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语言篇1
[关键词]贺岁喜剧;冯氏幽默;语言;世俗化
每年春节前后,总会有几部贺岁喜剧片上演,为喜庆的节日锦上添花。如果说春晚是我们新年必吃的一顿文化大餐,那么贺岁喜剧片可以说是大餐前后的甜点,同样让人期待。
历数近十年来的贺岁喜剧片,又数冯小刚导演呈上的“甜点”最丰盛,也最让人回味。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甲方乙方》、《没完没了》、《不见不散》、《手机》、《大腕》都是其代表作。
很多人说冯小刚的贺岁喜剧片有股“冯氏幽默”,能让人上瘾,让人捧腹大笑。而这股“冯氏幽默”的魅力又来源于冯小刚作品中极具京味儿冷幽默的个性化语言。“京味儿幽默”是透着老北京胡同巷子气息的调侃式、消遣式的幽默。冯氏贺岁片正是通过平民主人公身上的京味儿十足的调侃式幽默话语,着眼于社会大众阶层,着力建构鲜明的本土特征并形成成熟的艺术品格,才得以深入人心,冯氏贺岁片的幽默语言并不是肤浅的笑料,它们往往隐藏着智慧和洞见的玄机,夹杂着一丝狡黠和嘲讽,这也是一些台词随着影片的播出立即成为社会流行语的潜在密码。
冯小刚说,不仅要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武打片,也要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幽默。他认为他的电影是最具有中国普通人的幽默、调侃的风格。因此在画面和语言之间,冯导更注重语言在叙事中的作用,整部电影的发展和理解依赖于台词。他虽重视语言,但是坚决拒绝舞台化、台词化的对白,而是采用了一种世俗化,痞子化的语言形式,具有一种玩世不恭的味道,更贴近现实的世俗生活。总而言之,“冯氏幽默”来源于平凡生活的点滴,是将笑料放在平凡小人物的语言上,而非在故事情节的巧合和夸张上。片中人物的对白或机智,或诙谐,或奇妙,或灵动,或精辟,其中还夹杂着讽刺和调侃,他们借说京腔味儿的语言,用京式的幽默展现了当代中国市民,尤其是北京市民的一种独特的幽默感及游戏态度和精神。
冯小刚不愧为中国贺岁喜剧片的领***人物,为原汁原味地突显京味儿调侃式幽默,他采取了多种手法。
首先,巧用方言制造幽默。“冯氏幽默”是一种京味儿十足的调侃式幽默,它主要通过人物京腔京韵的语言来展现。比如《甲方乙方》中刘蓓扮演阿拉伯公主向一个经历多次恋爱失败后欲轻生的男青年求婚,劝他保重身体,男青年回答道:“放心吧,为了你,我也要活一结实。”“结实”,这一充满北京方言特色的台词别致自然,通俗易懂,也充分表现了男青年格外爽快的心情。除了北京方言外,冯氏作品还善用其他方言来制造幽默。如《天下无贼》中有河北方言、陕西方言、东北方言等,方言口音的变化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扩大了欣赏范围,也直接参与到幽默情境的构建,带有独特的审美韵味。
其次,对旧词旧语进行改造,或模仿或再创作,使人物语言妙语连珠,不失诙谐。如在《大腕》中的一些耳目一新又似曾相识的新词新语,如“搜狗”、“报丧鸟”、“硕士伦”、“可笑可乐”等,都是极富创意的旧词改造的产物,这种不加掩饰的含沙射影,不断唤醒人们对某些品牌的记忆,为原本沉重的葬礼烘托了喜剧气氛。再如《天下无贼》中的经典语言:“IC、IP、IQ卡,统统告诉我密码。”从当下时髦消费模式下的IC、IP卡中的字母“I”联想到表示智商的IQ,使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事物连在一起,形成了很好的幽默效果,同时也讽刺了打劫者的低智商,可谓一语双关。无怪乎年年都有流行语出自冯氏作品。
再次,通过扎根于现实的含讽刺的夸张话语,来收到幽默效果。传统的讽刺都是用幽默诙谐的反讽来揭示严肃主题,而冯氏贺岁片没有严肃的氛围,主要借用强烈的夸张语言来讽刺那些病态的世俗文化和物质欲念。如《甲方乙方》中姚远的大款朋友厌倦了奢华的生活,拍着姚远的大腿诉苦:“顿顿大鱼大肉,都让我吃腻味了,总想能过过苦日子,你能不能给我想想招。”这些话语虽夸大了现在中国部分人的拜金主义和乍富心理,但却也是对暴发户浮糜意识的揶揄。正因为这些夸张语言植根于现实的土壤,才使“冯氏幽默”有e于荒诞,无厘头,而显得有新意,有深度,有一定的价值取向。
幽默语言篇2
【论文摘要】幽默是以语言为媒介,根据特殊语境,运用轻巧而诙谐的语调,暗示说话者的意***,达到艺术的效果。本文运用预设理论从语用角度分析言语幽默的生成、理解与欣赏。
一、引言
幽默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不仅起着改善人际关系、调节谈话气氛的作用,而且还能体现个人的智慧与人格魅力。幽默言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颇受语言学界关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语言学家对幽默的研究一般着眼于修辞格、合作原则、关联理论、言语行为、言语行为与指示语等语用原则与要素。本文拟从语用预设(前提)理论的角度出发,尝试运用预设的共识性、合适性和可撤销性等特点来解读言语幽默。
二、预设与预设性质
1、预设(presupposition)
预设(presupposition)被译为“前提”、“先设”等,是源于哲学研究。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佛雷格、罗素、斯特劳森最先对预设问题进行了研究。20世纪60、70年代随着语义学的发展,这个概念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兴趣。下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预设:
张三会唱歌。
这句话的预设是(以下用>>表示):存在张三这个人。如果这句话被否定或被质疑,仍以原句的预设为预设,这是预设的一个特征。(徐盛桓,1993)
即:张三不会唱歌。
与:张三会唱歌吗?
仍>>存在张三这个人。
以上分析主要是从语义角度,即在句子语义结构层面上展开(何自然、陈新仁,2002:140),而语用学范畴下对预设(前提)的理解和定义主要有三种:第一种看法认为“前提是说话者传递交际意***时对其意***的传递所作的设定”;第二种看法认为“语用前提是有效实施言语行为必须满足的恰当性条件”;第三种看法认为语用前提指“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何自然,2002:141)语用预设是从语用(使用语句的语境及说话人的身份、知识背景等)上分析预设。它包括这样三个要素:说话人a通过话语s预设命题s’。
2、预设的性质
(1)预设的共识性。共识性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交际双方的共有信息,既可以是共同的知识体系也可以是共同的言语环境、共同的文化背景。
(2)预设的合适性。预设合适性的一个重要依据是与特定的语言环境相协调。具体地说,为了使预设能被交际者所理解,必须满足一定的语境条件,如参与者个人的身份、性别、年龄,他们之间的亲缘、地位关系,涉及者的状况以及其他的客观背景,等等。
(3)预设的可撤销性。一定的语言结构可以产生预设,但是背景信息、特定语境和言语内容相斥会导致预设消失,这叫预设的可撤销性。
(4)语用预设的非规约性。非规约性指的是语用含义并不是话语包含的语词本身所体现的意义,或者它并不是话语的字面意义,而是根据特定的话语环境推导出来的意义。
三、语用预设与言语幽默
1、取消语用预设的共识性产生幽默
共识性的存在保证了交际的有效性。假如言语交际双方具有共有知识,那么预设对于听话人具有可接受性;反之,往往不能使有效信息顺利传达,在言语交际中产生障碍,导致“不和谐”现象的出现,产生幽默效果。如:
小张邀请好友晚上去他家吃饭,好友答应如果不去看女友就来。傍晚,小张打电话给好友:“在干吗?”“准备出发”“好,快点,我们都在等你”“不,我出发去看女朋友。”
此处幽默效果的诱发因素就是基于取消了预设共识性,小张理解的“准备出发”是去他家,而好友指的是出发去看女朋友。
2、取消预设的合适性产生幽默
预设的合适性要和语境相连,如果忽视语境原因,故意使用错误的预设,就可以达到正常交际以外的某种交际目的。比如:
“台上的唐太宗怎么戴块手表?”
“人家是皇上,弄块手表还不容易?”
——转引自康佳珑《语用生幽默,预设出神力》
在这段幽默中,答语预设了唐代是有手表存在的,这个预设极其可笑。在几千年前的唐朝,言语的发出者处于对舞台表演细节上疏忽的不满而故意使用了错误的预设,即产生了幽默效果,又有力地达到了嘲讽的效果。
3、利用预设可撤销性产生幽默
预设的可撤销性指含有预设的话语在前面出现后,发话人后来又补充否定了这个预设,导致预设的废止。发话人有时就会有意或无意地设置这种悬念性预设,然后通过预设的否定或与预设相冲突的话语,制造幽默。
看下面一个著名小品中的片段:
一个访客到交警家里送礼,结果只有领导的爸爸在家,访客说:“大伯,那么这东西就交给您了!”老父亲回答:“不能要,绝对不能要。我告诉你,我儿子在家也不能收,这点我相信,他比较随根,我从来就没收过礼。也没人送啊!”
——赵本山小品《门神》
这里,有人给老人的儿子送礼,老人坚决不收,他自己说就从来没有收过礼物,这就预设着有人给他送过礼,“从来”这个预设触发语预设这样的事情也不止一次发生,这样的预设给人们心理上传达的信息是:老人也是个不小的领导,经常遇到给他送礼的事情,可他公正廉洁,不收受贿赂,正当人们得到这样的信息而对老人敬佩和期待他说出什么豪言壮语时,老人却说了一句“没有人给我送啊!”让前边的预设撤销,人们根据预设而来的所有心理期待扑空,所有的联想和思考都做了无用功,所有的不和谐都变成了理所当然,唯一的方式也只有放声大笑了。
四、运用语用预设鉴赏言语幽默
幽默语言的形成是复杂的、多渠道的、全方位的,是综合的语言艺术。
幽默言语的产生一方面离不开曲折而含蓄的语言表达方式,另一方面离不开特定的民族文化、历史和社会自然环境。因此理解和欣赏幽默必须要求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和语用推理能力。当我们听到或看到一则幽默时,实际上是这样一个过程:幽默的发出(预设)——分析推理过程——幽默的接受(与事实相符与否),其中这分析推理过程也是人们利用所掌握的各种知识来理解的过程,包括我们分析语用预设的共识性、可撤销性、合适性等。
五、结语
幽默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少了幽默,生活平淡无趣,作为现代人有幽默感、有欣赏幽默的能力很重要。当然我们还可以从预设的其他角度来讨论幽默现象的产生。例如:焦点转移、语义模糊等现象都可能影响预设而产生出幽默话语。本文试***为幽默与语用预设的关系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觉,与读者共享。
【参考文献】
[1]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2]何兆雄.新编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范姗姗.预设与言语幽默的生成[D].黑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7.
[4]王菀情.预设理论对言语幽默机制的诠释[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6.
[5]刘银霞.幽默笑话中的预设生成[D].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06.
[6]曹正波.从语用预设的角度分析黄宏小品的幽默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论文,2007.
幽默语言篇3
关键词:《老友记》;幽默语言;赏析
中***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070-01
一、美剧《老友记》介绍
《老友记》又名《六人行》,是美国NBC电视台于1994年推出的一档电视节目。这一电视剧集一经播出就持续了十年,足以看出观众对这部剧集的喜爱程度。《老友记》主要以情景喜剧的方式讲述了生活在纽约的六个朋友之间的生活故事。这部喜剧具有情节幽默、轻松的特点,且演员的演技细致、精湛,在美国斩获了许多的奖项,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老友记》能够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并且经久不衰,是有其内在的原因的,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剧中六位主角之间深刻的友谊。他们相互包容、相互信任,每当有人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或困难时,总能相互帮助和扶持。正是主角们之间真诚的友谊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和感动,从而获得了人们广泛的欢迎。
二、《老友记》中的幽默语言原文及其翻译
幽默的语言风格也是《老友记》受到人们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很多台词在幽默风趣的同时还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老友记》中的幽默类型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情节上的幽默;第二种是语言台词上幽默;第三种是背景设计上的幽默,主要源于特定的美国文化背景和风土人情。
1.情节类幽默
情节类幽默的特点是,语言本身不存在幽默因素,而当特定的语言被放置于特定的情境中时,幽默效力会立显。这种语言能够产生独特的幽默美丽,在《老友记》中比比皆是。以下两个例子足以说明。
例1:Joey :You smell great tonight .What' re you wearing ?
(你今晚闻起来很香, 你擦了什么香水)
Lady: Nothing .(什么也没有。)
这一部分的情节是男主人公乔伊在路上遇到了一位女士,他试***进行搭讪,而这位女士也对乔伊有好感,所以在乔伊问她今晚擦的什么香水时,将计就计理解为“你今晚穿的什么”,并且回答成“什么都没有”。笑料效果立显。
例2:Ross: You come out here .You' re a dead man.
(如果你敢出来,你就死定了。)
这句话的背景是罗斯在阳台上正准备对瑞秋表白,这时乔伊在房间里问罗斯是否需要帮助,罗斯就说了以上的话。语言的交互式幽默效果也极其精妙。
2.语义类幽默
语义上的双关和歧义如果应用得当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这种幽默手段主要是通过语言自身的形式实现的,对情节和背景的依赖较少。语义类的幽默还分为语音、语法、双关等类型。涉及到民族语言的独具规律。以下两个例子具有很好的赏析价值。
例3:Rachel: Accept that.(接受现实吧。)
Ross : Except what? (除非怎么样?)
这一段对话的背景是瑞秋和罗斯因为发生了矛盾而闹着要分手,但是罗斯并不真的想和瑞秋分手,而是想方设法地挽回,当瑞秋说“Accept that”的时候,罗斯却故意理解为“Except that”。“except”和“accept”的发音十分相似,但放到这里的对话中产生的意思却是截然相反的,从而产生了一种幽默的效果。
例4:Joey :I asked you and you said it was okay .
(菲比:我问过你,你也同意了。)
Phoebe : Alright, well, maybe now it' s not okay .(好吧,也许现在不同意了。)
Joey : Okay , well, maybe now I' m not okay with it not being okay.
(好吧,也许现在我对于你的不同意也不同意了。)
Phoebe : Okay .(好吧。)
上述例子在剧中出现时的主要故事情节是乔伊爱上了菲比的双胞胎姐姐,而菲比对此感到非常的不愉快,因此与乔伊产生了口角。在这段对话中,“okay”出现了很多次。但是这里的“okay”却有着很多不同的意思,有的表明菲比是同意还是不同意乔伊喜欢自己的双胞胎姐姐,而有的“okay”则可能单纯地表示口语上的转折。但是这个词语多达六次的重复运用使这段对话的喜剧效果急剧增加。
3.背景类幽默
背景类的幽默并不涉及语言自身的幽默,而是涉及到了特定的文化背景,观众只有了解这些文化背景才能了解这些笑点,若不了解这些背景,就会觉得莫名其妙。以下两个句子具有很高的赏析价值。
例5:Ross: I'll get someone who gets my heart punding , who…who makes me , uh …(我需要一个能让我心跳加速, 让我……)
Chandler :…little playthings with yarn.(变成拜倒裙下的。)
主要的故事情节是,罗斯爱慕瑞秋,在见到瑞秋之后,情不自禁地说,“因为我遇到一个能够让我心跳加速的可人”。钱德勒对此讽刺道“找到一个能够让你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的”。“yarn”原本的意思是“绒线”,在美国,表示一种美国女玩的一种小物品。但是在中国汉语情境中,绒线是不被当成的。了解其中的典故,就能够体会到不一样的幽默效果。
三、特殊腔调呈现出的幽默效果
在《老友记》的六位主人公的日常对话中,常出现不同的腔调,这也是营造语言幽默效果的重要手段。比如,在剧中出现英国人时,会带着英文口音,主角们也会刻意带着英文口音进行模仿。因此,一般的语言内容带上不同的腔调,会产生不同的幽默效果。
幽默语言篇4
【关键词】赵本山小品 溯因推理 语用推理 皮尔士 言语幽默
【中***分类号】I26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018-02
一、引言
在传统逻辑学中,一般把逻辑推理分成两大类: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美国逻辑学家皮尔士在亚里士多德的假设基础上提出了还存在另一种逻辑推理形式――溯因推理。言语理解是一个建立假设、论证假设的推理过程,溯因推理在建立假设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溯因推理作为提出一个解释性假设的创造,既是一种严格的理性的逻辑推理形式,又是一种自然的本能。溯因推理才表现了科学认识中主体的能动性。关于溯因推理理论的具体内容和与演绎、归纳推理的比较,我们将在第二部分进行详细阐述。
根据幽默是否借助于语言又可分为言语幽默和非言语幽默。本文仅对小品中的言语幽默进行分析。无论从以上哪个角度入手研究,我们可以看出,言语幽默的实现需要三个动态的过程:无论是思维的创作、语言的表述和人们之间的交流,而真正能够贯通三者,驾驭三者的是――逻辑。言语幽默的生成、理解和心理实现过程均离不开逻辑。
二、溯因推理理论概述
(一)三种语用推理间的比较
在传统逻辑中,语形推理和语义推理为主要研究对象,而语言逻辑研究的主要是语用推理,即指在推理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因素补充或增加某些省略或缺失的前提才能得出真正的结论的推理。西方逻辑学把语用推理分为三类:演绎、归纳和溯因。
1.我们先来看一个经典的三段论:
所有人都是要死的;
苏格拉底是人;
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这是三段论的第一格,也就是完善的格。此格是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演绎推理――结论蕴涵在前提之中,且其推理规则具有恒真性。但是演绎不能导致新的发现,因为前提已经蕴涵了所有的结论。归纳推理是从个别事实的已知特性出发,推导出更多相关事实或者同类事实的性质,其推理格式如下:
2.已知所有的p为q,
所以,p为q。
溯因推理,顾名思义就是要追溯原因,即从已知的结论出发,试***确定与这个结论相关的可信的解释。其推理格式可概括为:
3. q(q为已知的事实或者现象等),
pq(p此时可以用来解释q,其他假设没有p那么好地解释q),
p(所以,p应该是真的)。
可以看到,溯因推理是从后件推出前件,并给结论增加了新的发现。但是,结论与前提之间的逻辑联系不具备必然性,因为两个前提的合取并不蕴涵结论。我们不妨把三种语用推理的比较用一个表格来更直观的展示:
(二)溯因推理及其模式
从逻辑起点看,溯因推理把已知的事实或现象作为推理的逻辑起点,并且这个事实或现象必须是确信可靠的;从思维进程看,溯因推理的进程具有逆向性。从能看到的事实或现象出发,通过分析相关的背景知识去逆向推导已知事实或现象存在的可能性或条件等;从推理结论看,溯因推理的结论并不一定能从前提中必然得到,只是一种可能的最佳解释。
以上对溯因推理特点的分析是从皮尔士对溯因逻辑的阐述中得到的:即先有令人惊讶的事实被观察到,因而需要提出假说来解释这些事实。要为这个被观察到的事实或现象寻找一个与之相关的最佳解释来确定这个事实或现象存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皮尔士溯因推理的模式大致如下:
1.令人惊讶的事实q被观察到;
2.如果p是客观真实的,那么q也就必然真实可信;
3.所以,寻找到的最佳解释p是真的。
对于溯因推理的结论,前面阐述过是具有或然性的,前提不一定蕴涵结论。这种或然性根源于其前提的猜测性,由于缺少严谨的逻辑规则的约束,溯因推理的结论就具有很大的自由度。正是这种自由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在变化莫测的语言交流中言语理解的多样性。因此,把溯因推理的假设过程应用到言语幽默作品中,为揭示小品中言语幽默背后的根源提供依据。
三、小品中言语幽默的溯因推理分析
小品中言语幽默的交际过程较一般言语需要更为复杂的推理过程,因为对幽默的理解不仅仅涉及到小品的作者和表演者的思维过程,还要考虑观众的推理过程,因此小品要成功就对观众提出了更高的智力和认知能力要求。春晚小品《不差钱》就大获成功,一夜之间赢得了亿万观众的掌声。那么在这个小品段子中,哪些言语是给观众带来笑声的呢?这些产生幽默效果的对话又是通过怎样的推理产生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溯因推理在小品《不差钱》中发挥的作用。
毕福剑:来点家常便饭,民间的。
赵本山:民间的是吧,来民间的。这样,来个小野鸡炖蘑菇。
小沈阳:没有。
赵本山:这个可以有。
小沈阳:这个真没有。
溯因推理中前提的建立对于含义的推导至关重要,而前提就是从言语表达或观察到的场景和话语推导出的假设。在语用推理中,言语幽默的理解和推理过程都需要语境的关联。因此,分析小品段子需要注意对前提的推导过程和考虑语境因素。上面这个对话很简单,只有五句话,但产生了极大的幽默效果,我们不妨把这段对话分成两段:第一段为前三句,小沈阳简洁地回应了赵本山点家常菜的要求――没有小野鸡炖蘑菇;第二段为后两句,即“有”和“没有”的对照。正是这两句相当简明的话,引发观众一系列的推理并使之成为此小品中一个重要笑点。现将具体的推理过程呈现如下:
A、根据小品开头的背景介绍,这个地方是高档酒店,不可能有民间家常菜。但赵本山在没进酒店前不知道这家高档酒店都能供应什么菜;
B、赵本山在小沈阳回绝没有小野鸡炖蘑菇后,使了使眼色说:“这个可以有。”为什么他在看了菜谱(澳洲鲍鱼、龙虾、鱼翅等)后,还会认为这家高档酒店有这种家常菜呢?是不是他这样说与某件事或某种情况有联系呢?
C、推断一下小沈阳说“这个真没有”时的思维活动:
C1、赵本山点不起酒店的贵菜――他身上没钱――想点便宜的家常菜,小沈阳这样说是否表示他自己看不起赵本山,怕赵本山在这里吃饭打白条呢?
C2、之前赵本山与小沈阳之间有约定(凡点贵菜都说没有),并且小沈阳还收了一百多元的小费,故用了一个“真”字表达自己无可奈何,有苦说不出的心理状态;
C3、小沈阳根据他听到赵本山说“这个可以有”的惊讶回应(回应小沈阳的“没有”),以及他的认知能力,进行推理:
事实:高档酒店不可能供应便宜的民间家常菜。
假设:赵本山以为通过“贿赂”小沈阳就可以想要什么菜高档酒店就能供应什么菜,并且保证点的菜都很便宜。
结论:这家高档酒店在赵本山与小沈阳的约定下能够供应便宜的民间家常菜。
D、我们知道高档酒店并不能通过这种方式随意供应家常
菜(没有材料等客观条件)。上面隐含的前提就是不正确的,所以结论也就是错误的。正确的推理过程应该是:
事实:高档酒店不可能供应便宜的民间家常菜。
假设:高档酒店有自身的特点(高档服务和昂贵价格)和相应的菜谱标准。
结论:这家高档酒店在赵本山与小沈阳的约定下也不能够供应便宜的民间家常菜。
E、由于小沈阳意识到了赵本山因缺乏常识用溯因推理推
导出来的假设和结论错误,他紧接着回应了一句(“痛苦”地说出实话):“这个真没有。”其效果可想而知,令人发笑。
进一步分析以上推理,A为正常情况。B能促使小沈阳进行溯因推理。C是观众基于相关常识、背景知识以及对话场景对小沈阳的思维过程进行的一个构拟。D是对观众构拟后的一个再检验,同时建立正确的推理过程并与前者比较。E为小沈阳发现赵本山溯因推理错误后一个幽默而又无可奈何的回应,从而巧妙、直接地制造了幽默效果,使观众对这两句再简单不过的对话回味无穷。
总之,在言语幽默中,溯因推理的过程会很复杂,表演者往往会先做好一系列铺垫先让观众去进行溯因推理,得出他们心中各自的结论。然后,通过表演过程中一个词一句话来提示观众自己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给他们造成失落感,再迫使观众接受新的推理过程和结论。这种违背观众心中已定的心理期待,造成意外或心理扑空,再使他们重新达到理解的和谐的情况就能使幽默获取巨大成功。
【参考文献】
[1]熊学亮.语言学新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曾凡桂.皮尔士“Abduction”译名探讨[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3,35(6):469-472。
[3]骆迎秀.皮尔斯溯因推理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5):239-241。
幽默语言篇5
[关键词] 老舍;幽默;幽默技巧;喜剧意味;谑而不虐;思想底蕴 ?
老舍是蜚声中外文坛的“幽默大师”。老舍文学生涯的四十余年,也是他从事幽默创作的四十余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像老舍这样数十年如一日,以自己鲜明而独到的风格一以贯之的作家,不仅是首屈一指,而且是绝无仅有的。他以骆驼般的勤奋精神,创造了多达850万字以上的文学艺术品,极大地丰富了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学宝库。
老舍学贯中西,谙通古今,他的幽默有来自西洋文化的泽溉,但主要还来自北京一方水土的养育,也是北京文化的体现。老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对北京的一草一木全都了如指掌。因此,有人称他为“北京的土地爷”。北京的自然景观在老舍笔下成了一张张色彩鲜明的***画,充满了诗意美。同时,对北京特有风土人情的描绘,如诸多的繁文缛节,历历如在眼前:办婚丧大事讲排场***阔气,过生日祝寿大宴宾客,甚至“洗三”也要兴师动众,真是“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1];还有一些五光十色的节令习俗,等等,都为其作品增添了浓郁的幽默情趣。
老舍一向以独有的幽默诙谐的风格著称,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在其浩繁的作品中,老舍塑造了形形的市民形象,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剃头匠、洋车夫、说相声的、演鼓书的、开茶馆的、打拳舞棒的、三姑六婆、八旗子弟、***妓窑姐、丘八巡警等市民阶级的各类人物,真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老舍把20世纪文学领域内的庶民文学推到了高峰,同时,也为后来的带有京味的幽默文学创作提供了艺术典范。他的胸中似乎藏有一部幽默语言的活辞典,词汇之丰富,令人难以思议,运用之得心应手,令人似观鸟翔鱼跃。郭沫若对他的作品曾经赞誉道:“寸楷含幽默,片言振聩聋。”[2]9
兹将老舍幽默语言技巧粗略归纳,并分析如后:
1.反话正说
也就是明褒实贬,表面肯定,实质否定,意在嘲弄和讽刺,具有强烈的揭露性和批判力。
《二马》中,有个伊牧师,是英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教二十多年,对于中国的事儿,他无所不知,简直可以算一本带着腿的“中国百科全书”。“他真爱中国人,半夜睡不着的时候,总是祷告上帝快快地叫中国变成英国的属国;他含着热泪告诉上帝:中国人不叫英国人管起来,这群黄脸黑头发的东西,怎么也升不了天堂!”[3]
伊牧师,“他真爱中国人”,好一个中国人的“朋友”!他是怎么“爱的”呢?就是希望上帝赶快把中国变成英国的殖民地。在他看来,中国人如果不接受英国人的奴役,灵魂就得不到拯救,“怎么也升不了天堂”,真是强盗逻辑!
反语正说,欲褒却贬,在这种反差中,我们感受到了幽默。
2.精心设喻
并不是所有的比喻都能带来幽默的效果。比喻也有新奇与陈旧、巧妙与平庸之分,只有追求新奇与巧妙,才能造成幽默。
《四世同堂》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大赤包,这个肥胖女人,以为日本人会进一步得势,中国看来是不行了。于是,极力怂恿丈夫冠晓荷出来做官,为日本侵略者效力。据她估计,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她得意洋洋地对冠晓荷说:“冠晓荷,你听见没有?虽然我是个老娘们,我的见识可不比你们男人低!把胆子壮起来,别错过了机会!”
冠晓荷愣了一小会儿,然后微笑了一下:“你说的对!你简直是会思想的坦克车!”[2]136
用“坦克车”这个粗笨的家伙来比喻大赤包真是惟妙惟肖,但如果直接说“大赤包是坦克车”在这里就不伦不类,也毫无幽默之感。而老舍把喻体确定为“会思想的坦克车”,使喻体本身就具有可笑性,这种可笑性产生于“会思想”和“坦克车”之间强烈的反差中,从而穷形尽相地揭露了大赤包处心积虑***求荣的丑恶嘴脸。
3.直意曲说
不直接说出本意,故意换一种委婉、含糊的说法代替本意的婉曲形式。
试举《茶馆》中的一例:便衣特务吴祥子、宋思子敲诈王利发的一段对话,非常经典,简直令人拍案叫绝。两个家伙笑容可掬,语气委婉,一唱一和,要钱不提钱,只说“那点意思”,如果不给“那点意思”,就别怪“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4]31表面上和和气气,不温不火,实际上是用软刀子杀人。仅仅三言两语就把这两个人物狡诈狠毒的本质特征刻画得入骨三分。
委婉曲折,含蓄暗示,取得了强烈的讽刺与幽默的效果。
4.运用反复
反复不是无味地重复??拢磺〉钡卦擞梅锤矗?梢园哑惹械脑竿?颓苛业母星楸泶锖褪惴⒊隼础
短篇小说《离婚》中,老舍对黑暗现实的批判,使我们看到了作家独具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如写吮吸人民血汗的财***局:“公事,公事就是没事;世界上没有公事,人类一点也不吃亏。公文,公文,没头没尾,没结没完的公文。只有一样事是真的——可恨它是真的——和人民要钱。这个怪物吃钱,吐公文!钱到哪儿去了?没人知道。只见有人买洋楼、汽车、小老婆;公文是大家能见到的唯一的东西。”
[5]274-277
作者用幽默的口吻,以笑代愤,揭露******府巧立名目派捐派款,搜刮民脂民膏,供他们挥霍享受。老百姓被迫卖儿卖女,他们却心安理得地占有汽车洋房,三妻四妾。
谈老舍幽默语言的技巧
5.不打自招
不打自招,是某些人物自我暴露的一种方式。
《茶馆》第二幕,鲁铁嘴对王利发说:“我改抽‘白面儿’啦,你看,哈德门烟是又长又松,一顿便空出一大块,正好放‘白面儿’。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么?”[4]26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深入到国人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他对抽上外国“白面儿”津津乐道,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是何等的麻木,何等的可笑,何等的可悲啊!
说了傻话,做了蠢事,还自以为得计。这种狂妄的表演产生了让人啼笑皆非的幽默效果。
6.拟人手法
托物言志,寓情于物,增加语言的爱憎、褒贬等感彩。
在《骆驼祥子》这部小说里,生动地描写了祥子在烈日暴雨下拉车的凄惨情景,表现了自然界的风雨给他制造的“苦刑”。这种“苦刑”不单是祥子一人的,也是整个穷人的,所以作品写道:“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5]169雨的不公道其实是社会的不公道,表现了作家揭示祥子悲剧的社会原因的深刻性。
所谓寓情于物,就是赋予事物强烈的感彩和某种动机,把某种无意识的结果变成有意识的自觉行动,幽默往往由此产生。
7.谐音双关
利用同音、近音的条件使词语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茶馆》第二幕中,老伙计李三面对繁重的活计,忿忿然发出:“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凉”是“良”的同音词,利用谐音造成幽默,反映了人们对所谓“改良”的失望心态。
8.运用同语
同语是以主语和宾语的重叠而构成的压缩性判断句或描述句。这种句式看似平淡,实则新奇,具有独特的修辞效果。
《骆驼祥子》第八节里,高妈出于善意,劝祥子把钱放出去,将本求利,她说:“告诉你,祥子,搁在兜里,一个子永远是一个子,放出去呢,钱就会下钱。”[5]68-69
“一个子,永远是一个子”是强调性同语,即宾语对主语起了强调作用。“钱就会下钱”是描述性同语,令人思考钱与钱之间的某种奥妙关系。
寥寥数语,道出了商业贸易中的一种客观事实,也把说话者的精明刻画了出来,于是就产生了幽默效果。
9.附庸风雅
附庸风雅是某些人为了追随名人雅士,假充斯文,故作高深的一种可笑行为。
在《赵子曰》中,描绘了一场闹剧:周少濂、赵子曰作不出新诗,其实也不懂古诗,竟把胡编乱诌的东西当成“杜诗”。
“周少濂立在台阶用着劲想诗句,想了半天好容易想起两句古诗,加上了一两个虚字算作新诗,一边摇头一边哼唧:
‘北雪呀……犯了……长沙!’
‘胡雪哟>冷啦<万家!’”[6]
胸无点墨,不懂装懂,把***不通的东西拿来媲美杜诗,以假乱真,自欺欺人,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幽默感。
10.自我解嘲
自嘲,就是自己嘲讽自己,它是心灵沟通最有效的方法,能引起对方注意,使对方产生情感的共鸣。
《我这一辈子》中的主人公,由一个裱糊匠改当巡警;他虽然讨厌干这种差事,可身不由己地还得混下去。他自我调侃道:“拿制服本身来说,它也很讨厌,夏天它像牛皮似的,把人闷得满身臭汗。冬天呢,它一点也不像牛皮了,而倒像是纸糊的;它不许谁在里边多穿一点衣服,只好任着狂风由胸口钻进来,由脊背钻出去,整个打穿堂!”[7]54
说得很轻松,其实是无奈的自嘲。这种满含酸楚的自嘲,也是一种,一种幽默,是善良、宽容心地的曲折流露。
11.歪释曲解
所谓歪解,就是歪曲、荒诞的解释,也就是以一种轻松、调侃的态度,随心所欲地对一个问题进行自由自在地解释,把两个看似毫不沾边的东西捏在一起,以造成不和谐、不合情理、却出人意料的效果。
《二马》中有这么一段话,一位大夫告诉马氏父子说:“在英国多吃点牛肉,身体还要更好,这次欧战,英国把德国打败,就是英国兵天天吃牛肉的缘故。”[2]168
这段话很荒唐,也很好笑。突破常理,违反常规,就会产生不协调感,造成强烈的幽默效果。
又如《到了济南》这篇散文里,有这么一段文字:“到济南来,这是头一遭,挤出车站,汗流如浆,把一点小伤风也治好了,或者说,挤跑了;没秩序的社会能治伤风,可见事儿没绝对的好坏,那么,‘相对论’大概就是这么琢磨出来了吧?”[8]85
爱因斯坦因“拥挤”治好“伤风”而琢磨出“相对论”来,当然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但是这个“笑话”,却有力地嘲笑了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
12.文白夹杂
在白话文中夹杂文言词语,增添语言的音乐感和特别的情味。
在《西红柿》一文里,作者说,西红柿是一种“舶来品”,最初叫“番茄”,在中国走运还得有一个过程。一开始,它处境尴尬,不大受欢迎。文章介绍说:“拿它当果子看待,它甜不如果,脆不如瓜;拿它当菜吃,煮熟之后屁味没有,稀松一堆,没点‘嚼头’;它最宜生吃,可是那股味儿,不果不瓜不菜,亦可以休矣!”[8]325
这里,作者先以骈偶精雕细琢,继以俚俗制造幽默,最后,以文言收尾。在短短一段文章里,手法错综变幻,始终吸引着读者的眼球,读来饶有风趣。
13.运用夸张
意即故意言过其实,或夸大其词,借以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运用夸张,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不能漫无边际,做到言过其实而又合情合理,不似真实而胜似真实。
小说《正红旗下》,其中有一段描写家人和亲友一块吃饭的情景:“酒过三巡,谁也没有丝毫的醉意,菜过两味(蚕豆和肉皮酱),‘宴会’进入紧张阶段——热汤面上来了。大家似乎忘了礼让,甚至连说话也忘了,屋中一片吞面条的响声,排山倒海,虎啸龙吟。”
[7]265
“屋中一片吞面条的响声,排山倒海,虎啸龙吟”,极言吃喝的豪举,使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里所运用的“夸张”,也是一种幽默,它使平常的亲朋聚会带上一层放大的色彩,从而产生强烈的幽默感。
14.摹绘情态
是把人或事物的情态摹绘出来,情态包括神情和外貌,所以,摹绘情态常常成为刻画人物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之一,运用这一手法可以增强说写的形象和生动性。
如《离婚》中写所谓新派市民张天真:“高身量,细腰,长腿,穿西装。爱看跳舞。假装有理想,皱着眉照镜子,整天吃蜜柑。拿着冰鞋上东安市场,穿上运动衣睡觉。每天看三份小报,不知道国事,专记影戏园的广告。非常和蔼,对于女的;也好生个闷气……”
寥寥几笔,尽用短语,正笔反写,名实对照,造成幽默效果,从而勾勒出一个赶时髦的都市痞子形象。
《骆驼祥子》第九节这样描写道:祥子才迈出大门坎去,就看见了虎妞,她脸上神神秘秘的,半恼半笑。
“祥子,我找你有事,要紧的事!”
……
“什么事?”
“祥子!”她往近凑了凑:“我有啦!”
“有了什么?”他一时蒙住了。
“这个!”她指了指肚子。“你打主意吧!”[5]77
楞头磕脑的,他“啊”了一声,忽然全明白了。
虎妞看中了年轻、健壮而老实的祥子,先是诱使祥子与自己发生关系,继而又怀揣枕头假装怀孕,要挟祥子就范,迫使祥子与她结婚。当祥子清醒过来后,发觉中了圈套而哭笑不得,从而产生幽默效果,使人忍俊不禁。
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坛上自成一家,在中国现代喜剧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老舍幽默的风格突出地体现了老舍的艺术才华,也成为他区别于其他作家的重要标志。老舍的幽默绝不是油腔滑调,只追求表面的笑料,以求一笑了之,而是追求更加生活化,在庸常的人生矛盾中领略喜剧意味,谑而不虐,使幽默发自“事实本身的可笑,可不是从文字里硬挤出来的”[9]。他追求更高的视点,更深厚的思想底蕴,使幽默达到更高的境界,产生了以悲、喜剧互相交融的形式,讽刺与抒情互相渗透的方式,形成一种丰厚的内在艺术力量。读老舍的幽默作品,往往不仅使人忍俊不禁,更令人掩卷深思。
[参考文献]
?
[1] 卜繁燕.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习题集[m].济南:齐鲁书社,2006:124.
[2] 刘 诚.幽默论[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9.
[3] 郑万鹏.现代文学史[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279.
[4] 老 舍.茶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5] 老 舍. 骆驼祥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6] 老 舍.老舍小说全集:第1卷[m].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229.
[7] 舒 乙.老舍[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1.
幽默语言篇6
【论文摘要】言语幽默效果的产生,关键是对语言常规用法的突破,它多依赖于指示语、语用先设、言语行为、关联程度以及质量准则、数量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等语用因素的反常使用。
“所谓语言幽默,即由语言的各种要素的变异使用而创造的幽默。”“语言幽默氛围得以成功地在话语中得到动态显现,最根本源于其超常规的语言结构方式,即在辩证逻辑的制约下,突破语言学、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和形式逻辑的一般规律,变格运用语言材料,造成不能按字面来理解的话语。言语幽默之所以能够生效,关键是对语言常规用法的突破。分析言语幽默仅从修辞角度出发是不够的,本文拟借助语用学理论,从指示语、语用预设、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义理论、关联理论等方面对英语言语幽默予以分析。
一、指示语与英语言语幽默
指示语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指示副词等。它们的指示对象要根据话语的使用时间、地点、说话人、听话人的身份、实际情景中的物体和事件决定话语的意义。话语中的指示信息是理解话语的关键,指示语不明确,话语会令人费解甚至引起误解。说话者在进行言语交际时,必须根据语境适当转换指示语。当指示语应该进行转换,而说话者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加以转换时,往往会制造一种由于违反常规而产生的幽默。如:
A schoolboy wanted a few more day’s holiday.He phoned to the teacher and in a voice,that,hehoped sounded like his fathers:
"I regret to say that Smith is ill in bed and willnot be able to return to school for three or four days."
"Oh,”said the teacher,"I’m sorry to hear that;who is speaking?"
"My father,sir."
在这则幽默故事里,小男孩以爸爸的名义给老师打电话请假,但当老师问到是谁在打电话时,他没有及时进行人称指示代词的转换仍然回答“我爸爸”,幽默的效果由此产生,小男孩的计谋也因为这个指示语错误而被识破。
由此可以看出,语法上的代词和语用上的指示语虽有某些相通之处,但是语用上的指示语是以发话人为基础,受话人理解话语时要对指示语作相应的变换。
二、语用先设与英语语言幽默
先设是使用一个句子的先决条件。当一个句子预设另一个句子时,第二个句子必为真,不论第一个句子是真是假。如He stopped beating his wife的先设是他以前打过他的妻子。“而考虑语境因素的先设就是语用先设”是指通过一句话来有效地实施某一言外行为所必须满足的条件。语用先设有两个特征:一是合适性,即先设要与语境紧密结合,先设是言语行为的前提条件;二是共知性,也就是说,语用先设应该是说话双方共知的信息。说话人通过话语表达出来,听说人可以明白。但先设有时失去共知性,会造成交际失败,有时也会引发幽默。如:
Brown was out walking one day with his wife andhis very large family in the street. He was stopped bya policeman who grabbed him by the shoulder.
"Hold on,"protested Brown,"what have I done?”
"I certainly don’t know what you’ve done,”answered the policeman,"but I do want to know whythe crowd is following you."
在这则幽默里,警察抓Brown先生的先设是他作为警察应该对坏人进行询问;Brown先生又被一群人追着,肯定是坏人。可这个先设缺乏共知性,Brown先生不知道警察把自己当成坏人,因此发生一幕闹剧。
三、言语行为理论与英语言语幽默
言语行为理论最先由英国哲学家奥斯丁提出,他首先把句子分为两类:叙事句和施为句。叙事句是指描述事物的句子,施为句是实施某种行为的句子。后来他觉得他的划分不太科学,认为任何一个言语行为都可以包含三种行为:(1)说话行为,即说出具有意义的话语的行为;(2)行事行为,即说明说话人意***的行为;(3)取效行为,即说话后产生的效果。例如:It is cold here.这句话需要说出;表达的意***是需要听话人采取保暖措施;产生的后果是窗子被关上。
奥斯丁的理论得到塞尔的修正和发展。塞尔认为,讲一种语言就是完成一系列的语言活动,如陈述、命令、提问等,如Could you pass the salt?不是问听话人是否有能力把盐递过来,而是请求听话人把盐递过来。他把上述言语行为叫做间接言语行为,即通过言语间接实施了某个行为,因此说话人的话语意义与句子意义往往是不一致的。幽默有时是由于曲解或不理解言语行为而产生。如:
One morning a London boy was sitting in a buson his way to school. He was sniffing all the time andmaking such a noise with his nose that the otherpeople in the bus began to shake their heads.
At last an old man who was sitting next to himsaid: "Little boy,have you got a handkerchief?"
"Yes,I’ve got a clean handkerchief in mypocket,”said the boy,"but I can’t let you have it.Mother says it is not polite to ask anybody for ahandkerchief. You must have and use your own."
这则故事能够让人忍俊不禁的原因是小男孩误解了老人的言语行为,老人问小男孩有没有手帕时,小男孩误以为老人要向他借手帕。老人言语行为的行事行为应是想让小男孩用手帕去擦鼻涕,而不是吸鼻涕发出声响,其取效行为应该是小男孩不再吸鼻涕。可是由于男孩误解了行事行为,因而也没有出现应有的取效行为。
四、会话含义理论与英语言语幽默
格赖斯认为人们正常的语言交流不是一系列无关系的语言,说话人是互相合作的,只有假定说话人是遵守一个原则,并为实现会话目标而努力,才能够指导会话含义。他把人们所遵守的这个原则称为合作原则。合作原则又分为四个准则:质量准则、数量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
会话含义可来自两个方面:对原则和准则的遵守和违反,相应地有两种会话含义:一般会话含义和特殊会话含义。幽默的产生往往是对原则的故意违反。
1.质量准则的违反与英语语言幽默
Speeder;Was I driving too fast?
State Cop:No,you are flying too slow?
当然我们知道司机是因为车开得太快而被警察拦住,可具有幽默感的警察却说司机飞得太慢了。他故意违反质量准则,说了与事件不符的话,不仅说明了司机开得太快,而且缓和了紧张的气氛。
2.数量准则的违反与英语言语幽默
Aunt: How did Jimmy do in this history examination?
Mother:Oh,not well at all,but it wasn’t his fault.Why did they ask him things that happened before thepoor boy was born?
妈妈只需回答“考得不好”就行,可她故意违反数量准则,说了超出需要的话,这不仅使这件事情变得不那么严肃,而且轻松地为杰米推卸了责任。
3.关系准则的违反与英语语言幽默
Customer: Waiter, there is a fly in the soup.
Waiter: All right,I’11 get you a fork.
这个侍者非常机智幽默,他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不知所措或去找值班经理,而是回答了一句非常不相关的话:“我去拿把叉子”—叉子既不能用来叉苍蝇,也不能用来喝汤,但一个可能影响饭店生意及其他顾客胃口的局面,就被这句不相关的话给扭转了。可以想象,顾客的心情会因此有所好转,事情也会得到圆满解决。
4.方式准则的违反与英语言语幽默
One day a pupil went to see his teacher andasked: "Will you punish a boy for a thing that he didnot do?"
The teacher said: "No,Tommy. I never punish aboy for things he didn’t do. But why do you ask?"
The boy answered: "I ask because I did not domy homework."
方式原则要求说话要简洁、有序。可这位学生故意不按顺序,先问老师会不会因为一件没做的事惩罚学生,然后再说自己没做作业。而且也不简洁,不是直接问老师“我没做作业,你会惩罚我吗?”但他这种故意违反方式准则的做法,可以带来很好的效果,即便再严厉的老师,在听完这样的问题之后,也不会去惩罚他的学生。
五、关联理论与英语言语幽默
Sperber等认为,“语言交际仅有一条关联原则可言,即话语本身就具有相关性这一特点”。“如果一句话P和另一句话Q,加上背景知识,能产生它们单独加上背景知识时所不能产生的新信息,那么P与Q就有关联。“关联原则无所谓遵守与违背”,只有关联程度之分,我们一般认为说话人与听话人采用的是最大关联性标准。
一个交际活动的顺利开展是建立在交际双方共有的背景知识上的,即“语言交际的基础是交际双方共有的认知环境”。有了这种背景知识或认知环境,说话人可能对听话人选择合适的言语形式,听话人也才能理解说话人的言语行为。这种背景知识包含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印象、各种各样的旧信息和由此产生的假设。由于交际双方各自的认识环境不同,对同一个言语行为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如:
Bessie is a little girl.She is only five. She doesn’tgo to school,and of course,she doesn’t know how toread and write.But her sister Mary is a school girl.She is ten.
One day,Mary sees her little sister at the tablewith a pen in her hand and a big sheet of paper infront of her.
"What are you doing,Bessie?" she says.
"I’m writing a letter to my friend Kitty."saysBessie.
"But how can you?"says her sister, "You don’tknow how to write."
幽默语言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言 幽默性
[中***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8-0141-01
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艺术性,纵然是枯燥乏味的内容,也能讲得生动形象、有条有理。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要求准确、规范、生动形象,兼具启发性、趣味性和通俗性。同样的,在语文教学语言中善于运用幽默,也会使课堂更富感染力,学生们接受的知识更具形象性,接受的质量也会更高。
一、语文教学中幽默性语言的运用
幽默诙谐的个性有利于创建良好的语文教学课堂气氛,让幽默之中包含着情趣,幽默之中蕴藏着机智,幽默之中凸显个性。有人说:“幽默是一种智慧的体现。”也就是说,在课堂上的幽默一定要有其作用,而非信手拈来。
(一)含蓄表达法
语言含蓄是幽默风趣的一种技巧,也是一门艺术。因此,为使幽默达到更佳的效果,最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洞悉授课内容以及相关知识,还要会运用语言将其形象地表达出来,并且还要加入幽默的成分,使其更富有感染力。比如,有些教师在上课时不是很善于运用语言的幽默性,却还要生拉硬拽地将其套用在课堂上,这样的做法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很容易适得其反,使学生们的听课质量下降。
(二)善于借题发挥
借题发挥就是围绕某一问题,阐述出相关的、完全不同的或与其相反的解释,并且在阐述的过程中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思考,这样做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一位教师在上课时故意运用谐音说错了两位著名音乐家的名字,并书写到黑板上:背多分(贝多芬)、莫砸铁(莫扎特)。结果引得学生哄堂大笑。待学生笑后,教师才一本正经的解释说:“现在我讲解两个音乐家名字的意思,‘背多分’就是读书该背的要背出来,该死记的要死记住,这样,考试才能多得分。‘莫砸铁’是说读书做学问不可急功近利,要循序渐进。”这位老师的做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巧用比喻、夸张
比喻和夸张虽然是一种修辞手法,但如果巧妙的运用到课堂当中,并且加以一定的幽默“作料”,则会更好地表达强烈的情感,将抽象的概念更为形象、具体地传达给学生。
在运用比喻、夸张这种幽默手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分寸,必须贴切课文内容和实际情况,以免造成虚假、哗众取宠之感,这样就有可能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篇里所说的那样:“故比类虽繁,以切至为贵,若刻鹄类鹜,则无所取焉。”这里所说的“以切至为贵”就是指的贴切最重要。
(四)善用常见语和流行语
为了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幽默性,语文老师要坚持向生活学习,善于吸收新鲜的外来语。生活的语言自然是淳朴自然,幽默风趣的,是最朴实的教学语言。因此,在把这些生活中的语言搬到课堂上的时候,也必定是需要加工和选择的,不能只为了引学生们发笑而乱用一通。尤其是生活中俏皮话的运用,更要注意。如鲁迅有一次在北大讲课,他讲到《红楼梦》的时候,突然问学生:“你们爱不爱林黛玉?”这样巧妙而幽默的提问是学生始料不及的,由此学生兴趣盎然。如果鲁迅换一种问法:“你对林黛玉这个艺术形象如何评价?”就没有幽默感了。后来学生又问他:“周先生,你爱不爱?”鲁迅坦然承认:“我嫌她哭哭啼啼。”这一句回答同样具有幽默感。“嫌”字剖析出了林黛玉由于寄人篱下而形成的多愁善感、抑郁猜疑的性格。
二、正确对待幽默课堂
很多教师并不喜欢像魏书生、钱梦龙等当代一些教育家的幽默教学方法,他们认为像魏书生、钱梦龙的这种上课方法打破了原有的课堂秩序,做游戏一般的教学方式只会分散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学语言具有幽默性,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性,达到健康优美的修养境界。而且,教师以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语言教授知识,还可以使学生直接享受上课时的乐趣,充分体验轻松快乐的情绪,从而摆脱苦读的烦恼,进入快乐学习的状态。进而达到了一位美国学者所说的“我让他们哈哈大笑,在他们张开嘴巴的时候,我丢进去一些东西让他们咀嚼”的这样一种境界。
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表明,课堂教学中的幽默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正如生活中也要有幽默作为调味剂一般。与其相同的是,课堂中的幽默也不能与轻浮、油滑对等。幽默是睿智、灵气的表现,是高品质、高素质的象征。所以,善用幽默的语言来教学的语文教师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们乐观豁达的气度,积极进取的精神,以新的眼光去看待生活。
【参考文献】
幽默语言篇8
论文摘要语境在理解电视情景喜剧的幽默言语中具有特殊的作用。作为以制笑为目的的电视情景喜剧,编剧成功与否取决于观众能否调用正确的语境来对其中的幽默对白进行理解,从而发笑。从关联理论角度,通过截取美国著名情景喜剧《老友记》的片段作为幽默语料,对抽样出来的幽默言语语料在理解时所需调用的语境进行分类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在正确理解《老友记》幽默言语的过程中,语言上下文知识是被调用最多的语境因素,情景知识的调用率处于第二位,百科知识是被调用得最少的因素。
一、引言
电视情景喜剧(Situationcomedies。简称sitcoms),诞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广播中。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视情景喜剧出现于1947年,当年的片名叫《玛丽·凯和琼尼》,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从五十年代开始,电视情景喜剧在西方一直成为一个受人喜欢的电视节目(陆哗、陈立斌2002)。
《老友记》又名《六人行》(friends)是美国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在NBC电视台热播的著名情景喜剧(从1994年至2005年5月6日),一共十季。该剧目前仍是欧美最受欢迎的情景喜剧之一,收视率常居榜首,播出以来一直为NBC电视网的招牌剧,多次获得艾美奖的提名并数次获奖。主要讲述了六个性格各异的人的生活故事,他们之间的情路坎坷、事业成败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是对生活原生态的再现。
该电视情景喜剧自从进入中国影视市场后,也给中国的电视观众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引来了众多的追捧者,催生了该喜剧自身的老友记。年轻人群体沉迷于剧中人物诙谐幽默的对白中。但是。在笔者与学生的交流以及在播放该片时笔者仔细的观察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在喜剧背景有罐装笑声的地方并没有象预期那样发出了笑声。探究其原因。固然有学生个体差异引起理解上的差异,但更大的原因是出于没能成功解读其中的幽默,因此笑不出来。对于这样一部来自美国本土的情景喜剧的英语幽默言语,非本族语观众们应该怎样去解读它的幽默言语呢?本文从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出发。从关联理论的语境角度去分析成功解读喜剧幽默言语所需要掌握的语境知识,希望能对观众们的成功理解有所帮助。
二、关联理论的语境观
关联理论(relevancetheory)主要是用于阐述话语理解问题的,在它的创始人Sperber和Wilson看来,语境在话语理解中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他们提出,理解话语需要语境,但只需激活语境中的某些方面就行了,并不一定需要调动全部语境知识。对于理解话语来说,语境的构建并非象有人说的那样是在全部“共有知识”范围内进行。而是交际双方都力***使自己构建的语境成为“共有”。并在相互交往中不断协调、妥协,逐步达到一致(何兆熊、蒋艳梅,1997:17)。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者对认知语境的补充和扩展,通常有三种情况:首先是听话人在现有的认知语境中加入所需的百科知识来扩展自己的认知语境,称为百科知识语境:其次,听话人还可以从短期记忆中调用相关的信息(上文所提供的信息)来扩展自己的认知语境,称为上下文知识语境:最后,听话人还必须从周围的有关情景中调用信息来扩展自己的认知语境,称为情景知识语境(转引自何兆熊1999:208)。
根据Taflinger(1996)、Hartley(2001)、Feuer(2001)、Baker(2003)等众多学者的研究,电视情景喜剧的重要特点之一及其广受电视观众喜爱的重要因原之一在于其幽默。情景喜剧强调在特定的创设的情景中制造话语的幽默效果。电视情景喜剧中的角色与观众的交流不是现场交流,缺乏现场交际双方的互动,导演在编写喜剧对白的时候头脑中已经对观众要调用的语境知识运筹帷幄,作为观众,观看了剧中对话后只有确实调用了正确的语境才能准确的理解它。作为以制笑为目的的电视情景喜剧,编剧成功与否取决于观众能否调用正确的语境来对其中的幽默对白进行理解并因此而发笑。因此,笔者以关联理论的语境观作为理论依据,利用理论中对语境的分类,对《老友记)冲的幽默言语语料进行抽样,并对抽样出来的语料进行分类统计,找出在正确理解《老友记》幽默言语的过程中,那种语境知识是被调用最多的,并分析其成因。
三、研究方法
幽默可分为情景幽默和言语幽默(Pocheptsov,1981),鉴于篇幅,本文只对喜剧中的言语幽默进行研究。本研究的语料包括了《老友记》十季的所有剧集,通过随机抽取数字样本的方式,从《老友记》十季中每一季抽一集,每一集抽五分钟左右的语料。把被抽中的剧集的英文字幕从网站上***后观看相应的DVD。凡是原剧集制作者们配以背景笑声的。本研究都认为存在有期待的幽默。每一个背景笑声为一个幽默言语单位。背景笑声是喜剧在拍摄时现场观众的真实笑声。因此,笔者以它作为衡量有无幽默的标准。在有背景笑声的地方进行标注,标注后排除了情景幽默,仅对其中的言语幽默进行解读。
四、结果和讨论
在所抽出来的语料中,共有言语幽默382处,在解读这些幽默的过程中.观众需要调用的语境分类统计如下表所示:
A:情景知识
B:语言上下文知识
C:百科知识
从表中可以看出,语言上下文知识是被调用最多的语境因素,情景知识的调用率处于第二位,百科知识是被调用得最少的因素。尽管由于语料搜集的有限性,这个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也反映了现在商业利润占主导地位下情景喜剧制作上的一些伎俩。下面笔者将利用喜剧中的幽默实例对每一种知识的调用进行分析并试***找出其被调用频率多少的原因。
1语言上下文知识
上下文语境主要包括了口语的前言后语、书面语的上下文等。情景喜剧的故事情节简明。主题较为单一,每集都保持自身的独特性。一般情况下,观众即便不按顺序看,或者漏看几集。或者偶尔看一集,都不影响对所看一集的人物和情节的了解,也不影响连续收看,但在现在竞争非常激烈的形势下,为了能长期锁定观众群获得高收视率,并且保证每集人物性格的统一和行为逻辑的一致,编剧们仍然保留了集内、季内乃至整部戏的剧情的连贯性。所以,在本研究中上下文知识是被调用最多的语境。为了能最大限度的理解并欣赏喜剧的幽默,追看每一集也是必要的。请看下面的幽默实例:
1).[Scene:cutfoamanwrappeduponasheetbeingwheeledoutonagurneywiththegangandMr.Treegerlookingon.]
Rachel:Howdidthishappen?
Mr.Treeger:Hemustabeensweeping.Theyfoundabroom_nhishand.
Monica:Thatisterrible.
(Episode3,Season2)
上一集中。何克斯先生为了向楼上女孩子们发出的噪音宣战,从自己的公寓用扫把往楼上顶,楼上的女孩们还之以跺脚。所以当她们后来听说何克斯先生死的时候手里拿着一把扫把的时候。不禁联想起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并怀疑他的死是否和她们的跺脚有关系。幽默的妙语句在与前面的上下文知识联系上以后,观众们产生了幽默的感觉。
2).[Scene:Mr.Heckles’apartment,thegangislookingoverMonicaandRachel’sinheritance.]
[CulcoPhoebeandRoss.]
Ross:Howcanyounotbelieveinevolution?
Phoebe:Justdon’t.Looka1thisfunkyshirt!
(Episode3,Season2)
这个幽默妙语句:你怎么能不相信进化论呢?淋漓尽致的体现了罗斯留给观众的印象:一个书呆子式的古生物研究家。在前面的剧集中.罗斯和菲比曾热烈的讨论过进化论的真实性,但没达成共识。相隔甚久后,罗斯依想抓住一切机会游说菲比相信进化论。他的这种科学家的有点愚昧的执着精神不能不让人捧腹大笑。
2情景知识
情景知识指交际活动发生的具体物质环境,包括空间和时间因素。《老友记》是一部电视情景喜剧,电视是可视的,编剧们绝对不会放过利用舞台情景和演员言语幽默共同作用来制造幽默的机会。尽管情景喜剧的剧情大都发生在一个非常有限的内部场景中,但在这部喜剧中,别具匠心的场景布置、优秀演员们的出色表演和他们的台词巧妙配合得合壁生辉。一些大排明星的客串表演更是锦上添花,观众们在欣赏他们的美语的同时也过足了戏瘾。《老友记》在美国播了十年,这些演员们也演了十年同样的角色,但是,每个演员都通过他们的言行赋予他们所演的角色很鲜明的个性,他们个性的表露都是很自然的,不露声色,但从角色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细微的动作、表情或眼神,观众们就能细细品味个中的幽默之处。请看下面的幽默实例:
3)[Scene:Mr.Heckles’apartment,thegangislookingoverMonicaandRachel’sinheritance.]
Monica:Wouldyoulookatthisdump?Hehatedus.Thisishisfinalrevenge!
Rachel:HaveyoueverseensOmuchcrap?
(Episode3,Season2)
这个句子“你看看这个垃圾桶DE"如果脱离了戏中的实际情景:一个邋遢不堪的夸张致极的垃圾桶,观众们是笑不出来的。所以,言语和情景巧妙结合引来了观众的爆笑。
4)[Thereisaknockonthedoor.]
Phoebe:Oh.(goesandanswersthedoorandthereisthishugeblackdeliveryguy)
Guy:Domda-dadom!Hereye!Hereye!DeliveryfromtheMattressKing.(toPhoebe)YouMissGeller7.
(Episode3.Season3)
在这里,观众们耳朵听着语调怪异的“来自床垫王国的送货”,眼睛看着电视机里的那个身体肥胖、长相怪诞的送货人,幽默的感觉油然而生,笑,就只不过是一种表达方式而已了。
3百科知识
百科知识主要指交际参与者们的民族文化知识***式。包括交际参与者们的历史文化背景、社会规范和习俗、百科全书式的常识性知识、价值观等。这种知识是交际参与者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相关的世界知识。Blakemore(1994:18,20)曾指出:只有说话人和听话人认知语境完全一致,至少是在一定程度上一致时话语才可能被理解,也就是说成功交际的唯一条件是说话者和听众必须有相互知识。观众可以通过观看剧集获得前面所提两种语境知识的共享,但百科知识却是一个人内在化了的对世界对文化的认识,是无法通过剧集来获得的。在本研究中,这种知识被调用得最少,可能出于美国文化的多元性,编剧们为了剧集能获取广泛的认同和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接受和喜爱,尽量减少喜剧当中的文化承载。请看下面的幽默实例:
5)[Scene:CentralPerk.Phoebeisonthecouchstar‘ingoffintospaceaSRachelenters.]Rachel:You’rejuststaring‘intospace.Phoebe:Umm.I’mtryingc0movethatpencil.(ThereisapencilIvin.qonthetable.).
Phoebe:Wait.n0,lookalthis!(Pointsc0one.)(Reading)“Twobedroom,twobath.mustbenon-smoker,Satanworshipersokay…”Oh.yeah.butit’sOnthegroundfloor.
(Episode3,Season5)
菲比的这句违反科学常识的话:眼睛瞪着笔来看就可以移动笔。实在太幼稚了。但却又完全符合菲比的个性:无厘头式的话语。她好象永远也长不大,让人既可恨又可笑。理解另外一个句子:Satanworshipersokay…Oh。yeah,butit’sonthegroundfloor.的时候,西方文化的知识是不可少的。在基督教中,Santa是恶人,是万恶之源,他引诱人们出卖自己的灵魂,所以他的信徒也必定是坏人。但对于菲比来说,在选择租房的时候,她可以接受与Santa的信徒同租一间房,却不可以接受要租的房子是一楼。可以与坏人住一间房却不可以住一楼,菲比的意愿让人很出乎意料,这种生活逻辑,观众们除了报之一笑之外还可以怎样做呢?
6)Phoebe:Ok,don’tgetmestarted0ngravity.
Ross:Youuh.youdon’tbelleveingravity?
Phoebe:Well.it''''snotsOmuchthatyouknow,likeldon’tbelieveinit,youknow。it’sjust…Idon’tknow.1atelyIgetthefeelingthatI’mnotsOmuchbeingpulleddownaslambeingpushed.
Chandler:Uh-oh.It’sIsaacNewton.andhe’spissed.
(Episode3,Season2)
牛顿是发现万有引力规律的科学家,但在戏中,钱德却歪解成牛顿是发明和控制万有引力的科学家,所以当牛顿去小解的时候。他控制不了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就失效了。这种有意对某些常识进行曲解的方式.通常会引来观众们的捧腹大笑。
幽默语言篇9
1、 你可以像猪一样的生活,但你永远都不能像猪那样快乐。
2、 你复杂的五官掩饰不了你朴素的智商。
3、 曾经有个小女孩在楼上对我说:哥哥你好帅啊!我当即回了句:不帅不帅随便长的。
4、 咱们是否可以找个地方喝上一杯,交个朋友?或者说,还是我直接给把钱包给你?
5、 有一种填空题叫完全不会;有一种选择题叫看起来都对;有一种写作题叫写起来欲哭无泪。
幽默语言篇10
一、运用幽默的语言导入新课
通常情况下,导入能够奠定一节课的基调。因此,要想在课堂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用几句幽默的语言做一堂课的开场白,既能够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也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愿意亲近教师,配合教师。
比如,一位高一语文教师上开学的第一课,由于是第一次和学生见面,为了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他在进行自我介绍时运用了比较幽默的语言:“同学们好,第一次与你们见面,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咱们学校里最‘忧瘦’的语文教师。”还没等这位老师介绍完自己,立刻有学生说:“老师,你是发音不准确吧,应该是‘优秀’。”这位老师回答道:“我没有发音不准啊,我说的是‘忧瘦’,‘担忧’的‘忧’,‘胖瘦’的‘瘦’,因为我一直比较瘦,而且担忧自己还会瘦下去,所以说自己是‘忧瘦’老师。”学生听后哈哈大笑,在这笑声中,师生间的关系拉近了,也和谐了,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这就是幽默达到的效果。
高中阶段的学生思想已经基本成熟,思维也比较活跃,倘若语文教师不苟言笑、古板冷漠,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博学多才,还要热情开朗,善用幽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好”是掌握知识的重要前提。那么,使学生产生兴趣的动因是什么呢?心理学告诉我们:幽默恰是有效的诱发这种学习动因的重要的要素之一。兴趣若被激发出来,教学效果便会相应增强。中学语文教材收录了许多传唱千古的诗词美文,为了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古典文化的兴趣,可先介绍文学家的一些趣闻轶事。
有一次在讲李白和杜甫时,我进行了这样的对比,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而杜甫则是“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你们要多结识李白这样的朋友啊,杜甫太孤寒了。这样调动学生的情绪和课堂的气氛,学生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怀着对古典文学浓郁的兴趣去学习了,同时也很形象地认识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区别了。
三、运用幽默的语言启发学生思维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认为教师讲得越多越好。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语文课堂陷入了耗时低效、重“灌”轻“启”的弊端,而学生也逐渐形成了懒惰、肤浅、僵化的思维。这种思维严重影响了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深入理解,也制约了他们语文能力的提高。幽默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幽默的语言来开启学生思考的大门,引发他们的思维,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
比如,在分析《守财奴》这篇课文时,对于葛朗台、夏洛克、阿巴贡、波留希金这四个人物,有位教师说了一句非常幽默的话,使这几个人物的形象非常立体,而且揭示了他们贪婪、吝啬、自私的本质,这句话就是:“这四个人除了金钱和良心什么都不缺。”学生听了会心一笑,这看似是一句玩笑话,实则指出了四个人最本质的特点,之后这位教师再引导学生详细分析这四个人的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即虚伪狡诈、贪得无厌、视财如命、毫无人性。幽默的话语活跃了课堂气氛,开启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也对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有了深刻的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再如学习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作家到欧洲访问,在宴会上,有位记者向这个作家提问:“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现在在实行改革开放***策,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难道不怕变成资本主义国家吗?”讲到这里,我让学生根据当时情景,把自己当成这位作家,想一句回击记者的话,他们都积极思考,并各抒己见。听了学生各种各样的回答后,我给出了这位作家说的话:“先生,你现在正在吃牛排,难道你会害怕因为吃了牛排而变成牛吗?”之后,我让学生在欢笑之余分析这位作家幽默回答的妙处,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氛围,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使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