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10篇

蜀道难篇1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蜀道难篇2

说起攀枝花市,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早在1965年的时候攀钢入驻,成为了中国钢铁生产最重要的三大城市之一;而对于天性悠闲的四川人和云南人来说,攀枝花更是一个适宜冬日度假的好地方。攀枝花冬季气候舒适,气温较高,即使全国人民都被冻得瑟瑟发抖的时候这儿的人依然可以着一身短袖,再加之丰富的温泉资源,怎能使人不热爱?

麓山姊妹

直到现在,四川绝大部分的球场还是集中在成都平原附近,虽然这些球场冬季几乎都不封场,然而大多数的球友还是不愿意在凛冽的寒风中打球,最后不少人还是背上了球包踏上了去海南的征途。再说了,平原型球场打得多了之后还是想试试其他风格的球场,于是攀枝花红山国际高尔夫俱乐部正好在这两点上都满足了球友们的需求。

成都麓山国际乡村俱乐部大家应该不会陌生,红山国际可以说是它的“姊妹”,除了它们都是由马克·霍林格设计的之外,他们还拥有同一个投资方——宏义集团。麓山国际已经赚足了大家的眼球,作为西南地区一个资历比较老的球场,它的质量早已得到了广大球友的认可。而它的“姊妹”诞生于崇山峻岭之中,自然有它独特的地方。

第一次前往红山时住的是位于山中会所2楼的酒店,当我推开窗的一刹那便被震撼住了——土黄的荒山中,绿色的草地成为了点缀,球道依着山的走势忽上忽下,有的时候还被悬崖隔开。窗下是一号洞,顺着远处望去,在云雾中也能依稀看到球道,整个感觉就是一座高尔夫球场被雕刻在山上,粗犷、雄浑、苍劲有力。这样一片黄绿反差如此强烈的景象在国内绝对鲜有,之后球友们也能感受到,在这里打球,你真是在对抗大自然。

马克·霍林格认为好的球场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被人的慧眼所发现的。红山处在这样的山中自然是有福气。国内有很多山地球场都面临着这样的尴尬——虽说是山地球场,有的只是拿山借个景儿而已,球场本身却挤在山脚下,要在山的中间“凿”出一个球场来,对人力财力都是一个很大的消耗,这种球场起伏自然也全凭土方量的堆积。而“蜀道之难”的红山国际绝不是说说而已,红山的球场处在山脉翻滚跌宕频繁的地区,虽说同样是18洞,不过这18洞却彼此相隔非常远,你在这一洞打球,根本就无法看到下一洞或者隔壁球洞的状况,连声音都听不到。红山确实也不是真正“凿”在山上的,但是在蜀国这片山地崎岖的地带,地表本身就如同翻滚的龙脉,根本无需刻意雕琢。

作为马克·霍林格在四川地区的得意之作,他本人也被这山区的魅力所深深折服,于是在建造球场时他极力反对对周围的山石进行爆破或者削磨等处理,虽然这样的球场在整体的难度上会比其他同类的球场高出很多,不过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出高尔夫的魅力。在这样寂静的山岭,可以静下心来享受高尔夫的乐趣,对球友们来说这就是与大自然接触最理想的感觉了。高尔夫这项运动可以说是所有体育项目中最能与自然相融合的运动了,而在红山这一点被做到了极致。

取之于山,偿之于山

“大山有灵性,你既然从山上有所索取,你就需要对它有所保护和偿还”,红山国际球会的总经理丁理先生如是说。由于地处僻静的山区,动物们才是这里的主人,而山区除了鸟虫之外当然还栖息着不少的蛇,打球时碰见蛇在山地球场绝对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蛇本无害,只要人不去伤害它,它也不会伤害人。球会也有 “谁打蛇,谁走人”的规矩。保护当地的物种也是在竭尽全力地维护球场的生态,这样才能带给球友们最原汁原味的山地球场。

蜀道难篇3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2、译文:

唉呀呀,多么危险多么高峻伟岸!蜀道真太难攀简直难于上青天。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嵋山顶端。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纡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鹄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可以摸到参、井星叫人仰首屏息,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坐下来长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可怕的岩山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蜀道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象万壑鸣雷一般。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要来到这个地方?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万马也难攻占。驻守的官员若不是皇家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3、赏析: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李白在反复咏叹蜀道难,蜀道到底难在何处?李白又是如何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体现蜀道难的?说起《蜀道难》,唐代诗评家殷璠曾评价这首诗是“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究竟这首诗它奇在何处?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共出现了3次?反复吟咏。第一次是出现在诗歌的开头第一句。第二句,是“凋朱颜”那边。还有一句是在诗歌的结尾。诗歌突出了难和危。“噫吁嚱,危乎高哉!”哎呀呀,真是好危险,好高耸啊!

再看第二句“凋朱颜”,“朱颜”是什么意思?红润的脸色。“凋朱颜”是指“红润的容颜为之凋伤,憔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读 “凋朱颜”用颤音读出来,“凋—朱—颜”语速还可以再放慢一些。

再看第三句“长咨嗟”,“咨嗟”怎么解释?注解有“咨 嗟”,“咨嗟”怎么解释?叹息。“长咨嗟”呢?深沉的叹息。长长地叹息,深沉的叹息。看来,诗歌到了最后是积聚了复杂的情 感,化作了一句长长的叹息。既然是“长叹息”,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拖 长一些,低沉一些。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一唱三叹之间,诗歌的风格就显现出来了。北宋欧阳修曾经说过: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

蜀道难篇4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意思就是“蜀道真太难攀登,简直难于上青天。”

2、出自唐代李白的《蜀道难》。

3、《蜀道难》选段: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来源:文章屋网 )

蜀道难篇5

关键词:《蜀道难》 创作意*** 探究

关于李白《蜀道难》的创作意***,历来说法不一。要探究李白创作意***究竟是什么,我们得先从李白生平入手。

李白出生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出生地是西域的碎叶。年时才华显露,吟诗作赋,广览博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十五游神仙”,“十五好剑术”。二十岁开始漫游蜀中,登峨眉山,游青城山。开元十四年,二十六岁的李白为了自己人生理想和抱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历游近半个中国的名山大川。天宝元年,四十二岁时,经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征至长安。初到长安,太子宾客贺知章一见,叹为“谪仙人”;读其《蜀道难》大加赞赏,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金星精耶?”(《唐摭言》卷七)李白初至京城,为何要拿《蜀道难》给贺知章看?应该求上层的赏识,应该求得太子的赏识。所以从蜀中来知蜀中事的李白,就献上了自己的精心之作蜀中警语《蜀道难》。蜀道难行,入蜀出蜀之人尽知,中央***要皆知。险就险吧,难就难吧,干嘛要大惊小怪、无病呻吟呢?李白要说的蜀地的***治危机的可能性,中央***要会不知道?况且这个想“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李白,这个自负天生我材的李白,这个想通过终南捷径蓄势待发的李白,决不会只看到蜀地的危险性,更应该是觉察到了唐王朝潜伏的重大危机。藩镇兵重,尾大不掉,国家将出大祸乱!所以贺知章虽惊叹李白的***治敏锐性,也不十分点破,只是叹他为“谪仙人”。表面赞其才(诗歌奇才和敏锐的***治洞察力),实则警示其小心谨慎,以防受挫招灾。由此可窥见,李白写蜀道难,警蜀地乱,暗示大唐危机,那些蜀山险是有象征性的。十三年后,安史之乱爆发,证实了李白的***治敏锐性。

要解读李白《蜀道难》的创作意***,还要从分析诗歌本身的结构布局入手。

为了把蜀中之事渲染沉重,就要渲染蜀道之难,为突出蜀道之难,就要写好蜀中之险,于是全诗就有了如下的构思布局。

(一)先用神话传说渲染蜀道之险,烘托蜀道之难。蚕丛鱼凫***久远,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地通人烟,可见山之险无路可行。在由秦入蜀必经的太白山上只有一条鸟可飞过的山路,可见确实山险难行。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样的山路,这样的天路,这样的险路,时时都可能山崩地裂,险得令人胆颤!

(二)再写行者经历,确证其险。神话传说毕竟是传说,耳听为虚,还是说说行者经历,所见所闻所感吧。

先写行者亲眼所见之险。从远处看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高峰挡太阳运转,这是险山;冲波逆折回川,这是恶水。山高得黄鹤飞不过去,山陡得连猿猴都无法攀登,下边又有恶水,人若攀山,稍有不慎,跌落下来,粉身碎骨,被恶水冲击,尸骨难寻。这是亲眼所见之险,实实在在之险。

次写行者亲身行山之难。“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写山路曲折非常,实际是写山太陡。山不陡则有直道可上,山较陡则有斜道可上,山太陡则只能盘道而上。山路盘旋曲折太多,路程可就远了,好不容易百步九折地爬到山顶,天已黑了,抬头似乎可以摸到星星,感到呼吸有些困难,不得不仰胁深深地吸气。做了深呼吸,仍感气不畅,只好以手抚胸,坐下休息。

再用鸟声和瀑布声烘托气氛,渲染险。正当行人仰胁而息,抚膺长叹时;正当行人恐惧再次攀山时,他又听到了悲鸟哀鸣,又听到月夜子规愁啼。空山无人,更添出愁烦,更感无助无奈。此景此情,说一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会恐惧,就会面如土色。诗到此,把蜀道之险,蜀道之难,把自然蜀道之险、自然之难写到极至。

(三)写将出现蜀中乱,深化诗歌主题。

蜀道虽难,人们必须行走。国家有这么一个***区,在紧要时刻,必须过蜀道,或官员,或使者,甚或千***万马。剑阁是雄关险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若是叛逆豪强拥兵作乱,中央***府也奈何不了。前边所写的处处蜀山险,种种蜀道难,就有***治意义了。“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是一句重要的警语,也是一句隐语,也是一句预言。或许不幸的是李白人微言轻,未被重视,或许是微露端倪而遭挤兑。后来蜀中真有***阀拥兵作乱,

蜀道难篇6

【关键词】文化解读 解码 《蜀道难》 英译

引言

刘宓庆认为:文化翻译必须在两个相辅相成的维度上进行,对词语意义的文化诠释以及对文本的组织结构的解析和文化解读。文本的文化解读策略主要涉及四个方面:解码,解构,解析以及整合策略的应用,本文将从解码方面尝试探讨《蜀道难》四个英译版本中的小问题:亚瑟.韦利(Arther Waley)、小x薰良(Shigeyoshi Obata)、孙大雨及杨宪益夫妇的版本。

1.解码主要指解读文化屏障,《蜀道难》中文化屏障很丰富。“蚕丛及鱼凫,***何茫然”:蚕丛和鱼凫建立蜀国的年代太久远,无法详谈。Waley将“***”翻译为 “rule the land”,似乎与原文有出入。孙大雨的版本:“Cancong and Yu-fu, it is mysteriously unknown how they began to found their remotely ancient state.”“茫然”的意思是:从蜀国建立到现在时代太久远,孙先生处理为“mysteriously unknown”似乎不是很准确. Obata的英译版本: “In the remotest time of Tsng-tsng and Yu-fu / Yea, forty millenniums ago―that the land was found” , 这句话的译文似乎更接近历史事实:蚕丛和鱼凫是蜀国早期的两位统治者。杨宪益夫妇的英译为:“Long ago Can Cong and Yu Fu found the kingdom of Shu / Forty-eight thousand years went by.”其实,不是蚕丛和鱼凫共同建立了蜀国,与历史事实稍微有所出入。

2.作者认为,句子深层结构也是一种文化屏障,例如“扪参历井仰胁息”中的深层结构应该是 “历井”“仰”“扪参”“胁息”。整句话意思是:“on the way from Qin to Shu,‘历井’,if travellers looked up their head, ‘仰’,they could touch the stars all way along, therefore, probably they could not stop breathing for being nervous and terrified”在Waley的版本中,这句话被翻译成 “Clutching at Orien, passing the Well Star, I look up and gasp”,这就反映出译者其实没有理解句子的深层结构。Obata的处理为 “The traveller must climb into the very realm of stars, and gasp for breath.” 也没有准确的译出原作的意义,“胁息”的意思是 “hold one’s breath for being terrified” 而不是 “gasp for breath”;孙大雨的版本是 “They pierce into sky; on them you could touch the brilliant stars.” 英译中有山高峻险的意象,但遗憾的是只翻译了原文意义的一半。杨宪益夫妇的版本: “Touching stars, the traveller looks up and gasp” 也同由崞了原句主要的文化意义。

由此可见,在对《蜀道难》解文化意义之码的过程中,翻译家的作品或多或少都会丢失原文的文化意义,所以我们后人在做古文翻译的时候更应关注其文化意义的传递。

参考文献:

[1]Arthur Waley,The Poetry and Career of Li Po[M].London:George Allen & Unwin,1950.

[2]Obata,S.The Works of Li Po[M].Kanda,Tokyo:The Hokuseido Press,1935.

[3]Sun Dayu,An Anthology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and Pros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4]Yang Xianyi & Gladys Yang,Poetry and Prose of the Tang and So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5.

[5]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蜀道难篇7

这条古蜀道从源起、修建到畅通,始终被蒙上了一层神秘幕布,留下了荒诞不羁的传说:一个是“石牛计”,一个是“美女计”。《水经注》卷二十七引来敏《本蜀论》说:“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艺文类聚》卷九十四引《蜀王本纪》说,蜀王对秦国诈称五条能***金的石牛信以为真,“即发卒千人,使五丁力士拖牛成道,致三枚于成都,秦得道通,石牛力也”。蜀王命五位大力士开路,迎接石牛。关于美女计,《华阳国志・蜀志》载:“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说的是秦惠王在使用石牛计之后,又投蜀王所好,送美女给蜀王。

道路修通了,蜀王迎来的不是能日粪千金的石牛,而是秦国的十万铁骑,蜀国的灭顶之灾在所难免。

南郑之争

春秋战国时期的蜀国疆域“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西奄峨蟠,地称天府”。从三星堆遗迹和金沙遗址出土的让世界惊叹的文物中,我们今天仍可感受到古蜀文明的辉煌。

秦人为何如此觊觎古蜀,仅仅是因为地理意义上的需要吗?钻进历史故纸堆里不难发现,实际上古蜀与秦国彼此的恩怨由来已久,只不过此消彼长,百年征战各有胜负。

早在开明王朝之初,丛帝鳖灵之子卢帝便率蜀***北上,一度曾越过渭水,“攻秦至雍”。雍地大约在今天的陕西凤翔一带,至此,整个汉中平原都掌握在古蜀国手中。

秦蜀拉锯战的反复较量中,“南郑”是一个标志性舞台。

公元前451年,秦国突袭南郑,蜀人一时手忙脚乱,人力粮草等补给供应不上,最后丢失了南郑,一度靠剑门山区的险关危隘,才阻止了秦人进一步进攻。秦人偷袭得手之后,开始在南郑修筑城墙,以重兵把守,史称“秦左庶长城南郑”。蜀人又不断集结兵力***,最后终于将南郑艰难收复,《史记》中则称之为“南郑反”。

此后,古蜀王国与秦国之间断断续续,展开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冲突与较量。公元前387年,秦国再度大举进攻蜀国,攻下南郑,《史记》用五字轻轻掠过:“伐蜀,取南郑”,但很快,蜀国再次***,重新夺回南郑,在对南郑的多年争夺中,再次占据了优势。

战国时代早期的古蜀王国,仰仗天赐丰饶之地,加之地理绝险,秦人每次挑战,均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因此骄妄日生。末代蜀王刚愎自大,一直存在着蜀强秦弱的幻觉。史载,蜀王曾率万余随从过汉中平原,深入到边境秦岭的褒谷一带狩猎,丝毫没有把秦国放在眼里。另据《蜀王本纪》记载,有一次蜀王要在“褒”地举行***事操练演习,还专程传话给秦惠王,要他前来观看。殊不知秦惠王将计就计,对蜀人的***事部署、行兵布阵等了若指掌。

正是因为这里富庶安康,地势险要,导致蜀王沉浸在这个安乐窝里耽于享乐,防备松懈,无意进取中原,称王称霸。

葭萌大战

时值公元前316年,巴国、蜀国互相攻击,蜀王因为王弟苴侯私下和巴国交好,率***讨伐苴侯,迫使苴侯逃到巴国,求救于秦。秦惠王想着趁机一举灭蜀,但因道路险峻难行,韩国又可能来侵犯,犹豫不决。秦之名将司马错极力主张伐蜀,其理由是:“欲富国者展闫涞兀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

秦惠王听从了司马错的建议,张仪、司马错、都尉墨率大***十万从金牛道挥师南下,直取成都。蜀国不得已从巴国撤***,兴兵于葭萌关拒敌,仓促应战。葭萌关地势险要,史称“虽为弹丸之城,而有金汤之固”。

且说当时蜀王兴兵于葭萌关拒秦,若按常理守关不出,坚壁清野,依仗葭萌关的险要地势,纵使秦***虽强,也应无计可施。只要坚持月余,待到秦***久攻不下,粮草耗尽,锐气尽失,自然不战而退。对于此次战争之初的失利,蜀王却不以为然,认为不过是秦人偷袭得手,只要自己御驾亲征,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何况前几次秦蜀之间的战争,也是秦人先攻占了南郑等地,等蜀王大***一到,很快就能收复失地。

葭萌关成为蜀、秦战事的分水岭,这无疑考验两国最高决策层的***治决断和***事智慧。故而,秦、蜀两***排开阵势,一举决定古蜀国命运的“葭萌大战”,就在葭萌关外的旷野河谷上演。

葭萌一战的结果不言而喻,蜀王大败南逃,整个古蜀王国的全部家当,也在此战之中灰飞烟灭。秦***未给蜀王半点喘息之机,从葭萌关一直追至武阳(今四川彭山县东北一带),蜀王终于被秦***全***包围,撕杀中蜀王死于乱***之中。蜀国王子安阳王见大势不妙,带领一支残部辗转南迁,最后一直流亡到交趾(今越南北部),方找到一块残喘之地,建立了一个新的王国“蜀朝”。至今,越南北部还留有很深的古蜀文化痕迹。

“起兵伐蜀,十月取之”。短短十个月蜀国便并入了秦国的版***。可以说,秦人最先拿古蜀王国祭旗,以此拉开了征服天下的大幕。

蜀道难篇8

看标题,推意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推知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送友人入蜀》这个标题包含“送别”和“入蜀”两层意思。又由于是送别诗,不免俗套,要对友人出外求官作一番劝勉。诗的大意是:友人由秦入蜀,李白与之谈到具有悠久历史的蜀地 ,形象地描绘出蜀地山之高路之险,告诫其应知悉权贵当道、世路艰难的现实,当乐天知命,安贫乐道,并真诚地劝勉友人切勿强求功名利禄,以来慰人,以表达朋友间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看作者,知风格,明手法,用诗家语。一般的说,高考所考诗歌的作者,要么是教材里出现过的,要么与教材中的作者同属一派,要么是与所遇到的作者风格迥异的另一派。无论哪种情形,都需要看作者,因为看作者,就可以知道诗人他的诗歌的基本风格,其诗家语就可以在考场里运用。如说风格,李白的雄健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王维孟浩然的恬淡静远,陶渊明的平淡醇美就应该了解 ;说手法,李白的极度的夸张,丰富的想象,磅礴的气势,脱口而出 、不事雕琢的浑然天成,不讲法则中却有法则的不主故常等等就应该掌握 。

知章法,析层次。“所谓章法,无非是语言表达的逻辑顺序,布局谋篇的方法。”古诗的章法,无外乎先写景后抒情,或者先抒情后写景,或者写景中含情三种形式。作者按照题目的要求,在选定的章法里,用语言表达的逻辑顺序来体现其诗歌的主旨 、写作的目的。这首《送友人入蜀》属于先写景后抒情的形式,作者李白按照诗歌题目的要求,分写“入蜀”和“送别” 两层意思。“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 ,春流绕蜀城 ”首、颔、颈三联是写入蜀。首联用“蚕丛路” 代蜀道,用听说,委婉地总说蜀道不易行。颔联用“起、生”两个动词,以工整的对仗细写秦蜀边境的栈道之狭窄、陡峭、高危, 形象生动地把“不易行”三字包含的“险”“惊”之意具体化,想象诡异,境界奇美,气韵生动,见出李白炼字的功力之深厚,艺术造诣之炉火纯青。颈联从由下往上和由上往下两个角度,用诗眼“笼”字状栈道被树木笼罩的景色,以突出树的茂盛,但仍是写山 ; “绕”字写山被蜀江春水环绕的美景,这一联的两句写“夷“写’喜 。前三联写景“ 由险而夷” ,写情“由惊而喜”,情景相生,写足了“入蜀”之意,为尾联蓄势,使尾联(“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对热衷功名的朋友的劝勉、宽慰和温情提示之意水到渠成 ;又用一典故(君平,严遵的字,汉朝人。他隐居不做官,在成都买卜为生 ),以过来人的身份把“送别”的客套变成了真诚的关心、爱护,李白对朋友的赤诚之心由此可见一斑。掌握了诗歌的常用章法,又仔细分析了题目在诗歌中怎样一一被写到的情形,从理清诗歌各联组合的逻辑顺序入手,解读正文每句诗,弄清其意思,再合并每句诗的意思 ,最后归纳其所属的层次,这样章法就清楚了,层次也分明了,诗歌的主旨和写作目的就被概括出来了。

看注释,调储存,巧解题。高考诗歌鉴赏题的注释,要么提示难点,要么提示背景,总 之,一定对解答题目有帮助,考生千万不可不看 :有时可能“一脚提醒梦中人”,对考生 理解某个难点起到豁然贯通的作用,可能由此顺利地解答出关于诗歌的某个难题。如《送友人入蜀》中的“君平”就需注释,不然考生读本诗就会被没有考查意义的词语难住,而“蚕丛路”,就只需考生借助《蜀道难》中教材对“蚕丛及鱼凫,***何茫然”里“蚕丛” 一词注解的记忆和在此诗中的转换(“蚕丛” 由蜀国的***之君代替蜀,“蚕丛路”就是蜀道)。对教材中的注释和一些历史事件、背景平素多记忆一些,多储存一些,考试时遇上了,解答诗歌试题的难点就会迎刃而解,胜任愉快。

明考点,读文题,据此规范答题。关于古诗文的鉴赏,《考试说明》要求赏析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题设点不外这几个方面 ,只是每次考试出题有所侧重罢了。明白了考纲的以上要求,通过看标题,析层次,剖章法,看注释,调储存,知风格,明手法,就能推测出诗歌的主旨,概括出它的表达技巧 ,再运用平时训练诗歌时概括诗歌的专门术语、常用评语,就能够据此依题意要求答好题目。如《蜀道难》,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生动地描绘了蜀地山川的雄伟险峻。“他以气势夺人,其气可谓奇、 逸、壮”,其诗声调铿锵,句法富于变化,韵散兼用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对友人入蜀的担忧。借助教师对这首歌行体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以上分析,对照《送友人入蜀》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看看 哪些是一以贯之的,表述时就可借鉴、套用;哪些发生了变化,就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然后写出自己的分析结果。一般地说,规范答题的答案包括:①形式上要点明是修辞、活用、或句法;②内容上要分析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或思想感情;③效果上可以诗中形象或作者角度的介入来分析表达效果。④教师在平时要提醒考生注意,解答高考诗歌题时一定要引用诗中的字或词或句子,对此作简要的分析,但不要架空分析,只写出结论,而要材料和观点统一为宜。如所举的两首诗,它的想象的丰富,声韵的铿锵,对朋友的真诚是一致的。前首诗极度的夸张,夺人的气势,句法的变化,韵散的兼用确实是它所特有的;后首诗的对仗之工整,形容之工巧,作法之细密,“杜律之细者亦不过乃尔 ” ;表达的主题 ,前者表现出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对朋友的关心,后者表达作者对朋友的劝慰,对世道的讥刺。这些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结果。当然,这些术语只能由教师平时介绍,学生细心辨析、用心记忆,考试时才会恰当地运用,从而规范地解答好题目。

无论是平时练习或高考时答题,鉴赏古诗都要有整体阅读的意识,都要有善于新旧联系 、比较辨析的意识,才能够由已知推未知,由旧知得新知,解答好高考诗歌鉴赏题。就拿《蜀道难》和《送友人入蜀》来说,二者在内容上有同有异,在理解上可以互为佐证,前者是后者鉴赏的背景和注脚,后者是前者的参照和印证。前者是歌行体诗,学术界大多认为无寓意,后者属五言律诗,寄寓世路之艰难。两首诗都是李白初入长安时送友人入蜀所作,都写到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前者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瑰丽、神奇的山川,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后者 却恬淡静远,气定神闲 ,恰似朋友之间在拉家常;由秦到蜀,一路写去,写景“由险而夷”,写情“由惊而喜”,情景相生,以典作结,劝勉友人在世路艰难之际切勿强求功名利禄,而应听天由命,安贫乐道,表达“慰人”之意。读两首诗,有相互生发之效,这就是比较阅读,其实考点已蕴含其中, 不必如答题之问一般机械地提出和作答而已。

以上只是自己研习诗歌和进行诗歌教学的粗浅体会,如果有些许价值,则是万幸,以此就教于方家。

参考文献:

①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 M 】。百花文艺出版社。

②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蜀道难篇9

秦蜀古道并不是简单的一条道路,而是由七条主要通道组成的道路网,其中75%的遗存分布在陕西境内。

汉中就位于这个大阻大通的远古交通网络的中心。

由长安入蜀,汉中是必经之地。而且行至汉中,路刚好走了一半儿。货物由此中转集散,旅客在此养精蓄锐,准备下一段旅程。大唐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写下了他的代表作《蜀道难》,全诗294个字,描绘了入蜀道路之艰险,一唱三叹,令人荡气回肠。

陕西理工大学教授梁中效认为,申遗是对秦蜀古道最好的保护,并且只有沿途三省陕川甘联合申遗才能确保蜀道文化的完整性,最大限度地保存这条道路最本质的历史内涵。

近年来对古道的研究,让梁中效从一个更为开阔的历史视野去审视自己的城市。他认为,汉中之所以成为一个战略要地,是因为正好处于中国西部的轴心区。这里是中原文明与古蜀国文明的连接点;是旱作农业与稻作农业的结合部;是帝国***治中心与经济中心间的枢纽;汉中还串联了西北丝绸之路与西南丝绸之路,是两条国际大通道的连接点。

隐秘的西部轴心

蜀道及其中心城市――汉中之兴衰皆因其隐秘性。这种隐秘性包含着双重意味,一是从秦岭巴山迂回而来的地理位置之隐秘性,一是从深藏于历史古籍的远古文明中走来的隐秘性。

秦岭是中南北气候的分界线,是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秦岭之南还有巴山。秦巴山区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地理屏障――将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陕西关中与天府之国四川阻隔,将汉唐帝国的***治中心与大后方分离。其南北宽度有两三百公里,当年若穿越全程,要七到十天时间。司马迁在写《史记》时也不由得长叹一声:“秦岭,天下之大阻也。”

为了突破这个“天下大阻”,我们的祖先循谷而行,践草为径,挖山通隧,依崖筑栈,修通了险峻奇绝的秦蜀古道。

古道具体开通时间已经不可考。据说,在两千年前,那个没有现代爆破技术、甚至连铁器都极为昂贵的时代,先民们便打通了第一个人工隧道,创造了人类交通史上的奇迹。今天穿行在秦岭的崇山峻岭中,仍能看到那些深邃的栈道壁孔。

栈道其实并非只是一条铺上木板的路,上面还有阁楼,有防护栏杆,有驿站邮传。据史书记载,从长安的京兆驿到汉中府共十八驿,即十八天的路程。

秦岭的阻隔也凸现出蜀道的意义,跨越千年回眸,梁中效对这条古道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从秦蜀古道的历史视角来看汉中,这是一个被遮蔽的西部轴心。

穿越秦岭的七条古道中,南北以汉中为中心分为两段。北面四条:故道(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和子午道。南面三条:金牛道(剑阁道)、米仓道和洋巴道(荔枝道)。七条主路之间又分为若干支线。那些不见于典籍的小路,如同毛细血管一样在秦巴山区穿行,沿着不知名的小溪流,通向一个个山村。

故道和褒斜道是过秦岭的主干线,两条道路并行不废。故道遥远但开阔,褒斜道陡峻却近捷。平时取道,以褒斜道为主,是历代的***驿道。史书上可以查到大量关于褒斜道的修路记载。而遇到战争,故道立刻繁忙了起来。因为行***打仗必须要考虑道路的险易、***粮运输以及***营的住宿等问题。故道有嘉陵水运的便利,沿线州县众多,也是重要的产粮区。所以故道长期是一条西部的战争通道。

傥骆道是荒废最早也保存最好的一条。沿路陡峭,要翻越七道山梁。西汉高祖年间,先人们在先秦旧道基础上,开凿了傥骆古道,连接洋县境内的傥水河口与周至县境内的骆峪。《通典》云:“汉中至长安取骆谷路凡六百五十二里。”用今天的说法,就是傥骆道长约240公里。这一路极其艰险,夏天烟岚雾罩,霖雨连绵,冬天寒风砭骨,冰凌垂路。更有一段被称作“黄泉”,瘴气弥漫,毒草丛生。

“秦蜀古道”的称呼在秦惠文王时期已形成。《史记》上说,汉朝的时候,都城长安到成都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交通体系,所谓“栈道千里,无所不通”。

大阻大通:蜀道带来的繁荣

古道的连通使得汉中成为繁盛开明之地。蜀汉的锦缎、茶叶等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关中和长安,汉中因此成为多种文化的交融区域,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古迹、诗词碑刻。

战国时期,汉中地区已经是闻名遐迩的富庶之地,成为与关中平原、成都平原齐名的重要粮食产区。说客苏秦至秦国鼓吹连横时,曾对秦惠文王说秦“西有巴、蜀、汉中之利”。正因为汉中、巴蜀具有重要的经济与战略地位,“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当秦国夺取了汉中和巴蜀后,才一跃而成为战国七雄之首。

由于地处蜀道咽喉,是沟通南北的要冲,在***治家眼中,汉中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刘邦有先入咸阳之功,可是最后被项羽封到汉中和巴蜀。萧何对刘邦说汉中“语曰天汉,其称甚美”。而后刘邦以汉中为基地,重整旗鼓,反击三秦,最终开创了强大的王朝。刘邦以国号为汉,便是为了纪念在汉中崛起的经历。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也出自汉中。公元前206年,刘邦被项羽从长安撵到南郑(今汉中)当汉王,走的就是褒斜道。为了预防项羽变卦追杀过来,也为了表示自己不会后悔而反扑回去找项羽的晦气,刘邦过了褒斜栈道,就把它烧毁了。过了些年,刘邦命人装着修复褒斜栈道,项羽一笑置之,心想要修复这235公里的栈道,得要猴年马月啊!没当回事。没料到刘邦麾下的大将***韩信带兵潜行陈仓古道,突然出现在今宝鸡附近的陈仓。楚***招架不及,被打得落花流水。最后,楚霸王项羽在乌江畔叹道:“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三国时期,汉中被认为是蜀之肱骨,魏蜀在此进行了反复的拉锯战。曹操、诸葛亮、司马懿、姜维前仆后继,轮番登场。据说曹操率大***攻打汉中的张鲁,在勉县的阳平关受阻,本来打算退***。当时阳平关附近树木繁密,林中大量的麋鹿突然受惊,冲进了张鲁的大***中,导致张鲁***中大乱,曹操趁机偷袭,一举夺取阳平关,张鲁不得不投降。

诸葛亮在汉中推广屯田,保证了“六出祁山”的粮草供应。直到蜀汉***权终了时,包括汉中在内的蜀汉地区仍是一片“百姓布野、余粮栖亩”的繁荣景象。

唐宋时期,大量诗人通过蜀道往来于关中与巴蜀,汉中是他们必然经过的地方。宋朝诗人黄裳《汉中行》记叙了当时的田园风光:“汉中沃野如关中,四五百里烟蒙蒙。黄云连天夏麦熟,水稻漠漠吹秋风。”

至于生态,唐朝诗人王维在《送杨长史入川》中写过走褒斜道的感受:“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山川古道上的很多地方都是年的战场。而后历代四川割据或关中有急,汉中都处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上。即使偏安江南的南宋也意识到汉中之地“后可据而安,前可恃而进”,不仅是大后方的屏障,也是进***中原的前沿基地。当时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上疏说:“(汉中)前控六路之师,后据两川之粟,右出秦陇之马,号令中原,必基于此。”

清初嘉庆年间,汉水上游仍然是山大林深,远古森林景观没有遭到人类破坏。当时本地官员奏报说:“由陕西之略阳、凤县东经宝鸡等县至湖北之郧西,中间高山深谷,统称之南山老林;由陕西宁羌、褒城……至湖北之竹山县,统称之巴山老林。”

清初顾祖禹的***事地理专著《读史方舆纪要》甚至将汉中视为“立国”的核心区域,他总结道:“(汉中)府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邓,西控秦陇,形势最重;夫关中,关川陕之安危,立国于南北者必所争也。”

诗歌满路:人文情怀传承千年

这条远古走来的秦蜀古道,也是一条重要的文化线路。唐时秦岭、巴山古道中的每一个驿站、寺庙、旅舍、酒馆的墙壁,都是诗人发表新诗的阵地。古道驿站墙壁上常常有第一流的诗人的题咏,为现代的研究者提供了第一手鲜活的资料。

元稹路经秦岭中的骆谷驿时,看到墙壁上题满了白居易、崔诏、李逢吉、王质夫的诗,如同他乡遇故知,消解了诗人漫漫旅途中的劳累和寂寞。也题了一首《骆谷驿》于这面诗墙上,诗曰:“邮亭壁上数行字,崔李题名王白诗。尽日无人共言语,不离墙下至行时。”

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春,诗人沈缙谔ど狭鞣疟嶷刂路。从长安出发,翻越秦岭,夜宿褒斜道上的七盘岭驿站。在这座高山驿站中他写下《夜宿七盘岭》,“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就是那个不眠之夜,沈缙谒看到的秦岭夜景。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一家在战乱中又遭遇天灾,弃官加入逃荒的流民行列,踏上漫漫蜀道。在略阳飞仙岭细如鸟毫的马鸣阁栈道上,经受了最寒冷的冬天。他在荒野中无助地悲吟道:“万壑欹疏林,积阴带奔涛。寒日外澹泊,长风中怒号。”直到过宁强五盘岭,看到秀美的山川、淳朴的山民,逃难旅途中的痛苦才稍稍消解:“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边塞诗人岑参被任命为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经傥骆道前往蜀中上任。寒冬十一月,岑参踏上险恶的傥骆道,在《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一诗中真实地描写了傥骆道的险恶及秦岭深处独特的风光。傥骆道中林木苍莽,山崖壁立千仞,道路迂回曲折,再加上冬日的坚冰,使得车轮打滑行进艰难,密集的竹林常常挂住行***的旗帜。进入山林中天昏地暗分不清早晚,行走在山崖悬空的栈道上令人心惊胆战。仰望攒集的山峰直插云霄,直到正午时分山谷中才能见到一缕阳光。“夜宿月近人,朝行云满车”。为了赶路,他们晓行夜宿,十分辛苦。历经坎坷、看惯官场险恶的岑参在险恶的傥骆道中感慨道:“浮名何足道,海上堪乘桴。”渐渐萌生归隐山林之意。

岑参所描写的这段古道,至今尚未被现代公路所覆盖,还略有古貌。山高、水险,林深、草密,时而有毒虫野蛇出没。只有护林人员、采药人或探险的“驴友”偶尔经过。

北宋时期,汉中是全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兴元、洋州是重要的边贸物资茶叶的主要产地和集散地。南宋时期则是抗金与抗元战争的前线。宋代许多文人骚客或游历、或路经、或驻足汉中这方山水,记录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

乾道八年春,陆游为实现“上马击狂胡”愿望,从***来到宋***与金人的秦岭前线司令部梁州,担任四川制置使王炎的幕僚。在汉中8个多月***事考察,陆游的足迹走遍秦岭巴山中的条条栈道。他翻越大散关深入渭河北岸,这是十分险恶、艰苦的***事行动。一次,诗人率一小部分侦察部队过已结冰的渭水侦察,为了隐蔽,不能埋锅做饭,有时一连多日吃不上一口热饭,偶尔有顿热饭吃,吃的也是夹有硌牙的沙子的山荞畲粟和发霉如土色的黑黍黄`。“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山荞畲粟杂沙碜,黑黍黄`如土色。”在多次深入敌后的侦查行动中,陆游多次经过褒斜道,“屡经汉帝烧余栈,曾宿唐家雪外城”。他看到当年张良建议刘邦烧毁的栈道,想到刘邦君臣在汉中建立的宏伟基业,“岂知高帝业,煌煌汉中起”。陆游多次走入秦岭深处的骆谷道,经历了驻守骆谷道中最艰难的生活,“云深骆谷传烽处”、“骆谷雪深风裂面”。

明清时期,由于中国***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东移,远离都城的汉中逐渐被边缘化。战乱、灾荒、瘟***,使曾经富庶的巴蜀、汉中破败、荒芜、萧条。山水依旧是那些山水,古道依旧是那些古道,穿越在山水间、行进于古道上的人们,已没有了盛唐、雅宋时期诗人们的感觉了。

清代诗人张问陶一生数度穿越秦蜀栈道。他生活的时代,是大清王朝由康乾盛世走向衰败的转折时期,早期写陈仓道、连云道、褒斜道、金牛道险峻、旖旎、瑰丽的山水景色和汉中盆地田园风光、人文风物,鲜活灵动、清新可人。

战乱中再过秦蜀古道,张问陶目睹了兵燹战火给秦蜀古道上的黎民百姓带来的灾难与痛苦。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秋九月,他由陆路经陈仓道、连云道、褒斜道、金牛道返蜀。这次行旅极其艰难,诗人在《丁巳九月褒斜道中即事》中感慨道:“旧说还乡好,今伤行路难。”嘉庆三年正月十七日,诗人离开成都从栈道返京师,一路翻山越岭、行色匆匆,于二月九日宿宝鸡县驿站。诗人在驿站壁上题诗十八首,记录了从成都到宝鸡二十多天行程中的见闻与感受。《戊午二月九日出栈宿宝鸡县题壁十八首》问世之后,迅速传抄天下。

栈道之乡的复兴梦

汉中有充足的理由打造栈道之乡。其境内古道纵横,是蜀道线路最密集的地方。

褒斜道南口位于汉中以北的褒谷,北口在眉县的斜谷,全长470公里。栈道南端是小石门,北端是大石门,两个石门通长16.3米、宽4.2米,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据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栈道。隧道内壁和石门南褒河两岸崖上,留下汉魏以来历代著名官员和文人雅士的提名和留诗,通称“石门石刻”。1971年,石门所在地因修水库,有17万方主要石刻移入汉物馆保存。

2017年4月23日,“中国汉中石门栈道文化旅游月”在汉中石门栈道景区隆重启幕,数千年的古栈道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民间***都开始挖掘古道鲜活的现实意义,当地***府想让外界通过古老的蜀道重新看见汉中――这个隐秘在秦岭深处的西部轴心。

近年来,当地***府通过支持陕西理工大学与陕西汉中石门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共建“秦蜀古道文化博物馆”,组建“汉中市秦蜀古道文化研究会”等项目复兴蜀道文化,试***将从事古道文化研究的人才组织起来,形成基础研究、对策研究、形象设计和产业开发、艺术创作、营销推广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链,把汉中打造成为全国秦蜀古道文化的研发中心。

秦岭的险峻曾经是蜀道开凿的最大障碍,《史记》称“秦岭天下之大阻”。然而秦岭也成就了蜀道的声名,并且正是秦岭的高山险阻之故,使蜀道线路中的多数在现代社会得以保留。

2007年9月,西汉高速公路全线贯通。2011年12月,十天高速公路全线贯通。2015年9月,宝汉高速汉中至陕川界段全线贯通。2017年9月底,我国首条穿越秦岭的高铁――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也即将贯通。意味深长的是,这些穿越秦岭的现代交通全都沿循着古道的走向。

2011年,陕西省文物局组织开展了秦蜀古道线性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支持立项秦蜀古道调查研究课题。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赵静和她的同事经过五年的野外考察,摸清了陕西秦蜀古道的底子。

秦蜀古道遗产不同于其他古道路及文化线性路线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栈道在秦蜀古道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是秦蜀古道中的精彩华章。栈道的精神象征着延伸、沟通和发展,包含着了解外面、走出去的内涵。

根据《战国策》中“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的记载来看,栈道建造时间之早与规模之大已创世界之先,整条道路建设时间早于丝绸之路、秦直道的开通时间。

“仅此一点,秦蜀古道的历史价值已位居中国乃至世界交通线路遗产的前列。”赵静说,“秦蜀古道文化遗产是自然环境的物质文化遗产和人文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综合概念。”

据赵静介绍,就文物本体而言,陕西秦蜀古道的文物本体数量庞大,目前已经发现313处道路遗迹。这些文物全部是田野调查中实地调查的成果,其特点是文物覆盖范围广,数量大,具备一定的文物规模。在七条线路中,均有栈道遗迹的发现,栈孔的尺寸在几厘米至几十厘米不等,形制分为圆孔与方孔,有些栈孔遗迹与历史记载能够相对应,有些则不见史料记载。

广义的古道文化遗产除了道路本体的遗迹、道路上的关隘、桥隧、古渡口外,还有沿线的古村落、寨堡、古建筑、古树名木等,其容量涵盖了沿线人文景观建设、自然景观的山水格局及民俗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道路总是有所指。蜀道从远古走来,从历史走来,从诗书满路走来。作为古代道路史上的奇迹,穿越历史,从西部的轴心――汉中出发,她将通往何处?

古道申遗:从远古走向未来

位于汉中的陕西理工大学,近年来在蜀道文化的研究和保护方面颇有建树。该校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梁中效教授提出蜀道研究亟待突破的八个方向。他认为,对蜀道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就是申遗,而作为一条线性道路,只有联合申遗才能最大地保护其历史价值。

“四川蜀道申遗驶入快车道,陕西落伍了!”作为长期研究秦岭与蜀道文化的学者,梁中效认为,如果把千里栈道割裂开来申报“双遗”,不符合世界遗产保护的系统性、完整性原则,既割裂了历史联系,又违背了文化遗产相关联原则。

和大运河申遗,丝路申遗一样,蜀道申遗也非一省之力所能完成。早在2009年,郑孝燮、葛剑雄、_哲文、阮仪三等9位著名专家联名向蜀道沿线的成都、西安、广元、汉中、宝鸡、绵阳等11座城市市长发出了《关于中国蜀道文化线路整体保护及联合申遗的公开信》。同年11月,在广元召开的“2009中国蜀道・广元国际论坛”上正式发起了中国蜀道申报世界文化线路遗产的倡议。

2011年,由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负责召集筹备的“蜀道调查专家研讨会”在西安召开。2013年9月4日,秦蜀古道(蜀道)申遗联席工作会议在汉中召开,陕川两省的文物部门、文物保护机构负责人就如何推动秦蜀古道联合“申遗”工作达成了诸多共识,并决定围绕秦蜀古道的申遗建立联合机制,定期召开申遗工作会议。

2015年5月,四川省将蜀道申遗的预备清单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备案,蜀道由此进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预备名单。此后两年,四川省***府在广元着力打造蜀道文化博物馆,举办蜀道高峰论坛,通过网络直播、画家泼墨、马拉松赛等活动助力蜀道申遗……四川方面的一系列加速行动,让蜀道起点所在的陕西省倍感压力。

“如果四川能成功,对我省关中、陕南旅游文化遗产以及秦蜀古道遗迹本身都是一种打击,这意味着品牌拱手让人和资源的彻底湮没。”梁中效表示。

赵静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她说,如果2018年蜀道申遗变为现实,会让拥有众多遗迹的秦蜀古道上段处于附属地位。

这两年,梁中效为促进陕、川、甘、渝四省市联合申报秦蜀古道(蜀道)为世界双遗产没少奔走呼号。他认为,秦蜀古道申遗应纳入国家战略,作为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进行文化对话的战略举措;还应通过国家文物局,制定秦蜀古道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与申遗计划。

“陕西省应主动与川、渝、甘三省市沟通,组成秦蜀古道联合申遗指导委员会与专家委员会。此外,还应面向世界,在西安主办丝绸之路与秦蜀古道文化论坛,充分发挥西安在丝绸与古道上的起点地位,大力宣传秦蜀古道文化,促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梁中效说。

梁中效还建议,汉中应打造部级“秦蜀古道博物馆”,将汉中真正建设成“中国栈道之乡”。

“加快申请加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秦蜀古道保护的最佳路径。”梁中效认为:“申遗本质上就是价值认定,从地区遗产、国家遗产到世界遗产价值。这种价值的认定,对各相关地区都有意义,并能带来切身的利好。”

梁中效和四川西部经济文化发展研究院蜀道文化研究所所长朱福全、四川西部经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唐平教授、陇南市***协研究室主任高天佑一致呼吁:古道申遗,不应单打独斗,要走大运河、丝路沿线抱团的新路。在联合申遗上,他们给出了思路:其一,陕西人惯称“秦蜀古道”,甘肃人惯称“陇蜀古道”,三地可以加强协商,采用统一名称申遗;其二,川陕甘三省应建立申遗工作机构,制定申遗实施方案;其三,川陕甘三省应制定《世界遗产管理条例》,为世界遗产的申报、保护、管理和科学利用提供法律依据。

梁中效认为,作为一条线性的道路,秦蜀古道的起点在长安,终点在成都,只有联合申遗才能确保文化的完整性,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存这条道路最本质的历史内涵。

蜀道是古代中华文明上升期的轴心和“西部时代”的标志,是周秦汉唐文明的核心地带和连接南北“丝绸之路”的纽带,是汉唐雄风的脊梁和走向世界的基地;蜀道是古代中华文明下降期西部地区的轴心和繁荣地带,是西部的经济文化大动脉;蜀道也是当今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带,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南水北调中线汉水上游水源地保护区的枢纽地带,是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重要地带。

蜀道难篇10

关键词:蜀绣;传习历史 ;技艺;必要性

(一) 西汉至清初,蜀绣历史研究状况

蜀绣历史本应于中国刺绣史、中国织绣服装史中独树一帜,却因藏品弥珍不易保存、提款之举晚清尚靡、蜀绣技艺贯为口传心授,见诸文字较少等因素,致使历代记载未尽其详,此间尤缺乏师承技艺的详实记载。如,1陈娟娟女士所编著《中国织绣服饰论集/故宫博物院学术文库》、2常沙娜女士主编《中国织绣服饰全集.?刺绣卷》、3孙佩兰女士编撰《中国刺绣史 》中所囊举顾绣、苏绣、广绣、苗绣等不胜数,唯蜀绣语焉不详。在1957年,朱凤女士著录《中国刺绣技法研究》一书中,将以地域为分类的刺绣归纳为,4“各大绣派在仿真绣方面基本受顾绣的风格影响最大。其中苏绣完全继承顾绣的传统……川绣以套针为主,分色清显”。蜀绣共计一百多种针法,《中国刺绣技法研究》所列十类传统针法和二类创新针法,蜀绣皆涉及。另外,蜀绣自有针法不胜枚举,单“拉锦针”一项,其下衍生出众多子类。

蜀绣自汉以降,载誉恒古,各朝文人骚客不吝激辞,史书中亦不乏记载。据《纹道:蜀锦.蜀绣.漆艺.流光溢彩的国家技艺 》考证5:西汉,杨雄作《蜀都赋》,记载蜀郡展膊刺绣之规模“若挥锦布绣,望芒兮无幅”,又“作《绣补》、《灵节》、《龙骨》之铭诗三章,成帝好之。”至东晋,史学家常璩记载弥珍蜀绣可堪金银“其宝,则有碧玉、金、银、珠、碧、铜、铁、铅、锡、赭、垩、锦、绣……”(见《华阳国志.蜀志》);隋唐时期,四川绣业因持有众多雕缕巧匠被载入史册“成人多工巧,绫锦雕缕之妙,始牟于上国”(见《随书.地理志》);至宋,朝廷始设“文绣院”,据《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记载:“蜀土富饶,丝帛所产,民织作冰执绮绣等物,号为冠天下”; 明末清初,以地域特征为流派、传承关系迥异的“四大名绣”奇葩同绽。此时蜀绣更讲究艺术性,开始出现以刺绣专业鸣世的家族和个人。

诸上珠玑,已是难得,但未曾对蜀绣技艺进行系统梳理,后人每读之浮想联翩,却难遏望洋兴叹。

(二) 近代四川劝工局刺绣科成立后,蜀绣历史研究状况

清光绪年二十九年(1903), 四川劝业道在沈录昆、周孝怀的先后主持下,成立四川劝工总局, 局内设刺绣科, 由张绍氵巨领导, 集中绘***、刺绣高手60 余人专门研究和生产, 逐步形成了严谨细致、短针细密、针脚平齐、片线光亮、变化丰富的蜀绣作品。据《成都通览》记载:“劝工局所出绣品为天下无双之品,以东洋之绣较之,出于东洋十倍矣。”由于***支持,民间蜀绣也盛行起来,成都周边如郫县、新津、邛崃、崇州刺绣从业人员甚多,以至于分类归宗、因人而异、因技而异形成风格不同的蜀绣大型刺绣作坊兼商号数家,至宣统三年(1911)共计75家。1920年前后, 古建筑学家,工艺美术家朱啓鈐先生写成《存素堂丝绣录》、《清内府刻丝书画考》、《清内府刺绣书画考》、《女红传征略》、《丝绣笔记》. 其中,《女红传征略》为记载古代织绣女艺人传略专书。分织作、刺绣、针工、杂作四项,其中织作艺人13名,刺绣艺人84名,针工艺人16名,及其他艺人7名。此书是中国第一本以工艺美术技师为主线编著的女红传习历史专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人民***府将蜀绣老艺人组织起来, 1956年3月在成都市和平街11号建立成都蜀绣厂, 以后又成立蜀绣研究所。1978 年迁成都市草堂东路15号建新厂。1985年,成都蜀绣研究所致力于整理传统技艺,欲编撰《蜀绣传统针法技艺集》,遂因高级技师相继弥老、资金不足等原因搁浅。1991年,王少雄编著《锦绣成都》;2008年凸凹编著《纹道:蜀锦.蜀绣.漆艺.流光溢彩的国家技艺 》;2008年何世平 、卢泽明主编《成都民间的33双手》,三部书中部分篇章论及蜀绣及其传承,但不成系统。以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检索为例,用“四川、巴蜀、蜀、蓉、成都;绣、刺绣、织绣、锦绣、川绣、蜀绣”为题名分别搜索相关文章42篇,其中约90%为报道性文章,偏研究性文章仅有孙先知的《蜀绣》、曾小清、魏新星的《蜀绣复兴的集群化选择?》;郑瑶、张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如何走向明天》等。

因此,梳理蜀绣传习历史及技艺数据库整理迫在眉睫,一方面,活跃在50年代蜀绣行业中的技艺大师年逾古稀,当代良匠于2005年四川蜀绣厂改制后部分赋闲,部分各自为营散布全国各地。时值我国国力充盈,民族自信回归,人民对传统工艺的认识逐步深刻,且蜀绣本为劳动密集行业,所需后继绣工、专业人才的技术水平寺伺待提高。所以,归综蜀绣技艺、梳理中国近代蜀绣传习历史,不但为行业发展所需要,也为国家整个民族工艺、民族文化的复原所需要。

参考文献:

《中国织绣服饰论集》 陈娟娟编?紫禁城出版社2005/06

《中国织绣服饰全集.?刺绣卷》常沙娜编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01

《中国刺绣史 》孙佩兰编 北京***书馆出版社 2007/5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蜀道难10篇

学习

学校网站设计论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学校网站设计论文,内容包括学校网站的设计毕业论文,教学网站设计论文模板范文。2、安装好一台网站服务器域名申请好了以后,我们就必须要在学校内安装好一台学校网站的服务器,在服务器的选择与安装中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学习

四川地震作文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四川地震作文10篇,内容包括四川地震作文怎么写,地震演习的作文。汶川大地震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中国******、***、******为此作出重要批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各国***都在2008年5月19日--5月21日(追悼日)前往中国驻

学习

安徽作文题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安徽作文题10篇,内容包括安徽今年作文题怎样写,安徽省作文题目。

学习

带龙字成语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带龙字成语10篇,内容包括带龙字成语书法,龙字寓意好的成语。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画龙点睛[huàlóngdiǎnjīng]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

学习

节能有我绿色共享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节能有我绿色共享10篇,内容包括节能有我绿色共享倡议书范文,节能有我绿色共享手抄报。一、从我做起,争当节能领跑先锋。节能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作为淅川大家庭的一员,每个人都应为淅川的美好明天贡献一份力量。节约节能,从

学习

中国精神10篇

阅读(47)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精神10篇,内容包括当代中国十大精神文章,经典文本里的中国精神。这就是无私奉献的精神、无怨无悔的中国精神志愿者为他人、社会、进行全心全意的奉献,也是锻炼个人意志品质、提升精神境界、不断进步的成长过程。在这个过

学习

描写美术论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美术论文,内容包括关于美术论文写作,关于美术论文100字。一、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勤学苦练1.明确人生方向,端正学习态度,树立事业心。刚刚踏入中职学校进行美术学习的学生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不清楚自己需要向哪个方向学

学习

亲人的爱10篇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亲人的爱10篇,内容包括亲人的爱,亲人之间的爱的事30字。习惯枕着他的胳膊进入梦乡,而每次起床他先做的第一件是总是甩甩胳膊,看了既幸福又心疼!有时总是不舍枕着,但每次在我熟睡后他都会轻轻拥我入怀,清晨醒来他都会亲吻着我的额

学习

春节请假条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春节请假条10篇,内容包括春节请假条正确写法,春节请假条大全。您好!转眼间一年已经结束了,春节临近,在这里我首先给所有的领导拜个早年,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公外婆年迈身体不好

学习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0篇,内容包括格列佛游记读后感范文10篇,格列佛游记分章读后感。《格列佛游记》共分四部。第一部“小人国”颇具童话色彩,实际是作者所处时代的英国的一个精缩版。小人国的两***以鞋跟高矮为区分标志,这里影

学习

酒店食品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酒店食品10篇,内容包括酒店食品常识100个,酒店用品美篇好物推荐。1.建立管理制度1.1建立统一采购签批制度进行统一的采购管理,酒店食品安全的相关管理中,采用统一采购的管理制度,酒店厨师长主要负责对厨房使用的原材料制定合理

学习

环保污染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环保污染10篇,内容包括环保污染热点话题,环保污染的相关资料。大学毕业后,陆伯新先是回到老家启东县某中学当老师,后又从学校的团委书记提升到团县委担任副书记,期间获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从此,陆伯新的仕途一路顺

学习

写作训练论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写作训练论文,内容包括论文写作训练,培养写作能力的论文。(一)“由局部到整体”是内容范围逐步扩大的训练序列。所谓“局部训练”,从内容来看,是单项训练;从篇章来看,是片断作文。如多角度立论、论点的表述、论据的选择等环节的训

学习

好的文章段落10篇

阅读(51)

本文为您介绍好的文章段落10篇,内容包括优美段落十篇,好的文章段落摘抄及心得。3、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阳光普照着大地,悠悠的小草一片,鲜艳艳的红花绽放,树上的枝头已发芽。春天了,到处可以闻到花的香味。黄黄的油菜花,金灿灿的迎春花;红通通

学习

北向 破题千年“蜀道难”

阅读(41)

2011年1月4日,当空气中还弥漫着新年伊始的蓬勃气息,记者的采访车迎着一缕朝阳,沿着成绵广高速向北行进。一路上,一辆辆满载物资的大型货车与我们擦身而过。千百年来北向出川的要道上,至今穿梭着一个个往来匆匆的商贸缩影。车至剑阁,脚下的高速

学习

李白《蜀道难》赏析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李白《蜀道难》赏析,内容包括李白蜀道难翻译及赏析,李白诗蜀道难赏析。关键词:《蜀道难》;李白;艰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