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观课议课10篇

有效观课议课篇1

关键词:沟通 教学行为 有效性 反馈

“观课议课是授课教师和观课教师充分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彼此围绕相关信息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完整的观课议课活动主要包括: 首先是观课前教师间的交流。教师间的交流目的在于了解授课教师的主旨,并就观课议课的内容和形式达成一致,以便获得议课共鸣。根据观课的内容和目的,观课者要做好观课准备,然后进行课堂观察。在观课活动中,观课者把关注焦点集中在预先设定的议课内容上,围绕其主题内容尽可能地全面收集课堂信息,梳理学生行为、效果、互动、关系推测和意见等相关内容。最后是课后议课。参与者平等交流与对话,描述课堂中的种种现象,判断师生的行为效果,探寻教育理念,提出改进措施或方案,制定出行动规划,特别是参与者要深刻反省观课议课活动的内容,收获自己的体会,在交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可从中选择自己的改进行动,或者针对观课议课中新的问题和困惑,选择相关课题内容深入学习。我认为教师在观课议课过程中主要应注意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授课教师与观课教师进行必要的交流与沟通

授课前进行观课议课强调对教学内容和意义的研讨,注重强调对教师教学风格、教学思想与追求、教学个性特色的尊重和理解。授课教师应就自己本堂课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理论依据、新授内容的导入、重点难点如何突破、分组讨论问题设计等都应向观课教师进行陈叙与说明,并就自己着重研究的层面想法或建议提请观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细心观察与分析,反之,观课者也可以就自己需要明白的内容或环节向授课者进行咨询。这样可以使整个观课活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使议课时的主题内容更加明确和突出,提高观课议课的有效性。如我们在探究《三角形中位线》一节时,预设一个实例:如何测量一个池塘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经过小组合作、交流与讨论,直到最后,学生用自己探究出来的中位线定理可迎刃而解,前后呼应,更能体现出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授课教师应听取观课教师的反馈建议

有效观课议课是为了帮助教师认识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与学的行为、学习效果之间的联系,注重授课的实效性。在教师研讨过程中,教师应反省和修正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案设计,调整教学行为,以追求更有成效的教学效果,实现有效教学,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与提高。

观课教师在课堂观察中不是纯粹的“观众”,而也应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或帮助者。除了对课堂设计、管理、互动及其效果进行观察外,观课教师还应该积极思考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能否行得通,从而提供更多的教学可能,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筛选和优化,追求教学活动设计的创新与教学环节的优化。

三、有效观课议课与教师课堂教学

在观课议课时,教师高度集中精力,注意每一个有意义的教学细节,并且让自己的大脑高速运转起来,思考哪些东西可以借鉴,该怎样吸收和改造。在观课议课时,观课教师始终保持“假如我上这节课”的观念,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的行为。这种行为和思想使观课者不做“观众”,而是深入地沉浸其中,使观察和研讨本节课的过程真正成为自己准备本节课的过程。有了这样的基础,一方面是要让观课教师教,自己不会手忙脚乱;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观课教师在议课时空谈大道理,真正使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

四、认真体会议课,使其指导教学实践

议课的过程既是参与者参与反思、获得经验的过程,又是由此促进教师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批判反思,使之逐步成为一种工作习惯和生活方式的过程。在观课议课之后,我们要及时通过反思记录和写教学叙事等形式,把自己的认识和收获记录下来,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实践。

五、教师日常教学行为反思指导观课议课

观课议课强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检查和反省自己,改进和完善自己。课是普通的课,教师针对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行为,也应对这些行为和教学理念进行评价和反思,更注重强调透过行为深思内心的价值观念和教育假设,通过深度挖掘使隐性知识显性化,通过深度对话帮助教师认识教育假设,更新教育观念。

总之,作为教师只有明确了观课议课的目的和内涵,按照科学和合理的方法进行创新实践和研究,才能提高观课议课的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创新与研究课堂,真正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陈大伟.有效观课议课 [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

[2] 陈大伟.怎样观课议课[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3] 陈大伟.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4] 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5] 佐藤学,李季湄.静悄悄的***[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

有效观课议课篇2

我仔细阅读了陈大伟老师的《有效观课议课》,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以往的实践经验,对于教研有以下的看法:

这属于教研的一部分。平时的听课评课中,每周都要进行听课评课活动。像陈老师所言的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只听不评”好我好”现象屡见不鲜。很多时候,都在想:这有什么意思呢?有这会时间,还不如自己有问题到电脑上查一查来得快。可是当面临真正意义上的听课评课的时候,比如评课分等级、评课找问题,又觉得教学压力实在太大了没有了安定感,更没有了自豪感。以前总觉得当老师是有成就感的自豪的可是现在越来越觉得老师难当,特别是课堂教学,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教了一旦遇到讲课出现问题,被领导批评指责,那心情更是糟糕,情绪很消极,自信心都没有了和同事们聊一聊,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

不可否认,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来说是个永久的压力,也不可能消除,所以,在这样的压力下,教师的生活、工作负担明显加重,身心疲惫的教师们很少有静下心来专攻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行为。那么,如何减轻压力,让教师们愿意研究教学呢?陈老师提出了“观课议课”的方法。

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不同,它主张充分发挥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功能,以发展性的取向做课,而不是以展示性的取向献课,主张直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让老师背有被批判得一无是处的包袱。

每一位老师或许都曾有课堂教学失败的经历,这是非常赞成的想。甚至还有被评判得体无完肤的经历,其实,作为评课教师,第一要做的就是呵护授课教师的自尊心,每一堂课都不会是完全失败或者完全成功,每一堂课都有授课教师的心血,那就有可取之处。教研的目的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而不是将某些人一棍子打死,再没有教学的勇气和热情。对于其中的失误,要委婉地说出来。而对一些我公认的好课”教研的目的也不是探讨“好在哪里”而是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就好”

不针对授课教师,观课议课的教研活动就是研讨课堂事实和现象。只针对课堂,探讨原因,研究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和实现条件。从这一点来看,就大大降低了评课评人的利害关系,从而减轻教师的压力。都希望教师们能走向幸福教育,少一些彼此伤害和打击,大家能够共同观察、收集、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这才是幸福而有效的教研。

那么,如何做好观课议课呢?

观课议课的首要前提是仔细观察课堂教学情况,收集课堂教学信息(事实和现象),“坐在学生身边”观察学习效果,这样在议课中才能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

观课时,不仅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灵感悟和体验,用头脑思考和判断;“观”对观课的老师来说只是形式,而实质是要走向深刻的思考的。

有效观课议课篇3

关键词:基本含义 方法 具体策略

一、在培训过程中,首先要帮助教师理解和掌握观课议课的基本含义

1.观课议课的意义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研修活动。

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不只是换了一个词语,更多的是一种教研文化的建构。

观课与听课比较:(1)“听”指向声音,“听”的对象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收集课堂信息。包括师生的语言和行为、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等。(2)“听”往往是一般性了解,而非用于研究的目的;而“观”的目的却指向一定的研究问题,有明确的目的。(3)“听”往往是面面俱到,缺乏针对性,而“观”是针对研究问题收集相关的课堂信息,针对性强。(4)“听”往往是凭借经验进行,而“观”需要理论的指导,需要借助观察记录表等。

评课与议课比较:(1)“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议”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2)“评”有被评的对象,下结论的对象,有“主”“客”之分;“议”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议”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现状。(3)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做课取向,做课教师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做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4)评课需要在综合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指出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议课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议出更多的教学可能性供教师自主选择。

2.观课类型

根据观课者的目的,观课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1)研究型观课。这类观课国内外研究较多,在这里,观课者即为研究者,被观课者及其课堂教学行为等为研究对象。研究者通过对课堂观察搜集的信息的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可以获得改进课堂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有效策略,指导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和管理。

(2)考评型观课。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旨在评定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以区分等级或合格与否的总结性评核。观课者多为学校领导、教育督导或资深教师。观课者的角色是评价者,间或是指导者,却既非研究者,也非学习者。

(3)发展型观课。又称同事互助观课,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互助指导活动,即不含有自上而下的考核成分,也不含有自上而下的权威指导成分,其目的主要是通过观课后观课双方在某些事先预设的都关心的课题方面的研讨、分析和相互切磋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

二、在培训过程中,重点要帮助教师掌握如何进行观课议课的方法

通过“观课议课”与“听课评课”的比较,不难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实质性的差异。一个“观”字提醒我们课堂观察要围绕一个问题全面收集课堂信息,一个“议”字把教师作为专业主体的地位突显出来。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究竟怎样进行观课议课?在观课议课活动中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思考和逐步解决的。

(一)观课议课活动操作流程

一次完整的观课议课活动应该是一次完整的研修活动。观课议课活动可以分成这么几步:

1.确定观课议课主题

观课议课主题的类型――观课议课涉及课堂教学中的方方面面,从课堂对象上,可以观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如何互动。从教学环节上,可以观察课是如何导入的,如何展开的,如何小结的等等。从具体方法上,可以观察如何提问,如何实验,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如何使用技术手段。

2.与授课教师沟通

缺乏课前沟通和协商,是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由于缺乏课前的沟通,听课目的不明确,评课重点不集中,讨论缺乏共同的话题,这样,对话也就失去了共同的基础。观课议课针对听课评课存在的问题,主张课前充分沟通和理解,使观课议课教师和授课教师课前达到充分的理解和信任,一起选择课例、讨论主题,使授课教师在相关主题上重点做出设计和安排,并就观课议课的主题、方式、时间达成一致。

观课议课前的说课(沟通)。为了更充分地认识课堂,为观察课堂奠定基础,观课前的说课和讨论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现有听课评课活动比较:

(1)观课活动前的说课重视对学生情况的介绍。这种介绍,一方面是为了体现以学论教,另一方面,观课者可以由此更清楚地理解课堂教学,判断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水平,在议课时提出认识学生的相关问题。

(2)观课议课强调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意义的理解,也就是说,不仅要介绍我要做什么,还要说一说我对这个问题是如何理解的,如何选择的。目的在于揭示授课者内在的教育观念和假设,它有利于授课教师明确教学思路,提高理性水平,从而自觉追求有意义的教学。

(3)强调观课集中在一定的主题上。这种主题首先由授课老师提出,因为课堂上将要出现和发生什么,他最有发言权。

(4)强调对授课教师教学风格、教学追求、教学特色的尊重。授课教师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我想要展示什么,我的特色和创造是什么,我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我希望给授课教师什么启示。

(5)强调授课教师与观课教师的课前沟通和互动。在说课活动中,观课者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积极参与的主体,观课者一方面可以就授课教师的说课进行咨询,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提出建议。

3.学习相关理论

观课议课活动主持人通过查阅书籍或上网等方式查找相应的理论文章,筛选一些对观课议课活动有帮助的材料,印发给全组教师学习。通过这样的理论学习,一方面为授课教师的备课提供了问题解决的策略;另一方面也为参与观课议课的老师提供了理论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视点,让观课议课的教师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分析课例,防止分析研究在低水平上重复。

4.设计观课议课记录表

设计观课记录表的目的是便于观课老师围绕主题记录课堂中的相关信息,提高观课的针对性,获得对所研究问题的全面观察。观课议课活动主持人召集有经验的教师围绕主题、依据课堂要素(教学策略、教师行为、学生状态、师生互动等)、参照相关理论进行观课记录表的设计。

5.课堂观察

观课者携带观课议课记录表、观课工具进入教学现场。在观课过程中,观课者把关注焦点集中在预先设定的主题上,围绕主题尽可能全面收集课堂信息。同时,教学活动是由一个一个的细节构成的。它短小精悍,便于教师钻研和突破。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要关注细节。

课堂观察时至少有这样一些事情必须做:

(1)需要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观察的对象不仅有教师,而且包括学生。

(2)我需要推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背后的想法(不能等到议课时再问授课老师,就算要问,自己也要先想一想),需要判断执教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需要思考效果与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3)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该怎么处理。

(4)要思考,在议课时,我需要交流什么。别人让你看了他的课,你有了思考和进步,感谢当然是应该的,但感谢的方式不是嘴上说,而是拿出行动――真诚地交流对对方有价值、有帮助的意见,帮助对方成长和进步。

6.课后议课

课后议课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首先分小组交流各自的观课笔记,找出差异,然后再围绕主题与差异展开讨论,进行“病理”诊断与分析,找出与主题相关的其他教师的成功做法进行对照,在此基础上开出初步的“处方”。第二阶段是小组之间围绕主题展开平等对话。首先是各组小组长围绕主题作代表性发言,就问题说事、找对策,然后是小组之间围绕主题展开深度会谈,达成共识,最后是观课议课活动主持人针对主题作总结性发言,开出相对完整的“处方”,提出更多的教学可能性供教师自主选择。

7.行为跟进

参与者要反省观课议课活动,明确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从中选择、借鉴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课例实践。或者针对观课议课中新的问题和困惑,选择相关内容深入学习。

议课本身不是终点,我们不能为了议课而议课。这样,议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和程序就是认识和体会议课的收获,并将这种收获转化为未来课堂教学实践的行为指南。

(二)观课议课的对象――主要是学生

有人问一位课改专家什么是新课改?能不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专家想了一下说,学生敢说、敢问、敢做就是新课改。仔细想来专家说得甚是精辟,一个“敢”字不正准确体现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吗?“说”“问”“做”也是一种技能,同时也是学习知识最好的过程与方法,但是大家不要忘了这一句话的主语可是学生。

综上所述,我们观课、议课的对象应该主要是学生。

1.新课改期间师生关系应该是:鲜花和绿叶的关系

当然了,学生应该是鲜花,老师只能是绿叶。鲜花有了绿叶才能更美丽,绿叶有了鲜花才更能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在教学中我们只有把学生当作主体,把学生放在了首要发展的位置,我们的教学才算是成功的教学。所以在观课议课时,在观议老师的同时,更主要的是看看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诸方面是否合理、是否进步、是否有更大的成效。

2.一节好课的标准是:学生是否能愉快自主地学习

结合当今教育形式,课堂教学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一节课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关系到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上好一节课至关重要。那么什么是一节好课呢?有人说,一节好课的标准是:看学生能否能紧张有序地学习。我们要特别注意班里的学生,看他们是否学习吃力,对老师的授课方式是否容易接受、学习效果是否满意等,在议课的时候,一定要把课堂上发现在学生身上的问题指出来,和授课老师共同探讨,取得更好更完善的解决办法。

3.“水”的变化

本世纪八十年代我们的提法是:学生要有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现在我们的提法是:学生想要水,老师要有常流长新的自来水;新课改期间我们提出:学生想要水,老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找水。从“水”的变化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教学的方式在发生着质的改变,由以前的以教师“教”为中心变为现在的以学生“学”为中心。

三、在培训过程中,帮助教师学会有效观课议课的具体策略

1.建设进取、合作、民主、创新的学校文化

实现观课议课是建设一种新的学校和教师文化。建设进取、合作、民主、创新的教师文化既是观课议课的目标,又是有效观课议课的基础。佐藤学在《静悄悄的***》中指出:“学校改革最为重要并且是中心的课题,是围绕创造性教学和教研制度形成作为专家的教师们之间互相培养的‘合作性同事’之间的关系。这种合作的同事之间的关系一日不形成,学校的改革就一日不能成功。”观课议课需要打破“不想在同事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不愿意自己的工作方式被别人指手画脚”。

(1)在具体操作上,最核心的是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强烈动机,培养教师的自我批判和反思精神,使教师能始终对自己教学“不满意”并立志改进。

(2)不能把教师在观课议课中的上课表现和讨论中的意见作为奖惩依据。“课”是研究教学、改进教学的载体,是献课者和观课者共同对话交流的平台,没有问题和困惑的课堂是不存在的,没有必要为课堂中的问题大惊小怪。

(3)充分尊重教师的参与需要,致力于建设有利于围绕问题对话交流的语境,为教师创造安全的、能充分敞开的献课和自由发表意见的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我的体会,最好的交流环境是一室之内两位朋友的促膝晤谈。

(4)建设合作互助的教师文化,培养教师的对话交流能力,议课时针对现象,与人为善,赤诚待人。观课议课是一种对话。就彼此对话而言,它需要参与者有沟通与合作的意愿;需要对话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彼此接纳;需要彼此间的积极互动与交流。就自我对话而言,议课要致力从“他人提问”引向“自我提问”,在自我对话中追求自我改变和自我超越。

2.有效观课议课从观课准备开始

(1)提前协商观课主题。缺乏课前沟通协商是听课评课活动效益低下的原因之一。观课议课针对听课评课存在的问题,主张课前充分沟通和协商,使授课教师和观课者课前达成充分理解和信任,并形成共同的观课议课主题,以引导观课方向,促进议课深入和深刻。

在确定观课议课主题时,我们建议:

①主题是针对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这样,献课就不是为了展示,而是以此为平台研究和解决教学实践的问题。

②主题是参与者共同协商的,是大家共同感兴趣并可以参与的。

③对主题要进行分解,使主题可观可议。

④在任务分解以后,参与者要做预先准备,比如在研究教材时,就应该想一想我会怎么处理。

观课议课的主题既可以来源于实践活动中的困惑和困难,也可以来源于教学实验和创新;可以来源于个体,也可以来源于群体。问题不同,分解的观察要点也就必然不同。

一方面,课堂教学的发展变化具有不确定性和流动性,另一方面,观课者对教学的理解、认识和自己的发展需求又各有差异。

(2)让授课教师先作观课说明。观课说明属于说课范畴,但它又与平常意义的说课相区别:平常的说课需要对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说明,而且需要论证;观课说明不必面面俱到,从节约时间的角度也不需要论证。

观课说明的“说”可以侧重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介绍教学背景(包括学习基础、学生状况、特殊学生、目标任务与分解等),以增进观课者对课堂情况的了解,增进对本课教学基础和后续发展的理解。

②在议课主题下介绍本课的教学设想和将要展开的主要的教学活动,提示重点观察的现象和时机。

③要介绍自己不同常规的教学创新,以避免参与者带着约定俗成的观念和想法来观察和研究课堂;它不仅体现了对授课教师的尊重,而且有利于克服授课老师采用迎合听课老师口味和习惯的教法,促进教师更加大胆地尝试教学创新。

(3)提前进教室与学生沟通。观课议课的一个基本策略是以学论教。以学论教需要到同学身边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学生能对教师的观察行为作出能动的反应,为了避免“到同学身边去”给学生学习带来负担,观课者最好提前进教室,通过与落座周围的同学寒暄和聊天,了解和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等方式,舒缓学生可能的紧张和压力。

3.有效观课要致力发现课堂

(1)观课是用心灵感悟课堂,与听课对“听”的强调不同,观课的“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也就是说,要认识人和事物,既要看他的行为,了解他的思路,更要考察他的动机、价值追求,这样才能够更真切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观察对象。笔者曾经有这样一次观课活动:

(2)有效观课需要主动思考。有效的观课要改变平常听课只填写《听课记录本》相关栏目以备检查的无所事事,它需要观课教师主动进入,积极思考。思考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观察老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时,必须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这种思考使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和讨论不是就行为而行为,而是行为和理念统一,理论和实践统一。必须判断和思考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师生的教学行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这种思考使我们致力于从效果出发研究教学,改进教学,通过观课议课追求有效教学。

②需要思考“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这种思考使观课者不做旁观者,而是置身其中。对“假如我来执教,我该怎么处理”进行思考,一方面是让自己在观课中真正有收获,有改变,使观察和研究一节课的过程成为自己学习这节课、准备这节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可以防止自己在议课时信口开河,使自己关于教学改进的意见建立在可以操作、可以转变为实践行为的基础上,从而使议课能够真实地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

③需要思考议课时交流什么和怎么交流。观课议课致力于建设合作互助的教师文化,合作是共同的,互助是相互的,在授课老师无私地提供了参与者研究和讨论课堂教学的案例和平台以后,观课老师应该怎么办?“看而不说,道义何在?”我们认为,从授课老师的教学中获得启迪和帮助以后,观课老师应该真诚地提供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意见让他人分享,这是对观课议课参与者的道义要求。

在观课过程中主动思考需要转变观念。观课议课强调:进课堂观课,不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听课任务,也不是只为了帮助授课教师,而是为了自助,即为了自己认识教学、理解教学,为了自己的专业成长。

促进参与者主动思考,同时需要一定的话语结构约束。在福柯笔下,人是被话语控制的主体,话语结构具有规训和约束人的思想、精神乃至身体的力量。就我们看来,“看而不说,道义何在”的话语要求强调了参与者表达意见的责任。

(3)有效观课要为议课做准备。观课议课借助了“案例教学”的思想。可以说,“观”是选取教学案例;“议”是对选取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是案例教学。教学案例是蕴涵着问题或困惑的教学故事。课堂上时刻在发生着故事,但教学案例中的场景和故事不是课堂实际教学过程的简单重复,选取案例需要取舍和加工。

4.有效议课致力于理解教学

(1)有效议课以平等对话为基础(平等对话:议课质量的前提和保障)。

①设身处地,同情理解。一般而言,献课者和议课者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隔阂和障碍,组织议课活动的教师有责任消除这样的隔阂,并引导参与者理解授课教师。这种理解是同情性的理解,不仅理解要他们的环境和条件,而且要理解他们的心情和感受。然后把这种理解真实、真切地表达出来,使授课教师体会议课者对他的尊重和接受。

②面向事实,共同探讨。观课议课强调直面问题,但在认识问题的时候,不能仅仅凭借主观判断,而是需要陈述现象,描述事实――“面向事实本身”,就事实讨论事实,就现象出发讨论问题,不以自己的偏见歪曲事件背后的原因,不用外来的框框条条有意无意地歪曲事实或滥用事实。

议课的目的并不仅仅在探明已经知道的东西,而是在于发现未知的东西,要发现未知的东西,需要彼此心平气和,敞开心扉,互相启发,共同分享。

③抛弃成见,理解可能。要想议课达到深入的效果和生出新的东西来,就必须抛弃成见,坚信对话者有对话者自己的思考和他的打算,而且他有他的道理。不能认为只有我的东西对,我的东西管用。这样议课活动表现为一种提问、一种探询,在探询中理解对方,从不同角度理解多种可能。议课拒绝简单判断,提倡相互咨询。)

(2)有效议课是基于教学案例的讨论。议课是对案例中的困惑和问题进行讨论,并商议解决办法。

对于运用教学案例进行案例讨论的程序,我们有这样的建议:

①观课教师描述蕴涵困惑的教学故事,使讨论建立在课堂现象和事实的基础上。

②观课老师在不说出自己结论的前提下,提出困惑听取授课教师的解释,给授课老师以陈述机会,从而更好地理解授课教师。

③授课教师征询案例提供者的意见,让观课者的思考得以表达。

④参与者对彼此的意见进行思考和讨论。

(3)有效议课需要“同在共行”的立场和方式。(以学论教告诉我们,议课时不要议论教师教得好不好。要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入手,议课时往往这样说,“我注意到”“我发现”。这样的话也使我想起了一个词语――“责人以藻”,是说在给别人提建议时,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要会修饰自己的语言,要委婉。“评课”变成“议课”,主讲教师易于接受,议课教师彼此是平等参与的主体,针对问题,互相探讨,达到“双赢”的境界。)

对于议课中的立场,我们有一个主张,那就是参与者必须有“同在共行”的立场、思维和表达方式。议课中的“同在”就是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站在另外一方的立场将心比心地同情对方,理解对方。“共行”就是把授课教师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共同进步。

为了“同在共行”的追求和目标,议课中可以采用这样的话语结构:“假如你来教……”“假如我来教……”

“假如你来教……”它既要求参与者尊重彼此的处境和条件,同时又要求在观摩授课老师的思想和技术以后,参与者必须提供一种回报。而“假如我来教……”则表达了参与者愿意提供这样一种回报。

“假如你来教……”规定了观课议课教师“共在同行”的参与方式:不能把课堂上的现象看成授课老师的缺点和不足,而是当成参与者需要共同面对困惑和问题;议课者不能置身事外,而是必须从实践角度、操作角度思考问题,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它是在现有实践基础上,提出新的可能,探讨新的可能,使参与者有机会在多种可能中理解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假如你来教……”同时赋予了所有参与者一项平等的质询权利,在这样的话语结构中,没有谁的意见有被免于质询和被讨论的特权。

(4)有效议课要致力于推进有效教学。钟启泉先生认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的效益在于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观课议课追求有效教学,主要有这样三个方面的设计和实践:

①在思想上坚持以学论教。以学论教,就是以学考察教,以学改进教。(以学论教要求把观课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把重心从关注教学活动转移到关注学习状态,从关注教育过程转移到关注课堂情境。从活动到状态,意味着要反对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提倡和追求有效教学,从过程到情境,意味着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预设,更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生成,关注教师的实践性智慧。

要做到以学论教,需要观课者选取能直接了解和认识学生学习活动、精神状态的观察位置,也就是要坐在学生之间。观课议课不同于听课评课。评课是为了获得更客观的评课信息,主张不干扰学生学习。而议课是为了实现以学论教,需要获得学生学习的充分信息,它要求深入学习活动。

②在路线上从学习效果入手。与“教师的教育假设教学设计课堂上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学生学的效果”教学路线不同,观课议课的“以学论教”采用一条逆向路线:从学的效果考察入手,思考学生应有的学习行为;再从如何引起学生学习行为思考教师应有的教的行为;从此反思原有教学设计和教育观念的合理性,在反思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设计。

③在方式上要求到学生身边去。“到同学身边去”是观课议课的一个基本要求。“到同学身边去”的主要作用当然是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附带的作用则是帮助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对授课教师的教学实施配合、进行帮助。这种参与,有利于培养参与者彼此的合作精神。了解学生另外的方法是请学生提供课堂教学的信息,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建议。

(5)有效议课要致力于发现教学中的关系和可能。课堂教学是教师整体专业素质的体现。在课堂上,教师的教育价值观念支撑和影响教的行为,教的行为引起和转化为学生学的行为,学习行为直接导致和影响学习效果。这种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当教师没有认识它的时候,改变也就失去了基础。观课议课的首要目的,是帮助教师认识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之间的具体联系,采取行动改变其中的相应环节。

议课要议出更多的教学可能性,拓展可能性空间。教学可能性空间是多种教学路径、方法、行为、效果等发展变化的可能性集合。教学受多种因素影响和控制,具有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议课既要认识已经发生的课堂事件只是一种可能,更要关注探讨新的和潜在的发展可能性。议课的任务不是追求单一的权威的改进建议。而是讨论和揭示更多的发展可能以及实现这些可能的条件和限制。议课的过程,是参与者不断拓宽视野、不断开阔思路的过程。

当培训结束后,学员学会了观课议课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时,他们重新走上教学岗位上时,就会产生巨大的化学反应,教师们通过相互观摩、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在实践中,广大教师就会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更适合自己,更适合学生,更适合教学内容与情境的教学方式和行为,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新课程也就能够落到实处,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效便会凸显出来。

参考文献:

[1]杨九俊主编.《说课、听课与评课》.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2]陈大伟主编.《观课议课》.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有效观课议课篇4

研究课堂的直接目的在于改进课堂,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益,这都需要教师在教育现场中进行研究:一是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实践反思;二是对同事和校外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观摩和研究,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策略。这种活动实际上就是平常所说的听课评课活动。为什么提出观课议课这一概念呢?虽然将“听”换成了“观”,将“评”换成了“议”,但显示了教研文化和教研灵魂的变化。教师对观课议课的认识决定了其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态度,教师观课议课能力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效度。

观课强调运用耳朵、眼睛和观察工具,围绕主题收集整理课堂教学中的各种信息,既包括师生的语言、神情和行动,又包括精神、态度和课堂中的情境,从而获得对课堂教学的理性认识和理解:议课则改变了授课教师或一线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现状,全体教师都有自我表达的权力,以及倾听和理解对方的义务,集中话题,关注焦点,进行多维对话,不是对已发生的课堂教学进行判断或做出结论,而是思考和研究如何上出更为理想的课程,以追求和实现更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方式。

在观课议课中,不要简单就行动讨论行动,要讨论教师的“教”是怎样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具体行为与情感态度,即透过现象探究课堂教学的本质i不要简单给授课者定性或定量评价,而是要在“同伴互助,智慧共享”中获得自助、他助和助他目标的整合。

二、观课议课与课堂教学高效的关系

所谓课堂教学高效,是指在师生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恰当教学策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即确立起新课程所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堂质量观。其中,“知识与技能”是指课堂教学的效果,看课堂是否达到基本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是否较过去有所增加;“过程与方法”是指课堂教学的效率,看课堂是否运用了某种或几种教学方法,看是否用最少时间和精力达成了最佳教学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指课堂教学的效益,看学生的学习是否对其存在长远和持久的作用。

课堂教学的高效依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行为,但由于教师缺乏深入了解自我和相互深入对话的平台,虽然明知课堂行为影响教学效率,也不知如何提高,以至长期处于困惑迷茫中,难有显著性的改进和提高。

作为教育科研方法,观课议课是基于课堂教学的研究方式。它将研究的问题化为观察点,将课堂教学中的连续事件拆解成小单元,透过观察点对每个小单元进行定格和扫描,搜集、描述和记录相关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和讨论,最终改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三、怎样达成观课议课效益的最大化

1 做好观课前的必要准备,为观课提供明确目的。缺乏必要准备是平时听公开课的习惯,致使评课目的不明确,重点不集中,讨论缺乏共同话题,最终导致评课时没有引起深刻反思,难以达到目标。针对传统听课评课存在的问题,观课议课要求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为集中观察和充分讨论奠定基础,主要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授课愿景确定主题。每次观课前都要有相对集中的问题和主题。

2 深入细致地观察与记录,为“思”提供基础。教学活动由具体活动构成,所以观课者要善于记录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行为,包括提问、话语、动作、要求和指令等,以及学生对应的活动,尤其是相应的细节。“一滴水可映出太阳光辉”。教学细节有助领悟和理解课堂,蕴含着教学中的诸多价值和意义,看似***的无关细节,却在教学现场中形成师生间的连续反应和互动行为,也可能影响到学生延后所做出的行为反应。所以,观课教师要详细记录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和听得到的东西。当这些细节积少成多和聚沙成塔的时候,它就为教师铺就专业成长和教学经验的道路。

3 在观课中全面分析,为“议”做好充分准备。观课中要将“思”贯穿“观”的全过程,尤其是教学中出现的热烈或意外冷场,以及效果不明显的地方,要进行深入思索,透过这些现象去分析原因,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是这种思考,能舒展智慧、落实理念、改变教学行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成就专业发展。

有效观课议课篇5

观课议课效果不仅取决于观课议课教师的水平和教学实践,还取决于有效的量化管理。观课议课围绕某一教学场景、教学活动、教学故事展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利用教学资源、运用语言体态等方式对话和交往,因此需要量化的方式记录活动方式、活动资源、活动状态记录教学的片段。观课,实为课堂观察,观课人员作为课堂的参与者,深入课堂通过现场视听,收集和感受课堂师生活动信息,并作好相关量化记录。在此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课堂问题进行反思或对话,为进一步改进或优化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议课,是在课堂教学完成后,观课人员借助观课收集和感受得来的课堂量化信息,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情况,以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即教学效果)等情况,进行集体商议和价值判断的教研对话。

为确保观课、议课的量化实效,每位观课者需做好这样三项基本量化工作:

一、观课前熟悉教材,确定好观课量化点

观课前,观课者要做好两项准备工作:

一是要熟悉教材,了解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练习内容等,观课时才会有的放矢,议课的观点与建议,才会更具指导意义。

二是要确立观察量化点。在一节课中,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哪个维度、哪个视角去观察?重点想研究什么问题?这是观课者在课前需确定的。我们知道观课与听课的最大区别是:观课目的明确,针对性强。观课者在课前与教学者充分沟通和交流,使授课教师和观课者在课前达成充分理解和信任,并形成共同的观课议课侧重点(即其课堂的观察点)。有哪些观察量化点呢?比如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等。 如,有位教师教学高一数学《圆锥曲线—椭圆》一课时,三位观课教师就选择了三个不同的观察视角及多个观察量化点。

教师A:从“自主学习”的视角,具体确定了四个观察点:

(1)自主学习多长时间?多少人参与?

(2)自主学习采用了哪些形式?

(3)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如何,是否有序?

(4)自主学习的效果怎样?

教师B:从课程资源的视角,确立这样三个观察量化点:

(1)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应用?

(2)除教材资源外,还预设利用了哪些资源?

(3)课堂上有否生成的新资源?这些资源是如何处理的?

教师C:从课堂文化的观察视角,确立了这样三个观察点:

(1)学习目标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2)是否关注了不同学生的需求?是否尊重和维护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权利?

(3)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是否起到启发、激励的作用?

这样,三位观课教师有备而来,分别从“自主学习”、“课程资源”、“课堂文化”三个不同的维度、10个观察量化点,进行课堂观察,采集整理课堂信息。整个观课过程目的性强,观课记录既不盲目,也不空洞。有了针对性的观察过程,议课时也就有话可说,避免泛泛而谈。

二、观课中采集有效信息,并做好相关量化记录

观课中,针对课前确立的观察点采集有效课堂信息,并做好相关记录,是观课时的主要工作。观课记录需质性和量化相结合,为议课或改进教学求得科学论证的依据。如前面介绍的高一数学《圆锥曲线—椭圆》观课教师A围绕“自主学习”的观察视角的四个观察量化点,这样采集信息而记录:

从时间上观察,本节课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是25分钟,以自读教材、合作交流为主要自学形式,其中自读教材8分钟,班级交流7分钟,思考练习10分钟。

从参与度观察,在本环节自主学习中,“自读教材”全班同学均参与了,参与率为100%。“班级交流”环节只有5个同学发言,全班65人,参与率只有7.6%。“思考练习”环节,学生在教材的“留白”中根据自学教材针对三道题作答,大多数同学正确。

从组织管理上观察,本节课中学生“自读教材、合作交流、思考练习”三个自主学习流程,是有序的,层层推进,未出现混乱状态。

从教学效果上观察: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围绕“通过自主学习教材你了解了有关地球的哪些基本知识?”的问题,交流深入。班级交流的5个同学分别从椭圆的定义,椭圆的性质,椭圆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证。三道思考练习题,强化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深化了学生对椭圆的认识。

三、观课后通过量化维度表议课,交流教学思想

有效观课议课篇6

专业能力是指专业化的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而在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过程中,观课、议课无疑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径,特别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校本培训的情况下,观课、议课更是教师学习成长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载体。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提高离不开自己对教学的反思及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教学艺术。观课议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借鉴他人教学能力和提高自我教育专业化发展的一个平台。

什么是“观课”呢?,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在多种感官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观察,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景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更重要的是,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议课”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观课议课的质量源于有效思想,有效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在观课议课过程中的有效反思。从波斯纳的“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中成长的反思可得知教师应该在观课议课这一途径中多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自己课堂的不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要想观好课议好课,我觉得观议课者要做个有心人。观议课人自己应对所要观的课进行备课,基本构思好教学设计,并作出如下思考:如果节课我由来上我会怎么样上;重点和难点应该是什么。只有自己先行了解所要观的课的内容,作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比较有针对性地观课议课,也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课堂生成性的突发性问题,做到更加客观、理性地作出自己恰当、合理的评价。同时这样做又能为今后上课打下良好的思想准备和建立合理的心理预期。

在此之前观摩了李启海主任在高三年级的***治课,在上这个公开课之前,了解到这是高考的第一轮主观题的复习课,所采取的是学案教学模式,在这个课堂进行的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两点

(一)比较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学生是人而非物,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并非完全被动地接受所有的教学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与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活动中互动、交流。而这种学案教学就是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探索问题,查找答案,进行总结,而老师在学生摸索的过程中进行点拨,循序渐进,逐步做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也对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生成性问题进行探讨,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这过程中学生也能习得解决生活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正如英国的斯宾塞所说的“教育为未来生活之准备”。教师不应该只满足于教给学生答案,还应该让学生懂得寻找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引出学生身体上潜在的素质和能力。这个课堂很好地体现了西方学者对教育概念的理解,教育就是“引出”――引出人身体上潜在的素质和能力。英国的伊丽莎白.劳伦斯在《现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一书中提到:“教师的任务不在于通常理解的教,而在于创造条件,使儿童能最满意地自己进行学习。”而这种学案教学模式就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环境和条件,不仅仅是提供教学答案,更注重于的是在问题和答案之间的共同探索和寻觅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和发现身上的特质,也能发现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足。

有效观课议课篇7

【中***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7―0067―01

新型和谐的教研文化是一种平等对话的、相互沟通的、彼此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参与者在教研活动时抱着一种民主、积极、合作、学习的态度,这样就会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发展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

一、主题式互动教研活动

为了更好地建设新型和谐教研文化,我们提出了“主题式互动教研”活动,开展同伴互助、共同参与、互动研讨的教研活动。这种互动互促的教研模式,围绕确定主题、协作备课、互动研讨三个环节展开。

1.确定主题。许多教研活动由于缺乏明确的主题,不分重点,面面俱到,往往影响不深,实效不大。我们开展的主题式互动教研活动,是一种切实可行、卓有实效的教研活动方式。以往教研活动安排,由于活动主题不明确,很难让教师从中受益。为此,我们每学期开始都要求每位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寻找课堂上存在的实际问题,然后举行教研组教师座谈会,把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呈现出来,通过分析新课改的核心理念,结合学校、教师、学生、学科实际,确定校本教研的研究主题,最后根据主题,选择确定研讨课例。

2.协作备课。教研组教师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是教研活动的最终目标;同伴互助、专业切磋是教研活动的基本方式。我们通过开展教研活动,促使教师人人参与进来,在互补共生中合作成长。教研组或学校安排研讨课后,执教者先个体备课,备课组再集体备课,探讨并修改教学设计,合作完成教学准备工作并试教,最后,由执教者向全体参与教师进行展示。

3.互助研讨。教研组组织扎实有效的观课议课活动。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研修活动。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不只是换了一个词语,更多的是一种教研文化的建构。在观课过程中,我们要求每位教师都要细心地听,认真地记录,仔细地观察,积极地思考,并能生成新的灵感。

二、观课的过程

在观课过程中,观课教师仔细地听执教教师的语言和学生的发言。听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否平等,教师语言有没有渲染力,有没有激励性,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语言是否丰富有情趣?听学生的发言是否正确、科学、精彩?老师是否抓住学生的发言因势利导?是否对课中生成的各种资源机智地进行重组和利用等等,并作详细的记录。

在观课过程中,观课教师仔细地观察执教教师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并认真记录。观察教师的动作和表情,是否有亲和力?可以观察合作学习时老师在干什么?观察学生的表情、神态,是否对本堂课的学习感兴趣?如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生生之间有没有互动?组际之间有没有互动?老师与学生群体有没有互动?也可以观察这节课中学生发言的次数。如学生发言人数占多少比例?某个学生最多发言几次?有多少同学没有一次发言机会?举手人次大概多少?最多的举手多少次?有多少同学一次都没有举手过?还可以观察教学时间的安排。如老师讲授、全班讨论、小组讨论、个人作业***思考练习等各占多少时间等等。

在观课过程中,观课教师积极地思考。思考执教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理解是否合理?思考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合理?如果你认为某处教学细节的处理不太好,如果你来设计你会如何来预设?如果你认为课堂气氛比较沉闷,那你又会利用什么教学手段来促进有效的生生互动等等。观课老师在观课过程中要全身心地投入,耳听双方,眼观全班,快速、详细、真实地记录下来,并积极地思考,在旁边批上自己的想法,为议课奠定好基础。

三、课后议课

有效观课议课篇8

【关键词】改进;提高;有效性

评课议课是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学校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教学实践能力和教研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严谨的、实事求是的评课作风是确保评课有效性的保障。但是,笔者近年来下乡检查调研,了解到一些农村学校的评课议课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公式化”评议较多。基本表现有:一是评课议课作风不端正。在开展评课议课活动时,个别教师持“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和事佬”态度,或者一团和气,哥们义气;或者人云亦云,相互奉承;或者无视事实,空话漫天。二是评课作风不扎实。部分学校虽然认真组织了评课议课活动,但无实质性内容。为了上好一节课,讲课的教师精心设计,认真准备,但在教学实践中总有遗珠之憾,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执教者多么希望同行能指点“迷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嘛。但是,“旁观者”就是不能实话实说,总是充满“还好”、基本成功”、“希望……”等等套话。尤其在评判缺点时,总是避重就轻,隔靴搔痒,生怕伤感情得罪人。大多数教师凭经验搞教学,任凭教改浪潮连天涌,我自巍然不动。分配的青年教师缺乏锻炼环境,刚参加工作时的一腔热情,在那种特殊的环境里,很快地冷却,并被同化,他们只好“跟着感觉”教书育人。长次,教师工作惰性滋长,教学思维不断僵化,教学方法逐渐陈旧,这对推动基层教育科研、提高教师教学艺术水平和教育质量都极为不利。

针对上述现象,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一、加强师德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教师职业道德,则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是在教师职业范围内,调整教师与社会、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内部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的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的基本伦理要求。

人们常把教师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把教师职业赞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实质上都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赞美,是教师独特的职业道德特点所决定的。教师职业道德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1、先进性。教师职业道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更先进的要求。我们知道,教师负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任务,也就是说,教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因而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品质,不仅体现在自身,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的下一代,影响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就要比其他职业道德在内容上要广,在水平上更高。

2、示范性。“师者,人之模范”。教师职业道德比其他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烈的示范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职业道德不仅是自身行为的规范,而且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教师就是学生的最直接的榜样,教师职业道德具有极强的示范性。这就是人们常说“为人师表”。

3、自觉性。教师职业道德比其他职业有更大的自觉性。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极强的***性,这种***性就要求教师在遵守职业道德方面有较强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教师职业又有较强的自尊性,这种自尊性又使得教师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在学生面前,都要能自觉地遵守公共秩序,讲究社会公德。教师这种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美德,反映了教师职业道德有更加自觉的特点。

4、奉献性。教师的工作是“树人”工程,虽功在千秋,却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收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品质,特别是在当各种利益调整、碰撞的改革形势下,更需要以无私奉献为基础的职业道德情操。

5、继承性和稳定性。教师的道德规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长期积淀、继承、发展的结果。从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到今天的“春蚕”、“红烛”、“园丁”、“人梯”精神,两千多年来,教师道德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道德伦理财富。

评课作风不正,是教师没有上课领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精神,没有认真履行教

工作职责。因此,学校***、***、工、团组织,要坚持教师***治学习例会制,始终如一地坚持把对教师崇高理想教育和高尚职业道德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扎实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整顿活动和行风评议活动,努力增强每个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紧密结合目前的校本研修教育活动,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的方法,促进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思想理论,转变陈旧教育观念,构建一种“校园学习化”氛围。使他们树立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高尚人生观,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的崇高职业观,甘为人梯、施教无悔的教师价值观。

二、营造教研氛围,加强对教研活动的管理

加强精细化管理师改善学校教研作风的关键。一是学校领导在管理过程中,要坚持多角度、多层次地深入分析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努力解决。二是要切实弘扬集体主义精神,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集体活动,从而密切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和相互学习、研究探讨的合作关系。要求教师善于向他人学习,在教研中提倡敢于探索、敢于求真敢于“下问”,勇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三是要重视情感管理,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四是学校领导要经常深入学科(年级)教研组指导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研活动效益。

三、结合实际开展评课议课活动,提高教师教研能力

(一)听课与观课

所谓听课,自己认为就是拿个本子和笔,“对”个耳朵和眼睛,听授课教师哪些地方做得好值得自己在教学中借鉴,哪些地方做得还不够有待改进。它只是单纯的“听”,而不思考——思考别人的教学行为,也反思自己的课堂。观课就与听课有很大区别了,它不但要求教师用眼看、用耳听,还重点要求教师用脑思。特别是它对观课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观课前要首先确立观课主题,有“观”的侧重点,问问自己准备在此节课上关注什么;其次,观课时要依据自己确定的主题重点观察与思考:授课教师这个环节为什么这样设计?他想得到什么效果?是否达到?如果是自己会如何处理?等诸多问题,这样观课者才真、才实,观得才有效。虽然观课者肩上的担子重了,感觉累了,但效果往往使观课者受益匪浅,那就是你会发现这样做不仅从授课教师那学有所得,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在不断的思考——选择——排除——确认——再反思的过程中提高研修能力。 (二)评课与议课

所谓评课,自己认为就是将听课时发现的问题、闪光点或者是一些建议说给授课教师听,将书面文字变成口头语言表达出来,使授课教师了解即可。它没有过多的思想交流和碰撞,没有知识的再次提升和飞跃。议课就与评课有极大不同了,它不是下结论,不是单纯地使听课者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是解决问题,不断地对所提问题进行质疑,并且关注解疑问难的过程。如:课堂上发现授课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效果不明显,自己就要首先思考:如果是我,我会怎么思考?怎么设计?这样设计效果如何?同时,还可以问一问授课教师:对于这个环节原来你是怎么设计的?今天怎么会这样设计?原来那样设计效果如何?今天做调整后感觉如何?今后再上此节课会再做什么调整?为什么这样做?像这样不断地问,不断地思考,我们的议课主题才会不断深入,议课质量才会不断提高。

“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不仅仅是换了一个词语,而是教师研究课堂的一个质的飞跃。就像陈教授说的:评课是句号,而议课是不断的问号和逗号。只停留在听课评课层面上,那是在重复沿袭课堂,对学生、对教师都没有过多的意义和价值。相反,若提升到观课议课层面,才是对课堂有了真正的研究与探索。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年轻教师,我们必须尽快走上观课议课这条路,以研修的生活状态走课改之路,使自己真正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要搞好评课议课活动一定要结合学校实际,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评课议课活动。可以根据农村学校教学方法陈旧,课堂容量小,教学频率慢,练习单调,媒体运用不当等问题,在校内或乡镇内安排公开评课议课活动。上课前,可以给老师们出一些思考题或提示。如:情境导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课复习是否与本课新知密切;教学环节过度是否自然恰当;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手段是否得当;自学思考题设计的是否具有启迪思维的作用;思维表达训练是否及时;能力训练是否到位;归纳总结是否精炼准确;探究学

有效观课议课篇9

经过一年多的课例研究实践与探索,使我对课例研究的模糊认识逐渐清晰了起来,由此也引发了如下认识和思考:

思考一:到底什么是课例研究

认识误区:课例研究就是对一节节生动具体的课进行研究,即“为什么这样上而不那样上”。

我的认识:课例研究是研究课堂教学背后的故事,是基于学生学习、关注学生发展的研究;是基于教师教学、关注教师成长的研究;是基于问题解决实实在在的研究,终极目标是打造师生共赢的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我认为,课例研究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就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提炼出研究主题,经过几轮课的不间断地研究,寻找同一类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以同学科教师为研究团队,目的是改进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打造学习型团队组织的建设,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思考二:开展课例研究真正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认识误区:使听评课更具针对性、科学性,让大家有话可说。

我的认识:我想,引领教师开展课例研究是学校开展校本研修、引领教师走进课堂做行动研究的有效载体,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研究中转变教师的工作状态,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自觉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

思考三:课堂观察点宜多吗

认识误区:只有把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都考虑进来,才能全面把握课堂。

我的认识:“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分主次,只能自乱阵脚。课例研究的主题提倡以小见大,并不追求通过一节课试***解决很多个问题,而是追求通过一个课例认识一个小的研究问题――这就是研究的主题,“小”才有可能“深”。因此,观察点也不宜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同一研究主题下观察点可以紧紧围绕研究问题从观察教师和观察学生两方面同步进行,因为只有学生学得精彩才是教师教得精彩。

思考四:如何使用课堂观察量表

认识误区:课堂观察量表太科学严谨了,教师不易开发,使用现成的量表会好些。

我的认识:课堂观察量表是针对课例研究主题而制定的、方便观察者采集课堂数据的工具,因此课堂观察量表的制定及内容宜简不宜繁,不要让老师产生为难情绪,要便于操作和课后分析。我认为,基层教师使用的观察量表要有别于专业人士的科学研究,随着课堂观察活动的深入开展,老师们可以根据研究主题的需要,完全具备自主开发观察量表的能力和水平。

思考五:课堂观察后的会议是评课吗

认识误区:课后会议就是依据观察量表评议这节课哪里好,哪里还存在问题、怎么改进。

我的认识:我认为课堂观察后的会议不完全是评课,更不是依据量表数据对上课教师的点评。因为整个课例研究从研究主题的提炼到问题解决策略的预设,再到教案的设计都是研究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上课教师是集体意志的实践者,因此不是针对上课教师的点评。

课后会议应该是传统意义上评课的继承与发展,不能完全弃之不顾;而以课堂观察为技术手段的课例研究则是相对科学有效的评课,更加侧重针对制约课堂教学中一个方面的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和探讨。因此,课后会议需要课堂教学整体评价与课堂观察问题分析的有机整合,在对课堂教学整体定性把握的同时,更加侧重于后者。

课后会议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评课,那么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首先课堂教学整体观察人(组长或骨干教师)需要对整节课进行全面定性评价,然后上课教师要对研究主题预设策略的达成情况进行反思阐述,接着观察教师按照各自分工就研究主题解决策略的预设与达成情况就量表进行分析,发现预设与生成的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寻找制约问题解决无效策略的改进方法与对策,制定下一步研究主题如何深入开展的措施,课后会议是寻找研究主题有效解决策略的载体,是研究深入推进的基础与依据。

因此,课后会议必须把握好一条主线,那就是紧紧围绕课例研究主题如何解决来进行。

究竟应该怎样有效引领教师开展课例研究呢?谈谈我们的做法。

遵循“小步子,大目标”循序渐进的研究原则,做到以下8个方面的关注:

1. 关注课例研究主题的提炼。(宜小不宜大)如:《低年级随文识字策略研究》、《教师课堂评价语言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小学语文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策略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策略研究》、《小学英语课堂操练活动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2. 关注团队课例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宜实不宜空)。

3. 关注个人研修时个人经验的完善与思考(个体反思提高)。

4. 关注研究主题与课堂整体教学的关系(观察点面结合)。

5. 关注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二者兼顾,同步并行)。

6. 关注问题解决策略的有效推进(宜连不宜断)。

7. 关注教师团队实践智慧的提升(总结提炼升华)。

有效观课议课篇10

关键词:观课议课;教育事业;传家之宝

中***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285-02

1.观课、议课的概念

观课是一种新的教学研究理念,在传统的教学研究活动中被称为"听课"。观课就是课堂观察活动,是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观察者带着一定的任务、目的,凭借自身眼、耳等感觉器官以及观课量表、录音录像等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且依据获取的信息进行相应研究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和方法,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手段。

议课也是一种新的教学研究理念,简单地说就是评、议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观课者和授课者对授课教师提供的教学信息进行探寻、协商、反思等活动,从而改进教学,使参与者都有所收获的教学研究活动和方法。议课是教师成长的促进剂。

2.听课与观课、评课与议课比较

听课与观课比较:听课以"听"为主,强调的是听课者听授课教师讲;而观课以"看"为主,是一种课堂观察活动,要求既要倾听授课教师的讲,更要关注教学双边的活动。听课是静态的,听课者要静静地坐在被安排的座位"专心致志"地听"尊敬的老师"讲课,不管他(她)讲得如何;而观课是动态的,要求观课者"耳听八方,眼观六路",既要听老师讲授,又要看学生反应,而且观课者的"自由"可以不被限制。听课获得的是片面、主观的信息;而观课获取的是全面而更为重要的信息。听课通常是被动地"完成任务";而观课触及了教学活动、教研活动的本质,一方面主动获取了相对正确的信息,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参与者双方的成长,是教学任务在真正意义上的完成。听课结论的指导作用是片面而短暂的;而观课过程的指导作用是相对全面和持久的。等等。

评课与议课比较:评课强调的是"权威结论",评课者的主观感受就是"终极结论",被评者只能"聆听"、接受"批评帮助",于是"幸运儿"被点评得"十全十美",他们莫名其妙地笑逐颜开,获得成功(当然,"不幸者"被点评得"一无是处",他们无可奈何地伤心哭泣,惨遭失败);而议课注重的是"求同存异",参与者可以各抒己见,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愉快地对话、讨论、反思,没有结论,只有探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评课是单边的活动,通常是"专家"、"领导"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而议课是双边的活动,所有参与者围绕共同关注的问题抛砖引玉、相互启发、共同提高。评课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不管授课情况如何;而议课相对客观,皆大欢喜。评课有时极大地挫伤了授课者的积极性;而议课给人的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受。

3.观课、议课的本质特征

3.1 观课本质特征:

3.1.1 科学性。观课要求观课者在观课之前必须掌握有关本体知识、条件知识、实践知识等,必须形成科学的概念,准备科学的观察工具。

3.1.2 合作性。观课要求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3.1.3 反思性。观课要求观课者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过程理性化。

3.1.4 发展性。观课的反思性决定了观课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3.2 议课的本质特征有:

3.2.1 双向性。议课不能是"妄下结论"、"做出判断",而是根据得到的信息,让参与者开展对话、讨论和反思的科学而合理的过程。

3.2.2 民主性。议课是"对话"、"讨论"、"探寻"、"反思"、"求同存异"的过程。

3.2.3 尊重性。议课要求尊重参与者,不主张强加"权威结论"。

3.2.4 发展性。议课以发展教师的自由为目标,鼓励教师开拓创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4.观课、议课的优点

4.1 平等性。在观课、议课中,没有"主""客"的身份鸿沟,参与者既是"主"又是"客",没有主次之分,大家都是"主人",大家又都是"客人"。这样的"家庭"必然是一个和睦幸福、充满生机的"家庭"。

4.2 民主性。观课、议课注重民主,反对"权威",只有协商过程,没有"权威"结论,提倡抛砖引玉、相互启发、求同存异,鼓励开拓创新。

4.3 对话性。对话可以说是观课、议课的亮点之一,它不像听课、评课那样是单边的活动、主观的意识、片面的结论,提倡以"他人无法进入的位置"参与存在,强调对他人的尊重,看到他人存在的价值,克服了消极接受批判的"小媳妇心态",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倾听和切磋。

4.4 欣赏性。观课、议课要求带着尊重、欣赏的意识肯定授课者的劳动成果,与授课者共同体会成功的喜悦,共同探讨关注的问题。

4.5 交流性。观课、议课的本义要求观课、议课者在"观"、"议"之前了解授课教师诸如观课、议课主题、教学预设等相关情况,抓住观课、议课的切入点和层面等,要求在观课、议课时进行有针对性地交流,围绕共同话题进行探寻。

4.6 援。观课、议课其实是"观"他人的优点"照"自己的不足,"带"自己的优点"助"他人的不足,它不是专门的"揭短",而是在质疑的同时寻求"共同点",无论对于哪一方,都是一种"援助"活动。

4.7 分享性。观课、议课要求观课、议课者把授课者的成功视同己出,积极地参与到授课者的活动之中,是分享授课者的成功,既是从授课者那里汲取自己成长的营养,也是给授课者送去成功的催化剂和促进剂,从而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观课议课的作用

观课、议课是验证教学理论、探索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改革问题的教学研究活动,具有探索功能。通过观课、议课,可以提高教师的内在修养,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另外,观课、议课的7大优点无疑地促进了参与者之间的沟通协调,为广大教师的共同进步提供了无比广阔的有利空间。

综上所述,观课议课是当代教师专业的日常活动、在职的专业学习、有效的合作研究方式,是当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不可再热衷于传统的"听课评课",要转变观念,构建"观课议课"新理念。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有效观课议课10篇

学习

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10篇,内容包括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的个人收获,云南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2014年9月15日,中组部召开全国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会议,在全国部署启动了干部档案专项审核工作。干部人事档案是对干部个人经

学习

给孔子的一封信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给孔子的一封信10篇,内容包括给孔子写一封信100字,给孔子的一封信1200字。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俱。的意思就是说;聪明的人没有疑惑,有仁德的人没有忧虑,勇敢的人没有畏惧。我认为是不正确的。一个聪明的人,这个人越是聪明。

学习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论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论文,内容包括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论文题目,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技术论文。众所周知,一切事物的变化都不是随便就能实现的,通常情况下,积极向上的正面发展是科学理论与实际情况结合之下的产物,所以,建筑工程项目施工

学习

考核指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考核指标,内容包括人力资源考核指标,考核指标的难点怎么写。(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汽车维修毕业论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汽车维修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汽车维修毕业论文100字,品牌汽车维修毕业论文题目。学生:学号: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班级:汽修大专系别:机电工程系指导教:2017年X月X日发动机故障分析与排除摘要:随着汽车越来越多的走入寻常百姓家中,

学习

普通话考试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普通话考试10篇,内容包括普通话考试必备10篇,普通话学习材料十篇。(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烟花易冷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烟花易冷10篇,内容包括烟花易冷文案大全集,烟花易冷韩春。六年级:姜明璐

学习

元旦作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元旦作文10篇,内容包括元旦趣事作文,写元旦的作文。瞧,古老的树变得年轻了,它的树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彩灯,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西面是儿童玩的蹦蹦床,气球,还有套圈圈~~~等。蹦蹦床可是能一蹦三尺高,而且摔着了也不痛,玩得真是太开

学习

城镇化建设规划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城镇化建设规划10篇,内容包括新型城镇化规划建设工作汇报,城镇化建设总体规划。在十报告中提出,推进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要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吸纳就业等功能,加快完善城乡

学习

市场营销调查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市场营销调查10篇,内容包括市场营销调查方法,市场营销调查汇报。(1)从买白酒的用途来看,约52.84%的消费者用来自己消费,约27.84%的消费者用来送礼,其余的是随机性很大的消费者。买酒用于自己消费的消费者,其价格大部分在20元以下,

学习

语录天下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语录天下10篇,内容包括语录合集较长篇,中国经典著作句子摘抄。3、那便把它记在心里,化为灵魂也意识不灭。4、没有永恒的日头,却有从不迟到的黑夜。5、人们总是伤着别离,然后推拒着相聚。6、和你在一起,需要下地狱吗?那么,我去。7

学习

自信的格言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自信的格言10篇,内容包括自信的格言三年级,自信的10字格言。3、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4、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梁启超5、每个人总以为自己的信念都是正确的。威柯

学习

生命的怒放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生命的怒放10篇,内容包括生命的绽放深度好文,生命的怒放文案结尾。从幼童到暮年,从起程到终点。走过春夏秋冬,历经风雨雪霜。跨越坎坷,回首曲折。生命的鲜花依然盛开,展示它怒放的精彩。因为它诠释了人间有爱的真谛。沧桑岁月见

学习

中国动漫现状10篇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动漫现状10篇,内容包括中国动漫发展现状大全集,中国动漫前十名2023年版。由于中国动漫片的发展历程与中国整体文化发展轨迹一致,都深受特殊时代***治文化的影响,在20世纪60,70年代一度停滞不前,在世界动漫片的发展总趋势下,

学习

浅谈有效观课议课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有效观课议课,内容包括如何评课议课更有效,有效观课议课培训心得。关键词:沟通教学行为有效性反馈