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10篇

外来务工人员篇1

1989年春节刚过,他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满怀憧憬和理想,离开故乡,来到一直向往又陌生的大城市——武汉。转眼已18个年头了,在许多热心武汉人的帮助下,使他走进了知识的殿堂:是***的好***策,使他逐步脱贫致富,走向小康;是组织的培养,使他赢得了崇高的荣誉。他是一个农村娃,成长为家电维修行业的技术骨干,靠一技之长走街串巷服务于千家万户。他每一次进步无不渗透着自己艰辛的汗水和成功的喜悦,更凝结着***和***府的关怀和厚爱。

一、勤奋好学,努力进取

刚到武汉,经人介绍,他被安排到冶金工业部武汉冶金建筑研究所当临时电器修理工。说实在的,从农村出来的他,在老家虽然参加过电器维修短期培训班,维修小电器还可以,但在大都市就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他深感自己知识的欠缺,懂得了科学文化的重要。于是,他决心在认真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文化素质,更能胜任家电维修这项工作,做一个合格的务工者。

从此,只要有空,他就钻进书店学习家电维修知识,买不起书,就在书店里看,有时边看边抄,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单位领导见他如此刻苦,设法为他提供便利条件,创造学习机会,并且与单位***书馆理员打招呼,他需要什么书就尽力为我提供什么书,他先后通读电器类修理书籍一百多本。就这样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到一年基本上可以***操作了。因为学习刻苦,工作认真,他被单位推荐到武汉空***后勤部队的家电维修店进修家电维修技术,这对他来说是个机遇,更是个挑战。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更是应接不暇,对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更加严格,后来又经热心人的介绍,他拜武科大机电研究室教授黄诚为师,对他总言传身教,只要是知道的黄教授都毫不保留地教给__,使他如鱼得水,技术提高的更快了。为向黄教授讨教,他总是一大早就等在他家门口,为了不影响黄教授休息,一直等到屋里有了动静才会敲门入室,常常一等就是几个小时。夏天还好说,冬天可就“惨”了,手冻得像发面包子,但一想到能从黄教授那里获取知识,再多的辛苦和付出也都微不足道了,一次,天正下着雪,修电视时遇到一个即急迫又棘手的难题,他在黄教授家门口不知道等了多久,才见到黄教授。当时他的手、脚已经不听使唤了,但经黄教授的耐心解答,顷刻之间使他感到全身温暖如春。在求知路上,其间的点点滴滴和热心快肠武汉人的帮助不胜枚举!就是在这许许多多的热心武汉人的帮助下,他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终于掌握了过硬的家电维修技术。

二、诚心以待,热情相助

经过他自己的艰苦奋斗,终于掌握了过硬的维修技术。他在激动兴奋之余没有忘记社会各界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并深深地懂得没有他们的帮助和关心,将一事无成。于是,在维修电器时,无论是公家的还是个人的,他都坚持技术上精益求精,价格上公平合理,尽最大努力让每个客户满意,事事处处以“顾客至上,信誉第一”为宗旨,检修电器从不马虎,故障判断准确性力争达到100%,这是他给自己定下的指标,每次遇到电器的主件损坏,如:彩电显像管、电冰箱和空调的压缩机,都会反复测量,各种检测手段并用,慎重、再慎重,他知道这将是决定电器是否有修理价值的关键指数,也是对电器生产大家负责,更是为用户负责。不光是在这方面,有时因季节原因,电器操作不当,比如说:冰箱夏季不停机,有些只有把温控开关调低就可以解决问题,冬天室温比较低,冰箱不起动,只要把温度补偿开关打开,就能正常工作了,遇到这方面问题他就会对用户讲解清楚,教会他们怎样正确操作,始终坚持也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工作。

他时常告诫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有益的人。曾给他帮助的建研所,不管单位还是职工,只要一声招呼,都会挤出时间去帮忙,每次单位,见到他的人都会咨询家电方面的问题,就可能被几家请去维修或调试,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不光是对此一家。有次,武科大幼儿园的胡园长打电话求助,说蒸饭车在使用中突然坏了,如果不及时修好,全园的小朋友和老师中午吃饭就成问题,了解情况后,正在汉口采购电器配件的他立即打的直接赶到幼儿园,以最快的速度排除故障,确保小朋友按时进餐。余家头中原酒店的大冰柜坏了,正赶上第二天要办婚宴,如果不及时修好,酒店将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不说,还要耽误客户的婚宴。当时天已经很晚了,别的修理店都关门下班了,这可急坏了酒店的上上下下,他们辗转找到了__,那天晚上他正在发着高烧,连晚饭都吃不进,闻听此事二话不说就去了,妻子跟在车后又心疼又生气,直说不要命了,那次修好冰柜后人被烧的糊里糊涂的,到底是怎么回来的他也不知道,第二天酒店经理亲自上门道谢,久久拉着他的手,(来源:文秘站 )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百年难遇的高温袭击武汉,没有空调,简直就无法生存,偏偏这时建二口口香烧烤城大厅的十匹空调不能正常工作了,“他本着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的服务宗旨,接受了任务,为了不影响烧烤城第二天的正常营业,白天冒着酷暑陪同不懂行的经理挑选了合适的机组,晚上八点钟开始投入抢修工作,直抢修到凌晨四点,最终恢复了机组的正常工作,经理看着他满脸的汗和熬红的双眼,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拍拍他的肩,并竖起了大拇指。10月,他凭着过硬的技术应聘到翠园社区朝阳维修中心工作,这使他为人民服务的范围更大了。

三、乐于奉献、回报社会

修理家电,既是他谋生的手段,也是他回报社会的一种快乐方式,于是,决心用我的一技之长,服务社区,回报社会。我主动与红卫路街“老来乐”敬老院联系,为老人们多次义务修理电视机、收音机、电风扇等各种电器,老人们见到我不知道有多高兴。“五一”长假期间,他打算和儿子一起到东湖去玩,这时接到敬老院王院长打来电话说:“敬老院的电视机突然坏了,能不能过来帮忙修一下”。他一口答应了,忙活了一上午,才把电视修好,这时,老人们不约而同的鼓起掌来。8月份,武汉的天气异常炎热,当得知敬老院没有冰箱用,毫不犹豫的把自己的“中意牌”冰箱送到了敬老院,老人得知有冰箱用了,笑得合不拢嘴。那一刻, 他深深体会到助人为乐的莫大幸福。

春节,他主动与翠园社区五户特困职工家庭结为帮困对子,买来米和油送到他们家中,让他们能够渡过一个祥和喜庆的节日,使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的大家庭的温暖,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从1989年至今,他多次主动参加社区组织的“3月5日***纪念日”、“五一青年节”、“***员义务奉献日”及其他志愿者活动。为了参加这些公益活动,虽然个人经济上有些损失,但是能义务为广大居民服务,他感到快乐和满足。这些年来,他为残疾人、***烈属、特困职工、孤寡老人、老红***、敬老院等弱势人群义务维修电器达一千多件,少收维修费达3万余元。“金钱固然重要,但帮助别人使我精神上更加充实。”

四、爱心无限,亲情牵手

认识他的人都说:“王师傅不但电器修得好,还有颗善良的心”。1999年1月5***终身难忘的日子。他与往常一样上门修理电器,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一个月大的被人遗弃的女婴,在多方打听父母无果的情况下,决心收养她。别人见他待她比待自己的亲生儿子还要亲,觉得不理解,__确说:“我总觉得,她太不幸了,就因为性别差异使她被遗弃,她是无辜的,人的生命应被珍重,无论我生活再艰辛,再苦再累,我都义无反顾地善待这个小生命,不能让她弱小的生命就此凋谢,蒙受到任何欺侮和歧视,尽可能让她享有同龄人一样的关爱,有一个温暖的家。哪怕有一天她的亲生父母领走她,我也同样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小姑娘现在聪明可爱,在健康的成长。

在荣获青山区十佳农民工、建功湖北十佳农民工侯选人后,一心挂念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在青山区总工会、青山区劳动局和红卫路街的支持与帮助下,他自筹资金6万余元创办了“青山农民工之家”,9月12日上午在临江公园内正式挂牌开张。

“青山区农民工之家”实行农民工自愿参与和相互服务的会员制度,主要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及农民工子女提供休闲娱乐、学习培训、信息中介、婚姻介绍、维权咨询服务;每月12日定为“农民工奉献日”,届时将免费为农民工修理家电、理发、进行健康及法律咨询等;每月举办一次农民工联谊会,搭建农民工展示自我,相互交流与沟通的平台;节假日、寒暑假期间,组织志愿者为农民工之女提供学习援助。

3月20日又在全区率先成立了“青山区外来务工人员工会”,__同志当选为工会***。

农民工之家成立后开展了健康知识讲座一次,参加人数300余人次,为困难农民工捐物捐衣多件,__捐了两台电视机,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心心火义教之家”利用节假日义务为农民工子女辅导学习,100余人次,多次开展文艺演出,免费提供棋、牌、球类活动400余人次。在他的带领下,开展为农民工维权工作,为马国富等农民工讨回拖欠工资和因工伤医药费共计9万多元。

4月,他被团市委等部门授予第四届“武汉市优秀进城务工青年”荣誉称号,他的事迹被刊登在5月8日的《长江日报》上。6月又被武汉市杰出(优秀)进城务工青年评审委员会授予第五届“武汉市优秀进城务工青年”荣誉称号,5月被吸收为中国***预备***员、4月被青山区授予“十佳外来务工人员”、11月“建功湖北优秀农民工”20名候选人之一、1月武汉市十大明星***员、5月获第五届“武汉青年五四奖章标兵”、11月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荣誉称号

***和***府给予他一个进城务工者如此高的荣誉,这更坚定了他做好本职工作为武汉的“四个文明”建设增砖添瓦坚定信心和决心。

外来务工人员篇2

关键词:公共服务;改革特色;农民工;经验借鉴;英国;加拿大

农民工是由于社会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以弥补城市劳动力不足而出现的一支新型的劳动大***。他们为城市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努力。然而,大部分城市农民工并没有享受与市民平等的公共服务,如子女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和社会融入等方面。英国和加拿大这样的发达国家曾经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他们的公共服务也曾面对多方面的问题,虽然英国与加拿大同我国的国情不同,出现的问题也有所差异,但是这两个发达国家采取的决策值得我们借鉴。

1英国外来务工人员公共服务投入情况

1.1英国公共服务改革

在14、15世纪,随着远洋航行以及新航路的开辟,英国涌现了大批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地主贵族。他们采用野蛮的手段压迫农民。他们把抢占的土地圈起来,大力发展养殖业,所以“圈地运动”从此出现。失去土地的农民被迫离开土地,进入城市,以谋求生路。大量的人力与资源从农业部门转移到工业部门,他们为社会的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源与动力,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大批的农民工如雨后春笋般涌入城市,但是城市的资源是有限的,在这样的转型期中,城市不能满足农民工的住房、医疗卫生、生活条件与就业的需求。这给农民工们带来了生活上的困难,如社会污染变严重、贫富差距拉大、死亡率上升。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府用“自由放任”的模式管理社会,对农民工不管不问,任由他们自生自灭。因此失去土地和工作的农民工们在城市里引起了各种犯罪问题,如偷盗、殴打、杀人等等,这引发了社会的矛盾与冲突。于是,英国***府采用了“血腥法令”的***策,用暴力压制难民引发的***,结果效果并不乐观,它不仅加大了城市与乡村的矛盾,而且加深了资本家与城市农民工的鸿沟。1601年,英国***府颁布了《济贫法》;1834年,英国国会完善了本法的修订案,规定为城市农民工提供住房与工作;1848年和1875年两次通过了《公共卫生法》以及1866年通过《环境卫生法》,制定了改善农民工居住卫生环境的制度。紧接着,英国颁布《养老金法》,决定给70岁以上不需要缴纳费用的老人们养老金;1871年的《工厂法》严禁雇佣16岁以下的女工;1880年《雇主责任法》规定雇佣者必须对雇工的工伤承担相应的责任,履行相关的义务;1912年《最低工资法》为农民工基本生活提供了保障,让他们能够在城市里站稳脚跟;1902年《教育法》规定***府可以给贫困儿童提供校园食宿,这些资金由志愿者捐款筹集或者由公共福利基金支付;1890年《住房法》规定地方人民***府可以为其居民建造房屋,从而结束了以前住房只能由通过私人或者住宅公司建造的惯例[1]。综上可知,这些法律保护对象主要针对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农民工,提供的公共服务也涉及到农民工的医疗、卫生、就业、保险、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问题。英国通过以上改革逐渐由一个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社会成为了初具形态的福利社会。在***府部门、企业相关部门与市民的帮助下,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缓解了阶级矛盾,增强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它使英国从自给自足的模式改变成了***府无所不能、无所不包的新型模式[2]。

1.2英国外来务工人员公共服务改革的特点

***府增加了对外来务工人员公共服务的投资和关注。据英国数字统计,针对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福利与保障支出,从1951年的20.74亿英镑增长到1983年的685亿英镑,增长27倍,然而国内的经济生产总值增长却不足1倍。1977—1979年,社会福利开支占国民收入的43.5%。[3]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圈地运动后早期颁布的《济贫法》,随后颁布《国民补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都涉及到了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公共服务的方方面面。加强***府干预。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国家容易出现一部分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此时需要***府出面调控,将公共事业国有化,监督和执行公共服务。实际上,传统公共服务模式也存在不足之处:(1)福利支出过大,***府财***压力过大;国有企业缺乏有限管理,效率变低和全民劳动积极性变低;(3)***府过多的干预,严重地牵制社会经济发展,也就是“***府失灵”[4]。

2加拿大外来务工人员公共服务投入情况

2.1加拿大公共服务现状

加拿大经济实力雄厚,外来务工人员相对较少,有着完整的公共服务保障制度,均等化的福利制度已经深入民心。尤其是对贫困弱势群体,有着可靠的保障底线,以化解所有人民突况遭遇的经济风险和危机。加拿大不实行城乡户籍制度,没有农村与城市户口差别的待遇。因此外来务工人员可以随意去城市居住,也不会遇到城市长期居民的排挤,加拿大城乡公共服务同等享受最主要原因是:第一,加拿大城乡之间收入相差不大;第二,城乡之间生活方式差别也不大,城市里提供的公共服务,农民居民也照样享受。尤其是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城乡已经实现了一体化,公共服务也实现了均等化。自加拿大联邦福利***府成立以后,国家开始加强公共服务的建设,颁布了系统性的福利保障法案。极大地提高了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保障水平和生活质量,如失业保险、医疗保险、收入维护计划、义务教育等方面。具体规定:(1)失业保险。在加拿大工作的人可以享受失业保险,失业可以领取一年的保证金,其数目相当于其最近从事工资的60%;(2)医疗保险。加拿大全面实行全民保健计划,居民可以免费享受医疗服务;(3)家庭津贴。凡是有18岁以下儿童的贫困家庭,均可享受***府部门给予的家庭津贴。(4)中、小学义务教育。加拿大实行12年制义务教育[5]。

2.2加拿大外来务工人员公共服务经费投入特点

2.2.1国家***府树立“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的思想“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服务态度。加拿大在***府提供公共服务时人性化特色主要具体体现在以下五点:(1)18岁儿童以下接受义务教育不缴纳学费;(2)失业人员可以维持基本生活标准;(3)全民可以享受最基本医疗服务;(4)养老有保障;(5)全民住房有保障,***府还会提供补贴[6]。2.2.2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加拿大对各项提供公共服务的流程,设立了一套全面的绩效考核指标,用于评价***府工作人员和***府的工作态度、办事效率等。另外,将***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在网上予以公示,使得民众了解提供的公共服务的范围以及程度,并且通过民众的反馈建议和评价,督促、评估公共服务体系的系统。除此之外,加拿大***府实行***府预算制度,使各个部门能够被合理地安排各种有效资源。2.2.3***府组织和机构进行改革在1993年,加拿大***府削减内部机构及工作人员,从大约40个单位到合并为24个单位,基本精简为原来的1/2。将很多负责财务支持和提供卫生服务的机关整合,产生了人力资源部,这一举措融合了不同部门的用途,并构建了清晰的关系机构,明确各单位的责任,提高办事效率。1994年,自由***实施“调整***府机构,削减人员”方案,这个计划尝试融合***府相关部门的职能,再次深度地简化了***府机构。直到1998年,加拿大***府部门削减为23个,大约减少为原来的2/3,公务员减少了2/3,***府财***支出大幅度减少,这明显地降低了***府财***赤字,使***府工作效率明显提高[7]。

2.3英国与加拿大公共服务投入对我国的启示

根据英国与加拿大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我们能够达成一个共识:随着社会城市化、现代化、工业化的潮流,农村的多余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那么要保证城市现代化的建设,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要保障城市农民工公共服务。我们可以借鉴以下六点:2.3.1取消城乡户籍制度,从根本上实现城市农民工与市民均等化保障城市农民工种种权力和利益的基础就是改进城乡户籍制度。在我国社会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过去的户籍制度很显然阻碍了我国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增大了城乡收入差异,激化了社会的矛盾与对立。首先,它切断了城市农民工加入城市的机会;另外,它们被权利所绑架,这毫无疑问使得城市的农民工不能享受应有的权利。由此可知,改革户籍制度,意味着我们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让城市农民工能够像城市居民一样,在权利和地位上实现均等化。2.3.2确立“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思想,建立一整套城市农民工公共服务的体系建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府人员要深入民众,进行调查城市农民工真正最急迫、最需要的公共服务,以这样的需求为依据建立一系列的公共服务体系。让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而产生的压力得以缓解,使得因劳动力迁移给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得以减轻,同时降低了城市化的社会成本。2.3.3加强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法治建设***府要建立一套完备的法律体系,全面覆盖城市农民工的基本利益,保障农民工能平等地享受公共服务。首先,加大对农民工《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的了解与宣传,确保农民工在就业时和雇主签署劳动合同,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并且监督部门要认真检查执行力度;其次,要加快编制和完善基本的相关法律和规范性文件,比如完善《劳动法》等一系列的劳动法律制度,细致地划分与之配套的有关法律,***地制定《反歧视法》《企业职工民主管理条例》,经过以上一系列法律手段,确保城市农民工在就业中的权益的均等化[9]。2.3.4建立“绩效导向”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对***府部门而言,让***府人员了解考核标准,流程和细节,将绩效与薪酬与晋升绑定在一起,从而提高***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办事效率;对于国有企业,选择目标管理制度,从上而下,将目标逐层分解,责任分明,责权到人。这样的管理模式的优点是易管理、易考核、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要将国有企业与***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详细情况公开给公众,这样不仅可以让民众了解具体的公共服务***策,而且民众作为强大的监督机构,避免腐败。2.3.5雇主和***府的协调配合,确保各项措施落实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工基本的生存权利,***府的绩效考核保证社会保障制度落实,但是雇主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给农民工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险金的同时,农民工缴纳一定的社会保险金、失业金及承担一定的医疗费用,以减轻***府财***压力。在***府和企业主同时重视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双方积极合作而不是相互推脱义务的情况下,城市农民工才能合理、有规律地转移,从而增进社会的稳定和加快社会的进展[9]。2.3.6探寻适合国情的城市农民工公共服务部门改革道路由传统的早期英国公共服务弊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增加投资和过分的***府干预会带来人民群众对救济金的过分依赖性,***府部门管理失效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英国的早期传统模型不适合当时的国情。同理,我国有我国特殊的国情,在同外国经验进行对比、分析的时候,要分明异同之处,量体裁衣,不能在战略和谋略上“一刀切”,只有如此,才能建立适合中国国情有特色的公共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丁健.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J].史学月刊,2002(3).

[2]曹现强.当代英国公共服务改革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3]过惑明.论英国的“福利国家”陷阱[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

[4]周学荣.英国公共服务改革及其启[J].国家行***学院学报,2010(3).

[5]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网站.

.[6]荣跃明.社区服务:加拿大的重要社会福利制度[J].社会观察,2004(11).

[7]仇雨临.加拿大社会保障制度选择对其中国的启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8]李方芳,蔡小娥.农民工权益保障研究[J].湖北社会与科学,2008(12).

外来务工人员篇3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宁波市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外来务工人员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员。由于外来务工人员与城市之间存在相互磨合过程,不仅存在生活和工作上的适应问题,而且更表现为心理上的渐渐融合,因此本文采用城市归属感来描述这种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并以地域适应、身份归属、心理归属3个方面为指导,参考罗忆源(2003)和李芳(2009)的研究设计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问卷,以宁波市为研究对象,在各个劳动力市场发放问卷,对此问题展开实证研究。

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从性别看,男性占56.8%,女性占43.2%;从受教育程度来说,学历为小学及以下的被调查者占12.5%,初中占47.7%,高中或中专占34.1%,大专占4.5%,本科占1.1%;从婚姻状况来看,已婚占62.5%,未婚占37.5%,有子女的占54.5%;从年龄看,集中于16~35岁,在宁波的打工时间集中于1~5年,在宁波打工时间在10年以上的仅占7.95%;被调查对象的平均工作时间集中于8~12小时,占68.18%;年收入水平集中于1万~3万元,占69.32%,处于宁波市平均收入中低水平。

2 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2.1 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总体状况

(1)地域归属感现状。主要是从外来务工人员对宁波城市状况、消费水平、户籍等方面调查地域归属感,统计项共6项,其中,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愿意遵守宁波市的各项***策与规章制度的意愿最高,平均值达到4.125分,处于较高的水平。而对于获得宁波市户口的意愿最低,平均值仅为2.92分。综合来看,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对于宁波市的城市地域归属感平均得分为3.48分,处于中上水平。外来务工人员对于宁波的气候、地理位置等地域因素具有较高的期待,表现出较高的归属感,但是受到全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房价过高的经济环境影响,在宁波买房这一行为意愿上,外来务工人员又表现出稍低的归属感倾向。

(2)群体归属感现状。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城市群体归属感的统计项共6项,其中,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对于城市生活习惯的适应性平均分达到了3.72分,为群体归属感6项统计项中最高,表明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对于城市的生活习惯适应良好,能够遵从城市的作息习惯、生活方式。除了对社会组织活动的参与与自身身份的归属2项,其他几项均在中值3分以上。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参与程度平均分为2.54分,对自身身份归属的认识平均分为2.76分,两者表明了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社会融合过程中并没有积极主动地去提高自己对城市的归属感,而是采取了被动的方式;而从社会活动组织者来说,各类社会活动往往忽视了外来务工人员这一群体,针对外来务工人员举办的社会活动极少。对于自身身份的认识上,存在着模糊不清的界定。综合来说,宁波市鄞州区外来务工人员群体归属感平均得分为3.13分,相较于城市地域归属感低,处于中等水平。

(3)整体城市归属感。问卷通过直接询问外来务工人员未来的打算以及离开宁波后的去向选择调查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的整体城市归属感。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整体城市归属感的调查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针对宁波市地区,调查外来务工人员对宁波这一特定城市的归属感;二是相对于农村针对城市的归属感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50%的人表示会留在宁波,仅有2.27%的人表示想尽快离开宁波,说明在宁波务工的外来务工人员对于宁波的城市归属感比较高。在假设不得不离开宁波的情况下,34.09%的外来务工人员仍然选择在城市打工,说明被调查者具有较强的城市归属感,39.77%的外来务工人员选择不知道,仅有19.32%的人选择离开城市回老家,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外来务工人员对在宁波打工比较满意,暂时未考虑其他选择。

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与其针对宁波市的城市归属感的得分分别为3.46分和3.51分,均处于中上水平,说明外来务工人员对宁波市具有较强城市归属感,但相较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归属感,对于宁波这一城市的归属感略低,因此还需进一步提高。

2.2 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影响因素

问卷调查了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经济因素、城市因素、自身因素、群体因素、家乡因素共5个因子。其中,经济因素对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影响程度最大,平均达到了3.37分,生活消费水平、收入水平和就业机会的影响程度均在3分以上。城市因素对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影响程度得分均值为3.08分,影响程度较大。影响最小的是家乡因素,责任田、老家经济和城市户籍平均得分均在3分以下,家乡因素平均得分只有2.53分。该统计结果表明,外来务工人员对于自己将要去打工的城市关注度比自己老家高,家乡的因素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归属感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外来务工人员更多的是关心宁波这个城市的消费、收入水平,自己能否在宁波挣到钱,能否负担起在宁波的生活消费。

2.3 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个体差异分析

不同的人群对于城市归属感具有不同的感知,针对不同年龄、婚姻状况等人群进行了显著性差异分析。

城市地域归属感方面,不同婚姻状况的外来务工人员存在显著差异,结合数据发现,未婚的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地域归属感平均水平为3.61分,而已婚者均值为3.26分,可见未婚的被调查者的城市归属感高于已婚的被调查者。

城市群体归属感方面,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年均收入均表现出了显著差异,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的被调查者城市群体归属感水平均值分别为2.90分、3.08分、3.19分、4.16分,呈逐渐增长趋势,说明文化程度越高的外来务工人员在群体归属感的认知上具有更高水平,同时也说明文化程度高的外来务工人员更加容易被当地群体所接受。年收入水平在2万元以下的外来务工人员均表现出较低的群体归属感,群体归属感均值都小于3分,年收入水平在3万~5万元的外来务工人员表现出最高的群体归属感,均值为3.69分,而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均值为3.33分。

2.4 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影响因素与城市归属感显著性分析

城市归属感可以区分为城市地域归属感和城市群体归属感。调查中所归纳的5种因子分别对城市归属感、城市地域归属感、城市群体归属感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影响。

经济因素对城市地域归属感、城市群体归属感以及城市整体归属感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城市因素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地域归属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群体因素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群体归属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自身因素对城市群体归属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同文化程度的外来务工人员在群体归属感的感知上具有不同的差异。而家乡因素因其显著性指数为0.377、0.904和0.774,均大于0.05,因此,在影响因子和各城市归属感水平显著性检验中,家乡因素的显著度指数没有达到要求,对因变量的影响不显著。

3 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问卷调查结论与讨论

3.1 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特点

第一,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地域归属感特点。调查样本集中于宁波打工1~5年的年轻群体,他们普遍表现出对宁波交通、硬件设施、气候地理等客观因素较高的期待,这些期待使他们产生对宁波较高的城市地域归属感。

第二,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城市群体归属感特点。城市群体归属感处于中等水平,身份归属感较低,外来务工人员被动融入当地群体,城市群体归属感提高缓慢。外来务工人员群体归属感其中一个较大的特点就是对自身身份的认识不清。对自身身份的认识是评价城市群体归属感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这个指标上,调查者表现出较低的水平。

第三,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整体城市归属感在调查期内处于中上水平,变动性比较大。从整体上来说,被调查的外来务工人员群体表现出较高的城市归属感。但是,有一大部分人在调查问卷中选择了“不知道”,这说明在这一段时期内,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归属感还处于中等水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不同的变动。

第四,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个体差异。不同文化程度与不同收入水平的外来务工人员群体在城市整体归属感和城市群体归属感水平上具有差异。文化程度高的外来务工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城市归属感的含义,也比较容易被宁波当地群体接纳。收入水平高的外来务工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适应宁波的消费水平,享受宁波提供的更多资源。因此,在不同文化程度与不同收入水平的外来务工人员群体间出现了城市归属感、城市群体归属感水平的差异。

3.2 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影响因子中,经济因素包括宁波市的租/住房成本、生活消费水平、收入水平是影响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最主要因素,外来务工人员最关注的仍然是在宁波工作能够挣多少收入,是否能够承担在宁波生活消费的水平,是否能够在宁波获得比老家更好的生活水平。同时,经济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外来务工人员群体的社会地位,影响外来务工人员与当地居民群体的关系。

与其他学者的结论相比,该调查结果显示,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对于城市因素中的社会保障福利、就业机会和群体因素中的当地居民态度同,并不如其他学者认为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经济因素仍然是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最主要因素。

外来务工人员篇4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 农民工 东阳市***书馆 读者服务

中***分类号: G2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2-0117-03

Library:Foreign Workers New Home

Abstract Migrant workers is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major forces of the modern city, but for various reasons, their cultural rights and interests can not be guaranteed. Dongyang library services for migrant workers to make the attempt and practice, such as free to apply for library cards, and migrant children bear readingpairs, take the initiative to send books home, concerned about the "cross-drifters" in the future the work envisaged in the mobile reading, employment counseling, and the functions of training and other services.

Keywords Migrant workers;foreign workers; Dongyang library; reader service

近年来,随着外来务工人员(也称农民工、外来工)的子女上学、医疗保障等问题逐步被提上议程,关于如何提高其文化素质、享受应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书馆特别作为社会文化信息组织、收藏、利用、开发的公益机构,有义务为务工人员的文化服务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本文在概述***书馆服务外来务工人员的相关背景及相关研究述评的基础上,概述了东阳市***书馆在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方面的实践及设想。

1 相关背景与研究述评

1.1 相关背景

(1)外来务工人员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他们的基本文化服务得不到保障。目前,我国约有2亿外来务工人员活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300万的速度递增。一方面,大批进城的务工人员为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外来务工人员长期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与待遇。如何让他们享受应有的文化权益也是各界关注与讨论的一大问题,各地也出台了一些关于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服务相关的***策,如2012年北京市将着重开展“保障来京务工人员文化权益温暖工程”[1],确保来京务工人员的公共文化服务,并实现“四个保障”(公益性保障、基本性保障、均等性保障与便利性保障);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府2011年颁布了《关于加强南海区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服务的实施意见》[2]等。作为社会文化教育、服务机构的公共***书馆,理应积极行动起来,关注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世界,利用***书馆资源与服务满足他们对知识的需求和渴望,将***书馆建成他们的新家园。

(2)均等服务是***书馆服务的基本原则。“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是当前我国***府倡导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建设原则。1931年出版的《***书馆学五定律》提到“每个读者有其书”是***书馆服务的一大定律,IFLA的《公共***书馆宣言》也提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书馆服务的权利”、“对任何不能享受常规服务和资料的用户,必须向其提供特殊服务和资料”。同时,在2008年中***学会正式的《***书馆服务宣言》中也提出“逐步确立对社会普遍开放、平等服务、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可以看出均等服务是***书馆服务的基本原则,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书馆必须想办法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并对因时间关系不能正常享受服务外来务工人员去提供特殊的专业个性化服务。

1.2 相关研究

从2005年开始,我国部分地区如北京、成都、甘肃等地开始了外来务工人员***书馆的建设工作,之后全国多地如深圳、河北等地也纷纷响应,在我国***书馆界对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实践进行探索的同时,***书馆学术界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涌现出了一批关注这类弱势群体的研究者,如王子舟、王素芳等。研究范围既有实证调查研究,如王子舟[3][4]教授分别对深圳市和武汉市外来务工人员的求知阅读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也有学者从***书馆对外来工服务反思与探讨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如倪传明[5]、吴红梅[6]等人。

2 东阳市***书馆为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探索与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东阳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11年完成财***总收入40.98亿元,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吸纳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目前全市有外来务工人员21万人。但由于条件的限制,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相当贫乏,很少能有享受现代文化生活和城市文明的机会,他们需要***书馆为他们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文化思想素质,为此,东阳市***书馆进行一定的实践探索。

2.1 免费为务工人员办理借阅证

为维护外来务工人员公平的享有***书馆资源的权利,解决他们看书难、看报难的切实问题,让更多的务工人员走进***书馆、利用***书馆,早从2006年6月份起,东阳市***书馆就取消了向读者收取折旧费的作法,简化了办证手续,所有人员只要交纳一定的押金就可办理借书证。同时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和少儿阅览室三个主要一线部门免费向广大读者开放。这些措施极大的提高了务工人员的办证热情,读者持证人群中外来务工人员比例明显增加。据统计,目前持有东阳市***书馆读者证的读者中有六分之一的是外来务工人员,与该措施推出前的所占比例不足十分之一改观明显,***书馆已逐步成为经济收入偏低的外来务工人员获取知识、提高自我的理想场所。

2.2 与外来务工子弟结读书对子

东阳市***书馆一直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弟的文化教育发展情况。从2000年开始,东阳市***书馆以少儿阅览室为依托,与东阳市外来务工子弟学校结成读书对子,帮助学校建立***书室,不定期的送新书到***书室。并为了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书室、喜欢***书馆,开阔少年儿童的视野,激发他们的读书热情,东阳市***书馆还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书馆前后达12次,参观人数300余人次;组织学生参加“如何认识利用***书馆”讲座、“迎奥运”有奖答题活动、气象知识讲座、作文知识讲座等读书活动。现在每逢节假日,少儿阅览室、***书室总是座无虚席,***书馆已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2.3 为务工人员主动送书上门

由于工作辛劳,即使***书馆降低了办证门槛,但外来务工人员也仍不能完全享受到应有的基本文化服务。因此,东阳市***书馆采取了主动送书上门的方式,为外来务工人员送去了温暖与知识,如为环卫处工人集体免费办理借书证15本、可一次性借书40本的集体优惠证1本,并不定时的为他们送去一些有帮助的书籍。还如主动走进外来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工厂等,收集、记录下他们的基本情况与阅读倾向,从而根据我们的需求制订服务内容,进行送书上门和特色跟踪服务。

2.4 关注“横漂一族”

东阳横店影视城是目前国内唯一的部级影视产业实验区,拥有13个影视拍摄基地和两座超大型现代化摄影棚。宏大的基地规模、丰富的拍摄场景也吸引了两千多名群众演员来此以实现自己的艺术人生,并被人们称为“横漂一族”。“横漂”现象一方面体现了年轻人渴望成功、积极向上的良好风尚,另一方面由于竞争日趋激烈,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他们的生存状态令人关注。为此,东阳市***书馆与横店镇文化站联合,重点购买了《剧本》、《曲艺》、《艺术家》等报刊12种,相关的书籍1500余册,在横店文化站进行开放服务,以供“横漂”族阅读学习,目的是使他们从中提高自身艺术素养,有机会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同时也引导他们阅读一些重要的***策性信息,使他们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视野。

3 东阳市***书馆为外来务工人员的设想

尽管十余年来,东阳市***书馆在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与尝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来务工人员产生的新需求,东阳市***书馆还需站在创新的角度,挖掘***书馆的潜能,创新***书馆的服务途径、方式,更好的为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信息推送、就业信息咨询等服务。

3.1 建设移动***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

移动通信与移动通讯设备的发展,使得手机等移动设备成为人们的主要通信、阅读、上网工具,也因此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据工信部公布的通信业运行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2月底,我国的移动电话用户终于突破了10亿户大关,达到10.07亿户[7]。同时又据Enfodesk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1年第4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4.3亿,占整体网民比例为83.8%[8]。这说明手机在我国的普及率非常高,同时也说明很多的手机用户都注意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信息获取,发展移动手机***书馆已成为***书馆的一大发展趋势,并得到了业界的共识,也已在国家***书馆、杭州***书馆得到了有益实践,为此,东阳市***书馆拟在未来建设移动***书馆,使***书馆的信息资源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移动设备如手机推送给务工人员,让他们享受到应有的文化服务。

3.2 开展就业信息咨询等工作

外来务工人员因受信息获取渠道、获取技能等限制,对于就业信息、技能培训信息、子女上学信息等信息有着非常大的需求,这些信息的缺失也致使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额外的挫折。为了弥补信息鸿沟,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东阳市***书馆还需借鉴美国等***书馆开展的就业信息咨询、就业信息填写指导等工作,开展就业信息咨询等方面的信息咨询工作,让外来务工人员通过***书馆就可轻松获取招工招聘、子女上学、医疗保健、技能培训、权益维护等各类所需的信息,使***书馆成为外来务工人员的信息获取窗口。

3.3 发挥社会教育职能,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信息传递服务与社会教育是***书馆的两大职能所在,但往往***书馆在具体的工作中浪费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忽略了其应有的教育职能。外来务工人员的由于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又长期得不到一定的继续教育,因此他们的总体特点是性格粗放、技能匮乏,与产业工人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书馆的教育职能大有可为之处。东阳市***书馆应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利用馆内丰富的***书资料和便利的学习场地,因地制宜,联合财***、科协、教育、工会、劳动等社会部门对民工进行各种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使他们都能获得一技之长。提升他们的素质,加速自身从体能型劳动者向技能型劳动者转变,推进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促进社会的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外来务工人员所遇到的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面临的一大主要问题,并已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东阳市***书馆只是在具体的工作中进行了一定的实践与探索,与其它***书馆相比也还有不小的差距,对今后的工作设想也肯定有不足之处,但几年来的实践也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只要以读者为中心,努力实现读者利益的最大化,东阳市***书馆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工作也肯定会发挥它的作用,使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享受到社会的文明成果。

参考文献:

[1]北京外来务工人员将享受免费文化服务[EB/OL].

[2012-03-14].省略/native/city/201203/t20120312_509274751.shtml.

[2]关于加强南海区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服务的实施意见[EB

/OL].[2012-03-14]..

[8]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4.3亿 数字阅读将进一步细分

外来务工人员篇5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福利分析框架;住房福利;分配公平;供给

中***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4.072

1问题的提出

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完善,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为主的***策性住房体系。但通过对各***策性住房在法律界定与申请资格上的分析,我们发现限价商品住房供应对象为中等收入住房困难的城镇居民家庭、征地拆迁涉及的农民家庭及可能有些地区会有市***府规定的一些家庭可以购买;经济适用房与廉租住房的供应对象明确规定应是具有本地城镇户籍的居民才能购买;而就公共租赁房来说,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11号条文公布的《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中提出“公共租赁住房,是指限定建设标准和租金水平,面向符合规定条件的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出租的保障性住房”。由此,可了解仅有公共租赁住房明确了保障的对象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其保障范围不受户籍的限制。然而小部分的公共租赁住房根本保障不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需求,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省内跨县、市区和跨省的流动人口合计达7875.65万,其中跨省的流动人口达4241.86万,占53.86%;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到2.2亿人,占总人口的近20%。面对数量巨大的、每年还在不断增加的外来务工人员,***府在2014年调整***策,出台了两房并轨制度,将廉租房纳入公共租赁住房统一管理。这项***策的调整是否给数量庞大的外来务工人员带来了福音,两房并轨后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福利保障有什么变化,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又有怎样的举措保障外来务工人员住房权利、这种住房保障的方式合理性如何等这些问题是要着重探索的。本文通过适当利用吉尔伯特福利***策的分析框架,以期得到问题的合理答案。

根据问卷调查的可操作化定义,按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学历、身份等个人基本状况特征界定本文所要研究的外来务工人员为没有一技之长、学历低、从事被看作卑微的工作、收入也较低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大多来自偏远的山区或农村地区。这类的外来务工人员由于没有技术、靠体力劳动获得收入等原因,处于弱势地位,并不能够在城市获得一个好的生存环境,他们一般生活在租金便宜,人口拥挤,卫生条件差的聚居区,甚至携子女一起拥挤在一间破旧的房间里,急需改善住房条件。

吉尔伯特分析框架的意义在于能够使一项***策清晰明了地展现在眼前,将一个复杂且空泛的***策进行有效的解释与阐述,这种有效的解释和阐述包括提取出***策最基本的元素,发现***策实施的真正意***。吉尔伯特分析框架包括四个分析维度,即福利分配的基础是什么(who),供给需要了解社会供给的分配形态也即被输送的福利种类是什么(what),输送则要弄清这些供给的输送策略是什么(how),财务是指资金提供方式(how)。其四个维度的良性发展趋势为:从选择性到普遍性;从不确定、有限到具体、多样化;从公共的及与收入维持相关的到公共的、私人的和***的;从无限制的类别补助到固定数量的整笔拨款。

将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利用吉尔伯特福利分析框架进一步剖析,即译为外来务工人员住房福利保障公平性如何;住房保障程度是否有所提高。围绕以上问题,本文将从吉尔伯特福利分析框架中关于社会分配的基础以及社会福利的供给类型这两个维度上进行分析,有利于将较复杂且空泛的***策以清晰明了的方式呈现出来,进行有效的解释与阐述。

2文献综述

纵观我国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问题的研究,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有关住房的研究从2006年开始才出现更多的讨论与分析,此后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研究的方向主要有以某一市为基础的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研究、住房***策研究、外来务工人员住房意愿研究,还有在现状调查基础上的外来务工人员住房现状分析。

2.1以某一市为基础的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研究

赖陶在《厦门市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研究》中指出了厦门市外来务工人员的一系列住房问题,提出结合国内外有效经验做法与厦门实际,有效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赖陶提出的对策包括扩大厦门保障性住房***策的覆盖面、建设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区以及规范外来务工人员住房租赁市场等。李志远总结了我国廉租房与公共租赁房统建后郑州市新***策各个环节贯彻实施的情况,总结了不少问题,保障房覆盖率偏低,公租房供需失衡等,又结合郑州市实情和国内外经验,提出了具体的***策建议,包括扩大城市住房保障规模,建立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等。

2.2有关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制度与***策研究

外来务工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是近年来研究的方向之一,毛颖以城镇外来务工人员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了我国公租房***策制定与***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府应最大限度降低二元户籍制度的负面影响,从***策层面更大程度上规范公租房租配。杨洋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和***府职能理论,更多地强调昆明市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策完善与实施过程中***府的作用。李晓认为我国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机制建设严重受到我国严格的户籍制度和相关的体制的限制。

2.3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意愿研究

吴翔华、虞敏敏与左龙以南京市实证调研为基础,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意愿的影响因素,更多的关注点在住房保障资格的审核方法制定与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问题上。左龙通过实地调研归纳分析,剖析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需求特征,对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意愿进行定量分析,提出外来务工人员住房的市民化需求。

综上所述,我国关于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研究主要集中在住房保障的问题、运行机制、针对住房保障***策的评价以及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意愿这几个领域为本文有关于外来务工人员住房福利保障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但很少涉及到公共租赁房与廉租房并轨之后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策的变化,城镇最新住房福利保障***策的出台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有什么样的影响是本文侧重讨论的问题。本文的另一个突出之处是将吉尔伯特福利分析框架运用到住房福利保障***策中,以求通过一个简单明了的框架使住房保障新***策实施后的变化清晰的呈现出来。

3外来务工人员住房福利探讨

3.1福利分配的公平性体现

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保障仅限于公共租赁房的申请居住,外来务工人员作为城市中住房“夹心层”群体之一,一直存在住房困难问题。

我国住房保障从1991年***颁布的有关意见开始,以保障城镇住房困难居民为主,直到2010年住建部等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正式,提高了城镇中住房保障的覆盖范围,是合理应对大中城市中房价过高的重要措施,为急需改善住房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带来了福音,已能够使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得到保障,跨出了我国城市保证外来务工人员住房福利公平性的第一步。但在这一意见中规定“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供应范围”。实质上这一规定将进入城市不久,还没有找到稳定职业的,而此时最需要有落脚之地的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拒之门外,有条件的地区这一模糊划定,也可能会成为地方***府拒绝给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的借口。

2012年《关于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的通知》决定将廉租房与公共租赁房统一规划与管理,廉租住房将并入公共租赁住房,合并后统称公共租赁住房,并轨后的投资力度与保障力度都不会减少。这也就意味着外来务工人员将会有更多的申请房源,有更好的居住条件,与本地居民享受同等的社区服务条件将会在不久后成为现实。

从苛刻的很有严厉规则限制的保障条件到较宽松的普及性的福利保障,并轨之后,原本只保障本地户籍的住房困难的廉租房划入公共租赁房,能够受保障的外来务工人员数量更多,二元隔阂在此基础上呈现淡化态势。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从选择性有向普及型的住房福利趋势靠近,这在吉尔伯特福利分析框架来看,是福利发展进步的态势。从这一层面上可以理解我国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保障***策在不断地完善,说明有向普及型福利跨越的趋势。

但我们从最新发文的两方并轨***策中同样看到一些缺陷,并轨后的公租房申请优先满足本市中廉租房申请有困难的居民,可以说是有变相维护本市居民利益的目的,我国外来务工人员福利***策在***策制定上实现了第二步公平性,而到从实际操作过程的公平性体现来看,不知是否将更多的公租房给了本市户籍人口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3.2福利供给的保障程度

社会福利供给的本质是指福利的供给以怎样的形式提供给受保对象。社会福利供给的基本形式包括现金与实物,而对福利供给更细化且更准确地划分,可以再扩展为机会、服务、福利券和扣抵税额、权力,这都可作为福利替代的形式。在社会福利供给本质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分析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策怎样保障其住房权利,保障的程度是大是小,是牢固还是脆弱都值得探讨。

住房福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住房能够解除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能够更好地为城市建设做出贡献。在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保障中,从《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中规定申请公共租赁住房为唯一的住房保障形式,实物的保障是最初的保障形式。但有限的住房、严格的资格审查与大量住房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之间的配比悬殊,这种“砖头补贴”即实物配租的形式虽然效能高,但灵活性不强,此时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福利程度还是非常脆弱的。此后,***府秉承着保障公民住房权利的责任,借鉴以往住房保障经验,灵活运用保障的形式,开始将住房补贴与住房实物补贴相结合,为那些没有申请到公租房的外来务工的个人或家庭给予房租补贴,降低住房支出额度。双重保障形式开始出现,保障程度逐步加强。

两房并轨之后,为进一步提高保障对象的精准性,***府对现金配租的供给方法进一步具体化,即对于***府投资运营的公共租赁住房,***府可以根据承租人的支付能力适当减免租金;而社会投资运营的公共租赁住房,***府规定须低于市场租金租赁给承租人。同时,地方***府或用工单位可按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保障对象予以适当货比补贴。两方并轨后,更强调货币补贴的方式,可以让外来务工人员在住房位置、面积及价格水平上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能够弥补纯“砖头补”的住房保障度的缺陷,同时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更具体化与多途径的货币补贴方法体现了比之前更牢固的保障程度。

从上文的阐述中可以看出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保护程度在不断加强、不断扩大,福利保障有具体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同样也应该看到这种具体多样化仅体现在属于二级层次的货币补贴的各种方式上。而对于本文所研究的外来务工人员来说,他们处在城市的最底层,从事着危险低级的工作,作为城市边缘群体,几乎没有任何的话语权,从吉尔伯特分析框架来看,除了住房供给与货币补贴提高住房保障的程度之外,或许***府可以给予他们权力、机会等,将住房福利的供给以一级基础上多样化的形式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权利。

4问题反思

从最新的***策发展趋势来看,两房并轨后,外来务工人员有更多的机会申请住房保障,***府有更多的房源满足住房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有机会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居住条件,缩小隔阂空间,福利的供给除比较固定的实物分配,还灵活运用现金配租的方式。说明住房保障***策有向前发展的趋势。我们同样应当认识到福利***策的制定是以已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用于未来社会问题的解决,不可避免存在预估偏差的问题,***策实际操作时会遇到挫折。

一般在福利实施过程中,福利***策救助的对象并非是真正的受益,一方面我国针对流动人员福利***策相对较少,务工人员没有自我维权的意识;另一方面缺乏一套流程清晰、定位精准、考核严格的评估体系免不了福利的精准性会受到影响,而福利***策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而对边缘弱势群体的救助,既然定义为弱势群体,本就缺少抗议与追究的资本。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实际操作过程中,福利可及性问题现阶段不可避免。可以证明的是在2014年颁发的《关于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的通知》中提到“近年来部分地方出现了保障房与保障对象不相匹配的情况”。

除此之外,保障房小区是***府为保障住房困难者的住房需求而建的,较少考虑到居住环境,易造成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基本配套设施的缺乏,也易造成保障性住房建成后难以持续性发展。2015年我们所做的关于无锡市商品房小区与保障房小区的调研中通过问卷发放与走访调查了解到保障房无论在居住条件还是在配套设施上都明显逊色于商品房小区。作为商品住房小区的住户,生活水平相对较高,有对生活目标的更高层次的追求,对所生活的周边环境非常重视。如无锡市太×家园属于普通商品房小区,绿化面积大,高大的树木很多,拥有人工湖;周围中小型商铺众多;设施条件方面包括公园、幼儿园、水边凉亭、室。户外健身场所。再看无锡市示范性保障房小区南×家园,住房种类包括公共租赁房、廉租房与经济适用房;绿化上只有必要的植树且面积小;周围有小商铺与菜市场;设施条件方面包括养老院、户外健身场所、室,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小区内垃圾成堆无人处理,绿化地带上停放着自行车与摩托车。由于小区居民的弱势地位,他们只能选择将就现状,保障房小区居民对小区服务与小区环境的要求认为实用就好。

从中可以看出***府在对保障房小区的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希望***府更加重视住房保障对象的环境问题。

再者,不容忽视的另一个问题是现金福利支付的转移,给予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补贴实际上并没有用于住房支出,拥有住房补贴名额的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仍旧住在脏乱差的环境中。正如美国早期大力实施儿童福利***策,相当部分的财***支出用于儿童福利津贴,但这些初衷仅针对儿童的津贴由于种种原因在家庭中并没有用于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对于已经申请了住房保障并得到住房补贴的外来务工人员而言,他们更少考虑自己,把这部分钱也省下来一并寄往老家,用于家庭支出。给予外来务工人员住房补贴的目标是帮助他们有一个基本的、正常的生活居所,如果这笔钱没有用在住房方面,根本没有达到住房保障的作用。如何将津贴用于固定的点,是在住房保障实施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福利意识上入手,从吉尔伯特分析框架的福利供给角度出发,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话语权,或许可以使他们参与到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策制定当中即,派代表出席住房保障***策制定的会议,给予其发言的机会,想要真正改变,就要听最真实的声音。

5展望

公共救助的成果目标之一就是更进一步的社会正义,必须努力把握平等、公平及适当性价值观的承诺。就公平性与社会救助而言,最根本的是***策的制定,我们相信问题最终都可通过制度创新与***策修正来解决。住房作为一项权利,并不是要使人人有住房,而是要保证人人有房住,即使是住房困难的人就住房权利来说也应该享有平等的居住权,为保障买不起房、租不起房的居民的居住权,***府作为国家的服务者,应该更好地尽责。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权利,不仅是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有一个立足之地,而且能够提高外来务工人员自信心,产生对所在务工城市的归属感,更能让城市能够留住劳动力,维持负责任的良好形象,实现创建文明发达城市与国家的治理目标。

外来务工人员住房***策从无到有,再到两方并轨***策的出台实施,意味着未来的住房***策将会更加完善,现今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策并没有单独提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保障规定也只有简略提及,但随着的变迁,时代的进步,户籍制度的隔阂弊端不断显现,笔者认为未来将会建立专门性的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策,以此更具有层次性,更具有步骤,因地制宜地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

参考文献

[1]Neil Gibert,Paul Terrell.社会福利***策引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73186.

[2]吴炜,朱力.农民工住房福利现状与***策走向――基于福利多元主义的视角[J].长白学刊,2012,(2).

[3]刘琳.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5357.

[4]祝志芬.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策分析――基于社会福利***策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1.

[5]郭玉坤.中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设计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17178.

[6]魏玮.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住房支付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5,(11).

[7]马智利.我国保障性住房运作机制及其***策研究[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7116,179190.

外来务工人员篇6

一、更新观念,完善机制,确保来厦务工人员法制教育的制度化

为使来厦务工人员法制系统教育活动得到贯彻落实,我们在已往制定的《关于开展全区外来人口法制系统教育的实施意见》和开展“四个一”(即一本法律书、一堂法制课、一次法律考试、一本普法合格证)普法教育工程的基础上,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来人员法制教育的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学习内容、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明确实行“谁用工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制,即治区办负责编写教材,培训骨干和处理日常事务;辖区市属“三资”企业由各企业负责,特区劳务公司负责监督落实;区属“三资”企业由用人单位和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由工商部门负责。明确企业、主管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较为完善的教育管理责任机制,保障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贴近实际,编印教材,为来厦务工人员提供及时适用的学习材料

普法实践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普法不仅是法律知识的传播,更主要的是法律意识和法律理念的培养,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应以满足来厦务工人员对法律的要求作为根本的出发点。我们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进城务工人员在日常生活中反映出的普遍规律问题,提出了“权利义务并重,服务管理结合”的法制教育思路,加大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年,我们结合区情,组织编写了《*区进城务工人员法律知识读本》的文字和视听教材,并根据法律法规的变化,先后三次重新修订。《读本》分社会管理篇(涵盖如何求职、如何办理相关证件、*市城市管理等),劳动保障篇(包括如何订立劳动合同、劳动者的权利义务、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安全、医疗保障等)、婚姻家庭篇(包括婚姻登记、外来人员的计生管理、财产继承等),社会治安篇(包括《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服务篇(包括如何聘请律师、办理公证、申请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的受理范围等),集知识性、实用性、可读性于一体,使进城务工人员的普法教育内容丰富,贴近实际,系统规范,更具有针对性。几年来,共印发《*区进城务工人员法律知识读本》70多万册,为来厦务工人员提供了及时适用的法制学习材料,收到了好的社会法制宣传效果。

三、密切合作,分层实施,整体推进来厦务工人员法制教育工作

由治区办牵头,公安、工商、特区劳务公司密切配合,本着“抓大、带中、促小”的原则,紧紧抓住大型“三资”企业这个重点,分片三次召开来厦务工人员法制系统教育动员培训会,要求街道、社区以及辖区具有20人以上进城人员的经营企业,选派一名主管领导和一名***治文化素质高、有授课能力的人员参加动员部署和统一培训,厦华、灿坤等大型企业积极参与,带动辖区近*家“三资”企业的主管领导和法制宣传员接受统一培训,使之成为各街道、社区和各企业单位来厦务工人员法制系统教育的骨干队伍。各企业根据各自不同的实际情况,利用非生产时间,采取集中授课,辅以自学、观看录像等形式,开展系统法制教育培训。治区办每周五对辖区小型企业新招聘的来厦务工人员进行岗前法律培训。团区委积极发动优秀外来青年,组建来厦务工人员普法联络员队伍,通过组织法律知识竞赛、专题活动或发放宣传材料,进一步拓展来厦务工人员系统法制教育的辐射面。街道指导社区对流动外来人口进行宣传。形成“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分层实施”的良好格局。几年来,全区已有37万多名来厦务工人员接受了系统法制教育培训。

四、与时俱进,创新载体,不断把来厦务工人员法制教育引向深入

坚持在充分运用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手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普法载体,在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宣传形式上下工夫,努力搭建不同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平台,提供多方位的法制宣传教育服务。

以*市进城务工人员服务中心为依托,创建*区来厦务工人员法制培训基地,并成立来厦务工人员法制教育讲师团,制定法制培训计划,以《*区进城务工人员法律知识读本》为主要内容,每月四次(每周日下午)举办法制讲座,同时,根据不同的教育培训对象,穿插补充相关法律知识,把法制教育与培训中心的业务培训紧密结合在一起;建立基地“法制长廊”、“法制***书室”开展法制宣传;与此同时,我们还在部分企业建立“外来员工之家”,在来厦务工人员居住相对集中的社区和外口公寓建立了“外来人员法制学校”,利用这一阵地举办开放式的法制讲座,发放法制宣传材料。

针对来厦务工人员范围广,结构复杂、接受能力千差万别的特点,组织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举办“新闻大篷车”进社区,“关注外来员工”活动,为来厦务工人员提供法律咨询、就业指导等相关服务;创办《*外来青年》和《新家园》等刊物,以报刊为载体,开展法制宣传,在刊物上增设“***策解读”“维权之窗”“以案说法”“感悟人生”;与*市来厦务工人员服务中心合作,开设网上法制视频栏目,以满足来厦务工人员对法律的要求;成立外来青年文学社,举办“法在我心中”征文活动;组建外来青年艺术团,由外来青年自编自导法制文艺节目到各社区巡回演出。以贴近群众为指导,摒弃教条式、纯理论的宣讲,采取不同的形式和载体,分类施教,既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寓教于乐,又使法制宣传教育更加生动活泼,深入人心。逐步形成“多方位、成网络、相互补充、密切配合”的来厦务工人员系统法制教育培训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五、服务维权,以人为本,增强来厦务工人员学法用法成效

在来厦务工人员的问题上,我们始终坚持“劝导式的教育、人性化的管理、亲人般的服务”,在法律宣传教育的措施上,坚持以服务来厦务工人员法制实践为原则,寓宣传于法律服务和解决法律问题之中,并将“抓维权、抓监督、树典型”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抓维权。区人劳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编写《用人单位法人(经营者)必读》和《劳动和社会保障***策法律法规汇编》等,把有关的法律书籍送到企业,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意识;建立来厦务工人员维权热线平台和法律援助站,为来厦务工人员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成立“外口调解委员会”,为来厦务工人员排忧解难,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几年来,共受理来电咨询近*人次,提供法律援助170多人,调解劳动纠纷*起。

抓监督。区人劳和社会保障、工会、妇联等部门,每年还在宣传《劳动法》、《工会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基础上,加强劳动监督和劳动仲裁,运用法律途径解决久拖克扣员工工资、超时加班、单方面中止或变更劳动合同等侵害来厦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的问题。几年来,共补签《劳动合同》*万份,为来厦务工人员追回被拖欠工资*多万元。

外来务工人员篇7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学前教育 现状 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孩子同样有权利接受早期教育,有权利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有权利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就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在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前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前教育倾注更多的心血和汗水,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使他们也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不能漠然视之、消极观望,要正视现实,创造条件,努力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使他们真正享受到“同在一片蓝天下,享受相同教育”。

1.多一份热心走近他们。了解学生、摸清底子是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前教育一个重要的环节,新的一学期到来时,幼儿教师要主动走进社区、走近在外务工人员家庭,深入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生活状况,家庭情况、性格特征、语言现状、个好、教育背景等,并建立入学儿童的个人档案,以便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增加教育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多一份爱心感化他们。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幼儿在幼儿园里都渴望得到同伴和老师关爱。关爱对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充分享受到老师和同伴关爱的幼儿,总是心情愉快,积极向上,幼儿园便成了他们向往的地方,成为他们的乐园;反之,如果幼儿被老师和同伴漠视,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幼儿就会通过攻击、恶作剧、毁坏物品、故意捣乱、无声对抗等不符合常规要求的行为来引起人们的关爱。因此,幼儿教师对待从小就缺少“爱”的他们,就要更多一份爱,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得到“爱”的补偿,很快地融入到这个大集体里面。

3.多一份细心帮助他们。多一份细心,多一点责任,便会多一份收获。在平时的教学中,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玩玩具、学唱歌、跳舞的时候,当教师发现外来务工孩子不动手、不说话、不唱歌的时候,需要对他们进行鼓励、帮助和表扬,让他们增强自信心;在幼儿园里,也经常会发现一些外来务工孩子常常因家庭经济拮据或父母关心不够,出现缺这少那、丢三落四现象,每当这个时候,他们显得非常无奈,继而回有一丝的期盼,这时,教师应抓住时机,伸出援助之手,送上一支铅笔、一张纸或一个小物件,当他们的小手接过你的“赏赐”时,脸上会露出幸福的“回报”。这份细心换来不仅仅是感激,而更多的是信任。

4.多一份耐心教育他们。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近代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养成一种好的习惯。对于外来务工子女更不例外。他们不但需要接受到基本的、有质量的教育,更需要有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然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大多比较敏感,又比较脆弱、倔犟,所以需要我们耐心的呵护和教育。首先,教师要用宽容的心里接纳外地学生,多用赞美、认同的口气,由衷地尊重外地孩子,切忌讽刺挖苦、简单粗暴。其次,教师要俯下身来、耐住性子走近幼儿和他们交朋友,使幼儿从心理上感到安全放松,必要时我们还要学习一些方言和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以此来敞开他们的心扉,增强他们的自信。

外来务工人员篇8

[关键词] 外来务工人员 子女 教育

笔者现在所教的这个四年级的班级,有差不多三十个左右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这些孩子的家庭经济水平普遍比较低下,孩子们无论在穿着还是气质状态上都少点精气神,并且班级纪律也是比较涣散。有些孩子似乎总是处在班级的边缘状态,对很多事情都不关心,表现得比较冷漠。怎样改变现状,怎样让他们能和本地的孩子一样融入到正常的学校生活中。这让我烦恼,也让我思考。

一、外来务工人员孩子的教育现状

外来务工人员,由于迫于生计,在当地必须拼命地打工,才能赚取到一定的钱财来维持生活。又有些家庭的孩子比较多,他们在自己家乡的生活很困难,在打工地方的生活也是很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程度低,工作繁重,生活艰苦,虽望子成龙,但往往缺乏教育子女的水平和时间。有的父母只顾及到了孩子的吃穿,却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更无暇顾及孩子内心的精神感受。看着本地孩子略显“高傲”的言行举止,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首先在这一点上,就觉得自己“差人一等”。所以他们一开始就很难与当地的孩子真正融合在一块,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孩子中一些比较早熟的或者是一些缺少关心的孩子。孩子们都潜移默化地受着父辈的一些落后的言行举止的影响,或者是缺乏有效管教或自我教育,他们中的有些孩子的行为与思想或多或少产生了一些偏差。

二、外来务工人员孩子中的“突出”案例

我们班今年新转来了个学生叫郝东来,平时非常内向。不喜欢举手发言,也不喜欢与人沟通。在第一次习作教学后,我发现他与其他的孩子的作文水平相差甚远,于是就把他的母亲找了来。这一举动可能伤害到了他的自尊心,导致他看上去很孤僻,很伤感。后来我了解到,他来自一个单亲家庭,母亲很早就与父亲离异了。一直跟随母亲到处漂泊,靠母亲到处打工来维持生计,他也跟随母亲来到当地的学校就读。据我了解,他来到南通的一年半里,随着母亲打工地点的转换,他也转了三次学。这样的孩子不禁会让人产生怜惜之情。在学校征求各班贫困学生名单时,我赫然把他的名字写在了里面。然后我悄悄地把他找来,他一开始很胆小,很警惕排外的样子。中午办公室没有人,我和他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了些家常,并稍微婉转地透露出他妈妈四处打工很辛苦。从他忽闪的大眼中,我读懂了他内心的认同,我婉转地告诉他学校要对他进行帮助,没想到他想都没想,就冲我大喊:“我不要。”我心里一惊,问为什么,他不说话。后来我不再问。在和她母亲的通话中,我了解到他在以前的学校中,因贫困接受资助一事被一些孩子嘲笑,他因自尊而伤心。我在心中叹息。但孩子这样的言行举止带给了我新的思考。后来我还是悄悄地帮他申请了补助,并把钱交给了他的母亲。

又一次,刚放暑假的一天晚上,他母亲很着急地打来电话,说他的儿子从中午出去了到现在还没有回家。我也变得着急起来,和他的母亲一起寻找和想办法。通过家校E消息,希望能联系上其他家长或知情者,但都没有任何回音。折腾了一个晚上也没有找到,最后报了警。第二天也在继续找,她母亲很着急也很伤心。终于在第二天的中午一点左右,他自己回到了家。一问,才知道,他先是去打游戏机,后又去了电影院,玩了一大圈后又去了以前学校的一个同学家。我问他为什么不给妈妈打个电话,他说不知道妈妈的电话,因为妈妈经常要加班不在家。淡淡的一句话,让我觉得很辛酸。此刻,在这个孩子的心中,我想母爱是缺失的,家庭教育也是缺失的。母亲迫于生计,对他关心极少,而他对母亲也是很少亲热。这使他看起来有点少年老成。但在不告而别的这件事上,他又显得那么不懂事与令人伤心。作为班主任,我内心震惊极了,我想我需要做的是应该付出更多的关爱去关心这样特殊的孩子。

三、对外来务工人员孩子现象的思考

其实像郝东来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在我们班不止一两个,出现的问题可能没有他突出。但现在回想起来,他们或多或少出现的问题都很值得我们去思考。一些孩子由于长期缺失家庭教育,就会对家庭比较冷漠。一些孩子经常遭受家长打骂,这样的家庭暴力一方面使孩子变得更加脆弱;另一方面,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就觉得拳头可以解决很多事情,我们班开学初常出现的打架事件令我很头疼,我想这需要做长期的纠正引导教育,不仅对学生甚至对家长。另外,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业余生活大多很枯燥,双休日多数孩子整天看电视打游戏或者到处东游西逛。他们没有几本像样的课外阅读书,能坐下来安静地好好阅读,这不是钱的问题,更重要是教育观念的问题,需要教师长期不断地引导阅读。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他们需要比当地孩子更多的关爱与鼓励。

四、班主任老师要做一个“爱”的引导者

对待这样一个特殊的班级,作为班主任老师需要付出更多,而且一定要注意方式与方法,注意关爱的契机或角度,要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我们在关注弱势群体的孩子的时候,要给予他们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帮助,我想物质的帮助更多应该是默默的,而不是大量的越多越好,但精神的关爱极其重要,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平等和包容,要对他们的兴趣爱好做更多的指导与引导。要关注到孩子的内心,让我们小心谨慎地对待他们脆弱的心灵,正确地引导他们言行举止。

外来务工人员篇9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习惯培养;反思

中***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5-015-2

我园是一所位于城郊结合部的幼儿园,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使我园差不多几乎成了民工们的幼儿园。大部分的外来务工人员忙于赚钱,对孩子的生活起居照顾不到,有些孩子是由上小学的姐姐、哥哥负责照顾,或者由年长的、字都不认识祖辈看护。“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如果我们不抓住幼儿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那么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来说,他们的子女或许就会留有些外来人员的印迹,对今后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将会有一定的影响。

一、将习惯培养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之中

在幼儿的习惯养成方面,我们注重抓三个点:首先是幼儿入园的晨检点:通过晨检结合晨间谈话,让孩子知道每天要做的事,洗脸、刷牙、吃早饭、擦嘴巴、洗手,然后干干净净来幼儿园,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由于晨检时大部分家长也在,在晨检点的落实上,既使孩子受到了教育,知道怎样做;更使家长知道了幼儿园对孩子的入园要求(校信通里面虽然对家长提出了要求,但有的家长根本没有引起重视)。懂得在家里怎样做了之后,才能送孩子来幼儿园。有些家长也会监督孩子和值班老师打招呼。这样一来既做到了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更是家长和孩子深切感受到了晨检时,既要有礼貌,更要讲卫生,逐步培养了幼儿良好的习惯。几个月下来,孩子们那脏兮兮、指甲很长的小手都变干净了,有些从来都不和老师打招呼的小朋友也慢慢变得有礼貌。孩子们的改变更使我们认识到: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断地重复练习,老师们更是抓住了晨间谈话的有利时机,对幼儿不断地进行教育,树立榜样,给予孩子不断的良性刺激,帮助孩子由个体到一般,由一般到全体的激励,最后落实到习惯到自然的过渡。

二是抓好离园点。离园是孩子们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上,我们也认为是习惯培养的一个较好时机。在离园前的习惯培养上,我们注重以幼儿带动教师。整理活动是离园的必做工作,这既要求幼儿检查自己的衣物是否整齐;鞋子是否穿对;头发是否梳好、简单回顾总结一下一日活动内容……同时也要求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所需,帮助幼儿逐渐养成自己整理衣裤服饰、检查鞋子、午睡起床后主动要求老师梳头等基本习惯,更进一步加强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简单回忆一日所参加的活动内容,做到温故而知新,既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又培养了幼儿分享(回家讲给爸爸、妈妈或者家里的大人听)、讲述的语言表达能力;离园的礼貌教育:和老师道再见和接自己的家长打招呼等等,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巩固、发展了。

三是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每天早晨,自选游戏之后是户外体育活动,然后做早操……时间和程序的固定,逐渐让幼儿知道某一时间段里,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同时,让幼儿明白上课只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逐步让幼儿的身体(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困了要午睡……)和心理(玩要玩得开心,学要学得认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慢慢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二、将习惯培养落实到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幼儿习惯培养方面,父母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显得更为重要。

首先,我们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统一家长的认识。例如,家长会、家长调查问卷、告家长书以及校信通等方式,宣传习惯培养对孩子一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影响,幼儿习惯培养的具体要求等,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能够逐步引起重视,对自己的孩子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并且在家长会上,我们让一些在行为习惯方面发展比较好的孩子家长,介绍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具体做法,交流自己教育子女的心得体会。使家长确实感受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到,习惯培养是关系到孩子终身发展的大事,切不可掉以轻心,要认认真真对待,从而自觉关心子女的习惯培养。

其次,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实际情况,我们把幼儿园各个年龄段习惯培养的具体要求,以“告家长书”的形式发放给家长,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逐步在生活卫生习惯、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并且结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具体情况,我们还提出了以安全保护、情绪、情感方面的习惯培养要求。“告家长书”的发放使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章可循”,做到了家园教育的一致性,避免幼儿园老师辛辛苦苦一整天,回到家里,父母一句话有又到零的状况,更好地利用家园教育的阵地对幼儿进行习惯方面的培养,努力朝着“一个宝宝一个样,在园在家都一样”的目标努力。在幼儿习惯培养的同时,我们也加强家长自己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例如,按时接送自己的孩子来幼儿园,不迟到,不早退;在孩子面前说到做到,不说谎;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自己做,不麻烦别人;不说粗话,不骂人,有事好好说……虽然外来务工人员和我们当地的人相比较,看起来有点凶,但习惯培养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发展,这一点家长还是一点都不含糊的。

最后,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学历层次相对来说比较低,更多的时候,需要教师的多次、反复的提醒,家长才能够做到,甚至我们还推广了用幼儿教育家长的做法:不准家长在幼儿园吸烟方面。我们讲了家长口头答应,过几天又忘记了,有时迫于家长的情面,老师又不好意思说,怎么办呢?我们就让孩子教育家长:爷爷、伯伯、叔叔,我们幼儿园不准吸烟的!吸烟有害健康,请您掐掉。这样一来,家长不得不掐灭自己手头的香烟,为幼儿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也让家长在孩子面前懂得了要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外来务工人员篇10

关键词: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义务教育 家庭教育

改革开放之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在城市务工就业,形成规模庞大的外来务工人员群体。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及社会流动环境的相对宽松,农民流动形式由“单个外出”发展为“举家迁徙”,大量的学龄儿童随父母进入城市,他们的教育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外来务工人员是指户口在农村,从农村流入城市,在城市务工就业的人群。相应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指户籍不在城市,随同进城务工就业的父母或监护人在城市合法居住,应依法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一、章贡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基本情况

近年来,赣州中心城区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急剧膨胀,随迁子女中学龄儿童人数大量增加。为切实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赣州市***府积极贯彻“两为主”***策,充分挖掘城区教育资源,制定相关***策及实施办法。按照相对就近、分片定点安置的方法确定章贡区接收外来随迁子女就读的公立学校为:白云小学、天竺山小学、滨江一小、滨江二小、西津路小学、嵯峨寺小学、中山路小学、铁路小学、赣二中、赣七中及各镇小学。为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章贡区受教育的具体情况,我们在2013年4月至6月进行专题调查。我们在赣州市章贡区7所接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公立小学随机抽取了480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其家长,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问卷分为家长篇和孩子篇,发放问卷480份,回收有效问卷352份,有效回收率为73%。

1.家长对学校教学质量满意。

在被调查的352位外来务工子女家长中,在回答“您对孩子目前就读学校的教学质量满意吗?”这一问题时有323人选择“满意”,27人选择“不满意”,满意率达92.3%,可见大多数家长对于学校的教学质量持肯定态度。部分家长都赞赏学校教师,认为教师认真负责,公平公正;认为学校的教学环境好,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2.教师关心学生,不存在歧视问题。

不管是本地户籍的儿童还是外来人员随迁子女,他们都“同在一片蓝天下”,理应一视同仁。在问及“学校老师对你是否关心?”时,选择“比较关心”和“非常关心”的学生有334人,即有94.9%的学生认为老师是关心自己的。在问及“你在学校是否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超过72%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学校从未受到过不公正的对待,可见学校及教师在对待外来人员随迁子女上是比较公平公正的现象。为了促进公平公正,章贡区各公立学校把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和本地户籍儿童混合编班,基本上看不出哪些是随迁来的学生哪些是本地户籍学生。

二、章贡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入学手续复杂,“入学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随着***府“两为主”***策的实施,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得到很大的缓解,但“入学难”问题依然存在。而在对“您孩子在章贡区入学时遇到的障碍主要是什么?”进行调查时发现,认为入学程序复杂、入学条件太高的总比重达56.3%。更有家长直言:“居委会证明难开,暂住证难办,公立学校难入。”由此可见,现今仍存在“入学难”的情况。另外,根据我们的了解,目前仍然有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民办学校就读。

2.孩子学习存在困难,对学习满意度不高。

从调查的352名孩子可以看出有50.7%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满意,49.3%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不满意。在问及“如果你觉得学习有困难,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时,大部分孩子认为英语和计算机是学习的最大困难。现在小学阶段三年级开始就学习英语,而且学习是直接从句子、对话开始的。大多本地户籍的学生在上学之前就或多或少地接触了英语,有的已上过英语辅导班,有的家长文化程度较高能给予指导,所以学习起来较轻松。而外来人员随迁子女之前对英语基本没有接触,受经济条件所限不能上辅导班,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不能给予指导,所以他们学习起来很吃力。与本地户籍学生比较起来,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度不高。

3.对新环境缺乏认同,沟通交流存在困难。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多从农村迁来,离开儿时的玩伴、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新的完全陌生的环境,对新环境缺乏认同。由于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在与他人的沟通交流方面面临困难。比如语言,一些孩子来城市之前讲的是家乡话,而不是普通话。但是在城市,周围的人和同学讲的都是普通话,学校老师授课也讲普通话,他们感到很不适应。在与同学交流时由于语言障碍,容易产生误解,甚至被其他学生嘲笑。经调查发现,有43.8%的孩子反映他们在学校与同学相处一般,还有少数孩子直言不喜欢和其他同学在一起。

4.课余生活比较单一,存在安全隐患。

在周一至周五的课余时间里,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中以做功课的人居多,占总人数的63.6%。而在周末及其他节假日,大多孩子则独自待在家里看课外书、看电视或者出去玩,少数孩子会偷偷地拿着父母给的零花钱去网吧玩游戏。根据调查,50%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是普通工人,还有30%的外来务工人员是个体户,他们所从事的工作都是体力劳动,工作时间较长,一天到晚忙于生计,根本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更不要说送孩子上各种辅导班。所以,在大量的课余时间里,大多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安全堪忧。

5.家庭教育环节明显不足。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和起点,是伴随人一生的教育。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家里的长者对其子女或年幼者所实施的教育和影响”①,具体来说包括家庭教育主体、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内容、家庭教育行为等。在教育方式方面,70.9%的家长采用“以讲道理为主”的民主型教育方式,26.6%的家长采用“软硬兼施”的教育方式,2.5%的家长以“打和骂为主”。由此可见,某些家长采用的是专制型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正面评价很不够,忽视从积极、正向的角度引导孩子的成长。在家庭教育内容方面,某些外来务工人员更强调孩子的学习,容易忽略孩子的心理及情感需求。虽然重视孩子的学习,但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指导存在不足,甚至有家长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孩子的学习就应由学校负责。根据我们的调查,在352位外来务工人员中,拥有高中或高中以上学历的占26.6%,而73.4%的家长仅有初中或初中以下学历,由于文化程度较低,不能很好地辅导孩子学习。另外,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数是工人或者是个体户,他们工作时间较长且经常早出晚归,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辅导孩子的学习。在家庭教育行为方面,重言教轻身教,家长的思想、观念、言行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但调查发现,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对身教关注明显不够。超过56%的外来务工人员在孩子面前抽烟、喝酒,超过23%的外来务工人员在孩子面前打牌、玩游戏、夫妻吵架。家长在孩子面前起着负面的导向作用,不利于孩子人格、性格、良好行为的培养。

6.家长与学校、孩子之间的交流不够。

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双向沟通和合作,但是在352位被调查的外来务工人员中,经常与学校老师联系的仅有12%,超过40%的家长很少或者从不与学校老师联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很少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比如对孩子在学校和同学相处怎样,每天学了什么,学习上有没有什么困难,是否积极参与活动、课堂表现等,某些家长不甚清楚。某些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成绩的关注主要是通过大大小小的测验及考试了解。

三、促进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的措施

1.均衡、整合教育资源,解决“入学难”问题。

近些年,进入赣州市章贡区务工、经商的人员不断增加,相应地随迁学龄儿童也逐年增加。如何妥善解决这些学龄儿童的入学问题是***府面临的难题。目前章贡区各公立中小学学生的人数爆满,几乎每个班都有70个学生,有的班甚至80多个,这么多的学生给学校及老师带来沉重的负担,也影响教育质量。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一方面需要***府增加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尽可能地接收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对于符合条件进入公立学校的学龄儿童,尽量简化他们的入学手续。对于非公立学校,不能简单地取缔,而要对它们加强扶持和监管,提高非公立学校的办学质量。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问题,关键是教育资源均衡化。当前,我国教育资源城乡差距较大,为享受良好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挤入城市,而城市则不堪重负。所以,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不仅包括硬件的投入而且包括软件的投入,逐步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如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户籍所在地就能享受较好的教育,那么进入城市上学就不会成为他们的“首选”。

2.构建学校、家长、孩子三者之间互动沟通机制。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过”。孩子的教育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合作。目前家校之间的联系渠道主要有校讯通、班级QQ群和家长会、家访等。学校老师主要将作业及相关活动信息通过校讯通发给家长;而班级QQ群则主要是家长们沟通的平台;家长会很少开,基本上一个学期一次;家访本是家校沟通很好的途径,但实践很少。家校之间的沟通除了要充分发挥以上四种途径之外,还可开辟新的途径,如建立家联本。孩子在校的情况和在家的情况都可记录在家联本上,便于学校和家长沟通。沟通的内容也不能仅限于作业及学校活动信息,而要涉及孩子的日常行为表现、心理和情感。沟通是双向的,老师要更细心地观察、了解孩子,与孩子谈心,及时地通过家联本和家访等途径将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向家长传递;家长也要加强和孩子的沟通,主动和学校老师联系反映情况。学校和家长双方信息互通,才能更多地了解孩子,更好地帮助孩子。

3.关注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缺失或质量不高。某些外来务工人员缺乏家庭教育意识,把孩子的教育全部推给学校。有的外来务工人员虽然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缺乏现代家庭教育知识,或者为了生存根本没有时间、精力顾及孩子的家庭教育。首先要加强家庭教育的宣传指导,增强家庭教育意识,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知识。学校、社区和企业可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指导活动,比如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可以组织“父母学堂”讲座、召开家长会、举办亲子活动等方式,激发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家庭教育的热情。社区可以开展家庭教育的公益活动,如邀请专家做家庭教育专题报告;组织社工入户宣传家庭教育知识,了解相关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在社区设置家庭教育宣传栏,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等。其次,为外来务工人员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企业应遵守《劳动法》,建立合理的劳动制度,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如合理的劳动报酬、福利待遇及合理的休息时间,让外来务工人员有时间、精力和条件改善家庭教育。再次,外来务工人员所在社区居民要真诚地接纳他们,给他们以必要的帮助。

4.对学习困难学生予以扶助。

由于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当等,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习成绩普遍落后于城区户籍儿童。如果不加以干预,任其发展,差距必然会越拉越大,将挫伤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学习信心和自尊心。在课堂上,老师要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给予更多的关怀,注重培养学习自信。如鼓励他们回答问题,及时表扬他们,不断给他们信心,久而久之有助于培养学习信心。课后,老师要多和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沟通,多谈心,了解他的学习情况,并给予指导,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和关怀。家校合作、监督,促进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可以多组织一些活动,让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积极参与,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班级。除此之外,还可联合赣州的几所高校,以在校大学生为主成立一个志愿者协会,专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采取走访、谈心、定期辅导、玩游戏等多种方式进行。

5.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外来务工人员大多聚居在城中村或城郊区,是城市社会管理的薄弱区域,散布着一些黑网吧及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环境比较恶劣。在课余时间里特别是寒暑假,孩子的生活比较单一,大多孩子都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有的孩子自控力较差,沉迷网络,甚至误入歧途,导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已成为未成年人刑事犯罪高发群体②。***府和社会有责任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外在环境,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府应加强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区的社会管理,取缔、整顿黑网吧及游戏厅,加大对青少年犯罪团伙的打击力度,净化社会环境;社区可与社会力量联合举办“温馨之家”,内设阅览室、活动室等,免费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放。孩子们在课余时间里有了一个好的去处,有助于孩子们的安全。城区的博物馆、***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应免费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放,帮助他们开阔视野,融入城市。工会、妇联等社会团体、大学生志愿者可发挥力量,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相应的服务,如开办暑期“放心班”、夏令营等,让孩子们快乐、安全地过暑假,增强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

外来务工人员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子女将可能长住城市,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在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公正地享有义务教育权益的同时,还要关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安全、心理、情感需要,帮助他们融入城市,真正实现“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的梦想。

注释:

①缪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02.

②何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成为未成年人刑事犯罪高发群体[J].法制与社会,2011(09).

参考文献:

[1]肖云泽,李琦.从三维角度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12).

[2]高艳茹,梁良.哈尔滨市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研究[J].教育探索,2013(12).

[3]王柱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城市教育现状研究――以湖州市吴兴区为例[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外来务工人员10篇

学习

女作家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女作家10篇,内容包括女性作家作品排行榜,女作家名单大全。美女作家买书,在书店徘徊良久,突然发现有《废都》一本,广告词说此乃中国第一诲***诲盗手册,大喜,当即买下。第二天有人问美女作家好看不好看,美女作家柳眉倒竖,愠道:好看个

学习

中国古典文学10篇

阅读(48)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古典文学10篇,内容包括古典文学十篇,中国古典文学十一部。中华民族历来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感情,月亮也就成为古代文学中典型的意象和永恒的主题。《诗经・陈风・月出》写到:“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即用月亮映衬人的美,皎洁的

学习

装置设计论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装置设计论文,内容包括装置设计论文可以投到哪些杂志,装置设计毕业论文题目。Abstract:TheHoromillisonekindofnewhorizontal-typeextrusiongrinders,whichhasbeenappliedintheindustrialproduct

学习

经典文学作品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经典文学作品10篇,内容包括中国文学经典作品大全,文学作品十篇。译者的因素主要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译者的翻译动机、翻译能力、翻译策略。具体来说,翻译动机指译者希望原汁原味地呈现原作的风味给读者,翻译动机是随心所欲以解

学习

沉迷游戏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沉迷游戏10篇,内容包括沉迷游戏100例,青年沉迷游戏汇总型文章。五年级:周毅伦

学习

产品营销策划论文

阅读(53)

本文为您介绍产品营销策划论文,内容包括产品营销策划范文word,产品营销策划方案毕业设计。1.谈谈产品寿命周期与营销策略的关系2.产品特点与广告媒体的选择3.定价技巧的应用4.浅析直接营销在企业销售中的应用5.论公关促销策略6.定价策略

学习

当时的月亮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当时的月亮10篇,内容包括当时的月亮歌曲,当时的月亮丁克森。古人对于月亮的敬畏不仅仅来自于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观感,月亮在天空中的运行轨迹以及盈亏圆缺的规律,也成为他们借喻与抒发情感的重要灵感。作为时间的载体,月相盈亏

学习

畜牧专业毕业论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畜牧专业毕业论文,内容包括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5000字,畜牧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近几年来,我国逐渐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中等职业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集约化畜牧养殖的

学习

情感天地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情感天地10篇,内容包括情感生活100篇,情感天地完整版。新生命和死亡同时降临2005年农历12月11日,29岁的湖南望城县戴公村的陈勇和24岁的郴州女子程小平热热闹闹地举办了婚礼。新婚的生活是那么甜蜜、幸福!不久,陈勇带着妻子到

学习

心静如水10篇

阅读(42)

本文为您介绍心静如水10篇,内容包括心静如水随笔散文,心静如水的正确方式。

学习

项目施工管理论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项目施工管理论文,内容包括绿色施工管理论文,现场施工管理论文。质量是建筑本身的真正生命,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经济建设高度发展的今天,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筑

学习

学如逆水行舟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学如逆水行舟10篇,内容包括学如逆水行舟恶搞,学习如逆水行舟的感悟。四年级:我是个大天才

学习

流行文化10篇

阅读(43)

本文为您介绍流行文化10篇,内容包括流行文化有哪些,流行文化的经典例子。1,流行文化今天,当我们使用流行文化概念的时候,自然受到20世纪以来西方文化理论发展语境的限定。在这个限定之下,“流行文化”所指对象,就是在现代社会的世俗化发

学习

交通安全小知识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交通安全小知识10篇,内容包括交通安全小知识大全集,交通安全小知识十条简易。一、安全的基本原则1、持续镇静,趋利避害。2、学会自救、保护自己。3、想方设法,不断求救。4、记住四个电话:①“119”火警电话。②“110”报警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