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篇1
《财经》记者 张宇哲 张曼 吴莹
进入炙热的7月,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却开始降温。
一份旨在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的有关文件将在近期正式下发。这是监管当局第一次正式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投资领域做出规范,实际大大压缩了有关投资范围,并要求银行对部分业务并表管理。
根据银监会向银行下发的征求意见稿,银行个人理财资金除参与新股申购,不得直接投资股市,并严禁其直接或间接投资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不能参加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不能借道信托以股权的形式为各种***府项目提供资本金。
这是银监会两个月来第二次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收紧缰绳。5月初,监管当局曾发文规范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并要求银行理财计划由事后备案回归事前报批。
据银监会业务创新部主任李伏安向《财经》记者透露,针对投资者投诉集中的银行销售不当行为,下一步,银监会还会对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加以规范。
对于这一可能影响股市资金面的***策动向,几大证券报均高度关注。但7月1日,上证综指继续延续上升势头,重返3000点大关,对这一消息显得无动于衷。
QDII恐惧
近日,国内首起涉及投资外资银行理财产品亏损的案件,一审判渣打银行胜诉。
“这其实是两败俱伤。”渣打银行公共关系部负责人表示。言下之意,虽然赢了官司,但外资银行的声誉难免受到影响。
过去半年,渣打银行因QDII产品的投资者纠纷问题颇为焦头烂额。迄今为止,已有近百名渣打银行客户欲向法院提出诉讼,大量案例均由渣打和客户达成了和解。
目前中国已经有近20家外资法人银行,均可办理各项人民币业务,包括人民币理财产品业务,其产品主要以QDII、开放式海外基金等为特色。
在2003年中国银行业开始改革之际,外资银行最为令人艳羡的就是其强大的理财业务能力。仅仅几年间,内地的银行理财产品快速膨胀,而外资银行竟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纠纷的主角。据《财经》记者了解,其他外资银行如汇丰、花旗、东亚、星展等,也都遭遇过国内投资者的诉讼或纠纷。
这些引发争议的QDII产品,多为直接投资股市或者挂钩股指的银行理财产品。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资本市场深度调整,这些到期的理财产品出现了较大亏损。截至2008年12月,外资银行63款QDII理财产品均跌破净值,亏损超过50%的有13款。
2009年银行系QDII产品仍未扭转颓势。西南财经大学的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前四个月,有90款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遭遇零或负收益。
5月以来,受益海外市场的反弹,银行QDII理财产品曾出现“小阳春”,呈上升趋势。不过,由于海外金融市场动荡,QDII产品还是出现了近两个月以来周收益首次下跌。
迄今为止,在这些外资银行理财产品纠纷官司中,并无投资者胜诉的案例出现。但在强调“买者自负”的原则时,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理财中心王增武博士认为,“卖者有责”的原则同样不能忽略。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不充分、产品设计缺陷、误导销售、相关监管过松等均成争论焦点,对银行监管机构形成压力。
和外资银行相比,中资银行的理财业务能力也无可恭维之处。在境外投资方面,中资银行因盲目相信外资机构、缺乏产品开发和判断能力而一样造成损失。2007年底,浦发银行、深发展等数家中资银行因为产品“零收益”遭遇严重信任危机。2008年3月,民生银行因发行一款名为“港基直通车”的QDII产品巨亏50%,不得不以清盘告终。
同仅仅几百亿美元的QDII总量相比,占到银行理财产品90%左右的国内理财产品,目前尚未出现全面亏损的情况,“绝大部分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值为正,其中一部分收益率良好。”银监会人士表示。
来自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一季度,各类银行理财产品共479只发生浮亏,占全部理财产品的12%。按照发售金额来计算,整体浮亏幅度仅为2.7%。
然而,这不足以高枕无忧。“外资银行QDII产品的现在,也有可能是我们的未来。”一位国内银行界人士说。
比如,在前景不明的宏观形势之下,银行理财产品是否过多投资了可能动荡不堪的国内股市?是否投资了风险不明的地方***府基建项目?是否成为现在PE(私募股权投资,目前多热衷于投资pre-IPO项目)热潮的接棒者?会否酿成新一轮危机?这些疑问已成为监管者的真切担忧。
在2007年的投资热潮中,为了既维护客户又规避信贷规模管理要求,商业银行相继借助信托的灵活机制,实现了信贷资产“表内转表外”的大腾挪。据银监会统计,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中,银信合作产品占据半壁江山;从投资领域看,信贷资产类占了三分之二。
据《财经》记者了解,央行在二季度初下发基层分支机构的调研问卷中明确提出,要对银行表外信贷融资风险及地方***府融资风险进行评估。
一位银行业人士介绍说,银行往往通过这类银信理财产品,将一些风险较大或规模超出监管指导范围的贷款挪到表外,“这种做法使银行具有巨大的表外风险。”
在经过去年QDII的痛定思痛后,监管当局正在筹划针对所有银行理财产品制定新规、控制风险。
监管回潮
“此次出台这几份文件,是由于去年市场波动比较大,银行以往过度强调高收益、高回报,对风险提示有瑕疵;而中国的投资者也不成熟,在市场下行阶段,这些问题一一暴露,出现了集中投诉现象,我们不能不管。”6月底,李伏安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强调。
银监会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正式规范始于2005年。当年9月,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应风险指引,规定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实行审批制和报告制――对发行保底类理财产品实行审批制,发行非保底产品即浮动收益类产品实行报告制,商业银行需在销售理财计划前十日,将有关资料报送银监会或当地银监局。
2007年12月,响应***减少行***审批项目的决定,银监会发文取消了审批制,代之要求银行在理财产品发售后五日内采取报告制。这一本意为促进金融创新和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策,客观上却促成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快速扩容。2007年底,这一发行数字为8190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1倍。
为整顿理财产品市场,2008年4月,银监会发文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并对银行进行了一次全面暗访,暂停了部分银行的理财业务资格,要求所有银行对发行的理财产品全面自查,同时全面评估理财业务。银监会还因风险较大,叫停一只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售。该产品由国内某信托公司管理,挂钩国内期货市场。此后,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节奏有所放缓。
尽管如此,2008年当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和募集资金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3万亿元,竟是上年的3倍多。而当年下半年后,有关投诉和诉讼却随之而来,对监管部门形成压力。
2009年5月初,银监会有关文件,将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模式从事后五天报告制,恢复为事前十天报告制。在这份文件中,监管当局进而要求,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最迟应在开始发售理财计划后的五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材料向当地银监局报告。一系列从严措施被业内称作事前和事后的双重监管。
所谓事前报告制,业内将之视为与审批制无异。“银行必须先说服监管者,这是个风险和收益都非常清楚的产品,才可以卖给投资者。这能防止银行出售自己和投资者都不懂的理财产品。”银监会一位官员称。
这一制度亦有致命弱点。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副主任袁增霆表示,这易造成银行对监管部门的过分依赖,甚至把责任推向监管部门。长此以往,不利于银行自律意识的培养和理财业务能力的提升。
征求意见稿还将要求银行细分客户和产品,针对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细分合格投资人门槛,拟从原来5万元的投资门槛提高到20万元左右;客户要分为有经验和没经验的,普通客户投资简单的高信用等级产品,高端客户可投资相对复杂产品。
“中国理财产品市场起步较晚,投资者有个认识和学习过程。”李伏安表示。
对前述商业银行利用信托和银行理财产品进行贷款搬家的流行做法,此次征求意见稿要求,理财资金直接或间接用于发放信托贷款时,发行银行应比照自营贷款业务的管理标准,对贷款项目作出评审;向单一借款人发放银行贷款和通过理财产品发放信托贷款的总额,不得超过发行银行资本金余额的10%。这与《商业银行法》中对银行贷款业务的要求趋于一致。此举显示监管当局出于审慎原则,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视同贷款业务严格监管。
此次征求意见稿中被银行业内认为影响最为重大的内容,即为将银行发售的部分理财产品从表外纳入表内管理。这包括银行发售的保本理财产品、银行担保的理财产品、期限错配的理财产品等。银行需要对资产方按相应的权重计算风险资产,计提必要的风险拨备。这意味着几乎所有存在或有风险的理财业务均将纳入表内监管,并相应占用商业银行资本金。
其中所谓期限错配的理财产品,指的是借短投长,比如发行三个月的理财计划投向回收期为一年的资产项目。此类业务现为银行理财产品设计中收益的主要来源,“如果滚动发行,收益基本锁定,大型商业银行基本不愁滚动发行理财产品。”一位大型商业银行人士称。
目前,随市场动荡,往年银行热推的一两年期银行理财产品,近半年基本处于真空期,而半年期限内的理财产品大行其道。以今年以来风行的投向大型基础设施的“银信***”理财产品为例,这类期限错配、滚动发行的现象不在少数。但这种做法显然潜伏着严重的系统性风险。
“我们的思路是,银行承担责任的产品放在表内,不承担责任的放在表外。”银监会官员解释。
回归稳健投资
“最近出台的一系列措施,是经过金融危机的市场检验后,全面规范总结理财产品业务,进一步明确银行理财产品的定性和定位,以稳健为目的。”李伏安向《财经》记者强调。
从这次拟下发的文件内容来看,监管当局的主旨是进一步缩减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投资领域,意***促使银行更专注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债券和贷款的传统投资领域。事实上,2008年4月,银监会就曾发文禁止外资银行以发售理财产品名义变相代销境外基金;因参与境内外外汇保证金交易的投资者的亏损面高达80%以上,银监会亦在2008年6月叫停银行外汇保证金业务。
相关文件拟要求银行理财资金不得直接投资二级市场公开交易的股权,并严禁其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未上市公司股权和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份,不过不包括打新股。这意味着,银行个人理财资金不能直接投资二级市场。
目前,没有数据显示有多少银行理财资金进入了二级市场。统计数据仅表明,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中,挂钩新股申购、挂钩股票表现等产品仅占两成。不过,由于挂钩股票的产品波动大,在众多发生问题的理财产品中,挂钩资本市场的理财产品占据相当大的比例。
按照社会科学院金融所理财中心统计显示,2008年56家商业银行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4456款,产品的最高和最低到期收益率分别为30%和-45.92%,均属于股票类产品,在28款人民币零收益或负收益产品中,挂钩股票的有19款,占比将近70%。
前述出现零收益、负收益的产品几乎都是投资或者挂钩海外市场的产品,产品挂钩对象包括指数及股票和外汇等多种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基准产品,均给监管当局如何规范国内理财市场以警戒。
“这是少数赌徒的需求,不应该成为银行普遍提供的服务对象。”李伏安称。
此次征求意见稿亦将严禁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投资PE和定向增发,也不能再借道信托以股权的形式为各种***府项目提供资本金,这类投资被认为存在较大风险,且流动性较差,很可能不能满足银行理财产品到期兑付的要求。
从2006年开始,银行开始借道信托发行该类理财产品。相关模式多为银行组织高端客户购买产品,信托则担当委托投资机构,私募基金作为投资顾问提出投资意见。
银行理财篇2
5月19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6)》(下称“《年报》”),截至2016年年末,银行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9.05万亿元,较2016年年初增加5.55万亿元,增幅为23.63%。尽管2016年银行业理财规模的增速仍在两位数以上,但增速已经大幅放缓。除了规模增速放缓之外,同业理财规模占比超过五分之一和债券配置尤其是利率债占比提升,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由于MPA考核因素的影响,预计2017年银行业理财扩张步伐将继续放缓,甚至可能出现部分银行理财规模比2016年压缩的情形。在当前负债端客户收益率快速上行、资产端收益率提升存在滞后的情况下,随着资产端重定价的逐步完成,利差将会出现边际改善的迹象,2017年上半年的理财收入会大概率与2016年同期持平。
与往年的年度报告和半年度报告相比,这份《年报》不仅姗姗来迟,而且在内容上也有很多缩减。不过,仔细通读下来,该《年报》虽然每一部分或多或少都有所删减,但仍然呈现出诸多亮点。
其中,第一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存续情况”删减了不同运作模式产品的余额情况;第二部分“银行业理财产品发行情况”对于不同期限类型产品的发行募集情况以及不同投资者类型产品发行募集情况的说明没有进行披露;第三部分“银行业理财产品投资资产情况”删减了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债券类资产的情况;第四部分“银行业理财产品收益情况”对于不同期限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情况以及银行收益实现情况不再进行披露。
m然最新出炉的《年报》不仅在形式上进行了诸多调整,在内容上也做了大幅缩减,但从中仍然可以看出,2016年,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的重要变化和运行特点。
同业理财高增长不再
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共有49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这比2015年增加了71家;发行理财产品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523家,比2015年增加58 家。
除了理财发行机构数量逐步增加以外,理财单只产品的平均规模也在上升。数据显示,2016年,存续的理财产品单只平均规模为3.92亿元,比2015年增加0.06亿元,主要是因为2016年同业理财的爆发,相比针对个人的理财产品,通过同业理财募集的资金具有批发性质,其体量往往较大。
截至2016年年底,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9.05万亿元,增幅为23.63%,相比2014年和2015年46.68%和56.46%的同比增速,2016年理财产品的规模增速明显大幅放缓。从投资者结构的角度来分析,银行同业类产品存续余额占比为20.61%,较2016年年初上升7.84个百分点;与此相反,比2016年年初相比,个人类和机构类产品的规模占比为46.33%和25.88%,分别下降3.2%和4.76%。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虽然理财规模增速放缓,但同业理财成为边际重要贡献力量。从边际贡献的角度来看,2016年上半年,全部理财规模净增2.78万亿元,其中,同业理财占比为36.69%;2016年下半年,全部理财规模净增长2.77万亿元,其中,同业理财占比达到71.12%。由此可见,2016年下半年是同业理财爆发的高峰期,这与一些机构持续跟踪的理财产品发行趋势基本一致;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同业理财是2016年银行理财市场发展的最为重要的边际贡献力量。
未来一段时间,理财产品规模预计仍会缓慢上升,但相比以前,增速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回落,在目前银行自查尚未完成之前,金融监管的风险仍然较大。由于当前银行业务开展的客观环境并不好,加上主观动力也不强,因此,在交叉金融业务及理财新规未正式出台之前,预计将很难看到理财业务增速的明显回升。目前,整个同业业务的链条和规模均受到严格的管控,在银行轻资产转型过程中,如果要有效提升中间业务的收入,则零售端理财业务(非同业理财)必将成为重要的增长点。预计未来非同业理财产品业务的增速会小幅回升,且相对同业理财的增速更快。
根据《年报》的披露,截至2016年年底,非保本产品的存续余额为23.11万亿元,占比为79.56%,较2016年年初上升5.39%;保本产品的存续余额为5.94万亿元,占比为20.44%。从可以获取的全部***公开数据中可以看出,保本产品的存续余额占比已经从2013年的36.23%下降近16个百分点至2016年年末的20.44%,保本产品的占比持续压缩。
值得注意的是,《年报》详细阐述了保本和非保本理财产品的区别,将保本理财产品定义为国际通行的结构性存款,认为其在法律关系、业务实质、管理模式、会计处理、风险隔离等方面,与非保本理财产品“代客理财”的资产管理属性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并已纳入银行表内核算,视同“存款管理”,相应纳入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基金的缴纳范围,相关资产已按银监会的规定计提了资本和拨备。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只有非保本理财产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产品。
在此前监管层对多类资产管理产品做出严禁进行保本承诺的规定时,市场对保本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位和划分就产生了诸多争议。回顾2017年年初流出的“一行三会”关于资管业务的新规,其中,提到资管业务是表外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同样属于资管业务的银行理财产品中合法合规的保本理财产品是否会被划出资管产品的范畴,市场也有诸多猜测,从本次理财《年报》的措辞来看,未来保本理财产品不被定义为资管产品,在统计上被划出银行理财业务的可能性较大。
分机构来看,2016年,股份制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占比最高,而农村金融机构的增速最快。
截至2016年年底,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存续余额分别为9.43万亿元、12.25万亿元、4.4万亿元、1.64万亿元,比2016年年初分别增长8.77%、23.61%、43.32%、79.87%。自2015年3月份开始,股份制银行的理财资金余额超过国有大型银行,占据市场的主体地位,2016年,股份制银行继续保持余额占比最高机构的地位。虽然23.61%的同比增速与全部理财产品的增速基本持平,但远低于其2015年34%的增速。
再从边际贡献的角度来看,2016年,理财净增的5.55万亿元中,股份制银行的占比达到42.16%,贡献了全部理财的主要增量。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的理财资金余额同比增速虽然比2015年有所下降,但是依然保持较高增速,远超2016年全部理财规模24%左右的增速,在整体余额中的占比也有小幅提升。
此外,《年报》的第五部分提到:中债登从2009年启动,于2013年建立了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2016年,登记规则更加完善,系统功能更加优化,信息登记更加准确,主要情况体现在增加底层资产穿透计算及展示方面。
《年报》还指出,理财登记系统在2016年进行了3次升级优化,其中,增加了资产管理计划底层资产穿透计算及展示值得市场关注。2017年5月15日,银行业登记托管中心《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理财产品穿透登记工作的通知》,这与《年报》中“理财登记规则完善,系统升级优化”的内容互相呼应,这再一次反映出监管层对于委外穿透监管的决心非常强烈。
理财收益率继续下行
从《年报》公布的数据来看,2016年,银行业理财规模增速呈现放缓的趋势,同比增速从2016 年上半年的41%降至2016年年末的24%,如果没有下半年同业理财的高速增长,2016年全年的增速会更低。
从发行主体结构来看,中小银行的理财增速依然维持在高位,城商行与农商行2016年的理财同比增速分别为43%和80%,远高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9%和24%的水平。相比于在实体网点布局和线上平台上更有优势的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理财规模的增长主要借助同业理财的发行得以实现。
2016年理财扩张步伐已经放缓, 目前来看,2017年理财增速仍会持续下滑,中小银行的理财规模会继续压缩。2016年年末,银行业理财余额29.05万亿元,同比增速为23.6%,相较于2014-2015年理财年化增速约为50%的水平,理财增速已大幅放缓。2017年第一季度,银行业理财余额为29.1万亿元,同比增速已降至18.8%。
此前,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理财增速远高于国有五大行,拉动了银行业理财规模的整体扩张,2016年年末,上述银行的理财增速陆续放缓,由于表外理财被纳入MPA考核中的广义信贷口径,预计2017年中小银行的理财增速仍将放缓,部分银行的理财规模甚至将继续压缩。
2016年,个人理财占比近一半,同业理财规模则快速上升。从理财投资者的结构来看,个人理财占比为46%,零售客户仍是银行理财的主要投资者;尽管理财增速放缓,但同业理财增长依旧强劲,同业理财规模已经从2014年年末的0.49万亿元扩张至2016年末的5.99万亿元,占比从3%提升至21%,这与2016年较为宽松的货币环境有关。
2016年,银行业同业理财余额达到6万亿元,同比增加100%,而普通客户、私人银行、企业客户的理财增速仅为16%、4%、25%。对于那些资产管理能力存在劣势的中小型银行而言,同业理财的过快扩张不可避免会积聚一定的业务风险,未来存在较大的调整压力。尤其是在2017年,在银行业监管不断趋严的背景下,银行在同业间发行的理财产品的规模增长将明显放缓甚至收缩,受严监管因素的影响,银行业整体理财规模增速将回落至10%左右,对应增量规模约为2万亿-3万亿元。
从理财资金的配置方向来看,整体结构的变化不大。债券、非标、银行存款及货币市场依然是主要的配置方向,各项占比也基本与2016年中报的数据持平,非标资产的占比略有下行,从2016年中报的17.7%降至2016年年末的16.6%,预计权益类资产的占比在10%左右。
2016年年末,理财产品配置的各项资产的占比如下:债券43.76%、非标17.49%、现金及存款16.62%、货币市场工具8.69%、权益类资产6.16%,债券占比提升,非标占比下降。在债券配置中,2016年年末,利率债在理财资产中的占比由2015年年末的4.07%提升至8.6%,这与2016年地方债的发行量较大有关;2016年6月末,信用债占比由25.42%提升至28.96%(2016年末未披露)。从银行表内资产的配置来看,多数银行大量增持地方债,减持或少量增持信用债。
从收益率来看,封闭式理财加权平均兑付收益率比2015年下降了90BP至3.79%,在资产配置结构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收益率的下行主要还是受到降息带动整体利率中枢下移的影响。考虑到2017年央行货币***策边际收敛将会引导利率中枢上行,因此,预计2017年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水平继续下行的空间有限。
需要注意的是,监管因素对理财产品未来的配置结构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主要涉及非标和权益类等高收益资产。倘若未来监管新规对于上述两类资产的投资限制进一步增加,理财产品收益率或受结构调整的影响而继续下行。
随着资产端重定价的逐渐完成,利差将边际改善,即使配置结构变化不大,2017年上半年的理财收入与2016年同期基本持平。2016年上半年,银行通过理财业务实现收益(包括托管费、管理费和销售手续费)950.3亿元,使用理财平均余额估算,理财业务单位规模收益率约为76BP(2015年为61BP),估计2016年全年银行业通过理财业务实现收益达2000亿元左右。
考虑到由于当前负债端客户收益率的快速上行、资产端收益率提升存在滞后的情况,银行理财的利差有所收窄,预计2017年上半年,银行业通过理财业帐迪质找900亿元左右,与2016年同期基本持平。
从兑付客户的收益率来看,2016年,封闭式产品按募集资金额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为3.79%,比2015年下降90BP;全部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为9772.7亿元,比2015年同比增长12.97%。2016年,终止到期的理财产品中有88只出现了亏损,主要是优质资产相对较少以及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表现不佳带动理财收益率的回落。
理财监管趋严之势难改
截至2016年年底,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9.05万亿元;而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理财规模余额为29.1万亿元,较年初增加958亿元,同比增加18.6%,增速进一步放缓,2012-2015年,理财规模年均复合增速为49%。2016年年末,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为23.11万亿元,占理财余额的79.6%,较年初提高了5.4个百分点,2016年下半年,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增加2.93万亿元,保本理财产品余额则减少0.16万亿元,保本理财已逐渐向非保本理财转换。《年报》指出,保本理财已纳入表内核算,视同存款管理,只有非保本理财产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产品。
数据显示,股份制银行理财产品规模最大,且贡献了主要的增量;而农村金融机构的扩张速度最快。截至2016年年末,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余额分别为9.43万亿元、12.25万亿元、4.40万亿元和1.64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余额的32.5%、42.2%、15.1%和5.6%,股份制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合计占理财余额的74.6%,是理财产品的主要发行方。
从增量来看,股份制银行一直是理财规模增加的主要贡献者,2016年下半年,股份制银行理财规模增加1.46万亿元,占全部新增理财规模的49%,紧随其后的城商行理财规模增加0.66万亿元,占全部新增理财规模的24%。从扩张速度来看,2015年下半年以来,农村金融机构理财规模扩张速度持续高于同业,2016年,农村金融机构理财规模增长80%,高于城商行的43%、股份制银行的24%和国有商业银行的9%。
截至2016年年末,一般个人类产品、机构专属类产品、私人银行类产品和银行同业类产品余额分别为13.46万亿元、7.52万亿元、2.08万亿元和5.99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余额的46.3%、25.9%、7.2%和20.6%,其中,一般个人类产品、机构专属类产品余额分别较2016年6月末下降2%和3.4%;而私人银行类产品和银行同业类产品余额则分别提高0.1%和5.3%。
尤其是在2016年下半年,新增同业理财规模达到1.97万亿元,占全部新增理财的71%,表明下半年同业理财集中发行。《年报》指出,银行同业类产品是指专门面向银行同业发行的、由其他银行表内资金购买的理财产品。未来随着底层穿透以及理财业务监管的加强,未来同业理财的扩张速度将放缓。另外,2016年下半年,机构专属类理财产品的规模也减少了0.17万亿元。
而且,债券配置比重提升,投向实体的理财规模提升。从理财资金配置情况来看,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现金及银行存款和非标资产是理财资金主要的配置品种,2016年年末,投向以上几类资产的比重合计为91%。截至2016年年底,债券投资占43.8%,较6月末提高3.3个百分点,其中信用债配置占全部理财规模的35.07%,较6月末提升6.1个百分点;非标配置占比为17.5%,较年中小幅提升1个百分点,随着2017年非标配置监管力度的加强,非标配置占比已有所下降,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理财资金投向非标的比重为15.4%,较年初下降2.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截至2016年年底,通过配置债券、非标资产、权益类资产等方式投向实体经济的理财资金有19.65万亿元,同比增长23.75%,占理财资金投资各类资产余额的67.4%,较6月末增加了6.9个百分点。
2017年以来,在MPA考核加强及金融严监管的背景下,理财规模扩张速度必将持续放缓,但产品将回归真正的资产管理的本质,刚性兑付将逐步打破。同时,理财结构和配置将持续优化,同业理财规模将面临收缩,个人理财会出现稳健增长。
此外,2016年同业理财扩张明显,严监管下的2017年,同业理财的增速或将持续放缓。《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9.0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5.55万亿元,增幅为23.63%。相比上半年42%的同比增速,下半年增速明显放缓。而同业理财扩张明显,存续余额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20.61%,较年初上升7.84个百分点;农商行增速最快,较年初增长79.87%;债券投资比例有所提升,非标占比小幅增长,债券投资比例为43.76%,较2015年年末上升14.27个百分点,而非标资产投资占比达17.49%,较2015年年末上升1.76个百分点。
监管趋严的结果是理财业务将更为规范,同业理财业务规模将有所收缩,表外理财占比超四分之三的情形很难再现。而同业理财业务链条中容易出现资金空转、监管套利等现象,这也是当前监管的重点。底层资产穿透登记工作将进一步规范,理财资金委外投资或购买资管计划进行投资的,必须对底层资产及负债进行登记;遵循分层登记原则,对于多层嵌套的情况,也须按照逐层穿透原则登记至最底层基础资产和负债信息;在理财资金的投资过程中,期限错配及违规加杠杆现象将受到严厉监管。
一般而言,理财资金购买资管计划或进行委外投资,可以通过降信用、加杠杆、期限错配等方式获得更高的收益。2017年,央行牵头制定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和新版的《商业银行理财监督管理办法》的落地是对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
银行理财篇3
我国投资者的以下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科学的理财理念与指导。
第一,人们的收入由主要用于支付基本生活需要转向支付住房、医疗保险、养老、教育等大宗长期金融产品。人们对金融产品的需求趋于稳定化、长期化。
第二,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分布不甚合理,超过80%的金融资产都是银行存款,与金融资产多元化的需求不相匹配。
第三,传统文化和习俗对我国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受封建小农意识的影响,社会信用意识不强,不喜欢将钱交给别人使用;对外人充满戒心,不愿露财,不愿交给专门的理财顾问进行管理;喜欢实业投资,不喜欢金融投资和长期投资;在财富形态上,偏爱硬资产,如房地产、珠宝等。重教育,对子女的投资不惜代价。
第四,传统社会制度的影响。长期以来,产权得不到严格的保护,降低了人们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创造财富的愿望。
第五,理财理念不清晰,缺乏统筹性,我国投资者心态不成熟。当看到利益时通常会蠢蠢欲动,追涨杀跌。
那么,什么是科学的理财理念呢?
金融理财是一种综合金融服务,是指专业理财人员通过分析和评估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生活状况,明确客户的理财目标,最终帮助客户制订出合理的可操作的理财方案,使其能满足客户人生不同阶段的需求,最终实现人生在财务上的自由,自主和自在。可见,科学的金融理财不是简单的产品推销,而是综合金融服务;不是客户自己理财,而是专业人员提供理财服务;不是仅仅针对客户某个生命阶段,而是针对客户的一生;不是一个一次性产品,而是一个动态过程。
自2005年以来,我国开始实施金融理财师认证制度。随之而来,各家银行都配备了自己的专业理财师。一个高素质的理财师,一份科学良好的理财方案,可以有效的使我们的财产增值,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一份良好的理财方案,应当是在充分了解客户信息的基础上,为客户制定的一个终身的规划,以稳健性为主,兼顾盈利性和流动性;方案应当具有综合性,合理组合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金融产品,使其达到最优效果;方案本身要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在表述上应逻辑合理,条理清晰。同时,理财方案对理财师也有较高的要求,理财师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能够廉洁自律,为客户保密,要认识到客户是银行的财富,做到对客户认真负责,真实反映产品特点,从而也是对银行负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银行与客户的相互信赖与长期合作。
那么,客户是选择自己理财还是依赖银行中的理财师呢?这得从理财原理和金融产品两方面加以分析。另外金融理财有其自身的特点,人口的特征如年龄分布、受教育程度、城乡人口分布、传统人文文化等,一国的法律规范、公司治理结构、金融发展状况、投资限限制、税收规定等。
金融理财的核心原理,就是财务管理中价值风险体系在金融产品上的运用,可以从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管理方面加以分析。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的货币,比未来获得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在金融理财规划中应用非常广泛,是最基本的工具和基础,任何有关现金流的分析都离不开时间价值的计算,如住房按揭、养老金、教育金等。其计算原理容易理解,并已有了现成的复利现值和终值表可查算。货币只所以具有时间价值可从三个方面揭示,一是货币占用具有机会成本,是用于当前消费还是用于投资而产生投资回报;二是通货膨胀可能造成货币贬值;三是投资可能产生投资风险,需提供风险补偿。所以货币时间价值的核心是时间的长短和机会成本(资本的租金或利息)的大小在现值和终值的重要作用。介绍一个简单公式帮助大家对时间价值有一个粗略的认识。据经验,如果年利率是为r%,你的投资将在大约72/r年后翻一番。这一经验公式被称为72法则。该法则只是一个近似结果,般说来,利率在2%—15%的范围内,使用72法则较为准确,利率过高或过低,该法则将不再适用。
金融理财的风险原理可划分为系统风险与非系统风险。其影响因素与各金融产品和社会经济环境直接相关。系统风险是无法消除的,非系统风险则可以通过各金融产品的有效组合来化解。
经历了2005年至2008年证券市场的大起大落,我国有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对金融产品特别是股票和基金并不陌生,其风险和收益有了大致的了解。知道股权类证券风险高,流动性较强,通常用于满足当期收入和资本积累;基金类投资产品特点是专家理财,集合投资,风险分散,流动性较强,适用于获取平均收益的投资者;衍生金融产品如期权、期货等(目前银行中尚未开通),其特点是风险高,个人参与度较低;而实物及其它投资产品如房地产、黄金、艺术品等,具有行业和专业特征。这里只介绍一下银行中现有的黄金和外汇。
进行黄金投资首先要明确,它可以作为对冲通货膨胀和货币风险的工具;其次它是相对更稳定的货币形式,不像纸质货币那样被任意制造;最后它可以作为分散风险的选择。目前普通投资者最简便的投资方式就是商业银行的纸黄金业务。“买黄金”抗通胀是当下理财经理必用的口号,但黄金的抗通胀性是有条件的,就是不考虑货币贬值的因素。如果只看通胀与黄金的关系,会发现只有当实际利率为负,黄金才有高于纸币的抗通胀性。道理很简单,即使CPI高达5%,只要央行规定的存款利率是6%,老百姓拿钱还是比拿没有利息的黄金合算。纸黄金相对盈利高,但风险较大,适合风险承受能力强,喜爱博取短期收益的客户。而对于比较保守的投资者,他们可能更适合黄金的长期投资,他们不需要技术,只需耐心。他们把黄金视为保护资产的手段,将黄金世代传承。从影响黄金投资的相关性而言,与石油、通货膨胀、战争、社会动荡、消费需求、利率正相关,而与汇率、社会繁荣负相关。经济学家凯恩斯这样评价黄金的作用:“黄金在我们的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作为最后的卫兵和紧急需要时的‘储备金’,还没有任何其它的东西可以取代它。”新晨
银行理财篇4
关键词:银行;个人理财;信息不对称;免责
国内商业银行经过对个人理财业务的研究和探索,已普遍认识到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把该项业务的控制作为竞争优质客户的重要手段和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
一、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的迷局
(一)法律结构模糊
个人理财产品名目繁多,但从法律性质的定位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以咨询顾问合同为基础的顾问型理财服务;以委托合同为基础的委托型理财产品;以委托合同为基础的附带银行保本的理财产品;以委托合同为基础的附带银行保证收益的理财产品;以存款合同为基础的理财产品等。而实践中,银行与客户之间签署的协议通常是“认购协议”或“认购书”而不是“委托协议”。尽管协议使用了“认购”的表述,但双方建立的却不是买卖关系。这种模糊性地表述可能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当银行破产时,理财产品认购人的权利如何实现,是否应该纳入破产债权的范畴;二是银行接受客户的资金后,这些资金的所有权是归属银行还是客户也将涉及资金的运用是否合法合规的问题。
(二)信息不对称
1、理财产品宣传和销售中的信息不对称
一方面,银行在宣传和销售个人理财产品时,容易发生夸大预期收益,掩饰投资风险,或突破认购协议或产品说明书等有关法律文件中的约定而擅自对客户进行口头宣传或承诺。另一方面,客户群体自身特定的缺陷或局限,委员会未按照监管机构的要求了解和收集客户识别风险、认知风险的能力等有关信息。一般投资者在购买某个产品时都是先了解产品情况和收益情况,以便作出投资判断,但很少有银行理财销售人员会事先对投资者做出风险测评。
2、合约内容的概括性
银行在推出理财产品的时候,为了更大程度地吸引客户,增强产品的竞争优势,往往通过认购协议或产品说明书等文件内容模糊性来淡化风险,规避责任。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关风险分配的约定不够明确,尤其是潜在风险的提示不够充分或不全面,或提示的方式不够醒目;二是有关投资方式、方向的约定不够清楚,该问题与产品的性质有关,一些所谓的“挂钩”产品更是如此。三是收益的分配约定不明,银行对投资收益在手续费、管理费之外的银行收益、客户最终收益等的分配机制上缺乏明确的规定。
3、交易标的的虚拟化
国内银行最近开发的一些投资标的越来越复杂多样,而且其虚拟化色彩越来越明显,尤其是一些与股票指数、利率、汇率、期货指数、美元信用、特定股票价格等挂钩的理财产品。这种趋向使得人们无法从产品的名称去清晰的把握具体投资标的物,客户在签署认购协议后,也很难准确地知悉自己资金的最终去向。另外,对于与股票指数、期货指数以及实物价格与指数挂钩的理财产品,由于银行直接投资这些领域有关产品的法律限制因素的存在,因此银行必须借助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并通过衍生工具将所谓的投资去向虚拟化。
4、风险揭示不充分
银行在销售其理财产品时不能充分揭示风险,主要表现为(1)在产品名称中显示有诱惑性、误导性或承诺性收益安排的字样;(2)在认购协议和产品说明书中有关风险提示的表述处于不明显的位置,或将风险因素分散在不同的条款,有意淡化风险;(3)用过于专业化的语言来描述产品风险,丙有意将风险因素抽象化、模糊化。这些诱导性、模糊性的说明很可能给投资者带来不正确地判断。
(三)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合约中的免责条款
自2007年12月以来陆续曝出银行理财零收益、负收益事件。如李小姐去年花了10万元买了一款理财产品,到期后银行给了39.6元的收益。问及银行,才知这39.6元还是央行调息所得的收益,产品收益实际为零。对此,银行的解释是,许多人认为银行把钱拿去买股票中的任意一只都会获利丰厚,这是一种误解,银行不能直接去买股票进行投资,银行只能拿出投资者的本金去买固定收益票据、债券等获得保本的作用,同时用这部分的利息从大的国际投行购买股票的期权,获得较高收益的投资机会。二、银行理财业务迷局的破揭
(一)对认购协议法律结构的确认
本文已阐述个人理财实际上为委托业务,投资者与银行之间应为委托与被委托关系。在协议中应明确写明委托字样,以确认双方的法律关系,以便解决法院在直面因这种协议而引发的法律纠纷时的两难境地,另外还可以认定当银行破产时,理财产品认购人的权利及银行接受客户的资金后这些资金的归属权问题。
(二)信息不对称的法律约束
面对不但高涨的各类存款和投资意识的复苏,各商业银行日益重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监管当局也对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和风险控制给予高度关注。中国银监会在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强调:“商业银行应在理财计划终止时,或理财计划投资收益分配时,像客户提供理财计划投资、收益的详细情况报告。”“商业银行理财计划的宣传和介绍材料,应包含产品风险的揭示,并以醒目、通俗的文字表达,对非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在与客户签订合同前,应提供理财计划预期收益的测算数据、测算方式和测算的主要依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中也规定:“商业银行在向客户说明有关投资风险时,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以必要的示例,说明最不利的投资情形和投资结果。”为了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银监会日前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时,要首先考虑客户的利益和风险承受能力,遵循保证收益类产品的设计规定审慎、合规地开发设计理财产品。在理财产品销售环节,《通知》规定,商业银行为理财产品命名时,不得使用带有诱惑性、误导性和承诺性的称谓和蕴含潜在风险或易引发争议的模糊性语言。不得销售无市场分析预测和无定价依据的理财产品。同时,商业银行应根据理财产品的风险状况和潜在客户群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设置适当的销售起点金额,理财产品的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5万元人民币。目前,商业银行销售的部分理财产品是从国际投资机构购买而来。对此,《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应自主设计开发理财产品,不得以发售理财产品名义变相代销境外基金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境外投资理财产品。《通知》规定,商业银行应按照“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充分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投资目的、投资经验等情况,对客户的产品适合度进行评估,并由客户对评估结果进行签字确认。《通知》还特别指出,对于与股票相关或结构较为复杂的理财产品,商业银行尤其应注意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防止错误销售。商业银行对理财客户进行的产品适合度评估应在营业网点当面进行,不得通过网络或电话等手段进行客户产品适合度评估。为了向客户提示风险,《通知》规定,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宣传和介绍材料应在首页最醒目位置揭示风险,说明最不利的投资情形和投资结果,对于无法在宣传和介绍材料中提供科学、准确的测算依据和测算方式的理财产品,不得在宣传和介绍材料中出现“预期收益率”或“最高收益率”字样。为了确保客户能及时获取信息,《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及时做好信息披露,应定期向客户提供其所持有的所有相关资产的账单,账单应列明资产变动、收入和费用、期末资产估值等情况。账单提供应不少于两次,并且至少每月提供一次。在与客户签订合同时,商业银行应明确约定与客户联络和信息传递的方式。在未与客户约定的情况下,在网站公布产品相关信息而未确认客户已经获取该信息,不能视为其向客户进行了信息披露。《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建立全面、透明、方便和快捷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提供合理的投诉途径,配备足够的资源接受并及时处理客户投诉。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应至少包括处理投诉的流程、回复的安排、调查的程序及补偿或赔偿机制。以上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将会有效遏制理财业务中的收益迷局,弥补其中的法律盲点。
(三)对银行免责的抗辩
首先从认购协议的条款来看,应认定为格式条款。它是银行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好的。格式条款简化了订立合同的过程,但由于双方当事人没有共同参与条款的拟定,容易造成权利的不公平。《合同法》规定:“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银行在认购协议中的免责应基于已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投资者注意免除或限制银行责任的条款。而上述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的迷局已充分显示银行只强调收益,根本不提及风险,更没有对免责条款予以说明。比照《保险法》:“保险合同中规定有关保险人责任免除条款的,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向投保人明确说明,未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应认定认购协议中银行免责条款也无效。
银行理财篇5
关键词:战略转型;人才培养;服务管理
中***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0)07-0051-04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0.07.11
交通银行于2005年提出战略转型。近年来,交通银行海南省分行抓住发展契机,强化理念转型,突出工作重点,推动零售业务取得了较快发展。然而,如何确保零售业务发展的可持续性,如何在营销模式、人才培养、服务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结合交通银行提出的“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战略目标,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理念与实践,笔者对此进行了思考。
一、“以客户为中心”是加快战略转型,打造财富管理特色银行的基本立足点
财富管理特色银行的本质要求是客户财富保值增值和为客户创造价值,在此基础上实现银行盈利增长和资产增值,取得客户与银行双赢。因此,“以客户为中心”是打造财富管理特色银行必须牢固树立的基本理念。
(一)平衡价值增长与客户服务是“以客户为中心”理念的关键
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积极倡导“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对影响客户体验的服务流程、礼仪规范等进行了系统化的改进。然而,真正落实到营销过程中,如何协调客户需求同银行即期效益之间的关系,确实是困扰不少客户经理的问题。面对繁杂的指标任务,许多营销人员开始守株待兔式的销售,无论客户是否需要,只要能够营销出去,完成任务即可。当客户资产结构因为随意的产品购买而不尽合理时,银行不仅失去了客户的信任与忠诚,失去了未来的销售机会,更无法为客户创造价值,打造财富管理特色银行。但是,价值增长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因此,平衡价值实现与客户服务,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实现银行和客户的双赢,才能真正实现财富管理银行的目标[1]。
(二)转变“以客户为中心”,建立新营销模式
起源于西方汽车行业的CS营销战略是被借鉴较多的营销理论。“CS”意为“顾客满意”或“顾客满意度”,它倡导“一切为了顾客”的理念,要求把顾客放在经营管理体系的第一位,站在顾客立场上研究、开发产品、设计管理体系,创造客户满意的服务载体,进而产生顾客满意的群体网络效应。CS思想使银行在客户中产生信任感,同时由于其经营手段是为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要求而设计的,因此减少了盲目性,更容易使客户接受和理解,很好地协调了客户需求同银行即期利益之间的关系[2]。
交通银行总行所提出的5P理论同样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客户群进行细分,从产品、渠道、服务、推广和价格五个方面前瞻性地发掘客户需求,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这项理论为该行今后更好地区分客户,服务客户,进一步提升客户满意度提供了具体的方法。
借鉴以上理论,交通银行海南省分行对转变营销观念、建立新的营销模式进行了探索。
1.“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内涵。以客户为中心,即是要从客户的角度去寻找客户最需要的是什么,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决定营销方式与营销内容,从而成功地体现不同客户间的差异,增加商机,实现赢利。借用另外一种通俗的阐述,以客户为中心就是通过正确的渠道,在正确的时间面对正确的客户提供了正确的内容。在个金产品营销中,总有客户经理抱怨其他行的高收益产品导致本行客户资产的大量流失。不可否认,追求高收益是所有客户的共同目标,行的产品收益不会永远保持最高水平。那么如何挽留客户,关键就在于提供服务的综合价值。当提供的服务渗透到客户生活之中,客户的资产实现多样化时,单一高收益的产品就很难导致客户大量资产的流动。
2.基于资产配置的营销。“以客户为中心”要求银行从产品开发、流程设计等方面均要形成统一的模式。在营销方面,“以客户为中心”就是要求银行的销售是基于资产配置的营销。细化来讲,对于银行新开发的客户,应以资产配置为先,销售产品为后。首先要逐步了解客户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客户进行长期的理财规划并进行资产配置,帮助客户选择合适的金融产品,深度挖掘客户潜力。基于资产配置的营销其实就是CS营销战略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分析需求,前瞻性地将产品设计、销售建立在客户需求之上,以此协调客户需求和银行利益之间的关系。从总分行层面,可以轻松通过研究客户资产配置发现客户需求,制定相应的产品服务,下达更加有针对性的销售目标。从经营部门及营销人员角度,面对各项销售任务,目标客户的选择就变得更为容易。这样的营销模式既满足了客户需求,同时也为银行带来了稳定的客户群和较好的收入来源。
3.常态销售模式的建立。随着零售业务转型和财富管理的逐步深入,银行现行销售模式凸显粗放、营销和市场的开发不足,缺乏持续销售的规划。因此,建立常态销售模式势在必行。常态销售模式是指营业网点结合网点实际情况,通过细化销售指标、确定目标客户,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及考核机制,在网点营造一种全员参与、适度竞争、连续稳定的销售模式。网点常态销售模式将克服网点为指标冲刺而进行的突击销售,一方面通过全员参与的方式,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营造整体的销售氛围,实现网点销售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因为缺乏规划而导致将产品销售给不合适的客户,确保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
二、人才培养是打造财富管理特色银行的基本要求
一流的团队创造一流的业绩。打造财富管理特色银行,要求必须建设一支高水准、专业化的财富管理队伍,培养一批优秀理财服务人员,发挥人才集聚优势,提高网均、人均财富管理业绩。
(一)人才培养的关键点
个金营销团队的培养对于零售业务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很多,通过职业规划、通过考核、通过培训等等,然而企业是固定的,员工却是可进可出的,如何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把握人才培养的关键点,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理财营销队伍,树立银行在财富管理方面的团队品牌,而不仅仅是依靠个别理财师的个人魅力,是银行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打造具有财富管理特色的理财营销团队
目前比较成熟的理论是“全方位”激励模式和建立学习型组织。全方位激励模式是指兼顾精神与物质、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激励方式,通过细化考核目标与办法、采用培训、调迁、集体活动等多种激励方式,营造具有适度竞争和挑战、目标明确、适合个人发展的工作环境。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强调适度竞争环境的建立和具有目标性的管理方式,用良好的环境塑造同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的人才[3]。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核心内容是通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五项修炼,让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帮助企业建立一种不断学习进步的机制,使其永葆生命活力。对个人而言是让员工在实现企业共同目标的同时,也能达到自己理想。这种学习型组织的核心即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弹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要求的、能够持续发展的组织[4]。
借鉴以上理论,交通银行海南省分行提出“健全考核机制、环境塑造人才”的人才培养机制。
1.上线客户服务经理计价考核系统,建立客户经理平衡积分卡考核机制。个金工作是细致并且长期的工作,因此营造良性的工作氛围,确保营销人员的工作能力对于个金业务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种良好的激励模式。在“全方位”激励理论中,强调组织建立适度竞争环境和具有目标性的管理方式。为增强个金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指导和激励个金客户经理,中国交通银行海南省分行开发上线了客户经理计价考核系统,通过年度主要业绩计价考核方式,以多劳多得为分配的基本原则,实行业绩计价管理,全面、客观、真实反映与计量客户经理工作绩效,并将考核结果与履职津贴及绩效奖金挂钩。与此同时,建立客户经理平衡积分卡评价体系,通过销售业绩、日常业务管理等方面对客户经理的工作进行全面评价,并通过一定比例的末位淘汰机制,激发客户经理竞争意识,优化个金销售队伍。通过完善相关的系统及考核机制,在个金条线中建立适度竞争、奋斗目标明确、赏罚分明的激励制度,并通过激励制度的执行培养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素质营销人员。
2.建立学习型组织,用环境塑造人才。随着客户需求的日益多样化,金融创新业务不断推出,对于客户经理而言,除了要掌握最新的金融知识之外,还必须涉及与之相关的衍生行业,关心客户所关心的。这对客户经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有必要搭建这样一个平台,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在全行范围内营造一种持续学习与创新的氛围。学习型组织与员工个人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成长的关系。学习型组织强调对员工能力的开发与激励,员工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创造,不断提升自身价值。对于银行而言,在员工潜能充分得到发挥的时候,银行才更具有竞争力,才能真正地实现创建一流财富管理银行的目标。所以,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把银行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真正的双赢。
三、优质服务是财富管理特色银行的重要手段
服务是银行的主题,在金融竞争不断加剧的今日,在打造财富管理特色银行的过程中,优质、高效的服务尤为显得重要,它成为银行留住现有客户、挖掘潜在客户的重要手段。
(一)价值实现是服务管理的最终目标
随着服务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化,中国交通银行海南省分行的社会评价度不断提高,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通过服务管理,该行网点有了崭新的环境,服务实现标准化,流程化、网点客户满意度不断提升,客户钱包份额逐渐增加,交叉销售率跃居系统第一名。然而通过分析交叉销售率的构成可难发现,该行普通客户的交叉销售率明显高于他行,位于系统第1名,但中高端客户的交叉销售率仅为系统第14、27名,并且落后于系统平均水平。普通客户的忠诚是提升服务质量工作后的重要成果,然而对于创造大量价值的高端客户而言,优美的环境和良好的服务礼仪也许并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个人银行业务的本质在于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就银行的服务管理而言,真正做到优质的财富管理,让客户体验尊贵的服务感受,才是最终目标。
(二)进一步深化服务管理,打造与众不同、更强调客户体验的服务质量
交通银行海南省分行所提供的服务其实刚刚起步,优美的网点环境、标准的礼仪、优化的流程等等实际上还只是一种服务的基础。如何提供更为吸引人的服务,可借鉴酒店管理中的金钥匙服务理念。“国际金钥匙组织”是一个国际性的酒店服务专业性组织,他们为客户提供尽善尽美的专业化服务,包括从代办修鞋补裤到承办宴会酒会,充当导游等大大小小的细致服务,目的是为客人提供一般饭店没有的有“一定难度”的所谓“额外”的综合服务。酒店金钥匙的服务哲学,是指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使客人获得满意加惊喜的服务。让客人从接触到酒店开始,一直到离开酒店,自始至终都感受到一种无微不至的关怀。
对于银行而言,所提供的服务较之酒店业应有着更深的含义,除了细致周到的服务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财实现客户财富的保值增值,因此金融服务的要求更高。但就本质而言,能够吸引住客户的服务,一定是具有“惊喜”的综合。因此,交通银行海南省分行提出“服务打造品牌、品牌创造价值”的服务管理工作思路。
1.提供具有“惊喜”的综合服务。经过一年多的提升服务质量工作,交通银行海南省分行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品牌和社会形象获得较高的评价。然而,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要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就要求在巩固现有服务质量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服务手段,为客户提供一种具有“惊喜”的综合服务。“惊喜”是指银行在认真分析客户需求的基础之上,提供一些额外的人性化服务,带给客户超过预期的感受,例如搭建客户交流平台,在客户之间形成“丰沃共享”的互利氛围。“综合服务”则是指不断丰富服务的附加价值,提供一种全面的、细致的服务,通过搭建平台,联合其它力量,将银行的服务渗透到客户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伴随和见证客户的成长。
2.深化服务内涵,以创造价值为最终目标。脱离业务发展的服务质量是没有意义的,提升服务质量工作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服务打造品牌,运用品牌创造价值。通过分析交通银行海南省分行的交叉销售率可看出,该行对于创造出绝大多数利润的中高端客户的维护与挖掘是远远不足的。长期以来,该行把重点放在前台柜员的规范与考核上,然而这仅仅是基础,对于中高端客户而言,提供高品质的理财服务,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才算是优质的服务。因此,交通银行海南省分行要将提升服务质量工作同银行的业务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逐步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中高端客户的维护与挖掘上,使提升服务质量工作成果真正转化为促进各项业务发展的动力[5]。
参考文献:
[1]黄宪.国际银行业的转型[J].金融研究,2001(10):62-70.
[2]陈淼鑫.实施CS战略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J]. 经济工作导刊.2001(13).
[3]毕克.关于建立农业银行系统全方位激励机制的思考[J].农村金融研究,1996(1).
银行理财篇6
2013年178家银行共发行了46823只理财产品,同比增长45%。2014年一季度,可供统计的163家银行已发行13464只理财产品,相比去年同期的9530只,继续保持着超过40%的高速增长;
预期收益率只是一张饼,能否吃到嘴里,要看银行的责任心,也要看投资人是否心明眼亮。仅凭运气,很难持久享受到优质银行理财产品的甜美收益率;
从今年一季度最新情况看,16家上市银行中,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吻合度最高的是民生银行,一共799只产品中,有655只实际收益率等于预期收益率,吻合度为82%;吻合度最低的是招商银行,其今年一季度到期的理财产品共有461只,实际收益率等于预期的只有28只,吻合度仅为6%。
《投资者报》记者 罗雪峰
307
2014.4.7
超“6%”!超40%!超45000只!一个个吸引眼球的数据背后,是银行理财产品的单兵突进。
互联网理财“宝宝***团”正在谢幕,开年以来收益率已由“6%”普遍下滑到“5%”;银行理财产品大***正在阔步前行,不光是产品发行提速,预期收益率也你追我赶。《投资者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3年178家银行共发行了46823只理财产品,同比增长45%。2014年一季度,可供统计的163家银行就已发行了13464只理财产品,相比去年同期的9530只,继续保持着超过40%的高速增长。
与发行增速媲美的是预期收益率,2014年以来,年化收益率在6%以上的产品频频出现。银行理财产品的繁荣,吸引了大批手握现金的上市公司。据《投资者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逾百家上市公司了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公告,涉及金额已达数百亿元。
那么多热钱涌入银行理财产品,是淘到了金矿呢还是买了一堆垃圾?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率是一回事吗?究竟哪些银行的理财产品实际收益大于或等于预期收益的占比多,买入获利的概率比较大?《投资者报》记者在对近两年来的银行理财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发现,银行理财产品得到的并不全是鲜花和掌声,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大幅亏损、风险提示形同虚设、投诉无门、推脱责任等现象屡屡存在,高息揽存、信息披露不充分、资产表外转移等弊端也屡见不鲜。如同所有的投资一样,银行理财产品同样“投资有风险,介入需谨慎”。
数量暴增40% 收益率逆势上扬
2013年,受各类互联网理财“宝宝***团”的影响,银行揽储大战越发白热化。银行一贯用来保障存款规模的理财产品这一手段更是被运用到了极致,不单产品数量新高迭创,其预期收益率也是一路提升。据《投资者报》记者统计,2013年,可供统计的178家银行共发行了46823只理财产品,较2012年同比增加了45%。而且预期收益率也普遍在5%以上。
这一趋势在2014年不但没有缓解,而且愈演愈烈。据《投资者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4年一季度,银行已经发行了13730只理财产品,比去年同期的9684只增长了41%。
Wind数据显示,2013年银行理财产品数量超过1000只的银行共有11家。其中,建设银行以5015只、市场占比11%排在首位;紧随其后的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广发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与南京银行,分别发行了银行理财产品3275只、2498只、2304只、2304只、2132只、1777只、1420只、1389只、1330只、1234只。
从上述数据来看,国有大银行、城商行与股份制银行仍分掉了银行理财产品大部分的蛋糕,2014年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的这一格局仍未改变。从产品数量上看,截至3月31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超过500只的银行有8家。建设银行仍以1374只居首,民生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平安银行、农业银行、广发银行、交通银行紧随其后,分别发行了银行理财产品905只、753只、666只、626只、625只、610只、585只。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与互联网理财“宝宝***团”开年以来收益率由“6%”普遍下滑到“5%”不同的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继续向高位进发。
据《投资者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31日,余额宝、微信理财通、百度百赚利滚利以及苏宁零钱宝等挂钩的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均已失守“6%”大关。而同期推出的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则基本全在“6%”以上,如长沙银行发行的金芙蓉长盈17号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达7.7%,理财期限为363天,起始金额为20万元;天津银行发行的汇富计划61期理财产品期限只有33天,预期年化收益率却高达6.4%。南京银行今年以来发行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超6.2%的产品也多达7款。2月10日,招商银行推出的一款“金葵花”焦点联动系列之股票指数表现联动理财产品,其预期收益率更是达到了罕见的12%。
“由于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冲击,银行普遍面临存款流失的压力,为了吸引更多的存款,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就势在必行。”平安银行一位理财经理告诉《投资者报》记者。据了解,类似平安银行这样的股份制银行,今年其推出的高收益理财产品主要针对贵宾客户,如平安银行“私行专享尊贵组合A资产管理类2014年15期”投资期限105天,预期年化收益率则达6.2%。兴业银行“私人银行客户专属人民币理财产品第043号”169天期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达6.5%。华夏银行、广发银行针对高净值客户也发行了预期年化收益率超6%的理财产品。
预期不等于实际
招行一季度“不靠谱”
“尽管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不断高涨,但投资人仍要有清醒的认识,那就是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来讲,预期收益率只是银行按照其投资标的以及历史投资收益数据,预期理财产品能实现的最高收益率。”光大银行西城金融街支行一位谭姓理财经理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也就是说,银行理财产品在发行时向投资人宣传的收益率,只是画了一个大大的“饼”,这个“饼”与投资人真正吃到嘴里的饼,可以一般大小,也可以不一般大小。比如某银行在售的一款72天期理财产品,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7%,但由于种种原因,到期后该产品银行给出的实际收益率是0.7%,那么投资者拿到手的也就是0.7%的收益率,而非购买时所说的7%。
据《投资者报》记者了解,银行理财产品的这种情况并不违规!因为按照有关监管部门的规定,由于银行理财产品同样存在风险,所以不得承诺收益。所谓的预期收益率只是一个预计最好情况下的收益率,不是真实给出的。
“选择银行理财产品,光关注预期收益率是不够的。理财产品发行者的实力和信誉、发行者过往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的吻合度等等都要综合起来考虑。”一位资深银行理财经理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记者查找Wind数据,发现去年有8000只以上理财产品没有收益资料,占总数的20%,就此,记者采访wind客服人员,经理赵红告诉《投资者报》记者,“‘缺少收益资料’是指该银行理财产品没有公布实际收益率。”因此,《投资者报》记者在统计发行银行过往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的吻合度时,只考虑已有部分理财产品公布实际收益率的银行,理财产品全都没公布实际收益率的银行不纳入统计分析范围。
据Wind数据,2013年可统计的178家银行中,实际收益率大于或等于预期收益率的银行理财产品只数占比超过50%的有104家,再排除年度发行产品总数量不足100只的银行,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大于或等于预期收益率占比超过50%的一共有40家银行。其中,恒丰银行吻合度最高,2013年一共发行了1016只银行理财产品,除了3只缺少收益资料外,其余的1013只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均等于预期收益率,两者吻合度达到99.7%。贵阳银行紧随其后,2013年一共发行了128只银行理财产品,其中4只实际收益率大于预期收益率,123只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等于预期收益率,两者银行占比之和达到99.2%。厦门银行排在第三,共发行了191只理财产品,188只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等于预期收益率,吻合度占比达到98.4%。
南洋商业银行、广州农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吻合度排名靠后。其中浦发银行共发行1235只银行理财产品,仅有244只产品实际收益率等于预期收益率,两者吻合度仅为19.8%;
银行理财篇7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问题;建议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的层次有待提高
近年来,国内各家中资银行纷纷成立了“个人理财中心”、“理财工作室”,但只有在一些大城市才有一些针对高端客户的服务,而大多数理财中心只是停留在概念上,提供较低层次的服务。一些银行提供的个人金融业务基本还停留在原来的存贷业务层面上,即使增加了,也只不过是如代买国债、金融业务咨询等简单的业务。银行做的只是把自己的产品展示出来供客户选择,而并非是为客户量身裁衣,进行专业的理财咨询服务和投资组合建议。
(二)金融产品(包括理财产品)单一,且同质化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推出合规的金融产品只有几十种,与世界各大银行两万多种金融产品相比简直是沧海一粟,根本不能满足广大个人的理财需求。同时,各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能力很弱。在金融产品的开发上,好的就一哄而上,缺少创新意识和特色,只是照搬照套,令顾客无所适从。
(三)个人理财服务对象门槛过高,缺乏适合普通大众和工薪阶层的金融品种
金融品种缺乏广泛的适应性。虽然近年来银行开拓的个人理财品种在不断增加,同时为不同的客户开发不同的产品,但是能向大众普及的产品并不多,例如有些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起点需要达到5万元甚至10万元才能办理,个人通知存款的起存点也要在5万元以上,服务范围狭小,没有适用普通大众和工薪阶层的金融品种。
(四)商业银行提供的是金融产品,而不是金融服务
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是把产品的宣传单分别展示在架子上供客户任意选择,而缺乏个性化服务。因为客户不能单凭自已对一些宣传单上的介绍而全面了解这些产品的功能和效用,而客户需要的不仅仅是各种摆出来的理财产品,而是银行的理财人员在详细了解分析其需求后,再根据客户的特点来设计的个性化的理财方案。
(五)现有商业银行的普通员工和专业理财人员理财专业素质急需提高,高素质专业理财人员非常缺乏
在目前商业银行中,很多银行的普通员工都不知道什么是“个人理财”,又怎样去开展个人理财市场的营销?有些银行理财人员只是经过银行内部挑选,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和学习就直接上岗。而对于一些资深的理财专业人员又缺乏行业规范管理和职业道德约束,例如一些客户资料保密、产品风险提示等风险管制等。高素质专业理财人员非常缺乏。
(六)部分客户个人理财观念不正确,个人理财市场有待培育
由于国内普及性金融教育严重滞后,客户对风险收益没有正确的认识,许多顾客在很大程度上把理财等同于发财,只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了投资的风险;部分银行理财营销侧重于收益的宣传,没有严格履行风险提示义务,使个人理财金融产品的预计(设计或宣传)收益率与顾客的实际收益率差距很远,其结果是绝大多数客户不在银行开办个人理财业务。
二、关于改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建议
(一)加强对客户需求的调查研究,寻找和开发市场
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效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9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9.26万亿元,储蓄余额达到14.23万亿元。在对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四个城市进行的专项调查显示,74%的被调查者对个人理财服务感兴趣,41%的被调查者表示需要个人理财服务(曹文,银行个人理财市场问题凸显)。这说明了我国目前开展个人理财服务的社会需求很广泛,越来越多的普通客户渴望得到银行提供的个人理财“一站式”服务。但是现在中资商业银行一般都和外资银行一样,把着眼点放在20%的重点客户市场上,而把80%的普通、工薪阶层客户忽略掉。外资银行这样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于他们所拥有的网点资源、经营金融业务品种范围等条件的限制,而这正是中资商业银行所拥有的优势。根据以上的调查和现在的实际情况,城市大部分家庭特别是经济较发达地区家庭都有数额不等的储蓄存款。如何对这些存款进行保值、增值、投资和理财?这是客户和中资银行须共同考虑研究的。中资银行要实现由经营产品向经营服务、品牌、文化方面转变,就绝不能对中低端客户“一弃了之”。反而,更应该把它作为重点开发的市场。
(二)以客户为中心,加强对中低端客户理财的服务
中资商业银行应加大在中低端客户理财的服务力度,例如大力开发一些“基金定投”的业务,让更多普通工薪阶层客户参与其中。而对于一些中高端客户还可以细分产品以供客户选择,比如银行传统人民币理财产品区,外汇理财区,基金区,保险区等几大板快。这样使所有的客户就对金融理财产品的分类一目了然,便于选择。
(三)实行差异化服务,不同的客户配备不同类型的理财服务
首先,对于绝大多数客户来讲,太多的产品会导致其不能选择而失去兴趣。银行理财人员可以针对每一款产品做个标签。这个标签从六个指标来评定该产品的特性,即: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加入门槛和成本、接受服务的便捷性和提品商的背景。绝大多数理财产品都具有复杂性、虚拟性、未来性和风险性,但通过上述6个评价指标,基本上”锁定”了理财产品的特性,当然还有一部分产品特性只有市场和时间才能告诉我们答案。如此一来,客户在获取相关信息的同时可以对不同产品加以优、劣势比较,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其次,理财群体有不同的层次,有的只需要购买一种或几种理财产品就可以,有的需要对自己大笔资金进行理财规划,这时我们就需要实行差异化服务。一些单一的,小额的理财服务可以由一线或大堂经理代为解答,而一些大额的、复杂的、多种理财产品组合的应由金融理财师(简称AFP)和国际金融理财师或注册金融理财师(简称CFP)等高级理财规划师对其进行一对一的服务了。
(四)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开发产品力度,增加理财产品种类,开拓理财渠道
1.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选择理财产品的开发方向是非常重要的,设计产品首先考虑的是市场需要,市场才是风向标,因为没有市场的产品设计得再好也没用。2.设计和开发理财产品要全方位地运用风险判断技术和收益测算技巧,要求开发人员对所有金融产品,对各类金融市场了如指掌,并能够进行综合运用,测试的程序也非常复杂。所以应该长时间地大力投入。3.银行除了自行开发产品外也可以加大与其它金融机构的合作从而增加理财产品的种类和渠道。商业银行由于受金融、证券和保险分业经营***策的限制而无法开展一些业务,但却可以通过代销或的渠道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例如商业银行可以与一些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信托公司合作设计一些灵活多变的理财产品放在银行代销代售,从而填补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某些空白。由于现行的个人理财市场的格局是银行搭台、多家唱戏,但其主角仍然是银行,银行凭借庞大的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以及快速的销售能力,会进一步加强其在个人理财市场的主导地位。
(五)建设有特色和竞争力的理财品牌产品,实行多层次品牌战略
1.各商业银行应开发和建设有特色的理财品牌产品,防止产品同质化现象,增加市场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顾客。2.从整体发展趋势看,今后的理财品牌将会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创新能力强、产品差异大、服务能力强、成长性好的成熟品牌,包括光大银行“阳光理财”、招商银行“金葵花”理财、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中国银行“中银理财”等;第二层次是创新一般、产品差异较小、服务差异化程度较低的品牌;第三层次是投入有限、创新差、服务能力差的品牌。商业银行应实行多层次品牌战略,吸引和服务多层次的顾客,扩大顾客群。3.在品牌建设中,商业银行应多运用公众媒体等资源传播和塑造品牌,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和营销。因为提供技术含量高、设计差异高、服务个性化的理财产品对于提高品牌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整个银行业务转型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六)提高理财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壮大理财专业资格人员的队伍
与国内外的外资银行理财从业人员相比,国内中资银行的理财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和专业素质,部分从业人员专业水平较低,具备专业理财资格的人员很少。要改善这种状况,应同时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加强对目前在岗理财从业人员的培训。2005年3月,我国的《金融理财师考试认证暂行办法》开始实施。现在已经有很多关于金融理财师(简称AFP)和国际金融理财师或注册金融理财师(简称CFP)的课程开办,各商业银行可以对其在岗理财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第二,要求和支持鼓励理财经理层或业务骨干通过考试具备金融理财师(简称AFP)资格,少数优秀的已经具备金融理财师资格的,再去通过培训考试具备国际金融理财师(简称CFP)资格,使整个理财队伍具备专业从业资格人员从无到有不断增加。尤其是要注重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注重理财类高端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只有从业人员具有过硬的专业水平技能,才能令客户信服,让银行为其理财。
(七)应加强理财从业人员和理财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诚信
与外资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行为或者说销售行为不够规范和缺乏规管。因为个人理财产品严格来说是风险产品,而风险的承担者是客户,而现在商业银行的理财人员大多数是一味强调收益保证,而在谈到风险时往往含混其辞,过多过高的承诺不符合金融产品的客观规律。因此,商业银行应该作出内部指引,从风险提示到产品设计再到收益说明,全面规范和引导金融产品的销售行为,用规则和流程科学地防风控险。只有讲究理财的道德和诚信,才能令客户放心,并让其为自己理财。
(八)倡导正确的理财观念,追求收益风险均衡,不断培育和开发个人理财市场
银行理财篇8
2011年上半年的银行理财市场,用“火爆”二字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由于加息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叠加效应,银行体系流动性空前紧张,发行大量短期理财产品并竞相提高产品收益率以留住存款,成为商业银行缓解资金压力的普遍做法。这使得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呈现出产品发行量爆发式增长以及收益率节节攀高的显著特点。
理财产品发行量爆发式增长
普益财富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共发行8497款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达8.51万亿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发行规模7.05万亿元。发行规模前5位的银行分别是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的猛增,源于商业银行自身需求。首先,在监管层对商业银行月末、季末以及年末考核时,银行理财产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行考核压力。其次,在以利差为主导的银行盈利模式中,中间业务收入受到商业银行越来越多的重视,理财产品销售火爆,对于中间业务收入贡献良多。最后,在商业银行信贷额度趋紧的背景下,作为表外业务的理财产品逐渐成为信贷的一种替代品。
值得注意的是,短期和超短期理财产品占据了发行的主力位置。据统计,在上半年发行的理财产品中,3个月以下期限的理财产品占了绝大多数,比例高达62.08%。而1个月以下期限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就占了32.8%,成为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最大的期限品种。
“在强烈的加息预期下,投资者更倾向于短期理财产品,以在保持较好流动性的同时提高收益率、规避通胀。”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肖芳表示。此外,由于今年的宏观调控使金融市场资金面趋于紧张,尤其是资本市场中的短期资金需求显得更为迫切,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也体现了这种趋势。
收益率节节攀升
在发行量“井喷”、销售火爆的同时,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呈节节攀升之势。7天超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达到5%;1个月期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在4%以上;半年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多数也达到4.5%。而在去年,投资期限为半年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较高者只有4%左右,而1个月左右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大多为3%。
分析人士认为,货币市场资金趋紧导致市场利率攀升是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监管层的月末、季末考核依然存在,因此在月末、季末发行高收益、超短期理财产品,并且竞相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以吸引客户、留住存款成为商业银行渡过难关的另一种途径。
银行理财篇9
“影子银行”火爆令人忧
从2005年至今,理财产品快速发展,风险和问题也不断暴露。去年底,部分银行频繁爆出员工私卖理财产品,造成投资者巨亏的事件。事实上,7年发展,银行理财产品不但没有树立起“代客理财”的观念,反而成为银行“变相高息揽储”和“变相放贷”的工具。时任中国银行董事长、现任证监会***的肖钢去年10月曾指出,理财产品、地下金融和表外借贷是中国的“影子银行”,这些已成为未来几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潜在来源。
据悉,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理财产品期限均不超过一年。据银率网统计,去年银行共发行1-3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15361款,较上年增长一倍,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主导期限。在某些情况下,短期融资被投入长期项目。如遇资金周转问题,一个简单方法就是通过新发行的理财产品来偿还到期产品。而一旦资金链断裂,这种“击鼓传花”就没法继续下去。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从2007年底的5000多亿元增至目前的7.1万亿元。迅猛增长的背后,隐忧开始凸显,其中“理财资金池”期限错配、以新还旧等问题甚至被指是一场击鼓传花的“庞氏骗局”。
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应实现每个理财产品与所投资资产(标的物)的对应,做到每个产品单独管理、建账和核算。”银监会还表示,如果银行不能实现这个要求,将不再允许其新增非标债券资产业务。分析人士认为,资金池模式下,不同的理财产品资金投入一个混合的资金池进行统一投资调度,往往无法做到“分账经营”,对每一产品组合的信息披露不足,资金甚至可能投向房地产、平台贷款等高风险领域,这使得投资者和监管者都难以跟踪和判定单个产品的具体投向、投资损益、风险暴露等,理财产品的***性、透明性不足。
银行开打“存款归集”战
你的钱包里是不是有N张银行卡?你的各种资金是不是散落在不同的银行卡里?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全国人均拥有银行卡已达2.64张。近期银行纷纷嗅到了其中的商机,通过发行高收益的专属理财产品、奉送高额积分等多种优惠手段,“诱惑”客户通过超级网银将其他家银行账户给管起来,把资金统统归集进来。而同时,防御客户资金被“归集”出去的一场防御战也悄悄打响。
只要对银行理财产品关注的人都会发现,银行早在银监会通知发出之前就“未雨绸缪”采取了应对措施,工商银行单笔最高5000元,日累计5000元,月累计最高5万元;建设银行单笔最高5万元,日累计和月累计均无上限;中国银行单笔最高5000元,日累计20万元,月累计没有上限;交通银行单笔最高500元,日累计5000元,月累计5000元;中信银行单笔最高5万元,日累计1亿元,月累计1亿元;招商银行单笔最高5万元,日累计10万元,月累计50万元;兴业银行单笔最高5万元,日累计50万元,月累计最高150万元;民生银行单笔最高99999元,日累计月累计均无上限。
近期多家银行都悄悄在资金归集业务上做文章。“把钱归集过来吧,有不少优惠呢。”一家股份制银行近期连推了多款“资金归集专属版”理财产品。“这一系列理财产品只能用从其他银行归集过来的资金进行购买,不能用原来账户资金认购。你归集多少资金过来,就能买多少金额的理财产品。”据该行客服人员介绍,最近他们正在销售的归集专属理财产品,分91天和191天两种,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达到4.5%、4.6%,而这一收益明显高于市面上多数同期限理财产品。根据普益财富统计数据,刚过去的一周3个月至6个月(含)期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05%。
无独有偶,最近另外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推出了专属的资金归集理财产品,只有开通了超级网银并签署了查询他行账户协议、他行资金归集过来协议的客户,才可以购买这款期限56天,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4.5%的理财产品。还有一家股份制银行针对开办资金归集业务的客户,直接奖励积分,开通时就送10000分,第一次成功归依资金再送10000积分。还有银行给归集客户赠送了价值60元的电影票。
据悉,目前多数银行在开通超级网银资金归集业务时均不收取手续费,同时在使用资金归集业务时,无论是转入还是转出资金,也都统一不收取手续费。而自动归集或引发“存款战”,除了控制客户账户资金无限流出外,一些银行公开打出存款利率上浮10%或一年存款多出5天利息等广告。
5%以上收益或“绝迹”
《通知》中,银监会首次明确“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概念,它是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这一项规定,基本把信托、券商、基金、产权类交易所挂牌的所有产品纳入管理。圈定范围之广,前所未有。”一位银行人士说,去年,银行与这些部门的合作产品特别多,这次都被“圈”住了。这就是所谓的通道业务,即银行与券商之间的一种合作,券商为银行提供资金过桥和资产出表的通道,从而逃避信贷监管。这一明确规定,给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的走向打了个大问号。
目前各家银行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比例应该都超过了35%的比例。如果按照新的通知,大家都把这一比例降下来,那么今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必定会下降。除此之外,因为非标准化债权投资比例要降下来,那么大家的钱肯定都要去买标准债权产品,也就是说债券的价格肯定会上涨,利率必然就会降低,那么投资于这些债券的理财产品收益也会跟着降低。据介绍,目前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年化预期收益率在4%多一点,估计新标准实施后,5%以上的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可能“绝迹”。以5年期国债为例,收益率最多2%多一点。“尽管目前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普遍在4.5%以下,但也比标准化债权资产收益高不少。仅靠标准化债权资产,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还不如定期存款呢,对投资者根本没有吸引力。
每到季末,银行通过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揽储的招数便会卷土重来。而这些高收益理财产品的募集资金究竟投向何方,往往经过银行和第三方机构的层层包装,让普通投资者摸不着头脑。银监会此番要求,“商业银行应向理财产品投资人充分披露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情况,包括融资客户和项目名称、剩余融资期限、到期收益分配、交易结构等。”银监会要求银行明确理财业务的具体资金去向,并充分披露有关信息。即使是和“天书”一样难懂的理财产品说明书,银行也要做到向消费者披露自己的钱最终到哪里去了。问题的关键不在***策,而在于落实,银行能否做得到。实际上,这样既有利于投资者,也有利于银行。
给银行理财加道“防火墙”
客观的说,由于投资渠道少,百姓“钱袋子”实际缩水了,现在市场“不差钱”而“差制度”,一些高收益理财产品动辄50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门槛让普通投资者望而却步。从微观层面讲,应继续理顺和规范现有的银行理财等投资渠道,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品种的金融体系,短期、中期、长期的产品相结合,让投资者灵活选择,量力投资,增加理财产品的透明度,做到明白理财。
业内人士分析,新规主要对银行理财资金投资于非标准化的债权资产进行了严格规范,要求控制此类资产总额,实行理财产品和投资资产的一一对应,并为此类资产计提资本,这些资产包括信托贷款、委托贷款、信贷资产等。这些业务,恰恰是近年来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规模和市场占比相当可观。据市场预测,这类投资约占整个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40%左右,余额近2.8万亿元。银监会此次对这部分业务加强监管,严格控制业务扩张带来的风险,无疑会给“高烧不退”的银行理财市场带来降温,并对银行盈利产生影响。去年以来,商业银行通过券商、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将大量理财资金投资于票据、信贷类资产等,进行风险资产腾挪或转移,借以规避贷款管理和监管要求,银行理财产品也因此成为银行高息揽储、变相放贷的工具。
银行理财篇10
春节临近,面对监管指标要求和业绩考核压力, 各大银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吸金,或揽储,或瞄准年终奖,或以种种名义推出理财产品。业内人士认为,考虑到年末及跨年资金需求等因素,未来一段时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有望震荡向上,尤其是跨年度期限为1个月至3个月的产品收益率优势更为突出。银行理财也压岁中等风险产品,10万元起,以万递增,273天4.8%,1月29日起售,2月4日起息,此产品适用于单笔申购100万元或个人、家庭金融资产达到100万元等的客户……”上午9点,北京的王先生就收到了某银行的短信通知。“这比我几个月前买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要高的多。”王先生有些懊悔,三个月前买的20万元期限为12个月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只有4.5%。“早知道把钱留到现在再买了。当时怕降息,觉得时间长点能锁定比较高的收益。哪知道还有跨年行情。”王先生很遗憾。经调查了解,不仅是中小银行,国有大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也超5%。记者在中国银行网站看到,一款上月25日在售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就达到5.1%,但投资起点是30万元。这是进入12月以来,国有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首次突破5%。不过,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预期收益超5%的产品更多。1月29日,9点钟上班时,记者看到了楼下广发银行的布告,我行今日10点钟推出“保本”理财, 五万元起步,1年期最高收益7%,半年期最高收益5.5%,经电话确认确实如此。经了解,民生、兴业、光大、华兴银行等近期都有推出,这类产品基本为非保本产品。相对于一年期产品而言,3个月以内的短期产品收益上涨更明显。目前这类产品的预期收益多在 4.5% 左右,部分银行甚至高达 5%。如民生银行一款 35天的产品,预期最高收益为 5%,起点为 10万元。
显然,继 2012年年底的银行揽储后,银行纷纷推出的跨年理财产品是又一个高收益高峰期,或许预示春节前的新一轮上行开始。看来,春节前买银行理财产品是不错的机会,收益率比平时提高不少。不过, 某银行理财师却建议,不要只看收益率而不注意产品的衔接,目前比较理想的做法是趁收益率有所上升的时候选定一款中长期限的产品。
兜售直指年终奖
春节前后,大部人手头比较宽裕,特别是很多人的年终奖即将发放,银行便使出浑身解数,想方设法把客户的钱吸引过来。
尽管今年的年终奖尚未发到手,但在某商场工作的李女士近日已收到了多家银行的理财短信,告知最近即将发售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收益都比前期发行的要高,有的甚至超过去年年底的理财产品。”李女士表示等年终奖到手后,会考虑下单购买。
年末各单位会给员工发年终奖,相信大家期待已久。对于不少工薪族来说,年终奖算得上一笔不菲的集中性财产收入。一些工薪族习惯将年终奖放在银行账户里,过完春节上班后才取出来使用,所以有一个月的空白期。理财师认为在这段空白期,不妨利用这笔钱购买一些较短期稳健理财产品,投资回报会更高。银行理财产品较之于其他投资途径而言,向来是安全系数相对较高的,用年终奖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也是不错的选择。
据介绍,这些灵活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可供选择的包括当天投资,第二天便可以赎回的 T+0产品, T+0类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在 2%-3%之间,虽然也不是很高,但比同样可以随存随取的活期利率,要高 5倍以上。但这种 T+0的理财产品投资门槛有一定要求 (如5 万元以上 ),多属于非保本的浮动收益型,所以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
理财师提醒,投资这类 T+0理财产品时,要注意各个理财产品的赎回时间,因为这类 T+0理财产品虽说能随赎随取,但可办理赎回业务的时间是有限制的。
当然对有原始积累且年终奖过万的工薪阶层来说,也可选择银行针对年终奖推出的大额理财产品, 期限大多在一个月左右,收益在 4%以上。
“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是与期限和风险相匹配的,投资者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有一些是保本保收益,有一些则是不保本浮动收益。”北京工商银行某分行财富管理中心高级理财经理黄亿认为, 投资者对于跨年理财产品的属性一定要认识清楚,以免影响自己的资金用途。
手机银行很给力
春节渐近,不少身在异乡的人开始筹备返乡计划,携带大量现金坐长途车回家,不仅麻烦更不安全,异地手续费也揪心。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柜台转账汇款是最传统的方式。多数银行的异地转账、跨行汇款手续费收费通常为交易金额的 0.5%-1%,最高 50元封顶。转账手续费实在让人“心疼”。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说今年春节回家打麻将不怕被抓赌了,因为可以手机转账无需现金,且手续费还很低。
为了吸引客户,近期不少银行推出了网银或手机转账的优惠活动。在手机银行转账汇款方面,交通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等目前免收手续费。其中, 41 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的优惠期截止到今年底,光大银行则截至今年 6月30日。建设银行手机银行转账汇款手续费目前执行 3折优惠,例如客户在柜台汇款 1万元需要手续费 50元,通过手机银行汇款只需要 15元,如此一来就可以节省 35元手续费。工商银行手机银行转账汇款则在网点优惠标准的基础上再打 3折。
需注意的是,手机银行一般需***手机终端,部分银行需到银行柜台开通汇款功能,多数银行当天转账限额为 5万元。
礼仪存单两相宜
春节将至,回家在即,在北京上班的时女士开始考虑回家如何孝敬父母,给小辈压岁钱。以往总是取出现金包红包或办存折,既琐碎又老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