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理财篇1
【关键词】子公司;误区;手段;财务管理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和财务管理方式已不适应客观环境的要求,母公司要想对子公司进行有效管理,就要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强化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充分发挥财务资源的整体优势,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确保公司资本的保值增值。
一、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避免“两个误区”
误区之一:只关注财务目标控制,不重视财务过程控制。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主要是通过考核各种财务指标来实现的,通俗的表示是“我不知道你是怎么干的,我只关心目标实现了没有”,这种只重视财务目标,不重视财务过程的控制会牺牲公司系统内部的规模效益,浪费企业资源,提高交易成本,降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因此,不仅要重视财务目标的实现,还要重视对财务过程的控制,通俗的表示是“我既关心你的目标实现与否,还想知道你是怎么做的”。通过对子公司财务过程的控制,有利于督导重要财务工作的落实,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财务工作质量,进而推动子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误区之二:只关注制度建设,不重视制度执行。
制度是规范,是依据,也是做好各项财务工作的保障,母公司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财务规章制度,要求子公司严格执行,以实现对子公司财务活动的控制。制度控制的优点是保证子公司的内部财务运行有章可循,从事前入手加以控制,从根源上防止子公司财务活动失控。缺点在于此方法的有效性受子公司执行财务制度力度大小的影响,一旦子公司有意隐瞒或不贯彻执行,各种制度就成为一纸空文。因此,母公司一方面要加强对子公司的制度建设,对于一些容易造成损失和资产流失的重要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如对外投资的审批、向外单位担保的限制、购置大额资产的报批等;另一方面,母公司要经常检查子公司对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确保此方法的有效性。
二、采取多种手段,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
(一)转变财务管理理念,提高子公司财务人员的素质
长期以来,子公司每月月底把财务报表和财务快报向母公司一报,年底再参加一下母公司召开的年度财务决算会,做好年度财务报表,这一年的财务工作就算是完成了。这种财务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会计核算管理,对财务工作只满足于记账、算账和报账的要求,没有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参谋作用”。因此,对子公司的管理,首先要使其转变财务管理理念,即由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一方面加强对子公司财务人员的培训,不断向其灌输母公司的先进财务管理理念,督促他们加强对财务课题的研究;另一方面应在子公司财务部门设立预算、稽核、评价等工作岗位,让财务人员认识到财务管理的丰富内容,逐步转变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二)完善业绩考核体系,实现对子公司财务的目标控制
母公司应建立一套以财务指标为主的业绩评价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企业的资产管理效率指标、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等。针对各公司的不同情况,还可以增加一些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辅助指标,同时还要选择这些指标的标准值作为衡量的依据。通过与标准值的比较,母公司能比较客观地掌握子公司经营活动的业绩和不足,对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未来收益有一种比较客观的评价。母公司还可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财务指标的种类和标准值,以求业绩评价体系客观、标准。此方法的优点是衡量依据标准化,有利于财务控制制度化,不但能反映子公司的财务状况,还能促进子公司完成母公司下达的任务,实现公司的整体目标。其缺点在于建立一套客观的业绩评价系统并不容易,需要母公司不断完善考核办法和具体的操作程度。对于一些非子公司所能控制的突发事件造成的财务指标的非正常变化缺乏灵活性;容易诱使子公司的经营者和财务人员为实现某些财务指标而弄虚作假。
(三)实行预算管理,实现对子公司财务的全面控制
预算是财务控制中目标管理的有效手段。预算的制定要以财务管理的目标为前提,根据企业的发展计划来规划生产经营活动,并通过计划的形式,具体系统地反映出企业为达到经营目标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配置情况。预算的编制就是将企业经营目标的主要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一个责任单位,并作为对各责任单位经营管理业绩进行考核评价的依据。母公司可根据子公司的组织结构、经营规范以及公司成本控制的特性进行预算控制:
1.预算的编制采用从下到上,再由上而下的方法,这样既考虑了子公司的意见,照顾了子公司的利益,又有利于母公司审视子公司的经营活动。
2.预算的整体性及全面性使子公司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相互配合和协调,提高管理效率,减少摩擦,增强凝聚力。
3.预算要以母公司的发展规划为依据,以保证母公司目标计划的实现。预算给每个子公司以明确的经营管理目标和各自的责权关系,便于子公司进行自我控制、评价、调整。4.通过建立预算信息系统,将各子公司的资金流转和预算执行情况都集中在计算机网络上,母公司可以调用数据、查询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全面控制各子公司的经营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减少子公司的经营风险。
(四)明确重点环节,实现对子公司财务的重点控制
1.加强资产管理。母公司享有对子公司财产的所有权,并行使其所有者权利。母公司是子公司财产管理的直接责任人,负有对子公司资产管理的责任。子公司享有资产的支配权和经营自,并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1)母公司要加强对子公司资产管理。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企业及子公司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资产管理办法,切实保证资产的完整与安全,促使子公司提高经济效益,保证企业资产保值增值。(2)母公司要加强对子公司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存货等资产管理,督促子公司合理、有效地使用各项资产,做到节约使用,提高资产综合使用效果,杜绝资产闲置和浪费。
2.加强资金管理。资金使用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若对子公司使用的资金没有一套有效的控制制度,势必会引起财务会计活动的混乱,给企业带来极大的风险,很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因此,母公司一定要注重对子公司资金的管理与控制。
(1)母公司对各单位资金必须实行集中管理、统筹安排,在保证各单位资金正常使用的前提下,统一调度各单位资金存量进行集中运作,发挥资金使用效率,并对各单位资金流动实施监控。
(2)各单位应建立健全以现金流量控制为核心的内部资金管理制度,按照生产经营、资本性支出、对外投资等,分类按月编制资金运营预算。
各单位必须建立资金分析报告制度,定期(季度、年度)分析本单位现金流量,严格限制无预算资金支出。
3.加强对外投资管理。加强对外投资管理,对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防范财务风险有重要意义。
(1)母公司要切实加强对外投资的管理,建立健全对外投资的立项、审批、控制、检查和监督制度,规范投资行为。(2)母公司要加强对已立项投资项目的管理。对投入资金或投资占控股地位的投资项目,母公司必须派一些懂业务、懂管理、懂财会的人员参与项目管理,并建立健全投资项目的跟踪管理制度,严防只投资不管理的现象发生。
4.加强对外担保管理。加强对外担保管理,规范子公司的担保行为,对于防范财务风险有重要作用。
(1)子公司对外提供担保,必须报母公司核准。(2)子公司对外提供担保,必须落实反担保。反担保的方式主要包括保证、抵押、质押反担保。(3)子公司应指定专人具体负责跟踪、监控担保合同的履行情况,特别是担保借款的使用方向、被担保人的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等,及时向母公司通报情况,直到担保责任解除。
(五)利用稽核、外审等手段,加强对子公司财务的监督管理
1.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稽核。一方面,母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对子公司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日常稽核或专项稽核;另一方面,督促子公司设立内部稽核岗位,定期进行自查并向母公司报告财务自查情况。
2.不定期对子公司进行外部审计。母公司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子公司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审计费用由母公司承担;子公司如有需要,也可自行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但所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获得母公司的同意,且审计费用由子公司承担,审计报告须全文报送母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志安.传媒巨头的企业文化和财务管理[J].新闻记者,2003,(5).
[2]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加强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管理的规定》的通知.1995年5月25日[1995]外经贸计财发第311号.
公司理财篇2
关键词:理财目标;治理结构
国内外各相关学科的学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步深化的发展的过程。
一般说来,公司理财的目标的选择主要有以下几种:
(1)营销最大化。
(2)扩大市场占有率。
(3)利润最大化。
(4)每股收益最大化。
(5)股东财富最大化。
前两者的实质即收入最大化。在现代企业“经理***”之后,西方发达国家公司理财的目标就基本锁定在“公司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上了。
1西方发达国家公司理财的目标的选择
从上***可以得到,不同的国家对公司的所有者持有不同的看法,这也造成不同的国家公司理财的目标的差异。总的来说为以下两种情况:
1.1美国的树形持股模式
树形持股的集团公司内,各子公司之间通过资本纽带建立联系,理论上联系的方式可以是绝对控股,也可以是参股,但实证分析发现绝对控股方式的公司基本不存在,因而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是企业经理,而不是股东,股东的真实权利体现在分红收益方面。显然,对于经理人而言,如果不能经营好企业,不但股东会选择用脚投票,企业因此不能获得新的股权投资进而影响到债权投资,而且该经理人的职业经营生涯也可能从此结束。可见,在树形持股模式下,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实际上是企业的经营者,而理财的目标却必须锁定在股东利益上,“股东财富最大化”就是必然的选择。至于内部人控制下的各种可能弊端,则由企业经营者选择决策机制、社会监督制度、法律法规等去避免。
1.2日本的环形持股模式
环形持股的集团公司内,企业之间以相互持股为特征,此时企业的股东实际上由于权利的互相制衡,即使对“子”公司具有绝对控股的股权,也很难对“子”公司的经营指手画脚,因而,环形持股模式下的经营者控制更加明显,但企业经营者却需要股东、债权人、员工等的支持,不以股东为第一利益者,而以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理财对象,就成为环形持股的理财目标选择,这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从“树形持股”和“环形持股”两种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西方发达国家公司理财的目标选择直接与市场的健全和完善相联系,有效的“经理市场”和有效的“资本市场”,才有公司以“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可能性。
2我国公司理财目标选择的现实状况
与西方发达国家公司理财目标一致性不同的是,我国公司理财目标一直存在较大争议,选择上存在许多不同。且理财目标表现出随意性和盲目性,常见如下选择:
(1)选择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
(2)选择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目标;
(3)选择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作为目标;
(4)选择社会效益作为目标;
(5)选择企业员工收益最大化作为目标;
(6)选择企业各关系人(股东、经理、员工、债权人、客户等)利益平衡作为目标等。
3问题分析
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六个方面
(1)股权过分集中。上市公司多以国有企业为主,而国有企业的股权又十分集中。流通股在上市公司总股本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
(2)内部人控制严重。公司的信息主要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内部人操纵公司运作,进行大量关联交易。
(3)中小股东、债权人权益得不到合理保护。公司大股东拥有公司的绝对或相对控制权,中小股东的投票权难以与大股东相抗衡,致使中小股东失去监督大股东的有效方式及动力。中小股东的权益难以得到司法程序上的有力支持。在企业破产程序上,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也难以得到真正保护。
(4)董事会的功能难以发挥。公司董事会结构不尽合理,执行董事所占比例过高。
(5)法律环境不完善。《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信息披露、会计准则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中存在许多与现实的公司运行环境不相宜的规定,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孱弱的法律体系已在事实上阻碍了公司治理结构的持续改善。另一方面,有法不依、***不严的问题也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6)地方***府的不合理干预。一方面,***府直接干预企业运营的情况还十分普遍,在一些地方,企业决策往往受到***府的干预。有些需要破产的企业也不能履行破产程序。另一方面,国有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往往会受到来自***府部门的压力。
4实际案例
根据有关调查发现,公司治理中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是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大量存在。据不完全统计,曾有680余家上市公司存在被控股股东通过多种形式占用资金的情况,资金总额达970亿元,有超过20%的上市公司为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提供担保。
1993年,猴王焊接股份公司从猴王集团中“剥离”出去,改组为猴王股份公司上市,猴王集团公司成为猴王股份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但此次资产重组实际上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剥离”,猴王集团和猴王股份从未在人员、资产和财务上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分开剥离。这也就为后来的猴王集团破产以及猴王股份演变为“空壳”埋下了祸根。
猴王股份公司自上市以来,经营状况江河日下,1999年开始出现亏损。由其2000年公布的债务往来可以看出:自1994年以来,借贷给猴王集团的长期借款高达8.91亿元,未还款数额为5.9亿元;自1998年4月份以来,猴王公司为其下属企业提供信用担保金额45862.4万元。由于突然宣告破产,有近3亿的担保金额血本无归。这两项数额加起来达近9亿。而根据猴王公司2000年中期报告的数据,猴王公司总资产才93408万元。也就是说,随着猴王集团的破产,猴王股份公司已经变成一家空壳公司,几乎没有什么净资产而言。
公司理财篇3
关键词:非理性 公司资本结构 投资决策 公司行为金融学
1 投资者情绪与公司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简单地说,就是公司资本中股权资本与债权资本的比率,是公司财务的一个核心问题。按照传统金融学理论,投资者是理性的,金融市场是一个有效市场,因此公司管理者的职责就是最大限度的为公司创造财富,而财富的外在表现就是股票价格。但是,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并非总是理性的,管理者的情绪变化必然影响公司的股票价格,导致公司股票的价格有时高于它的内在价值,有时低于它的内在价值,改变了公司的资本结构。
1.1 传统金融学对资本结构的理解 France Modiliani and Merton Miller(1958)在经济人理性的基础上提出了MM定理,他们认为在一个没有交易成本、没有税收、没有财务困境代价等损耗下,而投资者的预期又是一致的理想环境中,资本结构对公司的价值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即对公司管理者在资本结构决策时考虑了债权资本的利益与成本,但实证研究结果并没有提供足够证据支持MM理论。
约翰・格雷厄姆与坎贝尔・哈维(John Graham and Campbell Harvey,2001)研究表明,虽然公司CEO将财务灵活性与现有公开交易股票的市场价格作为发行股票时的两个考虑因素――应优选内部资金,然后再是债权或股权,但是他们发现,公司的融资结构并没有按照MM定理来进行的。此外,还有琼・赫尔维奇与内莉・梁(Jean Helwege and Nellie Liang,1996)利用1983年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拥有大量内部资金的公司,在使用外部资金的概率同内部资金的多少没直接的相关性。
以上实证研究结果都偏离了MM理论的轨迹,这是由于传统金融学理论假设的苛刻,资本结构的变化与投资者情绪对股票的影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引入行为金融学就很好地解释了传统MM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
1.2 投资者情绪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研究,投资者的情绪强烈影响到公司管理者发行股票的决策――他们会考虑是否上市,何时上市等决策。公司管理者会利用投资者对证券市场过度乐观情绪提供的机会发行股票,而在投资者悲观时候回购股票。这就是MM理论无法解释资本结构会不随股权资本变动而变动以及不优选债权资本之迷了。
那么,投资者的情绪状态是否如上所述会影响公司的资本结构呢?回答是肯定的,投资者的情绪状态是能够强烈影响公司股票的价格,从而影响公司的资本结构,即市值/账面值比率。具体地说,如果投资者的情绪状态通过影响公司的融资决策而影响公司的资本结构,那么公司的市值/账面值比越高,公司资本结构中股权的比例也就越高。
马尔科姆・贝克与杰弗里・沃尔格勒(Malcolm Baker,Jeffrey wurgler,2003)对公司市值/账面值此与公司资本结构中的股权比例之间是否存在上述相关性进行了验证。他们发现,市值/账面值与公司的资本结构中股权比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这种正相关性不仅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而且具有经济上的意义。首先,在短期内,股票市值/账面值比的提高导致资本结构中债权资本比例的降低。其次,长期内,在公司进行IPO的第三年后,公司市值/账面值比每提高一个标准偏差,公司资本结构中债权资本比例降低1.14%,而产生这一现象的诱因是公司增发新股影响到投资者的情绪导致的。到了公司IPO的第十年后历史性加权平均市值/账面值比每提高一个标准偏差,公司资本结构中账面债权资本比例就会下降10.49%,公司市值/账面值比变化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是长期的。
上述结果是很难用传统金融学理论来解释,最后马尔科姆-贝克与杰弗里-沃尔格勒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是在很大程度上,公司的资本结构是公司长期发展过程中利用证券市场的投机机会,投资者对股市情绪化波动,选择上市时机的融资决策的累积的结果。另一方面,公司没有一个合理的资本结构或是目标资本结构,一系列的证券投机窗口、择机上市的融资决策形成了CEO的资本结构。
2 投资者情绪与公司投资决策
通过上述对投资者情绪与公司融资决策、资本结构之间关系的分析发现,投资者情绪确实影响公司的融资决策与公司的资本结构。那么,投资者的情绪变化是否会影响公司的投资决策呢?
2.1 传统投资决策理论 按照传统金融学理论,如果公司管理者是理性的,而且他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扩大公司财富,那么如果他使用净现值来决定是否投资于某个项目的话,他唯一的标准就应该是只投资于净现值大于零的项目,拒绝净现值小于或者等于零的项目。在这种情况下,传统金融学认为,虽然投资者的情绪变化(乐观或悲观)只会影响公司的股票价格,而公司管理者会调整融资决策――即发行股票还是回购股票,但不会对管理者的投资项目选择造成任何的影响。换句话说,在管理者理性的假设和谋求公司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公司管理者只会做出是增发股票还是回购的决策,他是不会也不应该因为股票价格被高估或是低估而改变投资项目的决策。因此,当投资者对公司的前景的评估与公司管理者的评估存在偏差时,在理性人的假设前提下,是不会改变管理者对投资项目的决策。
2.2 投资者情绪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现实中,股市是一个众多人互相博弈的金融市场,由于公司多数时候是通过证券市场为投资项目进行融资,而投资者可以买入卖出股票,那股票价格势必会影响投资决策。这一点就连约翰・凯恩斯(John Keynes,1936)也早就指出过:公司某些方面的投资不是由公司管理者真正预期决定的,而是由在公司股票价格中反映出来的投资者的预期决定的。
事实上,投资者的情绪可能以多种方式影响公司的投资策略,扭曲公司的投资决策。
首先,如果公司的投资计划依赖于股市资金的话,那么它的投资决策就会受到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态度,投资者悲观情绪对公司的投资决策的影响尤其突出,因为它可能迫使公司管理者放弃净现值大于零的投资项目。比如,马尔科姆・贝克与杰弗里・沃尔格勒(Malcolm Baker,Jeffrey wurgler,2002)等利用公司的现金流、资产、分红、现金量以及负债率等建立一个对股市资金的依赖程度指数,采用1980-1999年间的样本,按对依赖股市资金程度的公司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公司对股市资金的依赖程度越高,其投资对股市变化的敏感程度也越高。而克里斯托弗・博尔克和帕奥拉・瑟佩查(Christopher Polk,Paola Sapienza,2002)最近的研究中也发现,即使是对那些无须到股市融资的公司,投资者情绪对公司的投资决策也确实会产生重大影响。
其次,问题可能导致投资者的情绪影响到公司的投资决策。由于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公司管理者代表股东进行经营管理,投资者的情绪变化可能通过问题扭曲公司的投资决策。比如说,假定投资者对公司的前景过度乐观,认为公司找茬投资是净现值大于零的项目,而事实上这些项目的净现值都小于或者等于零,即并不是好的投资项目。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个人利益与股东的利益存在一致性,由于问题的存在,投资者的过度乐观也可能迫使公司管理者投资这些净现值小于零的项目。
最后,投资者的情绪变化可能导致管理者对投资项目的评估存在偏差。一方面,对于公司的投资项目,公司管理者可能错误地认为投资者拥有自己所没有的关于公司投资项目的信息,因此过度重视投资者的观点。投资者的过度乐观可能导致管理者错误地认为投资者对这些项目的评估比自己的评估更准确,从而将这些项目当作净现值大于零的项目进行投资。另一方面,市场悲观可能导致公司管理者错误地将本来净现值大于零的项目当作净现值小于零的项目而放弃。
3 结论
不难看出,证券市场风云变幻――即不确定的因素太多,公司行为金融学从两个方面对公司决策进行了研究:第一,投资者的非理会影响公司总裁的决策,并解释了投资者的情绪如何改变公司的决策的。第二,公司管理者也是人,因此他们就会表现出非理性思维,与传统金融学的理论假设存在相矛盾的地方,这样说明行为金融学更接近现实的决策心理,对公司的治理与发展都起到现实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国平.《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马兴,于新生.《理性的困惑――金融决策中的人类行为分析》[J].世界经济文,1998.6.
[3]罗杰・莫林,谢丽・杰瑞尔.《公司价值》[M].***淡,徐嘉,勇译.北京:企业管理社,2002.
[4]朱少醒,吴冲锋.《行为金融学研究及其最新进展》[J].上海金融,1999.8.
[5]周颖,袁宁.《公司财务管理的行为金融学分析》.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8.
公司理财篇4
【关键词】 公司理财目标;影响因素; 选择
中***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4-048-01
公司理财目标是指作为理财主体的公司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下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系列行为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根据史蒂芬·罗斯等人的定义, 公司理财研究的基本问题有三个: 一是公司应投资于什么样的长期资产?二是公司如何筹集到资本预算中所需要的资金?三是公司如何管理它在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流量?可见, 公司理财的目标也可以理解为理财主体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下, 通过完成一系列的具体的理财目标, 从而实现总体的理财目标。
一、我国公司理财目标选择的现状及比较
与西方发达国家公司理财目标一致性不同的是,我国公司理财目标一直存
在较大争议, 选择上存在许多不同。我国现代公司是在对国有企业或家族式企业进行改制后形成的,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股权的相对集中,大股东经常处于绝对控股的地位,所以大股东和中小股东处于不同的位置,对企业的要求和权利分配也存在不同的意见。大股东不满足于仅仅对企业红利的分配权,还要求对企业经营的决策权利,中小股东则实际上仅拥有企业的分红收益权利,其用脚投票甚至也不能改变企业的经营行为,这也直接导致“经理市场”和“资本市场”发育的滞后,经营者的市场选择机制不能建立,资本市场成为投机者的乐园, 因此,采用“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企业经营目标变得不现实。在这样的情况下,理财目标表现出随意性和盲目性, 常见如下选择:
1.选择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
2.选择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目标;
3. 选择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作为目标;
4.选择社会效益作为目标;
5.选择企业员工收益最大化作为目标;
6.选择企业各关系人(股东、经理、员工、债权人、客户等)利益平衡作为目标等。
二、影响公司理财目标实现的因素分析
(一) 公司治理结构
理论界目前关于这方面的探讨很多, 不少学者认为应当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谈公司理财目标。姑且不去讨论这种思路正确与否, 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对公司理财目标的实现确实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首先, 在“ 公司制” 中,公司理财是体现公司治理的主要方式, 也是规范公司治理的主要手段。 公司治理模式取决于公司目标, 而公司理财目标又是公司目标, 是价值角度的再现, 所以, 只有确定与公司治理结构相一致的公司理财目标, 才能促进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 进而实现公司目标。其次, 无论以哪种方式作为公司理财的目标, 都必须通过建立一套相应的公司治理结构来实现。如果从公司治理结构主体的角度来说,前者称为“ 股东至上” 模式,后者叫做“ 共同治理” 模式。 顾名思义,股东
(二)管理决策因素
管理决策包括公司筹资管理、 投资管理、 营运资金管理以及利润管理等各方面。这几个方面其实是公司理财目标的分项目标。 公司理财的总体目标决定着其分项目标, 反过来, 公司理财各分项目标的管理决策对理财目标的实现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而这些管理决策因素又可以具体归结为以下两大方面:其一, 项目投资和资本结构。公司的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 按投资回收时间长短可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 按投资与公司生产经营的关系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项目投资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公司理财目标的实现。资本结构简单说就是所有者权益与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未来增长率和销售的稳定性、商业风
险、管理当局的控制能力和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态度, 也将对资本结构产生影响, 进而对公司理财目标的实现也产生影响。其二, 投资报酬率与风险。收益与风险直接相关。公司在作出各项管理决策时, 要在报酬和风险之间做出权衡, 研究风险、计量风险, 并设法控制风险, 以实现公司理财的整体目标。
(三)外部环境因素
公司要能正确的预见***府经济***策的导向,充分利用国家对经济行为的优惠***策和有利***策, 才能趋利避害。商业竞争、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等外部因素, 都将对公司的销售收入、存货库存、 设备添置、 债券投资等方面产生严重影响, 为实现公司理财的目标, 公司必须及时调整生产经营, 适应经济***策, 以迅速提高应变能力。法律环境。公司的理财活动, 无论是筹资、 投资还是利润分配, 都要和公司外部发生经济关系。财务人员应该了解、掌握相关法律知识, 在守法的前提下完成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 实现公司理财目标。金融环境。 公司总是需要资金从事投资和经营活动。 而资金的取得, 除了自有资金外, 主要从金融市场取得。金融***策的变化必然影响公司的筹资、 投资和资金运营活动。
各种公司理财目标本身也许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有待完善,但与公司发展实际相适应的相对合理的理财目标应能把公司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使理财主体既重视公司的规模,又重视公司的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 因此,选择公司理财目标, 既要考虑财务活动本身的特点, 又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和企业的客观实际,使之真正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王棣华.公司财务管理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1).
公司理财篇5
关键词:公司;财务风险管理;问题;措施
在市场环境下,公司发展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财务活动的结果也具有了一定的风险性和随机性。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能够意识到财务风险客观存在性,对各种风险进性预测,加强风险管理,防止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
一、公司财务风险特点分析
(一)综合性
公司财务活动所涉及的内容众多,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系统,财务风险所存在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综合性强,这是财务风险的特点之一。
(二)客观性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公司必然要开展财务活动,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这种财务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公司是否愿意冒风险,只要有投资,想要实现利益,只要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财务风险都会客观存在。
(三)损失性
财务风险客观存在,有风险必然会有损失,这种损失可以是隐形的也可以是现实客观存在的。风险损失有的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量化,还有一些是不能够量化的。风险损失会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连续性的不良影响,会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定性,财务风险甚至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四)收益性
财务投资有风险,但在条件成熟,风险可能会转化为巨大的收益。风险在一定条件下,能够造成损失,同时也能够产生利益。公司开展财务活动,进行财务投资,都需要面临一定的风险,公司之所以愿意冒这个风险,是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因此,财务风险即意味着可能会有损失,也意味着可能会有极大的收益。从某种程度上讲,财务风险越大,意味着收益越高。因此,财务风险的收益性也是客观存在的。
(五)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是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既指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的不确定性,又指财务风险的结果的不确定性。公司在财务活动中,即使能够认识到某种风险的存在,但这种风险是否会造成损失,还是一个未知数,风险是否能够实现收益,还需要实践的检验,这就是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
二、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公司债务资本比例比较大
一般而言,公司资本主要包括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两种类型,这两种是不同性质的资本。公司要发展,在一定情况下需要举债经营。从财务管理方面讲,需要发挥财务杠杆效应,以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但财务杠杆效益既可以使公司获得利益,也可能会造成公司的债务损失。如果税后利润下降福度大,就可能造成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公司举债后,需要定期还本付息,如果债务资本比例过大,公司所需要承担的财务风险比例就会增大。在经营过程中,一些公司往往看到的是债务资本带来的利益,利用举债方式扩大经营,为的是追求负债利益,但忽视了财务风险可能打来的巨大损失,从而使公司的财务状况恶化,使公司处于危险的境地。
(二)公司管理者和财务人员风险意识低
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公司经济活动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是非常复杂的,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公司的财务风险系数增加,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增大。但依然有很多公司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对市场风险认识不到位,对各种财务风险缺乏足够的重视。相关人员认为只要做好资金管理工作,公司的财务就不会出状况,这种认识是肤浅的。正因为相关人员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控制财务风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强,才增加了公司财务风险的系数,这也是近些年来,很多公司面临生存危机,甚至破产的重要原因。
(三)资金管理不善
很多公司资金管理工作开展不力,主要表现在,公司部分资产由于某些原因,被债务人长期占有,这样,公司的资产安全性就不能得到保障,这也不利于资金的有效应用与流通。在资产管理方面,本应该收上来的资金,却长期收不上来,这种情况会为公司发展带来巨大的潜在的财务风险隐患。另外,公司资金管理不力还表现在,公司银行账户开设的过多,导致资金分散,公司相关领导者对内部的资金状况就不能做到全面有效的了解。这样,就导致投资决策行为失去重要的参考标准,导致投资决策随意性强的现象。公司对资金管理不善,还表现在对所占用的资金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这样,公司必然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四)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
在市场环境下,公司经营活动面临的不稳定因素增加,财务风险增大,这对公司发展是一种巨大的隐患。公司领导者要认识到财务风险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财务风险也是可以预测,可以控制的,只要做好相关的财务风险预测控制工作,是可以有效减低财务风险的。但目前,依然有一些公司对财务风险重视不够,有些公司并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也没有设置***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机构。而一些公司即使建立的有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设置的有专门的机构负责这项事务。但由于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专业能力缺乏,不能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识别和控制,这样也不利于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与化解。
三、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一)做好筹资管理保持适度的债务比例
现代企业经常会选择负债经营方式实现更大的利益,控制好债务筹资规模,保持适度的债务比例,做好筹资管理工作,才能有效控制与防范财务风险。要做好筹资管理:第一,要对债务筹资的期限结构进行合理规划与控制。债务筹资一般可以分为长期借贷和短期借贷两种方式。公司管理者,需要分析公司投资期限结构状况,然后,对债务的期限结构进行合理的规划,保障公司具有一定的还本付息的能力,以有效减低财务风险。第二,要加强债务资本成本管理。公司在需要进行债务筹资时,就需要做好债务资本成本管理工作。一方面要能够选择资本成本最低者,另外,要对债务资本成本率与投资收益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保障投资收益率高于债务资本成本率,这样所开展的筹资行为才是安全的。第三,合理控制债务筹资比例。公司进行债务筹资虽然可以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但公司还需要认识到,债务筹资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并不能说债务筹资越多越好,合理控制债务筹资比例是非常重要的。公司要能够根据自身的偿债能力选择债务筹资比例,如果公司的偿债能力较高,就可以是当地增加债务筹资的比例,反之,则需要对债务筹资比例进行严格的控制,以有效减低财务风险。
(二)公司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强化财务风险意识
在公司文化建设中,要能够将风险意识融入其中。作为公司领导人要能够积极树立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在各项经济活动中,也时刻注意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能够寻求有效策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公司要积极宣传风险理念,使全体员工都能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客观性,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激发员工参与财务风险控制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另外,作为财务工作人员,更需要强化财务风险意识,要不断提升自己对财务风险的敏感性,能够积极学习,加强财务管理,提升自己准确判断财务风险的职业能力和素养。这样,才能保障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质量。
(三)加强资金管理提升资金利用率
公司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提升资金利用率,这样才能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一方面,公司要在财务部门内部设置资金结算中心,资金结算中心,统一对公司各部门的资金进行管理,各个部门所需要的资金都必须要有结算中心统一管理拨付,通过这种措施,解决公司存在的资金沉淀问题,加速公司整体资金流转的速度,减低资金占有的比例,提升资金利用率。另外,加强资金收账管理工作,尽量把外方债务收上来。对于一些信用状态良好,偿债能力强的客户可以适当地赊账,对于一些偿债能力差的客户,要尽量把所有款项都收上来,及时地做好催账工作,以降低资金风险,提升资金利用率。
(四)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提升财务人才个人能力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现代公司在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公司经营活动中潜在的风险进行监控与防范的一个系统。财务风险预警控制要能够贯穿于公司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作用,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公司首先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构,这个机构的人员组成主要是具有管理经验的管理者和熟悉各种经济活动状况,熟悉各种财务状况的财务管理人员。同时还需要聘请一些熟悉公司外部管理咨询的专家,相关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预测,提供财务风险管控措施。另外,财务风险管理控制机构要建设完善的经营财务信息机制,能够对诸如会计核算信息,相关市场信息,行业数据信息及国家的先关***策等信息数据进行有效的搜集和管控。通过信息收集与分析,制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最后,财务风险控制机构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风险经营和财务指标进行设置,如果发现企业经济行为超出了相关指标,就需要启动财务风险预警,通过这种措施,对公司实际经营和财务状况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有效保障财务安全,消除风险隐患。总之,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公司发展所面临的风险系数增加了,公司要能够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要积极分析财务风险因素,能够通过有效的策略,进行财务风险控制,以确保公司经营的良性化发展,提升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消除公司发展隐患,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作者:曹桂兰 龙惠敏 单位:江西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公司理财篇6
(一)欠缺财务管理发展意识
在新时期,我国部分供电企业的管理者、财务人员并没深刻意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突出作用,尤其是主要管理欠缺专门的财务管理意识,多数供电企业的财务工作仅限于传统管理工作上,没有拟定相关专业的财务制度与报表机制,导致公司的财务管理滞后于公司发展步伐。
(二)财务管理目标不健全
企业资本是由财务和知识等两种主要资本形式,再加上我国长期以来都是以多种经济共同发展为主的经济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企业在重视自身的主体经济时,应避免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供电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持续增加企业资本与价值为主,然而在现实操作中多数企业都将利益最大化作为电力企业财务的管理目标,这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不符的。
(三)财务控制不到位
目前,供电企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行业垄断、***企不分以及效率不高等问题,特别是一些历史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发展,尤其是财务控制存在明显不到位现象。因此,有效提高对企业财务控制机制,科学理顺供电公司内部财务制度,对强化企业的自制能力和预防运营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四)财务风险意识缺失
一直以来,供电公司主要任务是组建电力运营网络,为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提供最可靠的能源保障。正因为行业的特殊性,国家对电力等相关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实行垄断经营,同时也决定了供电公司的发展深受国家宏观调控***策的影响,这也是导致供电公司欠缺相关风险防御措施的主要因素。目前,电力行业的改革在渐渐增进,伴随着市场竞争的提升,供电公司财管管理制度也将面临极大的风险与竞争,但很多供电公司在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审视后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也没有获得显著提高,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依然十分匮乏,因此,电力企业想要得到持续性发展务必要解决财务风险意识缺失问题。
二、完善供电公司财务管理分析模式
一是在财务管理分析系统中,可将公司内部的财务指标按分层次分析,另外还可结合有联系的财务指标,最后对公司财务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但需要注意的是,相关工作人员要对每种财务指标的变化与标准进行熟悉掌握,才能更好的将供电财务指标反映出来的情况进行处理。二是供电工作财务报表分析中,可运用相关分析软件对报表进行分析;在报表分析过程中,还需针对少许部分报表展开系统性分析,这样可了解到财务管理分析中关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总而言之,尽量站着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手段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判断供电公司中的财务真实情况。三是供电公司财务管理分析应顺应企业发展要求,构建一个新的分析方案,也就是综合方案分析。在财务管理分析中,可以将部分财务指标(如:经营状况、收治情况、效益分析、等)进行综合方案分析,同时充分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以此来有效开展供电公司财务管理分析工作。
三、创新供电公司财务管理分析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供电公司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建立一个科学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在企业财务分析中,灵活运用定量、定性分析基础上构建一套系统性的、完整的、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将财务分析中的定量、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将定量分析中的结果与一些不可计量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此来综合判断、修正误差,有利于促进定量分析结果符合实际,例如:将比率分析、趋势分析结合使用,可提升企业资金运用的合理性,改善财务控制不到位问题。
(二)财务管理相关比例的分析
1.财务偿债能力分析。首先要通过对其流动、非流动和速动资产进行深入了解后,进行对比。与此同时,还可采取先关的指标核算对流动资金的比例和速动资产的实际值进行对比,准确的反映出供电公司短期财务的补偿能力。
2.财务盈利能力分析。财务盈利主要指的是将其中某个经济活动的经济费用与收益的比例要熟悉掌握和对照,将供电公司的投入与产出实际管理情况真实反映出来。例如:将供电公司的销售电量的收入、成本以及净收利润等总金额进行对照分析,然后在将供电公司处理利润和总资产投资的报酬等准确提供出来。
3.供电公司发展能力分析。将供电公司发展的能力进行了解后,其主要是通过对当前的销售和上个季度相对比,并且在其中获得相应结果,最后得出销售增长率和净利润等相关指标,这些得出的指标均能反映出供电公司的市场发展潜力。
4.供电公司发展趋势的分析。把供电公司连续时间段的擦无指标进行对照研究,当做当前发展的趋势。通过对供电公司发展的趋势进行分析后,得出整个公司相关指标的变动情况、幅度和变动数额等实际情况,使供电公司的财务运行情况和生产情况能清晰的反映出来。与此同时,实际分析对照过程中,可以根据引起供电公司变化的原因、性质等指标对公司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除此之外,供电公司发展的趋势还可以将其应用到财务管理当中,例如:公司的售电量、电价以及公司售电总收入等发展趋势对未来就那些预测分析。
四、结语
公司理财篇7
关键词: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集中
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发展,国内各种优秀的财务软件不断提升、完善,企业会计核算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在财务管理方面却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主要是因为长久以来,我国是计划经济体制,在理论上财务与会计不分,在实践中,大部分财会人员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水平不够,意识不强,财务管理没有形成一套有机的体系。面对当前日趋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以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Internet和电子商务浪潮构成的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宏观环境,使我们传统的财务管理受到新的挑战,特别是集团公司的发展,对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集团公司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背景
在美国,集团公司(groupcompany)只是一个商业术语,而非法律术语,一个集团公司可以是一种松散的、交叉持股的公司集合,美国的“集团公司”一般是控股公司(holdingcompany)。当我们谈到摩根斯坦利集团(MorganStanleyGroup)或花旗集团(CityGroup)时,通常指所有公司在一个控股公司的结构之下,而不是说这些公司松散地、通过交叉持股而相互联系。
在我国,集团公司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部分国有的集团公司的前身是以前的事业单位或***府机构,如中国电信由电信局改制而来、物资集团一般是各地的物资局等。我国集团公司从萌芽到发展壮大,至今已经走过了20多年,关于集团公司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在不断的进行之中,集团公司的组成也从单一的国有集团公司向国有控股、民营、外资等多元化转变。
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必然会出现一批大企业、大集团,2005年世界500强中国企业有18家,比2004年增加了2家,同时,排名出现上升;而以连锁超市为例,九十年代初,基本上只有单打独斗的食品店、杂货店,1991年9月,上海联华超市商业公司在一个居民区开设了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超级市场,到2004年,全国百家连锁企业的门店总数达到30416个,基本遍布全国的各个大中城市,百家连锁企业实现零售4968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3%.根据某国际知名咨询公司的分析预测,到2010年,中国零售业最大的前4家零售集团的食品销售额将占社会食品销售总额的25%左右。
随着社会的发展,集团公司将会不断壮大,今天,集团公司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标志和民族产业实力的象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经济的脊梁。但我们应该看到,我国集团公司管理水平的提高明显滞后于组建速度,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财务管理水平相当薄弱。
二、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战略和财务管理重点主要依托于集团公司的管理体制,财务管理是集团公司的主要职能,它适应、服务于总体战略目标并起着主导作用。但目前,我们大部分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尚处于初级水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集团资源集约较差,效率不高。
集团公司下属各企业设置多级***法人,集团公司缺乏集约的功能,各公司多头开户,资金分散占用,而且,投资的随意性大,资金失控,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2、报表的准确信和及时性难以保障。
多个法人的设立必然需要设置多套帐务报表,实行层层合并,最终报表的产生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会产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等问题,出现信息滞后、管理失控等现象。
现代企业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从过去的信息匮乏到当前的信息爆炸,财务管理需要在准确的时间里拥有准确的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可是当今大部分集团公司决策仍处于被动状态,公司的许多决策将受到影响。
3、财务管理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
会计电算化解决的都是会计核算问题,并都侧重于事后核算,很少考虑如何进一步利用会计核算信息,且都不具备财务管理所需要的事先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考核并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的功能。而且财会人员忙于做账,无暇顾及监控企业财务运营状况。集团公司缺乏健全、有效的财务管理手段。
4、国际化的要求难以达到。
WTO的加入,国内竞争国际化,资本市场的多元化,使我们越来越多的集团公司主动地或被动地走向了国际,参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到世界各地筹资、投资,客观上要求其财务管理应从国际化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市场竞争的加剧,经营风险的加大,必然要对财务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网络化是提高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面对当前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以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Internet和电子商务浪潮构成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宏观环境,使传统的财务管理受到新的挑战,尽快提高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水平迫在眉睫。然而,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这一系列的变革离开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很难实现的,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使财务管理从空间、时间和效率三个方面能满足财务管理的要求。
A公司是一家国际上有名的大型零售企业,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到2004年底,在中国拥有大型综合超市60多家,是中国大型综合超市业态的领先者。从2000年开始在中国实施其全球ERP项目,有效地整合了A公司在中国的资源,网络化极大地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和企业基础管理水平,为A公司以后地良性发展打下了坚实地基础。
1、项目实施以前的财务管理模式。
a、从财务组织结构看,主要通过门店财务部———区域财务部———中国区财务部三级管理A公司在中国的所有业务。
b、从职能分工看,门店财务经理需要负责一家门店的所有财务工作,包括资金管理、供应商发票的核对、单证结算付款、财务核算、税务、财务分析等工作,因此,财务人员也较多,一般每家门店需要15人以上;区域财务经理主要是负责区域内各门店报表的合并和整理,为区域经营情况提供分析报告;中国区需要将各区域报表合并,生成中国区的合并报表,上交亚太总部;再由亚太总部层层汇总至集团总部。
c、从时间上看,基本上门店报表可以在下月7日前结束,区域至少需要1周时间汇总、检查;中国区同样至少需要一周时间进行合并、平衡;一般情况下,中国区的报表在下月底可以产生,集团总部的报表则需要在一个月以后。
d、从实现手段看,基本上都是手工作业。门店的所有凭证需要手工输入财务软件(各区域的财务软件各不相同),门店与区域之间、区域与中国区之间的报表则全部通过手工的Excel表格归集、汇总。
2、实施网络化后的财务管理模式
a、从财务组织结构看,主要通过中国区财务部各主要部门———门店或城市单证等直接对应部门的二级管理A公司在中国的所有业务。
b、从职能分工看,门店财务经理转化为业务监控(businesscontroller),主要负责分析门店的经营情况、业务流程的执行情况,为门店管理层提供财务管理的分析报告;中国区财务部各专业部门直接负责相应的会计核算、资金管理、业务监控及结算等工作;集团总部直接通过网络从系统中得到相应的报表,从各专业部门得到相应的分析报告。
c、从时间上看,门店报表在月底关账后即可直接通过系统生成报表,通过网络在第二天传递到相应的数据库;各区域报表、中国区报表、集团报表理论上是可以与门店报表同时生成,关键需要各级财务凭证及时输入系统。
d、从实现手段看,基本上是系统自动生成,各系统之间通过接口传递数据信息;极少数付款凭证需要手工录入。
3、网络化实施后,财务管理的提升效应
a、财务数据更加准确、即时。运用网络化的系统之前,每月的财务数据至少需要1-2周时间才能汇总到中国区总部,到全球总部基本需要1个多月,因为需要层层汇总,生成相应的管理报表。实施网络化管理后,在各级财务人员将当月凭证输入电脑后,第二天就生成了各级部门需要的报表,同时,由于减少了人工输入,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
b、财务人员工作效率提高,人员更加精简;实施网络化后,业务系统、结算系统、付款系统、人事系统的数据通过接口自动导入财务系统,凭证、报表由系统直接生成,可以相应减少30%以上的财务人员。
C、资金运用更加有效;施行网络化管理后,集团大部分的对外付款集中在总部,同时,各企业的资金基本集中在总部开设的网络银行帐号内,由集团统一调度,避免了资金的分散,同时也增强了资金的安全性。
四、实现网络化财务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网络化是提升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集团公司内部计算机应用已得到普及,实施网络化财务管理,提升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水平是可行的。这是因为:
1、会计电算化为网络化财务管理提供了数据准备
财务与会计二者联系紧密,财务管理所需要的数据主要来自于会计核算,同样,网络化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大部分数据来自于会计电算化系统,其中所需数据可以从会计电算化系统直接转换获得,亦可以与会计电算化系统共享。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成功运用为网络化财务管理系统所需的规范、准确的数据提供了直接来源,为网络化财务管理提供了基础保障。
2、会计电算化为网络化财务管理奠定了应用基础。会计电算化是我国计算机运用方面最成功的几大领域之一。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用,一方面使人们消除了对计算机的“神秘感”,另一方面使企业充分认识到了计算机的作用。同时还培养了越来越多的既熟悉电子计算机技术,又熟悉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的人才,并使他们在计算机管理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解决网络化财务管理提供了技术基础。多数财务管理问题属于非结构化决策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拥有高速、大量信息和复杂的处理能力,能帮助财务管理者建立决策时的信息。
4、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国际化对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财务管理网络化。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挑战,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将出现下列趋势:
a、财务预测将广泛得到运用。预测是集团公司日常管理的信息依据,随生产经营的日益复杂,资本市场竞争的加剧,财务预测将得到广泛应用。没有快速、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预测将成为空谈,因此,网络化是财务预测准确的技术保障。
b、财务决策数量化。集团公司筹资规模、资金成本、资金结构的确定以数量为依据,日常管理的预测、控制将运用数学模型;投资决策中的风险测定及最优方案确定将运用计量模型和经济数学方法。
c、注重财务风险和投资风险分析。将风险因素作为企业财务决策的主要参数,并对风险程度做出比较准确的计量和评估。从现代财务管理发展趋势看,财务管理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处理财务信息的过程,信息是现代财务管理的基础,财务管理中信息处理的正确、及时以及财务人员具有的信息处理能力决定着财务管理的能力和效率。使领导可以直接对市场进行反映和决策,在形式多变的情况下判断方向,操纵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借助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网络化财务管理,就成为财务管理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选择。
五、网络化财务管理带来的积极效应
1、统一数据库在网上实现整个公司集中记账,集中资金调配。
由于集团总部与分、子公司处在不同的物理区域,相距遥远,集团可以通过网络财务管理系统实现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和远程审计等各项功能,使得集团财务可以对所有的子公司实现集中记账、集中资金调配。将公司局域网广域网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基于网络财务管理系统提供的信息对资金进行统一的调配,真正发挥企业集团财务资源的聚合效应。
2、帮助集团总部加强对各分、子公司的监管。
集团财务监控的本质是充分授权并实现真正的数据共享。网络财务管理系统可以突破空间的局限,使物理距离变成鼠标距离,在集团财务部电脑前就可以实时地了解到所属各分公司的财务状况;同时各分、子公司或机构的财务人员也可以通过集团的授权,查看权限范围内的数据资源。这样使得集团对分公司的监控变得简单易行,分公司也可在第一时间获得需要的财务信息。
3、智能化的决策支持。
以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网络化财务管理,为公司提供决策支持的工具,使公司在决策分析的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分析的数据上,引导公司对数据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领导简化使用内部数据的复杂过程,从而更好的进行日常决策,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
4、良好的外扩展性与业务关联。
集团财务管理属于集团核心业务结构,这一特点决定集团财务管理系统的高度开放性,财务模块、采购模块、生产模块与经营模块高度整合在一起,并通过INTERNET/INTRANET在各个不同的业务部门与业务环节之间建立起关联的业务流,从而实现业务数据共享,提高信息价值。
当然,实施网络化的财务管理需要作很多的基础工作,首先,需要整理集团公司各单位的历史数据,统一会计科目反映的业务,建立集团内标准的管理报表;其次,要对外部的供应商、集团内部的各单位等建立统一编码;最后,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撑,没有信息系统,网络化的财务管理只能是空中楼阁!
参考文献:
[1]潘飞。九十年代管理会计战略成果及未来展望[J].会计研究,1998,(9)。
[2]石人瑾、谢荣等。管理会计[M].上海三联书店,1994。
[3]王化成。再论财务管理目标[M].财务与会计,2005,(10)。
[4]颜光华。企业财务分析与决策[M].1996。
[5]金占明。战略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6]吴维库。企业竞争力提升[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公司理财篇8
所以对于公司来说,如何让银行账户中的钱“转”起来,也是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合理规划的。本期《经济》杂志特别关注这一话题,重点关注了适用于公司理财的银行理财产品。
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火热
自今年开始,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供需两旺的情况。经济情况的低迷、投资回报不理想,使得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更偏爱于购买理财产品。据普益财富统计,2011年87家上市公司关于利用自有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总投资额304.7亿元;2012年180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总投资额约428亿元。
而银行方面正是看准了这块市场,公司理财业务不仅可以满足企业的理财需求,也可以增加客户的黏性,同时还能增加中间业务的收入,所以纷纷加速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开发。据中报数据,2013年上半年,各大银行对公理财业务快速增长:工商银行对公理财业务收入68.68亿元,同比增长43.4%;北京银行对公理财手续费收入1.73亿元,同比剧增376%,该增幅大大高于个人理财手续费收入。
银行在推出理财产品时已经针对个人和公司有所分类,针对两者都推出了相应的理财产品。而公司理财产品就成为公司的“闲”钱在银行投资的一种主要方式。
公司理财产品越来越受到公司客户的青睐,它是指企业将公司账户中暂时不用的资金根据时间的长短进行产品的替代来获得高收益的一种理财行为。从一定角度来说,公司理财产品可以提高企业资金运用的效率,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可以获得比银行活期存款甚至是定期存款更高的收益。
和个人理财的投资目的有所不同,企业理财首要关注的就是资金的安全性,其次就是这部分资金的流动性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满足日常的对外支付需求。“钱生钱”只是企业所考虑的附加目的。
出于此种考量,企业理财往往更倾向于固定收益类的理财产品,保障了企业的理财本金,避免出现意外。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银行也推出了大量的公司理财产品。据普益财富数据显示,2013年1月-8月,银行对公理财产品共发行5013款。对公理财产品市场份额最大的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今年1月-8月市场份额占比56.39%。而在其中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的就是国有银行,占比23.74%,城商行占据了17.49%的市场份额,较2012年同期扩大了11.79个百分点。从不断攀升的业务量可以看出,公司理财产品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对大大小小的公司来说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性。
从公司理财产品的期限也可以看出公司理财对安全性和流动性的高要求。据统计,今年1月-8月,50.03%的产品资金投向较稳定的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同时为了满足公司理财流动性的高要求,理财资金也要符合公司主业用款的要求,目前推出的公司理财产品的期限有72.23%集中在1至3个月之间。
种类丰富 规避风险
公司理财产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公司可根据自身的资金需求情况来选择适合的产品。
第一种选择就是协定存款。企业可以与银行签订协议,每当企业公司账户中余额有超过预留额度的部分资金,就可以自动按照协定存款利率1.31%计算。例如,假设账户预留额度为100万元,当日账户中有300万元人民币存款,那么其中的200万元按1.31%计算,那么参照0.5%的活期存款利率,每天同比按活期计算存一天多44.38元,一年下来能多出1620元钱。
其次,个别银行也为公司推出了“日积月累”型的理财产品。如中国银行曾推出的“日积月累-日计划”被称为“大额闲置资金的现金管理工具”,年化收益2.1%,是活期利息的4.2倍。如果企业做200万元日积月累,做1天时间,即可获得收益115.07元,比活期利息多87.67元,一年累计多3万多元。
再者,公司也可选择一些对公结构性理财产品,根据客户需求通常有2天、3天、7天、14天、21天、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等不同期限,利息根据随着期限的增加有所叠增。
对于有运转需求的资金来说,公司在选择理财产品时也要注意选择风险水平较低的产品。目前,国内的对公理财产品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投资于资产取得收益的理财产品,风险与收益相对稳定,这类产品包括债券类、资金信托计划、委托贷款、委托票据贴现等。如工商银行推出的工银理财·共赢3号保本型2013年第48期法人理财产品。在理财资金投资正常的情况下,以某客户投资100万元为例,产品到期时,客户实际持有41天,则客户最终收益为:1000000×3.80%×41/365=4268.49(元),这一收益远远高于活期存款利率。
除了这些较为稳定的理财产品,银行也推出了挂钩性理财产品。将理财产品的收益与资产的价格走势相联系的理财产品,挂钩的对象包括商品价格、股票表现、信用事件等,如:黄金、汇率、股票、石油、农产品、水资源。
此类理财产品属于结构性理财产品,部分投资于金融衍生品,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不同的保本比例,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特点。
公司理财篇9
(一)财务管理概念
简言之,财务管理就是对企业资金的管理过程,也就是对企业资本筹集、资产购置、利润分配及运营成本等与资金有关的管理。财务管理制度不论对企业还是对国家而言,都是极其根本的制度,都必须不断加强和完善。
(二)财务集中管理的模式
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以共享服务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一是以会计核算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两种财务管理模式各有各的优点和缺陷,对电力公司而言,选择何种管理模式必须以自身特点和性质相关联。
(三)电力公司财务集中管理的原则
本文所述的原则以遵循权力、权益和责任相结合为主要原则。针对这一原则,电力公司必须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运用有效的控制方法和强大的约束力,建立健全公司激励制度、监督制度、收益分配制度以及决策制度,有效实现三者相结合。另外电力公司财务集中管理还需遵循整体性原则,也就是要求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根据企业整体规划和企业战略,制定符合公司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
二、财务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分析
(一)财务管理权限划分不科学
财务管理制度与企业其他管理制度相辅相成,也应随着企业总体管理体制的改革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清晰、规范、高效、有序的财务管理体制应包括财务管理权限、财务管理组织机构、财务管理制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必须进行进行科学有效的划分,必须明确公司决策时战略性的还是经营性的。从规范化角度讲,决策性的权限属于公司总部,经营性的权限属于下属部门。然而在现实执行过程中,公司总部往往直接参与到下属部门的权限上,削弱了下属部门的职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办事效率。
(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主要是由于会计核算以及会计运作的不统一和不完善造成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科目混乱,没有明确使用会计科目的类型;第二,会计核算制度混乱,各部门所用的核算制度不尽相同;第三,会计办公软件混乱,公司没有明确使用何种会计办公软件,致使会计信息汇总时出现较大不对称性,造成企业资金漏洞。另一方面,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是由于财务制度的陈旧,无法适应现代高科技社会,制度已经过时,不再适应企业市场经济的发展。
三、防范电力公司财务风险的途径
(一)提高适应和应变能力,应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
电力公司是一个特殊行业,其面临的内外环境都相对比较复杂,所以,电力公司就财务管理方面要提高适应和应变能力,提高对内外环境变化的感知,并能及时有效的做出相关应对策略,以减少突发性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
(二)加强资本结构管理,优化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规划是电力公司资金使用去向的管理,也就是考虑将资金用于扩大市场、加大投资或者是留存库存资金等。电力公司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正常运作,特别是要考虑企业负债情况,过大过小都会影响企业发展,必须探索出一个最佳平衡点,什么时候该投资,什么时候该还债都要做出明确规定,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三)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正确预测财务风险
市场调查和前期市场预测都是企业在制定财务管理模式前必须充分做到的,企业要结合市场需求与市场发展现状,结合电力行业的现状分析经营环境,挖掘特性以及可能的变化方向,借助财务分析方法等手段对企业未来的财务发展方向做出预测,对企业后续的发展提供参考。
(四)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准确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下期会计目标的制定,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细化财务办公流程,明确会计科目、会计核算制度和会计办公软件,将财务管理制度进行透明化管理,将就民主决策,相互监督以减少失误的发生,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五)完善内控制度,强化审计监督
任何一项制度的不断完善都是在监督的促进下进行的,电力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也不例外。一方面,电力公司要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设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对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另一方米面,电力公司要配合国家审计人员的监督,不能有包庇的行为出现。
四、结束语
公司理财篇10
内容摘要:财务治理作为公司运行的一种制度安排,应当从定性方面、从制度层面来展开对公司财务的研究,本文首先探讨支撑财务治理的基础理论,接着阐述财务治理的概念、主体、客体等要素架构的基本理论,最后针对财务治理的机制、模式等重要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关键词:财务治理利益相关者财权配置目前,我国公司的制度安排受经济转轨时期的影响,透过一些问题公司事件,不难发现市场上许多公司的问题往往表现在财务方面,如:财务报表的粉饰造假,募股资金的随意挪用,委托理财行为不规范等。这些问题单纯从财务技术的角度已无法解释,必须考虑公司形成的财务契约的过程及其制度环境,重视公司赖以存在的治理基础,转而从定性方面、制度层面来展开对公司财务的研究,即着重从财务治理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已成共识,财务治理就是规范各产权主体之间的财务关系,确保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公司财务治理的基础理论(一)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是由科斯和诺斯等开创的一个新的经济学流派。它在对新古典经济学进行批判性继承的基础上,引入契约、不对称信息、成本等基本分析工具来分析企业问题。根据分析工具和侧重点的不同,新制度经济学主要划分成以下理论分支。契约理论,企业是一组契约的结合体,是一个在其框架中由相互合作的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等利害关系人组成的契约组织。哈特等人直接提出了企业合约不完备的论点,将契约规定外的权利即剩余权利称之为剩余控制权,而且把剩余控制权定义为所有权。“由于合同的不完全性,就推导出了控制权”而完全契约理论却忽视了“控制权”、“权利”等范畴,这些恰恰是企业问题当中的关键所在。委托理论,指出企业是一个存在个人相互抵触的利益冲突的契约关系。因此,必须设计某种制度:一是通过财务治理来明确各级委托人和人在财权流动和分割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委托人欲实现自身目标的最大化,必然要采取某种方式对人的行为进行激励与监督。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市场活动的参与者对市场特定交易信息的拥有不相等,有些参与者比另一些参与者拥有更多的信息。签约前的信息不对称会存在逆向选择,它包含隐藏信息的问题;签约后的信息不对称就会导致道德风险,它既包含隐藏信息的问题,也包括隐藏行为的问题。财务治理应该保证财务信息的畅通流动和财务权利的合理配置与有效执行,使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落到实处。正是高昂的成本配合不完全的契约促使人们关注对财务治理的研究,因此是财务治理研究的理论基础。(二)公司治理理论哈特提出了公司治理理论的分析框架,指出在合约不完全的情况下,治理结构确实有很大作用。公司治理结构是一套制度安排,用来支配若干在企业中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团体,包括投资者、经理、工人之间的关系,并从这种制度中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其实质是“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配置”,最优的公司治理结构应该是一种状态依存的控制权结构,不同状态下的企业应当由不同的利益要求者控制。杨瑞龙则强调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公司治理理论的出现是财务治理理论的产生前提,作为公司治理的一部分,财务治理在研究思路、方法等方面必然借鉴、遵循公司治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对财务治理的指导是很重要的,没有公司治理理论的成熟与拓展,就不可能有财务治理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三)公司财务理论本金理论,是财务理论体系中最为基础的理论,财务治理就是对本金流向、流量的合理协调、控制;是对本金的控制权、剩余索取权等权能的合理配置。财权流理论,汲取了“价值流”的优点、考虑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思想、挖掘了价值背后的本质力量——权力、注重了“价值”与“权力”的高度结合。财务分层理论,该理论的提出是在1997年,汤谷良、谢志华、王斌的三篇论文,分别从出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和财务经理财务三个层次,阐述了现代企业财务分层管理的架构、内容、特点等财务理论问题。后经不断发展,基本上形成了如下观点:财权分属所有者和经营者,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首席执行官和财务总监)之间划分。公司财务治理的基本理论(一)财务治理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对于财务治理的概念众说纷纭,尽管概念描述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财务治理是一组联系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制度安排,其根本目的在于试***通过这种制度安排,来达到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的相互制衡,科学决策,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耦合。(二)财务治理的主体财务治理的主体是指在财务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的要素,确定财务治理主体,关键是“考虑参与财务治理的行为主体是否有能力和动力来行使其权利”。从交易费用的角度来看,财务治理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参与主体不可能太多,只能择其要者来规范调整他们的关系。应将***府包括在内,在公司财权配置和制衡关系中,***府对公司的财务***策和财务行为进行规范,是不可避免的,撇开***府研究财务治理问题,难以保证财务治理结构合理,在实践中会带来不利后果。作为财务治理的主体倾向应为目前主流经济学所关注的“真实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员工和***府等)。(三)财务治理的客体财务治理的客体也即财务治理的对象,对财务治理的客体研究,不应只停留在“价值流”的层面上。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支配价值流的“权利”是隐藏在“价值”背后更为抽象、更为实在的具有支配能力的本质力量,以“财权流”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的本质是现代财务的主流。作为财务活动的财务治理的客体就是“价值流”与“权力流”相结合的“财权流”,即财权在财务治理主体之间的有效配置。(四)财务治理的目标随着公司治理的创新,“股东至上”理念,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质疑。尽管都没有否定股东在企业中的决定性地位,但动摇了股东作为惟一的剩余风险承担者的假设,因而使股东作为惟一的剩余收益享有者的制度安排的合理存在疑问,利益相关者理念应运而生。现代企业是众多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系列的“契约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结构复杂性和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会损害相关利益者的利益,从而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或长期稳定发展,需要谋求一种对利益关系的平衡、制衡机制,遵守效率、公平原则。因此,将财务治理的目标定位为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体现了财务治理效率性目标与公平性目标的有机耦合,是一种现实选择。(五)财务治理的核心财务治理权配置是财务治理的核心,表现为某一主体对财产所拥有的支配权,包括收益分配权、投资权、筹资权、财务决策权等权能。合理配置财权可以增强控制的广泛性和渗透性,减少失控区域;可以有效地防止人的败德行为,遏制利益流失;可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公司财务治理的相关理论(一)财务治理机制财务治理机制,就是要有效运用财务手段,解决有关因素在相互关联和制约过程中所涉及的权力和利益关系。一个完善的现代公司财务治理机制应该是财务决策机制、财务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以及财务治理信息披露机制等几方面的有机结合体。财务治理机制作为公司运行的一种制度安排,分层配置的财务决策机制的建立居于财务治理机制的首要位置;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是提升公司财务治理效率的重要内容,利益相关者需要利用公司披露的信息,尤其是财务信息进行相关决策;而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健全有效则是财务治理机制的核心,需要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相容机制,以协调各权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财务治理的目标。(二)财务治理模式现代企业是众多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联结体,为使契约得以顺利履行,必然要求各主体能够平等、***地参与公司财务治理,拥有与特定经济地位相一致的财权,进行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财务治理的制度安排成了必然的选择。但这不是也不可能是平均分配公司财权,重点在于强调“参与”。当然,这也只是公司处于正常经营状态下的治理机制,体现了利益相关者间的合作。为确保公司在非正常经营状态下,有适当的制度安排帮助受损的利益相关者,必须有一套制度设计安排来确保对控制权的适时适度、有序有效转移来改变利益分配格局,这套制度安排就是相机治理。基于传统的单边治理模式正在经受严峻考验,并在内外部压力下走向共同参与治理和相机治理相结合的新模式。但各种财务治理模式理论也仅是提供了分析研究的基本框架,鉴于各种内、外在客观因素并非一成不变,财务治理也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治理模式。总的说来,关于财务治理理论研究时间并不长,基本上缺乏总体架构的认识,系统性的理论成果不多,本文试***为财务治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一点借鉴。参考文献:1.朱俊晶,纳鹏杰.公司财务治理理论的思考[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汤谷良,谢志华,王斌等.涉及“现代企业财务分级管理问题”的系列文章[J].会计研究年会,19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