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篇1
1、锄禾日当午全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翻译: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3、禾:谷类植物的统称。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4、《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
(来源:文章屋网 )
锄禾日当午篇2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绿荷舒卷凉风晓,红萼开萦紫莳重。
锄禾日当午篇3
在乡下,锄是一件再朴实不过的农具。而在所有的农具中,锄也最早见诸于诗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可见有着2000多年沿革的锄很早就出现于先人们的生活,并引起了先人们的高度关注。
锄,从金(铁);从助。意思是锄是铁做的,用以帮助人们生产与生活。2000多年来,锄确实一直是农人们最忠实的伙伴,去乡下看看,家家户户都会有几把磨得锃亮的锄,摆得齐匝匝的,靠在了门后。谁家请人做活,被请的也往往要带上自己的锄,倒不是别家的锄不够,而是自己的锄用得顺手。农人对锄的感情大约仅次于耕牛,但耕牛是活物,要吃要喝要侍侯,终不如锄没有丝毫的要求。小时候在乡下是用过锄的,不是锄禾,而是松土。虽一样是锄,但锄禾与松土却各有各的讲究,锄禾要的是位置适中,去除杂草,还不能锄到了禾;而松土要的是到边到拐,深浅适度,深了有害,浅了无益。因此,锄禾自然就不是我所能胜任的,常常锄不去杂草,还锄伤了禾。是的,伤!这样的字眼用到这样的地方,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但父辈们确实常用这样的字眼,这样的字眼也使我对锄禾充满了畏惧。锄禾也因此成了大人的专利,小孩子家至多就是在一旁剽学,学怎么握锄、怎么用锄锋锄禾边的杂草。
二哥是把锄禾的好手,看他手不稍歇,一步一锄,锄锄命中,从未失手。在夕阳的余光里看他锄,简直是一种莫大的享受。放假的时候,我自然只有松土的份,但二哥优美的身姿,使我对锄禾神往久久。大人不在的时候,我偷偷的去锄,慢慢的小心的锄,但就是再小心,还是会锄伤到禾。于是多少有些害怕,就又偷偷的把伤了的禾扶好了,像什么事情也没有,但至多是第二天,蔫了的禾很快就使事情得以败露。二哥就说,等你长到锄头高,就能锄禾了。我欣喜若狂,趁家里无人,就偷偷的拿锄比照自己的身高,但那样的年月,我的身高却始终长不过家里的锄头。说来令人难以置信,我用以第一次比照自己身高的,竟就是一把普通的锄。
真长到锄头高的时候,我却再也没有了机会去锄禾。往乡下去,锄禾日当午的场景偶尔还能见到,锄的亮色在慢慢的起落间闪现,禾的长势却是恹恹的,不是太好。仔细看后,就渐渐的看出了端倪,锄禾的已不复是壮年,已以老妪最是常见。于是在这样的场景里渐渐明白:那些乡下锄禾的时光并不曾远走,禾和锄都在,只不过一个在田里,一个在门后。
收割
需要收割的中稻、油菜或麦子。
收割的时候,学校里照例是要放忙假的,不光是学生需要回家帮忙,连老师也要回家“双抢”。农人忙活了大半年,最紧要的关头就是“双抢”:双收,抢种。误过了农时,再好的庄稼也是白忙,种子下地和谷黄开镰都是有讲究的,错过了时机,也就错过了收成。
于是收割,更讲究点的人家甚至会翻翻老皇历,好把开镰选在一个黄道吉日。一般是清晨,天麻麻亮就动身,这时候的村庄已经亮起了盏盏灯火,人家的炊烟也提前袅娜着香喷喷的鸡蛋面。农人的兴奋溢于言表,路上遇见了,就是平素不怎么搭腔的,也往往要招呼一声:“割了?”“割了!”简洁的问答里常常藏着收成,雀跃的步子里大多含着兴奋。也难怪农人兴奋,一年忙到头,终于盼来了收成,讨媳妇的人家更是日也盼夜也盼,等收割了,就能把邻村的妹子娶进门。收割的镰前天就磨好了,添人进口的人家还要跑上两里地,去镇上的铁匠铺订一把,钱多钱少农人常常也不讨价还价,毕竟收割是大事,误了农事可不是好玩的事情。二哥会磨镰,快到收割的时候,家家户户的镰都标上了记号,陆陆续续的送在了二哥的手中。二哥的镰磨得非常专心,而二哥自己显然也把磨镰看成了一种快乐。二哥磨镰讲究个时辰,他把磨镰的场地选在门前的稻场上,又亲手抬出已经磨凹的磨刀石,这边就叫出了声,“磨了磨了啊”,于是就磨了。我那时还小,常常粘在二哥的身后,看他把一把把锈迹斑斑的镰磨得照见人影。磨过的镰有着锋利的锯齿,三下五除二的,就能把一把把稻子、一把把油菜、一把把麦子割在手心。由于镰刃过于锋利,初割的往往会割破自己的手指,“双抢”的时候,割破手指的事情时有发生,我至今还残缺一点的小拇指,就是二哥磨的镰闯下的祸。大约真是时有发生的缘故,割破手指在我们那里,还有一个叫“杀鸡”的戏称,在父辈的传统里,开镰是要杀鸡的,一是为了喜庆,二是收割辛苦,也确实需要补补身。但杀鸡毕竟不是家家户户都舍得做到的事情,鸡腚里有儿子的书本费,还有女儿的红头绳。割破的手指终也是见血,见血就是喜庆,就被冠以“杀鸡”之称。小孩子家自然不明白其间的道理,血一出来人就失了声,二哥其时就在我的身边,嘴里是哎哟哎哟的,眉目间却是笑容。
二哥的笑容后来一直烙在我的心里,起先是不解,到得大了,终于懂了辍学务农的二哥。再后来,到城里的办公室里工作与写字,回首那些收割的清晨,最清晰的记忆,竟就是那一刻二哥含泪的笑容。
车水
自然是夏天了。久旱无雨,田里的秧苗正在泛青,水自然必不可少,二哥说,该车水了。
于是就车水。是自制的水车,长的有八米,短的也有三米左右。长有长的好处,短有短的用途。要水的田都在脊上,路自然也不是通途,要把水车弄到田里去,颇有一番讲究。劲大的未必就能一肩扛了去,矮小的男子,有时也能一个人扛了就走。小刚就是个矮个子,但他的水车扛得最是顺溜,在埂上走,八米长的水车像粘上了他的肩,前后不打溜。二哥的水车是要人抬的,一个人扛不走,于是就抬,我个子矮在前,他个子高在后。这样的组合其实更不利于行走,一个人歪了,另一个人更要使上十二分的力气,免得水车闪了人腰。第一次抬,我掌握不好节奏,自顾自的走在前头,却不知后面的二哥看不见路,几乎是被我拉着一步步在走。遇见一个田缺,我们那叫田沟,我跳了过去,二哥一下子被我甩在了身后,水车自然是脱肩了,二哥本能的去够,摔坏了水车,就等于摔坏了秧苗。二哥就是在这时候闪了一下腰。
二哥是家里的重劳力。那一年,家里的中稻严重歉收。
还是说车水。车水也有讲究。熟练的农人一个人车,双手齐发,滴水不漏。我常打二哥的下手,倒不是二哥不熟,而是二哥力气不够。水车要下到塘里,下的位置还要有一定的深度,浅了,车一会,水车就露了头;深了,水车又灌得满满的,耗力,车一会就要换换手。水车的深浅常耗去了太多的时候,秧苗却是等不得的,往往一个小小的塘,就有七八架水车一起在车,车着车着,车就露了头。月黑风高的夜里,等水的人家是要连夜车的,野上却不见人,只有咿呀的水车在高声欢歌。急得无法的人家便只有偷,听得歌声歇了,就摸进了自家的田里,从有水的田里放一点来滋润自家的秧苗。二哥那年闪了腰,水自是无法再车,也只好去偷,不曾想的是,人家的警觉已提得老高,二哥前脚刚放水,人家的手电就照上了二哥。争吵便必不可少,二哥脾气坏,话又不多,说说人家就上了火。二哥却不肯认错,人家终是动手了,二哥力气弱,闪了的腰也不够灵活,竟把二哥打得直叫唤。闻讯赶来的父母自知理屈,终没有把人家怎么着。但二哥却实实在在的吃了个哑巴亏,经年之后,他的陈年旧伤还常常发作。那一年,17岁的二哥刚刚辍学。
二哥后来还有上学的念头。但那时候,二哥的水车已经扛得非常顺溜。
棉花
棉花开在初秋。棉花开处,是落雪的田畴。
农人种棉在晚,采棉却在早。棉开时节,棉叶差不多已经落透,没有落尽的黄叶风吹即碎,点点滴滴的粘在花上,这样的棉花,收购站里根本不收。早起的时候,花上有露,棉叶一拿即走,一点痕迹也不留。剩下的就是纯粹的花,雪白、干净,采之不忍释手。棉花有很多种,高的矮的都有,高的有人深,矮的约莫可以齐腰。我家的棉秆高,采棉的早上,我小小的个子淹没在成片的棉里,再也看不到。二哥和我一人一茬,他采的快,不大的工夫就把一茬棉花采到了头。于是重新起茬,远远的把我甩在了身后。一亩田的棉花大约要采一个钟头,一季下来,大约要采两个星期左右。
棉花采回,还只是开头。这样的湿湿的棉花收购站里同样不收。棉花要晒,一般要晒三四个日头。晒棉的是长长的席子,或是废弃的塑料布,板凳之类的东西搁在两头。待棉花晒干了,就剩下了最后一道工序,那就是分拣了。上等棉是要单独放的,雪白干净的,价钱也卖得高;下来的是普通棉,棉色不是太白,或是先天性的长得不够好;而色泽再差一些的就只能等而下之了。分拣是细活,需是夜里,至少需是晚饭吃过之后。看二哥拣棉也是享受,雪白的棉堆了一堆,上面一点瑕疵也没有。我拣下等棉,不仅是下等棉好拣,就是再不净,也就只是那个价钱。到收购站去卖也是要赶早的,迟了,就未必能当天卖掉棉,耽误时间且不说,后卖的往往也没有了前面的价钱。但前后有序,后来的就只有等在了后面。收购站里有一排椅子,坐满了眼巴巴的人,收购员一个个的叫,先是分等级,再是过磅,然后就开好了相应的发票和价钱。最后,棉农的手里就有了一小叠面额不一的毛票,总共是100多块钱,棉农仔细地数了三遍。
种棉要点籽。家家户户最后留在田里的,就是来年的棉籽。不短钱的人家不仅会留点棉籽,还会留点棉,轧花做被子。睡新棉盖新被,那是秋后,农人最惬意的事。
经年之后,在电视里看到“黑心棉”,我首先想起的,竟是收购站里长长的椅子。
犁铧
在农家,犁铧同样必不可少。没有犁铧的农家几乎就不是真正的农家,向人家借,借是借了,却少不得要惹来一顿嘲笑。
开春的时候,犁铧就得隆重登场了。细心的人家还要把犁铧拿出去晒晒,并不是晒霉,而是要让犁铧在下田之前见一见日头。再细心一点的,就是擦拭了,擦拭的部位是犁铧尖尖的头。陈年的旧迹是不吉利的,犁上的泥土万不可有。我那时还小,这样的举动自然不明白有什么讲究,但二哥却照做不误,日里晒,夜里摸。
犁铧的重量沉得磕手,小孩子家根本弄不走。肩上扛犁铧,手里牵耕牛的景象常常出现在早春的午后,燕子来时雨也来,微凉的细雨就翻飞在早春的田畴。二哥犁田,头上什么也没有,细细的雨很快就湿了他的头。母亲唤我送斗笠,近了,才知道细细的雨里只有二哥和耕牛。空荡荡的野里,人家的稻田早已经犁过了土。二哥赤着脚,走在耕牛之后,走在犁铧之后,裤腿挽得老高。我却是穿了靴子,打着伞,而手里二哥的斗笠已经被雨淋得湿透。在这样的雨里站着犹觉着冷,但锃亮的犁铧却温暖着二哥,温暖着第一次犁田的二哥。犁铧掀起的浊浪像起伏的麦子,扑打着春天的田畴,同时扑打的还有辍学务农的二哥。关于犁铧的最深刻的印象正是在这个有雨早春的午后,锃亮的犁铧在水中穿梭,它掀起的不仅是泥土,还有一个少年汹涌的忧愁。这样的忧愁一直潜伏至经年之后,潜伏至那些伏案劳作的夜里,回望乡村的时候,乡村虽是远影,但四季里的农事却一直未曾远走,它还重复着同样的农时,重复着同样的耕耘与收获。它属于二哥,属于父辈,甚至属于广袤的原野和那些经年劳作的父老乡亲。这样的概念一如犁铧,沉甸甸的犁开春天的沃野,沉甸甸的犁开往返的农事。
锄禾日当午篇4
一天中午,唐代诗人李绅来到了一片农田。
当时正值烈日当空,热得像闷罐,像蒸笼。太阳毒辣辣的,恨不得把大地烤焦。只见一位老农,不停地挥动着锄头为禾苗除草。他看见有人过来,稍停片刻,用带着补丁的衣衫擦擦额头上的大汗。再看农民的脸晒得黑黝黝的,有的地方爆了皮。嘴唇干巴巴的,用舌头舔舔嘴唇,又开始挥动锄头。汗水不住地往下淌,细看衣衫已湿透,好像洗过一样,能拧下许多水来。汗水很像下饺子似的啪啪滴入禾苗下的泥土里。诗人感慨万分,怀着一颗怜悯和同情广大农民的心,走向家里。快到家时,看见一个胖嘟嘟的员外之子,不好好地吃饭到处乱跑,还须管家追着喂,好不容易吃完,碗里剩下了不少的饭粒。心中不禁: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道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要知道农民的艰辛与劳苦,才能换来我们吃的。如果没有农民,没有粮食,我们就会饿着。我们能在世上快乐地生活,感谢农民感谢农作物感谢大自然,所以我们吃饱,用健康的身体回报农民回报家人回报国家,才算是对得起农民。
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实验中学六年级:孙智宇
锄禾日当午篇5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诗词告诉我们:中午太阳当头,农民仍在锄地,一串串汗珠滴进了禾下土中。有谁知道餐桌上盘中的香米饭,一粒一粒都饱含着农民的辛苦。
但是,我们有些同学在中午,饭吃了一半,菜吃了一半,汤喝了一半就倒进了垃圾桶。有的甚至说不好吃,只吃了一两口,就不要了。一餐午饭,浪费的粮食和蔬菜多可惜呀!我不知道,这些同学知道不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知道不知道爸爸、妈妈工作、劳动得来的钱来之不易?据资料显示说,每年我国浪费的食物,可以供2亿人吃一年了。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啊!
同学们,我们不应该浪费粮食,盘中的食物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现在有吃、有喝过着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积极响应学校提倡的“光盘”行动,从自己做起,不浪费我们盘中的餐。
二年级:沈辰辰
锄禾日当午篇6
在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爱上了背古诗。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唐朝李绅写的《悯农》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用通俗浅显的语言描写了农民伯伯种地的辛苦,它不仅琅琅上口,而且千古传诵。
每天每当我端起饭碗,看着碗里香喷喷的米饭,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这首诗,我仿佛看见农民伯伯们在烈日当空的中午冒着酷暑,给禾苗锄草,他们的汗水如雨而下,一滴滴洒落在禾苗生长的土里。等禾苗长成沉甸甸的稻子后,农民伯伯们再把它们收割晒干,打成大米,到最后煮成米饭端上餐桌。这一粒粒的米饭都是农民伯伯们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是多么的不容易!所以,每当我吃饭时,我都吃得特别的干净,也特别的小心,生怕米饭掉了,把农民伯伯们的辛勤劳动给浪费了。
小朋友们,你知道米饭是怎么来的吗?不知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学会爱惜粮食,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
温馨提醒:如果本信息不是出现在网站,说明你访问的是个盗版网站,请马上关闭。
锄禾日当午篇7
今天,我坐公交车去表姐家,在公交车上看到了一件事,让我感想很多。
在公交车上,我身边坐着一位阿姨和她约3岁的宝宝,那个小男孩手里拿着一个面包,一边吃一边听他妈妈教他背古诗。听到阿姨念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当阿姨念完一句诗,小男孩也摇头晃脑地发出奶声奶气的声音跟着背道:“锄禾日当午……”。看到小男孩这么小就会背唐诗,而且背的像模像样的,车上的人都投去了赞许的目光。我也不禁多看了他们两眼……
汽车就这样一直缓缓的向前开,小男孩大概是吃饱了,手中的面包还剩下一大半,手中的面包随着车子的晃动,面包屑掉了一些在衣服上。阿姨看到了以后,便皱着眉头说:“不想吃就丢掉,衣服上都是你的面包掉的渣子”。说完便顺手把小男孩手中的面包扔进了车上的垃圾桶里,然后又叫小男孩背诗给她听。小男孩委屈地看了妈妈一眼,嘟着小嘴结结巴巴的说:“锄禾日……当午汗滴……汗滴……”,看来他是想不起来了,小脸涨的通红,一双眼睛可怜巴巴的望着妈妈。阿姨带着指责的口气对他说:“是汗滴禾下土,这句诗是告诉我们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非常累,汗都滴下来了。记住了没有?”小男孩懂事的点了点头。于是接着背到:“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粒粒……”正当快大功告成的时候,又出现卡壳了。这下看到阿姨可真的生气了,用手点着小男孩的头说:“怎么老记不住,是粒粒皆辛苦,这句诗意思是告诉我们粮食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你脑子里装的什么东西,怎么就是记不住?”。小男孩委屈的哭了起来,听到哭的声音车上便出现了一阵骚动,大家都对他们投去异样的眼光。
后来,也许这位阿姨感到气氛不对,看到大家都看着自己,一边哄着自己的孩子,一边躲闪着大家的目光。正当她又急又疑惑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垃圾桶里的面包,顿时明白了。看到阿姨满脸通红,我也不好意思看着她了。这时,除了小男孩的哭泣声,阿姨的安慰声,垃圾桶里垃圾的碰撞声,车厢里安静极了……
五年级:田文洁
锄禾日当午篇8
2、热爱劳动吧。没有一种力量能像劳动,既集体、友爱、自由的劳动的力量那样使人成为伟大和聪明的人。——高尔基
3、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4、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5、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6、俭节则昌,***佚则亡。大意:节俭就会昌盛,***佚享乐就会败亡。
7、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8、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锄禾日当午篇9
夏日锄草
暑假里,妈妈让我跟她下地帮忙锄草.我多想暑假里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上一阵子啊,这倒好,恰似给了我当头一棒.
太阳照着大地,刚开始锄地我还没有觉地累,反而觉得挺有意思.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干得 很起劲.太阳越升越高,阳光火辣辣地照在身上,汗水顺着我的脸往下淌,我才体会到了古诗中讲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妈妈怕我受不了日晒,让我在下歇会儿.我坐在树底下乘凉,看着妈妈汗水浸透了的衣服,感到惭愧极了.在家里,我一味地讲究穿戴;在学校里,我常把剩下的馒头和炒菜倒进垃圾里.我觉得真对不起妈妈.妈妈那被汗水浸透的衣服紧紧地贴在身上,导师她仍在仔细地锄着地.我回到地里,对妈妈说;””妈妈,您歇会儿吧,让我来.””我不再把太阳放在眼里,让汗水任意流淌,流到眼里也顾不得擦.妈妈高兴地笑了,笑得那样开心
晚上,我躺在床上,累得像滩烂泥.我想;妈妈每天都是这样辛苦劳作,我只有好好学习,用好成绩来报答妈妈为我付出的这一切.
锄禾日当午篇10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