材料的可持续性;要讲授用地指标,包括临时用地指标,保护土地这种不可再生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保护资源是我们的社会责任,应勇于承担。

2.3强化质量责任意识,牢记工程的终身负责制

据2007年全国工程质量安全统计分析,勘察、设计、施工三大环节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符合率分别为72.29%、80.65%、55.96%。各方主体行为的符合率分别为:建设单位93.01%;勘察设计单位75.03%;施工单位58.90%;监理单位59.91%;工程质量检测机构94.8%;施工***审查机构97.21%。从详细分析可以看出,作为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的企业和个人,在工程管理中质量意识不强、没有落实质量主体责任制。在讲授建筑工程设计、计算、规范的构造及施工技术中,要将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作为道德准则,用质量事故的事例对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的损失进行宣讲,使学生了解其工作成果对社会所起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应对社会所负的责任。

2.4不唯利是***,牢记道德底线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形成强大的建筑市场。经济的转型,国营与私有制的共存,建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在工程的承接中出现了激烈的竞争,滋生一些不当的竞争。据日本共同社报道,监督世界各国腐败行为的非***府组织“透明国际”在2012年全球腐败指数报告中指出:在176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位列第80位,中国的建筑业腐败尤重;从中央纪委***网站获知,今年6月中央第七巡视组向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反馈专项巡视情况来看,中建招投标领域腐败问题多发。社会中比较突出的现象有:出借挂靠资质、工程层层转包、承包人垫资、施工方与监理双方默契互利、层层打点换回工程款、将工程造价的5%至10%列入“公关费”预算用于行贿(竟成为建筑行业公开的秘密)、农民工年底无奈领白条、***府部门强力介入工程施工等已经使工程建设领域变成腐败的重灾区。我们应借鉴美国工程院校兴起的伦理教育体系,引入“职业责任”概念。在各专业课教育中加强职业规范教育,首先是道德准则、法规要求方面的知识和事例,要遵守基本的道德底线。

3提高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

3.1提高专业课教师道德修养

教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主要是“传道、解惑”,是知识的传播者、道德的倡导者、行为的示范者,通过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老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才会对学生行为规范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3.2大量引入真实案例和模拟案例

书本的知识毕竟较为抽象,有些学生总认为离他们比较遥远,最有效的办法是将抽象的说教转为实践分析和案例教学。通过大量的案例,对学生引起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在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过程中,通过与社会的接触,强调道德修养的原则和规范,用现实的事例来教育学生、引导学生。

4结论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我们应强调建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仅仅侧重于专业知识层面,更应结合社会层面的职业道德要求,对我们的培养目标重新修订,在专业层面上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当今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中,能够摒弃私利的诱惑,倡导诚实守信,在教学中将专业知识与职业道德协调统一,将各专业课程统筹规划,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培养专业素质过硬,道德品质高尚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邱琪.建筑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探索[J].福建建材,2009(05).

[2]庞文琴.论建筑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1).

建筑类专业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学分制;教学改革

中***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6-015-01

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大多是以面向施工一线技术岗位就业为培养目标而开设的。施工一线技术岗位则要求建筑工程类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应该掌握相应的岗位技能及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因此,当前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则都以培养学生技能与实际工作岗位能力需求零距离对接为最终目标。不断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岗位技能就成为所有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及全部任务。

根据现有的教学体系和各自实训条件,各个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都会根据本专业开设课程所对应的岗位能力目标设置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用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然而,并不是每个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考核都落到了实处。有相当一部分都将实践教学最终培养目标未能完全实现,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流于形式,致使学生岗位技能培养目标不能实现。

当然,这样的现状并不是说明各高职院校要求不够严格,也不是说某位教师责任性不强,究其根源,主要是没有合理可行的实践教学管理考核制度。要培养与施工一线技术岗位能力需求零距离对接的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的技能,则必须根据现有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实际情况以及现有高职院校教学体系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考核方法。

现有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多数以男生为主。这些学生,被高职院校录取时,高考成绩一般都只是高出各高职学院录取分数线10分到30分。因此,他们的理论学习基础以及理论学习方法都不是十分出色,并且,学习自觉性和自律能力均相对较弱。相反,这样的学生,其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学习兴趣却十分浓厚。这样的学生,在实践教学期间,如果没有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及标准,他们则会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或作业为目标,对于个人技能的熟练掌握就会放松,更有甚者在实践教学期间放松自我约束,逃课、抄袭等现象屡见不鲜。

现有建筑工程类专业的高职院校都是以学年制进行教学,每学期开设相应专业课程,每门课程大多都设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教学内容。理论课采用传统的笔试考核,实践课程则由相应的专业课教师或实训指导教师予以考核。最终,根据学生理论考核成绩、平时表现、实践考核成绩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本门课程是否合格。这样的考核体系,对于突出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要求的高职学生而言,则显得有些欠缺。

针对这样的学情,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行到导向教学法,即信息收集―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操作―检验校正―总结评价五步实施实践教学。例如:在理论教学部分完成信息收集的主要部分,留有一定的课外信息要求学生自主收集;在实训前夕,应使用一定的学时制定实训计划。在初期,学生应在教师的参与下制定计划,到后期学生掌握此工作流程并具有了相对***制定计划的能力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制定计划,然后交老师审查;确定计划无误后,做出决定进行实际操作;检验校正时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参与,互相检查;最后,由教师做出总结评价,让学生清楚此次活动的收获和不足,进而为下一此实训积累经验。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工作能力,为学生技能与工作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提供最有效的保障。

针对现有教学体制改革,首先应该明确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在学生综合考评中予以凸显。并且和理论笔试考核相同,设置相应的补考、清考环节。其次,打破原有的课程总体学分制的束缚,将原有的课程学分一分为二,理论考核合格取得理论学习学分,实践技能考核合格取得实践学习学分。将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考核以30%―40%的比例,分解到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当中去,从学生理论学习成绩和实践学习成绩中体现。最后,实践教学考核应制定明确的考核目标及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法。这样,学生对于实践技能练习就会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目标也能落到实处,从而完成既定的人才技能培养目标,实现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目的。

笔者根据几年的实践教学认为,当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可以从三方面着手:第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在具有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技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应用性人才。第二,深入国家大、中型建筑工程公司、监理公司等企业,对从业人员现状、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专业知识、能力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充分了解专业的人才市场需求情况,对就业岗位进行分析,当然也不可忽视有市场优势的小型企业,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就业岗位,围绕能力培养把专业课程体系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大块。第三,注重顶岗实习的效果,实现“双证制”,加强职业能力考核。在加大专业实习的基础上,实践教学体系中引入“双证制”,即在获取文化素质证书(含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级证)的前提下,学生毕业前还应获取土建施工员、土建造价员、材料员、质检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和钢筋工、混凝土工、抹灰工建筑技能上岗证书。为毕业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并且在较短时间内能够顶岗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福***.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7.(23):39-40.

建筑类专业篇4

关键词:绿色建筑;职校;土建类专业;改革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门技术人才的摇篮,在绿色建筑发展的趋势下,其土建类专业的教学势必要进行改革。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于高职院校在绿色建筑趋势下如何进行土建类专业建设改革进行研究。

一、绿色建筑发展的影响分析1绿色建筑的定义

我们通常所说的绿色建筑是一种概念,一种象征,主要是指该类建筑对环境没有害处,同时还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对环境构成破坏的情况下而建造的一种建筑,所以它又被人们称作可持续发展建筑或者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等。它是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1]。

2绿色建筑发展的影响分析

绿色建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从经济角度看:绿色节能建筑具有节能性和低碳性,冷天可以减少供暖成本,热天可以减少制冷的成本,更重要的是人们住在这样房子里,也会使得疾病减少许多,从而减少自身在医疗方面的投入,因此总体来说还是物有所值的。②从健康角度看:绿色建筑的自然通风良好,绿化率高,日照时间多,住在这样的房子里,舒适度提高,心情得到放松,对居住者的健康十分有益。③从环境角度看:绿色建筑能够提高水的使用效率,以及其他能源的使用效率,诸如化工能源、材料,换句话来说,绿色建筑能够使得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减少到最低。

二、绿色建筑趋势下职校土建类专业建设改革措施(1)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当前在我国的高职院校当中,基本上都是在遵循“教学企业”的思维,坚持进行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依照各类企业的企业岗位的真实过程以及该岗位的任职要求来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建设,进一步改革课程内容,使得职业岗位的形成规律能够得到遵循,从而创造出实施性的专业人才培养办法。与此同时要模拟“教学企业”,在学校内建立起有规模、较高仿真性的实验研究实训基地,从而做到“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2)对土建类专业的课程与体系进行创新。在各种实践教学当中,诸如工种操作训练、综合岗位实训以及岗位实践等等,要强化信息技术以及绿色建筑施工的模拟项目的培训,从而提高学生的有关绿色建筑构造***识的能力,同时学生的CAD绘***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3)进一步丰富学校的教学资源库。为了适应当前绿色建筑发展趋势的需要,学校可以重点建设那些体现绿色建筑理念的实践教学,从而使得学校的教学资源可以更为丰富。另外,学校可以重点建设那些群共性的实践教学设施,通过模拟“教学企业”的方式在学校建设一批有规模、较高仿真性的实验研究实训中心基地,做到学以致用;重点去强化改革那些信息技术与绿色建筑施工模拟项目实践。

(4)单独制定技能训练计划。为使绿色建筑理念教学实践性教学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培训学生的专业技能,在教学计划中应单独制定技能训练计划,确定出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技能训练目标、专业技能标准[2]。另外,还应有阶段性的实践性教学安排,内容包括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各个阶段在整体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训练内容、考核标准等。

总之,笔者认为要想促进土建类专业学生的教育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改革,比如,人才培养创新、课程与体系创新、丰富教学资源以及制定单独技能训练计划等,笔者希望在这一系列改革之下,高职生能够满足当前绿色建筑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建筑类专业篇5

关键词:优化内容;改革方法;寓学于乐

中***分类号:TQ;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4-0053-03

在当今科技高度发展、学科交叉进一步加强的时代,化学已经渗透到建筑、信息、材料、能源、机电、生命、环保等学科领域。大学化学是高校建筑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它在化学基本理论与工程具体实践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大学化学课程对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用化学的观点分析、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实际中的化学问题,对把学生培养成为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围绕专业需求,安排教学内容

大学化学是建筑类专业学生大学期间唯一一门化学类课程,具有相对的***性和完整性。教师在讲授大学化学时,经常会犯“讲得过多”和“讲得过少”两类错误[1]。所谓“讲得过多”是指教师系统地介绍现代化学的所有内容,力***追求化学理论知识的完善;而“讲得过少”则是指教师只罗列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和案例,基本不阐述化学的基础原理和规律。实践证明,“讲得过多”和“讲得过少”都不利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不利于建筑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要针对建筑类专业的实际需要[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强化、增加。删减、回避过细的化学计算和复杂的化学公式;强化水化学、胶体化学、材料化学等建筑领域中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运用化学理论、观点和方法审视环境、能源、材料等社会热点论题;增加化学学习与专业应用之间的联系以及化学在工程实践应用中新成果。如华中科技大学针对建筑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在电化学原理部分的教学中,增加了阳极氧化和电解抛光知识。从电化学的角度出发,介绍了阳极氧化和电解抛光原理以及电解液的选用,分析和讨论这两种工艺的应用及其优缺点,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与专业实际息息相关,与工程技术紧密联系,并能学以致用。

二、改革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学习理念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教育的关键,而创新源于兴趣、起于自主、发于尝试。传统“教师中心论”的教学模式,教师处于完全的主导地位,在课堂上只向学生灌输知识,而不注意把握学生的心理,这与创新格格不入。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学习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理论讲授要精心设计,遵循学生认知思路,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化学基本原理中大量公式的教学,应当是在教师引导下训练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抽象逻辑思维活动。教师要设计一系列问题,并留出学生积极思考的时间,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主动得出结论。如在讲授化学热力学中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时,教师可以设计下列的教学程序。

首先,在压力为标准态和温度为298.15 K时,判断标准是ΔrGθm(298.15 K),它可以由参与反应的各个物质的ΔfGθm(298.15 K)而计算出来,这一点学生都清楚。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若压力仍是标准态,但温度不是298.15 K,该怎么办?”并提示ΔrHθm(T)和ΔrSθm(T)与温度无关,提醒学生可以用吉—亥公式求解。然后,进一步发问:“若压力不是标准态,温度也不是298.15 K,该怎么办?”此时提示学生利用热力学等温方程式中的ΔrGm与ΔrGθm的关系,将非标准状态化为标准状态,从而求解。

通过学生和教师间的这种互动、提问、设疑、解答,学生在自觉、主动、多层次的参与过程中不但学会了复杂的化学反应原理,而且也掌握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应用部分要勇于放手,让学生走向讲台

教育的关键是使学生具备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化学应用部分的目的正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原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课后自学和相互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和教师换位,由学生讲解该部分内容,对专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金属腐蚀的防护与利用上升到化学原理加以分析,论述自己的观点。学生为了讲解清楚课堂内容必须认真预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他们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无形中提高了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三)改革考试方法,以课程论文、实验设计代替闭卷考试

学生学学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化学家,而是具备基本的化学素养的化学思维,能以化学的眼光、角度、世界观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中遇到的化学问题。若通过做习题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管是开卷或闭卷的考核形式都没有意义。相反,布置课程论文,让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一些典型案例抽象化,建立理论模型,再用课堂上所用的原理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者要求学生运用化学基本原理,结合专业特点,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行构思、自拟方案,完成一个综合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两种方式表面上不直接考察学生理论知识,实际上考察他们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更深层次的要求[4]。

实践证明,布置论文或综合实验设计的考核方式行之有效,很多学生写出了较高质量的论文,大学化学实验设计也深受学生欢迎,真正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建筑类专业篇6

关键词: 高职 建筑类专业 测量教学

一、前言

我校是一所建筑类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测量课程作为建筑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以小地区控制测

量、建筑物放样和房产测绘等各种基础类测绘知识及其技能为教学内容。

我校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测量本身操作性强的特点出发,在测量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学生对测量知识及其技能的被动学习甚至“厌学”的态度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和情感教育的最主要问题,因此,测量教学面临很大的挑战。在我校全体测量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本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培养学生测量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为本位的想法,我校测量课程经历了课程改革的洗礼,测量教学场所从室内教学为主变为室外训练为主,教学内容从重理论的学习变为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课时由分散教学变为集中训练。测量课程改革的实践证明,这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在测量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它体现了很多成功的方面,也出现了种种问题。下面就从加强课堂管理,改善教学手段和方法,设计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以及通过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四个方面作出总结与建议。

二、加强课堂管理

在学校,课堂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管理一方面要对学生从思想上进行教育,让其对测量引起重视,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精细化管理,保证学生有序地进行测量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另外,教师要适时让学生完成一些较易完成的测量小任务,或者以竞赛的形式完成,从而激发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并且增强学生掌握测量技能的自信心。

在测量教学的第一堂课上,教师提纲挈领式地讲述测量在国家基础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把握测量的总体概念,让学生在了解测量对国家基础建设的用途的基础上初步培养起对测量的兴趣;阐明学校对各专业学生在测量课程上的要求、重点与最终考核方式,使学生提高对课程的重视程度,明确各阶段的学习目的。

在整个测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堂管理细节。由于测量操作性强,室外训练必不可少,充分地管理好室外教学能展现出班级风貌乃至学校风貌。因此,测量教学也是对学生开展荣辱观教育,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时机,教师应把学生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城镇建设人才。如将测量实习场地模拟成施工工地,把课堂中实习场地的卫生问题与施工现场的卫生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文明施工的意识和习惯。

在测量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协助教师组织管理教学。这种分组协调的教学模式保证了教师在整个测量教学过程中对课堂管理的掌控性,也保证了学生有组织地进行测量知识及其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并且通过一些随堂的测量技能竞赛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三、改善教学手段和方法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本书的传统的教学手段在科技飞速进步、信息爆炸的时代已经落伍了。教师只有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适应学生学习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为了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一方面,教师采用了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并配上仪器实物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手段的特点是***文并茂,并配上动画、声效,有时还播放录像,使空洞乏味的讲解变得生动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也采用了更多更适合学生特点的方法。讲问结合、演练结合、随堂复习、提问,检查学生对仪器的动手操作熟练程度,并把学生的回答提问与动手操作情况纳入对学生的

评价体系中,从而提高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和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四、设计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

新的教学模式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过去每周四课时教学改变成为连续数周的教学,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合理的安排,捆绑成一个个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来达到学习的目标。由于教学的连贯性,学生能一气呵成地掌握所要求掌握的测量基本知识及其技能,从而大大改善了教学效果,并且较之过去的教学模式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有效地控制了教学成本。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以测量操作技能为主,理论知识为辅,在简化测量教学内容的同时强调测量的特点及其实用性。测量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强的课程,根据测量的这一特点,我们尝试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我们将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个任务,这些任务学生易学易懂易会,并安排合理的课时让学生完成这些任务,使学生的努力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真本领,而且让他们感受到一定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和内容比较符合测量课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它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这种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的转变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有效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通过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根据高职高专的教学要求和目标,以及测量教学的目标,并结合我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特点而设计的。另外,它也能够体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教育理念。因此,它囊括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团队协作、文明礼仪,以及文明施工等方面。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实训项目都有相应的评价指标,在实训过程中以此评价指标考核每位学生。因此,它对学生在整个测量学习过程中进行全过程监管调控,一定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在合情合理地给出学生成绩的同时,也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另外,学生也能由此随时了解自己对测量技能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从而获取较好的学习成绩。

总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是保障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而且是改进课堂管理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支撑。

六、结语

高职教育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来说非常重要,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一个新的课题,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借鉴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其他教育的经验,并结合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和对学生掌握测量技能的具体要求进行必要的改革,从而不断提高测量的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出测量技能过硬的建筑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勋.非测绘类专业《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VOL 3,(4):54-55.

建筑类专业篇7

【关键词】准企业管理环境 建筑材料检测 课程改革

【中***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

0056-02

一、课程改革背景

(一)当前中职建筑材料检测课程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突破。一是教学主要以单向传输为主,课堂教学通常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造成理论课时多、动手操作实践训练少,这种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所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的要求。二是核心能力的培养虽然加大了校内实验室、实训中心模拟训练的时间,但与企业实际操作还存在一定距离。面对中职生源变化及市场对该专业人才要求的提高,按传统模式培养的毕业生离市场人才需求差距较大。学生还需在检测行业同师傅跟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从业,使得培养的人才技能不到位,素质不尽人意。从“传授型教学”走向“学习工作化教学”的改革成为必然。

2.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缺乏实用性,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的相关性低。中职学校实践教学通常是随堂进行,实验课依附在课程教学中,实验仅单纯为课程服务,缺乏专业相关岗位的实用性,无法提高学生的实际专业所要求的技术应用能力与综合能力。

3.实训配套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在加强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各职业学校都建设了一批相应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中心或实训室,但由于经费和场地因素,这些实训场所的建设并没有很好地“关照”项目教学的要求。实践教学开展未能进行实质性的改革,实践教学开展深度不够,学生缺乏全面、系统、高质量的专业技能训练。

4.专业教师缺乏一线工作经验。现在许多中职学校引进的教师多为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虽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但是缺少一线工作的实践经历,不利于教授学生实践技能。

5.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缺乏全面性、科学性。在课程教学中,中职学校都各自建立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但由于对教材特点、职校生的特点、可利用的教学环境及职业教育教学特点分析不够,通常只采取“一卷”考核,评价方式单一,缺乏科学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的质量都受到了极大影响。

(二)市场调研

我们对广西数家检测公司和开展土建工程检测的企业进行了有计划的调研工作。几乎所有企业都希望学校的专业教学能注重实践能力、新技术、新工艺的培养,尽量与岗位对接,毕业后就能顶岗工作或有一段短暂的工作适应期后就能适应岗位工作。

我们对在校的200多名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回答来校学习的主要目的一项时,93%的学生选择的是为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能力,以便毕业后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因此,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当前就业能力培养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又必须与职业培训区别开来。中职学生除了要能上岗工作外,还应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持续学习、提高的基础。

因此,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创建准企业管理环境条件下中职建筑类专业建筑材料检测课程教学模式,与企业联手,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教学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将学生培养成市场需要的合格劳动者,使学生顺利完成向准职业身份的转换,缩短在企业工作中的适应期,减少企业人力资源培养的成本,提高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二、课程改革理念与方向

(一)明确课程教学人才培养目标

中职学生要想毕业就获取工作岗位,就需要我们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当前就业能力培养的需要,提高学生的首次就业竞争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竞争能力,才能够有机会被企业录用。在满足“踏进门槛”的提前下,中职学生还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持续学习、提高的专业发展能力,有机会谋求多元化的出路,达到“多岗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第一次就业能力,才能去兼顾多次就业的需求。

经过市场调研和我校的多次论证,确定我校建筑材料检测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检测等相关企业的“实验员”岗位。本课程改革重在以“首岗适应”为原则,缩短学生在企业工作中的适应期,减少企业人力培养的成本。

(二)重构“学习与工作一致”的课程体系

打破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课程体系,根据实际工作任务的要求,重构“学习与工作一致”的课程体系。借助校企合作平台,把学生安排到实际企业环境中学习,教师与学生共同营造企业文化环境,创建职场化的准企业教学环境,将现有课程体系和企业行业需求相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对接,实现建筑材料检测教学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三)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实际工作任务需要,本着“强化理论、重视应用”的原则,以职业岗位标准为主线,以培养专业技术娴熟人才为目的,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调研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意向及岗前培训内容等,进行信息处理、整合,打破以往章节“各自为王”的缺陷,重组并优化各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开发“以项目为中心”的教材。

(四)转变教学行为和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方式,形成“教师任务实施、学生主动学习”,融“教、学、做”一体的教学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采取项目教学法、情景模拟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现场教学法,聘请企业相关人士参与教学环节。

(五)创建配套的教学环境

改善单一课堂教学环境,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创建准企业管理的教学环境,实现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做到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双向融合。

三、课程改革步骤

经过市场调研和多次论证,创建准企业管理环境条件下建筑材料检测的课程改革,力求“三个一致,两向融合”,以工作过程为课程内容的主线、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课程教学与岗位标准对应为课程目标,突出技能培养,充分体现中职教育特点。

我校与企业联手,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准企业环境下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的课程体系。其课程体系构建流程为:市场调研实验员岗位群分析工作任务分析构建工作过程化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编写工作过程化教材创建职场化教学环境教学实施教学体系调整并完善。

(一)调查研究分析

认真分析专业培养目标所提出的建筑工程专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与能力,研究其获取的途径;对我区检测员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开展专业调查,对建筑类群专业中职生的材料检测学习现状、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建筑工程专业人才面临的素质与能力的挑战,结合我校现行的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培养目标,写出调查研究报告。

(二)根据调研分析报告制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根据检测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人才特色的要求,构建合理的以项目为核心的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修订各实践性项目教学环节的教学大纲,重组并整合优化准企业环境下各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制定各实践性项目教学环节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方法的改革方案。

(三)创建职场化的教学环境

充分利用企业的工作场景,提供真实职教环境或模拟企业环境,将企业布置、设施复制到学生课堂上,让学生上课犹如到企业上班,教师成为领导,学生成为员工。做到学习就像工作,学生亲身体验职场中的各种公共关系。

(四)做好建筑材料检测教学“工作过程化”的课程研发

根据已制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和依托准企业的教学环境,确定“将学生培养为准职业人”为教学培养目标,编写“以项目为核心”、教学环节“工作过程化”的教材、实训指导书和实施性课程标准。

(五)构建准企业管理环境下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以“将学生培养为准职业人”为培养目标,按贴近企业员工要求、贴近职业资格标准制定评价标准。以教师、学生自己、同学、企业相关人士为评价体系主体,采取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评及企业相关人士综合评价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项目以小组形式展开。建立评价的激励制度,评价好的学生可优先推荐就业,评奖学金、评优等优先考虑。评价差的采取重修等方式加强。缩短学生在企业工作的适应期,实现教学效益、社会效益双提高。

四、预期目标

模拟企业管理环境教学,让学生上课犹如到企业上班;构建“以项目为核心”的课程教学体系,使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环境职场化,教学流程工作化,达到与企业、行业需求相对接;构建以“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达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的;采取“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避免学生毫无经验走上就业岗位,将学生培养成市场需要的合格劳动者,使学生顺利完成准职业身份的转换,缩短学生在企业工作中的适应期,减少企业人力培养的成本,提高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同时可形成师生同事化、学生员工化、教师技师化。准企业管理环境条件下中职建筑类专业建筑材料检测课程教学模式可复制到我校其他专业课程教学中,为我区建筑类专业教学服务。

总之,结合我区中职建筑类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在建筑材料检测课程教学中采用“准企业实践模式”,可使建筑材料检测课程教学实现“生产过程化”,实践与理论密切联系的职业教育模式,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建筑行业检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建筑类专业篇8

关键词:艺术类 景观建筑 教学实践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120

景观建筑专业最早是由“美国景观建筑学之父”奥姆斯特德和查克利夫于190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提出的,这也是现代景观建筑学的鼻祖。当前,景观建筑学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相关专业知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没有成熟,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目前开设景观建筑的学院大多是艺术类院校,此专业往往与风景园林、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专业相混淆,很难体现出自己的特性,因此,对景观建筑专业教学实践的研究迫在眉睫,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1 当前艺术类院校景观建筑专业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定位不明晰

景观学专业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因其课程定位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只有对课程进行了明确的定位,才能够保证景观建筑专业的教学能够满足广大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才能保证它能灵活在各专业的知识体系中,以促进景观建筑专业在我国的发展[1]。由于我国各类院校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发展需求,因此,景观学专业建筑设计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开展,尤其是艺术类院校本身浓郁的艺术气息,就应该在该专业的教学中加入相关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得该专业的交叉性有着更明显的体现。但是这种综合型的课程定位虽然满足了多元化的需求,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新的问题,各个课程之间的评价体系的建设以及不同倾向的权衡,使课程安排在设计的时候较为棘手,都对高等院校的景观学专业建筑设计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1.2 各教学环节缺乏有机联系

景观建筑专业教学一般有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和设计实践三大部分组成,每一个环节都是相辅相成、循序渐进。但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这三个部分经常出现脱节、***的情况。首先,三个部分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所占比例没有协调好,导致过分注重某一个环节的教学,最终使得整个教学体系失衡。如若是过分注重理论教学,则会导致学生重视理论,轻视实践,动手实践能力较差,若是过多地案例分析,就会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但若是过分注重实践设计教学,就会使得学生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其次是三个教学环节之间缺乏充分的交流。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和设计实践三部分之间应该有机地结合而为成为一个整体,但是实践教学过程中,这三部分的内容相互***,没有必要的联系,无法做到层层紧扣。最后,课程设计缺乏广度和深度上的拓展,仅仅将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内容上,没有根据社会需求来安排教学内容。

1.3 高校办学条件不足

景观建筑专业的教学需要以一定的硬件条件作为支持。第一,景观建筑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艺术类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机会与国内外知名院校之间进行交流、野外考察和游览体验[2]。第二,缺乏学科基础。部分高校的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不够雄厚,教学队伍的普遍素质不高,不能为景观建筑专业的教学提供有效的保障,这也是由于景观建筑专业的过快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当今社会的教育体制改革给教师的综合设计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是没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就会导致对案例的分析过于表层,没有结合实践经验导致对学生的实践课程的指导能力不够。

2 艺术类院校景观建筑专业教学的改革措施

2.1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当前艺术类院校景观建筑教学的情况是:由于老年教师们致力于科研探讨,青年教师们致力于自我素养的提升。教师在各个过程中的产、学、研所分配的比例都是不同的,各有偏重,若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合理的比例分配,就会分散教师的精力[3]。因此,合理的教学梯队配备,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和自我晋升平台对于优势教学就很重要,对学科建设发展和基础教学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并调动教师的教学动力,学科建设和学术水平也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2.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近年来,艺术类院校景观建筑专业的学生大多在美术、文学等方面有着较高的水平,但同时由于缺乏社会经验,阅历浅,知识面不宽,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努力提高学生素质。首先,通过一些整体概述型的课程使学生对经管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对专业的兴趣。其次,在课程设计方面,教师可以争取学生的意见,开拓创新,求思求变,抓住重点,并不需要面面俱到。最后,为学生的学习营造适宜的环境。通过课外讲座的形式使学生能够有机会站上讲堂自我发挥,给予其充分的话语权,有助于活跃学术气氛。

2.3 改善教学设施,加强学科基础建设

景观建筑专业是环境艺术学生必备的基础学科,针对我国当前的教学体制,应该积极探索景观建筑基础课的教学模式。首先,以专业基础课作为底蕴,使学生有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储备;其次以专业特色课程为牵引,带动学生的深化学习能力;再者,配合实践锻炼,理论学习与实践转换相辅相成。

当然,景观建筑设计课程本身的特质也要求我们有相配套的教学设施和硬件设备,以支撑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和技能课的学习实践需求。

3 结语

当前艺术类院校景观建筑专业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课程,定位不明晰,各教学环节缺乏有机联系,高校办学条件不良等问题。因此,可以采取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改善教学措施、加强学科基础建设等措施来提升景观建筑专业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覃琳.当代中国建筑师的职业教育与执业模式――从培养目标和教学体系看建筑教育的实践环节[J].新建筑,2007,(2).

[2]张文杰,张文智,齐安国.浅析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8,(5).

建筑类专业篇9

摘要:从高职院校“双师”素质的内涵入手,分析了高职院校“双师”素质的现状,结合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建筑电气专业实际,提出了土建类高职院校“双师”素质的培养途径主要有: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资源提高“双师”素质;开展校内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双师”素质;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双师”素质;联合企业合作开发项目提高“双师”素质。

关键词 :高职教育;”双师”素质;实践教学;土建类建筑电气专业

基金项目:***重点课题“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终身发展的制度设计”(项目编号:GJA114017)

作者简介:赵翠玉,女,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气技术专业教学、高等职业教育;黄金林,男,江苏理工学院高级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技术专业教学、高等职业教育。

中***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20-0069-03

“双师”素质师资队伍是推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主体,是提升办学质量和保障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力量。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策推动下,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而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双师”素质的现状,课题组通过对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案例研究,结合学校建筑电气专业的具体实际,积极探索出土建类高职院校在专业实践中培养“双师”素质的途径,切实提高了土建类高职院校“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质量。

一、高职院校“双师”素质的内涵

“双师型”教师是指在高职教育中,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专任教师。它综合了教师与技师两类人才的特征,尤其是对教师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双师型”教师主要是针对教师队伍整体而言。

“双师”素质是针对专业教师个体而言,它要求专业教师既具有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合理知识结构、良好的专业理论教学与指导实习实训的能力、丰富的专业实践技能与操作示范能力,又熟悉企业生产环境、了解企业运作过程、掌握企业组织管理方式。[1]

“双师”素质教师较“双师型”教师有更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职称。即教师职称和技能或职业资格证书;(2)能力。即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3)双师”素质是个动态的概念。即”双师”素质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水平,要跟得上社会技术的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

因此,高职院校通常将有教师中级以上职称和具有相关专业一线实践技能的教师定义为“双师”素质教师,其中包括从行业转入高职院校的教师。综上,笔者所指的”双师”素质教师是指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又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还具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经验有机结合的能力,同时,还具有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执业资格证书的复合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双师”素质的现状

从目前整体状况来看,虽然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双师”素质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难以满足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双师”素质教师数量不足,且结构不合理

我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对高职院校的”双师”素质教师比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达到50%为合格,70%为优秀。目前,全国高职院校专任教师超过40万人,双师型教师约占40%,仅从数量上讲与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此外,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双师”素质教师大部分是中年教师;学历大多为本科;副高职称居多;来源渠道狭隘;所具有的职业资格(技能)证书与所授专业的对口性不强。

(二)教师专业实践意识淡薄

专业实践信念是专业教师在专业实践活动中坚信和执着追求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是支配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行为的内驱力。[2]而目前高职院校的许多专业教师没有强烈的专业实践意识,没有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缺乏自我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既怕进企业、进工厂、进实验室,又怕干活太脏、太累,不肯吃苦。

(三)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不强

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强调“精英教育”和“学术教育”,导致很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3]而理应强调实践教学的高职教育也被办成了“学历层次相对低一级的高等教育”,变得毫无实践特色。

另外,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直接由学校走向学校,由课堂走向课堂,缺乏企业工作和生产实践的操作。[4]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不是很多,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更是少之又少。

因此,教师自身专业实践能力的严重不足造成了学校在教学内容上偏重理论传授的现状,专业课的实验实训环节很难有效地开展,毕业的学生因缺少专业实践的培养锻炼而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四)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不实

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方式相对单一,且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缺乏系统的能力培训,再加上专业教师自身参与培训的热情不高,使培训的效果也不明显。

(五)“双师”素质教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通常将“双师”素质教师简单地认定为“双职称”、“双证”和“双能”教师,没有系统、科学、可操作的“双师”素质评定指标体系,缺乏必要的考核方式和展示“双师”能力的平台,并且也没有建立合理完善的激励机制。

三、专业实践中提高教师“双师”素质的策略

“双师”素质不足已成为影响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束缚因素,因此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参加专业实践活动是高职院校培养和提高教师“双师”素质的有效途径。[5]通过案例研究,土建类高职院校在专业实践中提高教师“双师”素质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资源提高“双师”素质

实训基地建设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以模拟或虚设企业工作场景,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是专业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的最佳渠道。依托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双师”素质,既可节约时间,又可节省人力和财力,要学校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加强培养。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建筑电气工程专业目前建有:专业基础实验室(含电子、电工、PLC等)、专业综合实验室(含智能化等)、专业实训室(含给排水、供配电等)。一方面,每学期安排教学任务时选聘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践条件和资源,为新教师或年轻教师进行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实训等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重点强化实践操作,从而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和水平;另一方面,在实训基地建设时安排专业教师及时参与,从规划设计到建设使用等环节都须深度介入,特别要促使他们到企业生产第一线了解生产设备、工艺技术等科技信息,将企业最新的生产成果应用到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来,使基地建设尽可能与生产、管理、服务等相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

(二)开展校内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双师”素质

开展校内专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双师”素质的又一途径。(1)鼓励教师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后,可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考工鉴定,获得相应的专业技能证书;(2)支持教师参与考评工作,增强专业实践的素质和能力。目前,学校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鉴定工种达十五个(含维修电工),在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7位教师中具有考评员或高级考评员资格的有3人。教师通过担任考评员,一方面有机会与企业的考评员进行专业交流;另一方面能全面熟悉职业技能鉴定的一系列过程,对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岗位职业能力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有效提高专业技能培训的全面性和针对性,在参与制订教学计划时更有发言权,在具体完成教学任务时更具实践效果。

(三)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双师”素质

校企合作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特色体现,高职教育与企业的合作已成共识。赴企业挂职锻炼是培养教师“双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企业能给教师提供专业实践平台,派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挂职锻炼,能让教师切实全面地接触工程实践,能最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专业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长期(短期)挂职、短期培训和兼职等方式赴相关企业挂职锻炼,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实践水平。同时,高职院校也应积极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建立和完善挂职锻炼的***策、制度和运行机制,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目前,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建立了近十个紧密型校外实践基地,通过与基地的合作,不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上岗挂职锻炼,使教师及时获得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进而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四)联合企业合作开发项目提高“双师”素质

“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仅仅依靠高职院校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势必需要企业的参与和支持。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来源于全日制的高校毕业生,他们大多是学科型的人才,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所以学校应该鼓励专业教师多参加产学研项目,在项目合作开发中提高实践能力,这对“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有积极作用[6],也对学生今后就业找准市场方向,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由于资金的限制,学校在科研经费和设备等方面的投入不足,造成科研力量相对薄弱,所以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合作技术开发,通过项目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

校企合作为“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提供了契机和平台。高职院校可利用自身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强大的科研团队,为企业提供项目研发、技术难题攻关、职工技能培训等服务,促进企业软硬实力的提升;而企业则可以为高职院校培养“双师”素质教师。高技能人才培养离不开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长久来看,校企双方合作是一种互利双赢关系,共同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使命。院校和企业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制定“校企双向服务”的***策机制。如校企联姻合作开发项目,企业可借助院校的师资和场地等优势资源,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新技术的应用及设备的改造等;高职院校也可根据自身的需求,派专业教师参加产学研专业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有鉴于此,近年来,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建筑电气工程专业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发了安徽郎溪经济开发区伴月山庄学府新村详细规划、宁波慈溪市白金湾联排别墅环境舒适与节能系统设计方案等项目。实践证明,通过这些项目的开发,实现了人才互培,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为实现教学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鼓励教师参加建筑工程技术类执业资格考试(注册电气工程师、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造价工程师及监理工程师等)和指导学生实践教学、企业顶岗实习等,都是提高教师“双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总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专业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途径很多,还有待继续探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型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付云.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发展综述[J].机械职业教育,2009(1):58-60.

[2]朱冰.“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与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23):110-112.

[3]鲁刚宁.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推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60-63.

[4]张舸,王亚.““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2(3):112-113.

[5]何语华.“双师型”职教师资个性化发展初探[J].职业,2009(9):7-8.

建筑类专业篇10

Abstract: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re capacities of high skills and application type with professional and developed capacity, concretely express in the reasonable science curriculum and programs.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ypical task can provide sufficient basis for the system of curriculu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typical tasks from the building is a specialized courses soil mechanics basic foundation.

关键词: 典型工作任务;高职;建筑类;专业课

Key words: typical task;senior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buildings;specialized course

中***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239-02

0引言

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做为国民经济中支柱主业的建筑业从业人员迅速增加。行业中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才,特别是能促进技术和企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很大。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应用型的专业人才,为建筑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建筑职业教育在课程内容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卓有成效。但距全面贯彻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还有差距。部分建筑类专业的课程内容体系的理论与职业能力的培养还不能摆脱学科型的束缚。

1典型任务教学法在高职建筑类专业课的应用

高质量的课程开发是以可靠的职业分析和工作分析为保障。培养学生的综合工作是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整体化职业资格研究。是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基本工作经验为目标,以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为基础。在进行可靠的职业分析、工作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及学习领域描述和学习情境设计为流程。构建一套完整的来源于工作实际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富有本专业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通过研究对培养以就业与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提升一个新的高度。对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寓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能力具有借鉴意义。

课程内容体系指导思想应紧扣时代和社会需求、用职业能力指导课程内容。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校企联合办学等条件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基本工作经验为主导的课程内容体系。对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零距离的就业起到指导作用。以人才目标培养、职业能力和基本工作经验来确定专业课的具体的构建原则。从而进一步构建了一整套基于建筑工程技术课程内容体系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各课程实践性教学模式。

建筑工程是一个生产周期长、工艺流程多、施工现场变化大、手工操作多、劳动强度大且涉及连续的多个工种。土力学地基与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涉及的课程多而复杂。对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根据建筑类专业的特点及本门课程的培养方案的分析,要具有能进行土的工程分类并具有土工实验操作的能力;具有基础最终沉降量计算及地基承载力验算的能力;具有进行挡土结构的强度及稳定性验算的能力;具有阅读和使用工程地质勘察资料,进行一般浅基础及桩基础设计的能力以及绘制基础施工***的能力;即以地基设计和防止沉降为任务。以基底压力为主线,贯穿整个课程体系。学习目标的分析:学生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教师理论的讲授和实验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以地基的以沉降为目标之一。地基沉降的产生与地基土层的性质和土中的应力有关。土的性质由其物理指标、土的三相组成、土的特点及其分类。引起沉降的应力是土中的竖向附加应力,让我们先从土的自重应力入手,在轴压和偏压情况下的基底压力从而可求得基底的附加应力,进一步得到我们需要的在矩形均布荷载、集中力荷载和条形均布荷载等情况作用下土中的附加应力。求沉降的前期工作已准备就绪。

从实验入手是这门学科的又一特点。要研究沉降时我们先从沉降实验中得到压缩系数和压缩模量。以压缩模量为主线引出沉降计算的两种方法即分层总和法、《规范》法。分层总和法是基础,在实际工程中常用《规范》法,它是一种简化的分层总和法。以天然土为分层面同时引入了附加应力面积概念,使理论计算与实际工程有机的结合一体,即简化计算更使计算精度大大提高。承载力的确定,承载力的确定是基础设计的关键,同时也是保证建筑物安全使用的前提,确定承载力需两方面的知识即土的基本性质和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和手段。与建筑场地、地基岩土的性质及建筑物的条件有关。

用“工程实例教学法”引出工程中岗位实际工作和问题,进而从问题的解决中引出课程内容。如基坑开挖完后验槽一节,即以多个工程实例进行讲解,展开验槽前所需做的工作、现场需完成的资料、验槽的程序和步骤、验槽的内容、验槽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轻便触探操作方法及易犯的错误等等,并辅以工程现场视频、实物资料。课程形象生动,内容具体实用,这种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为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类似的工程问题奠定了基础。用“工程现场教学法”让学生直接接触实物,直观讲解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实现“教学做”的统一。如对于土的野外鉴别,将学生带到基坑现场,面对坑壁和坑底,直观讲解土的分层状态,土的野外鉴别方法,之后要求学生现场实践,进行土的鉴别。这种方法同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抽象的文字变得直观了,不便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很容易被学生理解,学生对此印象深刻,易于掌握。又如基础构造,将学生带到实训基地实物模型现场进行讲解,让学生对照教材和施工***纸进行现场测量和观察。用“问题驱动法”展开教学内容,使学生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基础、条形基础、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箱型基础的产生和应用与上部荷载的大小直接相关,我们不直接引出这些基础类型,而是从地基强度和基础刚度问题解决的角度来谈基础类型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用问题驱动法逐步展开教学内容,随着荷载的增大,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各种类型的基础自然产生,问题一环扣一环,便于启发式教学原则的实现,把学生吸引到教学内容中去,充分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主讲教师多为“双师”教师的优势,带领学生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提高同学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束语

使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确立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门类,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确立课程结构。构建学习领域的课程模式。职业教育课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是核心问题。本着理论与实践并行、理论为实践服务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来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建筑类专业10篇

学习

城市管理学论文模板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城市管理学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城市管理论文参考文献,城市管理学论文免费复制。该校住校学生均来自农村,绝大部分是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他们年龄小,学习能力、生活能力、自我保护意识都比较差。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寄宿

学习

消防验收10篇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消防验收10篇,内容包括消防验收中好的做法和经验,消防验收美篇。二、活动对象年“四个能力”建设验收达标单位和未达标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三、总体目标年“四个能力”建设验收达标单位开展“回头看”率达100%,社会消防安全重

学习

建筑工地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工地10篇,内容包括建筑工地文案大全,建筑工地风采展示的文章。我们沿着好溪而上,走过铁桥,只听见“咣当!”“咣当!”“轰隆!轰隆!”的声音响个不停。我转过去一看,原来是三辆挖土机在溪里挖石头,挖的坑又大又深。“爸爸,他们挖坑

学习

消防泵10篇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消防泵10篇,内容包括消防泵型号对照表图,消防泵型号一览表。一、前言人们常说:水火无情。在日常生活中火灾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噩梦,然而懂得防火、灭火是我们自己对自己负责的必要常识,随着国家消防部门的严格要求

学习

历史剧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历史剧10篇,内容包括历史剧题材大全,历史剧十部。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出现过一些品质考究、制作精良的历史剧。当年的电视荧幕上少见恢弘壮阔的战争场面,也缺乏逼真的特技效果,但有导演、编剧和演员对艺术形象的精准把握和

学习

消防员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消防员10篇,内容包括消防员稿件大全,消防员文案完整版。(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建筑网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网10篇,内容包括建筑知识的网站有哪些,建筑网站资料排行榜。二、层高商业服务网点层高的要求主要来自《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中第9.1.6条:住宅建筑的防火与疏散要求应根据建筑层数、建筑面积等因素确定。注:1.当住

学习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消防安全知识培训10篇,内容包括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资料大全,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笔记。一、比如说使用干粉灭火器时最需要注意就是一定要距离火焰两米的地方且务必要以顺风的方向喷射干粉,因为干粉是有毒性的所以切记不能以逆风的

学习

违章建筑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违章建筑10篇,内容包括拆除违章建筑的优秀文章,关于违章建筑的话题。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查明,上述房屋虽然有生产队出具的证明,但由于生产队无权将农用地出租给他人建造房屋,因此该房屋确属违章搭建,是不合法建筑,故双方签订的租

学习

消防水泵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消防水泵10篇,内容包括消防水泵厂家,消防水泵认识大全。1.2由于智能化建筑和高层建筑的消防用水的水流量和工作扬程范围都比较宽,根据工作性能来看,离心泵的工作流量和扬程范围最广,所以,应优先选择离心式的消防水泵。同时,离心

学习

欧式建筑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欧式建筑10篇,内容包括欧式建筑实例欣赏,欧式建筑特征大全。相传,在克里特岛上有个克诺索斯国,国王米诺斯是个牛首人身怪物,他力大无穷,又十分凶残,但克诺索斯国相当强大,称霸爱琴海区域。他命人建造起一座别致的王宫,任何人要是进

学习

消防管道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消防管道10篇,内容包括最新消防管道图集汇总,消防管道安装。一、铁路消防安全形势分析1979年至2010年,全国铁路管辖区域共发生火灾4899起,火灾造成231人死亡、49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98577045元。火灾起数最多的是1979年,发生

学习

历史故事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历史故事10篇,内容包括历史经典故事100篇,真实历史故事大全100篇。初中历史这门学科的学习中,有丰富的历史故事,充分的应用历史故事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学习历史这一门学科,从而对于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有效地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

学习

消防宣传日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消防宣传日10篇,内容包括消防宣传日简短走心的话,中国消防宣传日稿子。3、防火两大忌,***和大意。4、让火灾远离家庭,让火灾远离社区5、珍惜生命,远离火患6、学一点消防知识,多一份安全保障7、明确单位消防责任,实行严格管理8、

学习

建筑工地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工地10篇,内容包括建筑工地文案大全,建筑工地风采展示的文章。我们沿着好溪而上,走过铁桥,只听见“咣当!”“咣当!”“轰隆!轰隆!”的声音响个不停。我转过去一看,原来是三辆挖土机在溪里挖石头,挖的坑又大又深。“爸爸,他们挖坑

学习

建筑网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网10篇,内容包括建筑知识的网站有哪些,建筑网站资料排行榜。二、层高商业服务网点层高的要求主要来自《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中第9.1.6条:住宅建筑的防火与疏散要求应根据建筑层数、建筑面积等因素确定。注:1.当住

学习

建筑工人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工人10篇,内容包括建筑工人的文案,建筑工人的生活的文章。主办单位: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周期:月刊出版地址: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大32***际刊号:1002-3232国内刊号:11-2252/TU邮发代号:2-514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创

学习

建筑垃圾10篇

阅读(45)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垃圾10篇,内容包括关于建筑垃圾文案,建筑垃圾问题大全。简单填埋非上策,或造成污染放眼望去,连绵的山坡上尽是黄土,大型泥头车在其中穿梭不停,匆匆地把满车的余泥,夹杂着碎石倾泻而下,扬起漫天的尘土。远处的马路上,无数台满载

学习

古代建筑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古代建筑10篇,内容包括古代建筑名称大全合集,土木建筑论文十篇。中国古代建筑木结构建筑主要分为抬(叠)梁式和穿斗式两种。另外还有井干式,但它不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只在一些林木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出现,如云南。抬

学习

建筑学院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学院10篇,内容包括建筑学院十周年,建筑学院怎么写参考文献。主办单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出版周期:季刊出版地址: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16***际刊号:1004-6011国内刊号:11-3032/TU邮发代号: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创刊时间:1985期刊

学习

上层建筑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上层建筑10篇,内容包括上层建筑常识积累,上层建筑的核心文化。(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0篇,内容包括建筑与市政抗震通用规范,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1.水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与要求1.1.水工建筑建设前应详细调查施工区的地层结构根据地理学知识,在两个大陆板块的碰撞地带或者岩层的不稳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