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行者篇1
世上的人几乎都曾拥有一个理想,可只有少数人实现了它。其余的人则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自己所谓的理性认识下渐渐放弃了它,最后只得叹息终生。为何——他们忘记了做一个行者。
纵观天下伟人,你会惊奇地发现,他们都是行者。居里夫人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她为自己的理想甘于奉献。在她收到诺贝尔奖后,竟毫不犹豫的送给一个孩子当玩具,最后为自己心爱的事业而捐躯。她,用自己的行动为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玄奘大师是家喻户晓的佛学大师,他从西安一路历尽了坎坷,正如《西游记》中的九九八十一难那样,玄奘到达了他理想的天国天竺。他翻译了诸多佛经并写下珍贵的历史文献,带回中国,他的努力为后世的佛教发展与历史考证均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如果我们没有行者的精神,我们将一无所获。古时那个在树桩旁奢望坐享其成,等着兔子撞树的的农夫被天下人耻笑,他正是从反面揭示了——要成功,必先做一个行者。
作为一个学生,我们也在做一个行者。
你听,“刷刷……刷刷……”,教室里只有同学们笔尖与试卷的摩擦声;你看,清晨的操场上同学们飞奔的身影;你看,上课时同学们聚精会神、目不转睛的神情。不错,这就是初三学生为理想而奋斗的情景。进入初三,课堂纪律好了,嬉戏打闹少了,虔诚的询问多了。因为每个人都意识到,在这个人生的转折点上,我们必须做一个行者。只有做一个行者,我才能将理想的种子用自己的汗水灌溉成艳丽的花朵,我们才不会在以后追悔莫及。
做一个行者篇2
初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初中教育的共同价值,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初中语文课程,应坚持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探究,成为终身学习者,也就是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包括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而这也恰恰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也是这个学科培养的基本素养。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立身、树德、善其身,提升个人修养与品行。君子从来不是以他的职业素质谋求一个社会职位为目的的,却一定是以修身为起点的,要从内心的完善做起。因此,语文并不是一节节的语文课,而是要高瞻远瞩持续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着眼于语文教材本身的文化属性,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涵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在此过程中,师生共同提升思想境界,追求自由的人文精神,共同传承中华文明。
1 自我分析
二十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能够胜任初中各阶段的教学工作。热爱教育事业,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进取心;热爱阅读,乐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但一直以来对教学工作缺乏一定的规划,缺乏个性的目的性和研究性,在科研的路上步子迈的比较慢。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促进教师发展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立足于此,语文教师立志于全面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使自己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做“学习型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形成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思考,检查,评价,反馈的能力,不断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做:“反思性教师”;在校本研究中,结伴互助,促进集体成长,借助课题研究形成科研能力,做“研究型教师”。青年教师在三年内达到“三格”成长目标:即“入格”,“合格”,“风格”。
2 目标规划
2.1 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给予学生最真诚的关爱,关注学生成长过程,善于与学生交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朋友关系。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有认同感价值感,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素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习做人,学习求知,学习做事。
2.2 勤于学习,丰富自己的价值和追求
“学不可以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不但能让我们看到更精彩更广袤的世界,还能够不断的认识自己,对照反思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并多渠道的学习,在书本上学习,更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更要广泛的学习,广泛的阅读,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技能,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懂构建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本职工作中,积极参与教学教研教改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科研的有效性,进一步教研与教改的结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破传统教学的桎梏,革新教学方法,改善教育环境,尊重个性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的一生都有精彩的故事。
勤于研究,勇于实践,多学别人之长;多读书,做一个快乐的阅读者,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的深度与广度,让语文既有工具性又闪耀人文的光辉。
2.3 多读书-----我和学生一起成长
读书的过程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书籍是一个人成长的精神花园。爱读书,从书籍中汲取力量,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首先,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涉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与教育理论书籍,了解最前沿的语文教学理论,使自己时刻保持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其次,读其他各个方面的书籍,开拓视野,实现知识积累,实现大语文观。再次,和学生一起读他们喜欢的书,一起探讨书中的人物、情境,和学生一起成长。
2.4 及时反思反省,使自己更成熟
充分走近学生,了解他们的世界,听取他们对语文教学中的认识,听他们对文化,及时总结自己教学中的点滴,归纳成与败的原因,并做好详细的教学记录,坚持写教学反思,避免一曝十寒,养成习惯,对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加以反思。经常与同事交流,查阅资料,在反思反省中成长。转变教学观念,强化语文功能。语文素质在人的全部素质中占有很重要的分量,教师要充分认识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作用,自觉地承担起语文素质的培养功能(包括学习素质,品德素质,审美素质,思维素质,交际素质的培养功能),使学生会学习。会做人,会审美,会思考,会交际。语文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以导学为主,以实践为主的思想。牢固树立“大语文”观念,切实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摆脱“教本主义”的樊笼,开辟“学本主义”的天地。语文教师既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愉悦,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充实。
学习教学大纲,了解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任课教师要强化大纲意识,确立整体观念,立足本学年,瞻顾全学段。不仅自己要熟知本年段教学目标,弄清教材的知识点和能力标高,贯穿于教学实践中,而且要使学生明白《大纲》的要求,使其在语文学习自觉朝着《大纲》规定的目标奋进。要坚决消除教学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减少无效劳动,以保证高效益地完成教学,训练任务,切实 提高读写基本能力,发展学生智能。教师要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和学校。
3、强化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编制教案、学案,做到:①教育目标和能力目标明确;②知识、能力及语文实践活动内容具体落实;③教法安排和学法指导实在可行;④重点难点清楚、教学过程明晰;⑤版书设计实用。教师要改进教法、讲究效果,尽可能增大课堂容量和信息密度,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情境和条件,要努力帮助学生克服“不愿学、不勤学、不会学”的现象,力求在45分钟内给学生具体、实惠的知识和相应的能力。
4、加强集体研究,开展教学竞赛。既要强调整体效应,又要发挥教师个人才智。各备课组每周至少集中研究一次,每个教学单元至少两次集中备课(一次为单元教学目标、内容、重难点、教法学法及训练等的备课,一次为训练检测后评讲的备课),在集体备课时要尽量发掘知识以外的文化因素,去发掘每篇文章里所隐含的文化因素。备课组每学期至少要有一个研究课题,组织一次教研课,要求每个教师一周听同组教师一节课,做到相互切磋;各备课组长应设计集中研究和集中备课的会议纪要表,作好记载。
新课程要求语文作业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逐渐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语文作业的设计既要符合语文教改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心理特征。
做一个行者篇3
一、爱是师德的灵魂
教育是一项“仁而爱心”的事业,爱是教育的情感和精神力量。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对知识的孜孜以求、无比热爱以外,当学生们活泼的生命进入我们的视野,尤其是进入我们的内心世界时,埋藏于我们心底的那份爱得以激发。这种爱超越着世俗功利,推动着我们与学生一起欢笑和流泪,呵护着学生成长。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学生,学生就爱谁,只有爱学生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学生。”
一次,我从华南师范大学学习后归来,也就两天,刚走进校园,就被学生们(有我任教班级的,也有不是我任教班级的)发现了,马上围过来,兴奋的表情溢于言表,叽叽喳喳地说:“李老师,您终于回来了。”“李老师,你去哪里了?”“李老师,我们好想你!”有个学生甚至一边跑一边大声地叫“李老师回来啦!李老师回来啦!”有的就干脆搂着我。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得到学生们如此的厚爱。我想一个老师平日的以身立言、以行立德、以生为己出都会拉近老师与学生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心理距离和情感距离。当学生在心里放着老师、承认老师,情感上接受老师、依恋老师时,对老师的信任、尊重便会油然而生。
二、关心每一个学生,是爱学生的基础
放学后或节假日,我都喜欢去家访,到处去走走,了解一下学生们的家庭和生活环境,了解一下他们成长的环境和在家的学习状况。回到学校后,认真总结,做出归类。然后在平日的生活中,对学生们在学校的各类表现根据他们背后的故事去分析,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曾经有一把坚实的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有撬开它;钥匙来了,钻进去,只轻轻一转,就打开了。铁杆感到很奇怪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菲斯泰罗齐认为:“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学生的眼、嘴、额的动作来了解他们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关心学生。
一次学校元旦文艺汇演,有一个节目是独唱,其他所有节目都是大合唱和舞蹈。一个六年级的女孩站在台上大声唱“我相信”,她唱歌,我流眼泪,她用眼角的余光看着我,坚持把歌唱完。别人都不理解我,她唱歌,我为啥流泪,因为从三年级开始我就守望她成长,我了解她心中的苦。九年过去了,现在这个学生读高三了,我继续默默地关注着她。
三、尊重学生,是爱学生的前提
尊重是建立和谐交往关系的前提,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自尊心。学生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他们也有自己的道德人格、法律人格,这一点是与老师平等的。老师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气质、思维方式、情感。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这些个性特点,针对不同的特点,采取科学、适合的教育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刚接一个初二的新班不久,一次英语课后,一个女同学一边走一边和同学交流“这是我学英语以来第一次举手回答问题,感觉好好!”回想当时她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然后我带着同学们鼓掌鼓励她。自此以后,她每节英语课都积极思考、举手回答问题、表演等,每次我们都给她鼓励,现在不仅这个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所提高,也带动了其他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信任学生,是爱的源泉 我的父亲是一位乡村老师,已经退休多年。早段时间,他的一位学生,已过不惑之年,与我聊天时说:“没有你父亲当年对我的信任,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们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善良的,犯错或者失败只是偶然的现象。信任内含一种老师对学生发展的可能性的期待。老师对学生充满期望,相信自己的学生一定会胜于自己,以后能取得某方面的进步和成绩。我总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和长处。一次一个很内向的学生读单词,我大声地问其他同学,“他的声音好听吗?”同学们大声地回答“好听!”后来,这个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大声读书,在课间也明显地大方开朗自信得多了。老师要用热切的心情去捕捉和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为这些东西感到振奋,用自己心中的火去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相信他们会有进步、会有成绩。
五、以善致善,做温暖的老师
老师对学生的爱源自人所具有的善良。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良、向善之美;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善良是人的天性,她深藏于人的心底,合适的刺激和环境能激发人的这一本性。
曾经有很多孩子递交志愿者申请书给我,要成为一名志愿者;有孩子在“我的理想中”写到,长大后要做一个像李老师一样的人。多年过去了,这些孩子都已长大成人,他们中有很多与我联系,要捐钱捐物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一个男孩,幼时,在我们的帮助下,他们家建好了房子。现在,他在深圳上班了,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打工者,但是每年他都会找我要捐款帮助学弟学妹。这些都让我感到非常的温暖,我想这就是以善致善!
做一个行者篇4
我在多年的培训员工的经历中,经过总结分析,发现过程指导有五个关键要素,这五个关键要素缺一不可。
员工过程指导的五个关键要素分别为:1、样板;2、协同;3、观察;4、纠正;5、强化。
一、样板 example:“师傅做给徒弟看”
样板即根据各项标准要求所做出来的模板,是员工日常工作的参照物。
培训者必须按各种工作标准做出样子来,以最直观的方式让被培训者明白什么是正确的。
二、协同 coordination:“师傅徒弟一起做”
协同即带领、陪同员工完成各项工作。
培训者按工作标准做出样板后,要亲自和被培训者按样板要求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一方面使被培训者更理解样板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帮助被培训者解决初次工作遇到的困难和心理障碍。
三、观察 observe:“师傅看着徒弟做”
观察即通过对员工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观察,以了解员工工作中的优缺点。
经过“样板”和“协同”后,被培训者已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这时培训者不能再帮着被培训者去完成工作了,而要让其***完成。这时,培训者一定要站在被培训者旁边,选取不影响被培训者工作的位置进行观察,并进行记录,对做得不足的地方进行标注。
四、纠正 rectify:“师傅指着徒弟做”
纠正即根据观察被培训者工作的结果,指出做得好的和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后对做得不足的地方进行纠正。
纠正是确保过程指导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培训者在纠正时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纠正不足前要对被培训者做得好的地方进行肯定和表扬,最好是当众表扬;
2、纠正不足时最好把被培训者拉到一边,单独进行讲解,同时多做演示动作,以加强记忆。
五、强化 congsolidate:“师傅逼着徒弟做”
强化即按照样板标准坚持做下去,最终形成习惯。
做一个行者篇5
尊敬的市民朋友们:
文明是一个城市最好的名片,是含金量最高的品牌。交通秩序是城市文明的窗口,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程度。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是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根本途径。为弘扬和培育社会文明风尚,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创建水平,发挥精神文明建设正能量,塑造大美临夏市对外形象,我们呼吁广大市民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维护公共交通秩序,为建设幸福美好新临夏出一份力、增一份光。
做文明交通出行的宣传者。崇尚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踊跃加入文明交通出行志愿者行列,积极参与文明交通出行公益活动,主动劝阻与文明交通出行不适应的各种行为,促进文明和谐交通建设。
做文明交通出行的参与者。自觉学习和了解道路交通安全知识,不断提高文明交通意识,机动车驾驶人做到斑马线上礼让行人,按序排队通行,文明使用车灯,机动车有序停放;行人和非机动车做到各行其道,过街遵守信号等。
做文明交通出行的践行者。坚决抵制酒后开车、疲劳驾驶、超速行驶、闯红灯、强行超车、超员超载等危险驾驶行为,做到文明候车、文明乘车、文明开车、文明泊车。积极营造遵章守纪、相互礼让的文明社会风尚,共同维护有序、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
做文明交通出行的推动者。自觉摒弃机动车随意变更车道、占用应急车道、开车不系安全带、行人过街闯红灯、跨越隔离设施等交通陋习,自觉养成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全力打造人人参与文明交通、处处彰显交通文明的良好氛围。
做文明交通出行的维护者。自觉遵守公共交通秩序,积极采用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低碳方式出行,不乱穿马路、坚持走斑马线或过街通道(天桥),不翻越交通护栏;自觉排队候车、依次上下车,不拥挤、争抢座位,公交车上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让座。
做文明交通出行的垂范者。以身作则,做文明行路、文明驾(骑)车、文明乘车的示范。遵守交通规则,不逆向行驶,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不翻越护栏,自觉服从警察同志和协勤人员的指挥。
市民朋友们,如今,我们共同的美好家园正以她深厚多样的历史文化、秀美多姿的自然风光、靓丽多彩的城市景色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美丽临夏深入人心。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文明人、行文明路、开文明车,用交通文明引领城市文明,共同涵养文明素养,共同守护城市风貌,共同享有时代荣光,塑造文明有礼、和谐有序、礼让有爱的城市新形象,助力旅游经济在河州大地蓬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的和谐统一!
文明出行,从我做起倡议书二:
斑马线,是行人的生命线,是礼貌线、文明线、安全线。文明交通是城市文明的窗口,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最能体现一个城市市民的素质,最能展现一个城市的精神风貌。斑马线前的礼让,让出的是安全,是和谐,是关爱,是温暖。为此,修武交警向全体市民倡议:
遵章守法,做一个合法行路的交通参与者。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走斑马线,遵守交通信号灯指示;驾驶员要自觉养成按灯停走、按道行驶、按线通行、按位停放、按章驾乘、按规处罚的交通习惯,服从交警指挥,践行交通法规,不争道抢道,不抢闯信号,不开霸王杜绝酒后驾驶、疲劳驾驶;保持安全行车车距,系好安全带,文明礼让斑马线;在行驶中不拨打、接听手机,不向车外抛洒物品,不污染和破坏道路路面,主动营造路畅人和的出行环境。
率先垂范,做一个模范带头的交通参与者。礼让斑马线是尊重生命、传递温暖、彰显文明的一道风景线,全体市民有责任、有义务,带头宣传交通文明礼仪,践行文明交通行为,引导交通参与者文明行路、文明行车,从自身做起,做文明交通的先行者和示范者,从而影响身边的人,一起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共同提高整个城市的安全指数、文明指数和幸福指数。
做一个行者篇6
官垌镇畜牧兽医站覃国宝
在今年县局安排的读书活动中,我认真阅读了《做最好的执行者》这本书。作者从怎么思考、怎么做事、怎么做人、怎么说话等四个方面,用形象生动、诙谐幽默、深入浅出的案例讲解了执行力的重要性,让我深受启发和鼓舞;使我对执行力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下面我结合读书心得,谈点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成为一名最好的执行者到底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品质?我想以十六字归纳起来,"对上以敬、对人以和、对事以真、服从命令"。做事之前先要学会做人,这是我体会最深的一句话,而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呢?
一、做胸怀宽广的人:
要做到胸怀宽广,首先,他要做到三个服从: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个人服从集体,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做到以集体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要把单位的问题转化为个人的思考,联系到实际工作当中去。再次,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的吸收新的营养,随时掌握好最新的行业动态,这样眼光才能放得更远。
二、做一个精干的人:
1、思想要精干。在工作中,在工作中要具备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清晰化的思维方式,学会抓住重点,分清主次。
2、言谈要精干。精干的思想表现为精干的言谈,要具备把精干的思想用精干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能力。
3、行动要精干。行动的精干体现一个执行者的工作素质和工作能力。都应该把"说干就干,马上就办,立即行动,决不拖延"。执行任务要用手更要用脑,执行任务要到位,执行任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明确执行的目标,做事要细节到位。把细节做到完美的境界,只有百分之百才能算合格。做小事成就大事,要勇于负责为单位排忧解难脚踏实地用心做好每件事,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三、做一个勇于表现自己的人
要让你的同事、你的家人、你的朋友知道你的存在,要能为集体做点什么,要给你周围得人带来快乐。优秀的执行者不能默默无闻,要让你周围的人知道你,注意你,相信你,做到这一点,要靠自己的言行来吸引别人,要靠自己的个人魅力赢得大家的尊重和认可。
四、做一个具有专业能力的人:
优秀的执行者一定要有自己的专长,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工作中,有自己的追求,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有的放矢、要事第一、服务命令、立即行动、不折不扣、注重细节永远不要说做得够好了,不但要最快还要最好。
五、做一个善于服务的人:
服务他人是快乐的,只有你心中装着他人,服务于他人,他人才能服务于你。光为自己考虑的人是世界上最悲哀的人,是不让人尊敬的人。我们应摆正自己的位置,要本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宗旨
为领导服务、为同事服务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欣赏他人的优点,善于合作大局当前学会让路。
六、做一个爱岗敬业的人
敬业表现在许多方面。在劳动纪律上,每一位执行者应该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在工作态度上,要时刻想着单位,想着集体。要把单位当成自己的家,要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只有时刻记挂着组织,组织才能时刻记挂着你。
做一个行者篇7
摘要:本文通过对长沙市IT培训机构竞争策略中的广告行为进行初步的分析,认为现在竞争市场上IT培训机构广告投入的选择其实是双方博弈的均衡,解释了为什么市场上总是出现竞相增加广告费用支出来进行广告战,提出了把握广告投入时机的对策。关键词:IT培训机构;广告策略;博弈均衡;广告投入作者简介:黄婧,女,湖南长沙人,人力资源管理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邓子云,男,湖南双峰人,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企业信息化。1引言广告是生产厂商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向消费者传递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在有差别的产品市场上向顾客传递各种可供选择信息的手段。按照经济学的假设,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根本就不需要广告;但现实中大量存在的是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在这些市场结构条件下,即便是同类产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企业为了凸现自己产品的“与众不同”,增加顾客的忠诚度,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手段就是大量投放广告。IT培训行业广告投入费用巨大。象新华电脑IT培训机构就在很多电视频道进行播报,而北大青鸟、诺顿等更是在各大媒体进行宣传,其广告耗资巨大。目前,IT培训机构的数目越来越多,但其培训的目的基本相似,内容则千奇百态,而且一家IT培训机构的行为只能部分地影响市场,没有一家或几家IT培训机构能取得市场地控制地位。目前,在长沙市的培训市场可以近似看作垄断竞争市场。其所具有的较强的竞争性,使几家IT培训机构之间达成有约束力的协议并非易事,不可避免地成为非合作博弈问题。一方面,大量投放广告争取顾客的忠诚,巩固自身的市场地位,另一方面因害怕对手的报复行动而“患得患失”寻求最佳对策。为什么各IT培训机构不能都不做广告或者投入较少的广告费用,这样不就都可以获得与自己企业规模相当的市场占有率了吗?为什么各IT培训机构都争先恐后地增大广告费用呢?下面我们将通过博弈论来分析。2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1]。确切地说,博弈论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种方法,可以运用很多领域。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博弈参与者、行动、信息、策略、支付函数、结果、均衡[1]。参与人指的是博弈中选择行动以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决策主体;行动是参与者的决策变量;策略是参与者选择行动的规则,它告诉参与者在什么时候选择什么行动(是否投播广告或投放多少广告费)。信息指的是参与者在博弈中的知识,特别是有关其他参与者(对手)的特征和行动的知识,比如对手的策略集合和支付函数。支付函数是参与者从博弈中获得的效用水平,它是所有参与者策略或者行动的函数,是每个参与者真正关心的东西;结果是指博弈分析者感兴趣的要素的组合。均衡是所有企业的最优战略或行动的组合,本质上是指目前广告数据所反映的状态。从广告播出时间来看,IT培训机构不愿在对手发动广告攻势后再做出反击,因为在IT培训机构的选择方面,消费者几乎是跟着广告走,消费市场会形成不同程度的“惯性集中”,后发的IT培训机构就会蒙受忠诚度、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的损失,广告收益无法实现最优。因而形成很多IT培训机构同时发动广告攻势的局面,即使先后顺序稍有差异,后者也难以了解前者的策划行动和影响效果。这从博弈分类上符合“静态博弈”的条件。关于竞争对手的特征、所能影响的消费者群体和广告媒体类别、媒体收费标准及其影响效果等方面的信息,每一家IT培训机构都能掌握较为充分、准确的知识。因此可以认为IT培训机构的广告竞争属于“完全信息博弈”。这里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框架下展开分析。假定博弈论对参与者的基本假设是完全理性,既面临给定的约束下最大化自己的偏好;博弈者之间知道彼此的策略集合和支付函数,并且知道对方知道自己知道;博弈者同时作出策略选择或即使没有同时作出,但在做决策时尚不知道对方的策略选择,相当于同时作出。研究寻找的博弈均衡是纳什均衡--给定其他参与者的策略,没有任何单个参与者有积极性选择改变自己的策略,即所有参与者的最优策略组成纳什均衡[2]。3博弈论模型的建立现在我们假设市场上只有两家IT培训机构,并且它们之间无法通过协商达成某种形式的用来约束彼此行为的协议,两家IT培训机构处于非合作性的博弈之中;为了简单起见,还假定决策者只有两种选择--多做广告和少做广告,且决策者是厌恶风险的,都是理性人。若IT培训机构A少做广告,IT培训机构B也少做广告,IT培训机构A和B的利润分别为400万元;若IT培训机构A少做广告,IT培训机构B多做广告,则A只能获得利润2,!00万元,而B可以获得利润500万元。同理,如果IT培训机构A多做广告,IT培训机构B少做广告,则A可以获得利润500万元,而B只能获得利润200万元;若IT培训机构A和B都多做广告,则A和B可以分别获得利润300万元。结果会怎么样呢?如***1所示。这种情况非常类似博弈论中著名的“囚犯的困境”[1]: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房间里审讯,除非两人当中至少有一人坦白,否则缺乏足够的证据定罪。如果两人都不承认,都将以轻微犯罪判刑1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刑8年;一人坦白一人抵赖,则坦白者释放,抵赖者重判10年。在这个博弈中,{坦白,坦白}不仅是纳什均衡,而且是一个占优战略均衡。显然,不论对方如何选择,个人的最优选择是“坦白”。但是如果两个人都抵赖,结果显然要比都坦白好得多,然而,在现实中这个办不到,因为它不满足个人理性要求,{抵赖,抵赖}不是纳什均衡。换个角度看,即使两囚徒在被抓住之前建立一个攻守同盟“死不坦白”也没有用,因为它不构成纳什均衡,没有人有积极遵守协定。就像“囚徒困境”中两囚徒的战略选择,培训企业也有两种选择:多做广告和少做广告。一般来讲,在企业实力相当且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广告费用于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是正相关的。因此,高广告投入意味着高的市场占有率。在集体理性的前提下,各企业都不做广告或者投入较少的广告费用就都可以获得利润400万元。但实际上,企业是遵从个人理性原则的,它们总是力求避免可能出现的最坏结果,也就是说任何一家IT培训机构都不敢贸然行事,因为彼此都无法保证对方不做出多做广告的决策,使自己只能得到200万元的最少利润。一方面,广告竞争不同价格竞争,如果对方乘自己不备而突然发动广告攻势,自己要做出反应需要一段准备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企业就要蒙受一定的损失。另一方面,由于互相不信任,企业间也无法达成一致的协议,都不作广告或少作广告。这样,每家企业都只从自己的利益 出发来做决策,都怕对方增加广告费会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这样,每家企业都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来做决策,都怕对方增加广告费会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其结果只能是两家都选择多做广告,竞相增加广告费支出。这就导致了IT培训机构大力投入广告费用,用来多做广告的结果。于是{多做广告,多做广告}成为了纳什均衡。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了为什么培训市场上各大IT培训机构争先恐后来做广告,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广告这种手段之所以在短期内有效,是因为广告能够起到相当于增加产品附加值的作用。如果此市场内所有厂商做出同样的广告决策,如前所述,这种在短期内对IT培训机构有效的手段在长期内将对其失去效用,而且使得其成本上升,市场在比之以前价位要高的基础上运行,对市场的运行效率毫无改善。当我们应用博弈论来分析和预测IT培训机构的行为时,可以使用较为灵活的处理方法。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假设IT培训机构选择多做广告或少做广告(如上例),也可以假设其做广告或不做广告。如果采用前面的假设,实际上是肯定了做广告的必要性,亦即肯定了信息性广告对市场效率的贡献。因此,当厂商将广告作为一种竞争手段、其投放量超出购买者所需的有效信息量之外时,必然导致资源的浪费,从而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那么IT培训机构是不是都要做广告呢?接下来我们看另外一个例子。仍然假设市场上只有两家IT培训机构,并且它们之间无法通过协商达成某种形式的用来约束彼此行为的协议,两家IT培训机构处于非合作性的博弈之中;为了简单起见,还假定决策者只有两种选择--做广告和不做广告,且决策者是厌恶风险的,都是理性人。且IT培训机构A拥有强大的品牌后盾和雄厚的资金支持,且认知度比较高。可以把A看成是一家垄断度高的IT培训机构,而IT培训机构B才刚刚进入培训市场,其市场占有率低,实力相对较弱,把B看成是一家垄断度低的IT培训机构。同样,若IT培训机构A做广告,IT培训机构B不做广告,则A可以获得利润400万元,而B只能获得400万元;若IT培训机构A不做广告,IT培训机构B做广告,则A能获得利润700万元,而B将亏损100万元。如果IT培训机构A和B都做广告,则A可以获得利润500万元,而B只能获得利润100万元;若IT培训机构A和B都不做广告,则A和B只能获得利润50万元;结果会怎么样呢?如***2所示。这显然符合“智猪博弈”的条件,在此博弈中,不论大猪选择“按”还是“等待”,小猪的最优选择均是“等待”。“等待”是小猪的占优战略,可以顺手搭便车。给定小猪总是选择“等待”,大猪的最优选择只能是“按”。因此,纳什均衡就是:大猪按,小猪等待,多劳者不多得。但是这个均衡的假定前提是小猪是理性的,而且假定大猪知道小猪是理性的,并预测到小猪会选择“等待”;给定这个预测,大猪的最优选择只能是“按”[3]。IT培训机构A,它有着强大的品牌后盾与雄厚的资金支持,其实力相当于“大猪”,而IT培训机构B刚刚进入市场不久,实力比较弱,则相当于“小猪”。因而在假定IT培训机构A和IT培训机构B是理性(选择等待,不进行广告投入)的情况下,所以对于实力强大的IT培训机构A来说,只能首先选择做广告,投入大量的广告费,以期获得{按,等待}的纳什均衡;对于IT培训机构B而言,可以选择等待,根据IT培训机构A的行动来安排自己的行动。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为了扩大市场,提高培训的认知度,对大的IT培训机构是值得的,而对小的IT培训机构则得不偿失。这是一个不存在优势策略均衡的广告博弈,IT培训机构A如何选择取决于IT培训机构B将如何进行选择,本例中存在{做广告,不做广告}这样一个纳什均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最优解应该是由垄断度高的IT培训机构先做广告,提高消费者培训的意识和认知度,再由垄断低的IT培训机构跟进,分得一定得市场份额。并不是所有的IT培训机构都必须大力投入广告的,得根据自己的实力情况,有时候做做“小猪”,学会等待时机也是非常重要的。4结束语本文中的情形都存在一些基本假设,即所有参与人都知道博弈的结构、规则、结果。且参与者的博弈都是同时进行,都知道自己或对方这样选择可导致怎样的结果,是一种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而往往在现实中这些假设是不成立的,都还可进行更深入的讨论,甚至可以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框架下进行。参考文献[1]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__.[2]吴文清,等.需求不确定下供应链合作广告的博弈分析[J].软科学,20__,(2).[3]李林.智猪博弈[J].理财,20__,(4).
做一个行者篇8
从现在开始,从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做起,做“文明过马路、礼让斑马线”的模范;作为黑河市民,通过“爱黑河、讲文明”实践活动,努力提高个人素质,为提升黑河城市整体文明形象,贡献我们每个市民的一份力量!
1、遵章守法,做一个合法行路的交通参与者。自觉学习并遵守交通法规,在交通路口自觉做到红灯停、绿灯行,过路要看红绿灯。
2、崇尚礼让,做一个文明行车的交通参与者。文明驾驶,礼让行人,在斑马线前自觉做到先减速、让行人,开车礼让斑马线。
3、热心公益,做一个志愿服务的交通参与者。主动参与交通文明公益活动,积极宣传交通法规,倡导文明礼让理念,劝阻交通不文明行为,引导交通参与者文明行路、文明行车。
斑马线,是行人的生命线!通过“文明过马路,礼让斑马线”活动,为行人让出一片过马路的空间,使斑马线回到它最本质的意义——安全通行。
“文明过马路,礼让斑马线”活动,是塑造黑河市口岸城市形象,集聚消费人气的具体需要,作为边境口岸城市和旅游城市,黑河市在做好景观景点、城市环境建设的同时,我们市民更要注重提高文明素质,真正把黑河打造成一个风气文明、环境优美的口岸城市。而我们二小人作为爱辉区教育的品牌学校中的一员,更是让广大市民关注,大家都在看着二小人的表现。
希望我校有私家车的教师开车时能够率先做到礼让斑马线上的行人,而步行的师生能够率先做到文明过马路,等待绿灯时再通行,每个红绿灯停留37秒,过路口两个红绿灯也就1分半钟左右,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提前2分钟从家里出来,就完全能做到沿着斑马线行走。不要小瞧这个细节,它对提升我校的文明校风有着重要意义。因为我校大门口每天都有家长接送孩子,还有交警在我校门口执勤,许多行人从二小门前经过,若能看到二小的学生每天穿着醒目的红蓝校服过马路,文明行走于斑马线,定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不仅能保障我们的人身安全,更能彰显二小人的素质,同时做为黑河人也能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积极的贡献。
做一个行者篇9
论文摘要: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静不断发展与完善面向市场、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从事市场营销活动,已成为营利和非营利组织的共同需要,本文论述了“市场”与“行业”的辩证关系,期待能成为营销从业人员共同探讨的课题。
一、“市场”与“行业”的概念
1.“市场”,是指具有特定的需要和欲望,而且愿意并能够通过交换来满足这种需要或欲望的全部潜在顾客。因此,市场的大小,取决于那些有某种需要,并拥有使别人感兴趣的资源,同时愿意以这种资源换取其需要的东西的人数。
市场一人口+购买力+购买欲望。市场包含的这三个主要因素,即:有某种需要的人、为满足这种需要的购买力和购买欲望。市场的这三个因素是相互制约、缺一不可的,只有三者结合起来才能构成现实的市场,才能决定市场的规模和容量。
2.“行业”,是指从事国民经济成产中具相同性质的生产或其他经济社会的经营单位或者个体的组织结构体系,如林业,汽车业,银行业等。
行业可以表示职业的类别;行业也可以表示生产作业,如《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行业还可以表示修持,如:《颜氏家训·归心》“以僧尼行业,多不精纯,为奸慝(音:匿)也。”
二、“市场”与“行业”的联系与区别
1.“市场”与“行业”的联系。
可以用***1表的方式表示如下
可见“市场”与“行业”是对应的、统一的联系在一起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有“市场”,就有可能产生相应的“行业”。换个角度来分析,也就是说只要有“需求”就有可能产生“供给”;只要有“买方”,“卖方”就有可能应运而生;只要有“消费者”,“生产者”就有可能出现。所以,“市场”与‘‘行业”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同一个问题而得出的结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2.“市场”与“行业”的区别。
“市场”是站在“需求方”、“买方”、“消费者”的立场来分析问题的,而“行业”是站在“供给者”“卖方”“生产者”的立场分析问题的。两者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两者的立场是不一样的,两者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的、是矛盾的。可见“行业”是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组成的联合体,而“市场”是指该产品和服务的购买者组成的联合体。
三、“市场”与“行业”的辩证关系的论证分析
1.从时间的角度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因为有“市场”,所以产生“行业”。
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时期,由于市场产品短缺,企业不担心其产品没有销路,工商企业在其经营管理中先后奉行过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中国改革开放后,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企业经营理念改变了,营销观念的核心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找到了实现企业各项目标的关键——正确确定了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比竞争者更有效、更有利的转送目标市场所期望满足的东西。
2.从空闻的角度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行业”的升华,“行业”是“市场”的基础。
从世界著名的美国市场营销权威教授菲利普·科特勒的有关理论得知:只要人们有某种“需要”,那么行业供应者就会使出“满足”的动作;只要消费者有某种“需求”,那么供应者就可能千方百计的加以“创造”;只要消费者有某种“消费”的意向,那么供应者就会加以“引导”。可以用***表的方法表示如下:
3.虽然“市场”不等于“行业”,但“市场”旺盛的前提,必须要以“行业”的兴旺为依托。
很多营销者或企业管理者,并不能区分“市场”和“行业”,甚至认为“市场”等同于“行业”。比如:有些行业协会的***、企业集团或公司的老板可能是某一行业的专家,但却不一定是市场的专家、营销的专家。所以,企业要找做市场营销的专家来做市场定位,而不是找行业里的专家去做市场,因为市场营销和行业之问几乎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们要先确定是什么样的市场问题,才可以知道如何引发市场的需求并满足市场的需求,千万不要去做无需求的市场。
其实做营销和做市场,关键是要跳出一个封闭的思维圈子,“市场”与“行业”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也就是说,做营销和做市场是没有容易与不容易的问题,而是做营销指的是做某一市场的营销而不是做某一个行业的营销,营销者和企业管理当局应该把自己变成市场营销专家而不是变成行业专家。成为行业专家可能是个片面和微观的层面,而成为市场营销专家应该是个全面和宏观的层面。
做一个行者篇10
关键词:执行力 企业文化
一、什么是执行力
所谓执行力,对个人而言就是办事能力,对企业而言就是经营能力。而衡量执行力的标准,对个人而言是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份内的工作,对企业而言就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完成预定目标。无论哪一类企业,无论哪一种管理模式,最终都需要通过执行来实现组织目标。当然,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对执行力的认知过程,也是从无到有、从懵懂到逐渐重视的。
二、执行不力的原因有哪些
对于执行不力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企业和员工两个层面进行认识。
(一)从企业层面来看,其执行不力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十个方面:
1.执行不力,无法做到“令行禁止”;2.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完善,或者得不到贯彻执行;3.部门职责、岗位职责不清,甚至出现交叉或者盲点;4.协调不力,冲突无法得到及时解决;5.缺少激励,或者流于形式;6.缺少监督、惩罚机制;7.长期的错误未得到纠正;8.领导默认;9.员工不胜任岗位;10.培训不够。
(二)从员工的内因来看,其执行不力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八个方面:
1.消极,不愿意干;2.员工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3.员工不知道怎样去做;4.干起来不顺畅;5.不知道干好了有什么好处;6.知道干不好没有什么坏处;7.责任意识不强;8.能力有限。
三、如何避免执行不力
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员工自身,都应该常常问自己这样三个问题:一是我是谁,即自己的定位是作为决策者、管理者(协调者),还是执行者;二是我该做什么,就是在决策、授权、布置任务、协调、反馈问题、解决冲突、执行、完成任务等诸多事项中,我需要做什么;三是我该怎么做,也就是说如何找最简单的方式、最有效的办法、最省力的措施,去追求最准确的目标,完成最该完成的任务。
除此之外,我们在避免员工执行不力上还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完善制度理清职责。首先,完善健全的制度是执行的前提和依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制度中都应加以明确。如果没有制度的要求,员工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执行,这必然会引起偏差与错误。其次,部门职责是界定部门之间权利与义务的准绳。职责不清必然会导致有利的事情大家争着做,没利的事情没有人做,或者是明明应该他做的事情,领导安排我做,做好我没有好处,做坏还得承担责任,为什么要做?退一步而言,要做也行,那肯定也会风险第一,结果第二。
2.不断加强培训学习。员工对制度、职责、标准的认知能力有差异,行为也不尽规范和统一,这就使得执行过程中需要反复请示领导,操作过程中浪费不少时间,延缓了执行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每次制度流程的更新,都有必要通过员工培训让执行者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目标时,工作目标才能实现。
3.重点监控执行过程。在沟通上要说目标,说标准,说方向,说进度,说结果,要把重点放在关键目标上,进行及时跟进,了解落实情况,不断发现问题并予修正。其次,要在审视客观条件和工作任务的前提下,要求员工作出承诺。最后,员工出现工作错误是无法避免的,因此要容许员工犯错。要与员工一起及时分析错误的根源是什么,防止下次发生同样的错误。
4.强化中层管理者素质。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作为企业的领导阶层,首先自己要有很强的执行力,才能说服下属高效执行。中层管理人员既是执行者又是领导者,他们的作用发挥得好,就是高层与基层之间的纽带;发挥得不好,则成了挡在高层与基层之间的壁垒。中层管理者在执行文化中发挥的是上下沟通的作用,在管理执行的落实上扮演着执行落地的重要角色,因此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决定着执行力的高低。
5.及时沟通有效协调。由于企业事实上存在着管理层级、本位利益,使信息的有效传递受到阻碍,因此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搭建沟通平台在企业中尤为重要,因为没有一个人会全身心为一个没有归属感、不受尊重、缺乏温暖的组织努力工作。通过有效的沟通,不仅有利于上下级之间保持充分的信任度和归属感,还可以了解到目标与执行之间的差距并及时调整,执行力自然就会提高。这里所指的沟通协调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要求员工在工作中及时与相关人员和部门沟通协调,保持信息和渠道的畅通;另外一方面,员工遇到困难自己无法找到解决方案时,要积极主动的与领导沟通,寻求帮助。
6.奖罚分明善于激励。管理者在工作任务布置以后,需要对执行结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偏差并予以纠正,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更重要的是,对于执行中做得好的要大张旗鼓地表扬和奖励,做得不好的要根据制度加以惩罚,这样才能保证制度执行不走样。久而久之,执行力就成了一种文化。
7.用人不疑懂得授权。领导事事大包大揽,看似问题解决了,可实际员工却没因此得到锻炼和培养。长此以往,员工就会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失去承担责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