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专业篇1
1、高职称教师稀少,师资结构不够合理国高职高专院校主要是通过重组、合并等方式组成的,其中教师大多数是专科或者中专学校毕业的,高职称的学历较少,师资结构明显不够合理,师资的学历水平和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发展需求具有较大的差距。随着高职高专院校在不断的扩建和发展,其办学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会计专业在近几年比较热门,因此报考的人数较多,生源比较充足,学生的数量在不断加大,然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师生比例差距较大[5]。
2、教师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今,即使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建立了相关的聘任、考核等制度,但是由于这些制度本身具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使得多数院校形成了论资排辈、做的好坏是一个样的现象。从社会环境角度分析,以往的管理制度对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脚趾团队建设具有较大的阻碍作用,在市场主义的环境下,大多数教师形成了不良风气。在实施聘任制的过程中,有的院校没有对其专业进行仔细研究,在聘任条件和考核等方面没有进行细致的考虑,使得相关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仍然存在较大的不足和缺陷[6]。
3、教师缺少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职高专院校的教育目的是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实用性的人才,这就使得高职高专院校对教师队伍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职业道德水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教师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但是有不少会计专业的教师根本没有实践经验,在教学中完全是照本宣科,没有充分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满足现代社会新技术和新知识发展的要求。有的教师没有与会计工作相关的经验,在教学中就难以培养学生的会计实践技能,纯粹的通过教师讲解,无法全面的了解会计知识,无法熟练掌握相关会计专业的技能,因此,就难以适应社会需求。根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平均不超过35%,大多数教师是理论型,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会计教学质量的提高[7]。
二、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优化措施
1、明确会计专业师资建设的目标国高职高专院校在教育的时候,需要根据为社会提供高素质和实用性人才的教育目的进行考虑,还需要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要充分了解到高职高专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进行教师队伍建设的时候,需要根据会计专业的特点进行分析,加强对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实践能力、教学水平等,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将教师队伍建设成为职业道德高、教学水平高、教育理念新、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会计专业教师队伍。
2、加强引进和培养教师力度,改善教师队伍结构会计专业教师聘任和引进的方面,需要重点引进和聘任高素质、高学历、双师型专业人才,教师的聘任和引进主要是为了满足教学和专业建设的需求。同时,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还需要带头人的引导,可以聘请企业专业的会计人员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在专业教师的引进中,需要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进行,需要将人才的引进和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相互结合。在教师引进的工作中始终要把会计专业长期发展作为依据。另外,在引进教师人才的时候,还需要和学校内部的教师人才培养相结合,在充分考虑到并对内部师资力量进行开发后再来引进师资力量。高职高专院校需要采取相关进修、引进和外聘等多种方式,以便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使得所有的会计专业教师能够符合相关教师的法律法规任职要求,提高高职称和高学历教师的比例。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对教师专业水平重视的时候,还需要教师能够充分运用现代高科技技术,以便更好的辅助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工具来辅助教学,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3、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职高专的教育具有技术性和实用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双师型要求和条件,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双师型教师的建设极其重要。其建设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教师需要改变自身教学模式,需要从知识行的教学模式中逐渐转变为技能型的教学模式,并促进教师积极参与有关财会的实验和实训建设,积极申报各级财务部门的科研课题,积极参与到相关企业中的财会工作中来。其次,需要适应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求,根据开放性和职业性的要求,充分利用假期安排教师到会计事务所或者相关会计部门兼职,通过挂职定岗、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来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最后,需要开拓教师引进的途径,扩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高职高专院校需要积极向相关企业、会计事务所等部门招聘注册会计师,让会计专业人士担任客座教授,可以将企业建成会计实验和实训的基地,实现校企合作,有利于安排教师和学生进行实践训练。
4、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拔和培养骨干教师,能够有效的发挥出整个会计学科教师队伍的作用和影响力,加强培养会计专业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目前,会计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已经成为高职高专院校重点工程,在重点培养学科带头人的时候,避免实施终身制,在选拔的时候需要严格根据考核、管理等相关标准要求进行,并对选的带头人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考核和检查,充分发挥出带头人的作用,在考核的时候需要明确考核目标和要求。同时,还需要正确规范和改正考核的流程和方式,采取奖罚制度,针对优秀的教师进行连任,并推荐参加各级人才的评选,针对考核不达标的教师,应该取消资格,给予一定的惩罚。
三、总结
高职高专专业篇2
论文关键词:会计,专任教师,专业化
一、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专任教师现状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是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来,而高专院校则是在原有专业
(例如:数学专业)基础上增办会计专业。在高职高专广大的会计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双专业性的教师为不多,大部分教师还停留在单专业水平上。一方面,学校原有专业教师队伍虽然在组织教学、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财会专业知识方面存在先天的不足。他们大都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进入这个领域,理论知识现炒现卖,实践技能职能是空白一片。另一方面,学校新进教师或是重点大学毕业或是综合大学硕士毕业生,可以说他们的财会理论以达到了较高水平,然而,对于“如何教”的问题在短时期却难以解决。而且,他们从学校毕业就进入学校就业,缺乏实践教学经验,在指导会计实践教学中往往力不从心,无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综上所述,目前的高职高专少有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双专业专任教师,综合分析和解决财经问题的能力普遍偏低,这与高职高专的实践技能课程教学要求相去甚远。
二、专业化背景下的高职高专会计专任教师的专业素养
应该明确,教师是一个双专业性的职业,“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对于会计专任教师而言,首先必须具备会计专业课程涵盖的基础学科理论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其次,还必须具备作为教师所应有的教育理论和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教师专业质量的集中体现,对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不少专家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归纳起来,大致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3个方面。专业知识包括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专业技能包括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专业情意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四个方面。
由于会计专业的时效性,作为高职高专的会计专业专任教师,除具备上述3
作者简介:夏开萍(1973—),女,云南昭通人,云南昭通师专数学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应用统计研究。
个方面的专业素养外,还应具备一些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素养。
1、会计科学素养
随着会计改革不断深入,财会知识更新周期缩短,特别是新的会计准则的出台,会计实务中存在许多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会计手段不断出现,会计专任教师应顺应会计改革的潮流,不断地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特别是本专业的相关新知识、发展动态、相关***策的了解,从拓宽会计教育的新模式、新内容、新方法、新手段等方面进行科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从而更好地为会计教育、教学服务;会计专任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广泛的、广博的专业知识及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并且把握其中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才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更好地完成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2、会计思想方法素养
会计思想方法是隐性的知识,它以会计专业知识为载体。会计专任教师需要在实践中去总结和提炼,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会计能力素养
通过对企业需求的调查表明,目前大企业招聘会计人才都注明要有两年以上会计岗位经验或有会计师资格证的高级财务人员,而且要求应聘的会计人员,除了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外,更需要具备各项综合素质能力,如思维敏捷、分析技巧和人际关系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等,要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上述这些能力,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高的专业理论教学水平,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组织策划能力等,而且还要具有规范的会计专业技能的指导能力。例如:会计核算能力、财务管理能力、经济活动的分析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应用财务电算化软件的能力等。
三、培养提高高职高专会计教师专业化的途径
1、各高职高专院校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促进会计专任教师向“双师型”转化;
首先,各高职高专院校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促进会计专任教师取得相应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证、注册会计师资格证、注册资产评估师资格、注册税务师资格证等,引导教师向复合型人才前进。条件成熟后,学校可组织教师成立会计师事务所,不但教师可以进行财会管理实践,学生也会有锻炼的场所和机会。其次,各高职高专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协调,使得会计专任教师能够经常参与企业的财会管理实践活动。使之成为既有较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经验;既有较高学历和职称又有相关职能等级证书的“双师型”素质会计教师。
2、各高职高专院校的会计专任教师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
会计专任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自学是在职教师获取新知识、了解新信息、掌握新的教学动态、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以求终身、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会计专任教师应经常购买有关会计方面的最新书籍、订阅相关杂志,利用电脑网络和远程教育手段,不断进行自主学习,形成广博的知识体系,进一步钻研会计专业知识,不断加强会计教学法理论的研究和学习,更好地为高职高专会计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23
高职高专专业篇3
1 通过对物业管理市场的调查,确定本专业培养方向的定位
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如火如荼,但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高职院校生源竞争与毕业生就业问题将成为今后几年的紧迫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但对高职教育的人才规格和培养目标,如何进行合理、准确的定位,则是一个前提性、关键性的问题。物业管理是以提供服务为主要目标的行业,其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但对各专业人员(如绿化、维修等)的需求又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目前行业缺少的是具有物业管理专业知识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因此,物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确定为物业管理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这类人才大多在中高层管理岗位上工作(少数在基层),一方面发挥管理职能,另一方面又承担所属部门或技术系统的实际业务。因此要求他们既精通实践业务,又善于处理工作难题和人事问题,发挥监督和协调职能。
2 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实现模块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目前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是一种学科体系的形式,缺少必要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对一些外界的新的有用的科学知识内容的包容性比较差,这使得我们的学生学到的都是一些相对比较陈旧的知识,另外在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也不够,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和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课程设置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实现培养目标为宗旨,采取模块式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环节设立了基础课、基本素质、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模块和选修课模块。实验实训模块设置了实验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模块。“理论教学模块”以职业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要求,优化课程设置、精选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实现基础理论课为实验实训课服务、为培养学生素质、技能、能力服务的目的;在实践教学中,完善实践教学的模块运行方式,注重学生的能力、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课程结构打破传统的知识本位的学科体系,以职业能力为中心,其最终目标是指向培养富有能力的劳动者、问题解决者和终身学习者。课程设置既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又具有多样性和适用性,能让学生的一般素质和工作任务相整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 加强实践环节的管理,培养学生的现场管理能力,实现培养目标
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怎样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特色、教育质量、办学效益的目标,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管理是否到位、手段先进与否,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对实践环节的管理上在硬件设施和场地上,我们一方面加大了在校内的实验设施与场地的建设,另一方面与现场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实验设施与场地的建设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为核心,建立了会计、房屋建筑维修、房屋设备维修等实验场地,基本上保证了对操作技能的要求。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旨,以行业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以学校发展规划目标所设专业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充分体现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相一致,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目前我校与焦作市金山、合家安等物业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协作关系,建立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有效的运作机制,逐步形成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四位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
4 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推动毕业生就业
目前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物业管理员(国家二级)和物业管理师(国家四级)职业资格鉴定工作。根据职业资格证的鉴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教材内容的调整,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基本完成职业资格鉴定的辅导工作。从学生就业的情况看,已获得物业管理员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较受现场的欢迎。通过参加鉴定,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了提高,确实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这也是我们办学目标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 薛姝、胡群.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高等建筑教育.2003(6)
[2] 李金良.对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考.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2(6)
高职高专专业篇4
关键词 :专业英语 高职高专院校 实践 改革
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身处科技竞争、人才竞争的21世纪,需要培养的是能够脱颖而出的高附加值人才。英语作为全球化形势下竞争的工具之一,已经为广大师生所重视,但仅仅对普通英语(egp)的掌握已不足以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专业英语的教学在高职高专学校的教学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中专业英语课程的发展状况参差不齐,对专业英语课程的认识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整个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的高低,进而关乎培养的学生的就业质量,因此值得重视。
1 专业英语及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1.1 专业英语的发展及专业英语课程特点
1)专业英语及其发展。专业英语即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简称esp),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寻求发展,与世界各国的交易日益频繁,英语作为相互交流使用的语言成为最普及的语言工具。随着全球化进程步伐的加快,英语学习者逐渐将普通英语与各行各业的多种需求联系起来,于是专业英语应运而生。根据dudley-evans给出的定义,专业英语是与某种特定专业、科目或目的相关联的英语,适合于有中等以上普通英语水平,从事或要从事某种特定领域工作的学习者。
2)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根据carter(1983)的观点,专业英语具备3个特点:学习材料的可信度、真实度高;目的导向性强;自主学习性强。
1.2 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现状1)高职高专院校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存在开课晚、学时少、学分低等问题,有的院校甚至根本不开设专业英语。2)课程的整体地位低导致部分专业英语教师对课程的认识亦存在偏差,课堂形式单一。大部分学校的专业英语课由英语专业的教师教授,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3)目前高职高专类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偏低。4)质量高、系统性强的教材匮乏。5)考核形式缺乏灵活性、实践性和权威性。
2 对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教学发展的几点建议
结合社会对专业英语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要求的不断提高,针对上述问题,对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转变观念,充分重视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应紧密联系工作岗位的实际,增进专业英语教师之间及专业英语教师与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全方位提高专业英语教师的素质,鼓励专业英语的发展。
2.2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双师型”教师更有利于专业英语的教学,原因在于“双师型”教师既具备一般教师对课堂的组织、驾驭能力,又有一线实践的大量经验,知道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哪些技能,因而对课堂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把握性更强。
2.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观察、实践活动课堂中的实践练习环节越多,对于30人以上的非小班教学来说难度越大,而专业英语的课时就显得不够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下时间,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条件。
2.4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完善教材在现有教材不够理想的情况下,专业英语教师可广泛利用各种资源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以补充和完善。以市场营销英语为例,有的教材侧重于对市场细分、定价、谈判、促销等理论知识的理论性描述,有的则侧重于这些板块实际对话的教学。这时专业教师便可将二者结合起来,并可为教学和学生自学录制短小的涉及专业内容或专业岗位实际操作的视频或音频材料,使教材有声有色,更加直观,深入浅出地将知识输送给学生。
2.5 改革考核方式,倡导专业英语证书制度专业英语的考核缺乏像大学英语四六级那样的统一指导及权威性,应进一步倡导专业英语证书制度,由相关***门出台统一的级别划分及考试标准,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方向,既为其提供动力,又能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增添一种能力的证明。&nb
sp;
3 小结
综上所述,专业英语的教学在经济、文化、科技全球化的今天任重道远,如何让学生在系统地掌握普通英语的基础上全面接受专业英语的训练,是摆在专业英语教师乃至整个高职高专英语教育面前的挑战。唯有战胜这一挑战,才会培养出能够真正在全球化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君玲.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师素质的挑战[j].职业圈,2007(18)
高职高专专业篇5
如前所述,在教育资源受限、专业课程量大、创业教育理念未得到真正认可和认真执行的背景下,医学类高职高专创业教育项目设计应尽量寻求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这是医学类高职高专当前开展创业教育的首要路径选择,也是当前医学类高职高专创业教育有效开展的基本原则。此外,具体创业项目设计中尽可能结合学生兴趣、创设真实职业情境、结合学校和地区实际设计小成本创业项目,是当前创业教育项目设计必须要认真考虑的。遵循创业教育项目设计原则,针对我校新开设的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创业教育项目完全可依托学校专业实训条件,在校园内创设创业教育所需的创业情境,进行小成本的创业教育项目教学实践。
2医学类高职高专创业教育项目化管理的实施路径
2.1医学类高职高专创业教育项目化管理实施的总框架
首先通过构建基于医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创业教育项目化课程,使医学类创业教育顺应创业型社会人才培养的长效策略;其次通过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结合专业特长初设的创业项目调研,上报创业项目化管理师资组考核选定适应开展操作的创业项目,再进入创业教育项目化管理实施阶段。以创业教育项目化课程为依托,以创业教育项目化管理实践为基础,分梯次细化创业教育项目化管理团队,逐步深入精化创业教育项目化管理核心,以达到创业教育广泛开展、创业教育素质深入提升、创业教育核心人才培养的深层次目标。没有实践的创业教育是难见实效的,因为“创业态度坚决并不一定能推动学生真的投入到实际的创业中去”,创业项目实践,是推动学生将创业意愿转化为行动的重要途径。
2.1.1医学类高职高专创业教育项目化课程构建
2.1.1.1医学类高职高专创业教育项目化课程构建理念借用生态哲学理论重点提出“生态三元三角构架”的生态、经济、社会的“和谐”“共生”理念。“创业教育本身可以视为一个生态系统”把创业教育中的每一个个体还原为生态、经济、社会的“因子”,根据生态经济社会行业中创新人才的素质标准,构建和谐发展的“校园人”“社会人”“自然人”生态培养理念。创业课程体系以“生态”“社会”“市场”为切入点,以兼顾生态、社会道德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核心,依托区域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发展态势,有预见性地制订创业教育项目化管理课程,开展以素质、能力为主线的创业教育,根据社会和市场迫切需求培养人才,使创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创新型创业者身心和谐、人格健全。
2.1.1.2医学类高职高专创业教育项目化课程系列模块开发医学生面对服务对象的重要性、服务内容的复杂性、服务要求的人文素养性,都比其他专业学生有着更高的要求。医学类高职高专培养人才的特殊性、重要性和针对性,都对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需在创业教育中更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升。要求创业教育项目化课程系列模块中加重生命教育、价值观教育和伦理教育,使得培养的医学生“对病人要普同一等、一心赴救”。在国际医学教育联合会颁布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标准(GMER)”中,明确列举了医学生必须掌握的职业态度、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等七项基本要求。美国医学院协会要求“在培养未来医生时,应使每一位医生不仅具备精湛的医术,更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教育的项目化课程系列模块:模块一:人生价值观和EPD教育(UNESCOprojectioneducationforenvironmentpopulation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即环境教育、人口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改善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模块二:创业素质、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服务意识的教育;模块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职业倾向职业能力测试、指导教育;模块四:市场调研、商业模式、财务管理等教育;模块五:工商管理法、劳动法、税法等市场经营法规条例和创业规范教育;模块六:组织与团队人力资源管理、交往礼仪、与患者交流沟通心理技巧培训教育;模块七:感恩教育、挫折教育和心理健康培训等教育。
2.1.2创业教育项目化管理的实践创业教育项目化管理模式必须注重实践,实践的成效有赖于项目计划、目标的制订。创业教育项目化管理的实践计划是科学把握项目进度的依据,创业教育项目化管理的实践目标是保障项目质量的基础。创业教育项目化管理的实践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可测的(measurable)、同意的(agreed)、现实的(re-alistic)、有时间限定的(time-bound)”[12]。而项目计划要能让参与的组织者和活动者明确项目任务和目标,通过对计划的明确和预知,成功规避项目风险,预防项目实施过程的盲目性,加大项目成功的可能性。项目组依照分工,通过社会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编撰创业项目计划,明确项目进程,进行项目目标细化,“创建工作分解结构(WBS)***”为创业教育项目化管理实践顺利实施提供保证。
2.2创业教育项目化管理的具体实施案例
按照项目化管理思路,我们对初步选定的创业教育项目化管理开展实践跟踪,具体实施对象为我校2012级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有创业意向学生15人,时间为2013年9月~2014年7月。
2.2.1预设项目为保证项目的及时开展,有效可控,课题组预设项目“漯河医专校园妆典咨询服务”,为校园活动和演出提供咨询、化妆、联系服饰租借等服务。可行性:学校每年有大量的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类大型活动,这类活动一般对着装、化妆等有一定的要求,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就是“满足人们生活水平发展需求,掌握医疗美容相关理论知识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仅就校内市场而言,如果将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实训课程与创业教育目标进行整合,充分发掘校内市场,“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渗透融合”,创业教学效率将会得到较大提升。学校对项目组大力支持,免费提供场地设施,化妆品由专业实训室提供,盈利后按约定比例返还。
2.2.2项目教学设计按照项目设计原则,明确教学目标,过程管理。基于是预设项目,为使学生经历较为完整的创业体验过程,项目组挑选了一个5人领导团队,引导他们带领项目组所有学生开展了市场调研,他们完成的调研报告与课题组的认识基本一致,创业成功的自信心很强。
2.2.3项目成效项目运行2个学期,课题组全程跟踪,运用项目化管理方式进行管理。项目运行过程中,学生建立了完整的人事架构,财务收支明细清晰,项目结束后利润分配方案合理。学生项目团队对这种创业实践机会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学生在总结会上的发言表明,项目教学既锻炼了专业技能,又提升对创业的认知和综合素质,在服务学生的过程中,部分解决生活学习资金,学习体验过程愉快。目前,我校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生对该创业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2.4项目辐射通过课题组两个学期的跟踪指导,“漯河医专校园妆典咨询服务”创业项目已初见成效。对学生的自我意识、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创业精神以及创业项目预测、市场考察洞察能力、创业项目发展趋势评估能力、决策力和领导能力等创业素质都有显著提升。该项目同时在学校其他专业创业教育中反响强烈,引领更多专业学生走向创业教育项目化进程,近期课题组通过项目初审,又遴选出2个创业项目预备进入项目化管理运行实施,两个项目分别是康复***专业《康复理疗服务中心》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DIY蛋糕坊》创业项目。项目辐射整体校园创业氛围高涨,在“诚莲杯”第二届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中,我校参赛项目1172个,是全省所有参赛高校中参赛项目最多的,约占全省参赛项目的2/3,同时也是全省参赛高校中获得省级比赛名额最多的高校之一,最终有2个项目获得省级决赛三等奖,我校获得此次大赛优秀组织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们积极实践创业教育项目化管理密不可分。以创业教育项目化课程构建全面铺开创业教育辐射面,再以创业教育项目化管理实践精化创业教育基准点,最后达到创业教育项目化管理实践全面提升创业教育实效。
3创业教育项目化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3.1在创业教育项目化管理时应按照PESTEL分析模型分析项目
在创业教育项目化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创业项目进行具体详尽分析调查。具体来讲,由于创业教育课程具有“文化关联性”与“背景性”,“依据创业知识需求及素质要求主线”,体现真实情景的创业项目必须遵循PESTEL分析模型,PESTEL分析模型是在分析一个企业集团所处的背景的时候,用来进行分析企业集团所面临的具体状况而采用的分析宏观环境的有效工具。PESTEL分析模型具体涵盖六大因素:Political(***治因素):对团队经营活动具有实际与潜在影响的***治力量和有关***策影响;Economic(经济因素):外部的经济结构、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及未来经济走势等;Social(社会因素):指企业所在社会中,成员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教育水平、价值观念及风俗习惯等因素;Technological(技术因素):不仅包括引起***性变化的发明创造,更囊括与企业生产相关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Environmental(环境因素):即支持创业项目创建的需求导向及各类资源;Legal(法律因素):企业外部法律、法规、司法状况和公民法律意识所组成的综合系统对创业项目的支持和制约。这些因素是创业项目开发和设计的依据,更是真实创业者必须扎实具备灵活运用的决策力。在“诚莲杯”河南省第二届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决赛中,创业项目《河南省土生金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荣获特等奖。该项目创办人是河南农业大学优秀毕业生谢峥齐,其创办的河南省土生金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10年7月26日在漯河挂牌成立,并得到市***府领导的关心与大力支持。俗话说的好“***的***策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他正是积极响应***的号召“到基层”,发挥所学专业优势,充分利用***策导向“发展三农”,开发一系列***府社会重点扶持的“惠农”项目,如秸秆的回收再利用等,所以引导学生在创业项目化管理中进行PESTEL分析模型分析,是培养学生创业素质能力的具体要求,更是开展真实创业项目的必备素质。
3.2良好沟通协商,争取学校最大支持
场地免费、原材料的垫支,为创业教育项目的运行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有效规避了创业教育的风险。所以学校的支持很重要,这也是在现行职能分工和职能部门分属管理机制前提下,根据项目需要,临时性重组团队成员,实施项目化管理必须要做好的基础性工作。这是高校创业教育者能否将创业教育有效开展起来的原动力。
3.3建立项目组与学校部门领导和决策层之间的沟通平台
因为创业教育项目运行周期长,可能涉及学校多方面的资源,面对面的沟通就有可能顾此失彼,或者因工作分属而造成沟通上的困难,因此,建立一个项目组与学校部门领导和决策层之间应该建立平稳的沟通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项目组成员能够集中、及时地发表项目进展动态,分享资讯,表达建议和意见等等。这是项目化管理在学校创业教育中得到有效实施重要保障。课题组通过制订专门人员,定期汇总项目进展信息,分送校领导、就业指导处、后勤和专业负责人,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等方式,实现了项目组与学校管理决策者之间的实时沟通。
3.4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项目管理和执行团队是以项目为纽带,以任务为驱动的,因此负责人和师生团队更多的是一种任务合作关系,而熟悉的行***管理层次已经不那么明显,所以,传统管理的“决策———任务分配与过程控制”模式已经不再具有想象中的作用,要提升项目团队的效率,更多的是参与、引导和激发,是要促进项目团队每一名成员主动积极寻求推进创业教育项目开展的途径,以此来提升项目化管理下的创业教育的效率。因此,要实行创业教育的项目化管理,首先就要求建立师生之间平等合作的关系。鉴于河南省高职高专创业教育师资的缺乏,师生平等合作开展创业教育项目,相互激励启发,也是目前自我在实践中培养师资的一个有效途径。
4医学类高职高专创业教育项目化管理的意义
高职高专专业篇6
关键词:高职高专;房地产专业;建设;复合型人才;课程体系
中***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281-02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房地产专业化的程度越来越提高了,这也对于房地产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高专院校作为培养房地产业人才的核心基地,已经开始认识到,为了使房地产专业,尤其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更能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培养出能适应新时期房地产行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必须要加快教学改革,特别是要加强房地产专业建设,以便能有效提升房地产专业核心竞争力和促进房地产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高职院校房地产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高职院校开设房地产专业是适应房地产行业加快发展的客观现实的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房地产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的支柱产业,买房不但是居住的需要,而且也成为了非常大众化的投资途径,这都有力地推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房地产行业的加快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对房地产行业专业人才的需求。但是,长期以来,房地产业的从业人员大多都是来自土木工程或者投资金融相关专业的,很少有受过系统的房地产专业培训教育的专业人才。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正是顺应了房地产业发展对人才的巨大需求这一发展趋势,开设了房地产专业,以期能培养出适合房地产市场发展需要的各类房地产专业人才。
2.高职院校开设房地产专业也是应对房地产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房地产业开发经营和管理部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亟须提高自身的管理经营水平。目前,房地产业从楼盘的设计、地产周围的社区服务到相关的物业管理等都正日益趋向专业化。尤其城市后建设时代的来临,让与此对应的相关专业人才呈现出了专业化、复合化的发展态势,“技术能手+经营骨干”成为房地产行业人才的新标准。为了能应对房地产业激烈的市场竞争,高职高专院校纷纷开设了房地产专业,尤其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其目的就是适应房地产行业的快节奏发展,满足行业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高职高专院校房地产专业建设探究
1.高职高专院校房地产专业建设首先必须要认真贯彻执行***对高职教育的产学结合的指导方针。***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要适当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增长幅度进行控制,要稳定招生规模,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在房地产业专业建设方面也必须要严格认真贯彻执行这一指导意见,根据学校实际办学水平和教学资源条件,准确把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重视课程体系建设,重视实训课程开设和顶岗实习的教学安排,要能让学生都能真正深入企业一线实习和学习,在人才培养上充分体现高职高专人才鲜明的应用性特征。
2.高职高专院校房地产专业建设必须要切实做好本专业的发展规划和定位。每所高职高专院校在开设房地产专业的时候都要认真做好调研,要依据本区域市场与行业实际需求,经过科学反复的论证再决定是否开设此专业。目前,在***专业目录中,高职高专院校能够开设的房地产类的专科专业也只有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物业管理及物业设施管理几个具体的专业可选。但在实际领域,房地产开发涵盖了经济、管理、金融、建筑技术、营销、法律等多个学科领域,在目前单一划归为工程管理类或者工商管理类别很难以准确体现其复合性特点。因此,具体到每所高职高专院校选择和设置房地产类专业的时候,就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自身所具有的资源及服务的对象,结合本地区行业发展水平和企业实际需求,不能想当然地随意设置。
高职高专专业篇7
[关键词]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内涵建设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9196
近年来,在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内涵建设不仅成为了职业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成为了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培养高素质职业能力护理人才的关键所在。也正因如此,进一步加强对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内涵建设的研究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笔者即结合个人实践工作经验与相关参考文献,从内涵建设的重要意义入手进行粗浅的探讨,提出做好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内涵建设的几点个人建议,以期为广大同行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建设中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1内涵建设的重要意义
11内涵建设的含义
任何一个事物都拥有两种规定性,即内涵与外延。其中,外延是对事物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发展数量的一个反映,是事物的非本质属性;而内涵则是对事物发展品质、事物发展方向的反映,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也正因如此,内涵作为事物发展的本质性因素,高职高专想得以可持续发展,势必离不开内涵建设。
12内涵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社会市场化需求决定了高职高专必须加强内涵建设。高职高专既担负着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任务,同时也肩负着为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能。因此,无论是从教书育人上,还是从社会服务上,都必须从高职高专发展的本质属性入手进行完善,所以,必须要加强高职高专院校的内涵建设。
第二,全民化教育、国际化教育要求高职高专必须加强内涵建设。这是因为全民化教育、国际化教育决定了高职高专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国际意识,具有国际交往能力,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之中,而这就要求了高职高专院校必须加强内涵建设,从而促进人才培养向着更优、更精的方向不断发展。
2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内涵建设的目标
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是所有高职高专院校的工作重心所在,而通过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影响力,促进学校产业与教学之间的更好融合,则是高职高专内涵建设的重要目标。如若我们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又可以将这个目标分为两个子目标,即培养优秀的学生与优秀的教师,也就是说培养出更多的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并且构建专业素质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而这无疑是每一个高校立校的根本所在。
3做好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内涵建设的几点建议 1更新教学理念,构建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
紧密围绕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要求,结合现代化护理科学的实际发展,吸取职业教育精华,进一步理清教育教学思路,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从而构建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是做好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内涵建设的核心所在。尤其,护理学是为人的健康所服务的,是一门结合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应用性科学,所以,在护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应该以实际护理病人的身心健康为中心,秉持“人本关怀,全面关怀”的服务理念,并遵循突出能力,提高素养,强化人文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构建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并且进一步加大对学生身心素养与人文社会课程比例的提高,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同时,高职高专学院的护理教师也应该进一步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思想,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从而采用最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加快对高职高专的内涵建设步伐。
具体来讲,在实际教学体系的构建中,我们主要应该突出实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护理考点以及人文态度相融合,形成全新的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并且在校模拟高仿真医疗护理环境,比如:护士站、***室、抢救室、重症病房等,在模拟护理环境之中开展实际的护理专业教育教学工作,让学生们都能够参与到实际学习之中,更早的接触到本专业的实际操作,从而增加见习机会。尤其是教师可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入任务教学法,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基本模式,将课程内容分割为各个任务组,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任务引领,项目驱动为导向,根据不同的实际工作过程,完成对本章节课程内容的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乐趣。
2积极稳妥地推进校企合作办学的发展步伐
积极稳妥地推进校企合作办学的发展步伐俨然已经成为高职高专内涵建设的关键立足点。也正因如此,为了更好地加强高职高专学院护理专业的内涵建设,就必须做好校企合作办学。第一,进一步加快推行产业与教学之间的相互融合,促进校企合作教书育人模式的发展,进而使护理人才培养切实落实到产业的发展过程之中。高职高专应该积极引进一些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医疗企业,并与之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的合作办学模式,从而使高职高专能够与医疗企业进行更好的合作互补,最大限度地优化相互之间的资源配置,实现教学资料利用最大化;第二,进一步推行“2+1”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在3年的职业教学学习过程中,应该有2年在学校完成,而1年则应该深入到医疗企业之中,进行实践训练,从而将学校所学的知识点与实践操作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达到学校培养的护理人才能够与医疗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零”衔接的根本目的。
3加强护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做好高职高专内涵建设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构建有职业教育特色办学理念的关键所在。因此,培养一支素质高、学术硬、专业强、水平高的师资队伍则尤为重要。第一,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注意对护理专业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的重点培养,并且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重要作用,帮助中青年教学积累实践经验,解决实践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尤其是通过教学实践、专业实践、业务进修等培训模式,大力培养出一支专业素质水平高、教学水平高且具有较强工作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从而为高职高专的内涵建设提供重要的中坚力量,为高职高专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后盾。第二,加强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必须加强对高职高专教师队伍的建设,构建“双师型”教师结构,从而切实构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而要想做到这点,不仅要增加护理专业教师中具有医疗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占有比例,安排护理专业教师到医疗企业顶岗实践,还要聘请医疗企业中的专业护理工作者以及医疗研究人员到高职高专之中担任兼职教师,从而形成以实践技能课程为基础的,具有高技能、高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机制,形成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4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从多个角度入手对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内涵建设提出几点粗浅的建议,也希望通过笔者的阐述,能够为广大同行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并为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拓展一条全新的教育途径。
参考文献:
[1]马晓飞高职护理专业内涵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11(8).
高职高专专业篇8
关键词:高职高专 护生 专业思想
中***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60
专业思想是指人们对自己所从事专业总的观点和态度[1]。护理专业思想是指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从事护士职业的信念以及职业荣誉感等。肯定而积极的专业思想有助于提高护生学习的动力。高职高专护理教育是我国护理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高职高专护生对专业的认识,培养其形成稳定的专业态度,对稳定护士队伍、保证护理人才梯队建设、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可反映出高职高专护理教育的效果。
有调查显示,专科护生入学时自愿选择护理专业仅占61.16%,了解、喜欢护理工作分别占36%和37.63%,愿意终身从事护理工作占53.85%[3]。另一项针对含高职高专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专业学生仅有26.71%是因个人理想填报护理专业[3],可见高职高专护生中专业思想不稳定现象较为普遍。专业思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了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根据高职教育的教育目标,针对护生的专业思想进行合理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各种途径帮助护生消除专业情绪、克服专业学习障碍、纠正错误的专业思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高职学制短,除最后一年实习外,在校时间只有两年,且不同年级的护生有不同的特点、思想和变化,规律也各不一样,所以应根据其不同时期的特点,分阶段,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同时,要把专业思想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联系起来,更好地帮助护生提高学习兴趣,加强专业认识,树立正确的专业观,更好地做好职业发展规划。
1 专业思想教育第一课――新生入学教育
专业思想教育是大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4],是大学生涯的起点和基石,对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具有导航性作用。专业思想教育对于学生坚定学习信心、巩固专业思想和爱校、爱专业、爱行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护理院校应在护生入校时通过对护理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习方法、实验实训、就业情况、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教育,帮助护生尽快融入大学学习和生活,帮助护生了解护理专业,明确专业学习目标,端正专业学习思想,掌握专业学习方法,激发专业学习动力;鼓励护生学习人文精神、把握人文关怀的内涵;定期邀请护理前辈与护生座谈,讲述工作内容、感受体会、成长感悟等,激发护生职业自豪感,教育护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职业态度,培养护生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品质,使其积极投入到护理专业学习中。
2 辅导员、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渗透专业思想教育
护生在校期间接触最为频繁、时间最长的还是做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护理学又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辅导员、班主任的专业修养会通过长时间与护生接触在无形之中对其一生的工作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应加强护理专业知识,提高专业修养,或者鼓励专业教师兼任辅导员,这样才能在平时和学生交流过程中从专业方面为学生答疑解惑,稳定学生的专业心态。态度是由模仿他人的行为而习得的,在观察他人做出行为选择时,学习者获得了关于榜样行为、行为情景以及行为结果的知识,从而影响自身的态度[6]。辅导员、班主任应在学生面前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将自身对护理专业的理解和情感传授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而且在思想教育中可以融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四心”理念,激发护生对于护理职业的崇敬和渴望,坚定其职业信念。
此外,辅导员、班主任还要注重对专业资源积累。如通过建立已毕业学生的QQ群,请优秀毕业生回校讲座等方式,与往届学生保持联系,以他们作为实例对新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同时也为下届学生的努力指明方向。
3 借助校园文化载体,扩展专业思想教育
校园文化是最富渗透性的一种教育影响因素[7],对护生专业思想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护理专业院校在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应结合专业特点,展现护理人员端庄、亲切、阳光、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对校园环境进行护理专业氛围的规划建设,如建立南丁格尔铜像、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事迹长廊、护理老前辈名言画像等,让学生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一种浓厚的专业氛围和文化积淀,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并将这种精神逐步内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行动。
另一方面,护理院校应利用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如通过组织护生参与“5・12”国际护士节传统授帽仪式、举办护理操作技能竞赛、开展以医学道德为主题的辩论、征文、朗诵、演讲等活动,举办护理专业学术讲座、报告会等形式的专业活动,进一步加深护生对护理专业认识和了解,提高其专业学习兴趣。
4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护生的职业满足感
通过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护生到社区、福利院等地开展志愿服务、医疗知识宣教、义诊、义务献血、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和健康教育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它能使人类增进健康、保持健康、减轻痛苦;护理工作的艺术性,它能给患者带来美的感受;让护生体验到护理工作的崇高性,了解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完善,护理工作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越来越被人们所需要,护生从服务对象的感谢中会收获到满足感、成就感,从而坚定从事护理工作的决心。
5 及早开展护理职业生涯规划,促进护生发展
护理职业生涯规划是护生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结合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对将来要从事的护理职业以及要达到的职业目标所做的规划。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之认识自身、确定人生方向,提供奋斗策略,将个人的发展和护理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增强护生的职业竞争力,为将来事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职业生涯规划还能对护生起到内在的激励作用,使之产生学习、实践的动力,激发护生不断进取。护理院校应及早引导护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以多种形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针对专业和学生特点,结合就业形势,由专职教师向护生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知识;学校还可以邀请资深人士、老校友等与护生面对面沟通与交流,分享经验教训,帮助护生早做规划;开展咨询活动,举行邀请在职护士、高年级学生、研究生等解答护生关心的深造、晋升、临床科研及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护生明确目标,增强职业意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6 把专业思想教育融入到专业课教学过程中
专业教师对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前景等情况都了解得比较透彻,学生从他们那里得到本专业的信息会更加全面,他们能够更系统地解决学生的困惑。专业教师应把专业思想教育作为自己的责任,精通护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热爱护理专业,在从事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专业学习动态,注重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要善于结合社会现象、专业发展动态开展思想品德与行为的启发,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业内的现状及前景,有意识地把专业思想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任务中去,调整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7 临床实习带教老师言传身教强化专业思想
护生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毕业后适应临床工作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各教学医院管理者应挑选一批专业思想及专业素质过硬的优秀临床带教老师,注重对带教老师的培养,带教老师的工作态度、专业素养、道德水平等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实习护生。只有带教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认识到护理学的重要性,他们才能真正热爱护理学,才能积极投身于工作中。
总之,护理院校教师、临床护理工作者都应树立专业思想教育意识,应将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高职学习的全过程。学校各个层面都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护生正确了解和认识专业,巩固专业思想,帮助他们认识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学习专业的价值和意义,让护生牢固树立专业意识,形成稳定、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专业学习思想,增强学习本专业的兴趣与信心。
参考文献:
[1]陈碧流.论护理教学与教书育人[J].中华护理杂志,1995,30(10):611.
[2]童博等.专科护生专业思想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4):153-154.
[3]彭丽娟,姜文兵,柯丽,王建洲.护理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状况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2,9(3):128-130.
[4]高芳,鲁子卉.基于新生专业思想调查问卷分析的专业思想教育对策研究[J].经济生活文摘,2012,(19).
[5]朱艳红,梁家君,高秀丽.大学新生专业思想教育措施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09,(16).
[6]李红,沈宁,何仲等.护理本科生专业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06,3(1):22-25.
高职高专专业篇9
关键词:高职高专;保险专业;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将工作与学习融合。对于高职学校来讲,通过工学结合可大幅度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并大大提高学生就业率;对于学生来讲,通过工学结合,可以使学生参与职场实战训练过程中,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但结合实际情况来讲,我国高职院校保险专业开设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保险专业人才的顺利培养,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这是我国各大高职院校急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分析高职高专保险专业建设中的问题
1.缺乏良好的实训环境,学生实践能力较低
以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传授理论知识中,忽视了结合实际工作,造成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却无从下手、不知所措,用人单位还需要投入很多物力资源以及人力资源来对学生开展岗前培训。出现这样的情况,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实训环境。因为一方面企业并没有义务要与高校共同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保险企业还有业务资料是保密的,接收缺乏实践的实习生必然会阻碍着业务有序进行。所以,保险企业并不愿意接收实习生。很多种因素造成保险专业学生观摩和操练保险企业业务的机会并不多。
2.单一的教学方法,影响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在以前的教学方式中,普遍采用教师在课堂中讲授,学生在课桌上做笔记,这种教学方式不但乏味,而且学生也很难掌握好重点知识。这样也造成了教师一味的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夠接收和消化,忽视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并未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也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长时间下去,学生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反而其他方面的能力还明显下降。
二、高职高专“3+2+1”的工学结合模式
三年制的高职高专学生用三个学期时间在学校内接收了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拿到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在大二学期开始分课程模块系统的接受工学交替式训练,最后一学期开始进行顶岗事实习就业。如下阐述了“3+2+1”模式的做法:首先,在学生刚刚入校时,要着重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并对他们传递保险人资格考试的理论知识,开设与文化基础课以及保险基础有关的课程。其次,在学生进行大二阶段后,学生以保险人这一身份来进入企业办理手续,分财产与人身保险两大专业模块工学交替式的进行,也就是大二下半年来系统的学习理赔技能、承保知识。最后,大三阶段学习财产保险展业、理赔以及承保等等知识,之后到财产保险企业来实训。这种集中式的工学交替形式,可以让学生提早接触保险行业,有更多的时间来放松心态,为后期的顶岗实习打下坚实基础,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的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三、实现高职高专保险专业工学结合的可行性
为了满足企业实际用人需求,高职高专需要从培养保险专业人才方案上进行完善,结合不同课程的特征特点,运用多种工学结合形式来提高学生整体就业能力。下面就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工学结合教学形式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1.以“职场培训模式”为主来进行工学结合
保险企业内部培训有着很强的特征,可以积极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并强化学生的协作精神,在这样的气氛下推动学员更好的发挥自身创造性,达到预期培训的目的。在保险专业课程授课中,可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研究,学习保险企业内部培训中的元素,并将其融入“职场培训模式体系”中。这一体系的具体实现以保险企业内部培训组织模式来对高职学校课堂进行组织,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团队协作机制、激励机制等,大大刺激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职场培训模式”是学习保险企业运作模式,让学生提前接触,以便提前适应好。另外,教师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中,充分运用企业产品进行专项技能技术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与成长,进而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
2.以“校校合作”形式来实现工学结合
当前保险企业对人才招聘要求越发形式多样化,不但要求应聘人员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有医学与汽修方面的知识,而这样的知识要求不管对于高职高专保险专业的教师来讲,还是建设保险专业课程体系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通过调研各大交通类汽修学校以及医学院发现,这种学校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也就是他们的学生尽管懂得很多医学或者汽修方面的知识,但是在面对保险企业招聘需求中,保险专业知识还是了解的不多。在对保险人才需求与培养人才中,保险专业高职高专、医学院以及汽修高校等所具备的优点和不足,课题小组提出了“校校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校校”也就是保险专业高职学校与医学院和汽修学院,二者可联合来培养综合型的保险人才,即保险专业学生在有了一定课程基础知识后,到合作的学校中,学习相应的知识,在毕业时可以拿到本学院的毕业证明,同时也能够拿到合作学校的结业证明,这样的合作方式既能够强化学生整体就业实力,也能够促使各大学校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工学结合的研究还处于不成熟阶段中,但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了我国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将学生从教室内学习搬入企业中进行实习,让学生可以及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进而不断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同时,我国高职高专保险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方案实行中,只借助教师一方面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校、***府、企业等主体积极发挥作用,这样才能保证工学结合教学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并达到预期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郎秋洪,程漠大,于光荣,方俊芝,钱勤华.高职高专保险专业工学结合实现形式探索[J].价值工程,2013,(16):272-274.
高职高专专业篇10
目前高职高专的教师来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中师的原有教师(因为原来的中师大部分都升格为高职高专),另一类是随着社会发展对高学历层次人才的需求而引进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前一类教师有比较强的教育教学技能,但理论水平相对薄弱。而后一类教师虽然具有深厚的的专业背景和扎实的专业功底,专业理论水平较强,但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技能训练,只知道一股脑儿地把自己的知识满堂灌给学生,而缺乏教学实训的指导。这直接影响了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学效率。
二、高职高专语教专业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措施
以上种种问题表明,高职高专语教专业古代文学教学要顺应新的形势变化,切实有效地为专业培养目标和提高就业技能服务,必须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整合教学内容
古代文学涵盖面广,涉及的作家作品众多,在具体的教学中很难面面俱到。这就要求结合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重新整合教学内容。笔者认为高职高专古代文学教学内容的整合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教学内容的整合必须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小学语文教师,而且从目前社会发展对学历层次的需求来看,它的培养目标还在渐变为乡镇小学语文教师,他们需要的是宽广而不是专深的知识,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学知识是必要的,但理论水平和专业性不必要求太高。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笔者认为在文学史和作品选的教学安排上,应该以作品选为主,以文学史为辅。在讲文学史时,要遵循“理论必需”的原则,但也不能泛泛而谈。不仅应该讲清楚这一时期出现了哪些作家作品,而且应该讲清这一时期文学呈现了什么特点,并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背景挖掘出呈现出这种特点的原因。甚至在讲到每一时期的“一代文学”时还应该穿插这种文体的演变及鉴赏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对系统的古代文学知识和一些基本文体的简单鉴赏技巧。在作品的选择上,一要突出经典性,优秀的古文作品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情感上都对学生有感染和熏陶的作用;二要对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作家作品有所侧重,因为我们所培养的毕业生将来有大部分要到小学去任教语文,为了让他们能够尽快胜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文教学工作,对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文篇目,从内容到教法都要给学生以示范,而且要加上古诗声调和节奏的讲解,要在引导学生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上下功夫,使之成为小学语文的示范课。2.注意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在现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的古代文学作品,包括一些在大学古代文学教学中要精讲的重点篇目,像李白的《蜀道难》、屈原的《离骚》、庄子的《逍遥游》等。如果中学语文教学得法,那么学生进入高校后,对这些经典的篇目应该还是掌握得比较好的。因此,我们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要重新遴选精讲篇目,对中学语文课本中出现过的古代文学作品一般不要再去重复讲授,对于实在非常重要不能略过的古代文学作品也要和中学分析的角度不一样。这样即可以合理利用古代文学的教学时间,又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古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古代文学距离我们的生活较远,学生在学习时较难产生兴趣,教师要想方设法拉近古代文学与我们生活的距离,实现古为今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生活中流行的成语俗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虽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不再使用古汉语进行交流和写作,但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不少生动、形象、凝练的语言在今天仍被大量使用,成为了我们生活中流行的成语、俗语。因此,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可利用这些成语和俗语作为桥梁来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如我们现在形容女人的嘴巴长得漂亮会说“樊素口”,形容女人的腰长得细会说是“小蛮腰”,为什么这样形容呢?因为这两个俗语来源于白居易的两句诗“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樊素和小蛮是白居易洛阳别墅的两位美人,一个是歌妓樊素,一个是舞妓小蛮,白公深爱之。如果我们以这个为切入点来讲白居易晚年独善其身的生活,学生的兴趣自然就来了。
(三)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应与教师技能的培养相结合
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是以源源不断地为小学输送优秀的、高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师为办学目标的,因此,它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要具备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而高职高专教育都面临这样的困境:教学时数缩短,而所学的课程却越来越多。专科学制本身只有三年,而且由于市场化的运作,高校的招生指标多少和专业是否继续保留都是以就业率来决定的,高职高专的教育更是如此。为了争取更多的招生指标,保留现有的专业,高职高专院校只有想法设法提高就业率,而提高就业率的办法之一就是把毕业生提前推向就业市场,所以,几乎所有高校的最后一学期是不安排课的。即使有,也基本是教师招聘考试的辅导课。这样,专科的学制实际上缩成了两年半。但社会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特别是语文教育专业更是如此。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为了顺应社会这种需求,高职高专的语教专业必须要调整或增设课程,这就使得它的课程会越来越多。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这是所有的高职高专教育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人认为,在语教专业的专业理论课中渗透教师技能的训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途径。古代文学是高职高专语教专业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主干课,我们在这一课程的教学中不能从理论到理论地满堂灌,而应当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渗透教师技能的训练。根据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和古代文学的教学实际,可以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可以渗透古诗文诵读技能、口语表达技能。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